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化地整理和歸納教學資源,利于教學資料的保存和共享。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如何設置問題和任務,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參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一
系統(tǒng)的邊界——細胞膜。
生命系統(tǒng)的組成和結構系統(tǒng)內的分工合作——細胞器。
把細胞作為基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細胞核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系統(tǒng)的功能。
能量的供應和利用。
系統(tǒng)的發(fā)展細胞的生長和繁殖。
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
1.生物分為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細胞生物包括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非細胞生物指的`是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但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存。2.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3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病毒不在生命系統(tǒng)范疇。
4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
5植物沒有(系統(tǒng))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個體)層次,又可化做(細胞)層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
7種群:在一定的區(qū)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鯉魚。8群落:在一定的區(qū)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例:一個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魚)9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1.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本質區(qū)別是有無核膜包圍的成型的細胞核。
2.顯微鏡的使用。
(一)取鏡和安放。
1.打開顯微鏡箱,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將顯微鏡取出。
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2.轉動載物臺下的遮光器,選一較大的光圈對準光孔。
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眼睛從側邊看著物鏡頭和標本之間,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1.移動裝片,在低倍鏡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動到視野中央。2.轉動轉換器,移走低倍物鏡,換上高倍物鏡。3.緩緩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4.調節(jié)光圈,使視野亮度適宜。
換上高倍物鏡后禁止向下轉動粗準焦螺旋。
注意物鏡目鏡和放大倍數(shù)。
3.細胞學說。
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構成;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chǎn)生。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二
1.描述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jié)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
〔節(jié)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huán)境中。兩者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huán)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huán)境中;與外界環(huán)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wěn)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tǒng)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
(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1.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組織液。
(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絕大多數(shù)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huán)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jīng)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shù)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jīng)淋巴循環(huán)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2.
內環(huán)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jīng)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帯_M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shù)椒危ㄟ^呼吸系統(tǒng)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jīng)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jīng)過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jīng)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幍拿氀苤?,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co2+h2oh2co3h++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節(jié)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內容。參與體溫調節(jié)的器官和系統(tǒng)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chǎn)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tǒng)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tǒng)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小結〕略。
〔作業(yè)〕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2.b。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拓展題。
(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三
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通過閱讀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3.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教學難點。
(1)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
人不吃飯行嗎?食物進入人體內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問題在現(xiàn)在來說都已經(jīng)十分清楚了。這些變化過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沒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學家就對此進行了探索。
實驗介紹: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將肉塊放在小巧的金屬籠中,然后讓鷹吞下,過了一段時間,將籠子取出,肉塊不見了。
問:(1)為何要將肉塊放在籠子中?
答:排除了胃對肉塊的物理性消化。
問:(2)對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質?
答:一定是某些物質進入到金屬籠中,使肉分解?,F(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這個能讓肉分解的物質就是--酶。
問:(3)進行肉類消化的過程的條件是怎樣的?
答:進行分解肉的反應是在一種極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問:(4)在實驗室中能否也能讓肉分解?能的話需要怎樣的條件?
答:實驗室也能進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體中來說,需要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的條件才能進行。
二、問題探討。
1.這個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鳥類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沒有化學性消化?
2.是胃內的化學物質將肉塊分解了。
3.提示:收集胃內的化學物質,看看這些物質在體外是否也能將肉塊分解。
總結:對于一個生物體來說要進行的生理活動非常之多,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內的物質需要不斷地合成與分解,不斷地處于自我更新的狀態(tài),而這種自我更新的過程完全依賴于細胞內發(fā)生的生物化學反應,每一個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就叫細胞代謝。
三、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實驗前介紹:動植物在代謝中產(chǎn)生的過氧化氫,對機體是有毒的。機體通過過氧化氫酶,催化過氧化氫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氣而解毒。鐵離子也可催化這一反應。
2h2o2h2o+o2。
問:如何獲得過氧化氫酶?
答:新鮮肝臟中含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所以新鮮肝臟研磨液含有較多的過氧化氫酶。
按以下實驗步驟來進行實驗:
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對照實驗的特點。
答:共同點:都在試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壓力下進行。
不同點:1和2:只有溫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臟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劑不同。
問:1號試管沒有加任何試劑,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起的是對照的作用。
結論:進行該實驗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觀察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如果結果不同,那么影響該結果的就是這一不同的因素。在上述實驗3試管和4試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劑不同,那么該實驗的結果3放的氧氣少,4放出氧氣多就是因為加入到4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號的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問:2和4試管現(xiàn)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體中也利用2的方法來解毒?
答:不能。加熱到這樣的溫度會造成生物的細胞死亡。
問:能否用同一滴管給3和4試管加fecl3溶液和肝臟研磨液?
答:不能。共用滴管會讓肝臟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殘留在滴管內,難以判斷出過氧化氫的分解是哪種滴加液的作用,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
問:為何酶的催化效率會比無機催化劑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罨芫褪欠肿訌某B(tài)轉化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罨茉酱螅磻驮讲蝗菀走M行,反之就容易進行。
四、總結。
在生物體中,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每時每刻進行著。以人為例:據(jù)估計人體細胞內每分鐘大約要發(fā)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能在人體中順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它和無機催化劑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酶在細胞內的物質變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個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學反應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卻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是一種催化劑。它是細胞內產(chǎn)生的,所以它也是細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劑。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在醫(yī)院常用雙氧水作為身體出現(xiàn)小傷口的消毒用藥,能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嗎?試解釋該現(xiàn)象。
能看到傷口有氣泡產(chǎn)生。原因是人體細胞中產(chǎn)生的酶將雙氧水分解成了水和氧氣。
課后小結。
酶在細胞內的物質變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個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學反應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卻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是一種催化劑。它是細胞內產(chǎn)生的,所以它也是細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劑。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參考答案:
基礎題。
1.巴斯德:發(fā)酵與活細胞有關,發(fā)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fā)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發(fā)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后繼續(xù)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提示:(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
(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酸堿度適中等溫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溫、高壓、強酸、強堿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題。
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學過的鑒定蛋白質的方法。在薩姆納之前,之所以很難鑒定酶的本質,主要是因為細胞中酶的提取和純化非常困難。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四
知識與技能:
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減數(shù)的概念;能說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模擬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通過觀察圖片、動畫,提高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減數(shù)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數(shù)目發(fā)生一系列規(guī)律性變化,了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guī)律的。
重點:
1.減數(shù)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難點:模擬減數(shù)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有絲各時期的特點并播放有絲多媒體課件,教師總結出有絲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的結果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與親代細胞一樣。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圖片,圖示有性生殖的過程。設疑: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23對),由學生嘗試把圖中受精卵、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情況標出。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生物體是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即通過減數(shù)而非有絲。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減數(shù)的相關信息(以精子的生成為例)。
問題:減數(shù)的概念,場所和結果;產(chǎn)生精子的原始細胞即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之后繼續(xù)設疑: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減少一半的?又是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根據(jù)有絲的知識發(fā)表自己的猜想。
教師肯定學生的猜想,動畫演示精子形成的全過程。
1.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學生觀察分析減數(shù)次間期精原細胞變?yōu)槌跫壘讣毎麜r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了解染色體數(shù)量和dna含量變化情況。
2.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的動態(tài)變化和四分體形成過程。
提問:減數(shù)次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配對的是怎樣的染色體,圖中有幾個四分體?點拔學生總結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的特點。
3.動畫演示:減中期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后期同源體分離。
提問:減中期和后期染色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行為變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分離情況?學生總結歸納表述。
4.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5.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過程。
提問: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分析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dna含量,染色體特點(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
提問:次級精細胞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減數(shù)第二次?染色體數(shù)還會再減半嗎?學生預測減數(shù)第二次。
6.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到精子的過程。
總結:精子形成需要經(jīng)過變形,丟棄大量細胞質,僅保留了細胞核和極少量細胞質,所以精子壽命短,精子不再,因此減數(shù)無細胞周期。
(三)動手體驗,形成概念
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模擬減數(shù)全過程,加深對減數(shù)過程的理解。
之后提問:什么是減數(shù)?學生分析進行減數(shù)的生物、細胞、時期、過程、結果,從而總結出減數(shù)的概念。
(四)小結作業(yè),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課下請學生歸納形成配子的細胞(減數(shù))的過程與特點。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五
1、將2.5ml自來水倒入50ml燒杯中。
2、用ph計成ph試紙測試,并作記錄。
3、一次加一滴0.1mol/l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測ph,重復這一步驟直到加入了30滴為止。將ph測定結果記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來水。測定并記錄起始ph,再如步驟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測定并記錄ph。
5、充分沖洗燒杯,用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步驟4,記錄結果。
6、充分沖洗燒杯,分別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至4記錄結果。三、現(xiàn)象觀察。
不同實驗材料ph變化記錄表。
四、實驗結論。
1、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的“充分沖洗燒杯”請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沖洗燒杯”是為了避免酸性物質hcl與堿性物質naoh發(fā)生中和發(fā)應,使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減少誤差。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沖洗燒杯”是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響實驗效果。2、實驗過程中腐蝕性物質使用注意事項及解決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蝕性,應避免它與皮膚和眼睛接觸,也不要入口。若有灑落或濺出,要立即用水沖洗15min,并告訴老師。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種植物材料,一種動物材料?!締栴}探究】一、問題思考。
2、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會不會失調?什么情況下會出現(xiàn)失調?
實驗二模型建構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
1、模擬吃飯后的反應甲將2張“糖卡”放到桌子上,使血糖濃度,此時由拿出張卡使甲的2張“糖卡”由背翻到面,血糖濃度維持平衡。
實驗三探究: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六
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過程及自由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各種性狀的基因型種類,并總結規(guī)律。
3.運用自由組合定律的解釋一些遺傳現(xiàn)象。
4.理解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學習重難點】。
1.對自由組合現(xiàn)象的解釋,歸納自由組合定律。
2.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
3.探討孟德爾實驗的成功之處。
【學法指導】。
結合教材“本節(jié)聚焦”有關問題,運用分析歸納法按照孟德爾的探索過程順序來構建知識框架。由現(xiàn)象到本質,層層深入地分析總結,削枝強干,突出重點,在探索過程中思考、領悟科學的方法。
【預習導學】。
一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1.過程(用遺傳圖解表示)。
2.現(xiàn)象。
(1)f1全為。
(2)f2中出現(xiàn)了不同性狀之間的。
(3)f2中四種表現(xiàn)型的分離比為。
3.分析。
(1)孟德爾研究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位于一對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f2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各有哪些?數(shù)量比例如何?
(3)f2中的純合子共占多少?每種表現(xiàn)型中純合子又占多少?
(4)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與一對相對性狀實驗的數(shù)量關系有聯(lián)系嗎?關系如何?
二對自由組合現(xiàn)象的分析。
(一)解釋。
1.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遺傳因子控制;
2.f1產(chǎn)生配子時,彼此分離,可以自由組合f1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種:,且數(shù)目相等。
3.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的。
(二)驗證——實驗。
1.過程:親本:×。
遺傳圖解:
預測結果:
實驗結果:測交后代有四種性狀,比例為1:1:1:1,符合預期設想。
三自由組合定律及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一)自由組合定律。
1.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七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導入:近年來,關于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fā)育有密切關系,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癥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一)細胞的分化概念和意義。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fā)育起點是什么?(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后,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么,什么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么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么?(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概括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二)細胞的全能性。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yǎng)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卜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jīng)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fā)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jīng)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fā)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三)細胞的癌變。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并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jīng)過大量尸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后發(fā)現(xiàn),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shù)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癥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癥的危害是什么?(回答:癌癥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fā)現(xiàn)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癥,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并把1000萬人置于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總結癌細胞及其特征,人體細胞產(chǎn)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癥的三級防治措施。
(四)細胞的衰老:細胞衰老的特征和原因。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發(fā)變白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么如何使變白的頭發(fā)再變黑呢?(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發(fā)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征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發(fā)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了解什么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征、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八
一、相關概念: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qū)別,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2、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的許多化學反應。
3、酶:是活細胞(來源)所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一類有機物。
4、活化能:分子從常態(tài)轉變?yōu)槿菀装l(fā)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tài)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發(fā)現(xiàn):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用實驗證明:胃具有化學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從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通過化學實驗證明脲酶是一種蛋白質;。
4、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fā)現(xiàn)少數(shù)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shù)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合成酶的場所主要是核糖體,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數(shù)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許多;。
2、專一性:每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
3、酶需要較溫和的.作用條件:在最適宜的溫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溫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九
1.能用穩(wěn)態(tài)與平衡觀,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
2.通過分析體液免疫的動畫,運用總結與歸納的方法,得出體液免疫的過程。
3.根據(jù)體液免疫的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通過本節(jié)學習,感受人體的奧秘。
重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被病原體所包圍,但是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并未感到不適,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復習人體的三道防線,由第三道防線引出體液免疫,從而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體液免疫的三階段。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體液免疫過程flash動畫,提問:體液免疫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自主思考。
(體液免疫劃分成感應階段、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
2.體液免疫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描述這三個階段的具體過程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同桌交流。
教師就三個階段依次提問學生,教師補充強調。
(大多數(shù)病原體經(jīng)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數(shù)抗原會直接刺激b細胞。這一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應階段。b細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chǎn)生抗體,這就是反應階段??乖贵w特異性結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細胞處理消化,這就是效應階段。)。
3.認識二次免疫。
教師提出問題:生過天花或麻疹的人為什么一般終生不會再次患上這種病呢?與哪種細胞有關?學生自主思考,教師補充講解。
(記憶細胞,它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對抗原的記憶可達數(shù)月甚至終生。當遇到同種抗原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chǎn)生大量的抗體,從而快速消滅抗原。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應更迅速也更強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較為完整的體液免疫的概念。
(體液免疫,就是發(fā)生在體液中,靠b細胞產(chǎn)生抗體消滅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鞏固提高。
布置任務:畫體液免疫的概念圖。先獨立構建概念圖,完成后組內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選優(yōu)秀作品展示,并讓學生歸納體液免疫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從空氣侵入人體并被抗體消滅的整個過程。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
計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昆蟲:燈光誘捕法;。
微生物:抽樣檢測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新產(chǎn)生的個體數(shù)目占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的比率;b、意義:是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
3、遷入率和遷出率:a、定義:單位時間內遷入和遷出的個體占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的比率;b、意義:針對一座城市人口的變化起決定作用.
4、年齡組成:a、定義: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個體數(shù)目的比例;b、類型:增長型(a)、穩(wěn)定型(b)、衰退型(c);c、意義:預測種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別比例:a、定義:指種群中雌雄個體數(shù)目的比例;b、意義:對種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響.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一
1、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學會使用放大鏡。
能力目標】。
1、通過對事物的分類,發(fā)展判斷、分析、綜合等科學思維方法。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將進一步加強社會協(xié)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師活動】。
走下講臺,查看學生的討論結果。必要時,給學生提示。
學生活動】。
預設:積極討論,小組代表及時記下小組的討論結果【教師活動】。
五分鐘后教師拍掌示意時間到,停止討論。請一組小組發(fā)言,其他小組做適當?shù)难a充。教師并且詢問學生答案的依據(jù),并且讓學生舉例說明。學生若回答正確及時給予表揚,回答不好的教師及時給予糾正。
學生活動】。
預設:我們認為生物可以生長,比如大樹是從小樹苗長成大樹的,我們人也是從一點點大的小孩兒變成了現(xiàn)在的大人。例外小組回答:我們認為生物可以將體內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例如小狗尿尿。例外小組回答:生物對外界刺激有有反應,如含羞草在接受刺激后會合攏。生物可以繁衍后代,如母狗生狗寶寶。
教師活動】追問:還有其他的特征讓你可以很快的區(qū)分生物和非生物嗎?
學生活動】。
預設:個別學生回答生物能遺傳和變異。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設:個別學生提出進化一個詞,但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理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設:與教師一起總結剛剛的特征,對每一個特征進一步思考與理解。積極思考老師提的問題。學生回答:狗是生物,機器狗是非生物,兩者的原理不同。學生回答各種各樣,但回答不是很全面。
教師活動】。
狗轉彎是生物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是生物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而機械狗轉彎受電腦程序的控制,與適應外界環(huán)境無關。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搭建視頻支架以及學生探究實驗支架,學生沿著支架作用,獨立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學習,以落實教學重難點。較好。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二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重要的區(qū)別特征。
2.了解細胞膜的成分,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并會區(qū)分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幾種不同方式。
3.了解各種細胞器的分布、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特點。
4.認識細胞核的亞顯微結構特點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質和染色體相互轉變的動態(tài)關系。
6.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對細胞結構的學習,訓練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設計和分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訓練學生利用資料分析、判斷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tài)關系。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xiàn)生命現(xiàn)象。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三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簡述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提高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過程。
難點: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和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設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著,ppt展示兩組圖片:(1)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它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2)熒光水母的圖片,熒光水母因為它體內的“熒光蛋白”,使得它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神奇的生命現(xiàn)象是由誰來承擔的?蛋白質有什么樣的結構?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課題)。
(過渡)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二)資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示擁有4種氨基酸,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四種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組成?有什么共同特點?區(qū)別是什么?
(2)如果將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字母r表示(—r),嘗試歸納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種氨基酸都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每個分子都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共同點);r基不同(不同點)。
教師邀請兩位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并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三)動手操作,演示蛋白質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讓一組學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嘗試怎樣才能連接起來。學生會很容易想到“手拉手”。
提問:
(1)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2)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3)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4)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還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shù)”、“脫去的水分子數(shù)”和“氨基酸數(shù)”之間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用表格的形式)。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蛋白質形成的flash動畫。
課件展示:胰島素的空間結構。
師生共同探討歸納蛋白質的形成過程。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活動:將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同學相互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fā)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種類不同;氨基酸數(shù)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多肽鏈盤曲折疊形成的蛋白質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五)鞏固新知,歸納總結概念圖。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概念圖。
(六)作業(yè)拓展。
課后調查資料:科學上第一個人工蛋白質的誕生和“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研究進展及成就。
四、板書設計。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和結構通式。
二、蛋白質結構的形成。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四
生:(異口同聲)想。
師:那就讓我們一同乘坐宇宙飛船到太空去遙望我們的地球吧!
生:閱讀課文。
師:生活在這樣一個異常美麗的地球上,我們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今天就讓我們。
一起來關注一下身邊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huán)境,以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講授新課。
師:大家看屏幕上展示的幾張照片,你們熟悉嗎?
生:那是我們校園的不同地點。
1指出學校教學樓。
2指出教學樓前的花壇。
3指出校園旁邊的稻田地。
4指出操場上訪的藍天、白云。
5指出水房子的一角。
師:在我們熟悉的校園中你能找出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嗎?
生:教學樓、藍天、白云和水是非生物,因為它們沒有生命?;▔锏母鞣N花草,蜜蜂,蝴蝶,蜻蜓,水稻,青蛙是生物,因為它們是有生命的。
生:不對。我認為水也是生物。
生:水是非生物。(學生觀點出現(xiàn)不一致)。
生:是。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后分組討論:
包括金魚在內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
列舉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們需要什么條件才能存活?
生:金魚能進行呼吸。人和其他動物也能呼吸。比如:鯨在呼氣時,產(chǎn)生的霧狀水柱。
師:很好。那么,植物能呼吸嗎?
生:金魚要吃水藻等食物。其他的生物也要吃食物以補充營養(yǎng)。
師:植物是怎樣吃食物的?
生: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機物。
師: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生物只有在營養(yǎng)充分的情況下才能健康的成長。尤其是我們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更應該注意營養(yǎng)的合理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生物對吃進的食物能全部吸收嗎?
生:不能。除了吸收外,還要產(chǎn)生一些廢物排出體外。
師:生物排出體內廢物的途徑是什么呢。
生:學生討論。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
金魚可以通過呼吸、排尿排出體內廢物。
師:那么植物也是通過出汗、排尿?
生:植物通過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生: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還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生:植物也能通過呼吸排出廢物。
師:同學們回答的比較全面。
現(xiàn)在,看我伸手抓金魚時,它是乖乖的讓我抓嗎?
生:不是。而是逃跑。
師:這是生物的什么特征?
生: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師:你們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生:獅子發(fā)現(xiàn)獵物后迅速追擊;斑馬發(fā)現(xiàn)敵害后迅速奔逃。
生: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子會合攏。生:小貓眼睛的瞳孔到了中午變成一條縫,到了晚上則變得很圓。
生:豬籠草的小葉片受到某種小動物的刺激時會自動關閉。
生:向日葵總是向著陽光生長。
生:種子播下后,根總是向下,而莖總是向上。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已經(jīng)掌握的很好。那么,金魚還有什么特征?生:金魚還能由小長大,如果是雌的,還能產(chǎn)卵,繁殖下一代。
師: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除了產(chǎn)卵繁殖外,還有哪些繁殖方式?
生:有產(chǎn)仔繁殖,如:貓、狗、豬。
師:這實際上叫胎生,是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又是怎樣繁殖的?
生:有的植物是用種子繁殖,有的植物是用莖繁殖,還有用根和葉繁殖的。
生:金魚還會睡眠休息。
生:金魚有一定的壽命。其他的生物也有一定的壽命,如: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植物是龍血樹,有8000多歲。
生:生物還能自衛(wèi),有的生物能產(chǎn)生毒素,特殊的氣味或披針帶刺等等。
師:同學們觀察的非常仔細,所以說的很準確,希望同學們今后更要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生物,從而得出更多更新穎的建議。
師:你自己是否也具有這些特征呢?請你舉一種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這些特征嗎?
生:我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鞏固練習。
生: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鐘乳石是非生物。
珊瑚蟲是生物。
珊瑚是非生物。
師:學完這節(jié)課,你們該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那么,水是生物嗎?
生:學完這節(jié)課,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體都是生物。它們都具有共同的結構基礎,都有進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動:需要呼吸,需要營養(yǎng),進行新陳代謝,有生老病死,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活動有規(guī)律,可以適應環(huán)境,還可以影響環(huán)境……..所以水不是生物。
生:不會。因為它們和我一樣都是有生命的。
師:讓我們共同去珍愛生命,保護生命,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五
生物與非生物》選自浙科版普通初中科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了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特征和蝸牛的形體特征及感覺兩部分內容。本節(jié)課是本章觀察生物知識的重要內容。
在學習了科學觀察的步驟和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后,本節(jié)課實為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同時本節(jié)課為后續(xù)學習細胞,常見的動物和常見的植物的學習奠定基礎。由此可見,本節(jié)課在教材結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性作用。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六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授對象是初一年級的學生,他們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xiàn),應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wěn)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
生物必修一教案篇十七
第1節(jié)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孟德爾研究性狀遺傳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基因型、表現(xiàn)型、純合子、雜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及解釋(c:理解)。
(4)測交法證明基因解釋的正確性(c:理解)。
(5)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d:應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從分離定律到實踐的應用,從遺傳現(xiàn)象上升為對分離定律的認識,訓練學生演繹、歸納的思維能力。
(2)通過遺傳習題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分離定律解答遺傳問題的技能技巧。
二、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1)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3)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2.實施方案。
(1)采用舉例、掛圖、投影等進行教學。
(2)聯(lián)系所學知識,演繹歸納本節(jié)知識,從而掌握重點內容。
三、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
2.突破策略。
(1)運用減數(shù)分裂圖說明減數(shù)第一次減數(shù)分裂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
(2)出示有染色體的遺傳圖解進行講解。
(3)應用遺傳定律解題---典型引路,講清思維方法,從而突破難點。
四、教具準備:
1.人工異花傳粉示意圖;2.豌豆各種相對性狀掛圖;
3.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示意圖;4.投影儀;5.多媒體課件。
五、學法指導。
首先,指導學生預習教材,并結合實際引起學生對該部分內容的學習興趣。
其次,指導學生在教材中找疑點、難點,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問、勤思考,且做好筆記。
再次,指導學生進行做題思維訓練。
六、課時安排。
3課時,講課2課時,實驗1課時(也可根據(jù)情況把實驗內容在講授課時進行)。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程序。
導言。
一、基因的分離定律。
[二]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2-4。
教師列出如下提綱:(投影顯示)。
1.了解孟德爾簡歷。
2.孟德爾的試驗研究方法是什么?選用什么材料?純系親本的雜交技術怎樣進行?在學生閱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點撥:。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動力。孟德爾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證;
(2)孟德爾用避免外來花粉干擾的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豌豆純合植株進行雜交試驗,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設疑:什么是雜交法?
教師出示人工異花傳粉掛圖,并與學生一起回憶: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直到萌發(fā)成幼苗的過程,從而理解雜交試驗法。
教師最后強調:孟德爾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豌豆一些品種之間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穩(wěn)定的性狀,如莖的高與矮、種子形狀的圓粒與皺粒。從而引出相對性狀的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并討論,最后歸納理解相對性狀要從三點出發(fā):。
(1)同種生物;
(2)同一性狀;
(3)不同表現(xiàn)類型。
教師出示:豌豆相對性狀的掛圖。
學生觀察后得出:不同品種的豌豆同時具有多對相對性狀。
提問:在人體上存在哪些相對性狀?
(答:有耳垂和無耳垂,單眼皮和雙眼皮,藍眼和褐眼?)。
再提問:孟德爾開始是否對圖示中所有相對性狀同時分析呢?
學生回答:否。(這是孟德爾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
學生閱讀教材p4~5。
教師出示掛圖:高莖豌豆和矮莖豌豆的雜交試驗。
講述:用純種的高莖豌豆和純種的矮莖豌豆作親。
本進行雜交。無論正交還是反交,雜交后的第一代(簡稱子一代,用f1表示)總是高莖的。
提問:子一代為什么全是高莖;矮莖性狀哪里去了?
學生回答:(略)。
講述:帶著這個疑問,我們看看孟德爾是怎樣做的。他讓子一代高莖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莖也有矮莖。
提問:子二代出現(xiàn)的兩種性狀,能提示我們什么?
學生回答:矮莖性狀在子一代中并沒有消失,只是沒有表現(xiàn)出來。
教師講述:孟德爾把雜種子一代中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做顯性性狀,如高莖;把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叫隱性性狀,如矮莖。子二代中同時顯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叫做性狀分離。
同時孟德爾對子二代兩性狀的株數(shù)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他發(fā)現(xiàn),在所得到的1064個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莖,277株是矮莖,高莖與矮莖的數(shù)量比接近3∶l。請問學們注意這個比例。
設疑:豌豆的其他相對性狀雜交情況如何呢?
教師出示:孟德爾做的豌豆雜交試驗的結果投影。學生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雜交子二代都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現(xiàn)象,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shù)量比接近3∶1,具有規(guī)律性。
[三]教學目標鞏固。
1.孟德爾雜交試驗選用什么材料?為什么?
2.什么是相對性狀?擬人為例舉例子。
3.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的是。
a.狗的長毛與黑毛。
c.桃樹的紅花和綠葉。
答案:1.略2.略3.d。
[四]布置作業(yè)。
1.p8練習題第一題。
2
甜玉米果穗上無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顯性性狀b.相互混雜()c.非甜是顯性性狀d.相互選擇。
分析:純種甜玉米和純種非甜玉米之間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現(xiàn)為非甜,說明非甜是顯性性狀,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現(xiàn)非甜籽粒也說明非甜是顯性性狀。
答案:c。
3.玉米高稈對矮稈為顯性。矮稈玉米用生長素處理后長成高稈,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1∶1。
c.高矮之比是3∶1b.全是矮稈d.全是高稈。
分析:生長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細胞體積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長,但不影響內部基因組成,因此,用生長素處理后長成的高稈玉米仍然受隱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答案:b。
總結。
這節(jié)課要重點掌握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理解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狀分離。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909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