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0 13:50:17
《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四篇)
時間:2023-03-10 13:50:17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篇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它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英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美妙的音響。

本課是第一課時,根據《課標》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考慮到課文的特點,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咀嚼”,領會“嚼”字在口語與書面語中的不同讀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4.在反復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體會她對故鄉(xiāng)北平的苦戀。

重點: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難點:領悟作者圍繞關于“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課堂中,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我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披文入境,通過感情讀一讀、用心劃一劃、大膽議一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新課標反對以教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一切教學要做到以學定教。根據以上原則,及我班實際情況和學生年齡特點,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以讀代講、多媒體輔助教學、讀思議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我以一個伙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并作適當的指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內涵,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

說過程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將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來說明。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喚起興趣

第一步,我會問同學,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有駱駝嗎?你們喜歡駱駝嗎?駱駝是哪樣子的?(設計意圖:處于五年級的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動物,所以以動物園里的駱駝來引起他們的興趣,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第一步,我會對學生說,既然你們都這么喜歡駱駝,那我們來看看有一位天真可愛的小朋友是怎么喜愛駱駝,怎么和駱駝相處的。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下課文,讀準字音,讀通文意。并且想一下,課文的主人公是誰,課文又描寫了主人公和駱駝的幾件事情。

第二步,將本課的生字詞,比如氈帽、卸煤、咀嚼等詞語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出現,通過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等方法讓學生讀準字音,并了解其意思。(設計意圖:在上新課之前,我已經讓學生回家預習本課內容,特別是生字詞。在正式進入課文內容前,我再讓他們復習一下,可以為下面的閱讀文本掃清障礙。)

第三步,請問同學們,課文的主人是誰。描寫了幾件事情。預設學生會回答:主人公是小英子,學了她學習咀嚼,談駝鈴,剪駝毛,念駱駝等事情。(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因此我讓學生生以自讀自悟的形式和文本充分接觸。)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體會深情

第一步,請同學朗讀1-5自然段。畫一畫喜歡的句子,并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去朗讀。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a.駱駝隊是怎么出現的,為什么它們這么沉默?

b.拉駱駝的人摘下氈帽,為什么頭上會冒煙呢?

(意圖:我想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了解駱駝隊的出現以及駱駝們的狀態(tài)是比較沉默的,不是活潑的。而頭上冒煙則說明天氣很冷,

相信五年級的學生都能從生活經驗中發(fā)現這一現象。同時也說明了標題當中的冬陽和駱駝隊兩個關鍵詞。)

c.小英子是如何描述駱駝的樣子,用了幾個“那么”?

d.駱駝的牙齒有什么動作,鼻孔有什么動作,白沫又是怎么到胡子上的?圈出表現駱駝動作的詞語。

(意圖: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是如何仔細觀察和如何細膩地描述事物。)

e.小英子為什么也跟著駱駝學咀嚼?

f.為什么小英子會看呆了呢,“呆“子說明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這里,我會提醒咀嚼的“嚼”在口語和書面語當中讀音是不同的。同時這個字比較難寫,我會指導他們書寫,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學生也可以體會到小英子的傻乎乎的樣子和天真可愛,從而突出重點)

g.小英子從駱駝身上學到了什么?

(意圖:從老師告訴小英子的話當中,我們了解到駱駝沉得住氣的優(yōu)點,更進一步地了解到駱駝帶給小英子的收獲。)

第二步,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來合作朗讀1-5段,仔細體驗一下小英子的所見所聞,以及用語氣表達出小英子充滿童真童趣的性格和對駱駝喜愛的感情。(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彼此的優(yōu)缺點,這樣可以學到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的方法。)

第三步,請學生范讀1-5段,并配上活潑的音樂。(通過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學生已經對這部分內容理解地比較深入。接下來請學生范讀,主要是為了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和語氣,通過對一位學生的指導來促進全班學生的進步。

第四步,學生自由讀,并且對這部分內容質疑,提出問題。

第五步,師問學生,你們有什么疑問嗎?如果沒有,我這里有個疑問想請你們來解決:作者是想通過駱駝隊來表達什么情感呢?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來回答。(設計意圖:該問題想讓學生了解作者描寫駱駝隊是為了表達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從而達到突破難點,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四環(huán)節(jié)鏈接拓展升華主題

第一步同學們,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小英子通過一個駱駝隊的描述就讓我們看到她的童真童趣和快樂的童年生活,你如果是小英子的朋友,你想對她說什么呢?請你寫一寫。(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時候的小練筆,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課文的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這也說明了我是如何各個擊破教學目標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作業(yè)超市:

a.將課文中的主要生字詞抄寫一遍,并且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b.回家將小英子學習駱駝咀嚼這一部分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c.寫一寫,我的童年有什么難忘又有趣的事情。

(設計意圖:a和b是必須完成的任務,這是基本知識和技能。c有點難度,可選可不選,這是為了給學生更好的進步空間。有梯度的練習是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板書設計:冬陽-童年-駱駝隊

駱駝咀嚼

冬日

小英子學咀嚼---童真童趣

這個板書概括了這堂課的主要內容,體現了層次,較好地進行了輔助教學。

第四板塊:說評價

整堂課,我以文本為憑借,進而聯(lián)系生活展開個性化加開放性的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條件。課文的第一到五自然段,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多形式的讀和暢所欲言中感悟課文不僅描寫了小英子和駱駝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事情背后所傳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小英子的行為,學生們也受到情感的感染,也會體會到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有樂趣的,這樣,教學的層次性和梯度性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展現,同時也較好地落實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我希望在我的課中能看到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的動態(tài)過程。教學時,我能隨時根據學生的生成調整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努力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所得,有所提高。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完成了!

《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篇二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組xx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冬陽·童年·駱駝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組第6課,是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這篇課文有種濃濃的回味和追憶的感覺。課文圍繞著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事,像一個一個的鏡頭,隨著作者娓娓的敘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讓人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那樣的美好。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個準確的把握,對于學生情況也要做到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因材施教。本次課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五年級的,他們已經能夠讀懂基本的課文內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但是對于情感體會的過程和準確把握還不到位。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鐘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1.認識“氈、卸、咀”三個生字,會寫“嚼、襖”等九個生字;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喜歡的段落。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讀懂課文,看看文章敘述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什么主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于童年生活的懷念。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反復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教學難點確定為:在反復閱讀中感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思戀。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會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在上課之前我會打開ppt(播放背景音樂《童年》)請同學們看看我展示的課文標題然后進行提問:看到這個標題同學們會想到什么,猜猜是什么意思,待同學們發(fā)表完自己看法我會在此設置一個懸念,然后帶領大家進行學習,驗證一下自己猜測的對不對。這樣的導入既可以很自然的進行新課教學,也能鍛煉學生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币虼?,在導入新課后我會讓大家第一次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讀完后我會讓學生自己查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查完后還不理解的用圓圈勾畫老師講解,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解決完生字詞后我會請同學來概述文章主要內容。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文章進行大體了解,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請同學們在上次閱讀的基礎之上再次仔細讀,讀完之后找出文章圍繞駱駝寫了哪幾件事,寫這些事是為了體現什么?學生不一定每件事都能找出來,那么在這里我會設置同桌互相合作,交流來找這四件事。四件事情找出來就要從中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事,設置小組討論找出寫每件事時所用的具體句子,進行分析,體會作者的情感。具體設置如下: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這句話寫出來時間很快過去,自己交替,但是駱駝卻再也沒有了,其實也是在說已經逝去的童年生活再也沒有了。引導學生在一次一次的閱讀中體會出作者的這種情感。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有些句子不太好理解,這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3分鐘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鼓勵組內每一位成員都能自勇敢的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注意時間的把握。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有所思,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huán)節(jié):有感情地朗讀、談學習后的感受。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好詞好句,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哪些事情以后想起來可能會念念不忘。我將適時進行指導補充。

第五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小結。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所以我會給學生布置如下書寫作業(yè):

1.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喜歡的段落。

2.寫一件自己認為有趣的事。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冬陽·童年·駱駝隊

好的板書能夠準確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看來一目了然。

總之,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多重教學方式,我設想能實現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篇三

一、說教材

本文是魯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里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以樸實純真的筆調,夢境般的語言,把我們帶到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去看一個孩子童年的側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朧。駱駝隊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鮮明的記憶,它們脖子上的鈴聲,則是童年中美妙的音響。課文圍繞著駱駝隊,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事,像一個一個的鏡頭,隨著作者娓娓的敘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就在這種淡淡的回憶中,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對早已走遠的童年的依依流連。

【單元訓練重點】

閱讀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并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根據課文特點和單元訓練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地讀寫“氈帽、優(yōu)質、咀嚼、鈴鐺、交錯、沙漠、棉襖、駝絨、袍子、傻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懷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圍繞“駱駝隊”的回憶來表現童年生活的表達方法。

2、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體會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特點。

【授課時間】兩課時

二、說教法

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談話法、重點突破教學法。

三、說學法

聯(lián)想、感情朗讀、默讀、做批注。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輕輕地走進童年的記憶

1、創(chuàng)設情景,走進自己的童年。

激發(fā)“共鳴”應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上乘境界。教師若能善設機巧,讓學生與作品之間產生“共鳴”。如此學習課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現在的小學生卻不太容易領悟得深刻。所以我安排了笑談自己的童年趣事來導課,進而欣賞作者的童年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這樣導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無憂無慮又充滿幻想。你小時候做過哪些有趣得事,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2、激發(fā)想象,走進作者的童年。

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結合詞語進行聯(lián)想訓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課題是文眼,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具有審美特質的題目,卻是不多見的。要抓住這一素材,展開一個凝練的、對全課的展開都具有重要意義的聯(lián)想環(huán)節(jié),能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1)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過的。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今天,我們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

(2)這種形式的題目以前見過嗎?冬陽、童年、駱駝隊三個詞組成了文章的題目,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從這三個詞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看實際教學效果,這一環(huán)節(jié)得到了不錯的落實。學生憑借這三個意象鮮明的詞語,個性化的理解,基本上都把握住了一點一——童年的快樂。應該說,這一理解與課文真正要表達的那種懷念而感傷的情緒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但是這種距離,卻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它們之間的差距為后面的學習,無論是在內容理解上還是在情緒體驗上,既提供了一種鋪墊,又提供了相當的增容空間,使得下文的展開和深入變得更容易而自然。

多媒體能再現一種失去的場景,我用形象優(yōu)美的畫面,讓人傷感的《送別》的音樂,轉瞬間就把孩子們帶回到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帶入了課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營造的懷舊氣氛中。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以此撥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接著設問,其實,在作家林海音女士的腦海中也無數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你看,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課件1: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照片并配有《送別》伴奏)。一張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駱駝隊照片呈現在大家面前。

(二)誦讀感悟,深深地體味童年的往事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隨時鞏固運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查字典,解決字、詞的一些簡單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都是我經常布置的預習內容。本課對于常識性的知識,應放手讓學生在預習時自行解決。在檢查朗讀的過程中,我除了正音和范讀一些難讀的句子外,相機解決一些常識性問題問題。這些已經要求學生在預習中自行解決:

(1)拉駱駝的;(2)氈帽;(3)駱駝的反芻現象;(4)反穿大羊皮等。

有很多人認為語文是感性的,我更認同錢正權教授的觀點,語文教學中也要重視理性的培養(yǎng)。本課條理非常清晰是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的好素材。我這樣設問:“作者的心頭又浮現出哪些童年往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學生能概括出,課文是以季節(jié)交替的順序,圍繞著駱駝隊來寫的,寫了怎樣看駱駝咀嚼,怎樣和爸爸談關于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怎樣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樣好奇地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這么幾件事。從而領悟到了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

俗話說,會講的講成一條線,不會講的講成一大片。所以閱讀教學,一定要找好“切入點”,良好的切入點能“牽一發(fā)而動全文”,能“切”出興趣,“切”出能力,“切”出高效課堂。我選擇了這樣的切入點:“把你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反反復復多讀幾遍,好好品味品味,簡單寫寫自己的閱讀感受?!闭n堂教學實際證明是可行的,能調動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能緊扣文本特點,突出教學重點;能解決教學難點;能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深入探究。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堅持個性化理解,個性化感悟,個性化朗讀。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閱讀情趣。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在四個片段的教學中,都采取了“默讀——做批注——談感悟——感情朗讀”的教學模式。例:

<一>學駱駝咀嚼

師:駱駝咀嚼有趣嗎?來一起讀一讀。

師:看駱駝咀嚼,林海音的牙齒怎么也動起來了呢?

師:你認為這個時候的林海音怎么樣?

師:這份天真,這份好奇,你能讀出來嗎?

師:林海音寫下這篇文章時已經42歲了,你認為42歲的林海音再看到駱駝,還會學它們咀嚼嗎?為什么?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p>

<二>和爸爸爭論駱駝脖子上系鈴鐺的原因

(1)爸爸的見解是理性的、現實的,而當時林海音的想法是天真的、充滿詩意的。來讀一讀,讀出這份天真、幻想和詩意。

(2)爸爸想了想,笑笑說:“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痹谶@里,爸爸在想什么,笑得又是什么?

(3)你同意誰的觀點?

(4)我們來對讀一遍這個片段。

(5)42歲的林海音再看到駱駝,再聽到駝鈴聲,還這樣想嗎?讀這一段話: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p>

<三>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四>好奇地問媽媽,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

語文學習有一個廣闊的空間,拓展材料的運用有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翱偸菃?,總是問!”最能體現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好奇,但文中卻寥寥數語帶過,學生不好體會,所以再次增設了一份《我們看還去》中的問爸爸媽媽什么是賊的材料。這份拓展材料在不遏制學生想象力的前提下,給學生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信息,解決了難點。

1、大家看這件事:誰來讀讀?

夏天來了,再不見駱駝的影子,我又問媽媽:“夏天它們到哪里去?”

“誰?”

“駱駝呀!”

媽媽回答不上來了,她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2、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看看課文,林海音都問了些什么?

生:

3、既然“總是問,總是問!”想一想,她還可能會問些什么?

生:

1、既然“總是問,總是問!”她的問題肯定不僅僅是關于駱駝的。在《城南舊事》里,有這么一個情景,指名讀一讀。

課件5:

2、林海音為什么“總是問,總是問!”呢?

3、人到中年的林海音,這樣的問題還會再問嗎?

這一在每個片段反復追問的問題,把原文中因為人生滄桑而造成的,那份隱約的沉重感一掃而光。使學生和文章、和作者緊密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一個個消逝的問題,其實代表的是一段段消逝的童年,一份份消逝的童真。課堂上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神情變得凝重起來。學生的理解和心靈的感悟,在這一片段中,和文章、作者靠近了,結合了。種種感情交織在字里行間,彌漫課堂,充溢心靈。

4、再讀這段話。

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這段話是一個不斷往復呈現的主旋律,覆蓋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梢哉f,整堂課,學生主要就是在笑談趣事的過程中,品悟“童年一去不返”的無奈和感傷。這段話不只是形式的簡單重復,學生的理解感悟也在一次次地加深、升華。這是一種回環(huán)旋繞的遞進。在教學中,這段話一共讓學生朗讀了四次,達到了熟能成誦的效果,豐富了語言積累。應該說,開始時學生的誦讀是比較被生硬的,一定程度上游離在課文情緒場之外。而到后來,當學生一次次地與文本與作者做著心靈上的對話,一次次地感受著童年那份遙遠美好的童真童趣,他們的朗讀也漸入情味味。這種感悟和朗讀的提升,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地實現的。

(三)提煉主題,感傷與懷念

適時地引導學生提煉出文章的主題,既是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又能交給他們一定的表達方法。我是這樣引導的:齊讀:“……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從這里你讀懂了什么?結合課文,這里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童年的一種什么情感?

生:(板)深深的懷念淡淡的感傷

閱讀能提升人的生命質量,我總是適時抓住一切機會向學生推薦經典圖書?!冻悄吓f事》當然在推薦之列。這本書老師看過,里邊有生活悲慘的妞兒,有命運凄慘的秀貞,有她想念著的蕩悠悠的秋千,還有那那毛茸茸的小雞,希望大家有機會好好讀讀這本書。

最后,再一次回歸主題,讀出感悟:這篇文章就是《城南舊事》的序言。冬陽下的駱駝隊走來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這是作者關于童年生活的抹不去的記憶。請大家再來讀讀課題,讀出作者這一份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

五、說板書:

冬陽·童年·駱駝隊

淡淡的感傷

深深的懷念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林海音的《冬陽童年駱駝隊》寫得非常美,散文的形式下洋溢著詩般的情愫。這種遙遠的回憶、感傷的情緒,似乎必是(如佛經所言吧)經歷過后方能領悟得了的。學生能感悟到幾分,開始我心中也沒有底,但是在課堂上,襠學生的朗讀中已滲入了那么多的不可名狀的感觸,文中那種無法言表的情緒被學生充分地體貼著。它們自然而然也就總結出了“淡淡的感傷、深深的懷念”這一主題。這正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題,也是我力求想讓學生感悟到的主題。

《冬陽童年駱駝隊》課文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章主旨篇四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既是自傳,便是一種追憶,這篇課文中便流水著作者濃濃的回味、追憶。作者回憶駱駝隊,著重從“學咀嚼”“談駝鈴”“剪駝毛”“念駱駝”四個方面展開,把自己小時的呆傻天真表露無疑。于是乎,林海音回憶駱駝隊,倒不如說是在回憶自己的童年,而她寫此文的時候卻已身居臺灣,童年的記憶被一條海峽生生隔斷,由此,我們可以想見,她回憶童年最終所吐露的卻是思鄉(xiāng)情節(jié),這是文章品賞的情感目標,同是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正因為本文是一種回憶,因此我們在教學上也應循著一條“憶”的線索展開教學,娓娓敘來、悠悠思之、細細品之,營造一種溫婉追遠的課堂意境。

另外,本文描寫以一個孩童的目光展開回憶,因此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語言材質,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口味感情的主要素材,應該讓學生反復品賞咀嚼誦讀,并展開想象,把自己的心與林海音的心緊緊交融在一起,達到和諧共鳴,付之動情吟讀。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所在。

除了以上目標外,本文教學還應把握以下重要教學內容:

一是在語言品味、想象拓展,上下聯(lián)系中體會“咀嚼”“呆”“傻”等詞的意思。

二是口味作者對駱駝的細致描寫,感受作者對駱駝的喜愛與懷戀,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內心想法。

通過以上內容的梳理,我覺得本文教學可以通過以下幾步驟展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文本特別的題目入手,讓學生猜測會寫些什么,再讓學生讀“資料袋”自然地營造了一種悠悠的懷舊情結,為下文的教學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

高段的學生應該初步具有統(tǒng)覽全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積極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上觀照內容,把握全局。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打算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讓他們去整體梳理,林海音回憶了有關駱駝的哪幾件事,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壓縮成簡短的板書,如“學咀嚼”“談駝鈴”“剪駝毛”“念駱駝”。這樣,文章的脈絡便清晰了。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

在文章結構梳理的基礎上,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進行自主的學習,朗讀語言、體會感動。這一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讀悟思考時間,以訓練學生的自主研讀能力,并使學生的情緒場與文本的情緒場進行鏈接,產生共鳴。

之后,再循著作者寫作的思路一一展開場面教學。

第一塊面是“學咀嚼”。這是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的重點內容。這個自然段的寫作上對于駱駝的描寫相當細致,因此,重點在于通過多人多層次的朗讀,讀出林海音對駱駝的喜愛之情。但這只是文章教學的第一個層面,重點在于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體會林海音看駱駝時的好奇的“呆”、專注的“傻”,體會童年的林海音童真童趣。之后,再通過文章15自然段中一、二兩句的相機插入教學,使學生感受到42歲的林海音,對童年時的好奇天真的懷戀。

第二塊面則是“談駝鈴”與“念駱駝”。這兩個部分放在一起教學,主要是考慮到這兩個部分的寫作形式都是以人物對話展開,因此,主要的教學手段為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們感受到童年時的林海音的充滿問題的天真可愛。

第三塊面便是“剪駝毛”,這個環(huán)節(jié)則重在引導學生體會一個句子: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峰上。人何以像駱駝一樣?這么個說法可以嗎?顯然在孩子的眼里根本沒有駱駝與人的區(qū)別,在他們眼里天地萬物沒有尊卑貴賤,駱駝可以像人一樣,人自然也可以像駱駝一樣。此又何嘗不是兒童的真善美呢?

在這三個塊面的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一次次地讀文章第15自然段的兩句話,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情感沖擊中,漸漸感受到林海音在寫作時的淡淡的感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首先讓學生猜測,林海音還會回憶起哪些景物、人情,并取個與本文相似的題目。這個過程的設計有兩個方面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學習本文的取題方法,鞏固練習,以使他們能夠積累這么一種方法;二是讓學生在不經意中領會到借景抒情的寫法,了解寫景寫人亦是傳情的寫作手法。

之后,我再通過《苦戀北平》的適時鏈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林海音戀的不僅僅是童年,更是度過她童年美好時光的故土,這樣便使文章的主題進一步升華了。

最后便是導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因為一篇文章的教學絕不可局限于幾百千余字的教學感悟,最為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由此文始愛上閱讀,把閱讀變成自己的生命的一個部分,這才是上乘的語文教學。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493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