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專業(y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7:30:15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專業(yè)15篇)
時間:2023-11-23 17:30:15     小編:曼珠

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教學內(nèi)容和重點,提供有效的教學指導。教案的編寫應(yīng)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品教案,供同行們參考學習。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一

1、輕聽音樂,感受樂曲,abc樂段的不同。

2、能按照游戲規(guī)則,在c段控制自己,簡單創(chuàng)編,完成游戲。

3、感受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音樂《牧場小奶牛》。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出活動(圍圈坐在地上)。

教師講述故事:在美麗的牧場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奶牛,每天早上奶牛媽媽都帶著小奶牛們鍛煉身體做早操,像這樣:(教師帶領(lǐng)幼兒感受與學習a段音樂情節(jié)的動作)。

2、故事情節(jié)轉(zhuǎn)折,了解b段音樂并提煉c段動作。

教師:可是奶牛媽媽剛剛得到了一個消息,我們牧場里來了一位好吃懶做的牛奶工,他不愛勞動,每天只想擠走我們的牛奶喝(此時教師戴上帽子扮演牛奶工說話)。他那么懶惰,我們能不能讓他得到牛奶啊?對!為了不讓他發(fā)現(xiàn)我們,小奶牛們相出了一個好辦法,當伙伴們告訴大家牛奶工來了的時候,大家快快爬到安全的地方(教師示范b段動作),變成小石頭來騙過牛奶工(教師示范c段音樂時的狀態(tài))。

提問:成功了嗎?有沒有牛奶被擠走的?誒什么被牛奶工發(fā)現(xiàn)擠走牛奶了?

3、集體感知完整音樂。

教師帶領(lǐng)幼兒通過故事情節(jié)感受完整音樂兩遍。每次活動前都提示小奶牛們睡覺的狀態(tài)準備起床,營造完整游戲氛圍。教師分別飾演牛奶媽媽和牛奶工,幼兒一旦被發(fā)現(xiàn)或被牛奶工誘導發(fā)出聲音,牛奶工就取下該幼兒身上的一滴牛奶(白色即時貼)貼在奶瓶教具上,每次結(jié)束后討論成功的原因與失敗的問題,并進行糾正與解決。

4、通過故事推進,提升游戲難度。

師說:不好!懶惰的牛奶工已經(jīng)識破了我們的計劃,知道石頭都是小奶牛變的,看來我們不能變石頭了!牛奶們快快想一想還能變成什么?幼兒創(chuàng)編c段時各種不同的靜態(tài)造型,進行游戲。一共進行兩遍完整游戲,每次結(jié)束后幼兒討論,自己怎樣不被發(fā)現(xiàn)的。取走牛奶的為什么會被發(fā)現(xiàn),及時糾錯調(diào)整。

5、根據(jù)幼兒完成情況進行提升。

根據(jù)幼兒掌握的情況引導幼兒在c段音樂與同伴進行組合造型,擴展幼兒創(chuàng)編視野。如果幼兒年齡較小,可以重復自行創(chuàng)編。小結(jié):小奶牛們太厲害了,最后終于讓懶惰的牛奶工離開了,我們?nèi)グ堰@些好辦法告訴其他伙伴吧!在愉快的音樂中離開教室!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在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教學難點:聆聽音樂,聽辨音樂的力度。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結(jié)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錄像片啟發(fā)學生。

提示:這首木琴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小騎兵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小騎兵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三

能用聲音表現(xiàn)《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擔任一個角色。

1.學生復述《小白兔蓋新房》的故事,注意語言的規(guī)范性與標準性。

2.將學生分成2-4組,討論如何用聲音來表現(xiàn)。(設(shè)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由創(chuàng)編能力)。

3.分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用聲音來表現(xiàn)。

4.師生共同來評價。

5.如有時間還可創(chuàng)編其他內(nèi)容。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四

教學活動理念:

直擊新課標,用游戲貫穿始終,挖掘?qū)W生最自然的情感,增強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發(fā)聲練習。

二、師帶領(lǐng)學生做游戲。

師:粑粑推好了,咱們把粑粑提好,出發(fā)去看家家羅!雀尕也要和我們同行,它要回三峽的'故鄉(xiāng)去,我們和雀尕一起輕輕飛去。

1、放錄音第一段(師生做小鳥飛的動作)。

生:各抒已見。

師:是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讓我們一塊來領(lǐng)略一下雄偉的三峽工程吧?。ㄓ^看三峽工程課件)。

師:看到這么雄偉的三峽工程你想說些什么?

生:各抒已見。

師:家家搬了家,別急,咱們讓雀尕帶我們?nèi)フ?,看它能不能找到,現(xiàn)在跟著雀尕飛翔的拍子去找家家羅!

2、放錄音第二段。

師:咦,敲敲門,還是沒有人,家家到底搬到哪兒去了?

生回答。

師:其實,為了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有很多人多和家家一樣,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播放三峽移民課件)。

師:看了這段錄象,你有什么樣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

生談感受。

師:大家?guī)е约旱母惺?,我們準備第三次出發(fā)去找家家,這次我們一定可以找到的。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五

飛呀飛(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集體舞《雁兒飛》。

教學目標:

2.參與集體舞《雁兒飛》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體驗與他人團結(jié)協(xié)作、互助友愛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能積極參與集體舞《雁兒飛》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從中體驗樂趣。

學習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安靜的排隊上下樓梯。

2.聽曲律動進入教室。

3.師生問好。

二、學習過程。

1.復習歌曲《飛呀飛》。

2.歌表演《飛呀飛》。

3.集體舞《雁兒飛》。

(1)介紹大雁:大雁是侯鳥,一到冬天就成群結(jié)隊飛到南方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又飛回來。大雁飛時由一只頭雁帶領(lǐng)著,常常飛成“一”字形、”人”字形,隊伍整齊而美麗。所以人們把大雁稱為團結(jié)、友愛、守紀律的鳥兒。小朋友們也應(yīng)該學習大雁,做團結(jié)、友愛、守紀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導學生討論:

啟發(fā)學生善于去表達、敢于表現(xiàn).勇于參與。

(3)集體舞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

(4)集體舞表演。

(5)自由的進行自評、互評與他評。

三、唱著歌離開教室。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六

一、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二、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三、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

一、本課可按兩課時完成。

二、學唱歌曲應(yīng)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應(yīng)符合學習音樂的規(guī)律。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多聽多感受,學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獲得對歌曲的完整的體驗,對于理解、表現(xiàn)歌曲益處匪淺。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也就是完整體驗感受的過程。

三、聆聽音樂前,教師可結(jié)合主題“放牧”,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以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一首具有濃郁民歌風的兒童歌曲,2/4、3/4拍變換拍子,七聲商調(diào)式。全曲由兩部分構(gòu)成。

歌曲為山歌風,旋律悠揚、親切。第一部分節(jié)拍變換頻繁,節(jié)奏變化較多,旋律顯得自由、舒展。四樂句均以強拍弱位起音:前兩樂句開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區(qū)轉(zhuǎn)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樂句平和起句,仍具有樂句間大的起伏的特點;第四樂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敘述性的口吻描繪了山坡、青草、山花、笛聲,回顧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節(jié)拍一致,以襯詞起句,似牧童吆喝聲的新的音調(diào)出現(xiàn),與前部分形成了對比。隨后運用變化重復的手法與第一部分緊密呼應(yīng),弱位起句改為弱拍起句,隨著主人公的疑問,“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斷起伏、下行,音調(diào)有些傷感。當確認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學讀書的好消息,旋律上揚,音調(diào)明朗起來。結(jié)束句出現(xiàn)全曲最高音,并延長,似乎要將好消息傳向四方。

這首歌表現(xiàn)了在祖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上學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國懷抱里的孩子都能實現(xiàn)上學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調(diào)。四樂句的一段體結(jié)構(gòu)。第一樂句旋律以級進為主,切分節(jié)奏的運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氣。第二樂句作第一樂句節(jié)奏的完全重復,只是采用了嚴格的模進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樂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現(xiàn)了全曲最高音“mi”,抒發(fā)了牧童內(nèi)心涌動的快樂情感。第四樂句節(jié)奏做適當變化,旋律線逐漸下降,歌曲的情緒也漸漸平靜下來。

第二段歌詞采用卡農(nóng)的二聲部處理方式,第二聲部比第一聲部晚一小節(jié)進入,變化了主旋律,由于聲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樂情緒更為活潑、歡快,最后有力地結(jié)束在主音“do”上,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

《牧童》像一幅田園風景畫,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成為人們喜愛的外國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diào)式。歌曲的節(jié)奏抒展,旋律優(yōu)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云、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fā)了小牧童悠閑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jié)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fā),給人一種完美的.審美感受。

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2/4拍,五聲徵調(diào)式,一段體結(jié)構(gòu)。歌曲歡快活潑,很有朝氣。有趣的是聰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使得歌曲演唱難度小,聽起來還很豐滿。在歌唱中,我們仿佛感到小牧童吹著小笛、騎著牛兒興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

《放牛歌》不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節(jié)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實在是適宜低年齡學生演唱的好兒歌。

一、律動:。

聆聽《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情緒。

二、聆聽《牧童哪里去了》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前,同學們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3.學生可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分小組、分角色編創(chuàng)動作表現(xiàn)歌曲。

三、表演《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啟發(fā)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

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jié)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chuàng)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fā)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jié)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于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四、復習歌曲《小雨沙沙》:。

1、聽錄音感受歌曲情緒。

2、聽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

六、教師小結(jié),下課。

課后小結(jié):。

一律動:。

聆聽《小燕子》,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春天。

二聆聽《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歌曲《牧童》的錄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nèi)容?復聽歌曲。

3.隨著歌曲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認識雙響筒。

提示:為什么叫雙響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來嗎?

2.探索。分小組敲擊,聽一聽,雙響筒兩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樣的聲音?

3.分小組用雙響筒敲擊出節(jié)奏,教師記錄下來,大家把每一小組編創(chuàng)的節(jié)奏連起來敲擊,還可以變換連接方式敲擊,為每一次敲擊,取一個有趣的名字,如:火車開了、小馬跑了等等。

雙響筒及演奏方法簡介:。

雙響筒是打擊樂器(也是兒童節(jié)奏樂器)的一種,竹木體樂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組成。演奏時,左手持樂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擊竹筒兩側(cè),會發(fā)出高低兩種聲音。使學生懂得雙響筒一側(cè)發(fā)音低,一側(cè)發(fā)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學基本要求。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即:看著課本中圖形譜對于歌曲高低長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進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輕松、愉快。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是間奏部分,用鑼、鼓、镲伴奏。4.編創(chuàng)動作表演《放牛歌》。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應(yīng)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用自己學過的樂器,為歌曲《放牛歌》編創(chuàng)鑼、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學生分組進行鑼、鼓、镲的節(jié)奏編創(chuàng)。

教師盡量使用學生編創(chuàng)的節(jié)奏,加以調(diào)整、使用,以調(diào)動學生編創(chuàng)的積極性。

四、復習歌曲《牧童》:。

1、聽錄音感受歌曲情緒。

2、聽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后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五、課堂評價活動:。

六、教師小結(jié),下課。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七

八年級音樂下冊教案第五周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欣賞《瑤族舞曲》教學目標:1、聆聽《瑤族舞曲》,體驗樂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樂情緒,參與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2、能用樂器演奏部分音樂主題,并能自選主題填詞演唱。教學重、難點:體會樂曲不同部分的音樂情緒,參與音樂實踐。教學準備:磁帶、錄音機、豎笛、鋼琴等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shè)計意圖一、組織教學播放樂曲《瑤族舞曲》(民族管弦樂演奏)學生聽音樂進教室。營造氣氛,穩(wěn)定情緒,作好鋪墊。二、導入新課剛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樂曲《瑤族舞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說到瑤族,你能否說一說你對它的認識呢?學生討論并回答。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的欣賞樂曲。三、欣賞教學1、播放《瑤族舞曲》(揚琴與樂隊)2、提問:樂曲的基本情緒如何?樂曲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有幾個音樂主題?3、師總結(jié)1、聆聽2、討論后回答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及主題。4、出示樂曲的兩個音樂主題:主題a、主題b、5、再次聆聽主題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這兩個主題表現(xiàn)了怎樣的音樂形象?4、請學生唱一唱。用豎笛吹一吹。5、學生聆聽,進行聯(lián)想并回答。通過演唱及演奏熟悉音樂主題,進行音樂形象的聯(lián)想,進一步了解樂曲。6、根據(jù)你對作品的理解,自選主題填詞演唱。7、組織學生表演。6、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填詞,排演。7、展示作品,學生表演。將欣賞、體驗、創(chuàng)作融于一體,在實踐中理解、表現(xiàn)音樂。四、總結(jié)1、將本單元的欣賞曲目編上序號,填到與其相關(guān)的中國分?。▍^(qū))地圖中去。2、將西南少數(shù)民族音樂與漢族音樂作比較,說說它們的差異有哪些?3、課堂小結(jié)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1、作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四題。2、討論、比較后分析總結(jié)。3、唱著歌曲走出教室。通過總結(jié),加深感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八

一、教學內(nèi)容:

1、聆聽《小象》。

2、聆聽《大象》。

3、表演《小象》。

4、表演《兩只小象》。

二、教學總目標: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xiàn)大象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

3、能夠準確地拍擊二、三聲部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三、教材分析:

1.管弦樂《小象》。

《小象》是美國亨利?曼仙尼樂隊演奏的爵士風格的樂曲。樂曲輕松活潑,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小象們玩耍嬉戲的情景。

2.管弦樂《大象》。

《大象》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中的第五首。這是一部形象生動、充滿幽默諧趣的管弦樂組曲。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采用由一個問答句構(gòu)成的一段體結(jié)構(gòu)。歌曲的旋律抒情而優(yōu)美,節(jié)奏配合歌詞的語氣重音,詞曲結(jié)合緊密,唱起來流暢上口。歌曲以擬人的手法描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的友好交談,一問一答之間表露了小象以長得酷似自己的媽媽而引為自豪,歌唱了小象愛媽媽的真摯情感。

4.歌曲《兩只小象》。

《兩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chuàng)作歌曲。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態(tài),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互相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訴同學們要團結(jié)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內(nèi)容是長鼻子,講的是大象的內(nèi)容,學生們都很喜歡大象,所以學起這一課的內(nèi)容積極性會非常的高,學習興趣會非常的濃。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節(jié)奏,要讓學生通過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錄音機磁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隨樂曲(兔子舞)邊跳邊進室。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二、寓教于樂:

1.聽歌曲錄音《小象》(規(guī)范要求同學們聆聽時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談?wù)劇跋蟆钡挠嘘P(guān)知識;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小象》;第二遍教師范唱,引導學生邊拍邊按圖示劃旋律線,體會旋律的起伏。

3.歌詞學習:根據(jù)歌曲的節(jié)奏學讀歌詞。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

四、完美結(jié)課:

2.學生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歌曲《小象》,學生們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進行游戲,課堂進行的非常順利。

教學反思通過輕松活潑這節(jié)課我通過律動的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diào)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再通過游戲?qū)μ柸胱寣W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四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和節(jié)奏型。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范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由于二年級的孩子識字能力差,所以我采用有節(jié)奏的教讀歌詞,并注重每個字的發(fā)音。在學習歌曲時,讓孩子跟琴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為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自編小舞蹈和并用廢品制造打擊樂為歌曲配樂,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本節(jié)課的小結(jié)是歌曲的升華。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人與動物應(yīng)和諧相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動物說話》這首歌曲,并領(lǐng)會歌曲中愛環(huán)境、愛動物的情感。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嘗試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初步創(chuàng)編歌詞的樂趣。

3、知識技能目標:學習“xx|xxx|”的節(jié)奏型,能準確運用在歌曲中。

教學重點:

能用聽唱法完整的演唱、表現(xiàn)、創(chuàng)編歌曲。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動物說話》,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實踐活動。準確演繹歌曲加花式間奏中“拍手”、“跺腳”、等律動。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電子琴等。

教學方法:

借助律動的形式輔助教學、啟發(fā)式、引導式、聽唱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快樂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缓门笥?,仔細看,這是誰?(運用電子白板,做大象手影)。

師模仿大象: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參林做客??旌臀覀兊暮门笥汛笙蟠騻€招呼吧!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2、聽聲音,看圖片,模仿小動物。

師:大象大哥把他的好伙伴們也叫過來招呼我們呢,你能聽出他們都是誰嗎?(播放小動物聲音)。

師:讓我們用動作把它請出來好嗎?(生模仿小動物,師播放圖片)。

二、新授。

(一)聆聽感受音樂。

1、初聽:

今天大象大哥邀請我們參加它們的森林演唱會,讓我們聽一聽,都有誰在唱歌?拍手感受節(jié)奏,聆聽音樂。

2、再聽:

小動物們都是怎樣唱歌的呢?讓我們再來聽聽吧。

3、感受節(jié)奏:

(2)、讓我們一起按照第一二段圖譜隨音樂伴奏吧。(隨音樂拍手跺腳)。

(3)、小組合作嘗試完成第三段圖譜的拍念,請小組隨音樂展示。

(4)、同桌合作嘗試完成第四段圖譜的拍念,找同桌隨音樂展示。

(5)、師生合作隨音樂完整拍念歌詞。

(二)學唱歌曲。

1、雙簧游戲:師范唱,學生在心里跟唱。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在剛才的拍念的時候已經(jīng)有同學學會了,并且迫不及待的跟隨老師演唱了。下面我們玩一個雙簧游戲,我來演唱,你來張嘴,請同學們在心里默默地跟老師演唱,看看能不能跟上老師的速度。

2、學生小聲跟音樂演唱歌曲。

3、生隨音樂自信的放聲演唱。

4、帶表情演唱歌曲。

5、處理歌曲。

6、參加賽歌會,小組比賽演唱。(播放圖譜和音頻)。

小動物們的演唱會很精彩,我們也不能示弱啊,我們也來進行一場賽歌會,分組來比一比看看哪組表演最棒。

三、創(chuàng)編歌詞。

師:同學們演唱的真棒,吸引了更多的小動物,你能幫助他們加入到我們的演唱會中嗎?(播放圖片和創(chuàng)編歌詞)小組組創(chuàng)編歌詞,并演唱創(chuàng)編內(nèi)容。

四、結(jié)束語: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

學習集體舞《雁兒飛》。

1.復習歌曲(飛呀飛)。

2.參與集體舞《雁兒飛》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體驗與他人團結(jié)協(xié)作、互助友愛的樂趣。

3.培養(yǎng)學習音樂的興趣。

能積極參與集體舞《雁兒飛》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從中體驗樂趣。

一、組織教學。

1.安靜的`排隊上下樓梯。

2.聽曲律動進入教室。

3.師生問好。

二、學習過程。

1.復習歌曲《飛呀飛》。

2.歌表演《飛呀飛》。

3.集體舞《雁兒飛》。

(1)介紹大雁:大雁是侯鳥,一到冬天就成群結(jié)隊飛到南方去過冬,第二年春天又飛回來。大雁飛時由一只頭雁帶領(lǐng)著,常常飛成“一”字形、”人”字形,隊伍整齊而美麗。所以人們把大雁稱為團結(jié)、友愛、守紀律的鳥兒。小朋友們也應(yīng)該學習大雁,做團結(jié)、友愛、守紀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導學生討論:

啟發(fā)學生善于去表達、敢于表現(xiàn),勇于參與。

(3)集體舞的動作與隊形設(shè)計。

(4)集體舞表演。

(5)自由的進行自評、互評與他評。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一

在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結(jié)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錄像片啟發(fā)學生。

提示:這首木琴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小騎兵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小騎兵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jié)束部分。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二

1.聽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1.能安靜地聆聽音樂,并知道在什么場合下要唱、奏國歌。

2.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人聲和器樂不同的音色。

3.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唱歌。

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cd

(一)聽賞《國歌》

1.引入新課。

教師簡單介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反映該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因此,在唱、奏國歌時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莊重、肅穆,身體不能亂動。介紹完后,請學生起立,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錄音,讓學生完整地聽賞一遍。

2.可向?qū)W生提問:在什么場合、情景下唱、奏國歌?然后播放有關(guān)唱、奏國歌的vcd、錄像帶或幻燈片及有關(guān)圖片,再請一至兩位學生補充。

3.介紹國歌的來歷,并聽齊唱和銅管樂演奏的國歌,使學生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師啟發(fā)學生簡單談?wù)?,用樂器演奏和人聲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給他們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國歌、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知道奏國歌、升國旗的聯(lián)系。

(二)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lǐng)學生將歌詞按語言節(jié)奏朗讀一遍。

4.學生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shù)遍。

5.教師引導學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學生接唱“真美麗”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三

:指導學生用明快、活潑、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習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模唱小段旋律。

:通過《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的學唱與表演,懂得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與表現(xiàn)能力。

:進一步鞏固音樂課的課堂常規(guī),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音樂的習慣。

:指導學生用明快、活潑、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習歌表演《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學習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錄音機 歌曲錄音帶 鋼琴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1=g —— 1=d 2/4

1 2 | 3 ——| 3 2 | 1 —— ||

(師) 輪 船 叫,(生)嘟 嘟 嘟 。

公 雞 叫, 喔 喔 喔。

青 蛙 叫, 呱 呱 呱。

汽 車 叫, 嘀 嘀 嘀。

要求:用輕快的聲音演唱,避免喊叫。

3.模唱練習:

a. 5 3 | 5 3 | 1 1 1 | 1 1 1||

b. 53 3 | 53 56| 5 —— ||

要求:教師彈奏后,學生輕聲模唱。

欣賞歌曲錄音,觀看教師表演《國旗國旗真美麗》。

1.請學生觀看書站書中圖片,

并提問:請你描繪春雨和她帶來的景象;春雨的聲音是怎樣的?

2.教師帶讀歌詞2—3遍。

3.用聽唱法熟悉歌譜。教師用琴演奏,學生模唱2—3遍。

4.學生集體跟琴模唱歌譜,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

5.教唱歌詞,比一比誰學得快。

6.集體演唱歌曲,并進行單個檢查。

7.分析討論:這首歌怎么唱最好聽?(請學生看歌詞,看圖片)

第一 、二樂句要運用輕柔、甜美、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仿佛探聽種子在小雨沙沙中的秘密;第三、四樂句聲音要明亮、飽滿、充滿喜悅的情感,以表現(xiàn)種子在雨水中就要破土發(fā)芽。

8.有感情的演唱全歌。

9.男女同學演唱比賽,并進行自評。

小結(jié)課堂紀律,表揚部分同學。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四

2、活動:在音樂廳里唱歌:《布娃娃彈琴》。

3、活動: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4、唱歌:《大鼓和小鼓》。

5、活動:用聲音編織的故事—小白兔蓋新房。

(一)單元總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模仿。

2.在聲音創(chuàng)編的活動中養(yǎng)成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造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具體要求。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

2.感受人聲和樂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夠用不同的材料創(chuàng)造聲音(非常規(guī)音源)。

4.能夠用聲音編織一個簡單的故事。

5.會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彈琴》和《大鼓和小鼓》。

本單元的重點:

創(chuàng)造聲音并用聲音編織故事。通過創(chuàng)編音樂的實踐活動,引起學生對創(chuàng)造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本單元的難點:

對聲音的聯(lián)想。學生雖然對生活中的'聲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沒有從聲音引起聯(lián)想的經(jīng)驗。教師應(yīng)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lián)想,為探索聲音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一)教具。

五個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課堂打擊樂器。

(二)音響。

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種聲音的錄音帶或cd。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教學目標:

1.能尋找并模仿生活中的聲音。

2.能創(chuàng)造幾種聲音。

3.學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學過程:

(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謎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謎底:耳朵)。

2.啟發(fā)學生注意“觀察”——“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模仿這些聲音。

4.想一想,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們來學唱一首關(guān)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師范唱或聽錄音。

3.跟著教師學唱《大雨和小雨》。

4.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

(三)聽聽我創(chuàng)造的聲音。

1.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都是生活中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些聲音呢?按教材提示創(chuàng)造出聲音。

2.能不能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與教材中不同的聲音呢?

3.用幾種聲音連在一起表現(xiàn)一定的內(nèi)容。

教學評價:

1.能積極參與聲音的探索,聽辨出兩種以上的聲音。

2.會唱《大雨和小雨》。

3.能創(chuàng)造兩種以上不同的聲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音樂活動“在音樂廳里”。

2.歌曲《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教學目標:

1.能說出幾種樂器的名稱,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2.會唱《布娃娃彈琴》《大鼓和小鼓》。

教學過程:

2.請你在教材圖中找一找,你認識哪些樂器呢?學生說出一種樂器,教師就可以出示這種樂器的圖片并播放聲音,如有學生會演奏,可在課上為同學們演奏,最后教師再介紹其它的樂器。

3.有打擊樂器的可讓學生敲擊一下,感受這些樂器的音色。

4.還知道其他的樂器嗎?

(二)學唱《布娃娃彈琴》。

1.你們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狀,它發(fā)出的是怎樣的聲音嗎?教師可出示木琴的圖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騎兵》片斷)。下面我們來學習一首新歌《布娃娃彈琴》。

2.教師范唱或放錄音。

3.跟著老師學唱《布娃娃彈琴》。

4.邊唱歌曲邊做律動。

(三)學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隊鼓號隊的錄像,提問:隊伍中有什么打擊樂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強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學唱《大鼓和小鼓》。

4.邊走步邊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勢。(以上兩首歌曲也可以選擇一首學唱)。

教學評價:

1.能認識一種以上的樂器并說出它的名稱。

2.會敲擊一種打擊樂器。

3.會唱《布娃娃彈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一年級音樂第二課放牧的教案篇十五

1、通過樂曲的聆聽,感受音樂的特點,并能自編動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結(jié)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感受。

聽辨、感受、體驗。

聽辨、感受、體驗。

電子琴、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入座!

2、發(fā)生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入。

2、聆聽《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3、(1)在完整地聆聽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調(diào)。

(2)輕聲隨范唱錄音哼唱旋律。

(3)聽著錄音有感情地讀歌詞。

(4)分小組編創(chuàng)動作,請小組內(nèi)一名同學表演,其他同學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師組合一組汽車、輪船的音響錄音或琴模仿這些音響,讓學生聽辨、模仿。

(2)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插圖模仿動物的叫聲或交通工具發(fā)出的.聲音,讓大家聽辨、說出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3)提示學生在生活中還有哪些高低不同的聲音,模仿給大家聽。

5、運動:

(4)教師指導學生為兩組節(jié)奏選擇恰當?shù)捻椖?,填上象聲詞,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別填寫在方框里。

(5)分聲部拍一拍,再三聲部同時拍出。

(6)分聲部讀一讀,再三聲不同時讀出。

(7)分小組進行,看那一組選擇的象聲詞合適,讀出的效果好。

三、結(jié)束部分:

小結(jié)。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547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