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進行詳細規(guī)劃的產(chǎn)物。教案中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質(zhì)量對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以下是幾種典型的教案范例。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認識生字,寫好含有月字旁的字。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初步學習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并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初步學習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并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喜歡什么小動物?并能說說喜歡的理由嗎?
(板書:樣子動作)。
1、今天有幾只小動物走進我們的課堂,名字叫灰雀。
2、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書空他們的名字。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五課灰雀,齊讀灰雀。
(一)、生字。
1、“樺”白樺樹了解有多少?
“婉”課文誰的聲音很婉轉?(讀詞)還有哪些鳥的叫聲很婉轉?(讀詞)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婉轉?(總結詞語的意思并把它記在書上)。
總結:結合生活實際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脯”:摸摸自己的胸脯。
總結:結合生活實際是可以理解很多詞語的意思。
2、增加難度去音、去詞讀字。
以同桌為單位互考兩個藍線之間的生字。
3、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齊讀)。
4、朗讀課文的其他自然段。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當學生有困難時提供:列寧喜歡的丟了,遇到,經(jīng)過,小男孩。)。
1、列寧喜歡的灰雀長什么樣?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能回答問題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2、交流答案。
3、再默讀畫橫線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思考:你覺得這是三只怎樣的灰雀?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哪個詞或哪個句子讓你有這樣的想法就把這個詞寫在那個字或那個句子的旁邊。
4、為什么你覺得這是一只漂亮、活潑、快樂的灰雀,能說說理由嗎?
a:交流b:重點詞點點c:朗讀交流的句子。
5、總結:灰雀的樣子,兩只胸脯粉紅的,一只胸腹深紅;灰雀的動作,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叫聲是婉轉,所以說三只灰雀是惹人喜愛的,此時你明白惹人喜愛的意思嗎?(總結并記錄惹人喜愛的意思)。
1、描寫小動物時我們可以從樣子、動作、聲音入手,片段訓練,試著從這三各方面寫寫自己喜歡小動物。
2、學生寫。(限時5分鐘)。
3、學生簡單評價。
這三只灰雀是惹人喜愛的,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樣的灰雀發(fā)生怎樣的事呢?下一節(jié)交流。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理念:
循著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排理念,本著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語文教學原則,著力于兒童的言語學習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情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從單元整體編排上去系統(tǒng)分析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在新舊教材對比中明晰老課的新使命,促成統(tǒng)編教材體系下的老課文教學新價值、課時核心新目標的有效落實。
教材分析:
《灰雀》是部編本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以“美好的品質(zhì)”為人文主題,落實“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意思”這一語文素養(yǎng)。文本中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猶如溫暖的陽光,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文本在表達上主要通過列寧和男孩的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基于這一文本特色引導學生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采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落實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揣摩人物心理這一人文素養(yǎng),文中描寫時間的詞語為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感受故事發(fā)展順序,為“學寫一件簡單的事”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于識字和分角色朗讀對話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文本中的小男孩和學生年齡相仿,對于灰雀是否男孩抓走充滿好奇,利用“小偵探”破案這一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閱讀推理能力。
第一課時。
1、自主學習“寧、胸”等十個生字,理解“婉轉、自言自語、肯定”等詞,會寫“雀”等字。
2、分角色朗讀對話,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
3、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揣摩人物內(nèi)心想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和男孩的誠實。
教學重點:
借助提示語讀好對話;揣摩人物內(nèi)心想法,體會列寧和男孩的美好品質(zhì)。
學習帶著問題邊默讀邊聯(lián)系上下文來揣摩人物心理。
教學準備:
1、設計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小偵探獎章”若干。(教師)。
2、預習課文,完成學習單的預習部分。(學生)。
板塊一:揭示課題,檢查預習。
1、教學“雀”:出示雀:一種小小的短尾巴鳥,“隹”指短尾巴鳥。師范寫“雀”字,生書寫“雀”字。
2、揭題:雀一般指麻雀,麻雀歡蹦亂跳就叫“歡呼雀躍”,教室里靜得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這叫“鴉雀無聲”。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樣學習漢字多有趣。文中的雀不是麻雀,而是灰雀。(板書:灰)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
(1)出示第一題,生校對,強調(diào)“胸脯”的“脯”讀第二聲,生讀詞,拍拍胸脯,胸脯跟身體有關,兩個字都是月字旁。生齊讀第一題。
(2)出示第二題,生邊讀邊校對,齊讀句子。
(3)出示第三題:判斷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
(設計意圖:抓“雀字進行字理教學,讓學生理解“雀”的同時體會學習漢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趣味。檢查預習,為新課教學奠定基礎。)。
板塊二:借理由圈,查找證據(jù)。
過渡:灰雀到底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口說無憑,讓我們來當一回小偵探,從文中找找證據(jù)吧。出示: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灰雀是或不是男孩抓走的證據(jù)。
2、小組合作,抓關鍵詞填寫理由圈。
3、偵查小隊上臺展示理由。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小偵探破案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借助理由圈這種可視化學習方式讀懂課文內(nèi)容。學生在默讀、篩選、概括、合作等真實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板塊三: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好對話。
過渡:大家的證據(jù)大都來自人物語言,讓我們走進對話。出示:
1、默讀3-10自然段,劃出對話。指名讀列寧和男孩的話,出示課件校對。
2、同桌分角色朗讀。
3、指名同桌讀第一組對話,評價、交流朗讀經(jīng)驗。
4、添加提示語讀好對話:(板書:提示語)。
(1)指名學生添加不同的提示語讀好對話。
(2)引讀:師讀提示語,生齊讀對話。
(3)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讀好對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劃出對話分角色朗讀,利用提示語這個抓手讀懂人物情感,朗讀指導尊重學生真實感受。)。
板塊四:借案情推理,揣摩心理。
1、揣摩列寧心理。
過渡:讀完對話,你覺得灰雀是不是男孩抓走的?列寧知道真相嗎?他又是怎么想的?再讀對話,邊默讀邊揣摩列寧的心思。(板書:揣摩心理:)。
(1)學生默讀對話。
(2)揣摩列寧心理:列寧每次說話時都是怎么想的?四人一小組選擇一處揣摩列寧的內(nèi)心想法。
(4)師生配合讀列寧心理和言語,發(fā)現(xiàn)想的和說的不一樣,探討不一樣原因。
2、揣摩男孩心理。
(1)男孩又是怎么想的?請再默讀對話,借評價標準完成《作業(yè)本》五(1)。
(2)再次確認:灰雀是不是男孩捉走的?
3、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當了回小偵探,學會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找到是男孩捉走灰雀的證據(jù),學會抓提示語和揣摩人物心理讀懂對話。小偵探們,帶著這份認真與執(zhí)著,在語文的世界里你可以解更多的言語密碼。
(設計意圖: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默讀對話,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列寧的心理,理解列寧的心理變化過程,習得方法后再自主揣摩男孩的心理,學生思維在推理、反思、創(chuàng)造中進一步得到鍛煉。)。
教學反思:
教學首先應該讓生命在場,讓兒童在場,教師應以兒童的潛在狀態(tài)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是認知活動,更是生命活動,沒有基于學情的教學目標,就是虛目標;沒有基于學情的教學,就是虛教學?;趯W情,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基于學情,適時調(diào)整教學預案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學生對于識字已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蜜蜂引路》一文的學習,對列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對于文本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舍去原先的生字籠統(tǒng)教學,改為借助課前學習單,讓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詞,檢查預習時只抓易錯字進行教學。三年級孩子對于分角色朗讀對話也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舍去原先逐句朗讀,逐句引導分析體會人物情感的教學設計,放手讓學生交流朗讀對話的方法后直接引導學生添加提示語,借助提示語分角色讀出語氣,讀好對話,落實本課的朗讀目標?;趯W情,適時調(diào)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預案,落實本課教學的一般性教學目標。
從三年級兒童閱讀的年段目標出發(fā),初知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這對三年級起始段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怎么降低難度?學習“概括”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支架,把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從第一課時移到第二課時,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接著思考這三個時間點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最后引導學生把三個時間段的內(nèi)容連起來。如此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既尊重學情降低難度,又讓學生感受故事發(fā)展順序,習得方法為續(xù)寫故事和“學寫一件簡單的事”的習作奠定基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苯Y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脈絡。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郊,步,或,散,敢,者”
2。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diào)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diào)“或、步、者”。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作業(yè)講評。
設計意圖: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著頭向上看。()。
2書寫生字并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只粉紅一只深紅。
三只灰雀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婉轉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灰雀不見了,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指導朗讀。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么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為什么要捉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zhì)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么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p>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我從“一定”和“!”里推測出男孩當時想。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板書:5灰雀。
(惹人喜愛)。
不見了捉。
焦急放回。
列寧小男孩。
喜愛。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1、能抓住關鍵詞,理清事件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并積累背誦描寫灰雀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讀懂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大自然的教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第26課《灰雀》。
1、聽寫詞語:灰雀郊外男孩唱歌。
2、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自行訂正。
3、言語訓練:請用這幾個詞語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結:我們在講述或者記敘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講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還要講清楚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怎么樣及結果如何。
過渡語:三只灰雀是整個故事的線索,這是三只怎樣的灰雀呢?
1、出示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2、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課文中誰喜歡灰雀?)。
出示句子: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3、感受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還有誰喜愛灰雀)。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感受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
過渡語:其中有一只灰雀跟我說它們好好的在枝頭唱歌,不知道為什么有個小男孩把它的一個同伴捉走了,第二天卻又主動地把它的同伴給放了回來,它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剛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教給大家一個很厲害的本領——“讀心術”。怎樣才能知道別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察言觀色)。
1、自由讀課文2—10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他們對話時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2、教師指導補白。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地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p>
3、自主填空補白,分角色朗讀對話。
4、師生承接讀。
5、評讀:梳理人物心理。
語言訓練:
愛一只鳥兒,不是,而是。
愛一朵花兒,不是,而是。
過渡語:好在小男孩在列寧的引導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決心改過。
2、出示文章結尾,師配樂范讀。
3、思考:列寧知道男孩是誠實的,在男孩心中列寧又是怎樣的呢?
4、表達訓練:假如你是小男孩,會對列寧說什么呢?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灰雀》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二組關于“名人故事”主題中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是發(fā)生在名人身上的一件尋常的小事,但在整個事件中處處可以發(fā)現(xiàn)列寧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語、行動,既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對方認識到錯誤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列寧對兒童人格的尊重和愛護。
1.多處體現(xiàn)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2.和孩子的對話,耐心而又得體,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
3、體現(xiàn)了男孩逐漸認識錯誤的過程。課文采用了明線和暗線相結合的寫法,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以對話為主。
本文篇幅較長,難懂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二是要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是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教學時我將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啟示,提高學生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
如何使學生透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是學習本文的難點。教學時我將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領會文章的主題;通過抓住人物間的對話,逐步引導、感悟人物心理。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教學時我將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領會文章的主題;通過抓住人物間的對話,逐步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啟示,閱讀理解文本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1.復習本課的11個生字,能正確認讀本文的詞語。
2.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愛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朗讀法、引導法、合作交流法、發(fā)現(xiàn)法等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小節(jié)。
2、抓住重點詞句,結合有關黃山松的資料,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松形神情“奇”。
設計思路:
抓住文中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層層品讀,感受黃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黃山松的獨特情感。
第二課時。
一、詞語導入:
1、師:孩子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回憶一下這幾個詞語:出示:
瀟灑挺秀遒勁蟠曲。
郁郁蒼蒼綠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態(tài)。
師:誰來讀一讀?
評價:讀得真不錯,字正腔圓。尤其是遒勁的勁這個最容易讀錯的字你都讀對了。
2、這些詞語在課文中都是寫誰的?(黃山松)。
3、那你能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說你對黃山松的了解嗎?
內(nèi)容預設:千姿百態(tài):你是從文中哪一段話知道的?(第三段)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也來感受一下這千姿百態(tài)的黃山松嗎?你是這一堂課上第一課讀課文的孩子,相信你一定會把握好這個機會的。
瀟灑挺秀:你是從文中哪一段話了解到的?讀讀這一段好嗎?
2:你運用上了文中的語言。你是自己組織語言說的。大家的表達各有不同。
4、黃山松如此之多,那為什么作者卻偏偏把目光聚焦在這三棵松身上呢?(奇特)。
二、分層品奇:
1、請同學們再次走進文中,自己完整地讀讀課文,對這三棵松的畫面,大家可以多讀一讀,看看你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們的奇特?勾畫出相關的語句,聽明白了嗎?(看看從畫面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它們的奇特?)。
2、學生交流:
評價:這是你眼中的奇,這是你心中的奇,這是你看到的奇,這是你的理解,你不僅讀出了奇,還讀出了情。
3、大家交流了這么多,那歸根結底主要是它們的什么奇?(姿態(tài))(板書:形)。
預設:如果說出名字奇,那就先讀讀它們的名字,從名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那我們再靜靜地讀讀課文第二段,找出具體描寫三棵松姿態(tài)的句子。
5、學生交流:邊交流邊出示三個句子。
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所以人們叫它迎客松)。
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所以人們送它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陪客松)。
它向山下伸出長長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怪不得人們叫它送客松)。
6、大家發(fā)現(xiàn)它們的姿態(tài)與名字之間的聯(lián)系了嗎?(名字正是由姿態(tài)得來的,這三句話正是寫出了名字的由來)。
你來黃山游覽,有人歡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你的感覺怎樣?
總結:這奇特的名字讓我們有了別樣的情感。
它們本來就是三棵松,但卻為什么會讓我們有如此的感覺呢?(可見作者的聯(lián)想豐富)。
7、帶著這樣的感覺再來讀讀這三個句子。指名三個同學。邊讀邊點三個詞語:如同好像。
8、孩子們,讀著這樣奇特的姿態(tài),你沒有什么問題想問問自己也問問大家嗎?(它們怎么會長成這樣的姿態(tài)呢?)。
它到底有著怎樣的經(jīng)歷長成了這樣的姿態(tài)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再讀第二自然段時,相信有一個詞會讓你怦然心動的。
9、飽經(jīng)風霜:理解飽――理解詞――長在哪里?――可能經(jīng)歷怎樣的風霜――讀讀手頭的資料,你有什么話要說――這樣的艱難經(jīng)歷只是一年、兩年嗎?十年、二十年嗎?它經(jīng)歷了50年、1、500年甚至800上千年,這就是充分,這就叫飽經(jīng)風霜。這時你看到了一棵怎樣的迎客松?是啊!這就是它的精神(評價學生時板書:神)難怪迎客松如今已經(jīng)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
10、僅僅是迎客松飽經(jīng)風霜嗎?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們,看:迎客松飽經(jīng)風霜,卻始終――。
陪客松飽經(jīng)風霜,卻始終――。
送客松飽經(jīng)風霜,卻始終――。
三、整體讀奇:
指名1人讀3句:你已經(jīng)成為黃山的游人了,你正在享受著黃山松的陪伴,誰還想當游人?那我們一起來讀讀吧!(齊讀)。
2、多么溫馨的場景,孩子們,假如你當時就在黃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為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嗎?那我們先請三位同學代表我們展示黃山松的熱情友好與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請把帶符號的地方換成“我”,開始吧!(指名3人分讀)。
3、我們其它的松也迫不及待了,那就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和動作來展示吧!大家看:
我們迎客松舒展雙臂,對所有的賓客熱情地說:――。
我們陪客松陪伴著賓客,向游人介紹著:――。
我們送客松在賓客即將下山之際,伸出長長的手臂說:――。
4、孩子們,此時此刻,你覺得黃山的松還只是松嗎?對,它就是人,就像我們的朋友,在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堅守著黃山,迎送著賓客,給我們以熱情,讓我們以溫暖。這樣的朋友,讓我們銘記在心吧:(音樂響起)。
當你走進黃山,沿山而行,一棵雍容大度的迎客松正款款歡迎你的到來,迎客松姿態(tài)優(yōu)美―。
當你正流連于黃山景致時,默然仰首,滿面笑顏的陪客松正注視著你――。
當你離開黃山,順路而下時,送客松又向你送來盈盈笑意――。
5、多么有情有意的黃山松哪!(板書:情)。
能看到嗎?在華山能看到嗎?在峨眉山能看到嗎?只有――黃山,這樣的松,黃山獨有,這樣的情,黃山獨有,這樣的獨有,怎能不令人稱奇,這樣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讓人――情有獨鐘。(板書:情有獨鐘)想著這樣的松,帶著這樣的情,讓我們最后再讀一次課題吧!下課。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七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苯Y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
六、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 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脈絡。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 。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 “郊,步,或,散,敢,者”
2。 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 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diào)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diào)“或、步、者”。
4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 學生作業(yè)講評。
設計意圖: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yè)
1。 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 )
2) 令人惋惜。 ( )
3) 抬著頭向上看。 ( )
2 書寫生字并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只粉紅 一只深紅
三只灰雀 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 婉轉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胰覆灰娏?,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敝笇Ю首x。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么呢?
出示:1 ) 。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 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么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 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為什么要捉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 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zhì)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么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 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我從“一定”和“!”里推測出男孩當時想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板書: 5 灰雀
(惹人喜愛)
不見了 捉
焦急 放回
列寧 小男孩
喜愛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八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苯Y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目標。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文章脈絡。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郊,步,或,散,敢,者”
2.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diào)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diào)“或、步、者”。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作業(yè)講評。
設計意圖: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的寫字習慣。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九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fā)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
1、生字卡片。
3、多媒體課件。
4、收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1、學生搜集有關列寧的故事、事跡或照片。
2、教師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頭飾。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1、同學們都知道列寧的故事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指名說一說。老師概括介紹列寧的生平。
2、學習這樣一位偉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非淺的。今天我就來學習《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獲呢。(板書課題)。
指導自學。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注意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理解詞義。
3、采用多種形式練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或認為自己哪個自然段讀得好就讀哪一段。學生讀后集體評議,教師用生字卡片抽讀生字詞。
讀中感悟。
1、自讀課文。
2、指名交流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情況。
c、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后來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來的?你是從課文哪些句子里看出來的?自讀課文,思考討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a、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指導朗讀對話。
a、同位分角色練讀。
b、指名戴頭飾分角色讀。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讀,老師讀敘述部分。
3、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結:這個小故事寫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感動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動送回灰雀,告訴我們有了錯誤承認了,改正了,就是誠實的孩子。
復習生字詞。
1、認讀生字詞。
郊外、散步、白樺樹、胸脯、婉轉、面包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歡蹦亂跳、回蕩。
2、鞏固生字詞。
a、卡片抽讀、開火車輪流讀。
b、給生字組詞。教師將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學生會給哪個字組詞?
指導書寫。
1、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2、說說你在臨寫的過程中有什么字你認為比較難寫,需要老師幫忙的,說出來,教師示范書寫,重點講解。
3、將學生寫的字打在實物投影儀上,請同學評議。
積累運用。
讀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說說通過描寫,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寫你認為寫的好的詞語或句子。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同時產(chǎn)生保護鳥類等動物的環(huán)保意識。
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tài)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一、初讀課文
2、師簡介灰雀:你們見過灰雀嗎?(灰雀是一種十分招人喜愛的小鳥,羽毛多樣,鳴聲悅耳。)
二、學習1自然段。
1、你喜歡灰雀嗎?讀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招人喜歡。
帶著喜愛的心情讀一讀:“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理解:惹人喜愛)
2、列寧喜歡這三只灰雀嗎?從哪兒看出來。(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點詞語“每次”“都要”“經(jīng)?!斌w會。
三、學習3—10自然段。
師:列寧每天來到這兒,都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他們??墒怯幸惶?,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列寧找遍了周圍的樹林,都沒有找到。
(一)、學習要求。
師:這時,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說了什么?(要求: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說的話劃出來,再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讀,師巡視。
(二)、列寧愛灰雀。
1、誰愿意把列寧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聽?(課文3、5、7、9自然段)
2、師:四處找遍了也不見鳥兒蹤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怎樣的心情呢?自己再讀讀列寧說的話,體會體會列寧這時的心情。(學生自讀)
3、你們對哪句話體會得更深些?想讀給大家聽聽嗎?
(1)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讀出著急)
(2)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保ㄗx出擔心)
(3)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保ㄗx出傷心)
師:你想說什么?
4、師:列寧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感情。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愛)那你再好好地讀讀這三個句子,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
生自由讀三個句子。
(三)灰雀哪兒去了。
1、師:可是,列寧喜愛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被小男孩捉去了)
師:課文中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們會不會冤枉了小男孩呀?那就請你再仔細讀一讀這部分課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關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來,并說明理由讓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關句子前面打上鉤。(板書:灰雀 小男孩)
生自由讀,師巡視。
2、師: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間交流補充。(生交流)誰想說了?
3、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保ㄗプ∈÷蕴柪斫庑∧泻⒌暮ε滦睦恚?/p>
師:你的意思是男孩說的話中有省略號證明他說謊了是嗎?說謊時說的話會怎樣?
出示:男孩( )地說:“沒……我沒看見?!?/p>
你能根據(jù)自己或別人說謊時的表現(xiàn)把這句話填完整嗎?(生自由讀)把這種感受融到這句話中讀一讀,誰想讀?(吞吞吐吐、結結巴巴、聲音比較輕)
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或感受再讀讀這個句子吧。
生自由讀。
師:好,我們繼續(xù)來交流找到的句子。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p>
出示: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師:這兩句讀起來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試著讀讀看。(生自讀體會)
師:誰想讀?
師:小朋友,讀到這兒我們已經(jīng)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會讀書,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證據(jù)都找到了。那么,男孩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為小男孩很喜歡那只灰雀。)
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誰的愛?為什么?
小結:老師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
1、師:好,小朋友都體會到了是列寧對灰雀的愛感動了小男孩,使小男孩決定放了灰雀。(板書:列寧 愛)(出示去掉旁白的對話)體會得那么好,相信你們的朗讀一定會更好。同桌兩人分工,一人讀列寧的話,另一人讀男孩的話,把句子讀好。
生自由練讀。
2、師:老師想做列寧,請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誰來?
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3、師:誰想像我們這樣來讀一讀?
(二)列寧愛小男孩。
1、師:你們看,男孩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真的把鳥送回了公園。聽,三只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歌唱。樹下他們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請同學們看到課文第12自然段。(師敘述12自然段)
2、師:聽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
師:是啊,老師也弄不明白,列寧為什么不問會說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
五、拓展寫話。
1、師:小朋友,讀了課文,你想對小男孩或想對列寧說句什么話嗎?
2、師:小男孩在放灰雀的時候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寫下來吧。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感受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xiàn),同時產(chǎn)生保護鳥類等動物的環(huán)保意識。
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tài)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一、初讀課文。
2、師簡介灰雀:你們見過灰雀嗎?(灰雀是一種十分招人喜愛的小鳥,羽毛多樣,鳴聲悅耳。)。
二、學習1自然段。
1、你喜歡灰雀嗎?讀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招人喜歡。
帶著喜愛的心情讀一讀:“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理解:惹人喜愛)。
2、列寧喜歡這三只灰雀嗎?從哪兒看出來。(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點詞語“每次”“都要”“經(jīng)常”體會。
三、學習3—10自然段。
師:列寧每天來到這兒,都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他們??墒怯幸惶?,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列寧找遍了周圍的樹林,都沒有找到。
(一)、學習要求。
師:這時,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說了什么?(要求:默讀課文3—10自然段,把列寧說的話劃出來,再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讀,師巡視。
(二)、列寧愛灰雀。
1、誰愿意把列寧說的話讀給大家聽聽?(課文3、5、7、9自然段)。
2、師:四處找遍了也不見鳥兒蹤影的列寧,這時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怎樣的心情呢?自己再讀讀列寧說的話,體會體會列寧這時的心情。(學生自讀)。
3、你們對哪句話體會得更深些?想讀給大家聽聽嗎?
(1)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讀出著急)。
(2)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保ㄗx出擔心)。
(3)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讀出傷心)。
師:你想說什么?
4、師:列寧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感情。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愛)那你再好好地讀讀這三個句子,體會一下列寧當時的心情。
生自由讀三個句子。
(三)灰雀哪兒去了。
1、師:可是,列寧喜愛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聰明的孩子們你們能告訴列寧嗎?(被小男孩捉去了)。
師:課文中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們會不會冤枉了小男孩呀?那就請你再仔細讀一讀這部分課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關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來,并說明理由讓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關句子前面打上鉤。(板書: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讀,師巡視。
2、師:找完了可以同桌之間交流補充。(生交流)誰想說了?
3、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抓住省略號理解小男孩的害怕心理)。
師:你的意思是男孩說的話中有省略號證明他說謊了是嗎?說謊時說的話會怎樣?
出示:男孩()地說:“沒……我沒看見。”
你能根據(jù)自己或別人說謊時的表現(xiàn)把這句話填完整嗎?(生自由讀)把這種感受融到這句話中讀一讀,誰想讀?(吞吞吐吐、結結巴巴、聲音比較輕)。
小朋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或感受再讀讀這個句子吧。
生自由讀。
師:好,我們繼續(xù)來交流找到的句子。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p>
出示:“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師:這兩句讀起來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自己試著讀讀看。(生自讀體會)。
師:誰想讀?
師:小朋友,讀到這兒我們已經(jīng)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小朋友真會讀書,把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證據(jù)都找到了。那么,男孩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為小男孩很喜歡那只灰雀。)。
列寧愛灰雀,孩子也愛灰雀,他們的愛有什么不同?你更贊同誰的愛?為什么?
小結:老師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寧愛鳥,給它自由;孩子愛鳥,把它捉回去,讓它失去了自由。列寧是真正的愛鳥。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
1、師:好,小朋友都體會到了是列寧對灰雀的愛感動了小男孩,使小男孩決定放了灰雀。(板書:列寧愛)(出示去掉旁白的對話)體會得那么好,相信你們的朗讀一定會更好。同桌兩人分工,一人讀列寧的話,另一人讀男孩的話,把句子讀好。
生自由練讀。
2、師:老師想做列寧,請一位“小男孩”跟我配合一下,誰來?
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3、師:誰想像我們這樣來讀一讀?
(二)列寧愛小男孩。
1、師:你們看,男孩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真的把鳥送回了公園。聽,三只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歌唱。樹下他們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請同學們看到課文第12自然段。(師敘述12自然段)。
2、師:聽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
師:是啊,老師也弄不明白,列寧為什么不問會說話的男孩,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呢?
五、拓展寫話。
1、師:小朋友,讀了課文,你想對小男孩或想對列寧說句什么話嗎?
2、師:小男孩在放灰雀的時候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呢?發(fā)揮你們的想象,寫下來吧。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二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币虼吮菊n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仰望、
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使學生透過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1、多媒體課件。
2、詞語卡片。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列寧嗎?我們曾在哪篇課文中見過他?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篇關于他的課文。
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識字情況。
(1)認讀生字(小老師領讀——全班齊讀——開火車組詞)。
(2)認讀詞語(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3、開火車讀課文。
四、感受“灰雀”,鋪墊情感的基調(diào)。
1、同學們對灰雀了解多少?(出示課件:灰雀的資料)。
2、指名學生讀資料。
3、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描寫了灰雀,找找讀讀,和同桌談談體會。
4、生匯報,師相機指導。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p>
你感受到了什么?
通過課文中對灰雀羽毛的描寫,指導學生簡單領悟寫動物的方法。
比一比:
a、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b、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歌唱,惹人喜愛。
你認為那一句好,好在哪里?為什么?
(灰雀的鳴叫聲)理解婉轉。
(2)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兩句話。
過渡:多么快樂,可愛的灰雀,給嚴寒的冬天帶來了生機,你們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兩個人很喜歡灰雀,你知道嗎?(板書:列寧、小男孩)。
五、品讀句子,感悟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1、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直接寫了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請同學們找出有關的句子。畫完之后,同桌交流,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2、生反饋,師相機指導。
(1)“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p>
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列寧喜歡灰雀?(每次,都要,經(jīng)常)。
有感情地讀一讀。
(2)“他在周圍的樹林里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你體會到列寧什么心情?
那個詞能看出?(找遍)怎么才算找遍?
試著讀一讀,讀出列寧的心情。
(3)“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你體會到了什么?讀一讀。
(4)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理解“飛走、凍死、怕冷”等詞是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指導朗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擔心。
(5)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p>
理解“多好、可惜”。
有感情地讀,讀出列寧對灰雀的惋惜。
3、列寧經(jīng)常去看灰雀,給它們帶去面包渣和谷粒,在灰雀失蹤之后,列寧找遍了樹林,為它擔心,為它惋惜,為它著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板書:愛)。
過渡:可是,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灰雀到底上哪去了呢?這個問題留到下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討論。
灰雀。
愛
列寧小男孩。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認識生字,寫好含有月字旁的字。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初步學習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并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描寫小動物的方法,并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喜歡什么小動物?并能說說喜歡的理由嗎?
(板書:樣子 動作)
1、今天有幾只小動物走進我們的課堂,名字叫灰雀。
2、老師在黑板上寫,學生書空他們的名字。
3、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五課灰雀,齊讀灰雀。
(一)、生字
1、“樺”白樺樹了解有多少?
“婉”課文誰的聲音很婉轉?(讀詞)還有哪些鳥的叫聲很婉轉?(讀詞)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婉轉?(總結詞語的意思并把它記在書上)
總結:結合生活實際可以理解詞語的意思。
“脯”:摸摸自己的胸脯。
總結:結合生活實際是可以理解很多詞語的意思。
2、增加難度去音、去詞讀字。
以同桌為單位互考兩個藍線之間的生字。
3、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 齊讀)
4、 朗讀課文的其他自然段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當學生有困難時提供:列寧喜歡的 丟了,遇到 ,經(jīng)過 ,小男孩 。)
1、列寧喜歡的灰雀長什么樣?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能回答問題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2、交流答案。
3、再默讀畫橫線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思考:你覺得這是三只怎樣的灰雀?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哪個詞或哪個句子讓你有這樣的想法就把這個詞寫在那個字或那個句子的旁邊。
4、為什么你覺得這是一只漂亮、活潑、快樂的灰雀,能說說理由嗎?
a:交流 b:重點詞點點 c:朗讀交流的句子
5、總結:灰雀的樣子,兩只胸脯粉紅的,一只胸腹深紅;灰雀的動作,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叫聲是婉轉,所以說三只灰雀是惹人喜愛的,此時你明白惹人喜愛的意思嗎?(總結并記錄惹人喜愛的意思)
1、描寫小動物時我們可以從樣子、動作、聲音入手,片段訓練,試著從這三各方面寫寫自己喜歡小動物。
2、學生寫。(限時5分鐘)
3、學生簡單評價。
這三只灰雀是惹人喜愛的,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樣的灰雀發(fā)生怎樣的事呢?下一節(jié)交流。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歡蹦亂跳、惹人喜愛、自言自語等。
2、能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
教學難點:
明白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查找列寧的資料。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篇課文《蜜蜂引路》,還記得是和誰有關的故事?(列寧)。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也是與他有關——《灰雀》。
3、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這篇課文大家已經(jīng)預習過了,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
2、學生匯報,相機了解列寧的生平。
3、和同桌一起讀課文,互相檢查生字詞語是否過關。
4、匯報:有哪些生字、詞的讀音特別要注意?
5、開火車讀詞語。
6、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當評委。
7、正音后全班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默看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生匯報。
3、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有什么問題值得探討?
4、師生共同梳理:
(1)那只灰雀昨天到底到哪兒去了?
(2)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四、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詞語。
2、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二、學習課文。
1、同學們,你覺得列寧喜歡灰雀嗎?(喜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默看課文,邊看邊做旁注。
2、學生匯報: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2)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3)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p>
(4)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相機指導朗讀)。
3、除了列寧喜歡灰雀,還有誰喜歡灰雀?(小男孩)你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歡灰雀?(因為他喜歡灰雀,才把灰雀捉走。)。
4、你從那里看出是小男孩捉走了灰雀?(學生讀課文,做批注)。
5、學生匯報: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p>
(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3)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4)“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
(5)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體會小男孩的心理變化)。
6、列寧為什么不再問那個男孩卻問灰雀呢?
7、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文明理。
1、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其實,列寧小時侯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課外拓展:列寧打碎花瓶的事情)。
3、能說說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嗎?
灰雀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做錯了事就要改正,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2、誦讀人物對話,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體會列寧對灰雀、對男孩的喜愛之情。
1、認識列寧對男孩的關愛和教育,滲透保護鳥類的教育。
2、從人物的語言及神態(tài)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在教學中,通過反復朗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部分,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在灰雀不見了的情況下著急、擔心、悲傷、惋惜的心情。同時體會小男孩的心理活動變化,一開始支支吾吾到最后肯定地說話,可以知道他從心慌、膽怯變化到鎮(zhèn)靜、慚愧。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列寧的偉人風采,尊重和愛護少年兒童,以自己對灰雀真正的喜愛感化、影響著男孩,使男孩最終放鳥歸園。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位名人。出示列寧圖。這是誰?板書:列寧。你知道列寧嗎?(簡介)我們以前也學習過關于列寧的故事。比如《蜜蜂引路》,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列寧很愛動腦筋,很喜歡觀察,很聰明。比如《誠實的孩子》,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列寧從小就很誠實。今天再學一個列寧的故事,打開第五課,大家讀課題《灰雀》。(教師板書)。
出示灰雀圖片。小朋友們喜愛它嗎?你能描述一下灰雀嗎?
二、研讀課文,探究人物品質(zhì)。
1、讓我們看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灰雀的?
2、面對灰雀,列寧喜愛他們嗎?你怎么知道的?(抓住主要詞語:每次經(jīng)常)。
3、有一次,列寧發(fā)現(xiàn)一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列寧什么表現(xiàn)?(找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列寧在樹林中找灰雀時,他一邊找一邊會想什么?試著說一說列寧的心里話。
4、只有列寧喜愛他們嗎?(還有一個小男孩)板書:男孩。
就因為小男孩也喜歡灰雀,所以圍繞小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事,從哪一段到哪一段寫了他們之間的對話?(3——10自然段)。
5、引導學生學習3——10自然段。
a、同桌分讀合作,體會列寧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b、再讀,討論:
c、當列寧發(fā)現(xiàn)一只灰雀不見了的時候,他心情會怎樣?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
d、那個男孩聽了列寧說的話,他是怎么說的?這是他會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動作、表情。
三、自由讀3——10自然段,深入體會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對誠實孩子的喜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53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