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學設計(模板2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8:43:21
幸福教學設計(模板24篇)
時間:2023-11-24 08:43:21     小編:影墨

總結能幫助我們回顧成功的原因和失敗的教訓,為以后的行動提供借鑒。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首先要對過去一段時間的表現(xiàn)進行客觀而全面的回顧??纯醋钚碌目萍籍a(chǎn)品和創(chuàng)新理念,它們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幸福教學設計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yǎng)朗讀能力。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認識15個會認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3、使學生懂得: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感悟課文內(nèi)容,將自己感悟到的語氣讀出來,培養(yǎng)朗讀能力。

認識15個會認字,會寫8個字,著重指導寫好字。

1、寫有字詞的小黑板、投影。

2、掛圖。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發(fā)質疑。(5分)。

同學們,你們對世界上的鳥有多少了解呢?說一說你知道的內(nèi)容。(學生回答后,一起看看課文中所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由此引出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10分)。

借助拼音讀課文,把字讀正確,畫出本課要學習的10生字詞。

三、采用小組內(nèi)認、練、互查、老師用卡片檢查的方法檢查。

1、自選小節(jié)讀課文,檢查讀音,全班進行讀后評價。

2、認識卡片上的字,出示生字卡片,由學生當老師帶領認讀。

抽讀生字卡片:必、須、胡、亂、鋒、利、遇、漠、饑、餓、瘦、攔、撫、闊、茂。

分小組進行詞語積累,建立詞語庫。各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3、學習會寫字,復習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四、指導書寫。(25分)。

1、仔細觀察,分類書寫。

在指導書寫時,要讓學生在觀察教師書寫的過程中感悟字的間架結構、筆順規(guī)則和運筆方法,自己書寫時也能夠力求完美。

本課8個要會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

重點指導:應寫得右寬左窄的字有“須、胡、攔、往”;應寫得左寬右窄的字有“利”;“胡”字要范寫,應注意“古”略高,做到錯落有致。

2、組詞:

必:必須、不必、必要、必定、必然。

須:胡須、無須、務須、須根、觸須。

胡:胡亂、胡桃、二胡、胡來、胡說。

亂:慌亂、雜亂、戰(zhàn)亂、胡言亂語。

利:勝利、便利、吉利、不利、失利。

攔:阻攔、攔截、攔車、攔住、攔網(wǎng)。

往:來往、往來、前往、往常、往事。

第:第一、次第、第幾。

四、學生完成作業(yè)。(10分)。

當堂進行寫字練習。學生在書寫時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學生要有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同時注意用表揚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自信心,指導學生寫好字。

1、問:明確:誰覺得自己的字寫得好看?請把你寫的字給同學們看一看。

2、評選出本課的“小書法家”將名字寫在黑板上。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發(fā)質疑。(5分)。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30課愚公移山(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整體感悟。(5分)。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邊讀邊想,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10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和同學交流一下。

明確: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細讀思考,分小組互助討論。

(1)旺嘉在尋找幸福鳥的道路上過了哪三道難關?

(2)當時他會怎么想?

(3)幸福鳥最終找到了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當旺嘉遇到難關時,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2)當旺嘉戰(zhàn)勝困難時,我們又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4、指導學生想象幸福鳥來之后家鄉(xiāng)的變化,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5、你認為幸福是靠什么得到的?

明確:幸福來之不易,要不畏艱險,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難,才能得到幸福。

6、再讀這一部分:訓練朗讀技能。

a、自讀體味。b、小組互讀。c、角色選擇。d、重點句范讀。e、難點句賽讀。f、自選讀得好的句子展示讀。

7、指導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幸福鳥。

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

1、初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感情,并通過重音、停頓、速度、語調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重點讀好課后作業(yè)第2題中的4個句子。

2、學會本課9個生字,掌握“匯聚、慈祥、和藹、爽朗、珍貴”等詞語。

3、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4、感受作者熱愛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思想感情。

學會體會人物感情,感情朗讀課文。

正確把握人物的感情,通過恰當?shù)恼Z名重音、停頓、速度、語調表達出來。

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小黑板。

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看課文插圖、談話。

2、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運的小朋友,當他7歲的時候在峨眉山上見到了全國人民愛戴的鄧小平爺爺。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僅聽到鄧爺爺親切的教誨還和鄧爺爺合影留念,你年畫面中的他在鄧爺爺?shù)膽驯Ю锸嵌嗝葱腋0?!因此不管是什么時候,每當他看到照片都會回憶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二、聽課文錄音,思考:小作者回憶了什么事,為什么說這是“幸福”的回憶?

三、討論問題,初步體會到小作者“幸福”的原因。

四、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識記字形。

2、劃出生字所在的新詞,想想詞義,完成課堂作業(yè)第1題。

五、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語,正音,重點檢查:“慈、忍、藹”的字音。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1)查字典理解(課堂作業(yè)1):匯聚、慈祥、和藹、爽朗。

(2)找近義詞:留念()步伐()。

(3)分析理解:合影。

3、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重點指導個別長句。

1、指名讀、思考:為什么“我”覺得真幸運?“我”的回憶是從什么引起的?

2、交流討論。

出示句子:

我真幸運,7歲時就見到了全國人民敬愛的鄧小平爺爺,還與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1)什么是幸運?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我為什么感到幸運?(學生回答時,教師在“7”歲“敬愛”“鄧小平爺爺”“合影留念”這幾個詞上打上重點符號。)。

(3)“我”當時的心情怎樣?(幸運、幸福)。

(4)教師示范讀,學生注意語速,重音的落點。

(5)學生評議(從語速、重音、停頓上),自由讀,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讀、齊讀。

3、哪一組關聯(lián)詞說明是照片引起了我“我”的回憶,“每當------就------”

4、指導讀每當看到那張照片,我就會想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讀出激動的語氣)。

5、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1、抄寫生字、詞語。

2、作業(yè)本2、3題。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回顧學習方法。

二、學習教學提示。

1、默讀提示語,思考:怎樣才能讀得有感情?劃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概括:(1)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2)注意語句的重音、停頓、速度的快慢、聲音高低。)。

三、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19xx年7月6日,“我”隨媽媽在峨眉山游玩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交流討論,用上“發(fā)現(xiàn)”、“原來”回答問題。

3、聽說鄧爺爺來了,“我們”心情怎樣?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

(“媽媽,我要看鄧爺爺,我要看鄧爺爺!”媽媽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趕上去。)。

4、按照“抓重點詞(我要看、馬上、加快、趕)——體會人物感情(急迫、激動)——注意語調(較高)、語速(較快)朗讀”的過程,采用示范讀、指名讀、齊讀的形式指導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3自然段。

2、交流討論。

(1)當我看不到鄧爺爺時,我心情怎樣?從哪句話體現(xiàn)出來?

(2)指導朗讀。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大聲地嚷起來:“鄧爺爺,鄧爺爺,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引導學生體會小作者急切的心情,兩個“鄧爺爺”一個比一個聲調要高,聲音要響亮。)。

(3)指銘讀描寫鄧爺爺外貌的句子,進一步理解“慈祥和藹”的意思。

(4)想一想鄧小平的話應該怎么讀?(和藹可親)我當時的心情怎樣,該怎么讀?(興奮、語調較高)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指名分角色朗讀,師生分角色讀。

(5)說說鄧爺爺對“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張珍貴的歸照片是怎樣照成的?

2、交流討論。

(1)指名回答(鄧爺爺邀請“我”和“媽媽”合影留念)。

(2)當時“我”的心情又怎樣?

出示句子:

“千里馬,和爺爺照張相好不好?”我太高興了,連忙轉身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和爺爺照相!我要------”

a學生嘗試朗讀。

b通過朗讀交流(鄧爺爺?shù)脑捄吞@親切,讀出問的語氣,語速較慢;我的話興奮、激動、語速較快,語調較高。)。

3、指導讀好“我緊靠著鄧爺爺,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六、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怎樣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

七、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5、6。

幸福教學設計篇三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孩子們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

2、找出三個牧童所說的話,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孩子們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板書:幸福。(學生齊讀)關于幸福,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識,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語的?(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回答)。

2.是呀,在你們的眼中幸福是兒時手中的泡泡,是與伙伴的嬉戲,是媽媽的香吻,幸福到底是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去“幸福”這個話題。板書:幸福是什么。

3、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教師指正讀音。

二、合作交流。

(以自學為主)。

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回答。

師總結:是呀,(出示智慧女兒的話)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你們現(xiàn)在的義務是什么呢?(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及時的鼓勵。引導認真學習這節(jié)課)。

三、反饋糾正:

1、提問:三個青年在還是孩子的時候,在村里做了什么事情?

課件出示:三個牧童清理老泉,挖水井的圖片。

2、他們做的怎么樣?又發(fā)生了什么事?

智慧女神的出現(xiàn),對孩子們說了什么?出示重點:祝你們幸福。

接下來三個孩子做了什么?就這樣過了多久?

3、提問:那課文的主人公,三個青年在這十年里是怎么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呢?(此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先說哪個青年都可以,教師適當進行引導。)。

師: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你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生1:我是從“弄明白了……因而感到幸福”中體會到的。(此時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談談對這句話的體會。)。

師:那你能把自己體會到的這份情感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生1:有感情朗讀。

師:你體會很深刻,讀得很好。

(2)生:第二個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他覺得自己的勞動沒有白費,對別人有用,所以很幸福。

板書: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師:你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生1:讀句子“我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感到幸福”。(自由讀這句話)。

(3)生:第三個青年種地養(yǎng)活了許多人,我是從“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yǎng)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體會到的。

板書:耕地養(yǎng)活了許多人。

師:能帶著幸福的感覺讀一下嗎?(男女聲賽讀)。

3、師:現(xiàn)在我們請同學分組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后的對話,一會我找同學表演。(學生分組角色扮演,匯報。)。

4、師:現(xiàn)在請大家再看一下黑板,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三個青年對于幸福的感悟,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5、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是智慧女兒對幸福的理解,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名人他們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出示課件,名人對幸福的感悟)。

6、師:看了這些名言,你們有什么感想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遇到過那些讓你感到幸福的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四、達標測試。

1、師:今天學習的這個故事你喜歡嗎?為什么?(學生回答,這個故事有趣,神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師總結:這就是童話的特點。

2、作業(yè):請你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幸福是____________。

師: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得都很好,找到了幸福的目標,作為對同學的獎勵,聽一首歌。

幸福教學設計篇四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yǎng)閱讀能力。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自己出聲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xiàn)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五、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七、布置作業(yè)。

讀熟課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引入本課時,激發(fā)興趣。

1、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讓別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二、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學做醫(yī)生,為人治??;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板書)。

三、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jīng)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說后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四、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五、朗讀全文體會“幸?!钡暮x,并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六、談談你學了課文后有什么收獲。

七、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

幸福教學設計篇五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話故事,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先講三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yōu)榇烁械娇鞓贰;仡櫢髯允甑纳罱?jīng)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xiàn),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薄缎腋J鞘裁础肥且环N超人體童話,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兒童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或介紹科學常識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讀懂課文。

3、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讀懂故事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從而懂得珍惜幸福。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唱《幸福拍手歌》。

剛才,我們一起唱了《幸福拍手歌》。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這篇童話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幸福.

1、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開火車認讀詞語,適時糾正,再全班齊讀。)。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尋找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結合三個青年追尋幸福的過程理解關鍵詞:義務。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yǎng)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三、拓展延伸,理解幸福。

1、我會填。

2、看圖說話,加深理解。

3、分享幸福(結合理解聯(lián)系生活)。

四、作業(yè)。

1、和同學們交流上課的幸福領悟。

2、收集“幸?!泵?。

幸福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民有益和事情”

2認識“彼、杈、鍬”等生字。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故事內(nèi)容。

2體會課文中所說的幸福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童話的語言是生動的,童話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話中講述的道理是令人難忘的?!毒奕说幕▓@》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快樂應和大家分享。》今天我們再一篇童話故事,題目是《幸福是什么》我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3:讀相關語句,思考: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三、討論交流。

1:字音:“詫異”的“詫”讀。

2:課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把樹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我們并祝他們幸福。三個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兒的引導下,十年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們對幸福有了較深的體會,即用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就是幸福。

3:第一個青年來到城市,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成為一名醫(yī)生,給人治病,病人恢復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個青年做過很多事,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有用,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個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獲的麥子養(yǎng)活了許多人,勞動沒有白費,所以他感到幸福。

四表演故事。

1:五人一組,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1)一人讀旁白,一人演智慧的女兒,另外三人演牧童。

(2)重點演三個人合作疏通泉眼、每個人尋找幸福時,各自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認識到會么。

2匯報演出,評議。

十年前----疏通泉眼,砌井加蓋。

福治病救人。

是十年間—勤懇工作經(jīng)歷不同,實質相同。

什辛勤耕種。

十年后----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有益的事。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語文課教學是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然而幸福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除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是一種幸福,回報也是一種幸福。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原來的經(jīng)驗和從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想象,引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幸福教學設計篇七

2.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書課題:幸福在哪里。

二、自學課文,概括大意。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正音,解決生詞。

3.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領悟“幸?!钡恼嬷B。

1.故事中的三個青年為什么要去尋找幸福呢?默讀1―19自然段,說說故事的起因,可以做批注。

(1)指名說故事的起因。

(2)三個牧童挖完井后,他們的心情怎樣?讀第五自然段。

(3)他們?yōu)槭裁茨敲从淇欤?/p>

(4)其實,除了他們在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心情特別愉快以外,還有一件事情讓他們也很愉快?從6-19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你認為這是個什么樣的姑娘?說說理由。

姑娘為什么會代表森林、小鳥、動物等去感謝這三個牧童?

(5)讓我們一起到10年后看看,這個小井到底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指讀20,說說你的理解。)。

2.默讀20-28自然段,看看他們找到的幸福在哪里?畫出相關句子體會體會。

(1)第一個青年:“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讀句子,說體會。板書:治病救人。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這個醫(yī)生在這10年中,可能做過那些事情,讓他感覺到幸福?

(2)第二個青年:“我沒有拒絕任何工作……我就感到幸福?!?/p>

(3)第三個青年:第28自然段。

說體會,指導朗讀。

4.智慧的女兒對他們?nèi)齻€的話做了總結。

齊讀31自然段,看看幸福的真諦是什么?舉例說明。

5.把這句話和家人一塊而分享也是一種幸福。

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而且讓別人感到快樂,這樣都能得到幸福。

7.是誰讓三位青年十年后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了呢?(智慧的女兒)。

她的智慧表現(xiàn)在哪里?(這個姑娘的智慧表現(xiàn)在讓他們親自去實踐。)。

四、拓展延伸。

1.對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師配樂朗誦幸福的詩歌)。

2.想知道老師對幸福的理解嗎?(師配樂朗誦《幸福是什么》)。

3.你們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要求:構思一分鐘,寫三分鐘,不抬頭,不停留,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一會兒我們找同學來匯報。(學生配樂寫)。

4.孩子們,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要用心去體驗。讓我們隨著一首歌曲《幸福在哪里》,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傳播幸福吧!

幸福教學設計篇八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2、學習本課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合作表演課文內(nèi)容。

預習課文。搜集有關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課時。

一、審題入手,設疑激趣。

2、你聽了這首歌,你聽出了幸福是什么?

3、板書“幸?!?,什么是幸福?你有過幸福的感受嗎?

板書“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保加利亞埃林·彼林的童話故事,找尋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文,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分別找出寫三個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經(jīng)歷及十年以后他們再次相聚經(jīng)歷的相應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讀課文,領悟幸福的真諦。

(一)課文的前19個自然段向我們展示了三個牧童挖泉井的經(jīng)歷,找出課文中描寫三個牧童挖泉井的語言、動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兒說的話,用筆畫起來。

1、自讀這部分內(nèi)容:

讀懂了什么?把讀不懂的地方用筆畫出來。

2、重點研讀三個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1)三個牧童是怎樣挖泉井的?

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劃出文中的有關詞語、語句。(愉快,高興極了,心滿意足)。

(2)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渾濁的泉水變成了清潔透明、清澈的、如同鏡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呢?從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尋答案。

(2)出示智慧女兒的話。

從“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智慧女兒是這么說的,你會怎么對牧童說呢?請用四個“代表”說一句話。

4、回歸整體,從三個牧童挖泉井的經(jīng)歷中,領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幸福教學設計篇九

1、初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感情,并善于表達感情。

2、學會9個生字,掌握“匯聚……”等詞語。

3、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4、感受作者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感情。

體會并感受作者對鄧小平爺爺?shù)母星椤S懈星榈乩首x課文。懂得通過語句的重音、停頓、速度的快慢,聲音的高低,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1、收集資料:

鄧小平圖片、人物介紹或有關故事。

峨眉山。

2、預習生字詞語。

查字典(必查)。

匯聚慈祥和藹爽朗。

3、朗讀課文最少三遍。思考課后問題,提出疑難問題。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9個生字以及部分詞語?!皡R聚慈祥和藹爽朗”

3、體會人物感情。討論課后問題1。感受作者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感情。

重點:詞語及人物感情。

教學過程:

1、說說自己預習后對課題的獨到見解。

2、檢查預習:

詞語:

讀準音(可以單獨也可以隨課文)。

理解詞義質疑——可以小組也可以全班。

字形難點交流——選擇抄寫。

朗讀課文。(讀準音,讀通句,難讀的地方再讀一讀。

二、默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把握文章的感情。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根據(jù)第一環(huán)節(jié)隨機處理)。

2、默讀課文,思考課后問題:

a、我隨媽媽上峨眉山,路上突然聽說鄧爺爺來了心情怎樣?

找到有關段落、詞語、句子。

理解“興奮”體會并朗讀。

怎樣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自學單元提示。

“媽媽,我要看鄧爺爺,我要看鄧爺爺!”……。

群眾又是怎樣的呢?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匯聚”。

b、當鄧爺爺邀“我”和媽媽照相時,“我”的心情又怎樣?(幸福)。

交流收集的資料?!嚑敔?shù)纳健?/p>

找到有關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三、作業(yè):

完成《課作》1——3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鄧爺爺給“我”的印象。

3、初步了解文章的結構。

4、完成《課作》有關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建議與根據(jù)意思寫詞語相結合。

二、默讀課文思考:

鄧爺爺留給我是怎樣的印象?

圍繞“多么慈祥,多么和藹,多么可親!”展開。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找到有關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后作業(yè)題2有關句子。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初步了解文章的結構。

這篇文章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照片———回憶一件事。

五、小結并完成有關作業(yè)。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

1.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2.以開放的姿態(tài)探討幸福的話題,積累幸福的名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引出一個什么問題?(幸福是什么)因勢理清文章線索。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他們?yōu)槭裁匆谒兀?/p>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他們怎么尋找的?

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想象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補上課文沒有說的話。(訓練補白)。

(學做醫(yī)生,為人治??;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yǎng)活多人)(板書)。

1.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

2.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1.小練筆:幸福是()。

2.交流幸福名言。

附板書:問幸福。

找幸福:做醫(yī)生,救了很多人;

勤勞工作,對人有用;感到幸福。

耕田種地,養(yǎng)活很多人。

說幸福。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xiàn)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nèi)ハ胂筮@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原來的經(jīng)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特征。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一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聲導入。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幸福歌配樂,教師和學生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

師:同學們,我們感到幸福時可以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闭垖W生上黑板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交流生字讀音。教師巡視,糾正不當?shù)淖x書姿勢,留意學生的反映。

2.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師教學生字和解釋生詞。

3.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范讀動畫,糾正學生發(fā)音。

三、品讀。

1.師:我們讀了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哪位同學說一說。

提名學生回答,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評價。

提示: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讓學生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xiàn)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提示: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5.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五、作業(yè)。

讀熟課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教學重點。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教學難點。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粍赢嬇笥选?/p>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學生討論。

二、整體感悟課文。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故事比較長,我們通過讀,把文章分成了幾部分?誰能用“課文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注意要把話說得簡練一點。

學生講。

提示: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默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劃出描寫三個牧童挖出清泉后他們心情的句子。

板書:又快樂又興奮。

師:他們?yōu)槭裁从挚鞓酚峙d奮?他們?yōu)槭裁匆谇迦磕奈煌瑢W說說你的看法。

提名2-3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提示:又快樂又激動。

3.師:為了尋找幸福,孩子們都照自己的話去做了。十年之后,他們找到幸福了嗎?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部分,仔細體會。

學生回答:找到幸福了。

師:三個青年是怎樣找到幸福的?

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板書:

第一個?治病救人。

第二個?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耕地?養(yǎng)活了許多人。

4.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

(1)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fā)生的故事。讓學生組成三個小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故事中沒有寫的三個男孩成長中的故事。

(2)三個小組在全班說出自己小組的故事,教師對編寫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3)教師針對學生編寫的故事,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

例如:第一個學醫(yī)的青年。

故事: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y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shù)睾苡忻麣獾尼t(y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xiàn)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y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y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xiàn)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yǎng)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生: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wèi)生等等。

師:對啊,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yōu)榇硕械叫腋!?/p>

4.師:現(xiàn)在我們請幾個同學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好不好?

學生角色扮演。

說明:在讀描寫三個青年相遇那段時,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配以動作,理解課文。

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6.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課文中的一位主人公與大家的感悟是不謀而合的,是誰?

提示:智慧的女兒。

學生齊讀智慧女兒的話。

師:你是怎么理解她的話的?為什么說那位姑娘是智慧的女兒?

提示: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fā)現(xiàn),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

四、理解拓展。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動畫,讓學生聽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

五、總結。

1.師:幸福是什么,也許當我能靜坐家中,享受著書里的快樂就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快樂,讓我心情舒放。

也許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感覺到我還有好朋友在身邊。

也許當我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園。

也許當我?guī)椭鷦e人,解救他人危難就是一種幸福,只知奉獻,不求回報。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沒有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心存真善美,至少我們可以靠近幸福。幸福無限,只存心間。讓我們攜手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聽聽畢淑敏的《提醒幸?!?。

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朗誦音頻。

六、作業(yè)。

課后寫一篇讀書筆記。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認識“彼、鍬、權”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p>

3、嘗試合作表演課文內(nèi)容。

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p>

1課時。

1、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3、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1、讀連接語,請學生說說連接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個小孩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b.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帶著連接語中的問題自讀課文。

3、自讀課文后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三、交流討論。

1、請同學復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

2、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對話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學習以后的收獲。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是重點。)。

4、聯(lián)系親身經(jīng)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讀后,老師做簡要點評,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時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們共同經(jīng)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擁有中,我們細心回味著什么是幸福?下面請用最精辟的話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2、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p>

五、布置作業(yè)。

1、《黃岡》第10課。

2、同步閱讀。

本課的教學,我按照以下策略來完成:緊抓提示,凸顯重點;注重預習,培養(yǎng)自主;巧妙組織,簡化教學;略中顯精,領悟方法;內(nèi)外結合,拓展積累。體會最大的是略讀課文就是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大膽地進行嘗試。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三

1、認識“彼、鍬、權”等6個生字。

2、理解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嘗試合作表演課文內(nèi)容。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3、搜集關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對幸福的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

1、讀連接語,請學生說說連接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個小孩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b.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帶著連接語中的問題自讀課文。

3、自讀課文后學習文中的生字詞。

交流討論。

1、請同學復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

2、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對話的理解。

3、引導學生體會交流學習以后的收獲。學習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是重點。)。

4、聯(lián)系親身經(jīng)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拓展交流。

老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讀后,老師做簡要點評,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各自課前收集的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學生交流時也可以談自己的,感受。

1、今天,我們共同經(jīng)歷著幸福的時刻,在共同擁有中,我們細心回味著什么是幸福?下面請用最精辟的話說說你對幸福的理解。

2、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p>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四

1.本文的重點:理解作者對幸福的獨特體驗。

2.本文的難點:“幸?!睘槭裁匆疤嵝选?。

3.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富麗的語言。

4.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預習課文。

1.至少讀兩遍課文。

2.查詞典,做下列作業(yè)題。

a.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姍姍()悵然()惴惴不安()諄諄告誡()。

甘霖()祈盼()裊裊婷婷()熠熠奪目()。

b.解釋下列各詞語。

希冀枕戈待旦南轅北轍瞻前顧后。

溫馨相濡以沫榮辱不驚躊躇。

二、學習新課。

1.檢查作業(yè)。

2.以“幸?!睘樵掝}導入新課。

什么是幸福?我們可以說自己是幸福的嗎?

考試成績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關懷,聽了老師的表揚,那是幸福;與同學盡情地玩了一場,那是幸福;看了好風景,心中有說不出的快樂,那是幸?!@樣說來,我們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么說呢?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提醒幸?!?,說的是她對幸福的理解,今天我們來細細讀一讀,看我們能不能認同她的看法。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朗讀或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

方法:互相討論,老師提示。

提示的內(nèi)容:

a.作家說人們總是習慣在提醒中過日子,這種提醒有效沒有?

顯然,作家說多半沒效,這到了第幾自然段?應該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說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則說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舉了“春天”時應該怎樣?“幸福”時應該怎樣。還有那些“所以”打頭的段落,當然也是“享受幸福”,更應該放在―起。

理解:將課文簡要地分為三大節(jié),1到9自然段為第一節(jié),10到25自然段為第二節(jié),26到最末為第三節(jié)。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劃出來當?shù)谒拇蠊?jié)。

四、討論課文內(nèi)容。

1.學習課文的第一節(jié),提出以下問題:

a.“提醒”本來是什么意思?作家說,這個詞的后面總是跟著不好的東西,所以有。

“淡淡的貶義”,生活中真是這樣的嗎?

理解:“提醒”本來是從旁指點,促使注意之意。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比較,會發(fā)現(xiàn)作家講得還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確實老跟著不好的東西。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東西,“風暴”則恰恰相反。不能想象換了以后成什么樣子。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文采”就在這些地方。

c.朗讀第2至第8自然段的內(nèi)容。

d.請把“提醒”兩字在文中的意思說一說,它可以用什么詞來替換。

理解:這里的含義不是對災禍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對幸福要珍惜。題目的“提醒”可以用“珍惜”來替換。

五、學習文章的第二大節(jié),圍繞下列問題學習。

1.默讀這一節(jié)課文,尋找作家給“幸?!毕碌亩x與解說,每人至少找出三條。

a.避去苦難之后的時間是什么?――那就是幸福?。?/p>

e.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

c.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

d.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jié)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

e。幸福絕大多數(shù)是樸素的。

f.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在暗淡中降臨。

g.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茧y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紙條……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

h.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

j.幸福有時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

k.苦難的體積龐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塊小小的礦石。但指針―定要向幸福這一側傾斜,因為它有生命的黃金。

l.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這句話要用數(shù)學知識解說―下。)。

2.輕聲朗讀這些定義與解說,想―想,畢淑敏與張潔對幸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討論理解:從這一段里對幸福的定義與解說中可以看出,畢淑敏所舉出的幾乎都是平凡的人和事.而她以為幸福就正是包含在這些平凡的人事中。因而可以看出,張潔以為的幸福足和平、安寧、生活富足;而畢淑敏對幸福的理解要寬泛得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小事都可以包含幸福,關鍵是要你自己學會傾聽,學會感受。

3.理解這段文字里不容易理解的―些句子。配合作業(yè)題的第二題做。

a.第15自然段里的2、3兩句怎么理解?

討論歸納:“感官的享受”即指感覺器官的好的感受,這是人們天生就會的,比如天生能感覺到人體的舒適與否,但是“靈魂的快意”即心靈的快樂,卻是要不斷地訓練自己才能很好地感受到的,怎樣進行訓練呢?即要能時時發(fā)現(xiàn)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處,同學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次無聲的鼓勵,這些都是幸福,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這種幸福,能做到這樣就可以“掌握幸福韻律”了,也就能區(qū)分什么是“靈魂的快意”,什么“感官的享受”。

b.第18自然段的比喻句。

理解: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從“標本”人手理解這個比喻句。

標本是我們見過的東西,五色無香,不生動,不靈活,而未制成標本之前,卻是生動、靈活、色香俱全的,作家用“回憶幸福標本”的說法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的忽略:在幸福之中時,不知道感受,幸福離我們而去了,卻去回味、追尋,念念不忘。

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

“機遇……”這些東西很多時候確實帶來幸福,但許多時候也帶來不幸,這就是“鋼鐵般的內(nèi)核,是我們不能把握、無法享受的那一部分。再說,難道沒有那些東西,我們就不能幸福嗎?顯然不是,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能發(fā)現(xiàn)幸福,所以并不一定要有那些東西才是幸福的,作家也就是這個意思。

六、學習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內(nèi)容。

設想:少講多讀,在讀中感受作家所說的應該如何享受幸福。

要求:注意段落的排比,要讀出氣勢。

七、總結。

1.作家說的要時刻“提醒幸福”,你覺得有道理沒有?

不做統(tǒng)一答案,但要能理解幸福確實無處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確實要時時提醒自己。

2.布置作業(yè)題:

對課后作業(yè)中的第一大題的第2小題寫出書面答案,字數(shù)各在50字以內(nèi)。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討論下面的笑話,導入新課。

有這么個笑話,從前有個老婆婆,她有兩個女兒,小女兒開傘鋪,大女兒開染坊。

天晴了,老婆婆要著急。因為小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著急,因為那個開染坊的女兒會曬不干布;后來有人來對老婆婆說:“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兒賺錢,天陰了,你的小女兒能賺錢,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于是開始天天快樂了。

1.本來覺得很傷心的`事。換個想法就不同了,你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事?

不用展開討論,不用說得很多,總之還是有的。比如有的同學有同父異母的妹妹,

本來覺得她分享了自己的父愛,可一想到別人都沒有妹妹.只自己有,不也是很好的事嗎?

2.你想老婆婆的憂慮,有道理沒有?她的快樂不是源于別人的提醒?

答案不要統(tǒng)―,憂慮當然也有道理,但快樂確實是源于別人的提醒。

3.總結:可見,生活中確實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時享受幸福,不要讓幸福從自己的。

身邊跑掉。這個道理有位女作家用很漂亮的語言說出來了,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提醒幸?!?。

二、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朗讀或默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

方法:互相討論,教師提示。

提示的內(nèi)容:

a.作家說人們總是習慣在提醒中過日子,這種提醒有效沒有?

顯然,作家說多半沒效,這到了第幾自然段?

應該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說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則說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舉了“春天”時應該怎樣,“幸?!睍r應該怎樣,還有那些“所以”打頭的段落,當然也是“享受幸?!保鼞摲旁谝黄?。

理解:將課文簡要地分為三節(jié),1到9自然段為第一節(jié),10到25自然段為第二節(jié)。26到最末為第三節(jié)。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劃出來當?shù)谒墓?jié)。

三、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圍繞以下問題學習。

1.“提醒”本來是什么意思?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理解:“提醒”本來是從旁指點。促使注意之意。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生活比較。會發(fā)現(xiàn)作家講得還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確實老跟著不好的東西,跟那笑話里老婆婆的被提醒不同。

理解:這里的含義不是對災禍的警告,而是要提醒大家對幸福要珍惜。題目里的”提醒”可以用“珍惜”來替換。

理解:答案可以不求―致。但要理解“良宵”是比喻好的、美的、幸福的東西?!帮L暴”則恰恰相反。

不能想象換了以后成什么樣子。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文采”就在這些地方。

3。朗讀第2至第8自然段的內(nèi)容,

四、仔細閱讀第二節(jié)的內(nèi)容,看作者對“幸?!笔窃鯓咏庹f和定義的。每人至少找出三條。

a.避去苦難之后的時間是什么?――那就是幸福啊!

d.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

c.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

d.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jié)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

e.幸福絕大多數(shù)是樸素的。

f.幸福不喜歡喧器浮華,常在暗淡中降臨。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nèi)容:

初讀課文,自學字詞;讀通課文,了解大意,討論課后作業(yè)第1題。

教學目標:

1、明確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理解第1自然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初步體會作者見到鄧小平爺爺?shù)男腋8小?/p>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時,要注意正確表達感情,把握感情基調,然后把體會到的感情恰當?shù)乇磉_出來。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體會感情,表達感情;朗讀的重音、停頓、速度、語調的訓練。

教學過程:

一、了解本課訓練點。

在這個單元我們要學習朗讀課文,正確表達感情。第1課《幸福的回憶》,主要寫一位小朋友在峨嵋山旅游時,驚喜地巧遇鄧小平爺爺?shù)男腋G榫?。我們要仔細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讀。

二、指導預習。

1、自學生字、新詞。認讀生字音節(jié),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新詞的意思。特別要注意“忍”ren、“慈”ci、“藹”ai、多音字“調”tiao的讀音。完成《作業(yè)本》第1題,用部首查字法查“匯、慈、藹、爽”。

2、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檢查預習效果。

1、指名認讀生字,講講詞語的意思。

2、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使你感動。

四、指導閱讀第1自然段。

1、讀單元學習提示語。思考:怎樣才能讀得有感情。

2、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讀后討論:什么叫“幸運”?什么事說明了“我真幸運”?

指導朗讀“我真幸運……合影留念?!?/p>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學“學習提示”,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方法,重點讀好課后作業(yè)第2題中的4個句子;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2——4自然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進一步體會作者見到鄧小平爺爺?shù)男腋8小?/p>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這一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閱讀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

“我”隨媽媽上峨嵋山,路上忽然聽說鄧爺爺來了,心情怎樣?

2、讀后討論:

(1)在路上,突然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當?shù)弥青嚑敔攣砹耍拔摇碑敃r心情怎樣?

三、指導閱讀第3自然段。

1、齊讀,思考:“我”擠進人群,鄧爺爺怎樣親切地和“我”談話?

讀后討論:

(1)“我”擠進人群,看到的鄧爺爺是什么樣兒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2)鄧爺爺怎樣親切地和“我”談話?

回答后指導朗讀。

2、指名表情朗讀“我”的話。

四、指導閱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思考:當鄧爺爺邀我和媽媽跟他一起拍照時,我的心情怎樣?

2、回答后重點指導“媽媽,我要和鄧爺爺照相!我要……”和“我緊靠著鄧爺爺,甜甜一笑?!?/p>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5、6題。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給課文分段。

教學目標:

1、能初步掌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方法。

2、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者見到鄧小平爺爺?shù)男腋8校瑥亩由顚翌I導人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朗讀單元學習提示語。說說學了課文以后對怎樣才能讀得有感情的兩點基本方法有什么體會。

二、默讀課文,討論分段。

1、說說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怎么樣。

2、這篇記事文章,和以前學的記事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3、給課文分段。

三、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后進行評議,哪里讀得好,哪里讀得不夠好。

四、看課文插圖,說說第3段的內(nèi)容。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4題。聽寫本課新詞語。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六

1、初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感情,并通過重音、停頓、速度、語調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重點讀好課后作業(yè)?第2題中的4個句子。

2、學會本課9個生字,掌握“匯聚、慈祥、和藹、爽朗、珍貴”等詞語。

3、能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4、感受作者熱愛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學會體會人物感情,感情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正確把握人物的感情,通過恰當?shù)恼Z名重音、停頓、速度、語調表達出來。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小黑板。

五、教學課時。

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看課文插圖、談話。

2、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運的小朋友,當他7歲的時候在峨眉山上見到了全國人民愛戴的鄧小平爺爺。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僅聽到鄧爺爺親切的教誨還和鄧爺爺合影留念,你年畫面中的他在鄧爺爺?shù)膽驯Ю锸嵌嗝葱腋0。∫虼瞬还苁鞘裁磿r候,每當他看到照片都會回憶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二、聽課文錄音,思考:小作者回憶了什么事,為什么說這是“幸?!钡幕貞??

三、討論問題,初步體會到小作者“幸?!钡脑?。

四、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識記字形。

2、劃出生字所在的新詞,想想詞義,完成課堂作業(yè)?第1題。

五、檢查自學。

1、認讀生字、詞語,正音,重點檢查:“慈、忍、藹”的字音。

2、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1)查字典理解(課堂作業(yè)?1):匯聚、慈祥、和藹、爽朗。

(2)找近義詞:留念步伐。

(3)分析理解:合影。

3、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重點指導個別長句。

六、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為什么“我”覺得真幸運?“我”的回憶是從什么引起的?

2、交流討論。

出示句子:

我真幸運,7歲時就見到了全國人民敬愛的鄧小平爺爺,還與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1)什么是幸運?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我為什么感到幸運?(學生回答時,教師在“7”歲“敬愛”“鄧小平爺爺”“合影留念”這幾個詞上打上重點符號。)。

(3)“我”當時的心情怎樣?(幸運、幸福)。

(4)教師示范讀,學生注意語速,重音的落點。

(5)學生評議(從語速、重音、停頓上),自由讀,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讀、齊讀。

3、哪一組關聯(lián)詞說明是照片引起了我“我”的回憶,“每當------就------”

4、指導讀每當看到那張照片,我就會想起那激動人心的一幕。(讀出激動的語氣)。

5、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七、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作業(yè)?本2、3題。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回顧學習方法。

二、學習教學提示。

1、默讀提示語,思考:怎樣才能讀得有感情?劃出有關的句子。

2、交流。(概括:(1)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2)注意語句的重音、停頓、速度的快慢、聲音高低。)。

三、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1980年7月6日,“我”隨媽媽在峨眉山游玩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交流討論,用上“發(fā)現(xiàn)”、“原來”回答問題。

3、聽說鄧爺爺來了,“我們”心情怎樣?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

(“媽媽,我要看鄧爺爺,我要看鄧爺爺!”媽媽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趕上去。)。

4、按照“抓重點詞(我要看、馬上、加快、趕)——體會人物感情(急迫、激動)——注意語調(較高)、語速(較快)朗讀”的過程,采用示范讀、指名讀、齊讀的形式指導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四、學習第3自然段。

2、交流討論。

(1)當我看不到鄧爺爺時,我心情怎樣?從哪句話體現(xiàn)出來?

(2)指導朗讀。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大聲地嚷起來:“鄧爺爺,鄧爺爺,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引導學生體會小作者急切的心情,兩個“鄧爺爺”一個比一個聲調要高,聲音要響亮。)。

(3)指銘讀描寫鄧爺爺外貌的句子,進一步理解“慈祥和藹”的意思。

(4)想一想鄧小平的話應該怎么讀?(和藹可親)我當時的心情怎樣,該怎么讀?(興奮、語調較高)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

指名分角色朗讀,師生分角色讀。

(5)說說鄧爺爺對“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

五、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張珍貴的歸照片是怎樣照成的?

2、交流討論。

(1)指名回答(鄧爺爺邀請“我”和“媽媽”合影留念)。

(2)當時“我”的心情又怎樣?

出示句子:

“千里馬,和爺爺照張相好不好?”我太高興了,連忙轉身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和爺爺照相!我要------”

a學生嘗試朗讀。

b通過朗讀交流(鄧爺爺?shù)脑捄吞@親切,讀出問的語氣,語速較慢;我的話興奮、激動、語速較快,語調較高。)。

3、指導讀好“我緊靠著鄧爺爺,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六、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怎樣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

七、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5、6。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七

認識6個生字。

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課文演一演。

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演課本劇。

初步形成幸福觀。

理解文章內(nèi)容。

1.這篇是閱讀課文,主要由同學們通過自學來讀懂?,F(xiàn)在就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看你能讀懂什么。

2.學生交流,并談談自己的幸福觀。

3.認讀生字。

(一)了解文章內(nèi)容。

1.牧童們開始時,認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注:引導學生讀13到22自然段。

3.小結:正是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勞動中感受到了幫助人的快樂……。

4.智慧的女兒是怎樣回答三個牧童的?(她肯定了三個牧童的體會,指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嗎?(“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為學生,應盡的責任是好好學習;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是孝順父母。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

5.反復讀:智慧的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建議: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

6.談談你的幸福觀,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注: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上的積極性比較高,教師在這里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爭取出彩。

(二)演課本劇。

1.分角色朗讀。

建議:在這個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眼神、語氣作指導,為演做好準備。

2.學生排練,教師巡視。

3.匯報演出。

閱讀自己喜歡的童話。

(根據(jù)當時情景而定)。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八

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

1.《幸福拍手歌》導入。

2.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書課題:幸福在哪里。

1.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2.指名反饋。

(一)、學習第一部分。

故事中的三個青年為什么要去尋找幸福呢?默讀1―19。

(2)重點研讀三個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個牧童是怎樣挖泉井的?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劃出文。

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渾濁的泉水變成了清潔透明、清澈的、如同鏡子一般?)。

(3)其實,除了他們在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心情特別愉。

(4)讓我們一起到10年后看看,這個小井到底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

(二)、學習第二部分。

小組合作學習20-28自然段,看看他們找到的幸福在哪?

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這個醫(yī)生在這10年中,可能做過那些事情,讓他感覺到幸福?

2、課文的哪個地方也寫出了這一點?(出示姑娘的話,齊讀感悟“幸福”,板書:有益的勞動)。

請同學們大聲地、有感情地告訴自己,也告訴老師,幸福在哪里?五:達標測試,布置作業(yè)。

2、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幸福教學設計篇十九

1、讀懂課文內(nèi)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教育。

2、能把課文演一演。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2、演課本劇。

1、初步形成幸福觀。

2、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晃粍赢嬇笥选?/p>

出示“大耳朵圖圖”圖片:

師:喜歡圖圖嗎?不光大家喜歡,老師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圖圖,最喜歡的是動畫片中每個故事后面的“胡圖道理”。老師曾記得圖圖談到過這兩個字:幸福。

板書:幸福。

師:誰還記得當時圖圖是怎么說的?圖圖說:有爸爸媽媽的疼愛就是最大的幸福。

學生討論。

二、整體感悟課文。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故事比較長,我們通過讀,把文章分成了幾部分?誰能用“課文先講……再講……接著講……最后講……”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講給大家聽。注意要把話說得簡練一點。

學生講。

提示: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三、深入研讀。

1、讓學生默讀第一部分內(nèi)容,劃出描寫三個牧童挖出清泉后他們心情的句子。

板書:又快樂又興奮。

師:他們?yōu)槭裁从挚鞓酚峙d奮?他們?yōu)槭裁匆谇迦磕奈煌瑢W說說你的看法。

提名2-3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評價。

提示:又快樂又激動。

3、師:為了尋找幸福,孩子們都照自己的話去做了。十年之后,他們找到幸福了嗎?請大家讀課文最后兩部分,仔細體會。

學生回答:找到幸福了。

師:三個青年是怎樣找到幸福的?

學生說,教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

板書:

第一個治病救人。

第二個做過許多有用的事。

第三個耕地養(yǎng)活了許多人。

4、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

(1)教師引導學生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fā)生的故事。讓學生組成三個小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故事中沒有寫的三個男孩成長中的故事。

(2)三個小組在全班說出自己小組的故事,教師對編寫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3)教師針對學生編寫的故事,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

例如:第一個學醫(yī)的青年。

故事:第一個青年和他們分手后來到了一個城市,在學校里努力學習醫(yī)術,最終成了一名在當?shù)睾苡忻麣獾尼t(yī)生。這年,災難降臨了這個城市,這里出現(xiàn)了一場瘟疫。許多人為了躲避瘟疫,紛紛離開這個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為醫(yī)生,他比別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脅,可是他沒有選擇離開,而是潛心鉆研醫(yī)治這場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跡出現(xiàn)了,他運用一種獨特的配方消滅了瘟疫。原來背井離鄉(xiāng)的人們又回到了生養(yǎng)他們的城市,往日蕭條的城市又逐漸恢復了繁華。

生:我們都熟悉的雷鋒叔叔不正是這樣的人嗎?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途中幫大嫂抱小孩,送他們回家,幫列車員打掃衛(wèi)生等等。

師:對啊,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為什么能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為他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做了對他人有益的事情,他們?yōu)榇硕械叫腋!?/p>

4、師:現(xiàn)在我們請幾個同學來演一演三個青年重逢的這段故事,好不好?

學生角色扮演。

說明:在讀描寫三個青年相遇那段時,要讓學生結合課文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配以動作,理解課文。

學生回答:勞動。

板書:勞動。

6、師:同學們回答的真好,課文中的一位主人公與大家的感悟是不謀而合的,是誰?

提示:智慧的女兒。

學生齊讀智慧女兒的話。

師:你是怎么理解她的話的?為什么說那位姑娘是智慧的女兒?

提示: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后,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著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fā)現(xiàn),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秘而有趣。

四、理解拓展。

2、利用媒體資源中的動畫,讓學生聽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

五、總結。

1、師:幸福是什么,也許當我能靜坐家中,享受著書里的快樂就是一種幸福,它讓我快樂,讓我心情舒放。

也許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感覺到我還有好朋友在身邊。

也許當我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就是一種幸福,讓我擁有一個普通的家園。

也許當我?guī)椭鷦e人,解救他人危難就是一種幸福,只知奉獻,不求回報。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幸福也沒有十全十美,只要我們心存真善美,至少我們可以靠近幸福。幸福無限,只存心間。讓我們攜手自愛,自尊,自強,自信,我們就會常常體驗幸福。讓別人得到和擁有幸福,往往就是自己的最大、最長久的幸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聽聽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播放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朗誦音頻。

六、作業(yè)。

課后寫一篇讀書筆記。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十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演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課文讀薄、讀厚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的過程。在對話過程中,要注意對話環(huán)境平等化、對話方式多樣化、對話主題深刻化、對話結果個性化。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與教師價值觀的導向要有機統(tǒng)一。

一、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媒體課件:聽,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么美麗、動人的圖畫呀!圍繞這只美麗的小鳥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來讀一個美麗的故事。

2、揭題:去年的樹。

二、初讀課文、多元對話。

1、請大家盡情地讀讀課文,與課文交流、對話。

2、交流初讀心得。

3、小結:同學們初次與課文親密接觸,就有這么大的收獲。

三、演讀課文,傾心對話。

(一)讓我們走進課文,繼續(xù)深入地讀書。也許你的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你的感受還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課文中多次寫到了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你能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嗎?

1、……是好朋友。

2、……又來找他的好朋友大樹了。

3、……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

那么課文的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確實是好朋友?讀讀書,把這些重要的詞句畫下來。

(二)交流。

1、“天天……”一句。

真是朝夕相處,令人羨慕??!讀。

2、分別時的對話。

從他們的對話中,你聽出鳥兒和樹分別時的心情了嗎?(傷心或樂觀、難舍難分。)。

自由找朋友練讀、指名、男女生讀。

小結:分別時是那么難舍難分,因為他們是朝夕相處的(好朋友)。

3、怎么找的語句。

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樣找的?力盡千辛、百折不撓、心急如焚、堅定不移地找,因為他們是(好朋友)。

四、拓展延伸、多向對話。

課文學到這兒,其實已經(jīng)學完了,但是,作為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么話要說嗎?想對誰說?把你想說的寫下來。

交流(大樹、伐木人、作者等身份,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huán)保問題,奉獻話題等)。

五、回歸課題,升華理解。

去年的樹,今年已不復存在,讓我們無限留戀地讀——(讀題)。

去年的樹,為什么會不復存在?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思考,讓我們意味深長地讀——(讀題)。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本班學生已經(jīng)初步養(yǎng)成預習、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在學習中,能與同學一道對文本進行質疑、合作和探究,并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學生喜歡童話,熟悉童話,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要幫助建立對童話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生已具備獨立的識字和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能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本文所涉及的主題,學生較容易理解,但對內(nèi)涵較難把握。因此,在設計時除引導學生走入文本理解幸福含義外,還注重知識拓展和情感的升華。讓學生通過自主、小組合作探究地學習,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真正的幸福是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1、通過“走入文本,感悟體會”、“拓展延伸”“情感升華”等方法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通過多層次的“讀——悟——說——寫”練習,自主感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1、認識6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三個牧童對幸福的理解。

讀懂故事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從而懂得珍惜幸福。

了解預習效果課前老師發(fā)給學生預習表格,讓學生按要求預習。

請學生把表格拿出來同桌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收獲?

1、默讀自悟:文中的三個牧童找到了幸福嗎?課文中哪些句子或文段讓你體會到牧童的幸福?提出默讀要求。

2、從朗讀方法,內(nèi)容理解重點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談對三個牧童幸福的理解和感悟。重點指導:牧童1: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指名說、讀,師評價。)牧童2: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指名說,讓學生齊讀、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各種職業(yè)的幸福。)牧童3: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yǎng)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我們體會他的幸福時應該懷著怎樣的心情讀。)。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

4、根據(jù)預習表格質疑:梳理內(nèi)容,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幸福內(nèi)涵的深刻。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1、積累詞語、句子,知道怎樣把句子寫具體。

2、閱讀《我愿是只幸福鳥》,

3、搜集資料填空,激發(fā)學生與世界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情感。

4、通過合作畫《海洋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

1、開火車認字。

2、區(qū)分每組字的用法,找出不同之處。

3、組詞,盡量多組,看誰組得又多又好。

4、再找找這樣的同音字。

二、抄寫易錯字。

1、說說帶點的字應該注意拿一部分。

2、抽幾個學生到黑板上書寫,要求正確、注意字的筆畫、筆順及間架結構。

3、讀讀本單元課文,再挑選一部分自己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三、抄寫詞語。

1、因為在課文學習時學過,改成聽寫。要求:

正確、注意字的筆畫、筆順及間架結構。

2、選擇詞語造句。

四、積累詞語。

1、反復朗讀,說說成語的妙用。

2、說說這些詞語在構造上有什么特點?

3、說說這樣的形式的成語,越多越好。

例:情深意重情理難容情同手足情至意盡。

心靈手巧心曠神怡心平氣和心滿意足心領神會。

五、找反義詞。

1、讓學生說說詞語的'意思,在明白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說出她們的反義詞。

戰(zhàn)爭和平恐懼鎮(zhèn)定悲傷歡樂燦爛暗淡。

仇恨熱愛潔凈骯臟收獲損失認真馬虎。

六、比較句子。

1、反復朗讀,體會句子的不同之處。

2、小結:把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說清楚,句子就具體了。

3、齊讀寫得具體的句子,再次體會。

一、自讀《我愿是只幸福鳥》。

1、自由讀詩歌,想想作者為什么愿是只幸福鳥?

2、作者想去哪些地方看看?為什么?

3、你覺得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我們應該怎樣讀出作者對幸福、美好的向往?

5、反復練習朗讀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6、同桌間互相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7、文中還有些什么知識你不懂?

鼓勵學生課外自己查找資料并進行交流。

二、根據(jù)要求收集資料填空。

1、讀題目中的范例,弄清題目要求的形式。

2、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3、在理解的基礎上照樣子練習。

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表達,例如:膚色、個子、愛好等。

一、自我介紹。

向同學介紹自己時,要有一定條理。

可以先介紹姓名,在哪兒居住,再說說自己的愛好是什么,有什么優(yōu)點、缺點說話時聲音要響亮。

聽的同學要認真,不要隨便插話,等別人講完后再評議。

介紹時可以輔以自己的照片、作品等。

二、口語表達。

1、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戰(zhàn)爭?有饑餓?

2、面對這些現(xiàn)象,你想說什么?

3、學生暢所欲言,自由交流。

三、金鑰匙。

讀讀丁丁冬冬的對話,理解對話內(nèi)容。

翻開課本看看有哪些注釋,分別解釋的是什么內(nèi)容?

四、自檢。

自己對照當好小評委的要求,看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方面?

說說自己打算以后怎樣當好一名小評委?

五、延伸活動。

小組成員合作完成《海底世界》的畫,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成的《海洋世界》均做到了讓每個隊員都參與,但有的組分工合作協(xié)調得好,有的組則不然,所以作品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以后還應對學生進行此類教育。雖然不太盡人意,我還是很認真地給每幅畫作了評議,并請了校外輔導員作評委,評出了名次。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十三

1、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主旨。(重點)。

2、品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學習運用恰當?shù)谋扔?、排比等修辭手法。(難點)。

3、學習享受幸福,珍惜平凡的幸福。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幸福,是每個人都向往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她,擁有她。說到幸福,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人——當代著名女作家畢淑敏,以及她的著名哲理性散文《提醒幸?!?。(板書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3、釋題:把握關鍵詞“提醒”:從旁指點,促使注意。(有意注意)。

題目的含義:發(fā)現(xiàn)幸?!硎苄腋!湎腋#ò鍟?。

“幸?!币残枰嵝褑幔咳绾翁嵝??作者提醒的“幸福”是什么?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散文,找到答案。

二、師生共同明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生字,詞語(白板推出)。

2、了解作者,作品。

(抽生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強調:識記重要的文學常識)。

四、突出重點,學習目標一。

1、抽生上臺感情朗讀,下面的學生圈點批注。

2、設置問題:

(1)“幸?!币残枰嵝褑??為什么?(結合文本內(nèi)容,結合自身實際)。

(2)作者提醒的“幸福”是什么?(在課文中找)。

(3)如何提醒“幸?!??(把握征兆)。

(4)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歸納文章主旨)。

(請小主持人上臺主持這次展示活動)。

3、小組合作探究——每組抽生展示——小組互評——小主持人總結。。

4、教師補充點評。

(1)這篇文章借日常生活諸多現(xiàn)象設譬發(fā)問,告訴我們什么是幸福,提醒我們怎樣享受幸福。

(2)題目就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五、突破難點,學習目標二。

這篇課文給人以美感,給人以啟示和教益。語言很美,很有表現(xiàn)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發(fā)現(xiàn)文章的美點。

1、把你認為準確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的句子劃出來。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賞析比喻和排比的句子。。

(教師提示:要把握住關鍵詞語)。

3、教師示例。(白板推出)。

4、教師總結。

本文語言優(yōu)美,寓意深刻。把握文章的語言特點,一要注意品味作品精妙的遣詞造句,二要把握修辭手法的運用,這樣可以提高我們學習語言的效果。

5、教師建議: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擇你喜歡的語段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六、布置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比喻句,排比句進行賞析(至少各賞析兩個)。

2、我的幸福。

(要求:1、不少于100字;2、運用比喻和排比)。

本文作者談了她的幸福觀,我們也來說說我們的幸福觀。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幸福感受。

示例:對于我來說,幸福就是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幸福就是操場上龍騰虎躍的身影;幸福就是學生課堂上專注的眼神;幸福就是學生臉上燦爛的笑容;幸福就是家長對老師的一句肯定;幸福就是過節(jié)時學生的一張張賀卡;幸福就是生病時學生的一杯熱荼,幸福就是甘愿做學生的鋪路石;幸福就是做學生喜愛的老師;幸福就是擁有學生真誠的愛意……為什么我的笑容如此燦爛,因為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我感到幸福無比!

讓我們在今后的日子里,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jīng)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六、教學反思。

反復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寫;品味語言,提高審美;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生成能力。

【板書設計】。

幸福教學設計篇二十四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話故事,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先講三個牧童發(fā)現(xiàn)樹林里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稱贊他們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著講十年以后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yōu)榇烁械娇鞓??;仡櫢髯允甑纳罱?jīng)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xiàn),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養(yǎng)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渲染、激活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種超人體童話,童話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兒童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或介紹科學常識的一種文學體裁。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直接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同時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情感目標: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揮想象,編寫童話,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故事的內(nèi)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教學難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課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1、出示“幸?!边@個詞語。

2、齊聲朗讀。

3、討論:你認為怎樣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設計意圖:把幸福提出來讓學生討論,引發(fā)對幸福的思考。這樣一開始就把文本的基本點――幸福提出來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2、交流討論。(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齊讀)。

設計意圖:找出中心句,圍繞著中心句去理解課文。

三、學習課文:

1、這三位青年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2、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a、讀一讀。

b、他們?yōu)槭裁磿械叫腋D?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會我來采訪你。(討論---采訪)。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悟,走進文本,把自己作為童話中的一員,在讀中感悟童話的真諦,理解幸福是什么。

3、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嗎?什么時候呢?(4、5自然段)。

4、師:在疏通泉眼時,他們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們又來到了小井旁邊,那顆幸福的種子已經(jīng)結出了幸福的果實。

(出示句子,齊讀)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jīng)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5、師: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實是怎樣的呢?和十年前一樣嗎?

出示句子對比: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jīng)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a、讀一讀,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們、動物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c、最終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

6、師:這時他們終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兒所說的------。

(再次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設計意圖:運用前后對比來感受幸福,明白幸福的含義。

7、其實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人和事,聯(lián)系生活實際。

8、看來幸福是什么呢?------齊讀“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p>

9、那么同學們,你們幸福嗎?(相互交流,指名說)。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本當中幸福的理解,又讓學生走出文本,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理解幸福是什么,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0、出示小詩小結:

幸福是幫媽媽做完家務時的滿足。

幸福是考滿分時的興奮。

幸福是幫助同學時的快樂,

設計意圖:深入拓展對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給予別人的事情寫成幸福小詩,讓學生明白幸福就是給予。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學到了詩歌的寫法,仿寫詩歌。

六、作業(yè):

同學們,幸福就像是氧氣將我們圍繞,只要我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就會發(fā)現(xiàn)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給媽媽捶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扶著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是幸福的;當同學教會你一道難題時,你是幸福的,當你們送給老師一張節(jié)日的賀卡時,我們都是幸福的!總有那么一些幸福的瞬間讓我們感動于心,銘記于心,課后,請把你印象最深刻的幸福瞬間記錄下來吧!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5562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