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對教學進行預設和控制的重要工具。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一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課前了解鄧小平爺爺?shù)挠嘘P事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4.談話導入??:誰能說說鄧小平爺爺?shù)墓适隆?/p>
2、看圖揭題。(投影儀出示)板書:鄧爺爺植樹。
二.自主識字。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自由讀)。
2.自學生字。
(1)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5)去掉拼音,再打亂秩序讀。
(6)匯報識字方法。
3.檢測自學情況。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指導讀,評價。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覺得鄧小平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朗讀。如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戲,復習本課生字詞。由低到高依次認讀生字,一步2.讀詞語,看看是否有不認識的字。如:
種植春節(jié)歲數(shù)年齡已經(jīng)。
經(jīng)常行走扶手栽樹親人。
3.導入??:小朋友識記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先學生自由朗讀,再小組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評價總結。
2.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讀全文。(自由讀、齊讀、個別讀)要讀出對鄧小平爺爺?shù)某缇粗椤?/p>
三.書寫生字。
1.學生先觀察,再說說如何記住這6個字。
2.學寫“爺、節(jié)、歲、親、的、行”。
a.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3.學生練習,強調(diào)筆順。
4.展示學生寫字本,指各學生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
植樹節(jié)快到了,我們一起去植樹吧!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自由記生字。
2)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讀—詩對—樹—村睡—眠。
閃—問—間—聞屋—居醒—醉親—童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到處見聞。
鄉(xiāng)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師范讀。
2)自愿讀。
3)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說出春天大自然的變化,并注意說出春天的特點。
2.抓住春天的特點,把觀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順序說清楚。
3.說話時要大膽,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語句要完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說春天。
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喜歡(請幾個學生簡單說)。
既然大家都說春天很美,那么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春天好嗎。
這次說話有三個要求,請大家看著電腦跟老師讀一讀,然后請大家在說的時候記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這節(jié)課誰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開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贊美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詞語是描寫春天的嗎(學生說幾個,教師板書一些)。
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詞語和句子,幫助大家說好話。請大家看電腦,自己快速記幾個,待會兒說話時用上一些你喜歡的。(學生看電腦,邊讀邊記)。
現(xiàn)在你們看完了,就讓我們比一比誰說的春天美,好嗎春天來了,我們?nèi)ス珗@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幾句說說,要按要求說。)。
大家剛才說得真好,看看電腦里老師還幫你提供了些什么(學生看電腦,觀察公園景色,然后同桌互說。)。
春天來了,我們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兩句話說說,教師隨時糾正。)說完后,再次看電腦,讓學生互說。最后指名說。
春天來了,在我們身邊,你們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教師給學生看一兩張畫面,讓學生準備說話。)學生開始說話,教師隨時指導。
在春天里,你除了剛才說的和電腦上看的以外,你還看到了哪些變化嗎(蝴蝶、青蛙、蝌蚪……)。
小朋友,你們把春天說得真好,那誰能給我們剛才說的內(nèi)容加上一個題目看誰說的題目最好(教師板書題目)。
三、指名說話。
小朋友,現(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說的春天的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說,好嗎(再看一看電腦上的要求,然后教師讓學生自己操作電腦,從中選擇自己想說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順序說出特點。)學生開始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四、指名說,師生評議。
剛才的幾位小朋友說得很好,但電腦里也有三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跟他比一比,看誰的好,好在哪里。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二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認識生字,并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
2、出示圖片,介紹鄧小平爺爺。
3、板書課題,師領讀課題,請學生說說已經(jīng)認識了哪幾個字,不認識的字記一記。
4、指名說出識記“鄧、植”兩字的方法,師歸納小結識記方法:
(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熟字相加,形近字比較,找相同部分……)。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2、請學生說說讀了課文知道了些什么。
1、認讀理角解“難忘”,了解“植樹節(jié)”。
(1)出示生字“節(jié)”,看拼音讀準字音,說說自己知道哪些節(jié)?
(2)出示詞語“難忘”,讀一讀。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些什么令自己難忘。
2、認讀理解“已經(jīng)”“高齡”
(1)出示“高齡”、“已經(jīng)”,讀一讀,找一找,把有關句子劃出來,說說文中指誰的“高齡”是多少歲。
(2)認讀“息”
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中帶有“息”的句子,讓學生明確在“休息”這個詞中“息”字讀輕聲。
3、出示剩余的生字,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識記方法識記。小組交流后匯報。
(1)“我會讀”:讀生字卡片(自愿讀,開火車讀)。
(2)“我會記”:向大家介紹識字方法。
4、把課文讀給自己的同桌聽。
5、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課時目標:鞏固識字,讀文感悟。
1、用生字卡片檢查識記情況。
2、同學之間相互考生字是否認識。
3、出示詞語,認讀。
3、板書:學生說的詞語。
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
挑選小心揮鍬。
仔細連聲。
4、看詞語,讓學生大聲讀幾遍,小組中討論交流。
5、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帶著對鄧小平爺爺?shù)某缇粗?,把全文朗讀給好朋友聽,再請學生推薦讀得好的朋友為大家朗讀。
請同學們說一說。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三
1、認識“郵、遞”等1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鄧小平爺爺,激發(fā)保護環(huán)境,植樹綠化的愿望。
兩課時。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師: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誰嗎?你對鄧小平爺爺有多少了解?(出示課件、圖片資料,師生共同介紹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故事。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師:看到這個課題以后,你們想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設疑的能力)。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們和在文中連成的詞一塊兒多讀幾遍。
2、字詞教學。
(1)、小老師帶讀(有注音的詞),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
(2)、開火車讀。(有注音)。
(3)、集體讀。(無注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識記漢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組長檢測。
(5)、教師檢測,生齊讀識字卡片。
3、學生再讀課文,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并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1、學習最后一段。
出示課件(圖片):一棵蒼翠茁壯的柏樹。
指名讀最后一段。
理解“親手”,用“親手”說一句話。
2、質(zhì)疑問難。
師:看著這棵柏樹,你有哪些問題要問問這棵柏樹?(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把問題歸歸類,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
問題如:
a.柏樹是什么時候種下的?
c.鄧小平爺爺為什么要種這棵柏樹?
(像“a”類問題引導學生讀文解決,“b.c”類問題放入第二課時討論解決。)。
觀察,師范寫,生練寫,互相評價。
1、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仔細讀課文,用“——”劃出有關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詞比較恰當。
2、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
3、全班匯報交流。
師:你認為鄧小平爺爺()地種柏樹,從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來?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學會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里可填“起勁、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小心”等等,隨機進行讀文,結合語言文字訓練,體會鄧小平爺爺積極為祖國綠化作貢獻的精神。)。
(如:找出鄧小平爺爺種樹的動作詞“挖、挑選、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動作,一人口述植樹過程?!耙啤弊挚蓳Q“放”字比較理解。)。
4、四人小組討論:鄧小平爺爺為什么種樹?他是怎么想的?
(結合課前收集的鄧小平爺爺?shù)馁Y料理解,體會鄧小平爺爺一心為國之心,激發(fā)學生參與綠化的熱情。)。
1、師:請每個學生對著柏樹(課件、圖片),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并把它寫下來。
2、全班交流。
3、布置課后植樹活動。
1、出示習題,填上恰當?shù)脑~語。
()的日子()的柏樹()的笑容。
2、指導寫“我會寫”的字。
鄧小平爺爺用改革開放的政策,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歲高齡的他,親手栽下柏樹,用實際行動告訴同學們要熱愛祖國,綠化祖國。同學們,行動吧!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鄧”、“植”等13個生字,會寫“是爺、“節(jié)”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德育目標: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掛圖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春天來了,柳綠花紅。這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是植樹的好日子。
2.簡單介紹有關植樹節(jié)的知識。
3.1985年的植樹節(jié)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為什么呢?
5.板書課題,讀題目。
二、學生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認讀生字。
1、范讀全文;
2、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
3、同桌互查:生字認識沒有,課文能否讀通;
4、鄧爺爺用心地栽種著小樹苗,你們呢,用心記住生字了嗎?
認讀生字詞;
三、朗讀感悟,展示交流。
2、匯報交流:
(1)81歲高齡。
(2)只見他手握……挖著……布滿……仍……。
3、讀了課文,你覺得鄧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文中哪兒看出來的?
4、“小平樹”為什么成了天壇公園一處美麗的風景?
5、總結:由此可看出鄧小平爺爺在植樹過程中表現(xiàn)出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你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認識了解鄧小平。
3、齊讀課題。
聽老師范讀,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拼讀,勾出生字詞;
分小組自學生字;
自學匯報:
(1)、我會讀:讀生字卡片、自愿讀、開火車讀;
(2)、我會記:向大家介紹識字方法;
(3)、齊讀生字。
自由讀,找出能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同桌感情朗讀,互相指正;
指名讀;
再自己讀書感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如:“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再如:“挑選、小心、揮鍬”進行品讀。
全班交流,從鄧爺爺?shù)哪挲g、植樹時的動作體會他認真植樹,美化環(huán)境的美好品質(zhì);
大聲讀能打動你心的那一段。
練習設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分析記憶字形,指導寫字。
1、上下結構的字:
節(jié)、爺:下邊部件相同,節(jié)的下邊稍大一些;
歲:最后一筆落在豎中線上;
親:三橫長短不同。
左右結構的字:
的:第一撇比第二撇位置稍低;
行:左高右低,注意雙人旁的寫法。
三、實踐活動。
1、觀察校園、花園里有哪些植物,每種植物有什么特點。
2、植樹節(jié)快到了,我們也去植樹吧!
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讀生字卡片。
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互相說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好;
觀察;老師范寫;
獨立描紅,臨寫;
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把學生寫的干凈整潔的作業(yè)在全班展覽。
去校園觀察,仔細觀察樹的特點;
然后回來說一說;
在植樹節(jié),每人植一棵樹。
練習設計。
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親手栽種一棵小樹苗,給它澆水、施肥、鋤草,讓它茁壯成長;
畫一幅你最喜歡的植物。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五
師: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仔細讀課文,用“——”劃出有關句子。然后想一想,“()”里填什么詞比較恰當。
2、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
3、全班匯報交流。
師:你認為鄧小平爺爺()地種柏樹,從哪些地方體現(xiàn)出來?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學會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里可填“起勁、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小心”等等,隨機進行讀文,結合語言文字訓練,體會鄧小平爺爺積極為祖國綠化作貢獻的精神。)。
(如:找出鄧小平爺爺種樹的動作詞“挖、挑選、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動作,一人口述植樹過程。“移”字可換“放”字比較理解。)。
4、四人小組討論:鄧小平爺爺為什么種樹?他是怎么想的?
(結合課前收集的鄧小平爺爺?shù)馁Y料理解,體會鄧小平爺爺一心為國之心,激發(fā)學生參與綠化的熱情。)。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六
1、認識“鄧”、“植”等13個生字,會寫“爺”、“節(jié)”等6個字。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難點:認識“齡、栽”;文中長句的朗讀。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春天來了,柳樹醒了,桃花紅了。這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是植樹的好日子。’。
2、簡單介紹植樹節(jié)的來歷。
自主預習,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了解課文大意。.
(教師巡視,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點撥。)。
2、同桌互查:生字認識沒有,課文能否讀通。沒讀通的句子請同學幫忙。
3、請“小老師”組織同學們“開火車”抽查生字認讀和課文朗讀情況,注意正音。
朗讀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討論題:
a、你知道鄧小平爺爺哪些情況?
c、組內(nèi)交流展示:
討論老師出示的問題,理出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疑問。
3、全班交流反饋:
a、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
b、抓住文中的長句子及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
(2)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
復習鞏固字詞。
1、開火車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詞,重點指導學生記“齡、栽”。
2、讀生字與其它字組成的詞語:
姓鄧節(jié)日歲數(shù)年齡經(jīng)過消息站著扶著親人行動。
第二課時。
復習字詞。
2、讀生字,給生字擴詞。
3、小組互幫互助,牢記生字。
朗讀質(zhì)疑。
1、自由讀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小組內(nèi)提出不懂的詞句或問題,互助解決。
3、全班討論交流各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
4、齊讀課文。
寫字指導。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3、學生獨立描紅、臨寫。
4、展示寫得好的學生的作品。
拓展延伸。
到植樹節(jié)那天和家長一起種一棵小樹,定期為它澆水,并作觀察記錄。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七
依據(jù)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自己動手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能力,了解植樹的意義,從而樹立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課前了解鄧小平爺爺?shù)挠嘘P事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4.談話導入??:誰能說說鄧小平爺爺?shù)墓适隆?/p>
2、看圖揭題。(投影儀出示)板書:鄧爺爺植樹。
二.自主識字。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自由讀)。
2.自學生字。
(1)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5)去掉拼音,再打亂秩序讀。
(6)匯報識字方法。
3.檢測自學情況。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指導讀,評價。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覺得鄧小平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朗讀。如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戲,復習本課生字詞。由低到高依次認讀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頂。
2.讀詞語,看看是否有不認識的字。如:
種植春節(jié)歲數(shù)年齡已經(jīng)。
經(jīng)常行走扶手栽樹親人。
3.導入??:小朋友識記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先學生自由朗讀,再小組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評價總結。
2.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讀全文。(自由讀、齊讀、個別讀)要讀出對鄧小平爺爺?shù)某缇粗椤?/p>
三.書寫生字。
1.學生先觀察,再說說如何記住這6個字。
2.學寫“爺、節(jié)、歲、親、的、行”。
a.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3.學生練習,強調(diào)筆順。
4.展示學生寫字本,指各學生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
植樹節(jié)快到了,我們一起去植樹吧!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八
在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無論課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敘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學生就是無動于衷。其重要原因是學生角色模式的定勢,使得他們在閱讀課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語言內(nèi)容難以引起學生體驗,語言情感難以激起學生共鳴??梢?,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必須以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變旁觀者為當事者,變閱讀課文為經(jīng)歷生活,變感受人物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從而,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與課文、與文中人物之間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進學生真心地閱讀,真切地體會,真情地感悟,真實地感受。課堂表演讓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通過角色的轉(zhuǎn)換,從而與文中的人物想在一起,以深刻地感受語言的蘊涵,理解語言的意義。這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體會鄧小平爺爺?shù)膭幼骱捅砬椋Ч己谩?/p>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九
《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介紹了1985年的植樹節(jié),8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經(jīng)過,帶著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有些難度。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按照慣例,我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和不懂得詞,向家長了解鄧小平爺爺。
課堂上利用植樹節(jié)導入之后,我先讓學生介紹了解到的鄧小平爺爺。看來孩子們回去認真預習了,有幾個孩子說的很好,比如鄧小平的家境,有幾個兄弟姐妹,還有他曾是國家的主席等,我順勢問他怎么知道的,孩子告訴我上網(wǎng)查的,于是引導他們上網(wǎng)查資料是一種很好的獲取知識的方法。然后,老師根據(jù)搜集的鄧小平各個年代的有關圖片介紹對鄧小平爺爺做簡單介紹。但是我心里還是沒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能聽進幾成呢?與其我唱獨角戲,還不如聽聽學生的心聲,于是,我笑容可掬地問:“小朋友,昨天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课矣謫枺骸澳敲茨阕x了后,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我們來討論討論?!边@下子學生來勁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孩子們對課文中有的字詞意思不太理解,比如“興致勃勃”“萬里無云”,我就采取了說句子,說短語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一年級孩子來說,識字教學是重點。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認字比較多,所以老師不必一一教。孩子讀課文劃出生字后,采取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然后是老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我分層次出示生字,首先帶拼音的字詞,指名小老師領讀,然后是去掉拼音讀字詞,第三不是單獨出示生字,交流識字方法,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獨到的記字方法,有的這樣記“扶”:一個男士扶著夫人。比較已和己,齡與年齡有關等。最后開火車檢查識字情況。這樣生字反復與孩子見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引導孩子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感悟朗讀,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
像《鄧小平爺爺植樹》所蘊含的道理確實對于現(xiàn)在學生是很難感悟的。但他們知道了植樹節(jié),要愛護樹木,并能從鄧小平植樹的實際行動中,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這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
不足之處:盡管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感悟,但生生之間的互動表現(xiàn)的不夠突出,應多放手讓孩子行動起來,互相評價,也有助于對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fā)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當為學生創(chuàng)造放飛靈性雙翼的機會。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引導學生做到:“對課文的內(nèi)容熟悉和表達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蔽以趫?zhí)教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二冊第3課《鄧小平爺爺植樹》時,其中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創(chuàng)設情境。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出示課件、圖片資料,師生共同介紹交流)。
2、板書課題后讓學生說說想到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設疑的能力)。
3、出示課件(圖片):一棵蒼翠茁壯的柏樹。讓學生觀察這是一棵怎樣的柏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小平樹”,你有哪些問題要問問這棵柏樹?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把問題歸歸類,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并強調(diào)學生能想到什么就問什么,問什么就交流什么,看看哪個小組的問題解決得好。),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教室里呈現(xiàn)出書聲瑯瑯、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
教學片斷一:這棵柏樹是什么時候種下的?一個學生說:“課文開頭就告訴我們了,是‘1985年的植樹節(jié),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老師緊追不放:“課文中還有些地方?jīng)]有明確告訴你時間,但我們也可以知道植樹的時間。會讀書的小朋友就能找出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讀書聲、議論聲充滿整個課堂,學生們發(fā)言積極踴躍,一個學生說:“在鄧爺爺81歲的時候種下的?!?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格外引人注目’”。還有的說“已經(jīng)很久了,今天,鄧小平爺爺親手栽種的柏樹已經(jīng)長大了”。
教學片斷二:鄧小平爺爺是怎樣種這棵柏樹的?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有的學生說:“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然不休息。鄧爺爺是個愛勞動的人呢?!崩蠋煵粩嘁龑?,就在這句話里,你通過那些地方還看到了鄧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古語說,“定能生慧,靜納百川”,只有會思考的孩子才能成為聰明的人。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被激活了,課堂氣氛又熱烈起來,生:鄧小平爺爺額頭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他已經(jīng)很累了,別人叫他休息,他還不肯休息。鄧小平爺爺不三心二意,做事做到底。一個學生說:“鄧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柏樹苗像他的寶貝一樣,他很愛護小樹苗。生:鄧爺爺是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再種的,他很認真。還有的說:“鄧爺爺植樹的時候很仔細。他站到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走上前把樹苗扶正。”
以上片斷中,問題讓學生提,疑難讓學生議,見解讓學生講,使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喚醒了個體創(chuàng)造的潛意識。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生,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當然,學生問題的提出,并不都是精華,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敢于質(zhì)疑、學會質(zhì)疑,就激活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就會呈現(xiàn)出合作、探討的氣氛。這無疑是真正的讀書的開始,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索精神。教師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獨具匠心的設計、細膩靈活的誘導,將學生推上自主學習的舞臺,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保護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充分展示每個個體生命的風采,這樣的課堂才會異彩紛呈。
1.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fā)展,使語言更具人性美,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如果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展示編制得十分細致的教案,把課堂教學理解為演示教案的過程,就難以上出鮮活的好課,就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學生提出問題和感受時,要能根據(jù)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通過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fā)現(xiàn),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總之,尊重學習體驗,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通過激發(fā)興趣,誘發(fā)體驗;師生互動,感悟體驗;多元評價,升華體驗。增進生存體驗,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只有讓學生走向社會,深入生活,圍繞這一主題參觀、考察周邊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使語文教學中人文內(nèi)涵具有教育意義和發(fā)展人的價值,成為時代的需要,才能使語言表達富有真情實感。
的希冀和心愿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一跳才能讀上來。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按照慣例,我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和不懂得詞,向家長了解鄧小平爺爺。
一、????了解鄧小平爺爺和質(zhì)疑問難。
課堂上利用植樹節(jié)導入之后,我先讓學生介紹了解到的鄧小平爺爺??磥砗⒆觽兓厝フJ真預習了,有幾個孩子說的很好,比如鄧小平的家境,有幾個兄弟姐妹,還有他曾是國家的主席等,我順勢問他怎么知道的,孩子告訴我上網(wǎng)查的,于是引導他們上網(wǎng)查資料是一種很好的獲取知識的方法。然后,老師根據(jù)搜集的鄧小平各個年代的有關圖片介紹對鄧小平爺爺做簡單介紹。但是我心里還是沒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能聽進幾成呢?與其我唱獨角戲,還不如聽聽學生的心聲,于是,我笑容可掬地問:“小朋友,昨天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我又問:“那么你讀了后,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我們來討論討論?!边@下子學生來勁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生:鄧爺爺種樹時,看到小樹苗移入坑中,覺得不正,把小樹苗扶正才滿意。?。
生:什么叫高齡?
生:什么叫興致勃勃?
生:什么叫萬里無云,春風拂面?
生:什么叫引人注目?
生:什么叫人群?
生:什么是額頭上已經(jīng)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
生:鄧小平爺爺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老師,我不懂。
二、首先是對字詞的學習。對一年級孩子來說,識字教學是重點。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認字比較多,所以老師不必一一教。孩子讀課文劃出生字后,采取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的方法,同桌互查互教。然后是老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我分層次出示生字,首先帶拼音的字詞,指名小老師領讀,然后是去掉拼音讀字詞,第三不是單獨出示生字,交流識字方法,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獨到的記字方法,有的這樣記“扶”:一個男士扶著夫人。比較已和己,齡與年齡有關等。最后開火車檢查識字情況。這樣生字反復與孩子見面,印象自然就深了。
三、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以讀帶講,抓住重點段2、3段,讓孩子在書上圈圈畫畫,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引導孩子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感悟朗讀,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
像《鄧小平爺爺植樹》所蘊含的道理確實對于現(xiàn)在學生是很難感悟的。但他們能從鄧小平爺爺植樹的實際行動中,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這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
不足之處:盡管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感悟,但生生之間的互動表現(xiàn)的不夠突出,應多放手讓孩子行動起來,互相評價,也有助于對孩子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2、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生:3月12日。
師:1985年的3月12日呀,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生個別讀課題。
師:我們來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植樹)。
生:都有“木”字旁。
師:換一個詞語來說“植樹”
生:種樹、載樹。
師:我們來看課文里是怎樣來講鄧爺爺植樹的故事的?打開課本。
二、朗讀。
老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讀重的字、詞。
師:仔細聽老師讀課文,把我讀得重的詞語找出來。
師:請同學說說。
生:…?…。
師:拿出筆,我再把這些重點詞語說一遍,用符號把它們劃一劃。
師:現(xiàn)在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剛才劃出的重點詞語。
師:讀好的同學看字表圈生字,圈到哪個字大聲地讀。
請同學領讀生字,請一位全部讀,再分別請同學來領讀后鼻音、前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字。
三、細讀。
想好了進行4人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聽。
小組匯報:請小組長來匯報一下討論的情況。
請5位同學每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尤其要聽重點詞語。
5人小組找伙伴來朗讀課文,要求是有男有女,請合作得最好的一組上臺讀。
總體來說,這堂課和上次的研究課有很大的差別。上節(jié)課主要是“以讀代講”,而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導入——范讀——抓住重點詞語自由讀——根據(jù)問題自由讀——討論問題——初步解決問題——個別讀”,需要老師更高的引導、調(diào)控能力,這就暴露了我很多方面所存在的欠缺。
這堂課,我是聽了師傅的課再進行設計的。相同的環(huán)節(jié),在師傅的課堂上就很順利,學生很會聽,會講,顯得很出彩,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而在我的課堂上,就行不通了。首先,是歸咎于我的教師基本功扎實,范讀不到位。范讀了課文,學生還是沒有聽出這些重點詞語。此外,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語感,因此還說明了平時對于這方面的訓練不夠,學生的語感特別要*平時訓練的。
其次,我的引導語言和評價語言平乏,對學生評價沒有及時、到位。例如在學生回答“鄧爺爺是個怎樣的人”這一問題時,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很好到反饋,對一些學生好的發(fā)言不能加以點撥,既而引導學生說出更好的回答。在學生朗讀上,還是沒有確實可行的指導方法,使學生提高朗讀能力。其實,這和我對課文的語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然后,上課的心理素質(zhì)還不行。有老師在后面聽課了,我就會感到緊張??傄⒁庀潞竺娴睦蠋?,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也就影響了對課堂中發(fā)生的各種情況的處理。
此外,我覺得這堂課的課堂常規(guī)也沒有上次好。說明還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注意常規(guī)的訓練。
對于教學設計中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鄧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以及后來的“小組討論”,我在組內(nèi)評課前疑惑挺大的。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出現(xiàn)這一環(huán)節(jié),對他們的要求會不會太高,孩子能不能從字里行間去感受文章的意義,會不會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效果好不好。若是可以有這樣的要求,那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不是放在第二課時,學生已經(jīng)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在提出問題,讓他們進行討論。
可經(jīng)過了組內(nèi)的集體評課,我知道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確實設計得不恰當。這樣的提問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太難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提問不科學,顯得毫無意義。而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偏離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可謂得不償失。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一
《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講的是鄧小平在植樹節(jié)這一天親手栽下一棵小樹的故事。從文中體會鄧小平支書的認真態(tài)度和培養(yǎng)學生植樹綠化、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鄧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對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很擔心。
我先在課堂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shù)囊恍┕适?,激發(fā)情感,然后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不過我心里可沒有底,直嘀咕:講得那么用勁,不知道學生聽進幾成呢。第二天上課,我問:“小朋友,昨晚有沒有讀課文呀?”“有--”嗬,響聲震天,真的假的???我又問:“那么你讀了有什么想法呢?”有的同學說:“老師,我讀了以后,覺得很感動!”“我也是!”“我和他一樣”雖然不能排除學生“人云亦云”的“嫌疑”,但已經(jīng)很令我感動了。我抓住這個契機,又問:“那你為什么感動呢?”小手舉得更歡了,有的說:“因為鄧爺爺工作很忙,可他還為天壇公園種樹。”有的說:“鄧爺爺81歲了,那么老了,可是他不怕苦,不怕累,堅持種樹?!边€有的說:“老師,鄧爺爺為了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美麗,所以他才來植樹?!薄皩?!我們也要像鄧爺爺一樣,愛護花草,不踩草!”孩子們紛紛說道。孩子們說得真好,我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二
滿意的 日子輕松的 節(jié)日。
筆直的 笑容歡快的 步子。
2、我會填。
我知道植樹節(jié)是(?。┰拢ā。┤?。那一天,我們要去(??)。
3、猜字謎。
以前亂砍伐,村里光禿禿。
如今搞綠化,人人都愛護。
一株又一株,又到村里住。
這是()字。
4、我會說。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三
鞏固篇:
“”里可填“起勁、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小心”等等。
“挖、挑選、移、填、站在、扶正”
(3)“移”字可換“放”嗎?
不可以。因為“移”字更可以看出鄧小平爺爺對樹苗的愛護。
提高篇:
(1)說說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自己的理想、愿望等。
(2)向家長詢問了解、可以翻閱有關鄧小平爺爺?shù)臅s志、也可以上網(wǎng)查閱有關的資料。
(3)各自通過各種途徑或運用各種辦法搜集有關鄧小平爺爺?shù)氖论E資料。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四
《鄧小平爺爺植樹》介紹了1985年的植樹節(jié),81歲高齡的鄧小平爺爺在北京天壇公園親手栽種松柏的經(jīng)過,帶著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壯成長,“小平樹”已成了天壇公園的一道風景。
我還沒開始教這課時,就聽其他老師說這課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鄧小平爺爺?shù)臅r代離他們實在太遠了,而且他們不能完全理解本課的主題。況且課文篇幅又是那么長,三百字左右的課文對于一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的學生來說,確實大部分學生要跳一跳才能讀上來。于是我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盡快體會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學生回去預習,讓他們先自讀課文。課堂上我簡單介紹講述了鄧小平爺爺?shù)囊恍┕适?,激發(fā)情感,然后針對這一課的四字詞語比較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設計“四字詞語競賽”,看誰積累的詞語多。同學們個人躍躍欲試,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活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他們除了把課文中的四字詞語找出來,還有許多同學把平時積累的成語也說了出來。這樣抓住時機將重點詞語“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來,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這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做法,既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又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積累了詞語。同時我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已跟不上每天認識十幾個字,閱讀那么長篇幅文章的學習了。雖然,他們提出許多問題?這是學生的發(fā)現(xiàn),說明他們也在參與學習,也在主動地思考。但連“人群”這個詞都不能理解,從側面反應了我們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確實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識字教學。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案篇十五
依據(jù)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自己動手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能力,了解植樹的意義,從而樹立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認真態(tài)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樹的意義,有植樹綠化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課前了解鄧小平爺爺?shù)挠嘘P事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4.談話導入:誰能說說鄧小平爺爺?shù)墓适隆?/p>
2、看圖揭題。(投影儀出示)板書:鄧爺爺植樹。
二.自主識字。
1.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自由讀)。
2.自學生字。
(1)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5)去掉拼音,再打亂秩序讀。
(6)匯報識字方法。
3.檢測自學情況。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指導讀,評價。
四.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你覺得鄧小平爺爺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第二自然段可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朗讀。如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做“登山看日出”游戲,復習本課生字詞。由低到高依次認讀生字,一步步登上山頂。
2.讀詞語,看看是否有不認識的字。如:
種植春節(jié)歲數(shù)年齡已經(jīng)。
經(jīng)常行走扶手栽樹親人。
3.導入:小朋友識記生字真是太棒了,那么鄧小平爺爺是怎樣植樹的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先學生自由朗讀,再小組交流,然后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師評價總結。
2.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3.朗讀全文。(自由讀、齊讀、個別讀)要讀出對鄧小平爺爺?shù)某缇粗椤?/p>
三.書寫生字。
1.學生先觀察,再說說如何記住這6個字。
2.學寫“爺、節(jié)、歲、親、的、行”。
a.觀察田字格中的位置。
b.教師范寫,學生練習。
3.學生練習,強調(diào)筆順。
4.展示學生寫字本,指各學生點評。
四,布置作業(yè):
植樹節(jié)快到了,我們一起去植樹吧!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14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