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后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8:57:09
人類簡史讀后感(模板16篇)
時間:2023-11-25 08:57:09     小編:文鋒

8.讀后感是對讀者個人的思考和感受的表達,每個人的讀后感都是獨特的。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節(jié)奏的掌握和感情的把握,以使文章更加飽滿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些經典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一

250萬年前,東非的廣闊土地上,南方古猿費力地站立起來,它拖著還未適應的背脊,成為了“人類”。50萬年后,他們走向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有許許多多具有差異的人類。而如今,這些差異性已經消失,因為其他的人類已經成為歷史的遺骸,僅有我們,智人,存留下來。那么到底為什么智人能在眾多人類中脫穎而出,把其他人類逼到滅絕,然后不斷發(fā)展自己,使我們自己越來越完美,甚至到現代我們擁有了威力驚人的核力量?要想知道答案,我們應該去縱覽從智人出現到現在,人類自己所書寫的歷史。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應該能挑起你關注歷史的興趣。這本書沒有詳述學者們發(fā)現的一切歷史事件,比起歷史教科書,它更像是一次放松的餐后討論。赫拉利冷靜、鋒利的筆鋒與俏皮的口吻,沒有給我看那些厚重歷史的沉重感。一些非凡的觀點,像是“不是我們馴服了小麥,而是小麥馴服了我們”,肯定會讓你會心一笑。盡管從專業(yè)的角度看,這本書有不少缺陷,有些理論觀點帶有一絲作者赫拉利的主觀色彩。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本書就是膚淺的,相反,我們要看這本書整體的敘述方式和作者觀點的刁鉆。整部書讀起來連貫流暢,章節(jié)之間聯系緊密,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人,1976年出生,算起來有42歲,在學界這個年紀可不算大。然而正是這個40多歲的以色列年輕人,寫下了《人類簡史》這本奇書。這本書以希伯來文寫成,2012年出版后很快被翻譯成30種文字,暢銷全球。有趣的是,這本書在不同國家出版的版本,都被他精心修改過,當你讀這本書時,你就能感到他的用心與知識廣博。他在文中列舉有關中國的例子,就像中國歷史學家一樣熟練。

《人類簡史》開篇便把整本書要講的告訴我們了,即人類歷史上重要的三大革命,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科學革命,以及這三大革命是如何改變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赫拉利按照時間順序,述說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人類融合,以及科技革命與作者對人類未來的展望四個主要模塊。如果按照一般的歷史書的套路,這段漫長的歷史長河,一定有許多要講的知名的人物,但這本書并沒有這么做。赫拉利用一種宏觀的視角解讀歷史進程,他更關注的,或者說想引起讀者注意的,是隱藏在人類歷史背后的一系列運行機制。這種運行機制讓智人從諸多人類中脫穎而出,也讓諸多彼此不熟悉的智人們共同協作,形成地球上最危險的物種。而一切運行機制的起點便是認知革命。

但進步是有代價的。我們的祖先一開始是采集狩獵者,采集狩獵要求人類擁有諸多技巧與知識,以免受到動物的傷害;而且采集狩獵的生活意味著祖先們沒有固定的食物,他們見到什么就吃什么,因此通過食物吸收的營養(yǎng)非常全面。而到了農業(yè)社會,事情變得有些不同。祖先掌握了種植的技術,這種技術把他們困在附近的土地,給與他們單一的食物,還要求他們彎腰駝背、悉心照顧。人們向種植技術屈服,理想過上比以往更輕松的生活。但為了養(yǎng)好莊稼,他們要付出心血;而單一的食物,又讓人們難以抵御疾病。所以說這種理想是有代價的——人們追求輕松的生活,而這追求又讓他們變得疲憊不堪。

在歷史進程中,人類不僅要面對秩序,還要面對“文化”。文化可以說是秩序的產物,是人們處在充滿各種秩序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非自然的直覺,一種“人造的直覺”。因為秩序也是人造的產物,其內部必然會存在矛盾。文化想要抹平矛盾,就會引發(fā)變化,這種變化是人類進步的要因。在農業(yè)時期,歷史進程中最為重要、對后世影響最深的變化,是一種觀念的變化:從界限清晰地劃分彼此,到認為所有人類有可能成為一個整體。貨幣、帝國、宗教,正是引領這種變化的三種秩序,相信這些秩序,人類就有可能融為一體。

在看待這三種秩序時,人們更傾向于關注它們造成的負面影響,但歷史絕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們的存在,更像是一種混合的合理。金錢的流行讓人們擔憂冷漠會泛濫,但人們不會排斥它的便利性;帝國確實踐踏了文明的多元性,但人們不該忽視帝國境內的穩(wěn)定;宗教不僅僅是神明崇拜,崇拜的對象還可以是人類自己,現代種種主義都可以說是宗教的'發(fā)展。

歷史是一條單行道。盡管在我們回顧歷史時,它看起來就像在無數種可能中,選擇了一條出乎我們意料的路,而歷史就是這樣延續(xù)下來。在整個人類歷史中,有這樣一個選擇無比閃耀,它改變了整個地球的所有生命,它就是“科技革命”。

科學革命最早出現在歐洲。與之前的體系不同的是,人們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并以觀察和數學為中心,以獲取新的能力為目的??茖W讓我們意識到,知識就是力量,擁有知識人類就能改變自己,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但科學無法決定自己的優(yōu)先級,它始終受到經濟、政治和宗教利益的限制。直到資本主義和工業(yè)革命的興起,科學、產業(yè)和軍事科技開始緊密相連,世界隨之迅速改變。

由于承認自己的無知,人們的求知欲也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潮,科學因此有了發(fā)展的基礎。而推動科技發(fā)展的,除了求知欲外,還有人類從來沒有滿足過的欲望——貪婪。帝國對土地的貪婪,讓冒險家得以探索未知的世界。隨著新世界的迷霧消散,人類豐富了眼界與見識,對利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因為他們的貪婪不會得到滿足。歷史無法斷論,它既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萍即_實讓世界迅速發(fā)展,但也讓不少人承擔了極為沉重的代價?,F代社會的建立,無法避免諸多慘劇,這是一種代價,也是一種犧牲。

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種種絕非自然,也并非無可避免。

赫拉利在解讀歷史,同時也在述說自己的歷史哲學。人類與世界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它們到底以哪種姿態(tài)向我們走來?其背后隱藏著的,也僅僅是人類無數個偶然的選擇與一條緊密捆綁著的紐帶。這條紐帶承載著的,正是故事、改變的代價與人類統(tǒng)一的向往。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二

從動物到上帝,其實這個書名很有諷刺的意味。

本書一步步的推倒,從幾千年的時間來看,每個時間段我們都覺得自己是上帝,支配者,卻支配的.還是自己。并用一個想象的共同體維護著,作者并沒有說這個想象共同體(依靠文明貨幣民族法律等等)是好是壞。但也推導出了,在這個共同體中邏輯的矛盾(美國獨立宣言對比漢莫拉比法典)以前看羅輯思維中說人類社會是個想象共同體,使大家擁有一個可以想象的社會輪廓,并使人類進步,貌似很有道理。今天看了這本書,作者真實想表達的就是人類就是個動物,還不如蜜蜂社會。因為人類為了營造一個有階級的社會,杜撰了自由民主博愛這寬泛概念。

但支配人的是人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錢這個概念,這個想象最大推動世界一體化(非領土),但作者從文明的角度再反過來看,世界一體化又摧毀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文明(包括中華文化,不可逆)并朝向單一穩(wěn)定的價值觀。但這個價值觀本身又是矛盾,缺乏邏輯支持。從作者證明了證明人類進步的一些表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觀點來看,我認為作者認為無論技術和科技的進步,都無法改變這個階級的社會,因為總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上帝,把別人當成動物,而人根本沒有辦法徹底解決。

對此我認為作者是悲觀,從牛被關進籠子象征人類被自己束縛(雖然牛數量達10億只)再寫到小麥發(fā)展出農業(yè)社會,農業(yè)社會也沒使人過得更好更自由,反而......所以我判斷作者最為羨慕的是采集社會(繩文文化)哈哈...最后說句,邏輯思維沒邏輯。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三

好久沒有這樣一口氣把書看完了。尤瓦爾赫拉利,從上帝的角度,沒有國別民族的區(qū)分,沒有宗教意識形態(tài)的桎梏,從十萬年前談到現在,在全球范圍內成功地呼應了當下人們的某些普遍需求和焦慮。向大家推薦!主要有幾點感想:

1.人類的存在是無數競爭的結果。十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由東非大裂谷出發(fā),在地球發(fā)展數萬分之一的時代里,占領了生命的高峰,同時代的尼安德特人、北京人、藍田人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智人消滅。

2.動物行為的'動力都是由其基因驅動,人和生物只要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為,生物的神經系統(tǒng)就會悄悄地用愉悅的感覺來回應,種族競爭的本質是物種數量的競爭,計劃生育不應該只是減量的計劃,也需要增量的計劃。

3.三種力量推動全球一體化,金錢、帝國和宗教。而金錢可能是目前最廣泛、最深入的社會關系的紐帶,市場經濟配置資源追求金錢最大化的方式成為大多數政府的選擇。單純意識形態(tài)的宗教正在最后的掙扎,如伊斯蘭的isis們。

4.人類社會關系正在變革,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潰,改由國家和市場替代,我們成了相互疏遠的個體,個人的生存不再依賴家庭,微信、facebook等等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對公司而言信息革命勢不可擋。

5.社會主義在未來具有更重要的意義??茖W使人獲得了神的能力,當基因改造使得長生不老、智力增長成為現實時,人類社會階層的永久固化將會來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減少這個差異,保證人類萬民生物學特征的永續(xù)。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四

本書簡述了人類從動物通過不斷的進化演變,變成至今食物鏈最頂端的高級動物(上帝)的過程。通過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到工業(yè)革命,演繹出人類一步步的變化。其中,書中有幾個觀點,比較觸動人的思考:

1、關于人類體格的進化。作者把采集狩獵階段人類的體格與農業(yè)社會階段相比較。由于農業(yè)耕作的需要,人類的體型與采集狩獵時期相比相對沒有那么健壯及靈敏。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現代的科幻片中的畫面,試想隨著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體力等粗重活都由機器人所代勞,繁瑣的事情都由計算機來處理。人類只需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程序及機器人即可。由此推導,將來人類的大腦將越來越發(fā)達,身體四肢將越來越羸弱。或許到了后期,人類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個大腦即可了。

2、關于信仰的力量。人類從單個的個體到群體再到部落到現在變成了國家、社會。為了維系社會秩序,產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當然還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們就會失去精神上的約束,失去對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無限膨脹,就會做出許多傷害自然、傷害他人的事情。如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酒駕、兒童拐賣以及當街砍殺等現象。當然,若信仰過分被強調或被利用,也會出現危機,如早前法國遭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襲擊等。信仰是一把雙刃劍,必須使用得度才能國定家安。

3、關于虛構與想象。書中有很多的觀點都會提到,制度是人虛構出來的、金錢是人虛構出來的、宗教信仰是人虛構出來的其實,除了我們的實體以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人虛構出來的,換句話說人類就是生活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想象之中。而如果這些“虛構”出來的東西都成為了我們共同認可的東西,或者說成為一個共同認可的“游戲規(guī)則”,那這些虛構與想象就會對人們的行為產生巨大的約束和影響。但有時人類卻為了虛無縹緲的名利追逐,去傷害自然、傷害身邊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人類在在改造客觀環(huán)境的同時,為世界帶來了人類文明,也成為了全球的霸主。未來人類的腳步將如何在地球上繼續(xù)走下去,回頭想想,功績、名利、金錢真的這么重要嗎?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們覺得重要而已。

綜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篩選而滅亡還是進入一個新的進化階段?這都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維護這美麗的地球以及發(fā)揮祖先留下來的智慧。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五

《人類簡史》這本書在我印象中從發(fā)售之起就名聲大噪了,作者是一鼓作氣又寫了本《未來簡史》作為對未來問題的探討,也值得我們一讀。這本書帶我們從智人階段開shi一直到現在的科學革命,從刀耕火種到如今的信息時代,時代跨越非常之大,內容設計之廣,對這橫跨幾千年歷史的講述,是需要作者的有非常好的大局觀和駕馭能力的。在這個方面而言,這本書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關于我們?yōu)槭裁匆x史,丘吉爾是這樣回答的“thefartherbackyoucanlook,thefartherforwardyouarelikelytosee”。毫無疑問,歷史是現代人類的鏡子,雖然各個時代環(huán)境不同,歷史條件也不同,但是我們人類作為主體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對現今社會的教訓和啟示。史書把我們人和人的溝通界限放的無限遠,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歷史和過去進行對話,從他們那學習知識。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農業(yè)革命的由來和智人這個人種是如何崛起的,在人類從游牧和狩獵中解放開始,在人類從農業(yè)中獲取到了穩(wěn)定的食物開始,我們同其他生物的地位就逐漸開始凸顯,對工具的使用和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讓我們的大腦可以進一步的發(fā)展,讓我們可以進一步的進行進化,這些就是人類進化的里程碑。但是,這一切都離我們當今社會太過遙遠,那時候的人類更應該被稱為動物,這也是我們同其他動物在起源上并無差異,都是地球中的一個生物,我們更應該愛惜動物的一個重要說明。

在我們進入有記錄的歷史朝代的時候,我們對歷史的感知變得具體了起來。一般而言,歷史是枯燥無味的,但是赫拉利的這本書能夠讓我順利讀下去,也讓我能感覺到歷史長河中的殘忍和無情。作者對于屠殺和災難并沒有進行隱瞞,這些屠殺者和遇害者都應該作為人類自己的反思讓我們從歷史中學到教訓。他還對我們的信念做了探討,從基督教的起源開始,到現在大家對信貸體系的信任都是我們的信念,我們對這些事物的相信,讓我們更好的構建了社會,所以,當我們的信念發(fā)生崩塌的時候,危機也會隨之而來。這些都是人類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虛構的,文明般事物的著迷和相信。這些事物對于我們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這些,讓我也見證到了自己信念的重要性。

知史可以明興替,歷史的存在就是讓我們以史為鑒,學會教訓,反思現在,所以,這本書對我而言受益匪淺,是一本值得再讀的好書!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六

這周,我通讀了《人類簡史》,不得不為尤瓦爾·赫拉利的學識所折服。

顧名思義,《人類簡史》闡述的是智人從十多萬年前萌生以來,到今天21世紀人類的演化與發(fā)展歷史。除了線性的客觀歷史外,作者基于人類學、社會學、生物學、經濟學等多個維度來看待歷史的發(fā)展,輸出自己的主觀觀點。

尤瓦爾把人類的發(fā)展歷史分為四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與科學革命。

智人為何能夠在十幾萬年間,從弱小的食物鏈中層成員,一躍躍至食物鏈的頂端?答案便是人類的語言和認知。除智人以外的動物,也有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傳遞信息,但為何是智人取勝了呢?原因就在于,智人的語言能夠創(chuàng)造出客觀物質世界并不存在的事物,以此來達到智人之間的合作與團結。從石器時代的壁畫、裝飾物,就能看出智人那時候就已經創(chuàng)造出某種想象的東西,或是神明、或是神獸,將整個部落的人團結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敵,捕獵巨型生物。發(fā)展到今天,我們會發(fā)現,其實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東西,在客觀物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國家、法律、貨幣、正義、民主全部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東西,但保障著70億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序地生活。不得不說,講故事,講虛構的故事,確實是人類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看過其他文章,也說,人類的歷史的發(fā)展就是一場宏觀敘事,人們信仰這一套敘事,社會就能正常運行,若這套敘事不能跟上時代了,就會導致禮崩樂壞,直到新的令人信仰的敘事產生。

漸漸地,人類開始培養(yǎng)農作物、馴養(yǎng)家畜,從之前的采集生活,慢慢固定下來,開始形成村落群居生活。在這部分中,我尤其注意到關于人類發(fā)展幸福感的描述。作者認為,發(fā)展到現在,雖然從演化意義上來說,人類,甚至那些豬羊牛狗等被馴化的動物都是成功的,因為他們的基因非常大量成功地延續(xù)了下來,但對于個體的發(fā)展和幸福感來說,卻遠遠不如以前。被馴化的動物基因得以延續(xù),種族得以大量繁殖,但他們作為家畜來說,卻一生被壓抑天性,從死到生,無緣與大自然見面,甚至無緣與同伴玩耍、與母親孩子相伴,只過著匆忙地完成任務似的一生。而站在食物鏈金字塔的人類,無疑是進化中的巨大成功,但論其個人幸福感,也許大部分人還沒有采集時代高——工作時間加長了、工作任務加重了、世界變得復雜難懂了。

在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中,作者以帝國、貨幣和宗教來說明人類的融合統(tǒng)一,我個人認為也是表達全球化為歷史所趨。十四、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給歐洲諸國帶來了對這個世界全新的認知,他們開始探索新的大陸,但帶來的不是和平,而多是侵占和屠戮。但與此同時,通過帝國主義武力征服,又確實讓不同文化交融(甚至消失),完成了融合。貨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產物,你相信十元能換那么多東西,我也相信,他也相信,大家也相信,貨幣就能流通起來,促進了全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如果失去信任,貨幣就等同于廢紙毫無價值。而由虛構搭建出來的社會秩序太過脆弱,所以此時需要一個看似超越人類的幻想搭建出來,同時要具有普世性的東西來維持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宗教便是這樣一種東西。但我本人因為沒有什么信仰,我對宗教是否能起那么大的作用起懷疑的態(tài)度。

最后,看了世界的編年史,一開始從億年算,宇宙大爆炸,地球產生、生命產生,到智人產生開始從萬年算、千年算、百年算。從時間的維度上看,智人的歷史在物質歷史中,實在是過于短暫與渺小。也許千萬年后再看,不過是湮沒于億萬年中被忽略的一段。

從微觀的個體上來看,讀了這本書也獲益匪淺。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大多數是幻覺與虛構,我們得到的快樂與幸福,很多不過是消費主義和浪漫主義下催生的產物,他們既不必需也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早就過了最快樂的時代了,當祖先漫步在叢林采集的時候,他們雖然需要躲避猛獸,但那時候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虛構的概念,他們要想的不過是哪里的果子好吃,哪里可能有野兔,哪里會有猛獸,等到天黑時,大家?guī)е鴮ひ挼降氖澄?,一起用餐,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類發(fā)展到現在,想象中的虛構世界與秩序越來越復雜,而人越來越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又在各種主義的耳濡目染下,變得浮躁與焦慮。

“人想要離苦得樂,就必需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希望大家都能在短暫的智人經歷中,更接近世界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

智人很了不起,智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七

人類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這本書的敘述視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國一時,好似自己是外太空史學家,從更高的維度對人類的演化進行審視與復盤。這樣的視角,必然會得出不同的觀點,以及不同的看問題的方式。它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并不僅是史料翔實,而是它松動了你看世界的眼光。

在作者看來,人類歷史的路上,有四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讓人類歷史正式啟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語言來溝通;大約12000年前,“農業(yè)革命”讓人類拋下了與自然緊緊相連的共生關系,大步走向貪婪,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物;500年前,“科學革命”讓人類歷史另創(chuàng)新局,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200年前的“工業(yè)革命”讓人類歷史按下了快進鍵,人類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都市化、農民階級消失、工業(yè)無產階級的興起、對一般大眾的賦能、父權社會的解體都源于此。本書內容緊緊圍繞著這四大革命及它們對人類和其他生物帶來的改變。

“智人優(yōu)于動物之處,在于智人可以構建共同的想象、謊言、神話,而共同神話使得人類的族群認同得以突破150個的數量上限,能夠達成更大范圍的合作。”這個論斷讓我眼睛一亮,作者一方面致力于戳破人類的各種幻覺——“你所堅信的無非是想象”。把宗教信仰、組織規(guī)則、民族記憶、種族差異、社會價值觀等一系列人類認知想象中的不真實和荒誕之處都指出來盡情地嘲弄了一番。另一方面卻并不認為想象即虛無、神話無意義,而是鞭辟入理地分析了這種種共同想象又是如何在人類社會組織中發(fā)揮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制造出種種難以應付的災禍和麻煩的。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妙趣橫生的視角和結論,比如“小麥馴化了人類,”——在一萬年前,小麥也不過是野草當中的一種,只出現在中東一個很小的地區(qū),但就在短短1000年內,小麥忽然就傳遍了世界各地,小麥可以說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麥成功的秘訣就在于操縱智人為其所用,給自己大規(guī)模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人類為了適應小麥發(fā)展農業(yè),卻付出了無數健康、勞動、營養(yǎng)、人身安全方面的代價,這真是非常有趣的觀點。

快樂到底應該如何計算?物質豐富以后,生活會更快樂嗎?顯然不是的。作者認為“快樂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是在于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之間是否相符”。得到的和期望之間的差值越小,越容易感到快樂。這也是現代的心理學家教人快樂幸福的秘訣不過是:降低欲望,珍惜所擁有的。

有人認為快樂是因為自己賦予的'意義不同而感受不同,因此快樂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因為“意義”本來就是錯覺和幻想,所以快樂也許只是一種自我欺騙。但更多的人認為快樂“不在于外部條件,而在于自己的內心”,快樂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

佛教卻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應該是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因為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會讓人陷入到持續(xù)的緊張、困苦和不滿之中,所以才不會覺得快樂。人想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觀感受都只是一瞬間的波動,而且別再追求某種感受。

關于未來,作者提出了基因學、仿生學、電子智能三項領域的發(fā)展,它們讓我內心激動,興奮期待。作者指出科學的迷因與智人混血的后裔,將能夠進化為一個甚至是多個遠超現有智人極限的新種族,這些新種族在眼下的這些智人看來將會強大得如神一樣,而阻止此類“神血后裔”誕生的技術難關,只是時間問題,技術進步很快能突破,而唯一真正能稍稍推遲它的到來的,只在于我們對“他們”的恐懼,在于社會、倫理方面的限制。

人類的一切發(fā)明,從來都是雙面性的,人類不停地向外部進行探索,既會帶來好處,也會帶來壞處。而科學技術的發(fā)明,足夠可以輕易毀滅人類和這個星球。

請讓我們謹記該書結尾的這段話:“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類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不負責。我們讓自己變成了神,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則,我們也不用對任何人負責。正因如此,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p>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八

曾經一度癡迷與春秋戰(zhàn)國和魏晉南北朝的磅礴歷史和慷慨義士當中。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就這么去了,他所認知的世界擯棄了利益、僅依靠義氣來詮釋生命。“寧赴湘流,葬乎江魚腹安能皓皓白,蒙世俗塵埃乎?”屈原也就這么走了,他所認知的世界失去了色彩,只剩下蒼白,所以他要讓自己的一腔熱血染紅這個腐朽的國度,在永恒的歷史長河重現當年懷王“一鳴驚人”的大國風采。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但隨著我了解的越趨深入,我的志趣卻越來越難以和當今現實社會相融合,我向往那種自由熱血的年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現實壓迫的日常生活。

于是,我翻開了這本《人類簡史》,這是所有我曾看過的歷史書中都未曾有過的格局,第一次,過去與現實相融合了,我這才明白,原來我死守的那一塊凈土,也不過是長河中的滄海一粟,不過是古代殘酷冷兵器時代中為數不多的人性的溫暖,而我之所以能知道它并得以心生向往,也許,不僅僅因為它是現在人們所缺少的,而更因為這即使放在古代的人們當中也是難能可貴的。

人類的歷史,不可能總是允許我選擇我所喜愛的去讀,而忽略更為廣闊的災難和痛苦,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最多的,應該說是格局,而后才是思想。感謝作者,這本書,我很喜歡。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九

《人類簡史》這本書是我從最一開始就看的一本書,因為《人類簡史》和《時間簡史》聽起來酷酷的。

但是我把這本書擱置了放到了最后來看,因為這本書真的值得我自己仔細的去揣摩,因為讀史使人明智,我是對于這種概論來的歷史性讀物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也只能是強行的一目十行把這本書看完,也并沒有吸收到太多太多的東西,但中間我也是有過思考。

這本書以我現在讀和思考的效果僅僅一千字是不足以表達的,所以我要把這本書的讀后感寫到至少兩千字也就是至少分成兩篇,這一篇就是關于個人的思考。

《人類簡史》說的就是人也就是基于人性,然后引發(fā)的一系列的事件。人從智人開始一直到當代我們現在所處的現狀,都是通過人性的一些生理上還有心理上的變化。

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我們?yōu)槭裁聪矚g吃糖,因為我們需要糖,我們身體本身是以葡萄糖作為能源消耗的,就像汽車要耗油一樣,我們人是要消耗葡萄糖來維持生存的。人的一系列的情緒都是通過激素還有一些蛋白質的信號傳遞來表達的,但是人為什么會產生意識還一直沒有定論。

基于此,我就思考了,為什么人通常都喜歡偷懶,因為懶是人的天性,人不人不愿意去做太過費力的事情,除非有一個他能夠預期得到的成果,或者是過程中的喜悅來給他繼續(xù)的動力。

很簡單,我摘抄了其中句話就是:人一旦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想躲開;一旦遇到開心的事情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想去追求并且增加這份愉悅感。就拿我們現在上教練技術來說,我在上教練技術過程之中一直是痛苦的,我個人的思想是一直在聚焦痛苦的,所以我一直是沒有完全的投入的,但是當我取得一定成就的時候,并且拿到了從中獲得了喜悅,獲得了成就感的時候我就想拼命的,想要上山想要去走完教練技術這段旅程,這也是人類的天性吧。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面對,其實人最終都是要走向死亡的,也就是說,對于死亡,人是沒有辦法避免的只有去面對。以平常心來面對這件事情,做到不讓死亡去干擾自己平常所下的決定和所做的一些事情,就像我現在遇到的那些困難,付出一些代價,還有導致的結果,我都是要去面對的。也就是說,即使我最終沒有辦法上山我也是要去面對的。其實以我現在的狀態(tài)來說上山我覺得也是會痛苦的,因為可能內心里覺得是給團隊拖了后腿。但是團隊因為我而圓滿,我是會比較高興的,但是我所面臨的痛苦是一定會面對的。

在提及科學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觀點是我十分的贊同,就是科學是沒有對錯的,但是使用科學研究成果的人卻是不一樣,在不同的人手中會達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善惡之分。

這讓我看到了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當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以受害者的心態(tài)來描述和以負責任者的心態(tài)來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但是事實卻是一樣的。再比如一個簡單的例子,兩個人走在沙漠里,只有一瓶水但是那一瓶水不小心被打翻的時候,悲觀的人會說,天哪,我們就只剩下半瓶水了,但是樂觀的人呢,他就會說,太棒了,我們還剩下半瓶水呢。

這就是這一件事給我?guī)淼膯l(fā),也就是教練技術中常說的沒有對錯,還有受害者和負責任者的心態(tài)。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

我懷著種種的好奇與疑問,翻開了《人類簡史》的封面。

《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的由來,歷史的疑問,人類的本性與現實的面紗。從各個方面,解釋了現在人類的生活與漏洞,是一本幫助人類了解自我的經典之著。它從文化,信仰,政治,國際,法律等制度的起點,對當代社會發(fā)出疑問,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

《人類簡史》一共有20章,從遠古時代,一直講述到當代社會,認我知道了許多從課本上見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從內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讓我知道了現在社會的陰暗面,與光明面。

它是一個凌亂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讓我懂得了:現代人類的文明,無一不是用別人的血堆上來的。智人本不是孤獨的,我們只是人類的一種,就如麻雀也只是鳥的一種,而為什么智人能成為生物鏈的頂端呢?我想答案我們都心知肚明,我們的祖先當時也可以與他們和諧相處,可是嗜殺和殘忍的本性,使我們大開殺戒。但,也正是這份殘忍與無情,才讓人類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的真面目,這嗜殺的`基因,永遠不能擺脫,和睦與文明的表象下,藏著一份邪惡的念頭。

當代社會,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強食都由那份殘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與被告人,也許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這一小塊的邪惡,陰險的伏在我們心上。但我們也應向那殘暴的基因說不了,只有將枷鎖套上自己殘暴的心,將愛注入我們的心田,人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在未來,人類不應只踏著別人的血前進,而更應該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類簡史》告訴了我,我與那份殘暴的相同,也告訴了我,我與它的不同。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一

其實很早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聽很多人推薦它,說很值得一讀,一直想讀,直到現在才真正讀完,感受還是很多的,所以想記錄下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也推薦大家也去讀一讀,真的不錯!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度很厚很厚的那種書),內心發(fā)怵,覺得可能讀不完,于是沒有馬上開始讀,就安靜的放在那兒,每天下班,會看一眼,但是沒有去讀......直到后來有機會去無錫圖書館,才能好好靜下心來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了,一直看了一個下午,后來就一直斷斷續(xù)的讀,直到昨天才讀完。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的有些觀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淺吧,有些觀點還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比如里面說,進入農業(yè)社會其實是一種退步,因為在采集社會,大家四處遷徙,不用擔心吃住,過得也開心,疾病也少些,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說就是一種退步哈,可能要辯證地去看。

這本書講的是人類的發(fā)展史,其實更多的講到了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從農業(yè)革命,到工業(yè)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同時產生的一些問題,還講了社會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后,你會發(fā)現,世界原來那么大,那么豐富多彩,而自己卻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實在狹隘。

書中有一觀點讓我又開拓了視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簡歷,就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比如古代的神話,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講一個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約束著大家,這個觀點很神奇,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東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會去聽,會去做,會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選擇你覺得正確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謂對的觀點束縛,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變得迷茫。

讀了這本書后,我了解到,原來人類能夠從那么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霸主,代價也很慘痛,多少珍稀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包括我們的同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人類在征服地球的過程中,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有23種都慘遭滅絕,18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類似澳大利亞這種生物大滅絕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不斷上演,成千上萬的珍稀生物種永遠的消失在地球上,實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知道智人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才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幸存的物種,否則最后,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著這些可愛的動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永遠有一顆想要保護他們的心,并且將這種觀點傳達出去。

這本書還寫到了我們平時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實一開始他們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競天擇,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圈在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小的籠子里任人宰割,自從人類開始圈養(yǎng)牛羊雞這些動物后,如今通過先進的技術,這些動物被拼命的復制,從種族繁衍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確實是成功的,但是從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來看,恐怕他們寧愿種族慘淡,我這么說,看得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觀點,書中描寫的很詳盡很生動,讓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義者了。

總之書中還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論對錯,總歸能帶給人思考和啟發(fā),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太久沒有寫東西,現在再來寫寫東西著實有點費勁,但是后續(xù)慢慢會多起來的,也期待你來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最近還慢慢愛上了翻譯,哈哈哈,所以把人類簡史的簡介翻譯了一下,留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二

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感覺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喜歡度很厚很厚的那種書),內心發(fā)怵,覺得可能讀不完,于是沒有馬上開始讀,就安靜的放在那兒,每天下班,會看一眼,但是沒有去讀......,直到后來有機會去無錫圖書館,才能好好靜下心來讀這本書,一讀就欲罷不能了,一直看了一個下午,后來就一直斷斷續(xù)的讀,直到昨天才讀完。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的有些觀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淺吧,有些觀點還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比如里面說,進入農業(yè)社會其實是一種退步,因為在采集社會,大家四處遷徙,不用擔心吃住,過得也開心,疾病也少些,說的確實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說就是一種退步哈,可能要辯證地去看。

這本書講的是人類的發(fā)展史,其實更多的講到了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從農業(yè)革命,到工業(yè)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類的進步和發(fā)展,同時產生的一些問題,還講了社會的歷史,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后,你會發(fā)現,世界原來那么大,那么豐富多彩,而自己卻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實在狹隘。

書中有一觀點讓我又開拓了視野,那就是,人類社會的簡歷,就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建立起來的.,比如古代的神話,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講一個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這個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種制度約束著大家,這個觀點很神奇,想想也確實如此,很多東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會去聽,會去做,會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選擇你覺得正確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謂對的觀點束縛,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變得迷茫。

讀了這本書后,我了解到,原來人類能夠從那么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霸主,代價也很慘痛,多少珍稀的物種遭到了滅絕,包括我們的同類,比如尼安德特人,人類在征服地球的過程中,澳大利亞當時24種體重在50公斤以上的動物中,有23種都慘遭滅絕,18許多比較小的物種也從此消失。類似澳大利亞這種生物大滅絕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千年不斷上演,成千上萬的珍稀生物種永遠的消失在地球上,實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種滅絕浪潮,知道智人已經害死了多少物種,才會更積極保護那些現在還幸存的物種,否則最后,這場人類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還有其他登上諾亞方舟但只作為人類盤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著這些可愛的動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護他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永遠有一顆想要保護他們的心,并且將這種觀點傳達出去。

這本書還寫到了我們平時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實一開始他們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競天擇,不會像現在這般被圈在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小的籠子里任人宰割,自從人類開始圈養(yǎng)牛羊雞這些動物后,如今通過先進的技術,這些動物被拼命的復制,從種族繁衍的角度來看,這些動物確實是成功的,但是從他們的生存環(huán)境來看,恐怕他們寧愿種族慘淡,我這么說,看得人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觀點,書中描寫的很詳盡很生動,讓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義者了。

總之書中還有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論對錯,總歸能帶給人思考和啟發(fā),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太久沒有寫東西,現在再來寫寫東西著實有點費勁,但是后續(xù)慢慢會多起來的,也期待你來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最近還慢慢愛上了翻譯,哈哈哈,所以把人類簡史的簡介翻譯了一下,留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紀念吧。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三

這個假期我讀了《人類簡史》這本書,作者從歷史學、生物進化論、人類學各個學科用超級宏觀的視覺,俯視了人類的發(fā)展史,同時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們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發(fā)展史,但卻不僅站在某個國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動植物、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發(fā)展歷史,很多方面都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進化是人類前進的永恒旋律。人類從低級動物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才逐漸成為當今的現代智人,雖然現在人類是整個生物鏈條的最高級物種,但并不意味著進化已經結束了。相反,人類也許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進化。進化是始于人類在大腦、身體、以及心理等不同層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為現代人身上仍然存在這種不完善、認知偏差和謬誤導致了很多現代問題,丹尼爾的書中對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來人類還將不斷進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和認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社會。

歷史的發(fā)展交織著很多偶然性因素。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而數百萬年前基因的偶然突變導致人類這個新物種的誕生?;浇痰某蔀槭澜缛笞诮讨灰惨粯佑衅渑既恍?羅馬皇帝偶然發(fā)現了這個當時籍籍無名的小教派,并發(fā)現通過宗教能夠更好的統(tǒng)治國家,也因此在羅馬帝國的強力支持下,基督教一舉成為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發(fā)展更是充滿了偶然性,很多科技發(fā)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導致人類有了新的發(fā)現。

時代的進步夾雜著局限與包容。遠古時代,于人類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人們信仰各種神靈,通過神靈來解釋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農業(yè)革命之后,由于糧食供給的大大增加,開始有人可以從事一些更高級的工作,因此在這期間,哲學,政治,藝術以及其它各種思想文化都大大發(fā)展,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時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強調君權,父權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紀,女人的地位始終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權主義的出現?,F代社會對待同性戀的態(tài)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人們漸漸認識到,人這個物種還有其他生物物種都存在同性戀現象,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現象,也由此使得人們能夠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接納了同性戀這種現象。未來人們也一樣會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那些我們現在認為不對甚至不合法的現象,實際上很多所謂不對或者不合法的行為都是受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所扭曲的價值觀導致的。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世紀的詞匯,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基督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筑,穿著學士服拍畢業(yè)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yè)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愿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鉆古籍和傳統(tǒng),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圣經》,《圣經》里也沒有,于是牧師說:"上帝說蜘蛛怎么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為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于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為科學、文藝發(fā)展掃清了道路,為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為支持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當科技迅猛發(fā)展,從蒸氣機的發(fā)明到原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著巨大的步伐前進。隨著帝國與科學聯姻,并搭工業(yè)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癥死亡,四西多年后青霉素才被發(fā)現,而不過幾十年后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fā)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這些力量。也許人類的歷史進程,就是人類自身學著掌握自己力量的一個過程,而生存與毀滅,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四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由尤瓦爾·赫拉利所著,他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是目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他主要通過以人類歷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使人類逐漸走向地球生物食物鏈頂點的時間主順序進行介紹,并且寫出了自己對歷史的一些看法與分析,并輔以目前人們對歷史史實的一系列觀點,使讀者能夠全面的了解歷史的發(fā)展歷程。

首先,人類只是地球上一種極為普通的生物,處于食物鏈的中層,并沒有多么突出。但在大約七萬年前,智人的出現使得人類逐漸走上食物鏈的頂層,并且還將更加強壯、腦部更發(fā)達的尼安德特人踢出了歷史舞臺,具體是如何做到的,無從考證。但作者通過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是因為智人擁有獨特的語言,可以通過這種語言虛構出許多事物,使智人能夠以一種極為龐大的組織出現,然后表現出一種極為強大的力量,使智人逐漸走上食物鏈的頂層。具體表現是當智人從非洲大陸逐漸遷移到其他大陸時,這個大陸的大型肉食動物以及一些其他類型的人類都會逐漸走向滅亡。智人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從食物鏈中層到食物鏈頂層的巨大跳躍,這也對后面的眾多災難埋下了伏筆。

而后,人類學會了種植,結束了狩獵采集的生活,生活更加穩(wěn)定。作者認為農業(yè)革命其實是植物馴服了人類,使得農民一代又一代的進行著同樣的生活,使人類逐漸戴上了一道道枷鎖。但在我看來,農業(yè)革命使人類擺脫了四處流離的生活,有了固定的居所和活動區(qū)域,生活更加穩(wěn)定,進而使得文明得以發(fā)展,是歷史之必然。

閱讀這本書解決了我內心許許多多的疑問,了解了人類從哪里來,如何發(fā)展,也讓我從歷史的角度明白了印度種姓以及美國的種族歧視的復雜性,中東局勢的復雜性等一些問題。

在這次的讀書過程中,我認識到了自己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可把書當做圣經,不加思索的將作者的想法移植進自己的腦中,讀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不斷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五

這本書使我腦洞大開,在之前還有一本書令我腦洞大開那就是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zhàn)爭》,用金融的角度分析了從古到今的戰(zhàn)爭,令我看的如癡如醉。

相同的在這本書中第一個腦洞就是:書中寫到我們的社會都是在努力讓人相信編織的一個巨大的無形的網,我想這個很可怕,想想也是我們?yōu)槭裁词沁@種語言,怎么會進化到現在的這種狀態(tài),實際上智人(書中將人類進行了細化,最后延伸進化到最后的就是我們智人)在地球上也沒有生存很多年,我們卻在不斷的完善讓人們不斷的相信我們身邊都是真實可信的。

第二個就是對先前宗教理論的顛覆,現今社會發(fā)展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在先前人們不斷的用宗教思想來奴役和感化人們(我說這句話是因為我是一位無神論者),宗教可以說占據了人們很大的思想空間和社會活動,在現在網絡的迅猛發(fā)展twrite、facebook、微博、微信等等都使我們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時間有了很大的縮短,宗教不在向以往那樣容易使人們變得很溫順很聽話,人們被各種思潮所充斥教化,使自己的內心不在那樣純凈而變得復雜多樣化。在書中寫到先是農業(yè)制約了人類的發(fā)展,我感覺不盡然,我感覺是農業(yè)給了智人穩(wěn)定,給了智人的發(fā)展空間。在現在我越來越感覺到就是人類的偉大,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農業(yè)革命我還沒有什么太大感觸,因為農業(yè)主要還是靠地球上的土地,靠天,人類只是改變了一些作物的高產高效,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改變。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蒸汽時代的工業(yè)革命,智人進入了機械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智人的偉大,簡單的機構另當別論主要是復雜的機器設備。第三次工業(yè)革命——電氣時代,更令人震驚,智人已經將虛擬的電和各種能量轉化為使用,不得不說人類的偉大。有時候我就在不斷的反思,誰是第一個改變歷史進程和推進社會進步發(fā)展的人,實在令人費解。

第三個就是短短半個世紀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速度實在太快,有些讓人邁不開步子。想一下在一百年之前我們還是民國,我們還處在舊社會,溫飽文明都不曾存在,在八十年前我們全世界都在經歷全球范圍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現今的發(fā)展使我們認識到了自我的渺小,相信很難再有全球性的戰(zhàn)爭,主要是人們都有了人權之后不知道在位什么為誰而戰(zhàn)。在四十年前我們剛剛進行了改革開放,可以說在四十年中我們的發(fā)展進步有目共睹,在之前給我感觸深的就是電視他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多元化,是智人的生活變得很精彩。

第四個就是在最后一個章節(jié)中寫到,人類正在努力通過自己改變全世界改變智人,身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冰箱,沒有冰箱的時候我們食物沒有辦法長時間保存,在有了冰箱之后我們食物的保質期有了保證,還有空調,我們在讓環(huán)境適合我們,而不再是我們在不斷的適應亙古不變的環(huán)境。

第五就是現在人們有點與天斗其樂無窮的感覺了,人們在不斷的打破和改變原來人們不敢想象甚至不可能改變的一些規(guī)律。

總之,通過人類發(fā)展史使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人類簡史讀后感篇十六

《人類簡史》由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所著,是一部講述人類歷史的推進以及人類自身發(fā)展的社會學著作?!皬膭游锏缴系邸币彩谴藭母睒祟},作者跳出人類中心論的思維束縛,用通俗有趣的語言和客觀的視角講述了人類如何從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動物族群發(fā)展成為地球的主宰,站上生物鏈的頂端,并汲汲追求成為擁有永恒青春和毀滅一切力量的神。

《人類簡史》這本書講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數百萬年前,然后一直講到現代,并在結尾迎來的全書的高潮,那就是人類的可能的未來,最后的部分給人的感覺才是最震撼的。作者從遠古生物進化,講到農業(yè)革命,從帝國主義講到資本主義,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并在不同的人類發(fā)展階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視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我們讀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歷史事件,看歷史的熱鬧,而是要看歷史究竟給予了我們哪些啟發(fā)和思考,歷史無法改變,但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思考價值卻可以給我們以啟發(fā),并讓我們有機會創(chuàng)造更好的世界。

250萬年前人類還是一群在東非草原上與動物無異的古猿。一直到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了他的第一次遷徙之旅,從東非出發(fā),足跡遍及歐亞大陸的每一寸土地。在歐洲和西亞形成了稱為“尼安德特人”的種群,在東亞則稱直立人。在印尼則住著梭羅人,在另一個不遠的弗洛里斯島上,人類則經歷了一場侏儒化的過程,形成了獨特的人種——弗洛里斯人,身高不足一米,體重不超過25公斤,完美的適應了在在島上食物匱乏的生活。這一過程持續(xù)了約200萬年。這些人類共同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直到智人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平衡。大約15萬年前,長得與我們現代人無異的人出現在了東非高原上,之后開始了他們征服世界的里程。到大約1.2萬年前,全世界僅剩智人這一種人類了。

近代科技發(fā)展異常的迅速,出門打車用手機,叫外賣用手機,手機本來是我們打電話的工具,隨著手機智能化,網速的升級,現在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了,不管是地鐵,餐廳還是洗手間,甚至開車的時候都有人在看手機,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危害。有專家預測了幾百年后的人類由于手機的存在發(fā)生駝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控制人類,當他們真正學會人類的思考,還真是一個未知數。享受科技革命紅利的同時,我們也漸漸被它們奴役了。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于希望的陽光之下。閱讀歷史在于讓我們牢記過往,牢記那些經歷的挫折,利用積累的寶貴經驗去發(fā)展,但是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8806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