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是書評的一種形式,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與他人分享閱讀的樂趣和體驗。寫讀后感時,可以探討書中的哲理和價值觀,展示自己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和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一
鳥兒為了自己的諾言,到處尋找樹,而樹最終卻變成了火,看到這里我十分難過。伐木工人在砍倒大樹的那一刻,他是否想到了鳥兒沒有地方停棲?是否知道自己破壞環(huán)境的后果?人類不愛護環(huán)境的后果就是地球在變暖,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在惡化。今天冬天我們這里就沒有下雪,春天快到了,大家期盼了一年的雪還是遲遲沒有來。我們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的愿望隨著那場不會來的.雪破滅了,這都是地球在變暖的結果。如果繼續(xù)下去,地球上的很多物種會消失。
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事每天都在發(fā)生,難道你不著急嗎?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吧!看到一點紙屑就伸手撿揀起;在家時節(jié)約用水、用電、用紙。我們要宣傳愛護環(huán)境,讓每一個人都知道地球變暖的結果:溫室效應、冰川快速減少、臭氧層被破壞……最終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不能再讓鳥兒找不到樹,不能再讓樹變成滾滾濃煙,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地球,大家快行動起來吧!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二
我平時的教學與盧靜老師的相似。"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對話過程中,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學生和教師一起走進課堂、走進文本,感受到思維在碰撞、智慧在閃光、生命的活力在涌動。
盧靜老師在《去年的樹》教學時抓住閱讀教學特點,力求通過對話、讓師生的情感逐步升華。采用各種閱讀形式,促進學生體會文章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課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盧靜老師在《去年的樹》教學中要求學生默讀故事,勾畫、反復讀讓自己感動的內容,想想:為什么感動了?她采用默讀的方式,讓學生將文字轉化為信息儲存到大腦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采用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將文字轉化為語言,更加真切地感受課文內容,領略課文的妙詞佳句,有助于學生增強語感、以聲傳情。同時,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換位體驗,感情朗讀的形式,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在這堂課中,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領悟課文情感。教學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思考探究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較好地落實閱讀教學的目標。盧靜老師在《去年的樹》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具有無限的潛能。給他們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體會學習的樂趣,與文本、與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感悟課文內涵。
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愈加濃厚,語文素養(yǎng)將逐步提高。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三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鳥兒和一棵樹是好朋友,,當寒冷的冬天來的時候,鳥兒要去南方,鳥兒對樹做出了承諾,明年一定回來給樹唱歌,但鳥兒回來看到的卻是樹的樹根,鳥兒聽了樹根的話去伐木場找樹,但樹又被做成了火柴,火柴點燃燈火,鳥兒看著燈火唱起去年的歌。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在鳥兒準備去南方,對樹做出承諾,當時,它們是那樣的山盟海誓,如今,當時的誓語化為泡沫。
樹失蹤了,鳥兒不顧疲倦到處找它,樹一點一點消逝在空氣中的時候,鳥兒心灰了……。
讓去年的樹回來吧,我不想看到鳥兒每一天悲傷,思念樹的身影。
讓樹與鳥兒團聚吧。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四
暑假里,我看了很多的書,有《胡小鬧日記》、《野風車》、《蘋果樹上的外婆》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去年的樹》。
《去年的樹》是日本童話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它有很多的.小故事組成,每個小故事雖然都很簡短,但十分有趣和感人。尤其是去年的樹這個故事,它主要講述了一棵樹和一只鳥是好朋友,小鳥天天在樹的枝頭唱歌。但是寒冷的冬天來了,小鳥不得不跟樹分手去了溫暖的南方。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發(fā)現(xiàn)樹不見了,它到處尋找樹,最后得知樹變成一根火柴。于是,它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歌,火苗仿佛聽懂了小鳥的歌,輕輕地搖晃著。
我想對小鳥說:“你遵守承諾,珍惜友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小鳥,你也不要難過,樹雖然不見了,但是它變成了火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光明,你應該為樹感到高興,舍己為人的精神永遠值得驕傲!”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五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去年的樹》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讀書不多,讀得童話更少。新美南吉,看到這四個字,只有一種陌生的感覺。帶著幾分好奇找到他的這篇童話《去年的樹》。
童話很短,讀完之后,內心籠上淡淡的憂傷,同時也有深深的感動。這個簡短的童話故事,是在講友誼,講履行承諾,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細細揣摩,好像不單單是講這些。我認為作者借這篇童話在講“陪伴”“無常”“生離死別”等關乎人生的大命題。
故事開始說:小鳥和樹是“好朋友”。它們“天天”相伴在一起。一個“坐”著唱,一個“站”著聽。是日復一日地相伴,讓心靈默契;還是因為心靈默契,才日復一日地相伴。好像誰也說不清楚吧。其實,無論是親情、愛情和友情,都需要默默地相守相伴的。愛是什么,有時候,愛就是一種陪伴,一種默契,一種習慣。就像小鳥習慣了“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就像樹已經(jīng)習慣了“天天站著聽鳥兒歌唱”。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許,在陪伴中,彼此才能更能走近彼此的心中,靈魂的節(jié)律才會更合拍。我相信詩中的美好“若是兩情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是,現(xiàn)實中多少情感在時間的荒漠中逐漸凋零、干涸。
故事進一步發(fā)展:兩個好朋友要離別了。李叔同在《送別》歌詞中寫到:“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狈鸺抑v人生有八苦,其中之一就是“愛別離”。很多時候,“相依相伴”是短暫的,“別離”是人生的常態(tài)。有的別離是為了更好地相見相聚,而有的別離卻天人永隔,永難再見。那么,再美好的約定也只是約定。其實,有時候,來日并不方長。這是不是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
故事發(fā)展到高潮:在美麗的春天,小鳥如期赴約,可是迎接它的是什么?不是風吹大樹發(fā)出的沙沙聲,而是一個“樹根”,像一只巨大的驚恐的眼睛。它再也不能“坐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了。它為了那份約定,那份承諾,不辭辛苦,開始了苦苦尋覓,跨越千山萬水。可是,最終它只能對著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沒有人理解小鳥此時此刻的心情。無常是生命的常態(tài),生活總是猝不及防,擊碎人的美好愿景。有時候,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我們不能改變什么,只能選擇接受。深情的小鳥,執(zhí)著的小鳥,找到了“樹”——燈火,它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只是去年唱歌時的心境和今年已然迥異。那“去年的樹”也并沒有了無蹤跡,它變成“細條兒”,變成“火柴”,變成“燈火”,給人們帶去了光明。它雖然粉身碎骨,卻實現(xiàn)了它的價值,奉獻了自己。這是它的幸還是不幸。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幸運吧!
故事的結局:“唱完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小鳥完成了自己對“樹”的承諾,也履行了自己的約定。它很鄭重地告別了“樹”,小鳥沒有了遺憾。相信那棵樹變成的“燈火”也能聽到小鳥的歌聲,那棵樹是不是也很欣慰。能交到小鳥這樣的朋友,也是生命中的幸運、幸福。生活常常不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美好而圓滿,總會遭遇失去。失去朋友、失去親人,失去我們認為珍貴的一切。我們要理性對待,畢竟生活還要繼續(xù)。也許,小鳥再也不會歌唱,因為它的“好朋友”已經(jīng)不在了,沒有人聽得懂它的歌聲,沒有人欣賞它的歌喉。也許,對于小鳥來說,最好的表達對“樹”的懷念的方式,是繼續(xù)歌唱,給每一棵樹,給每一處的燈火。也許,這也是它懷念那份情誼的最好的方式。相信,那樹,那跳動的火焰也會理解小鳥的選擇。
孫紹振在《文學性演講錄》中說:“藝術形象是要精煉的,一個細節(jié)是整個生活、整個對象的極小部分,但它提供的想象的空間是非常大的,”“細節(jié),精彩的細節(jié),不但是有特點的,而且是有情感和思緒的深度的。”在這篇童話中,就有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令人感動?!傍B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歌兒,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飛走了?!毙▲B“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它好像在說,你是樹嗎,你看到我了嗎?我來給你唱歌了,你聽得到嗎?你一定聽得到的。“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小鳥仿佛在說:我們的約定,我已經(jīng)完成了,你聽到了我的歌唱了嗎?我要走了,帶著對你的深深眷戀。很多時候,文學的感人,其實就是細節(jié)的勝利。
孔子曾經(jīng)評論《詩經(jīng)》:“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讀這篇童話,也是同樣的感覺。作者的情感是很克制的,無論是之前的快樂相守、還是別離,甚至最后的永別。無論是寫喜悅,還是寫憂傷,作者并沒有大肆渲染,更沒有煽情的鋪排,只是平靜地敘述,可是在看似平靜的`敘述、描寫中,卻給人留下深深的感動,深深的思索。
我們常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蔽覀兂Uf:“尺水興波?!边@篇童話不足五百字,卻寫得曲折動人,懸念迭生。一對好朋友約好春天相見,可是小鳥看到的卻是“樹根”,小鳥開始了尋找朋友的漫漫長途。它問“樹根”,問“大門”,問“小女孩”;它飛向山谷,飛向村子,飛到小女孩的身邊。最終它只能對著“燈火”歌唱。“三次”尋找,“三次”詢問,就是“三”層結構的巧妙應用。
在這篇童話中,新美南吉塑造了小鳥的形象,這是一個深情的、重情誼、守諾言,執(zhí)著而又理性的小鳥。美國現(xiàn)象學家希樂斯·米勒說:每一個作者,不管寫出了多少內容風格不同的作品,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這些內容風格不同的作品,探尋到一個作者的心靈感情的本質是怎么樣的。作者的作品就好像是從心靈之中放射出來的一千條道路,這一千條道路可以通向不同的方向,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然而,他本來的主體意識的根源基本上還是一個。那么在這個形象中,是不是有新美南吉的影子,我不知道。網(wǎng)上查到新美南吉的一則日記:歸根結底,故事這種東西里,不能沒有悲哀。悲哀會化成愛。我會寫包含有悲哀,也就是愛的故事。(新美南吉日記。1929.4.6)新美南吉為什么寫悲哀,寫愛,我想,這應該與他的個人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也是從網(wǎng)上查到一些資料:
1913年,新美南吉出生在日本本州島南部愛知縣半田市一戶經(jīng)營榻榻米和木屐生意的人家,本名渡邊正八。4歲,母親因病去世。6歲,父親再娶,繼母生下了他的弟弟。8歲,父親和繼母離婚,同年7月,父親將他過繼到了祖母(親生母親的繼母)家,改隨祖母姓新美。
祖母家在村子最北端,相當偏僻,四周都是幽深的竹林和稻田,沒有可以一起玩的朋友。他感受不到一點溫暖,只覺得晦暗、詭異與孤獨,和沒有血緣關系的祖母無法相處。12月,他被送回父親家,但仍保留了養(yǎng)子的身份以及祖母家的姓。之后,父親又與繼母復婚。新美南吉同父親、繼母、弟弟一同生活。從此,他對母愛的理解,有了“記憶中永遠懷念卻無法抵達的母親”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母親”兩種。
或許這樣的童年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新美南吉神經(jīng)敏感、感受性強的性格,這一性格又加深了他的痛苦和孤獨。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新美南吉的童年是不幸的,母親早逝,父親再娶,又離婚又復婚。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這篇童話,讀完之后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當然也有愛,這也許就是新美南吉潛意識在文章中的投射吧。他的生命中缺少愛,他要努力去尋找,那么執(zhí)著,那么深情。
有人說:讀一本書不是解決一個問題,而是一次感受、體驗、思考和交流的機會。
讀這篇童話,好像能體會到新美南吉的憂傷,也能體會到對愛的渴望。越來越覺得,每個作家的作品其實就是在表達他自己!
“靜水流深。”這是我對這篇文章的概括。在簡短的故事中,在看似平靜的情緒中,蘊藏著作者深沉的、深厚的、深邃的情感。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六
這首歌,課文里沒寫;小鳥唱歌時的表情,課文里也沒寫。但我讀著讀著,仿佛看到了小鳥,它正滿含悲憤地仰天長號:為什么,往昔的快樂會變成過眼云煙?為什么,昔日的故友轉眼會陰陽兩隔?只見樹樁在,不見大樹歸,這到底是誰的錯?這如怨如訴的哀鳴在天空久久飄蕩,時時回響在我耳側。
打開電視,??吹竭@樣的畫面,一陣又一陣的沙塵暴不斷地襲擊城市,一次又一次咆哮的洪水向我們的家園迎面撲來,看著那些因水災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凄涼景象,我的心也如課文中的小鳥一樣,在無聲地哭泣著。這一切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場景。
在你不斷地伸出你的砍刀時,你要想到,不久的將來,我們地球上的樹木幾乎被砍完時,人類必將遭受大自然最嚴厲地懲罰——人類的毀滅。要知道,我們不能只顧一時的利益,應該有長遠的打算呀,美好的一切都建立在保護環(huán)境之上,人類不能只圖一時的舒適方便而做殺雞取卵的事。
讓我們團結起來保護樹木,讓我們地球上的樹木長得更茂盛,更蒼翠!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七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是由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寫的。雖然因為釣魚島事件,最近我們與日本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摩擦,但是,日本人寫的文章中,也有我們要學習的精神,那就是:遵守承諾。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臉紅了。因為我跟鳥兒比信守承諾,那可差遠了!記得我上小學后的一天,媽媽讓我答應她:以后不要再每天半夜就跑到她床上了。以前,我常常在半夜醒來,然后,馬上起來,跑到她床上。因為我覺得一個人呆在一個黑黑的房間,房間里還空蕩蕩的,感覺很害怕。于是,我就硬著頭皮答應了??墒?,到了晚上,我還是會像平時那樣,半夜起來跑到媽媽的房間里。這樣,我就失信了。
還有一次,鄭江濤讓我去他家里玩。他說他還準備了牛奶和糕點招待我。我心里暗暗高興,于是,我就很爽快地答應了??墒?,到了約定的時間,我卻把這事忘得一干二凈。自然,我也就沒去鄭江濤家做客,讓鄭江濤白白等了我半天……這樣,我又一次失信了。
看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無論做什么,我們都應當遵守承諾!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我會以小鳥為榜樣,也做個像小鳥那樣信守諾言的人!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八
讀完《去年的樹》,我被小鳥的誠實和守信感動著,小鳥為了找到大樹,歷盡艱辛,飛越山谷和村莊,最后她把燈火看成了樹的化身,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答應給樹唱的歌,然后戀戀不舍地飛走了。如果每人都能擁有像小鳥一樣誠信的朋友該是人生多大的幸運啊!
小鳥能如此誠信,我們小學生呢?大多時候,我們都是誠實守信的,做錯了事,我們會承認;朋友犯了錯誤,我們不會藏著掖著;老師問我們班上違紀的事情,我們都會說實話;跟同學朋友有了約定,我們都會想方設法實現(xiàn)諾言。(聯(lián):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論證)。
大人呢?更應該守信用。華盛頓小時候在父親嚴厲的目光下,誠實地說出自己砍掉了櫻桃樹,得到了父親的鼓勵和表揚;商鞅為了變法順利施行,他立木為信,搬走木頭的人真的重獎;《狼來了》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守誠信,后果可能是丟掉性命。
“與其得黃金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誠信是春天姹紫嫣紅的鮮花,是夏日清涼的泉水,是秋日火紅的楓葉,是冬天飄舞的雪花。我們小學生應該以誠實守信為本,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不但要努力學習,而更要把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把它作為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我愛這只小鳥,我更欣賞小鳥這種誠實、守信的品格。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九
10月17日,我們學習了《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看到小鳥那么守信用,我覺得很慚愧,因為自己不講信用,差點失去一個好朋友。
那是前年夏天的一個星期五,我和葛思思說好了明天去她家里玩,可是沒想到的是晚上我竟然發(fā)燒感冒了,第二天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媽媽叫我在家里好好吃藥、休息,不要到處亂跑。而我也因為不舒服,早把與好朋友的約定忘得一干二凈了。
過了幾天,等我病好回到學校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葛思思對我愛理不理的,再也沒有原來的熱情了,我不清楚她為什么突然會這樣。在我的一再追問下,最后她說:你知道嗎,上個星期你害得我在家里白白等你一整天,像你這樣不講信用的人,以后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說完,她就氣沖沖地跑開了。從此以后她再也不理我了。我很傷心,都怪自己當時沒有及時跟她說清楚原因,從而失去一個好朋友。
回到家里,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回想起以前跟她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不禁淚流滿面。就連媽媽叫我吃晚飯,我都不知道。媽媽看到我這個樣子,焦急地問我為什么。我把事情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跟媽媽講,媽媽說:沒錯,做人是應該做個守信用的人。這件事錯在你,但是你完全可以跟她說明你沒來的原因啊,態(tài)度誠懇些,如果她還看重你們間的情誼的話,我想她會原諒你的。
聽了媽媽話我豁然開朗。第二天我真誠地向葛思思道了歉,后來她原諒了我,我很高興!我們又成為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了。
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因為她給我出了個好主意;我更要感謝寫《去年的樹》的作者,因為他讓我明白了做人守信用的道理,今后,我再也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十
小鳥多么信守諾言呀,它從遙遠的南方飛回來,雖然看到的只是一盞被它的朋友點燃的`煤油燈,但它依然對著燈火唱起了動聽的歌,它們的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友情多么美好呀!小鳥和樹之間因為有了友情,才會做出這么感人的故事,小鳥才會這么信守諾言,如果我們每個人也像小鳥和樹那樣,人和人之間充滿了深厚的友情,那么這個世界多么和諧美麗呀!今后,我要像小鳥那樣關心他人,愛護生命,說話算話,我將和朋友建立珍貴的友情。
《論語》說得好: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更多珍貴的友情。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小故事——《去年的樹》。故事寫了一棵樹和一只鳥之間的一段感人經(jīng)歷。
有一天,小鳥要飛向遠方,它依依不舍的和大樹告別了。從此,大樹每天眺望遠方,盼望著小鳥的'歸來。這一天,遠處傳來了聲響,大樹以為小鳥回來了,拼命的揮動著樹枝歡迎。但是是,來的不是小鳥,而是拿著鋸子的伐木工人。他看見這棵樹高大又茂盛,就動手砍它。大樹痛苦極了,直到它倒下的那一刻,它的目光仁注視著遠方。隨著最后一滴眼淚的掉落,大樹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到了第二年春天,小鳥回來了。它到處找大樹,可最后只發(fā)現(xiàn)樹根。小鳥難過極了,它哭著問樹根:“大樹去哪了?”樹根開始抽噎:“你走不久后,它就被伐木工人砍掉了,被制成了火柴?!毙▲B找了找去,終于在一個小女孩的家里找到了。小鳥問:“請問,還有沒有火柴?”小女孩說:“已經(jīng)都用完了,只有火還沒熄滅?!毙▲B慢慢的飛向那團火,它忍住了悲傷,高聲歌唱起來,唱去年離別時的歌,來紀念它們的友誼。唱完后,小鳥注視著那團火好久好久,直到火一點一點的熄滅。
這篇故事給了我很深的感觸,萬物皆有情,我們要和大自然和諧共處,要愛護大自然,把地球建設成美麗和諧的家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十二
友情是用什么也換不來的,遵守諾言十分重要。
《去年的樹》里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友情與諾言的可貴。我讀完之后,感同身受,感覺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如果我是小鳥,我會對大樹說:“親愛的大樹,這是我最喜歡的歌,好聽嗎?祝你幸福!我還會唱給你聽的,再見了!”我十分同情小鳥,那種失去朋友的傷心。小鳥最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它那顆為了尋找朋友不放棄的'心!它找遍了綠水青山,打聽了許多的地方,一直在努力尋找它的好朋友。它不管朋友在還是不在,那棵茂盛的大樹永遠活在小鳥心里。
友情是無價的,仿佛在小鳥的心中又出現(xiàn)了大樹笑盈盈的樣子!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十三
今日,我看了一篇文章《去年的樹》。講了一只小鳥和一棵樹是好朋友。寒冷的冬天快來到了,小鳥和樹約定春天給樹唱歌。
春天到了,小鳥來找樹來了,找了很久還是沒有找到。鳥兒飛到山谷里來了,她問了門先生,就飛到村子里來了,她又問了女孩,明白火柴已經(jīng)用光了,但火柴點燃的燈火還沒有滅。小鳥看著變成了燈火的樹,就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就飛走了。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伐木人把樹砍掉了,做出了很多的東西。這樣讓鳥兒沒有了家,人類聽不到了鳥兒的歌聲了。樹一棵又一棵地被砍掉了,那人類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了。我真想大聲對那些砍伐樹木的人說:‘‘請不要再砍伐那些無辜的樹了!如果你們還是不停地砍伐那些樹,被害的只是你們自己。人類!不再砍伐那些樹,鳥兒們又會成群結隊地飛到茂密的樹林里,不停地唱起動聽的歌,好像在不停地說著:多謝你們給了我們一個新家,讓我們一起努力使‘‘地球媽媽’’變得更加美麗吧!
去年的樹讀后感篇十四
童話,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完美純真的故事。
童話,豐富了我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童話,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又一扇通往心靈的窗戶。在我心中有一本最完美的童話——《去年的樹》。
假期里,當我首次看到這本書的序言時,心里覺得這則序言可真普通,沒有異常之處。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后,再翻到這則序言時,看到的卻是一篇感人肺腹的序言。重讀序言我最終讀懂了新美南吉的感性和少年失去父母痛苦,只是他并不會把這份痛苦告訴別人,僅有在寫作中才會把痛苦釋放出來,巧妙地運用童話來渲瀉自已心中的那份傷痛。所以在《去年的樹》中也不難體會到以喪失和離散為主題的故事。
《去年的樹》這本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那則故事就是《小狐貍阿權》。阿權是一只經(jīng)常給別人搗亂的小狐貍。有一次它偷了兵十的一條鰻魚,之后才明白那條鰻魚是給兵十奄奄一息的'母親吃的。沒幾天兵十的母親死子,阿權以為是因為沒吃鰻魚而死的,所以它為了彌補錯誤碼,每一天都到兵十家去給他送食物。然而兵十卻以為阿權又來偷東西,一槍把阿權打死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是阿權在一向給自已送食物。再看阿權時,它雖然已經(jīng)死了,但臉上卻依舊掛著一絲甜蜜的微笑。當我讀完這則故事時,臉上的淚水已情不自禁滑落。阿權死得好慘呀,為了彌補內心的欠疚而送了命,從中能夠看到,阿權打心底并不壞,反而還是一只最純真無瑕的小狐貍。
這則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人與動物之間其實完全能夠是親密無間、互相信任、和諧相處的,猜疑和誤會正是扼殺人和動物之間完美情感的劊子手。童話雖然沒有寓言那么深奧,沒有小說那樣情節(jié)跌蕩起伏,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童年才是真正能夠讓人打開心房的,讓心隨故事流淌,最終到達那個最夢幻、最完美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2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