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總結(jié)是對自己的一種記錄和反思。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清晰度,避免模糊和歧義,以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借鑒。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一
1、教學引入照顧到了到多數(shù)的同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測量和計算能力。利用三角板畫平行線、相交線,通過測量對比,學生基本能全員參與,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更易于從圖形當中得到結(jié)論,這樣引入能很好的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知識。通過后來練習及作業(yè)反饋、九年級四班的同學也比較容易得出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這個結(jié)論,說明這種引入的方法是成功的。
二、三節(jié)課鞏固深入,杜絕傳統(tǒng)的“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nèi)學完一個知識點就做相應(yīng)的練習,模仿套用知識而不需選擇,當學完全部相似知識點進行綜合練習時,容易產(chǎn)生混淆”的現(xiàn)象。本節(jié)課只學習了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內(nèi)容,以及由此演變而形成的“a字型”圖和“x型圖”從一開始就擺脫學生的依賴心理,把問題拋給學生,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還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識別類比相似三角形的識別,學生容易理解。
3、注意到了推理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教學中在結(jié)論的推導得出過程中,注意了數(shù)學符號語言的應(yīng)用和書寫,保證了證明的規(guī)范性和作圖的合理性。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a字型”圖的證明上,學生通過幾分鐘的短暫討論,書寫得出這個定理。在學生親自操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三角形相似的第一個簡單的識別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整堂課學生的表現(xiàn)看到,這節(jié)課基本上實現(xiàn)了以上目標。
本節(jié)課盡管在以上幾個方面做得較為成功,但仍然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課后,經(jīng)過教研組同志的集體評課以及自我反思,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的得出過程中,更應(yīng)當注意圖形的一般情況,不應(yīng)當以點帶面。表現(xiàn)在如果兩線相交構(gòu)成的是直角梯形這種情況,而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關(guān)系、學生關(guān)系,在上課作圖未涉及到這種情況,這一點需要改進。
2、在證明“a字型”圖的結(jié)論過程中,沒有必要證明de是三角形中位線這種情況,因為它的證明方法和后面的都相同。如果這樣做的話,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導致課堂教學前松后緊。
3、有些學生操作計算的速度太慢了,沒有時間等他們探索得出結(jié)論,而大多數(shù)的同學已經(jīng)得出了結(jié)論。這樣可能使他們不能充分理解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
4、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的參與面較低。主要是我沒有調(diào)動好他們的情緒,說明我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需要提高。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已基本完成,但站在更高的角度來思考,反映出我還有些急燥,在課后及聯(lián)系中,應(yīng)該把這種題型至少要細分為基本圖形的形成、基本圖形的鞏固、基本圖形的拓展應(yīng)用三個層次,逐步推進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二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的: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課前學生自己對比例線段的運用進行整理。這樣不僅復習了所學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逐漸學會反思、總結(jié),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學生親身體驗“實驗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科學論證”獲得知識(結(jié)論)的過程,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一般規(guī)律;解決問題時學生自己提出探索方案,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課后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xù)挖掘題目資源,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觀察運動中的“形異實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引導學生關(guān)注過程,及時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鼓勵創(chuàng)新,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或幼稚的想法都給予熱情的贊揚。備課時思考得更多的是學生學法的突破,上課時教師只在關(guān)鍵處點撥,在不足時補充。教師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教學相長。
3提升學生課堂關(guān)注點。
般的歸納,學生在探究矩形的比值時就能意識地把解決特殊問題的策略、方法遷移到解決一般問題中去。在課堂小結(jié)中,學生也談到了這點體會,而且還感悟了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數(shù)學學習方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主要介紹了三種方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預(yù)備定理,從上下來的結(jié)果來看,不是很理想,絕大部分學生對定理的應(yīng)用不是很熟練,特別對于“兩邊對應(yīng)成比例且夾角相等”不能靈活運用,夾角也不能準確找到.我想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對圖形的認知不深,對定理的理解不透,一味死記結(jié)論.不能理解每個量所表示的含義.我想在下一階段中應(yīng)培養(yǎng)他們認識圖形的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爭取這方面有所提高。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三
1、讓學生初步認識提高閱讀速度的意義,由前幾課學習中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教學重點】。
一、談話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閱讀的材料很多,有時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搜尋我們要的材料,這就需要閱讀的速度快,這樣就能獲取較多的知識和信息。
板書:題目。
二、閱讀例話。
1、默讀自學:畫出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
2、在小組內(nèi)結(jié)合自己閱讀時的例子和方法,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3、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快速讀下面短文,邊讀邊思考,讀后回答問題。
孔子在游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鬃佑X得很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鬃尤滩蛔枺耗阕诶锩?,為什么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于是贊嘆地說:你這么小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說:好啊,我現(xiàn)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2、指名讀一讀,說一說。
四、總結(jié)。
俗話說熟能生巧,只要我們不斷地這樣練習,一定能逐步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會同步提高。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四
3.在今后的閱讀中加強訓練,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教學時間。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例話,了解為什么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樣才能做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
(書報雜志多,需要懂得的知識和了解的信息多,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通過閱讀得到急需的知識、信息,就必須學會用較快的速度進行閱讀。
要做到閱讀有一定速度且讀后有新收獲,一要看得快,由一字一句地讀,變?yōu)橐痪?、一行地讀,一目幾行地讀;二要想得快,做到一邊讀一邊想,及時捕捉有用的'信息,及時歸納、概括文字說的是什么。)。
二、回憶本組課文的教學,談自己用較快的速度進行閱讀的做法、收獲和體會。
三、讀自讀課本中的《成崗和挺進報》,教師統(tǒng)計一下每個同學用了幾分鐘,并交流一下讀后的收獲。
四、談?wù)劷窈笞约涸鯓蛹訌娺@方面的閱讀訓練。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五
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例話”內(nèi)容,學習按一定順序?qū)懙谋磉_方式;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自讀例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初讀例話。
請同學們輕聲讀例話。同桌說說讀懂了什么。
二、反復閱讀,理解內(nèi)容。
默讀第二自然段,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三、討論:
例話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結(jié)。
再讀課文的時候,了解敘述的順序,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理清課文的內(nèi)容。在作文的時候,按一定的順序?qū)?,可以敘述的更清楚,能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六
今天我們班分享了《安徒生童話》里《堅定的錫兵》這個故事,小錫兵的堅定品質(zhì)和勇敢執(zhí)著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
故事講的是:有一個男孩過生日,收到一盒禮物,里面有25個錫兵,有一個一只腿站著的錫兵,和其他的不一樣。有一天晚上,小錫兵看到宮殿里的那個嬌小的小女孩兒了,小女孩兒是一個舞蹈家,她總是把一只腿高高的蹺在天上,用一只腳支撐身體。小錫兵就喜歡上了這個值有一條腿的女孩。住在煙灰壺里的魔鬼看到了,很生氣,就施展魔法,讓小男孩兒把小錫兵扔到樓下去。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兒就把小錫兵扔到樓下去了。小錫兵被兩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兒給發(fā)現(xiàn)了,兩個小男孩兒疊了一個紙船,把小錫兵放到了紙船里。小錫兵就順著這條臭烘烘的下水道流到了運河里,他慢慢的往下沉,可是他不害怕,仍然堅定的站著,扛著他的毛瑟槍。突然,來了一只貪吃的大魚,把小錫兵吃到了他那黑漆漆的肚子里,那肚子比下水道還要惡心。幸虧有人釣上了這條大魚,找到了小錫兵,可是這被魔鬼看到了眼里了,他生氣極了,就又施展魔法,讓小男孩兒把小錫兵燒死,果然,第二天小男孩兒一起床就不小心小錫兵扔到熊熊大火中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一陣風吹來,那位嬌小的小姑娘也被吹吹到了火里,最后小錫兵化成了一個錫心,小姑娘留下了他的裝飾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定要有一顆堅定勇敢的心,遇到困難一定要有勇氣面對!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七
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例話”內(nèi)容,初步認識提高閱讀速度的`意義。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自讀例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初讀例話。
請同學們輕聲讀例話。同桌說說讀懂了什么?
二、反復閱讀,理解內(nèi)容。
2.默讀第二自然段,明確提高閱讀速度的兩點要求。
3.默讀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斷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同步提高。
三、討論:。
例話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結(jié)。
要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的速度,只有不斷練習,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同步提高。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八
課上完了,可我的思考還在繼續(xù)?!疤骄啃詫W習方式”讓我們更深地思考:如何的學習方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張教授說,“學習方式是多種因素構(gòu)成的復合概念,是學習的行為過程,心理過程(包括情意過程和認知過程)和達標過程的和諧統(tǒng)一體?!薄疤骄啃詫W習方式”提出以“觀察-思維-遷移”三個層次要素的依次展現(xiàn)來構(gòu)成課堂的基本認識層次,這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也是和新課改精神一致的。
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始終創(chuàng)設(shè)了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開展討論,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學有所得。學生在朗誦中學會了抓住關(guān)鍵詞句由表及里的感受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感悟詞人獨特的人格魅力,獲得知識、能力和精神的多重財富,學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的能力,互相切磋,互相協(xié)作的習慣得到了培養(yǎng);蘇軾那豁達的心胸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學生當中引起了震撼。學生在談到蘇軾對自己產(chǎn)生的影響的時候,都談出了深刻的體會。學生暢所欲言,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我想,這堂課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財富,也是人生中難得的精神財富。學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或許還會時時想起蘇軾,想起他的“莫聽穿林打葉聲音”,想起他的“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學習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并設(shè)計了“學生反復誦讀——聽配樂朗誦——教師范讀”的教學流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覺想象,進入到字里行間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去;聽配樂朗誦,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渲染氣氛,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再想象,再造意境;而教師的范讀采取背誦的方式,并放在學生反復誦讀的環(huán)節(jié)后,既起到了“身教勝于言教”的作用,也符合探究性學習方式主張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教師起引導作用這一規(guī)律。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是明顯的。
這節(jié)課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學生主體地位的精華是“學貴善思,學貴善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思考、學習的過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而在課堂上,應(yīng)是表現(xiàn)為一種學習的方法、形式或手段,使得學習更主動、更深入。因此,我們應(yīng)上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有用的、高效的課,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這堂課的不足表現(xiàn)在:課堂時間把握得還不夠好,很多學生發(fā)言時間不夠充分,學生意猶未盡。由于時間關(guān)系,未能與全班同學分享,我要求他們課后繼續(xù)充實,寫在作文本上。別外,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談從蘇軾身上得到的人生感悟時,應(yīng)結(jié)合學生多方面的實際(如交友問題,與父母相處問題,學習壓力問題等)引導他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直面人生,從而使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希望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定**。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詞作的意境。
(2)、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感知蘇軾豪放的藝術(shù)風格,體味其語言的藝術(shù)魅力。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鑒賞詞作,體會蘇軾雖身處逆境,但仍能泰然處之、樂觀灑脫的胸懷。(2)、從蘇軾對待挫折的方式中得到啟示,正確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挫折。教學重點:
1、此詞所抒發(fā)的感情及抒情特點。
2、與詞人的身世聯(lián)系起來體會詩歌的表情達意。教學難點: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2、感知豪放詞的抒情特點。教學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縱深思考,橫向比較。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導入。
這是一個人與一座小鎮(zhèn)的故事:900多年前的一天,一個文人從死刑牢獄中被押出來,帶著一個極小的官職,帶著官場和文壇潑給他的渾身臟水,帶著滿心僥幸和滿心絕望,來到一個很荒涼的小鎮(zhèn)。他在這里完成了一次精神的突圍——由失意孤獨、困惑煩惱到超脫曠達、從容淡定,他在這里留下了一批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這座小鎮(zhèn)也因為他而名揚海內(nèi)外?!疤K軾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軾”。
這個文人是——蘇軾,這座小鎮(zhèn)是——黃州。
蘇軾性情爽直、好發(fā)議論,因此頻遭貶謫,終身漂泊、歷盡磨難,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他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第一個重大打擊,一個正處在人生事業(yè)巔峰的人忽地被打下低谷,他還有出路么?這樣的厄運人生,蘇東坡如何面對呢?所謂“言為心聲”,讓我們學習他寫在黃州的一首詞——《定**》。
二、認讀感知鑒賞《定**》。
1、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上片寫風雨中的情景和心境。踏雨吟嘯,怡然自樂。下片寫風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驀然回首,云淡風清。
3、學生一起朗誦,爭取背誦,進一步體會詞作的思想感情。
4、討論交流,解讀全詞,暢所欲言,展現(xiàn)個性。
(1)、以小組為單位,提出代表性問題,討論解決。
(2)、談?wù)勀阕钕矚g詞中哪一句?請說明理由。你覺得蘇軾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
討論重點:品味語言,鑒賞形象,分析手法,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1概括人生哲理:對待人生要有曠達的襟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樂觀自信,不能沮喪沉淪。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禍福之上的豁達胸懷!
四、探究、解析蘇軾的思想體系。
(2)為民請命的道義擔當。
問題:是不是蘇軾的思想里只有儒家的經(jīng)世濟用呢?他的思想出入儒道,雜染佛禪,以出世的態(tài)度做人,以入世的態(tài)度做人。蘇軾的思想體系中,儒道佛兼容并蓄,基本思想還是在儒家的用世觀念內(nèi)。
五、歸納。
作品主題: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xiàn)出藐視禍難、曠達超脫的智者襟懷。
蘇詞題材上的一大特色:用生活小事為題材來表現(xiàn)對人生的思考,以小見大,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波瀾。
六、拓展閱讀《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罚崾窘庾x詩詞的方法,探討蘇詞的多種風格?!扔泻肋~雄健、慷慨奔放的豪放詞風,又有纏綿哀怨、傷感低沉的婉約詞風。
總結(jié):豪放派的蘇軾也有纏綿柔婉的一面。品讀蘇軾一篇篇蘊含著生活氣息、生活意義、陽光般透明的詩文,如同暢飲沁人心脾的甘泉,可以使人內(nèi)心澄清而明亮。用心去讀蘇軾,我們讀出了他的憤懣痛苦,讀出了他的無奈失意,更讀出了他的超脫達觀、坦蕩豪邁。讓我們學習蘇軾,讓我們也“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七、布置作業(yè):
從蘇軾的詩詞文賦可看其人生思想,讓我們走進蘇軾與其對話。閱讀蘇軾其他作品,以《東坡先生,我對您說??》或《從蘇詞看人生》為題,寫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附:
《定**》。
蘇軾。
上片。
風雨中踏雨吟嘯,怡然自樂。鎮(zhèn)定心態(tài)藐視禍難下片。
風雨后驀然回首,云淡風清。欣慰心態(tài)超脫曠達。
眼前景——。
心中事——。
人生理。
以小見大。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十
蘇軾的《定**》向人們展示的是自己面對人生逆境時的那種曠達自如的胸懷,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詞,如果只讓學生停留在對文本的翻譯上,那么領(lǐng)會哲理思想的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于是我對這堂課進行了以下的設(shè)計:
首先“看”,開場以視頻吸引學生,結(jié)合原先對蘇軾的人物了解,我又向?qū)W生補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創(chuàng)作背景,看得出來,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讀”,運用錄音范讀,帶領(lǐng)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們找到了重要詞語,讀出了內(nèi)容,更讀出了內(nèi)涵。再次“品”,抓住關(guān)鍵詞語“莫聽”、“誰怕”、“何妨”、“任平生”,幫助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會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學生逐步領(lǐng)悟到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tài)與不凡氣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從學生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他們是有所得的,我想:這主要得益于自己對這堂課準備得較充分,也或許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一下子給他們帶來了新鮮感的緣故吧!課雖上完了,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還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成長中的學生們正確看待挫折、怎樣戰(zhàn)勝困難,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每次上課都在想,應(yīng)該怎樣上才讓學生真正的有所收獲,不論是文學上的還是能夠結(jié)合他們的考試,但往往總是準備了一大堆,想了很多卻感覺無從下手,所以只有去聽課,去請教各位有經(jīng)驗而又優(yōu)秀的老師。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設(shè)計教學內(nèi)容,但上的時候有感覺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想想,想的總不是現(xiàn)實,課堂更需要的是老師能夠隨機應(yīng)變,抓住學生回答的契機來駕馭課堂,但能做到這點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的準備。
但即使認為自己準備很充分了,還是一樣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自己感覺不到的,所以,匯報課就成了讓自己更好的成長進步的舞臺。各位老師聽課的評價,對我這個缺乏經(jīng)驗的初涉者是一種饋贈,句句充滿鼓勵和真誠的話語暖到了我的心底。問題和優(yōu)點都明顯顯的呈現(xiàn),我也頓感明朗。知不足而進,才是真正的報答。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我最喜歡《安徒生童話》里的《堅定的錫兵》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
有一天,一個小孩過生日了,別人送給他了25個錫兵。其中有一個一條腿的錫兵,因為他是最后鑄出的,錫不夠用了,但是他仍然能用一條腿站著,和別的兩個腿站的錫兵沒有兩樣。錫兵喜歡一個跳舞的舞蹈家,因為,舞蹈家一條腿抬得非常高,只用一條腿站著,舞姿很優(yōu)美。錫兵很想和她在一起。
偽裝成鼻煙壺的小妖精讓錫兵遭遇了很多磨難。錫兵被沖到了又黑又臭的下水道,在下水道里碰到了一只老鼠,老鼠問他要通行證,可是錫兵并沒有理他。最后錫兵又被沖到了一條寬大的河,被一條大魚吃了,大魚東奔西撞,被賣到了小孩家,錫兵也回到了小孩家。小妖精把錫兵扔進了火爐,一陣風把舞蹈家也吹進了火爐,最后他們終于在火爐里相遇了。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錫兵,雖然他少了一條腿,但是他勇敢,堅強,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他都不放棄希望,我要像錫兵學習,學習他的勇敢、堅強,做一個意志堅定的人。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授課地點:六樓多功能會議廳。
實錄整理:李錦霞、李蕊。
教學過程:
上課鈴響,師生相互問好。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前演講,了解作者。
茹老師(以下簡稱“師”):按平常的要求,請抽到簽的同學上臺演講。
(課件展示:課前演講:題目:的蘇軾。要求:自選一個角度介紹你所了解的蘇軾,1分鐘左右。)。
生1:我所說的是“多才多藝的蘇軾”。蘇軾,他的身影幾乎出現(xiàn)在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他,琴棋書畫,堪稱一絕,詩詞歌賦,令全天下的人稱贊不已。還記得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嗎?還記得那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嗎?還記得他那獨創(chuàng)一家的書法嗎?還記得他那風格別致的畫嗎?我可以說,蘇軾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一個造酒實驗家、美食家,一位瑜伽修行者。這就是博學多識的蘇軾,這就是多才多藝的蘇軾。(蔡蘭芳)。
生2:我說的是“豪放灑脫的蘇軾”。幾經(jīng)誹謗陷害,蘇軾終于掉入了“烏臺詩案”的泥淖,一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德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污水,遭受貶謫后忘卻了所有的失意。在黃州,種地釀酒?!耙癸嫋|坡醒復醉”。他在黃州“倚杖聽江聲”,他在黃州寫出“大江東去”。他總是那么淡定從容,總是將所有的失意拋在腦后,銘記著世間之美,不然,何來“清翥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從蘇軾到宋東坡,東坡居士的名號凝聚了他達觀的態(tài)度和超然的內(nèi)心。我們崇拜東坡,不僅僅在于他絕妙的詩詞書畫,更在于他對待人生積極的態(tài)度。我們要學習他那種隱忍樂觀,那種豪放灑脫,那種幽默詼諧和勇敢頑強。學習蘇軾,了解蘇軾,我們會體會到一種人格的力量和生命的硬度。
生3:我說的是“歷經(jīng)坎坷的蘇軾”。蘇軾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人生經(jīng)歷卻充滿坎坷,飽嘗艱辛。早在青少年時代,聰慧好學的蘇軾就有報國安民之雄心。二十一歲參加科舉考試深受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的賞識,然而就在此時,因母喪守孝兩年。此后十年,他又先后遭受喪妻、喪父之痛。后因反對新法,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舊黨上臺,他又主張保留新法兼用所長,引起舊黨不滿,只好要求外任。他連連遭受打擊,被一貶再貶。他的一生可謂坎坷,雖然在地方官任上有所作為,但遠遠沒有實現(xiàn)他富國強兵的抱負??梢哉f,蘇軾的后半生一直處于新黨和舊黨之爭的夾縫中,幾起幾落,飽經(jīng)憂患,令人嗟嘆!
生4:我說的是“黃州與蘇軾”。一千八百年前,周瑜在此大破曹軍80萬,成就了一代英明,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儒將與少將。而一千年前,蘇軾也來到此地,他是被貶官的,但被貶得卻不是他的心,他在這里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豪邁的胸懷。蘇軾來到這里才成為那個真正為我們熟悉的蘇東坡,他真正獲得了精神上的解放。在這里他的妻子去世了,他曾自撰一聯(lián)“不死不生不垢不滅不盡,如夢如露如幻如電如影”,意思是一切的一切,都將消殆無蹤,一切的一切,都是虛無縹緲,我就是這么一個人,從此以后的蘇軾,曠達、開放、豪邁、灑脫,成為人人敬仰的文壇宗師。黃州與蘇軾成為了不解之緣,蘇軾因黃州而成就了更偉大的事業(yè),黃州也因蘇軾而更加光焰萬丈。
(此開頭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從不同側(cè)面了解蘇軾,比之于單個學生介紹蘇軾,同題求異,可謂是加深學生積淀的好方法)。
師:請桑一丹同學即興點評一下。
桑一丹:我覺得他們都講的十分動情,語言也很優(yōu)美,每個人都概括了蘇軾生活的一個方面,十分優(yōu)秀,但要注意演講時要注意停頓。
師:幾位同學從不同的角度解讀蘇軾,說得真好。老師也為大家提供一組材料。
課件展示下面內(nèi)容--。
方方《喜歡蘇東坡》:“假如將蘇東坡連根須帶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國文化史將因之而失重。”蘇軾《答李端叔書》:“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p>
林語堂《蘇東坡傳》:“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的?!?/p>
師:這三段話恰好是對同學們演講的一個印證。蘇軾是曠世奇才,一生那樣坎坷,可是他卻活得那樣瀟灑,為什么?今天,我們就通過《定**》來走近這位詩人,了解這位詩人。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積累感悟。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這首詞,讀兩遍。
生:(生讀課文,聲音洪亮。)。
師:(學生讀完課文后)學習詩歌,三分鑒賞七分誦。讀出了感情,那一首詞就理解了七分。讀的時候我們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詩詞的節(jié)奏,比如第一句,哪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十多位同學舉手,老師示意一學生讀)。
生:(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師:這位同學的斷句正確嗎?
生:我覺得“何妨吟嘯且徐行”“且”這里不能斷開,因為它是個虛詞。
師:你的評點不錯。我們讀最后一句,也要注意節(jié)奏,應(yīng)該這樣讀:“一蓑煙雨/任平生”。除了把握節(jié)奏以外還要注意詩詞的重音,本詞需要重讀的有“莫聽、何妨、誰怕、任、卻、歸去”。下面再齊讀一遍。
生:(齊讀,聲音洪亮,有氣勢。)。
師:哪位同學為大家讀一遍《定**》?(十余名同學舉手,老師示意一學生讀。)。
生:(一男同學起立,大聲讀完全詞。)。
師:讀得不錯。不過,“歸去”還需重讀。讓我們一起聽聽誦讀錄音。(課件放范讀)。
師:聽了專家的示范朗讀,我們師生一起合作,把這首詞再讀一遍。有兩個地方稍稍強調(diào)一下,上闋我讀到“竹杖芒鞋輕勝馬”后,請男同學齊讀“誰怕”,全班同學再一起讀一遍“誰怕”,然后再接著往下讀,下闋“歸去”的處理相同。
師生誦讀課文,效果很好。
師:讀了這么多遍,又聽了一遍范讀,我們一起來背一遍好不好?
生:好。(師生齊背)。
(老師善于導,生隨師讀,起示范作用不言自明,“誦讀”能力的提升落在了實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整體把握,初步鑒賞。
師:鑒賞一首詞,首先要整體感知。如果把全詞濃縮為一個字或一個詞(詞組),你會想到哪個字?為什么?詞中的主人公給你的印象是什么?請你用一個詞概括。
(學生思考片刻。)。
師:請將自己的思考結(jié)果與本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每組派一名同學將本組的觀點寫在黑板上。
(八個學生上黑板寫詞:任、任平生、歸去、歸、誰怕……泰然自若、曠達、豁達、灑脫、瀟灑……)。
師:我看了一下,同學們寫的詞或詞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寫“歸去”的同學說說為什么選這個詞。
生:因為蘇軾被貶黃州之后又歸隱之心。
師:請寫“誰怕”的同學講講。
生:“誰怕”是一個反問句,蘇東坡應(yīng)該是反問那些陷害他的人,表明自己不在乎風雨,心胸很豁達。
師:這兩位同學的觀點都很獨到,其實這樣的詞語有很多,比如還有“輕”“歸”?!叭纹缴?、“誰怕”是外在的表現(xiàn),“輕”“歸”是內(nèi)在的表現(xiàn),“任平生”、“誰怕”的結(jié)果就是“輕”“歸”,我無所畏懼,看破風雨,因而視重若輕;我歸向我的心靈,歸向我內(nèi)在的家園,不管外面風吹浪打,我都能夠挺得住。
師:詞中的主人公是很獨特的一個形象,別人都躲雨了,他仍然能夠冒雨前行,從黑板上的板書看,大家都能夠想到泰然自若、曠達、豁達、灑脫、瀟灑。看來整體上大家對這首詞都有了感悟。
師:我們解讀一首詩,要學會抓其中的關(guān)鍵詞語進行深入分析,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思考題。
屏幕展示下列內(nèi)容--。
2、“一蓑煙雨任平生”中的“煙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風雨?
4、你最喜歡那個詞或哪個句子,談?wù)勏矚g的理由。
5、選取文中的一種表達技巧,簡要賞析。
(全場安靜,學生思考五分鐘)。
(此處思考題的設(shè)計,圍繞著學習重點層層深入,可見教者匠心)。
師:經(jīng)過思考,一些同學有了自己的觀點了?,F(xiàn)在,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時間是2分鐘。
(同學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交流。兩分鐘后,同學發(fā)言)。
生8:“竹杖、芒鞋”代指隱居、閑適的生活,是蘇軾向往的,“馬”隱喻官場生活,“輕勝馬”表明蘇軾向往一種隱居閑適的生活,厭惡官場的險惡的爭斗。
師:有沒有新的見解和補充?
生:我不太同意高磊的看法,說“竹杖芒鞋”是蘇軾喜歡的生活不太妥當,因為蘇軾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之后,他是帶著一身的怨氣和無奈來到黃州,所以蘇軾并不喜歡這種生活,而是無奈之舉,在無奈中尋找一種寄托,在寄托中發(fā)泄自己、升華自己,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慨。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生:我覺得“輕”是在說他的內(nèi)心,當他在官場上的時候,每天都是擔驚受怕,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擔心得罪哪個人,“竹杖芒鞋”就是他被貶謫之后,起碼心理上是非常放松的。
師:能夠從精神的領(lǐng)域來解讀蘇軾,角度不錯。
生:不僅指自然界的風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難和困難。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自信、飄逸豁達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出不為現(xiàn)實所束縛的心境。
生(張帶):關(guān)于“任”字,我的理解是,蘇軾心中有自己的一桿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表現(xiàn)而改變自己內(nèi)心的態(tài)度和世界觀。
師:剛才張帶同學的發(fā)言讓我想起了一副對聯(lián),“寵辱不驚,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任”就有這樣一種境界在里面。好,哪位同學談?wù)劦谌齻€問題。
生:我覺得“風雨”和“晴”是兩個對立面,“風雨”表明蘇軾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了很多坎坷和不順,但人生中畢竟還有快樂的事,所以“晴”代表快樂,這兩個詞說明了蘇軾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這句寫出了詩人的豁達的心境,他看清了他的人生需要平淡,他需要在平淡中才能找到自己。
生:我認為“風雨”和“晴”不一定就是實指,蘇軾在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之后,他的心靈受到很大的震撼,而且也受到了升華,從此以后看事情也非常的達觀,他開始對這些風雨已經(jīng)不在乎了,淡泊功名,所以即使是困境可能在他眼中也是晴天,所以不一定是現(xiàn)實中的晴天。
(各組代表到黑板上板書,內(nèi)容有:以小見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雙關(guān)……)(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賞析意見)。
生:我們想賞析的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表明蘇軾不畏強權(quán),不向命運低頭的氣勢,“一蓑煙雨任平生”表明蘇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保持自己本心的心境。
生:我賞析的是最后一句。我覺得“晴”字是不是有諧音在里面,如果把風雨理解成感情的“情”那么是不是表明蘇軾認為雖然我經(jīng)歷了風雨,但我心里沒有起伏,沒有沮喪。我覺得蘇軾在這個時期是有這個心境的,所以我很喜歡這句話。
師:這里把“晴”理解為雙關(guān),盡管老師不太贊同這種觀點,但我覺得能這樣去思考問題,這就是詩歌鑒賞中的“猜讀”,或許你的觀點會有人贊同,只是我并不這么想,但我的并不一定就是準確的。
生:我喜歡的是“山頭斜照卻相迎?!碧K軾被一貶再貶,但他看到的是“斜陽”而不是“殘陽”,如果看到“殘陽”就表明他的心境已經(jīng)是很悲了。“卻相迎”,前面他已經(jīng)淋雨感覺到冷,但現(xiàn)在他卻覺得是太陽在迎接他,說明他心態(tài)的一種轉(zhuǎn)變,由冷到暖,表明他的豁達。
師:這是非常獨到的見解。不是“斜陽”而是“斜照”,作者雖然經(jīng)歷那么多的挫折卻仍然這么的樂觀,解讀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關(guān)于詩句的解讀就到這里,下面看同學寫的表現(xiàn)手法。
師:(看黑板)有的小組認為這首詞是“直抒胸臆”,有的小組認為這首詞是“曲筆寫胸臆”。這是兩種不同的意見啊,請再考慮一下,你同意哪一種一見?(學生思考片刻,部分同學小聲交流)。
生:曲筆寫胸臆。
師:對,此人并沒有直接表達胸臆,而是借自然界的風雨來寫人生的風雨,借自然現(xiàn)象來表達心意,所以是曲筆。
師:看看其他同學寫的。有以小見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雙關(guān)??磥泶蠹覍Ρ疚牡谋磉_技巧把握得還比較準確。我們就不一一細談了。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深入探究,拓展升華。
師:下面我們來探討幾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
屏幕展示下列內(nèi)容--。
1、蘇軾這種豁達胸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請結(jié)合你學過的詞,談?wù)剸|坡詞是如何“新天下耳目”的。
3、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給你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
師:哪位同學談?wù)劦谝粋€問題?
生:蘇軾是一個佛道釋三家都有所長的人物,他的豁達的胸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提倡入世,百般曲折人為世用。再多的挫折又何懼,再多的磨難我都能容納。
師:評點(略)。
生:我覺得他思想的根源是緣于他的人生經(jīng)歷。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官場的黑暗對他的沖擊很大,但這反而使他什么都看開了。
師:(評點略)把自己的人生際遇和思想結(jié)合起來,才有這樣一個曠達的蘇軾。
師:誰談?wù)劦诙€問題?
生:我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蘇軾在開篇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見,他的詞同以前的詞相比是豪放的,他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
(沒有學生繼續(xù)發(fā)言)。
師: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我給大家談一談。
屏幕上展示以下內(nèi)容--。
比較點傳統(tǒng)寫法東坡詞。
音律上協(xié)律偶有不協(xié)。
語言上白描為主重典實(學問語)。
表現(xiàn)方式假擬直抒。
題材境界泛意(普遍情感)狹小殊意(個人所有體驗)闊大。
作詞目的娛樂自抒情志。
風格上婉約多樣化(豪放)。
評論家點評伶工(士大夫、市民)之詞文人之詞。
(老師結(jié)合屏幕展示的內(nèi)容,簡單評點)。
師:下面來談一談學了這篇文章你得到怎樣的啟示?誰先談?(六七位同學舉手,老師示意一名同學發(fā)言。)。
生: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難,處境又多落魄,也要有一種豁達的心胸,以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去看待困難,藐視困難。
生:遇到困難,我們要學會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境來考慮問題。
師:同學們能有這樣的感悟老師非常高興。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家可能遇到許多困難,當你遇到這些困難時,你想想蘇東坡。蘇軾是很多文人的精神之父,他給身處逆境中的文人以精神的力量。我希望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有蘇東坡與你們相伴。
師:最后以一句話結(jié)束: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題。人生再多的雨,經(jīng)過東坡的過濾,都變成一片晴空了。蘇軾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撐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們活得像他一樣明亮,一樣豁達。
讓我們以《嘯賦》中的一句話共勉吧:心滌蕩而無累,志離俗而飄然。
師:學了這首詞后,老師布置一道作業(yè):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網(wǎng)上搜集資料,自選角度,對蘇軾的詞進行專題研究,寫一份研究性學習報告。
師:下課。
徐憲軍。
定的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1、緊扣“莫聽”“何妨”“誰怕”等詞,把握詞人樂觀曠達的形象。
2、把握“斜照”“風雨”“晴”等字詞,體味作品的深層意蘊,領(lǐng)悟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tài)和不凡氣度。
二、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緊扣“莫聽”“何妨”“誰怕”等詞,把握詞人樂觀曠達的形象。
2、學習難點:緊扣“莫聽”“何妨”“誰怕”等詞,把握詞人樂觀曠達的形象。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
宋神宗元豐五年,即公元1082年,蘇軾被貶黃州已經(jīng)整整兩年了。
《東坡志林》曰:“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這年的農(nóng)歷三月七日,蘇軾沙湖買田,打算終老沙湖。不料,途中突遇大雨。東坡會如何應(yīng)對這場突然到來的雨呢?今天我們走進這首因遇雨而寫出的小詞《定**》來一探究竟。
(設(shè)計意圖:背景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整體感知。
一讀,讀準字音、節(jié)奏。
二讀,弄清事由。
思考:詞前小序,交代了哪些事宜?
明確:時間――三月七日;
地點――沙湖道中;
人物――同行、余。
事件――遇雨、已而遂晴;
交代了寫作緣由。
三讀,結(jié)合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同行、莫聽、何妨、竹杖芒鞋輕勝馬、料峭、向來(預(yù)習檢測)。
一蓑煙雨任平生。任憑一生中披著蓑衣遭遇風雨。(解析重難點句子)。
(設(shè)計意圖:所有的詩詞,理解文意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于普通班的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詞作。)。
四讀,讀出美感,讀出情感。
1、思考:整首詞的情感基調(diào)如何?
明確:灑脫、樂觀、豁達。
2、師范讀,配樂。
3、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注意詞語的抑揚頓挫,文句的輕重緩急)。
試讀兩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設(shè)計意圖:鑒賞詩詞,誦讀是基礎(chǔ),反復誦讀能讓學生體味其音韻美,并能讓其初步感知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三)重點賞析。
(過渡語:小序中曰:“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可以說上闕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對此句的闡釋。)。
1、自讀上闕,結(jié)合蘇軾對風雨的應(yīng)對,緊扣關(guān)鍵詞“莫聽”“何妨”“誰怕”“任”,概括風雨中詞人的形象。
明確:
莫聽(不要在意)――超然世外。
何妨(不妨)――鎮(zhèn)定從容。
誰怕?――無所畏懼。
任(任憑)――順其自然,灑脫。
人物形象=行為+性格+身份。
一個(行為)()(性格)的詞人形象。(身份)。
(學生填空,并分享,師評價)。
(設(shè)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通過品字,品詞,結(jié)合文本還原風雨中詞人的形象,培養(yǎng)學生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詞和關(guān)鍵句鑒賞詩歌的能力。)。
2、重讀這些詞:
(四)背景穿插。
(過渡語:好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東坡,一句話道盡了萬般灑脫?!八颉?,蓑衣,擋雨的雨具,沙湖道中明明“雨具先去”了,前后是否矛盾?這的“雨”到底指什么?)。
思考:蘇軾人生中曾遭遇了什么風雨?
烏臺詩案:柏臺霜氣夜凄凄,風動瑯月向低。
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命懸一線,九死一生)。
沙湖買田: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粱三百尺。
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開荒種地,生活艱難)。
師歸納:沙湖道中的風雨――人生的風雨。
(設(shè)計意圖:此處穿插背景,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上闕東坡形象的理解,更對學生理解下闕大有幫助。)。
(五)合作探究。
3、面對這人生中遭遇的種種不幸,蘇軾卻能像一位智者一樣超然達觀。為什么他能如此呢?請緊扣下片這兩句話,品析關(guān)鍵詞的象征意義,分析原因。(小組討論)。
明確: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斜照:象征人生的希望。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蕭瑟處:象征人生危難處;風雨:象征人生逆境;晴:象征人生順境。
回首往事,人生的順境與逆境在心中已經(jīng)無分別,人生的浮沉變幻、喜怒哀樂全然不放在心上。此時的東坡已儼然是一位人生的智者了。)。
(設(shè)計意圖:把握下闕關(guān)鍵字詞,在品詞的基礎(chǔ)上,分析其深層的涵義。小組討論更能集思廣益,讓學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知識。)。
(六)延伸拓展。
思考:人生總要經(jīng)歷磨難,你將如何面對人生的風雨呢?
播放《陽光總在風雨后》,師生可跟唱。
(設(shè)計意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去說、去唱、去爭辯。不僅能鍛煉其表達能力,還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小結(jié)。
(八)作業(yè):
默寫全文。
(九)板書。
雨中東坡:笑對風雨的豁達者。
雨后東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84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