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教案(精選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6:08:09
歸去來兮辭教案(精選20篇)
時間:2023-11-26 16:08:09     小編:薇兒

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運用教育理論和教學經(jīng)驗,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編寫教案時要注意教學過程的邏輯性和承接性,確保教學的連貫性。推薦教師們查閱以下精選教案范文,供參考借鑒。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一

一、教學目的:

1、誦讀。

2、感受陶淵明的隱士情懷。

二、教學重點:

1、知識:了解賓語前置(疑問代詞)的規(guī)律,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識。

2、能力:賞析“三美”。

3、人文:鑒賞、誦讀、陶冶情操。

三、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詩句內(nèi)容、意境;積極意義和消極性。

四、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問答法、討論法和講解法。讓學生在問答的形式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老師的必要講解,鞏固和加深學生對較難問題的理解與掌握。輔助手段――幻燈片。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結構,并且詳細學習了序的內(nèi)容,下面我們共同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1、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陶淵明:(367―427)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2、辭官原因有四:

(1)然有歸歟之情;

(2)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3)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

3、文章結構:

(一)棄官歸家之因:

(1)田園將蕪。

(2)心為形役。

(二)歸家情景:

(1)歸心似箭(旅程)。

(2)入家歡娛(親情)。

(3)日常生活(閑適)。

(三)生活情況:

(1)農(nóng)家樂、自然美。

(2)別世俗、離官場。

(四)反思總結:

(1)摒棄物質(zhì)享受。

(2)向往精神自由。

4、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5、序中的古今異義詞:

(1)**:古義:戰(zhàn)亂;今義:比喻波折和糾紛。

(2)人事:古義:做官;今義:指人員的升調(diào)任免事宜。

(3)慷慨:古義:感慨;今義:情緒激動而充滿正氣。

6、文言特殊句式:

(1)遂見用于小邑(被動句)。

(2)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語后置句)。

二、全體誦讀課文。

三、講解新課(翻譯并歸納文中的文言知識)。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橫。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古今異義詞:

(1)親戚:古義:指內(nèi)外親戚,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

今義:有婚姻關系或血緣關系的的家庭之間或成員之間互為親戚。

(2)情話:古義:知心話;今義:表達愛情的話。

3、詞類活用:

(1)眄庭柯以怡顏,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

(2)審容膝之易安,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樂。

(3)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天,每日。

(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詞用作動詞,拄著。

(5)悅親戚之情話,悅,動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悅。

(6)樂琴書以消憂,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7)樂琴書以消憂,琴,名詞用作動詞,彈琴。

(8)樂琴書以消憂,書,名詞用作動詞,讀書。

(9)或棹孤舟,棹,名詞用作動詞,用槳劃。

(10)善萬物之得時,善,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善,喜好,羨慕。

4、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

(2)問征夫以前路(狀語后置句)。

(3)云無心以出岫(狀語后置句)。

(4)復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

(5)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句)。

(6)將有事于西疇(狀語后置句)。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

(8)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句)。

5、歸納文中虛詞而、以的用法及意義:

奚惆悵而獨悲?而,連詞,表并列,不譯。

覺今是而昨非。而,連詞,表并列,不譯。

舟遙遙以輕r,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風飄飄而吹衣,而,表修飾,不譯。

問征夫以前路,以,介詞,表憑借,拿。

引壺觴以自酌,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眄庭柯以怡顏,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倚南窗以寄傲,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園日涉以成趣,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門雖設而常關,而,表轉折,不譯。

策扶老以流憩,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時矯首而遐觀,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云無心以出岫,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鳥倦飛而知還,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景翳翳以將入,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撫孤松而盤桓,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請息交以絕游,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世與我而相違,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樂琴書以消憂,以,連詞,表目的,來。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以,介詞,把。

既窈窕以尋壑,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亦崎嶇而經(jīng)丘。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木欣欣以向榮,以,連詞,表修飾,不譯。

泉涓涓而始流。而,連詞,表修飾,不譯。

懷良辰以孤往,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或植杖而耘耔。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登東皋以舒嘯,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臨清流而賦詩,而,連詞,表承接,不譯。

聊乘化以歸盡,以,連詞,表承接,不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歸納了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識,這是重點、考點,請同學們牢固掌握。

歐陽修說過,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足見《歸去來兮辭》的文學地位和藝術成就之高。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題,寫一篇隨筆。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二

一、誦讀。

二、二、感受陶潛的隱士情懷。

三、教學重點:

1、知識:了解賓語(疑問代詞)前置的規(guī)律。

2、能力:賞析“三美”(田園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鑒賞、誦讀,陶冶性情。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詩句內(nèi)容、意境;積極意義和消極性。

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問答法、討論法和講解法。讓學生在一問一答的形式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老師的必要講解,鞏固和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輔助手段――幻燈片。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預習準備。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diào);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陶淵明(367-427)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的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辭”是一種古代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也稱楚辭;又因屈原所作《離騷》是這種文體的代表,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賦并稱,統(tǒng)稱為辭賦。這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富于抒情和浪漫氣息,很象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

2、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

(齊答:陶潛)那么,關于陶潛你們了解多少呢?(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去了解一下他的隱士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二、教師檢查課文預習。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種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為形役。

2.童仆歡迎,稚子侯門。

3.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4.復駕言兮焉求。

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6.樂夫天命復奚疑。

(二)解說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活用情況。

1、眄庭柯以怡顏2、園日涉以成趣。

3、時矯首而遐觀4、悅親戚之情話。

5、樂琴書以消憂6、或棹孤舟。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1、審容膝之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悅親戚之情話。

4、聊乘化以歸盡。

三、研習課文。

關于作品的結構層次:

呼喚歸去;閑適生活。

隱逸情懷;抒懷言志。

(一)、讀解課文。

明確:1.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靜的田園生活。

2.在當時的現(xiàn)實條件下,作者既不愿賣身求榮,又不愿服食求仙,順乎自然、乘化而歸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3.作者顯然是經(jīng)過大徹大悟之后才作此決定的。

怎樣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種消極情緒?

設問:結合此詩和本段內(nèi)容,可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賞析三美:田園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個桃源世界!

(二)討論。

1、全文主旨:厭棄黑暗官場;熱愛田園風光;向往隱居生活。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四、總結。

1、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2、借鑒寫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業(yè)。

(一)作文訓練。

要求:。

1.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場景描寫。

2.改寫時不改變文章的原義,忠實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潛》為題,寫一篇隨筆。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三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目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邱。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2分)。

(1)三徑就荒,松菊猶存()(2)時矯首而遐觀()。

17.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是(2分)。

(1)景翳翳以將入。

a.景色b.大c.情況d.日光。

(2)善萬物之得時。

a.好的b.羨慕c.善良d.擅長。

18.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云無心以出岫引壺觴以自酌。

b.悟已往之不諫不知東方之既白。

c.復駕言兮焉求而人之所罕至焉。

d.知來者之可追客有吹洞簫者。

19.下列各句中沒有古今異義的一項是()(2分)。

a.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b.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c.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d.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20.請分析下列句子中疑問代詞傳達出的作者的情感特征。(4分)。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21.有人認為陶淵明在文中以樂寫悲,你是否認同這一看法,請加以闡述。(3分)。

答案:

16.(1)近于/接近于/將要/將。

(2)舉/昂起/抬(2分)(“抬頭”不給分,“抬(頭)”給分)。

17.(1)d。

(2)b。

18.b。

19.a。

20.(1)想念田園,決心歸家的喜悅,表達歸隱田園的決心;(任意一點給1分)對以前滯留官場的悔恨、責備。(1分)(共2分)。

(2)對生命遲暮或人生短暫的悲傷;(1分)徹底放下羈絆后的灑脫或樂夫天命、樂天知命、順應天命的灑脫(1分)。(共2分)。

21.贊同“以樂寫悲”,作者領悟到生命因遵循自然本性的呼喚從而放棄官場,回歸園田。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3月11日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說,各級法院去年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審結貪污、賄賂、瀆職案件25912件,判處罪犯26226人。

對于中國民航來說,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已然降臨。2009年底至今,已先后有多位民航高官要員落馬,包括民航局原副局長宇仁錄、民航局華北局原局長黃登科、首都機場原董事長張志忠、發(fā)改委民航處原處長匡新等。這些人腐敗案發(fā),大半與“航線時刻”審批有關。

今年1至4月,江西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李江華、許建斌因受賄分別被判無期和15年,另一落馬副廳長陳愛民尚未判決。

2010年4月14日下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文強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重慶市司法局原黨委書記、局長文強因犯受賄罪,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強奸罪,數(shù)罪并罰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五

切實掌握課文中的文言語法現(xiàn)象,把握序言和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反復朗讀,認真體會“辭”的風格韻味。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借鑒歷史,提高修養(yǎng)。

【使用說明及學法指導】。

1、課前反復閱讀課文,做好標記勾畫,結合背景介紹,理解文意。

2、限時25分鐘,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guī)范作答,按時上交。

【導學過程】。

一、課前積累。

了解作家作品及故事背景。

(詳見《紅對勾》p22《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歷代名家評陶淵明。

蘇軾: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好陶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凡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東坡詩話錄》)。

朱熹:淵明詩所以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東坡乃篇篇句句依韻而和之,雖其高才似不費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朱子文集》)。

姜夔: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白石道人詩說》)。

梁啟超:檀道濟說他(陶淵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一個人。他最能領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覺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隨處可以看得出來。(《飲冰室合集·陶淵明》)。

(選自《魏晉南北朝詩精品》,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版)。

昔大宋相公謂陶《歸去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五經(jīng)之鼓吹。近時繪畫《歸去來》者,皆作大圣變,和其辭者,如即事遣興小詩,皆不得正中者也。(〔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三《和歸去來》)。

歐陽公言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此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辭后語》)。

吾嘗怪陶淵明作《歸去來》,托興超然,莊、騷不能過矣。(〔宋〕汪藻《信州鄭固道侍郎寓屋記》)。

《歸去來辭》,本自一篇自然真率文字,后人模擬已自不宜,況可次其韻乎。次韻則牽合而不類矣。(〔金〕王若虛《滹南遺老集》卷三十四·文辨一)。

論古今人物風流,惟兩晉為盛,故發(fā)之文章,神思自然飄逸。如陶元亮《歸去來辭》,于舉業(yè)雖不甚親切。觀其詞義,瀟灑夷曠,無一點風塵俗態(tài)。兩晉文章,此其杰然者。(〔明〕歸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陶淵明《歸去來辭》,字字如肺肝出,遂高步晉人之上。(〔清〕吳梯《巾箱拾羽》卷十三)。

《離騷》不必學《三百篇》,《歸去來辭》不必學《騷》,而皆有其獨至處,固知真古自與摹古異也。(〔清〕劉熙載《藝概·賦概》)。

素懷灑落,逸氣流行,字字寰中,字字塵外。于官曰“歸去”,于家曰“歸來”,故曰“歸去來”。(〔清〕毛慶蕃評選《古文學條》卷二十六)。

陶元亮《歸去來辭》,一種曠情逸致,令人反復吟詠,翩然欲仙。然尤妙于“息交絕游”一句,下即接云:“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比魺o此兩句,不將疑是孤僻一流,同于槁木乎?(〔清〕伍涵芬《讀書樂趣》卷三)。

通篇凡五易韻,耿介中仍和而不迫,得風人之遺旨。先敘決計欲歸意,次敘歸來情景。云鳥如此,胡不歸乎?前后呼應,自見章法。是早春光景,亦見歸來之可樂。末敘歸來不復出意,結出大旨意,真本領。(〔清〕孫人龍纂輯《陶公詩評注初學讀本》卷二)。

《歸去來兮辭》寫生歸田園,《自祭文》寫死歸黃土陌,機杼仿佛。(錢鐘書《管錐編》卷四)。

(選自《古文鑒賞大辭典》,徐中玉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關于“辭”

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它有如下的體裁特點:

1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

2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意:

(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

(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

(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亦叫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辭與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賦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而“騷則長于言幽怨之情”。

本文是一篇辭賦。辭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靈活的古體韻文。篇幅長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體上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以四言六言為主,間有長短句,在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有致,韻腳的轉換和押韻的方式也靈活而富于變化。在漢代,人們習慣將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不加區(qū)別。但實際上二者仍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其相似之處在于:辭和賦都注重文采,講究鋪排,善于用典;但賦的句式進一步散文化,關聯(lián)詞語增多。在內(nèi)容上,賦以詠物說理為主,而辭則重在抒情。

二、自主學習,課前完成。

(天天讀讀,寫寫周周,月月記記)。

1、先讀課文,重點掌握《紅對勾》p20《字音字形》部分的字音和通假字。

2、再讀課文,重點理解《紅對勾》p21的《詞語集錦》部分的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

3、重點掌握《紅對勾》p21的《特殊句式》部分的特殊句式。

4、自主初步翻譯課文。

三、合作探究,認真思考,形成文字答案,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1、當堂同組同一層次的同學由一人向另一人翻譯序言和第一自然段。之后組內(nèi)討論,之后全班討論不懂之處。

2、概括序言和第一自然段的段意。

3、反復誦讀序言和第一自然段,體味“辭”的風格韻味。劃分第一自然段的朗讀停頓。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本文在序和第1段中都對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作了交代,其歸隱的原因是什么?

5、揣摩“心為形役”“已往之不諫”“迷途”“昨非”等詞語的含義,說說作者辭官的原因和歸途中的心情。

四、寫作提升。

閱讀《紅對勾》p25《與陶淵明對話》。請簡要談一談自己對陶淵明的看法。

五、課后作業(yè)。

1、完成《紅對勾》p91《基礎夯實》《審美探究》部分的習題。

2、保質(zhì)保量完成下一課時導學案。

【拓展延伸】。

“心為形役”一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3月11日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說,各級法院去年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審結貪污、賄賂、瀆職案件25912件,判處罪犯26226人。

對于中國民航來說,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已然降臨。2009年底至今,已先后有多位民航高官要員落馬,包括民航局原副局長宇仁錄、民航局華北局原局長黃登科、首都機場原董事長張志忠、發(fā)改委民航處原處長匡新等。這些人腐敗案發(fā),大半與“航線時刻”審批有關。

今年1至4月,江西國土資源廳原副廳長李江華、許建斌因受賄分別被判無期和15年,另一落馬副廳長陳愛民尚未判決。

2010年4月14日下午,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對文強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重慶市司法局原黨委書記、局長文強因犯受賄罪,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巨額財產(chǎn)來源不明罪,強奸罪,數(shù)罪并罰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六

教學的問題:

1.美讀課文,感受《歸去來兮辭》語言美。

2.品讀課文,領悟作者自由灑脫的情思美。

3.比較閱讀,賞析作品的意蘊美。

4.拓展閱讀,評價“憂道不憂貧”的人格美。

學習時間:兩課時(90分鐘)。

材料準備:錄音帶、大白紙、彩筆、膠帶、相關語言材料。

課前準備:(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相關參考資料理解課文大意;(2)讀準字音;(3)查閱相關資料,理解文中“之”、“而”、“以”文言虛詞的作用和意義。(4)收集表現(xiàn)江南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圖片。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耳濡目染。

目標:美讀體驗--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時間:20分鐘。

活動過程:

1.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聽腔調(diào)、聽節(jié)奏、聽情感,并找出所有壓韻的字,在換韻的地方做上標記。)。

3.教師簡介“辭”的體裁特點,指導誦讀。

“辭”雖然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仍是詩;大體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本文共15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做稍長的停頓;以六字句為主(約占全文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讀,有些七字句出現(xiàn)了虛詞,仍做三拍讀,但虛字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4.放錄音帶,學生跟讀(要求:在頭腦中想象這為隱逸詩人的形象,注意語氣、語調(diào)、語速。)。

5.學生自由朗讀。

活動二:咬文嚼字。

目標:品評提升--領悟作者自由灑脫的情思美。

活動時間:25分鐘。

活動過程。

1.把全班學生分為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推選出小組長,主持小組討論;小組長再指定本組的記錄員、觀察員、發(fā)言人。

2.各小組以抽簽的方式選擇討論的問題,把討論的結果寫在大白紙上。

問題一:

(1)歸去來兮!

(2)已矣乎!

(3)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4)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以上四句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思?這四句在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感嘆句,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思歸田園,對官場的失望)。

問題二:

(1)田園將蕪胡不歸?

(2)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3)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

(4)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以上四句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思?這四句在語氣上有何特點?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反問句,加強語氣,增強抒情意味)。

問題三: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3)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修。

以上三句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思?這三句在上下句表意上有何特點?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上下句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人生態(tài)度)。

問題四:

(1)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而吹衣。

(2)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3)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以上三句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思?這三句話用了什么表達技巧?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渲染烘托,充分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愉悅)。

問題五:

(1)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2)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以上兩句在句式結構方面有何特點?在表情達意上有何作用?(倒裝句,有強調(diào)意味)。

問題六:

(1)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2)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以上兩句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思?句中的“松”“菊”“云”“鳥”有沒有特別的含義?如果有,你能看出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嗎?(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現(xiàn)作者傲岸高潔的操守和歸隱田園的心愿)。

3.各小組展示討論成果,各小組發(fā)言人解說討論成果。

4.大家共同評價,深化對作者語言美、情感美的領悟。

5.學生齊讀課文,再一次在誦讀只領略本文的語言美、情思美。

第二課時。

活動三:錦心繡口。

目標:比較分析--賞讀課文的意蘊美。

活動時間:30分鐘。

活動過程:

1.四人一組,展示收集到的表現(xiàn)江南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圖片,并結合課文討論鄉(xiāng)村生活的特點。

2.發(fā)放閱讀材料《自出機杼各蘊風流--蘭亭集序和歸去來兮辭的比較解讀》,篩選相關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在組內(nèi)發(fā)表演說,評述作者在課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情趣和生命態(tài)度。

3.小組交流結束后,教師隨機抽取兩到三名同學,面向全班同學演講,師生共同評價,深化對課文意蘊美的理解。

活動四:文采風流。

目標:評價“憂道不憂貧”的人格美。

活動時間:15分鐘。

活動過程:

1.學生自讀材料《憂道不憂貧--談歸去來兮辭的文化積淀》,結合自己理解,評價“憂道不憂貧”的人格觀。

2.頭腦風暴:學生談談理解和評價。

3.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點,課后繼續(xù)收集材料加以補充整理,寫成一篇議論文。

附件:

材料二:《憂道不憂貧--談歸去來兮辭的文化積淀》選自《山東教育》。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七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這千古一喟,耐人尋味,生命智慧,亦盡在其中。

但能夠像陶淵明一樣,飽含深情并堅決地喊出“歸去”的,“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边@表明作者的歸隱不是一時的感情沖動,不是緣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種深刻反思,是對前途和命運的理性抉擇,是源于對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這里,陶氏的“歸去”緣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歸田之喜悅是一種智者的喜悅,正是這種智慧,使陶淵明顯示出與當時及后世諸多“隱士”的不同。

看,無論是庭中孤松,還是山間閑云,田園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連忘返。親戚晤談、彈琴讀書可以樂其心;參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虻歉呤鎳[,或臨流賦詩。從此,孤寂、惆悵與他絕緣。雖然人生有限,但“樂夫天命復奚疑”。對于詩人來說,他既不要求富貴,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時光美好,自己融人其中,孤往獨游,無憂無慮,了此一生。

當然,辭中各段也時隱時現(xiàn)地存有些疑問:“復駕言兮焉求?”“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陶淵明即使在歸去之時內(nèi)心亦有波瀾,情緒并不平靜,這些近似于自我安慰的語句,以及對歸去之時家園美好生活的種種憧憬,其實是接受新生活之前的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但是,無論如何,他已經(jīng)確認官場的生活是耗費生命,完全應該拋棄,因為“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所以說,陶氏的歸隱是對官場主動放棄之歸,是執(zhí)著人生尋找真我之歸,他不狂放,不沉淪,對生命和自然滿懷真摯與熱愛,他所做的是追求內(nèi)在的生命自由,將心靈寄托于田園,在平凡的現(xiàn)實中將主觀情感與自然萬物合一,在耕讀觴詠中咀嚼人生的真正價值,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大解脫。

劉熙載說:“陶淵明為文不多,且未嘗經(jīng)意,然其文不可以學而能;非文己難,有其胸次為難也?!保ā端嚫拧肪硪唬┮苍S陶淵明之“胸次”對我們當代人有著更多的引導價值吧。

1.站在船頭的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

探究學習:飄蕩前行的一葉扁舟上,站著從彭澤棄官歸家的詩人陶淵明。駘蕩的江風,吹得他衣袂飄拂,儼然仙人一般——籠中的鳥兒此時終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樂又有誰能體會呢?人生的美好與難以企及處,便在于心靈的自由與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間,也常常緣起于那片刻的安閑:只不過是輕輕飄過一縷云煙,便有了難言的滿足;只不過是閑敘幾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溫暖——“歸去處”才是陶淵明心靈的歸宿。在那個并不富足的田園里,他欣然開懷,灑脫自在,一如那朵無心出岫的白云。其實,田園處處可尋,千載難覓的,是那般快樂而滿足的心。

探究學習:“童仆歡迎,稚子候門?!薄皵y幼人室,有酒盈樽?!笨梢?,家里為了迎接陶淵明的歸來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我們便可以隱然看見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個理家撫幼、能干賢淑的人,又是一個善解人意、溫柔多情的人。不論陶淵明的辭官歸家會給她帶來什么,她都沒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給丈夫準備好了一壺酒,并且斟好了滿滿的一杯,只為給丈夫接風洗塵。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時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帶喜悅的微笑看著他們。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見他的眉頭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3.辭中的“松”“菊”有沒有什么象征意義?

探究學習:“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憂物,遠我遺世情?!保ā讹嬀啤菲淦撸┨諟Y明的詩中離不開這些意象,因為這是他飄逸、醇厚詩歌風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叭龔骄突?,松菊猶存”,陶淵明歸來時,見庭院仍有傲霜獨立的青松,歷寒而愈秀的秋菊,頓時感到無限欣慰——任世事變遷,世態(tài)炎涼,惟我不變,所求不變,那就是順應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終于彌合,自我在多年艱難尋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蟬蛻而出。

4.對“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一句話中包含的思想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課文提出了問題,但是沒有給以詳盡解答,可以請同學們自由討論。

探究學習: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為陶淵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莊的哲學,思想是消極的。其實,看一個人生活得是否積極,關鍵是看他有沒有理想。陶淵明的棄職歸田,斷不能說其意志消沉,是消極處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在書卷中追求安謐,在田園里追求自己的平靜心境。你看:“園日涉以成趣”“樂琴書以消憂”,日子過得多么愜意、充。實、有意義,雖然物資匱乏,但精神卻是充實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豈不快哉!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梢哉f,陶淵明辭官歸田,是他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現(xiàn)。

5.文中出現(xiàn)了18個“以”字,各是什么用法?還有若干疑問詞,可以順勢加以拓展總結。

探究學習:這18個“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為形役”(“以”是介詞,“讓”的意思)、“問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詞,“用”的意思)和“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詞,“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連詞,相當于“而”。

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疑問詞有“胡”(“胡不歸”,相當于“為什么”)、“奚”(“奚惆悵而獨悲”,相當于“為什么”)、“焉”(“復駕言兮焉求”,相當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當于“為什么”)。除此之外,其他常見的疑問詞還有“何”(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盍”(或“閹”“蓋”,如:“盍各言爾志?”《論語·公冶長》)、“安”(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寧”(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惡”(或者“烏”,如:“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等。

6.請從“淡遠”與“閑適”,“疏放”與“曠達”,“拙樸”與“清新”這幾組詞語中選擇最適合于《歸去來兮辭》風格的詞語,并說明理由。

探究學習:應該是“淡遠”“疏放”“拙樸”最為貼切。

“淡遠”同“閑適”相近,都表現(xiàn)為一種閑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遠”比“閑適”純凈,其根源在于詩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靜無為,樂天從命,不汲汲于利祿,不營求于榮華,以無牽無掛、與世無爭的眼光去靜觀默察世相人生;而“閑適”則偏重于表現(xiàn)在朝官紳志得意滿時的閑情,?;\上一層華麗堂皇的富貴氣,或帶有故作驕矜、雍容華貴的氣派。

“疏放”同“曠達”相近,都包含豁達開脫的人生哲學和追求閑逸、安寧的自娛意識。然而,“曠達”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時行樂的方式來擺脫當時的苦悶,往往帶有某種悲慨無奈的色彩;“疏放”則采取超塵脫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寧靜淡泊中,忘卻人世的煩惱,一心想在幽靜的大自然里尋找心靈的避風港,“守拙歸園田”。

“拙樸”同“清新”相近,都是在豪華媚俗的外衣剝落之后的淳真。但是“清新”更多地體現(xiàn)在一種語言文字的追求與雕琢中;“拙樸”大多如口語不經(jīng)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詩人心胸的真實展示,讀起來無限親切熨帖。

陶公的語言看似簡易,其實正是藝術造詣高超的表現(xiàn)?!熬芩?,反造疏淡?!保ㄌK軾)這種語言,是超越了華麗雕飾之后,達到返璞歸真、爐火純青的標志。

研究方法:

(1)可以多方考證前人對此問題的爭論,理解不同見解。

(2)可以想像作者當時所處情境,推知創(chuàng)作的深層心理和過程。同時可以進一步尋求佐證,如張衡的《歸田賦》。

(3)指向:陶淵明此文應該是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時其想像歸程及歸后的種種情狀。浪漫主義的想像,乃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參讀書目:

(1)錢鐘書《管錐篇》,中華書局1979年版。

(2)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龔斌《陶淵明傳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研究方法:

(1)深入考察陶淵明斷斷續(xù)續(xù)為官的13年間,他徘徊不定,幾度進出的歷史事實。

(2)了解“真”是陶淵明生而具有的一種可貴的秉賦,正如蘇東坡所云:“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這種“委心任去留”的任真自得之意,絕非隱逸或忠義的名號可拘囿的。

(3)當然,尋求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還可以采用新的視角,從深層心理上揭示陶淵明的人格結構。

參讀書目:

(1)《陳寅恪史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陳洪《詩化人生·魏晉風度的魅力》,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蔡阿聰《論陶淵明的二重人格》。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八

【知識與能力】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讀懂文章大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詞句,理解作者歸隱的原因,體會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辭官歸隱的情懷。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文中作者表現(xiàn)的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喜悅以及遺世獨立、樂天安命的隱士精神,學習作者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賞析重點詞句,理解作者歸隱的原因。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向往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

三、教學方法。

通讀感悟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對比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導入法。導入語:“源中一日,漁耕自得其樂,無論魏晉;世外千年,保暖皆為使然,何須有漢”同學們,在1600多年前有一位詩人向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里有著桃之夭夭、山溪水滿、雞犬相聞、男女耕作的田園農(nóng)村美景,也有淳樸熱情的桃源民風,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你們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呢?他就是陶淵明,我們曾經(jīng)在他的《飲酒》中體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景象,也曾在《桃花源記》感受他的歸隱向往。今天,讓我們學習《歸去來兮辭》繼續(xù)感受他的隱士情懷吧?。ò鍟n題)。

(二)整體感知。

問1:學生圈畫出重點實詞和虛詞,比如實詞“來、胡、諫、觴、容膝、盤桓、遑遑、乘化”,虛詞“而、以、兮”,匯報課前對文言實詞和虛詞的預習成果。

明確:胡:何,為什么。諫:止,挽救。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問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合注釋,學生歸納文章大意?!罢埻瑢W們概括本文大意。試著從描寫的角度進行歸納”同桌自由交流,并舉手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回答。

明確:本文作于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三)深入研讀。

問1:默讀全文,圈畫關鍵詞句,找出作者歸隱的原因。問學生“陶淵明身上有著濃厚的隱士標簽,他為何要隱逸?請找出相關詞句進行賞析?!?/p>

明確:序中“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深愧平生之志”“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第一段中“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

問2:在作者歸隱的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以語文小組的分組形式談談你們對主要原因的理解,5分鐘后每個組推選一個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提示學生結合作者其他作品《歸園田居》進行比較分析。

明確:“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深愧平生之志”“既自以心為形役”為主要原因。聯(lián)系《歸園田居》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既自以心為形役”說明了陶淵明本性熱愛自然,不愿被*世俗之事勞神,喜歡躬耕于田園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園詩意生活?!吧罾⑵缴尽笔惆l(fā)生平志愿是達則兼濟天下,期待百姓遠離壓迫剝削的理想追求。但因*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為堅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歸隱田園。(板書:本*自然、厭*世俗、好田園之樂)。

問3:從這些主要原因看,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學生自由讀文,并舉手發(fā)言。

明確:本*自然,討厭*世俗,喜歡歸隱田園,表達了作者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向往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也抒發(fā)了他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堅定自己高潔的人生追求。(板書:高尚的理想志趣,堅定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

學習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感受了其中厭惡*黑暗,田園生活的隱士情懷,你能找出其他對于*厭倦的詩人作品進行分享嗎?讓學生課下進行搜集整理。(比如劉禹錫《陋室銘》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也是表達了詩人厭惡*,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

(五)小結作業(yè)。

小結:教師總結,深化情感。作業(yè):寫一篇讀后感,下節(jié)課進行分享交流。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九

一、掌握文中“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含義,歸納文中“以”的用法。

二、了解“辭”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田園”之樂。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教學難點。

文中滲透出的或喜或哀,或自責或堅決的復雜感情。

教具準備。

投影儀、電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東晉詩人,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熬腹?jié)先生”是人們對他高尚節(jié)操偉大人格的崇高評價。

教師出示陶淵明的名句。

或有斗數(shù)酒,閑飲自歡然。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設問:你喜歡哪一句?描述一下詩句展示的意境。

教師總結。陶淵明家境貧寒,迫于生計,外出務官,但心向自然,不愿受束縛,于是躬耕隴,安于田園。他安于生活,樂于生活,融于生活。在他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是鄙棄權貴遭遇挫折后的坦然,拋棄富貴回歸田園的閑適,他是一掬輕泉,一朵淡雅的菊花。

蘇軾:“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古今賢之,貴其真也?!?/p>

今天,陶淵明已經(jīng)成為中國士大夫擺脫挫折升華人生價值的一座精神堡壘。這堂課,讓我們在朗誦中行走于陶淵明的田園去感受陶淵明的那份淡定與自然。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要求:學生小聲跟讀。

學生模仿老師朗讀。要求放開大膽。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古文強調(diào)朗讀,朗讀時要抑揚頓挫讀出感情,感情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語氣的輕重,語調(diào)的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停頓的長短。

找一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鼓勵其讀出感情。

教師就其朗讀情況作出評價。設問:怎樣才能讀出感情來?

教師指導。

一、從內(nèi)容入手,理清層次,把握情感。

二、從節(jié)拍、音韻入手,讀出節(jié)奏。

本文是一篇辭。辭,一種文體,具有如下特點。兩句一組,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意思。多為六字句,每句讀三拍,音韻和諧,具有節(jié)奏美。

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第一層:“歸去來兮”----------“奚惆悵而獨悲”。

心理:自責、后悔。語氣稍重,語調(diào)稍高,節(jié)奏稍快。

第二層:“悟已往之不諫”----“覺今是而昨非”。

心理:自恕、欣慰。語氣稍輕,語調(diào)稍低,節(jié)奏稍慢。

學生朗讀,抽一學生朗讀并評價。

節(jié)奏如何把握?按辭的特點,這兒押的韻有“ui”(歸、追)“ei”(悲、非),非常和諧。每句讀三拍,多字照樣,四字句聲音拖的長一點。節(jié)與節(jié)之間停頓稍長一點。

學生朗讀,抽一學生朗讀并評價。

師生齊讀。

按照老師介紹的方法,學生揣摩并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要求:一、放下包袱,大膽朗讀。

二、按辭的特點,四句一節(jié)歸納內(nèi)容,理清層次,把握情感,讀出語氣,注意語調(diào)。

三、以組為單位,每組推薦一名朗讀優(yōu)秀者,進行朗讀比賽。

教師針對學生的課堂朗讀,進行點撥指導。并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讀出感情。

第二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情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橫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入家門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殤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a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歸家后的日常生活,閑適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表面寫景,實際抒情,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xiāng)定居后的生活情況?!坝巍薄扒蟆眱身嵤鲋?“憂”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總之,第二、第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謚。

而愉快的,應該讀得“氣滿聲高”。

師生齊讀,爭取背誦。

布置課外作業(yè)。

一、就文中你最喜歡的語句寫一段鑒賞性的文字。

二、翻譯最后一段,談談你對“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的理解。

備用資料。名句默寫。

悟已往之不諫,------------------。---------------------,覺今是而昨非。

------------------,鳥倦飛而知還。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diào);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課下題注為準。

3、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

(齊答:陶潛)那么,關于陶潛你們了解多少呢?(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去了解一下他的隱士情懷。

(板書課題、作者)。

要求:注意聽語頓的特點——三字句2、1頓;四字句2、2頓;五字句2、3頓;六字句3、3頓或1、2、1、2頓。

(一)、讀悟第1段。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陶潛的這種“心為行役”,視入仕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詩為證:

幻燈片1。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設問:結合此詩和本段內(nèi)容,可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鄙棄官場,蔑視權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二)、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

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提示:與下面的詩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幻燈片2。

《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確:一詩一賦,表達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之二。

(三)、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四)、讀悟第4段。

齊讀本段。

明確:“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種情感也有詩為證:

幻燈片3。

《雜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還快然自足于隱士生活?依據(jù)何在?

明確:“懷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從正反兩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隱居生活的情懷。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有陶潛的詩為證:

幻燈片4。

《讀〈山海經(jīng)〉》。

俯仰終宇宙,

不樂復何如。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一)、書面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二)、以《我眼中的陶潛》為題,寫一篇隨筆。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一

1.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fā)的真摯情感。

2.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重點】。

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fā)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鑒法、討論法。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歸”字導入課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詩經(jīng)?采薇》。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唐?王維《渭川田家》。

找出上面幾句詩中共同使用的字“歸”,分析“歸”的內(nèi)涵。

二、經(jīng)緯之歸:尋歸隱脈絡。

圍繞“歸”字,梳理文章脈絡。

教師范讀文章。

明確:歸因――歸樂――歸旨(三歸)。

三、曠真之歸:悟歸隱真情。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

(一)覓三因。

引導學生從小序中尋找作者歸隱的原因。

明確:至性自然、違己交病、程氏妹喪。

(二)析三樂。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明確:居室之樂、庭園之樂、戶外之樂。

2.作者通過那些主要手法表達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引導學生重點鑒賞文中的動作描寫、景物描寫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體會作者歸隱后的情懷和品格。

(三)思三問:

引導學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連續(xù)發(fā)出三個問“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詩賦之歸:探歸隱情結。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其五)》。

田園生活在陶淵明的筆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實的田園生活果真如此嗎?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乞食》。

教師總結:隱逸,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種手段,以這種手段求名求利,甚至最后來了個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因為他不愿為官而隱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為他有了這樣高尚的德行,所以他應該為官,甚至為大官。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所以,在中國,歷代都有隱士,同時,歷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隱士,他們共同上演這樣一出文化喜劇。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二

一,體會感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能對作者的思想進行簡單辨析。

二,朗讀并背誦全文,在朗讀與背誦中體悟作者情感,了解辭賦的特點。

三,弄懂并積累“來、胡、奚、而、以、諫、樽、觴、眄、審、容膝、策、矯、岫、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聊、乘化”等字詞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讀--一字一詞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義,弄懂上面提到的字h詞,理會文義。

二讀--概括地讀,分清層次,理清各層次的大意。

三讀--細細品讀,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讀--表情朗讀,讀出抑揚、輕重、緩急。

五讀--熟讀成誦,瑯瑯上口。

(說明:詩歌、辭賦一定要強調(diào)讀,在讀中積詞會意、讀中感悟、讀中辨析、讀中融會貫通,文言詩歌、辭賦,尤要強調(diào)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潛(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晉書》《宋書》均謂其系陶侃曾孫,后人亦有疑其說者。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因不能適應官場的世俗約束,決心去職歸隱。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薄皹诽彀裁钡认麡O思想者。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篇,寄寓抱負,頗多悲憤慷慨之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散文以《桃花園記》最有名,而辭賦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淵明集》。

注意幾點:

1,陶淵明青少年時,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濟于蒼生”的抱負和“騫翮思遠翥”的壯志,但由于東晉當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嚴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難有通過做官來伸展志向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

2,他“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厭倦官場世俗條框的束縛,所以總處在“一心處兩端”(出仕與歸隱)的情狀之中。他29歲開始入仕,從此13個年頭,時官時隱,達3次,做官時間總計不過四五年。這種矛盾的情狀一直貫穿一生。

3,本篇寫在作者辭官隱之前,不是像課本注釋中所說的寫在辭官歸隱之初。也就是說,本文是辭官歸隱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寫實之作。這是許多選本和鑒賞文章都弄錯了的。我們的課本也以訛傳訛,弄錯了。

二、通過序文,了解陶潛辭官歸隱的原因。

指出三點理由:

1、“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交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3、“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隨意,任性隨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場實在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

三、理清層次。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儼然抒發(fā)一口悶氣,頓覺自在坦蕩、輕松暢快。最后的反問,表明其志已決,不容持疑、猶豫。接下來,說明歸隱的原因?!靶臑樾我邸?,為衣食所迫而出來做官,既如此,那就沒有什么惆悵悲傷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輕松。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束,未來的順心的生活即將開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過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

先乘船,后上路,和風拂衣,小舟飄蕩,而心情的愉快也盡顯其中。這在閱讀時需要注意。

是一派狂喜之態(tài)。“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共同歡迎主人歸來?!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舉家歡宴,主人開懷暢飲的情狀。其中“松菊猶存”有喻義,喻堅韌芬芳之節(jié)操仍在。接下來四句,“引壺觴”到“之易安”,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

再接下來由居室轉到庭園及高處、遠處,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環(huán)顧,時而遠望,白云行走,飛鳥投林,都攝入他的眼簾。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飛之鳥”,做官本是無心,官場確使他厭倦。寫撫“孤松”其實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堅貞之志。

這一段由路途寫到家門,由家門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遠及。表面寫景,實際抒懷,營造了一個與官場截然相反的、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該段可以分三層,跟韻有關系。

開頭到“熹微”(押韻i/ui)為第一層。再到“盈樽”(押韻en/un)為第二層。再到本段結束“盤桓”(押韻an)為第三層。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三

背誦課文和探究陶淵明的思想情感和辭賦的藝術特點,歸去來兮辭教案。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文章,再創(chuàng)作為課本劇。

難點:忠實于原作品。

[教學過程]。

學生接觸過陶淵明的一些詩文,對陶淵明的時代背景和藝術風格,有一定的感性積累。并且高一、高二通過戲劇單元的學習,對劇本背景、臺詞、情節(jié)沖突等戲劇元素也有一定了解。在素質(zhì)教育逐步深入的今天,相信每個班級都“潛伏”著有表演才華的同學。因此,表演“課本劇”的設計。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表演設計,要依據(jù)課文教學的內(nèi)容,突出誦讀和領悟理解的目標要求,淡化情節(jié)沖突的環(huán)節(jié),不搞無聊的“噱頭”。重點在通過表演,提高誦讀的能力和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

表演設計,突出兩點:

1.符合《歸去來兮辭》的情境氛圍和人物情感特征。

2.臺詞或獨白,盡可能誦讀原文。

一、播出多媒體短片,強化視覺感染和朗讀示范。

教師范讀,背誦。

明確:“課本劇”的編排表演要求。

指導:強調(diào)誦讀的要求和方法。

誦讀,是學習古典詩文的重要手段途徑,也是文化積累的必要手段之一。

《歸去來兮辭》的誦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讀出節(jié)奏。

本辭多用四六偶句,平仄有致,讀來頓挫抑揚,瑯瑯上口。

六字句和少量七字、五字句,要讀三拍,如: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自以/心為形役;富貴/非/吾愿。

三字、四字句要讀作整句,末字音節(jié)適當延長,如:歸去來兮--,已矣乎--。

2.讀出層次。

《歸去來兮辭》四段60字,每四句為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較完整的意思。

如第一段可分三層,每層四句:

第一層:運用反問句式抒發(fā)歸田的急切心情。

第二層:表現(xiàn)誤落塵世頓悟后的追悔和喜悅。

第三層:敘述水陸兼程辭官回歸田園的愉悅。

誦讀時,每一節(jié)結尾可稍作停頓。這樣,全篇層次清晰可辨,音節(jié)也鏗鏘有力,錯落有致。

3.讀出情懷。

陶淵明人格坦蕩,質(zhì)樸率真,毫不雕飾掩遮。守志歸隱、厭惡仕途,摯愛田園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間。陳事歷歷在目,抒情淋漓盡致。其為人、其心志、其境遇、其人格,皆可鞠禮,感染后人,這也是《歸去來兮辭》被千古傳誦的根本原因。誦讀時,要由人及詩,由詩人情,由情動心,表達對陶淵明這位古代圣賢的崇敬仰慕。

二、表演。

要求強調(diào)“課本劇”的表演是對教材的再創(chuàng)造,要拓寬思路,不在形式的“熱鬧”上玩“噱頭”。通過誦讀和表演,品味涵詠陶淵明辭文獨特的藝術魅力。

具體安排:

1.設主持一人,主角一人,其他角色若干人。

2.按課文段落層次編排場景情節(jié)。

3.配樂誦讀。

4.歸耕田園等情節(jié),設計虛擬動作來象征。

5.教師和同學共同參與,擔任角色。

評價和延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相通的。對“課本劇”的評價,應從學生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對作品人物刻骨銘心的理解和個性素質(zhì)的熏陶幾方面著手,教案《歸去來兮辭教案》。

如果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這一課,能通過學生的自我參與,在學生課后生活中,留下些許“美”的痕跡,那么,這節(jié)課的設計,就有其真實的價值了。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四

1、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fā)的真摯情感。

2、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重點】。

理清文脈,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抒發(fā)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通過陶淵明的歸隱行為,初探陶淵明的歸隱情結。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鑒法、討論法。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以“歸”字導入課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对娊?jīng)·采薇》。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唐·王維《渭川田家》。

找出上面幾句詩中共同使用的字“歸”,分析“歸”的內(nèi)涵。

二、經(jīng)緯之歸:尋歸隱脈絡。

圍繞“歸”字,梳理文章脈絡。

教師范讀文章。

明確:歸因——歸樂——歸旨(三歸)。

三、曠真之歸:悟歸隱真情。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

(一)覓三因。

引導學生從小序中尋找作者歸隱的原因。

明確:至性自然、違己交病、程氏妹喪。

(二)析三樂。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明確:居室之樂、庭園之樂、戶外之樂。

2、作者通過那些主要手法表達了歸隱后的生活樂趣?

引導學生重點鑒賞文中的動作描寫、景物描寫和精于用字等方面的手法,體會作者歸隱后的情懷和品格。

(三)思三問:

引導學生思考最后一段作者連續(xù)發(fā)出三個問“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對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作用。

四、詩賦之歸:探歸隱情結。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雜詩(其五)》。

田園生活在陶淵明的筆下是美好的,可是真實的田園生活果真如此嗎?

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乞食》。

教師總結:隱逸,在古代,更多的是一種手段,以這種手段求名求利,甚至最后來了個邏輯上的自相矛盾:因為他不愿為官而隱居,所以他德行高尚;因為他有了這樣高尚的德行,所以他應該為官,甚至為大官。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所以,在中國,歷代都有隱士,同時,歷代朝廷又都去山中征招隱士,他們共同上演這樣一出文化喜劇。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來認識陶淵明及其行為的、意義。與眾不同的是,在他那里,隱居不是一種手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喜歡這種生活方式,隱居本身即是最后之目的。雖然后世人都把陶淵明看作隱士,鐘嶸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但他自己卻沒有把自己當作隱士,他只是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已。他從官場上“歸去來兮”,是歸來了,回到自己的老家宅院,他不是在尋找一種姿態(tài),更不是尋找一種手段,而是在回歸一種生活,回歸自己喜歡的那種生活方式。正如梁啟超對他的評價“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微笑”。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五

1.熟讀課文。讀出語調(diào)、語氣、語頓、語速和語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參照課文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是否聽過這樣一首歌(《歸去來》片段)。這首歌是電視劇《神雕俠侶》的片尾主題曲《歸去來》(學生答),在金庸的武俠世界里,楊過和小龍女厭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風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華,拋開人世的紛紛擾擾,退隱山林,尋一個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說如此,生活也如此,16前,我國最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看透黑暗官場,不滿于污濁的世俗社會,毅然拂袖歸隱,躬耕田園。今天,我們學習的《歸去來兮辭》正是陶淵明訣別官場歸隱田園的宣言書。

二.解題。

1.作者簡介陶潛,又名淵明,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靖節(jié)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他的詩喜歡寫田園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遠,語言質(zhì)樸,有獨特的風格。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

2.辭賦(幻燈片)。

辭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nèi)容又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故又稱楚辭。又因屈原寫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又稱“騷體”。其特點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多用語氣詞“兮”,每句三拍。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或: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而)吹衣。到了西漢,賦在辭的影響下產(chǎn)生,是有韻的散文,講究鋪排。而辭仍是詩,重在抒情。

三.朗讀課文。

1.放錄音(聽朗讀的同時提醒學生結合畫面加深理解)。

2.朗讀常規(guī)指導:

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diào),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k”調(diào),疑問句讀“j”調(diào))。本文屬“辭”體,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可作較長停頓。少數(shù)四字句按二拍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按三拍讀,如“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換韻處,停頓的時間應稍長一些。

3.放錄音,學生跟讀。

四.研習課文。

“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會士階層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首選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淵明為什么卻想辭官歸去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在此先作提示,本文寫于作者辭官之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歸,文中所記敘的歸途和歸家后的生活都是作者想象的情狀。

1.男生讀第一自然段。

a.朗讀指導:

第一二句以反問的語氣表示歸田之志的訣絕。朗讀時用升調(diào)“胡不歸”重讀?!拔蛞酝恢G,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币环N悔悟和慶幸溢于言外?!拔?、知、遠、覺”應重讀。

b.思考:

a.由何處而歸?歸向何處?為何要歸?(用原文詞句作答,“田園將蕪”、“心為形役”、“不諫”、“可追”。)。

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課外補充的這首詩(幻燈片)(學生齊聲朗讀)陶淵明曾有這樣兩句詩“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和“池魚”恰反映出他“心為形役”的痛苦。

b.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明確:“田園將蕪”“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責自悔,“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自恕自慰??偟男那槭恰氨D―樂”)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

2.女生讀第二自然段。

此段采用記敘的表達方式。我們先來捕捉作者的敘事線索。(歸途――抵家――家中――園中)。

“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陶一踏上歸途,就露出了歡快之情。(速度漸快)“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更表現(xiàn)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懷抱的心情,簡直像孩子一樣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更顯得親切動人。這里詩人將松樹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聯(lián)系起來,使松菊成為自己堅貞、高潔、不同流合污的逸士節(jié)操的象征?!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節(jié)緊密結合起來描寫,寫的雖是云和鳥,出則無心歸則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辭官情形的寫照?!霸?、出岫、鳥、知還”重讀,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屬于無心,又像那知還的倦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于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皳峁滤啥P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堅貞之志?!肮滤伞币辉~加長音長,重讀。

思考:歸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門心情如何?歸家后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詞句作答。明確:“恨”――迫不及待,歸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樂,閑適安娛,怡然自樂,“盤桓”――流連忘返)。

作者歸家后或自斟自酌,或觀樹賞菊,或坐看白云起,或暮候飛鳥還,這樣的安閑自在的心境,在我們初中時學習過的《飲酒》一詩中也有印證。(學生齊聲背誦)(幻燈片)此詩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3.教師朗讀第三自然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先重申辭官歸田之志;再寫與鄉(xiāng)里故人的交往之樂;后又寫駕巾車孤舟的出游之樂;接著作者出游觸景生情,為結尾述人生觀鋪墊。

鄉(xiāng)間的生活自安自樂,既有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農(nóng)人的勞作之歡,又有琴棋書畫的文人雅士的休閑之樂。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有他的《歸園田居.其三》為證,此詩表達了作者對躬耕生活的熱愛。

第二、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謐而愉悅的。應該讀得“氣滿聲高”。

4.全班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懷,抒發(fā)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隱居心理自白。

討論:有人認為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nèi)容、其他詩文和時代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補充典故:東晉時局動蕩,仕途險惡,官場政治黑暗腐敗,門閥制度森嚴。陶淵明為了謀生,幾仕幾隱,身陷其中。一天,上邊派了一個督郵到其所在的彭澤縣巡查,旁邊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謁見,陶為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不愿意,還說:“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棄官歸隱,在棄官之后歸隱之前寫下了這篇辭。41歲的陶淵明并從此訣別官場。

一個人生活的是否積極,關鍵看他有沒有理想,他的理想怎么樣。陶淵明青年時候也曾有過“大濟天下蒼生”的理想和抱負,他所描寫的那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證明,然而現(xiàn)實的黑暗把他的壯志擊得粉碎。官場的庸俗污濁使他難以保存社會理想和人格價值;田園生活的質(zhì)樸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淵明以曠達的心境和超然態(tài)度對待生死天命,這樣的樂觀精神從另一層面上說,這也正是他積極人生的表現(xiàn)。當然這里邊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以及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作者歷經(jīng)曲折的人生后真實而復雜的感慨,作者沒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簡單膚淺的冠以消極之名。)。

五.胡適曾有這樣一首寫陶淵明的詩。結合我們學過的有關陶淵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課外收集到的陶淵明的生平和后人對他的評價,按你自己的理解說說陶淵明是個什么樣的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閑適自在、躬耕田園、不流世俗、超然曠達、樂天知命)。

六.品讀課文。

1.指導背誦技巧:學生根據(jù)背誦提綱自由誦讀。

2.放背景音樂,學生在清新淡雅的輕音樂中齊聲美讀課文。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展開合理想象和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描繪陶淵明這位田園詩人的形象。

配音范讀。

(多媒體展示《歸去來兮辭》全文,音樂響起,教師伴隨音樂朗讀《歸去來兮辭》全文)。

(朗讀結束,教師并未停止音樂播放,而是讓學生繼續(xù)沉浸在詩歌的意境中。)。

重難點鑒賞。

教師:讀完全文我們仿佛聽到一個聲音在不停地呼喚,那時什么?

教師:那詩人要“歸”哪里去?

學生:鄉(xiāng)間(家鄉(xiāng))。

教師:陶淵明當時在哪里?

學生:彭澤,在彭澤縣做縣令。

學生: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就二三自然段提出疑問,我們在共同解疑中理解課文,鑒賞課文。

寫生2:我認為這里的“前路”是指回家的路。與后文的恨天還未亮相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急于回家的心情。

學生:這里寫的是在船上的情景。

學生1:我認為這里表現(xiàn)的是作者超脫的形象。

學生1:展現(xiàn)了陶淵明的歸心似箭。

學生2:“童仆歡迎,稚子候門”句中陶淵明為什么會有童仆呢?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下注解一了解陶淵明的生平。(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但家境貧寒,為謀生曾經(jīng)作過祭酒、參軍一類的小官。后在彭澤縣令任上僅八十余日,就辭官回家,從此就躬耕隴畝,不再出仕。本文寫于他辭官之初。)通過注解我們了解了為什么會有“童仆”而且我們還看到家人也希望他歸來。

學生1:傲世。

學生2:不屑于繁華的都市,厭惡齷齪的官場。

學生1:“引壺觴以自酌”表明其回到家中是自斟自飲。

學生2:在飲酒中展現(xiàn)他在家生活的自由自在。

教師:這位同學為我們準確的分析了“松菊猶存”這句詩歌的含義,而“三徑就荒”描摹出的是院子里的小路就要荒蕪了。隱含著漢朝蔣詡隱居之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少數(shù)人交往的典故。由此可以看出“三徑就荒”實際表現(xiàn)的是詩人渴望遠離城市,向往寧靜生活的愿望,即通過自然美展現(xiàn)人格美。

(面對學生精彩的回答,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教師:請同學們聯(lián)系上文中的詩句“景翳翳以將入”以及“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思考這三句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是否能由此回答出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

學生1:我認為倦飛的鳥兒表達的詩人葉落歸根的情感。

學生2:我認為“景翳翳以將入”交待了當時已經(jīng)是傍晚的光景了。

學生3:“云無心以出岫”表現(xiàn)了詩人的清高與厭俗。

學生:傍晚時,留戀園中美景不忍離去。

教師:縱觀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說寫了哪些主要內(nèi)容?

學生:歸途、家中、院落。

學生:他要與官場斷交,與親戚、農(nóng)人相交往。

教師:與親戚、農(nóng)人相交往時心情怎樣?

學生1:開心,充分享受著自然之美,例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學生1:我認為這個句子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自然的順應,但其中也有些許失落的情感。

教師:這節(jié)課通過同學們的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我們共同鑒賞了《歸去來兮辭》這篇千古美文,重點領略了二、三自然段對自然美的描寫,進而通過自然美感悟到了作者的心境美。好,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一起朗讀全文,仔細體會作者在自然美的描寫中所表達的感情。

師:沒有同學舉手提問,就意味著都讀懂了,那我就檢查一下。陳華,我想請你將“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翻譯一遍。

生:認識到誤入歧途沒有多遠,感覺今天是這樣而昨天不是。

師:請坐。前面的翻譯比較準確,后面一句有點問題。“覺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覺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看前面,作者說自己今天回去,是辭官回去,所以說今天做法正確是指回家歸隱是正確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錯誤的。

師:張玲,我想請你翻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生(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樣子……尋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經(jīng)過小丘。

(該生翻譯比較吃力,中間停頓了好一陣子)。

師:請坐。翻譯比較勉強,對照書上的翻譯,要靈活處理。我們一起看,這里的“既”“亦”是連詞,“既去探尋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經(jīng)過了崎嶇的山丘”??磥泶蠹覍φn文上沒有詳細注解的句子還是不太會翻譯。以后一定要把課文的注釋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好,下面我想請大家把全文齊讀一遍。歸去來兮,預備起!

(生讀)。

師:恩,讀完了。但是我總感覺大家讀得少了點味道,我們讀詩詞文章的時候要讀出自己,要從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只有找到共鳴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情思。這回我想請大家當回老師,我來當回學生。大家聽聽我是怎么讀的,你認為我哪些地方讀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來。

(生點頭贊同,興奮。師讀,讀完后學生鼓掌)。

師:哎,不能只鼓掌啊,要提意見啊。

(生笑)。

生:我覺得“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要讀得更恬淡些,因為我覺得作者此時心情是平靜的。

生:“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應該讀得節(jié)奏更快些,此時作者回家心情是急迫的,要體現(xiàn)他回家的高興心情。

生:首句“歸去來兮”聲音不應太高,應稍低一點。

生:“田園將蕪胡不歸”要讀得更有變化,“田園將蕪”聲音要高些,“胡不歸”要降下去。

(師要求生讀,生說讀不好,師又照生的說法讀了一遍,眾生笑,鼓掌)。

生:“既自以心為形役,悉惆悵而獨悲”,要將“獨”字讀得重一點,體現(xiàn)作者個人感受。

生:“懷良辰以孤往”到結尾,應該平和一點,此時作者上平穩(wěn)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而你卻讀得太重了。

……。

(學生一口氣指出不下十處不妥之處,我有的表示接受,有的不置可否)。

師:剛才大家指出了我的不足,看來大家對文章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了,我想請大家再大聲的自由的將本文朗讀一遍,注意讀出感情。

(生大聲朗讀,有的搖頭晃腦,非常投入)。

生:“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引起了我的共鳴。有時候一個人太自高自大,一旦從高處跌下來,將是致命的。那時后悔都來不及。(該生曾經(jīng)中考受挫)。

師:你由這句話想到了自己的經(jīng)歷,從而想到為人處世的道理,不錯!

生:我很欣賞“舟遙遙以輕樣,風飄飄而吹衣”這句話,感覺非常飄逸。

生:“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引起了我的共鳴。在當時作者不同流合污,寧愿歸隱,我覺得他有神仙風范。

師:哦。你很欣賞他的這種風范,是吧?(生點頭)我希望你以后也像他那樣有仙風道骨。

(生笑)。

生:“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引起了我的共鳴。小時侯住平房,經(jīng)??梢栽诩议T前散散步,看日出、夕陽,可是后來住進了樓房,人們都用防盜門關著,沒有了以前那樣悠閑了。(她還說了對“門雖設而常關”句不太理解的地方,我也回答了,可惜不太記得中間過程了)。

生:“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引起了我的共鳴。那天我從南郊公園走到新中路口(其他學生驚訝,有很遠),看見立交橋下很多樹上發(fā)了芽,不是黃色,也不是深綠色,而是一種油油的綠,感覺特別舒心,特別……(有點形容不出)。

師:哦,你覺得那種綠像流水一樣流入你的心里去了,是吧?

生:對!就是那種感覺,那天又下著細雨,在雨中欣賞,感覺特別美。

師:聽你這么說,我都心動了,哪天我去試試。

(生笑)。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六

誦讀,感受陶潛的隱士情懷。

1、知識:了解賓語(疑問代詞)前置的規(guī)律。

2、能力:賞析“三美”(田園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鑒賞、誦讀,陶冶性情。

正確理解詩句內(nèi)容、意境;積極意義和消極性。

主要采用問答法、討論法和講解法。讓學生在一問一答的形式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老師的必要講解,鞏固和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輔助手段——幻燈片。

一課時。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diào);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

陶淵明(367-427)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jié)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詩人,我國的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辭”是一種古代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也稱楚辭;又因屈原所作《離騷》是這種文體的代表,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賦并稱,統(tǒng)稱為辭賦。這是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富于抒情和浪漫氣息,很象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

3、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

(齊答:陶潛)那么,關于陶潛你們了解多少呢?(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去了解一下他的隱士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種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為形役。

2、童仆歡迎,稚子侯門。

3、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4、復駕言兮焉求。

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6、樂夫天命復奚疑。

(二)解說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活用情況。

1、眄庭柯以怡顏。

2、園日涉以成趣。

3、時矯首而遐觀。

4、悅親戚之情話。

5、樂琴書以消憂。

6、或棹孤舟。

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

1、審容膝之易安。

2、策扶老以流憩。

3、悅親戚之情話。

4、聊乘化以歸盡。

關于作品的結構層次:

呼喚歸去;閑適生活。

隱逸情懷;抒懷言志。

(一)、讀解課文。

明確:

1、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靜的田園生活。

2、在當時的現(xiàn)實條件下,作者既不愿賣身求榮,又不愿服食求仙,順乎自然、乘化而歸就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3、作者顯然是經(jīng)過大徹大悟之后才作此決定的。

怎樣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種消極情緒?

設問:結合此詩和本段內(nèi)容,可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賞析三美:田園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個桃源世界!

(二)討論。

1、全文主旨:厭棄黑暗官場;熱愛田園風光;向往隱居生活。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1、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2、借鑒寫作:寄情于景;托物言志。

(一)作文訓練。

要求:。

1、注意刻畫人物的心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有場景描寫。

2、改寫時不改變文章的原義,忠實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潛》為題,寫一篇隨筆。

自責鄙棄官場。

自悔蔑視權貴。

辭官向往田園。

自醒淡泊明志。

隱居閑適自在。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七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的上層社會同流合污而熱愛田園生活的進取精神,學習其高潔的夢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弄懂并積累“來、諫、樽、觴、審、容膝、策、矯、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聊、乘化”等字詞的意義,積累下頭的詞語和名句--口腹自役、心為形役、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背誦全文。

一.作家作品。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的陶侃,據(jù)說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做過安城太守。淵明八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家境逐漸衰落,但還是給他留下了不少田園產(chǎn)業(yè)。陶淵明出身于貴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響很深。年輕時曾懷有“大濟于蒼生”的壯志,又因家境貧寒,二十九歲時走上仕途,歷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下級官職,每次時間都很短。幾度出仕,使他逐漸認清了當時官場的污濁與黑暗,四十一歲還家歸隱,過起了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此后二十三年,雖憂憤常積于心,生活困窘多難,再無出仕之念,后在貧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歲。

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本文則是辭中名篇,在藝術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注意幾點:

1.陶淵明青少年時,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濟于蒼生”的抱負和壯志,但由于東晉當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嚴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難有經(jīng)過做官來伸展志向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

2.他“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嚴等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厭倦官場世俗條框的束縛,所以總處在“一心處兩端”(出仕與歸隱)的情狀之中。他29歲開始入仕,從此13個年頭,時官時隱,達3次,做官時間總計可是四五年。這種矛盾的情狀一向貫穿一生。

3.本篇寫在作者辭官隱居之前,不是像課本注釋中所說的寫在辭官歸隱之初。也就是說,本文是辭官歸隱前的想像之作,不是寫實之作。這是許多選本和鑒賞文章都弄錯了的。

陶淵明是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在歸隱以后,對農(nóng)村生活有所體驗,寫出了不少描述完美的田園風光和抒發(fā)自我恬靜閑適心境的作品,反映了他厭棄官場生活的思想感情,寄寓對官場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另外,也寫了一些抒發(fā)政治夢想和關心政局的作品,另一類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詩,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說明他對政治始終沒有忘懷。他的作品資料真切,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形象鮮明,對后代詩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有《陶淵明集》。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

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歸去來”寫詩人辭官歸隱,“于官曰歸去,于家曰歸來,故曰歸去來”(毛慶蕃評《古文學余》),現(xiàn)今一般說法認為“來”是助詞,兮,語氣詞。歸去來兮,類似現(xiàn)代漢語“歸去吧”“歸去啊”之類。

二、寫作背景。

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最終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樣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本文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我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境和歸田后的樂趣。經(jīng)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證明他對當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歸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

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

三.文體特點。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忙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

《歸去來兮辭》是在藝術上精心結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辭”即“賦”,要求鋪張揚厲、用韻并講求辭藻色彩和駢偶。在這樣多種形式的要求下,陶淵明運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形式很好地為資料服務。本文旨在說明“今是而昨非”,而對“昨非”一筆帶過,而竭盡全力突出“今是”,對歸耕后的農(nóng)村生活的描述則極盡鋪陳之能事。三、四兩段都是描述“今是”的,包括景物描述和心理描述。并且行文注意對仗駢偶:“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那里堅持了辭賦的用韻并講求辭采華美的特點,又避免了堆砌辭藻、華而不實的弊病,增強了賦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辭賦具有了抒情詩的部分功能。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強烈。作者有感慨,有追求,有遺憾,有滿足,但這些都不是空發(fā)議論,而是借助景物的形象描述。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來,景物亦有人情和個性?!霸茻o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就是動人的例證。全辭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語言清新典雅,鮮明流暢,音節(jié)鏗鏘,和諧悅耳,具有音樂美,可稱是一首散文詩,或是一篇押韻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詞造句字斟句酌,錘煉推敲,精心選擇一些自《詩經(jīng)》以來詩人慣用的雙聲詞,如“惆悵”“崎嶇”,疊韻詞,如“盤桓”“窈窕”,疊字,如“遙遙”“欣欣”等,從而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使辭賦兼有詩的藝術魅力。

結構嚴謹而周密。辭賦向來講究章法結構,漢賦甚至構成了公式俗套。本文雖屬抒情小賦,但也很注意結構安排。本文的寫作事出有因,不能不交待,但用辭賦說明事情的原委,結構會臃腫不堪,費力不討好。因之作者用散文體的序說明本文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情景,而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使二者各得其所,兩全其美。辭賦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應序文,形象地表達他對“今是昨非”的深刻認識。二、三段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處處皆春;飲酒賦詩,其樂無窮。末尾一段帶有總結性質(zhì),準備樂天安命了此一生,抒發(fā)的是一種知足保和的消極情緒。全文首尾貫通,中心突出,松菊節(jié)操,田園情趣,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選自李景華《松菊節(jié)操田園情趣》,北京出版社《閱讀和欣賞》)。

四.朗讀指導。

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diào),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diào)(感嘆句讀“k”調(diào),疑問句讀“j”調(diào))。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為主,四字句以2、2頓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以1、2、1、2頓讀,如“舟遙遙以輕r,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換韻處,停頓的時間應稍長一些。

第一段用一韻,押ui韻,韻腳有“歸”“悲”“追”“非”。主要寫作者棄官歸家的原因?!疤飯@將蕪”是原因之一;“心為形役”是原因之二。棄官歸隱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韻,全段可分三層:第一層開頭到“熹微”,押iui韻,韻腳有“衣”“微”,寫作者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心境的愉快盡顯其中;第二層“乃瞻橫宇……有酒盈樽”押un韻,韻腳有“奔”“門”“存”“樽”,寫剛入家門的熱烈場面,充盈著濃郁的親情和歡悅的氣氛;第三層“引壺殤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押an韻,韻腳有“顏”“安”“關”“觀”“還”“桓”,寫歸家后的日常生活,閑適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門--居室--庭院的順序來寫,表面寫景,實際抒情,營造了一個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韻,押ou韻,韻腳有“游”“求”“憂”“疇”“舟”“丘”“流”“休”,寫回鄉(xiāng)定居后的生活情景?!坝巍薄扒蟆眱身嵤鲋荆弧皯n”韻樂以忘憂;“疇”“舟”“丘”“流”是一段充滿詩意的描繪;“休”韻寫春來萬物復蘇,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暫與匆促,頓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幾句,其余押i韻,韻腳有“之”“期”“耔”“詩”“疑”,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感想,當樂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總之,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調(diào)是靜謚而愉悅的,應讀得“氣滿聲高”。第四段樂天安命,有達觀之情,讀得曠達、悠然。

五.疑難文句,本文涉及到的幾個典故:

會有四方之事:意思是恰逢奉使之事,出自《論語子路》:“使于四方?!蹦抢镏柑諟Y明為建威參軍時自江陵出使京都建康這件事。

眷然有歸與之情:“歸與”,回去吧!語本《論語公冶長》。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本句的意思是,認識到過去的錯誤雖不可挽救,而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諫,止,此處解釋為挽救。語出《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乃瞻衡宇:衡,通橫,衡宇,橫門,隱士居住的用橫木為門的簡陋居室?!对娊?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能夠棲遲?!币馑际琴t者安于貧賤。古代的人們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

三徑就荒:蕭統(tǒng)《文選》李善注引《三輔決錄》說:漢蔣詡隱居時,在房前的竹子下開了三條小路,只和求仲、羊仲兩人來往,后人就以三徑作為隱者居所之稱。

審容膝之易安:意思是明白狹小的地方也易安身。容膝,僅足容膝的居室,形容住處的狹小?!俄n詩外傳》:“今結駟列騎,所安可是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可是一肉?!?/p>

復駕言兮焉求:駕言,指處游,《詩經(jīng)》:“駕言出游”。駕,駕車。言,語氣助詞,無實義。

六.課文譯文。

還不是太遠,此刻已經(jīng)明白了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船在水中輕快地飄蕩前進,微風吹動著我的衣裳。向行人詢問前面的路程,只恨早晨天色朦朧,還不十分明亮。

我一看到自我的簡陋家門,就高興地奔去。家中的僮仆前來迎接,孩子們都在門口等候。庭院中的小路已經(jīng)荒蕪,僅有松樹和菊花卻還依舊存在。攙起孩子們的手進入屋里,酒已擺好。端起酒壺來自斟自酌,看著院子里的樹木感到十分愉快。身體依靠著南面的窗戶寄托自我傲岸的情懷,深深感到簡陋的居室也能夠使人安樂滿足。每一天到園子里散散步,自有樂趣,屋子雖然有門卻經(jīng)常關著。拄著手杖到處游息,有時抬起頭來向遠處眺望。天空的云彩自然地從山峰邊飄出,鳥兒飛倦了也明白自我回來。日光慢慢暗下去太陽快要落山了,我還撫摩著獨立的松樹徘徊著不愿離開。

歸去吧,讓我斷絕與世俗的交游。既然世俗與我的情志相違背,我還要駕車出游追求些什么呢!跟親戚們談談知心話使我感到愉快,彈琴讀書能夠使我消愁解憂。農(nóng)人們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到西邊的田地里去耕種。有時乘了有篷簾的小車,有時劃了一條小船。有時經(jīng)過曲折幽深的山溝,有時經(jīng)過高低不平的山丘。看到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羨慕自然界萬物正生機勃勃,感嘆自我的生命即將終止。

算了吧!人生寄身于天地之間又能有多少時候,為什么不隨著自我的心意而任其自然?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又想到哪里去呢?富貴榮華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不能夠期待。遇到好天氣就一個人獨自出去游覽,或者把手杖放在一邊做些除草培苗的工作。有時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有時在清澈的水邊吟詠賦詩。姑且隨順著大自然的變化以了結此生,抱定樂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七.整體把握。

1.本文是陶淵明辭去彭澤令,歸隱田園時所寫。時間是晉義熙元年(405),作者41歲。序中寫了就任彭澤的心境及棄官歸田的緣由。全文流露出對仕宦生活的鄙棄和歸隱田園的樂趣。

2.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

開頭至“恨晨光之熹微”為第一部分,主要寫作者對官場的厭棄和歸家時的急切心境。

“乃瞻衡宇”至“感吾氣之行休”為第二部分,主要寫歸家隱居后的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和勞作之樂。

其余文字為第三部分,主要表達了年壽有限,應順天應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態(tài)度。

3.本文敘事思路:

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nèi)--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歸心似箭,自責自悔:辭官。

(二)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抵家。

(三)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勞作之樂--出游之樂。

(四)綜述情志,樂天安命:如何度過余生。

5.深化理解。

本文表面寫景,實際抒懷,營造了一個與官場截然相反,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鮮明地展示了陶淵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體。

第三段表示要與世相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聽家人的知心話為歡樂,以琴書為伴侶,囂嚷、喧吵不入耳中,能夠說是樂以忘憂了。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在這個基礎上,第四段抒發(fā)了對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張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研究那么多的生死、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現(xiàn)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論與處世哲學。

6.分析評價。

對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們不能籠統(tǒng)、簡單、膚淺地打上消極二字就算。陶淵明的思想確實消極了些,我們不宜倡導這種思想??墒俏覀儜斏钊胍粚拥乩斫?,這應當是作者歷經(jīng)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實而復雜的感慨。作者以往品嘗過官場人心的險惡,官場生活的庸俗,映照出歸隱后平民生活的質(zhì)樸、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確實憤激于官場的齷齪,眷戀自由自在的人生。并且,在作者看來,官場那種看別人臉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種生命的扭曲與糟蹋,僅有在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可是我耽誤太久了、久違了。這種思想感情是一種真率的抒發(fā),是一種復雜的感慨,是一種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體驗。作者并沒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這種率真、憤激的抒發(fā)至少比有些士大夫的矯揉造作的高義談玄更有意義。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八

一、誦讀。

二、感受陶潛的隱士情懷。

教學重點。

一、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二、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教學難點。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正確理解。

教學設想。

一、誦讀的準備指導。

二、誦讀和領悟互相推進。

三、總結陶潛的隱士情懷教學。

設計說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顯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p>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重視誦讀”。依據(jù)以上兩點,特確定兩個教學目標――誦讀和領悟。

為了便于研習課文,課前必須作好充分的預習,所以布置了明確的預習目標,其中包括誦讀指導、疏通課文。

在研習課文的過程中,主要是誦讀和領悟互為推進,同時在感悟課文某一點內(nèi)容的時候,適當?shù)匾锰諠摰钠渌娋?,以達到以此篇帶動對陶潛整個詩文的感知,反過來,對陶潛整個詩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涵的領悟。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主要采用問答法、討論法和講解法。讓學生在一問一答的形式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法中,群策群力,歸納提煉;通過老師的必要講解,鞏固和加深對較難問題的`理解。

輔助手段。

幻燈片。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預習準備。

1、明確誦讀要求――讀出語調(diào);讀出語氣;讀出語速;讀出語頓;讀出語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課下題注為準。

3、參照課下注釋,疏通課文,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是誰在《桃花源記》中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

(齊答:陶潛)那么,關于陶潛你們了解多少呢?(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見陶潛的高尚情操,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文章《歸去來兮辭》,去了解一下他的隱士情懷。

(板書課題、作者)。

二、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注意聽語頓的特點――三字句2、1頓;四字句2、2頓;五字句2、3頓;六字句3、3頓或1、2、1、2頓。

三、研習課文。

(一)、讀悟第1段。

指名朗讀本段。

思考: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設問: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自責(“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覺、自醒(“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

陶潛的這種“心為行役”,視入仕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詩為證:

幻燈片1。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設問:結合此詩和本段內(nèi)容,可看出陶潛有什么樣的情懷?

明確:鄙棄官場,蔑視權貴,向往田園的隱士情懷。

(二)、讀悟第2段。

齊讀本段。

討論:

1、歸家途中的迫切體現(xiàn)在哪里?

2、抵家時的欣喜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當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適從何看出?

明確:

1、“舟遙遙”“問征夫”“恨晨光”,尤其一個“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

3、“引壺觴以自酌……撫孤松而盤桓”,既有室中之樂,也有園中之樂,這是真正的隱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異曲同工。

設問:從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潛又有什么樣的隱士情懷?

提示:與下面的詩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幻燈片2。

《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確:一詩一賦,表達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之二。

(三)、讀悟第3段。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厭惡官場,固窮守節(jié)的堅定決心,也是其隱士情懷之三。

指定小組朗讀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

(四)、讀悟第4段。

齊讀本段。

明確:“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種情感也有詩為證:

幻燈片3。

《雜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還快然自足于隱士生活?依據(jù)何在?

明確:“懷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從正反兩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隱居生活的情懷。

討論:如何正確理解結尾處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明確: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有陶潛的詩為證:

幻燈片4。

《讀〈山海經(jīng)〉》。

俯仰終宇宙,

不樂復何如。

四、總結。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讀《歸去來兮辭》,是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了解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的一個窗口。

五、布置作業(yè)。

(一)、書面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二)、以《我眼中的陶潛》為題,寫一篇隨筆。

板書設計:

自責鄙棄官場;蔑視權貴。

歸辭官歸田自覺向往田園去自醒來。

兮歸家途中淡泊明志閑適自在。

辭愉快生活抵家欣喜固窮守節(jié)厭惡官場。

躬耕田園詩酒琴書。

堅定決心。

隱居鄉(xiāng)間。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十九

朽,自已不肯隨波逐流“無適俗韻”,,因此又不愿久在官場。“饑凍”使他煩惱“違已”,卻又使他精神上痛苦,最后的選擇是寧肯“饑凍”也不“違已”,辭官歸田以遂“平生之志”。

(見元李公煥去來兮辭》一篇而已”《箋注陶淵明。

集》卷五引)。

這篇膾灸人口的抒情作品分為前后兩個部分,每部分用“歸去來兮”起頭,抒情氣氛相當濃,反復詠嘆,前后呼應,趣;:息交絕游,不復出仕,,以樂天年。

夢中醒過來了,帶著悔恨的心情總結過去的教訓,認識到“今是昨非”。他慶幸自已“實迷途其未遠”,在錯誤的人生道路上趕緊回頭還來得及,用不著“惆悵”,也用不著彷徨,前途是光明的'“,來者可追”?;厥住罢`落塵網(wǎng)”的十三年,詩人悔恨痛心;展望自已的后半生,覺得還有可追救的東西,這里,辭官歸田的陶淵明不是一位純?nèi)幌麡O遁世的隱者的形象,而一位對末來抱有幻想的進取者的形象,不能簡單地認為:凡辭官歸田就是逃避現(xiàn)實斗爭,都屬于消極的政治表現(xiàn)?,F(xiàn)實是復雜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每個人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他,?他的歸田”是對封建黑暗現(xiàn)實的反抗,這種反抗雖然不是很有力的,但畢竟是反抗,應當肯定。

作品的開頭八句寫詩人的悔恨和覺醒,寫得相當動人,字字句句都在抒情,都是詩人心底發(fā)出來的真實的聲音,而且是經(jīng)過長久深思熟慮以后喊叫出來的,詩人把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每一句在抒情,每一句也在議論,由于兩者的結合,作品有情有理,情理互見。辭賦和詩一樣,也是以情動人,不宜空發(fā)議論,但是,議論一旦與抒情相結合,議論也能動人,能加強作品的抒情氣氛,還能深化作品的思想。淵明寫自已對出仕的悔恨之情是動人的,一般地封官僚不具有這種悔恨之情,而淵明有之,他的作品里悔恨之情是他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所以能動人。但是,只寫出悔恨之情還不夠,還應寫出現(xiàn)實思想和對未來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使作品的思想感情有厚度,要做到一點,詩人就要借助于議論,使作品情中見理,理中含情,情理交融,水乳難分。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2期又是怎樣在急著趕路的,途中的心情是愉快的,進家門時的心情更是愉快的。如何寫這種愉快的心情呢?還是用描述的方法,通過描述把詩人的愉快心情間接地表達出來了。詩人看見了自家的“衡宇”“、僮仆”、“稚子”、“松菊”、“灑罅”,感到親切,情見乎辭,回家時的場面雖只作客觀描述,但卻寫得十分熱烈,饒有情趣。

從“引壺觴以自酌”至“撫孤松而盤桓”這一段是寫鄉(xiāng)居的樂趣?!稓w園田居》也寫過鄉(xiāng)居的樂趣,在寫法上,兩者不同。在《歸園田居》那首詩里,淵明懷著喜悅的心情描繪了一幅鄉(xiāng)居圖(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樹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居環(huán)境寫得可愛有趣,“:引壺觴,眄庭柯”“,倚南窗”“,涉園林,策扶老”“,觀云山,望飛鳥”“,撫孤松”。通過寫這些獨自活動的事情,表現(xiàn)出詩人閑適的心境和種種在官場里難以領略的樂趣?!安豢袄袈殹钡奶諟Y明深感為官不自由,苦差事甚多“,中宵尚孤征”?,F(xiàn)在,脫離了官場,感到自由輕松,恰如《歸園田居》里說的那樣“: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等的直抒胸臆,痛痛快快,可以想象淵明在身心獲得自由之后的得意神態(tài)?!稓w去來兮辭》寫樂趣沒有采取這種直抒胸臆的辦法,而是自然流露,不言樂而樂自見,有一種含蓄美。詩人在寫鄉(xiāng)居樂趣時,心情是復雜的,既愉快又沉郁,這種復雜的心情也隱隱約約地表情出來了“: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作品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寫詩人歸田后的精神世界,他下定決心要“息交絕游”,與官場徹底割斷聯(lián)系,歸田以后,詩人跳出了“塵網(wǎng)”,脫離了“樊籠”,身心得到自由,不再“沖夜孤征”,也不再為五斗米折腰,對于這一點他很滿意,唱出了歡樂的歌聲。但是,詩人畢竟是“猛志逸四?!钡挠兄菊?盼望自已一生有所作為,不料“世與我而相違”,演出了“有志不獲聘”的個人悲劇?!百|(zhì)性自然”的詩人頭腦清醒,對現(xiàn)實絕望了,不抱任何幻想,打消再次出仕的念頭,唱道“:復駕言兮焉求?”退一步設想,如果“世”不與他“相違”,恐怕他還有所求,機會到了“,世”與他之間的鴻溝又越來越大;到了晚年,他寧肯貧死病死去,也不肯去就“著作郎”的官職。

詩人息交絕游以后尋求著別的樂趣,那就是“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還有,和“農(nóng)人”一起去從事勞動。春天到了,去“西疇”耕作。在春天的勞動生活中,詩人觸景生情,把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他把春天描寫得美麗迷人“: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萬木逢春,生機盎然,詩人由此傷感,想到了自已不幸的人生“: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面對“得時”的萬物,詩人無限感慨,這好像是消極的情緒,其實有積極的因素在里面,他不甘心自已的一生就這樣歸田而“行休”,正說明他是一位不忘世情的詩人,他的內(nèi)心是不,,,金代,頗為行休借此,看君于世末忘情”。

(知來者條可追”),但客觀之件限著美好的明天“。

(世與我而相違”),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制了他“。

)。安命終其世耳”見《柏堂讀書筆記》。

從“出仕”到最后“歸田”,是淵明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大轉折。在這轉折的時刻,他的感情是復雜的,有喜悅也有憂傷,作品抒發(fā)了這兩方面的感情,說的來看,作品前一部分的情調(diào)是歡快的,后一部分的情調(diào)是感傷的。前后兩部分的情調(diào)雖有差別,但彼此又是協(xié)調(diào)的,因為歡快里夾著感傷,感傷里也帶幾分歡快,通篇都是“喜”和“憂”的交織,感情有起有落,如實地反映了詩人歸田的心境。如果作品從頭到尾都只寫淵明離開官場后的喜悅心情,全是“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那樣歡快的詩句,不寫點感傷,那么,詩人當時的復雜感情就表達不出來,同時也會使人感到不真實,甚至認為詩人太天真了,淵明抒情的時候沒有簡單化,而是按照自已思想感情的實際狀況從容不迫地抒出來,憂喜互見,使人感到真實。

這一篇作品的語言,自然,流暢,明快,不假修飾,富有感情色彩,并有以下三個特點:。

―79。

歸去來兮辭教案篇二十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這千古一喟,耐人尋味,生命智慧,亦盡在其中。

但能夠像陶淵明一樣,飽含深情并堅決地喊出“歸去”的,“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边@表明作者的歸隱不是一時的感情沖動,不是緣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種深刻反思,是對前途和命運的理性抉擇,是源于對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這里,陶氏的“歸去”緣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歸田之喜悅是一種智者的喜悅,正是這種智慧,使陶淵明顯示出與當時及后世諸多“隱士”的不同。

看,無論是庭中孤松,還是山間閑云,田園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流連忘返。親戚晤談、彈琴讀書可以樂其心;參加春耕、登山巡壑可以快其意?;虻歉呤鎳[,或臨流賦詩。從此,孤寂、惆悵與他絕緣。雖然人生有限,但“樂夫天命復奚疑”。對于詩人來說,他既不要求富貴,更不期望仙境,所以只愿眼下時光美好,自己融人其中,孤往獨游,無憂無慮,了此一生。

當然,辭中各段也時隱時現(xiàn)地存有些疑問:“復駕言兮焉求?”“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陶淵明即使在歸去之時內(nèi)心亦有波瀾,情緒并不平靜,這些近似于自我安慰的語句,以及對歸去之時家園美好生活的種種憧憬,其實是接受新生活之前的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但是,無論如何,他已經(jīng)確認官場的生活是耗費生命,完全應該拋棄,因為“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所以說,陶氏的歸隱是對官場主動放棄之歸,是執(zhí)著人生尋找真我之歸,他不狂放,不沉淪,對生命和自然滿懷真摯與熱愛,他所做的是追求內(nèi)在的生命自由,將心靈寄托于田園,在平凡的現(xiàn)實中將主觀情感與自然萬物合一,在耕讀觴詠中咀嚼人生的真正價值,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大解脫。

劉熙載說:“陶淵明為文不多,且未嘗經(jīng)意,然其文不可以學而能;非文己難,有其胸次為難也。”(《藝概》卷一)也許陶淵明之“胸次”對我們當代人有著更多的引導價值吧。

1.站在船頭的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又是怎樣的呢?

探究學習:飄蕩前行的一葉扁舟上,站著從彭澤棄官歸家的詩人陶淵明。駘蕩的江風,吹得他衣袂飄拂,儼然仙人一般——籠中的鳥兒此時終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樂又有誰能體會呢?人生的美好與難以企及處,便在于心靈的自由與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間,也常常緣起于那片刻的安閑:只不過是輕輕飄過一縷云煙,便有了難言的滿足;只不過是閑敘幾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溫暖——“歸去處”才是陶淵明心靈的歸宿。在那個并不富足的田園里,他欣然開懷,灑脫自在,一如那朵無心出岫的白云。其實,田園處處可尋,千載難覓的,是那般快樂而滿足的心。

探究學習:“童仆歡迎,稚子候門。”“攜幼人室,有酒盈樽?!笨梢姡依餅榱擞犹諟Y明的歸來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我們便可以隱然看見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個理家撫幼、能干賢淑的人,又是一個善解人意、溫柔多情的人。不論陶淵明的辭官歸家會給她帶來什么,她都沒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給丈夫準備好了一壺酒,并且斟好了滿滿的一杯,只為給丈夫接風洗塵。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時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帶喜悅的微笑看著他們。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見他的眉頭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3.辭中的“松”“菊”有沒有什么象征意義?

探究學習:“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保ā逗凸鞑径住菲涠扒锞沼屑焉?,浥露掇其英。泛此望憂物,遠我遺世情。”(《飲酒》其七)陶淵明的詩中離不開這些意象,因為這是他飄逸、醇厚詩歌風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叭龔骄突?,松菊猶存”,陶淵明歸來時,見庭院仍有傲霜獨立的青松,歷寒而愈秀的秋菊,頓時感到無限欣慰——任世事變遷,世態(tài)炎涼,惟我不變,所求不變,那就是順應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終于彌合,自我在多年艱難尋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蟬蛻而出。

4.對“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一句話中包含的思想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課文提出了問題,但是沒有給以詳盡解答,可以請同學們自由討論。

探究學習:千百年來,大家都認為陶淵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莊的哲學,思想是消極的。其實,看一個人生活得是否積極,關鍵是看他有沒有理想。陶淵明的棄職歸田,斷不能說其意志消沉,是消極處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在書卷中追求安謐,在田園里追求自己的平靜心境。你看:“園日涉以成趣”“樂琴書以消憂”,日子過得多么愜意、充。實、有意義,雖然物資匱乏,但精神卻是充實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豈不快哉!這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梢哉f,陶淵明辭官歸田,是他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現(xiàn)。

5.文中出現(xiàn)了18個“以”字,各是什么用法?還有若干疑問詞,可以順勢加以拓展總結。

探究學習:這18個“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為形役”(“以”是介詞,“讓”的意思)、“問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詞,“用”的意思)和“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詞,“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連詞,相當于“而”。

這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疑問詞有“胡”(“胡不歸”,相當于“為什么”)、“奚”(“奚惆悵而獨悲”,相當于“為什么”)、“焉”(“復駕言兮焉求”,相當于“什么”)和“曷”(“曷不委心任去留”,相當于“為什么”)。除此之外,其他常見的疑問詞還有“何”(如:“大王來何操”《鴻門宴》)、“盍”(或“閹”“蓋”,如:“盍各言爾志?”《論語·公冶長》)、“安”(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陳涉世家》)、“寧”(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惡”(或者“烏”,如:“學惡乎始,惡乎終?”《荀子·勸學》)等。

6.請從“淡遠”與“閑適”,“疏放”與“曠達”,“拙樸”與“清新”這幾組詞語中選擇最適合于《歸去來兮辭》風格的詞語,并說明理由。

探究學習:應該是“淡遠”“疏放”“拙樸”最為貼切。

“淡遠”同“閑適”相近,都表現(xiàn)為一種閑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遠”比“閑適”純凈,其根源在于詩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靜無為,樂天從命,不汲汲于利祿,不營求于榮華,以無牽無掛、與世無爭的眼光去靜觀默察世相人生;而“閑適”則偏重于表現(xiàn)在朝官紳志得意滿時的閑情,?;\上一層華麗堂皇的富貴氣,或帶有故作驕矜、雍容華貴的氣派。

“疏放”同“曠達”相近,都包含豁達開脫的人生哲學和追求閑逸、安寧的自娛意識。然而,“曠達”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時行樂的方式來擺脫當時的苦悶,往往帶有某種悲慨無奈的色彩;“疏放”則采取超塵脫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寧靜淡泊中,忘卻人世的煩惱,一心想在幽靜的大自然里尋找心靈的避風港,“守拙歸園田”。

“拙樸”同“清新”相近,都是在豪華媚俗的外衣剝落之后的淳真。但是“清新”更多地體現(xiàn)在一種語言文字的追求與雕琢中;“拙樸”大多如口語不經(jīng)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詩人心胸的真實展示,讀起來無限親切熨帖。

陶公的語言看似簡易,其實正是藝術造詣高超的表現(xiàn)?!熬芩粒丛焓璧??!保ㄌK軾)這種語言,是超越了華麗雕飾之后,達到返璞歸真、爐火純青的標志。

研究方法:

(1)可以多方考證前人對此問題的爭論,理解不同見解。

(2)可以想像作者當時所處情境,推知創(chuàng)作的深層心理和過程。同時可以進一步尋求佐證,如張衡的《歸田賦》。

(3)指向:陶淵明此文應該是寫于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時其想像歸程及歸后的種種情狀。浪漫主義的想像,乃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色,也正是構成《歸去來兮辭》謀篇特點的秘密所在。

參讀書目:

(1)錢鐘書《管錐篇》,中華書局1979年版。

(2)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龔斌《陶淵明傳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研究方法:

(1)深入考察陶淵明斷斷續(xù)續(xù)為官的13年間,他徘徊不定,幾度進出的歷史事實。

(2)了解“真”是陶淵明生而具有的一種可貴的秉賦,正如蘇東坡所云:“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隱之為高。”這種“委心任去留”的任真自得之意,絕非隱逸或忠義的名號可拘囿的。

(3)當然,尋求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還可以采用新的視角,從深層心理上揭示陶淵明的人格結構。

參讀書目:

(1)《陳寅恪史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陳洪《詩化人生·魏晉風度的魅力》,河北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4)蔡阿聰《論陶淵明的二重人格》。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32874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