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梳理知識結構和提高記憶能力。在總結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建議。以下是一些寫作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和指導。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一
我記得有人說過,瘋子和作家的區(qū)別,就在于瘋子把他所見所思都說了出來,而作家則是寫了下來?!度碎g失格》里的葉藏最后被送進了瘋人院,似乎也正驗證了這一點。確實是瘋狂的境界。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葉藏玩反義詞游戲的那一段。黑色的反義詞是白色,白色的反義詞是紅色,紅色的反義詞又是黑色,花的反義詞是蜜蜂,惡的反義詞是善,光明的反義詞是黑暗,那么,罪的反義詞是什么?葉藏說,是罰,罪與罰,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不可思議,卻又完全能夠接受,覺得好像一瞬間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然而我又感到恐懼,如果太過認同他,也許有一天我會走上和他一樣的道路。偏偏情不自禁為葉藏的種.種反應而贊嘆。對于葉藏此人,我一開始還以為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窮兇極惡的大兇之人,看完之后卻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極端麻木與極端敏感并存之人,沒有想象中的兇惡,只是對世人期望過高,自卑而又厭世,弱不禁風的人。如同太宰治的筆名,自稱dasai,自認“差勁”。文字里有種壓抑的呼吸,仿佛黑夜中看見白骨鋪路,鮮紅血液流淌如引路明燈,灰白霧氣繚繞四野,霧氣里鬼語啾啾。我不敢說話,問身在何處,亦不敢反抗,只靜看人世如煉獄生煙。業(yè)火燒到了腳下,我認命。如果那青面獠牙的是人,那我不配為人,但那是我的錯嗎?是我的錯嗎?是吧。雖無青面獠牙,我也罪孽深重,若果然無解,那我便自墮阿鼻。
于是,果然無解。葉藏進了瘋人院,而太宰治投水而死。
即使是為了美好而去,也必將看見黑暗,這就是人間。面向陽光,背生骷髏,這就是人間。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二
留在我的眼中《人間失格》可能是唯一一本,對于我來說,如果你看不懂,或者是剛看過之后對此嗤之以鼻的人,說實話我反而是羨慕你的。
或許你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有多少人曾經抱著這本書在深夜哭泣,一次又一次的指著封面的太宰治告訴自己“不要極端”“不要抑郁”“不要像這個人一樣”的說教。你們可能會對此嘲笑、諷刺、譏諷、討厭甚至是怨恨這樣的人。但是,我只想說如果你不曾跌入塵埃里,你們又怎么會了解那種被世界擊倒在地的絕望。
《人間失格》是主人公葉藏在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三張照片后的感想為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分別介紹了葉藏的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寫了主人公葉藏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其實,讀完《人間失格》我一瞬間的反應是不知道為什么有一種被救贖般的快樂。那時的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不僅僅是只有我自己擁有這樣的消極想法。我并不認為讀書一定要從中學到什么才是好書。我反而認為在一本書中能從作者的筆鋒中看懂自己。才是讀書這個過程中尤為重要的。
這也是我愿意在自己高三畢業(yè)在準備再次踏入大學前,再一次品讀《人間失格》的原因。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三
失格即喪失資格,人間失格約是沒有在人世的資格吧。
此文與作者的前半生或者就是一生的經歷近似,札記概是心底自己對自己的解讀。莫名奇妙被時代打壓地無法抬頭做人,太宰治也會將生在富豪家里作為富二代而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無錢去做小白臉、對所有人事物心懷恐懼,自殺未遂,沉迷與酒精與毒品,被關進精神病院,與人世隔離,真的慢慢喪失做人的資格。
文末是太宰治生平,不簡單不平凡,也沒有太轟轟烈烈,只是多次自殺,直到最后成功。讀庫1805有篇文章叫做疾病入畫,探究癲癇病與作家的成就之間的聯(lián)系。太宰治所處的環(huán)境與經歷形成那樣的心理,心理與環(huán)境既促使其作出名篇傳世又導致自殺為結。
其實看此類文章很糾結,其中充斥的失意與消極,往往讓人很難讀下去,不得已只能從別處補足能量之后再接著看。
讀書是窺探另一個人眼里的世界,這世界是美好還是囧困,不過都是過眼云煙。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四
世界文學多種多樣,那你是否聽說過日本的“私小說”。日本一向都有“私小說”傳統(tǒng),這一詞廣義解釋為凡是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故事,就成為私小說。但多數(shù)人更傾向于狹義解釋,認為私小說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生活而獨立描寫個人身邊瑣事及心理活動。
太宰治,一個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作家。他的作品歷來都是私小說的典型文作。太宰治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一生只有39年,卻驚動日本文壇,以至于他去世了近80年,還是有許多粉絲。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先生的絕筆,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后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fā)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葉藏是一個從小孤僻,生性怯弱敏感,對人類充滿恐懼不安,人總是遺憾自己所擁有的。葉藏出身在貴族,卻害怕吃飯,害怕跟人說話,等他來到城市,卻染上喝酒抽煙的陋習,生活好像充滿希望,又好像暗無天日,對于葉藏來說,他的一生都在尋找活著的意義。他在眾人面前扮演小丑,但笑只是個表情,與心情無關,世事往往如此,越是刻意經營,越是失望。
孤獨是一場無人送藥的重感冒,直到他遇到了常子,一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最終,他們都沒有找到活下去的希望,決定殉情,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猝不及防。常子死了,葉藏活著。
父親為此與他斷絕關系,他每天渾渾噩噩,甚至染上了毒癮,他覺得,生活挺好,不好的是他自己。后來,他又一次墜入愛河,直到他的愛人出事,一切又回到了原樣。在一無所有的年紀他連快樂都給不起自己。朋友們覺得他瘋了,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對他來說,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結尾,他被哥哥帶回了家,27歲的他已經滿頭白發(fā)。
愿我們生而為人,人間有格。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五
曾經下載過這部電影,但是沒怎么仔細看。現(xiàn)在看到原著,覺得寫的真是好。形式上類似于《狂人日記》,但是這部小說是自傳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經歷密不可分,札記就像真的作者寫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主人公。他從小對社會、對人們感到害怕,徹底的逃離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寶以掩飾自己,以免讓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異類。他的早熟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見。早熟的人與世界格格不入,他發(fā)現(xiàn)了人們之間的欺騙,而且越是欺騙的好越是被人稱為完美的人。對于年少的人來說,這大概是個可怕的發(fā)現(xiàn),因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騙,那么就有可能在人們之間呆不下去。當然,我覺得這并不意味著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些,而是他長大后明了這些,再把這種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為他今后的行為奠定基礎。
說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也對于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秘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從對于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后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然不能說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子女的不真正了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后曳航》里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為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為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shù)復數(shù)的指稱已經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沒有什么兩樣。因為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為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六
“從孩提時代,我就一直在討好周圍的人,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p>
“不抵抗是罪嗎?”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初次讀完這本書后,我被其中抑郁的氣氛壓抑的喘不過氣來。主人公大庭葉藏在自己內心游走徘徊的想法仿佛聲聲詰問在向我尋找一個答案。我想告訴他,不抵抗不是罪,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沒有錯,那些流言和嘲笑傷害不了你,你可以把他們都踩在腳下,強大到讓世人來仰望你。
可是我不能,這般說辭對于葉藏來說就像一碗沒有什么用的雞湯,表面看泛著營養(yǎng)的油花,喝下去卻令人作嘔。因為對于他這樣的人來講,一個不友好的眼神都像箭一樣將他傷害到體無完膚。
這樣的人,悲劇的結局似乎無解。而那些虛偽、狡詐、偽善、刻薄的人卻看似擁有正常的人格,過著正常的輕松的生活。
為什么會這樣?
我了解到的這本書的讀者可以粗略地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和葉藏一樣擁有著邊緣性的人格,自卑、膽小、對世界充滿了恐懼與不安,他們在讀到這本書時,是一種被揭穿了的恐懼、找到同類的欣喜、又有著一種自虐式的快感;第二種是現(xiàn)實中我們接觸最多的人,他們將這樣的懦弱和痛苦理解為無病呻吟,完全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生活的如此用力;第三種,是我這樣的文青,擁有著正常的性格、生活和社交,可是在看到主人公在發(fā)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嘆息時,卻感到由衷的難過。
能夠想到這一點是令人十分壓抑的,我們就像一群不安分的刺猬,不是在傷害別人就是在被傷害著。誰沒有一顆敏感而柔軟的心臟,只是我們不知不覺的在這片柔軟外建立了一道圍墻,偶爾的變換著自己的角色。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七
依舊是在火車上閱讀的《人間失格》,我想高鐵開通了之后,估計很少有人懷念三個小時的火車,各方面體驗雖然差一點,但是給了我一段安心的閱讀時光。
我在猶豫要不要寫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或許不寫,裝作沒有讀過才是最好的選擇。
閱讀的時候全然被作者帶領,沉郁卑微的難以抑制,這可不是什么好的少年或是青年之書,也不是什么好的自傳,若是我推薦的話,我會說:“一個陽光的健康的青年不應該看這部作品”,或者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不應該讀這個作品”。這個作品就如同文中阿葉小時候的自畫像一般(不對,這個名字也是不能被提起的,像是禁忌之名),如同惡魔的低語一般,把人引誘至無路可退的境界。千萬不要從任何的角度分析此書,尋找悲劇原因的努力注定是徒勞無功的,悲劇之所以是悲劇,是因為在一開始就被作者寫就了的,讀這本書,就是沿著悲劇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令人發(fā)狂難以抑制一般。
簡明扼要的講,人的自我毀滅的傾向??膳碌牟皇沁@種毀滅,而是在預設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引誘著的毀滅,偏偏自己沒辦法左右。
我非常害怕詢問自己這樣的問題,書名為什么叫做“人間失格”,究竟誰是“人間失格者”,這樣的問題會被迫讓讀者在腦海中重溫書中的情節(jié),是陷阱。
這種自傳是不能讀的。應當放到書架的最深處。
其實我對作者太宰治并不了解,而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好像看到了他的生與死,或者我。據我了解,太宰治在寫完這本書不久之后,他跳海自殺,打算這樣來結束自己的命運。
我想這么不對世界報懷希望的人,一定自殺了不止一次。而果不其然,是如此。20歲,第一次;21歲,有了第二次;26,28,29,他連又自殺了三次,而最后這一位早已對人世間不報以希望的人離開了我們。這里我不禁想到這個人的內心到底對他所在的世界絕望往到什么地步,才能下決心對自己如此狠心。他是“無”,是“風”,是“空”,他討好,恐懼,害怕被拋棄,無心的行文流露著太宰治內心深切的苦楚。而這本書的主人公則是他的寫照,另一個他。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八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丑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彼菢有⌒囊硪淼幕钪盟^的處世之道教養(yǎng)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著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著棉花仿佛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圣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丑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注定孤獨,注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說:“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
往并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币苍S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么,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溫暖的??墒俏覀兌贾溃宦?,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秘密全數(shù)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溫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愿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著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溫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彼母兄?,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圣潔、堅強、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域里固執(zhí)執(zhí)著。
所以,我們應當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用陽光的心態(tài)度過每一天。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九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這是主人公葉藏一生的寫照,也是作者太宰治的人生所感。
我們都是在時時刻刻偽裝著自己,可是自己的面具被揭穿后只剩下惱怒以及報復。但是世俗不就是建立在偽裝的基礎上嗎?知道某一天,我們已經分不清到底是面具還是自己的本心時,我們就被社會所同化,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長大”??墒牵覀冏约赫嬲樞牧藛??道教所言無為而治,順心從欲,以和節(jié)之,如今的我們一出生就是活在別人的世界中,戴上世俗的枷鎖,從小和“別人家的孩子”攀比,上學后又被告知是“最差的一屆”,于是我們從小時候開始戴上虛偽的面具,哄騙這個世界,同時騙過了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們被這張面具壓垮,于是情緒崩潰,宣泄?!皩θ祟悩O度恐懼的人,反而比任何人都渴望見識妖怪的可怕。”因此,梵高,畢加索意識中的妖怪真正的出現(xiàn)在了人類社會。我們看見了地鐵站有人失去理智踢鐵門,很多人都嘲笑他們。可是壓力這種東西,只有自己親身所受,才有所感?!坝强謶?,愈要戰(zhàn)勝它?!闭f出來十分容易,但是能夠做出來的,往往都是有大毅力的人。
葉藏在落魄的時候侵犯了崛木的利益,于是朋友丑惡的嘴臉一瞬間表現(xiàn)出來,“在這樣下去,世人可不會饒恕你”,一瞬間,人性的自私完全展露出來,受人責備或怒斥時,或許沒有人能保持好心情。但是人們怒不可遏的臉上,有著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加可怕的動物本性。“尋常時候,他們似乎會將這本性刻意隱藏,但一有機會,人類可怕的真面目就會在憤怒中不經意間暴露出來”。任何事物都有著兩面性,但處于憤怒的人,會將這種事物的正確性灌輸給你,使得你強迫接受他的觀點。而等到憤怒消失,也就是葉藏所說的“將本性隱藏”后,這時他們會告訴你,他所說的有些許絕對,可是憤怒的人對別人的傷害也并不是“對不起”能夠彌補的。
接濟葉藏的靜子有個五歲的女兒茂子,在葉藏與社會上爾虞我詐做了一天斗爭后,成為他的心理依靠。茂子一直以來叫葉藏“爸爸”,有次聊天問茂子:“你會向神明祈求什么呢?”茂子回答:“想要一個真正的爸爸。”這讓葉藏頭暈目眩。人的真實本性到底是什么?人總是有種錯覺就是將別人看的特別透徹,可是有時候只是表象罷了?!霸瓉硭麄儾]有把我當做一個真正的人。在他們眼里,我僅是一個連死都不配的蠢笨怪物,即所謂的行尸走肉。他們無非利用我達到快活的目的罷了?!被璋档哪藓鐭粝拢诵缘某舐吞搨?,無可遁形。這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被人性的扭曲活生生磨滅了一個人。
世界上許多痛苦都發(fā)生在他的身上,強顏歡笑的他奉承他人,矯飾輕薄,生活卻逼迫他生不如死,遭受傭人的毒打,來自家族的輕視,他喜歡的女子被玷污,然后又染上毒癮。一次次的打擊使得他看清這個吃人的社會,他說:“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一切都會過去的”。
對的,我們生活中所謂的痛楚,一切都會過去的。珍惜自己現(xiàn)在擁有的,勇敢大方的前行。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
講的是主人公葉藏的故事。曾經,他是一個自閉的孩子,總是喜歡迎合別人,通過搞笑的方式讓身周圍的人歡樂,在讀了中學后,父親把他接到東京去讀高中,在高中認識了絕木,一個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絕木身上,他學會了吃喝嫖賭,后來還因為殉情與父親決裂,殉情后父親不再給葉藏寄錢,失去經濟支柱的葉藏,深刻的體會到了錢斷情亦斷的人間冷暖,并由此沉淪。
讀完這篇小說,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個三觀不正的混混,實則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從他小時候說起,他活著就是為了別人,他極盡一切的搞怪,僅僅是為了博身邊人一笑,但從他的行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懼,那種時刻得不到認可的恐懼,就如同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主人公一樣認為周圍的人,是吃人的野蠻人;不過細細品味,我倒覺得,主人公是一個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種狹隘的“真”,他認為周圍人做的一切都是虛假,你對他們真,他們對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擠你,而如果你對他們假,他們反倒會哈哈大笑,無比快樂。他定義的“人”終究是要成為人們滿意的“人”如若不然他們便會視你為垃圾,使你受盡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過他忽略了一點,就是人性的.善和美,親人對他的愛都是純粹的親情,但在他的眼里,卻成了虛偽的。所以當父親問,他要什么禮物的時候,他并不想滿足父親這種虛偽的滿足,于是就拒絕了父親對他的好意,其實父親那并非是為了尋求虛偽的滿足感,那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美好和溫暖的親情。
葉藏還是個懦夫,他不敢接受現(xiàn)實,只會通過嗜酒抽煙和使用藥物來麻痹自己,逃避現(xiàn)實,當他因殉情自殺父親不再跟他匯錢后,他開始一蹶不振,過起了無業(yè)游民的墮落生活,感覺全世界都拋棄了他。
人世間本來充滿了美好的東西,但他卻不曾擁抱它,而是去以狹隘的眼光去判斷它,曲解他,那只是會讓你沉淪。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一
總有一些人,與周圍格格不入,又或者,每個我們都是如此?我無從知曉。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人群中試圖怎么隱藏都無濟于事,就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深諳人群早以默認的某種慣常的度,想用力表現(xiàn)出的快樂,(而快樂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過度的夸張,反而變成不適的擔憂。想要不被擔憂的擔憂總是縈繞在腦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淵。
能夠在人群中很好隱藏某部分自己釋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處,一定是一門藝術。很容易浸入某種情境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我的。面對《人間失格》,究竟是什么導致的悲劇?人與人之間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間最為困難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與冰山一角的他,不說,是無人理解的痛,說了,依然是無人理解的痛。歸根到底,我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終究,我們要找的并不是我們喜歡的人,而不過是我們以為的喜歡我們會對我們冰山感興趣的或者哪怕佯裝感興趣的人。所以總得有個人,開個頭開始這場劇目才行,然后一方當了真,戲劇才真正上臺。相互訴說與傾聽,哪怕左耳進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對方感覺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感覺到的對方愛不愛你,荒.唐吧,我們從來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勝過悲涼的真相,美好的面紗摘不得,該化的妝一定要化。
可是終究,抱團取暖還是比顧影自憐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許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間,像圣潔的光突然籠罩了世界般的歡喜。有時,居然毫無緣由。
我為什么會喜歡自己?最近這個問題縈繞著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喜歡我自己嗎?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愛與丑陋,其實,終其一生,我要討好和取悅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自己。我為的終歸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而不是更討厭自己。
過于誠實是因為欺騙在我這已沒有了意義,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騙你,你的眼神表達了想要被騙的渴求,而我只能啞然一笑,說剛才說的都是騙你的。我拙劣的謊言怎么可能騙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騙,從來不是我。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二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大正和昭和時代下的矛盾體,讀的是童瀟驍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的版本上評分最低的一本,然而然而當初買的時候是因為折價書籍,翻譯閱讀上并沒有帶來不暢快。
一共收錄六目錄,我看了人間失格一目錄字數(shù)不多約莫兩小時。
因為之前看了《東京百年史》,所以對那個時代的`文人小說家多少帶了一點世界社會影響的眼鏡去看,也便使得對這樣的小說或者是作者本人近乎狂魔毀滅而沒有衍生出救世反抗的力量,并不那么追隨的心境來。
那個時代陰陽怪氣,慌亂矛盾表里不一社會思潮野風一般,誰都說不來誰是正確的,誰都急切證明自己劍走偏鋒,不少雖然要謹慎的大歷史觀來看個人,卻也正是一大堆這樣的個人生滅可能才推動著一個社會的車輪吧,地震空襲太多的絕望了,反倒是如川端康成這般的帶著微弱溫情和物哀在塵埃中讓人開出美麗和希望來才稱呼為不枉人世,甚至在世界上受到認同,拿下文學獎。轉而也就忽然明白太宰先生筆下的近乎自傳體的主人翁確是人間失格草芥不如,在這樣矛盾的世間存活,野狗一般,是傷己傷人,越是求越是無,確是多數(shù)人的現(xiàn)狀,只得一條跳進大川。那是缺少進步教育獨立人格封建殘存的時代。
家庭的溫暖和認同,很重要家庭里面的成員也需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一言難盡其主人翁的酸苦弱雞,改變吧青年選擇不了時代就換一種想法積極推動一些事情吧。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三
病態(tài)的撕裂感。與生俱來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努力想要去成為合群的普通人,去滿足他人的幻想和期望??赡切└窀癫蝗氲牟糠?,像是手表中尖銳的齒輪,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在身體中里轉動咬合,血肉模糊。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摧毀自己,折磨他人。
人活在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有枷鎖來束縛住你,哪怕是稍微動一下,也會冒出血來。以前總以為有人選擇結束生命,大概是因為對生命日復一日交替輪回的厭倦或失望,現(xiàn)在知道還有對生命不可掌控的恐懼。
太宰治的`文字帶著病態(tài)的抑郁,近似癲狂,懦弱而又自卑。他筆下的女人一度符合舊社會舊體制下的日本,謙卑而又溫柔。
太宰治常年缺愛,對于和“朋友”“情人”“妻子”的交往沒有明確的零界點。因為過于自卑和內向,無論是被背叛還是被利用,他都甘之如飴,將過錯歸功于自己。因為太過于孤獨的人,總不會在乎對方給予的溫度有多純粹。
對于男女感情來說,糾纏不清的感情就是溫床,孵化出依戀,然后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分好幾個短故事來揭露人性的淺薄和虛偽,言語雖不犀利卻足以喪氣滿滿。生而為人,都不會有好結果的。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四
《菊與刀》的作者魯斯·本尼迪特女士曾經分析過大和民族國民性中的矛盾特性,即“當人們提及日本人時,仍然使用一系列令人極為迷惑的,‘但是,又……’等詞句……一個嚴肅負責的觀察家在描述日本以外的民族時,是不會一方面說這個民族彬彬有禮,同時又加上一句說但是,‘他們又很蠻橫、傲慢’;不會說某一個國家的民族無比頑固,又說‘但是,他們也極易適應激烈變革’,‘……從很大程度上講,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和平禮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順從而又憎恨受人擺布……’。對于日本人矛盾的國民性,早已成為日本論著中的論述脈絡,無數(shù)的矛盾在理性思維推理下無法成立,然而卻又如此真實存在。而太宰治,以及他的代表作《人間失格》大概是能證明這個命題的最有力論據。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后便跳河,《人間失格》無疑成為天鵝之作。作為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說,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刻。大庭葉藏近乎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己雖然幸存卻因為女友遇難而獲教唆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他終于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并結為夫妻,卻因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后來,大庭葉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不同于川端康成的傳統(tǒng)日式寫作,或是村上春樹式的脫亞派寫作,太宰治的頹廢無賴派在日本文壇上一枝獨秀。
太宰治塑造的大庭葉藏,顯示出的最顯著特征就是驕傲和懦弱同時存在的典型日式矛盾性,即拒絕一切妥協(xié),然而卻對現(xiàn)實無力也無心調和,這是對大庭葉藏或者說是對太宰治的頹廢最合理的描寫??v觀太宰治一生的經歷,對比《人間失格》中大庭葉藏,兩人就像是實像和鏡像一般,不謀而合。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有五次攜不同情人的經歷(除最后一次外,其余四次均獲救,而他的情人無一逃脫厄運),這樣的特別經歷,即使是在戰(zhàn)后日本作家頻繁的怪圈下(如川斷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作家),也是十分罕見的。
一個作家的寫作常受到社會環(huán)境以及個人經歷等多方面原因影響,參照太宰治的經歷以及日本戰(zhàn)后作家群風格紛繁復雜的現(xiàn)象,可見太宰治的寫作與社會環(huán)境有著莫大的關系。
太宰治生于明治42年,卒于昭和23年,日本經歷著對外殖民受挫、戰(zhàn)爭失敗投向美國、封建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化轉變、武士道忠誠遭到質疑等種。種創(chuàng)傷。人們開始對那個年代彷徨、迷茫,而敏感、犀利的太宰治迅速感受到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在他身上得到催化,造就了他的頹廢。一方面,他驕傲地認為“即使悲哀會因此尾隨而至,也無所謂,一輩子只要有過一次狂暴的歡樂就夠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又只敢向上天控訴:“不抵抗,何罪之有?”
這種矛盾,造成對太宰治,或者嚴格說是他筆下的大庭葉藏的評價在學術界爭論頗大,癡迷者有之,圍攻者更是不在少數(shù),客觀來說,即使他生前死后一直處于毀譽參半的境況,但對他的評價,還是依然需要按照某個日本作家所說的“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他的作品總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李,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靈魂,讓人無法逃脫”。誠然,當讀者的感情與作品產生共鳴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包括頹廢以及懦弱等等,太宰治的筆戳向了那個時期人們心中不愿意或不敢提起,卻又難以回避的懦弱,這不免有些令人尷尬,日本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更是直接地道出了對太宰治的不滿,但是回過頭想想,蘇醒懦弱難道不是一種呼喚人性的行為嗎(包括三島由紀夫本身因無法接受日本法西斯覆滅而選擇的,也可以算作是某種懦弱)?在某種程度上,這無異是上帝一般的存在的。
然而,這樣一個人,某些時候如神一樣啟迪、解放世人的人,卻以死作為謝幕,而不是茍活于世,究竟那一個更值得肯定一些,我們無從解答。如他所提的問題一樣:“請問上天:不抵抗何罪之有?”大概是只有上帝能回答得了吧。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五
“我這一生,盡是無恥之事?!比毡救鬅o賴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在自己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部巨作《人間失格》第一手札的第一行如是寫到。
原文的標題直譯過來淺顯易懂——失去作為人的資格。不管怎么看,這似乎都是一部不會令人感到心情愉悅的作品。然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但文中所反應出來的,真真切切存在著的,這人世間最陰暗的一面,確實那樣的真實又那樣的令人痛心疾首。也正是因此,我才被它深深打動。
對于前半部分的阿葉,我生不出多少的共感。只覺得是生活的安逸造就了他不識人間疾苦,煩惱著不知所謂的事情。越往后看,逐漸理解,我們沒有辦法拿自身的經歷去評價別人的苦痛。為生活也好,為身體也好,為與這世界格格不入也好,都是苦痛,沒有一種苦痛是更加高尚的,對于當事人來說,每一種都能讓他生出放棄生命的想法來。
看完全書,我感覺到的阿葉至少已經是六七十歲的老頭子,然后他不過活了二十七載。精神上與這現(xiàn)實世界的格格不入,讓他少年白頭,用煙酒女人麻痹自己,自身也不能分清是真心亦或是假意。我不經為這種人生感到悲痛,他們實實在在應該是自由的大師,卻被污濁冰冷的現(xiàn)實桎梏,變?yōu)樗疁侠锏某羰^,眼看著自己污濁。這種痛苦,比死亡來的可怕。
又想到現(xiàn)在幾乎是個精神世界覺醒的時代,無數(shù)人在重復著這種痛苦。為社會感到悲哀。
生死本就是困局,沒有人能逃得過的,誰不是一邊昂首沐浴陽光,一邊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六
用了斷斷續(xù)續(xù)一個夏天,終於在秋天落葉之前看完了這本《人間失格》。
初識它是在某個出版方的官方公眾號上,簡單的一篇推送,寥寥數(shù)語的評價,但是僅僅是幾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讀一讀,寫出這樣的人,他的內心,他會寫出怎樣驚艷的作品。于是開啟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學作品,說實話,此前對日本文學知之甚少,不過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樹,哦,還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帶有小小的變態(tài)的印象,聽說很是扭曲,獨特,然而,我沒想到,我是從一個第一次接觸的作家,來接觸日本文學,嗯,是的,此前高考為一切的我,甚至還沒有聽說過太宰治。
回到這本書,可以說,是有一些驚艷的,我確實沒想到,可以有人把這么真實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骯臟的、痛苦的心靈,血淋淋地撕開,展示給人看。它可能是小說,但更可能是半自傳體,尤其是《人間失格》這一篇,幾乎可以說是自傳吧,帶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畢竟死后的事兒,也都為自己安排好了呢??吹臅r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當然,我沒有那種出身,也未曾那樣經歷,大約更多的是,那種孤獨感的共鳴,周圍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實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圍。但是,誰沒有絕望的時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過了這么多年,跨越著國界,不一樣的文化,還是能夠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這種文化,或者是贊同這種心理,只是這個社會太快了,太冷漠了,我們大多數(shù)時候漠不關心,也無從關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爛在心里,現(xiàn)在,好像通過一本書,找到了一個出口,至少,我感覺不再那么孤獨,我突然之間,找到了表達的方式,雖是借他人之口。好多東西,也不見得就看懂了,畢竟,私以為太宰雖然是寫著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學,卻跟國內的某些商業(yè)化生產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藝術,是個詩人吧,我想。不過,能讓人跨越時空,進入作品,產生自己的理解,這也是一種高明。
關于具體的內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讀出不同的東西,不同的階段和時間,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賞而已。關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這么多版本的評分,但我向來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譯無過錯便可,東西,是要自己領悟的,不深入研究,卻是無傷大雅。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七
一個偶然中在一個讀書軟件上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那會似乎很流行喪文化,頹廢,廢柴和"幽默"的葛優(yōu)躺,似乎就是用來描述我們一些90后碌碌無為,整日只知道打游戲追劇,然后一天過去了還要說自己過的好喪,但是卻又什么都不做,不愿也懶得去改變這樣的生活。
在大學里,總有很多那樣的人,寢室成了他們的安樂窩,打游戲成了每天的大事,贏了自己滿聲喝彩,輸了就再來一局,似乎未來對他們而言并不重要,打游戲才是他們的人生大事。
最初被吸引的就是《人間失格》里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只字而已我就能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喪,或許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也很喪,因此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用覺得跟有感觸,被深深的吸引,想要去看這本書,想看看這本書能帶給我怎樣的感受。我之前很少閱讀日本著作,有時覺得他們的文章晦澀難懂,帶著他們固有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之前很想去看看另一位作家的書,但是也在剛開始就放棄了,覺得自己似乎并不適合那種風格,我想這本書也是打開我對日本文學的一條路。
之前看過一部動畫,簡稱馬男,我覺得那部動畫也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我覺得他們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很現(xiàn)實,就是社會的寫照,它們都告訴我們,自棄者,天棄之,很多后來的不幸,其實都是自己作出來的,你放棄了生活,生活也會拋棄你,你不珍惜擁有的,未來也不會善待你。也許現(xiàn)在的頹廢、不思進取看起來根本就不算什么,但在不久后的將來,一定會后悔,無他,一切后果自負罷了,那時的我們還怎么去改變,去后悔,去重來,沒有機會了,一切都已成空,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如此。
這本書喪的人一定要看,要么更喪,要么重新認識自己。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八
把每個明天當做世界末日,從現(xiàn)在起邁出第一步。
“他曾在夏天在單件和服中穿上毛衣,只為搞笑;也行因為怕父親掃興而在半夜?jié)撊肟蛷d在父親的本子上寫上‘獅子’二字,只為不讓父親因自己而掃興……”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過是為掩蓋自己的憂郁和敏感,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人。他對這個世界太過畏懼,認為世人比獅子、鱷魚甚至恐龍都要可怕。他曾說過“面對世人,我總是怕到發(fā)抖”他太過敏感,太過小心翼翼,以至于最后被送進了瘋人院。面對世人,他總是怕到發(fā)抖,而面對這個世界,他又何嘗不是呢。
也許有人會認為太宰治不過是因五次自殺而出名的作家而已,或認為他的作品中傳遞的是使人愈來愈消極的負能量,可當你真正去品味他的作品時,才會發(fā)覺他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他的一生,一個使自己絕望的人生。當自己讀過他的三五本書后才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并不是以“罪”“惡”“罰”為主題創(chuàng)作,反而是以“愛”與“善”為主題創(chuàng)作。他寫每本書的目的都不是為讓讀者致郁自殺,而是使讀者反省其身、自我救贖,不落到與自己相同的下場。
“不要抗拒改變,這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復的變,反復的過程很容易讓人變得低落和沮喪,然而你再低落和沮喪,人生還是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的改變所包圍著,就像是站在一臺你沒辦法控制的跑步機上,時間、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選擇跑的更從容一點,盡我所能的在這個被動的人生里爭取一些主動,所以我很討厭‘抗拒’這個詞,很消極、很脆弱、很被動,如果我不能改變世界,好歹讓我改變自己,遵從自己的選擇。”在我眼中,《人間失格》或許就是在闡述這樣一個道理。
當世人知道書中的葉藏被送入瘋人院時,書外太宰治的生命也止于了他的第五次自殺,我想這或許便是最精彩的悲劇。
人間失格小說讀書心得篇十九
死生之事,于作家亦莫大焉。想象這樣一個作家,一生以毀減生命為志業(yè),從二十歲起五度自殺,終于在四十歲前了結生命;想象這樣一個作家,畢生的寫作都是以自身為藍本,自傳體式的回憶貫串文本;想象這樣一個作家,生前毀譽參半,死去近六十年還被不斷追憶,連忌日都成為節(jié)日。他就是太宰治,日本無賴派大師,在日本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并列戰(zhàn)后文學的巔峰人物。最后一次自殺是在他三十九歲生日那天,所以從此在日本如果死生在同一天,就會被稱之為"櫻桃忌"。
文中的主角大庭葉藏大概就是作者的自傳體。那個回首往昔,覺得人生充斥著恥辱的人。從小就在討好身邊的人,從不對人說"no",從不頂嘴,從不以理相爭。不管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兄妹或者朋友甚至是傭人,所有的事情都不懂得拒絕。
從小就對人類滿腹恐懼,畏葸戰(zhàn)栗,完全靠貶損自己,強裝笑臉來拼死拼活的為人類服務,命懸一線的服務,汗流浹背的服務。以至于成了搞笑的高手。不知不覺中已經變成了一個不說真話來討好賣乖的孩子。很小,他就認為不公平是必然存在的,不懂傾訴,覺得那是枉費心機。只能對真相一言不發(fā),默默忍受,繼續(xù)搞笑。覺得世間的人們經?;ハ嗥垓_,卻又頗為神奇的毫發(fā)無傷,相安無事,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的欺騙。"世間"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可怕之地,也絕非依靠"一決勝負"便可以輕易解決一切的場所。
那個煢煢孑然,郁郁寡歡的阿葉,最終像蟾蜍一樣在世間活著,失去做人的資格,只能趴在地上緩緩蠕動。"生而為人,對不起"
他本出生于富貴人家,自帶光芒,生來就很受人尊重,在家族也理應被重視,可是,在自己的貶損中,在不斷的"討好"中漸行漸遠,光芒散盡。其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光芒,要學會聚光而不是散光。你的光芒越聚,你的能量越大。
很多人問,為什么我那么好說話,卻沒人把我當回事,為什么我待每個人都很好,卻沒人把我當真朋友。我說,你的問題在于太刻意,也太貪心。我們太貪心所有人的眼光,于是忘記了生而為人,也該知道誰是知心人,而誰是泛泛之交。聰明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冷熱分明。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終于拋棄掉了別人眼中最糟糕的樣子,開始棱角分明地活著。大概也應了那句話,我的時間寶貴,要浪費在喜歡的人身上才是。不好惹不是沒教養(yǎng),而是涇渭分明又彬彬有禮。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428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