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記錄成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寫總結時,不要忘記對過去的經驗進行總結和汲取教訓。“總結是成功的階梯”,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范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借鑒。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一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第一課時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周長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探索的欲望,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學習新知。
二、說目標。
根據(jù)本課的具體情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3、情感目標:通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本著課程標準,我在認識了本節(jié)課教材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考慮學生認知情況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教學關鍵點:讓學生在自己的計算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算法。
四、說教法。
依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學生愛聽的故事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師生互動探討新知、引導學生總結、點撥學生迷惑等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呢?設計教學時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總結規(guī)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并體驗數(shù)學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教學。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從學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景,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召喚下,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新知的動機。
(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于、善于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chuàng)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量讓學生多做多說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小組討論解決方法:小組討論看你們有幾種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匯報結果:
寬+長+寬+長=周長寬+寬+長+長=周長。
寬×2+長×2=周長(長+寬)×2=周長。
師: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你最喜歡哪種方法呢?今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匯報結果: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邊長×2+邊長×2=周長。
邊長×4=周長。
有了長方形周長的基礎進行知識遷移,學生會輕輕松松的總結出來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鞏固深化,聯(lián)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1、老師要給一張長5分米,寬3分米的照片做一個相框,需要多長的木條?
2、媽媽要給一塊邊長為8分米的正方形臺布四周縫上花邊,花邊的長是多少分米?
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發(fā)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jù)教學重、難點,分層設計了以上幾個習題,通過練習,既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記憶,又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四)課堂總結。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都學到了什么?
今天這節(jié)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么收獲?
七、說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二
聆聽了唐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本節(jié)課結構嚴謹、層次清楚,體現(xiàn)了教學結構合理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師生關系民主化等全新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就對唐老師的這節(jié)課作一個簡單評析,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以下六大亮點:
本節(jié)課張師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舊知復習,引出新課;動手操作——大膽猜想;合作探究——驗證猜想;實踐應用——達成目標。整堂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操作、猜想、驗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映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之間的相互作用,順利達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形象直觀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北竟?jié)課的學習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展開的,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如:在引出新課環(huán)節(jié),唐老師用學生最熟悉的課桌、操場等生活實物導入,引出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要尋找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再如:在練習中,老師設計了計算課桌的面積、籃球場的面積等,使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交融,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節(jié)課唐老師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唐老師讓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課標》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
在學生探索長方形面積的過程中,唐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例如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擺一擺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使他們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的初步結論。而后,教師馬上又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用長乘寬來計算呢?又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任取幾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長方形,邊操作邊填表,讓學生在操作中,獨立去探索、發(fā)現(xiàn)、驗證,從而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中發(fā)展自我。
唐老師制作的精彩多媒體課件,色彩明快,和諧自然,變靜為動,令學生耳目一新。在教學中唐老師適時運用,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正方形面積公式時,用課件形象直觀地演示有長方形轉化成正方形的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唐老師的這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涵蓋基礎練習、應用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四個層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延伸部分突出學生對解決問題策略的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滿足了學有余力學生的需求,實現(xiàn)了“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基本理念。
教學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每一節(jié)課都很難做到“踏雪無痕”,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例如:
1、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較少,沒有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
2、動手操做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用小的正方形擺到大的長方形紙上,把復雜的操作轉化成簡單的操作,即易懂又能輕巧的突破難點。
總之,本節(jié)課唐老師貫穿了“猜想—實驗—驗證—概括”的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體現(xiàn)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三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我覺得這節(jié)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始,王老師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為本節(jié)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后,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么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么辦法?輕松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課件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后師點撥可以通過擺1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shù)×每排個數(shù),而排數(shù)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shù)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后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啟發(fā),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這個發(fā)現(xiàn)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fā)現(xiàn)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fā)現(xiàn)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fā)現(xiàn)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fā)現(xiàn)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的學習方法,后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更為重要。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jié)課教師能充分發(fā)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xiàn)。
建議:從這節(jié)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往公式里代數(shù)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四
這節(jié)課內容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出示一些學生已經學過的圖形,讓學生辨認,從而引出新課。這樣利用學生的舊知,不僅喚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而且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讓學生摸圖形,在摸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借著判斷,引導學生思考長正方形中藏著什么秘密。于是,教師馬上引導學生要通過科學的驗證去證明猜想正確與否。學生通過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實際操作驗證它們的特征。在驗證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巡視中在方法上一些指導,引導學生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暴露自己的思考過程,在交流中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及時地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看法進行比較、反思,總結,從而使學生確認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并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五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面積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1、注重動手操作,明晰公式的推導。在教學中,宋老師首先通過讓學生在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里擺一擺,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數(shù)量。從操作中,有的學生一共擺了15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知道是15平方厘米;有的學生沿著長方形的長擺了5個,沿著寬擺了3個,也就是一行擺5個,擺3行,從而初步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就是長乘寬。在接下來的驗證中,宋老師又組織學生進行操作,通過擺出不同的長方形,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驗證計算公式。學生的每次的操作中,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注重學習方法的總結。在教學中,宋老師通過設置籃球場的情境,讓學生用1平方米來鋪,學生會感覺到麻煩,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可以把復雜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另外在探究長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發(fā)現(xiàn)結論、應用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教學引入用時過多,可以直接出示籃球場的面積,引發(fā)學生思考,這樣節(jié)省時間充分地去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2、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是怎么擺的?教師可以不必直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一行正好擺5個面積單位?為什么正好擺3行等問題,對于第二種擺法,可以引導學生是否還有更簡潔的擺法,而不是教師自己展示,代替學生的思考。
3、對于正方形的面積推導,可以利用練習題中的題目進行推導效果會更好。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我覺得這節(jié)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課始,王老師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為本節(jié)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后,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么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么辦法?輕松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shù)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課件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后師點撥可以通過擺1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shù)×每排個數(shù),而排數(shù)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shù)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后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啟發(fā),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這個發(fā)現(xiàn)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fā)現(xiàn)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fā)現(xiàn)的,是不能成為科學發(fā)現(xiàn)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fā)現(xiàn)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jù)。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tài)度。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的學習方法,后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來說更為重要。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jié)課教師能充分發(fā)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思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xiàn)。
建議:從這節(jié)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往公式里代數(shù)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六
我覺得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但是本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與生活有關,為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周長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機械地學習只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本節(jié)課從我們熟悉的籃球場入手,引入自然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對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應該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充分經歷數(shù)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出示了場景圖以后,岑老師馬上請一位學生展示:指出它的周長并思考:要求長方形的周長,我們必須知道什么?同學們討論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時讓學生展示多種計算方法,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了學生解題的方法多樣化的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思維過程對具體形象存在著依賴性。在得出長方形周長的求法之后,岑老師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層次不等,難度遞進的一系列鞏固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知識進一步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岑老師善于抓住課堂上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適時介入強調。例如:本節(jié)課中,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方法3里,關于(12+8)*2要不要加括號,岑老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加括號,求出來的是什么?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做法,從而避免以后的學習中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總的來說,岑老師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理念是體現(xiàn)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目標效率高意識強。讓學生在展示中發(fā)揮自己潛能。這是一節(jié)有效高效的課堂,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借鑒。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七
徐春影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目標明確,設計有條理,再加上豐富的教學經驗,厚實的語言功底。所以老師看上去從容不迫,但是學生卻學得積極主動,學生時而獨立思考,時而合作交流,還有適時的展示匯報,使得課堂上呈現(xiàn)出濃濃的探索學習的氛圍。
我覺得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有時是枯燥的,但是本節(jié)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與生活有關,為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提供了一個親切熟悉的環(huán)境。周長的概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機械地學習只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本節(jié)課從為幫老師想辦法解決需要多長的絲帶入手,引入自然、貼切。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學生而言,知識的獲取不應該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充分經歷數(shù)學的過程中逐步建構的。在出示了長方形以后,徐老師馬上請一位學生指出它的周長并思考:要求長方形的周長,我們必須知道什么?同學們討論得出答案以后又及時讓學生動手測量各邊的長度并用多種方法計算,充分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了學生解題的方法多樣化的能力。
著依賴性。在師生共同得出長方形周長的求法之后,徐老師根據(jù)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層次不等,難度遞進的一系列鞏固練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對知識進一步進行內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徐老師善于抓住課堂上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加以強調。例如:本節(jié)課中,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方法3里,關于(12+8)*2要不要加括號,同學們的意見產生了分歧,這是蔡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加括號,求出來的是什么?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做法,從而避免以后的學習中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八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出示學生熟知的'校牌,通過給校牌圍金邊的活動,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其次,通過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第三,鞏固練習階段安排的幫哆啦a夢找家的游戲,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里特點,即有趣味性,又有層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
但是,這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三、學生測量長方形周長時,用了過多的時間,以至于最后的“找周長、測周長”的活動沒開展,老師沒把握好時間。如果能開展這個活動,就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
范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jié)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后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九
《長方形與正方形》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第4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2課時,屬于《空間與圖形》范疇,之前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區(qū)分銳角、直角、鈍角,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了解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這節(jié)課的教學也為學生今后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在教材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2、目標分析:
(1)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過程,積累認識圖形的方法,獲得研究圖形的有關經驗。
(3)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識。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三維目標,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準備采用觀察發(fā)現(xiàn)法、活動探究、小組活動等教學法。所以本節(jié)課將以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基于我確定的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我的教學過程將從以下四個步驟展開:
(一)設情引趣、導入新課。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良好的開端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基于這個認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競賽活動情境,每個小組有長短不一的三種小棒,每次任意拿出其中的4根擺出不同的四邊形,在相同的時間內看哪組擺得多,擺得好!一分鐘后,學生擺出的各種不同的四邊形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指著這些不同的四邊形我問道:“這些四邊形中,你最熟悉的是誰呢?”學生可能會說:“長方形、正方形”我故意問道:“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這也是四邊形,這也是四邊形,為什么它叫長方形,它叫正方形呢?”。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熱烈討論,這時我再因勢利導:“如果你想弄清楚長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有什么特征,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吧!”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已激發(fā)了強烈的學習愿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們把學生帶進探索新知的環(huán)節(jié)。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探究活動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分三個步驟完成:
(1)研究長方形。新課導入后,我并沒有直接講授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而是把時間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利用長方形學具,先用眼看一看,動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從邊到角獨立研究長方形的特點,接著在小組中自由交流、討論,強化理解,最后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展示交流中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長方形的特征: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全體同學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從而感受到探索之美。
(3)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對于學生的思考結果,老師并不急于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從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共同點去進行研究分析,讓學生充分經歷思考學習的過程,最后才巧妙地借助多媒體,直觀地幫學生理解正方形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在這里多媒體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較好地幫學生突破了難點。
至此,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有關知識,此時,他們急于找到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于是我把學生帶入到“應用新知,理解提高”的環(huán)節(jié)。
(三)應用新知,理解提高。此環(huán)節(jié)由四道練習題構成,由易到難,各有側重,盡量體現(xiàn)練習的針對性、趣味性和綜合性。
第一題認一認是基礎題:目的是加深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出示格子圖:“看誰觀察的最仔細,最快區(qū)分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踴躍舉手回答。我追問道:“你是用什么方法區(qū)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呢?”。有的孩子說:“圖(1)上下兩條邊都是5格,左右兩條邊都是9格,所以我認為它是長方形”,有的孩子說:“圖(4)四條邊都是四格,所以我認為它是正方形。”。說明通過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很好的利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來辨別圖形。
第二題“猜一猜“我以第一人稱口吻依次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讓學生搶答辨認,然后同桌互相說互相猜,通過多次練習,進一步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共同進步的教學思想。
第三題,畫一畫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要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還要通過動手操作來解決問題,較好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第四題:加深難度,拓展練習:數(shù)一數(shù)圖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個數(shù)。程度較好的學生能很快有序數(shù)出圖中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個數(shù)。這時我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自己數(shù)的方法,讓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引導程度較弱的學生,在生生互動中最終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四)歸納拓展,深化認識。對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理解不應是對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幾個方面進行歸納,因此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知識。
這是我簡潔有序的板書設計: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
今天,大廟小學教學大練兵活動的第一節(jié)課開始了,校長王軍身先士卒,為我們執(zhí)教了示范課《長方形和正方形》。
課上,我們領略了校長熟練的多媒體制作和操作技術以及他沉著大氣的教學風范。新課先從學生身處其中的教室入手,黑板、桌面、窗框……初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接著,出示探究問題以及探究表格,讓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分組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然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是由淺入深的練習。課堂上師生配合融洽,旁若無人,讓聽課者不由得也融入其中,感到鼓舞和歡欣。
以一個語文老師的眼光去看這節(jié)課,我覺得王軍校長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比如,教師問題剛一提出,有的學生就急于回答,這時,王校長不急不慢地說:“別著急,要認真聽別人把話說完,思考好了再回答。聽課還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如果自己和他的意見不同,就要主動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叫認真聽講!”這樣對學生傾聽、表達和思維習慣的關照,讓各科老師聽了都心頭一亮!
聽了本節(jié)課,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深深覺得:數(shù)學也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有結論的得出,都要憑借行之有效的數(shù)學研究方法。課堂上,王軍校長非常注意數(shù)學研究方法的滲透。比如,當學生說出“長方形的對邊都是相等的”這個結論的.時候,王校長馬上追問一句“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學生有的說是量出來的,有的說是用手中的學具對折發(fā)現(xiàn)的,他馬上讓學生上去演示,并讓下面的孩子自己也試試。通過交流,開啟了學生的集體智慧,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既教給學生數(shù)學研究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研究的意識,其課堂效益是長遠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聽別人的課,是對自己課堂教學水平的一次洗禮和提升。校本教研,給了我們“窺探”他人課堂教學法寶的機會,實現(xiàn)了我與同事共成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一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jié)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教材且又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將龜兔賽跑引入本節(jié)課中,讓學生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以問題“誰跑的路程長?”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做到了問題導學,引起學生的思考。
設計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通過測量出每個邊的長度,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周長的方法。通過學生列出的不同計算方法,引導每個算式中不同的數(shù)代表不同的含義,最后得出最簡單的一個作為周長的計算公式。
概括出本節(jié)課的新知后,首先解決了本節(jié)課一開始的龜兔賽跑問題,讓學生解決問題并練習用公式計算。又采取了不同形式鞏固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判斷中有易錯點和難點,突出了本節(jié)課中的重點內容。最后又以計算拼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的周長提高訓練,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了周長的本質和計算周長的方法,并且強調了重合的邊。
長方形周長公式中小括號的作用,正方形周長和邊長的倍數(shù)關系,單位的統(tǒng)一,拼接方法和周長不能相加的原因等等,幾個突出的重點都做到詳細講解和強調,提高學生的認識意識。
對本節(jié)課意見和建議:
1、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解釋不夠透徹,它是兩組領邊的和或者是兩組長和寬,這一點王老師做到了很好強調和擺圖。
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比較可以舉一些實際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周長的大小和不確定性,增強學生生活感受意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二
我說課的內容是《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是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二冊第16—18頁的內容。
學生在上冊已經學習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這些都是本課新知的支撐。本課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征,這部分內容是以后高年級學習了平面圖形特征的重要基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描、找、說、圍、畫和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對圖形的空間想像能力。
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中分離出面,再從立體圖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能正確說出三種圖形的名稱。
教學難點是如何辨認和區(qū)別長方形和正方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魔術袋,你們猜老師帶來了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猜一猜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然后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搭積木,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從“體”得學生分小組活動。
小組匯報活動結果,教師根據(jù)匯報播放課件并板書名稱。
(1)課件演示:從長方體分離出長方形的動態(tài)過程,然后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并板書:長方形)。
(2)課件演示:從正方體分離出正方形的動態(tài)過程,然后把正方形貼在黑板上,并板書:正方形。
(3)課件演示:從圓柱體分離出圓的動態(tài)過程,然后把圓貼在黑板上,并板書:圓。
師:你們想和我們交朋友嗎?生:想。
那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觀察,我們和過去你們認識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
小結: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它們都是物體的一個面。
2、用“體”描“形”
(2)學生動手操作畫圖形,電腦播放活潑輕快的音樂。
(3)小組交流,展示作品,學生互評。
3、分析與辨認。
(1)讓學生說出各種圖形的名稱。
(2)找一找。
(3)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呢?請同組的小朋友相互說說。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利用課件揭示體和面的關系,同時設計了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體和面的關系。學生在操作活動“用“體”描“形””、“找一找”的過程中,人人參與,親身經歷,從體上抽象出面,再把這些面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過程,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自生活的思想。
1、圍一圍。
(1)小組合作,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說說是怎樣圍的,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試著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圓。
反饋交流,使學生理解在釘子板不能圍出圓,從而加深對圓的認識。
2、畫一畫。
(2)小組對組員作品進行評價。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一圍,再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一畫,使學生在圍和畫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評價本節(jié)課自己以及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下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想今天認識的圖形。(學生閉眼想圖形)。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學生可以評價自己或他人一節(jié)課的表現(xiàn),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體驗成功,促進發(fā)展。讓學生閉目想象所學的圖形,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發(fā)展空間觀念的有效途徑。
2、用一個長方體能畫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呢?這個問題留給同學們課后去探索。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運用開放性的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從課內向課外的.開放,從書本向生活的開放,密切了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本堂課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就介紹完了,縱觀全課,我的設計意圖是:
1、注重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圖形認識。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適當?shù)脑u價。在設計時,注重設計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注意師生、學生間的交流;組織適當?shù)男〗M合作學習;注意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三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應聘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號考生,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研究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他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知識的教育對象時小學三年級學生,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學生要接受知識的變化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習了長、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們都有四條邊。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在上一節(jié)課學生又知道了長、正方形的周長就是4條邊的總和。這些都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還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教學目標。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點。
由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了認識,并且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應為會推導、歸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概括抽象能力,并會熟練應用公式去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五)說教學難點。
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和應用能力還有待提高,將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因此我把教學難點定為,讓他們應用所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去靈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根據(jù)讀講精煉教學法的理念將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1、情景教學法,三年級學生已經對周長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出問題,即讓他們考慮長方形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如何計算的問題,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來,所以我打算運用情景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3、充分運用課件、學具的輔助作用。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本課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我將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匯報的活動,總結推導出計算公式,從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機可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
學生已經在二年級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節(jié)的內容學習中也掌握了周長的概念,因此我創(chuàng)設“學校有兩個花壇,小明想知道這個長方形花壇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誰來幫幫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的用已學知識來思考所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將舊知與新知達到很好的銜接,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主動性。比如學生會想到用繩子去圍的方式;會想到用尺子量邊長的方式,通過復習導入的方式,既回憶了舊知,有開拓了思維,從而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知識的'建構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為了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獨立嘗試、小組交流、總結歸納等環(huán)節(jié),讓他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根據(jù)已有認知,思考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并且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他們的思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會得出幾種不同的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據(jù)學生列出的式子,我會讓他們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學生討論后,我出示課件,總結學生討論的結果,課件內容如下:
長×2+寬×2=長方形周長。
長+寬+長+寬=長方形周長。
(長+寬)×2=長方形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邊長)×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學生通過總結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養(yǎng)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變化過程,又為進一步揭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做了鋪墊,有利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達到教學目標。
(三)隨堂練習,鞏固新知。
(四)課堂小結。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理解,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思路,對前面的探索過程加以梳理,引導學生說出: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長和寬,求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他的邊長。設計的目的是不僅讓學生掌握公式,還要讓他們明白與問題的聯(lián)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請學生回憶本堂課所學內容,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以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點,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四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這兩種圖形的特征,為后面學習長、正方形的`周長、面積以及立體幾何的學習打下基礎。
3、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培養(yǎng)愛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等環(huán)保意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是:歸納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教學中通過學生分組合作、動手實踐、討論交流,自主獲取新知,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空間觀念。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备鶕?jù)這一理念,我認為教學中,教師的著眼點,不應只是規(guī)律性結論的呈現(xiàn),而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為此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美麗的鳥巢”導入新課,通過猜測、操作、分析、比較等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長、正方形的特征,并應用這些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本節(jié)課設計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點擊鼠標。
小朋友們,小鳥的“家”漂亮嗎?看到它們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鳥巢是怎樣做的?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們重點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設計意圖: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數(shù)學問題導入新課,能很快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并迅速切入正題,為后面的合作探索與深化理解巧設“孕伏”。
第二環(huán)節(jié):分組合作探究特征。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猜測特征。
這里更多體現(xiàn)了課堂的生成,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第二層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長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學具。聽清要求:利用這些學具,動腦筋,想辦法,找一找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會兒要在全班交流你們組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些特征的。
學生分組學習結束后,全班進行交流。有的小組通過測量的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的小組是通過對折的方法發(fā)現(xiàn)的;有的小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在此基礎上,再利用課件演示長方形的特征。(演示課件)。
最后教師板書特征: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貼在黑板上)。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學具,運用各種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學生在分組合作、全班交流后,總結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師板書: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貼在黑板上)。
在這個層次里,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學生分組合作、討論比較、總結特征,預設與生成交替出現(xiàn),課堂真正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第三個層次:比較特征。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長、正方形的異同,然后全班進行總結,教師用韋恩圖表示出長、正方形的關系。(畫圖)。
有對比才有鑒別,本層次的設計就是想通過比較長、正方形的異同,讓學生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避免思維產生混亂。
到此,新授已經結束,師生共同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指著黑板比劃一下)然后對開始的猜想進行判斷。
本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練習的設計緊扣重點,由易到難,形式多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第一個練習: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出其它兩條邊的長度,并說明理由。
每個同學都有長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兩人一組,選擇合適的小棒分別擺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要說清這樣擺的理由。在這里學生有可能擺出平行四邊形、菱形,那么讓學生說明為什么不是長、正方形,怎樣才能變成長、正方形。
第三個練習:給出一張長方形紙片,讓學生想辦法變成最大的正方形。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全課總結。
以學生談感受的方式,評價本節(jié)課的收獲、體驗,以及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五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王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jié)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課堂開始王老師以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和特點作為鋪墊,讓學生回顧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這些知識,還有就是知道周長的定義,為后面計算周長買下伏筆。
設計了一個十字繡的圖,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計算給十字繡裝邊框需要多長邊框,從而引出問題,開始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探究新知時候,給出了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邊長,讓學生根據(jù)剛開始的知識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并小組合作用擺小棒的方法解釋方法,讓學生明白每種方法的原理,尤其是在推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時,通過擺小棒重復解釋了公式的含義,學生一目了然。后面用同樣的方法推出正方形的周長公式。整個過程教師一直在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最后總結概況周長公式。
課堂一開始教師就給學生提出了兩條課堂的建議,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課堂也不是的鼓勵和反饋學生的回答,聆聽別人的建議等等。提示長方形周長公式中的小括號時,也沒有直接說明,而是間接引起學生的關注,印象深刻。
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中還有一種2個長和2個寬的計算方法也需要給學生滲透一下,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幫助。
2、練習題的設計跳躍性較大,最后一個題難度較大,建議可以拆分成幾個題逐步滲透思想和方法,層層遞進,讓學生更容易掌握。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六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本冊教材圖形與幾何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guī)則圖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求法的基礎上的教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好這一內容將為今后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其它圖形的周長以及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學生個性差異大,課堂學習過程中自控力不強,學生排斥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方法,多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做出選擇。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創(chuàng)設情景中,培養(yǎng)嚴謹求真、刻苦鉆研的學科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重點、難點。
難點:能靈活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jié)課的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fā)現(xiàn)。
(2)巧設疑問,體現(xiàn)兩“主”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擇法”,數(shù)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將指導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3分鐘)。
我以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情境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的情境,提出學習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內容,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數(shù)學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探索新知(2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分析教材的難點,在探索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過程中,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總結歸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
1.首先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特點,學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這一特點,然后利用周長的定義,讓學生獨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長方形周長=長+寬+長+寬。
長方形周長=(長+寬)×2。
3.讓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第三種計算公式是最簡便的。在此基礎上,反問: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接下來是探索正方形周長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長方形周長的鋪墊,本環(huán)節(jié)我完全放手給學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條邊長度相等,所以學生很容易得出:
(三)實踐應用(15分鐘)。
(四)反饋總結(2分鐘)。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對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能夠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七
1、教材內容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內容、線索,并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學生通過數(shù)、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教學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及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征,我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我設計了小信鴿送信遇到難題,請小朋友幫幫他。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的情感。
(2)實踐參與,促進知識能力均衡發(fā)展通過操作、實驗等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個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xié)作的活動。我請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動腦筋,想辦法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手的活動促使了腦的發(fā)展,腦使手的動作更加靈活,而手腦并用能使人的思維得到均衡發(fā)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本節(jié)指導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數(shù)學。
“探究”是新課改的一個主題詞,所謂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數(shù)據(jù)、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兒童的發(fā)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據(jù)特征來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是很適合的。在本節(jié)課中,我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動腦筋,想辦法,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等等,內容一步一步推進,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探究這類問題的一些方法。
2、在主動“觸摸”中學習數(shù)學。
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多次讓學生運用數(shù)一數(shù)、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讓學生在“觸摸”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方法,領悟知識內在的奧秘,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3、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shù)學。
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不只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夠在推理、思考的過程中學會交流,進行體驗。課中我安排學生6人一組,想出能證明長方形邊和角特征的辦法,活動后讓學生及時反饋自己的發(fā)現(xiàn),表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互相幫助,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探索新知;互相取長補短,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和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老師出示多媒體:“請小朋友們來看!勤勞的小信鴿準備將這些信送到哪兒去呢?哪些信送到長方形的家?哪些信送到正方形的家?6號信呢?小信鴿多著急呀!為什么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學習了今天這節(jié)課,大家就明白了!”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喜歡的情景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2、舉例:“小朋友們,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
通過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索特征。
探究長方形的特征:老師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們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同桌交流后,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反饋。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篇十八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李雪萍老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通過數(shù)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這節(jié)課,李老師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之中,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shù)學。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發(fā)現(xiàn)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然的成了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本節(jié)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用耳聽、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每項活動的過程,李老師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余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xiàn)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時,教師及時總結、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精選14篇)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對其執(zhí)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41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