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專業(y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3:36:16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專業(yè)14篇)
時間:2023-11-25 03:36:16     小編:翰墨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總結,因為它是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在總結中,可以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和思考,展示你的思考深度和創(chuàng)造性。一份好的總結范文可以為您提供思路和參考,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您參考學習。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一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三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蘇軾的《水調歌頭》。

2、高出與方法: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和他豁達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一)激趣導入。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就在這月圓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寫下了這首《水調歌頭》。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首詞作,以及它的創(chuàng)作過程。(板書:但愿人長久)。

3、交流關于蘇軾的情況。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勾畫生字、詞。

3、課件出示生字詞。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準、讀好。

4、學生默讀課文,組織討論每自然段主要內容。

(1)教師引讀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時間、地點、人物)。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并在討論中了解這段內容。(板書:思念)。

(3)中秋之夜,蘇軾為何會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讀第3自然段,并討論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

(4)真是手足情深,蘇軾后來是怎樣度過這個夜晚的呢?指名讀第4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埋怨)。

(5)蘇軾轉念又想??指名讀第5自然段,并通過討論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板書:寬慰)。

(6)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全班齊讀第6自然段。

(7)組織學生默讀課文,并根據板書,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導讀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當空”。

(2)家家戶戶熱鬧非凡,觸景生情。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過中秋節(jié)的情景。并引入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3)手足情探,分別已久。

2、自主學習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過渡:面對明月,蘇軾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強烈。月亮漸漸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頭看著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種情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文章內涵。

(2)組織交流:理解“眼睜睜”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看著這輪皎潔的圊月,自己卻沒有辦法和弟弟相聚,一種無奈和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觀察文中插圖,在這樣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情景?

明白省略號的意思,想想他還會說些什么?

如:想當初,我和弟弟形影不離,手足情深,可如今,卻天各一方,無法相聚。

雖然面對同一輪圓月,可我們卻天各一方,彼此分離。7年了,我多么想在這團聚的時刻和我的弟弟舉杯同飲呀!

(3)指導朗讀。

3、小組合作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寬慰”。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找找文中的幾組反義詞,體會“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讀讀蘇軾寫下的詞,聯(lián)系第5自然段,理解詞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嘗試配樂朗讀)。

(四)課堂總結。

1、分享自己的收獲。

2、這首詞中,有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并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兩句嗎?

3、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圓之際,還有許多人因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鄉(xiāng),不能與親人團聚時。

(五)拓展延伸。

搜集“詠月”的詩詞名句,下次課舉辦一次以“詠月”為主題的詩詞交流會。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二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2課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 形影不離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 、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板書:

2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昨晚,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聲反復的將《水調歌頭》吟誦。這首詞中,我似乎窺到了俠骨柔情的文豪內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似乎感受到蘇軾超然中卻洋溢著的婉約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我誦讀《水調歌頭》全篇。學生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理解最后一節(jié)中的古文。

: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師述:但愿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 指名讀 賽讀 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端{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 出示生詞 自由練讀 指名讀

蘇軾 朝廷 蘇轍 嬋娟 皓月當空 寬慰 玩耍 吟誦

躺下 埋怨 眼睜睜 時隱時現(xiàn) 觀賞 品嘗 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 屈指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愿意來表現(xiàn)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 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2、 交流:讀明白了什么?簡介蘇轍。

3、 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 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 師小結

四、初讀4、5

1、 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么關系?(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交流: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小結: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xù)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yè)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自由發(fā)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 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小結:中秋佳節(jié),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嘗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么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 指名讀 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贊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么?。?/p>

3、然而,他又轉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讀 指讀

(2)范讀 齊讀:有人已經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yōu)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 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寬慰)于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 齊讀

四、釋疑

1、 到現(xiàn)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 指名說

2、 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yè)

1、寫出反義詞

悲() 離() 陰() 圓()

美() 亮() 遠() 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 賞() 陪() 偏()

要() 嘗() 倍() 遍()

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作者郵箱:

[email?protected]

資料提供者: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四

1、寫作背景。

蘇軾與弟弟蘇轍(子由)的自幼形影不離,手足情深。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運更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的政治見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極諫。當兄長被一貶再貶時,弟弟也因為受牽連日子很不好過,但做弟弟的從未有過絲毫怨言。

1074年,蘇軾由繁華的杭州調到荒涼的密州(今山東諸城),目的就是為了能與弟弟相距更近一些。當時的蘇轍在濟南為官。原以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哪知,蘇軾來到密州時,面對的是長期干旱、蝗蟲遍野的慘淡景象。憑借文人的良知,他已無暇去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他觸景生情,情動辭發(fā),揮筆寫就《水調歌頭》,一泄思親的惆悵與傷懷。

2、教材分析。

全文共6個自然段,1-3節(jié)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第4節(jié)寫蘇軾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第5-6節(jié)寫蘇軾心理的變化,同時引出他的詞作。全文緊扣“思念”,轉而“埋怨”,進而“轉念”,最后“寬慰”,以一條清晰的情感線索串連起蘇軾撰寫《明月幾時有》這一名篇的心理背景。

3、教材處理。

對于這篇教材的處理本人確實感到非常為難。查閱了很多資料,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間都遵循著文章的情感線索來組織學習,在第一次試上的時候,我就采用了這種方法。上下來之后卻發(fā)現(xiàn)這樣處理教材太過平實,而且比較拖踏。無法突出教學的重點。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我決定“刪繁就簡”,從教材中跳出來看教材,從紛繁的思路中跳出來看教材,最終決定從文中的插圖入手,引出1-4節(jié)的學習,再由第4節(jié)的“埋怨”引出第6節(jié)的詞作,最后再引出第5節(jié)對詩句的解讀。這樣,指導朗讀和背誦的重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4-6節(jié)上來,真正把時間用在了刀口上。

4、重點難點及媒體的運用。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放在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上,通過學生的朗讀去體會蘇軾內心情感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他們綜合素養(yǎng)。在朗讀材料的選擇上,我重點選擇了文章的4-6自然段,尤其是第4和第6自然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電子燈片來輔助自己的教學。在做課件的過程中,我從網上找到了一些媒體素材,如課文插圖、有關月亮的背景圖片及《但愿人長久》的flash動畫和mp3音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內容,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選擇了一些和文本內在情感相一致的背景音樂,以起到一定的渲染作用。

總的來說,本課的教學力求做到“簡簡單單學語文”,以本為本,以人為本,做到目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整堂課的教學以讀背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通過朗讀去體味,通過背誦去積累,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第一范文。com)。

本文轉載。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五

《但愿人長久》蘇軾的這首詩,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在課堂中,我和學生一起讀讀、背背,感受著他的獨特魅力,課后,大家一起尋找有關蘇軾的其他詩詞,在課堂內外,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生可以運用過去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教師更多的起的是一個引導,點撥的作用。在這堂課中,學生圍繞一個填空,抓住“思念”一詞自主地進行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借助各種方法理解了詩的意思后,老師又給予了歸納總結,為學生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出示了一個填空:在這皓月當空,萬里無云的中秋之夜,蘇軾在深深地思念著弟弟,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或發(fā)揮想象力,用書上或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為了能更好地完成這個練習,學生們反復地朗讀了文本,然后又把文本中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靜心閱讀的習慣,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教材是載體,作為教師,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點,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其中田字個格中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及重點句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生平,揭示課題。

可讓學生課前搜集一些與本文有光的資料,包括蘇軾的一些詩詞,然后老師再加以補充。

(1)介紹蘇軾。

四川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拭與弟蘇轍情同手足,但長期天各一方,時直中秋,目睹別人家團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傷感之時,悟出真締,于是解脫惆悵,寫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千古絕唱。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自由練讀生字表上的生字。

2)劃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4)、學生練讀全文。

5)、抽讀卡片。

6)讀準字音。

7)理解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別人或事物表示不滿。

2、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

1、細讀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兩個詞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蘇拭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離”呢?

4、指導朗讀。

作業(yè)布置:抄寫詞語。

版書設計。

心緒不寧形影不離。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工嬋娟”的含義。

三、教學步驟及過程。

1、繼續(xù)細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

指明說說蘇拭為什么要埋怨月亮。

蘇拭移情于月也戲人,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

自由練讀。

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導想象。

這個問題問的沒有必要,可刪去,因為課文已說得很完整了。

細讀5,6自然兩段。

想到這而,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底聲吟誦起來。

想到這兒還想到哪兒?

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人有悲歡離合,就象月亮有陰晴圓缺,恰是世之長理,實難十全十美,他的寬慰,正是他與常人不同的可貴之處。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們的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既然離別難免,那就不必傷悲,將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賞良宵美景。

2、總結課文內容。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拭的名詞《水掉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

3、指導背頌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樣句。

示范: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

造句可隨課文教學,講到有關自然段直接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練習造句。

5、作業(yè)。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教學反思: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昨晚,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聲反復的將《水調歌頭》吟誦。這首詞中,我似乎窺到了俠骨柔情的文豪內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似乎感受到蘇軾超然中卻洋溢著的婉約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我誦讀《水調歌頭》全篇。學生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并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

理解最后一節(jié)中的古文。

:

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師述:但愿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指名讀賽讀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杰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端{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出示生詞自由練讀指名讀。

蘇軾朝廷蘇轍嬋娟皓月當空寬慰玩耍吟誦。

躺下埋怨眼睜睜時隱時現(xiàn)觀賞品嘗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屈指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愿意來表現(xiàn)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我。

2、交流:讀明白了什么?簡介蘇轍。

3、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師小結。

四、初讀4、5。

1、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么關系?(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交流: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小結: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xù)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yè)。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導入。

2、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自由發(fā)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小結:中秋佳節(jié),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嘗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么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指名讀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贊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么啊?

3、然而,他又轉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自由讀指讀。

(2)范讀齊讀:有人已經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yōu)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心情又發(fā)生了變化?(寬慰)于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齊讀。

四、釋疑。

1、到現(xiàn)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指名說。

2、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yè)。

1、寫出反義詞。

悲()離()陰()圓()。

美()亮()遠()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賞()陪()偏()。

要()嘗()倍()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細細品讀,體味領悟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古典音樂《出水蓮》。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線索提攜,回顧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中中秋這天的蘇軾心情是復雜的,一開始他心緒不寧而后變?yōu)槁裨棺詈笥肿優(yōu)閷捨?。(板書)為什么他的情感會有這樣的變化?讓我們細細地品味課文。

二.讀悟“心緒不寧”,感知手足深情。

1.抓“心緒不寧”,理清脈絡。

師:先請大家讀讀課文2、3小節(jié)。想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自由讀)。

生:交流,蘇軾是因為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2.抓“心緒不寧”,品悟原因。

師:同學們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生: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

師:為什么在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蘇軾會心緒不寧呢?

生:因為蘇軾看到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看到別人團團圓圓,而他自己卻只有一個人,非常孤獨,所以就更加思念弟弟,心緒不寧!

師:你理解得很好!請你把這兩句讀一讀。(生讀)。

師:蘇軾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你在哪里啊!我是多么思念你?。?/p>

生:如果能和弟弟一起度過這個中秋節(jié),那該有多好?。?/p>

生:不知道弟弟現(xiàn)在是胖了還是瘦了,身體好嗎?

生:弟弟你在那里過得好嗎?有沒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呢?

師: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著弟弟呢?請同學們讀讀下面一節(jié)。

3.感“手足情深,”回歸主題。

生:因為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

師:什么是手足情深?

生:親兄弟之間的感情深?

師:我們可以從課文的哪里感受到他們的手足情深?

生: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

師:形影不離的兄弟倆已經分別七個年頭了!在他們分離的七個年頭里,一定時刻思念著對方,其實,在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候,蘇軾的父母、妻子都已經去世了,這世界上他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就只剩下弟弟了。所以他如此苦苦思念著弟弟,如此心緒不寧!

三.讀悟“埋怨”,咀嚼詞味。

過渡:此時此刻——師范讀第四節(jié)(播放背景音樂)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讀讀這一節(jié)找一找,哪個詞可以概括他這時的心情。

生:讀讀找找——埋怨。

師:讀讀這個詞(埋怨、埋怨)埋怨是什么意思呢?

生:抱怨、指責的意思(教師可點撥)。

師:蘇軾埋怨誰?(月亮)他為什么要埋怨月亮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來理解。

1.抓偏偏,體會月亮的無情。

生:因為月亮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所以蘇軾要埋怨月亮。

師: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個小蘇軾,埋怨的語氣表現(xiàn)得那么好)。

師:注意這個詞——“偏偏”(點擊出示),偏偏也可以說(故意,有意的)。

師:那么換個說法這句話可以怎么說?

生:月亮是故意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

生:在我和弟弟分離的時候就這么圓這么亮;我和弟弟不分離的時候又不圓不亮了。

師:是??!月亮真是無情,請你來埋怨月亮(生讀句子)(你真是蘇軾的知音,能體會到蘇軾此時此刻的心情)。

師:月亮這么無情,蘇軾只能(引讀:出示句子:眼睜睜------埋怨)。

師:我們可以感覺到這時的蘇軾心里很(無奈、無可奈何)。

師:請你無奈地讀一讀(出示句子讀)。

師:他埋怨:

2.多誦讀,體會蘇軾的埋怨。

師:看著這明媚的月光,思念著弟弟,想到不能和他團聚共度中秋,蘇軾不禁埋怨起來——(生再讀這句。)。

師:別人合家團圓,品嘗瓜果,共享天倫,蘇軾卻思念著弟弟心緒不寧,望著這圓圓的月亮,蘇軾想到月圓人不圓,他怎能不心生埋怨——(生三讀這句。)。

3.巧補白,感悟文本的深意。

師:讀完這句,這后面有個什么標點符號?(省略號)你覺得是什么意思?

生:我覺得省略號表示蘇軾還在埋怨,還想了很多。

師:假如你就是蘇軾,你還會想些什么呢?

生:弟弟啊!為什么中秋之夜,我們就不能相聚在一起呢?

生:月亮??!你為什么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生:弟弟,我是多想見你一面?。槭裁次覀兛偸欠蛛x呢?

四.讀悟“寬慰”,品味理趣。

1.自讀理解,抓關鍵詞,會詞意。

生:不是的。

師:你從哪個詞語里知道的?(轉念)。

師:這個詞什么意思?

生:就是改變了想法。

師:蘇軾怎么想的?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2.勸慰蘇軾,誦中心句,悟哲理。

師:看來蘇軾是想通了,同學們想通了沒有?現(xiàn)在老師就是埋怨著月亮的蘇軾,請你來勸解我。

生:蘇軾啊,(你不要埋怨月亮了)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那我和弟弟為什么分離得多,悲傷的多,總是悲,總是離呢?

生:因為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ú粫赖模愫偷艿芊蛛x是很正常的,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有合總會有離的,你和弟弟分開了,總會有見面的那一天的?。?/p>

師:哦,正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哪)”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師:謝謝你!謝謝你的勸解,我現(xiàn)在覺得好多了!寬慰很多!所謂(出示引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師:讀讀課文,這篇課文哪幾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生: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

師:這樣詩詞和句子對照的課文,同學們覺不覺得很親切?(是的,這樣的課文叫“文包詩”)這里出現(xiàn)的是詞,可以把這樣的課文叫作(文包詞)。

生:不是,他寬慰了許多。

五.讀悟“祝愿”,升華情感。

過渡:師:他不僅自己心里寬慰了,還要送給別人美好的祝福:(指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p>

1.品讀祝福。

師:這就是:(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那么嬋娟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月亮/美滿的月光。

師:你理解得很對請你把這嬋娟之美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人不能相聚,但美滿的月色可以共享,這是一份多么美好的祝福!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的美好讀出來(生讀: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師:這句祝福是蘇軾送給弟弟的,更是他送給誰的?

生:送給所有人,分別的,團聚的。

師:我們一起送出這份飽含深情的祝福(齊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再一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蘇軾低聲吟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千里共嬋娟?。?。

師:我們大聲朗誦起來。

師生齊: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千里共嬋娟!

2.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還有上面的部分,它省略了,同學們想不想聽朱老師把它完整地吟誦出來?(點擊出示全詞)(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生:我要把它送給……。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

3.點題收尾。

師:讓我們回到課文,為什么課文要以這句詞為題呢?

生:因為它是詞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因為它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愿。

師:只要是了解中華文化的人,都會知道這句話,都會把它作為一份祝福送給親人、朋友和其他需要關心的人。讓我們收藏好這個故事,也收藏好這份祝福:(指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六.作業(yè):

1.背誦課文四、五、六自然段。

2.抄寫詞(人有……)。

3.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附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6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總結:晴朗的夜空萬里無云,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著窗外不時傳來家庭中親人團聚、共賞明月的歡笑聲。可這一切都不屬于蘇軾,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別已久、獨居遠方的弟弟,他為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三總結課文。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課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昨晚,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資料和抄錄《水調歌頭》。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聲反復的將《水調歌頭》吟誦。這首詞中,我似乎窺到了俠骨柔情的文豪內心中最柔軟的一塊,似乎感受到蘇軾超然中卻洋溢著的婉約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我誦讀《水調歌頭》全篇。學生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為使學生能與古人產生情感共鳴,我請有與親人分別經驗的孩子談談他的親身感受,然后將7年換成3000個日日夜夜,通過時間這一概念,增強了對孩子們的情感沖擊。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樂,體會蘇軾的孤獨。再補充蘇軾被貶后在牢中寫下的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這樣多角度的體驗,使學生能感同身受。

在體會埋怨的原由時,我引入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最后在理解詞句思想時,我引入了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最后我和學生在古箏的伴奏下,齊讀《水調歌頭》將古詩情韻推向高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總結:晴朗的夜空萬里無云,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高高地懸掛著窗外不時傳來家庭中親人團聚、共賞明月的歡笑聲??蛇@一切都不屬于蘇軾,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別已久、獨居遠方的弟弟,他為心里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課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名詞《水調個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故事是此詞意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有通情達理的情懷。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們介紹了古典詩詞——《水調歌頭》創(chuàng)作的經過。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并熟記生字組成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1.圖片,卡片,小黑板,磁帶。

2.網絡搜集蘇軾資料,了解蘇軾生平。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帶,小黑板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交流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2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認識生字,理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變換及其原因,領悟作者表達的美好的感情。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5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了解蘇軾,欣賞配樂詩水調歌頭。

4讓學生接受經典詩詞的教育。

一朗讀導入,簡介生平。

1播放水調歌頭的錄音,出示水調歌頭全篇。

2簡介蘇軾生平,并揭示課題。(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師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詞語的讀音與記憶(小黑板出示)。

品嘗玩耍埋怨睡覺吟誦悲歡離合屈指算來。

觀賞但愿寬慰眼睜睜隱藏陰晴圓缺躺在床上。

(2)學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探討。

嬋娟埋怨皓月吟誦等。

(3)指名試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寫的是誰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詩歌誦讀比賽。

1學生準備,小組之間先進行交流,比比誰讀得好,并選一名代表出來準備參加班級比賽。

2師生選好參賽人員和評委,準備比賽。

3比賽正式開始,師和評委打分。

4選出一名最佳讀手,關配樂朗誦詩。

四作業(yè)。

背誦水調歌頭,并描紅。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

1指名背誦水調歌頭。

2學生齊背水調歌頭。

二細讀課文。

1觀察圖畫,學習第1到第4小節(jié)。

師:我們觀察一幅圖畫,一般都要觀察哪些要素?(生: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師: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分別是什么?(師板書)。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討論交流。

師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成1—4小節(jié)的朗讀與理解。

(a重點理解“心緒不寧”和“手足情深”,b突出第3小節(jié)朗讀的歡迎與第4小節(jié)朗讀的憂愁c理解第四小節(jié)的后的省略號表示心里還有許多對月亮埋怨的話)。

師板書:心緒不寧。

師板書:埋怨。

2細讀5、6小節(jié),理解蘇軾心情的轉變。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出示句子:想到這兒,他的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師:“想到這兒”指想到哪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師:“寬慰”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寬慰了許多?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他豁達大度,熱愛人生)。

師板書:寬慰。

(3)師生一起背誦水調歌頭。

(4)再讀第5自然段。

用“~~~~~~~”畫出表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意思的句子。用“—————”畫出表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的句子。并進行朗讀。(女生讀原句,男生讀解釋句)。

1說說本課表現(xiàn)了蘇軾的哪些情感?

蘇軾埋怨月亮是因為它在()時候變得這么()、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來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兒()一樣,他祝愿()常留人們心間,這樣雖然(),也能共同擁有()!

2引導學生逐段理清敘述的順序,練習背誦。

1背誦第4~6自然段2抄寫書后詞語三遍。

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4-6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3、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4、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理解性診斷與矯治,使學生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蘇軾的思親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基礎性診斷與矯治。

1、讀題,理解題意。

2、簡介蘇軾。

3、基礎性診斷練習,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蘇軾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診斷。

1、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進行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認讀生詞。

(2)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一)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1)交待了蘇軾創(chuàng)作的原因。

(2)中秋節(jié),各家團圓,而蘇軾卻“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你還聯(lián)想到什么詩句?

(3)蘇軾與弟弟感情如何?你從哪個詞看出的?

3、指導朗讀。

(二)學習4-5自然段。

1、詩人為什么睡不著?

2、詩人為什么埋怨月亮?從那些詞看出他的思親之情?

(1)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

(2)討論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3、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讀詩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詩句。

2、介紹古典詩詞及《水調歌頭》。

3、聽課文錄音。練習朗讀。

四、總結課文,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總結全文。

2、背誦《水調歌頭》。

五、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1、收集有關古典詩詞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2、開展背誦“古典詩詞”活動,將生活與學習相互結合,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80069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