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優(yōu)質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6:15:25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優(yōu)質17篇)
時間:2023-11-27 06:15:25     小編:HT書生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問題所在,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完美的總結應該在表達上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讓讀者能夠深入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詞語學習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詞語。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一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偉大的工程,我們語文書的第一篇課文就熱情地贊美了我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引讀課題)。

2、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通、讀順了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讀懂課文,領略長城和運河的美。

3、讓我們在聆聽播音員阿姨的朗讀中開始今天的學習,好嗎?打開書本,仔細聽,認真看。注意兩節(jié)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讀感悟。

1、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共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了長城,第二節(jié)寫了運河。有哪些內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讀。男、女生齊讀。(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2、(出示書上的兩幅圖)這就是作者看到的長城和運河,作者是在哪里觀察到長城和運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讀一、二行。

3、(在“奇異的景象”下加上點)注意這些帶點的字,再讀讀這兩行,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讀出作者那驚喜的感情。

4、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一個是(),一個是()。它們分別“奇異”在哪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括號標出來,并且讀一讀體會體會。

5、交流所劃的句子。(出示)。

6、看看圖,再讀讀這些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異”在哪呢?

——長城像巨龍,有多長?東起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西到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是長城的終點),(看地圖)有一萬多里,所以長城又叫——(萬里長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長城。(讀好“萬里長城”,讀出它的“長”)。

——想象一下,“巨龍”爬行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借助動作演示來讀懂、讀好“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圖,長城通過的地形怎么樣?(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溝、高高的山頂)正因為長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長,所以——(引讀第二、三行)。

——課前,大家讀了《新補充讀本》上的《長城》一文,從中你還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師:幾千年以前,國家之間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引讀“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7、如果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長城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板書:雄偉壯麗)。

把體會到的長城的特點朗讀出來。

9、出示:看圖,一邊讀句子,一邊思考“運河的奇異具體表現在哪里?”

10、交流:

——運河像綢帶,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朗讀時,要注意將這些特點表現出來。

——(看地圖)運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運河)經過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古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船就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條長長的運河也是無數老百姓用簡陋的工具一點一挖成的,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引讀“萬里長城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11、引讀最后兩行詩句。這里的“人間奇跡”指的是什么?你們能想象出當時修筑長城、開鑿運河所遇到的困難嗎?除了你們能想到的,還有許多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許多辛酸苦辣,可我們的祖先卻為我們留下了這樣偉大的工程,真是——“人間奇跡”啊!

12、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來贊美它們吧!

三、布置作業(yè)。

1、觀察課文中萬里長城的圖片,用上學過的詞語(“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奇跡”等)寫一段話。

2、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星期三下午上網的時候搜集資料,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二

1、認識本課“駕、駛、壯、譜、創(chuàng)、華、絲、首、京、堂”十個生字,積累“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等詞語,正確書寫“壯、創(chuàng)、華、京、堂”五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能帶著自豪的情感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能根據提示填空。

4、了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1、按詩歌的節(jié)奏,帶著自豪的感情朗讀詩歌。

2、了解課文內容,找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特點的相關詞語。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錄象資料。

2、學生方面的準備:收集有關介紹我國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觀看長城圖、運河圖,認識長城和運河。

(1)說出畫面上所畫的地方。

(2)板書:長城運河

(3)運河: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河道。

2、揭示課題:15長城和運河。

二、初步感知,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幅壯麗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1)學習生字:駕駛、壯

(2)讀句子。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容,指導朗讀。

1、讀課文,說說:詩中寫到的長城和運河是怎樣的?并完成課文填空。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1)觀看介紹長城的錄像片。

(2)聽錄音,展開想象,模仿讀。(看圖,做動作理解:連綿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學習生字:譜、創(chuàng)、華。

(4)自由練讀。

(5)指名或分組賽讀。

3、展開想象,自主學習,朗讀第二節(jié)。

學習生字:絲、首、京、堂。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

2、總結: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地記住它們。

3、指導背誦。

4、拓展練習:根據搜集的資料說說其他一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壯”。

3、自行練習,書寫其他生字。

板書設計:

15、長城和運河

像巨龍 像絲帶

中華民族的祖先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三

一、看圖片,導入新課。

1、出示運河和長城的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簡介運河和長城的有關知識。(長城:在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為了相互防御,在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為了防御北方匈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方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俗稱“萬里長城”。明代18次修筑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總長約6700千米,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2、板書課題。

二、指導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練習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錄音示范讀課文,學生注意感受范讀的語調、語感。

2、學生反復練習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將課文讀清楚、讀明白、讀流利。

3、對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

檢查自讀。

(1)指名分兩部分讀。及時正音。對生字可從字的音、形、義等方面去識記,讓學生口頭組詞,體會字詞意思。

駕(駕駛)(駕御)(駕車)折(折紙)(曲折)(打折)。

嘉(嘉獎)(嘉賓)(嘉峪關)譜(譜寫)(歌譜)。

(2)學生自由練習讀課文。

(3)分角色指名讀課文。多種形式指名讀課文,直至讀通順、讀流利,讀明白。

指導讀好有關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三、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

嘉:區(qū)別于“喜”,將下面的“口”改為“加”第九畫橫要長。

朽:左右結構,右邊是橫下豎折折鉤,橫和木旁的橫平齊。

蜿:區(qū)別于“碗”,第十三畫是橫折鉤。左窄右寬。

邊指導邊示范。

學生在練習冊上描紅練寫。強調握筆姿勢和坐姿。

第二課時。

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駕駛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

2、男女分角色讀課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處。交流,介紹這種方法在詩歌中叫做“反復”

精讀課文。

過渡引入:作者是從什么地方看到這人間奇跡的呢?

學生起齊讀相關部分。你從哪兒看出?(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引讀——(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景象很奇異,這一句該怎樣讀?指導讀好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

交流。出示有關長城的圖片。

引說: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它是——指導說話。指導讀好這兩句話。試背。

啟發(fā)思考:讀了這兩句話,大家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理解“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過渡:萬里長城是這樣的雄偉、壯麗,作者還看到了什么奇異的景象?

運河的奇異表現在哪兒?

引讀:運河像……及時板書:綢帶。

與長城相比,你覺得運河怎么樣?(風景秀美)你從那些詞可以看出?

及時板書: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引讀:京杭大運河北起——,南到——,幾千年來,它譜寫了……。

介紹:“京杭大運河”是運河的全稱。再讀這兩句,試背,思考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稱作是“人間奇跡”,人間奇跡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可見中華民族的祖先——?師生對答末兩句。

指導朗讀全文。先欣賞配樂朗誦,再讓學生練習朗讀。

練習背誦。

結合板書,回顧課文內容,嘗試背誦。

課堂練習。

p11第四題指導說話。

附板書:

長城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山海關)西(嘉峪關)。

運河綢帶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北南。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四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我能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城和運河兩項宏偉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農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我能了解萬里長城和運河的起點和終點,知道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通過課外更多的中國建筑的介紹,進一步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作者以什么樣的方式看長城和運河的?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4.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5.文中運用了什么問句形式和修辭手法?

(三)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速讀,了解課文,圈點疑難。(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細讀,疏通文意,小組內討論交流。(讀通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tài)和語氣。

3.研讀,深入分析,總體把握(分析理解課文)分析解決問題。

4.創(chuàng)讀,獨特感悟,情感升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個人朗讀: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一句話,為什么喜歡?

2.根據課文中的插圖說一段話

3.組之間賽讀:聲音、動作、表情、各組學生的注意力。

4.比賽背課文

(五)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那些人間奇跡?(布達拉宮、故宮、蘇州園林、兵馬俑)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點明中心主旨)

(六)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完成快樂導航剩余部分,組長批改,及時矯正。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五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偉大的工程,我們語文書的第一篇課文就熱情地贊美了我國古代的兩大工程———————(引讀課題)

2、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通、讀順了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讀懂課文,領略長城和運河的美。

3、讓我們在聆聽播音員阿姨的朗讀中開始今天的學習,好嗎?打開書本,仔細聽,認真看。注意兩節(jié)中的相同部分。

1、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共兩節(jié)。第一節(jié)寫了長城,第二節(jié)寫了運河。有哪些內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讀。男、女生齊讀。(注意句子中的停頓)

2、(出示書上的兩幅圖)這就是作者看到的長城和運河,作者是在哪里觀察到長城和運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讀一、二行。

3、(在“奇異的景象”下加上點)注意這些帶點的字,再讀讀這兩行,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讀出作者那驚喜的感情。

4、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一個是(),一個是()。它們分別“奇異”在哪呢?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句子用括號標出來,并且讀一讀體會體會。

5、交流所劃的句子。(出示)

6、看看圖,再讀讀這些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異”在哪呢?

——長城像巨龍,有多長?東起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西到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是長城的終點),(看地圖)有一萬多里,所以長城又叫——(萬里長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長城。(讀好“萬里長城”,讀出它的“長”)

——想象一下,“巨龍”爬行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借助動作演示來讀懂、讀好“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圖,長城通過的地形怎么樣?(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溝、高高的山頂)正因為長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長,所以——(引讀第二、三行)

——課前,大家讀了《新補充讀本》上的《長城》一文,從中你還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師:幾千年以前,國家之間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7、如果用一、兩個詞來概括長城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板書:雄偉壯麗)

把體會到的長城的特點朗讀出來。

9、出示:看圖,一邊讀句子,一邊思考“運河的奇異具體表現在哪里?”

10、交流:

——運河像綢帶,它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朗讀時,要注意將這些特點表現出來。

——(看地圖)運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運河)經過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古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船就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條長長的運河也是無數老百姓用簡陋的工具一點一挖成的,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11、引讀最后兩行詩句。這里的“人間奇跡”指的是什么?你們能想象出當時修筑長城、開鑿運河所遇到的困難嗎?除了你們能想到的,還有許多你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許多辛酸苦辣,可我們的祖先卻為我們留下了這樣偉大的工程,真是——“人間奇跡”啊!

12、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來贊美它們吧!

1、觀察課文中萬里長城的圖片,用上學過的詞語(“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奇跡”等)寫一段話。

2、我們的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人間奇跡?星期三下午上網的時候搜集資料,說說它們的奇異景象。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六

1、認識本課“駕、駛、壯、譜、創(chuàng)、華、絲、首、京、堂”十個生字,積累“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等詞語,正確書寫“壯、創(chuàng)、華、京、堂”五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能帶著自豪的情感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能根據提示填空。

4、了解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1、按詩歌的節(jié)奏,帶著自豪的感情朗讀詩歌。

2、了解課文內容,找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特點的相關詞語。

1、教師方面的準備: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生字卡片、長城和運河的圖片、錄象資料。

2、學生方面的準備:收集有關介紹我國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資料。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觀看長城圖、運河圖,認識長城和運河。

(1)說出畫面上所畫的地方。

(2)板書:長城運河。

(3)運河:運河就是人工開鑿的河道。

二、初步感知,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句子:

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幅壯麗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1)學習生字:駕駛、壯。

(2)讀句子。

三、學習課文,了解內容,指導朗讀。

1、讀課文,說說:詩中寫到的長城和運河是怎樣的?并完成課文填空。

填空內容:萬里長城像巨龍穿行在大地,,。京杭大運河像絲帶飄落在大地,,。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1)觀看介紹長城的錄像片。

(2)聽錄音,展開想象,模仿讀。(看圖,做動作理解:連綿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學習生字:譜、創(chuàng)、華。

(4)自由練讀。

(5)指名或分組賽讀。

3、展開想象,自主學習,朗讀第二節(jié)。

學習生字:絲、首、京、堂。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配樂朗讀全文。

2、總結:長城和運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牢牢地記住它們。

3、指導背誦。

4、拓展練習:根據搜集的資料說說其他一些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想象說話: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看到了,它像,又看到了,它像。

五、復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壯”。

3、自行練習,書寫其他生字。

板書設計:

像巨龍像絲帶。

中華民族的祖先譜寫了不朽、動人的詩篇。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七

這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在教學點撥上需要教師投入極大的激情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作為語文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也應該把這看作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極好機會。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贊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分結構相同,均運用反復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誦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多種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本。淺談我的.設計意圖。

一是凸現年齡段識字特點,扎扎實實抓好字詞教學。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復習”的要求結合起來。上課時,檢查學生的預習并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

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琴弦,使之感受到長城和運河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么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跡”。

三是美讀成誦,深入感悟。因為這篇文章是一首能參雜進不少情感的詩歌,配上美妙的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讀課文的興趣。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做到在讀中理解。進而會背誦課文。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八

1、學會生字,理解它所組成的詞。

2、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比喻句。

4、增強民族自豪感。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內外結合,體味作者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和壯麗。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圖片,板書課題。

2、生齊讀課題。

3、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想知道更多嗎?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感知主要內容的。

(2)會讀會認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發(fā)明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協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發(fā)明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讀這些詞語。

(3)指名初步解釋詞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體悟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局部都圍繞“奇跡”寫了哪三個方面?

2、同學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局部。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身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異的景象呢?

2、講讀。

3、比較:“奇異”在不在句子中的異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的意思。

8、“發(fā)明”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9、“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發(fā)明了這人間奇跡。

10、最后兩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發(fā)明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2、將第一局部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3、指名讀,生評議。

14、齊讀。

五、安排課堂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板書設計:

連綿起伏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伸向天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局部。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局部。

1、導讀。

聽老師讀課文,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边@句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下面的三句話的不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句話讀懂了什么?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局部結構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學們自身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局部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無妨自身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局部讀法的區(qū)別。

7、同座可分兩大局部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局部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局部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讀兩局部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俺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2、教師總結。

四、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駕折蜒譜朽篇創(chuàng)簇綢。

1、同學自讀上面的生字。

2、指名讀生字。

3、齊讀。

4、指導同學記生字:你能記住哪幾個生字?

怎么記住的?

5、指導同學說。

6、指導同學寫字。

蜒左右結構與“蜓”的區(qū)別。

創(chuàng)注意“倉”的寫法。

駕下面的“馬”不要寫成“木”

7、同學描紅。

8、同學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yè)。

1、形近字組詞。

架()蜒()譜()拆()。

駕()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劃出來。

板書設計:

創(chuàng)

駕(驚喜而自豪)。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九

本組教材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堕L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fā)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城》一課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墻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四年級下的學生已經能讀懂課文的大意,但通過文本領會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強。而長城對于學生來說,既陌生又熟悉,既遠又近。“遠”是實際距離遠,大多數學生沒有親身游覽過;“近”是心理距離近,“長城”一詞從小就耳熟能詳。因此,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并在課堂教學中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學情,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難點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具體學法為:情境體驗法、讀書入境法、勾畫圈點法、合作探究法、發(fā)散聯想法。

我將本課的教學分為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了解課文大意,重點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第二課時學習第三、四自然段,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將對第一課時進行具體說明:

環(huán)節(jié)一、情景導入,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長城的資料,然后教師進行補充,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長城的圖片,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在感受、欣賞長城美景的同時,激起表達的欲望。接著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充滿感情地描述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吹竭@些精美的圖片仿佛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城》。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教師自身的語言魅力去感染學生,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引領學生巧妙地走進了文本。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解決生字詞,想想課文介紹了長城的哪些情況,這個時候教師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文章的寫作順序。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脈絡,初步體驗朗讀的快樂,樹立信心。

環(huán)節(jié)三、圖文對照,遠看長城。

首先讓學生結合書本下方畫面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讀后感受。重點體會長城的長和比喻句“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钡挠梅ā_M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并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長城的雄偉氣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讓學生在看圖、學文和交流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環(huán)節(jié)四、圖文對照,近看長城。

學生默讀課文后總結長城高大堅固的特點,找出關鍵句和關鍵詞后,設計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畫長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壘示意圖,讓學生在動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會長城的高大堅固。然后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朗讀。

環(huán)節(jié)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學生在音樂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教師播放視頻——《萬里長城風光》片段,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自由朗讀課文。

新課標特別強調朗讀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文本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通過音樂、圖片及影像資料讓學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動情,以聲傳情,以讀促情,長城的雄偉氣勢,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運用信息技術與課程高效整合,突出重點。

環(huán)節(jié)六、自選作業(yè),課外延伸。

出示三個作業(yè),由學生自由選擇。

這三個作業(yè)是本課的延伸,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yè)做,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興趣,提高作業(yè)質量。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兩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fā)表后教師歸納小結)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chuàng)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chuàng)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7、“創(chuàng)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chuàng)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边@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1長城和運河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一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3、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一、出示中國地圖,說說中華奇跡。

1、聽說同學們上課前,都作了預習,對嗎?對課于課文中出現的生詞,你們一般都通過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跡是怎樣解釋的呢?(出示幻燈:)。

2、中國地圖。

3、學生的回答力求簡練,只要說出名稱即可,不必具體描述。

二、在圖上找出長城和運河的位置,導入新課。

1、我們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盤古開天劈地,到現在,有過多少人間奇跡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人間奇跡。

2、誰去過長城?誰游過運河?今天啊,佘老師就帶著304班的同學們去看一看長城,去游一游運河。

3、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飛機上,從長城和運河的上空去觀看(俯瞰),長城和運河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想知道嗎?哪趕快打開書,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劃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

三、了解長城的特點,指導美美地誦讀。

1、在作者的眼里,長城是怎樣的?

像巨龍穿行大地。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龍穿行在大地:在這句話中,“巨龍”是指什么?為什么用巨龍來比喻長城呢?(因為長城長)長城有多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俗稱萬里長城。(出示長城示意圖、及嘉峪關和山海關的圖片)。

(2)為什么說像巨龍“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長城?對,飛機上,穿行更生動)。

(3)穿行的大地間的長城,有什么特點呢?(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這“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樣的呢?(請看錄像)。

(4)什么叫連綿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為什么會有起伏?為什么會曲折?(因為長城是順著山勢而建,隨著山勢,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小結: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

2、在我眼里,這是一和什么樣的景象?(奇異)。

看到這樣奇異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樣?(興奮、激動、)。

帶著這樣的心情去讀詩句的前六句。教師指導讀,要讀出驚奇,要讀出對長城雄偉壯美的那種情感來。

四、了解長城的建筑,指導自豪的讀。

1、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你說,能夠建造這樣宏偉的工程,這是不是“人間奇跡”?而我們最應該贊美的是誰?(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面對著這樣的一個人間奇跡,面對著我們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祖稱真了不起,贊美我們的祖先,內心充滿自豪)。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長城部分的詩。

五、了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深層次地感悟長城。

2、一段萬里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早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修筑長城,直到秦始皇的時候,才修筑了“萬里長城”后來,歷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明長城,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長城。每一個朝代修筑長城,都流著我們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長城,都是為了保護一方平安,可是歷代的長城都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長城,結果沒有延遲秦朝的滅亡;明朝修筑了長城,可是清明入山海關依然輕面是易舉,“長城”濃縮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出示圖畫:

“眾志成城”這是一種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一種文化。

國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嗎“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像征。你說,還有什么樣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呢?長城不朽的是精神;長城不朽的是中華民族的韌勁;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p>

所以畫家用畫歌唱這種精神(出示畫)。

詩人用詩傳頌這種精神(出示圖片)。

那么我們呢?我們用怎樣的聲音去讀這種這種精神。

指導讀上篇詩,突出“不朽”

一、導入。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不只是長城,還有運河。讀下面的詩句,看看我在飛機上看到的運河是怎樣的一種奇異的景象(播放錄像)。

二、了解運河的特點,指導美美地朗讀。

1、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如果說長城給你的是雄偉壯觀,那么運河給你的是什么?(運河是美麗的)。

3、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綢帶?(閃光的綢帶,水清澈而閃著銀光。這是銀光閃閃,如果是早晨,太陽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閃閃)。

4、拓展積累:在漢語言中,有很多的組詞方式,像這樣的,詞尾重疊,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還有很多詞,讀一讀這些詞:

銀光閃閃(abcc):微波粼粼、金光閃閃。

波濤滾滾、細雨蒙蒙。

涼風習習、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氣勢洶洶。

5、這又是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

6、指導讀詩句,運河是美的,誰能讀出這種美?

三、了解運河的創(chuàng)造,指導動情地朗讀詩文。

1、回到課文中,“伸向天邊”說明什么?(運河長)是啊,這條運河是從哪到哪?

2、(它長: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747公里)。

3、它連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出示圖)。

4、“大江東去浪淘盡”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國的河流都是從西向東流,比如說長江、黃河,它實現了東西的運輸??墒菦]有一條河流是南北流向的,這南北運輸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們的祖先就想到開鑿一條運河,將五大水系貫通,實現了南北的運輸流通,你說,能有這樣的想象的人,怎樣?咱們的祖先不僅想到,而且做到了,創(chuàng)造了人間的又一個奇跡。

6、所以書上說,“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動人,就是對這種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說,面對著這條運河,你想說點什么呢?(我們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是充滿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們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說明了這點嗎?)。

7、指導朗讀詩歌。

四.了解運河的歷史,指導自豪地朗讀。

4、是??!我們的祖先多偉大??!

(出示幻燈):

運河美是動人的,千余年來,運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運河美是動人的,是時間濃縮著美,是風雨凝聚著美,是文化沉積著美。

運河的美是動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創(chuàng)造的美,是靈動的美。

5、指導自豪地讀詩。

出示地圖:

一、長城和運河,在中華大地上,從東到西,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這一撇,從秦漢到現代,又經歷了多少蒼桑,有過多少淚水,但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一捺,從隨唐起始,到今天,又有過多少靈動的創(chuàng)造,有過多少憧憬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著希望和創(chuàng)造的民族,充滿著頑強和不屈的民族。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嗎?(出示動畫:人)。

二、長城運河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跉v史的長河中,長城和運河譜寫著不朽和動人的詩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

三、聽詩。

四、讀詩。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述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偨Y全文。

1、過這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三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1、讀一讀這幾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長城?(雄偉)。

2、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雄偉的?

“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簡介山海關、嘉峪關。知道山海關與嘉峪關之間的長城有多長嗎?怪不得把它稱之為――萬里長城了。

“不朽”――“不朽”是什么意思?你事怎么理解這句話的?穿插介紹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故事,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勤勞、不怕困難等。從而很好地了解“不朽”的兩層意思。

3、指導朗讀。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在教學點撥上需要教師投入極大的激情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作為語文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tǒng)教學,也應該把這看作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極好機會。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贊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分結構相同,均運用反復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勾畫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誦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在教學中,我結合多種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本。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凸現年齡段識字特點,扎扎實實抓好字詞教學。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復習”的要求結合起來。上課時,檢查學生的預習并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

二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琴弦,使之感受到長城和運河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么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跡”。

三是美讀成誦,深入感悟。因為這篇文章是一首能參雜進不少情感的詩歌,配上美妙的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讀課文的興趣。力求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做到在讀中理解,進而會背誦課文。

教完后,感覺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四

1、感情朗讀詩歌。

3、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

教師:ppt課件。

學生:收集中華民族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

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教學過程。

一、提綱導學。

(一)直接導入:

這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愛國激情的詩歌——板書《長城和運河》,生齊讀課題。

(二)有感情朗讀詩歌。

1、教師配樂朗讀詩歌。

2、[出示導綱一]生齊讀詩歌,讀準字音、節(jié)奏、重音。

3、教讀難點詩句。

像巨龍穿行在大地,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二、合作互動。

4、展示評價(生讀生評價,分男生、女生個人小組齊讀分讀)。

出示朗讀展示評價標準。

姿勢端正大方。

聲音清楚洪亮。

重音明顯突出。

節(jié)奏停頓合理。

呼吸配合協調。

手勢添加自然。

語氣語調得當。

感情表達充分。

出示導綱二對照圖片理解詩句,學生總結長城和運河的特點。教師板書。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四)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1、自讀有關資料,結合資料談談自己的體會。

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讀出民族自豪感,讀出愛國熱情。)。

2、你還明白哪些人間奇跡你想對中華民族祖先說些什么。

三、導學歸納:

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拓展訓練。

1、長城的特點是:

運河的特點是:

2、本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書設計。

長城:雄偉壯麗運河:秀麗動人民族:自豪驕傲。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五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3、引導學生搜索長城、京杭大運河以及祖先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間奇跡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出示中國地圖,說說中華奇跡。

1、聽說同學們上課前,都作了預習,對嗎?對課于課文中出現的生詞,你們一般都通過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跡是怎樣解釋的呢?(出示幻燈:)。

2、中國地圖。

3、學生的回答力求簡練,只要說出名稱即可,不必具體描述。

二、在圖上找出長城和運河的位置,導入新課。

1、我們祖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盤古開天劈地,到現在,有過多少人間奇跡??!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兩個人間奇跡――請看地圖,圖上有兩條線,一條從東到西的橫線這是長城;一條從北到南縱線,這是京杭運河。

2、誰去過長城?誰游過運河?今天啊,佘老師就帶著304班的同學們去看一看長城,去游一游運河。

3、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飛機上,從長城和運河的上空去觀看(俯瞰),長城和運河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想知道嗎?哪趕快打開書,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劃出描寫長城和運河的句子)。

三、了解長城的特點,指導美美地誦讀。

1、在作者的眼里,長城是怎樣的?

像巨龍穿行大地。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龍穿行在大地:在這句話中,“巨龍”是指什么?為什么用巨龍來比喻長城呢?(因為長城長)長城有多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6700千米,俗稱萬里長城。(出示長城示意圖、及嘉峪關和山海關的圖片)。

(2)為什么說像巨龍“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長城?對,飛機上,穿行更生動)。

(3)穿行的大地間的長城,有什么特點呢?(連綿起伏、曲折蜿蜒)這“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樣的呢?(請看錄像)。

(4)什么叫連綿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為什么會有起伏?為什么會曲折?(因為長城是順著山勢而建,隨著山勢,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小結: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

2、在我眼里,這是一和什么樣的景象?(奇異)。

看到這樣奇異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樣?(興奮、激動、)。

帶著這樣的心情去讀詩句的前六句。教師指導讀,要讀出驚奇,要讀出對長城雄偉壯美的那種情感來。

四、了解長城的建筑,指導自豪的讀。

1、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你說,能夠建造這樣宏偉的工程,這是不是“人間奇跡”?而我們最應該贊美的是誰?(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

面對著這樣的一個人間奇跡,面對著我們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祖稱真了不起,贊美我們的祖先,內心充滿自豪)。

2、帶著這樣的心情,讀長城部分的詩。

五、了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深層次地感悟長城。

2、一段萬里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啊!早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修筑長城,直到秦始皇的時候,才修筑了“萬里長城”后來,歷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的明長城,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長城。每一個朝代修筑長城,都流著我們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長城,都是為了保護一方平安,可是歷代的長城都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長城,結果沒有延遲秦朝的滅亡;明朝修筑了長城,可是清明入山海關依然輕面是易舉,“長城”濃縮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啊!

出示圖畫:

“眾志成城”這是一種精神。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一種文化。

國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嗎“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像征。你說,還有什么樣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呢?長城不朽的是精神;長城不朽的是中華民族的韌勁;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p>

所以畫家用畫歌唱這種精神(出示畫)。

詩人用詩傳頌這種精神(出示圖片)。

那么我們呢?我們用怎樣的聲音去讀這種這種精神。

指導讀上篇詩,突出“不朽”

一、導入。

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不只是長城,還有運河。讀下面的詩句,看看我在飛機上看到的運河是怎樣的一種奇異的景象(播放錄像)。

二、了解運河的特點,指導美美地朗讀。

1、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如果說長城給你的是雄偉壯觀,那么運河給你的是什么?(運河是美麗的)。

3、這是一條什么樣的綢帶?(閃光的綢帶,水清澈而閃著銀光。這是銀光閃閃,如果是早晨,太陽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閃閃)。

4、拓展積累:在漢語言中,有很多的組詞方式,像這樣的,詞尾重疊,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還有很多詞,讀一讀這些詞:

銀光閃閃(abcc):微波粼粼、金光閃閃。

波濤滾滾、細雨蒙蒙。

涼風習習、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氣勢洶洶。

5、這又是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

6、指導讀詩句,運河是美的,誰能讀出這種美?

三、了解運河的創(chuàng)造,指導動情地朗讀詩文。

1、回到課文中,“伸向天邊”說明什么?(運河長)是啊,這條運河是從哪到哪?

2、(它長: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長1747公里)。

3、它連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連接: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出示圖)。

4、“大江東去浪淘盡”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國的河流都是從西向東流,比如說長江、黃河,它實現了東西的運輸??墒菦]有一條河流是南北流向的,這南北運輸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們的祖先就想到開鑿一條運河,將五大水系貫通,實現了南北的運輸流通,你說,能有這樣的想象的人,怎樣?咱們的祖先不僅想到,而且做到了,創(chuàng)造了人間的又一個奇跡。

6、所以書上說,“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動人,就是對這種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說,面對著這條運河,你想說點什么呢?(我們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是充滿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們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說明了這點嗎?)。

7、指導朗讀詩歌。

四.了解運河的歷史,指導自豪地朗讀。

4、是??!我們的祖先多偉大??!

(出示幻燈):

運河美是動人的,千余年來,運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運河美是動人的,是時間濃縮著美,是風雨凝聚著美,是文化沉積著美。

運河的美是動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創(chuàng)造的美,是靈動的美。

5、指導自豪地讀詩。

第三部分:結課。

出示地圖:

一、長城和運河,在中華大地上,從東到西,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運河,從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這一撇,從秦漢到現代,又經歷了多少蒼桑,有過多少淚水,但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這一捺,從隨唐起始,到今天,又有過多少靈動的創(chuàng)造,有過多少憧憬和希望。我們中華民族正是這樣一個充滿著希望和創(chuàng)造的民族,充滿著頑強和不屈的民族。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字嗎?(出示動畫:人)。

二、長城運河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城和運河譜寫著不朽和動人的詩篇,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魂!

三、聽詩。

四、讀詩。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六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課時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qū)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述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過這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奇跡(像巨龍)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伸向天邊民的創(chuàng)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長城和運河精彩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難點:在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的同時,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具準備:課件(或圖片)、歌曲《長城長》。

一、音樂導入,渲染氛圍。

生:(出示)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我們再一起用贊美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2、我們都知道奇跡是指(極難做到的、不同尋常的事情、不平凡的業(yè)績。是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造的!難能可貴的)。

過渡: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讓我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看錄象走進長城。(播放錄象)。

二、圖文結合,感知長城――學習第一自然段。

1、現在,長城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a:生: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1)讀了這句話后,你體會到了什么?哪個詞讓你體會最深刻?

(3)這句話用了什么方法來體現長城長這一特點的呢?你覺得這樣寫好嗎?好在哪?

過渡:還有哪句話可以做這些圖的解說詞?

4、b:生: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長城長)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紹長城“長”這個特點的?(列數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這兩個地方。(出示圖片:山海關、嘉峪關)。

(2)現在你會用一個什么詞來評價長城?(真是氣勢雄偉……)。

(3)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讀一讀,相信更能把長城的氣魄雄偉讀出來。

過渡:讓我們繼續(xù)隨著作者從更近的角度去認識長城。

三、品讀詞句,品味長城――學習第二自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成的。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磐臺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a、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詞語令你感到很新奇嗎?

(1)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垛口、嘹望口、射口。

(2)、聽了老師說的后,你們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垛子、t望口、射口吧!

c、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重新感受一下長城的巧妙設計和高大堅固。

{資料:八達嶺城墻高6―9米,最高處達到10米:墻體都用抗腐蝕、抗風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崗巖包砌,石條最長達3。1米,重1。5―1。7噸;墻體填滿泥土、石塊、用夯筑實;墻的上面填三四層方磚封頂,用糯米汁摻石灰粘結灌縫,城墻三面風雨不透。)。

四披文入情,傾情長城――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a、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會遇到哪些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1)建長城的材料:一塊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我想問一下,你們的體重是多少斤?(50斤)兩三千斤重的條石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60個)。

(2)建長城的工具: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長城的長度:一萬三千里、或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出示:據記載,單是公元555年,北齊王朝修筑從居庸關到大同一段約900里的長城,就征調民工180萬。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筑為例,如果將其磚石、土方用來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墻,可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如果用來鋪筑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墻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多少:許許多多,無數)能想象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辛了嗎?讓我們再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讀出來。

4、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里?(引導學生聯系上文,長城的長、高大堅固、設施齊全,能防御敵人又能進攻敵人。)。

5、此刻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什么?讓我們把這千言萬語轉變成一種崇敬之情把這句話讀一讀。

6、小結全段: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

五、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1、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p>

2、同學們,學到這里,你明白長城為什么被稱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

六、拓展,激發(fā)自豪之情:

長城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著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游人,許多海內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長城作為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的元首曾登上過長城。

1、讓我們來看看下面幾位國家領導人發(fā)自肺腑的贊譽之詞,指名讀。

出示:“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杰作!――俄羅斯前總統(tǒng)葉利欽”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總理拉賓”

七、布置課外選做任務: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5434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