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專業(y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4:47:21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專業(yè)13篇)
時間:2023-11-25 04:47:21     小編:MJ筆神

一個好的教案能夠提供教學目標、主要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等詳細信息,有助于教師系統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果。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啟發(fā)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的設計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提供一些啟示。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徐州語文教研活動示范教案。

學習目標:1、體味文章詩意的語言和哲理內涵。

2、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增強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體驗作者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文章重要詞句,品味詩意語言。

學習方法:情景設置法、誦讀法、學組討論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專題內涵解說引入)。

二、研讀課文。

(一)通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討。

1、請學生結合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有沒有領悟到狼嗥叫的內涵?如果有,是什么經歷讓他有了這種感悟?

(2)狼嗥叫的內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上面的問題。

3、研討問題,組織交流,品析重點詞句。

4、學生質疑,教師組織答疑。

閱讀梭羅《寂寞》中的一段話,比較與文本在生態(tài)主張上有何異同。

四、總結。

1、文章以個性化的角度來表現哲理的特點。

2、結束語。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1,學習小貼士

2,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尊重學生的答案。

前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梭羅的《神的一滴》,從文中我們學會了“像水那樣思考”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那么,今天就讓我們換個角度,“像山那樣思考”,去認識一下美國作家利奧波德筆下的狼。

(提示:關于文中字詞、作者,請大家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

請大家聽范讀《像山那樣思考》,聽的時候請用筆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簡單說說理由。

(提示:賞析句子可以從語言特色、修辭手法、表現方式、句子的意蘊等角度入手。)

1,自由朗讀第一小節(jié),將下面短語的空白補充完整。

像山那樣思考__________

(提示:答案就藏在文中的第一小節(jié)中,“像山那樣思考狼的嚎叫”。)

2,“狼的嚎叫”究竟是怎樣的呢,文中是如何描寫“狼的嚎叫”的?

3,竟然狼的嚎叫是如此的深沉、驕傲,又是如此的悲壯、具有反抗性。那么它必然會引起很多生物對它的留意。請用一分鐘的時間,快速瀏覽文章第2—3小節(jié),并思考問題:這聲嚎叫究竟引起了哪些對象的留意。

(提示:“山”是“客觀”的,只有它才知道那個“深刻的含義”。)

4,那么這個“深刻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往下看。請大家用三分鐘的時間默讀文章的第4—6小節(jié)。默讀的時候,帶上筆,讀到讓你心靈一動的句子就請畫出來,然后主動地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示:答案的豐富多彩的,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山”——“深刻的含義”;“我”——“新的東西”。在狼的眼睛里看到這一切的。)

(提示:林毀、山禿、鹿多、草荒、沙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進大海里去了……生態(tài)破壞、家園毀滅……)

7,第十小節(jié)中,作者有沒有給我們以啟示,面對沙塵暴、生態(tài)破壞,我們該做些什么?

(提示: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

附:板書設計

像山那樣思考

利奧波德

山——深刻的含義

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新的東西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徐州語文教研活動示范教案。

學習目標:1、體味文章詩意的語言和哲理內涵。

2、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增強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體驗作者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文章重要詞句,品味詩意語言。

學習方法:情景設置法、誦讀法、學組討論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由專題內涵解說引入)。

二、研讀課文。

(一)通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討。

1、請學生結合全文,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有沒有領悟到狼嗥叫的內涵?如果有,是什么經歷讓他有了這種感悟?

(2)狼嗥叫的內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上面的問題。

3、研討問題,組織交流,品析重點詞句。

4、學生質疑,教師組織答疑。

三、拓展思考討論。

閱讀梭羅《寂寞》中的一段話,比較與文本在生態(tài)主張上有何異同。

四、總結。

1、文章以個性化的角度來表現哲理的特點。

2、結束語。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理清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

2.理清文章脈絡和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教師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生沿著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解文題)像山那樣思考,是指誰要像山那樣思考?人。

“那樣思考”究竟是怎樣的思考?

二.自讀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小組合作),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讀探究:

出示相關思考題,要求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生讀1-2節(jié))。

2.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對這聲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淺層含義和只有大山才能聽懂的深層含義分別是什么?

學生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聽懂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談談狼的消失對自然,對人類分別意味著什么?

(多媒體顯示問題)。

四.拓展練習。

閱讀一段材料,為2005年“世界環(huán)境日”擬一個主題,并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huán)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如下: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環(huán)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系。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責任。

2005主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1)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閱讀方法。

(2)能力目標:了解生物知識,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對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味此篇文章詩意的語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1)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

(2)體味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和體驗作者的精神境界。

(1)利用工具書自查生字詞注音及重點詞語釋義。

(2)了解文章的作者。

(3)劃出不理解的句子。

一課時。

多媒體。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美國環(huán)保主義倫理學家利奧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樣思考》,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記錄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畢生難忘的老狼。那么這究竟是一只怎樣的狼,它又能留給作者怎樣的深刻體悟呢?現在,我們就來共同走進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

1、關于作者——利奧波德。

2、關于重點字詞。

三、文本分析。

明確:(人類或我們)像山那樣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

2、文章題為“像山那樣思考”,那么是什么引發(fā)此種思考的呢?

明確:緣于那一聲“深沉的、驕傲的嗥叫”

明確:留意的事物可以分為兩類:“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獵人”,屬于一類,它們的反應是“明顯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懼”;留意的還有“這座山”,它的反應則是“深刻的”、“長久的”、“客觀的”。

明確:第一類事物,他們的理解也是膚淺的,直接的,表面的。

明確:1、在那些年代里……2、那時,我總是認為……;“閃爍著的、令人難受的、垂死時的綠光。

明確:不但導致牛群和鹿群的減少,連山坡上的植被、草原和土壤都因此而遭殃。

7、哪位同學能把它們之間的關系理清楚啊?也就是這些事物之間形成的生態(tài)鏈條?

明確:消滅狼群,讓鹿大量繁衍;草場退化,最后人類的整個生存環(huán)境都遭到破壞。

明確:荒野就是人類未涉足過的地方,荒野中的各種生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長著的,存在著一個健康的生態(tài)系統。

明確:像山那樣去思考,去對待狼,把狼看作生態(tài)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對待自然萬物要如此。

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山去思考問題時,能夠尊重自然,平等的看待自然萬物。而我們人類也應該像山那樣,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

明確:勝利——狼死,鹿安全。報復——環(huán)境惡化。

13、老師在課下還搜集的一些圖片,他們也可以作為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的佐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類是如何禍及自身的。

(描述圖片)看了這些圖片的確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痛心,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遍及各個角落,從森林到大海到天空,范圍之廣令人震驚。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自覺地樹立起生態(tài)保護意識,樹立起平等對待一切的思想,學會像山那樣去思考,使這原本已很脆弱的傷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繼續(xù)受到傷害。

(浪費水電,踐踏草木,食用野生動物等)。

四、布置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大山的思維來衡量狼對自然界的價值,那么在小動物的眼中,人類的某些做法又能給它們留下怎樣的感悟呢?課后,請大家以擬人化的手法(或叫泛靈),以-“-----------眼看世界”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一個畫面,一個鏡頭,主題要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要有震撼效果,要能激發(fā)人類保護自然的決心。

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再次希望大家能在環(huán)保的道路上邁出自己堅實的一步,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五、教學反思。

1、關于課文的選?。哼@是一個我從課文選取之初,一直到公開課結束都不停思考的問題。因為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學生并不熟悉哲學家,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傳統意義上的文學家會有些不同,導致文章的很多語句很難理解。但是作為一篇自然隨筆,本文的文字非常優(yōu)美且意境深遠,特別是文章中關于環(huán)保這一主題的闡述,是我一直都很欣賞的。所以我選擇了這篇文章,作為我真正走進課堂的第一節(jié)課。

2、關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此類比較難理解的散文的講解過程中,我覺得深入淺出是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要首先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怎樣把一個復雜的問題簡化。那就是要從我們生活中熟悉的話題入手,先引起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這樣,再引出文章的主旨也會容易理解得多。所以,在本文的講解中,我始終緊靠我們身邊的環(huán)保事件,并從中得出最后的觀點。

3、關于作業(yè)的布置:這是一個我比較滿意的部分,自己感覺比較新穎獨特。既開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有沒有脫離學生的生活。尤其是這種通篇擬人的手法,在學生看來非常有趣。在作業(yè)的批改過程中,也正是印證了我的想法,同學們的想象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

4、關于板書和課件:課件的設計我是力求新穎卻不花哨的,所以我沒有選擇軟件提供的模板,而是從網絡上搜集了很多相關的信息和圖片,爭取讓學生眼前一亮,結果也是比較滿意的。至于板書,這一點比較慚愧,因為我的粉筆字書寫水平的確有限,這就在授課過程中出現了板書書寫過慢、字的規(guī)格過小等問題。這些問題我都會在今后的教學中積極改正。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像山那樣思考》是一篇叫人深刻反思,強烈呼喚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散文。該文選自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guī)劃新教材的第二單元,作為散文單元的教學,如何體現散文的教學風格,又能讓學生充分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是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課文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學生顯示出極大的興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把興趣投入到課堂,接下來的一切都好辦。課文導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強烈鮮明的對照,當大自然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破壞,甚至不復存在的時候,學生的情感價值取向自然就清晰了。

閱讀課文把握課文大意是語文課必不可少的步驟。以前缺少專門的練習,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待提高。在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盡可能在教會學生閱讀方法的情況下,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通過尋找關鍵詞、關鍵語句等形式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并且學會篩選式的閱讀方法。在該教學過程中,我以主旨的歸納為重點,以篩選關鍵語句、理解關鍵語詞作鋪墊,同時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與以前所學習過的生物、地理知識相結合,既可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積累,又可與文中的“狼”形成比照來彰顯主旨。并以類似仿寫的形式讓學生學會簡練地概括主旨。

當然,在具體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不足和遺憾。比如,作為一篇理性色彩較濃的文章,這么多的內容(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無法在一堂課45分鐘的時間里完成,整堂課的內容含量過大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領悟。同時,對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估計過高,致使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花去了較多時間,因而后面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不得不忍痛割愛。這些都需在今后的備課中努力改進。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2、德育目標: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加強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3、美育目標:通過閱讀,體味此篇文章詩意的語言美并嘗試體驗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點:借助文章相關重要語句概括要點。

難點: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和體驗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決辦法:情景設置法、朗讀法。

1課時。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暢談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獨到見解。

1、導入。

電影片段《后天》。

盡管這部電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卻對人類生活的現狀的深刻審視和對人類未來的預測。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這些問題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同樣值得我們去深切關注的。

2、《沙鄉(xiāng)年鑒》簡介。

《沙鄉(xiāng)年鑒》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在該書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奧波德對人類為自身利益蹂躪自然而發(fā)出的悲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倫理》,利奧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個由人與其他物質相互依賴組成的共同體,人中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每個成員都有它繼續(xù)存的權利。他認為“一個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wěn)定和美麗的時候,才是正確的,否則,它就是錯誤的”。利奧波德的這種倫理觀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義者和保護主義者提出的倫理觀,是從地球環(huán)境總體的角度上提出的人與自然相互依存關系的倫理觀念。利奧波德在書中向人們呼吁:“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已經知道(我希望我們已經知道)征服者最終都獎禍及自身?!边@是他在大半個世紀前向全人類發(fā)出的建立一種全新倫理觀念的呼喚。

20世紀60年代以后,人們逐漸發(fā)現了潛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種危機——征服自然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沙鄉(xiāng)年鑒》也越來越受關注。在美國的銷售量超過了100萬冊,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念已成為美國一些環(huán)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的思想基礎。很多人被他對自然的生動描述和全新的倫理觀念所感動,接受人的新思想,成為環(huán)境保護者。

2、解題。

本文是節(jié)選自《沙鄉(xiāng)年鑒》。題目“像山那樣思考”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兩千年前莊子和惠子智辯的對話,看到水中的餓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你若能感覺到魚的快樂,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條在水中悠閑自得的魚兒,以魚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像魚一樣的思考;那么當我們?yōu)榱藵M足自己一時的欲望,在“提升這個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義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銀杏樹不論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鋼筋水泥的城里,我們是否站在大山的餓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當我們大口大口地盡享山珍野味的時候,是否像大山那樣的思考過?“像山那樣思考”是一個帶有祈使、號召意味的短語,意思是說,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應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是大自然生態(tài)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同萬物的關系和山同萬物的關系沒有什么區(qū)別。做到了“像山那樣思考”,就達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較高境界。

3、默讀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樣思考一回,默讀全文,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要點。

第1段是對一聲狼嗥的特寫。

文筆簡潔傳神,攜裹著作者深深的憂慮意識——他把詩意的敘寫和深刻的生態(tài)憂慮雜糅在這聲狼嗥中,給人以靈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記寫了鹿、郊狼、牧羊人、獵人對這聲狼嗥的反應。

作者進而指出,在淺層的希望和恐懼之后,還有更深刻的、只有這座山能聽懂的含義。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第(4——9)段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后留下的生態(tài)惡果。

這些平實的記敘之后,人們漸漸能夠意識到,狼的嗥叫聲中所飽含的生態(tài)價值和生命意義。狼的消失,意味著為某種生存現狀吹響了告別的號角,意味著我們的后代失去了一種可貴的生存的經驗——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已經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無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類,付出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代價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利奧波德在文中的悲憫和憂慮讓讀者看到了一顆高貴而敏感的心靈,讀過此文,應該能夠聽到利奧彼德的大聲疾呼了。

4、再讀課文,體驗作者的思想境界。

剛才我們像山一樣的思考了一回,現在我們像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那樣的思考,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處理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我們應該怎樣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才不會讓我們的`后代不必經歷像電影《后天》中情節(jié)。

由學生自由暢談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這一話題的思考,最好能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例如長興的水污染問題。

1、擴展閱讀亨利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

2、擬寫一份有關長興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1.理清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

2.理清文章脈絡和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生沿著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一.導入:

(解文題)像山那樣思考,是指誰要像山那樣思考?人。

二.自讀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小組合作),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讀探究:

出示相關思考題,要求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生讀1-2節(jié))。

2.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對這聲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淺層含義和只有大山才能聽懂的深層含義分別是什么?

學生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聽懂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談談狼的消失對自然,對人類分別意味著什么?

(多媒體顯示問題)。

四.拓展練習。

閱讀一段材料,為20xx年“世界環(huán)境日”擬一個主題,并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笆澜绛h(huán)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如下: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xx環(huán)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xx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xx讓地球充滿生機。

20xx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責任。

20xx主題: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2.德育目標: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加強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

3.美育目標:通過閱讀,體味此篇文章詩意的語言美并嘗試體驗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點:借助文章相關重要語句概括要點。

難點:把握作者的生態(tài)倫理觀念和體驗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決辦法:情景設置法、朗讀法。

1課時。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暢談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獨到見解。

1.導入。

電影片段《后天》。

盡管這部電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卻對人類生活的現狀的深刻審視和對人類未來的預測。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質文明日益進步的今天,人類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而這些問題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同樣值得我們去深切關注的。

2.《沙鄉(xiāng)年鑒》簡介。

《沙鄉(xiāng)年鑒》一本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在該書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奧波德對人類為自身利益蹂躪自然而發(fā)出的悲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倫理》,利奧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個由人與其他物質相互依賴組成的共同體,人中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每個成員都有它繼續(xù)存的權利。他認為“一個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wěn)定和美麗的時候,才是正確的,否則,它就是錯誤的”。利奧波德的這種倫理觀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義者和保護主義者提出的倫理觀,是從地球環(huán)境總體的角度上提出的人與自然相互依存關系的倫理觀念。利奧波德在書中向人們呼吁:“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已經知道(我希望我們已經知道)征服者最終都獎禍及自身?!边@是他在大半個世紀前向全人類發(fā)出的建立一種全新倫理觀念的呼喚。

20世紀60年代以后,人們逐漸發(fā)現了潛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種危機——征服自然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沙鄉(xiāng)年鑒》也越來越受關注。在美國的銷售量超過了100萬冊,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觀念已成為美國一些環(huán)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的思想基礎。很多人被他對自然的生動描述和全新的倫理觀念所感動,接受人的新思想,成為環(huán)境保護者。

2.解題。

本文是節(jié)選自《沙鄉(xiāng)年鑒》。題目“像山那樣思考”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兩千年前莊子和惠子智辯的對話,看到水中的餓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你若能感覺到魚的快樂,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條在水中悠閑自得的魚兒,以魚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像魚一樣的思考;那么當我們?yōu)榱藵M足自己一時的欲望,在“提升這個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義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銀杏樹不論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鋼筋水泥的城里,我們是否站在大山的餓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當我們大口大口地盡享山珍野味的時候,是否像大山那樣的思考過?“像山那樣思考”是一個帶有祈使、號召意味的短語,意思是說,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應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是大自然生態(tài)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同萬物的關系和山同萬物的關系沒有什么區(qū)別。做到了“像山那樣思考”,就達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較高境界。

3.默讀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樣思考一回,默讀全文,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要點。

第1段是對一聲狼嗥的特寫。

文筆簡潔傳神,攜裹著作者深深的憂慮意識——他把詩意的敘寫和深刻的生態(tài)憂慮雜糅在這聲狼嗥中,給人以靈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記寫了鹿、郊狼、牧羊人、獵人對這聲狼嗥的反應。

作者進而指出,在淺層的希望和恐懼之后,還有更深刻的、只有這座山能聽懂的含義。作者將一種深刻的生態(tài)倫理問題以極其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述出來,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第(4——9)段講述狼被獵殺的命運以及狼被消滅以后留下的生態(tài)惡果。

這些平實的記敘之后,人們漸漸能夠意識到,狼的嗥叫聲中所飽含的生態(tài)價值和生命意義。狼的消失,意味著為某種生存現狀吹響了告別的號角,意味著我們的后代失去了一種可貴的生存的經驗——人類對動物的捕殺已經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無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類,付出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代價換取了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利奧波德在文中的悲憫和憂慮讓讀者看到了一顆高貴而敏感的心靈,讀過此文,應該能夠聽到利奧彼德的大聲疾呼了。

4.再讀課文,體驗作者的思想境界。

剛才我們像山一樣的思考了一回,現在我們像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那樣的思考,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怎樣處理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我們應該怎樣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才不會讓我們的后代不必經歷像電影《后天》中情節(jié)。

由學生自由暢談自己對環(huán)境保護這一話題的思考,最好能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例如長興的水污染問題。

1.擴展閱讀亨利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

2.擬寫一份有關長興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社會調查報告。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十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理清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

2.理清文章脈絡和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

教師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生沿著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解文題)像山那樣思考,是指誰要像山那樣思考?人。

二.自讀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小組合作),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讀探究:

出示相關思考題,要求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生讀1-2節(jié))。

2.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對這聲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淺層含義和只有大山才能聽懂的深層含義分別是什么?

學生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聽懂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談談狼的消失對自然,對人類分別意味著什么?

(多媒體顯示問題)。

四.拓展練習。

閱讀一段材料,為20“世界環(huán)境日”擬一個主題,并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huán)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如下: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環(huán)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讓地球充滿生機。

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系。

海洋存亡匹夫有責任。

主題: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一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1、理清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

2、理清文章脈絡和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生沿著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一、導入:

(解文題)像山那樣思考,是指誰要像山那樣思考?人。

二、自讀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小組合作),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讀探究:

出示相關思考題,要求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生讀1-2節(jié))。

2、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對這聲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淺層含義和只有大山才能聽懂的深層含義分別是什么?

學生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聽懂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談談狼的消失對自然,對人類分別意味著什么?

(多媒體顯示問題)。

四、拓展練習。

閱讀一段材料,為2005年“世界環(huán)境日”擬一個主題,并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世界環(huán)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如下: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00環(huán)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1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02讓地球充滿生機。

2003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系。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責任。

2005主題: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二

授課地點高一(6)班。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文中作者對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的思考。

3.學習選取個性化的角度,表現哲理的寫法。

1.理清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關系。

2.理清文章脈絡和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師做好課前預習指導工作,教會學生評點的方法,學生在感知文本、研習文本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間進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聲狼嗥上做文章。讓生沿著作者設定的切入點去體會作者的憂患意識。

一.導入:

二.自讀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小組合作),全文可分幾個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讀探究:

出示相關思考題,要求學生帶著疑問看課文,并小組討論、交流,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

(生讀1-2節(jié))。

2.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排比。

排比句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對這聲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淺層含義和只有大山才能聽懂的深層含義分別是什么?

學生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這一認識(大山聽懂的深層含義)的由來?

談談狼的消失對自然,對人類分別意味著什么?

(多媒體顯示問題)。

四.拓展練習。

閱讀一段材料,為20xx年“世界環(huán)境日”擬一個主題,并簡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會議通過了《人類環(huán)境宣言》,并提出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huán)境日”。同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接受了該建議?!笆澜绛h(huán)境日”的確立,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我們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歷年“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如下:

1994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20xx環(huán)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xx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xx讓地球充滿生機。

20xx水——二十億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責任。

像山那樣思考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三

自私的人類,在付出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的代價后,換取了所謂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卻留下了一個傷痕累累的地球。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開篇時圖片留給我們的疑問,可以說已是不解自破。這就是要求我們自覺地樹立起環(huán)保意識,樹立起平等對待一切的思想,學會“像山那樣思考”,使這原本已很脆弱的傷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繼續(xù)受到傷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8166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