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享受和提升自我的方法,我覺得讀書的快樂無窮無盡。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下面給出幾點參考意見。以下是一些藝術家的經(jīng)典作品欣賞,希望能夠給你帶來靈感和欣賞的樂趣。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一
(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詞風)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曾致書鮮于子駿表達自己的這種自喜:·“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p>
(1)太守:即蘇東坡,作者自稱。寫本詞時,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載:“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廢亭,馬為虎所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p>
(3)遣馮唐: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jié)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里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這里指代西夏軍隊。
(1)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wèi)國、征戰(zhàn)沙場的'英雄形象。
(2)再來分析詞的內(nèi)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上闋:“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焙靡环涞娜盒鄢霁C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焙靡粋€豪放不羈的個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壯志:鬢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節(jié)云中,此豪二也;會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fā),去體會,去感悟。
1.熟背二詞。(讓學生再體會、感悟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詞風。)。
2.根據(jù)《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數(shù)、字數(shù)、調數(shù),任選其中一個詞牌試著填詞一首。
這一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走近宋詞,初步接觸風格迥異的宋詞兩大流派,對詩詞的意境、形象、風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廣泛閱讀,深入思考,認真分析,對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聯(lián)系辛棄疾的生平、思想、風格自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訓練1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做到;訓練2只要求有能力有興趣者完成即可。)。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二
老夫我今天姑且要又像少年一樣的瘋狂,頑皮了。我于是決定去打獵,我騎在馬上。讓左邊的侍衛(wèi)牽著一條兇猛的黃犬,右邊的侍衛(wèi)用手向上托著一只蒼鷹,看那蒼鷹健壯的身體就可知它捕獵的厲害了。在我身后跟著一群穿著漢羽林軍的服裝的將士,大家一塊兒騎著馬飛奔,走過的地方因為人太多所以把地上的灰塵都卷得滿天飛舞,誰也看不見誰。
為了報答全城人出動得情義,所以我決定要像孫權射虎一樣不平凡的身手射一個。我喝了一些酒,膽子也突然變大了,心里想雖然說我鬢邊添了一些白發(fā),但這又有什么要緊呢?不知道朝廷什么時候派人來讓我回去再做貢獻。我拿著弓,把它拉得滿圓向著敵人得方向射去。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三
這是我來到密州的第一個最冷的日子,今日的寒冷讓我不禁想到當年京城的富貴與喧囂,遠沒有這樣荒涼,令人麻木。
密州的天空讓昨日剛下過的大雨給洗刷得清澈無比,隨之而來的卻是今日的嚴寒。望著別樣年輕了的天空,就姑且讓已年老的我發(fā)一發(fā)少年的豪情。我?guī)ьI了太守府所有的官兵,來到臨此不遠的一片山上。山不高,但樹木蔥蘢,風聲在這樹林中來回叫著怪聲亂躥,使我這久經(jīng)沙場的人也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我剛從隨從手中接過那只精神抖擻正伸著長舌頭的獵狗,那只昂首挺立的'蒼鷹便立即來到我的肩上。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隨著我的一聲令下,馬蹄聲與送別聲響徹天涯。我蘇子瞻要像昔日的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來酬謝鄉(xiāng)親。展示我老當益壯,風采不減當年。
獵物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我屏氣凝神、輕舒猿臂、風挾著箭,直沖獵物。緊接便是眾人的叫好!
回到府中,我望見眼前的一堆獵物,心中極其高興。隨即極興暢飲,胸懷更加開闊,膽氣橫生。在眾人的再三邀請之下,我題詩一首,命名《江城子·密州出獵》。眾人歸去,在微微的醉意中,我獨自借酒消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雖鬢邊早有白發(fā),但這又有何不可?假如有一天,皇上能夠不再聽從讒言,派遣我拿著符節(jié)去邊地云中,趕退遼國與西夏,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那樣。“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蔽叶〞盐蘸脵C會,不負眾望。把我的家仇國恨凝聚在那拉的圓如滿月的弓弦上,對準遼國的侵略者,呼嘯射去,刺進他們的胸膛。
沒有永無盡頭的冬天,也沒有爽約不至的冬日。但他們何時才能像我射中眼前的一堆獵物一樣,將命運在我手中把握。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四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體會它的意境美。
2、背誦詩詞。
教學重點:背誦詩詞。
教學難點:理解詩詞的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詩歌簡介。
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古代流傳下來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這是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案褂性姇Z自華”,多讀一些詩歌,對于培養(yǎng)我們的審美情趣,認識生活、體驗生活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學習古代詩歌,要著重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對詩歌含義適當講解,不宜作繁瑣、過細的分析。要從整體上把握住學習古代詩歌的重點和難點。
關于古體詩與近體詩。
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我國古代詩體名,是相對于近體詩說的。唐代人把當時新出現(xiàn)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產(chǎn)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后人沿襲唐人的說法,把唐以前的樂府民歌、文人詩,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們的體式寫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詩”。
古詩按字數(shù)分類主要有:四言古詩、五言古詩及七言雜五言。古詩的特點是:篇幅長短不拘,每句字數(shù)不限,不講求對仗、平仄,用韻比較自由。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唐代出現(xiàn)的一種新體詩,與古體詩相比,形式更為整齊,節(jié)奏更為和諧,但限制也更多: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聯(lián)有定對。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兩種。
詩歌賞析的方法。
1、意境美--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體會詩歌創(chuàng)造的意境和飽含的情感。
2、音樂美--通過有感情地誦讀,體會詩歌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感受詩歌和諧動聽的音調。
3、語言美--通過仔細的品味,體會詩歌凝爍集中而形象的語言。
4、要學會準確、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一些古典詩詞。
a、感情:輕松愉快激憤昂揚哀怨悲傷節(jié)奏:明快朗暢急促有力低沉緩慢。
b、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一般五言詩的節(jié)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詩是四三拍(4/3,2/2/1/2,2/2/2/1)。
c、詩歌的押韻和平仄。古代詩歌的誦讀詩歌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我國古代詩歌尤其注重節(jié)奏和韻律。誦讀詩歌,有助于我們欣賞它的優(yōu)美意境,領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藝術熏染。
我國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與句式有密切關系,一般四字句是兩拍(“二、二”式);五字句是三拍(“二、二、一”式);七字句是四拍(“二、二、二、一”式)。如“碩鼠/碩鼠,無食我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但劃分節(jié)奏,不可以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的表達,如“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兩句誦讀的節(jié)奏就應該是“二一二,二一二”;“念去去千里煙波”(柳永《雨霖鈴》)的節(jié)奏則是“一二二二”。這種情況在詞里更多。至于押韻,律詩、絕句都有固定的位置,偶句押韻,有的首句也入韻;詞的押韻則按詞牌,不同詞牌韻腳的位置和數(shù)目也往往不同。只是由于古今音的變化,有的押韻字今天讀起來不怎么合韻。誦讀時,我們按今昔(普通話語音)讀就是,不必勉強去尋求古音的讀法。在掌握詩的節(jié)奏與韻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要求是把詩的感情讀出來。
二、詩詞講解。
1、明確: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功、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2、蘇詞背景介紹。
蘇東坡是北宋詞壇的大革新家,他作詞時,正當柳詞風靡一時之際,他有志于改變“花間”以來柔媚的詞風。熙寧四年(1071)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朝廷派他去當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于鐵溝,寫下了這首出獵詞。他因自己的詞有別于“柳七郎風味”而頗為得意。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40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fā)發(fā)少年人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shù)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熬砥綄睒O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面一層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zhèn)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后,又特別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出現(xiàn)了一點白發(fā)又有什么關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立功業(yè)。
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jù)《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jù)《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句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這首詞從題材、情感到藝術形象、語言風格都是粗獷、豪放的。與溫庭筠的《望江南》格調截然不同。寫此詞后,蘇軾曾寫信給朋友說這首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與鮮于子駿簡》),可見當時的作者已意識到詞應有兩種不同的風格,蘇軾在他的一些詞作中便是自覺地實踐著自己的風格。
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一個作業(yè):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本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流暢、形象。
教學目標是否得到落實,教學過程能否體現(xiàn)目標,都需要教師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及時地進行課外訓練,可以很好地反饋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和效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五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的宏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的豪情壯志。
2.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該詞起句著一“狂”字,貫穿全篇,統(tǒng)攝了全詞。
b.“親射虎,看孫郎”是詞人以孫權比況自己雖“鬢微霜”,但仍英武有為,希望能建功立業(yè),報效朝廷。
c.“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詞人以馮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為蒙冤受屈的將領直言,使他們重新復職。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敵人。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這篇詞中的.名句,請說說你的理解。(2分)。
1.密州出獵(或:出城打獵出獵打獵狩獵)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yè))。
2.c。
3.(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御敵立功、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1分)和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六
這堂課開放性很強,老師沒有預先設置套路,引生入甕,而是讓學生在自己預習教學內(nèi)容與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質疑,在自主閱讀中生成問題,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這對教師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但本堂課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詞的主旨和典故這一教學中心環(huán)節(jié)里,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活而不亂。這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
這里的“合”,側重于合作學習,即學生帶著疑問到小組里進行討論、研究,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決問題。毛老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并充分發(fā)揮這一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整堂課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氛圍中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師生之間的探討和諧自然,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說教者。由于“合作”,對詩歌的挖掘較有深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持合作的態(tài)度的“示范”,通過取長補短,師生共同進步。
詩言志,詞言情。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領會詞中的“情”,就可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最高目標。課堂教學中,毛教師十分善于引導,把學生導向重難點,抓住詞眼,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領會詞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只有70字,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毛教師通過背景引導、誦讀引導、詞眼引導、典故引導,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從感性的層次到理性的高度認識了蘇軾的報國之志,從而落實三個維度目標。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異地借班,現(xiàn)場作課,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是:
(2)嚼得太碎,過分糾纏一些細節(jié),重理性的分析,使學生對全詞整體感知不足;
(3)誦讀缺乏足夠的指導,未能充分引導學生感受詞的美。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七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1.“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詞中有何作用?(3分)。
2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態(tài)?(4分)。
21.“狂”字是總起,且貫穿全篇。上片寫出獵神情舉止之“狂”;下片由實而虛寫由打獵激發(fā)的壯志豪情(即“狂”)。
22.勾勒出了挽弓勁射、英武豪邁的英雄形象,表達了作者希望帶兵征討西夏,為國立功的心志。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八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綿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是蘇軾四十歲(熙寧八年)在密州作的'一首記射獵的詞。蘇軾寫射獵的詩詞不只是這一首,與此同時,他寫了《祭常山回小獵》及《和梅戶曹會獵鐵溝》等數(shù)首詩。
上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三句,是說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牽著黃狗,右臂舉著蒼鷹去打獵(《梁書張充傳》:“充少時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板\帽”兩句,寫出打獵的陣容(“錦帽”是錦蒙帽?!磅豸谩笔酋跏篝茫!盀閳髢A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笔且詫O權自比,說全城人都跟著去看他射虎(“孫郎”指孫權。孫權曾親自射虎,馬被虎傷,權用雙戟擲過去,虎為倒退。見《三國志》)。
下片寫自己的雄心壯志?!熬坪ㄐ啬懮虚_張。鬢微霜,又何妨!”三句說自己雖然已經(jīng)有了白發(fā),但是尚有豪放開朗的心胸?!俺止?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是用《漢書張馮汲鄭馮傳》的故事(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獲罪被削職,馮唐諫文帝不應該為了小過失罷免魏尚,文帝就派他持節(jié)去赦魏尚)。蘇軾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邊事委托他。末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說為了抵抗西北的敵人,要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去參加戰(zhàn)斗。
與此詞同時,蘇軾寫過一首《祭常山回小獵》,詩中云:“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也說自己猶能揮白羽扇退敵(西涼簿:用西涼州主簿謝艾事,艾本書生,善用兵,故以此自比。見查注蘇詩引《烏臺詩案》)。還有一首《和梅戶曹會獵鐵溝》詩,開頭兩句說:“山西從古說三明,誰信儒冠也捍城”(“三明”用《后漢書皇甫張段列傳》:穎字紀明,初與皇甫威明、張然明并知名顯達。京師稱為“涼州三明”),都是表示自己雖然是一個書生,也要為國戍邊抗敵。
這首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突破了晚唐以來兒女情詞的局限。詞中不但描寫了打獵時的壯闊場景,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要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九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老夫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色的獵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千騎馳騁,猶如疾風席卷山崗。為酬謝追隨同太守來觀獵的'全城士兵,我要親自射殺猛虎,就像昔日的孫權一樣。
我開懷暢飲,精神豪邁。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如果皇帝派人手持符節(jié),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一樣,再次重用我,我定把雕花的大弓拉得像滿月一樣圓,朝著西北瞄望,射向侵擾太平的天狼星。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十
教學目標:
1、理解詞和內(nèi)容與思想;。
2、體會詞人所抒發(fā)的情懷;。
3、賞析“親射虎,看孫郎”,“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個名句。
教學重點:理解詞和內(nèi)容與思想;賞析名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已學過的蘇軾的詩詞名句,引入《江城子.密州出獵》。
2、讓學生指出詞牌名與詞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作者及作品介紹(見《長江作業(yè)》)。
四、朗讀理解詞意。
1、播放示范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結合課下注釋再讀理解詞意;。
4、教師指導理解詞意;。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我年紀已經(jīng)不輕,卻還想顯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牽著黃色獵犬,右臂架著捕獵的蒼鷹。隨從武士頭戴錦帽,身著貂皮獵裝,千騎競逐,像一陣狂飆卷過平原山岡。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隨我出城打獵,看我如同當年孫權那樣親自射殺猛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喝足了酒,胸襟還開闊,膽子也還壯。兩鬢添些白發(fā),對我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使臣馮唐,手持符節(jié)來到云中郡,重新起用魏尚?將會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圓月一樣,朝瞄準西北的目標,射殺天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十一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領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親自殺一頭老虎,像孫權一樣。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即使頭發(fā)微白,又有什么關系呢!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jié)到云中,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jié)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xiàn)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边@首詞開頭是說,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戴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崗。
出獵,對于東坡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所以開篇便曰:“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笨裾?,豪情的意思。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看,今日詞人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打獵裝束,千騎奔馳,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鄙掀笕涫钦f,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更是顯出東坡“狂”勁而來了。如此聲情口吻,可見他何等豪興!射虎是何等的壯舉,孫郎,指三國時代的孫權,曹操就曾稱贊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射虎,在風華正茂之年,詞人如今也要“親射虎”,可見其英雄豪氣,不減孫郎。寫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看到一個意氣奮發(fā)的狂飆式的人物形象。
以上主要寫在“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tài)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fā)由打獵激發(fā)起來的壯志豪情。
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此時東坡才四十歲,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自請外任。此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西夏大舉進軍環(huán)、慶二州,四年占撫寧諸城。東坡因這次打獵,小試身手,進而便想帶兵征討西夏了。漢文帝時云中太守魏尚抗擊匈奴有功,但因報功不實,獲罪削職。后來文帝聽了馮唐的話,派馮唐持節(jié)去赦免魏尚,仍叫他當云中太守。這是東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邊任,到邊疆抗敵。一個文人要求帶兵打仗,并不奇怪,唐代詩人多有此志。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蹦┤涫钦f,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如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詞人最后為自己勾勒了一個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氣概非凡。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充滿慷慨激昂之情。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功,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詞至東坡,開始走向了廣闊的生活天地,凡是可以寫詩的內(nèi)容,無一不可以用詞來表達,從此詞與詩并駕齊驅的地位逐漸得到了確認。從這個角度看,東坡這首《江城子》在詞的發(fā)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義。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十二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注釋。
江城子:詞牌名。
密州:今山東諸城。
老夫:作者自稱,時年三十八。
聊:姑且,暫且。
狂:豪情。
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黃:黃犬。
蒼:蒼鷹。
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
千騎:上千個騎馬的人,形容隨從乘騎之多。
傾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形容隨觀者之眾。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孫郎:孫郎,孫權。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
尚:更。
微霜:稍白。
節(jié):兵符,傳達命令的符節(jié)。
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漢時郡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qū)。
會:定將。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另解釋為:天弓)。
滿月:圓月。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狂”,通過品味、朗讀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三個典故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宋代蘇軾也曾經(jīng)組織了一次武裝演習,不過他的目的卻是提高民眾保衛(wèi)祖國的意識和能力,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這次演習的盛況和作者的感想。
二、檢查預習。
1、誰在哪里出獵?蘇軾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獵。
2、出獵的裝束是怎樣的?出獵的場面是怎樣的?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3、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表達了作者希望能殺敵衛(wèi)國的雄心壯志。
4、這首詞的風格怎樣呢?
豪放派:語言暢達流利奔放,高亢激昂,直抒胸臆;內(nèi)容多以雄奇闊大意境抒發(fā)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
三、學法指導。
請同學們讀一讀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三分詩七分吟”,反復朗誦是解讀經(jīng)典著作的有效途徑。通過誦讀去體味古詩詞中的韻味,在誦讀中品味古詩詞的情感。
四、讀題。
2、“密州出獵”這個題目告訴我們什么?出獵和出獵的地點:密州。
3、出城打獵,不同于一般的消遣式的打獵。
五、讀作者。
學法指導:“知人論世”是解讀經(jīng)典的有效途徑,走進作者、了解特定的寫作背景才能走近作品所塑造的人物,走進經(jīng)典世界。
1、作者是誰?蘇軾。
2、你了解蘇軾嗎?學生自由回答、補充。
江城子·密州出獵改寫篇十四
上了《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課我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現(xiàn)出三個特點:
一、因“放”而活。
這堂課開放性很強,老師沒有預先設置套路,引生入甕,而是讓學生在自己預習教學內(nèi)容與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質疑,在自主閱讀中生成問題,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這對教師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但本堂課的生命力正在于此。在理解詞的主旨和典故這一教學中心環(huán)節(jié)里,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活而不亂。這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
二、因“合”而深。
這里的“合”,側重于合作學習,即學生帶著疑問到小組里進行討論、研究,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決問題。毛老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并充分發(fā)揮這一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整堂課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氛圍中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師生之間的探討和諧自然,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說教者。由于“合作”,對詩歌的挖掘較有深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在“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持合作的態(tài)度的“示范”,通過取長補短,師生共同進步。
三、因“引”而高。
詩言志,詞言情。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領會詞中的“情”,就可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最高目標。課堂教學中,毛教師十分善于引導,把學生導向重難點,抓住詞眼,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領會詞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只有70字,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毛教師通過背景引導、誦讀引導、詞眼引導、典故引導,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從感性的層次到理性的高度認識了蘇軾的報國之志,從而落實三個維度目標。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異地借班,現(xiàn)場作課,難免有不足之處,主要是:
(2)嚼得太碎,過分糾纏一些細節(jié),重理性的分析,使學生對全詞整體感知不足;
(3)誦讀缺乏足夠的指導,未能充分引導學生感受詞的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840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