10.讀后感不僅是對書的評價,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思考和啟示。怎么樣才能寫一篇令人滿意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應該對所讀的書籍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要從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主題思想等多個角度來把握書中的要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我們要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來進行思考和思維延伸??梢詮那楦小⑺枷?、價值觀等方面去探討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得到的啟示和觸動。最后,寫作時要注重語言的表達和條理的整理??梢酝ㄟ^運用比喻、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來豐富文章的表現力,同時要注意邏輯的嚴謹和段落的過渡。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寫出一篇精彩而有力的讀后感作文。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幾篇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這些范文,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書寫自己的讀后感。讀后感是一個人與書本的互動和思辨過程,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所讀內容的內涵和作者的用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讀后感范文吧,相信它們會給我們帶來靈感和啟示。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一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讀一本書了,手里捧著這本300多頁的《追風箏的人》,看著封面上的精彩書評,我迫不及待的開始了這次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的異國之旅。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與他的朋友哈桑之間關于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阿米爾出生于阿富汗喀布爾一個富人社區(qū)中的富裕家庭,是當地身份顯貴的普什圖人,哈桑則是阿米爾家仆人阿里的兒子,是一個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懸殊的阿米爾和哈桑卻是好朋友,他們秉承著“喝過同樣的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的純樸念頭,兩個人經常一起游戲,一起玩耍,一起惡作劇,一起快樂的追逐風箏,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然而一切在他們12歲那年的冬天發(fā)生了變化。在喀布爾的冬天,當地有一個盛大而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目——斗風箏比賽。這個比賽比的不是誰的風箏放得高放得遠,而是比賽誰的風箏能摧毀別人的風箏,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勝利者,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最大的榮耀是要追到最后一個被割斷的風箏。似乎是天生為這個比賽而生的,阿米爾是斗風箏的高手,而哈桑則是追風箏的高手。為了贏得這個比賽,為了贏得父親的重視和刮目相看,阿米爾無比渴望贏得這個比賽,以此改變自己在父親心中懦弱無能的印象。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二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寫的,他原是阿富汗人,后隨父親遷往美國,本書幾乎是他的親身經歷,他立志拂去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灰塵,將背后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本書,也是我最喜歡的書,里面的感情很細膩,真真做到了他想要表達的,甚至更多。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12歲的阿富汗少爺阿米爾和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也并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來修飾,他只是用很平淡的語氣,很簡單的語氣,但卻描繪出一個帶來人心靈上的偉大震撼的故事。12歲本該是一個快樂的時期,事實上在風箏比賽前啊米爾和哈桑是這樣的,但是在那一天,在哈桑以為他最愛的最好的少爺會來救他時,阿米爾卻應自己的懦弱而默默蜷縮在角落里注視著,等待著哈桑被其他富家少爺的施暴和侮辱結束,阿米爾一直無法原諒自己對哈桑的背叛,但是哈桑卻對阿米爾一如既往,即使以后美國和阿富汗爆發(fā)戰(zhàn)爭,他還是依然堅守在那座粉紅的老房子里,即使是被美軍用槍指著腦袋還是不肯退縮。他是一個這么單純的人,仿佛永遠都是12歲的那個少年,不曾因為時間而改變什么。
后來,當阿米爾知道哈桑其實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時,他痛苦并悔恨交加著。他在聽到哈桑的消息時,不顧一切即使那時阿富汗還在戰(zhàn)爭中,他毅然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踏上了他的救贖的旅途。在他和哈桑在一起的日子里哈桑永遠用他那雙如黑寶石般晶瑩的眼仁跟他的小主人說:‘’為你,千千萬萬遍?!氐郊亦l(xiāng)的阿米爾,看到了荒廢的家,看到了戰(zhàn)火紛飛,看到了人們?yōu)槎惚軕?zhàn)火的艱辛,也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得知了哈桑的死訊,但是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卻被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抓走了,命運有時就是這么奇怪,繞了一圈,有些人謝幕了,可是該面對的仍然還在,每個人都需將自己的戲份演完,于是阿米爾毅然決然的去救索拉博,以生命為代價。
索拉博這個飽受苦難的孩子,幾乎失去了一切表情,只有在說起阿米爾和哈桑兒時的玩具時才會有所反映,但是這又有什么呢,阿米爾將用他的一生來愛這個孩子,這是他一生的救贖。作者用他那平淡細膩的文筆揮灑出書中種種的親情,友情,勾勒出人性的本質和救贖。而哈桑堅定清澈的眼神透過了另一個少年的眼瞳傳遞給阿米爾,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一遍一遍的在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猶如一首交響曲不斷回想在另一個少年的這幾十年來一直不斷收到煎熬和拷問的靈魂。
作者的筆猶如一把尖銳的刀,將人性刻畫得如此真實而殘酷,又或是因為真實而殘酷,但是卻又讓人莫名的感動。書中對感情的描寫有時會被自己帶入現實中,折射出自己內心的情緒,讓人無處可逃。例如對別人信任時的回復,面對親情的欺瞞時的痛苦和惱怒,危急關頭的抉擇和慌亂,失去親人時的無助,悲傷和孤獨,傷害別人時的猶疑和內心的譴責,贖罪時的愧疚…這些情感當他們來臨時有如潮水不可抵擋,顯示出人性最真實的一面,讓我們無法辯駁,真實細膩到讓人有如親身經歷,不可遺忘。
也許結局并不完美,并不讓人滿意,可是這卻是最真實的,最好的,阿米爾的救贖并沒有結束,人們不在索拉博的未來,但是阿米爾會照顧好他的不是嗎?風箏承載著他的童年,現在或許也將承載著另一位少年的童年,追風箏的人,就像我們追逐自己的夢想一樣,有時我們必須為了自己的伙伴披荊斬棘,勇往直前,有時我們必需為了拯救自己的靈魂去救贖,有時我們必須為了自己的幸福在痛苦中尋找希望。
你們的風箏里又將承載這什么呢,愛情,親情,友情,夢想…無論什么,它都是我們最珍貴的風箏。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三
《天天的藍風箏》這是一本關于“老小孩兒”和小小孩兒的小說集。
我以書中兩章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與大家分享——。
《天天的藍風箏》,村里的二爺風箏做得好。天天最愛纏著二爺放風箏,喜歡和二爺一起聽“自打盤古開天起”的評書橋段。
有一天,天天的爸爸媽媽要帶他去城里讀書了。他不舍得離開二爺,二爺照著天天的模樣做了一只大大的風箏。留下風箏陪自己。借用二爺常在收音機里聽到的一句話:“往前走,不要朝兩邊看,一直走下去。你會融化在藍天里?!弊匀煌癸@了主題:二爺希望天天向高處走,向遠處奔,向更遠的天空飛。
《一只叫奶茶的狗》,通過奶茶這只狗為線索,從孩子不愛去農村看望爺爺,到因為爺爺家養(yǎng)了叫“奶茶”的狗,便常來農村玩兒,和爺爺走得近了。又由、因為小狗“奶茶”的死,留下孤單的爺爺,決定要把爺爺接回農村。留守老人,值得全社會關注、照顧。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四
花了一天的時間,終于把《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看完了,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文中的阿米爾仿佛小時候的自己,懦弱、感情細膩,有時為了周圍人的感情考慮,委屈自己,只是很欣慰,在阿米爾做錯事情的時候,能夠在一次次的成長中救贖自己。特別感動于他最后為了救出索博爾而孤身去阿富汗,為了他,與阿塞爾打架。有時,救贖真的就是那么簡單。
有時候,真的希望有人能打我?guī)兹?,打醒現在的自己,救贖自己所犯的錯誤。很多事情,知道自己錯了,還是堅持下去,只是害怕自己承擔更多的責任。
慶幸的是,自己從來沒有犯過阿米爾所犯的嚴重的錯誤。只是,審視自己內心的時候,總覺得如果我碰到這種情況,也許自己也是這種作為。對于自己的性格,分析的太透徹,也是不好。只是隨著自己的成熟,希望自己所犯的錯誤能越來越少。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忠誠而善良的人,但同時,也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悲哀,奴性的思想。但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夠遇見一個像哈桑的摯友。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救贖。如果有能再次成為好人的機會,就要牢牢抓住,罪行能導致善行是最重要的!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魯迅寫的《風箏》。
這篇文章寫的是在魯迅的故鄉(xiāng),二月時,大家喜歡放風箏。而魯迅向來不愛放風箏,反而討厭放風箏,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的玩意。而他的小兄弟喜歡放風箏。一見著風箏就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發(fā)神。
一段時間后,魯迅發(fā)現了小兄弟偷偷在雜物間里,用每天撿來的枯竹想做風箏。魯迅一把抓斷一支翅骨,又把它扔到地下,踏扁了,傲然走出雜物間。
當魯迅中年時,看了一本書,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才發(fā)現了當初的錯誤。當想去道歉時,小兄弟都已經全然忘卻。
讀完后,我恍然大悟。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可以使兒童健康、活潑。魯迅認為放風箏都是笑柄,可鄙的,在滿足中毀了弟弟苦心做的風箏,但可想到這也毀了弟弟的童年樂趣,在嚴冬的肅殺中,場面更冷清了。中年明白時,才想起以前的愚昧、過錯,想起不該毀了弟弟的風箏。
最后,魯迅很想向弟弟挽回曾經的過錯。他想了很多辦法,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和他一同放,但是,早已有了胡子的兄弟倆還能回到童年嗎?魯迅又想,等弟弟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心才輕松了??墒?,弟弟毫不記得當初的事了。
現在,兒時的回憶,帶著悲哀印在魯迅的腦海中,嚴冬,給作者寒威和冷氣……。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六
故事開頭寫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之間的友誼,與善良勇敢的哈桑不同,阿米爾生性膽小懦弱。一場風箏比賽從此改變了兩個人的的友誼。阿米爾在眼看著哈桑受侮辱與欺負時,他沒有像哈桑保護他時一樣為他挺身而出,而是選擇了退縮。
為了讓自己遠離對哈桑的愧疚,阿米爾栽贓給哈桑迫使他離開了這個家。二十年后阿米爾由美國重返阿富汗,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和哈桑的死訊時,萬分慚愧的他踏上贖罪的旅程,從兒時宿敵的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阿米爾最終做回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追回了他的風箏。
作者的筆下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有的只是平實卻細膩的筆法,平實的文字間一遍遍的對人性作出了考問。在面對重要的人受到傷害時是選擇不顧一切挺身而出,還是為了保護自己而袖手旁觀呢?面對親人時那種渴望被認可與贊賞的心理;面對愛情的到來時猶豫不決與躁動不安;面對家庭生活中的煩惱與辛酸時的壓抑,面對國家的戰(zhàn)亂與分裂時的心痛……一切的一切在作者的筆下被真實的反映出來。
主角阿米爾最終在“追風箏”的道路上變回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子漢,他不在膽小怕事,不在自私自利。面對妻子索拉雅無法生育的消息時,他選擇不離不棄,陪伴在妻子身邊;在好友拉辛汗重病之時,他不顧危險重返阿富汗;在得知哈桑的兒子還在阿富汗時,他撇去了以往的膽小懦弱,與兒時宿敵阿塞夫搏斗,并從他手中救出了索拉博。沒有虛偽與矯情的橋段,沒有無病呻吟的冗長篇章,作者將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描寫的淋漓盡致,每一字每一句都敲打人心。
合上書本仿佛還能看見兒時的哈桑追著那枚藍色風箏奔跑的身影,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似乎還在徘徊在耳邊,對于哈桑來說,友誼便是那枚風箏,為了追逐友誼,他愿意付出所有,帶著他的真誠忠心陪伴在阿米爾的身邊;就像命運中某條紐帶,由阿富汗來到美國的索拉博,在經歷了侮辱,戰(zhàn)爭,失去親人的痛楚后,他就像被抽空了靈魂的傀儡,臉上沒有了小孩原本應有的天真與笑容,唯有風箏才能激起他眼中的一絲漣漪,勾起他嘴角的那抹弧度。
追風箏的人——這枚風箏可以是友誼,愛情,親情,亦或者是善良,正直,勇敢。但對于阿米爾來說,這枚風箏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只有追到了他,阿米爾的人生才算完整。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么一枚風箏等著我們去追逐,它象征著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拼湊我們靈魂的一塊碎片,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大膽去追吧,就像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七
花了四天時間讀完了《追風箏的人》,晚上終于可以睡個好覺了。不必再擔心哈桑的命運,不必再猜測阿米爾到底犯下了怎樣的罪行。
盡管讀的是譯本,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同一搬的文字功底。驚奇它對于人物的塑造,正直而有丑聞的父親,向往正義卻又搖擺不定的阿米爾,你不可對其中的人物妄加評價,因為隨著之后的閱讀,他的形象會越來越豐滿的站在你面前,他或許就像你身邊的某個人。
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構架更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友誼,愛情,戰(zhàn)爭,背叛,救贖,這一切雜糅于一體,又好像任何一點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于語言,更不必多說,是我之所愛。最喜歡的就是語言簡練的文章,它太符合我的胃口,沒有矯揉造作,沒有無病呻吟,每一句自有它存在的理由。有些段落和句子,我甚至要一口氣讀上三四遍,細細品味之后方肯罷休。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說的,讀到這一句時,有一種酸酸的東西一下子涌了上來,為哈桑,也為阿米爾。我不知道原著用阿富汗語這句話是怎么表達的,是不是也有這迷人的韻味。
阿米爾也確實被感動了,可他感動的是一個仆人對主人的忠誠,而我看到的是哈桑對朋友的忠誠。
藍風箏被追到了,阿米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可這一切是哈桑用莫大的恥辱換來的,阿米爾用自己的眼睛目睹了一切,他就看著它發(fā)生。這注定阿米爾的后半生將永不停歇的做著一個噩夢------一條滴血的燈芯絨棉褲躺在一堆破磚瓦上,也注定了他將用自己的生命去救贖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哈桑到底是死了,死的原因竟是為了維護主人的房子。但他的兒子還在,兒子和他一樣能夠嫻熟的打彈弓,但不同的是他的兒子比他勇敢,當年他只敢拿彈弓嚇唬阿塞夫,他兒子竟真的把玻璃球射到了阿塞夫的左眼里,這真讓人解氣。
當拉辛汗要求阿米爾去救哈桑的兒子時,阿米爾竟拒絕了。我真想給阿米爾一個耳光,想想哈桑怎樣對他的,可轉念一想,又有誰真的不怕死呢。最后,無法擺脫內心罪惡感的他還是勇敢的去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當這句話從阿里德口中再次說出時,我知道這又怎樣深深地刺痛了阿米爾,這一刻或許他會想起很多。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唇上掛著一個像潘杰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
我追。”
這是小說的最后兩段。
阿米爾微笑著追著人生的風箏,追著他心中的善良,正直,誠實,還有……。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義無返顧的去追……。
初二:岳明哲。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八
看前半部分的時候,我好幾次看不下去,阿爾米的懦弱和對待哈桑某種扭曲的心理,讓我深深的為哈桑感到悲哀,想把書給扔了不看。
直到他開始尋找哈桑的兒子并開始為之改變的時候,我才真正有了看下去的動力。
人一旦犯了錯誤,似乎有三種選擇方案。
三是把這個錯誤糾正過,盡自己最大的??赡馨言緩澋牡缆芳m正過來,這也許會很艱難,但至少能讓良心受到安慰,自己能一夜好眠,這也是唯一能讓自己重新變成好人的道路。
戰(zhàn)爭受苦的永遠是那些最底層的人民,而傷害最大的則是那些還沒來得及長大的孩子,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沒有形成完整的人格,時常面對人性的丑陋,卻很難碰到原本和平世界里的善良,當他們覺得世界都是黑的時候,他們要么選擇死亡,要么選擇成為黑暗中的一份子。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九
今天老師教了《風箏》這一課。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
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從手足之情上看,當年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為小兄弟有出息,那氣恨,是恨鐵不成鋼。一旦明白自己錯了,雖是幾十年前的往事,雖為兄長,也要討小兄弟寬耍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從游戲的意義上看,“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實在出于兒童天性,游戲使兒童活潑、健康、聰明。因此不準游戲,無異于虐—殺兒童天性。魯迅看到外國的兒童教育主張,認識了中國舊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國的兒童教育改變落后的偏見,愿兒童精神從此不受壓制,從此能夠健康成長。從魯迅的自省精神看,魯迅是嚴于解剖自己的,嚴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絲不茍,知錯必改,鄭重其事,這種精神非??少F。從小兄弟身受“虐—殺”卻毫無怨恨這種現象上看,魯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腳在這一點上,留下無盡的悲哀和發(fā)人深思的問號。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原來他偷做風箏,自己也并不認為正當,以為兄長該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懷。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多學習魯迅先生的`優(yōu)點,從中得到啟發(fā),這樣人才會有進步。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
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guī)缀鯇ψx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fā)了我無限的聯(lián)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云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仿佛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只拖著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在我看來,第一流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具備這一特質后,一部小說的情節(jié)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
因而,錢鐘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說,因為小說中一些關鍵情節(jié)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jié)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就具備"情感的真實"這一特質。
風箏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追風箏的人"既是哈桑,也是阿米爾,更是我們每個人。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樣那樣的心結,都有一只曾經的風箏。
看完原著之后又去看了同名電影,看到最后在草地上放飛風箏的一幕,最后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真是很有苦盡甘來后的淚點。從阿富汗烽火硝煙的專政暴權的窒息感,到溫暖的春天草坪上放風箏,確是精神和物質上共同的圓滿。讓我想到昨天和室友一起去看的《地心引力》。不過那是真的窒息感(在太空),然后再回到水與土的星球上。有一種相似的感覺,太甜的生活,總需要讓我們會知道什么是苦吧。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一
20xx年的第一本書,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有這本書了,不想大學畢業(yè)一年后才翻看完,有些遺憾當初虛度年華。
看完了阿米爾和哈桑的故事,前面80%給我的都是一種無力感,阿富汗政局的動蕩給生活在那里人民造成的苦難,阿米爾的懦弱,給整本書奠定了悲涼的基調。這樣一本書,可以感動千千萬萬人,只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如今,在我們國家,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改善,一個人只要不懶,基本生活還是能維持的。但是現代人生活的壓力,從上往下都很大,又是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感動往往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你可以說這是一本好書,甚至可以當成經典一樣每年都拿來翻翻看??墒浅ジ袆又笪覀冞€能做什么,就像每日頭條一樣,第二天扔在一邊,尋找下一本好書\,不斷列書單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技能,而小說成了零碎時間的消遣讀物,我不能說這樣不對,畢竟人人都需要生存,從為己之學到為人之學,幾乎是看不到后者了。
小說的結尾也說到一個微笑并沒有把一切都帶回到正規(guī),但卻是一個可以讓阿米爾完成救贖的信號,為你,千千萬萬遍。
戰(zhàn)爭的殘酷,人性的丑惡是無法想象的,比人們無視真相,對真相漠不關心更可怕的是人們帶著尋求刺激的心理去了解他們心中的“真相”。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二
《追風箏的人》是圍繞阿米爾與哈桑兩兄弟的故事,兩個人從小喝著相同的乳汁長大,友情卻沒能跟著成長一起走,就像風箏斷了線,沒了聯(lián)系,直到多年以后,命運的大網又將兩人“綁”在一起,而遺失在記憶里的往事也不自覺的涌上阿米爾的心頭,他又面臨著一次關乎人性的抉擇,一條可以再次成為好人的機會。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人生這趟旅途,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每一步都不會白白的,都有存在的意義,也都作數。以前我以為人生是一段一段的,彼此不會有多大的聯(lián)系,后來發(fā)現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到現在發(fā)現,那些過去不僅僅是走過的小腳印,而是會狠狠的在心上留下刻印,冷不丁的抽搐。
阿米爾為哈桑帶去的傷害一直在如影隨形的跟著他度過了20多年,無法放下,精神上的他就像是被判了無期徒刑的囚徒,即使不為人知,即使哈桑選擇原諒,也做不到放過自己。而阿米爾曾經犯下的錯就像平整的白紙被揉皺了不能回到最開始的樣子,無法回去。
多年以后,有一條路,可以讓阿米爾重新成為好人,還好,阿米爾終于勇敢了一次,還好有些事還來得及,還好我所有的熱淚盈眶都值得。往事不可憶,終也是感謝以前踏出的每一步,不論是甜的苦的澀的還是酸的,才成就了一路成長的現在的我們,且我們也一定都在越來越好的方向前進。
朋友?每個人都不喜孤獨,也有許多人不喜交朋友,我也不是例外,不是高冷亦不是裝b,只是想請幾個人在生命里,便足矣!若我在你面前是個傻氣的孩子是個瘋掉的傻子,那么我想說一句抱歉,謝謝你們包容了我的任性和惡作劇,因為我不是開玩笑的,是認真的試探,我也承認我的脾氣就像藍天白云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但是既然你上了我的友之車就請不要輕易下車,我很小氣,小氣的把你當朋友就是認定了的一輩子,絕不會變。
我是個笨拙的人,我只知道當你開心時,我便滿心歡喜,當你難過時,我便郁郁不歡,好書總是與悲傷的故事有關。
我想,它之所以能夠長銷,歸根到底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具有普遍性的人生故事:一個有缺陷的人想要克服自己的缺陷,成為更好的人。另外,它是關于家庭的:一個人想要努力獲得父愛。它也是關于友情和兄弟之情的:一個人怎樣彌補在這方面的錯誤。這些都非常貼近人性,即便不是阿富汗人,也可能有共鳴。
為你,千千萬萬遍。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三
“為你,千千萬萬遍?!边@是忠誠的仆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最真摯的話語,這樣一句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話語,包含著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承諾。言必出,行必果。忠誠的哈桑,用自己的一生來兌現自己兒時的承諾。
哈桑是一個忠心的仆人,他與少爺阿米爾一起長大,而且是喝過同樣乳汁(由同一奶媽哺乳)的兄弟,用他爸爸的話說,喝過同樣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
這兩個男孩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生活。他們在同一個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邁出第一步,在同一個屋頂下說出生命中的第一句話。唯一的不同是,少爺說的而是爸爸,而哈桑說的確實少爺的名字阿米爾。他一生都遵循著“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愛少爺阿米爾勝過愛他自己。
淘氣的他們從小一起玩耍,雖然只是作為種種惡作劇的幫兇,哈桑卻總是在被逮到之后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責罵,即便是這樣,他從不拒絕阿米爾少爺任何無理的要求,事事尊重并包容他。他總是恭敬地稱阿米爾為少爺,即使心里早已當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從不會告訴任何人每一次的惡作劇都是阿米爾少爺的主意。能夠幫助他熱愛的少爺擋掉這些不必要的麻煩,他甘之如飴。
哈桑還是少爺阿米爾精神世界的傾聽者。對父親敬若神明的少爺,為了逃避爸爸的冷漠,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來獲得父親的認可,可是父親卻絲毫不感興趣,只是盯著他,卻沒有要看一看的意思。因為在他看來,有個喜歡詩書多過于打獵的兒子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父親的冷漠讓少爺很受打擊。而目不識丁的哈桑則完全沉浸在少爺的故事中,臉上的神情會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慢慢變化,并高度稱贊他,給予少爺足夠的鼓勵和肯定?!澳憧隙〞蔀閭ゴ蟮淖骷?,全世界的人都讀你的故事”,并在自己的理解范圍內為少爺提出自己的建議。雖然他提出的建議并不為少爺所采納,但是能夠安慰少爺,給少爺的生活帶來一絲陽光也是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在他的心中,少爺的需求高于一切,為了少爺,他愿意兌現“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為少爺遮風擋雨在哈??磥硎欠謨鹊墓ぷ?,為少爺的利益而拼搏是義不容辭的,哪怕是要賠上自己的生命或尊嚴。為了獲得父親的肯定,少爺決定在風箏比賽中一顯身手。而哈桑,則是他斗風箏的助手。少爺面對人山人海的比賽現場開始打退堂鼓時,細心的哈桑一眼看穿少爺的心思并鼓勵少爺,“今天是個放風箏的好日子”。無論何時,哈桑都是少爺阿米爾忠實的粉絲。激烈的競技現場,哈桑是少爺阿米爾堅強的后盾。在最后一刻,少爺阿米爾的風箏占據了有利位置的時候,哈桑開心地歡呼“太棒了,太棒了,阿米爾少爺”這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悅,因為對哈桑來說,阿米爾少爺的成功遠勝于自己的成功。
在眾人的鼓掌歡呼聲中,哈桑卻悄然而退,少爺阿米爾依然成功,而他卻要為他的少爺錦上添花。他要讓少爺阿米爾“用鮮血淋漓的手捧著戰(zhàn)利品班師回朝,然后爸爸承認我的出類拔萃”的愿望成為現實。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捍衛(wèi)住意義不同尋常的這支藍風箏,哈桑即便是收到阿塞夫的侵犯也毫不動搖。正如哈桑和少爺預料的,父親雙手緊緊擁抱著少爺阿米爾,少爺得到了他期盼已久的父親的肯定,可是,忠誠的哈桑卻失掉了自己生命中最最重要的東西,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愿意為少爺兌現他“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哈桑忠誠地守護著少爺阿米爾,卻只是換來了少爺的背叛。少爺阿米爾目睹了哈桑為了捍衛(wèi)藍風箏而受辱的過程,他在哈桑最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選擇了逃跑,從此背上了深深的負罪感。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他誣陷哈桑偷盜,進而想把哈桑趕出家門。為了讓少爺阿米爾如愿,哈桑承認了莫須有的偷盜罪名,離開了朝夕相處的伙伴。是啊,為了少爺阿米爾,哈桑背負了多少無辜,承受了多少委屈。但是,為了少爺阿米爾,他愿意兌現“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即便是在生命垂危之時,他也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從未因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抱怨,從未因受到的莫須有的罪名而難過,從未因自己在小小年紀受辱而悔恨,他始終堅信“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是值得的,是他今生無悔的選擇。
在此,我唯有說,有友如此,我又何求?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四
小的時候只要犯得不是特別大的錯誤,都會得到大人的原諒,原因很簡單還是個孩子嘛,擔當我們犯下一個嚴重錯誤時,大多數人選擇的是逃避,隱瞞事實真相。還有另外一種人是從此在心中種下罪惡的種子,一直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每提到一次就有一次負罪感。
小說主人公阿米爾就是第二種人,看到自己的玩伴遭到傷害后,自己沒有出手相助,導致哈桑受到侮辱,在時隔很多年后還在為自己當時犯下的罪彌補。
他的童年過的很開心,有哈桑的陪伴,也有自己想要的一切,哈桑把阿米爾當作自己最親近的人,甚至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阿米爾”他愿意為了阿米爾和阿塞夫戰(zhàn)斗,哈桑是勇敢的,堅強的,哈桑的人物性格也為后面的內容做了鋪墊,石榴樹上刻下的“阿米爾和哈桑,喀布爾的蘇丹”那是純真的話語,喀布爾是他們生長著的地方,蘇丹則是王國的意思。正因為是最親近的人,在風箏大賽是,阿米爾攻下最后一個風箏,哈桑去把它追回,由衷的說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做到了。
“我張開嘴,幾乎喊出來,如果我喊出來我生命中剩下的光陰將會全然改觀。但我沒有,我只是看著,渾身麻木?!?/p>
阿米爾并沒有保護哈桑像哈桑保護自己那樣,他懦弱,自私,麻木,尋找借口逃避良心上的譴責,為了贏回爸爸,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任由他宰割的羔羊,這是個公平的代價嗎?還來不及抑制,答案就從意識中冒出來,“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全書的高潮便是哈桑是阿米爾父親的私生子,他的父親為了救贖自己犯得錯,開了孤恤院,也是想拯救很多像哈桑一樣的孩子。阿米爾最后同樣為自己的行為救贖,他把哈桑的兒子從孤恤院帶回美國,阿米爾也終于勇敢了一回,在沒有哈桑的保護下,為了索拉博和納粹阿塞夫戰(zhàn)斗了一回,阿米爾雖然失敗了,但他知道自己解放了,心靈上的解放!
整本書都充滿命運輪回的基調,也充滿了人格的迷失與追回。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五
風箏,在和平的世界里,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玩具。然而,在那至今仍然處在戰(zhàn)亂的國家里,卻代表著和平、希望、友誼。今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共讀一本書”活動,我讀了英國兒童文學作家麥克莫洛格的《第94只風箏》。
戰(zhàn)爭的殘酷,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它巧妙地穿插了記者馬克斯和巴勒斯坦放羊少年賽德各自的內心獨白。賽德在遭遇父親被囚禁、哥哥慘被槍殺的時候,雖然內心悲痛,卻依然滿懷希望,把對和平的渴望寄托在風箏上。他來到彌漫著硝煙的巴以墻前,不停地放飛親手制作的風箏。直到放飛到第94只風箏的時候,圍墻那邊終于有了回應,無數只風箏也被放飛過來,所有人都在為此歡呼。相互放飛的風箏,點燃了人們對和平的希望。
比起那些戰(zhàn)火紛飛的國家,我們很幸福,然而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也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也是無數中國軍人的犧牲奉獻換來的。正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用血肉之軀將戰(zhàn)爭的硝煙擋在我們視線之外,只為祖國和身后百姓的平安。正如電影《空天獵》片尾屏幕出現的一行字所說: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誓死捍衛(wèi)!
我的爸爸就是一名中國軍人,我為他感到自豪,也為保衛(wèi)著我們和平生活的中國軍人感到自豪,更為我們能生活在這個強大的祖國感到自豪!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六
作者描寫童年時放風箏這件事,讀后讓我倐地回到了我的童年時代,感覺那么親切·自然,仿佛又回到兒時與小伙伴在一起追逐·打鬧還有一起放風箏的場景。
記得那時不像現在一樣富裕,有好吃的,好玩的新的衣服穿。上學只要穿的干干凈凈就行,教室門窗課桌都十分陳舊,前后兩塊大黑板,一塊是老師上課用的,一塊是做班級報刊用的。
那時我們非常喜歡戶外游戲活動,比如跳繩·捉迷藏·玻璃球好多好多,有的已經記不起來了。每逢春天的時候,大家最喜歡還是放風箏。看誰的飛得又高又遠,家家都自己做風箏,記得我家鄰居的老爺爺特別會做風箏,像知了·蜈蚣還有蝴蝶人物造型等等好讓我羨慕啊!班里搞比賽,我再三的懇求下,老爺爺給我做了一個,還拿了一等獎了。
現在放風箏的機會少了,應該說到戶外鍛煉的.次數少了?,F在的孩子不想我們那時一樣了,和大自然接觸太少,得不到鍛煉。身體和心靈受不到田野的熏陶,讓我們竭盡所能幫孩子們到大自然懷抱里,去擁抱綠色感受清新的空氣,也讓孩子們找到放風箏的快樂。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七
暑假,老師布置的必讀書目里有一本《風箏下的少年》,我原以為是個描寫一個陽光少年放著風箏奔跑在沙灘上的故事,沒想到卻是少年順風遭遇人生突變,經歷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從漫長的黑暗走進陽光,一個少年驚心動魄的成長經歷!
順風和小伙伴們最后一次的捉迷藏是那么的開心,那么的瘋張和頑皮,他們怎么也想不到戰(zhàn)爭將會帶給他們的是怎樣的一個人間地獄。順風的爸爸是軍官,為了保護他們的城市戰(zhàn)死在了戰(zhàn)場上。他和媽媽逃難到了難民營,所謂的“安全區(qū)”并不能保護他們,媽媽被日本人帶走了,順風為了尋找媽媽溜出了難民營,卻從屋頂上摔了下來,被開照相館的江孝國所救。然而,這個好心人的地方也不安全,在日本人的追捕下,小順風又一次開始了逃亡。他從暗室的下水道,那個狹窄濕臭的洞里向前爬,寂靜,黑暗,恐懼,好像他已經被這個世界遺忘。所以,當他摸到平時會把他嚇得魂飛魄散的老鼠時,他感覺到的竟是一絲寬慰和溫暖,畢竟在陽光下見了那么多的死亡,經歷過世界上最可怕的事,這些老鼠就根本不算什么了。讀到這里,我的眼淚止也止不住,心里充滿了悲苦。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都充滿了陽光,關愛,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我們是天空下自由成長的花朵。不安,危險,孤獨這些感覺離得我們好遠,還以為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甜蜜,而順風,我的同齡人,他都在經歷什么?饑餓,恐懼,逃命,看到的是殺戮,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我的心好像走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后來,順風在他大舅和其他幾個受尸人的收留下活了下來。經歷了那么多的仇恨,順風變得成熟堅強起來,雖然五名收尸人為了保護他,為了不讓代表日本鬼子的菊花和劍的風箏張揚在我們中國的天空上,英雄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是,保住了少年便保住了我們祖國的明天。長大后的順風參加了新四軍,取出了當年江孝國藏在暗室夾層里記錄著日本人罪行的照片,讓那些戰(zhàn)犯被國際法庭處以了絞刑。故事結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來自不易,不知是用多少英雄前輩的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的來珍惜,用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逆境,讓自己變得堅強,自信,為祖國的明天盡一份力量!
感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篇十八
這是一個始于阿富汗的故事。主人公阿米爾是個富人家的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同時受到大家的尊敬。阿米爾有個仆人哈桑,他們兩個從小就一起玩耍。
阿米爾并沒有繼承他父親的勇敢,在被其他孩子威脅時,每次都是哈桑勇敢的站在他的身前??墒钦媸且驗檫@,使得懦弱的阿米爾甚至開始不敢面對哈桑,從而發(fā)生了栽贓,迫使哈桑和他父親一起離開了阿米爾家。隨著戰(zhàn)爭的爆發(fā)阿米爾和他父親一路逃亡,來到美國。后來的生活有苦有甜,父親的離去,結婚等等。使得阿米爾漸漸成長,漸漸明白。是時候該為了過去的錯誤而做些什么了。而拉辛汗的電話真是這一切解脫的開端。阿米爾踏上回家的路,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兄弟的真相,也走上的.解救自己侄子索拉博的路。
整部小說囊括了好多東西感覺根本講不清楚。而讓我最為動容的自然是那放風箏,追風箏。第一次是“我”回憶兒時的最后一場斗風箏的比賽。阿米爾和哈桑贏得了那場比賽,哈桑去追到了那最后一只藍色的風箏,卻被兇暴的阿瑟夫打了一頓,可阿米爾看到了卻因為害怕,因為懦弱躲在一邊。后來為了救索拉博,阿米爾有一次遇到了阿瑟夫,而這次為了哈桑的兒子,阿米爾勇敢地和阿瑟夫戰(zhàn)斗了。把索拉博終于帶回了美國,可由于之前的孤兒院問題,索拉博變得沉默封閉。阿米爾和妻子索拉雅不知為什么始終沒有孩子,他們想將索拉博當做兒子來對待,可結果卻是如此。不禁讓我覺得這也許是作者給他們阿米爾安排的天命。他所虧欠的哈桑的一件件無論是阿瑟夫還是孩子都得到了結果。但即使是天命也無法真正決定人的軌跡。而書中的風箏正是引領人們走出后悔,走出黑暗的燈。
文章的最后索拉博的眼中無論如何再也沒有了那光明,是風箏,是那招古老的猛升急降,又重新喚醒了索拉博心中的希望,這一次追風箏的是阿米爾,他只聽到自己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追的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2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