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熱門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21:36:11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熱門13篇)
時間:2023-11-24 21:36:11     小編:筆塵

教案是一種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劃和安排的書面材料,它幫助教師有效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任務。這些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巧妙思路和創(chuàng)新點。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的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目標內(nèi)容。

(2)培養(yǎng)學生建立方程模型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識.。

2.目標分析。

(二)過程目標。

1.目標內(nèi)容。

在活動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數(shù)學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應用意識.。

2.目標分析。

(三)情感目標。

1.目標內(nèi)容。

2.目標分析。

三、教材處理與教法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根據(jù)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建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問題的`解決,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挑戰(zhàn)自我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根據(jù)題意,分析各類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熟練的列方程解應用題。

難點弄清題意,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一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對于學生來說解方程已不是問題了,本節(jié)課是以上一節(jié)課為基礎,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只要學生讀懂題意,建立數(shù)學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會解決就行了。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

環(huán)節(jié)問題設計師生活動備注情境創(chuàng)設。

討論交流:按怎樣的解題步驟解方程才最簡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樣的啟發(fā)。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動手解方程。

自主探究。

問題一:

一項工作甲獨做5天完成,乙獨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兩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時剩余的工作量是。

問題二:

問題三:

整理一批圖書,由一個人做要40小時完成.現(xiàn)在計劃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時,再增加兩人和他們一起做8小時,完成這項工作.假設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三

2.掌握等式的性質(zhì),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一元一次昂成(數(shù)字系數(sh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xiàn)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重點:

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jù)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shù)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shù)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shù)和時間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五、課堂小結:收獲了哪些?還有哪些需要再學習?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四

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

4、鞏固練習。

(1)解方程(2)當y為何值時,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鞏固練習,抽兩個同學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學在演草紙上完成,待同學們完成后給予點評。)。

5、小結:和同學們一起回顧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五

3.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某數(shù)的3倍減2等于某數(shù)與4的和,求某數(shù).。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shù)為3.。

(其次,用代數(shù)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shù)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shù)為3.。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先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先有x千克面粉,那么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先有50000千克面粉.。

(還有,原先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jù)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jù)學生總結的狀況,教師總結如下:

(2)根據(jù)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guī)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shù)為3×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shù)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shù).。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資料?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jù)學生的回答狀況,教師總結如下: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yè)。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六

2.掌握等式的性質(zhì),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一元一次昂成(數(shù)字系數(sh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xiàn)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重點。

難點重點: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時間復備標注。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jù)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shù)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shù)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shù)和時間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五、課堂小結:收獲了哪些?還有哪些需要再學習?

學生作業(yè)。

課件出示問題明確知識要點。

學生練習基礎上,教師點撥。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七

一、教材分析。

地位:本節(jié)位于青島版七年級上冊第八章第4節(jié)第三課時,在研究了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進行的,其后是第5節(jié)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作用:是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也是解其他方程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驟,會解一元一次方程。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索過程,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團結互助精神,讓學生體會到解方程中分析與轉化的思想方法。

3、重難點與關鍵。

關鍵:每一步的`依據(jù)及應注意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歷了兩節(jié)簡單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學生應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等方法,對本節(jié)學習大有幫助,但在去分母及其余各步驟中都有易錯點,是學生難以全面掌握的。

三、教學思想。

新課改理念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每一環(huán)節(jié)的主體。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這節(jié)課的目的是讓學生真正思考,將知識與技能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目的一、師生定向。

了解學情出示上節(jié)。

習題練習了解具體學情確定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三、自主預習。

預習檢測布置任務。

巡視督導。

板書例題。

預習檢測。

抽查學生。

指導學生自改自評。

自學課本內(nèi)容,思考解方程的每一步變化的名稱及具體做法,思考易錯點。

閉卷答題。

自改、自評預習效果。

教師指明做法,幫學生走進教材,理解文本,把握重點。

通過學生閱讀思考讓學生將部分知識內(nèi)化。

檢查預習情況,暴曬問題。

讓學生將技能內(nèi)化,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能力。

四、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指導學生互評。

引導學生討論總結步驟及具體做法,易錯點小組合作解決自學未能解決的問題。

由會的同學展示。

小組討論總結每一步的易錯點兵教兵。

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培養(yǎng)團結互助精神五、達標自測。

拓展應用引導學生完成相應學案上的問題。

獨立完成。

自評互評。

小組交流后當堂完成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用以確定課后作業(yè)六簡談收獲。

布置作業(yè)引導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

從知識、方法、情感等方面談課堂收獲了解學生收獲情況。

布置課下任務,讓學生繼續(xù)牢固學習成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八

2.掌握等式的性質(zhì),理解掌握移項法則。

3.會用等式的性質(zhì)解一元一次昂成(數(shù)字系數(sh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初步學會用方程的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學會用數(shù)學的方法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現(xiàn)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重點:

解方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流程。

二、典例回顧。

(1).x=5(2).x2+3x=2(3).2x+3y=5。

判斷下列x值是否為方程3x-5=6x+4的解.

(1).x=3(2)x=3。

4.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解:設先安排x人工作4小時。根據(jù)兩段工作量之和應是總工作量,由此,列方程: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號,得4x+8x+16=40。

移項及合并,得12x=24。

系數(shù)化為1,得x=2。

答:應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時.

注意: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數(shù)時間。

本題的關鍵是要人均效率與人數(shù)和時間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三、基礎訓練:課本第113頁第1.2.3題.

四、綜合訓練:課本113頁至114頁4.5.6.7.8。

五、達標訓練:3.7。

六、課堂小結:收獲了哪些?還有哪些需要再學習?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九

3.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某數(shù)的3倍減2等于某數(shù)與4的和,求某數(shù).。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shù)為3.。

(其次,用代數(shù)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shù)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shù)為3.。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先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先有x千克面粉,那么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先有50000千克面粉.。

(還有,原先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先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jù)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jù)學生總結的狀況,教師總結如下:

(2)根據(jù)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guī)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shù)為3×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2.我國城鄉(xiāng)居民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到達3802億元,比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shù)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shù).。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資料?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jù)學生的回答狀況,教師總結如下: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yè)。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5.把1400獎金分給22名得獎者,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獎與二等獎的人數(shù)。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十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環(huán)形追及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們數(shù)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以下幾處優(yōu)點:

1、本節(jié)課研究的是行程問題,是學生最難解決的一類應用題,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題(環(huán)形跑道中的追及問題),我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了適當?shù)募庸ず吞幚恚盍艘恍┡_階,增加了幾道例題,由直線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到環(huán)形跑道上的相遇問題、追及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2、分析尋找行程問題中的等量關系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種是畫圖分析,另一種是列表分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尋找等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學生在這樣的思路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決行程問題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問題情景再現(xiàn),充分的調(diào)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給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4、讓學生自己設計追及問題,分組討論解決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曾為環(huán)形追及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我此時記憶猶新,我引導學生把問題分成幾類:

1,同時同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

2。同時異地同向追及慢者在前(快追慢)。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兩者相距路程(較短);

3。同時異地同向追及快者在前(慢追快)。

解決方法:快者路程—慢者路程=一圈路程—兩者相距路程(較長)。

在解決第三種問題時,我們還總結了一句話幫助記憶:要想快追慢,路程換一換。更有優(yōu)秀學生提出用相對速度來解決追及問題,在他回答后我給予肯定和表揚。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些地方需要改進:

1、課題氣氛太活躍了,感覺有點控制不住,最氣人的有兩位學生因為爭執(zhí)竟然當堂吵價??磥碇圃旎钴S的學習氛圍很重要,控制活躍的程度也是我以后要注意的問題,為自己定個目標:爭取做到收放自如。

2、由于討論占用了很多時間,對練習有點淺嘗輒止的味道,故時間的安排也是要注意的問題,不然會影響了下一學科的教學。

希望我的學生和我自己,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能化被動為主動,不斷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一路思索,一路前進!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十一

一元一次方程是學習其他方程的基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復習階段,這一章的內(nèi)容也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談一下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

在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時,也強調(diào)了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系數(shù)化為1,但在去括號時學生往往只注重強調(diào)符號而忽略了去括號時要應用分配律都要乘以括號里的每一項,如解方程3(2x-4)-7(x-6)=12有各別學生錯做成6x-4-7x+6=12。

一元一次方程與有理數(shù)加減或整式加減類比較少,很多學生在有理數(shù)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經(jīng)常去分母或在解方程時了出現(xiàn)“原式=”這樣的錯誤。

如:當分母中含有小數(shù)時應先整理方程然后再去分母解方程,如:學生在整理時經(jīng)常把-1也擴大倍數(shù)這一點與去分母混淆,應向?qū)W生指明,整理方程這一步是利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將公式的分子與分母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結果不變,而去分母是利用等式的性質(zhì)。

以上是對復習一元一次方程這一章的教學反思,在日后的工作要經(jīng)常反思、多做反思、及時找出問題,克服在工作中的錯誤和不足。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十二

1、經(jīng)歷由實際問題抽象為方程模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模型化的思想。

2、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信息社會,人們溝通交流方式多樣化,移動電話已很普及,選擇經(jīng)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理實意義。

出示教科書80頁的例2;觀察下列兩種移動電話計費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費50元/月0。

本地通話費0.40元/分0.60元/分。

1、你能從中表中獲得哪些信息,試用自己的話說說。

2、猜一猜,使用哪一種計費方式合算?

3、一個月內(nèi)在本地通話200分和300分,按兩種計費方式各需交費多少元?

4、對于某個本地通通話時間,會出現(xiàn)兩種計費方式的收費一樣的情況嗎?本例是一道與生活相關的移動電話收費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選擇經(jīng)濟實惠的收費方式很有現(xiàn)實意義。

理解問題是本身是列方程的基礎,本例是通過表格形式給出已知數(shù)據(jù)的,通過設計問題1、2、3讓學生展開討論,幫助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解決問題學生充分交流討論、整理歸納。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費50元,此外根據(jù)累計通話時間按0.40元/分加收通話費;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費,根據(jù)累計通話時間按0.60元/分收通話費。

2、不一定,具體由當月累計通話時間決定。

3、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元120元。

300分170元180元。

0.6t=50+0.4t。

移項得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數(shù)化為1,得t=250。

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簡單明了,易于比較。

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討論解是否合理。

知識梳理小組討論,試用框圖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學生思考、討論、整理。

實際問題題。

列方程。

實際問題的答案。

數(shù)學問題的解。

這是第一次比較完整地用框圖反映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過程概括整理,幫助理解,培養(yǎng)模型化的思想和應用數(shù)學于現(xiàn)實生活的意識。

小結與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82頁習題2.2第2題。

2、一個兩位數(shù),個位數(shù)字是十位數(shù)字的3倍,如果把個位數(shù)字與十位數(shù)字對調(diào),那么得到的新數(shù)比原數(shù)大54,求原來的兩位數(shù)。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本章內(nèi)容涉及大量的實際問題,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更容易激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在本節(jié)中,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移動電話收費,旅游費用等問題展開探究,使學生在現(xiàn)實、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多角度認識問題,多種策略思考問題,嘗試解釋答案的合性的活動,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前面幾節(jié)學習中,已經(jīng)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進行多次滲透,逐步細化,本節(jié)要求學生用框圖概括,使學生對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有較理性的認識,進一步體會模型化的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教案篇十三

1、本課只是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是作為刻畫現(xiàn)實世界模型的重要意義,建立方程思想,對本章知識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2、為了使學生經(jīng)歷“建立方程的模型”這一數(shù)學化的過程,理解學習方程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課本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都以求解一個實際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經(jīng)歷抽象、符號變號應用等活動,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1、本節(jié)課非常重要,這是建模的初步,但是在講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根據(jù)具體的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經(jīng)歷形成方程模型,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學生掌握的情況不好。

2、教學時,要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上下工夫。本節(jié)課這方面欠缺很多。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77085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