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琴讀后感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21:03:14
孔子學琴讀后感范文(18篇)
時間:2023-11-25 21:03:14     小編:XY字客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和感悟。讀后感的完美寫作需要我們通過閱讀和思考,建立起與書中內容的真實互動。以下是一些關于讀后感的討論和研究,希望能給大家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一

我們學校開展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與《論語》結緣,與孔子相識??鬃邮侨f世師表,是金聲玉振的集大成者,作為教師的楷模,他令我們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雖然在《論語》的閱讀中我已經對孔子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但孔子是怎樣當老師的?他的教育原則有哪些?作為老師應該向孔子學什么?這一連串的問題,仍然時時困擾著我。最近,我終于在《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感謝這本書的作者周勇教授,他悄悄把“圣人”頭上的光環(huán)遮了起來,聊天式地帶我們走進了作為一個教師的孔子的世界。結合著我自己讀《論語》的點滴感悟,一個走過千年風煙的至圣先師那魁梧的身軀,仁厚的心地在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作為一名老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上來看,《跟孔子學當老師》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呢?本著“反求諸己”的想法,我合上書頁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整理出了幾條心得,與大家共勉。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養(yǎng)活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孔子告誡世人贍養(yǎng)老人要注重精神贍養(yǎng),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說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謂能教。至于犬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別乎?”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愛學生、尊重學生,不能想著象訓練犬馬一樣去訓練學生。這種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啊。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馬棚失火燒掉了??鬃油顺貋?,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么樣。由此,我聯(lián)想到以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們進教室是不是一般先問:誰把玻璃打碎了?學一學孔子吧!我們應該這樣問:玻璃碎了,傷到人沒有?然后你再問玻璃碎的原因,這樣問話的效果,哪一個更好就不言而喻了。千萬不要把這理解成僅僅是育人技巧的問題,這是師德、是仁愛的體現(xiàn),他體現(xiàn)出一名教師大愛無痕的風范。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弊佑握f:“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了?!弊鳛槔蠋熚矣X得應該為子游這一句的后面綴上:學生數(shù),斯氣矣。對學生要求太瑣碎了,教師就會墜入煩惱與勞累之中,因此千萬不要在學生面前婆婆媽媽的,把握與學生的距離也是一門學問。

子曰:“君子不器?!蔽铱催^這樣一則趣聞,人們發(fā)現(xiàn)馬在冰上跑不會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時永遠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一條腿??鬃釉诟嬲]我們,君子應多才多藝,否則當我們只能以某種技能謀生時,那就會摔得鼻青臉腫,就像小說中的孔乙己一樣,百無一用。新課改強調知識的綜合性,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注重老師自身的一專多能,我們教師應該“不器”,做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的課堂提問,甚至是充滿愛意的眼神,千萬不要集中在幾個學生的身上,否則將會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孔子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學生不怕教師嚴厲,就怕教師偏心、不公平。

盡管這本書寫得深入淺出,但我承認我還遠遠沒有讀懂孔子??鬃泳褪且蛔S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不深入研究和學習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門?!蔽蚁耄簩W習,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合上這本書,我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旅程便開始了。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二

為提高自身素養(yǎng),暑假里,我特別拜讀了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很早就聽同事介紹這本書,說它是一本指導教師很好地進行教學的必讀之書。

拿到書本,書的封面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把本書的寫作當成一次旅程,一次縱觀古今、橫貫中外的關于教育大家的思想的旅行。從他們的酸甜苦辣中印發(fā)自己的酸甜苦辣,從他們的教育思想中生發(fā)自己關于教育的思考?!墩撜Z》是一本后書,可惜我們知道的只有簡短的幾句,也很少像作者一樣能擁有無限的感動而潸然淚下,讀書讀《論語》讀到這個份上,不要說距離我們20xx多年前的古文突然如此生動起來,就是隨便哪一本現(xiàn)代白話文也很少有人讀到潸然淚下。不過,觀看肥皂劇倒是有不少人被編劇賺取了眼淚。單沖這一點,我們就有許多不足。無論什么事情,當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凈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把教學當成戀愛來談,可見對教育的深情。

周勇博士的這本書寫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動情地抒發(fā)自己對孔子和與后世孔子般的老師或研究者的贊賞。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本身不是考據(jù)式的評點,很自由,很個性化地解讀,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歷。這種寫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話”。走近孔子、走進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隨孔子學當老師才成為可能。

本書中記錄了梁啟超、陳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等無論是教育名家還是文化巨人,他們身上多少都具有一些自我張揚的個性,崇尚真理、擯棄世俗的傲氣。今天這樣的教師太少了,可見報道的也就是被成為“民間教改第一人”的王澤釗、南師大附屬中學著名雜文家吳非(王棟生)、復旦附中的黃玉峰老師而已。教育可以供個性張揚的教師生存的空間太少了,而個性張揚的老師大多“有一把刷子”,陳寅恪先生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為教育的缺乏寬容,窒息了這些有生命力的教師的教育生存環(huán)境,實在太可惜了,又怎能渴望教出有個性的學生!

我最欣賞的是“大教教心”這個教育理念。其實孔子并沒有直接提出這四個字,而是教育家朱熹時常說起。我們知道孔子一直推崇仁義之道,不僅對他的弟子,還對那些古代君王。透過關于他的相關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一切教學努力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有一顆“仁心”。這也可以說是他的教育“核心”??鬃硬粌H把自己的“學”傳授給學生,而且將自己通過“學”培育起來的一顆“仁心”教給學生。而這“求仁之教”也便成了令人贊賞并流傳至今的“孔門之教”的特色。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苯逃姨招兄f過的這番話,我們都非常熟悉,曾經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人和做事。而做事也是人的一種行為表現(xiàn),也就是說,做事也就是做人。我想,陶行知先生的這番話事實上也是對孔子教弟子“學會做人”理念的延續(xù)。教育家朱熹就十分欣賞孔子的“求仁之教”,他不僅將孔子稱為“圣人”,還將“圣人之心”、“圣人之教”與真正偉大的教育視為同一事物,認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都必須“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來統(tǒng)攝自己的教學活動。

而孔子的“教心”,并不是教給學生一些毫無生命力的道理,他總是將自己的活生生的對于歷史的鉆研與理解教給學生,是將自己的對“仁心”的體悟傳遞給學生,他傳給學生的是一種精神力量,更是一份真誠的大愛?!翱鬃釉峁贰钡挠涊d雖然簡潔,卻說明老師的“仁心”煥化的一個小小的行為已經成了學生最好的學習實例。

記得翻看《跟孔子學當老師》的前言時,看到這樣一句話:“當教師的,如果能收獲半點孔子的從教感受來,即可算沒有白當一回教師了。這正是我們‘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根本意義所在”。我覺得這句話仿佛有股強大的力量,牽引著我去探尋,關于孔子的教學行為,關于孔子與弟子之間真切的教學交流。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三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創(chuàng)始人。有一回他為了學習演奏七弦琴,特地去求魯國樂師師襄子。

隨師襄子學了一段時間后,師襄子留一首樂曲讓他獨自練十天。十天后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已經會彈了,我教你新曲子吧!”孔子卻說:“不行?。∥抑皇怯涀×诵?,指法還不熟練呢!”就這樣,孔子就每天從清晨練到深夜,一直埋頭苦練著這首曲子,他練得手指都出血了,卻還是不放棄,仍然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過了一些日子,孔子彈這支曲子越來越投入,感覺完全熟悉曲子的音律、技法、內容,并揣摩出曲子作者的人品、氣度、外貌,這時的孔子才覺得自己真正地懂得了曲子的精髓。孔子的好學精神讓他的老師也佩服不已。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不斷求索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獲。

篇一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創(chuàng)始人。有一次,孔子找他的師傅學琴,老師教了他一首曲子。過了幾天,老師說:“你彈的已經很好了,該教你第二首了?!笨鬃訁s說:“我雖然彈的很好了,可是還沒掌握好它的節(jié)奏,還需要多多練習。”又過了很多天,老師找到他說:“現(xiàn)在我可以教你第二首曲子了嗎?”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它的節(jié)奏,可是還沒有掌握好音樂形象那,還要多多練習?!?/p>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學習不要光靠別人,要根據(jù)自己來判斷來推測,就象孔子一樣,學什么都要要求自己學的精益求精。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四

想當年,孔老人家為做官周游列國,歷盡顛簸,費勁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夠酷,還是不太會做秀,反正最后沒戲,只得回到老家教書。為了多掙幾個錢,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個溫飽,最后也沒發(fā)財。就得了幾束肉干,幾片干魚,很失敗的樣子。

說他是辦學的祖宗,有可能的。聽說以前的私塾都掛他的畫像?,F(xiàn)在私立學校是不掛他老人家的像了,不過收費比起祖宗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他書教的好,似乎有點兒勉強。據(jù)觀察,他就的教學宗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由,會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走在路上大伙兒互相討論學習吧。(讀后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憑興趣愛怎么學就怎么學吧。

學的`怎么樣,全靠一個“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勞;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經收到了肉干,魚片,“我是老師我怕誰?”

后來要不是幾個學生有出息,哭著喊著又是叩頭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會成為千古圣人。嘿嘿,不信???你說他書教的好,讓他拿特級教師證出來看看!

教書不怎么樣吧,說話也沒什么水平。

那天不只怎么的跑到河邊上憋了好半天,總算說了句有意思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弟子們歷盡記錄下來大呼高明。其實就在他不遠處有一位老農也在說;“不抓緊點種上,秋后就得餓肚子了?!?/p>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五

我讀了孔子學琴這篇文章,深深被他的學習精神振奮了。

故事內容:古時候師襄子以撫琴名揚天下,孔子也想學琴,于是前去求教。

師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樂曲,卻沒告訴他是什么曲名??鬃用刻鞆那宄烤毜缴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珠,一連10天就練這支曲子,直至完全嫻熟,但他還是不滿足。

孔子仍每天堅持不懈地練習這支曲子。過了些日子,師襄子聽孔子彈湊的曲子越來越圓潤,想讓他換其他曲子,孔子卻說:“老師,我還沒領會曲子里的思想呢!”

孔子繼續(xù)不停的練,琴聲激揚而又深沉,意境有宇宙太空之浩大??鬃咏K于領會了曲子的神韻了。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六

今天,我們學了《孔子學琴》這篇課文,它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師襄學琴,他勤學苦練、精益求精,最后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故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靈深受觸動,我被孔子那種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動了,為了學好琴,他每天不斷的練習,不斷進取,連師傅都說他學得可以了,他卻還不滿足,最后竟把音樂掌握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可再看看我,平時我總覺得我們的課程進度太慢了,別的班都上三十多課了,我們班還像老牛拉破車樣落后幾課。在我的想象中,我覺得學課就是把課文讀幾遍,把生字和詞語認識完畢,一篇課文就該學完了。但我從沒想過,學一篇課文不僅要認識生字和詞語,更重要的是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要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要我們從中學會什么。我們不說要像孔子把課文掌握得爐火純青,但你至少要完成你需要掌握的知識。

而孔子身上更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就是他那種學無止境的精神。他已經上大學問家了,已經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了,可他還要不斷學習。這種精神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到?!睍r間不等人,你多學一天,你學到的知識就越多。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向孔子學習吧:學習他那種凡事虛心好學、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吧,讓我們努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善于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正如陳毅所說:“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p>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七

無論是歷代封建皇帝,還是馳騁于歷史浪尖的國學大師,抑或滾滾紅塵里的蕓蕓眾生都崇拜孔子和孔子的思想之精髓,經久不衰。

孔子是勞頓的、寂寞的。他鞍馬勞頓去各諸侯國宣傳自己的仁義之道,不辭勞苦,幾經周折,食不果腹、遭人辱罵甚至大打出手是常有之事,這些從未改變過先師的意志,他的壯舉怎是一個“苦”字了得!他有弟子三千,他要操持弟子思想、學業(yè)、品行之事,而且要“因材施教”,這哪是一個“忙”字了得!孔子“恓惶、無奈、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狗”,怎一個“慘”字了得!而比較孔子的勞頓和寂寞,當今教師的苦和忙碌就相形見絀了,孔子經歷的,我們沒有。

不久前,網絡上曾有“孔子給于丹的情書”和“于丹給孔子的回信”之事,雖屬八卦,我理解為,此類皆屬眾生對孔子思想和精神的不朽關注。

近年來,全國各地有不少朋友向我要孔子《論語》雙語版,每每這時內心會涌起一種渴望,細讀《論語》,可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我想這應該是自己的愚鈍和無知使然。這次拜讀《跟孔子學當老師》真正受益了,所以,對這次讀書沙龍活動,我內心充滿了感動。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八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業(yè),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

同學

們交流知識,周游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本書里,我們不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xiàn)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了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

話題

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伤麄儏s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jié)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為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么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

什么

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

戰(zhàn)爭

也不會發(fā)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鬃訉λ硕Y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

學習

??鬃永蠋熢谡務摗熬印睍r,子貢夸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

其他

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梢娍鬃邮莻€多么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

怎樣

才算有君子風范,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

生活

,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戰(zhàn)爭,各地都有 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九

文章語言樸實簡練,人物形象鮮明,以孔子學琴為主線展開故事,凸顯孔子頑強進取、追求卓越的藝術形象。全文既有對孔子學琴的正面描寫,又有從師襄的眼睛看孔子學琴的側面描寫,還有師襄神態(tài)的不斷變化。課文先描述師襄對孔子學琴的表現(xiàn)不解,再寫師襄看到孔子彈琴后的誠懇評價與肯定,接著寫師襄愉悅地欣賞孔子彈琴,最后寫師襄驚異于孔子琴藝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過師襄對孔子學琴過程的看、問、聽、賞的動作與語言的描寫,讀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練習,技藝不斷提高,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過程。

全文線索明晰,層次清楚。按照時間的順序,寫了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即學會曲譜--掌握技巧--彈出思想--曲中識人,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連貫又緊湊。讓讀者在閱讀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學習態(tài)度與進取的精神,從而產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與教育。

圍繞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課文配有一幅插圖,表現(xiàn)的是孔子專心彈琴,師襄陶醉于琴聲之中的情景。觀看插圖,有助于學生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搜集并選擇、整理有關孔子的資料,掃除閱讀障礙,逐步養(yǎng)成運用工具書及背景資料進行獨立閱讀的習慣。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嘗試歸納默讀的方法,交流默讀的經驗,提高默讀的效率。在默讀中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中重點詞語的意義及作用,達到讀懂課文的目的。

3.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孔子刻苦學習的態(tài)度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從中受到啟發(fā)與教育。

4.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學習默讀課文,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體會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刻苦練習,琴藝逐步達到最高境界的過程。

教具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孔子的故事、言辭等資料。

教師制作介紹孔子生平、思想成就、歷史地位、國際影響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成果。

(1)讀生字。

(2)讀課文。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精讀感悟,讀說結合。

學習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了解了什么,從中感悟到什么。

學情預設:

(1)學生可以從課文中獲得信息,在大家的補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內容,但對關鍵詞語的作用難以體會,需要教師給予點撥,引導學生注意“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感受寫作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課文概括地介紹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還是音樂的行家,多才多藝;孔子對古代的樂器樣樣都會,尤其彈一手好琴;從不自滿,還拜師學藝,表現(xiàn)孔子虛心好學的精神。

2.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讀明白了什么,

教案。

(“尤其”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去掉這個詞,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強調并引用這個詞,目的是突出了“彈得一手好琴”這句話。這個詞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僅說明孔子琴彈得好,而且彰顯孔子從不自滿、虛心好學的精神,還起到引出下文、照應題目、貫通文意的作用。這句話中“彈得一手好琴”與下文“怎樣練琴”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內容真實可信。)。

三、深入學習,品味感悟。

1.默讀“孔子學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歸納出孔子學琴的幾個階段。

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出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

(1)“一晃十天過去了”--孔子學會了曲譜;。

(2)“過了幾天”--孔子掌握了彈奏的技巧;。

(3)“又過了些時候”--孔子領會了音樂的精神,彈出了感情;。

(4)“不知又過了多少天”--孔子從音樂中知道了作者。

2.朗讀課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1)交流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的劃分結果。

(2)結合自己的音樂常識以及學習音樂的實踐思考:這四個階段的內容、難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達到的目的說明了什么?從這四個階段中,你體會出什么?(第一階段是學會曲譜,第二階段掌握技巧,第三階段是彈出感情、感動別人,第四階段是曲中識人。這四個階段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從中體會出孔子學而不厭、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

2.默讀課文,思考問題:孔子是怎樣不斷追求,逐步達到理想的境界的?

3.邊讀書邊標注,練習使用記錄符號,并且要把自己的體會用簡潔的詞語標注在書上的空白處。可依次思考以下問題:

(2)找出孔子說的話。思考:從這些詞語中你理解了什么?體會到孔子什么優(yōu)秀品質?

6.師生交流。

三、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讀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

有朋友遠方來,不亦說乎?

四、質疑、釋疑。

1.周文王何許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歷死后擔任周族首領的。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關心民間疾苦,勤于政事,兢兢業(yè)業(yè)地治理國家。他以仁德為本,寬厚待人,保持質樸的美德,深得人心。這樣,周族逐漸興盛起來。為了使自己更有實力,他重視人才,禮賢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時,商王朝還十分強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緊發(fā)展經濟擴充軍隊。紂王聽了崇侯虎的告發(fā),把他抓了起來,關在羑里。他鎮(zhèn)定自若,潛心研究八卦,創(chuàng)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營救下,被釋放回到了周。這時,他的決心已下,一定要攻滅商朝,報仇雪恥。他整頓內部,認真做了準備工作。為了擴大政治影響,他不斷對外用兵。姬昌晚年時,已經取得了當時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為攻滅商朝奠定了基礎。

周文王體恤百姓、胸懷博大、任人唯賢等品質被后人頌揚。

2.“爐火純青”的本意是道家煉丹時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嗎?

老師講述《爐火純青》的成語故事。

五、指導書寫。

一、寫生字詞,把字寫正確、規(guī)范:

1.“抑”字容易寫錯,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右邊不要多一橫或多一點。比較“印”與“卬”的不同,要把字寫正確?!耙帧弊忠⒁饨Y構特點,左高右低,左窄右寬。

2.“倦”“純”“溢”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書寫時注意搭配,左右兩邊的筆畫既有謙讓又有穿插,使字成為一體?!熬搿薄耙纭眱蓚€字點畫比較多,要注意點的方向以及擺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左右勻稱、字形飽滿。

六、限時作業(yè)。

辨一辨,再組詞:

抑純()倦()溢()浸()譜()。

迎()噸()卷()益()侵()普()。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學會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孔子學琴的過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學難點:

懂得學習做事要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課前準備: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樣的人。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2.出示課后“我的資料夾”中《史記》原文,請課前預習的有能力的學生讀一下。

(設計意圖:與第一課內容聯(lián)系起來,承上啟下,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先讀古文,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下面我們家來看看現(xiàn)代文是怎樣寫孔子學琴的,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可以抽讀繩子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利用各種形式理解詞語。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如帶有時代行為習慣的詞語“盤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體的形體實際操作幫助理解。

(設計意圖: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教給學生自主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學琴的?勾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說說那幾段講的是孔子學琴的經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來品位與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必恭必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經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體會孔子做事很塌實。

4.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這句話,這是他學琴的第二階段,說明他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他不滿足,還要領會曲子的思想內容。

(設計意圖: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茍,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

6.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結合孔子學琴這件事,以及課下查閱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談一談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設計意圖: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五、記憶字型,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詞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知道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進行獨立的寫字訓練。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一

孔子的課堂豐富多彩,與現(xiàn)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業(yè),不考試,不懲罰學生,而是與同學們交流知識,周游列國,讓同學們只是面更廣,學到更多知識。

在《孔子學堂》這本書里,我們不僅能夠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與翻譯,它給我們呈現(xiàn)出孔子上課時的情景,讓我們更了解到孔子是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伤麄儏s能夠“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能夠聊上幾節(jié)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為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么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么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zhàn)爭也不會發(fā)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鬃訉λ硕Y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瑤讉€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夸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么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怎樣才算有君子風范,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戰(zhàn)爭,各地都有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二

生:“提”。

師:對。底下呢?

生:“今”.

師:好,齊讀課題。

師:除了知道孔子的名言之外,你還對孔子這個人有哪些了解?

生1: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師:你知道他的成就。誰再來?

生2:我還知道孔子曾經教過3000多名學生。其中成就較大的有72人。

生:孔子非常偉大。

師:對啊。課前我們已經讀過這位偉大人物的學琴故事了,字詞你都認識了嗎?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大屏幕詞語。

師:讀的很正確。那詞義你都理解了嗎?抑揚的琴聲怎么理解?

生1:高低不平的琴聲。

師:抑是指?

生2:低。

師:揚呢?

生:高。

師:所以抑揚的琴聲是——。

生:就是時高時低起伏不平的琴聲。

師:理解了這些詞語,那我們就帶著對詞語的理解再來讀讀。

生:齊讀。

師:詞看來沒問題了。那課文讀熟了嗎?

生:讀熟了。

師:真有信心。昨天我聽你們讀課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的句子有些同學讀起來比較拗口,不知你能讀準確么?(大屏幕出示)。

生1:讀句子。

師:你讀得準確流利、聲音洪亮,不錯。琴瑟笙馨比較陌生,(出示圖片)它們是古代的四種樂器……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讀句子。

師:(出示)誰再來讀讀這一句?

生2:讀句子。

師:體恤這個詞在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中很少出現(xiàn),誰查到了它的意思?

生3:體恤就是為老百姓著想的意思。

師:你來補充。

生4:是平易近人的意思。

師:是這個意思嗎?好你來說。

生5: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予以同情幫助的意思。

師:文中是指誰提出來的?

生:周文王。

師:周文王是古代周族的部落首領。他寬厚仁慈,深得百姓愛戴。來,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句子。

師:難讀的句子能夠讀通順、準確,這都是收獲。誰來說一下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2――6自然段是講的孔子學琴的經過。

師:看來你關注了學琴的過程。

生2:我知道了孔子不僅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還是一位音樂行家。

生4:我知道了孔子在學琴過程中不斷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5:我知道課文的2—6自然段寫了孔子學琴的過程。

師:看來通過預習同學們都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看一看孔子學琴都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一會交流。

生:讀書。

師:好,誰來說一下孔子學琴都經歷了幾個階段?

生:四個階段。

師:你能具體試著說一說嗎?第一個階段是什么?

生4:這首曲子他會彈了。

師:也就是說,第一個階段他學會了什么?

生4:學會了曲譜。

師:(板書學會曲譜)接下來呢?

生5:掌握了彈奏技巧。

師:(板書掌握技巧)掌握技巧之后呢?你繼續(xù)說。

生4:領會了這首曲子的思想內容。

師:(板書領會思想)第四個階段呢?

生4:作曲者是怎樣的人。

生1:本文主要寫了孔子50歲那年跟著名音樂家?guī)熛鍖W彈琴,在練琴的過程中孔子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琴藝終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師:你概括得很簡練、準確。那老師問你爐火純青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生1:爐火純青就是說技術、學問達到了很成熟的階段。

師:文中指什么呢?

生1:文中指孔子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師:這是你現(xiàn)在的理解。相信細讀課文之后,我們會對這個詞有更深刻的理解。

生:想。

師:好,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自由地用心讀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畫出給你這種感受的句子,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地讀一讀,細細地品一品,一會交流。開始吧。

生自由讀句子。師巡視。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三

教學要求:

正確認讀課本7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課前預習:

讀熟課文,自學課文的生字、生詞。

搜集關于孔子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孔子。

生:孔子。

師:對!他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對他有所了解嗎?

(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前了解的關于孔子的資料。)。

如:

2.孔子生平簡介。

3.孔子的思想成就簡介。

4.歷代尊孔的簡介。

5.世界文化遺產——“孔府”“孔廟”“孔林”簡介。

6.孔子在世界的影響。

師:這樣一位偉人,在我國史書上是怎樣記載的?

引導學生閱讀《史記·孔子世家》。認識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內容。

師:從你們的眼神與驚訝中,我看出了你們對先賢的崇拜以及進一步了解先哲的欲望??鬃佑性鯓拥娜松克窃鯓映蔀槭ベt的?……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我們一定會受到啟發(fā)、找到答案的!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檢查課前預習的情況。

學習并初步理解的新詞有:琴、瑟、笙、磬、畢恭畢敬、厭倦、席地而坐、運用自如、順暢、洋溢、如醉如癡、醒悟、沉浸、抑揚、戛然而止、體恤、行善、爐火純青。

2.默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的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歲時向師襄學琴的故事??鬃邮且晃灰魳返男屑?,彈得一手好琴,但他從不自滿,仍拜師學藝。學琴中他刻苦練習、不斷追求新的彈奏境界,最后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根據(jù)課文內容將課文分成兩段。

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孔子。

課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寫的是孔子學琴的經過,孔子學琴經歷了四個層次。

三、學習生字。

1.讀準生字字音,認清字形,同桌合作識字。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教師針對學生容易讀錯和認錯的字作適當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深入學習,品味感悟。

1.默讀“孔子學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作者按時間順序寫出孔子學琴的四個階段:

時間。

一晃十天。

會彈。

沒有真正掌握彈琴的技。

過了幾天。

順暢自然、悅耳動聽。

沒有領會曲子的思想內容。

又過了幾天。

令師襄如癡如醉。

沒有體會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不知過了多少天。

抑揚的琴聲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誰,心情激動。

2.結合自己的音樂常識以及學習音樂的實踐思考:這四個階段的內容、難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達到的目的說明了什么?從這四個階段中,你體會出什么?(第一階段是學會曲譜,第二階段掌握技巧,第三階段是彈出感情、感動別人,第四階段是曲中識人。這四個階段難度越來越大,我們從中體會出孔子學而不厭、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

3.默讀,要求:邊讀書邊標注,練習使用記錄符號,并且要把自己的體會用簡潔的詞語標注在書上的空白處。可依次思考以下問題:

(2)找出孔子說的話。思考:從這些詞語中你理解了什么?體會到孔子什么優(yōu)秀品質?

三、復述故事。

師:這篇課文給了我們如此多的啟示,你記住它了嗎?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吧。

學生先在小組中講一講,然后派代表講給全班聽。

四、課外拓展。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事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寫一篇心得體會。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上午,我讀了《孔子學琴》這個故事,覺得非常好,想分享一下我總覺得讀后感。

從前,孔子跟從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過了十天,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彈得很不錯,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雖學會了曲譜,可還沒有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巧?!?/p>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品味出這首曲子的神韻。”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領會了這首曲子的神韻,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尚未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莊重地向遠處眺望說:“我現(xiàn)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這人長得黑,身材魁梧,胸懷大志,要統(tǒng)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睅熛遄勇牶?,立即離席行禮,說:“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孔子學琴》這個故事告訴我:學習需要用心專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學習的不徹底,便難以領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學習也不是為別人學,是為自己學,為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服務社會而學。因此,真正有志于學習的人,會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會輕易帶過或是半途而廢。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五

今天上午,我讀了《孔子學琴》這個故事,覺得非常好,就想把它寫下來和伙伴們分享。

從前,孔子跟從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過了十天,師襄子說:“這首曲子你彈得很不錯,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雖學會了曲譜,可還沒有掌握一些高難度的技巧?!?/p>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學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品味出這首曲子的神韻?!?/p>

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說:“你已領會了這首曲子的神韻,可以學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體會出作曲者是怎樣一個人,尚未深入他的內心世界?!?/p>

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莊重地向遠處眺望說:“我現(xiàn)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這人長得黑,身材魁梧,胸懷大志,要統(tǒng)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師襄子聽后,立即離席行禮,說:“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學琴》告訴我:學習需要用心專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進入的不徹底,便難以領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學習也不是為別人學,是為自己學,為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服務社會而學。因此,真正有志于學習的人,會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會輕易帶過或是半途而廢。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方面: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認真的品質。

2、過程與方法方面:課前布置學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學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堂上引發(fā)學生間的辯論,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

理解孔子做事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并以此受到教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作出指導。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在我國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對他有所了解嗎?

(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前了解的關于孔子的資料。)。

師:這樣一位偉人,在我國史書上是怎樣記載的?

引導學生閱讀《史記·孔子列傳》。認識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

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共同解決。

用簡單的幾句話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課文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現(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在這位偉人身上借鑒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二)精讀品悟。

1、幻燈出示: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認為孔子用多長時間學會了這首曲子?在文中相應的地方作簡單的筆記。

2、學生默讀思考。

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生1:我認為孔子用了十天的時間就學會了這首曲子。因為文中第二自然段寫著“一晃十天過去了……他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窗前,”師襄之所以可以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窗前,說明孔子已經會彈這首曲子了,而且彈奏的節(jié)奏也還不錯。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觀點。課文中第三自然“過了幾天”孔子仍然在彈這首曲子,后來兩次師襄去看孔子時,孔子也都在練習這首曲子,所以孔子學這首曲子的時間應該比十天長一些。

生3:我也這樣認為:孔子學這首曲子的時間應該比十天長一些。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晃十天過去了”“過了幾天”“又過了些時候”“不知又過了多少天”這些時間加起來也該有一個月了吧。

生4:不對。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寫著師襄的話“你已經練了整整十天,這首曲子也會彈了,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痹谑斓臅r間里,連老師都說他會彈了,可見他是在十天的時間里學會了這首曲子。

生5:十天就學會了,那以后的時間他是在玩嗎?

(教師見時機成熟)于是引導說:同學們的觀點都非常有道理,請同學們再一次認真的讀課文,請你在最能表明你觀點的詞語或句子處仔細琢磨,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訴大家。以便更有力的說明自己的觀點。

5、學生默讀課文思考。然后,找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同學組成小組交流自己的意見、理由或想法。

6、全班交流。

師:請兩種不同意見的小組各先用一句話簡單闡明自己的觀點。

生01:我們仍然堅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時間學會了曲子。

生1:我們認為孔子學會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個月的時間。

師:我們先請認為孔子十天學會曲子的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好嗎?

生02:文中記錄著師襄的話:“你已經練了整整十天,這首曲子也會彈了,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薄罢臁睆恼辉~可以看出師襄覺得這些時間已經足夠了已經不短了,這足以說明孔子用十天時間學會了這首曲子。

老師打斷:你能把你體會到的師襄話中的意思讀出來嗎?

學生朗讀。

生03:課文中寫著:“他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窗前,只見孔子正畢恭畢敬的彈那首曲子,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窗前說明孔子彈得已經不錯了,節(jié)奏感很好了。

生04:文中第一自然段寫著“他有多方面的特長”“還精通音樂”“尤其彈得一手好琴”像這樣一位人物,用十天學會一首曲子足夠了。

生05:我忽然想到,孔子彈琴已經這樣了不起還拜師襄為師學習彈琴,說明師襄的琴一定彈得更好,在當時應該算得上是位藝術家了吧。所以他的話絕對可信??鬃泳褪鞘鞂W會的曲子。

師:你們的理由太充分了!現(xiàn)在想改主意的同學,你可以被他們幾個統(tǒng)一過去了。

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來:別過去,聽聽我們的意見再說吧。十天的收獲在師襄和我們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學會了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卻并不滿足,大家聽聽孔子的話:“我只學會了曲譜,還沒有真正掌握彈奏的技巧呢!”孔子認為自己十天下來了,彈得還不夠好,還需繼續(xù)努力。又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掌握彈奏技巧,不算真正的會彈這首曲子。

師:我們也特想聽聽你讀一讀孔子的話。

這位學生讀孔子的話。

生3:我來接著說。后來孔子就繼續(xù)練琴,過了幾天,他掌握了彈奏的技巧,還不滿足,還要彈出曲子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他對自己的水平總也不滿足。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長的時間練習這首曲子的。

生:他做到了。第三自然段中寫著“孔子的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的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真說明他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我也練過琴,一首曲子我練了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時,彈起來仍不免斷斷續(xù)續(xù),偶爾用錯手指。如果我在回琴的時候能夠做到手指運用自如,老師一定會給我一百分的。

生:孔子繼續(xù)練琴時,他彈得更好了,彈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師襄再次來到孔子的住處。剛一進門,他就被激情洋溢的樂曲聲迷住了。……一曲彈完,好半天才醒悟過來。”我覺得孔子此時已經彈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給迷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聽聽這樣的曲子!

學生稍沉默了。

師:讓我們認真地讀課文吧,讀出師襄的感受,從這些描寫師襄感受的句子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稱贊一下孔子技藝的.高超。

指導朗讀這部分。

師襄聽到讓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說了什么?

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朗讀了師襄的話。

師:同學們覺得師襄的話語氣怎樣?

生:師襄語氣里滿是贊嘆。

生: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孔子的佩服。

師:讓我們懷著這樣的感覺再讀一次師襄的話。

學生再次朗讀師襄的話。

教師朗讀孔子的話:“不行啊,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這是一位怎樣的人呢!”讀后稍頓再問:“故事到此處你有何感想?”

生:我覺得孔子對自己要求太高了。

生:我覺得從一首曲子體會作者是怎樣的人,這是不太可能的。雖然文中記述孔子做到了,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

師:孔子確實做到了!讓我們看一看當時的情景吧。

學生自由的大聲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自由發(fā)表意見。諸如:“孔子太了不起了!”“彈到這種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

師:所以師襄稱贊孔子的琴藝是?

學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爐火純青!”

師:你知道這個詞語的含義嗎?

生: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說爐子里的火呈現(xiàn)青色吧。

生:我查了字典,沒能查到它的解釋。

生:我在成語詞典中找到了它的含義。相傳道家煉丹,直到爐子里的火苗呈現(xiàn)純青色時,就算成功了。比喻學問、技術或辦事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地步??鬃诱媸翘瞬黄鹆耍?/p>

生:我認為孔子做事非常認真,他“畢恭畢敬的彈那首曲子,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彼麑ψ约阂蠓浅栏?。

生:我認為孔子非常謙虛,他本來彈琴非常好了,還要繼續(xù)拜師學習。

生: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鬃舆@樣做正是這句話的最好解釋吧。

生:我認為孔子對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練習,最終使自己的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師:這種做法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么呢?

生:這叫精益求精吧。

生:我想用《論語》中的一句話來說這叫“溫故而知新”吧。

師:同學們總結得非常好。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做讓自己更接近偉人的標準?

生:明天我練琴的時候一定不偷懶了,而且也要練得好一點再好一點,也試著從一首曲子中領會彈奏技巧,體會思想感情。

生:再學一篇課文時,我一定回家多復習。

(三)復述故事。

師:這篇課文給了我們如此多的啟示,你記住它了嗎?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吧。

學生先在小組中講一講,然后派代表講給全班聽。

1、課文中的主人公孔子離現(xiàn)實年代久遠,所以課前布置孩子們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顯得格外重要。從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證明了這一點。

2、上課伊始,“孔子用了多長時間學會彈奏著首曲子?”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激起了孩子們那么熱烈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他們對詞句的理解。討論時的前部分,孩子們停留在對課文大意的了解,沒能深入理解詞語和句子,這也是四年級孩子的通病。于是我引導學生又一次讀課文,“在最能表明你觀點的詞語或句子處仔細琢磨”,引導學生抓詞語和句子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雖然感覺內容上有些重復,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有必要的。

3、課文中還有幾個詞語抓得不夠突出。例如:“如醉如癡”“沉浸在琴聲里,似乎想得很遠很遠”等。另外如果朗讀指導再多些就更好了。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七

看了《孔子學琴》這個故事,我受到的啟發(fā)很大??鬃邮俏覈鴼v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很多興趣和特長,可是孔子從不滿足,五十歲了還向著名的音樂家?guī)熛鍖W彈琴。它勤學苦練,一首曲子別人只學一、兩天,而他卻一遍又一遍地練習,直到彈熟、彈精,最后連師襄都非常感動。孔子的這種學習態(tài)度值得我好好反思。

我在背誦古詩文時,往往只讀幾遍就說“我會了,我會了?!笨墒钦嬲嚼蠋熌莾哼^關的時候卻又背不出來了。孔子的認真鉆研的精神使我認識到,今后背古詩不但要讀好、背好,還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更要領會作者寫詩的用心,這樣才能真正背懂古詩。

再想想我的數(shù)學,有時候粗心到連題目都會抄錯,這不是我的學習態(tài)度出現(xiàn)問題了嗎?看看孔子,五十歲了學琴還這么認真!所以今后我在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要做到認真審題,專心思考,下筆就要對!

我的英語呢?每次英語默寫,我回家就看一下,就感覺自己會了,認為很簡單??墒堑搅说诙煺n堂上默寫的時候總要錯一、兩個。想想孔子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今后我要好好背單詞,力爭每次都默全對。

《孔子學琴》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勤奮、好學,才能走向成功!

孔子學琴讀后感篇十八

【釋義】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難才去學習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難也不學習,這種人是最下等的了。”

【釋義】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做學問,三十歲上立身處世站穩(wěn)腳跟,四十歲上學識多起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歲上知道了上天賦予我的使命,六十歲上對聽到的言論能辨別真假是非,七十歲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會越出規(guī)矩。”

3.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wèi)靈公》。

【釋義】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反復思考,結果卻沒有什么益處,不如去學習?!?/p>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

【釋義】孔子說:“只一味讀書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騙;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讀書,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薄短┎?。

【釋義】孔子說:“我做學問的急迫感,就像追趕什么東西唯恐趕不上那樣,而趕上了還又怕失掉?!?/p>

【釋義】孔子說:“對學得的只是按時去溫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到,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個有修養(yǎng)的君子嗎?”

7.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

【釋義】孔子說:“溫習舊有的知識時,能有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p>

【釋義】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要求飽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說話謹慎,主動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

9.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罕》。

【釋義】孔子說:“像莊稼那樣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是有的吧!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是有的吧!”

10.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薄稇梿枴贰?/p>

【釋義】孔子說:“讀書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讀書人了?!?/p>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述而》。

【釋義】孔子說:“有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供自己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就檢查自己,加以改正?!?/p>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贰?/p>

【釋義】孔子曰:“對于學問和事業(yè),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從中深感快樂的人?!?/p>

13.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

【釋義】孔子說:“古時的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現(xiàn)在的人學習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p>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0692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