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孝下悌(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3 20:34:04
上孝下悌(七篇)
時間:2023-03-03 20:34:04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孝下悌篇一

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鐘也,人心之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雖挈中國衣冠禮樂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猶有所系,豈以是為可久安而無事也!天地之正氣,郁遏而久不得騁,必將有所發(fā)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無也;二圣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敵俱生,卒能以奔敗之余,而勝百戰(zhàn)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三十年之余,雖西北流寓,皆抱孫長息于東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復(fù)關(guān)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為何事也。況望其憤故國之恥,而相率以發(fā)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師為金人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以荊、襄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于三數(shù)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

石晉失盧龍一道,以成開運之禍,蓋丙午、丁未歲也。明年,藝祖皇帝始從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而丁未、戊申之間,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以告太平,蓋本朝極盛之時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為靖康之禍。天獨啟陛下于是年,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fù)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間爾。天道六十年一變,陛下豈可不有以應(yīng)其變乎?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今乃驅(qū)委庸人,籠絡(luò)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龍川集卷一》,有刪節(jié))

[注]①偏方:這里指南宋管轄的江南地區(qū)。②海陵:指金廢帝完顏亮,亦稱海陵王。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

惟:想,認為

b.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

沈:通“沉”,沉著

c.聽其廢置

聽:使……聽從

d.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fù)仇之志

啟:開導(dǎo)

7.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虛詞解釋不當?shù)囊豁検?(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騁(因而)

b.卒能以奔敗之余(憑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從)

d.今乃驅(qū)委庸人(卻、竟然)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3分)

(3)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3分)

9.請簡要概括最后兩段中陳亮給宋孝宗的治國建議。(4分)

參考答案

6.c (應(yīng)為“聽任”)

7.c (應(yīng)為“在”)

8.(1)等到秦檜提出與金人議和的歪理邪說來阻撓抗金,忠義之臣剛直之士紛紛遭貶(被排斥)而死在南方,從此天下的抗金士氣就懈怠了!(一個分句1分,“沮”可譯為阻撓、阻止,“斥”譯出被動意思,“惰”可譯為懈怠、渙散、一落千丈等。)

(2)又過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實際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國家的形勢從這時完全發(fā)生了變化。(“以”、“于是”及“一”各1分)

(3)這確實是如今大有作為的時機,不能茍且偷安而虛度了時光啊。(“誠”、判斷句及“茍安以玩歲月”各1分)

9.布置軍備,任用賢人,遠離小人,抓住收復(fù)中原的大好時機。(一點1分)

【參考譯文】

我私下認為,中原地區(qū)是天地集正氣孕育而成的,是天命鐘愛、人心所向的地方,是典章制度禮樂文化匯集的地方,歷朝帝王借以代代相傳。雖然把中原地區(qū)豐富的典章制度和禮樂文化簡單地移植到偏遠的蠻荒之地,從表面上看天命與人心似乎有所依托了,難道這樣一來,就真的可以長期相安無事了嗎?天地的正氣,因為遭到遏制(金人入侵)而長久得不到施展,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機會將要發(fā)揮其威力;而天命和人心,本來就不能長久地委系在偏遠的蠻荒之地。

我們宋朝二百多年來安寧和平的統(tǒng)治基礎(chǔ),這是從夏商周三代以來不曾有過的;前此兩位君王被擄北上,慘痛的經(jīng)歷,也是漢、唐以來不曾有過的。我朝剛從中原遷都江南之時,不論君臣還是朝野,都痛心疾首,同仇敵愾,發(fā)誓不得讓金人和我們同在,所以最終憑借逃奔潰敗的殘兵敗將戰(zhàn)勝了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勁敵。等到秦檜提出與金人議和的歪理邪說來阻撓抗金,忠義之臣剛直之士紛紛遭貶而死在南方,從此天下的抗金士氣就一落千丈!三十多年之后,哪怕是當年從西北流亡來此立志復(fù)國的有識之士,如今也都只好懷抱孫輩,無所事事地在貌似太平的東南長期定居(做個自了漢),心中絲毫不再關(guān)心和掛念為君父報仇雪恨的大業(yè)。(其間)除了完顏亮敗死在淮南,天下人都不知道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了。更不要指望還有誰能念念不忘故國之恥而心生憤慨,從而相約抵抗向敵人射出一箭。

陛下(如果)在江淮一帶布置精銳部隊,用來防備金人的侵略擾攘,同時精心選擇一個沉著勇猛、足智多謀、胸襟開闊且沒有私心的人,把守備荊州、襄州的重任委托給他,并讓他實行寬松政策,聽任他任免屬地官員,三幾年之內(nèi),安撫百姓,秣馬厲兵,報仇復(fù)國的大勢就形成了。

石晉丟掉盧龍道,釀成了我朝開國以來的禍殃,說來大概是發(fā)生在丙午、丁未年之間的事情。石晉兵敗的第二年,趙匡胤開始跟隨郭太祖征戰(zhàn)討伐,最終平定了天下。之后,契丹人在甲辰年在澶淵被宋軍擊敗,(我朝的威脅幾乎全部解除),真宗皇帝于是在丁未、戊申年間東封泰山西祭先祖,以此昭告天下太平,這是本朝最強盛的時候。又過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實際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國家的形勢從這時完全發(fā)生了變化。又過了六十年,也就是大約又丙午、丁未年間,于是釀成了靖康之禍。也就在丁未年,陛下稟天命而生,上天又開導(dǎo)激勵陛下您立下向北方金人復(fù)仇的志向。如今距離下一次的丙午、丁未年,只有十年不到的時間了。(古人說)上天運作的規(guī)律,六十年會有一次大的變化,陛下難道能不去順應(yīng)這種變化嗎?這確實是如今大有作為的時機,不能茍且偷安而虛度了時光啊。現(xiàn)在陛下卻委任平庸之人,籠絡(luò)耍小聰明的讀書人,從而延誤了大有作為的好時光。臣下真是難忍內(nèi)心的憤慨,所以忘記了自己卑微的身份斗膽獻出愚見。

上孝下悌篇二

陳亮

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鐘也,人心之所會也,衣冠禮樂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雖挈中國衣冠禮樂而寓之偏方①,天命人心猶有所系,豈以是為可久安而無事也!天地之正氣,郁遏而久不得騁,必將有所發(fā)泄,而天命人心,固非偏方之所可久系也。

恭惟我國家二百年太平之基,三代之所無也;二圣北狩之痛,漢、唐之所未有也。方南渡之初,君臣上下,痛心疾首,誓不與敵俱生,卒能以奔敗之余,而勝百戰(zhàn)之敵。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三十年之余,雖西北流寓,皆抱孫長息于東南,而君父之大仇,一切不復(fù)關(guān)念,自非海陵②送死淮南,亦不知兵戈之為何事也。況望其憤故國之恥,而相率以發(fā)一矢哉!

陛下以江、淮之師為金人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以荊、襄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于三數(shù)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

石晉失盧龍一道,以成開運之禍,蓋丙午、丁未歲也。明年,藝祖皇帝始從郭太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而丁未、戊申之間,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以告太平,蓋本朝極盛之時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又六十年而丙午、丁未,遂為靖康之禍。天獨啟陛下于是年,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fù)仇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間爾。天道六十年一變,陛下豈可不有以應(yīng)其變乎?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今乃驅(qū)委庸人,籠絡(luò)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龍川集卷一》,有刪節(jié))

[注]①偏方:這里指南宋管轄的江南地區(qū)。②海陵:指金廢帝完顏亮,亦稱海陵王。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臣竊惟中國天地之正氣也 惟:想,認為

b.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 沈:通“沉”,沉著

c.聽其廢置 聽:使……聽從

d.而又啟陛下以北向復(fù)仇之志 啟:開導(dǎo)

7.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虛詞解釋不當?shù)囊豁検?(3分)

a.郁遏而久不得騁(因而) b.卒能以奔敗之余(憑借)

c.其后契丹以甲辰敗于澶淵(從) d.今乃驅(qū)委庸人(卻、竟然)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及秦檜倡邪議以沮之,忠臣義士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氣惰矣!(3分)

(2)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是一變矣。(3分)

(3)此誠今日大有為之機,不可茍安以玩歲月也。(3分)

9.請簡要概括最后兩段中陳亮給宋孝宗的治國建議。(4分)

答案:

6.c (應(yīng)為“聽任”)

7.c (應(yīng)為“在”)

8.(1)等到秦檜提出與金人議和的歪理邪說來阻撓抗金,忠義之臣剛直之士紛紛遭貶(被排斥)而死在南方,從此天下的抗金士氣就懈怠了!(一個分句1分,“沮”可譯為阻撓、阻止,“斥”譯出被動意思,“惰”可譯為懈怠、渙散、一落千丈等。)

(2)又過了六十年,神宗皇帝實際是在丁未年真正即位施政,國家的形勢從這時完全發(fā)生了變化。(“以”、“于是”及“一”各1分)

(3)這確實是如今大有作為的時機,不能茍且偷安而虛度了時光啊。(“誠”、判斷句及“茍安以玩歲月”各1分)

9.布置軍備,任用賢人,遠離小人,抓住收復(fù)中原的大好時機。(一點1分)

上孝下悌篇三

陳亮《好事近·詠梅》原文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好事近·詠梅

陳亮

的躒兩三枝,點破暮煙蒼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橫笛。

月華如水過林塘,花陰弄苔石。欲向夢中飛蝶,恐幽香難覓。

【注】①的躒:鮮明的樣子。②玉奴:泛指美人。

1“傍玉奴吹笛”中的“傍”字使用絕妙,請簡要賞析。(5分)

2下闋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刻畫了作者什么樣的形象’(6分)

參考答案

1、傍 字寫梅花來陪伴吹笛的美人,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梅花以人的靈性,在美人和笛聲的映襯下,梅花秀潔清純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2、自己想在夢中化蝶飛去,追蹤梅花的香跡,但是又擔心尋覓不到梅花的幽香。表現(xiàn)了作者對梅花深深的喜愛之情,同時刻畫了作者品格高潔、卓爾不凡的形象。

二:

(1)請對上片中的“傍”作簡要賞析。(4分)

(2)“欲向夢中飛蝶,恐幽香難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傍,陪伴的意思,運用擬人的手法,(2分)形象地刻畫出梅花“斜入”“傍”著玉奴吹笛的美景,既表現(xiàn)了梅花的鮮明高潔,又展現(xiàn)了作者對梅花的喜愛。(2分)

(2)抒情主人公想在夢中化為一只自由的飛蝶,又怕梅花的“幽香難覓”,(譯句2分)托物言志(借物抒懷),借梅花的高潔清香,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脫離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潔/孤傲不群的情懷。(2分)

參考譯文

煙靄濃,暮色蒼,幾枝疏梅分外亮。清瘦的枝條探過屋檐,把吹笛的美人輕輕依傍。石苔上花影婆娑,月華如水映照著林塘。想化作夢蝶向花飛去,又怕難覓她的幽香!

賞析:

《好事近·詠梅》是南宋詞人陳亮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在詞中借梅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來比喻自己的卓爾不然。詞的上片中作者點染出屋角檐下那兩三枝每天都見到但并未留心過的梅的綽約風(fēng)姿。詞的下片更以抒情為主,以夢中化蝶、追蹤香跡抒發(fā)自己對梅的喜愛和追求之情。

這首詞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歲末,幾枝綻放的梅花勾起了作者賞玩的興致,便寫下了這首詞。

陳亮的這首詞初看是詠梅,但并不單純是為了詠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來比喻自己的卓爾不然。

詞的上片,作者用凝煉的畫筆,似乎毫不經(jīng)意地就點染出屋角檐下那兩三枝每天都見到但并未留心過的梅的綽約風(fēng)姿?!暗陌崈扇Γc破暮煙蒼碧”,“的皪”,用這兩字點出梅花的秀潔,但也只有兩三枝,故并不顯得繁艷。而在“蒼碧”的暮煙襯托下,卻還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點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筆下沒有給讀者一個鮮花錦簇的熱烈畫面,而只以“兩三枝”相點綴,似乎顯得冷清。這是因為梅開于冬春之際,這使它與姹紫嫣紅的春花不同,它的開放,要經(jīng)受一番與嚴寒的搏斗。梅以虬勁的枝干和甚至顯得稀疏的花朵,在萬卉凋零的嚴寒中向世界顯示了它獨出的英姿,這孤傲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人們折梅或畫梅,往往只取一兩枝,正不以繁華似錦為美。因此,詞中“的皪兩三枝”確是恰到好處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給人以“點破”“暮煙蒼碧”的`感覺。接下來,詞人用帶有主觀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這梅介入人事,并賦予它以情感。

詞的下片更以抒情為主。換頭兩句不僅有承轉(zhuǎn)作用,而且極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種優(yōu)美靜謐的境界,為寫朦朧夢境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作者別出心裁地以夢中化蝶、追蹤香跡抒發(fā)自己對梅的喜愛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續(xù)以“恐幽香難覓”一句為結(jié),卻言夢中雖可化蝶穿花,卻因無法再尋覓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寫出愛梅人對梅可見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虛虛實實、或夢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陸離,把這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交織在一起來寫,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借物詠懷的手法,是中國魏晉之際的阮籍首創(chuàng),他用此法創(chuàng)作了80多首詩詞,此后,很多身居戰(zhàn)亂中懷才不遇的詩人常采用這種手法來借物寄心,寫懷述志。“詠梅”更是歷代詩詞作家耳熟能詳?shù)念}材。所以,關(guān)于梅,無論從什么角度來描寫,總難免除落入俗套之運。像眾所周知的梅的高潔品格,這當然是必須突出的重點,但若純粹地只從這點著眼,就勢必會步前人后塵。如何從這里獨辟蹊徑,寫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陳亮的這首詩詞,從表面上看,顯得平淡無奇,沒有驚人之語,運用歷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細品讀,便會發(fā)現(xiàn)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寫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實在是獨具一格,精妙獨到。

上孝下悌篇四

關(guān)于《千軸不如一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千軸不如一書

原文

柳開①少好任氣②,大言凌物。應(yīng)舉③時,以文章投主司④于簾⑤前,凡千軸⑥,載以獨輪車。引試⑦日,衣襕⑧自擁車入,欲以此駭眾取名。時張景⑨能文有名,唯袖一書簾前獻之。主司大稱賞,擢景優(yōu)等。時人為之語曰:“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

(選自宋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柳開:北宋人。②任氣:任性氣盛。③應(yīng)舉:參加科舉考試。④主司:主考官。⑤簾:指主考官辦公的地方。⑥軸:古人將文章寫在橫幅上,然后裱成卷軸。⑦引試:面試。⑧襕(1án):古代讀書人穿的圓領(lǐng)大袖外套。⑨張景:柳開的學(xué)生。

[文言知識]

牐 說“物”。宇宙中客觀存在的都稱“物”。山、水、書、衣、車等人們視為“物”。那么“人”是否是“物”呢?文言中“物”也可指“人”。上文“大言凌物”中的`“物”,即指人,意為說大話傲視他人?!拔镒h”、“物論”即為他人所議論批評,“物故”為人死。成語“待人接物”,其中“接物”也是“待人”的意思。小說、戲劇中的“人物”,并非“人”與“物件”,而是“人”,因為“人”與“物”同義,它是個雙音同義詞。

牐+

[閱讀練習(xí)]

牐1.解釋:①少________②凡________③擢________

牐2.翻譯:唯袖一書簾前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牐2. 理解:“千軸’’為什么不如“一書”,這中間存在一個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

1.①年輕時②共③選拔

2.只用袖子裝了一篇文章獻給主考官。

3. 這一成語告訴我們不要光注重數(shù)量,同時也要看質(zhì)量。有時候質(zhì)比量更重要。

參考譯文

柳開年輕時很任性氣盛,說大話傲視他人。參加科舉考試時,在考官辦公處的門前把文章投贈給主考官,一共有一千軸,用獨輪車裝著。面試那天,(柳開)穿著讀書人的圓領(lǐng)大袖外套沿著圍欄親自推著車進入(考場),想要用這(方法)使其他人害怕來取得功名。當時(有個人叫)張景很能寫文章而且有名氣,(他)只袖藏了一篇文章在考官辦公處的門前進獻了它(指張景的文章)。主考官非常稱贊欣賞(張景的文章),提拔張景為優(yōu)等。當時有人為了這件事說:“柳開的一千軸書卷,比不上張景的一篇文章。”

上孝下悌篇五

《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淳于量,字思明。其先濟北人也,世居京師。父文成,仕梁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量少善自居處,偉姿容,有干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起家湘東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參軍。累遷府佐、直兵者十余載,兵甲士卒,盛于府中。

荊、雍之界,蠻左數(shù)反,山帥文道期積為邊患,中兵王僧辯征之,頻戰(zhàn)不利,遣量助之。量至,與僧辯并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戶,授涪陵太守。

侯景之亂,元帝凡遣五軍入援京邑,量預(yù)其一。臺城陷,量還荊州。侯景西上攻巴州,元帝使都督王僧辯入據(jù)巴陵。量與僧辯并力拒景,大敗景軍,擒其將任約。進 攻郢州,獲宋子仙。仍隨僧辯克平侯景。承圣元年,以功授左衛(wèi)將軍,封謝沐縣侯,邑五百戶。尋出為持節(jié)、都督桂、定、東、西寧等四州諸軍事。

荊州陷,量保據(jù)桂州。王琳擁割湘、郢,累遣召量,量外雖與琳往來,而別遣使從間道歸于陳高祖。高祖受禪,授平西大將軍。

王琳平后,頻請入朝,天嘉五年,征為中撫大將軍。量所部將帥,多戀本土,并欲逃入山谷,不愿入朝。世祖使湘州刺史華皎征衡州界黃洞,且以兵迎量。天康元 年,至都,以在道淹留,為有司所奏。華皎構(gòu)逆,以量為西討大都督,總率大艦,自郢州樊浦拒之。皎平,并降周將長胡公拓跋定等。以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增 邑一千戶。三年,坐就江陰王蕭季卿買梁陵中樹,季卿坐免,量免侍中。

吳明徹之西伐也,量贊成其事,遣第六子岑率所領(lǐng)從軍?;茨峡硕?,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戶。十年,吳明徹陷沒,加量都督水陸諸軍事。十四年四月薨,時年七十二。贈司空。

(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五,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 事:事情。

b.元帝凡遣五軍入援京邑 凡:總共。

c.荊州陷,量保據(jù)桂州 據(jù):據(jù)守。

d.坐就江陰王蕭季卿買梁陵中樹 坐:因……而獲罪。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兵甲士卒,盛于府中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b.以功封廣晉縣男 挾飛仙以遨游

c.量與僧辯并力拒景 玉斗一雙,欲與亞父

d.吳明徹之西伐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夠體現(xiàn)淳于量有軍功的一組是 ( )

①累遷府佐、直兵者十余載

②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

③大敗景軍,擒其將任約

④進攻郢州,獲宋子仙

⑤皎平,并降周將長胡公拓跋定等

⑥遣第六子岑率所領(lǐng)從軍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淳于量出身將門家庭。他父親在梁朝時做將帥,分給他人馬,讓他投奔時任荊州刺史的梁元帝,淳于量就此參與軍事事務(wù)。

b.淳于量善于積蓄兵力。他在先后擔任府佐、直兵等軍事將領(lǐng)的十多年中,在府中聚集很多武器和士兵,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c.淳于量一生戎馬征戰(zhàn)。在梁朝討山賊、克侯景,在陳朝平華皎、降周將。屢立戰(zhàn)功,加官進爵,封邑從三百到一千五百戶。

d.淳于量也曾犯過錯誤。陳朝請他入朝,他卻不愿入朝,入朝時又在路上滯留而被有司彈劾。后又因買梁皇陵樹木而。

參考答案

9a 侍奉

10d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11b (1)擔任官職的情況 (6)是其第六子的行為。

12d 他不愿入朝分析不對,不愿入朝的是他手下的將帥。

13.(1)淳于量年輕時喜歡自己獨居,身材高大,容貌英俊,有才干和謀略,熟悉射箭騎馬。(“善”“干略”“便”各1分,文意2分)

(2)王琳多次派使 者征召淳于量,淳于量表面上雖然和王琳來往,但另外派使者抄小路歸依陳高祖。(“累”“外”“別”“間道”各1分,文意1分。)

【參考譯文】

淳于量,字思明。祖先是濟北人,世代居住在京城。父親淳于文成,在梁朝做將帥,官做到光烈將軍、梁州刺史。淳于量年輕時喜歡獨自居住,身材高大, 容貌英俊,有才干和謀略,熟悉射箭騎馬。梁元帝任荊州刺史時,淳于文成分給淳于量一路人馬,吩咐他前去侍奉。初任湘東王常侍,兼任西中郎府中兵參軍。積累 政績升遷任府佐、直兵十多年,在府中聚集了很多武器、士兵。

荊州、雍州交界地帶,蠻族多次反叛,山大王文道期逐漸成為邊境禍患,中兵王僧辯去征討文道期,連續(xù)打了幾仗都不順利,派淳于量援助王僧辯。淳于量抵達,和王僧辯聯(lián)合,大敗文道期,殺了蠻族酋長,俘虜了上萬人。按照功勞封淳于量為廣晉縣男,食邑三百戶,授職為涪陵太守。

侯景之亂,梁元帝一共派了五支軍隊去援救京師,淳于量參與其中的一支。京城陷落,淳于量回到荊州。侯景西進攻打巴州,梁元帝派都督王僧辯去占據(jù)巴陵。淳于 量和王僧辯聯(lián)合抵抗侯景,大敗侯景的部隊,生擒他的部將任約。進攻郢州,活捉了宋子仙。又隨王僧辯打敗平定了侯景。承圣元年,淳于量憑借功勞被授予為左衛(wèi) 將軍,封為謝沐縣侯,食邑五百戶。不久淳于量出京任持節(jié),都督桂州、定州、東寧州、西寧州諸軍事。

荊州淪陷,淳于量守衛(wèi)桂州。王琳割據(jù)湘州、郢州,多次派使者征召淳于量,淳于量表面上雖然和王琳來往,但另外派使者抄小路歸依陳高祖。陳高祖受禪稱帝,任命淳于量為平西大將軍。

王琳被平定后,陳朝多次請他入朝。天嘉五年,征召為中撫大將軍。淳于量手下將帥,大多懷戀本土,都想逃進山谷,不愿入朝。世祖派湘州刺史華皎征討衡州境內(nèi) 的黃洞,并且派兵迎接淳于量。天康元年,淳于量抵達京都,因為在路上滯留,被有司彈劾。華皎反叛,派淳于量為西討大都督,統(tǒng)率大艦,從郢州、樊浦拒敵。華 皎被平定,并逼降了北周的將領(lǐng)長胡公拓跋定等人。憑借功勞授職為侍中、中軍大將軍,增加食邑到一千戶。太建三年,到江陰王蕭季卿那里買梁朝皇陵內(nèi)的樹木而 犯罪,蕭季卿犯法,淳于量被免去侍中的職務(wù)。

吳明徹向西討伐,淳于量贊助并成全他的行動,派第六子淳于岑率領(lǐng)手下人馬從軍?;茨媳还タ似蕉ǎ居诹勘桓姆鉃槭及部す?,增加食邑到一千五百戶。太建十年,吳明徹失敗,晉升淳于量都督水陸諸軍事。太建十四年四月去世,時年七十二歲。追任為司空。

上孝下悌篇六

,這是宋代著名詞人、思想家、文學(xué)家陳亮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通過景物的描寫,委婉含蓄地抒寫了春愁。

原文:

虞美人?春愁

陳亮

東風(fēng)蕩r輕云縷,時送蕭蕭雨。水邊臺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虞美人?春愁字詞解釋:

①蕩r:即蕩揚。

②一點香泥:或作一“口”香泥。

③糝:這里是散落之意。

上孝下悌篇七

試題:

(1)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

(2)這首詞題為“春愁”,作者所愁的到底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答案:

(1)詩人通過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清輝這些意象,營造了清麗幽美、高雅閑適的意境,抒發(fā)了對山居生活的向往。

(2)詩人在景物描寫上主要運用由遠及近的寫法。白云遮斷山道是遠景,春光搖曳的青溪是近景,落英隨水而至,馥郁的花香具由遠而近,柴扉敞、書堂高柳深蔭則非近處難見如此明晰。詩人在移步而變化的美景中寄寓心中的喜悅。

虞美人?春愁創(chuàng)作背景:暫無

虞美人?春愁賞析:

葉適在《書龍川集后》(《水心集》卷二十九)一文里,記載了陳亮每當一首詞寫成后,常自感嘆:“平生經(jīng)濟之懷略已陳矣?!标惲帘救说脑捳f明了他的.詞作不是一般的賣弄風(fēng)騷,而是寄寓著他的經(jīng)邦濟世的思想抱負。也就是說,讀他的詞必須和他的生平遭遇、政治思想聯(lián)系起來,才能探索到它的深刻涵義。這首《虞美人。春愁》詞,被黃r選錄在《中興以來絕妙詞選》里,足見他對這首詞的重視。周密評論此詞說:“陳龍川好談天下大略,以氣節(jié)自居,而詞亦疏宕有致。”這種說法,似嫌抽象。它的題目叫做“春愁”,在春天里,他愁的是什么呢?值得進一步品味。

開頭兩句:“東風(fēng)蕩輕云樓,時送蕭蕭雨。”東風(fēng)在輕輕地吹拂著,天上也只有幾縷淡淡的云彩,這云淡風(fēng)輕的天氣,正是引人快意的時候,然而卻時時下起了狂暴的雨。這兩句里的“風(fēng)”和“雨”,是全詞的詞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風(fēng)雨中消逝的。領(lǐng)起了全篇詞意。“水邊臺榭燕新歸,一口香泥、濕帶落花飛,”這兩句是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誰家新燕啄春泥”句演化而來。這里的“泥”,承第二句“蕭蕭雨”,“落花”承第一句“東風(fēng)蕩r”而來,燕子新歸,而落紅已經(jīng)成陣,目睹這種景色,感慨油然而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崩隙诺脑娋浯蟾啪褪窃~人此時心情的寫照。

過片“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承上片“落花”而來。海棠是百花中比較艷麗的一種,它落下來,被和在徑路上的泥土里,五彩繽紛,有如錦繡,散發(fā)著香氣,這是它最終的命運。海棠花是這樣,桃花呢?杏花呢?梨花呢?等到所有的花都凋謝,全部落入泥土,借用《紅樓夢》里的話說,就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還有什么春色可言!春,消瘦了,人也隨之而疲憊不堪?!按菏荨倍质侨~的主旨所在。歇拍兩句“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在黃昏的庭院里,柳蔭中傳來了烏鴉的叫聲,表明了是個月明之夜,“那人”可能是為貪戀最后的一點春色,踏著月光來采摘這風(fēng)雨里殘存的梨花。月光是白的,梨花的色也是白的,梨花月光,兩難分別,折梨花時便好像“和月”一起折下一般,好一個素艷絕塵的形象!這形象就是“那人”的形象,“那人”是誰呢?除了詞人自己,還能是誰?可悲的是這個梨花形象,也必將隨著風(fēng)雨而消失。

詞人筆下的春景是風(fēng)雨、落花,銜泥的燕子,啼月的烏鴉,給人以凄涼之感,這正是他的情緒的反映?;ㄩ_花落,本屬自然常理,但在多情的詞人看來,卻觸發(fā)了他的愁緒百端。這是為什么呢?他是個磊落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他不滿意南宋政權(quán)建立以來,忘卻父兄大仇,向金人屈膝稱臣,因循茍安。他曾多次上書孝宗皇帝陳述恢復(fù)方略,都無功而返。在長期的鄉(xiāng)居中,被奸人陷害,屢遭牢獄之災(zāi),幾乎被殺。但他的志向絲毫未改,思為世用。他的骯臟不平之氣,多次在詞里抒發(fā)出來。如《水龍吟。春恨》云:“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眼兒媚?春愁》云:“愁人最是,黃昏前后,煙雨樓臺”,《思佳客?春感》云:“橋邊攜手歸來路,踏皺殘花幾片紅”皆是。在作者的印象里,春光是可愛的,但也是短暫的,帶給他的只有愁和恨。這首《虞美人?春愁》詞也是其中的一首,把這些詞和他的生平坎坷,政治抱負聯(lián)系起來看,他在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愁”的內(nèi)涵就很清楚,這就是:年華易逝,壯志難酬。在藝術(shù)手法上,運用比興,層層勾勒,構(gòu)成了深曲凄涼的意境,挹之愈深,也愈有感人的力量,是他的詞集里優(yōu)秀的作品之一。

個人資料:

陳亮(1143年―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號龍川,學(xué)者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學(xué)家。才氣超邁,喜談兵。

孝宗乾道年間,被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淳熙五年(1178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宋光宗紹熙四年(1193年)狀元及第。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年,追謚“文毅”。

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

相關(guān)推薦:

小重山汪藻閱讀答案翻譯賞析

好事近詠梅陳亮閱讀答案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811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