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論語禮的感悟(模板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3:36:14
2023年論語禮的感悟(模板9篇)
時間:2023-11-24 03:36:14     小編:ZS文王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可以通過寫心得感悟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tài)。那么心得感悟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鑒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論語禮的感悟篇一

自西漢董仲舒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學說被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不斷地推崇,一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一代代的讀書人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訓條中熟讀“四書五經(jīng)”,汲取向上的力量,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國在“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贊益聲中撫民、治國、安邦。重讀《論語》細細體味,發(fā)現(xiàn)《論語》里孔子的許多言論更重要的是在于教人在“為人”“立身”“處事”方面做到“有德”“有信”“有義”“有禮”,教育他的弟子們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有魅力的人?!墩撜Z》其實也是一本關于人生修養(yǎng)的書。

孔子認為為人立志,以德為先,“志于道,據(jù)于德”,“德者,成和之脩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立身處政,以德為重,“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君子懷德,小人懷土”、“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從技義理,以德為要,“依于仁,游于藝”、“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細讀《論語》穿越時光的隧道,兩千多年前孔子關于“德”的論述今天讀起來還令人對至圣先賢的洞察力而肅然起敬。一個人沒有的美好的道德,就像一個沒有裝滿東西的袋子,無論你怎么攙扶也站不直,立不穩(wěn)。美德是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基礎,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源泉。

想起了《魯哀公問政于孔子》中的一則故事。有一天魯哀公問孔子,說一個叫哀駘它的人,外形奇丑無比,跛腳駝背。哀公好奇“召而觀之,果然其以惡駭天下”。可是這個哀駘它很得人緣,“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于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數(shù)十而未止也?!眴栠@是為什么?孔子說這個人何以能夠做到大丈夫和他相處不忍離去,女孩見了他就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親說與其做他人的妻子,情愿做哀駘它的妾。這是因為他有美德,而且“德”不外露,“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一個人有了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就像一個人的有了美麗的光環(huán),能燭照他人,人格的魅力就會像冬天里的陽光去溫暖周圍的人?!八鶒燮淠刚撸菒燮湫我?,愛使其形者也?!币粋€有德之人,就像一個母親有母愛的光環(huán),她的孩子愛他的母親是因為母愛的光輝,而不是母親的外表形體,這個形體不論是美丑。跛腳駝背的哀駘它為什么能夠如此招人愛就是因為他的德,而且有道德光環(huán)形成燭照他人的魅力。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像哀駘它那樣,用自己美德的魅力影響他人,“民德歸厚”的社會氛圍就離我們不遠了。

“德”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魅力,還可以浸潤自身的心靈,我們常說的“德潤身”說的就是這種情形?!俄n詩外傳》中說一個故事,閔子騫是孔子的學生,子貢發(fā)現(xiàn)他入學前面黃肌瘦,入學后沒多久閔子騫的臉就變得潤澤飽滿,精神煥發(fā),全身透出一派健康的好氣色,子貢就問他為什么?閔子騫說:“德行的修持不斷滋潤了心田,那自然就會喜悅洋洋、容光煥發(fā)?。 遍h子騫以親歷親行的變化,告訴大家一個很樸實的道理:美好的德行可以滋潤心田,愉悅身心。

孔子認為“信”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人如果沒有了誠信,就像一輛既沒有平衡轅也沒有平衡的盯梢的車子,走在大路上搖搖晃晃的,那車怎么能走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中的這句話道出了“信”的真諦。一個人行得正走得直,穩(wěn)穩(wěn)當當?shù)男惺戮捅仨氂姓\信。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要實現(xiàn)“義”和“禮”,必須以誠相待,不可欺騙食言。

食言是可怕的,它可能讓人成為一個虛偽的胖子?!蹲髠鳌分忻衔洳墓适伦x了讓人深思。孟武伯是春秋時期魯國大夫,總是說話不算話,魯哀公老想借機會教訓他。有一天,魯哀公請客,孟武伯和胖子大臣郭重坐在一起。郭重是哀公的寵臣,孟武伯心懷嫉妒。席間,孟武伯借著給魯哀公敬酒獻媚之機,就當面羞辱郭重,說:“你吃什么東西長得那么胖?。俊濒敯Ч牶?,感到惡心,就代替郭重答說:“一個人不誠信,食言多了,能不長肥長胖??!”魯哀公諷刺孟武伯的話,讓孟武伯頓時面紅耳赤,難堪萬分。一個朝廷重臣,食言而不守信,在大庭廣眾之下失盡顏面,我們可以想象孟武伯羞愧難當?shù)谋砬椤?/p>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笨梢姟靶拧痹诳鬃咏虒W科目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鬃佑谩靶拧苯逃约旱牡膶W生要誠信,他的學生身體力行踐行著誠實守信的德行操守。《韓非子》里記載了《曾子烹彘》的故事。一天,妻子去趕集,曾子的兒子哭鬧著想跟去。曾子妻就許諾說:“女還,顧反為女殺彘?!蹦慊丶胰グ桑覀兓丶乙院缶徒o你殺豬。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看見曾子拿著刀就要去殺豬,妻子忙過去阻止他說:“我當時只是開玩笑罷了?!痹诱f:“不要隨便戲弄小孩子。小孩子是不懂事的,聽從父母的教育。如今你用謊言欺騙他,就是教他學會說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相信母親。”于是把豬殺了。曾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再一次強調(diào)了“誠信”不欺,無論童叟。言而有信,以父及子,誠信待人,以及幾人,才能有良好的社會氛圍?!爸髦倚?。無友不知己者?!薄芭c朋友交,言而有信?!薄墩撜Z》里的這些句子再次提醒熙熙攘攘的人們要誠實守信。從“毒牛奶”“劣質(zhì)火腿”到“毒膠囊”,還有多少能讓老百姓有“安心之選”的承諾?今天讀到這些錚錚告誡的金玉之言,我們在孔子智慧之光的燭照下前行時,也為那些只為追求利潤而不顧百姓安危的蠅營狗茍者敲響“誠信”的警鐘。

對于商人是這樣,對于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政府又何嘗不是這樣?《論語》里記載了子貢問政孔子的一段話:

子貢問政于孔子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p>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p>

軍隊、糧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物質(zhì)基礎。然而孔子認為一個國家除了軍隊糧食以外,絕對不能失信于老百姓,“民無信不立”,老百姓對國家沒有了信任,才有國家,才談得上國家建設。

48歲的客車司機吳斌,在高速公路上面對從天而降的鐵塊破窗擊肝,他強忍疼痛,停穩(wěn)汽車,起身囑咐23位旅客安全有序的撤離。在危難來以后,吳斌不顧個人危難,心中只旅客的安全,那是怎樣一種臨危不亂的大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薄墩撜Z》中孔子的一席話,再一次明證著吳斌的義舉。

孔子認為立身處世“義”字當頭?!?見義不為,無勇也”、“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 君子義以為質(zhì)”、“ 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薄墩撜Z》中的這些名言警句,告訴我們成就一個道德高尚為人敬重的“君子”必以“義”當先,君子九思其中就有“見得思義”,可見儒家先賢倡導社會“見義勇為”“見義忘利”。

其實我們歷來不會缺少“見義勇為”“見義忘利”的人。無論是在太平盛世還是在民族危難時期,儒家的“義”以為重的民族精神,人格力量不斷地激勵那些在危難中踏“義”前行的勇士,他們站立成歷史或時代的標桿,激勵來者“仗義執(zhí)行”,弘揚社會正氣。于是就有了“最美司機吳斌”、“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女警察蔣小娟”“最帥交警孟昆玉”……許許多多的“最美”組成了我們時代最美的風景線。

“行義以達其道”、“以義為質(zhì)”是“最美”的本質(zhì)所在,在人來人往中記住圣人的金玉良言,立身以“義”,伸手傳遞那些溫暖體溫的“善行義舉”,“最美”中華的“最美”生活指日可待!我想無論誰得到那一份溫暖全身都會浸滿幸福的陽光。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于是就有了“禮儀之邦”的美譽。注重禮儀古已有之,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眹乙⒆愀远Y而立?!肮Ы诙Y,遠恥辱也”,恭敬有禮,不卑不亢就可以遠離恥辱;“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一個國家需要德的引導,禮的教化,一個人何嘗不是這樣?《論語》里說道子貢想把每月行告朔禮的餼羊免除掉,孔子對他:“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孔子最擔心的就是一個社會“禮壞樂崩”,因此“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边@和我們今天提倡的“和諧社會”不謀而合!“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論語》中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說,有一天孔子問他的學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各自的理想。四個人在老師面前“各言其志”,孔子一一給與評價,唯獨對子路報之以“哂”。曾皙問老師:“您為什么要笑仲由???”,子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币谩岸Y”來治理國家,子路說話不懂得謙虛所以笑他。注重禮,踐行禮,才會有如此的好局面“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當下許多學校開展“有禮有序”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建設和諧有序的校園,和孔子當年的“克己復禮”、“夫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社會秩序相契合,與我們今天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不謀而合了。

重讀經(jīng)典,撥開歷史的迷霧,讓先哲圣賢的金玉之言擺脫封建歷史的桎梏,你會發(fā)現(xiàn)孔子的片言只字語短意長,關于“德”“信”“ 義”“禮”錚錚告誡,總會在那些我們的心間撞擊出生命的火花。

論語禮的感悟篇二

第一段:良知感悟的定義和重要性

良知感悟是人類內(nèi)心深處的一個聲音,可以指導我們區(qū)分善惡,判斷是非。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道德觀念,具有普遍性和絕對性,與個人的文化、信仰、習俗無關。良知感悟起到了一種監(jiān)督作用,使人們遵守社會公德、家庭倫理,從而維持了社會和睦、家庭和諧。良知感悟的缺失會導致人們喪失道德底線,做出傷害他人的惡行。

第二段:孔子的良知感悟觀

孔子是我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對良知感悟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良知感悟是人性的本能,每個人都有。他強調(diào)通過修養(yǎng)和自我反省來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提高良知感悟。例如,孔子說:“人之多口也,不若比干。”這句話指的是比干有一顆正直的良知,能夠堅守道義,不被世俗利益所誘惑。這說明良知感悟?qū)τ谝粋€人的品德修養(yǎng)至關重要。

第三段:良知感悟在生活中的應用

良知感悟不僅是理論概念,更是指導我們行為的準則。在生活中,良知感悟可以幫助我們進行道德判斷和選擇。比如,當我們面臨一個迷茫的抉擇時,良知感悟會提醒我們選擇最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行為。良知感悟還能幫助我們在人際關系中保持真誠、寬容和友善的態(tài)度,增進相互理解和溝通。

第四段:提高良知感悟的方法

良知感悟的提高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長期的自我修養(yǎng)。首先,要保持謙虛的心態(tài),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義。其次,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人,培養(yǎng)他們的良知感悟。再次,要主動學習和探索,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文素養(yǎng)。最后,要通過反思和總結的方式不斷檢驗和完善自己的良知感悟。

第五段:結語

良知感悟是我們內(nèi)心最真實、最純凈的聲音,它可以引導我們行為,塑造我們的品德。在現(xiàn)代社會中,良知感悟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良知的覺醒,用良知去引導自己的行為,以及影響他人。通過深入學習和感悟,我們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良知感悟水平,為構建一個和諧、進步的社會作出貢獻。

論語禮的感悟篇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收益很多,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這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庇胁庞械碌木幼鋈恕⒆鍪?,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因此,當面對別人的毀譽的時候,也就可以泰然處之;因為不為求榮譽,當然也就不怕別人的詆毀。君子以寬恕的心態(tài)來對待別人,所以,不求全責備,當自己不被別人了解的時候,希望被了解,卻不責怪別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別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標準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養(yǎng)不夠,因此難以寬容地對待別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誤解別人,由此而產(chǎn)生評價失誤。所以,不必因為別人不了解而憂傷埋怨,但是應該學會了解別人。

我想,在我們與同學相處時,也有這樣的時候,當別人因為某件事而誤解了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因此而煩惱,從而責怪對方心胸狹窄,互相批評的結果就是使彼此的誤會更深,而使原本十分親密的好朋友關系逐漸疏遠。如果在矛盾發(fā)生的`時候,進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了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可以原諒對方的行為,體諒別人,不埋怨,不抱怨,不擔憂,從而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使友誼更進一層。

記得有一次,是我做值日生,好朋友小吉是組長,她分配任務,掃地是最臟最累的任務了,大家都不喜歡做,早上,小吉分配任務時,竟然叫我去掃地,我想那么多同學,為什么讓我去呢?當時就十分生氣,反駁她說:“我不掃,愛掃你掃!”小吉說:“上次是東東掃的,今天換一下任務,必須服從分配!”我又氣又惱,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個組長嗎?什么好朋友啊!哼!當天,我雖然硬著頭皮掃完了地,心里卻十分不舒服。后來,我就和老師要求調(diào)換值日生組了,到了新的小組,這個小組組長恰好轉學了,老師就讓我做了組長,這下我可真體會到做小組長的不易了,分配任務,監(jiān)督衛(wèi)生,真的很辛苦,還可能得到同學的誤解。我徹底地認識到自己錯了,于是主動和小吉承認了錯誤。

孔子的這句話使我聯(lián)想到這件小事,其實小事中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心胸,凡事都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要換個角度,不要只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自私地處事,更要想想自己了解別人嗎?論語中的人生哲理真值得我們一生去體會啊!

論語禮的感悟篇四

道德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它是通過歷史和社會的沉淀而產(chǎn)生的一種行為準則,是人類行為規(guī)范的核心。道德的價值在于它可以引導人們做出正確的行為決策,傳遞正向的道德信仰,自我提升和社會進步。而如何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和實施道德之道,是我們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議題。

第二段:論語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蘊含的道德哲學

孔子的《論語》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之一,內(nèi)容以言語行為為主,為現(xiàn)代社會提供了很好的指導和啟示。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了很多道德原則,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原則所規(guī)范的行為都是為了彰顯個人道德的高度,進而提升社會整體的道德氛圍。而通過孔子的思考和行為,我們可以認識到道德的普遍性、規(guī)律性和適應性,更好地理解并實踐道德哲學。

第三段:“言必信,行必果”——談道德行為準則的落實

孔子曾用“言必信,行必果”來表達道德的行為準則。這種準則要求我們不僅在口頭上宣揚正義和行為規(guī)范,更需要將道德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后果。只有通過堅定的信念、正確的行動來實踐這種準則,才能形成類似于良好的道德風氣,整個社會才能更好地繁榮發(fā)展。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中,要注意言行一致,遵守承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第四段:道德實踐所帶來的正面影響

道德實踐是我們提高道德素養(yǎng)的關鍵之一,它能夠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首先,道德實踐可以幫助我們積累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懂得如何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其次,它可以提高我們的社會聲譽和個人品格,贏得信任和尊重。最后,通過實踐道德,我們可以營造和諧、善良的社會氛圍,為社會的穩(wěn)定和繁榮做出貢獻。

第五段:個人心得和感悟

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認為在道德實踐中要把握好幾個關鍵點。首先,我們應該保持謙虛和謹慎,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同時,我們還要投身到實踐中去,勇于承擔道德責任和風險。最后,我們要不斷發(fā)掘自己的本質(zhì)美,堅守原則,勇于追求道德自由。只有將道德理念實踐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擁有應對挑戰(zhàn)的勇氣和智慧。

論語禮的感悟篇五

每當清晨時分,聽到略帶稚嫩卻認真嚴肅的瑯瑯書聲,那一句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洌瑤Ыo我的,是對成長的感悟。

這些名句,出自儒家經(jīng)典——《論語》。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捧著一本拼音版的《論語》,但那時我只是一只還沒有飛翔過的小鳥,自然體會不到其中的含義,只當它為簡單的消遣,咿咿呀呀,自得其樂。

逐漸的`我開始懂事了,在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要求誦讀《論語》,當再次捧起這本經(jīng)典品讀時,我仿佛懂了些什么。學校發(fā)放的《論語》大部分是關于學習的,而經(jīng)歷了幾年學習生活的我,已經(jīng)是一只開始嘗試飛翔的小鳥了?!白釉唬骸畬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啟發(fā)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备嬖V我學習需要時常復習……這些句子伴隨著我走過將近七年的學習生活,教會我如何學習,激勵著我努力學習,而它們還將繼續(xù)伴隨著我走過以后的學習生活。

五年級時,我買了一本節(jié)選版的《論語》。而此時,我已經(jīng)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長為一只能夠飛翔的小鳥了,對父母的呵護不屑一顧,漸漸地無視父母對我的愛,正是《論語》,激起了我對孝的領悟。“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备嬖V我要為父母的健康擔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啟示我需要用心孝順父母……它們教會了我“孝”字的含義,這將使我時刻不忘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生育、養(yǎng)育之恩,時刻對父母心存感激。

到了初中,我讀到了更多《論語》中的佳句。這時的我已經(jīng)成為能夠獨立飛翔的小鳥了,能夠獨立學習,懂得孝敬父母。但我也將開始面對社會,這時,《論語》中的佳句教會我如何做人?!霸釉唬骸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告訴我人生要有理想、有目標,并要為之努力、永不放棄?!白迂晢栐唬骸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刮叶昧恕八 钡暮x,讓我學會推己及人……這些句子教會了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人,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這對將要接觸社會的我,如同地圖,幫我指點迷津。它們將伴隨我一生,讓我時刻記住如何做人,如何活得精彩。

從牙牙學語開始,《論語》伴我走過了近十年的時光,我漸漸長大,它不斷帶給我嶄新的思想,使我在學習中游刃有余,教給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不盡。我將繼續(xù)用心品讀,相信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它會帶給我更多的人生感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蔽覔u頭晃腦地背誦著《論語》。這句話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論語禮的感悟篇六

一想到孔子,眼前就會浮現(xiàn)他的名作—《論語》,《論語》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看的,學習的,好多外國朋友也在學習這本舉世聞名,叫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交友……的一本富含哲理的,體現(xiàn)我們中華文化的書籍。

在論語中,令我感觸很深的有3個句子。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痹谏钪校性S多人為了自己的功、名、利,阿諛奉承,說好聽的話去迎合別人,這種人太虛偽。如果我們?nèi)歼@樣,那這個世界就太虛假了,孔子說的這句話,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如果靠說好聽的話,做“好看”的事理想奮斗的話,毫無意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則講的是孔子的求學方法和態(tài)度。記得有兩個姐姐,她們學習都不好,所以準備比賽,看誰能考上好大學。有一個姐姐半途而廢了,而另一個姐姐就像這一則論語一樣,有樂觀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她堅持不懈,最終考上了好大學。

所以說一個人哪怕堅持不懈1秒鐘,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從這則論語中來看,古代治學人非常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每天反省一下自己得所作所為,會看到有那么多不足的地方,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人都有自己自私的一方面,可當別人讓你幫他辦事時,就要像辦自己的事一樣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有些人交朋友是互相利用,而這樣的朋友自己感覺起來,都很別扭。

如果與朋友真誠相待,那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從短短的幾個字中能悟出那么多有關于生活點點滴滴的道理可想而知,孔子的.學問多博大精深?。∪绻巳硕寄軈⑼该恳粭l論語中所蘊含的哲理,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世界該是一個多么強大,多么和睦的家園啊!

論語禮的感悟篇七

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也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當盡到的責任。《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關于孝敬父母的教誨更是貫穿始終。通過學習和思考《論語》中關于孝敬父母的內(nèi)容,我深刻體會到了孝敬父母的意義和價值。

段二:尊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論語》中明確要求孝子必須尊敬父母,孝順是一種內(nèi)心的態(tài)度。尊敬父母,首先要從言行上表現(xiàn)出對父母的尊重和敬意。這包括對父母說話要恭敬、客氣,盡量避免口出惡言;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要虛心聽取,并能接受和尊重;對父母的要求要積極配合,多關心、多詢問他們的需求和意愿。只有真正尊敬父母,在生活中不斷詮釋孝敬父母的內(nèi)涵,才能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

段三:孝敬父母的具體方式

孝敬父母的具體方式無外乎“衣食住行”,即盡孝思親。在衣物方面,要盡量讓父母穿上舒適的衣服,并時常為他們購置新衣;在食物方面,要注意為父母準備有營養(yǎng)的飲食,盡量考慮他們的口味偏好;在住房方面,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nóng)村,都要盡力提供父母一個舒適、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在行動方面,多陪父母散步,帶他們?nèi)ス珗@、看看風景,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只有從這些細節(jié)中,不斷關心和照顧父母的生活,才能將對父母的孝心真正付諸行動。

段四: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則

作為子女,尊敬父母的同時,也應該將孝敬父母的價值觀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墩撜Z》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备改傅哪挲g漸長,他們擁有的時間越來越有限,因此我們應該加倍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刻。同時,我們還應該告誡孩子們要懂得尊敬父母,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孝順父母的習慣,讓他們明白只有尊重和孝順父母,才是一個合格的子女。

段五:孝敬父母的價值和意義

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堅強和自律。從小我們就受到父母的養(yǎng)育和照顧,他們是我們精神上的支柱和依靠。因此,我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來孝敬父母,回報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通過孝敬父母,我們能夠感受到親情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情感和人格修養(yǎng)。只有在孝敬父母的過程中,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到“有了孝心,才能做出成人之美”的道理。

總結:通過學習《論語》中關于孝敬父母的教誨,我深刻認識到孝敬父母的意義和重要性。這種意識讓我更加自覺地關心和照顧父母,同時也將孝敬父母的理念傳遞給下一代。通過孝敬父母,我們能夠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并回饋給父母成年人之美。

論語禮的感悟篇八

一、壓力就是動力

現(xiàn)代人面臨一個耳熟能詳,但又一知半解的話題——“壓力就是動力?!?/p>

我們只能理解到壓力能夠產(chǎn)生動力,至于產(chǎn)生動力以后的結果究竟是什么?卻從未想過。最近在看百家講壇中于丹《論語?莊子心得》時,看到于丹舉出的一個十分經(jīng)典的例子,不妨寫來與大家共賞。

“英國一個實驗室,用3個南瓜做試驗。一號南瓜任其自由生長,二號南瓜每天適當施加壓力,三號南瓜每天將壓力施加到最大限度,每次都要壓到滋滋地冒水,而以不壓碎為止。這樣長此以往,直到南瓜成熟的時候,將其同時摘下,放到案板上,用刀來砍。結果是:一號南瓜手起刀落成了兩半;二號南瓜卻要用盡全身力氣,死勁砍下才能將其砍開;三號南瓜用刀砍,刀卻彈了回來,用鋸子鋸,鋸子也彈了回來,一般利器都無法將其剖開。”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不施壓的擋不住利器輕輕一擊;稍加施壓的擋不住利器猛烈襲擊;施壓到極限的一般利器都無法剖開。

南瓜尚且如此,人,長期在極度壓力下更能鍛煉出驚人的能力,比如特種兵,那個不是九死一生中鍛煉出來的好漢。

孟子對這個現(xiàn)象有獨到的論斷:“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p>

又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p>

這兩段,前一段說的是困難對人的壓力所造就的成就;后一段講的是多種多樣的壓力。

試看有成就的人,誰不是經(jīng)受了無比壓力才能獲得成功。毛爺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在長征那曠古絕今的壓力下,他才鍛煉出了擎天柱般的氣魄,成就了偉大的事業(yè)。

勿容置疑,壓力對任何承擔的人來說都是痛苦的,誰不愿意自由自在,誰不愿意享受清福?但是這樣的后果會使人逐漸懶惰,不求進取,造成不堪一擊的悲劇,南瓜的實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即或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我們也要學會自加壓力。因為在這變革的時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人們隨時都會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工作的人自不待說,就是退休的人都要面對兒子、房子、妻子、票子等等一系列生活帶來的壓力。所以我們只有勇于面對壓力,正確處理壓力,化壓力為動力,才能鍛煉出抗衡壓力的能力。

以此看來,壓力就是動力,動力產(chǎn)生能力,能力決定成敗,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二、精神食糧不可忽缺

人沒有物質(zhì)是難以生存的,連三歲小孩都會贊同這個事實。

但是要說人沒有精神也難以生存,卻未必人人茍同。于丹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列舉了一個生動的寓言。

秋天,三個田鼠準備過冬物資。一號田鼠主動承擔起儲藏糧食的工作,二號田鼠主動承擔起儲藏取暖物質(zhì)的工作。

這兩個田鼠每天來來往往地往洞中搬運過冬物資,而三號田鼠卻整天無所事事地東逛逛西蕩蕩,東張張西望望,一二號田鼠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我們都在忙,你也該找點事情做做,不然漫長的冬天怎么過得去?”

三號田鼠說:“你們忙你們的,我正在尋找著我的工作?!?/p>

那兩只田鼠聽了很是氣憤,但又懶得與他辯解,心想:到過冬的時候再與你理論!便各自忙著自己的事了。

寒冷的冬天說來就來,由于他們提前儲備了取暖的物質(zhì)和糧食,于是在洞中舒舒服服地過起了冬天。一二號田鼠這時開始數(shù)落起三號田鼠:說他秋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知道游蕩,現(xiàn)在卻厚顏無恥地享用他們的食物。

三號田鼠說:“到時候你們就知道我的工作并不比你們輕松?!?/p>

一二號田鼠以為他在耍無賴,便嗤之以鼻,不予理睬。

開始他們有吃有喝,日子還過得去,可是一個多月后,他們對這種不見天日的日子開始厭倦,一二號田鼠的心情煩躁起來。

這時三號田鼠不慌不忙地說:“你們別急,我來給你們講故事?!?/p>

一二號田鼠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就圍著他坐下了。

三號田鼠便將自己在秋天聽到的,看到的娓娓道來,一二號田鼠聽得津津有味,就像他們親眼看到了秋天那天高云淡、金黃色的田野、和田野上忙碌的人們,還有人們在談論一些古往今來的故事。

不知不覺中春天已悄悄來臨。當他們精神煥發(fā)地走出洞時,一二號田鼠才恍然大悟:原來三號田鼠整個秋天看起來雖然什么也沒做,但是他卻在收集著過冬的精神食糧,要不是有了他的精神食糧,漫長的冬天還確實難過。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人們在物質(zhì)條件基本滿足以后,必然會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這也是改革開放剛開始,人們都以經(jīng)濟效益為中心的時候,中央為什么高屋建瓴地提出:“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钡牡览怼7駝t,當我們在物質(zhì)條件逐漸豐富起來的今天,才感覺到精神食糧的缺乏就晚了。我們現(xiàn)在就不會享受到如此豐富多彩的文藝生活和先進文化成果的回報。我們的生活就會像跛了足一樣失去平衡。

精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無時無刻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像我們始終離不開自己的影子一樣。

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精神,對于這一點,莊子在《德充符》一文中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講話:“我曾經(jīng)出使楚國,路上看到一群小豬正在吃母豬的奶,沒過多久,它們驚慌地從母豬懷里跑開了。這是小豬發(fā)現(xiàn)母豬再也不像往常那樣關注他們——已經(jīng)死了。可見小豬并不愛母豬的形體,而是愛著能夠指揮母豬形體的精神?!保ò自挿g)。

這充分說明了動物最可愛的是精神,而人又是萬物之靈。“靈”就靈在精神上,所以人一旦離開了精神,與行尸走肉沒有什么區(qū)別。

“精神”雖然是無形無象的,但是它卻無時無刻不在指揮著生動活潑的形體,發(fā)揮著無形無象的巨大作用。

所以人,要有精神上的追求,生活才能有滋有味,而精神追求離不開對先進文化的學習、借鑒、運用,可見先進文化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它能培養(yǎng)出我們的浩然正氣,例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們一唱起《黃河大合唱》《大刀進行曲》等歌,自然會有一股奮勇殺敵的浩然正氣由胸中直沖頂門。

因此在物質(zhì)條件逐漸好轉的今天,我們應更多地注重精神食糧的搜集,為美好的生活增添更多光彩。

三、奉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沒有經(jīng)過特殊錘煉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以自我為中心向外延伸。這看起來沒什么錯,因為沒有了自我,便沒有了與自我相聯(lián)系的一切。

然而現(xiàn)實卻徹底粉碎了人們的這種觀念。于丹在闡述這個道理時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神話。

有一個修煉快要成仙的人,看破了紅塵,他很想知道天上和陰間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先下地獄去看看陰間的情況。

一進去便看到那里的人一個個瘦骨嶙峋,奄奄一息,他覺得奇怪,便留心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所有人手上綁了一個一米多長用來吃飯的瓢,可是到開飯時誰也沒有辦法將食物放進嘴中,一個個餓得嗷嗷直叫。

他想閻王也太殘忍了,怎么想這么個餿主意來整治人?還不如我們?nèi)碎g。于是他又趕往天上。

奇怪的是天上的人與地獄的人一樣,也綁了一個一米多長用來吃飯的瓢,不同的是他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神采奕奕。

這是什么原因呢?到開飯時他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天上的人進餐是先喂別人,等對方吃飽了,對方再反過來喂他,因此一個個酒足飯飽,沒有人會因為吃不到食物而犯愁。

他這才明白天上與地獄的區(qū)別只在一念之間,做人與成仙也只是一念之間。怪不得老子說:“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又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勝;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p>

還說:“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故與之,”

他終于明白了老子的那段:“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钡牡览?,說穿了就是奉獻精神。

這個神話所表達出來的觀點,與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闡述的一系列道理都是相通的:先無私然后才能成其私;不與人爭天下才沒人能夠與你爭;要想獲得必先給予等等類似的觀點在《道德經(jīng)》中隨處可見。

其實天下所有事,下細想一想,都是先給予然后才有獲得。有首《愛的奉獻》唱得好:“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幸福之花處處開遍。這是生命的源泉,在沒有心的沙漠,在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怯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p>

所以“奉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奉獻也不例外。即便是送人蘭花還手留余香??!

論語禮的感悟篇九

《論語》是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代表之一,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中國民間道德與倫理的基礎,涵蓋了人生哲學、社會道德、政治倫理等方面,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蘊涵的道德精神,也思考了如何將其應用于現(xiàn)代社會之中,從而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第二段:道德規(guī)范

《論語》中涵蓋了豐富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等,強調(diào)了人們應當守本 分清是非,以仁愛之心來對待他人。而在現(xiàn)代社會,道德荒蕪和失范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人們往往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道德行為的重要性,這時我們可以從《論語》中受到啟示,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實踐道德準則,對社會和個人產(chǎn)生正面影響。

第三段:人際交往

父母、朋友、長輩、晚輩、同僚等等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相互依存、相互關注的,人際交往中的道德行為顯得更為重要。通過閱讀《論語》不難看出,“言必行,行必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等行為規(guī)范,這些道德準則告訴我們要遵守杜絕偽善,用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人際關系。現(xiàn)代社會中,人際交往越來越浮躁,虛偽和利益占據(jù)了很多交往的主導地位,我們需要借助《論語》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營造出一個誠實、真摯、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四段:人生哲學

《論語》中的很多思想都可以成為我們的人生哲學,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等。這些哲學思想告誡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追求真理和智慧,這些精神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應該以仁愛之心為人處事,追求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重滿足,這樣才能擁有一種完善的人生哲學,為自己的發(fā)展賦能。

第五段:結論與建議

《論語》是中國文化精髓的代表之一,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準則和哲學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應該將這些精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推崇正義,倡導善良,培養(yǎng)自我的品德和修養(yǎng),以此來助力自己的成長發(fā)展。同時,在社會中也應加強對道德教育的普及和培訓,降低社會失范的程度,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精神傳承和延續(xù)下去,助力社會的和諧繁榮。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4749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