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個重要的反思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我。增強文筆和修辭的運用。下面是一些著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見解,希望能夠給您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準備親身體驗一下包粽子。
奶奶在旁邊為我指導迷津,她先叫我打米,然后把米洗得潔白無暇,然后將米放在清澈見底的水中泡漲,等到幾個時辰后將米撈起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正在我望眼欲穿際,爺爺終于從街上回來了,背簍里裝著來一大串竹葉。我興高采烈地說:“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啦!”只見,奶奶將竹葉卷成了一個三角筒,然后把糯米放進去,接著蓋好葉子,用棉線纏好。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好了??茨棠滩毁M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我也覺著奶奶的樣子包了一個,可是三角形不像三角形,四角也說不上來。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該上鍋了,奶奶端著粽子,一個一個地把它們放下去。然后升起熊熊大火,一會兒就聽見粽子在鍋里唱起歌來。我忍住口水在旁邊足足等了三個小時,終于聽到奶奶揭鍋蓋的聲音。我以閃電般的速度坐到椅子上,香噴噴的氣味迎面撲來。奶奶還沒有把粽子端上桌時,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搶了一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邊吃還邊自言自語地說:“真好吃!”
粽子真好吃,我愛吃粽子,也愛過端午節(jié)!
為切實貫徹落實“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主題活動的通知精神,承載端午節(jié)所蘊含愛國主義的道德內核,增進社區(qū)群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慶祝傳統節(jié)日的良好氛圍,xx社區(qū)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端午節(jié)慶?;顒樱F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1、傳承傳統技藝共做七彩香囊。
為了在社區(qū)內營造歡愉的節(jié)日氛圍,讓社區(qū)居民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jié)日的習俗和意義,今天上午9:00xx社區(qū)舉行“傳承傳統技藝共做七彩香囊”活動。特邀社區(qū)的香囊達人、經濟開發(fā)區(qū)香囊制作一等獎獲得者高美寧和社區(qū)香囊達人沈金鳳、葉蘭蓀手把手教大家制作香囊,她們先用硬紙板剪出各種不同的造型,然后教阿姨們照著硬紙板用布料剪出模型,然后用針把邊緣縫起來,等到只剩下一邊沒有縫合的時候,往里面放入珍珠棉和香料,再把最后一條邊縫合,最后配上相應的珠子和中國結,一個香囊就做好了。蝴蝶形的、心形的、六邊形的、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香囊就做好了。
幾位老師還在現場向大家展示了前不久做的新香囊。這些香囊都是自己設計的,趁著端午佳節(jié),拿來給大家看看,感受一下傳統手藝,也希望能夠讓更多的傳統手藝愛好者一起交流學習。
“和包粽子一樣,做香囊、戴香囊也是端午節(jié)的傳統習俗之一,這次活動拉近了社區(qū)和居民的距離,也拉近了我們鄰里間的距離,第一次親手做香囊,感覺非常開心?!鄙鐓^(qū)居民張宓阿姨說。
2、“粽子傳愛心”包粽子比賽。
6月17日上午9時,xx社區(qū)在會議上舉行“粽子傳愛心”包粽子比賽。參加比賽的居民多為社區(qū)的阿姨,一聲“開始”令后,比賽拉開了序幕。參加裹粽子比賽的選手們立即拿起粽葉,卷成圓錐形后填入糯米,放入肉餡,封好口后,熟練地綁上紅繩……看得出來,她們一個個都是裹粽子的“高手”。在活動現場,參賽選手你追我趕,粽葉、糯米在選手的手中上下舞動,現場還有很多居民為她們鼓勁加油,26位居民大顯身手,提前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jié)”。社區(qū)還請來了裹粽達人徐惠林做評委,評委從粽子的形狀、大小等幾方面進行評比,最后方麗虹阿姨以飛、5分鐘16只粽子的成績,贏得了冠軍。
3、“愛心粽子”送孤老。
社區(qū)志愿者把比賽所包的粽子都將送給社區(qū)的困難戶和空巢老人。并將志愿者做的香囊一并送給困難戶和空巢老人,也將一片濃濃的愛心送給他們,祝他們過一個愉快的端午。
4、開展志愿者活動營造舒適整潔的節(jié)日環(huán)境。
6月12日下午,社區(qū)黨支部積極組織社區(qū)居民和嘉職院的大學生志愿者開展社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專項整治活動,營造舒適、整潔、和諧的節(jié)日環(huán)境。志愿者們分成兩組,一組撿白色垃圾,另外一組清除小廣告和亂涂寫,志愿者們用他們的辛苦換來了整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中國傳統節(jié)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我校政教處組織開展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爭做美麗學生”活動,以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為核心,開展了各項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1、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任務,收到良好的活動能夠效果,我校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首先進行宣傳,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我們通過班會的形式,了解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及其意義。
3、我們開展了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端午節(jié)手抄報創(chuàng)編活動。同學們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查詢,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配以插圖、剪貼畫,制作了一張張美觀大方的手抄報。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和過傳統節(jié)日的意義,更加認同、喜愛傳統節(jié)日,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4、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班利用班會課,組織了學生參與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詞、歷代經典愛國主義詩篇誦讀活動。
5、開展端午親手包粽子活動,看誰的手兒巧,包的粽子最美麗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節(jié)日,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教育,樹立了民族意識,讓學生走進偉人、了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又增進了學生與親人之間的親情,讓學生時時刻刻心懷感恩之心,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二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jié)/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為這快樂的節(jié)日做準備,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的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jié)那真是既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今年端午節(jié),我們家處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全家商量著今年要來點什么呢?這時,我腦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來,來辦一個包粽子大賽,說干就干,我連忙把親朋好友全部都請來參加包粽子大賽。正在大家都手忙腳亂忙著包粽子的'時候。突然,我抬頭一看,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沒包好。唉,怎么樣可以獲勝呢?忽然,一個念頭在我腦中一閃而過,我為什么不做一個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葉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將棕葉包扎起來,用繩子系好,這樣一個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看著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包好的粽子,我覺得我這個心形的`粽子很特別。然后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入鍋中,不一會兒,美味的粽子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搶著自己的成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三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四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jié)——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干凈,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
開始包粽子啦!媽媽先拿出兩張粽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塊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蓋好,然后再拿筷子攪勻、折好,再用繩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媽媽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學包粽子。我照媽媽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葉子碎了,但是糯米沒漏出來。然后我用繩子把粽子捆緊,我想把粽子捆緊一些,結果葉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這混亂之中我沒把粽子包好,卻把糯好灑了一地。我并不灰心,俗話說得好一回生,兩回熟嗎,我又細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為它很小,也很矮。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過一個多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這種味道我到一輩子都忘不了,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通過這次學包粽子,我體會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誠心、細心、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滿意的結果。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五
我國有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可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到這天時,人們都會喝雄黃酒,灑雄黃水,而且還要包粽子。我想學包粽子,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我先把碧綠的蘆葉折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把鮮紅的棗子放進去,用繩子系住。再放進鍋里慢慢用火煮熟。煮熟后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那滋味叫一個美啊!
我一邊吃著親手包的粽子,一邊聽媽媽講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因為秦王要來攻打楚國,屈原提出抗秦的提議遭到了貴族的反對,并且勸楚王將屈原革去職位,楚王聽了子蘭的話,就將屈原流放在楚國的各個地方。屈原在流放中寫了很多部書。最后跳河而死。楚國的百姓為了紀念屈原,紛紛打撈屈原的身體,一個漁夫把雞蛋餅拋入水中,說:“為了不讓魚兒們不吃屈原的身體,我決定把食物扔下去?!币粋€醫(yī)師把雄黃灑扔下去,說:“我這是讓魚兒們醉倒?!?/p>
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六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端午節(jié)的由來。我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是出國的一位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屈原眼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而國王又不聽他的建議,去抵抗秦國的侵略,他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他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媽媽說咱回家包粽子好嗎?我很爽快地說:“好,咱包八寶粽子吧”。
包粽子的過程:第一,先把、糯米、紅豆、葡萄干、花生、綠豆、豇豆、蕓豆、玉米粒泡半個小時。這是把粽葉洗洗,造好捆粽子的線。
第二步,包粽子時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握成錐形,然后放進泡好的粽子餡,再把粽葉對折過來把餡包嚴用線捆住,一定要捆緊了。因為煮的時候,米受熱會膨脹。
第三步,就是煮了,煮半個小時就好了。
我感覺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賣的還好吃,因為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自己感覺好嗎。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北方有北方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吃粽子的習俗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地區(qū)。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等。端午節(jié)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jié)日,以愛國詩人屈原而展開,傳播各地,屈原之民人人皆知,大家用粽子悼念烈士。
今天媽媽就要教我包粽子!
終于該我包了,我也像媽媽那樣把兩片粽葉重疊一部分,再卷成漏斗狀,我也抓了一小把糯米塞進了粽葉里,可因為我的手松了一下粽葉里的糯米全掉了出來,地上臟兮兮的,“失敗不怕重要的是堅持,再來!”媽媽鼓勵我,第二遍我終于越過了那個坎,第三步就該放東西了我挑了一大塊蜜棗放了進去,然后又放了一把糯米,可我在用白箱包的時候,包不嚴好多糯米都灑了出來,媽媽教導我說:“在粽葉里面放東西不能放得太多,要不然就會潵出來”“毆”我點了點頭,看我再三努力的面上,成功的光芒終于照到了我身上,我成功包好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著不怎墨陽,但很好吃。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七
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xx贊美端午節(jié)的。
心得體會。
清晨的陽光普照著大地,一縷陽光照進我的床頭。我剛睜開眼,一個人影“飛”到我的身邊,可把我嚇了一大跳,如果不是我“良好”的心理素質,肯定會嚇出心臟病。我定睛一看,哦,原來是老媽呀!還沒反應過來,我的手腕上就多了一個五彩繩。我恍然大悟,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
我懶洋洋地起了床,媽媽說晚上要吃粽子,現在要去采購包粽子的材料。我聽完立馬打起了精神,正愁沒事干呢!我馬上自告奮勇要一起去。我們來到商場,商場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我們來到賣粽子材料的分欄,“哇,粽子材料真多呀!”我和媽媽開始挑選材料。我隨手拿了一把粽葉放入購物車,媽媽看了看又拿出來放了回去,說:“這個粽葉太窄了,包不了粽子?!蔽矣帜昧艘粋€大的粽葉放進去,媽媽又搖搖頭說:“這個也不行,太大了,包出來的粽子都入不了味道?!薄安痪桶鼈€粽子嗎?干嘛那么多窮講究!”我嘟囔著,又把粽葉放了回去。媽媽聽了,從粽葉中挑出來一些葉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這些葉子不寬也不窄,剛剛好,而且光滑整齊,包出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媽媽想告訴你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馬馬虎虎,不然就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嘿!原來粽子選材里面也有不少學問呢,我不敢再怠慢了,開始細心地挑選起別的材料來。
幾個小時后,媽媽叫我:“包粽子了,快來幫忙!”“來了,來了!”我興奮極了,連蹦帶跳地跑進廚房。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卷成一個三角形的卷兒,把江米和去了仁的蜜棗放入粽葉內,像模像樣地卷進來,用一根繩捆得緊緊的,生怕有一點疏忽,可是毛手毛腳的我做出來的粽子奇形怪狀,就像戰(zhàn)敗的殘兵——缺胳膊少腿,完全沒有粽子的模樣。過了半天,我終于做出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粽子,舉起來正要顯擺一下,捆粽子的繩子突然松了,江米粒像逃兵一樣“飛奔而去”。
辛苦了老半天,粽子終于做好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雖然很累,但卻過得很充實!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在江西贛州,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xiāng)的人都要賽龍舟吃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在這個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里,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吃茶葉蛋和粽子。,端午之后細菌多了,粽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端午粽花樣繁多:有堿水棕,綠豆棕,花生棕,豆沙棕,臘肉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紅紅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fā)著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賽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fā)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jié)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xiāng)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xiāng)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xiāng)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又到了端午節(jié)。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jié)的粽子。
端午節(jié)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jié)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后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后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后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里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里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里,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盡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jié)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jié)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和文化。
端午節(jié)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
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產生了眾多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fā)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
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和吃粽子等習俗,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直到現在,端午節(jié)仍是中華民族的三大傳統節(jié)日之一呢!
以前的端午節(jié)都是和父母在公園度過的,但是今年的端午節(jié)卻是在農村度過的。而且,這次端午節(jié)我也過得與眾不同。
早上兩點多鐘時,我起床穿好衣服后走出門去。一般在這個時候,人們都會起床去踏青。但是我想:一到端午節(jié)就踏青未免太沒意思了。所以我突發(fā)奇想——去放羊。
我拿起鞭子,大舅在前面領著羊,很像一只“頭羊”帶著羊群。我在后面揮動著鞭子,趕著羊群。不一會兒,就到草地了。羊們一頭扎進草地里吃著那些綠油油的草;大舅則坐在一旁聽著收音機。我望著那大片的草地,那綠色美得讓人無法形容。這種綠色在城里是看不到的,在城里甚至連草也看不見幾顆。我看的如醉如癡,禁不住躺在了草地上睡著了。
早上五點多時,我回到了大舅家,早餐是粽子和煮的自家雞下的雞蛋。我突然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時拿雞蛋和小朋友們比賽的情形:上小學時,班級里舉行了敲雞蛋的比賽,拿雞蛋小的那一頭互相敲擊,贏得那個雞蛋會被我們稱為“雞蛋王”,然后,“雞蛋王”會在我們的注視下被他的主人吃光。想罷,我拿起雞蛋互相敲擊,然后,我將剩下的那個贏了的雞蛋吃得一干二凈。
傍晚時我和大舅一起去接舅媽。舅媽在溫室大棚里摘了一天的豆角。一到了那兒,我就鉆進了大棚,那豆角秧已經頂到了棚頂,豆角也已經長得很長了。大舅把豆角都裝上車后,沒有了我坐的地方,我也就只好坐在了“豆角車”里??墒俏矣X得還是躺著比較舒服,便躺了下來。一路上的顛簸就猶如坐過座山車一樣刺激,像要掉下去一樣。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圍著飯桌,吃著餃子,感到非常開心。
今年的端午節(jié)給我留下了許多快樂而又很美好的回憶,他已經刻在了我的腦海里,永遠也忘不掉。我很希望明年的端午還能在農村度過,它雖然不像南方一樣熱鬧,卻使我無法忘記。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八
今天上午我去看姥姥包粽子。
第一步:包粽子。拿兩張或三張煮過的'粽葉對疊在一起,再在粽業(yè)上放一把米,然后在米的上面放一些綠豆、芝麻、花生和一肥一瘦兩塊豬肉,再在它們上面又放一把米蓋住,包住在用線捆綁,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
第二步: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放水,用大火煮一個多小時,再用小火燜一個多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姥姥扒開一個粽子給我品嘗,哇!香噴噴的,自己家包的粽子就就是不一樣。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九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jié),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zhèn)壓逃兵”又繼續(xù)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后,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鉆。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里一瞅,只見里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鉆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于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兩步沖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里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jié)。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卷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后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后覺得又有趣,有簡單,于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卷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卷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于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里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fā)現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布,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盡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鐘后,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于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家園”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盡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xù)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夸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jié)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p>
千萬不要抄?。。。?!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一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余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扎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說:“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里,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范。等我學著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著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繩子捆緊?!闭f著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說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后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著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蔽抑缓玫沟裘?,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fā)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扎好繩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于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嘗!我拎著它左瞧右瞧,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媽媽告訴我,大家要吃粽子,洗草藥澡,還要在門前掛艾草,真是有趣的傳統習俗。
家鄉(xiāng)包的粽子更是花樣百出,五花八門,無奇不有。別人家吃的是三角粽,我家包的粽。
子有一個好聽的重慶名字叫“馬腳桿”?!榜R腳桿”是圓柱形的粽子像馬的腿。媽媽一邊跟我講解,一邊示范:“一、拿一個竹筒,兩頭都不封口。二、拿三四張竹葉把筆筒包好,一定不要有漏洞。三、然后一點一點地把米放進去。四、裝滿已后,把竹筒再慢慢地拿出來。最后用線把粽子纏起來,這樣就大功告成了?!?/p>
看媽媽包得很起勁,我也躍躍欲試。洗好手后開始了我的第一個作品,可是無論我怎么包,葉子總是卷不緊,老是漏米出來,搞得我手忙腳亂??次冶渴直磕_的,媽媽也急忙來幫忙,有了媽媽的一臂之力,我好不容易才包好第一個。連問媽媽:“為什么我做起來這么難?”媽媽說:“聽過熟能生巧嗎?”我恍然大悟.第二次有經驗了,我小心翼翼地按照媽媽的方法來做,終于完成了一個比較滿意的作品。
一會兒,我們包了一大堆粽子。媽媽把它們全部放進鍋里煮。粽子在鍋里跳了好一陣子,最后還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剝開葉子,里面是白生生的米娃娃,輕輕一咬,軟軟的,粘乎乎的,真香!再加點糖,真甜!
吃完了之后,爸爸去山坡割草回來了。我們一起去插艾草,洗中草澡。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介紹包粽子的背景和意義,引出學包粽子的目的)。
粽子作為中國傳統的節(jié)日食品,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寄托。包粽子是一項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動手實踐,不僅可以傳承民族文化,更能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參與學包粽子的活動,既出于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希望通過親手制作粽子,感受到家庭團圓的溫馨與快樂。
第二段:學包粽子的艱辛與收獲(介紹包粽子的過程和經歷)。
學包粽子的過程既有艱辛,又有收獲。一開始,我對于包粽子毫無頭緒,手忙腳亂地將糯米和配料包裹進粽葉。然而,在師傅的指導下,我逐漸掌握了技巧,學會了如何包扎緊湊而不松散的粽子,搭配合適的配料,使其既美味又可口。當我親手包好第一只粽子時,那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嘗試,我不僅提升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深刻地領悟到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的道理。
第三段:學包粽子的團結與協作(表達與團隊合作相關的體會)。
學包粽子不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團隊合作的體現。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與同伴們共同努力,互幫互助,協作無間。每個人負責自己的部分,互相配合,最終完成了一只只美味的粽子。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逐漸發(fā)現凝聚力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傾聽他人的建議,提出自己的意見,并且積極溝通和協商,使得最終的成果更加出色。
學包粽子不僅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思考。通過包粽子的過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魂魄。在快節(jié)奏的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很少有時間去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然而,只有在親身實踐中,才能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才有可能。參與學包粽子的活動,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愿意熱心地將這種魅力傳遞給更多的人。
第五段:總結(總結學包粽子的收獲,并展望未來的發(fā)展)。
學包粽子是一次難忘的體驗,不僅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培養(yǎng)了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未來,我還將繼續(xù)學習和探索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與技藝,通過親身實踐參與更多的傳統活動,將傳統文化發(fā)揚光大,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四
今天,奶奶買了許多東西,我看了看,問:"奶奶,您買這這么多粽葉、繩子、紅棗......干嘛呀?""哦,這不是快到端午節(jié)了嗎,咱們還要包粽子呢。"。
只見奶奶把白花花的糯米洗干凈,也把紅棗,花生......洗干凈。這次的餡料可真豐盛:紅棗的、水果的、香腸的......媽媽可是一個包粽子的高手,兩片粽葉一搭,卷成一個三角形,裝上米,紅棗......這時,阿姨對我說:"萱萱,別老呆著,和我們一起包粽子吧!""萱萱,你看仔細了,是這樣然后這樣......我學會后一開始包的不成形,后來,我越包越好,阿姨趁機教訓妹妹:"你看你姐姐,人家都會了,你還不會呢!""誰說我不會的,我這就拿來。"我們一看,天,這簡直就是粽子散架了,她分明拿了一碗粥。"瞧,這就是我的獨門秘笈:散粽子!眾人:"我暈。"。
美味的粽子出爐啦,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顯得格外的香甜。
看來,只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才能告訴我們自己的勞動總會有好事的。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五
說起端午節(jié),大人們可能會說:“端午節(jié),扒龍船啰!”不過,要是問起像我和表弟的“小饞蟲”,肯定會說:“噢耶!吃粽子啰!”可不是嗎?粽子香噴噴、熱騰騰的,一口咬下去,糯米和綠豆混夾在一起的味兒真是妙不可言!對于我來說粽子除了肥豬肉外,全都是超美味的“人間極品”!
不過粽子平時吃得雖然多,但我卻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于是,今天一早我就拉著爸爸媽媽飛一般地趕到“超級大廚”——外婆的家里“偷師”,嘿嘿,不過主要目的還是吃外婆做的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到了外婆家,一看到外婆,我就撒嬌地說:“外婆,外婆,我要吃粽子!”說著,還調皮地向外婆眨眨眼。外婆笑著說:“我的乖孫女,難道我還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嗎?每逢過節(jié)你都來我這吃東西,不是嗎?我早準備好了!”“哇!”我沖上前一把抓了一只大粽子,剝開粽葉就往嘴里送,還不忘說:“還不是因為外婆您這位‘大廚’做得好吃嗎,好吃!”媽媽這時候說:“我說,你不是來學做粽子的嗎?怎么只顧著吃呢?”“哦!”說罷,我又抓起一只粽子邊吃邊學。
只見外婆戴上“大廚帽兒”,身披“大廚戰(zhàn)衣”,“好威風啊!”我叫了起來,全家人都被我逗笑了?!伴_始授課,安靜!首先要準備好綠豆和糯米。綠豆呢,要泡一段時間,泡軟,把皮去掉;而糯米也要泡一陣子。還有粽葉要泡一下,然后一片一片地清洗干凈。這些都要預先準備好,懂了嗎?”“是?!蔽宜贫嵌攸c點頭,外婆把兩片粽葉交叉著疊在手上,做成漏斗形,然后分別放下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片腌制好的豬肉,再放一層綠豆、一層糯米,覆好粽葉,大概做成三角形的樣子,最后用水草扎好,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這樣一再重復上述的步驟,所有的粽子都被我們做好了。
經過漫長的等待,外婆終于把粽子蒸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拿起了一個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六
今天,我們家來了許多遠客,因為今天——端午節(jié),該吃粽子了。
媽媽看見我也想試著包一包,她和藹的跟我說:“這一個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定的節(jié)日,因叫——端午節(jié)?!蔽尹c了點頭并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粽子。
起初,我包時把粽葉給包裂了,仿佛看到了粽葉姑娘因跳舞失敗了,所以傷心的落淚了。我的心像被針刺痛了一下,所以我下定決心,下一次包時一定要包個完美的粽子。
第二次包時,雖然包好了,但糯米卻從三個角中漏了出來,我摸著下巴心想:沒想到這碟兒小菜還有點難吃呢!于是,我又下定決心,一直堅持下去,總有一個粽子和我想的一樣。第三次包時,可算包好了,我摸了摸我的額頭,居然出了一頭汗,心想:盡管包的有點兒丑陋,但我一定會加倍努力,不會放棄的`。到后來,我終于包好了一個完美的粽子。結果媽媽包了一盆,而我呢,卻只包了一個。我這時想,以前我還不會包粽子呢,可是現在我學會了包粽子,雖然有點丑,能夠后就會包的更好更美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七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與我們見面了。終于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嘍!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去街上買包粽子的材料,有糯米、葡萄干、花生豆、蜜棗和粽葉。下午,在一切準備好后就開始包粽子了??粗鴭寢尠玫钠恋聂兆?,我和爸爸也爭先恐后地參加包粽子了。
媽媽先將粽葉卷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放上糯米,中間夾上花生豆、葡萄干和蜜棗,上面填上糯米,然后把粽葉折過來壓緊糯米,再折一個角,最后捆住角,打上結,粽子就好了。
我看完包粽子的'整個過程,覺得包粽子太簡單了,這對于聰明的我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我也學著媽媽的模樣包起來,前面非常順利,可是捆繩時,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捆好,幸虧媽媽及時出手相助,我的粽子才“得救”了。
終于松了一口氣。這時突然聽見爸爸泄氣地說:“我不包了?!蔽液闷娴乜纯窗职职玫聂兆?,一個像奇形怪狀的石頭,一個像跑了氣的氣球,癟癟的。怪不得爸爸說不包了。我和媽媽哈哈大笑,爸爸也忍不住笑了。只有媽媽包的又快又好。很快,白白的大米就被媽媽換上了綠色的軍裝。
端午節(jié)包粽子心得與體會篇十八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庇值搅顺贼兆拥臅r候,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我也來體驗動手包粽子。
只見奶奶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拿粽葉、倒米、加料、包裹、捆綁等,動作井然有序。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在奶奶一雙巧手下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個有棱有角,誘人的粽子。
該我大顯身手了。先拿起粽葉圈成一個圓錐形的小漏斗。緊接著,抓起一把糯米往粽葉里放,再放一些餡在里面,正得意呢,粽葉就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晶瑩的糯米像飛珠滾玉一般,撒落一地。我心疼地撿起來葉子和那些白花花的糯米洗凈,繼續(xù)包。三番五次拿起幾片粽葉,小心翼翼地放米、加料,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地包裹,最后用一根線將它五花大綁,一個粽子終于包好了??粗约旱膭趧映晒?,高興地手舞足蹈。
粽子下鍋了,可我總是急不可耐地想揭蓋子看一看。40分鐘后,一鍋熱呼呼的粽子就出鍋了。一陣粽葉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剝開墨綠色的粽葉,只見熱氣騰騰的粽子變成了香粳白玉團,紅棗就像嵌在上面的深紅油亮的瑪瑙,好看極了!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我心里甜滋滋的!
端午包粽子,既感受到快樂,又學會了包粽子。還讓我堅信:只要有誠心、細心和恒心,就能學好本領。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53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