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專業(y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23:03:09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專業(yè)12篇)
時間:2023-11-25 23:03:09     小編:夢幻泡

教案應(yīng)該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設(shè)計合適的學習活動和評價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饋和評估。下面是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一

1.在略讀和精讀的過程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

2.明確為什么以“標簽”為題。

3.品讀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在略讀和精讀的過程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

品讀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搜集科學家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交流課下搜集的科學家的故事。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齊讀:你有什么疑問?(板書學生的問題。)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主人公寫了哪些事情?

2.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填空:課文記敘了德國化學家( )的兩件事------其一:( ):其二:( )。這兩件事告訴我們,在科學的道路上( )。

3.根據(jù)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找出文章的過渡句。

1.默讀課文,小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比希與新元素失之交臂?

(2)為什么要將標簽貼在床頭?

(3)標簽起到了什么作用?

(4)為什么以“標簽”為課題?

2.交流

問題1:出示句子:他( )呼吸,( )地閱讀,讀完( )。

(1)填空,抓住所填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2)想象:李比希此刻會想些什么?

問題3:李比希的“更認真、更嚴謹表現(xiàn)在哪里?

本文以別具匠心的標題、精心的選材、巧妙的細節(jié)描寫讓我們認識了嚴謹、持之以恒的科學家李比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這種精神。

失?。菏А颁濉?淺嘗輒止

成功:柏林藍 吸取教訓

更嚴謹、更認真、持之以恒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二

《荊公改字》一文選自南宋洪邁的《容齋續(xù)筆?詩詞改字》卷八,主要講的是《泊船瓜洲》一詩草稿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曾改來改去,換了十多個字,最后才確定為“綠”字。課文雖然短小,所表現(xiàn)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煉字精神是足以讓人深受感動的。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荊公的絕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修改過程。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荊”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注釋疏通全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體會推敲煉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預習課文。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本課要求寫的字只有一個“荊”字,這個字讀“jng”,不讀“jn”,是左右結(jié)構(gòu),不能寫成上下結(jié)構(gòu)。

2.朗讀指導。

朗讀時應(yīng)著力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和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繼續(xù)使用示范朗讀、領(lǐng)讀等方法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己練習的機會,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掌握好文言文朗讀的停頓與速度。以下的停頓僅供朗讀時參考: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字;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3.閱讀教學。

本課的閱讀教學建議把課文的學習與課后的“思考與交流”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1)請學生背誦《泊船瓜洲》這首詩,由講述詩的大意引入新課。

(2)在教師的示范朗讀和領(lǐng)讀中,學生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借助書后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在這里要結(jié)合“思考與交流2”引導學生知道修改詩句的過程是經(jīng)歷了“最初……接著……又……再……最后”這樣一個過程。

(4)結(jié)合“思考與交流3”,引導學生開展討論,體會“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綠”字的精妙所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朗讀的實踐機會,把朗讀、默讀、思考、交流結(jié)合起來。

下面短文的大意僅供參考: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京口與瓜洲被一水間隔,眺望鐘山好似只隔著幾道山嶺。春風吹拂給江南沿岸染上了新綠,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耀著送我返回故鄉(xiāng)?”蘇州的一位文人家中收藏著原詩的底稿,起初寫為“又到江南岸”,畫圈刪掉“到”字,在詩文旁批注到“不好”,改寫為“過”。又圈掉而改作“入”。隨后又改作“滿”。總共照這樣修改,前后選用了十多個字,最終才確定為“綠”字。

4.活動提示。

(1)思考與交流。

文中的詩是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重溫此詩,請你說說詩句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還可以與同學交流。這一練習是針對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泊船瓜洲》這首詩以后來設(shè)計的,目的是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不強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新的體會,學生能想到一些問題即可。

文中的“初”“復”“旋”“始”各是什么意思?從這些詞語前后的聯(lián)系上看,你能感悟到什么呢?這一練習首先是借助注釋或工具書了解“初”“復”“旋”“始”的意思,“初”是最初,開始的意思;“復”是再的意思;“旋”是又的意思;“始”是才,方才的意思。將這些詞語聯(lián)系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經(jīng)歷了“最初……接著……又……再……最后”的反復修改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這一發(fā)現(xiàn)來談自己感悟。

討論:王荊公幾經(jīng)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為“綠”字,好在哪里?這一練習旨在引導學生深切體會“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用得精妙。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王安石在最后用“綠”之前,除了用“到”“過”“入”“滿”,還曾用過“掠、穿、去、來、送、染”等字,仔細品味,用“綠”字效果最好,因為“綠”字由原來的形容詞變成了動詞,把春風給江南披上了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出來了,既能表現(xiàn)春風神奇,又能顯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個“綠”字喚起了江南一片春色,喚起了作者無限的聯(lián)想,喚起了作者心底思歸的念頭,與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照應(yīng)。

(2)拓展與運用。

用自己的話把《荊公改字》這個小故事講一講,能寫的可以寫下來。這是一個表達與習作相結(jié)合的練習。講故事,要鼓勵學生適當展開聯(lián)想;寫故事的時候,不要約束學生,也不要只是簡單地將文言文譯成白話文。

5.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本文所講的故事家喻戶曉,因此,就故事本身學生不會覺得陌生,因此,再引導學生通過對照注釋或運用工具書來讀懂課文是需要重點關(guān)注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diào)學生對照注釋讀課文。不懂的還要查閱工具書。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科要求會寫的荊字。能根據(jù)注釋疏通全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體會推敲煉字的民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導言:同學們,學過《泊船瓜洲》這首詩么?誰能背給大家聽聽?知道么,作者王安石在寫這首詩時可費了不少心思,進行了多次修改。下面我們就去了解一下。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導讀文注意斷句。指名讀文,檢查朗讀情況。

3.文中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4.查到關(guān)于這課資料了么,誰能交流一下。

5.默讀課文,結(jié)合書后注釋弄清文章的意思。

三、繼續(xù)深入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文中人物,潛心推敲的精神品質(zhì)。

1.同學們繼續(xù)讀文,結(jié)合注釋及工具書弄清文章的意思。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4.文章分幾部分寫的。

5.重溫《泊船瓜洲》,請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你有新的理解,還可以與同學交流。

7.討論:王荊公幾經(jīng)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位“綠”字,好在哪里?

小組交流體會用詞的精妙。由原來的形容詞變成了動詞。把春風給江南披上了綠裝這一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出來了,既能表現(xiàn)春風神奇,又能顯示春色和生命力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一個“綠”字喚起了江南的一片春色,喚起了作者無限的聯(lián)想,喚起了作者心底思歸的念頭,與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照應(yīng)。

四、總結(jié)升華。

1.讓我們再來把這部分讀一讀,體會用詞的精妙所在。

2.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與體會?

3.拓展與運用:

用自己的話把《荊公改字》這個小故事講一講,能寫的可以寫下來。在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展開適當聯(lián)想。

一、說教材。

分析這一板塊的主題是推敲,包括三篇文言文,、、《賈島推敲》《荊公改字》《歐陽定稿》《荊公改字》一文選自南宋。表現(xiàn)的是古人嚴謹創(chuàng)作、反復推敲的學習態(tài)度。洪邁的《容齋續(xù)筆詩詞改字》卷八,主要講的是《泊船瓜洲》一詩草稿中“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王安石改來改去,換了十多個字,最后才確定為“綠”字。課文雖然短小,所表現(xiàn)出的王安石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煉字精神是足以讓人深受感動的。課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荊公的絕句《泊船瓜洲》,第二部分是“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修改過程。

二、說教學。

目標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頓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教學,從課初的學生初讀,指名讀,教師指導讀、范讀,學生練讀,齊讀。到課中,邊理解邊讀,一直到理解后的背誦??芍^是把讀和誦貫穿始終。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北酒n文的學習完全是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手中的工具書自學完成的,特別是在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我請同學們把王安石曾經(jīng)用過的“到,過,穿,送,染”等字送回詩句中,通過讀自主地發(fā)現(xiàn),體會。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學習語文的特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注釋疏通全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古人一絲不茍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把文章改寫成小故事。

3、品味王安石改字的精妙,體會推敲煉字的名族文化智慧。

教學重點:

學生能理解課文,體會王安石改字的精妙。

教學難點:

品味王安石改字。

三、說教法。

和學法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非考察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基于上述,我選用了如下教學法和學法:

教法:

1朗讀感悟法,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讀出文言文的韻律,于讀中感悟用字之妙。

2點撥法,對于學生疏通有困難的地方予以點撥。

3評價激勵法。

學法:

1討論交流法:讓學生結(jié)合工具書自主交流悟出文章的大意。

2情境朗讀法,通過啟發(fā)激勵,讓學生讀出一個一絲不茍的王安石,一個精益求精的王安石。

3想象質(zhì)疑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個性,讓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質(zhì)疑。

四、說教學。

媒體資源的選擇本課教學中,我將利用工具書、多媒體課件、人物圖片等教學資源,以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文。

五、說教學過程。

由于本課是《荊公改字》的第二課時,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地把握,故本課我設(shè)置了“板書課題,總體回顧;共討學法,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交流匯報,悟字之妙;創(chuàng)新課堂,故事演練;拓展延伸,情感升華”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板書課題,總體回顧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將齊讀課題,回答王荊公是誰?改的是哪個字?為什么要改呢?通過以上問題,讓學生自然走入文本區(qū)品味用字之妙。

(二)共討學法,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出示荊公改字的原文讓學生去讀,讀的過程中對個別斷句處教師進行相機指導。力求讓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與韻律。由于文言文語言不像現(xiàn)代文那樣通俗易懂,我將與學生共討如何再現(xiàn)文言文內(nèi)容的方法,進而總結(jié)出來,出示在幻燈片上,讓學生結(jié)合上述方法,去疏通文章內(nèi)容,有疑難出我將予以啟發(fā)和點撥。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后,讓學生結(jié)合文章脈絡(luò)嘗試背誦。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三)交流匯報,悟字之妙基于上一環(huán)節(jié)對文章大意的疏通,學生已于無形當中感受到了王安石那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將結(jié)合課后思考與交流部分第三題與學生共同討論,為什么用“綠”字,綠字好在哪里?設(shè)計此環(huán)節(jié),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講予以鼓勵性評價。

(四)創(chuàng)新思維,故事演練寫,中央教科所張若田先生就曾說過,是語文教學的應(yīng)有之義,語文教學,一手抓讀,一手抓寫,如此而已。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了故事改編這一內(nèi)容。鼓勵學生在尊重原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大膽的展開想象,把荊公改字改寫成一個生動的現(xiàn)代文小故事。這樣設(shè)計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既注重了積累感悟,又注重了實踐運用,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四

一、寫出下列語句的意思。

1、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王荊公幾經(jīng)修改,把“到”字最后改定為“綠”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五

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韻味。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感悟、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在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的情況下,自讀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品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出古文的韻味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自讀感悟理解文章內(nèi)容。

難點:體會古人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法】。

朗讀指導法、多媒體展示法、情境創(chuàng)設(shè)法、談話法、評價獎勵法等。

【學法】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想象質(zhì)疑法、實踐法等。

【教具】多媒體課件、有關(guān)于值得推敲的句子、段落。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課激疑。

1、同學們,今天的語文列車開向哪里呢?請大家看黑板,板書課題。

2、學生齊讀課題。

3、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質(zhì)疑課題)。

4、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一串問號走進文本,請大家把教材翻到105頁。

二、誦讀釋疑。

(一)初讀。

1、請大家自由讀文,在讀通順的基礎(chǔ)上,嘗試讀出文言文的韻律。

2、生范讀。

3、教師相機指導,共析課題。(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在你認為該停頓的地方劃一條斜線)。

(二)試讀。

1、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節(jié)奏齊讀。

2、學生再次自由地讀,以把握文言文的韻律。

3、個別讀,教師相機指導。

(三)譯讀。

1、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知道它不像現(xiàn)代文那樣通俗易懂,那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再現(xiàn)文言文的內(nèi)容的呢?或者說你是怎么把文言文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呢?(生自由交流,教師總結(jié)歸納,相機出示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成果匯報。(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教師抓住學生的問題走進文本)。

(三)文白互讀。

1、學生以游戲的形式,文白互讀,以考驗學生對文言文的記誦和理解能力。

2、師讀白話文,生讀文言文。

三、探究悟疑。

2、那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965年前,你也當一次歐陽修,看著這四面環(huán)山的滁州,(相機出示滁州及周邊地貌)你想怎樣寫“滁州四面有山”的呢?(學生大膽想象,自由發(fā)言)。

5、嗯,大家的精彩討論讓老師明白了文章言簡意賅的好處,明白了簡潔也是一種美。

6、昨天啊老師在批改習作《美德在我身邊》時,讀到了這樣一段話,大家?guī)屠蠋熆纯?,這段話哪里改修改一下呢?(相機出示片段,讓學生修改,使學生體會到正確使用動詞在表詞達意上得重要性)。

四、討論析疑。

同學們,經(jīng)過上述習題演練,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修改文章呢?

五、總結(jié)全文。

同學們,正是有了這種積極認真、精益求精、反復誦讀、細細揣摩的態(tài)度,才使我國文壇上佳作輩出,讓我們把這種推敲精神,應(yīng)用到習作中,反復的研讀你的作品,細細品味用詞之妙、用字之妙。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六

一、區(qū)別字組詞。

洲間()鐘()始()。

州()聞()仲()抬()。

二、默寫《泊船瓜洲》。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出下列帶點字的意思。

1、注曰“不好”

注__________________。

2、吳中士人家藏其草。

草__________________。

3、始定為“綠”

始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七

1.自學本課生字,摘錄重點詞語并解釋。

2.南沙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

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三、比讀書,比認字(第一次先學后教)學生默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字詞。

(展示前置性作業(yè)1)。

1.正確讀出以下字的讀音并組詞:

礁、癢、蘸、攢、癬、膩、肆、莧、袒。

2.會寫以下詞語并理解詞義:

名副其實、千方百計、肆虐、恩賜、袒護、積攢、千方百計、煙波浩渺、油膩。

四、默讀課文,劃分層次。(第二次先學后教)。

五、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1.解放軍駐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

1.缺淡水: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zhàn)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

(3)洗澡難。

戰(zhàn)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xiàn)戰(zhàn)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zhàn)士們帶來的餓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fā)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小結(jié):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應(yīng)重讀。

3.生活單調(diào)。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shù)星、望月、聽濤、思鄉(xiāng),體會到什么?

六、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七、總結(jié)。

文章通過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再現(xiàn)了英雄的本色,為了祖國人民的餓幸福。為了捍衛(wèi)國家海洋權(quán)益。戰(zhàn)士們用自己的口號詮釋了英雄的真諦,那就是“吃苦不是標準,主動作為、艱苦奮斗、創(chuàng)造一流成績才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戰(zhàn)士們的精神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這種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鑄造了南沙的軍魂,他們不愧是祖國的餓英雄、不愧是南沙衛(wèi)士。

八、課堂練習。

配套練習1、2、3。

九、布置作業(yè)。

優(yōu)美詞語兩遍。

板書設(shè)計:

南沙衛(wèi)士。

(堅忍不拔、舍己為人)。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八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點,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蘊含著的感情。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點。

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蘊含著的感情。

一、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從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贊美過雪花,有多少贊美雪花的詩句名垂千古,誰能說出關(guān)于尋雪的詩句呢?(學生讀搜集的有關(guān)詩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3、今天我們共同來欣賞魯迅的《雪》,請認真讀課文,看看課文寫到了哪幾種雪?據(jù)此給課文分段。

(板書: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二、學習第1-3自然段。

1、先讀一讀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明“江南的雪”的特點。(板書:滋潤美艷)。

2、哪些詞句描寫出“滋潤美艷”呢?請再仔細讀一讀作者描寫雪野時,用了哪些顏色,寫了哪些事物?(邊說邊讀):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渾黃的(磬口臘梅花)、冷綠的(雜草)。

3、單是看這些字眼,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邊讀邊想象一下啊!這雪中的鮮花,鮮花中的白雪,交相輝映相互襯托,你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什么樣的畫面呀?(學生讀到哪,就指導到哪)。

4、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畫面嗎?

5、是啊、看到這些雪中的花兒,我不僅想到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江南的雪真是“滋潤美艷”,我們來一起讀一讀吧。

6、作者寫了這雪中的花,覺得還沒有寫盡江南雪野,他接著又寫到了什么?(蜜蜂)。

7、如此一來就有了矛盾,這樣的冬季,哪來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滿生機活力,雖不是春天,我們卻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說——(讀)“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那是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

8、再細細品味一下這一段,看看你還能從哪些詞句中讀出江南雪“滋潤美艷“的特點呢?

9、喜歡這美麗的江南雪野嗎?再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吧!

10、魯迅的少年時期是在家鄉(xiāng)紹興度過的,成年的魯迅,為了尋找國家民族復興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遙遠寒冷的北京,在這樣的一個雪天,先生想起了故鄉(xiāng)的雪,他還會想起什么呢?(他在故鄉(xiāng)度過的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期)在這樣的雪天,孩子們最愛的游戲是什么?(生:塑雪羅漢)。

11、從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堆雪人的喜愛呢?(用“”畫出,與同桌小聲交流)。

12、用雪堆雪羅漢,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潤美艷”的特點,從哪里可看出?(很清白、明艷,以身、自身的滋潤相粘結(jié),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13、給孩子們帶來如許快樂的雪人,遇上連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難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艷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強)。

三、小結(jié)。

江南的雪象征了哪些美好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讓人一邊向往,卻又一邊惆悵。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九

1、用鋼筆描紅。

2、對照簡化字,認讀括號里的繁體字。

3、讀一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說明修改的理由。

5、熟記12條成語。

6、朗讀并背誦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聽教師介紹簡易灑水壺的發(fā)明,抓住要點轉(zhuǎn)述給同學們、學寫毛筆宇。

三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學生觀察字的行款、間距。

(3)這些字你認為哪些書寫時是應(yīng)該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小結(jié),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看港臺影視片時,或在閱讀一些書籍時,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體字,舉例。

(2)學生說出帶有繁體字的句子考教師。

(3)指名讀每組前面的簡化字。

(4)簡化字與繁體字比較。(出示幻燈片)。

讓學生比較以上兩組簡化字與繁體字,特別注意繁、簡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漢字,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題中還有哪些簡化字與繁體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怎么去認讀出這些繁體字。

3、練習。

(1)(出示幻燈片)指名認讀,能讀出幾個就讀幾個。(可以多讓學生站起來認讀,待大多數(shù)同學讀熟繁體字后,再齊讀繁體字組合的詞語)。

(2)同桌把簡化字那邊掩蓋好,互相檢查認讀繁體字的情況。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1)出示幻燈片:演講一講演雪白——白雪。

(2)讓學生讀,比較前后詞義一樣不一樣,有什么不同。教學中通過讀,比較說明理由,讓學生體會到組成詞語的字相同,但因為字序不同,有的詞義相同,有的詞義不同。要注意,學生說每組詞義,主要是領(lǐng)會,不要求機械記憶。

3、練習。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饋。

哪位同學還能舉出一組詞義相同和一組詞義不同的?

編選——選編人名——名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1)句話。

(2)這道題毛病出在哪兒?怎么改?

(學生獨立修改后,交流,說明修改的理由)。

3、練習。

(1)學生試著修改第(2)、(3)句。

(2)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再匯報。

4、反饋。

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應(yīng)了。

(2)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幾乎根本沒有不及格的同學。

(3)我們要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學生可查詞典,或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讀。

4、反饋。

(1)集體背。

(2)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教師說清題目的要求。(一是朗讀,二是背誦)。

2、指導。

(1)查字典,把不會讀的字注音,并寫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詞解釋出來。

(2)自由讀這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師簡介老子和孫子。

(4)指導學生通過讀,弄明白兩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禍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禍患正隱伏在它的內(nèi)部。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幸福與禍患,知道辯證地看待問題,即禍患有可能轉(zhuǎn)變?yōu)樾腋?,幸福也有可能轉(zhuǎn)變成禍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敵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長處和短處,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會失敗;不知道他方的情況而只知道我方的情況,就只有一半取勝的希望,而另一半則是失敗;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敗。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明白說話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點;二是做速記;三是轉(zhuǎn)述時要把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的經(jīng)過說清楚,說完整。

2、指導。

(1)什么是轉(zhuǎn)述?轉(zhuǎn)述有什么要求?結(jié)合例子,讓學生明白,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聽懂就叫轉(zhuǎn)述。轉(zhuǎn)述時一要注意把別人說的話聽清楚,二要注意轉(zhuǎn)述的內(nèi)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說話人的原意,不要隨意改動,關(guān)鍵性的內(nèi)容不能有所遺漏,四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2)教師介紹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聽教師介紹,對老師讀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只聽不記。

(3)教師再次介紹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地聽的同時記錄要點。

可以提供連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讓學生速記要點,記錄的內(nèi)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討論所記錄的要點,組織同桌或四人一小組練習轉(zhuǎn)述,教師提示人稱的變換。

3、練習。

(1)小組選代表轉(zhuǎn)述給全班同學聽。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同學們聽時從經(jīng)過是否完整清楚,人稱交代是否明白兩個方面去評議。

要點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蓋上戳了些小眼,結(jié)果水不能自動地灑出來,接著,他發(fā)現(xiàn)了醫(yī)院掛水用的鹽水瓶,受到了啟發(fā),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終于發(fā)明了簡易灑水壺。

(二)教學第八題(略)。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十

1、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

了解黃山各松樹的特點。

體會黃山歸來不看松的含義。

教授法、自學指導法。

一、談話導入。

1、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教師加以概括談話導入。

2、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交流我們知道了,“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三去領(lǐng)略黃山松的美。

3、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懂課文,讀通句子,不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探究重點,分析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介紹了黃山有哪些名松?這些名松有哪些特點?(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學習作者布局謀篇的方法。)。

2、在讀課文,加深理解。

(1)、再讀具體描寫黃山松的段落,并畫出描寫黃山松特點的語句。

(2)、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最恰當?shù)囊粋€詞來概括每種松樹的特點。

例如:熱情好客的“迎客松”;執(zhí)著探尋的“探海松”等。(答案不,只要合理即可,啟發(fā)學生談出個性化理解。)。

(3)、找出每種松樹的關(guān)鍵詞后,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相應(yīng)語句,讀中體會作者描寫的每種松的特點。

(4)、作者為什么說“黃山歸來不看松”,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導學生從黃山松的外在美與內(nèi)在氣節(jié)兩方面來談)。

3、播放黃山美景的課件,學生欣賞。(進一步體會黃山松的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檢查識字。

教師出示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活著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讀。也可以同桌合作互讀,記住詞語。

五、拓展延伸,增加積累。

1、收集描寫松樹的優(yōu)美片段進行閱讀,同學之間交流,并與《黃山松》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

2、把本課中你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句子摘抄下來。

板書設(shè)計黃山松。

迎客松熱情。

探海松執(zhí)著黃山歸來不看松。

黑虎松高大。

連理松纏繞。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

3.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體味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一、談話導入:

1.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N很美麗的植物,請看大屏幕.仔細觀察這種植物的葉和花,看哪位細心的同學能有所發(fā)現(xiàn).(葉子像竹子的葉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確,這種植物的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請你就這兩個方面的特征,試著給它取個名字的話,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連理等)。

3、這美麗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們的垂愛,人們根據(jù)它葉和花的特征,給它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板:夾)。

4、想不想和這美麗的夾竹桃做零距離的接觸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跟隨著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一同走進他家的那方夾竹桃世界吧!

二、自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

1、讀準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參差不齊。

雞冠花。

奉陪。

榆葉。

江西。

臘海棠。

花團錦簇。

菊花飛。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愛上夾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告訴老師。

3、生答后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4、指讀,齊讀。

5、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嗎?(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xiàn)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生邊提問題師邊板書:韌性?幻想?)你們剛才提的這兩個問題很有價值,讓我們先來見識一下夾竹桃的韌性。同時理解韌性這個詞。

四、品讀課文:

(一)韌性。

1、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夾竹桃的韌性?(第四自然段)細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品出夾竹桃的韌性?(可以圈、劃、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nèi),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

(默默綻放,不張揚,不起眼,從不與白花爭艷,常年不敗,堅持開放。)。

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練讀,指名讀。

指導朗讀后齊讀。(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從這句話里又能體會到什么呢?(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邊敘述邊板書:無日不迎風吐艷)為什么不說每天都迎風土艷?(哦,雙重否定,語氣更加強烈,更能體現(xiàn)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不管怎樣的季節(jié),怎樣的環(huán)境,夾竹桃都始終如一,迎風吐艷。多么頑強的生命力!你能讀好它嗎?(要讀出不同季節(jié)不同環(huán)境的堅強)各自練讀,男女生分讀。

師引導后齊讀:春天到了,暖風習習,夾竹桃(迎風吐艷);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傾盆,夾竹桃(迎風吐艷);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夾竹桃(迎風吐艷)。

無不奉陪無不是什么意思?(板:無不)無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雙重否定,強調(diào)了不管什么季節(jié)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jié)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指讀,齊讀。

練習用無不和無不分別說個句子。

小結(jié)過渡: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能不用問號換種說法嗎?哪種效果好?一起讀。

3、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的確顯得非??少F。(板:可貴)文中哪一小節(jié)寫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節(jié))。

同學們有沒有注意第四自然段開頭的詞語然而,用然而過渡到夾竹桃,就說明第三自然段寫了其他花。

請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寫了多少花,有沒有寫夾竹桃?

(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

課文重點寫夾竹桃,那作者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寫得這么美呢?是不是離題了?老師讓你們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課件展示十四種花)(這樣寫,其實是將其他的花跟夾竹桃作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4、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反問句。

5、細細品味,我們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獨具匠心:寫百花,只為一花。同學們,我們描寫一種事物,可以象第四節(jié)那樣直接描寫,也可以像第三節(jié)那樣襯托描寫。

7、師領(lǐng)讀:院子里的花雖然一年三季,萬紫千紅,卻(只在一個季節(jié)開放)唯有夾竹桃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開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無日不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五、總結(jié),設(shè)置懸念: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見識了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去掉第一個?)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接著去領(lǐng)略夾竹桃月光下?lián)渌访噪x的花影吧!

六、作業(yè):

1、讀一讀:季羨林的《夾竹桃的傳說》。

2、寫一寫:請你試著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寫具體。(可以是一個小片段)。

七、板書:

無日不迎風吐艷。

韌性。

可貴。

無不奉陪。

夾竹桃。

幻想?

小學六年級語文荊公改字教案篇十二

2、學會介紹本地的一種特產(chǎn),并能為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寫一份廣告。

3、學會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進行整理。

1、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了解本地的特產(chǎn),增強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一、談話導入。

2、生:背誦詩歌二、學習《江南》和《江上漁者》。

1、指名讀詩歌《江南》。

2、解釋“漢樂府”的意思。

3、結(jié)合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4、重點詞“田田”

5、指導背誦。

6、指名讀《江上漁者》。

7、結(jié)合插圖,自讀自悟詩句的意思。

8、重點詞:“但”

9、指導背誦。

10、討論:從兩首詩歌中,你了解江南有什么特產(chǎn)?

三、成立“特產(chǎn)探寶組”

2、觀察地圖,說說我們的省份和直轄市。

3、老師小結(jié):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物產(chǎn)豐富的國家,我國共有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2個特別行政區(qū)我們的祖國可真大啊!同學們你的老家在哪???誰來指一指,給大家看看。

4、指出家鄉(xiāng)所在的位置。

6、學生自由組合,成立“特產(chǎn)探寶組”,發(fā)動學生共同研究全國各地的農(nóng)作物特產(chǎn)。

7、小組制定計劃(研究對象,研究項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結(jié))。

一、“特產(chǎn)探寶組”匯報會。

1、請各小組的組長匯報資料。

2、交流研究方法。

3、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把這些水果和其最有名的產(chǎn)地連一起。

2、寫一寫下列物產(chǎn)的產(chǎn)地辣椒、枸杞、茶葉、香菇。

3、自己歸納一下不同地區(qū)的同樣物產(chǎn)。

三、成立新的研究小組,研究我國的著名特產(chǎn)。

1、對照書上“刺繡、鐵畫、湖筆……”的著名特產(chǎn)制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對象。

2、成立新的研究小組。

3、制定研究對象,研究項目,研究方法,研究小結(jié)。

4、思考怎樣把特產(chǎn)介紹清楚。

一、特產(chǎn)交流會。

1、小組匯報。

2、同學交流研究方法。

3、談?wù)勈斋@。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三、討論:怎樣把一種特產(chǎn)介紹清楚。

1、指名發(fā)言。

一、“我的家鄉(xiāng)美”廈門特產(chǎn)介紹會。

1、小組交流。

2、指名發(fā)言。

3、交流收獲。

二、我們一起說一說。

1、請介紹同一種特產(chǎn)的學生互相補充,介紹特產(chǎn)。

2、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請小組的同學回答。

三、制作小冊子。

一、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

1、齊讀課文。

2、思考:我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楊梅?我是怎么具體介紹楊梅的特點的?

3、指名發(fā)言。

4、老師小結(jié):介紹楊梅的生長特點,外形,味道。

二、你學會了怎樣介紹特產(chǎn)。

1、仔細觀察。

2、抓住特點。

3、具體介紹。

三、觀察你最感興趣的一種特產(chǎn),收集相關(guān)資料,準備習作。

一、范文欣賞,積累優(yōu)美詞句。

二、指導寫作。

三、學生習作訓練。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1004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