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匯總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3:57:27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匯總12篇)
時間:2023-11-24 03:57:27     小編:QJ墨客

讀后感是對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和思考進行總結和歸納的過程。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構的合理安排和邏輯的清晰,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以下是一些讀者對名著和暢銷書的心得體會,或許能為大家?guī)硇碌乃季S啟發(fā)。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一

最后兩章實在不想讀,因每次看完長篇小說都有想繼續(xù)的感覺。從7月開始——中譯版的文筆精彩到使我這種90分語文水平的讀者讀來不禁十分生疏,不乏高級詞匯在拗口卻符合基本語法邏輯中的合理性表達,斟詞酌句才能理解——加上中間斷了幾周,直到十一才把剩下的1/3一口氣讀完。

免色在我看來是惡的',聲稱無利用之念,卻做利用之勾當。現(xiàn)實中也是有的,那些精明之人啊,他們聲稱做事絕無盤算,可是“精明”早已給了他們習慣。有人早6點跑步,問他累不累,不僅不累反而身心舒暢,只是習慣性的自然而然行為。可是公平的說,惡的免色并沒有做什么看來一定惡的事。

而小女孩秋川真理惠,噢她很奇怪誒,十三歲,我那時候在做什么呢。秘密通道?溜出去探險?從她失蹤開始到了最高潮處,卻和想象中不太一樣,真理惠被困免色家,主人公為救真理惠從另一世界歷經考驗而逃脫,但這里寫的真的是不明所以,除時間外沒有任何交集。

最后,這讀起來十分神似1q84了,神奇的洞作為入口,“隔空交合”,鈴鐺和月亮,還有真理惠。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二

但是反過來說,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結合起來,該爭取的爭取,該放下的放下。那樣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詞匯被翻譯成日語,現(xiàn)在又被翻譯成中文,特別是一些名詞,看得有些晦澀,可能是我功力不夠深厚。體驗度稍差。

作者的描寫一如既往地細膩、甚至鋪陳的有些緩慢。但這就是村上村樹吧!人都是在不斷地“否定”與“肯定”中成長的,接受過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與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遙豁達。

那么,你心中的“騎士團長”又是什么呢?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三

這是一個村上春樹公司生產線出品的一個典型產品,有可能還是集大成者。在這部小說里,村上春樹非常嫻熟地運用奇幻、戰(zhàn)爭、歷史、隱喻、影射、白描等手段,講述了一個“洞穴”和“隱喻通道”的故事。孤獨疏離的主人公、特別的女孩、信手拈來的信,當然還有菲茨杰拉德、威士忌和古典音樂等標志性符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36歲,以畫肖像為業(yè)的畫家,在某天妻子提出離婚后深受打擊,數(shù)月漫無目的'數(shù)月漫無目的、孤獨傷心地流浪在日本東北地區(qū)和北海道。后來受到美術大學時期的好友雨田政彥之邀請,因而住進其父雨田具彥的工作室舊宅中。友人父親雨田具彥是日本十分出名的畫家,老畫家討厭塵世喧囂,過著隱居的創(chuàng)作生活?!拔摇痹诠ぷ魇遗f宅的閣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幅具彥未曾載錄在任何地方的作品《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題目,取自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giovanni)的開頭,歌劇中,主角唐璜本欲非禮未婚女性安娜,故身為騎士團長的安娜父親便出現(xiàn)與唐璜決斗,最終卻被唐璜殺死。雨田具彥將這個場景“翻案”為日本飛鳥時代(約6世紀末-8世紀初)的日本畫,有別之處更在于畫面左方,竟有歌劇中不存在的長臉男從地底探頭而出,作為觀看這一幕慘劇的見證人。這幅血腥又深含無言意蘊的杰作令“我”的靈魂為之震撼。

“我”對這幅畫十分在意,想追尋畫作背后的迷團。而后,“我”又在現(xiàn)實中遇見一位謎樣的白發(fā)富豪免色涉以及疑似免色私生女的孤僻女孩秋川真理惠,進而又遇到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例如畫中那位被刺殺的騎士團長竟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中,并自稱為“伊狄亞”。

進入第二冊,謎團一一揭曉,村上重現(xiàn)了雨田具彥、繼彥兩兄弟的痛苦戰(zhàn)爭記憶。時鐘撥到上世紀30年代,兄長具彥留學維也納學畫期間正值德奧合并,與奧地利戀人共同參加了反法西斯組織,因涉嫌密謀刺殺納粹高官,不幸被捕,戀人被處以死刑,具彥亦受到殘酷拷問。其弟繼彥性格老實,本應繼續(xù)在大學深造、成為前途無量的鋼琴家,不料因征兵卷入了南京大屠殺。他接到上級指令用軍刀殘殺俘虜,這在戰(zhàn)時是無法抵抗的命令。戰(zhàn)場上砍殺俘虜?shù)囊荒皇蛊渚裨馐苤貏?chuàng),退伍后留下描述當時慘景的遺書決然選擇自殺。然而這一切在當時軍國主義泛濫的社會背景下,被視為懦弱無能、羞于啟齒的事情,遺書被悄悄地燒毀。戰(zhàn)爭帶來的失去兄弟和愛人苦痛促使雨田具彥則將悲憤與那段厚重的歷史訴諸于畫。此時秋川真理惠失蹤了,要求“我”將之殺死,重現(xiàn)畫中場景,才可以得知少女的下落。而“我”像雨田繼彥遵守長官命令殺害平民一樣刺殺了騎士團長。隨之是畫面左方那位神秘長臉男的出現(xiàn),他開啟了一條隱喻通道,使“我”進入其中接受考驗。最終,我通過了“隱喻通道”,少女也平安歸家。“我”不僅穿越時空,而且回歸現(xiàn)實,與妻子破鏡重圓,并生下一女。

構成這篇超現(xiàn)實奇幻小說的多種元素在作者之前的作品幾乎都有蹤跡可尋。騎士團長這樣一個超現(xiàn)實的人物形象,讓人聯(lián)想起了《尋羊冒險記》里的“羊男”或者《海邊的卡夫卡》里的“山德士上?!?;冷靜且早熟的邱川真理惠。這樣的少女形象,又像是《1q84》中的深繪里、《舞!舞!舞!》中的雪。雨田具彥的弟弟,以為擅長彈奏德彪西的鋼琴家,則在經歷過南京大屠殺之后選擇自殺。這又幾乎是再現(xiàn)了《奇鳥行狀錄》中涉及的諾門坎戰(zhàn)役的隱喻。

總而言之,盡管閱讀村上春樹曾經給我?guī)磉^極佳的體驗和心理慰藉,可在讀完這本《刺殺騎士團長》時,可是卻因為過多的相似性,使得最終讀完全書內心似乎毫無波動,甚至還能感到些許失望。

村上一反過往結尾失落的常態(tài),在故事最后給予正面希望,更讓小說終止在這一句上:“‘騎士團長真的存在?!覍χ砼允焖呐畠赫f道,‘你最好要相信?!贝迳显诮Y尾強調“相信”的力量,傳遞出呼吁年輕人正視歷史的信號。(王森)。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四

這是一個村上春樹公司生產線出品的一個典型產品,有可能還是集大成者。在這部小說里,村上春樹非常嫻熟地運用奇幻、戰(zhàn)爭、歷史、隱喻、影射、白描等手段,講述了一個“洞穴”和“隱喻通道”的故事。孤獨疏離的主人公、特別的女孩、信手拈來的信,當然還有菲茨杰拉德、威士忌和古典音樂等標志性符號。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36歲,以畫肖像為業(yè)的畫家,在某天妻子提出離婚后深受打擊,數(shù)月漫無目的數(shù)月漫無目的、孤獨傷心地流浪在日本東北地區(qū)和北海道。后來受到美術大學時期的好友雨田政彥之邀請,因而住進其父雨田具彥的工作室舊宅中。友人父親雨田具彥是日本十分出名的畫家,老畫家討厭塵世喧囂,過著隱居的創(chuàng)作生活?!拔摇痹诠ぷ魇遗f宅的閣樓中,發(fā)現(xiàn)了一幅具彥未曾載錄在任何地方的作品《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題目,取自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giovanni)的開頭,歌劇中,主角唐璜本欲非禮未婚女性安娜,故身為騎士團長的安娜父親便出現(xiàn)與唐璜決斗,最終卻被唐璜殺死。雨田具彥將這個場景“翻案”為日本飛鳥時代(約6世紀末-8世紀初)的日本畫,有別之處更在于畫面左方,竟有歌劇中不存在的長臉男從地底探頭而出,作為觀看這一幕慘劇的見證人。這幅血腥又深含無言意蘊的杰作令“我”的靈魂為之震撼。

“我”對這幅畫十分在意,想追尋畫作背后的迷團。而后,“我”又在現(xiàn)實中遇見一位謎樣的白發(fā)富豪免色涉以及疑似免色私生女的孤僻女孩秋川真理惠,進而又遇到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例如畫中那位被刺殺的騎士團長竟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世界中,并自稱為“伊狄亞”(即idea)。

進入第二冊,謎團一一揭曉,村上重現(xiàn)了雨田具彥、繼彥兩兄弟的痛苦戰(zhàn)爭記憶。時鐘撥到上世紀30年代,兄長具彥留學維也納學畫期間正值德奧合并,與奧地利戀人共同參加了反法西斯組織,因涉嫌密謀刺殺納粹高官,不幸被捕,戀人被處以死刑,具彥亦受到殘酷拷問。其弟繼彥性格老實,本應繼續(xù)在大學深造、成為前途無量的鋼琴家,不料因征兵卷入了南京大屠殺。他接到上級指令用軍刀殘殺俘虜,這在戰(zhàn)時是無法抵抗的命令。戰(zhàn)場上砍殺俘虜?shù)囊荒皇蛊渚裨馐苤貏?chuàng),退伍后留下描述當時慘景的遺書決然選擇自殺。然而這一切在當時軍國主義泛濫的社會背景下,被視為懦弱無能、羞于啟齒的事情,遺書被悄悄地燒毀。戰(zhàn)爭帶來的失去兄弟和愛人苦痛促使雨田具彥則將悲憤與那段厚重的歷史訴諸于畫。此時秋川真理惠失蹤了,要求“我”將之殺死,重現(xiàn)畫中場景,才可以得知少女的下落。而“我”像雨田繼彥遵守長官命令殺害平民一樣刺殺了騎士團長。隨之是畫面左方那位神秘長臉男的出現(xiàn),他開啟了一條隱喻通道,使“我”進入其中接受考驗。最終,我通過了“隱喻通道”,少女也平安歸家?!拔摇辈粌H穿越時空,而且回歸現(xiàn)實,與妻子破鏡重圓,并生下一女。

構成這篇超現(xiàn)實奇幻小說的多種元素在作者之前的作品幾乎都有蹤跡可尋。騎士團長這樣一個超現(xiàn)實的人物形象,讓人聯(lián)想起了《尋羊冒險記》里的“羊男”或者《海邊的卡夫卡》里的“山德士上?!?冷靜且早熟的邱川真理惠。這樣的少女形象,又像是《1q84》中的深繪里、《舞!舞!舞!》中的雪。雨田具彥的弟弟,以為擅長彈奏德彪西的鋼琴家,則在經歷過南京大屠殺之后選擇自殺。這又幾乎是再現(xiàn)了《奇鳥行狀錄》中涉及的諾門坎戰(zhàn)役的隱喻。

總而言之,盡管閱讀村上春樹曾經給我?guī)磉^極佳的體驗和心理慰藉,可在讀完這本《刺殺騎士團長》時,可是卻因為過多的相似性,使得最終讀完全書內心似乎毫無波動,甚至還能感到些許失望。

村上一反過往結尾失落的常態(tài),在故事最后給予正面希望,更讓小說終止在這一句上:“‘騎士團長真的存在?!覍χ砼允焖呐畠赫f道,‘你最好要相信。’”村上在結尾強調“相信”的力量,傳遞出呼吁年輕人正視歷史的信號。(王森)。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五

3月8日看到《刺殺騎士團長》上線,3月10日開始讀,3月11日讀完,以前每天一小時我絕對夠用了,經常還用不完,而那幾天我等不及要讀完它。

果然還是喜歡村上的作品,到目前為止,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實在還不多,我好像從最開始,就對他的作品沒有抵抗力,《1q84》那部長篇小說我也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那時的我還沒那么熱愛閱讀,但這并不影響我喜歡村上春樹,很多人不喜歡他絮絮叨叨的講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歡。

從閱讀數(shù)量上來看,我讀的并不多,但就我讀過的有限的幾部作品來看,他的作品個人特色還是挺明顯的,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和作品與作者自身之間的聯(lián)系,看得讓人回味無窮。

與其他作品的關聯(lián):

如果看過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刺殺騎士團長》里面很多橋段和情節(jié)跟《1q84》很像,比如:

謎一樣的少女?!洞虤ⅡT士團長》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繪里很像,她們與眾不同,且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總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橫跨兩個世界,并能夠隨意穿梭。性格總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總有隔閡,但她們從不在意,或者說那不是屬于她的世界的事情,無需理會。她們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為何村上對十幾歲的少女如此偏愛,并把她們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謎一樣的事物?!?q84》中無緣無故的兩個月亮,《刺殺騎士團長》中莫名其妙的一個搖鈴。他們都沒有緣由地出現(xiàn),又不知不覺間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現(xiàn)的意義,但是沒有它,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氣一樣重要的東西。

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頹”,離婚后自絕后路,把工作也辭了,搬到另一個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這樣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羨慕,但長久來看,實在讓人焦慮?,F(xiàn)實中這樣的生活,我們通常維持不了不多久,對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愛,也是村上作品的特點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離不開情人,他筆下的主人公總是會跟比自己大幾歲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維持著不錯的情人關系,而這位情人又會在某一天突然離開他,有時候會留下一言半語,有時候則悄無聲息。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過美滿,所以在作品中總想給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樣的體驗。

本書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免色,讓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在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帶顏色的字,唯獨他沒有,這讓他耿耿于懷,而《刺殺騎士團長》這本書中直接出現(xiàn)了“免色”這樣的名字。讓人感覺:嗯,有意思,村上喜歡這樣玩。

與作者生活的關聯(lián):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沒上過班,還沒正式畢業(yè)就跟妻子兩人經營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應咖啡,晚上改酒吧,經營了三年左右,29歲那年他突然下定決心以寫作為生。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他這樣描述那個時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宮球場的外場觀眾席上,我一個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觀看棒球比賽。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決定寫小說。一切都很隨意,很突然,甚至到開始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像樣的筆都沒有,于是去文具店買了一沓稿紙和一支筆?!洞虤ⅡT士團長》這本書中,發(fā)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變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離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辭掉了之前的工作,還把手機扔了,好讓編輯找不到他,然后開車四處游蕩,最后借住在朋友父親的舊宅子里。前后轉換之大,之突然,誰之前不曾預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經歷一樣。

書中主人公既不聰明,又不機靈,還有點木訥,是那種事業(yè)上沒成就也沒賺到錢,還被妻子拋棄的中年男人,靠著那一點興趣愛好和技能——畫畫,頹廢慘淡生活著。

雖然不一樣,但總是感覺跟村上有點像呢,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曾寫到:

老實說,連自己讀不覺得自己有經營才干,只不過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勞、不惜體力......倘若比作馬匹,我恐怕不是專事比賽的賽馬,而更接近于從事雜役的駑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寫作失敗之后的生活,畢竟從概率上講,那樣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這匹駑馬做出的新選擇,讓他的整個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負面變化,往后的生活并沒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頹廢慘淡生活著,說不定也會被妻子拋棄。

我覺得這是他對自己另一種人生的想象,畢竟他書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樣的愛好,什么音響啦,音樂啦,黑膠唱片啦,cd啦,總少不了,他把他的愛好都放進了作品中,我在讀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給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臉。

讀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長篇小說真的很長,我看到后面無臉男讓主人公給他畫肖像畫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哪兒看過,但總想不起來,直到看完后從頭翻起,才發(fā)現(xiàn)就在本書開頭的引言中,作者寫到無臉男來找他畫肖像畫,整本書是以回憶的方式書寫而成的,這長篇小說真是長到讓我忘記是如何開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譯有些怪怪的,不過并不多。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六

本書分為上下兩大本,又厚又長。上本叫顯露的意意念,下本名為改變的隱喻,副標題涉及劇透。

村上春樹名聲在外,但他的作品我讀的很少,印象中只有高中讀過挪威森林,而當時不一定全看懂。本書由于揭露日本軍國主義被右翼打壓,但根據(jù)斑馬跟日本友人的了解,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日本年輕人對當年的歷史興趣也沒那么大。而書里涉及這方面內容的也就寥寥幾筆,這多少是國內媒體宣傳的時候帶有一些商業(yè)或者政治的傾向,畢竟這書是要出中文版的。

作者的文字運用水平還是相當高的,文章文筆優(yōu)美,雖然對我來說非母語,但也能看得出一些,但翻譯過來能不能維持著水準也不好說。故事本身并不復雜,說是本格推理十分牽強,不如輕小說更合適一點,對納粹的批判也沒有深入,作為一個長篇來說這個結構稍顯單調了。

最想吐槽的就是作者實在太啰嗦。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一些動畫片,比如高達。每一集的開頭,就會把之前的劇情做一個簡短的介紹,然后過個幾集,會有一整集來對劇情做一個總的描述。沒錯,這書就是這樣,每過一章,就會把前面的故事做一個簡單的重復介紹,真是讓人煩不勝煩。還有對美術方面的描寫又太過專業(yè),由于主人公是個畫家,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畫畫的專業(yè)知識,對我這種不懂畫畫的人簡直是如同嚼蠟。

這部又臭又長的小說算是看完了,優(yōu)缺點都一樣明顯的一本書,若非宣傳的春秋筆法應該不會有那么多關注度的?,F(xiàn)在上冊有民翻的中文版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七

盡管有著無可辯駁的衰退跡象,盡管行越越啰嗦,我還是幾乎一口氣讀完了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

熟悉的意象都在,作家用慣了的各種具有現(xiàn)實指代性的非現(xiàn)實元素幾乎都在,只是這次的故事更加簡單,故事水面下的冰露出的部分更少,而非現(xiàn)實世界的構建幾乎沒有,作者只在情節(jié)最關鍵的部分設置了幾條通向非現(xiàn)實的小路,小到幾乎難以自圓其說,讀者越越難以捕捉作家到底想表達的意思。

而且,村上春樹應該是學習了繪畫。

中對于繪畫知識和創(chuàng)作過程的描繪,如果不經過系統(tǒng)學習,是很難寫出的。而且,村上用了學創(chuàng)作的眼光看待繪畫藝術,比如無論是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還是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比起已經畫完的部分,作者對未畫出的內容更加耿耿于懷。是藝術之間的相通性也好,是作者別具一格的理解也罷,中的繪畫都有了優(yōu)秀學作品一般的美感。

我不妨猜測一下,作者在對繪畫藝術的探索過程中,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種“非現(xiàn)實因素”,而這種非現(xiàn)實因素作者無法很清晰地把握住(畢竟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無法在上面構建一個類似《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那樣的非現(xiàn)實世界,有其自己運行規(guī)律的世界。

在書中,“我”在畫家雨田具彥家里的閣樓上發(fā)現(xiàn)了一幅名為《刺殺騎士團長》的畫,是畫家沒有公之于眾的作品。無論是畫家將畫隱藏的原因,還是畫家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畫中人物的具體含義,都具有向內探索的意義。而自從發(fā)現(xiàn)畫以后,各種奇怪的人物和事情就屢屢出現(xiàn):住在對面上豪華別墅中的免色先生,1歲的少女秋川真理惠及其姑媽秋川景子,樹林中的鈴聲,石頭下面的地洞及古鈴,以及只以意念狀態(tài)存在的騎士團長。這些因素同時出現(xiàn),但這次沒有對“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只是目睹了一名少女的成長,以及與早前出軌的妻子復合了。

可以聯(lián)想情節(jié)有些相似的《奇鳥行狀錄》,其中的“我”需要下到井底,需要與不具現(xiàn)實狀態(tài)的“惡”搏斗而奪回妻子。而《刺殺騎士團長》要溫和許多,少女的成長有驚無險,“我”與妻子的復合也順理成。至于孩子,一定是“我”的,那個色情的夢,妻子一定也感受到了,而且明白,“我”通過意念中的交合使妻子懷了孕。這種隔空sex的寫法也不是第一次用了,《1q84》里面天吾和青豆就是在不同的空間完成的交合而使青豆懷孕。作者對于意念中發(fā)生的事情似乎樂此不疲。

而本書的最后,“我”重新走上了肖像畫家的道路,而放棄了非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探索工作。其間,“我”畫了四幅畫:免色先生的肖像畫、秋川真理惠的肖像畫(未完成)、林間地洞的畫以及白色斯巴魯男子的肖像畫(未完成)。這四幅畫表面上是寫實的風格,但作者表示,那都不是簡單的寫實,而是在形式上有新的探索,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畫中人,又不是簡單地看出,而是作為一個整體把握,其中有類似“精神”的東西存在的。

其中,地洞是一切非現(xiàn)實的起點,而斯巴魯男子和真理惠的肖像畫都有其不能完成的原因。畫的未畫部分到底是什么,作者沒有說明。但是可以肯定,斯巴魯男子的肖像沒有畫完的原因,和雨田具彥沒有公布《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原因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是防止一些“惡”被釋放出。而真理惠的畫沒有完成,應該是為少女人生的留白,未完成的內容代表了人生捉摸不定的可能性吧。

公平地講,本書無法與村上巔峰時期的幾部長篇小說相比。期待著村上構建一個迷人的非現(xiàn)實世界的讀者可能會很失望,畢竟這是村上小說的殺手锏,我們早就習慣于在那種世界里徜徉,然后明確感受到作者藏在每一個意象里要說的話。

而這部作品中,我可以明確感受到作者隱藏了自己要表達的東西,就像書中的雨田具彥,對自己在奧地利驚心動魄的經歷絕口不提,只畫了一幅與自己以往作品風格迥異的畫,藏在閣樓里。作者恐怕也是有更多直白的表達,卻把它們藏在長篇累牘的描寫里。至于中提到的讓中國人激動不已的幾句作者的戰(zhàn)爭觀,可以理解為作者為了吸引讀者而故意放上了自己的看法(想想如果整本書都是指代不明的情節(jié),那該有多枯燥)。本書的重點并不在那里,因為村上并不是那種喜歡到處宣揚自己政治立場的歷史觀的作家,他感興趣的是非現(xiàn)實,非現(xiàn)實!

因此我不愿意承認這部作品是作者的衰退,而愿意把它看成作者在全新的藝術領域的探索,走到了非現(xiàn)實的門口,敲了敲門就離開了。就像“我”重回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畢竟無論怎么解讀,肖像畫都應屬于不能再現(xiàn)實的藝術形式——作者沒有在繪畫能夠提供的解讀空間里走太遠,而選擇了留白??上Ч倘豢上В抢L畫這個作者從未涉足過的領域,我們得以領略作者對它的解讀和嘗試,對于我等腦殘粉讀者說,也是幸事一了。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八

3月8日看到《刺殺騎士團長》在微信讀書和網易蝸牛讀書上上線,3月10日開始讀,3月11日讀完,為此我還在網易蝸牛讀書app上購買了時長,以前每天一小時我絕對夠用了,經常還用不完,而那幾天我等不及要讀完它。

果然還是喜歡村上的作品,到目前為止,能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實在還不多,我好像從最開始,就對他的作品沒有抵抗力,《1q84》那部長篇小說我也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那時的我還沒那么熱愛閱讀,但這并不影響我喜歡村上春樹,很多人不喜歡他絮絮叨叨的講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歡。

從閱讀數(shù)量上來看,我讀的并不多,但就我讀過的有限的幾部作品來看,他的作品個人特色還是挺明顯的,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和作品與作者自身之間的聯(lián)系,看得讓人回味無窮。

與其他作品的關聯(lián):

如果看過村上的其他作品,那就很容易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刺殺騎士團長》里面很多橋段和情節(jié)跟《1q84》很像,比如:

謎一樣的少女?!洞虤ⅡT士團長》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繪里很像,她們與眾不同,且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總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橫跨兩個世界,并能夠隨意穿梭。性格總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總有隔閡,但她們從不在意,或者說那不是屬于她的世界的事情,無需理會。她們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為何村上對十幾歲的少女如此偏愛,并把她們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謎一樣的事物。《1q84》中無緣無故的兩個月亮,《刺殺騎士團長》中莫名其妙的一個搖鈴。他們都沒有緣由地出現(xiàn),又不知不覺間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現(xiàn)的意義,但是沒有它,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氣一樣重要的東西。

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頹”,離婚后自絕后路,把工作也辭了,搬到另一個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這樣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羨慕,但長久來看,實在讓人焦慮?,F(xiàn)實中這樣的生活,我們通常維持不了不多久,對毫無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愛,也是村上作品的特點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離不開情人,他筆下的主人公總是會跟比自己大幾歲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維持著不錯的情人關系,而這位情人又會在某一天突然離開他,有時候會留下一言半語,有時候則悄無聲息。不知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過美滿,所以在作品中總想給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樣的體驗。

本書中另一個主要人物——免色,讓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在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帶顏色的字,唯獨他沒有,這讓他耿耿于懷,而《刺殺騎士團長》這本書中直接出現(xiàn)了“免色”這樣的名字。讓人感覺:嗯,有意思,村上喜歡這樣玩。

與作者生活的關聯(lián):

村上的作品中也有不少他自己的影子,他沒上過班,還沒正式畢業(yè)就跟妻子兩人經營起了一家小店,白天供應咖啡,晚上改酒吧,經營了三年左右,29歲那年他突然下定決心以寫作為生。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他這樣描述那個時刻: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點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宮球場的外場觀眾席上,我一個人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觀看棒球比賽。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決定寫小說。一切都很隨意,很突然,甚至到開始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像樣的筆都沒有,于是去文具店買了一沓稿紙和一支筆?!洞虤ⅡT士團長》這本書中,發(fā)生在主人公身上的變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離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辭掉了之前的工作,還把手機扔了,好讓編輯找不到他,然后開車四處游蕩,最后借住在朋友父親的舊宅子里。前后轉換之大,之突然,誰之前不曾預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經歷一樣。

書中主人公既不聰明,又不機靈,還有點木訥,是那種事業(yè)上沒成就也沒賺到錢,還被妻子拋棄的中年男人,靠著那一點興趣愛好和技能——畫畫,頹廢慘淡生活著。

雖然不一樣,但總是感覺跟村上有點像呢,他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曾寫到:

老實說,連自己讀不覺得自己有經營才干,只不過覺得一旦失敗了便是窮途末路,才不顧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勞、不惜體力......倘若比作馬匹,我恐怕不是專事比賽的賽馬,而更接近于從事雜役的駑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寫作失敗之后的生活,畢竟從概率上講,那樣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這匹駑馬做出的新選擇,讓他的整個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負面變化,往后的生活并沒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頹廢慘淡生活著,說不定也會被妻子拋棄。

我覺得這是他對自己另一種人生的想象,畢竟他書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樣的愛好,什么音響啦,音樂啦,黑膠唱片啦,cd啦,總少不了,他把他的愛好都放進了作品中,我在讀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給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臉。

讀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長篇小說真的很長,我看到后面無臉男讓主人公給他畫肖像畫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哪兒看過,但總想不起來,直到看完后從頭翻起,才發(fā)現(xiàn)就在本書開頭的引言中,作者寫到無臉男來找他畫肖像畫,整本書是以回憶的方式書寫而成的,這長篇小說真是長到讓我忘記是如何開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譯有些怪怪的,不過并不多。

3、村上春樹新作必看——這已成為我的習慣,只是不知道將近70歲的村上還能寫多久這樣的長篇小說,上一步《1q84》耗時7年,這部也一樣,寫長篇小說太費神了,對體能也是一大消耗。不過或許他早就料到如此,所以早早就開始鍛煉,現(xiàn)在看來馬拉松和鐵人三項也不是白練的。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九

這本書一口氣看完了。坦白講,作者真實的表達意圖可能我尚未明白。但我理解的《刺殺騎士團長》,實際上就是將自己過去的不堪“刺殺”,最后懂得與自己相處、與他人相處、與世界相處。男主(我竟然忘記了男主的名字)心中的“騎士團長”是死去的妹妹、是分崩離析的家庭、是逝去的愛人;免色心中的“騎士團長”是小惠,他一直割舍不下的是可能是自己的女兒;具顏的“騎士團長”則是理想(反抗法西斯)、是曾經深愛的女人......男主肯定是境界圓滿,達到了超脫的境界,能夠平和的接受自己、他人和這個社會了;免色最終尚未割舍心中的“執(zhí)著”,內心承受著巨大的折磨,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改變、去獲取、去達到目的;具顏,我認為從他畫出《刺殺騎士團長》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超脫了,他心魔已死,固然能夠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日本畫畫家。有時候、有些事,只能認命,無論你怎么爭都爭不來,比如你愛的人不愛你了,你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心意;比如你的親人去世了,無論你如何覺得世道不公,也無法挽回她的生命...除了接受,別無他法,否則內心便會接受午間的折磨。

但是反過來說,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結合起來,該爭取的爭取,該放下的放下。那樣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

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詞匯被翻譯成日語,現(xiàn)在又被翻譯成中文,特別是一些名詞,看得有些晦澀,可能是我功力不夠深厚。體驗度稍差。

作者的描寫一如既往地細膩、甚至鋪陳的有些緩慢。但這就是村上村樹吧!

人都是在不斷地“否定”與“肯定”中成長的,接受過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與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遙豁達。

那么,你心中的“騎士團長”又是什么呢?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十

三月到四月間,每天午睡前或睡前讀上一兩章,如此共用19個小時在世界讀書日將此書讀完。整體來講,比較有吸引力,諸多細節(jié)和人物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對于書中所要表達的東西,似有所悟卻又恍惚不可琢磨。

主人公“我”是一個36歲的肖像畫畫家,是一個有所特長的普通人,生活自在隨性又非常自律,每日作畫、做家務、散步,掙錢不多,但善于觀察,有時甚至是躲在窗簾后面偷偷窺視他人,具有很強的視覺記憶力和抓住外表之下類似于個人特質或者說本質的東西,并能將其生動地再現(xiàn)于二維畫布之中,因而在肖像畫領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

男二號免色澀,50出頭,一頭豐厚的白發(fā),富有的“成功人士”,其周遭的一切盡在其近乎絕對的掌握之中。獨居山間別墅的神秘男子,即使在互聯(lián)網上也難覓其蛛絲馬跡。讀書筆記.米蘭·昆德拉曾在其小說中塑造出兩位統(tǒng)一而對立的角色,一個要在世間熱烈地展現(xiàn)與昭示自我,一個卻愿意悄無聲息的隱匿自我。免色無疑屬于后者,免除色彩,即白、即無、即空。

人物描寫方面,對于主要人物的衣著和座駕,作者進行了不厭其煩反復多次的細致描寫。人物出場時,仿佛一架帶有感情和思考能力的隱藏攝影機隨即自動出現(xiàn),鮮活的細節(jié)與人物性格特點渾然一體。引擎聲粗重狂野的銀色捷豹——神秘而富有魅力的銀發(fā)男子免色;安靜的藍色豐田普銳斯——知性優(yōu)雅的美麗姑母秋川笙子;紅色迷你庫柏——熱情洋溢的人妻女友;白色斯巴魯森林人——清冷兇狠而又似幻似真的白色斯巴魯男子;質樸強悍的舊版黑色沃爾沃——著名日本畫畫家之子雨田政彥;頗有年代的紅色標致205(先)、風塵仆仆低眉垂眼的淺灰藍色二手卡羅拉旅行車(后)——妻提出離婚后經歷各種離奇事件且思考不休的“我”。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十一

早在《刺殺騎士團長》這本書還未在中國出版的時候,就有聽說關于其中“南京大屠殺”的描述,如村上春樹這樣的日本知名作家能夠在作品中對這一事件進行承認和反省,必然是極好的。然而這本書并非是一本考察歷史的書籍,就如作者所說的,并不深究屠殺40萬與屠殺10萬這樣數(shù)字上的區(qū)別,但屠殺的惡的本質是不會改變。

也許藝術家與瘋子在某種程度上是接近的: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我,去描述一個近似一個玄幻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熱愛抽象畫的的畫家,卻因為生活所迫而畫肖像畫謀生,所幸精湛的技藝使他業(yè)界頗具名聲。然而,毫無征兆的,妻子向他提出了了離婚(也許只是他神經大條未發(fā)現(xiàn)征兆)。六年始終如一的平靜的規(guī)律的生活被打破,也許是生活上的不幸,但是也成為自己在追求自己理想的一個契機。在一段漫長的漫無目的自駕游旅行之后,他推掉了肖像畫的工作,寄居在美大時候一位朋友父親,著名日本畫畫家雨田具彥家里,位于偏僻的山上。彼時,雨田具彥因為年老癡呆,住進了療養(yǎng)院。

一副畫引發(fā)了“血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房間的閣樓上發(fā)現(xiàn)了雨田具彥的畫,如本書的題目,雨田命名為《刺殺騎士團長》。這幅畫的不可思議之處,引起了主人公的好奇,他開始試圖了解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歷史,和雨田具彥的平生。而以一個社交關系很少的畫家,這無論如何都是極為困難的,這時候,出現(xiàn)了這本書的第二號人物,有奇特姓氏的免色先生。免色通過某種途徑,花費足以使他動心的報酬,讓他給自己畫肖像畫,于此同時,這位富有,偏執(zhí),而且同樣充滿好奇心和規(guī)劃的人,開始使故事變得復雜起來。

在這之前的故事還算是正常,直到在為免色畫肖像畫的某一天夜里,在某一固定的時刻,山上小廟的后面石頭底下總會有鈴聲響起,這使得主人公深感困惑,在免色的幫助下,他們挖開了石堆,底下是一個高約3m的圓形石室,里面只有一個古鈴。這之后,一個自稱理念的東西,顯現(xiàn)為騎士團長的模樣,出現(xiàn)了。從這里開始,故事變得玄幻了起來。

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妖神,但是就算持有萬物有靈的觀點的人,也無法想象理念作為一個神靈這樣的東西出現(xiàn)的吧,而這個自稱理念的東西,有究竟是什么樣的理念,他是否是主人公在轉變畫風風格的時候,出現(xiàn)在其大腦中的一種東西,通過精神病人的視野,將其描述出來呢,未可知。

雨田的經歷不斷被免色發(fā)掘出來——納粹德國時候在維也納留學的經歷,弟弟在侵華戰(zhàn)爭時服兵役,退役后自殺的家族往事,似乎這幅畫的背景漸漸清晰。而在這一線索的背后,另一條線索也在暗自發(fā)展。免色的計劃,或者說他從未承認這是計劃正在進行。免色委托了他第二幅畫,畫一個疑似自己女兒的13歲小姑娘秋川真理惠的畫??傊馍彩且粋€有著怪異思維的人。

故事發(fā)展到第二篇流變隱喻篇,幾乎沒有看懂。主人公在癡呆的雨田具彥面前表演了殺死騎士團長,之后進入了另一維空間,在這個抽象的世界里躲過隱喻的吞噬,重新回到人間。隱喻是抽象畫鎖具有的特征,是否意味著作者殺死了自己新的理念,放棄抽象畫的理想,對人生價值有了重新的認識?通過這一旅程的而考驗,救了溜進免色家的小姑娘。這段經歷要說明什么,與找到失蹤的秋川真理惠又是怎樣聯(lián)系的,總覺得不可思議。

故事最后,經歷過這些的主人公與妻子重修舊好,又開始畫肖像畫。而免色似乎也達成了什么計劃,秋川真理惠過著一如既往的生活。那幅刺殺騎士團長的畫,與自己的白色斯巴魯男子的畫,在一場火災中失去。

在這本小說中,同樣看到了作者奇異的生活理念: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人妻女友,通過情念讓遠方妻子受孕的想法,與1q84極為相似。

故事在某方面來說是稀奇古怪的,但作者總能通過節(jié)制的表達,使得句子變得十分有意味而不顯得嘩眾取寵,在這一點上,令人敬佩。

刺殺騎士團長讀后感篇十二

《刺殺騎士團長》的故事很簡單,寫的是一個中年(意識到自己也是中年好像有點沮喪,笑)男子,經歷妻子提出離婚的請求后獨身自駕去異地旅行,后又住在同學父親(名畫家)的舊宅,遇到的或現(xiàn)實或離奇的故事。書中村上一如之前的風格,孤僻卻又頗有女人緣的主人公,老唱機,不同的是,音樂由之前的爵士樂替換成了歌劇和鋼琴曲,而《唐璜》在書中占了頗大的比重。從捷豹到豐田,到沃爾沃,即使不開車的人也能感受到各種不同車的特性。

書中感觸頗深的主要是兩點:一是村上對繪畫及藝術理解的獨到之處,二是對人性的洞察,主人公對自己的和解。

先說繪畫:作為《刺殺騎士團長》小說本身出現(xiàn)的主要線索,名畫家創(chuàng)作的一幅被藏起但卻具有強烈震撼感的代表日本畫。而作者作為屈從商業(yè)肖像畫多年的畫家,最終在書中只畫了4幅畫:《免色的肖像》、《白色斯巴魯男子》、《秋川真理惠的肖像》、《雜木林中的洞》(唯一的風景畫)。隨著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我逐漸明白,《刺殺騎士團長》是雨田具彥為了安頓靈魂、醫(yī)治創(chuàng)傷的作品?!栋咨拱汪斈凶印肥俏疑砩系?雙重隱喻",是吞噬我正確情思的東西,即我的黑暗面。"你小子在哪里干了什么,我可是一清二楚",這是我的黑暗面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雙重隱喻"存在,我們必須克服自己內心最恐懼的東西,才會獲得自己最希求的東西,即只有直面自己的黑暗面,才有可能打敗它?!洞虤ⅡT士團長》是雨田具彥的救贖;《白色斯巴魯男子》則是我的救贖。書中繪畫的技法自不必說,村上肯定有仔細研究過油畫的步驟:從了解對象,想好構圖,到炭筆描線,上色,再層層疊加,這些都是畫畫基本的技法。

而個人覺得上升到藝術高度的有兩點:

1以無形勝有形。書中作為畫家的我,在畫對象前不是讓對象在面前坐著寫生,而是先進行交談,了解研究透人物本身,通過形體研究其神韻,了解其內心世界,抓住其最有代表性的神韻,然后再進行下筆,才能達到形神兼?zhèn)涞淖罡呔辰?。這應該和作家描寫人物一樣,不求完全形似,但必須取其精髓,攻其一點,描寫其神韻,才能讓對象躍然紙上。

2作品知道什么時候是完成的,什么時候是不可完成的。書中的兩幅作品《白色斯巴魯男子》應該是剛起頭的半成品,只是顏色的堆砌,其中只能隱約看出人的輪廓,但里面的主角仿佛要從黑暗中走出,具有強烈的生命力。而另一幅《秋川真理惠的肖像》也介于完成和未完成之間,但我卻沒法再畫下去,同時也給了畫更多的生命力,象征著秋川真理惠漸漸由少女長成一個成熟女性的過程。而畫作把1歲的她永遠的記錄下。

其次是關于人性的洞察,更多的是書中人物對自己和這個世界的和解。一個是作為廢材畫家的中年男,在少年時便經受了最親的妹妹的去世(這點和《挪威的森林》男主的好友也是在男主少年時去世驚人相識),男主一直帶著對妹妹的回憶和自己沒有做點什么就讓妹妹死去的愧疚生活,知道結識了妻子,而追求妻子并與之結婚的理由竟然是因為妻子眼神深處閃爍著和妹妹類似的光芒。在生活6年后,妻子提出離婚,而主角沒有一句追問和情緒化,只是默默的收拾好隨身物品,開始長達幾個月的單身旅行。其實主角一直生活在妹妹的陰影和愧疚中,而在后面刺死騎士團長并由此救出真理惠后,這種愧疚才得到了解放,主角才正式和自己進行和解,才有了后續(xù)和前妻復合并一起生活下去的情景。

而黑暗的洞穴又代表什么呢?原始的本我。"一個人被關在又黑又窄的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開始考慮自己可能永遠在這里活下去,那比什么都可怕,那么一想,就嚇得喘不過氣,就好像周圍墻壁擠壓過直接把自己壓癟擠死——便是這樣洶涌的錯覺,而要在那里活下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跨越那種恐懼,即克服自己,為此就需要無限接近死亡"只有剝奪了你任何的感官,直面黑暗的恐懼,在那一刻你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助,才能真正面對自己,克服自己,獲得新生,而這時出現(xiàn)的光才是真正的涅槃。

主人公借助黑暗的洞穴,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和和解之路,最終像書中說的,不管怎樣,我們要把時間拉到自己這邊。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8103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