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注意總結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下列是一些經(jīng)典總結范本,供大家參考和借鑒,提升寫作水平。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一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老師愛學生,為學生成長辛勤工作著,激發(fā)學生熱愛老師之情。
教學難點:
使學生知道怎樣做才是愛老師。
教育過程:
一、認一認。(啟發(fā)學生認識老師。)。
1.師:公園里,有很多美麗的花,大家爭著看花,在花壇前照相,你們一定也很喜歡這些花。
(1)想想: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花是誰培育出來的嗎?
(2)小結:
培育花的叔叔、阿姨們天天要給這些花澆水、施肥、除蟲,經(jīng)過他們的培育,花兒才這樣美麗。大家把這些辛勤培育花的人成為園丁。
想想:同學們好比是祖國的花朵,培育你們的人就好比是辛勤的園丁,他們是誰呢?(對,是老師。)。
板書:老師是園丁,我是花。
過渡語:讓我們來認一認這些親愛的老師吧!
2.出示投影片。(“認一認”中的4幅圖)。
(1)提問:
你知道這些老師在上什么課嗎?
給我們班上這些課的是哪位老師呀?你還認識哪位老師?
(2)小結:學校里有很多老師給同學們上課,教同學們知識,同學們可高興了。
二、講一講。(引導學生了解老師。)。
出示圖一。
1.小組交流:
(1)老師在上什么課?上課時同學們坐著,老師是什么姿勢?
(2)老師一天要站著上好幾節(jié)課,工作辛苦不辛苦呀?
(3)從開學到現(xiàn)在,你們還上過什么課?在這些課上你們學會了什么?
2.出示寫有漢語拼音,數(shù)學題,圖形卡片,并引導學生說老師怎樣教自己學漢語拼音、學數(shù)學。
3.小結:
老師教你們學語文、數(shù)學、音樂、美術,教你們學習很多知識。雖然他們每天要站著上課,十分辛苦,但是看到你們進步了,學會了這么多知識,心里十分高興,因為老師愛你們??!
過渡語:下課了,同學們該休息了,老師休息了嗎?
出示圖二。
1.小組交流:
(1)操場上,同學們在做什么?此時,老師在做什么?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
(2)課間活動時,老師是怎么照顧你們的?老師在照顧你時,你心里怎么想?
(3)老師上完課已經(jīng)很累了,還要照顧學生活動,這說明了什么?
2.小結:老師對學生關心、照顧得很周到,說明他們愛學生不怕辛苦。
過渡語:老師白天辛苦了一天,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晚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圖三。
1.全班交流:
(1)這是什么時候?你怎么知道的?
(2)每天這時你們在做什么?此時,老師在做什么?
(4)老師臉上是什么表情?老師工作這么辛苦,為什么還笑呀?
2.小結:老師愛學生,看到學生的進步,再辛苦也高興。
三、說一說。(激發(fā)學生熱愛老師。)。
1.想一想:
(2)你們的老師真愛你們呀!在這里你最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小結:“我們愛老師”是同學們共同的心聲,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向老師問一聲好。
引導學生齊說:“老師,您好!”
3.同桌說說:
我們在什么時候問“老師您好”呢?
4.小結:早上進校要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上課要起立向老老市問好;在校外遇到老師要停下游戲,向老師問好。我們要用問好表示出真心愛老師、尊敬老師。
5.想一想:你們知道9月10日是什么節(jié)嗎?
6.出示投影片。(“說一說”中的圖3)。
師:9月10日是教師節(jié),同學們一大早就來到操場為老師慶祝節(jié)日???!他們有的敲鑼,有的打鼓,這幾位同學還給老師獻上了鮮花。
(1)全班交流:
你猜他們會對老師說什么?如果是你,你想對老師說什么?
老師辛勤地培育學生,學生給老師獻花,這說明了什么呢?
板書:老師愛我,我愛他。
(2)說說咱們學校是怎么慶祝教師節(jié)的。
(3)放視頻:九月十日教師節(jié)慶祝場面。
(4)小結:老師特別愛自己的學生,學生也非常愛他們的老師,在老師的節(jié)日表示真誠的祝賀,熱情地問一聲:“老師,您好!”
過渡語:愛老師就要尊敬老師,做到對老師有禮貌。
四、做一做。
1.指導學生尊敬老師。
分組交流:
(1)下課了,老師和同學們要走出教室,同學們應該怎樣做?
(2)在校園里,你看到老師拿著很多東西應該怎樣做?
(3)辦公室里,老師和你說話時你應該怎么做?
(4)放學離校時,你應該和老師說什么?
2.師生共同即興表演。
(1)下課了,老師和同學同出教室……。
(2)在校園里,看到老師拿著很多東西……。
(3)辦公室里,老師和同學說話……。
(4)放學了,老師把同學送到校門口……。
3.現(xiàn)場采訪。
請同學說說為什么這么做。(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一朵“愛老師”的小紅花,希望大家都來像這些同學一樣愛老師。)。
4.小結:愛老師就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老師的愛。
五、全課總結激發(fā)情感。
師:老師愛學生,為了學生的成長、進步,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地工作著,我們每個學生也愛老師,要對老師有禮貌,尊敬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xiàn)出對老師的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為老師唱一首贊歌吧!
1.師生同唱《老師老師您真好》。
2.現(xiàn)在下課鈴就要響了,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做?
(1)學生起立、站直,大聲說:“謝謝老師,老師再見?!?/p>
(2)學生請老師先走。
板書設計:
老師是園丁,我是花。
老師愛我,我愛他。
探究活動。
1.采訪爸爸媽媽、大同學,說說他們對老師的認識。
2.查找資料,辦一期“老師愛我,我愛老師”的小報。
3.到辦公室,看看老師辦公的情景。
4.訪問老師,請老師說說“老師的一天”是什么樣的。
5.分小組制定計劃“如何慶祝教師節(jié)”(可以為老師制作賀卡;可以為老師點歌;可以給老師打電話;可以給老師發(fā)電子郵件等)。
6.舉辦一次班會,題目是“歌頌老師”(會上可以讓同學唱一唱、演一演、畫一畫、寫一寫、夸一夸)。
7.在教師節(jié)這一天,把教自己班的老師請到班中共同歡度教師節(jié)。
[老師,您好!(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二
一、說教材。
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延伸篇目,是配合課文第四單元《故都的秋》的拓展讀物。
第三冊中的散文更側重于文學性的欣賞和個性化的解讀。而本文是“京派”作家話北京,在情感和風格上別有一番風味。
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老舍對北平的獨特的深情,文中自然流露的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及老舍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氣質。
基于這一點,本文的教學目標定為: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知識目標:課文中如何用襯托來體現(xiàn)對北平的感情;
能力目標:借文章解讀老舍的閑雅品性和平民意識;
教學重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教學難點:
如何把握文中的主觀色彩、平民色彩?
二、教法、學法。
散文教其他文體更有主觀性、情感性,更宜用“體驗教學法”來組織課堂教學;而要體驗作者的情感,就要聯(lián)系作者生平,作品,堅持“知人論世”的原則;基于散文本身所具的語言美,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悟語言的魅力,而朗讀本身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佳途徑;教和學的過程中堅持“讓文本自己開口說話”,用作者的話解讀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多用討論,加強生生互動。
主要手段可概括為:
體驗性默讀。
“知人論世”
多形式朗讀。
用原句解讀。
討論互動。
三、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
課文中哪幾節(jié)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作者認為北平好在哪里?
1、導入: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把北京城看成一本古書,我們已經(jīng)接觸了許多位讀者,從汪曾祺的“胡同”到史鐵生的“地壇”到郁達夫的“秋天”,每個人都對北京有自己的一番品讀,而今天我們有走進另一位“哈姆萊特”的世界,老舍話北京。
2、處讀課文,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檢查預習提出的問題:“課文中哪幾節(jié)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作者認為北平好在哪里?”
第一問較為直觀淺顯,學生較容易回答,可個別提問。
4―6節(jié)直接寫到了北平的特點。
一生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預習第二問。根據(jù)學生朗讀情況,糾音,受方言影響,學生在朗讀兒話韻上不容易到位,而在本文中兒話韻卻特別能表現(xiàn)情味,不容忽視。
學生講,教師板書:
安靜閑雅。
寫什么布局合理。
(4―6節(jié))。
貼近自然。
3、研讀課文4―6節(jié),回答“怎樣寫”的問題。
襯托手法。
(厚此薄彼,可聯(lián)系《故都的秋》中以南襯北的手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4、回答“為什么會這么寫”的問題。
設計討論題:
(1)你覺得老舍偏心嗎?(導向作者表達上的主觀性)。
“據(jù)我看”、“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在我的經(jīng)驗中”、“還不愧殺”這些“偏心”的語言都可以看出作者對北平的偏愛。
你怎么理解作者的偏心,(稍停)你能不能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解釋他的“偏心”?
1―3節(jié),正是作者的解釋。
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學生討論老舍的“偏心”
學生自由發(fā)言:
母不嫌子丑(第二段中以母親作類比較易答到)。
物我不分(第三段“……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第四段“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
可否用作者文中的原話簡潔概括?
因為這是“我的北平”,這就為作者的主觀作了最好的解釋。
(2)為什么獨選街道院落,小花小菜?(導向作者的平民主義)。
“草花兒”是強調它的普通;
菜中強調“帶泥點的韭菜”;
“帶著白霜的”果子;
用文本來解讀作者的平民氣質:
“采菊東籬下”傳統(tǒng)文人的陶氏情結;
“像我這樣一個貧寒的人……”
作者的平民氣質源自于的作者自身定位和精神追求:平凡、談泊。
(引出作者介紹)。
老舍,現(xiàn)代“京派”代表作家。
《茶館》以北京為背景的歷史畫卷,京味十足。
《駱駝祥子》關注平民,關注底層因此老舍被稱為“人民藝術家”
5、課堂小結:
因為普通,所以眾口咸宜;因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
給我們的寫作啟示:
普通事物入題,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主觀感情,就稱得上好文章。正如上海的方仁工教授說的那種“你不講別人也知道,你講了別人也不知道”的文章就沒意思了。
6、布置作業(yè):
選取某一細小的事物(景物),寫出自己的主觀色彩。字數(shù):300字。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三
1、引導學生結合讀過的詩,了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藝術創(chuàng)作。
2、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xiàn)方法。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2、通過寫“我所知道的李商隱”等訓練,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體味詩人獨特的人生際遇。
2、深刻認識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朽的本質,激發(fā)憂國憂民的情懷。
重點、難點和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xiàn)方法。
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熟讀背誦這兩首詩。
(2)標出詩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鑒賞。
2、課內精讀課教師講析與學生討論相結合。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xiàn)方法。
2、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導入新課。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于晚唐詩壇,頗受后人喜愛。早年的詩人,也曾有經(jīng)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寫詩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xiàn)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遺落世事,他自知憂天無力,回天乏術,就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簡介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g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絢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xiàn)實黑暗的,但為數(shù)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yōu)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3、關于《錦瑟》《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保ā墩撛娙住罚┮馑际钦f,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fā)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完成過程。
1、「提問」如何理解《錦瑟》的意境。
「明確」第一聯(lián),毫無疑問是起興之筆。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fā)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耙幌乙恢眲t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腦,以下文字皆因此生發(fā)出來。第二、三兩聯(lián),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但詩人究竟在苦戀什么呢?他表達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扒f生曉夢迷蝴蝶”,說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戀的夢境。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tài)是真實的自我了。這里,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現(xiàn)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懷,盡管那是當局自迷,盡管歡樂是那樣短暫,但也足以讓他珍惜一生一世?!巴鄞盒耐卸霹N”,更轉出一種凄涼悲慨的情調來――生而不能,死則續(xù)夢!這是怎樣的悲哀啊,希冀以來生繼今世,永結情緣。接著,詩意又轉,柳暗花明,開出另一新的境界來:明珠在滄海月下泣淚,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煙,美好的事物總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滿。這里是指佳人紅顏命薄,還是指詩人才命相妨?(李商隱在《有感》一詩中說:“古來才命兩相妨”,意為才氣與命運不能兩全)我們無從知曉。最后一聯(lián),以感嘆作結?!按饲榭纱勺窇洝?,表明作者到老還是很珍重這份“感情”的,無需“追憶”,分明已然在追憶?!按饲椤睘閱畏Q表述,則大體可以推定前面所指為一件事。“只是當時已惘然”反迭前句,言當時身處其境,已是凄迷難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詩就在這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中結束,余音裊裊,言盡而意不止。
2、「提問」怎樣理解《錦瑟》一詩的主旨和情感?
「明確」《錦瑟》一詩,境界撲朔迷離,情感深長綿藐,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所以,至今還有很多學者把它當做政治詩來讀,并從詩人的經(jīng)歷中尋找蛛絲馬跡,闡幽發(fā)微。李商隱一生,固然是在黨爭的政治派別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受過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擠,有過短暫的榮光,更有過長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歡,未必用這樣朦朧的詩歌來表現(xiàn),不能硬把中國古典詩歌“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以愛情隱喻君臣際遇)往這里套。否則,李商隱那些寫愛情的無題詩,像“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類的,都可以當做政治詩來讀了。我們認為,《錦瑟》還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遠,感情真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感悟不可支離,須從大處讀之。
3、「提問」怎樣理解《錦瑟》一詩的表現(xiàn)手法?
「明確」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征與比喻有共同之處,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點,但它們也有不同之處。比喻像人間的橋梁,一般有兩個硬性的端點,可以找出本體和喻體;象征則像天上的彩虹,物質表象所聯(lián)系的對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帶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錦瑟》一詩,無論是起興的“錦瑟”,還是主打的“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xiàn)的情調可以猜想出來,但一追究其具體所指,就如墜人五里云霧了。不敢說李商隱開啟了中國當代朦朧詩的先河,也不敢說他影響了十九世紀法國的象征主義詩派(有受中國詩歌影響的因素),但他確實是一位古典時期的“先鋒派”,他的藝術嘗試和創(chuàng)新是獨特的,對后世影響很大,連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對都他推崇之至。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xiàn)出的這種意蘊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近人梁啟超曾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詞》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保ā吨袊嵨膬人憩F(xiàn)的情感》)。
4、「提問」如何理解《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確」《馬嵬(其一)》是一首絕句:“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睌ⅠR嵬之變,兼寓諷意。本課所選的第二首繼承了前一首的基調,卻更勝一籌,寫得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lián)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后,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這里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fā)人深省。第二、三兩聯(lián),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后,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里專人報曉的服務了?,F(xiàn)實的情景是軍隊嘩變,“六軍不發(fā)”,當年盟誓長生殿、笑牛郎織女的賞心樂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謂“樂往哀來摧肺肝”!詩的最后一聯(lián),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么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女人,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fā)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于動蕩、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5、「提問」《馬嵬(其二)》的章法結構如何?
「明確」這首詠史詩從章法上看,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后的凄涼,最后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笔掳l(fā)在前,反而置后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fā)在后,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郁”,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回環(huán)幽咽,蓄勢待發(fā),波瀾起伏。
7、李商隱詩的用典李商隱的詩,素以用典工整適切著稱。這兩首詩,尤其是《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詩句的內涵,提高詩句的品位,鑄造出詩歌典雅、厚重的意韻;還可以借題發(fā)揮、“借尸還魂”,為我所用,創(chuàng)出古典新義來。以《錦瑟》而論,如果不引莊周夢蝶,又如何在七個字中傳達出詩人對自我認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現(xiàn)出那種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說,用典是李商隱刻意追求的一種表達手段,更兼他錘煉得好,融貫得好,所以不露斧鑿之痕,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礙于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
總結、擴展當詩人以極度的虔誠,極度的勞累把自己的生命與詩境熔鑄在一起時,我們體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詩人的生命。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四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并熟記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對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障礙進行診斷與矯治,使學生理解教師工作的崇高,激發(fā)學生熱愛教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含義,激發(fā)學生熱愛老師。
2、重點詞語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基礎性診斷。
1、揭題,理解題意。
2、看了題目,你有什么要問?
二、初讀課文,自主性學習診斷。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生字。
2、同桌互相檢測,進行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檢查:
(1)認讀詞語。
(2)指名讀課文,進行群體診斷與矯治。及時指導讀好長句子。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細細品讀,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1、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有不理解的詞語做好標記.
(2)交流,群體性診斷與矯治。
a理解關鍵詞語“浸透”、“蘊含”。
b改換句式:“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教師的心血!”“那一項創(chuàng)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勞!”朗讀體會語氣的不同。
c用自己搜集到的事例進一步體會教師的崇高。
(3)指導朗讀。
2、用學第一段的方法,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3、朗讀指導,讀出感情,讀出詩歌的韻味。
四、總結全文。
1、練習背誦課文,自主性診斷。
2、學了這課,你有什么感想?
五、發(fā)展性診斷與矯治。
小練筆:老師,我想對您說……。
[《老師,您好!》教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五
本單元選取的是四位婉約派詞人的作品。四人中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詞人,四人在詞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編選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詞來學習,通過橫向比較,使學生了解同是婉約派詞人在創(chuàng)作上的個性差異,進一步體會四位詞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
本單元教學課上努力做到學生、教師、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在學生理解詞的內容后,教給鑒賞詞的方法。通過鑒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了解詞的特點和寫法(情景交融、點染、白描、疊字等),讓學生在學習后對詞的鑒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為必修五模塊已沒有古典詩詞的學習內容,所以本單元的學習還應引導學生對鑒賞古典詩詞的一般方法進行總結,為以后進行詩歌與散文系列模塊的選修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文特點。
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這首詞寫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離開都城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大綱》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1、了解婉約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鈴”詞牌。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步驟和方法;2、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3、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為:1、“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2、理解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為:名句的鑒賞方法。
二、學情介紹。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的學生,對詞這種體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時已有接觸,必修一學過-的《沁園春?長沙》,感受了詞的語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苯處煈朴趩l(fā),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苯虒W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jù)此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啟發(fā)誘導式教學法、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
葉圣陶說:“‘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于魚”,更要“授之于漁”。據(jù)此,學習這篇課文,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學習名句鑒賞法——易詞造意法。
此外還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四、學法指導。
整體把握內容,再現(xiàn)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熟讀背誦多識記。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二)、介紹柳永及寫作背景。
作者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早年屢試不第,生活窮困潦倒,處世抱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浪蕩自由、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城(現(xiàn)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容和感情。
1.播放配樂朗讀磁帶。
2.誦讀點評。
3.學生放聲朗讀,自行品味。要求:讀準字音,熟悉內容,把握感情,注意語調、節(jié)奏,熟讀成誦。
4.指名誦讀,感受本詞的情感氛圍。
(四)、探究賞析。
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視學生掌握情況決定詳略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凄涼急促地叫著,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的時候,急雨剛剛停歇。
例二:“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問1、情人的離別,照我們當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樣的方式?為什么作者在這里用“執(zhí)手”?為什么不用“吻別”“擁別”“話別”或是“揮手告別”甚至是“揮著手絹”等方式。
學生可能只會注意到作者當時沒有現(xiàn)在開放,不可能“吻別”“擁別”。但這種理解是淺層次的,教師要誘導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執(zhí)子之手,與君偕老”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牽手”,此處“執(zhí)手”一方面寫出其“不舍”,另一方面,“執(zhí)手”這一動作大膽直接,充分體現(xiàn)了柳詞“俗”與“直”的一面。
此處用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揭示內心活動,大膽率直,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問1、將“去去”改為“此去”如何?
問2、“千里煙波”改為“千里波濤”如何?
問3、既然是“沉沉的暮靄”為什么“楚天”卻會“闊”呢?這不矛盾嗎?
采用討論的方式,可由學生先提出可供置換的意象或詞語,再進行比較,品評。
此詞不是簡單的寫離情別意,而更多的滲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歸期渺茫,命運難測”的身世之感。這一點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
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風、月“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問1:明代詞評家賀裳稱,柳永此詞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問3:改為“楊柳岸,凄風冷月”如何?
問4:改為“今宵夢醒何處”如何?
如學生有困難可稍作解釋“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類比。
此環(huán)節(jié)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xiàn)“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誦讀本文,爭取背誦。
總結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確: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
建議由學生討論,找意象。學生對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對學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師可適當提示補充。
(六)、小結。
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長亭送別,執(zhí)手相看,柴門扶杖,汽笛聲催,生命總在演繹著悲歡離合的故事,而當我們輕輕敲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jīng)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柳永的詞《雨霖鈴》,感受作者了筆下哀婉動人的感情,想必也會有某種特別的感受,寫下來吧。
(七)、作業(yè)(任選一題)。
1、將此詞改寫成現(xiàn)代詩。
2、比較《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兩首詞的不同風格。
3、描寫“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場景,不少于100字。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六
(一)教材分析。
《九寨溝》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九篇課文。以生動的筆觸,飽蘸著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國的山水美景,折服于靈幻的異獸珍禽。層次清楚,語句清新,辭藻華美,重墨濃情,易于朗讀和背誦。然而,九寨溝的美是說也說不完的,僅僅憑借書上的描寫,還不能真正讓人感受九寨攝人心魄的美,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研究的空間,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領略九寨的美。于是我設計了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流程,這利于學生打開思維,不拘形式地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九寨溝的神奇、迷人,如湖泊多,湖水清,湖石彩;五彩池美的原由;瀑布的高低錯落,蔚為壯觀。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美,并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對九寨溝的美景進行介紹。
2、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
用校園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利用網(wǎng)絡進行拓展性學習,了解更多的九寨溝的自然風光和人情風俗,能自主設計生成綜合性學習專題。
二、說學法。
學習方式: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九寨溝的自然風光和異獸珍禽,他們通過搜集資料,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解決問題。在這基礎上全班交流、討論學習成果、相互質疑與辨析。
三、說教法。
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九寨溝的興趣,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學法指導——確立目標——自主學習——討論交流——拓展延伸”的模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收獲。
(一)回顧舊知,發(fā)現(xiàn)問題。
新課伊始,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上堂課的所得,然后提出這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什么說九寨溝是一個童話世界,人間仙境?再請學生說說你對這篇課文還有什么疑問?對疑問進行歸納整理,以學生的疑問為突破口組織教學,將學習目標定位在學生自身的需要上,體現(xiàn)了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整個導入簡單而不簡約。
(二)學法指導,確定目標。
多次網(wǎng)絡教學,讓我有了這樣一個感受,那就是學生一看到網(wǎng)上資源,立刻被吸引了,而當老師讓他們自主學習時,他們往往左看右看,忘了學習的目的,這對于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明顯。基于這個原因,所以我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前,先指導學法,然后提出目標,讓學生學有所向,學有所法。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課文的第二段分別介紹了九寨溝的四絕:雪峰、湖泊、瀑布、森林以及九寨溝的異獸珍禽,這是全文的重點。學習時,運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以問題引導探究,學生自主選擇研究主題(自己喜歡的景物),可以在九寨風情中欣賞各具特色的海子,也可在“精彩視頻”中觀賞活潑可愛的異獸珍禽,還可在“九寨五絕”中進行資源查找,實現(xiàn)資源共享,這樣不但解決了問題,還擴大了學生語文課外閱讀量,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
(四)匯報交流,突破難點。
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大家進行全班交流:你向大家介紹的是什么景物?在交流時,我始終貫穿著新大綱提出的'要求:以讀代講,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特別是在學習交流九寨溝的異獸珍禽的過程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導他們通過自由讀、賽讀、比較讀等多種方式細讀課文,然后思考問題:這些動物各有什么特點呢?繼續(xù)前進,你還會看到什么動物?請發(fā)揮想象,照書上的樣子也來說一說。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見。這樣既實現(xiàn)了第二次資源共享,又突破了網(wǎng)絡與語文整合的教學難點;實現(xiàn)了借助網(wǎng)絡,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
(五)網(wǎng)上留言,知識擴展。
新課程指出,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資源的利用者,也更是資源的生成者,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交互中產(chǎn)生的資源是鮮活的、有價值的。因此學完課文,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學了課文,你最想說什么呢?”學生打開思維的廣度,在“我的留言”平臺與同學、老師一起探討,進行評價。
課堂結尾不應畫句號,所以我讓學生討論如何圍繞九寨溝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深入體驗感悟,建構起良好的語文背景知識。
作為課改實驗的老師,我常常在想: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課堂?快樂的?自由的?有趣的?這都是我想給他們的。因此,這堂網(wǎng)絡課我想盡最大的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得到知識,受到啟迪。我想努力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追求語文的本真,讓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充滿語文味。我也知道課堂是師生共生共長的過程,是充滿挑戰(zhàn)的過程,它也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遺憾,但我不怕,因為只要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樂趣,我將不斷實踐、追尋!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七
知識目標:
(1)解決生字詞,握大意,理解主旨;
(2)學習本文“以情馭景”的寫法,對比、類比等手法。
(3)品味本文平實生動的語言。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美讀和感悟的能力;
(2)訓練學生找關鍵語句和領悟情感的能力。
(3)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寫作能力。寫文章表達感情時,不一定要選擇雄偉壯觀的景物和轟轟烈烈的事情,只要我們的情感是真實的,是濃厚的,那么從小處著手,涓涓細流同樣也能打動人心,所以,我們平時在寫作時也可以學以致用,努力做到“情到自然最為真”。
情感目標:
感受作家對故都的深切眷戀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難點:
文章通篇寫的'都是對北平的思念與眷戀。無論直抒胸臆,還是以情馭景,用動情的眼光看故都風物,處處閃耀著一個“情”字,處處可見絢麗動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領悟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學習作者以情馭景的寫作手法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解決方法:
1、指導美讀。入情入境的朗讀有利于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鑒賞散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整體感知時要朗讀,品味語言,分析藝術手法時也要朗讀。
2、課堂協(xié)作討論。這一方法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情感和藝術手法的討論,訓練了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二)、基礎知識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課文。
問題一:
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北平人,寫作此文時正羈旅青島,想念北平卻不得相見,這種“想”是一種動情帶淚的思念。文章是怎樣表達這種感情的?請找出相關的語句,并在書上注出。
問題二: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八
《想北平》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上的一篇散文,與之相對應的是課內文章——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同屬寫北平的寫景抒情散文。所以在指導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將二者比較。本文的老舍先生的抒情之作,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北平文人對故鄉(xiāng)深切的眷戀與熱愛在問中盡情展現(xiàn),這里有動情的追憶,有對故都風物的信手描摹,抒發(fā)一個平民知識分子的鄉(xiāng)土之戀。文章篇幅不長,行文脈絡清晰,文字平實生動。高二學生完全可以在一課時披文入情,用已掌握的方法解讀文章。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教學大綱”對散文的要求——在誦讀、抓住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作者的感情,品味藝術化的語言及感受人文精神。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能力等級,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把握大意,理解主旨;
(2)學習本文“以情馭景”的寫法和對比手法;
(3)品味本文平實生動的語言。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美讀和感悟的能力;
(2)訓練學生找關鍵語句和領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作家對故都的深切眷戀之情。
德育目標:
滲透人文精神,培養(yǎng)對故土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文章通篇寫的都是對北平的思念與眷戀。無論直抒胸臆,還是以情馭景,用動情的眼光看故都風物,處處閃耀著一個“情”字,處處可見絢麗動人的光彩。所以,深入領悟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學習作者以情馭景的寫作手法應該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凸現(xiàn)老舍這篇散文的個性色彩,在教學中可以用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作比較閱讀。因此,分析兩篇文章在寫法上的異同,也應該設置為又一個教學重點。
四、重點難點的突破辦法。
1、指導美讀。入情入境的朗讀有利于深入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鑒賞散文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整體感知時要朗讀,品味語言,分析藝術手法時也要朗讀。
2、對比分析。與課內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比較分析,是鑒賞本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更能見出本文的特色。既鞏固了以往的知識,又訓練了鑒賞抒情散文的方法的運用。
3、課堂協(xié)作討論。這一方法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探討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情感和藝術手法的討論,訓練了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程序。
課前布置預習:
1、課前誦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為課堂教學作準備;
2、思考: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寫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北平怎樣的特征?
課前預習的布置除了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作好準備,也讓學生明白本文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課堂的討論,歸納才會更有效果。
(一)導入。
情境導入法——“鄉(xiāng)情是一顆由甜蜜、溫馨、哀愁凝結成的珍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顰一笑,一離一合,總是那么讓人牽腸掛肚,讓人心底流過一股莫名的泉涌!”那么,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就是對故國之戀的最好詮釋。
這種導入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快速入境,身臨其境地那股濃濃的眷戀之情,激起情感共鳴,引發(fā)學習興趣。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
(二)指導美讀。
誦讀的散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對散文意境的體會的需要。在朗讀中投入感情,對后面領悟作者感情,品味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讀得抑揚頓挫,入情入境。安排兩名朗誦較好的學生完成。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布置以下思考題:
1、作者是土生土長的北平人,寫作此文時正羈旅青島,想念北平卻不得相見,這種“想”是一種動情帶淚的思念。文章是怎樣表達這種感情的?請找出相關的語句。
誦讀過后,安排學生小組討論,得出結論,舉薦一兩名學生回答。
學生很容易找到表達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節(jié),如“我真愛北平”“真愿成為詩人……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薄昂茫辉僬f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這種情感是直抒胸臆,濃烈,一瀉而出,無須掩飾。這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摯著眷戀。
學生還可以在4——7節(jié)中概括寫景的重要內容,如通過與“四大歷史故都”(特別是巴黎)的對比,寫出北平整體環(huán)境的“復雜又有邊際”,院落布置的“勻調”,“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這一步驟讓學生充分活動,自瀆自答,相互間協(xié)作討論,培養(yǎng)其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積極探討的學習能力。這樣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中把握大意與初步感知作者感情。而且文章的層次也已經(jīng)明確無疑。
(三)與《故都的秋》對比閱讀,分析情感與寫法上的異同?!断氡逼健穼僮x本上的延伸性閱讀,是對課內知識的鞏固。一加深對課內知識的理解,利用課內學習的方法獨立解決同題材文章;二開拓學生視野,增加文字積累。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明白“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道理。也使本文的特點在比較中更加鮮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靈活,可讓學生充分獨立展示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其思辯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化形象的感知為抽象的理性分析。這一過程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引導其學會歸納。
討論要點如下:
相同點:
(1)都選取尋常景物,拋開風景名勝,表達一個文人的平民意識;
(2)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烘托故都風物;
(3)都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
不同點:
(1)對故都的熱愛程度不同,本文情更深。一個是地地道道的'老北平,一個是南方人。一個是從血脈中流出的充滿血淚的“骨肉情”,一個是凄涼之景與凄清之情相吻合。
(2)切入點不同?!豆识嫉那铩愤x取具有“清”“靜”“悲涼”特征的秋槐、秋蟬、秋果、秋雨等來寫,欣賞秋的姿態(tài)與色彩;本文則是信手拈來,選取“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及它們承載的情感?!彼芯爸隆岸挤e湊到一塊兒,每一件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這一過程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中藝術手法的分析,而且對于作者對北平的情感的體悟也更深厚了?!靶挠懈杏谑挛?,敘事狀物以表心意?!边@是散文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在解讀語言文字中來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品味語言。
鑒賞抒情散文,品味語言是基礎。體會情感,賞析藝術手法都要與品味語言始終相隨。在上步驟的分析中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部分語句的感悟。這里再單提出來,以使語言特色更加鮮明。
散文的美未必來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要用動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細微處見絢麗動人的光彩。你認為本文哪幾處寫的具有“動人光彩”,找出來,品味其語言。
估計語段:
第2節(jié)——“我愛我的母親……”與北平之愛作類比;
第6節(jié)——“花多菜多果子多……韭菜葉上的泥點……進了城還帶一層白霜?!?/p>
第8節(jié)——“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這樣的文字鼓舞學生聲情并茂的誦讀,感悟,甚至背誦下來。學生大致可得出平實、生動,看似平常語卻那樣貼切、形象。這與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關心蒼生,為民請命的歷史使命密不可分的。所以,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七、總結與拓展。
回顧教學主要內容(情感、藝術手法與語言特色),再次突出重點難點。
結語:鄉(xiāng)情是一杯略帶苦味的“鄉(xiāng)色酒”,讓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飲。久在異鄉(xiāng),身在旅途之人常常為一句熟悉的家鄉(xiāng)話,一陣撲鼻的紅棗粥的香氣,一抹長滿了鄉(xiāng)思的老槐樹催得潸然淚下。無論在何時何地,一個人的心靈歸宿總是生你養(yǎng)你的那片熱土!
附:板書設計。
脈絡感情手法。
引子:我的北平(1)整體感覺:安適熱烈類比。
我愛北平(2-3)城市布置:勻調眷戀以情馭景。
想北平。
老舍故都風俗畫(4-7)花多菜多果子多閑雅對比烘托。
結句:真想北平(8)。
接近大自然思念。
板書設計理由:重點難點清楚,讓學生明白文章脈絡,寫景特點,感情主旨。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九
李老師的課幽默風趣、教態(tài)自然、活潑開放。
首先,李老師非常注重語言能力的熏陶和培養(yǎng)。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的事,賴老師就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通過親切鼓勵是學生樂說,通過恰當?shù)脑u論引導學生善說。如:“一邊……一邊……”,請學生說說相關的句子,明白這要表示兩個同時發(fā)生的動作。再比如:介紹完兩個學生是怎么學棋的,分別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把兩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導致不同的結果用自己的話進行表述,非常到位,也為下文要滲透的道理做了鋪墊。
其次,重視以讀為主,充分發(fā)揮朗讀功能,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朗讀,是學生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
特別是整堂課李老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鼓勵,是她整堂課的亮點。每位學生在她的不同評價下躍躍欲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要說有什么要商榷的,就是在理解詞語時從難到易,分步進行,就會有梯度。如:比較“沒有進步”和“沒有多大進步”時,教師分步引導,學生就不至于走那么大的彎路。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團結。文章在表達上頗具特色。
一是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這樣安排使全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二是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三是情景交融,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會認”渲、勒“等6個生字;會寫”毯、渲“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渲染、綠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3、揣摩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品味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課標還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點撥引導,自讀自悟,大量實踐的教法和學法。
五、說課時安排。
本課我打算用2教時完成。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xiàn)說課的完整性,我將本文教學的全過程陳述如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吉祥三寶一家?guī)У搅宋覀兊恼n堂上,吉祥三寶他們想帶大家一起去神游他們美麗的家鄉(xiāng)?!贝藭r,我將會播放《吉祥三寶》的視頻聲像,讓學生對吉祥三寶的家鄉(xiāng)內蒙古大草原充滿了期待和幻想,這時我會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草原”。
【設計意圖】。
全國著名教育專家于漪老師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堂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非常重視“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二)新授。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準備采用“四步法”教學,即“讀文、探究、積累、練習”。(在黑板上寫出“四步法”)。
1、讀文。
(1)自由讀(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檢查讀(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3)指名讀。
2、探究。
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完成以下任務(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給文章的每個自然段擬一個四個字的小標題。
(小標題是:景色優(yōu)美、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
(2)在第一段中找出,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優(yōu)美。
如:哪里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愉快。
那些小丘的線條……流入云際。引導學生抓住“渲染、勾勒”進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書:空氣清鮮,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認真讀文,說說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
(4)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并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讓讀者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
【設計意圖】。
1、倡導自主學習不等于隨意學習,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等于把教師逐出課堂。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闭n堂中學生學什么,很需要教師居高臨下的“引導”。因此,設置高價值的學習問題就是教師作用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2、浙江特級教師紀育華說:“教材內容是教學的原始材料,它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對教材作一番剪裁。該取則取,該舍則舍,擇其精華實施教學?!?/p>
3、積累。
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就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
學生再次讀文,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選擇兩個背誦下來。
【設計意圖】。
學好語文關鍵在于積累。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果說語文的學習是一幢大樓的建設,那么詞句和語文知識便是磚磚瓦瓦,而積累則是將磚瓦砌成高樓的過程。
4、練習。
為了將知識內化成能力,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按要求改寫句子。
1(改為比喻句)。
2(改為擬人句)。
以“美麗的校園一角”為題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
葉圣陶老先生說:“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guī)格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勞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币虼宋也捎醚驖u進的理念設計了這兩個練習。
七、說板書設計。
草原。
不舍草原——民族團結。
內
走進草原——外。
初入草原——景、人。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一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下了《草原》這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他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作者通過對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斷認識這條明線,以及自己情感發(fā)展的暗線,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充分體現(xiàn)出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主要有兩點:一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出發(fā)考慮,讓學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團結友愛情感的'熏陶。作者筆下的草原風情圖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讀的極好素材。通過感情朗讀的訓練可以深化對文章表達情感的體會。因此,第二個教學目標確定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反復地、有感情的朗讀,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通過突出重點借以突破教學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之后,我將此文教學課時安排為兩課時。在第一課時中,師生一起解決了為數(shù)不少的生字,讀熟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是著力表現(xiàn)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此次,我向大家匯報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教法與學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說過:人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我通過抓住明線、緊扣暗線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這個關鍵,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升華民族精神的教育融為一體。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美景,動聽音樂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再現(xiàn)場景等多種形式,喚起了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拓展思維,更深層次地體味美的意境,最終“水到渠成”,輕松地突破了難點,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深刻含義,并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巧妙引導,資料鋪墊,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進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實現(xiàn)整個教學目標。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二
梁老師這節(jié)課教態(tài)自然、親切,能時時引導學生進行讀書,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步步深入,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這也是梁老師一貫的教學風格。
本課梁老師首先非常重視抓文本的詞句品位語言,理解意思。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學生不同的學棋態(tài)度。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兩個學生學棋的句子,然后緊緊抓住兩個重點詞“專心致志”和“走了神兒”,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并結合課文插圖,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很扎實,切實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朗讀能力而設計。其次,能夠圖文對照進行教學,教會了學生剖析圖畫與語言文字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感悟語言文字的內涵,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現(xiàn)。再則,重視學生語言訓練,注重詞語積累。
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在指導朗讀時,在語言上再動些腦子。比如,該重讀的地方不要直接說“要重讀某某詞”,換種說法讓孩子自己去領會是不是效果好些。
李老師在教學中教態(tài)親切,精神飽滿,通過朗讀的指導、重點詞語的品析、說話的訓練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亮點很多,簡單說兩點。
第一、李老師的課堂非常注重朗讀的自讀自悟和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聽李老師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李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關鍵詞語該怎么讀,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反復的引導讓學生自悟朗讀方法,如分析第一段時,李老師抓住“能手”“遠近聞名”這兩個詞語突出秋的棋藝高超,先讓學生談談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讀讀“遠近聞名”。朗讀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有詞語的領讀、個別讀、齊讀等形式,特別是用啟示的語言“呀,還不夠聞名”等語言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這是朗讀指導中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會自己去想方設法讀好。從而把握正確的情感投放。
第二,注重學生語言積累和補白訓練。長時間訓練會有很好的收效。
要說注意的地方,自我感覺,表演讀的時候是不是學生邊讀邊演效果好些,更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
王老師依然是那樣細致沉穩(wěn)、不急不躁、有條不紊。
首先,王老師的課循序漸進,引導得法。
課堂一開始就體現(xiàn)出了她備課時的細致縝密?!坝米詈喍痰脑捀嬖V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讓二年級孩子有條理說出來也不是件簡單的事,王老師先讓孩子自己說,教師引導說,然后出示提示語再說,學生語言逐漸從繁瑣到精練。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這樣的訓練太及時了,太值得了。
其次,能夠圖文對照進行教學,能將圖畫和語言文字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來學習,通過圖畫來理解枯燥的而語言文字,這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比較感興趣的。
最后的書籍推薦很好。拓展閱讀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老師的推薦無形中是一盞指路明燈,學生明確了方向。
要說美中不足的是在時間安排上有些不盡如人意,所以在課堂上該收的時候趕緊收,第一段可能有些耽誤了時間。不過總體感覺還是成功的。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三
導入:北平是個令許多人魂牽夢繞的帝王之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想北平》,看看令他如此掛念的北平是個什么樣子。
師:首先由我和一位同學一起來朗讀這篇文章。在欣賞完文章之后,請大家談談你們的初讀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結構。(電教手段:播放《小夜曲》,師生有感情地配樂朗誦。師讀1、2、3段,學生讀4—8段。)。
(讀完)師評:這位同學朗讀的很好,她特別注意到北京的兒化音,如:“空兒”、“差點事兒”、“白霜兒”等,還有“哼”這一字讀的也很到位,感受到北平對他根深蒂固的影響,滲透到文章德望每一個角落。
好了,下面該由同學們暢所欲言了。
(舉手)生:我感到了老舍對北平的真摯的愛。
師:文中哪些詞句可以說明。
生:“可是,我真愛北平”,“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師:你找的很準,還有誰來談談。
生:作者通過北平與國外其他城市的對比來說明對北平的愛。
師:也就是表現(xiàn)了北平的與眾不同,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它的與眾不同?
生:第四節(jié)到第六節(jié)。
第四節(jié)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北平的動中有靜。
師:“動中有靜”!很好,這個詞被你找到了。
生:第五節(jié)也通過對比突出了北平在布置上的勻調。
第六節(jié)到第七節(jié)講到了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師:花多菜多果子多,也就是說生活在北平有何感受,能用文中的語言概括嗎?
生:“這就使人更接近自然了”
師:對,就是接近自然。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的質樸自然,接近生活。比如:第六節(jié)中“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
師:講的很有道理。
(總結)經(jīng)過幾位同學的發(fā)言,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
1---3段:我對北平的印象與感情。
4—7段:從北平的建設、布置、生活環(huán)境寫出北平的與眾不同。
8段:表達感受——想念北平。
三,師:請大家再讀文章,讀完以后我還要請你們談感受。關于感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
(1)你感到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得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那么請?zhí)岢觥?/p>
(2)請劃出文中能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明原因。
(3)請對文章的一些手法作出評注。
(學生大聲朗讀)。
師:同學們可以就任何一點談談你們的感受。
生:第四節(jié)中“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也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蔽蚁矚g這句的描寫,他表現(xiàn)了北平的生活環(huán)境的快樂舒適,讓人很容易平靜下來享受這份寧靜。
師:很好,那么上一句話“自然,那里也有空曠——不像北平那樣既———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蹦銈兪侨绾卫斫獾摹?/p>
生:摸著老城墻能讓人感覺到踏實安全。
師:對,只有在踏實安靜的環(huán)境中,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快樂,實現(xiàn)無欲無求。
生:我覺得第二節(jié)的“我愛我的母親,怎樣愛?我說不出,在我想一件事討他——,在我想到———近乎這個”
首先,這段很令我感動;其次,這段文字采用類比的手法表現(xiàn)了我對北平的愛。這是一種用語言不夠表達但又難以割舍的刻骨銘心的感情。
(引導:想想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歷史反映在什么上面)。
生:作者所愛的北平是那一段能觸動作者心靈的歷史,從風景名勝可以看出。
生:我喜歡第三節(jié)中“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這句話。因為他把那種無法用語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的愛,形象化成像音樂一樣動聽,像圖畫一樣悅目,讓我們可以感知的。
師:分析的很好,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嗎?
生:同意。
生:剛才那位同學講到對愛的感受說明北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不過,我想再補充一點:同樣在第三節(jié)“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所賜給的”。
這段話說明北平是孕育老舍成長的地方,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賜的,同樣也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刻骨銘心。
師:大家談的都不錯,那么有誰還能提出一些問題來嗎?
師:這位同學很有思想,她的問題提出來了,有哪位同學幫忙解答/。
師:對的。還有別的補充嗎?比如在第七節(jié)中講到了老舍的生活。
生:第七節(jié)中講到老舍的生活是貧寒的。所以他關注的是和他一樣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環(huán)境。
師:你一針見血。老舍以一個貧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那么他看到的就是“自然”“布置勻調”歸結到一點就是他的“平民意識”
生:不矛盾。說不出是因為愛到極致卻往往難以表達出來,說不出來是為了強調對北平愛之深,訴說很多還是為了表達對北平的愛,所以兩者殊途同歸。
四背景:(投影)本文寫于1936年,那個時候即將爆發(fā)抗日戰(zhàn)爭,由于國家的動蕩不安,許多國人顛沛流離居無定所。老舍也再所難免。這時的他離開了生活十幾年的北平輾轉于青島、武漢、濟南等地。此篇文章就是他在青島所作。
師:根據(jù)文章的背景,請同學們再次讀課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此想念北平的老舍是個怎樣的人?(請從文章中找到依據(jù))。
生:從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
作者強調“我的北平”,最后一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表現(xiàn)作者是個感情專致的人。
生:我認為他是一個追求恬靜、平淡生活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不喜歡刺激,追求平和心態(tài)的人易于滿足的人。比如:第四段“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師:很好。香片茶代表北京那種溫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經(jīng)過大家討論:我可以看出老舍是一個不愛戰(zhàn)爭,感情專一,淡泊無欲無求的學者。
那么在《老舍自傳》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八年流浪到處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還是寫作。干嘛去擠車擠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鄉(xiāng),這是當然的??墒俏壹葲]錢去買黑票又沒有衣錦還鄉(xiāng)的光榮。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寫了一首“鄉(xiāng)思”七律來結束這段八方之雨?!多l(xiāng)思》: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帶文章千古室,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羊斜。無限鄉(xiāng)思秋日晚,夕陽白發(fā)待歸鴨。
師:從這段文字的字里行間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北平就是老舍的家,也是他精神上永遠的家園。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
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我的說課準備從七個方面進行。
一、說教材。
《草原》是一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作者用極其清新,優(yōu)美的語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團結。文章在表達上頗具特色。
一是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形。這樣安排使全文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二是課文寫景語言優(yōu)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三是情景交融,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1、會認“渲、勒”等6個生字;會寫“毯、渲”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并理解“渲染、綠毯”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二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激發(fā)了解西部的興趣。
3、揣摩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上的一些特點,學習作者書法情感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品味優(yōu)美語言,體會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課標還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準備采用自主探究,點撥引導,自讀自悟,大量實踐的教法和學法。
五、說課時安排。
本課我打算用2教時完成。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xiàn)說課的完整性,我將本文教學的全過程陳述如下:
(一)導入。
(二)新授。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準備采用”四步法“教學,即”讀文、探究、積累、練習“、(在黑板上寫出”四步法“)。
1、讀文。
(1)自由讀(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檢查讀(檢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3)指名讀。
2、探究。
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完成以下任務(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1)給文章的每個自然段擬一個四個字的小標題。
(小標題是:景色優(yōu)美、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
(2)在第一段中找出,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草原景色優(yōu)美,如:哪里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愉快。
那些小丘的線條……流入云際。引導學生抓住”渲染、勾勒“進行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板書:空氣清鮮,天空晴朗,一碧千里,翠流。
(3)認真讀文,說說草原上的人是些什么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
(4)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并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讓讀者體會到蒙漢兩族人民深厚的情誼。
3、練習。
為了將知識內化成能力,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按要求改寫句子。
1(改為比喻句)。
2(改為擬人句)。
以”美麗的校園一角“為題寫一段話。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五
一、材簡析: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是蘇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其實人版也有錄用,不過題目是“釣魚的啟示”,內容也略有不同,可見這篇文章文質俱佳。因為我們這兒使用的是蘇版,所以我主要從這個版本來談。這篇課文是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三篇文章,都是關于“人與動物”的故事,又不僅限于,而是以為視角,反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
《“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男孩湯姆釣到了一條他從未見過的大鱸魚,由于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爸爸要求湯姆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魚,但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構想:
在以往的學中,對這一類課文的處理,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兩種分離: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育的內涵,而淡化了語言文字,談化了語文學科的學特,使得人文性與工具性分離開來。其二,在學中,師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經(jīng)驗,導或強加給學生,讓學生的口說成人的話,使師、學生、文本分離。基于這樣的思考,對這篇課文,我想嘗試一種新的學路徑,那就是體驗式閱讀,意在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理解內容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體驗,與作者,與文中主人公進行真誠對話,讓學生對生活,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做人。
三、學設計:
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體驗式閱讀,將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覺遵守規(guī)則是做人的必須。
學重:
通過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湯姆釣魚、放魚的心理變化。
學難:
體會并認同“自覺遵守規(guī)定”的重要。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內容及要求:
初讀,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部分,體驗湯姆釣到大鱸魚時的喜悅心情。
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學內容及要求:
學習課文的二、三兩個部分,通過語言感悟和內容的理解體會湯姆從不愿放到放到牢記爸爸的話語這一心理情態(tài)變化的過程。
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在這一部分中,兩個人物是兩條線,一條是爸爸,一條是湯姆。爸爸:讓孩子放掉魚,因為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即使沒有人看見,也應該遵守規(guī)定。湯姆:開始不理解,希望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留下鱸魚,最后還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鱸魚。這兩條線交叉并行,推動著事情的發(fā)展。
這一部分既是學習的重也是學習的難,難就難在學生對“不管有沒有看見,都應該遵守規(guī)定”這句話的理解。在這里,學生可能會贊成爸爸的觀,也可能同意湯姆的想法,因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積淀決定著學生與文本對話時的個性體驗,對這種多元的個性體驗,我們應予以尊重和珍視。但珍視并不等于認同,針對學生認識中的差異,我們應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同時,適機適度加以撥和引導,這才是真正的珍視。
基于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學設計。
1請學生仔細讀第二部分內容,看看這部分內容主要講了什么?
在這里,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來談談自己的看法。(預測:在這里或許有學生聯(lián)系遵守交通規(guī)則來談;或許有學生聯(lián)系乘公交車主動投幣來談;或許有學生聯(lián)系校園生活中保潔來談等等。)。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師適機加以引領、撥,使學生對學會做人有正確的認識和感悟。
3在正確理解的基礎,再讓學生分角色讀父子對話,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朗讀與評讀中加深對“必須”、“斬釘截鐵”、“不管有沒有人看見,都應該遵守規(guī)定”等重詞句的情感體驗。
(二)學習課文的第三部分。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了解了湯姆在放魚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也正為這樣,這件事給湯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學習積累,對這段話就采用這樣的處理,在讀中讓學生對事情發(fā)展的延續(xù)有一個了解,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回環(huán)。
(三)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讀一篇文章《中彩那天》,邊讀邊思考,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想說些什么?把你想說的話在小組內和同學們交流。
課外拓展的這篇讀物,選自人版大修訂版五年制第五冊,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內容與我們這篇課文相似相通。選擇文閱讀,意在讓學生在自主自能讀書的基礎,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讓三維目標在自主閱讀中得到遷移和發(fā)展。
綜所述,是我對這篇課文的設想,但是課堂學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當學生思維被激活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無法預料的情景,這些都是正常的,對,我們應該適機加以撥,使課堂學成為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
想北平說課稿蘇教版篇十六
王老師的這堂課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注重詞語積累。在教學中,王老師在學生理解了“專心致志”后,問:“你能換上幾個意思一樣的詞語嗎?”學生說出“認認真真”、“一心一意”,這還不夠,她還送了“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全心全意”3個詞語,從中可以看出很注重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另一個學生時,抓住文章的空白點讓學生想象表達:這位走神的學生到底想什么了?學生說得很好,教師又收攏得很巧妙:這叫三心二意,一心二用,心不在焉,心猿意馬,一下子又讓學生積累了好多詞。
其二,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利用“一邊一邊”說話時,王老師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引導培養(yǎng)。讓孩子們不僅會用詞語說話,同時還知道了該怎樣做。
注重了積累,感覺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就少了些,王老師也已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不過以后課前備課時多注意些,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86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