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難以預料的。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首先要梳理好思路和邏輯。"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參考,希望能對你的總結寫作有所啟發(fā)。"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一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1、通過理解詞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詞。
2、借助工具書、教師的指導理解這首詞,在理清詞的大意的前提下背誦。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學生課前收集有關辛棄疾及這首詞的背景資料,制作相關課件。
一、常識導語,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前:在古代的文學史上宋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同學們,在你們積累的宋詞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能背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由背誦。
1、導入: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背誦了不少詩詞。唐詩宋詞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近宋詞,領略它獨特的魅力。(板書課題)。
2、齊讀題目?從這首詞的題目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回答適時的介紹黃沙嶺及作者:黃沙,地名,就是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面,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nóng)田水利條件好。本文作者,南宋最卓越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曾遭貶職,那兒多年閑居,對那一帶非常熟悉。
3、下面先聽老師來讀讀這首詞(出示這首詞,教師范讀。)。
4、請同學們自由地練習朗讀這首詞,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5、為了展示你們最佳的讀書效果,老師給你們一點友情支援好嗎?請看屏幕(出示:出示這首詞,已劃好了節(jié)奏。)。
6、指名配樂朗讀,適時評價。
7、男女生比賽讀。(讀前互相鼓鼓勁兒)。
二、了解作者,整體把握,了解課文大意。
過渡: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這需要我們細心品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仔細品味一下吧!
(一)品讀上闋。
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自讀自悟,走到辛棄疾的身邊去,做他的同行者,調(diào)動起你所有的感覺器官,欣賞這美麗的夜景。
2、交流:
a:看到的:明月、別枝、驚鵲、鳴蟬、稻子。
對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別枝”,給予講解。
出示:別枝:現(xiàn)主要有三種解釋:
[1)離開枝頭;2)斜枝、樹枝;3)另外一枝。]。
在作者的筆下,它們是靜止不動的嗎?讓我們再讀,用心去體會。
指名描繪自己的所見。
“明月驚鵲”可以聯(lián)系“月落烏啼”來理解。
b:聞到的:稻花香體會豐收的景象。
c:聽到的:蟬鳴、鵲啼、蛙聲、說豐年。
同桌試著演演說說;指名演演說說(豐收、老百姓的生活、多捉蟲子之類)。
教師小結:這兒的“說”字,是青蛙在說嗎?那是誰在說?(青蛙、農(nóng)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對呀,作者聞著飄于黃沙嶺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個豐收年呀!
出示紅字:因為這樣,老百姓就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了。
齊讀這兩句,體會詞人企盼之情。
d:感受到的:夏夜的清幽,靜謐。
聯(lián)系學過的詩句,體會以動寫靜的表現(xiàn)手法。
3、你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怎樣的一幅畫面?
(這一階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4、感情朗讀,前一句讀出“幽”,后一句讀出“喜”。
5、出示相關視頻。
明亮的月光,驚醒的鵲兒,微微的涼風,鳴叫的蟬兒,清新的稻花香,這一切多么的美好,讓我們一起置身于這么美好寧靜的夜晚,感受著清風明月,輕輕地吟一吟吧——齊讀上闋。
6、在如此美好的夏夜,詞人的心情怎樣?(興奮、愉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二)品讀下闋。
過渡:這么充滿詩情畫意的月夜,真讓人走進了畫卷一般,詞人走著走著,天氣突然發(fā)生了變化。自己讀讀下闋,在腦海中勾勒畫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討論。
1、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2、學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
3、學生交流畫面,相機指導朗讀。
就是這個時候,引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4、提出質疑:詞人疾步向前走,想找個避雨的地方,過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邊,詞人為什么找不到了呢?(體會詞人可能因為天黑、心急、樹茂而沒發(fā)現(xiàn),而后來路轉溪橋后忽然看見的喜出望外之情。)。
陸游有一句詩,寫的也是這種峰回路轉的驚喜,你知道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想像作者在看到舊時茅店后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感受作者的喜悅。
指名讀。
5、出示相關圖片。(畫面、音樂)。
這就是生活的樂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很難體會得到的。讓我們再一起來體會體會——齊讀下闋。
6、大家知道辛棄疾的號是什么嗎?(稼軒)“稼”就是種植莊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農(nóng)事,關心農(nóng)民憂樂,這首詞就很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讓我們再來讀全詞,體會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時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讀出詞獨有的韻味。
三、精讀品味,耐心回味。
1、同學們,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2、這首詞為我們展示了兩個美好的畫面(點擊畫面和文字),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感受,愿這美好的境界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齊讀全文。
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詞描寫的既不是出奇的名山勝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觀壯景,但是這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卻讓我們得到了一種美的享受,喚起了我們對農(nóng)村田野風光的熱愛,這源于詞人自然清新的語言,真摯樸實的情感,精湛的創(chuàng)作技法。我們學習古詩詞就是要從詩詞美妙的語言中領會作者細膩、真切的情感,學習他獨特的創(chuàng)作技法。
3、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想為談談收獲嗎?
4、師總結:讓我們再次帶著欣賞的目光,有感情地讀讀這首詞,感受詞人的真摯感情和匠心獨運。
5、ppt出示作業(yè)(分層作業(yè))。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二
師:你還想通過什么方式說明你讀懂整首詞了?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這首詞的理解和欣賞。
生:老師,我想再有感情地朗讀一次,因為它實在太美了。
師:好啊!
生:你能給我配上音樂嗎?我覺得這首樂曲應該把我們帶到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師:那是個世外桃源,對嗎?(生答:是!)。
生:我覺得應該用琵琶曲。
師:好,老師給你找段音樂。放音樂。
(這位學生讀得很投入,讀出了作者對村居生活的向往、喜愛和贊美。其他同學也紛紛要求讀。)。
師:除了讀,還能通過什么方式說明你讀懂了?
生:老師,我們同桌兩個能表演嗎?
師:(高興地)這種學習方式好!演好了,就說明你讀懂了。
(兩對學生分別興致勃勃地演起來。其他同學也都躍躍欲試,老師干脆讓他們自由結合演起來。同位的、座位靠近的、座位離得遠的同學也紛紛扮演角色演了起來。課堂上頓時“亂”了起來。走動的、找“對子”的,以及演戲聲、說話聲、陣陣笑聲“亂”成一團)。
生:我想把這首詞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生:我想把這首詞描繪的情景畫下來。
生:老師,這首詞應該有歌譜吧?我想把它唱出來。(老師讓自由編曲、“古詞今唱”)。
生:用《虞美人》的曲調(diào)唱《西江月》。
師:唱得很抒情。特具有古代詩詞的味道!掌聲!
生:老師,我們一組想合作創(chuàng)作畫下這首詞。
生:三個學生到黑板上畫,(一個畫人,一個畫茅店、社林、山,一個畫稻田等)。
師:下面的同學你可以單獨用你的方式展示你對這首詞的詮釋,也可以小組合作作畫。展示不同的表現(xiàn)風格。(寫的書法/畫的畫,改寫的記敘文……)。
師:通過同學們的唱和畫和寫,我發(fā)現(xiàn)你們身上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洋溢著學習的激qing,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是未來的辛棄疾,未來的唐伯虎。
師:好,現(xiàn)在還沒完成的,利用課余時間把它做完,作品我們將把它貼在后面的朝花夕拾上。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三
這篇課文是南宋杰出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寫的是夏夜在黃沙嶺上所見到的美好景象,表達了詞人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分為上闋和下闋兩部分。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黃沙嶺夏夜清麗喜人的景象,下闋描寫了黃沙嶺上輕云、陣雨的天氣變化以及詞人的愉快感受。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課件。
一、導入。
1、名句背誦。
2、簡介辛棄疾,知背景:
3、揭示課題:
而“稻花鄉(xiāng)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背鲎运摹段鹘隆R剐悬S沙道中》。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遨游吧!
教師介紹黃沙道。
二、整理學習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用問題為切入口,想象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再造想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三、自主學習。
1、請看屏幕,指明讀“學習任務”,齊讀“自學提示”。
2、學生自學。
3、檢驗:
(1)指明讀詞語,齊讀詞語。(評價)。
(2)解釋詞語。
(3)檢查朗讀:(評價)。
四、合作探究。
1、分組讀“學習任務”、“溫馨提示”。
2、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點撥啟發(fā)。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p>
生1:詞人看到了明月當空,喜鵲正在枝頭歡叫,驚飛……(隨機出示句子)。
板書:看:(學生寫)明月清風驚鵲鳴蟬。
聽:(學生寫)鵲聲風聲蟬聲。
師:誰還從這一句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2。
師:明月無語,但流瀉的是清幽的月光;樹枝不動,但鵲兒飛起,引起枝兒搖曳;它飛到另外的枝頭,甚至邊舞邊鳴。明月之夜,清風無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來,令人神清氣爽;蟬兒一改酷暑的喧囂鳴叫,或許是被枝的顫動驚醒,送來幾聲悠長而又涼絲絲的蟬聲。)。
師:多美的月夜啊,詞人深情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引讀)。
師:多美的月夜啊,我們深深地贊嘆——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
師: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想起“月落烏啼”的場面,讓我們再次感受詩句——。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引:還看到、聽到或聞到了什么?
板書:聞:(學生寫)花香聽:蛙聲人聲。
a、此時此刻,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耳聽著水國的驕子們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詞人擁有怎樣的心情?為什么(板書:愉悅、與民同樂)。
師引: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松與愉悅之情已經(jīng)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出來,流淌出來。
他會想些什么呢?(課件)板書:想。
(如:“今年是一個豐收年??!”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p>
師:是啊,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溢于言表。就讓這種喜悅通過你的朗讀傳遞出來吧!
b、朗讀詩句生1。
評:讀得怎樣?(生評)。
誰再來吟一吟?生2齊讀。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句千古名句,讓我們也感受了豐收的喜悅。
過渡:還有另外的發(fā)現(xiàn)嗎?
3、“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板書:雨聲。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掛著幾顆星星,聽到了雨的聲音。
師:誰也從這句聽到了、看到了和想到了什么?
a、這里詞人采用了什么手法?(對偶)。
(師引導:“天有不測風云”幾顆稀疏的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睛,小雨沙沙送來夜的清涼。這是無聲中的有聲,這是不動中的悄動。)。
b、師:讓我們再次詩意地讀——。
4、“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過渡:還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a、從這句詩,你想到了哪句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詩人此時此刻有怎樣的心情?(轉急為安、興奮不已、激動萬分……)。
c、你是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
d、請你帶著詩人此刻的心情,再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興奮、激動)。
師:是啊,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齊讀這一句——。
六、當堂達標——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先配樂,后畫面展示。
師:這樣的一個夜晚,不僅是一首詞,也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這幅畫你可以用語言來描繪。咱們再默默地讀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詩歌的意境。
1.仔細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此時此刻,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2、配樂寫話。
師:此時此刻,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請你拿起筆,靜靜地想,靜靜地寫。寫下那動人的畫面。(師巡視指導)。
3、展示畫面。
(1)師:你能給自己的畫配上一個動聽的名字嗎?盡量用精煉的語言。
(若有困難,小組討論,比一比哪組的小標題最美。)。
(江南夏夜圖、山村夏夜美景圖、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
4、課件展示部分譯文,一生朗誦。
(1)學生補白。
(2)譯文展示:(師范讀)。
·夜晚走在鄉(xiāng)村的小路上。
月兒出來驚動了樹枝上的鵲兒,
輕輕吹拂的夜風中不時送來陣陣蟬鳴。
稻花飄香沁人心脾(預示豐收),
駐足聆聽那一片蛙聲,
好似在為人們的豐收而歡唱著……。
你看,天邊還偶爾看得見七八顆星星,
轉眼山前便灑落了兩三點雨。
大雨將至,趕緊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頭轉彎處,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3)教師朗誦。
師:簡直是一幅優(yōu)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盡管詞人沒有更多地表白,然而他筆下的一幅幅藝術畫面,卻流露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nóng)村太平生活的珍愛。讓我們再次把詞人這種情、這種愛讀出來吧!會背的可以背誦。
板書:珍愛生活。
5、齊讀(或背)整首詞,整體感知(師生共讀)。
師:我又一次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七、拓展延伸,對比欣賞。
在這首詞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文筆,怎樣的風格?(清新歡快,豪放)但是由于詞人的生活遭遇,他的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四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根據(jù)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進行景物描寫,體會詞的意境美。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知詩人。
1、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嗎?聽好老師的問題:有這么一位詞人,他曾醉在吳音相媚好,羨慕白發(fā)翁媼。有這么一位詞人,憂國憂民,主張抗金,報國無門,被迫歸隱。有這么一位詞人,今存詞629首,數(shù)量為宋人詞之冠,以豪放為主,慷慨悲壯,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他就是——(板書:辛棄疾)。
2、你能背背他的詞嗎?
3、真厲害!今天,就讓我們一塊穿越歷史時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與辛棄疾同行吧!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課前背誦已學過的詞,復習詞的知識。這一個學習活動主要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學生心中對于古詩詞的沉淀,在詞的情境中陶醉,讓學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誦中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介紹由來,解詩題。
1、板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名“夜”是時間“黃沙道”是地點)。
2、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誰能說說你對“黃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課前查找資料進行預習,是很不錯的學習方法。謝謝你為大家推薦了這樣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齊讀課題。注意:詞牌名和詞題中間有個點兒,讀時要有停頓。(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讓我們相伴辛棄疾,與他一同走進那個月光如水的夏夜。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
(三)初讀,感悟詩情。
1.大家自由讀詞,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有節(jié)奏。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自由讀,開始。
2.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4.再請一位同學讀。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這首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對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我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走進那個山野夏夜。
7.同學們,睜開眼睛。在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詩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們能用一個字來表達詩人的內(nèi)心感情嗎?對了,“喜”。(板書:喜)我們遍觀全詞,其中有“喜”字,為什么我們能感受到詞人心中的喜悅呢?請大家?guī)е@個“喜”字再次品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喜”的詞句。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整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詞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四)品讀,
你從哪里讀出詞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誰來說說第一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樹枝、烏鵲、清風、鳴蟬)。
2、月是什么樣的月?風是什么樣的風?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五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钡拇_,閱讀既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有效的對話過程,又是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對于這樣意境幽美的詞,要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中,加深對詞的理解與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
[設計過程]。
一、讀通————與文本對話。
1、閱讀積累:《如夢令》(李清照),《清平樂村居》(辛棄疾)等。(可在課前完成)。
2、以讀入手,通讀文本。
(1)揭題: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仔略~,一起來讀讀看。(課件或小黑板出示)。
(2)知背景:這首詞是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所寫。相信大家對辛棄疾并不陌生,誰來說說你對詞人都有哪些了解?(附小資料,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詞就是詞人閑居江西上饒時所作。)。
(3)自由讀,要求讀正確。(生讀)。
(4)指名學生讀。(2至3人)。
正音:見(讀xian)。
(5)男女生比賽讀。
(6)展示讀,讀通順。(誰愿意讀,就站起來向同學們展示展示)。
二、讀懂————與作者對話。
1、過渡,引入第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讀通詞是學好古詞的序幕,讀懂詞,讀出詞里所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詞的正式開始。你能讀懂它嗎?)。
2、自由分組,討論交流。(請同學們自由分組,討論討論你能讀懂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組內(nèi)交流,做好筆錄。
4、全班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
相機出示下列語句。(或者課件或者小黑板)。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夜半鳴蟬。”(師引導:明月無語,但流瀉的是清幽的月光;樹枝不動,但鵲兒飛起,引起枝兒搖曳;鵲兒在動,從枝上飛起,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甚至邊舞邊鳴。明月之夜,鵲兒沒有霜滿天的哀傷,它難道能關閉著歌嚨?清風無言,但在夏日的夜半,徐徐拂來,令人神清氣爽,覺得那是細語呢喃;蟬兒一改酷暑的喧囂鳴叫,或許是被枝的顫動驚醒,送來幾聲悠長而又涼絲絲的蟬聲?)。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師引導:作者行走在黃沙嶺的道途之中,沐浴著清風、明月,嗅著晚風送來的稻花的清香,那種輕松與愉悅之情已經(jīng)是捂也捂不住了,情感已從心湖之中溢出來,流淌出來?!敖衲晔且粋€豐收年啊!”他在心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師引導: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睛,小雨沙沙送來夜的清涼。這是無聲中的有聲,這是不動中的悄動。)。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師引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夏夜的雨飄零而下,作者不由地加快了腳下的步伐,這也許是大雨來臨之前的先兆,他是否在急著尋找一個避雨地場所呢?可是這野嶺之上,哪里有人家,哪里可以找到大雨來臨時的避雨的港灣?他的心里是否著急了呢?嘿,走運了溪橋,路兒忽然一轉,還是那家茅店,還是那座社廟,竟都還在,竟于心焦之時出現(xiàn)在作者的眼前,他內(nèi)心的驚喜之情躍然紙上!
5、教師小結,范讀。(是啊,多美的黃沙嶺,多美的夜色!我也仿佛與詩人一樣走在這條熟悉的小路上,“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三、讀透————與時空對話。
1、提出要求:讀透。(同學們,學詞的最高境界是讀透它。讀透就是要求我們在讀詞時,一邊讀,一邊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做到詞圖合一,身臨其境。)。
3、聽讀。(請閉上眼睛,和著音樂,一起與詩人辛棄疾走進這美妙的夜色,聽一聽,你能從中聽到什么?)。
4、學生交流。(所聽到的,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
5、教師引導。(略)。
6、展示。(可以是誦,可以是寫,也可以是演)。
拓展閱讀:課文賞析。
這首詞作于辛棄疾閑居上饒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縣西,風景優(yōu)美,所謂“溪山一片畫圖開”(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即事》)。辛棄疾在其附近建有書堂,經(jīng)常往來于黃沙道中。辛棄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投閑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同情民間疾苦。在任湖南轉運副使期間,他曾奏進《論盜賊札子》,為民請命,歷數(shù)百姓“嗷嗷痛苦之狀”,指出的事實,大聲疾呼朝廷要“以惠養(yǎng)元元為意”。他在罷官閑居以前就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彼煲约谲幟蕴柤谲幘邮?。而長期的農(nóng)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以至農(nóng)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因而他對農(nóng)民的疾苦很關切:“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浣溪沙》)風調(diào)雨順,老百姓不致餓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興。在這些農(nóng)村詞中,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nóng)村同污濁傾軋的“市朝”對立起來的?!肮沤窳旯让C#谐?。”(《清平樂題上盧橋》)他在官場里遭受排擠*,而在農(nóng)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說的那樣:“農(nóng)家農(nóng)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岳池農(nóng)家》)。正是在這種復雜感情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nóng)村詞,也只有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這首《西江月》寫的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經(jīng)歷的一個片段。在一個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潔,照耀如同白晝,棲息在綠樹枝杈上的烏鵲,以為曙光照臨了,“呀呀”地驚飛而起,從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樹枝還籟籟作響呢!當它發(fā)現(xiàn)自己判斷錯誤時,才在另一根樹枝上停息下來。清風徐來,樹枝輕搖,驚得沉睡的夏蟬也在深夜里鳴叫起來。就在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們的詞人踽踽獨行于黃沙道中,耳聽著蟬鳴鵲叫,鼻聞著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國的驕子們似乎很理解我們詞人歡悅的心情,于是為他奏起了歡快的交響曲。就從這青蛙的一片合唱聲中,我們的詞人已聽到了豐收的消息。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適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翹首遙望天際,那里只有稀疏的幾顆星星掛在蔚藍的天幕上??墒牵疤煊胁粶y風云”,何況是江南的盛夏天氣呢!不知什么時候,忽然飄來幾片浮云,惡作劇似地灑下幾點雨來。這突來的陣雨打破了詞人的雅興,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這夜來的飛雨。急于趕路,不暇四顧,路到溪橋一轉彎,猛然抬頭,嘿!一爿熟識的茅店就出現(xiàn)在土地廟的樹林邊。這簡直是一幅優(yōu)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這幅江南山村月夜圖,作者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段來表現(xiàn)的呢?
首先在詞調(diào)的選擇上,作者選用了易于表現(xiàn)活潑歡快情緒的小令《西江月》?!段鹘隆吩~,為雙調(diào),五十字,上下闋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厭韻。這首《西江月》的“蟬”“年”“前”“邊”四字都在平聲“先”韻內(nèi),而結句的“片”“見”兩字雖屬仄聲,但在詞韻中也屬同部。這樣平仄韻同部互協(xié),可以增加詞的聲情之美,而這兩個仄韻字都安排在上下闋的'結句上,聲調(diào)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詞更顯得和諧有力?!段鹘隆访烤渥謹?shù)大致整齊,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闋開頭兩個六字句,易于對偶。這首《西江月》上下闋開頭兩句對偶都很工穩(wěn)。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關于“別枝”的解釋問題。據(jù)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種解釋:一種是釋“別”為“離開”,這里又有兩種細微的不同說法,一是說月光“離別了樹枝”,一是說烏鵲“離開枝頭”;第二種是釋“別枝”為“斜出的樹枝”;第三種是釋“別枝”為“另一枝”。我認為第三種解釋是比較好的。因為“明月”兩句對仗十分工穩(wěn)?!懊髟隆睂Α扒屣L”,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謂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驚鵲”對“鳴蟬”,“驚”“鳴”都是動詞,而且都有使動的意思,“鵲”“蟬”皆屬能飛善鳴的動物;“別枝”對“半夜”,“枝”“夜”都是名詞,“半”在這里作形容詞用,“別”亦應是形容詞,若作動詞,則與“半夜”不對偶。再說,詞的下闋開頭兩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shù)量詞對數(shù)量詞,名詞對名詞,方位詞對方位詞,對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夠設想,精通詞學的辛棄疾會在同一首詞的對偶處出現(xiàn)不對偶的現(xiàn)象呢?其實,這里的“別枝”,與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詩之“蟬曳殘聲過別枝”中的“別枝”是一個意思。蘇軾的“月明驚鵲未安枝”(見《次韻蔣穎叔》《杭州牡丹……》兩詩),周邦彥的“月皎驚烏棲不定”(《蝶戀花早行》),說的也是明月使鵲驚起,不能安棲,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側面烘托和動靜相映的表現(xiàn)手法。明月、清風、稻花、星雨、茅店、溪橋,原都是無情物,而驚鵲、鳴蟬、青蛙,自然也不會有人的感情。但對這些客觀景物的描寫,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對于夜行黃沙道中的作者來說,他所看到、聽到、嗅到、觸到、感覺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暢、歡欣鼓舞的。整首詞的中心是“說豐年”,而著重表現(xiàn)的是作者因年豐而引起的歡快情緒。詞的上闋著重于“面”的渲染,一、二兩句靜中有動,而偏重于靜境的描繪,鵲驚、蟬鳴,則愈益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三、四兩句動靜交混,而著重于動靜的點染,蛙聲一片,稻香一片,都是為了突出“說豐年”三字。上闋對“面”的渲染,已形成歡快喜悅的氛圍。詞的下闋則著重于“點”的刻畫。作者選取了夜行途中一個帶有戲劇性的特寫鏡頭,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這個妙趣橫生的小插曲,使全詞聲情為之一揚。詞的下闋一、三兩句寫靜,二、四兩句寫動,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節(jié)奏輕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轉”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夜來飛雨,并沒有使作者懊惱、掃興,相反,更增加了詞人的興致。有的同志認為“七八個星天外”是“寫云層之密”,只是從云層里透漏出來七八個星星。但從整首詞看,這樣解釋則缺乏情致。這一句是和詞的首句相照應的,寫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實景。黃遵憲《早行》詩:“東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點兩點星?!睂懙囊彩沁@種情景。如果云層很厚很密,那么醞釀時間必然較長,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個,那么月亮定是黯淡無光了,這樣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準備,這與上闋所描寫的悠然恬適的心境是不相稱的。再說,作者經(jīng)常來往于黃沙道中,對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準備,那結句的“忽”字就無著落。盛夏時節(jié),天氣多變,剛才還是月明星稀,清風徐徐,想不到剎那間飛來幾片烏云,接著撒下“兩三點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轉溪橋”,“舊時茅居”才驀然出現(xiàn)在眼前?!昂觥弊衷谶@里用得是很傳神的。所以我說這是“夜來飛雨”,是盛夏的陣雨。如果是未雨綢繆,大雨將至,那就未免有點大煞風景了,而與整首詞輕快活潑的情調(diào)也不和諧。五代盧延讓《松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詩亦云:“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毙翖壖苍谇苍~用字上顯然是受了他們的影響,但不能據(jù)此斷定“七八個星”是由“云層之密”所致。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注釋或工具書理解這首詞的大意。
2、在理解的基礎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詞。
3、結合詞的寫作背景,體會辛棄疾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疾苦人民的關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本首詞的寫作背景探究詞的主旨,體會詞人要表達的情感。
難點:指導學生品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識詞人。
1、(課前板書好課題)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生齊讀課題)詞都有詞牌名,這里哪個是詞牌名?(學生答《西江月》后補充一句:《西江月》是一種易于表現(xiàn)活潑歡快情緒的小令。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生匯報)那“夜行黃沙道中”才是這首詞的(生:題目)根據(jù)注釋2,說明題目的意思。(指名生匯報)。
2、今天,我們要通過這首詞,認識一位偉大的詞人,他就是——板書“辛棄疾”,提示名字的準確寫法。
3、誰了解辛棄疾嗎?生交流。
4、師出示“百度百科”中的人物介紹。
二、知詞意。
1、過渡: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詞詞,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2、指一生讀,提示:聽聽看,他的字音準不準。(正音:轉、見)。
再指一生讀,提示:聽聽,看他的節(jié)奏對不對。
評價,學生劃節(jié)奏,生練讀,指名讀,再齊讀。
3、你發(fā)現(xiàn)詞在內(nèi)容結構上什么特點?(上闋、下闋)(生筆記)。
4、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注釋和插圖,同桌合作學習,讀懂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
三、讀懂上闕。
1、行了嗎?(指名一生匯報)(師表揚:概括的的簡潔明了。)。
2、請大家默讀上闕(出示上闕),圈一圈:辛棄疾漫步在黃沙道中,寫到了了哪些景物?
3、指名讀:大家認真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能不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出示:我漫步在黃沙道上,仿佛看見了(聽見了))。(抓住“明月”、“別”、“說豐年”品味)。
4、嗯,你們真棒,看來大家是真的讀懂了。(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吟誦,想想這副畫面)這首詞描繪的是江西上饒的風光,那是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素有“溪山一片畫圖開”之說?,F(xiàn)在就來看看上饒那優(yōu)美動人、饒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出示幾幅圖片,配音樂)。
同學們,這些景物組合成一幅怎樣的圖畫呢?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生說后,師請他讀,要求讀出這種感覺)板書:幽靜。
5、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樣的景致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那辛棄疾呢?我們都知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辛棄疾當時寫這首詞時的背景,你就能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出示背景,指名讀)。
6、同學們,現(xiàn)在再看這景,讀出了辛棄疾的心情嗎?(指名說心情,再次齊讀)。
7、過渡:詞人意猶未盡,繼續(xù)行走在黃沙道上。請大家自己讀讀詞的下闕。
四、解讀下闕。
1、你讀懂了嗎?(指名說大意)。
2、細心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此時的天氣有何不同?(生:下雨了)哪句詞寫道?(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3、一場雨如其來,辛棄疾環(huán)顧四周,卻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遮雨的地方。此時他的'的心情又是怎樣?(著急)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嗎?哪里知道的?(出示課件: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舊時茅店”怎么理解?咦!奇怪了,既是自己熟悉的茅店,卻有一種忽然發(fā)現(xiàn)的感覺呢?(指名匯報,緊扣“著急”、“陶醉”等)。
4、反復引讀:
(1)、是啊,詞人心急之下,忘記這里有個小茅店,所以說(男生讀)。
(2)、詞人還沉浸在及時雨的喜悅中,所以說(女生讀)。
(3)、詞人也可能陶醉在美麗的夜色中,所以說(生齊讀)。
5、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時候,舊時的茅店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時給詞人帶來的是一份(驚喜)你能從哪些字中體會這份驚喜呢?(“轉”、“忽”)用你們的朗讀來傳送出這份驚喜?(生齊讀)辛棄疾站在茅店旁,望著那稻花飄香的片片稻田,此刻他看到的僅僅是“舊時茅店”嗎?(人們豐收時的情景、人民安定生活的情景等)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這份驚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讀(出示下闋)。
五、走進詞人。
1、同學們,學到這里,你體會到辛棄疾怎樣的情感?(“熱愛農(nóng)村生活”、“關心百姓”等,讓學生書寫在黑板上)。
2、帶著情感學生齊讀詞。(配樂)。
3、師:辛棄疾一生滿懷報國情懷??蓤髧鵁o門的他,最終懷著無比遺憾的心情,選擇了歸隱田園。在田園生活期間,詞人為我們留下了最原生態(tài)和淳樸天然的詞作。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首代表詞作《鷓鴣天》(出示詞與譯文)。
4、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對照譯文,讀懂大意,然后把你最喜歡的詞句劃起來,并說說為什么?(師生簡單交流)。
5、清朝著名評論家陳世焜在《云韶集》中這樣評價:“詞至稼軒,縱橫博大,痛快淋漓,風雨紛飛,魚龍百變,真詞壇飛將軍也”
6、堂練:那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會如何評價他呢?
(以“辛棄疾啊辛棄疾,……”開頭,寫幾句話評價他)。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辛棄疾的其他詞讀一讀,摘錄一首自己最喜歡的。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揭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3、簡介作者。
4、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曾造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殺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默讀課文,想一性每句話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詞,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驚鵲:鵲兒被驚醒。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溪橋:溪上的小橋。
(2)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了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七八個星外天,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才忽然見到。
4、稻花香里書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2)討論:這句話該如何解釋?
5、試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四、齊讀課文。
五、作業(yè)。
用鋼筆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說句子的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八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背誦并默寫《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3、能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朗讀,理解這首詞的意思,并能背誦。
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相關課件。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2、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3、同學們,讀了題目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自由說)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總結:“西江月”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才是詞的題目。
4、簡介作者。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他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被免去官職以后閑居在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沙嶺較熟悉。這首詞就是他那里生活時寫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首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說說這首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實在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4、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1)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上闕詞義。(明亮的月亮升起來驚動喜鵲飛離樹枝,清爽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聞到稻花的香氣,聽到青蛙的叫聲,讓人想象出一派豐收的美景。)。
(2)出示出示圖片,引導理解下闕詞義。(很遠的天空閃爍著七八個星星,山前似乎有淅淅瀝瀝的雨點滴落。舊時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店哪里去了呢?轉過了一個彎,在小溪的石橋上忽然就看到了。)。
三、讀中感悟。
讀課文,體會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讓學生試著背誦這首詞。(注意詞的節(jié)奏)。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詞通過寫鄉(xiāng)村夏夜月明風清,稻花飄香,蛙聲和蟬鳴,顯示了豐收在望的喜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六、作業(yè)。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九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揭題,簡介作者。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3、簡介作者。
4、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曾造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殺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默讀課文,想一性每句話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詞,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驚鵲:鵲兒被驚醒。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溪橋:溪上的小橋。
(2)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了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七八個星外天,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才忽然見到。
4、稻花香里書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2)討論:這句話該如何解釋?
5、試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四、齊讀課文。
五、作業(yè)。
用鋼筆描紅,臨寫。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詩人。
三、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扇子。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簡介作者、時代背影。
1、猜一猜詩人:(出示詩人介紹)。
2、我們還學過他哪首詞?能背出來嗎?(《清平樂·村居》。
3、你對他還有其他了解嗎?辛棄疾,號稼軒,是我國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曾遭貶職,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繞閑居多年。)。
是啊,聽說,上繞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nóng)田水利條件好。辛棄疾對那一帶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詩人到黃沙嶺的小路上欣賞風景,即興寫下了一首詞。叫《西江月黃沙道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6、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詞牌名、課題的意思、黃沙的位置)。
過渡:這首詞寫了什么呢?下面讓我們讀一讀。打開書本。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現(xiàn)):讀的時候,哪個字音要特別注意,齊讀。生評價。
(2)讀得真棒,要把這首詞讀好,要注意什么?停頓和重音(再出示詞)。
3、自由讀。
4、齊讀。
過渡:
同學們讀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句意思。
1、默讀,自行解決詩句的意思。
a、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釋、看圖、單音變雙音字、調(diào)換順序、補充詞語等)b、不懂的地方反復默讀幾次。c、有疑問、不懂的地方作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1)你懂得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出示詞語:別枝驚鵲鳴蟬說豐年七八個,兩三點舊時茅店社林忽見)。
有不懂的詞意思嗎?
(2)你懂得了哪句話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質疑一:
(1)指名說:誰在說豐年”?師質疑:你從哪看出是豐年?(出示稻花圖)。
學生回答(農(nóng)民、詩人、青蛙)。
(同桌自由選擇表演)。
請學生表演:(3組:詩人與農(nóng)民、青蛙之間、詩人與農(nóng)民之間的對話)。
從剛才的表演,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說豐年,喜悅)。
是啊,與農(nóng)民相處了20多年的詩人,看到了農(nóng)民將要豐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興啊,他情不自禁高聲吟道:男生讀句子。
是啊,“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農(nóng)民豐收之不容易啊,想到這,詩人又忍不住大聲呤道:請女生讀。
看,詩人多關心農(nóng)民的生活,所以他給自己起的字號叫?(稼軒)。
稼是什么意思:種植莊稼,從他起的號可以看出辛棄疾很(十分關心種莊稼)的人。他在黃沙嶺還建有黃沙書院,為農(nóng)民的子女讀書著想。
質疑二:為什么為什么過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會使詞人覺得忽然呢?
小組討論。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一
1、請學生讀這首詞,注意把字讀準確,把詞讀通順。
(見轉)。
2、強調(diào)“見”的讀法。同學們在哪里還學過這個字?
出示課件: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見牛羊。其義自見。
師:你怎么知道讀這個音?(鼓勵學生學習行為)。
(設計意圖:“見”這個字學生容易讀錯,聯(lián)系舊知,進一步了解通假字的用法加強記憶。)。
3、讀詩詞除了讀準字音,還要讀出他的韻味,這有利于我們更好的走近作者,走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師:指點詞的讀法,講究平仄和停頓。請同學們認真讀,把你認為該停頓的地方劃出斜線。
4、考考同學們。
稻花香里說豐年。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師: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劃分的。引導正確劃分。引導學生反復讀好這幾句。
(設計意圖:這幾句學生在節(jié)奏的劃分上容易出錯,為了體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把這幾句難的句子專門提出來討論,做到教學中的有的放矢。)。
5、指名讀整首詞,指導詞平仄和停頓的讀法。
6、采用多種形式讀,對學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加強指導。
7、齊讀整首詞。(可帶動作)。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形式、層層深入、重點詞句指導讀的方法,將讀落實到實處,不僅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在反復的讀中感受詞所描繪的意境。)。
三、解詩意。
師:要想了解詞中所寫的內(nèi)容,關鍵要知道字詞的意思,然后把這些連通順。
那怎么掃除字詞障礙呢?(借注釋、查資料)。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二
2、通過想象畫面,大致理解詞的意思。
3、品味詞所蘊含的感情。
2、品味詞所蘊含的感情。
一、導入。
二、讀。
(1)重讀夜(生讀)(如知時間)。
(2)重讀行(生讀)(如聞事件)。
(3)重讀黃沙(生讀)(如曉地點)。
那題目的意思就是?
2、好,千古美文在手,須得朗朗上口!今天就讓我們像讀題目一樣,細細地讀這篇詞,首先請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讀一讀。(生讀)。
3、古人常說,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既然是一首詞,我們也可以手舞足蹈一番,體會其節(jié)奏美。請伸出你的手把上闕手舞一番。
不僅可以手舞,還可以足蹈,可以踏歌,讓我們一起來踏歌下闕。
把整首詞手舞足蹈一番。
4、我們的詩歌也好,詞也好,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出音韻美。請大家打開你的書,劃出節(jié)奏,(生劃好后)看看你們的節(jié)奏劃得是否和老師一樣呢?現(xiàn)在我們根據(jù)節(jié)奏來讀讀這首詞,要做到音斷氣連(師試讀一句,生再自讀,再抽生讀)。
三、想。
1、詞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夜行的道中,詞人“遇”到了些什么?
(明月,闕,清風,蟬,稻花,蛙,星,橋)。
2、讀著這首詞,說說你眼前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
(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喜鵲被驚飛到了其他的樹枝上,蟬此起彼伏的叫著,微風吹來很是愜意,稻田里飄來陣陣芳香,青蛙們聚在一起討論豐收的場景,幾顆星星掛在天邊,幾點雨落在我身上,我猜想大雨快來了,急忙想到找地方躲雨。以前熟悉的茅店好像就在土地廟旁邊,怎么沒看見了,轉過溪橋,哦,原來它就在這里)。
四、品。
1、這些自然而然的景物,詩人對此賦予了什么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驚)。
2、請大家默讀這首詞,拿起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這詞中的哪些地方,飽含了“驚”。
(1)“驚”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什么被驚動了?鵲,是什么驚動了它?月,月亮太迷人,驚動了熟睡的喜鵲,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可見這月亮可真有魅力,所以我們驚嘆月亮。鵲出來,誰也跟著來賞月了?蟬,好像也被月亮迷住了,不停地唱著歌兒。)。
過渡:驚有驚嘆的意思,還可以是驚動或者是驚訝。
(2)“驚”聲。
月亮驚動了哪些聲音?。?/p>
鵲聲,蟬聲,蛙聲還可能有人聲,我們也驚訝詞人在夜晚能聽到這么多的聲音,那是不是說夜晚很熱鬧呀?這些聲音其實是突出了夜晚的寧靜(以動襯靜)。
其實這首詞里不久有聲音,它還感官齊聚,說說還有哪些?(嗅覺、觸覺、視覺)。
(3)“驚”見。
月亮太美是驚嘆,它驚動了鵲和蟬,聲音太多是驚訝,驚動了各種聲音,那忽然出現(xiàn)的橋是驚喜,詞人為什么會驚喜呢?(他太沉醉月色,忘記了身邊的一切,連以前熟悉的茅店都找不到了,忽然找到自然驚喜,也不會淋雨了)。
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句: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催@兩句里面的數(shù)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七八比較大,卻是形容星星少,月明星稀,而兩三點,數(shù)字比較小,卻形容雨點大而稀。我們上闕的聽取蛙聲一片,這個一,數(shù)字最小,卻感覺最大,滿滿的一大片全都是)。
這樣美好的夜晚,給我們勾勒出一幅什么圖呢?給它取個名字?(鄉(xiāng)村月夜)。
月色迷人,豐收在望,詩人的心情自然是高興的,此情此景,自然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這可以說是?(安居樂業(yè))。
看到這“安居樂業(yè)”,你覺得詞人最終向往的應該是什么呢?(看時間是否講故事)。
(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安居樂業(yè),渴望國泰民安)。
小結:真好,這才是詞人月夜所想,“安居樂業(yè)”才是他追求的境界,是詞人寄托的精神家園。此景,此情,此刻,驚嘆月夜,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再次吟誦起來吧!
五、唱。
千年前的月夜,讓我們驚嘆,讓我們驚訝,讓我們驚喜,就讓我們把這“月夜”吟唱出來吧!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三
夜深人靜時,我獨自一人走在黃沙嶺的小路上。
走出門,一輪明月高掛在深藍的夜空中,我抬起頭仰望著夜空,感受陣陣習習秋風。我的腳步把在枝頭上棲息的喜鵲驚動了,紛紛從樹上飛下來,引起樹枝四處搖曳。樹木好似一位南國的少女,在風中搖動著那飄逸的秀發(fā),美極了。
“呼——”清涼的夜風伴隨著蟬的鳴叫聲,好像在演奏著優(yōu)雅的小曲,優(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斑祝裁次兜??”我仔細地一嗅,原來是彌漫在風中的稻花香味。這味道是那樣的醇美,濃郁。再仔細低頭往下,看到田里的稻谷都垂著小腦袋,悄無聲息的進入了夢鄉(xiāng)。微風拂過,月光下一浪又一浪的擺動著,連綿起伏。
望著這一大片稻田,我沉思著: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看來鄉(xiāng)親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呢!想到這,我不由得會心的笑了?!斑蛇伞边h處稻田里傳來了一片蛙聲,打斷了我的沉思??蓯鄣那嗤埽銈冞蛇傻脑谡務撔┦裁茨??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一定是在談論豐收的喜悅。
遙遠的天邊閃爍著幾顆翡翠般的星星,它們在天空中調(diào)皮的砸著眼睛,點綴著深藍的夜空。夏天的天氣變化可真快,居然下起了牛毛細雨。頑皮的雨滴輕輕地滴在我的臉上,讓我感到神清氣爽。
我早就預料到春常雨會變大,就想找個地方躲雨,無意中想起自己去過的一家茅店,記得在一個土地廟附近的樹林旁。我便四處尋找,找了半天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我來到了一條小溪旁,溪流上有一座木橋,站在橋上低頭一望,可以望見水面上泛起的圈圈皺紋。從橋上走出,我喜出望外——找了很久的那家茅店居然就在前面。
到了店里,望著外面的傾盆大雨,我詩興大發(fā),在寫下了《西江月·》這首詞。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四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頭/忽見。
閱讀全詞,思考:
1、概括詞的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全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
想象賞畫面。
誦讀詩歌,以“我從一句中,仿佛看到了畫面?!钡木涫剑f說從詞中讀出的畫面,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品讀析技法。
細讀全詞,選擇你所欣賞的一句品析精妙之處。(提示:可從用詞凝練、寫景角度、藝術手法等方面賞析)。
本篇是作者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這首詞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上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合在一起之后,便構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穩(wěn)了?!霸隆焙汀绑@鵲”,“風”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系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nóng)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生發(fā)。因為夜里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產(chǎn)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雖然寫的是夜晴,但卻已經(jīng)埋伏著雨意了。有豐富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似乎可以從”稻花香“里,從”蛙聲一片"之中嗅到和聽到驟雨將臨的信息。寫晴,作者抓住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景物,如月,風、鵲、蟬、蛙和清風送來的稻花香,既寫出了所見、所聞,又寫出了所嗅,使人身臨其境,先感其美。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五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2)用自己的話說出題意。(夜間行進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4、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曾造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殺嶺較熟悉。
二、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1、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默讀課文,想一性每句話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詞,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驚鵲:鵲兒被驚醒。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溪橋:溪上的小橋。
(2)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了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七八個星外天,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才忽然見到。
4、稻花香里書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2)討論:這句話該如何解釋?
5、試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四、齊讀課文。
五、作業(yè)。
用鋼筆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說句子的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
2、指明說。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夏季:鳴蟬、稻花香、蛙聲。)。
3、指導朗讀。
(2)指名標出停頓及重音處,在不斷的朗讀、體會中,不斷地修改。
(3)按照停頓與重音的提示,練讀課文,指名讀,師生評議。
4、練背、指名背、齊背。
二、觀察圖畫,想像情景。
1、看圖,指名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3、用一段話寫成短文。
三、總結課文。
1、課文描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不懂的?
四、作業(yè)。
1、默寫這首詞。
2、修改小短文。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詩人。
多媒體課件、扇子。
一課時。
1、猜一猜詩人:(出示詩人介紹)。
2、我們還學過他哪首詞?能背出來嗎?(《清平樂·村居》。
3、你對他還有其他了解嗎?辛棄疾,號稼軒,是我國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曾遭貶職,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繞閑居多年。)。
是啊,聽說,上繞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nóng)田水利條件好。辛棄疾對那一帶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詩人到黃沙嶺的小路上欣賞風景,即興寫下了一首詞。叫《西江月黃沙道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6、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詞牌名、課題的意思、黃沙的位置)。
過渡:這首詞寫了什么呢?下面讓我們讀一讀。打開書本。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現(xiàn)):讀的時候,哪個字音要特別注意,齊讀。生評價。
(2)讀得真棒,要把這首詞讀好,要注意什么?停頓和重音(再出示詞)。
3、自由讀。
4、齊讀。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1、默讀,自行解決詩句的意思。
a、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釋、看圖、單音變雙音字、調(diào)換順序、補充詞語等)b、不懂的地方反復默讀幾次。c、有疑問、不懂的地方作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1)你懂得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出示詞語:別枝驚鵲鳴蟬說豐年七八個。
兩三點舊時茅店社林忽見)。
有不懂的詞意思嗎?
(2)你懂得了哪句話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質疑一:
(1)指名說:誰在說豐年”?師質疑:你從哪看出是豐年?(出示稻花圖)。
學生回答(農(nóng)民、詩人、青蛙)。
(同桌自由選擇表演)。
請學生表演:(3組:詩人與農(nóng)民、青蛙之間、詩人與農(nóng)民之間的對話)。
從剛才的表演,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說豐年,喜悅)。
是啊,與農(nóng)民相處了20多年的詩人,看到了農(nóng)民將要豐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興啊,他情不自禁高聲吟道:男生讀句子。
是啊,“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農(nóng)民豐收之不容易啊,想到這,詩人又忍不住大聲呤道:請女生讀。
看,詩人多關心農(nóng)民的生活,所以他給自己起的字號叫?(稼軒)。
稼是什么意思:種植莊稼,從他起的號可以看出辛棄疾很(十分關心種莊稼)的人。他在黃沙嶺還建有黃沙書院,為農(nóng)民的子女讀書著想。
質疑二:為什么為什么過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會使詞人覺得忽然呢?
小組討論。
1、創(chuàng)設情境品讀。
同學們,剛才我們讀懂了詞句的意思,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南宋時,與詩人同行,一起欣賞那里的美景,愿意嗎?(出示圖)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黃沙嶺,天已經(jīng)黑了,走在黃沙嶺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聽老師讀(配樂)。
2、匯報。
聽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覺?美在哪?,請你說說,你認為最美的地方,把你認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3、學生匯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引導:美在哪?你覺得哪個詞用得最好?(驚、鳴),一,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板書:景美。請你來讀讀,你覺得怎么讀好這句?(舒緩)2、對比讀:誰愿意挑戰(zhàn)他,讀得更美?給掌聲。五、總結。
引讀: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在夜晚行走在黃沙嶺上,
看見了----(明月高懸)(綠樹環(huán)繞)(喜鵲鵲翻飛),辛棄疾不禁高興地吟道――(齊讀第一句)。
聞到了和聽到了-----(蟬兒輕叫)(蛙鳴齊唱)、聞到了(稻香撲鼻)豐收在即;喜訊遠傳,,不禁歡快地唱道――全詞(齊讀第二句)。
走著,走著,忽然驟雨將至,茅店立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毙翖壖惨剐猩降溃唤d奮地唱道——(齊讀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師也被你們的朗讀給陶醉了,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好嗎?看看我們的讀能否把后面的老師也陶醉了?有信心嗎(配音師生串讀)。
過渡:從你們的讀中,我感受到詩人筆下田園風光在夜晚獨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戰(zhàn)詩人,用現(xiàn)代文改編這首詞,做一個現(xiàn)代小詩人。(配樂)。
推薦同學們上臺表演。(我們班誰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最厲害?有請黃怡昕同學邊說邊演。
你們想編嗎?現(xiàn)在拿起筆來,寫下來吧。
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詩人忍不住揮筆寫了《》:……。
溫馨提醒:展開豐富的想象,用上優(yōu)美的詞句,可詩人的動作、語言、心情等,把當時的畫面描繪出來。
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yè)呢?(自選)。
1、積累其他田園詩或辛棄疾的其它詞。
2、把這美景畫下來,做成詩配畫。
3、把詞改寫成美文。
板書設計:
情:說豐年(喜悅)關心農(nóng)民生活。
夜行黃沙道中教學設計篇十七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詞的節(jié)奏、韻味,背誦課文。
2.抓“明月、驚鶴、鳴蟬”等詞語進行品味,扣“說豐年”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并在誦讀中感悟作者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詞句的意思。在讀中理解、想象詞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準備:學生課前了解詞人辛棄疾及創(chuàng)作背景;預習課文。
教學準備:收集辛棄疾的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一、區(qū)別詞與詩的形式,解題。
2.解題。
二、檢查預習,讀通字詞。
(一)檢查預習情況。出示詞語。
出示詞語:(明月、清風)抽讀。
出示詞語:(驚鵲、鳴蟬、蛙聲)抽讀。
出示詞語:(七八個星、兩三點雨)抽讀。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抽讀指導讀準確;老師示范讀、學生齊讀。
(出示詞語:忽見)抽讀(正音,為什么讀現(xiàn)呢?“見”是一個古今字,讀“現(xiàn)”的音,是出現(xiàn)的意思。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敝械摹耙姟笔且粯拥?。)。
(二)檢測讀文的情況。
三、再讀詩詞,體會音韻。
(一)劃出節(jié)奏。
請同學們拿著筆,輕輕讀這首詞,試著劃一劃這首詞的節(jié)奏。
(二)讀出韻味。
押的是an韻,而這些句末押韻的字叫做這首詞的韻腳。一起來讀讀這些韻腳。
四、品讀詩詞,感受意境。
(一)品讀夏夜的清幽。
(出示句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師:描寫了哪些景物?
生:明月、驚鵲、清風、鳴蟬。
(1)抓住詞中的意象“驚鵲”“明月”“清風”“鳴蟬”感受夏夜的美。
(2)抓“鳴蟬”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
2.品讀“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出示句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在“稻花香”中體會豐收的喜悅。
(2)換角色,體會豐收的喜悅。
(二)品讀沉醉的喜悅。
1.體會天色的變化。
(出示句子: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體會景美醉人。
(出示句子: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五、鏈接背景,感悟情感。
(一)感悟情感。
1.出示背景資料。(出示辛棄疾生平)。
2.師:一位愛國詞人,因為光復祖國的雄才大志得不到施展,一腔忠勇,奮發(fā)而為詞,辛棄疾才會痛首疾呼:“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边€寫到:“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3.誦讀全詩,升華情感。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74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