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到避免使用口語化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保持正式和專業(yè)性。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總結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一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jīng)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zhàn),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yōu)勢”的傳統(tǒng)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解決了三系法雜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難題。一是提出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遠緣雜交”的技術方案,終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徑,于1973年實現(xiàn)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強優(yōu)勢的雜交水稻“南優(yōu)2號”等一批組合,并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yōu)勢的科學家。三是突破了制種關,過去的研究認為,水稻異交率僅2.4%,雜交一代種子產量極低,離生產要求相距甚遠;國際水稻所1971年開始研究,1973年放棄,原因也就是當時在該所沒有人相信可以解決制種難題。而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制種產量逐漸提高,現(xiàn)在高的已達畝產300公斤以上。
3、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fā)展戰(zhàn)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交優(yōu)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交優(yōu)勢利用,優(yōu)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臺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采用,并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fā)展的指導思想。
4、袁隆平解決了兩系法中的一些關鍵技術難題。如在兩系法研究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提出了選育實用光溫敏核不育系導致不育的起點溫度指標和選育的技術策略,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走出了低谷。后來又研究并提出了核心種子生產程序和冷水串灌繁殖等重大技術,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最終取得成功并推廣應用。他1987年起擔任“863”項目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專題責任專家,主持全國性協(xié)作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比同熟期三系雜交稻增產5%~10%。
5、他設計出了以高冠層、矮穗層和中大穗為特征的超高產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技術路線,并在超級雜交稻研究方面連續(xù)取得重大進展。,袁隆平又開展超級雜交稻研究。已于、、分別實現(xiàn)中國超級稻百畝示范片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他啟動了百畝示范片畝產1000公斤的超級雜交稻第四期目標攻關,計劃到前實現(xiàn)目標。同時實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促進科技成果的生產應用。自以來取得巨大的增產、增收效應,全國已有7個省市實施,其中湖南省全省參加的縣(市、區(qū))由20個增加至2050個,面積達882萬畝。截至年,累計示范推廣面積多萬畝,增產20多億公斤,為糧食持續(xù)穩(wěn)定增產做出了新的貢獻。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二
幼年的袁隆平愛上了這美麗的果園,愛上了這綠色的世界,他實在不愿離開這里。正如袁隆平后來所說:“從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記憶中那個美麗的果園便飄進我的心靈,滿園里郁郁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艷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
記憶,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與夢幻。
巨人的誕生總是需要機緣巧合的。正如牛頓童年那個砸在頭上的蘋果引領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5歲時遇到了他鐘愛的羅盤,最終成為物理學界世界級的泰斗一樣,這次美麗的游園驚夢,正是帶領袁隆平一步步走向農業(yè)科學巨人之路的那只閃亮的螢火蟲。
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fā)。那片花果鮮艷的園藝場,在風雨飄搖、國事艱難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純真的心。
就是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礎,使他從此與“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片美麗的果園,最終改變了袁隆平一生的命運,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13億中國人的命運。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三
至于這位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創(chuàng)造了無限財富的偉大院士袁隆平,有人評論說他的身價只有1000億元,但他的月收入,連工資補貼都只有幾千元。按照他的貢獻,他應該有更多的錢,但是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笑吟吟地說:“錢對于生活和生產很重要,但是錢的方式一定要對。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等于沒錢。但是有了錢,第一,不要鋪張浪費,第二,不要吝嗇,該用的用,不該用的不用。所以,我穿衣簡潔大方是一個原則。你穿得這么好干什么?很閃亮。穿的好,不一定地位高。”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簡單、直白、深刻、發(fā)人深省。有人評價他:“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為全世界人民謀福利。他幾十年來一直努力學習,鍥而不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憂國憂民,利國利民,……”袁隆平院士作為一名科學家,不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是一位具有可貴精神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卓越的科技能力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tǒng)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品格、精神和風格為我們的知識分子在教育戰(zhàn)線上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作為一個在環(huán)保戰(zhàn)線上戰(zhàn)斗的知識分子,我由衷地贊美袁隆平院士,我認為我們都應該認真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腳踏實地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造福人民。我們應該學習袁隆平院士那種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不僅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增強中華民族和人民的雄心壯志,還要讓每個人都學習和發(fā)揚他的做人態(tài)度和奉獻精神。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四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特別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后,搖搖頭說:“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里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后能遇難救人。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后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后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便笑著對他說: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時,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這件事給予袁隆平很多啟迪:凡符合實際的“不服氣”思想,不一定是消極因素,有時可以變成積極因素。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催他積極進取,克服困難,努力拼搏,去爭取勝利。也正是這種“不服氣”的思想,在他科研實驗中遇到更大困難時,總是給他精神力量,促使他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攀登高峰!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五
袁隆平,男,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1930年出生,現(xiàn)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著名農業(yè)科學家。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他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發(fā)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使水稻產量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現(xiàn)在,他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順利推進。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用3畝地產出4畝地糧食,大幅度提高現(xiàn)有水稻單產和總產。20多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yǎng)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種植面積達3000多萬畝,他因此被海內外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榮獲國家特等發(fā)明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
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六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現(xiàn)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F(xiàn)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中國農業(yè)大學客座教授、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xié)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yè)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p>
世界科學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農歷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漢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在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xiàn)任中國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中國迄今唯一特等發(fā)明獎(截止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勛科學家”稱號;中國發(fā)現(xiàn)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他先后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4月29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并出席了有世界數(shù)百名頂級科學家參加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七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云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fā)現(xiàn)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fā)表《農業(yè)學大寨》評論,后來袁隆平得意地說,"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著,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后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藥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后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yè)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xié)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yè)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么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fā)現(xiàn),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xiàn)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后,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yōu)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yōu)勢組合"南優(yōu)2號"。經(jīng)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量都比常規(guī)水稻增產30%以上。
隨后,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chuàng)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量從畝產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里,不時播出周恩來逝世、唐山大地震、毛澤東逝世等大事件。稻田里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20%以上。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等到1981年6月,推了一個光溜溜的。
平
頭的袁隆平上了北京,領了我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八
對于這位偉大的、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創(chuàng)造了無限財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評價他的身價何只千億,可他每月的收入連工資加補貼也只有幾千元。依其貢獻,他應該擁有更多的錢,但面對幾千元的工資,他樂呵呵地說:“要生活和生產,錢是重要的,但錢的來路一定要正。錢是拿來用的,有錢不用等于沒有錢。但是用錢,第一不要奢侈浪費,第二不要小氣,該用的就用,不該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樸素大方,這是一個原則。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見得你的地位就高?!边@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錢觀,樸實直白,寓意深刻,發(fā)人深思。有人評價他說:“袁隆平院士頭頂藍天,勇攀科技高峰;腳踏實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幾十年如一日,刻苦鉆研,鍥而不舍;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服務人類社會;胸懷祖國,心憂天下,造福世界人民,……?!弊鳛榭茖W家,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tǒng)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身處教育戰(zhàn)線的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學習的典范。
作為奮戰(zhàn)在環(huán)保事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名知識分子,我發(fā)自內心地贊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并發(fā)揚光大他做人的態(tài)度和奉獻的精神。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九
天陰沉沉的,窗外的雨水淅淅瀝瀝地下著,我坐在房間里正上著網(wǎng)課,突然,電腦上彈出一條新聞:默哀!“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__年5月22日13時02分逝世。
這個消息如同雷電直擊我的心坎,腦袋里“轟”的一下,整個人都僵住了,大腦里一片空白。就在這一剎那,“金豆豆”噼里啪啦地掉落下來,淚水打濕了書本上的字。
袁隆平爺爺年輕時收了幾個徒弟,每天,田園里都看得到他們的身影。這天上午,袁隆平爺爺和他的弟子在干活的時候,突然,大地劇烈搖晃,整個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們壓過來。袁隆平爺爺心里喊了一聲:不好!便大聲的對附近的人們說:“鄉(xiāng)親們!快跑啊!地震了!”喊完馬上轉過頭對他的弟子說:“快,你們先跑,帶上鋤頭和其他工具!”弟子也著急了:“老師,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種子馬上就來?!痹捯魟偮洌∑綘敔斠宰羁斓乃俣扰艿椒块g,翻箱倒柜的找種子。終于,在床頭柜上找到了那包種子。
家具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小心就會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間,這條生命就會飛灰煙散??稍∑綘敔敳活櫼磺?,拿起了那包“珍貴”的種子。
他曾說:“假如我不在家,那么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那也是在去試驗田的路上?!?/p>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乙院笤僖膊粫速M糧食了,因為,在每一粒米飯里都有您的功勞!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十
袁隆平與世長辭,全國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種方式表達對他的追思與緬懷。
斯人已去,巨星隕落。在表達沉痛哀思的同時,關鍵要學習弘揚袁隆平同志身上的高貴品質和崇高風范,立足本職工作崗位,砥礪奮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斷拼搏,開拓前進。
學習弘揚袁隆平的高貴品質。袁隆平的一生始終心懷祖國和人民,從小他就立志要當一名農業(yè)科學家。19歲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報考農學系,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之后,他主動扎根基層,當一名農校教員。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挫折,袁隆平始終沒有忘記作為一名農業(yè)科學家的初心使命。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華獻給了畢生追求的雜交水稻事業(yè),他把心血與汗水獻給了一方稻田。袁隆平雖然離我們而去,但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信念堅定、矢志不渝,勇于創(chuàng)新、樸實無華的高貴品質卻熠熠閃光。我們緬懷和紀念他,就是要學習他這種從小立志為國為民的博大情懷,就是學習他矢志不渝追夢筑夢的高貴品質。
學習弘揚袁隆平的崇高風范?!半s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一生獲得了各種榮譽與獎勵。面對鮮花與掌聲,他始終“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拔矣袃蓚€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為了夢想,他一輩子躬耕田野,無論是在青春年少時,還是在功成名就時,或者是在耄耋之年,始終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半娔X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毕绿?,既是袁隆平對年輕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輩子的追求。面對新時代的新任務,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我們要主動扎根基層,始終堅守工作崗位,心懷祖國與人民,腳踏實地,把業(yè)績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新時代的精彩答卷。
_年是建黨_周年,全國各地正在開展_學習教育。我們要把學習袁隆平的高貴品質與崇高風范作為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公開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賡續(xù)袁隆平身上的寶貴精神,始終保持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十一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zhí)著追求、大膽創(chuàng)新、勇攀頂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后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平安做出了杰出奉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決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準那么,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yè),并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斗,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決、鍥而不舍。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研作風?!拔也辉诩遥驮谠囼炋?;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表達了他潛心實干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八臼亲曰ㄊ诜圩魑?,沒有雜交優(yōu)勢〞,這曾經(jīng)是世界經(jīng)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當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于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chuàng)新,帶著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于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的相關材料毫無保存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xié)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xiàn)。上世紀80年代,他帶著“863〞工程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xié)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shù)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xié)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奉獻的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平安。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他把“開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并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十二
2021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銘記的日子。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拔遗涡兄聊膲衾?,良田萬里,禾下乘涼”“知道他走了,一定要來送送他。我們種田的,對他有感情”……各地群眾手持鮮花趕來吊唁,其中不乏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臉上有淚,眼中有光。
人世間,“吃飯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這件的事情。對中國人來說,“袁隆平”三個字,是嵌入百姓粥飯、天下糧倉的重要符號;對全球而言,他的“東方魔稻”“營造了一個糧食更為富足、糧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穩(wěn)定的世界”。
雖然今后無法再看到這位一生為民謀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個人心頭的種子,化作千千萬萬個“他”,蘊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種力量,有著愛國為民的情懷。“糧食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我是學農的,我應該在這方面盡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國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無上。
這種力量,有著信念堅定的分量。畢其一生,專注田疇,播撒智慧,收獲富足,在千百次的失敗中他依然堅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戰(zhàn)勝饑餓。
這種力量,有著矢志不渝的勇毅?!半娔X里長不出水稻,書本里也長不出水稻,要種出好水稻必須得下田?!彼虼肆⑾率胀健伴T規(guī)”---“你不下田我就不帶”。
這種力量,有著勇于創(chuàng)新的擔當。充分尊重科學規(guī)律,敢于提出設想、勇于探索。從選種、試驗、失敗,到再選種、再播種、再觀察……依據(jù)事實、發(fā)現(xiàn)真理、驗證真理,伴隨他的一生。
這種力量,有著樸實無華的品質。他留給人們的印象,總與水稻有關,是一位直到入院前還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絕不愿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的中國“老農”。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斯人已逝,風范永存。他留下的“種子”,將在無數(shù)后來者和奮斗者的代代傳承中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著全球關注的目光,同時,在尖端科技領域也有不少“卡脖子”問題,還有一些體制機制障礙阻隔著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面對成績與不足,以自立自強的精神在科技領域不斷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廣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這種力量,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偉大事業(yè)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實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fā),用“腳踏實地”的作風成就“頂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顆編號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閃耀。未竟的事業(yè),科學的價值,我們定會堅守,定去拼搏,定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在科學研究上,袁隆平是一個特別認真特別嚴謹?shù)娜耍谌粘I钪?,他是一個豁達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著就應該輕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輕松愉快的一劑良藥。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維敏捷,才華出眾,胸襟開闊,為人隨和。上世紀50年代中期,我與袁隆平在安江便認識,之后又寫過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與老伴到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臨別時留影紀念,他是一位譽滿全球的大科學家,我自然讓他站在中間。他開玩笑地說:“這不是第三者插足嗎?”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當年,他在安江農校當老師的時候,一時找不到抹布,就扯著衣袖擦黑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學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說:“笑什么,愛因斯坦還拿美元支票當書簽呢?”
袁隆平喜歡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補,皮鞋臟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給他取了渾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潔的意思。這個渾名是一個叫李效牧的老師取的。李效牧是個快活鬼,那時候興學“蘇聯(lián)老大哥”,便給他取了個渾名叫“扁腦殼夫”。有位姓曾的老師寫文章愛帶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給他取渾名叫“曾員外”,有位姓曹的老師愛哼京戲,便取渾名“曹孟德”。他們之間不稱呼姓名或某某老師,而是以渾名取樂。
袁隆平才華橫溢,愛好廣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還愛打麻將。打麻將不帶“彩”而是鉆桌子,袁隆平輸了照樣鉆。他有時手氣不好,連連失手,鉆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說,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領情,照樣鉆,做為一個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學家,打麻將鉆桌子,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只是現(xiàn)在年歲老了,鉆桌子有困難,改為別的方式,再不鉆桌子了。
吸煙,是目前威脅著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據(jù)統(tǒng)計,全國煙民達三億。對此,袁隆平來個反話正說,總結了抽煙七大好處:友誼的橋梁(人與人交往的媒介);靈感的源泉(激活思維和靈感);寂寞的伴侶(抽煙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煙中含有焦油);癡呆的良藥(煙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煙的人不想抽煙說明身體不行了);納稅的大戶(國家一部分稅收來自煙民)。袁隆平的一席話,讓人覺得他是在宣揚抽煙有益,錯了,這是他賣關子,最后的結論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煙。”
說起給孩子取名,袁隆平也與眾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漢,他生了三個兒子,按他的說法是“單一品種”。大兒子小名叫“五一”,二兒子小名叫“五二”,三兒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隊行進的口號,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劃了個句號。而到孫輩,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孫女生下來前幾天接連下雨,生下的當天,雨過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個孫女是農歷“雨水”節(jié)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說:“晴是太陽,清是雨水,有太陽有雨水,萬物茁壯成長?!痹诮o孩子取名上,他沒有忘記農業(yè),也沒忘記“幽”一“默”。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十三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杰出的農業(yè)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50年來,他將全部精力傾注在雜交水稻事業(yè)上,踐行了他“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后榮獲國家發(fā)明特等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20多項國際國內獎勵,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你們年輕人沒有經(jīng)歷過饑荒,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痹∑皆诓稍L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記得在小學的時候就聽到了袁隆平這個名字,那時候我們只知道,他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的故事似乎沒有在我幼小的心靈激蕩起太大的波瀾,也許出生在80、90、00年代的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鬧饑荒,不能深刻體會糧食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袁隆平研究出雜交水稻意味著什么。當我走進隆平優(yōu)鮮,當我看了那一本《袁隆平傳》,我被這位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他為國家水稻科研工作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心系國家、人民,他的雜交水稻科研成果為中國乃至許多其他國家解決了糧食問題,巴基斯坦人民盛贊袁老是“終結饑餓的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袁隆平是由我國現(xiàn)代婦產科泰斗林巧稚親手接生的,所以他與福建廈門早在出生的時候便結下了淵源。他出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所以他經(jīng)歷了中國最灰暗的一段時光。少年的他就因戰(zhàn)爭的原因,跟著父母顛沛流離,四處避難。他的童年是在山城重慶度過的,小時候的袁隆平就是個喜歡思考、探索生命奧秘的孩子,他有一顆好奇、淳樸的心,他喜歡土地、喜歡植物,所以之后他選擇學農也是從小的一種情懷。
袁隆平把自己比喻為一顆種子,種子選擇了孕育它的土地。既然是種子撒在哪里都會生根發(fā)芽。他放棄了從軍的資格,選擇到最艱苦、偏遠的安江農校去當一名教師,艱苦的生活條件和惡劣的環(huán)境并沒有擊退這個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輕教師,反而培養(yǎng)了他安貧樂道,不懼困苦的堅韌精神。在安江農校任教期間,他一邊給孩子們傳播知識,一邊研究關于“植物遺傳學”,這為他之后研究雜交水稻打下了基礎。
然而真正讓袁隆平把自己的熱愛的事情變成一種使命和擔當是在20世紀60年代,他目睹了饑荒年代慘痛的一幕,那一段凝固的歷史成了袁隆平前進道路上的最大動力,他向著威脅人類的“饑餓惡魔”發(fā)起了挑戰(zhàn)。他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他敢于質疑西方權威專家提出的論點“水稻雜交無優(yōu)勢”,所以,當袁隆平提出雜交水稻研究課題時,遭到了某些權威學者的反對和嘲笑,但是袁隆平一心只放在他的研究上,他知道只有他成功了,才是回擊他們最有力的話語。
袁隆平為此專門去拜訪了北京農業(yè)大學著名教授、著名遺傳學家鮑文奎,他對袁隆平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是洞悉生命的本質,推動生命進程的事業(yè),也是培植人類文明的事業(yè),從事這樣的事業(yè)是生命是價值所在?!边@一番話給了袁隆平很大的激勵,他帶著滿滿的感動和熱情回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
1968年開始,袁隆平利用我過海南島冬春季有利的氣候條件,每年都到三亞南紅農場進行雜交稻的育種和制種。六年來,他和他的弟子們先后用1000多個品種的常規(guī)水稻,與最初找到的不育株及其后代進行了3000多個測定和回交試驗,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品種。盡管連續(xù)幾年來,雜交水稻研究進展緩慢,但是袁隆平無怨無悔,不急不躁,心無旁騖地繼續(xù)他的雜交水稻研究工作。
經(jīng)過重新調整研究方案,又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試驗,終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雜交水稻“敗野”。他就像西天取經(jīng)的唐僧,經(jīng)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jīng)”。在此之前,他曾無數(shù)次夢見在稻穗下乘涼的情景,那么的愜意,然而這一切夢想成真了,袁隆平堅持不懈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1981年獲得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
他在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獲得世界級獎項最多的中國科學家?!皣易罡呖茖W技術獎”、日本的“越光國際水稻獎”、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特等發(fā)明獎獲得者、英國的“農學與營養(yǎng)獎”、美國的“拯救饑餓獎”、“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章”亞洲唯一獲得者、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1986-1987年度科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學將”“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他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shù),然而他始終保持著寧靜、淡泊的心境,專注在他的水稻研究工作中。
袁隆平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兩個個偉大的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水稻畝產超過1000公斤,保障糧食的安全和健康,是他的第一個夢想;讓雜交水稻走出中國國門、走向世界,為全人類解決饑餓問題,是他的第二個夢想。年逾九旬的他,仍然為實現(xiàn)他的第三個夢想而努力,那就是用8年的時間拓荒1億畝鹽堿地,讓耐鹽堿水稻畝產值達到300公斤。
在平常,他只穿幾十塊錢的衣服。記者問他:真的假的?袁老回答:真的。還有一件比這個還漂亮一點,也是35塊,在海南島買的。最近一次穿比較貴的西裝,是為了領取共和國功勛獎。
就是這樣一生樸實無華的他,在知乎上還有人質疑:“袁隆平是否被過譽了?”
有個扎心的回答是這樣的:
“不是袁老被過譽了,而是像袁老這樣的人,和他們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們,受到的關注實在太少太少了。”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的國家,但是不要忘了,饑餓不只是存在于過去。現(xiàn)在全球仍然有近10億人在挨餓,每天還有上萬人因為饑餓而死去,平均每5秒就有一人因為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疾病死亡。
而我們很幸運出生在中國,遇到了袁隆平,才有幸免于饑餓。
站在臺上的他,瘦瘦小小,卻讓人覺得很偉大。
他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卻喂飽了全世界21%的人。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足夠強大,再也不是那個落后挨打的中國了。
但要記住,我們的祖國能夠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像袁隆平這樣默默研究,默默奉獻的前輩們。
正因為他們的存在,中國才有了現(xiàn)在的一切。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是他們撐起了中國的強大。歷經(jīng)半個世紀水稻研究,袁隆平將夢的種子撒向了更遠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顆赤子的心,一個童真的夢,他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
致敬,緬懷!
袁老,您一路走好。
您受累了,感恩,思念!
袁隆平的主要事跡材料篇十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由我來給大家講一個關于“雜家水稻之父”
1960年罕見的天災**,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xiàn)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zhàn)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脫饑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yè)知識,盡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yè)科學技術戰(zhàn)勝饑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經(jīng)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shù)據(jù)的分析整理,又經(jīng)過8年歷經(jīng)磨難的“過五關”,到1974年配制種子成功,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xiàn)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余、三個不足”,并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后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fā)明獎之后,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xù)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yè)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p>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里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86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