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7:25:16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5篇)
時間:2023-11-26 17:25:16     小編:夢幻泡

教案中需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以便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質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需要探索和實踐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從以下的教案范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0”的意義,會寫“0”;掌握0-10各數(shù)的順序,加深認識數(shù)的排列順序。

2.在現(xiàn)實情境中經歷“0”的符號化過程。

3、體會“0”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初步培養(yǎng)用數(shù)的.觀念觀察事物的習慣。

l教學思路。

1、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設計教學時,從摘蘋果這一生活化的情景出發(fā),讓學生參與游戲,親身體驗,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隱藏的數(shù)學知識,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的過程,充分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逐步建立數(shù)感和符號感。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注意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用1-10來表示物體個數(shù),并說說1-10各數(shù)表示的意義,特別是注重讓學生自己探索怎樣用數(shù)表示“一個也沒有”,給學生提供機會大膽嘗試創(chuàng)造,最終抽象出“0”這一數(shù)的表示方法。這樣就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感和符號感。

3、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在本課教學中,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摘蘋果呈現(xiàn),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睛”,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自主的觀察活動;之后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大膽創(chuàng)造、多向交流的活動空間,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l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0的意義。

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經歷一個創(chuàng)造符號的過程,讓學生感知0的含義,知道0和1、2……一樣,也是一個數(shù)。

l課前準備:

蘋果樹掛圖、課件。

l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引入。

談話:同學們見過蘋果樹嗎?你摘過蘋果嗎?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艘豢锰貏e的蘋果樹。

(出示蘋果樹圖)誰來說說你看到什么了?

【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如共有10個蘋果,每個蘋果上面都標有一個數(shù)等】。

你們想摘下這些蘋果嗎?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摘蘋果的游戲,好不好?

活動二:摘蘋果,提出問題。

1、說明游戲要求: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蘋果摘下來,告訴大家上面的數(shù)是幾?表示什么意義?然后再把它貼到黑板上。

2、指幾名學生上前摘蘋果。

3、提問:蘋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小組討論一下。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二

1、學會aoe3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aoe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會在四線格里書寫aoe。

二、教學重點。

學會aoe3個單韻母,認識聲調符號。

三、教學時數(shù):2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看圖講故事,激發(fā)興趣。

(二)學習aoe。

1、看圖說話,小女孩在做什么?

2、教師示范發(fā)音a,邊讀邊講發(fā)音方法。

3、引導學生看圖和a,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學兒歌: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

5、學生互相練習,開火車讀。

(三)指導書寫。

1、認識四線格。

2、教師范寫,學生觀察:aoe的筆畫筆順及占格位置。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四)學習聲調。

1、看圖觀察,小汽車的走勢,配合手勢學習。

2、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3、聯(lián)系aoe的四聲。

(1)按順序讀。

(2)變序讀。

(3)二三聲對比讀。

4、請小老師教讀,小組比賽讀。

5聯(lián)系日常生活,用帶調的aoe組詞。

(五)拓展練習。

1、讀兒歌。

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

2、跟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阿姨好!

啊,你說什么?

?。《嗝纯蓯鄣男▲B!]。

噢!原來是他。

哦,我明白了!

額額頭!蛾飛蛾!

惡惡心,餓,餓了。

3、游戲:找朋友。

學生戴著字母頭飾上臺,介紹自己:我是a,你們愿意和我做朋友嗎?

小朋友回答,a,你好,我們愿意和你做朋友。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設計理念:

數(shù)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編寫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1克和1千克的關系,能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才你們進教室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教室里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呢?

你們想不想仔細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這些秤呢?

那好,就請你們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見過的,哪些沒見過,你能說出秤的名字嗎?

誰能到前面來指著說說,你認識的那種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體的重量。

3、用用秤稱的辦法準確的知道物體的重量。

4、學習字母表示的方法。

5、體會1克有多重。在稱量物品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稱來稱。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學會如何認識稱。

6、引出千克這個重量單位。

那你們想想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多用在稱量什么樣的物體呢?

生:比較大的,重的物體上。

師:在生活中稱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單位呢?

生:體重,大米......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說得真好,通過以上研究,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這兩個重量單位。并和他們交上了好朋友,他們邀請我們去開心游樂園玩,你們高興嗎?好,讓我們學得開心玩的快樂!

第一個游戲:猜猜單位名稱。

請你像老師這樣說題,讓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單位名稱,大家快速的判斷對錯,然后請你繼續(xù)出題找其他同學回答,要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師生互動)。

第二個游戲。

猜猜小組同學的體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計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報告單,

(師生互動)。

師:說說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實際測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兩組)。

總結:同學們的估算能力是逐步從生活經驗中培養(yǎng),提高和積累來的,多用心你會估得越來越準確。

生:……。

三、總結。

我們共同度過了豐富而又有意義的40分鐘,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四

1.本單元由兩篇散文、一篇雜文和一篇悼詞組成。

2、本單元課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有的比較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偉大業(yè)績,有的在貌似純知識的“東拉西扯"中,含蓄婉轉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認真推敲詞語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義。

3、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十分豐富,應該仔細揣摩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所在。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本單元的重點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揣摩語言的實質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對語言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等,進行辯析、品味。在閱讀中只有注意語言,領會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的真正內涵和表達作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才能不斷增強自己的語感。

2、要掌握在閱讀過程中揣摩語言的技巧,學會抓取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并結合語境進行揣摩和理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閱讀教學把閱讀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階段、理解階段、表述階段和評價階段。

揣摩教學把閱讀分為四個階段,即感知階段、理解階段、表述階段和評價階段。揣摩語言屬于第二個階段,即在感知內容的基礎上,在一定的語境中對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作用等進行辯析、品味和理解,以徹底理解文句含義,并依靠自己獨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借助于思維加深對讀物的理解。

2、揣摩語言離不開語境。“語境”是“語言環(huán)境”的簡稱。張志公先生說:“所謂語言環(huán)境,從比較小的范圍來說,對語義影響最直接的,是現(xiàn)實的語言環(huán)境,也是說話和聽話時的場合以及話的前言后語。此外,大至一個時代、社會的性質和特點,小至交際雙方個人的情況,如文化教養(yǎng)、知識水平、生活經驗、語言風格和方言基礎等,也是一種語言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的語言對稱,這兩種語言環(huán)境可以稱為廣義的語言環(huán)境?!鼻罢摺艾F(xiàn)實的語言環(huán)境”習慣稱為“內部語境”,后者“廣義的語言環(huán)境”習慣稱為“外部語境”。要徹底理解語句含義,必須把語句放到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反復揣摩思考。

3、揣摩語言還要學會抓取關鍵語句。關鍵語句在文章中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包括:(1)出現(xiàn)在文章首尾的.總結概述語句;(2)有稱代和特指詞語的語句;(3)在文中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語句;(4)運用各種修辭格的語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語句;(6)運用“虛化遷移”手法或詞類活用的語句;(7)語法結構復雜的語句;(8)有特別生動的詞語的語句。

本單元前兩課為教讀課文,后兩課為自讀課文。教讀課文每兩課時完成,自讀課文每課一課時完成。

進行教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一些問題;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實現(xiàn)探索性的學習。

進行自讀課的教學,更應該體現(xiàn)由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一種形式是學生在課堂上快速閱讀課文,然后按照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由教師作出結論。這種方式適合于中等以下水平的班級使用。另一種形式是事先把分析課文的任務交給幾個或幾組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查閱資料,拿出分析意見,在課堂上各抒已見展開討論。教師不要下結論,讓學生對沒有取得統(tǒng)一的意見課下繼續(xù)進行思考,在??习l(fā)表他們的意見。這種方式適合于語文水平和自學能力較高的班級。

一荷塘月色課文說明。

一時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寫于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園西院。文章里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也處于苦悶徬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

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對夫人陳竹隱說過:“我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義?!庇终f,“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還是暫超然為好”但是他畢竟是一個愛國的民主主義者,面對黑暗現(xiàn)實,又不能安心于這種“超然”。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說:“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睦锸且粓F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咦约合搿俺弧倍窒搿皰暝钡男嫩E的真實描摹和生動寫照。

二構思。

《荷塘月色》寫的是一個夏夜,作者為了散心,排解苦悶,去觀賞月下荷塘時所見到的景色和此時此際的心情。全篇的“文眼”是開頭的“心里頗不寧靜”一句,盡管文中一會兒寫“動”,一會兒寫“靜”,一會兒寫“幻覺”,一會兒寫“實感”,一會兒描摹眼前,一會兒展開聯(lián)想,“形”確實很散,但始終沒有離開“頗不寧靜”這一“文眼”。

三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中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而《綠》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濃烈。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寫作時代不同?!毒G》寫于1924年,這時正是北伐戰(zhàn)爭前夕,五四運動給作者帶來的激情尚未消失。《荷塘月色》則寫在大革命失敗后的1927年,現(xiàn)實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悶之中。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

但對這一問題的理解,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xiàn)凄涼的心境;有的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作者愁悶的心境;有的認為是表現(xiàn)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xiàn)閑適的心情;有的認為它不是抒發(fā)作者逃避現(xiàn)實的情緒,而是表現(xiàn)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的認為是表現(xiàn)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這些看法可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各抒己見。對于“反映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喜悅”這種說法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實在不能說籠罩全文的是一種淡淡的喜悅,而應該說是一種濃濃的哀愁。我們應該努力去體會作者郁結的'煩悶和滿懷悉緒無處訴說的苦衷,把偶然寫到的閑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襯,才符合文章的實際,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边@些不同看法,也可以提供給學生以引起思考。

四寫作特點。

《荷塘月色〉抒寫的則是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這什么這樣說呢?從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獨特風格看,他是一個很擅長情景交融的作家。在〈荷塘月色〉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寫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達了他不滿現(xiàn)實、幻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無法超脫的苦悶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雖然自我陶醉了,感覺到一種“難得偷來片刻逍遙”的淡淡的喜悅,但仍然夾雜著擺脫不開的淡淡哀愁。

第一部分(第一段):點明頗不寧靜的心境,交代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寫靜謐的環(huán)境和自己在這咎環(huán)境中獨處的心境,創(chuàng)造出孤寂的氛圍,一開頭就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徑漫步,勾勒荷塘輪廓,抒發(fā)月下獨處的感受。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樹,淡淡的月光,既簡括地敘述了荷塘周圍的情景,也進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從壓抑不自由中暫得寬余,欣賞月色的淡淡喜悅。這淡淡的喜悅和上文流露出來的淡淡哀愁,籠罩在下文那詩情畫意的荷塘月色上。

第三部分(第4、5、6段):描寫荷塘月色,是全文重點所在。文章先寫荷塘,次寫月色,再環(huán)顧四周,層次分明。

第4段寫荷葉、荷花、荷香和荷波,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第5段寫月色,先正面寫,后反襯。

第6段照應第二段,再寫荷塘四周環(huán)境,著重寫樹。

在作者筆下,這是個寧靜而幽美的境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暗珶狒[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仍然擺脫不了那綿綿的愁緒。

第四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風俗,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對故鄉(xiāng)的惦念,無非是想把自己從“頗不寧靜的心情”中解脫出來。但是現(xiàn)實終究是現(xiàn)實,是無法超脫的。正當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時,“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作者又回到現(xiàn)實,并與開頭相呼應。統(tǒng)觀全文,內心的“不寧靜”和環(huán)境的“靜美”相反相成,輕淡朦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悅和哀悉融為一體,構成了《荷塘月色》的特色。

五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用詞準確生動。

如《荷塘月色》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了和花上”這“瀉”字,再加上“靜靜地”這個修飾語,就準確地寫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的幽靜。再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達意,這里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五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使學生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在課的一開始,人學生熟悉的校園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1、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2、學生依據(jù)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發(fā)現(xiàn)角有大有小,為進一步探究角的大小與其邊的長短無關做好鋪墊。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時,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急于探究新知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獻計獻策,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重合兩角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當然這一點用傳統(tǒng)媒體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象活動角,伸縮角等等。

在課的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畫,來引導學生利用角一創(chuàng)作畫,融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可謂一舉多得。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方法的反復朗讀,學會三個元音字母的發(fā)音。

2、通過教師范寫,學生書空,再由學生講解領寫的方法掌握三個單韻母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學會三個元音字母的發(fā)音,可以任意指讀。

2、學會三個元音字母的筆順以及筆畫,并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1、分清三個元音字母發(fā)音是的口型,做到能根據(jù)口型判斷讀音。

3、能夠正確解說三個元音字母的筆畫以及筆順。

三、教學準備。

1、掛圖(aoe)或實物投影儀投影書上的插圖。

2、多媒體課件(包括aoe的發(fā)音,書寫方法等)。

3、字母卡片。

四、板書設計。

aoe的書寫,筆順及筆畫,重要如a的一豎和e的一橫用紅筆描出。

五、作業(yè)設計。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些字嗎?慶祝北京奧運會圓滿閉幕?。╬pt)出示。老師給它們帶上小帽子,大家就可以認識它們了。指ppt這就是漢語拼音。從今天開始老師帶著大家去認識這些字母寶寶,它們就是漢語拼音,它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生字,幫助我們說好普通話,還可以幫助我們讀書,打電腦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去認識認識它們,和它們做朋友。

二、圖片導入。

(一)o的學習。

1、掛圖或者實物投影書第6頁的插圖。小朋友們,觀察這幅圖你們知道這是一天的什么時候嗎?從哪里能看出?(早晨,有日出,有大公雞)。

2、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那么你們知道大公雞是怎么叫的嗎?誰來學一學。(指名回答)。

3、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公雞的叫聲發(fā)的短一點就是我們要學的拼音字母o,出示字母卡片。跟老師一起讀o,嘴巴圓圓ooo,指名讀,小組塞讀,再齊讀。(正音,強調口型)。

4、小朋友們你們仔細觀察,看看這個o像什么。(像零,雞蛋)那么你認識它了嗎?齊讀。

(二)學習e。

1、小朋友們,你們在圖上仔細找找還有什么小動物,(鵝)那么小白鵝是怎么叫的呢?誰來試一試。出示圖片e,小朋友們如果我們把小白鵝的叫聲讀的短點就是字母e,發(fā)音的時候嘴巴扁扁的,跟老師讀e,嘴巴扁扁eee。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小朋友你會讀了嗎?指名讀。

2、小朋友們真棒,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這個e像什么呢?(白鵝的翅膀)聰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于我們學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個圓,它中間有一橫,而且一橫轉彎的地方不封口)。

3,小朋友們的小眼睛真是雪亮的,還知道怎么讀嗎。e嘴巴扁扁eee。

(三)學習a。

1、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圖上還有誰(阿姨和小朋友)我們見到阿姨打招呼要說(阿姨好)出示a,原來這個拼音的發(fā)音跟阿姨的阿很像呢,小朋友能試著讀一讀嗎?(指名讀)發(fā)a的時候嘴巴要張大,就像醫(yī)生檢查口腔時候嘴巴張大。跟老師讀a,嘴巴張大aaa。齊讀,分小組讀,齊讀。

3、這三個字母你都會讀了嗎?誰來試試,(指讀,開火車讀,我的火車就要開往哪開,往這開,齊讀)。

二、aoe的寫法。

1、小朋友們,剛剛我們學習了讀音,現(xiàn)在我們來寫一寫。

2、a先寫半圓再寫一豎,留個小尾巴。老師邊講邊范寫,學生書空。誰來學著老師說說并告訴大家怎么寫?,F(xiàn)在再書上第七頁描紅,看誰寫的好。

3、而e老師也說了。中間有一橫,右邊不封口,教師范寫學生書空,e只有一筆。描紅。

三、小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個字母,它們都是單韻母,跟老師讀單韻母。嘴巴張大是什么(a)嘴巴圓圓的是(o)嘴巴扁扁的是(e),那么老師擺出口型,你們能猜出老師要發(fā)的音嗎?(教師擺口型,學生猜)。

2,跟老師讀a嘴巴張大aaa,o嘴巴圓圓ooo,e嘴巴扁扁eee。

三、作業(yè)。

1、請小朋友們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并寫個爸爸媽媽看。明天老師再問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記得又快又好,不僅會讀還會寫。

2、請爸爸媽媽給小朋友做三張卡片,aoe下節(jié)課帶來。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介紹,讓學生認識四線三格,通過范寫以及觀察書本,讓學生知道,aoe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認識漢語拼音的四聲,對其中的a進行導讀講解,并讓學生通過模仿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oe的四聲發(fā)音方法。并能正確再四線三格中書寫字母及聲調符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認識四線三格,并找準aoe的位置。

3、讀準aoe的四聲,并會寫聲調符號。

教學難點:1、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oe四聲的讀法,以及在四線三格中書寫字母及聲調符號。

三、教學準備。

1、ppt(四聲的讀音,以及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

2、字母聲調卡片。

3、直尺。

4、讓學生自制卡片。

四、板書設計、

在黑板上畫出四線三格,并在四線三格中范寫aoe及其聲調符號,聲調符號用紅色標注。

五、作業(yè)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介紹四線三格。

1、小朋友們,老師畫的這幅圖,數(shù)數(shù)有幾條線,(四條)這就是四線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們的拼音字母都寫在這個四線三格里。

3、o跟a一樣,寫在中格,學生書空,并在自己本子上書寫。

4、e一筆寫玩,注意也寫在四線三格的中格。教師范寫學生書空后在本子上書寫,教師巡視指正。

三、四聲的讀法及寫法、

1、小朋友們觀察書上第七頁,發(fā)現(xiàn)a帶上了不同的帽子。數(shù)數(shù)有幾個帽子(4)這就是a的四聲。第一個,帶平頂冒的是第一聲讀(跟讀齊讀)第二個帶向上帽子的是第二聲(跟讀齊讀),第三個帶拐彎帽子的是第三聲(跟讀齊讀),第四個帶向下帽子的是第四聲(跟讀齊讀)。(注意讀時用手指標明聲調方向)。

2、自由讀一讀,誰來試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

4、誰來試試e的四聲怎么讀,指名讀,齊讀。

5、誰能把這三個字母的四聲一起讀一讀呢(指名讀,齊讀)。

6、小朋友們會在四線三格中書寫aoe了,也會讀aoe的四聲了,那么你么知道aoe的四個小帽子應在寫在四線三格的什么地方嗎?(指名說,上格)并在黑板上范寫,學生書空后,在自己本子上書寫。

四、小結作業(yè)。

今天同學們非常棒,不僅學會了讀aoe的四聲還會寫了,真是非常聰明。我們下節(jié)課再去認識位新的字母朋友,同學們回去要復習今天學的只是,還要預習,跟老師讀預習,什么叫預習呢(指名,預先學習,位下節(jié)課做好準備)。

注;紅色標記為ppt制作內容。

教學反思;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七

1、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稱一稱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認識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質量的觀念。

課時安排:

練習五1課時。

第1課時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難點:體會1千克是多重。

教學準備: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時間:年月日。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一)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教學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動手試一試。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shù)數(shù)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三、鞏固練習。

基礎訓練: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

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圖片,了解數(shù)學信息。

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據(jù)剛才說出的數(shù)據(jù)提出數(shù)學問題,口答解題。

4、“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三: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掂一掂稱一稱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個雞蛋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四、作業(yè)設計:

我會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稱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單位。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八

1.經歷生活數(shù)據(jù)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shù)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

3.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shù)。

學生學具,計數(shù)器。

1.交流收集的數(shù)據(jù),說說這些數(shù)據(jù)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shù)與近似數(shù)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shù)。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shù)據(jù),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shù)據(jù)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有困難,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其他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再一次進行觀察,直至他們發(fā)現(xiàn)“四舍五入”的方法為止。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shù)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shù),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jù),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shù)是根據(jù)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shù)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shù)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shù)有幾種可能的特點。當然,這道題目主要是供學生在課堂中討論,在單元評價時,不一定要作為學生必需掌握的內容。

第12頁第1、2題,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運用到各種近似數(shù),本題的練習目的是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近似數(shù)的運用是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學生在練習第1題時,先讓他們討論,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shù)的作用。同樣,在練習第2題時,重點討論為什么說“血管總長”、“電話的用記量”是一個近似數(shù),學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數(shù)與精確數(shù)的異同。

第3題,說說數(shù)的范圍是有多種方法,本題的要求是說一說“各數(shù)在幾萬之間”,因此,學生在比較時,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數(sh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確到萬位,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比較。教師在指導這些練習時,最好采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數(shù)的方法,讓學生從圖像上真正理解各數(shù)的范圍。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

1994年至20xx年我國造林面積統(tǒng)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九

本單元的基本內容是多位數(shù)的讀寫,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

(1)學生對數(shù)位名稱的認識比較容易掌握,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準確地辨認出數(shù)位的名稱,但對計數(shù)單位的概念就較難掌握,以后在練習中必須加強訓練,而且跟數(shù)位名稱的記憶連在一起,可能效果會更好。

(2)由于不厭其煩地反復讓學生大聲的數(shù)數(shù),如:從10萬、20萬、30萬……數(shù)到100萬等等,學生對數(shù)位之間的十進制理解的'比較好。

(3)讀數(shù)比寫數(shù)掌握得好一些,在教學中,由于強調要分級,因此學生讀寫數(shù)掌握得還是比較好(個人認為)。而且,不注意分級讀寫的學生出錯率較高??磥恚院笠獜娬{學生在讀寫數(shù)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分級。

(4)改寫數(shù)的單位這個知識點掌握得比較好,而取近似值則比較差,學生對“四舍五入”法的理解很不到位,造成不能正確取值。

(5)今后要繼續(xù)加強以下的六類練習,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技能,學生必須而且應該可以掌握的:

1、讀數(shù);2、寫數(shù);3、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shù);4、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shù);5、保留到萬位取近似值;6、保留到億位取近似值。(在練習中強調一定要分級)。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

數(shù)一數(shù)(第2-4頁)。

1、通過“數(shù)一數(shù)”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shù)器。

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銀行工作人員數(shù)錢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銀行工作人員數(shù)錢時把100張百元人民幣扎成一疊,是多少元?

二、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

1、認識“十萬”

一萬一萬地數(shù),數(shù)到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在數(shù)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數(shù)邊撥計數(shù)器,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學生數(shù)到9萬時,問:再加1萬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萬”這個計數(shù)單位。

2、認識“百萬”,“千萬”,“億”

通過一些數(shù)數(shù)推理認識“百萬”,“千萬”,“億”。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shù)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shù)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shù)單位。

3、認識計數(shù)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鞏固與應用。

1、練一練第1、2題:

第1題通過撥一撥、說一說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shù)單位。第2題通過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認識相鄰計數(shù)單位間的關系,鞏固對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十進制數(shù)的計數(shù)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shù)原則。

2、練一練第3、4題:

這兩題首先要審題,明白數(shù)數(shù)的要求;其次學生數(shù)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shù)器試一試。

四、作業(yè):

練一練5、6題。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shù)。

生活中的大數(shù)。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shù)單位。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一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單元教學要求: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單元教學難點:建立克和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內容:

課本p85~86頁,及第88~89頁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shù)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查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F(xiàn)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xiàn)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shù)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查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F(xiàn)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xiàn)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三

數(shù)一數(shù)(第2-4頁)。

1、通過“數(shù)一數(shù)”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shù)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shù)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shù)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shù)器。

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銀行工作人員數(shù)錢的情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銀行工作人員數(shù)錢時把100張百元人民幣扎成一疊,是多少元?

1、認識“十萬”

一萬一萬地數(shù),數(shù)到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在數(shù)的過程中讓學生邊數(shù)邊撥計數(shù)器,以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學生數(shù)到9萬時,問:再加1萬是多少?

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萬”這個計數(shù)單位。

2、認識“百萬”,“千萬”,“億”

通過一些數(shù)數(shù)推理認識“百萬”,“千萬”,“億”。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shù)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shù)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shù)單位。

3、認識計數(shù)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練一練第1、2題:

第1題通過撥一撥、說一說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shù)單位。第2題通過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認識相鄰計數(shù)單位間的關系,鞏固對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十進制數(shù)的計數(shù)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shù)原則。

2、練一練第3、4題:

這兩題首先要審題,明白數(shù)數(shù)的要求;其次學生數(shù)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shù)器試一試。

練一練5、6題。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shù)。

生活中的大數(shù)。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計數(shù)單位。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四

我和于雪元老師是第二輪授課,我們用的教案一樣,但課堂效果卻完全不同,我自愧不如。我只是就數(shù)學知識教數(shù)學知識,而于老師可以將數(shù)學的學習和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既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為生活服務。

課題導入時我們借助的是關于鳥巢的一些數(shù)據(jù)進入教學,這一壞節(jié)的目的既復習了舊知,又將原來學習的讀書規(guī)則遷移到更大的數(shù)的學習中。比如,“北京2008年奧運會比賽共設28個大項、302個小項”和“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了約一個小時的文藝表演中?!?008、302和5000這幾個數(shù)字的選用的目的就是借助原來學過的讀數(shù)法則中的“中間不管有幾個零都讀1個零”,為更大的數(shù)各級中間的`零的讀法做好了鋪墊。結果在教學時,我只是讓學生就數(shù)讀數(shù),于老師就可以將以上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很巧妙地實現(xiàn)了新知和舊知的遷移。

認識更大的數(shù)教學教案設計篇十五

數(shù)學知識,往往就是一種規(guī)定,思考規(guī)定背后的道理,那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一個有追求,愛鉆研,會思考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數(shù)學的思考。

我先由撥珠引出計數(shù)單位,復習學過的計數(shù)單位和進率,發(fā)現(xiàn)滿十進一會產生一個新的計數(shù)單位,順理成章讓學生猜猜萬后面會是什么計數(shù)單位并且辨別。師生順利確定好了十萬,百萬和千萬的順序,然后再猜:后面的計數(shù)單位到底是什么呢?眾說紛紜,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我用撥珠證實了“萬萬”的'猜想,并用一個個的數(shù)字和同學討論合理性,最終得到“億”這個計數(shù)單位。其實對于我們來說,計數(shù)單位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講完了,但是這節(jié)課我們卻花了大量時間和學生探究計數(shù)單位,為什么萬后面是十萬,為什么千萬后面是億呢?可能我們都沒有思考過,對啊,為什么呢?整節(jié)課,學生一直跟著老師走,一直在思考,我想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

我要學會做一個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并且把這種思考的習慣教給學生的老師。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3480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