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編寫的一種文檔,它包括課時的設計、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等。它是教學的依據(jù)和指導,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參考工具和記錄文檔。實施教案過程中,教師應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下是一些經過教師反復實踐、不斷改進的教案,希望能夠為你提供一些啟示。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一
《液壓傳動》這門課程是工程機械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它是以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電工與電子等課程為基礎,同時對后續(xù)的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tǒng)分析與故障診斷,解決生產實踐問題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先修和后續(xù)課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幾乎所有的工程機械都包含有液壓傳動知識,該專業(yè)對應的職業(yè)崗位有工程機械裝配、調試、維修和售后服務。根據(jù)崗位要求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我們把該課程的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具有一定職業(yè)能力的從事工程機械使用保養(yǎng)、檢測、維護維修、運行管理及技術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課程的設計思路。
基于該課程的定位,課程設計的思路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根據(jù)行業(yè)和崗位特點,確定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另一方面,針對中職學生的總體特點,確定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
將枯燥難懂的教學內容融入工作過程中,整個課程由若干個學習情境構成,每個學習情境包含不同的工作任務。希望同學們完成各個工作任務后對液壓知識從認識了解到熟悉熟練。整個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難度在逐步增加,但希望教師的講授程度逐步降低,從最初的講授者、引導者直到學習的陪伴者;學生的學習自主度逐步升高,從最初的凝聽者、參與者直到學習的主導者。
教學模式的確定遵照任務驅動、實踐主導、能力拓展、教學做一體的原則,以典型任務為目標配以行動導向為指引;以學為主體,導為主線實現(xiàn)任務驅動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最終實現(xiàn)課程的知識目標:夠用為度;技能目標:從模仿到熟練;情感目標: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以“必須”“夠用”為度選取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根據(jù)崗位要求構建若干學習情境,及各個實用典型任務。
每個工作任務包含任務目的,主要知識點及工作任務書三部分內容。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完成各任務工作過程及工作任務書。教學全部在專業(yè)的理實一體化教室完成,用四周半的時間實行整體連續(xù)性教學。
三、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實施。
根據(jù)對學情的分析,15個典型工作任務基本采用的是六步教學法,這是參照了德國行動導向六步法,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分為設疑定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導創(chuàng)新,自主展示,反饋評價六步。以第一個工作任務液壓千斤頂為例:
第一步,設疑定標:教師布置信息收集任務,讓學生明白任務目標;學生收集傳動的例子。
第二步,自主探究: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生產實例引入,通過播放視頻,從生活中常見的液壓設備出發(fā),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本課程的聯(lián)想,為什么液壓千斤頂是大力士?學生分組討論、觀察、研究千斤頂。
第三步,合作交流:教師設置千斤頂游戲,給出引導問題,引導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中如何觀察、體驗、思考。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游戲,根據(jù)老師設定的引導問題,小組討論交流。
第四步,引導創(chuàng)新:教師根據(jù)重難點給出探討問題,小組探討。巡視各組的探討情況,及時給出不同的意見和指導。學生按小組討論探討問題。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突破重難點。
第五步,自主展示:教師聽各個小組的成果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展示小組探討結果。
第六步,反饋評價:教師小結并點評各小組在合作、探討、展示中的表現(xiàn)。學生對本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小組互評、自評。完成工作任務書。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利用游戲法、興趣法、反饋法、設問法等讓學生分組探討、自主學習、自我評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最終促成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職業(yè)素養(yǎng)。利用透明教具、解剖教具、多媒體、動畫視屏、實物圖片等教學手段直觀多樣,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定的效果,讓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有所增加,整體反應良好。
五、考核與評價。
對這門課程的總體考核與評價分四個部分??记谂c文明安全生產占20%;小組內表現(xiàn)(包括代表小組總結陳述,小組內討論的積極性,任務執(zhí)行的結果)占20%;操作表現(xiàn)占20%;期末考核占40%。其中期末考核包括操作,筆試,口試三部分。
該課程教學設計的特點是以任務驅動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拓展及多元化考核。
總之,教學設計是為了適應職業(yè)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滿足學生零距離就業(yè)的教學要求,使學生能夠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很好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還需不斷地總結分析并加以改進,讓我們的教學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二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備課、課堂教學、作業(yè)批改和課后輔導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控制方法分析,來說明如何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
《機械基礎》是一門主要介紹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及液壓傳動的構造原理、運動規(guī)律和應用特點等基礎知識的專業(yè)基礎課。這對從未走進工廠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常感到學習這門課程枯燥乏味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下面就如何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談一下我個人的幾點建議和認識。
1糟心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備課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學習。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刻苦鉆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內容。鉆研教材時要通讀教材,注意縱橫聯(lián)系。縱的聯(lián)系是指教師要通讀本專、l教材,要從教材的科學體系和知識結構出發(fā),理清脈絡,明確各章節(jié)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章與章、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知識的連接點,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掌握知識的深度;橫的聯(lián)系是指教師通過閱讀其他專業(yè)的同類教材,從各門學科之間的辯證關系出發(fā),理清各門課程之間知識結構層次的連接和互相滲透,研究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知識銜接,從而掌握知識的廣度。有了深度和廣度,才能形成知識的遷移,講課時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備課除了鉆研教材,還要了解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所掌握的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改造、加工,盡量將專業(yè)性較強的教材內容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通俗易懂的講解。
2抓好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學的最終效果不是看你“教出去”多少,而是看學生“學到手”多少,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歸根到底還是要用學生學的好壞來衡量。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課堂教學應著重抓好以下兩方面。
2.1課堂紀律管理。
井然有序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揮自己的思考能力,把知識學到手。那么,如何對課堂違紀行為進行處理呢?我通常采取正面提醒法、提問法、幽默詼諧法、非語言控制法和勸離現(xiàn)場等方法。
(1)正面提醒法就是對違紀學生不予過分理睬,而是正確友好地提醒學生注意當前的學習,告訴他應當做什么。
(2)提問法就是當教師正在講課時,發(fā)現(xiàn)某學生正低頭做其他事情,或者伏桌睡覺等等,此時教師既可以向不聽講的學生單獨提問,也可以向全班學生提問,然后讓不聽講的學生回答。
(3)幽默詼諧法就是教師針對某…違紀行為用適當?shù)挠哪侄?,化解課堂矛盾,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育,順利進行教學活動。"。
(4)非語言控制法就是教師用目光、手勢、表情、姿態(tài)等非語言手段處理違紀行為的一種方法。例如,使用走進學生、突然停止講課、凝視學生、輕拍其肩等非語言信號制止課堂違紀行為。
(5)勸離現(xiàn)場法是指當課堂上發(fā)生沖突,且矛盾激化,嚴重干擾教師上課而又勸阻無效時,教師可以勸違紀學生離開教室,以消散其怒氣,平息爆炸性情緒,至于誰對誰錯的問題,則等下課后另行了解、評判和解決。
2.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有機的組合,不僅可以渲染課堂氣氛,還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機械基礎》課教學中,應注意變換使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演示教學法、舉例教學法和課堂練習法,來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感覺學習《機械基礎》這門知識很省力、輕松。
(1)啟發(fā)式教學法就是通過教師的“講”來引導學生的“想”,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而弄懂所講的知識。在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時,可借助于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教學。
(2)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向學生呈現(xiàn)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試驗,或通過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驗證或說明所傳授的知識的一種教學法。
(3)舉例教學法是利用典型實例來說明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稒C械基礎》所研究的各種機構在日常生活及生產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教學過程應聯(lián)系實際,多從實際生產、生活中選取典型實例,并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行講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強化記憶,防止遺忘,啟迪思維。
(4)課堂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學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完成一定活動,來鞏固知識和技能,形成技巧的教學方法。
3作業(yè)批改和課后輔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補充。
3.1教師要妥善處理學生作業(yè)。
作業(yè)是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尺度,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業(yè)布置和批改,以便及時檢查教學效果和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布置和批改作業(y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是作業(yè)的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要求:其二是作業(yè)的份量適宜,難易適度:其三是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規(guī)定完成時間,在必要時提示作業(yè)的做法:其四是及時批改作業(yè),以便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其五是批改作業(yè)時,應注意學生作業(yè)中錯誤的數(shù)量和性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把它記下來,作為課堂講評或改進教學的依據(jù)。
32教師耍認真對待課后輔導。
課后輔導是教學[作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對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在進行輔導時,要注意兩點:其一是從輔導對象的實際出發(fā),確定輔導內容和措施:其二是輔導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輔導上。
綜上所述,《機械基礎》課作為學習專業(yè)課的基礎和工具,一定要重視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從學生學習《機械基礎》課的第一天起,就要以高度的責任心進行精心設計,認真研究教學理論,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控制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爭取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三
1.科學探究:能根據(jù)自已的原認知對問題大膽提出猜想。
2.會利用觀察,實驗,制作等方法探究輪軸的秘密。
3.認識輪軸的結構,知道利用輪帶動軸轉動省力,利用軸帶動輪轉動可以省距離。
5.并能識別生活中用輪軸的實例,會分折它是怎樣提高工作效率的。
6.感受到利用科學技術制作出的工具可以改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愿意合作交流,能積極參與有關輪軸話題的討論。
器材準備:
演示實驗材料:生活中應用輪軸工作的物品(實物、圖片、課件)、演示用輪軸實驗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線繩做成的轱轆。
分組實驗材料:硬紙板、剪刀、圓規(guī)(或者具有不同大小的圓面的物體)、鉤碼、鐵架、線繩。
學生實驗材料:
教學提示:
1.注意本課中有兩次猜想與假設(輪軸有什么作用,輪再大一點會更省力嗎)。
2.為了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度,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個制作活動:制作一個紙板輪軸、制作一個轱轆。其中紙制輪軸在使用的過程中可能與線有較大摩擦,另在打孔過程中學生也會有困難,建議有條件的學校使用實驗工具箱提供的工具,把這個活動作為興猶未盡的孩子們的課后制作。易拉罐轱轆教師可以制作演示,有可能也可以為沒個小組制作一個,讓學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輪軸的概念:
出示水龍頭:當取下自來水開關上的“圓盤”時,我們還能輕松的擰動開關嗎?
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2.你知道輪軸有什么作用嗎?(板書學生的猜想:省力?)。
二、探究輪軸的秘密。
1.讓學生簡單設計輪軸機械是否省力的實驗:
用一個輪軸實驗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把一定數(shù)量的鉤碼掛在軸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輪上掛鉤碼,看成是我們用力的大小,觀察看樣的力量可以使輪軸兩端達到平衡。(不一定是兩邊位置一樣高,可以是一邊高一邊低,但兩邊的鉤碼在不用外力的情況下在空中應該是靜止不動的。因此輪軸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
實驗記錄單。
軸上的鉤碼個數(shù)。
軸上的鉤碼個數(shù)。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3.各組交流匯報實驗的結果和發(fā)現(xiàn)。(教師以小黑板板書記錄數(shù)據(jù))。
a.共識:輪帶動軸可以省力,軸帶輪轉費力。
b.新發(fā)現(xiàn):不同輪軸省力大小不同。(這是怎么回事?)。
4.輪的大小與輪軸作用的影響。
把各組輪軸收起來,分兩類放在一起。對比它們的輪和軸。發(fā)現(xiàn):軸相等的情況下,輪越大越省力。
設想:如果輪的大小不變,怎樣才能使輪軸省更多的力?(軸縮小)。
三、輪軸的應用。
1.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輪軸。
2.最早的輪軸——轱轆。
a.介紹轱轆的歷史(參考課本第28頁資料)。
b.演示轱轆提重物。(好玩嗎?有興趣下課也做一個?)。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四
2、螺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鎖。
3、螺紋聯(lián)接的基本類型、預緊和防松。
4、螺栓聯(lián)接的強度計算。
5、螺紋聯(lián)接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6、提高螺紋聯(lián)接強度的措施。
*7、螺旋傳動。
(二)教學要求。
1、掌握內容:螺紋連接防松方法,螺栓連接的強度計算,螺旋傳動簡單計算。
2、熟悉內容:螺紋連接的基本類型及應用,螺紋參數(shù),螺紋預緊的目的,提高螺紋強度的措施,螺旋副的效率計算和自鎖。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五
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具備汽車機械所涉及的液壓傳動和液力傳動的基本知識。
學習要求:
掌握液壓傳動與液力傳動的主要元件、基本回路與基本知識。
能識讀液壓傳動的基本回路和系統(tǒng)。
了解液壓傳動與液力傳動在汽車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液壓傳動第一節(jié)液壓傳動基本知識。
一、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和組成1.液壓傳動的a工作原理。
圖12-1為液壓千斤頂?shù)墓ぷ髟韴D。圖12-2是液壓千斤頂?shù)墓ぷ髟砗唸D。
2.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
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整個液壓系統(tǒng)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
(2)執(zhí)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輔助元件。
二、液壓傳動的特點。
液壓傳動與其他傳動形式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1)功率密度(即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功率)大,結構緊湊,重量輕。
2)能無級調速,調速范圍大。
3)由于液壓元件質量小,慣性矩小,故變速性好。
4)運動平穩(wěn)可靠,能自行潤滑,使用壽命較長。
5)操縱方便、省力,特別是與電氣組合應用時。
6)液壓元件易于實現(xiàn)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有利于生產與設計。
三、液壓傳動的兩個基本參數(shù)。
1.壓力。
f=pa式中,f是力;a是面積;p是壓力。
2.流量。
q=v/t。
3.壓力損失與流量的關系。
沿程損失是液體沿相同截面的直管流動一段距離,由于液體對管壁之間以及液體分子之間的摩擦而造成的。管道越長,流速越快,損失就越大;相反,管道越短,損失應越小。局部損失是液體通過管道截面和形狀,突然改變或管道彎曲等局部地方所造成的。
四、液壓油的選擇。
液壓油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可燃性液壓油;另一類為抗燃性液壓油。
一般油液在溫度升高時,粘度會降低,這樣會使液壓系統(tǒng)的泄漏增加,執(zhí)行元件的工作性能也變壞。所以選擇液壓油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1)工作壓力工作壓力較高的液壓系統(tǒng)應選用粘度較大的液壓油;反之,選用粘度較小的液壓油。
(2)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應選用粘度較大的液壓油;反之,選用粘度較小的液壓油。
液力傳動是利用液體的動能進行能量傳遞,實現(xiàn)運動與動力的傳遞。
一、液力耦合器。
圖12-4為液力耦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其主要零件形狀見圖12-5。
由于泵輪和渦輪的半徑是相等的,故當泵輪的轉速大于渦輪的轉速時,泵輪葉片外緣的液壓大于渦輪葉片外緣的液壓。于是,工作液不僅隨著工作輪繞軸1和5(圖12-4)的軸線作圓周運動,并且在上述壓力作用下,沿循環(huán)圓依箭頭所示方向作循環(huán)流動。液體的質點的流線形成一個首尾相連的環(huán)形螺旋線(圖12-6)。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六
2、滑動軸承的結構和材料。
3、滑動軸承的`潤滑。
4、不完全液體摩擦滑動軸承的設計計算。
*5、液體潤滑軸承簡介。
6、滾動軸承的構造、類型及特點。
7、滾動軸承的代號及類型選擇。
8、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
9、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
10、滾動軸承的維護和使用。
*11、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的比較。
(二)教學要求。
2、熟悉內容:滑動軸承的種類及摩擦狀態(tài);滑動軸承的特點;整體式結構及其特點、剖分式結構及特點;軸瓦結構、材料;滾動軸承的構造和主要優(yōu)缺點;滾動軸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壽命、額定動載荷概念及潤滑和密封。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七
一、教學方面:
《機械基礎》是機械加工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這門課打下學習機械加工的基礎,我們的教學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使學生學得更好,在講課中力求通俗,多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力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
1、踏實教學,練好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練好基本功,踏踏實實地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在以下方面加強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課外作業(yè),減輕學生的負擔。
(3)做好課后輔導工作。認真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問題。
2、拓展知識、技能,綜合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識提高各方面技能,經常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好的教育理論、方法,彌補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上課時務求每一課都上得生動、活潑、高效,力爭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個人成長方面:
1、完善師德:
到教育事業(yè)中,給學生做出榜樣。其次是關愛學生,我以一顆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絕不以智力好壞定親疏,以成績好壞分優(yōu)劣。再者,能與周圍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能較好地與老師、學生相處,真誠熱情,我始終堅信:一個伸手可以擁抱整個世界,敞開胸懷能夠容納整個宇宙的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
2、虛心學習:
備課過程中認真向其他教師學習、請教,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交流,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
3、錘煉業(yè)務:
在教學中我主動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大膽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我以轉變學習方式為抓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新理念,主動探索"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新課型。
隨著教學工作的結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始終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勵把工作做好。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八
1.科學探究:通過實驗研究定滑輪的作用,能夠制定一個合理的動滑輪作用研究計劃,并按照計劃步驟進行研究。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樂于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通過對比分析,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輪和動滑輪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
試著用杠桿原理來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作用的不同。
器材準備。
學生材料:定滑輪和動滑輪各一個,鐵架臺、線、便簽紙、鉤碼、測力計等。(每組一份)。
老師材料:圖片和視頻資料(起重機上的滑輪)、學生材料一份、實驗匯報表。
教學建議。
在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時,需要考慮到滑輪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兩邊的鉤碼不能掛得太多),否則實驗效果會受到一定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演示升旗儀式。
2.旗桿上有什么裝置能幫助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學生觀察描述:旗幟是怎樣升到旗桿頂上的?(有輪子)。
3.教師出示輪子,并介紹:安裝在旗桿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做滑輪。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滑輪。這種固定在支架上不隨重物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旗桿頂部的輪子。
2.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探究(材料:定滑輪、鐵架臺、線、便簽紙),試一試,當我們向下拉動繩子時,掛有旗子的那部分繩子會怎樣運動?要求小組內每位學生拉一次,體會定滑輪的作用。
3.要把旗子升上去,卻把拴著旗子的繩子往下拉。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這有什么好處?(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1)學生討論。
(2)將滑輪掛在支架上,使其成為一個定滑輪。把細繩套在定滑輪的槽內。
(3)在繩的一端任意掛上一些鉤碼當作重物。試一試,在繩的另一端掛幾個鉤碼能夠平衡。
5.分組實驗。
6.匯報實驗結果。討論:以上實驗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7.現(xiàn)在請你總結一下,定滑輪有哪些作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其實,并不是所有的滑輪都是固定在某個地方不動的。在搬運貨物時,常使用一種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像這樣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
2.猜測:動滑輪的作用與定滑輪的作用是否相同?你認為會有什么不同?
3.研究動滑輪的作用時,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我們準備按照什么樣的步驟來研究?
4.根據(jù)小組的討論,制定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
5.預測的學生研究過程。
(1)用測力計測量1個鉤碼的重量。
(2)將細線套在滑輪的槽里,左端掛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著,將鉤碼掛在滑輪架的鉤上,使滑輪成為一個能與重物同時升降的動滑輪。
7.討論:現(xiàn)在你知道動滑輪有什么作用了嗎?
8.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四、用杠桿原理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
1.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說滑輪也是一種杠桿,你能找到它的三個點的位置嗎?
2.試一試,畫出示意圖,用杠桿的原理來解釋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3.根據(jù)學生交流研究結果,教師總結:從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出定滑輪不能省力而動滑輪能省力;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而動滑輪卻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五、滑輪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九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機器機構構件和零件等基本概念。
2、了解本課程的內容性質和任務。
1)了解工程力學的基本知識和相應簡單扼要的計算。
2)了解機械機械工程材料的基礎知識;
3)了解常用的機構和機械傳動原理;
4)了解金屬零件的聯(lián)接和支承。
5)了解液壓傳動的基本內容。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查法、練習法、實驗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yè)法等。
手段:常規(guī)或現(xiàn)代(多媒體投影、音像資料、各種教具、實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
機器與機構、構件和零件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四、課時分配計劃:2課時布置作業(yè):0-1,0-2實施情況及課后教學效果分析。
引
言
當人們拓展視野、深入到創(chuàng)造物質世界活動中時會發(fā)現(xiàn),單純的數(shù)學、物理或化學,常常無法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將數(shù)、理、化知識適度綜合,高度概括,從而形成解決問題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理論體系,這便產生了諸如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化學工程、建筑工程等門類眾多的應用工程科學。它們是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多姿多彩物質世界的應用理論基礎。
一、本課程的研究對象。
機械工程的研究對象是機械。
什么是機械?機械是機器與機構的總稱。1.機器。
機器是用來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和信息,能減輕或替代人類勞動的工具。
圖1一1所示的臺鉆是比較常見的典型機器。觀察其工作過程:電動機1轉動,驅動帶傳動,帶傳動又將運動和動力傳遞給變速箱2內的齒輪系,變速箱中的主軸與鉆頭3直接聯(lián)接,從而熔話動與動力傳涕給了鉆頭。最后完成對工件的切削加工。
圖o-2所示為牛頭刨床,它由電動機1通過帶傳動3和齒輪傳動裝置2實現(xiàn)減速,又通過暇動導桿機構9改變運動形式,使滑枕5帶動刨刀7作往復移動來實現(xiàn)刨削。
從制造的角度看,機器是由許多零件組成的。零件是不可拆的最小制造單元。
一個零件可能是一個構件(如圖o-3中的導桿)。但多數(shù)構件是由若干零件固定聯(lián)接而成的剛性組合。如圖。一4所示的齒輪構件,就是由軸、鍵和齒輪聯(lián)接而成。
4、運動副。
構件與構件之間既保證相互接觸和制約,又保持確定的運動,這樣一種可動聯(lián)接稱為“運動副”。只允許被聯(lián)接的兩構件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內作相對運動的運動副稱為平面運動副。按照接觸特性,平面運動副可分為低副和高副。構件問的接觸形式為面接觸的運動副稱為低副。常見的平面低副有回轉副和移動副。圖0一5b所示為回轉副及其運動簡圖符號,回轉副有時也稱為鉸鏈(圖o一5c);圖0一5a所示為移動副及其運動簡圖符號。構件間的接觸形式為點、線接觸的運動副稱為高副。如圖o-6所示,在凸輪機構和齒輪機構中,構件1和構件2形成的運動副均為高副。
綜上所述,歸納要點如下:
1)構件與零件的區(qū)別在于:構件是機械運動的基本單元,零件是機械制造的基本單元;有時一個零件就是一個構件,但通常構件由多個零件剛性固接而成。2)機器與機構的區(qū)別在于:雖然機器和機構都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且機器可以是一個機構或由若干構件與零件組成,但機器具有能代替或減輕人類勞動,完成功能轉換的特征,而機構則不具有此特征。
3)平面運動副可分為低副和高副:低副為面接觸;高副為點或線接觸。
二、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1、機械產生的步驟。
實際應用的機械是怎樣產生的?它通常要經歷這樣一些步驟:1)根據(jù)工作要求,用規(guī)定的機構運動簡圖符號勾畫出機器和機構的運動簡圖,并分析構件的運動速度和加速度等情況,通常稱之為機械的運動設計。
2)按類比法,確定所要設計零件的材料;對鐵碳合金材料,還要考慮其熱處理方式。這一步驟可稱之為機械的材料設計。
3)根據(jù)機器運動設計的簡圖,對各構件或零、部件進行受力分析,最終確定零件的受載情況,通常稱之為機械的工程力學分析。
4)根據(jù)零件的最大受載和零件可能產生的失效破壞形式,按設計準則確定零件的主要參數(shù),這稱之為機械c零件)的強度設計。5)計算零件的全部幾何尺寸,按機械制圖標準規(guī)范和公差配合要求畫出零件工作圖,通常稱之為機械零件的結構設計。。
6)根據(jù)零件工作圖,進行加工制造的工藝設計。
7)用機床(或數(shù)控機床)對零件進行制造加工。8)裝配,試車。2.本課程的主要內容。
1)工程力學基礎;2)機械工程材料基礎;
3)常用機構與機械傳動;4)聯(lián)接與支承零部件;5)液壓傳動。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一篇工程力學基礎。
第一章靜力學概要。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了解力的兩種效應和力的三要素。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相互討論法為主。
四、講授課時8課時。
如圖1—1所示,在對工程實際對象(如汽車、船舶、機床、衛(wèi)星等)進行力學分析時,首先要把它理想化,即合理抽象為力學模型,這樣才便于進行數(shù)學描述,得到數(shù)學模型。這一過程也簡稱為“建模”。然后進行計算,一般用計算機數(shù)值求解。隨后,對得出結果加以分析,特別要與實驗結果相比較,如誤差符合要求,則結束分析,如誤差大,往往要修改力學模型再分析。由此可見,力學模型直接決定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它是力學分析的基礎,十分重要。
靜力分析的常用模型為剛體。實際物體在受力作用時,其內部各質點間的相對距離總要發(fā)生一定的伸長或縮短,即變形。由于這種變形通常十分微小,在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引入“剛體”這一為分析方便而假設的力學模型。所以說,剛體是在力作用下不變形的物體。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
2、定軸輪系的傳動比及應用。
3、行星輪系傳動比的計算。
4、輪系的功用。
*5、幾種特殊的行星齒輪傳動簡介。
(二)教學要求。
1、掌握內容:定軸輪系的傳動比計算;行星輪系及組合行星輪系的傳動比計算。
2、熟悉內容:輪系分類及應用。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與要求】一.知識目標。
1.了解滾動軸承的分類及結構。
1.能夠掌握滾動軸承的優(yōu)點及應用場合。
2.能夠看懂滾動軸承代號的含義,并正確選用軸承。三.素質目標。
1.了解常用滾動軸承的特性。
2.能夠讀懂滾動軸承代號的含義。
四.教學要求。
1.了解滾動軸承的功用、分類、特點。2.熟悉滾動軸承代號的含義。【教學重點】。
1.滾動軸承的特點與應用場合。2.掌握滾動軸承代號的含義?!倦y點分析】。
1.滑動軸承與滾動軸承的使用場合。2.滾動軸承的代號含義?!窘虒W方法】。
講授法,教具演示,講課中穿插討論與提問?!窘虒W資源】。
1.機械基礎網(wǎng)絡課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學時(180分鐘)【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講評(5分鐘)。
根據(jù)軸類零件學生作業(yè)完成中存在問題進行講評,注意強調獨立完成,切勿抄襲。重點表揚獨立思考完成作業(yè)的少部分同學。二.導入新課(5分鐘)。
滑動軸承的摩擦系數(shù)較大,開始運轉時滑動摩擦阻力較大,而滾動摩擦的摩擦系數(shù)比滑動摩擦的摩擦系數(shù)小,起動容易,所以在大量的場合中滾動軸承的應用比滑動軸承更加廣泛。
三、新課教學。
可按承載方向、滾動體形狀以及是否可調心來分:
6、圓錐滾子軸承3和推力軸承5三種代號;直徑系列要記住2、3、4即輕、中、重型;寬度系列要記住0、1、2即窄、正常、寬型系列;內徑要求記住尾數(shù)乘以5為實際內徑,但還必須記住00—03的特殊尺寸。該段內容是本節(jié)學習重點,要反復結合練習冊來練習,達到牢記。
4.滾動軸承的安裝與維護。
內圈與軸選用較緊的過渡配合;外圈與座孔選用較松的過渡配合。
安裝時借用紫銅棒敲入,不能用手錘直接敲打滾動軸承;或用加熱方法套入內圈;安裝推力時注意分清標準內孔的座軸承圈分為大小二個內圈,大圈的內孔尺寸比小圈的內孔大0.2mm,應貼緊安裝在靜止的支座上;小圈安裝在轉動的軸上,貼緊轉動軸的端面上,與軸一起轉動。從外觀上看,大圈的內孔比較粗糙,安裝時千萬不能出錯,否則軸承很快就會損壞,而且也不起支承的作用。
為保證滾動軸承的使用壽命,必需給予足夠的潤滑劑。如果軸承選用脂潤滑,則油脂的用量不要超過軸承空腔的2/3。油脂過多將形成運動阻力。
安裝軸承盡量使用專用工具,可保證軸承的安裝質量和使用壽命。用手錘敲打時,防止損壞軸承,注意安裝到位,防止出現(xiàn)歪斜。
滾動軸承的使用范圍較廣,其特點是標準化,系列化,而且方便維修。常用的類型,直徑系列和內徑代號應當熟記,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非常有益。
注意安裝和拆卸滾動軸承應當掌握的要點。四.作業(yè)【課后分析】。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二
2、離合器。
3、制動器。
4、聯(lián)軸器、離合器、制動器的選擇和維護。
(二)教學要求。
1、掌握內容:聯(lián)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的功用種類,聯(lián)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的選擇方法。
2、熟悉內容:固定式剛性聯(lián)軸器的結構特點:可移式剛性聯(lián)軸器的結構特點;彈性聯(lián)軸器的類型和結構特點;操作式離合器的類型和結構特點;自動離合器的類型和結構特點,制動的類型和結構特點;制動器的類型和結構特點。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三
機械基礎電子教案(2學時)。
第8章。
支承零部件。
8.1。
軸
一、知識目標1、2、了解軸的結構、分類、常用材料。
理解軸上零件的軸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軸的結構工藝性。
二、能力目標。
1、能夠合理選擇軸的材料。
2、能夠正確分析軸上結構設計的目的。
三、素質目標。
1、了解軸的功用和軸的常用材料。
2、能結合實際分析軸上各結構的功用。
四、教學要求1、2、[教學重點]。
1、直軸的分類、功用和軸的常用材料。
一、導入新課(10分鐘)。
機械零件是組成及其的最基本單元,生產中必須按圖紙的工藝要求生產出每一個合格零件,然后再組裝成構件和機器。因此必須熟悉常用零件的功用、結構特點和加工工藝,才能生產出適應機器使用要求的零件。常用零件分為通用零件和專用零件。專用零件指某些機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飛機上的螺旋槳,輪船上的螺旋槳,內燃機上的曲軸等。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種設備上都共同具有的零件,如螺釘、螺帽、軸承、齒輪等。本課程只講通用零件的結構、特點。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標準件,即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的,不必要自己組織生產;而有一部分必須自己生產,但他們具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規(guī)格。
教師可演示實物,如有可能播放生產錄像,了解零件的生產過程。強調學習本章內容要注意貼近實際,聯(lián)系生產。
二、新課(75分鐘)。
1、軸的功用與分類特點。
軸是機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承軸上零件并傳遞運動和轉矩的作用。這里注意運動和轉矩的區(qū)別。
轉軸:大部分軸為轉軸,如自行車中軸、齒輪、皮帶輪的軸等等。這里要注意的是三種軸的共同特點都應當以轉動的軸為前提,再按受力狀態(tài)來區(qū)分。
2、軸的常用材料。
應介紹常用中碳鋼45鋼和合金鋼40cr作軸的材料,但是選擇合金鋼時,必須進行熱處理,才能發(fā)揮合金鋼的優(yōu)勢,否則合金鋼對應力的敏感性對軸的強度反而產生不利的影響。
3、軸的結構。
軸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很多,分為軸向和周向固定兩種,常用軸向固定的方法是鍵聯(lián)接,它具有可拆性,而且可以傳遞很大的扭矩,應用廣泛。周向固定方法一般選用軸肩或軸套等,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決定,但要簡單方便可靠,易于加工。因此,軸一般為階梯形狀。
教學時一定要結合課件或錄像、教具進行,否則枯燥無味,學生沒有興趣。或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拆裝實習,作實踐體會,親手感受。
軸的加工工藝性更難理解,工藝結構要結合車工實習的內容來講,請同學談自己實習加工的體會,就比較好懂,中心孔是加工細長軸和為了下一道工序加工準備的;退刀槽是為了加工螺紋時,防止撞壞零件左端面而設計的;越程槽是為了磨削后裝配零件能到位而設計的。
裝配工藝比較難懂,許多裝配工藝是為了方便裝配和準確定位而設計的。如30°大倒角是為了順利安裝;兩個零件在軸向和徑向只能各有一個配合面,不可能使一個配合面同時接觸兩個面。過度要求適得其反,實際上也是達不到要求的。這里要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的要求為出發(fā)點來考慮問題,也就是理論要聯(lián)系實際。
教學中配合課件演示教學,可以提高效果。
三、小結(10分鐘)。
1、按載荷方向直軸可以分為傳動軸、心軸和轉軸三種,大多數(shù)軸為轉軸。
2、一般常見軸為45鋼,較重要的軸為40cr經過調質處理。
3、軸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可分為軸向固定和周向固定兩種。軸肩和鍵是常用的兩種方法,具體要以實際而選用。
4、軸的加工工藝性是按加工需要確定的。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冊中p[課后分析]。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四
2、機器的組成及其特征。
3、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二)教學要求。
1、掌握內容:機器的組成、特征及相關基本概念。
2、熟悉內容: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機械設計的方法和一般步驟。
3、了解內容:課程內容、地位、作用和任務。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五
作為一門專業(yè)技術基礎的學科,再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的提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落后,不適應當代計算機的的教學。這就要求計算機的教學應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改進。我們只有探討計算機基礎技術教學的新模式才能確保計算機基礎技術教育在培養(yǎng)適應企業(yè)要求的新型人才方面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作為一名從事計算機教學的專業(yè)教師,本人覺得應善于開放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克服學習困難,結合實際,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專業(yè)教育教學中,結合我校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種的方法,僅供參考。
1)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施“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是以“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yè)教育思想為指導思想,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崗位技能為核心,依托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訓練,讓學生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的發(fā)散和聚合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崗位技能目標相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的基本程序有:明確技能目標、學生嘗試技能、教師示范技能、學生練習技能、鞏固學生技能、測評技能達標。針對該教學模式,適合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情景再現(xiàn)法等。
2)教學要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突出創(chuàng)新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趣激法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典型思路。結合“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將“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應用于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條件。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能否成功地引入課題,直接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計算機基礎課程辦公實訓word軟件的學習,很多學生認為不就是寫個文檔保存修改么,用天天講那么多嗎!教師講的越多,學生越覺得沒意思。本人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制作一個簡單的學生學習評價系統(tǒng),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大膽實踐,在講計算機基礎課程辦公實訓word軟件中格式化文檔這一課時,首先選擇一個非常漂亮的文檔樣式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文檔,并把自己的作品上傳到評價系統(tǒng)中,每個學生登錄系統(tǒng)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并對作品進行留言評價。課后小結的時候對學生系統(tǒng)評價的狀況進行小結,獎勵評價高的學生,從而鼓勵了該學生也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一種互動與發(fā)展的氛圍中想學、樂學、會學。這樣學生才會更加熱愛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
3)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孔老夫子提出因材施教,意就在于強調個性,注重差異性。要想使學生擁有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就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作為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就要在平日細心觀察每個學生,挖掘學生個性,運用鼓勵教育法激勵學生。比如,有的學生側重設計表格,有的學生側重word排版,這正是體現(xiàn)了學生的多樣性以及個性。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相關的領域能夠充分發(fā)揮其才能。另外,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顯得不夠活躍,屬于偏于內向的個性,那么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不要給這類學生提出太高的要求,在課下教師要積極的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與互動;有的學生喜歡專研一些有難度的專業(yè)知識,好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賣弄”一二,這些學生好勝心強,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其留下一些有點難度且尚未解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他們更加投入,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也可以吸引其他同學的注意,從而形成比較好的學習氛圍。
4)講練結合,鞏固學生專業(yè)技能崗位技能嘗試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講解之后學生練習,然后教師再針對于常錯問題進行再講解,學生再進行鞏固練習,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這就充分說明了在中職教育教學中講練結合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繁雜,需要學生進行反復的'記憶練習實踐,才能熟練掌握各項技能。那么講練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對學習內容充分掌握,再加上教師對常錯部分進行精講,學生進行精煉,不僅使學生對技能熟練掌握而且提高了學生相應的動手實踐技能。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要求是在環(huán)境優(yōu)良的計算機專業(yè)機房進行課堂教學的。上機操作是實現(xiàn)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要想使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就只能通過上機操作,實現(xiàn)學生手腦并用,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把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講解要明確演示的目的及內容,準確有效的演示操作步驟。如果在講解演示時步驟有誤或順序混亂,會導致演示失敗,即使成功也會造成學生思維混亂,掌握不了關鍵步驟及要點,從而明確不了學習內容及目的,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在教學中,針對于上機操作,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對計算機掌握的不同水平安排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練習實踐。
5)“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增強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活動課堂是要求增加師生互動,并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的模式進行互動式教學的課堂教學。而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是非常實用活動課堂教學的課程。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的提出,更為互動式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計算機教學的互動性能體現(xiàn)教學雙方互通信息,共同發(fā)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學的最終目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善思考,提高獲取、傳輸、處理與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科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由于中職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參差不齊,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恼{整講課內容,力求精講、少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發(fā)探討,通過實踐操作,教師指導來體現(xiàn)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并提出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解理論知識時多得多的問題,這就體現(xiàn)了操作實踐能有效的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思考“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的真正含義,讓“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增強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計算機基礎課程更新快、活性效應強、運用范圍廣,作為以增強學生專業(yè)技能為重點,為學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的中職教師,就必須學會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設計適合自己學生的全新模式的教學方案,注重動手實踐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學習興致,使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和素質得到有效融合,以全面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為目的,從而培養(yǎng)出適應企業(yè),滿足企業(yè)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質計算機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大家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新的適合當代網(wǎng)絡快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會取得越來越好的效果,會培養(yǎng)出一批專業(yè)技能強硬的中職人才。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方面:
《機械基礎》是機械加工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這門課打下學習機械加工的基礎,我們的教學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使學生學得更好,在講課中力求通俗,多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力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
1、踏實教學,練好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練好基本功,踏踏實實地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在以下方面加強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課堂上的情況。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課外作業(yè),減輕學生的負擔。
(3)做好課后輔導工作。認真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問題。
2、拓展知識、技能,綜合提高教學水平。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識提高各方面技能,經常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好的教育理論、方法,彌補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上課時務求每一課都上得生動、活潑、高效,力爭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耐心對待每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
二、個人成長方面:
1、完善師德:
到教育事業(yè)中,給學生做出榜樣。其次是關愛學生,我以一顆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絕不以智力好壞定親疏,以成績好壞分優(yōu)劣。再者,能與周圍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能較好地與老師、學生相處,真誠熱情,我始終堅信:一個伸手可以擁抱整個世界,敞開胸懷能夠容納整個宇宙的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接納。
2、虛心學習:
備課過程中認真向其他教師學習、請教,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交流,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
3、錘煉業(yè)務:
在教學中我主動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大膽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我以轉變學習方式為抓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新理念,主動探索“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的新課型。
隨著教學工作的結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始終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勵把工作做好。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七
1.了解力的兩種效應和力的三要素。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相互討論法為主。
四、講授課時8課時。
如圖1—1所示,在對工程實際對象(如汽車、船舶、機床、衛(wèi)星等)進行力學分析時,首先要把它理想化,即合理抽象為力學模型,這樣才便于進行數(shù)學描述,得到數(shù)學模型。這一過程也簡稱為“建模”。然后進行計算,一般用計算機數(shù)值求解。隨后,對得出結果加以分析,特別要與實驗結果相比較,如誤差符合要求,則結束分析,如誤差大,往往要修改力學模型再分析。由此可見,力學模型直接決定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它是力學分析的基礎,十分重要。
靜力分析的常用模型為剛體。實際物體在受力作用時,其內部各質點間的相對距離總要發(fā)生一定的伸長或縮短,即變形。由于這種變形通常十分微小,在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引入“剛體”這一為分析方便而假設的力學模型。所以說,剛體是在力作用下不變形的物體。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八
第五節(jié)科學探究:提高機械的效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及三者間的關系;
(2)能區(qū)別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知道機械效率的定義;
(4)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理解機械效率總小于1;
(5)會用公式計算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6)知道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標。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包括組裝滑輪組,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刻度尺等能力。
3、情感目標。
(1)、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熱情,加深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互相交流的素養(yǎng)。
二、實驗器材。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刻度尺、鉤碼、彈簧秤、鐵架臺,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兩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一大一小)輪組成的滑輪組,長1米的細繩2根。
三、教學方式。
引導探究式教學。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十九
摘要:機械基礎課程是中職學校一門非常重要的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原有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中職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改進和完善,進一步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文章作者分析了現(xiàn)階段機械基礎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機械基礎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1.學生自身的基礎較差。
進入中職學習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普遍來說自身的基礎比較差,學習的習慣也比較差,因此他們也很容易出現(xiàn)自卑的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沒有興趣。
2.教材五花八門。
現(xiàn)階段很多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各學校自行訂的,教材五花八門,版本不一,有些是太簡單了,知識點沒講清,有些則是本科教材的壓縮,因此理論知識難度很大,使得理論和實踐不能很好地進行結合。所以選用合適的教材很重要,教材的選用與內容的組織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
3.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沒有興趣。
很多中職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頗深,導致其教學觀念跟不上現(xiàn)階段的要求,這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使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這種方式使學生完全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教學方式的單一和內容的枯燥,導致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缺少學習興趣,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教學過程中師生缺少互動,課堂參與率低。
教師在進行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時候,由于機械基礎課程的知識面廣、課程內容多,課時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師為趕進度不停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跟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很多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二、改進和創(chuàng)新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效率。
1.凸顯教學重點。
機械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常用結構、液壓傳動、機械傳動以及常用結構四大部分,這其中常用結構以及機械傳動又分為很多種類,這就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這部分內容很繁雜,容易出現(xiàn)畏難情緒。想要學生掌握傳送知識整體,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常見的往復式四沖程內燃機作為重點內容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在進行一種機構的學習時就可以聯(lián)想到另外幾種機構,并進一步去引導學生對各種機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
2.使用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
隨著我國近年來教學的不斷改革,中職課程系統(tǒng)也有了進一步的調整。當今世界網(wǎng)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水平越來越發(fā)達,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對于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來說,將多媒體、網(wǎng)絡與傳統(tǒng)的教學進行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地提高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將機械的圖片、文字以及聲音結合起來以ppt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方式更加生動、活潑、形象,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便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相關的動畫、微課小視頻等來進行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這樣可以將學習的內容更為直觀、清晰、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并幫助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抓住重點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理解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3.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采用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見到機器和機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課程內容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后教師再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分析以及實際操作,從而達到學習機械基礎課程的最佳效果。目前,廣東省肇慶市工業(yè)貿易學校已經具有多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教室,很多機械類的專業(yè)課程都可以在這些教室里進行教學,如在《平面連桿機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在理實一體化教室里配備了牛頭刨床橫向進給機構、慣性篩以及剪板機等機構和機器,在課堂上讓學生自行分析其所屬機構,這就使學生對雙搖桿機構、曲柄機構以及曲柄搖桿機構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講的理論知識少了,但學生卻學習和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識。
4.采用教學模型。
在機械基礎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都和現(xiàn)代機械工業(y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都是建立在生產和實踐的基礎之上。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師在進行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電化教學、實物直觀演示教學以及現(xiàn)場參觀教學的方法,讓傳動系統(tǒng)運動起來,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對系統(tǒng)的運動特?c和工作原理進行領悟和理解。
三、加大實習教學,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1.加強各課程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與“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工程力學”“機械制造工藝基礎”以及“機械制圖”等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教師在進行機械基礎的教學時要與這些課程的內容進行結合,例如,在《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結合這幾門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再以車床主軸箱為例進行軸的講解,車床主軸箱這個例子涉及前面我們提到的好幾個學科的知識點,即軸和齒輪等零件的尺寸確定、零件的結構圖、熱處理方式的選擇以及加工工藝、末輪轉速計算等。將各科之間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重新將原本孤立的知識整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多進行實習教學,提高學生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
中職教學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學生在初中時接受的大多是理論知識,因此在升入中職后實踐動手的能力就會比較弱。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聽與練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中進行學習。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去仔細地觀察演示操作,觀察完后再進行實際的操作,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期間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巡回指導。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領悟程度來進行個別輔導和集體輔導相結合的方式,對于那些動手能力和領悟能力差的學生一定要耐心地進行指導,讓尖子生和學困生可以共同進步。
總之,筆者認為一個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師一定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并能夠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上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將教學重點凸顯出來,能使用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和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機械基礎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領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法,耐心指導每一個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練習,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對機械基礎的理論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樹立起良好的專業(yè)意識,同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為學生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全方面地進行發(fā)展,為自己以后的就業(yè)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海慶.淺析《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提高教學效果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0(14).[2]盧隆有.談中職機械基礎教學中教學方法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0(3).[3]胡金星.中職學?!稒C械基礎》教學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8).[4]翟永清.中職《機械設計基礎》教學方法初探[eb/j].軟件(電子版),2013(6).(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工業(yè)貿易學校)。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二十
摘要:本文根據(jù)新職業(yè)教育論的觀點,并結合現(xiàn)有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不足,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能為主線的原則,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成技能,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信息素質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現(xiàn)狀和存在的不足。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的應用已逐漸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為了適應當今的新經濟時代要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已經成為所有專業(yè)的公共必修課。但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模式上。很多學校都是初、高中生統(tǒng)一編班,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進度。這就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在城市和經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學,初中階段就已經開設了電腦信息技術課,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些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而經濟相對落后地區(qū)的學生,由于接觸計算機的機會比較少,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能力還比較缺乏。因此,如何靈活處理教學中的深度和廣度,由過去簡單的操作技能訓練,轉變?yōu)閷W生綜合信息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將成為教學中研究的一個重點。
(2)教學內容上。無論是計算機專業(yè),還是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都是采用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檢測目標,沒有根據(jù)不同專業(yè)的特點,把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yè)應具有的職業(yè)素質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目標不是很明確。
針對現(xiàn)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中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不足,想要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的綜合信息素質能力,以適應未來職業(yè)素質的需要,就必須對中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和改革。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改革。
(1)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計算機技術是一門日新月異的學科,知識更新速度非常快,新技術和新軟件層出不窮。而作為教學依據(jù)的教材由于在編寫、出版、發(fā)行等環(huán)節(jié)上耗時較多,從而導致部分教學內容滯后于現(xiàn)實的發(fā)展,相對陳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讓教學內容也緊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有求“新”的精神。作為一名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師,應時刻站在本學科的前沿,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把介紹新知識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選擇地把一些相關的新版本軟件的新增功能與特點等補充到教學中,保證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激發(fā)求知欲、好奇心,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自覺性。其次,兼顧教學層次性,合理調整教學順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根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分層制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努力探索而實現(xiàn)認知水平的重新架構。
(2)加強教材建設。教材是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知識載體,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理論依據(jù)。一本好教材,對教師和學生都非常重要。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廣、變化速度快,涉及的學生面廣等,如何讓教材滿足教學的需求呢?筆者認為,在教材建設上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作為一門內容更新速度快的基礎學科教材,一定要緊跟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更新教材版本、教材內容,突出一個“新”字??沙浞掷糜嬎銠C網(wǎng)絡這一資源開展教學,把網(wǎng)上內容寫入教材,使教材增加新的活力。其次,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變“教本”為“學本”。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化解教材中的難點,圖文并茂,使學生自己也能將教材看得明白,這對學生進行課下預習和復習非常有幫助。
(3)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使用計算機的能力。這種能力培養(yǎng)的核心就是“學習如何去學”――即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有意識地設置教學問題,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己想辦法從課本中、從網(wǎng)絡中找到解答,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拓寬他們的知識發(fā)展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不僅要從內容上進行改革,也要從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從容迎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挑戰(zhàn)。但是,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對教師尤為重要,善于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是信息時代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謝景政.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差異教學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05(8).
[2]陳琦.信息技術整合于教育的基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6(9).
機械基礎中職教案篇二十一
隨著國家對于中職教育的不斷重視與支持,中職教育的課程開設也漸漸多樣化和更具有針對性。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滿足社會需要,中職學校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機械基礎課程是掌握其他高級技術的基礎,同時也是針對性和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所以,機械基礎課程課堂的把握與教學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和執(zhí)教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有越虒W模式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摸索下所歸納與總結的一種學習方法與模式,它能夠有效的幫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互動性教學模式應用的優(yōu)勢。
對于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來說,其具有枯燥難學、難以理解、較為抽象的特點。它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學生不容易掌握和理解。機械類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恰恰就是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不夠。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運用知識。這會對學生以后的就業(yè)工作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有越虒W模式很好的彌補了這些缺陷?;有越虒W能夠巧妙地利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思考與運用。比如在學習和閱讀《數(shù)控車床操作指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采用問答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既能掌握和學習知識,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中職學校的機械基礎課堂的另一個缺陷是課堂學習氛圍不夠活躍,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這對于知識的傳授與學習也是十分不利的?;有越虒W模式存在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課堂氛圍的調動與互動。使得課堂、教師與學生之間緊密聯(lián)系,并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互動性學習模式同時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在實踐過程中知識的運用,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夠較為詳細和直觀的了解機械的構造與課程特點。了解過課程的特點后才能夠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與運用?;有詫W習的模式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教師也能夠引導和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主動學習的方法與規(guī)律。
綜上所述,互動性學習模式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課堂中的運用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氛圍。拉近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機械基礎課程枯燥無味的特點,并且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問題,更加容易解決與掌握。
2如何應用互動性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的機械基礎課程因其課程特點本身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與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做出改變,那么目前的課程現(xiàn)狀就很難得到突破?;有越虒W模式在機械基礎課程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突破現(xiàn)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實際的教學情況就互動性教學模式如何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如何應用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2.1教師應適應形勢,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應跟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形式,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給課堂教學帶來活力與新的變化。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那樣的課堂死板沉悶,無法引起學生學習探索的欲望與興趣。所以教師要時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互動性教學模式的實質與核心理念。這樣便能更好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還要學會善于總結教學方法和規(guī)律,同時注意因材施教。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互動性教學模式,教師還要注重教學差異性的`體現(xiàn)。
2.2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氛圍。
教師應用互動性教學模式時,要注意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輔助。并且能夠有效的表現(xiàn)互動性教學模式的理念與效果。比如采用互問互答的問答模式,學生在問答的過程中進行了互動,并且充分的引起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習更具有趣味性。課堂氛圍更加輕松與活躍。教師也可以參與活動,引導和組織活動秩序。在學習《數(shù)控機床操作說明》時,教師讓學生分組合作進行問答學習,并且相互之間進行交流,不懂不明白的提問教師,教師及時作出解答。這一套活動組織程序就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選對教學模型,并且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建立一套屬于機械基礎課程的模型。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理解和把握整體與局部使得抽象問題能夠有效的得到解決。
3結語。
互動性教學模式在中職機械基礎課堂中的有效應用能夠解決目前課堂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對于學生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和知識的鞏固與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互動性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還需要通過實際的教學實踐與摸索去不斷完善。這仍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希望能夠為中職教育的機械基礎課程課堂的改變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70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