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明確目標,為下一步的行動做好準備。在寫總結時,我們還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和觀點,豐富自己的思考和總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一
摘要:地理學科屬綜合信息較多的應用學科,既要求學生掌握自然地理知識,還要了解、熟悉相應的人文地理知識。微課恰恰具有較好的教學靈活性與時效性,其更有利于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也更符合學生對地理知識結構的學習需求。本文就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地理學科屬綜合信息較多的應用學科。在地理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既需要學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地理知識,也是使之了解、掌握人文地理知識;因此,地理學科的信息量較多。微課則是一種信息化、“碎片化”的教學、學習模式,該模式具良好的“短”、“小”、“精”特點,其能夠全面滿足地理學科的“碎片化”、“微型化”以及個性化的學習需求[1]。本文就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1借助微課,活躍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會對整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實施與教學有效性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輕松、愉快的地理課堂教學氛圍,既可以調動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興,也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度。由于,初中地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單純依靠教師的板書也無法讓學生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與地理位置,進而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微課所獨具的“短”、“精”、“小”的教學優(yōu)勢,既可以利用微課將更多的地理教學內容加以“濃縮”,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碎片化”的地理知識教學產生更高的專注度,加速其對各種“碎片”的學習與記憶。同時,微課還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借助各個“碎片”加以重新建構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建構新知識的能力;使之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不斷進行著新、舊地理知識的“交融”與建構,進而達到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2]。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將一些有趣味的地理故事與地理知識、概念加以有機的整合,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可以達到進一步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作用。但是,初中地理教師不可將微課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只能充當輔助性和補充性的“教”、“學”模式。教師更應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將微課的‘碎片化’知識加以自主建構,形成屬于自己的“新知識”。
“互聯網+”背景下,各類網絡地理教學資源也在不斷增加、豐富;因此,初中教師也要及時對自身教學模式加以不斷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更要通過再學習、再進培訓來不斷給自己“充電”。初中地理教師在全面豐富自己教學知識體系過程中,也要結合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借助微課教學模式將更多的地理教學資源加以應用,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了解到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地理知識。教師既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將更多的地理知識進行“簡要”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師也可以結合初中學生對地理的學習需求,制作成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微課內容,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而實現“按需”學習的個性化教學,這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如在“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制作成動畫,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掌握地球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等;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地理教學資源,將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加以展示,如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晝夜交替現象、時差現象、四季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類似于這樣的微課教學,既能夠全面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也可以將更多的生活化問題引入到“地理世界”中去,使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去解釋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自然現象;這對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與應用能力均具積極作用。
眾所周知,微課具有良好的`“精”、“微”特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來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每個學生受其自身學智因素、個性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之間均客觀存在著個體化差異,地理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微課來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可將不同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加以分類,并制作成具有不同教學難度的微課課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自身地理知識掌握情況來選擇不同的微課學習內容;并對微課教學內容加以科學遴選。如針對優(yōu)等生的地理知識訓練,可以盡量引導學生對整體宏觀的地理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指導學生進行邏輯性較強習題練習;而針對學困生的教學,則應盡量以基礎性地理知識來進行,使之在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內容,通過學生自身的學習體驗來激發(fā)其地理學習興趣;在全面實現差異化教學的同時,也能夠符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進而也實現了個體化教學、促使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目的[3]。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討論性的地理教學內容,通過組織學生對各類地理問題的討論來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地理學習興趣;使之在各類問題的討論、交流過程中,既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意識,也能學習、獲取更多的地理知識;進而也實現了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綜上所述,微課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須以《地理課程標準》為基礎,立足學生為主體原則,合理地進行微課內容的設計,在實現差異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作用,為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二
(一)圖表直接比較。
圖表比較法是比較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理學科教學中,圖表直接比較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初中地理課本中含有很多圖表,在教學中如果能通過直觀的插圖內容進行知識比較,在比較中找出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辨析,學生在理解知識時就會更加透徹和準確。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圖表直接比較法。例如,課本中的潛力與承壓水圖、反氣旋和氣旋圖,以及地質構造、背斜圖和向斜圖等。這些圖表的對比都能很好地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圖形的形式展現出來,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二)類比法。
類比法就是將同類或相似的地理現象和事物進行對比,保證學生在學習中對同類事物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使問題具體化。例如,在學習氣候問題時,可利用類比方法將已學過的氣候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氣候知識聯系起來,在比較中進行教與學,歸納出氣候的共同特點及不同之處,使學生在學習中將兩者區(qū)分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自比法。
自比法,就是將地理現象進行自我比較,但這種比較是有時間性的,也就是在不同的時間階段進行比較,這種基于時間跨度的比較方法也被稱為“縱比法”。在地理的學習中,由于時間不同,地理現象會有不同,所以需要用自比的方法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掌握同一地理現象不同時期的差異之間的聯系及存在的異同點,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將地理現象和事件進行時間的縱向對比,進而研究地理現象的未來變化并對現象的變化趨勢進行評估,減少教師對抽象知識的枯燥講解,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專題比較。
專題比較主要是指在地理事物或現象中,對于不同的事物進行專題比較。在課本中,適合專題比較的內容非常多。例如,國際與國內的比較、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響等,將這些問題化成各類專題,幫助學生理解,這樣的方法實際上是對一件事物進行多方面分析和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保證他們考慮問題時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思考。
(五)綜合比較。
在學習中綜合比較,一般應用于復習期間,這樣的一種比較方式可使學生將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互相比較,在比較中找出其中的聯系及需要區(qū)別的地方,實現知識點的統(tǒng)一和完善,對知識進行全面理解和把控。這樣的一種比較方法可最大程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在綜合比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問題理解得更加透徹和完整,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可以將知識進行全面地把控,起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比較法的應用是很常見的,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在地理的學習中應用比較法非常合適,因為地理涉及本國的不同地理環(huán)境,同時還有國外的一些地理環(huán)境。例如,關于我國北方和南方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的學習,可利用比較法,借助對比法中的一種或幾種方式進行對比,針對植被差異、氣候變化、飲食習慣、文化特點及農作物種植等的對比,在對比當中,學生就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畫面,將我國南方與北方的不同之處進行區(qū)分,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合理區(qū)別,之后對南方和北方的實際特點進行整體把握,使得學生對我國的地理特點進行全面深刻地認識和理解。再如,學習我國與美國的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之處時,可以在理解我國的地理環(huán)境的豐富性和差異的基礎上理解美國的地理環(huán)境。美國同樣是北半球國家,其地理環(huán)境也呈現東西、南北的差異,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介紹美國地理環(huán)境的具體特點,并擴展介紹美國城市發(fā)展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美國作為移民國家的特殊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發(fā)達的科技等,滿足同學們多樣化的知識需求。將復雜的區(qū)域地理知識理出清晰的脈絡,幫助學生理解和識記,在腦海中形清晰的知識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地理比較法是一種基于邏輯思維的思考方法,在教學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幫助學生從抽象、分散的知識中解脫出來,實現整體把控,綜合理解學習。保證學生在學習當中理解問題更加深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地理比較法還可以幫助學生將新知識和已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從而溫故知新。使學生通過對相關知識進行比較,將在頭腦中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知識結構更加清晰。客觀上,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學習,還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2]龐海珠.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6):37.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三
(一)討論世界城市分布緯度與海陸特點。由學生自主讀取全球夜間燈光分布遙感影像圖,教師引導得出規(guī)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qū),而這些地區(qū)均有氣候適中、降水適度的氣候特點。很多沿海地區(qū)分布的城市密度大,規(guī)模也比較大,在中低緯度和沿海地區(qū)幾乎分布著世界上大多數的城市。
(二)繪制我國400mm等降水量線。課堂所用降水數據為我國454個測量站點常年測量所得年降水量數據,數據中包含各站點的經緯度、海拔及年降水量數據。在arcmap中載入中國國家邊界線圖層,以及測量站點數據。對測試站點數據按照設定區(qū)間進行分級,由站點分布情況繪制粗略400mm等降水量線(同時可繪制200mm、800mm及1600mm等降水量線)。由圖可得我國降水由東岸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的特點,而我國的城市分布密度也正是與之相隨。以400mm等降水量線為界,將中國地圖面要素分為兩部分(本操作與我國地勢三級階梯劃分相同),將得到的兩個面圖層分別與中國地級以上居民點點圖層相交(intersect),其中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城市,共有49個,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城市,共有275個。我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降水在400mm以下的只有包頭、烏魯木齊和蘭州3個城市。
(三)高緯寒冷地區(qū)與熱帶雨林地區(qū)的城市分布。高緯寒冷地區(qū)人口分布少,很難形成很大的城市。熱帶雨林地區(qū)過分濕熱,不適于人類居住,因此人口稀少,城市密度小。過分干旱、寒冷、濕熱的地區(qū)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不利于城市形成和發(fā)展,分布規(guī)模較小。
(四)歸納填寫表格。
二、河流對城市區(qū)位的影響。
(一)處理初始數據。在arcmap中加載一級河流線圖層,利用的融合(dissolve)功能將name字段為相同名稱的數據條合并,可得長江包含的四段河流,依次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以及長江。選中屬性表中相應內容,導出長江線圖層。選中四段河流,使用merge功能合成一個字段,以便進行下一步操作。
(二)對河流進行緩沖區(qū)分析。對長江線要素進行緩沖區(qū)分析(buffer),緩沖半徑為1千米,將緩沖區(qū)間與我國地級以上居民區(qū)圖層進行交叉(intersect),得到緩沖區(qū)內的城市點圖層,這個點圖層里的城市代表位于長江兩岸的較大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以及蘇州、無錫、常州、鎮(zhèn)江、揚州、泰州、南通、蕪湖、南昌、長沙等中等城市。
(三)河流交匯處形成城市。高亮顯示長江與主要支流交匯的城市:岷江流入長江,交匯點宜賓;嘉陵江流入長江,交匯點重慶;漢江流入長江,交匯點武漢。河流交匯地點人流物流集散中轉頻繁,頻繁的河流水運也帶來了城市的繁榮。
(四)河流的其他影響。河流兩岸也會形成城市,如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在多瑙河兩側一端叫布達,另一端叫佩斯,兩邊的地區(qū)同時發(fā)展,共同繁榮,形成了匈牙利最為繁華的城市。另外河流的河口也是影響城市區(qū)位的重要因素,河流入???,支流入主流的河口都是如此,由于腹地非常寬廣,如我國廣州位于珠江入海口,上海位于長江入???,天津位于海河入??诤涌诘奈恢?,這些大城市正是借助河港、海港得以發(fā)展壯大。
(五)課后練習。對照課堂中對長江及其支流的數據分析,對黃河進行類似的數據分析,熟悉課堂中涉及的相關arcmap操作流程,同時復習課堂內容。
三、結論。
gis工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學習空間,在課堂中利用gis技術教學可以把學生領入一個嶄新嚴謹的數據時代,學生在逐漸熟練gis軟件數據分析操作以后,可以自行探究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較高的地理素養(yǎng)。本文對gis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作了一個簡單的探索,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要以ppt作為輔助工具,具體的授課流程還有待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四
1微課的概念。
2微課的特征。
2.1教學時間短資源容量小交互性強。
2.2教學內容精煉主題突出設計精細。
2.3情境真實形式多樣生動靈活。
3開展大學物理微課教學必要性。
3.1教學內容與學時間的矛盾。
3.2大班教學與學生層次的差別。
3.3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足。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五
地理作為我國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是集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于一體的一門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濃厚的知識底蘊,而且在于其較強的實踐性。本文將從微課內涵及特征的介紹出發(fā),結合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對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提出建議。
1.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效應易通過微課得到成倍擴大。
微課是一種借助于視頻這個主要載體以遠程的方式進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學生、一群學生,而是全國范圍內聽課的學生,它的效應將通過微課這個平臺成百、成千的擴大,因此視頻所記錄的該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至關重要,這就對錄制微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課程,要求教師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很熟練,而在我國微課的實際運用中,只要有錄制設施,任何人都可以錄制,甚至有些人并沒有取得該方面的教師資格。這不僅沒有達到提高我國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反而會產生以訛傳訛的惡性循環(huán)效果,從而降低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2.微課內容過于生硬,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微課優(yōu)于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創(chuàng)新性,不受實際課堂的限制,能夠以多種方式吸引高校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然而,在我國高中地理微課的實際運用中,微課并未能呈現豐富的內容,而是把現實中的枯燥課堂照搬到熒幕上,內容生硬、單調、乏味,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反而因其缺乏現場交流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學質量。
微課既然是輔助現場高中地理教學的一種途徑,它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然而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的具體實踐中,缺乏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沒有能夠很好地區(qū)分現場教學和微課的內容,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用微課的形式來表達,也不是每一個知識點用微課就一定優(yōu)于現場教學,兩者的混淆不僅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相反只會降低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帶來教育資源的浪費。
4.缺乏現實生活的根基,教學內容失去立足點。
高中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要想真正掌握這門學科,必須基于具體現實情景,立足于現實根本,從現實出發(f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的存在,并激發(fā)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熱情。但是在微課的高中地理教學滲透中,如果只是單一地通過依靠微課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學,那么就會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現實生活的根基,使教學內容失去立足點,讓學生無法真實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奧妙。
1.提高我國高中地理微課教師水平,優(yōu)化我國高中地理微課質量。
我國高中地理微課質量的好壞是決定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成敗的關鍵所在,只有確保我國高中地理微課的高質量,才能實現提高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強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的質量,就必須加強我國高中地理微課的錄制門檻,要加強課程錄制教師的資格審核,要加強高中地理教學教師團隊的師資力量,要不斷提高和完善微課教師培訓體系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學課程奠定基礎。
2.豐富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微課只是為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備教學內容的優(yōu)勢,要想充分利用好這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便利,就要讓它和高中地理具體教學相結合,不斷豐富其包含的內容,不僅要考慮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普遍性問題,也要考慮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滿足多方面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沒有方向的帆船只會在大海中隨波逐流,永遠到不了彼岸;沒有指向的微課只會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海洋里,永遠提高不了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為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明確指向,明確區(qū)分好應用微課教學效果更佳還是應用現場教學效果更佳,取長補短,兩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競相迸發(fā)火花,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綜上所述,盡管近幾年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已經初有成效,但是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所以必須提高我國高中地理微課教師水平,優(yōu)化我國高中地理微課質量、豐富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為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明確指向、立足于現實生活的根基,為微課補充現實來源。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六
微課的全稱為“微型教學視頻課程”,它主要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其核心組成內容就是課堂教學視頻或者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了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學生反饋等輔助性教學資源,這些資源以一定組織關系呈現出一個半結構化的主題式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其具體資源構成和應用環(huán)境。
根據至止的國內“微”研究文獻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其實在國內對于“微”課程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從最開始的微型課程到微型學習,再到微型(格)教學,直至今天被廣泛應于教育教學中的微課,呈現了我國教育領域中“微”課程的發(fā)展,也從側面突顯了我國教育仍然在一步一個腳印的改革發(fā)展著。
1、會計微課的特征分析。
(1)移動化學習。
會計微課依然具有微課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或移動學習的方式進行會計課程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
會計微課所具有的人性化特點,使得學生的會計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學生享受學習的自由,而且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的個體化差異進行學習內容的自由選擇,根據佛山首屆微課征集活動的相關統(tǒng)計可以發(fā)現會計微課的種類多,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會計需求,也豐富了會計教學形式和內容。
同時還能讓學生自我控制學習進程,并且還能夠重復學習所學的會計內容,這樣不僅幫助學生進行所學會計知識的鞏固,還能在重復循環(huán)使用中優(yōu)化教學資源。
(2)碎片化學習。
微課的內容十分精簡,主要是圍繞教學中某一些重難點進行課程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夠更清楚的掌握會計課堂教學內容,同時能夠通過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串連成一個整體的'教學活動。
2、會計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優(yōu)勢分析。
(1)微課程資源是具有開放性的,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相應微課程的設計,也可以向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這樣所有學生都能獲取教師提供的課程教學和學習資料,同時學生也能根據自身的學習體驗和學習結果提供一些分享性資源。
(2)微課資源可以循環(huán)使用,并且經過實踐,可以使得會計微課得到不斷優(yōu)化。
也就是說,上一次教學中產生的學習資源,可以經過一定加工整合,為下次會計教學服務,微課教學資源的每一次使用都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進而不斷提高其資源質量。
這樣在會計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僅可以雙向傳遞,學生之間也能夠相互交流和分享,同時也能通過相互評價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1)明確適合開展微課的教學內容。
適合開展微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具有較強理論性的重難點知識,因為這些知識都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卻又是必須要掌握的知識。
其二,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實訓知識,這類教學內容是需要學生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經過親力親為進行實際操作后才能掌握的知識,可以借助微課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清晰明了的掌握其中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和步驟,以起到一對一的教學效果。
其實只要內容適宜,微課就能在任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加以應用,不僅可以應用于新課導入、講授以及課前預習,還能夠應用于歸納總結以及復習、鞏固。
例如在一些基礎概念課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微課上傳至校園網中,讓學生自行在線觀看。
(3)科學制定會計微課。
會計微課是會計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和補充,教師應該要明確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和職責,確保兩者分工明確,這主要是因為微課雖然具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它并不能取替?zhèn)鹘y(tǒng)課堂教學,想要發(fā)揮出會計微課的作用,就要科學制定會計微課,使其更好的輔助會計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的會計教學來說,微課既熟悉又陌生,會計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微課的優(yōu)勢和作用,加大教學活動中微課的開展,通過簡單的微課設計激發(fā)其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所學的會計知識和技能,進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行為,提升會計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段瓊單位:陜西省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七
高職會計教學開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會計知識,掌握會計實務操作技能。
會計知識具有較強的延伸性,后面的知識與前面的知識息息相關。
而且,會計知識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不斷更新,所以高職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未來的會計工作。
因此,在會計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能力也非常關鍵。
微課以其區(qū)別與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點,可以在高職會計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高職會計教學中知識點非常多,每一個知識點又非常重要。
教師可以將會計課程中重難點內容開發(fā)為微課,利用微課的特點,將教學知識點細化。
學生可以在5至1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而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靈活多變的特征科學合理地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進程,通過微課資源讓學生能夠方便快捷地進行自主學習。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網絡及智能通信工具(例如手機、平板等)隨時隨地來學習微課內容,充分享受學習的自由。
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對一些因為某些原因而落下課程的學生非常有利。
利用微課視頻來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微課課件的制作。
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要想充分利用微課來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就要制作出優(yōu)秀的微課課件。
針對高職校會計教學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非常重要。
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師的教學情況,還要充分考慮高職校學生的學習情況。
因此在制作微課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協(xié)調好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評價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從多角度出發(fā)來進行課程設計。
高職會計教學非常注重學生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微課內容要重點針對這一教學目標來設計。
教師在制作微課課件時要充分參考與教學知識點相關的教學課件、圖片及視頻等,將一些重要的教學元素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去。
完成教學設計后,教師就需要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難點及重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會計的知識點非常繁多,教師應將各章節(jié)知識點進行細化處理,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視頻。
教師將教學知識點細化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錄制及編輯微課課件。
在錄制微課課件的過程中,教師應協(xié)調好與攝像者的關系。
攝像者應在充分熟悉教學流程的基礎上,設計好每一個分鏡頭,同時分配好教學時間。
教師應熟練應用錄屏軟件,利用錄屏軟件將教學演示過程錄下來。
微課視頻錄制完成以后還需要進行后期的編輯處理,以實現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在編輯過程中制作微課的片頭及片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另外還需要添加背景音樂、字幕等,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教學環(huán)境,使其充分符合教學需求,強化微課的輔助教學作用。
在高職會計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已經制作好的微課課件,使其充分提高教學效果,是教師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比如,在講解支票結算知識點時,教師首先需要將支票結算這一塊的知識進行細化處理,制作成優(yōu)秀的微課課件,然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來進行學習。
在學生學習完微課課件以后,教師要針對課件中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講解,然后分組討論,讓學生主動去總結微課的內容,以此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點。
完成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微課視頻,模擬財務室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實踐操作支票的填寫及相應的賬務處理,并給出量化教學評價。
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下載微課視頻,并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鞏固學習,以促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微課知識。
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布置相關的任務或作業(yè),督促學生強化知識點。
綜上所述;微課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微課的出現對促進教學改革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進行教學,而學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及移動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學習微課課件內容。
微課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它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在現階段,微課還處于發(fā)展初期,微課的設計、制作及應用還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環(huán)境會進一步成熟,微課課件的制作水平也必然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微課在推動教學改革方面有著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高職會計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充分整合各種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開發(fā)出高質量的微課課件,進一步提高高職會計教學效果。
作者:孟沁單位:常州旅游商貿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八
為了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地理教學要以人為本,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和核心,探尋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給所有學生一起講課,時時有針對性地輔導某些成績好的學生,經常讓他們在課堂回答問題。對于那些地理基礎知識差并且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就比較抵觸,教師認為輔導這些學生是在浪費教學時間。久而久之,這些基礎差的學生便會失去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和自信,整個課堂就成為教師和幾個好學生的舞臺。因此,為了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教學目標有彈性地、分層次地、為每個學生設置單獨的個人目標,上課過程中要顧及每一個學生。比如在講授中國的地理差異時,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讓所有人都參與到討論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組代表發(fā)言。這樣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了學習動力和自覺性,能夠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成效。
2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改進教學理念,由傳授學生知識,變?yōu)閭魇趯W生學習方法,由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2.1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將學習得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與實踐,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還能牢記知識內容。比如地理教學中會講述風的成因,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兩地溫差的存在,從而引起冷熱空氣流動造成。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后,可以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風進行成因解釋,不僅用到了所學知識,也向別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強了學習動力。
2.2引導學生注意地理知識的`積累。
地理教學忌好高騖遠,教師要從基礎出發(fā),一點一點教學,并且注意教會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可以用小筆記本或卡片將學習的知識記下,放在口袋或者貼在桌面,時常復習,積累知識。
3改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絕對的主動權和優(yōu)勢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并且容易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在新的課改背景下,為了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有效性,需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是學生和教師的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尊重,要學會換位思考。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多想辦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探究,鼓勵學生課堂發(fā)言,允許學生在適當的時間發(fā)表自己對地理或者其他問題的看法和言論。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對于違反課堂教學紀律的學生要妥善處理,盡量避免傳統(tǒng)粗暴的處理方式,要從朋友的角度出發(fā)和學生進行交流,在課堂內外創(chuàng)建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進而提高課堂實效。
4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地理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對于本文提出的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靈活變換運用。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教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關鍵在教師,雖然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但是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只有教師不斷提升自己,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才能真正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李曉華單位:勉縣周家山鎮(zhèn)初級中學。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九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多媒體設備、圖像資源和視頻資源為初中教學提供了更加便捷生動的知識傳播手段。我國的初中地理教學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利用微課程將所用的地理知識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完成對學生的信息傳達,從而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達到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傳播。微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當今初中地理教師的喜愛,更多的教師通過尋找不同的微課程來完成地理課的信息導入和教學任務,大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下面主要對微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做出探討。
二、地理微課程特性。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知識難度大、內容較為繁雜的綜合性學科,對于處在發(fā)展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具有枯燥、難學習的特征。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會因為受到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影響,阻礙整個課堂教學任務的正常進行。微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手段,能夠將枯燥的地理性知識轉化成為圖文結合的教學知識,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自我學習和探討,從而在整個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微課程是將大容量的信息通過視頻播放、圖文結合的形式有效地傳達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生動的圖文形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深入到地理教學課程學習當中。地理微課程能夠有效地體現整個初中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qū)域性特點,在其中貫徹整個初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內容和綜合性基礎知識,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地理教學當中,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合作探討學習。通過信息的強烈對比,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地理知識的相似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和觀察能力。
(一)課前導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我國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當中,主要是依靠老師的講授法進行系統(tǒng)性傳課,這種知識傳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觀察能力,不利于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能力的新式人才。而微課程則可以通過前期的視頻制作或者圖片文字制作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的概括,在課程的開頭將其作為引導性知識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學生在觀察微課程表達的信息資料后,也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整節(jié)課程當中的知識輪廓,從而為隨后的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老師在講授世界七大洋四大洲的地理分布狀況位置示意圖時,則可以利用形象的圖形圖像對整個世界做出直觀性的展示,通過利用圖像上的海洋和陸地的分界線,能夠直觀地使學生了解到陸地和海洋的分布狀況,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前期通過形象的微課程演示,了解整個課程的知識點內容,從而為以后的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對教學難點和重點做出知識引導。
老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能否有效地完成整個課程內容的教學任務,往往取決于教師能否對整個教學任務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做出充分的把握,在整體上帶動整個班級內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梢酝ㄟ^將本節(jié)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展現在微課程中,學生在觀看微課程視頻過程中能夠發(fā)現本身知識基礎存在的不足方面,這樣也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領學生進行知識探討。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往往會使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大大阻礙了初中的教學的正常進行。而微課程的出現則恰恰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有效地帶動整個課程目標的正常進行。例如,利用文字和圖像結合的形式將地形部位直觀展示出來,然后再通過動畫效果展示同一海拔高度的連線,再講解等高線的含義,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微課再對本節(jié)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微課程當中展示出來,這樣也就能夠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本節(jié)課程的知識點內容。
(三)對某些復雜的地理現象做出形象描述。
初中地理教學當中往往會應用到某種形象的描述,某種地理現象描述往往無法通過文字進行表達。我們就需要用到微課程當中的動畫效果來制作相應的地理現象展示圖,這樣能夠通過動畫來對整個地理現象的全部運動趨勢做出充分的展示,使學生能夠生動形象地了解整個運動情況。例如,我們在進行描述日常的地質變遷時,通過制作的動畫效果展示山體的地質層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發(fā)生地殼變遷的結構轉變,學生能夠直觀生動地了解運動情況,從而也就能夠了解課程內容當中所要傳授的知識點細節(jié)。
(四)章節(jié)知識總結復習。
微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總結章節(jié)性知識。教師通過對前期的課程教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和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解析,制作出能夠對前期教學中出現的不足回顧的微視頻。讓學生在進行章節(jié)性知識回顧的過程當中,能夠不知不覺地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點內容的主體脈絡,對整個課堂的了解有更加深層次的研究。目前,微課程主要是通過將所有的課程內容知識點做出充分的總結,然后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播放,使學生能夠將繁雜的知識點內容轉變成為易學的知識點,這樣也就能夠大大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微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受到當今初中地理教師的喜愛。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制作相應的微課程,有效地對課程內容知識做出引導、總結和回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整個初中地理教學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
摘要:
文章以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研究對象,首先闡述了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求,然后分析了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包括運用微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運用微課進行課后拓展;運用微課展開課程導學。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教學;課程導學。
微課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一項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水平質量提升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應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明確微課應用要求,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微課真正的功能與價值。
一、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求。
(一)微課運用應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不僅是教師個人教育教學的“標簽”,更是教師長期開展教學活動經驗積累的自然體現,它融入了教師的個人性格、教學方法、體會、感悟等,同時也是一個教師在教學藝術上成熟的標志。教師擁有自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能夠讓接受學習的學生“眼前一亮”,自覺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思考,更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開展,對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意義。如今,隨著微課在初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愈加廣泛,逐漸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因此教師在實際的微課運用過程中,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給予其更加真實的“課堂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學習效果[1]。
(二)微課運用應注重與情景化教學相結合。
語文本就是一門更加趨于感性化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需要結合文章描述的內容進行情景設計,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情景中,體驗到文章所描述的內容,加深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微課視頻集語言、圖像、聲音、視頻為一體,為加深學生觀感體驗提供便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初中語文教學可以運用微課的特點展開情景化教學,實現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設置,有效地將課文內容通過更為直觀的圖畫、視頻反映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使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感知距離得以有效的縮短,提升課堂教學水平與質量。
(一)運用微課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初中語文教材收錄了很多意境優(yōu)美的文章,然而由于初中生受自身閱歷所限,在思想認知上依然傾向于具象化認知體驗,因此,需要教師借助微課視頻,有效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借助微課視頻展現的光影藝術,將文字描述的美景還原成視頻動畫,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認知。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課程內容教學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蘇州園林的深厚文化底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僅靠教師口頭講述很難真正體現出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與博大內涵?;诖?,教師可以運用微課視頻,播放一段與蘇州園林相關的紀錄片等,讓學生全面感受到蘇州園林的動態(tài)美,同時教師與學生一邊在欣賞的過程中,一邊結合文章內容展開深入的分析與交流,從而有效擴寬學生眼界,實現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
(二)運用微課進行課后拓展。
如今在初中語文課程內容中增加了“名著導讀”這一選項,其不再作為教材附錄出現,而是作為正式內容穿插在各單元之間。該部分教學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閱讀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課后再學習的機會?;诖耍處熆梢愿鶕W生的興趣,以及每單元的重點,尋找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語言、文學、寫作知識要點,制作成微課,將各單元課堂教學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層面,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課下可以使用回放、暫停等功能,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復回放觀看,給一些有興趣、有余力的學生以發(fā)展空間。
(三)運用微課展開課程導學。
如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即“課前預習”。盡管有的教師也一直在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導,學生真正能夠做到課前預習的寥寥無幾,難以產生有效作用。基于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展開課前導學,利用微課導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結合文章內容,在微課視頻導學中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遵循相關問題進行有目的的預習,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在微課視頻中教師可以結合文章核心內容“父親的背影”制作導學案,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父親的背影”,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僅可以有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更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的運用微課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因此需要教師提升對微課運用的重視程度,使得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2]徐桂娥。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F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3):110—111。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一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運用為初中地理教學帶來了一場革命。分析了電子白板交互協(xié)同等優(yōu)點,探討了電子白板工具與初中地理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的積極意義,對目前電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學應用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并對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電子白板存在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和學習積極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地理教學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壓制,極大的影響了教學質量,而現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地理教學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奠定了基礎。教師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將圖片、文字、動畫、聲音有機結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這無疑會使學生處于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子白板技術能夠實現圈點、拖動、旋轉、放大縮小等動作演示,這些功能有利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強調性暗示,使學生能夠更加注意知識細節(jié),最終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二)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講解初中地理教學難點在初中地理的授課內容中,存在著大量立體、復雜的知識點,在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下,這些知識點需要教師反復講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學生吸收。電子白板技術在初中地理課堂的應用能夠克服這一難點,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具體。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重點難點形象化、具體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產生原因的學習中,可以將演化形式以動畫形式展現;在地球運動的知識難點地球公轉中,可以導入地球公轉的三維立體動畫,配合動畫進行靈活的教學演示、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公轉的特點及晝夜更替四季變化的產生原因。
(三)電子白板技術有利于幫助學生主動探究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利用電子白板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喚起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合作解決問題。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教學內容,利用電子白板展示學生的探究結果,記錄探究過程,教師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如在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鐵路干線的學習過程中,提出我國鐵路干線分布狀況的問題,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師將學生合理分組后進行小組展示繪圖,將結果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演示。最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讓學生對剛才所學知識進行溫習回顧,從而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以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一)電子白板教學應用流于形式化在應用電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課實踐中,相當一部分的應用的都是將電子白板作為傳統(tǒng)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儀,沒有真正發(fā)揮出電子白板的作用,沒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活躍度。僅僅應用電子白板的書寫和展示功能,實質上是把電子白板作為了一種彰顯教學信息化的工具,教師穿新鞋走老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策略。實際上電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設備,只有完全發(fā)揮出電子白板的優(yōu)勢才能實現交互參與的教學創(chuàng)新。
(二)課堂主體之間互動協(xié)同性較低電子白板應用技術的一大亮點是讓學生走到講臺前進行參與和分享,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這一設想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目前大多數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只使用了電子筆拖拽、移動、旋轉等基本操作,這種的層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極其有限的?;訁f(xié)調的重點不在于技術層面的應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唯有將同學們帶入電子白板構建的初中地理授課環(huán)境中,帶動學生參與思考、討論和演示,才能實現高層次的學習和高階的思維拓展。
(三)現有教學素材有限,教師備課壓力大教師的授課素材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沉淀才能豐富起來,ppt授課模式普及以來,幾乎所有的.教師手頭的課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簡稱ppt)課件,教師已經習慣、擅長修改ppt課件資源。相對的,電子白板技術普及時間尚短,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課件素材非常少,課件素材的積累要從零開始。而初中地理知識有著知識體系龐大、知識點瑣碎復雜的特點,這就更加大了教學素材整合的難度,導致教師備課壓力很大。
(一)培訓初中地理教師應用電子白板的能力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應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電子白板的實際應用和電子白板的教學設計。培訓應當針對這兩個方面的能力對教師加強訓練,首先要使參訓教師大量觀摩優(yōu)秀教學應用案例,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煉出其優(yōu)點和缺;其次給教師以鍛煉和應用的機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模仿優(yōu)秀案例進行課程設計,逐步熟悉電子白板的功能應用;最后要引導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更多運用電子白板技術,鼓勵教師參與電子白板教學案例研討,交流心得與體會,推動教師提高自身技術應用水平,切實發(fā)揮電子白板技術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作用。
(二)融合教學目標適當穿插新奇事物利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技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先,一方面不能為了使用新技術而簡單堆砌教學素材,僅用信息技術作為豐富教學形式的工具,會導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過多或過少依賴電子白板,對電子白板與初中地理授課的盲目整合將會導致教學方式的喧賓奪主,忽視對最終教學效果的評估。在教學大綱之外,可以在授課時適當的穿插新奇的內容,但穿插內容一定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學內容。如結合初中地理的授課知識穿插歷史知識、語文知識、數學知識和科普知識等。教師要把握好課外知識拓展的深度和廣度,確保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又不背離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
(三)加強教師本身與白板技術教學應用的配合將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與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需要自覺接受相關培訓,了解更多相關的教學理論,還需要在在教學實踐中正確定位自身與電子白板這一授課方式的關系,技術不能取代教師本身,要意識到任何硬件資源和軟件技術都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四、結語。
目前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研究成果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在將理論付諸于實踐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問題,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實現應用電子白板技術的教學創(chuàng)新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要加強我國學校師生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積極意義的認識,形成學校、教師、學生共同重視、共同參與的教學氛圍,促進我國素質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二
關于過程與方法,主要通過“我國年降水量等值線分布圖”“我國主要城市降水分布柱狀圖”等圖表的判讀,歸納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并分析其成因;通過對特殊地區(qū)案例分析,提高對地理知識、地理技能的運用能力,促進地理思維和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提升。通過我國兩種農業(yè)生產方式的特征、成因比較,理解水分條件對農作物品種及農業(yè)生產方式的影響。最終習得區(qū)域地理要素的學習方法。關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我國水田農業(yè)分布為例,評價人類在地理環(huán)境中的農業(yè)生產活動,學會發(fā)現、解釋地理問題,并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思路。樹立因地制宜、人地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二、教學設計,診斷學生現有發(fā)展水平。
支架構建的關鍵在于支架必需要依存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學習能力做出科學分析與及時診斷。從這節(jié)課來看,大氣環(huán)流、地形地貌、水圈,中國的氣溫和干濕地區(qū)等知識,為該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提供了知識鋪墊和對相關圖表的判讀、地理現象的成因分析等能力基礎。但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怎樣,教師還是要通過一些方法對學生進行診斷。例如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閱讀“中國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我國局部地區(qū)等溫線分布圖,說出我國年平均氣溫、局部地區(qū)氣溫的分布特點,并說明判讀依據。設計意圖是把控學生前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度;學生對相關圖表的判讀、表述能力,以及對某一地理要素的成因分析能力。診斷標準見表1。學生通過讀圖回答問題,反應現有發(fā)展水平,教師在診斷的過程中及時予以完善,同時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搭建起學習支架。
三、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其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合作、討論等活動,在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的,因而協(xié)作學習,除了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和相互學習也成為促進教學的重要條件。在提供學習支架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任務環(huán)境,以小組合作方式、同伴互助,完成學習任務。支架構建的過程,是一個激活舊知、學習新知的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出示降水量分布圖,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單(表2),給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任務環(huán)境,要求學生根據習得的“支架”,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四、支架再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水平。
當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助于他們進步的支架后,則應考慮適時退出。但當學生遇到新知識時,仍需利用自己背景知識或教師提供的'支架來構建起自己的新知識,完善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需要師生互動過程中數次搭建、退出支架,隨時為學生留有探索、學習的空間。支架再建的過程同樣需要依賴于學生課堂上新建立起來的發(fā)展基礎,或通過教師設置的“設置疑問—探究思考—發(fā)現解決問題”問題過程性情境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形成原因的時候,并不是直接將降水分分布規(guī)律給予學生,再讓學生用前面習得的影響降水因素去分析成因,而是采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印證假設的三步過程來讓學生自己思考、發(fā)現,進行總結。
五、新知應用,融會貫通。
支架教學主要意圖是通過教師支架構建,幫助學習者學會解決任務的一般方法,通過指導,幫助激勵他們繼續(xù)探索,以探究更深層次的目標。教學中引入了地中海地區(qū)一個典型案例。
六、課后反思。
支架構建是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支架的構建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搭建支架,必須是建立在對學生科學的診斷上,真正了解學生,選擇好適應學生的支架,并能根據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在課堂上不斷調整支架的“材質”和搭建方式,以及課堂上支架搭建的時機。教師要關注教學細節(jié),創(chuàng)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有效參與,使學生潛在發(fā)展水平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三
地理圖表的繪制能夠有效推動體驗式教學的展開,豐富體驗式教學的內容。圖形的信息傳遞具有直觀再現性,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在傳遞范圍上更具優(yōu)勢,地理圖表作為地理知識的核心媒介和載體,能夠直接以教學工具的形式使用于課堂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直觀化和具體化地理形象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地理圖表的閱讀,實際上就是一個體驗過程,學生通過對圖表的仔細閱讀,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發(fā)現、獲取地理知識和地理規(guī)律。比如,景觀圖閱讀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的實際情況;示意圖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地理的空間思維,有效開拓學生視野,擴展學生認知范疇。比如,在進行“世界洋流的分布”教學時,筆者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圖表,透過表層信息掌握本質規(guī)律,也就是世界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規(guī)律等。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能夠深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二、加強關注學生,確保教學有效。
新課改強調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和教學組織者,要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而所有這些都需要教學加強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包括興趣、愛好、理想、地理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教師要以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來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與教學相長,共同打造高質量的'地理課堂教學。在實際的高中地理課堂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征、學習情緒和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樹立地理學習的自信心,掌握學生心理變化和學習實際,以便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方案,繼而更好地服務學生。比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存在著巨大差異,有的學生喜歡觀賞視頻、有的學生喜歡發(fā)散思維、有的喜歡小組討論等,而此時教師就要全面把握學生發(fā)展方向,有效掌控課堂節(jié)奏,最大限度地確保體驗式教學的有效性。
三、加強課堂提問,推動體驗教學。
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機會,為師生之間的互動提供平臺,積極引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親身體驗地理學習,完善自我思維方式。教師還可以在表達自身觀點和見解時,有意識地啟發(fā)學生思維,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學提問應有利于學生產生探索的體驗心理,而這種心理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他們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發(fā)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設計時,課堂提問必須以學生為本,避免出現無效問題,立足于體驗式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問題答案。同時,在體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問題來自主構建地理知識體系,形成地理教學模型,全面樹立學生地理學習自信心。比如,在進行“影響第三產業(yè)布局的因素”教學時,筆者首先對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影響服務、金融等第三行業(yè)布局的因素有哪些?隨后,筆者組織學生對此問題進行體驗活動,并繼續(xù)提問道:為何邊緣地區(qū)無法順利舉辦大型會展?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自主發(fā)現、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傊w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地理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學習地理知識。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做到以學生為本,積極開展體驗式教學,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四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與先進科學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地理信息技術也在逐漸升級和更新,其主要內容包括全球定位系統(tǒng)、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等,現階段在我國各級教育機構的地理學科教育教學中應用廣泛,已逐漸成為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輔助性工具,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等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從當前環(huán)境下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出發(fā)進行分析,研究并探討了新時期背景下該信息技術輔助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具體應用對策。
當前形勢下,已有多項教研資料指出,目前我國許多高中學校的地理學科教學中,盡管學校與大多數任課教師均已清楚意識到地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在積極探索二者之間的融合策略,其中尤以輔助地理課堂教學更為明顯;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常常會遇到地理信息技術軟件復雜、操作難以及缺乏實驗素材等問題,教學效果不樂觀。故現階段,學校與任課教師需積極尋找和探索新型教學手段,實現地理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其課堂輔助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利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講,任課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與綜合素質至關重要,要想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實現高效課堂,需先配備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所以當前環(huán)境下,學校需在遵循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重視并加強對地理教師的教育培訓,具體實施策略主要表現為:首先,將地理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納入到地理教師的學校培訓工作中,增強其對地理信息技術的認識,提高其地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水平,培養(yǎng)優(yōu)秀骨干教師,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理信息技術知識。其次,學??沙浞纸柚嬎銠C與網絡環(huán)境,對地理教師進行遠程的網上培訓,并于網絡中搜集和整理全面的教學資源,提高對教師自身素質與教學能力的要求,以便在最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高質教師,為地理學科的高效課堂教學增添助力。再次,學校為了增強教師對地理信息技術的認識,使其能夠將該信息技術合理運用于實踐課堂教學中,可采用“同一內容,不同呈現方式”的對比式教學,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的課堂培訓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分別展現“地球全貌”與“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態(tài)”等兩種不同的畫面,以加深教師腦海中對教學內容的印象,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
二、利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材是高中地理學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媒介和知識載體,對促進教師帶領班級學生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增強教學導向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現階段我國現行的大多數地理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均比較復雜,涉及面較廣,若采用以往傳統(tǒng)的“授-受”式教學方法,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課堂知識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學效果不佳。對于以上這種情況,筆者建議任課教師在高中地理實踐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增添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與多樣性,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殼運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借助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為學生呈現出“地殼運動”的動畫視頻,使學生在學習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清楚的觀察到幾近真實的地殼運動過程,增強其直觀感受。通過此種抽象知識直觀化教學,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三、打造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增強課堂教學真實性。
現階段,各高中學校與教師要想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地理信息技術,需先配備一定的硬件設施。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高中學校中均已配備了專業(yè)的網絡教室以及相關教學設備,目前只需將先進的地理信息技術植入到計算機系統(tǒng)中,便可輔助該學科課堂教學。當前環(huán)境下,學校可為該學科教學建立一個專業(yè)的地理實驗室,并保證實驗室內所配備的實驗設備均符合教學內容與課堂實驗活動標準,以增強新課標下地理信息技術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且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學生可直觀地觀察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與該技術應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無需向學生詳細講解“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合理性”內容,可充分利用此種有效的地理實驗室環(huán)境,借助gis軟件,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對比不同的城市結構,開發(fā)思維,鼓勵其思考和探索其不合理之處,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自主性,提高教學真實性與有效性??傊?,目前在我國許多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實際應用效果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筆者建議各高中學校需科學利用地理信息技術輔助教師隊伍建設,夯實學校師資力量,并借助地理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為該學科教學打造信息化環(huán)境,增強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五
(汪修建西安公路交大附中)。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原因很多。在學生方面,除了智力因素有直接影響外,非智力因素是不能忽視的。筆者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曾經在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同時,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探索,取得過一些成效。參與jip實驗以來,又有機會重新研究這一問題,一年多的教改實驗證明,開發(fā)非智力因素是控制兩極分化、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在當前中學地理課處境困難的情況下,筆者主要從興趣、情感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抓住好奇心,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學習能力的源泉,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興趣濃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強?!爸卟蝗绾弥摺保鬃樱┚偷莱隽伺d趣與學習的關系。
實驗開始不久,我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初一學生對地理課的認識和學習態(tài)度。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喜歡地理課?原因是什么?64人中,喜歡地理課的55人,不太喜歡的5人,不喜歡的4人。在回答原因時,喜歡的同學寫道:“學習地理可以讓我對地球有所了解,增長對自己國家(祖國)大好河山的認識。”“學習地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家鄉(xiāng)的`、祖國的、世界的地理環(huán)境?!薄暗乩碓谏钪芯哂袑嶋H應用價值,而且,它能使我了解世界,擴展胸懷。”“因為它(地理課)能帶我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而我卻足不出戶。”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溢于言表。不喜歡地理的同學坦率地說:“因為又要記又要背。”“因為我覺得它十分枯燥?!薄耙驗槲覍Φ乩聿桓信d趣?!钡诙€問題是:“你對地理課中的哪些內容感興趣?為什么?64份答卷中,普遍對教材中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內容感興趣,因為可以幫助了解“宇宙、地球、海洋、自然資源、火山、地震以及奇風異俗等?!庇械膶W生寫道:“因為老師講陸地和海洋的時候,我總想知道一切內容,海洋底的神秘,使我?guī)е环N探索的心情去聽。”“我對地理課中介紹外國人文地理(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因為我有許多外國的郵票、錢幣、明信片,上面印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圖畫,我非常喜歡?!薄拔覍Ω鲊牡V產資源和自然條件較感興趣。因為我喜歡神秘的東西,越神秘我就越喜歡,越想了解它?!薄拔覍Φ乩碚n中的世界的自然資源及世界自然景觀的地區(qū)差異和各國先進科學技術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因為這些內容可以讓我更多地了解世界,去建設21世紀的祖國?!睂W生的回答,不僅反映了對地理課的興趣,而且也反映了青少年普遍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心理傾向。
教育心理學認為:青少年時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復地表現出來,就形成了一個人對某一事物或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促使學生的好奇心盡快地向求知欲發(fā)展,最終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增強求知欲,提高興趣水平。這樣,學習活動才能順利開展,學習效果才能得以提高。為此,在地理教學jip實驗中針對學生的實際,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用地理知識本身去吸引學生,尋找興趣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這些興趣點就是學生在問卷調查中回答的那些感興趣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選擇、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問卷答案中,還有幾個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但又對地理教材中的各國和各民族的風俗人情感興趣。我在教學中,就選擇這樣一些興趣點,用地理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興趣,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1][2][3]。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六
[摘要]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一直以來是地理教師們追求的目標。而地理實驗作為高中地理演示和模擬地理現象的直接途徑,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思維習慣和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走近地理現象,感受地理現象。本文結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紹了地理實驗的內涵和價值,并結合實例提出了地理實驗在高中地理中的應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地理教學;地理實驗。
高中地理的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對實驗教學的忽視,將地理實驗教學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以實踐探究問題的重要手段,以此來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地理現象,增強地理實用技能。
一、地理實驗的內涵和價值。
地理實驗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模擬實際地理現象和過程的教學活動。地理實驗教學指的是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借助教具或者相關器材,把真實的地理現象的過程還原到課堂之中,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合理性。地理實驗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地理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加形象和直觀,而且地理實驗的啟發(fā)性較強,學生在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和自己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認知方式,擴展科學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地理實驗還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地理規(guī)律以及原理,從而使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地理實驗教學的程序包含以下幾個步驟:確定地理實驗主題、選擇地理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和完善修改實驗方案。教師需要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認真準備、精心設計,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地理實驗在地理教學中發(fā)揮最大的作用。下面結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為例,具體闡述地理實驗的應用策略。
(一)集體備課,就地取材。在傳統(tǒng)的備課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師獨立完成備課。而在實驗的備課過程中,可以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集思廣益。教師首先對教材內容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分析該節(jié)課程的重難點,以便確定實驗的主題。通過集體研討的方法,可以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保證所選擇的實驗方案更加全面,有利于教師的地理實驗開發(fā)能力的提高。在地理實驗項目器材的選擇上,要堅持簡單、安全、綠色和環(huán)保的原則,學會就地取材。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的課堂教學之前,學科組的地理教師可以一起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分析,教師們通過研討可以發(fā)現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角速度與線速度、時差的計算、日界線、地轉偏向力、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教師們通過討論發(fā)現角速度與線速度等知識點使用實驗教學并不能提高效率,其中地轉偏向力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較為困難,不能僅僅依靠講解就讓學生掌握。因此教師們經過討論,將地轉偏向力的驗證作為實驗的`主題。緊接著,教師們對實驗器材進行討論,目前現有的教具有地球儀,其他的實驗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選擇辦公室常見的紅墨水。
(二)明確主體,設計方案。實驗方案是對整個實驗的總體設計。一個優(yōu)秀的實驗方案需要滿足目的明確、科學組織和現象明顯的要求。實驗方案的設計首先需要緊緊圍繞所選擇的主題,確定實驗的類型;其次要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脈絡,以啟發(fā)引導學生為目的進行設計。教師在設計實驗方案時,還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位置,讓學生能參與到質疑、驗證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例如: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選擇的主題,首先確定本次實驗的類型為操作性課堂實驗。開展的方式是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相結合,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驗步驟如下:首先,教師將地球儀北極點豎直朝上放置,教師使用紅墨水筆在地球儀的北半球上滴下一滴紅墨水,然后請學生觀察墨水流動的狀況。緊接著,教師請一名學生自西向東旋轉地球儀,采取同樣的方式滴下紅墨水,然后再觀察墨水的痕跡。最后,教師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南極點朝上,自東向西旋轉地球儀以后出現的現象。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給出實驗結論。
(三)實施實驗,完善方案。在完成方案的設計之后,緊接著就是實驗的實施。教師需要根據實驗實施過程中學生們的狀態(tài)進行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發(fā)現規(guī)律。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找出其中的問題,對于重點知識,隨后進行針對性講解。在整個實驗教學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做好總結工作,對實驗的可行性、科學性、實驗達到的效果等各方面做綜合評估,對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完善。例如:在《地球的運動》的課堂上,教師根據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教學。在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大家看到我手上的地球儀,假如我現在滴一滴水在上面,大家覺得水會往哪里流?”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爭先恐后地說出了答案。教師開始進行實驗,在每一步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猜測,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鼓勵學生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對實驗現象進行總結。討論結束,教師趁熱打鐵,將地球偏向力的知識引入到現實問題中。教師提問:“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地球偏向力的規(guī)律了。老師有個問題,想請大家來解決一下:在北半球,有一條自西向東流的河流,大家覺得河流哪一塊侵蝕最厲害?”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將實驗串接起來,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在活躍的狀態(tài)下。實驗結束之后,教師認真分析了整個實驗課堂,發(fā)現實驗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墨水痕跡不明顯,觀察略有困難等。教師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
(一)學校應該完善制度,保證實驗教學日?;?。經過調查可以發(fā)現,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實驗的應用較少。一方面,地理教師接觸到的專業(yè)地理實驗知識較少;另一方面,學校的硬件、軟件條件較弱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地理實驗的實際應用。因此,為了讓實驗教學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需要學校層面給予大力支持,如學??梢越⒙撁?,共享教學資源,同時定期對地理教師進行培訓等。
(二)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對整個實驗的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實驗開展的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的動態(tài),應用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實驗上。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樂趣。
(三)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解決實驗突發(fā)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實驗中的突發(fā)問題,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應變能力。例如在上述實驗中,有學生說現象觀察不明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找到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是轉速太快或者墨水滴的太少,鼓勵學生,重新開始實驗。
總之,將地理實驗應用在中學地理教學當中,可以促進地理課堂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而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地理知識,實踐能力也能得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汪清,章彥芳.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1):55―56.
[2]王磊,劉金錘.新課標下高中地理實驗教學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2,(12):20―22.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七
由于傳統(tǒng)的實物投影儀存在價格昂貴、占用空間大,操作復雜、清晰度不夠,功能不足,不能夠方便地與計算機多媒體進行實時切換等問題,曾經應用很多的傳統(tǒng)實物投影儀在當前以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為主的課堂中已經很少應用,很多學校甚至不再配備傳統(tǒng)的實物投影儀。類似實物投影儀但比實物投影儀價格低廉,體積小、方便攜帶使用,功能更多、更強大的“數字實物投影儀”——“高拍儀”的出現,則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tǒng)實物投影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能夠有效地實現與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相互配合、優(yōu)勢互補,為變革當前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提供了技術支撐。
一、高拍儀簡介。
高拍儀,是指高速影像拍攝儀,也稱速影儀、速拍儀或備課王,是最新研發(fā)出來的一款便攜數碼辦公用品。它具有折疊式的便捷設計,攜帶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用usb接口與電腦相連,在所連接的電腦上利用驅動軟件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操作。例如能進行實物展示、電子白板、高速掃描、拍照、錄像、復印、網絡無紙傳真、制作電子書、裁邊扶正等操作(如圖1)。
高拍儀業(yè)已在筆者所在的.學校得到了廣泛應用,效果顯著。接下來,筆者就以所在學校廣大地理教師所使用的心意答高拍儀為例來具體談一談高拍儀的實物展臺功能、錄像功能、抓圖功能、掃描管理功能和電腦桌面功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圖2為心意答高拍儀驅動程序界面——心意答教學助手,在使用高拍儀之前,需要完成心意答高拍儀驅動程序的安裝。
1.實物展臺功能——投影地理文本材料高拍儀的實物展臺功能類似于傳統(tǒng)實物投影儀的功能,不同的是高拍儀能夠連接電腦,利用圖形化軟件界面(如圖2)進行操作。能實時地將文本材料(如教材、教輔、課堂練習、試題、學生作業(yè)、學生學習成果等)呈現到投影屏幕上,也能實時地展示演算、實驗等動態(tài)過程,而且軟件還帶有工具欄(圖3下方)和白板工具條(圖3右側),能夠實現多點移動、縮放、旋轉等操作,也可以進行簡易的白板標注,使用簡單方便,并且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便宜、攜帶方便,比實物投影儀更先進、更方便、功能更強大,能很好地取代傳統(tǒng)實物投影儀的課堂教學功能。實物展臺功能具有2個模式:實物展示模式(如圖3)和對比教學模式(如圖4),對比教學模式又可分為2分屏(如圖4)和4分屏對比教學模式。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科的學習、教學離不開地圖,不論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還是區(qū)域地理,都要重視地圖的學習和運用,在地理教學中,采用圖文結合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讓學生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規(guī)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重視地圖,用好各種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教學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高拍儀的實物展臺功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實時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各種地理文本資料、方便圖文結合教學,并且可以實時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教師在文本資料上的各種標注、分析演算、演示繪圖、實驗等教學過程,為地理過程性教學提供了方便。
2.錄像功能——錄制地理教學微視頻當前微課(微視頻)教學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微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高拍儀的錄像功能,可以把教師在電腦屏幕上的教學操作和講解過程即時錄制成視頻文件,也可以把教師在實物展臺上的實時展示、各種標注、分析演算、演示繪圖、實驗等動態(tài)過程進行錄像,將演示過程以視頻的形式保存下來(如圖5)。這些視頻可以在課前錄制,也可以在教學的同時同步實時錄制,并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高拍儀的錄像功能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用于錄制教學微視頻,對于學生在平時的地理課堂教學中還沒有完全掌握的重、難點知識,學生可以隨時方便地重復觀看錄制好的微視頻,進行差異化的自主學習和復習,減輕了教師重復講解某一知識點和學生重復問同一問題的壓力。
3.快速抓圖功能——方便實施地理對比教學高拍儀的快速抓圖(拍照)功能,可以快速抓取或拍攝文本資料到電腦桌面或正在編輯的ppt、word文檔中(如圖6),結合高拍儀實物展臺功能中的對比教學模式(如圖4),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實時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同一主題不同類型的地理文本材料,用于實現對比教學,特別是用于比對(包括學生學習成果之間的對比、學生學習成果和參考答案之間的對比等)投影展示學生的作業(yè)、練習、試題以及學生的課堂或課后學習成果等,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以便更好地服用于課堂教學。
4.掃描管理功能——收集地理電子教學素材高拍儀的掃描管理功能,可以快速地完成對紙張大小為a3以內的文本文檔進行高分辨率掃描并能對掃描文檔進行ocr識別,將文字圖片等轉化為word可編輯文檔,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方便地用于教師收集各種文本地理教學素材,并轉化為可編輯的word電子文檔,為今后的地理課堂教學儲備可編輯再使用的各種地理教學素材。
5.電腦桌面功能——實現多媒體和高拍儀地理教學的實時切換高拍儀的電腦桌面功能,能夠快捷方便的進行電腦桌面和高拍儀教學助手軟件界面之間的切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高效便捷地用于釋放電腦桌面,實時進行高拍儀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切換,展示電腦中預先準備好的文檔、視頻等教學素材,并且提供非常方便的白板標注小工具,用于標注展示電腦中展示出來的文檔、地圖、圖表等地理教學材料,更好地實現高拍儀地理教學和多媒體地理教學之間的自如切換、對接與配合。綜上所述,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高拍儀的實物展臺、錄像、抓圖、掃描管理和電腦桌面等功能,在投影文本材料、進行圖文資料分析、錄制教學微視頻、對比教學、收集電子化地理教學素材以及實現多媒體和高拍儀地理教學相配合等方面有著廣泛而實際的應用。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八
我們知道,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如教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的效果就會很好。中學地理教學采用怎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chuàng)造最佳的成績呢?我認為:
1.地理教學板書、板圖、板畫內容豐富,復雜多樣,在有限的黑板上難以充分展示出來。
2.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內容豐富的板圖、板畫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的時間,特別是對部分青年教師來說,圖若畫得正確、標準,并不容易。這樣影響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3.課堂上的教學掛圖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見度低,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的發(fā)展。
4.地理教學名詞概念多,原理、規(guī)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掛圖來幫助學習理解、類比歸納,實現圖文轉換,一般情況下45分鐘內不易完成任務。
5.地理教學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觀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的規(guī)律,同時還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產發(fā)展以及人地關系等問題。要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多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體國家生產建設的發(fā)展狀況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這就妨礙了學生認知過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發(fā)展。
6.地理教學中我國國情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內容豐富,素材多,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畫面少。一般情況下難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德育任務。
7.地理教學在中學階段授課時間少,往往不被學生所重視,加之目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試,必然使部分學生產生偏科的現象,有的甚至干脆放棄,給教師正常的授課帶來很大困難。地理教學如要正常進行亟需一種既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又用時少,收效大的教學手段。
二、地理教學運用電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學中的困。
難,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自己多年教學實踐,我認為把電化教學運用于地理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利于學生認知發(fā)展過程的實現。
[1][2][3]。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十九
為貫徹上述實驗教學理念,我們物理實驗室不斷改革教學方案,并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實踐應用,效果較好。
1.1構建省內一流的多功能、多層次、開放型物理實驗教學平臺。
物理實驗室提出著力構建多功能、多層次、開放型物理實驗教學大平臺的建設思路,并將這一思想確定為物理實驗室的建設目標。物理實驗室不但要具有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辦學條件、一流的改革成果和一流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要高標準地建成多功能、多層次、開放型的實驗教學大平臺。該平臺由“好奇心喚醒平臺”、“實踐素質與應用能力養(yǎng)成平臺”、“應用創(chuàng)新與探索實踐平臺”三個功能目標清晰的實驗平臺組成。三個子平臺分別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其中“好奇心喚醒平臺”的功能是: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好奇心和興趣,催生獲取知識的原動力,深化理解物理思想和物理概念,為后續(xù)物理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皩嵺`素質與應用能力養(yǎng)成平臺”的功能是: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通過不同實驗及其在生產實踐中不同的應用來培養(yǎng)學生掌握物理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實踐素質與應用能力的養(yǎng)成環(huán)節(jié),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自主、自覺學習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應用精神和應用能力?!皯脛?chuàng)新與探索實踐平臺”(針對相對較優(yōu)秀的學生開設)的功能是:大力開展素質教育,開闊學生眼界和思路,提高學生對實驗方法和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合作與協(xié)作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2循序漸進,構建“進階”式教學體系。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按照綜合交叉、有機結合、整體優(yōu)化的原則,加強實驗內容的綜合性與設計性,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將過去的力、熱、電、光、近代物理等實驗整合為“基本測量實驗”、“驗證性”、“技術性”、“綜合性”和“設計性”五種類型實驗,形成從低到高、從基礎到綜合、從基本能力到綜合能力培養(yǎng)逐級提高的“進階”式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內容和難易程度“層次加深、步步登高”,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系統(tǒng)地掌握物理實驗知識和技能。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多方面的實驗項目供學生進行自由選擇,實驗室開設了24個實驗項目,一本和二本(a)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從中選擇20個,二本(b)學生選擇12個。這種開放式實驗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與提高。通過一系列邏輯上嚴密、操作過程嚴謹、結果要求準確嚴格的技能培訓物理實驗項目,達到初步養(yǎng)成其科學素質的目的。
1.3注重經典與現代相結合,更新實驗教學內容。
在充實、改進原有實驗項目的同時,淘汰一些操作簡單、內容陳舊的實驗項目,精選出一些物理基本概念、實驗方法突出的典型實驗項目。引入新技術和現代化實驗手段拓展實驗教學內容。如:液晶電光效應的研究、微波模擬光和x射線的特性、光纖位移傳感器的原理與使用等應用到實驗中,增加了物理實驗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納入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與生產實踐或科研密切相關的實驗,增加設計性的實驗內容,給學生留有較大想象與拓展空間。做到物理實驗不僅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開放,更重要是在實驗內容上進行開放,充分體現開放式教學的靈活性、豐富性和拓展性。
1.4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應用型教學。
高水平的實驗研究始終是實驗教學的有力支撐,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動力源泉。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把學習與應用結合起來,在學習中應用、應用中學習,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驗教學中提出一些應用性的小題目供學生討論和研究。例如:在“霍爾效應實驗”中,提出如何將霍爾器件用于汽車里程計的設計?在“聲速測量”實驗中,如何用聲波測量距離和定位?在“光纖傳感器實驗中”,提出如何用光纖傳感器測量壓力、溫度、楊氏模量和儲油罐液面的高度等。其中有一些研究內容較深入的題目已獲得學校的實驗教學改革立項的資助。通過啟發(fā)與引導,把應用型教學的思想貫穿各級物理實驗教學的始終。
1.5建設網上物理實驗虛擬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現代實驗教學手段。
為了提高實驗室的開放層次,擴大開放的覆蓋面,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實驗室建設了網上虛擬物理實驗。利用flash軟件實現真實實驗的虛擬,學生可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操作,并完成相應的實驗內容。這一實驗環(huán)境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可幫助學生實驗預習、自學和擴展知識面,深化理解物理知識,提高實驗技能。
1.6設立應用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實行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模式。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能力,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訓練環(huán)境與條件,實驗室除建有物理演示室、大學物理實驗各室、自學室等基礎實驗室外,還建有大學生創(chuàng)新與應用實踐平臺,把選拔人才與培養(yǎng)人才緊密結合起來。宗旨是創(chuàng)立一個開放、流動、聯合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環(huán)境,選拔學有余力的優(yōu)秀本科生以多種方式來實驗室學習,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交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培養(yǎng)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應用能力,并且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實踐能力、科學觀察力的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6]。“應用”是我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駕馭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觀察力,以及培養(yǎng)工程實踐能力的實踐性、綜合性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21世紀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既要有“知識”、有“能力”,更要有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素質”,只有把這三個方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培養(yǎng)出應用型人才。
1.7區(qū)分不同層次學生考核重點,推行多元化考核方法。
改革大學物理實驗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將一本、二本學生的考核重點區(qū)分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分別制定,以利于提高學生在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己朔椒ㄗ鳛榻虒W評價的重要手段,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長期堅持、積極探索考試方法的改革,逐步建立了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的、多元化實驗考試模式,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2結束語。
這些年,我們秉承學校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三大教育理念,堅持以培養(yǎng)“綜合素質高、實踐應用能力強”的高水平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大學物理實驗室建設,積極探索和嘗試新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方案,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應用,實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在以后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教學和相關項目的研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點擊下載本文文檔。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二十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識更加具體生動地傳達給學生,簡化地理知識難度,吸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好教學疑問,只有學生心中有了疑問,才能夠積極主動地而進行動腦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模式,引導學生能夠產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從而把自己已經掌握和學習的知識點充分地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性地選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突破口[1]。問題情境模式并不是單純的進行課堂提問,而是需要通過提問來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習《中東豐富的石油》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來討論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們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呢?石油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因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石油肯定也會有開采空的一天。中東是石油最大的輸出國之一,如果中東沒有了石油,那么中東的經濟會變成什么樣子?通過以上這幾個問題,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通過問題的分析,學生們能夠了解困擾中東地區(qū)多年的經濟問題是什么。通過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掌握事物之間的利弊關系。石油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因此國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發(fā)展其他行業(yè),爭取通過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來帶動國家經濟的提升。
2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鮮感,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在一起,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擁有更多的視聽沖擊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學生進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學習人教版的《河流》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布置好課前小任務,在網絡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河流資源,簡單地分析一下我國的河流分布情況以及水資源的相關圖片信息。在網絡當中包含有我國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師可以應用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跟學生們一起在課堂上展現出來。不同的學生學習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通過展示出各個地區(qū)的年降水量來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地域分布情況;有的學生則是根據我國的水利樞紐工程來分析水流資源和水庫的實際作用。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有效信息,能夠有效讓學生養(yǎng)成保護水資源的良好觀念[2]。
3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學跟我們生活實際聯系非常密切,教師需要把教學知識點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現象結合在一起,讓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識點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直觀形象。通過生活實際來引導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點的趣味性,并能夠靈活地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點來幫助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多種問題。在學習《交通運輸線的布局》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交通運輸在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給學生們尋找青藏鐵路修建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們觀看視頻中展示出來的:“在高原上建鐵路會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和困難?”學生們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之后開始自行學習討論,提升了課堂教學氣氛。一部分學生通過開發(fā)青藏高原的資源角度入手,展開了積極的想象;還有的學生則是從民族團結的角度進行探究。應用多媒體信息還能夠給學生們展現出生活當中的熱點問題,提升教學跟生活實際的結合度,促進了初中地理教學課堂質量的提升[3]。
4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課本當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們找尋相關的趣味故事,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學習《石油、天然氣》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帶經常會發(fā)生船只和飛機神秘失蹤事件,最近科學家們在附近海底發(fā)現了天然氣,從而推測出是天然氣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導致船只的沉降。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知識探究意識。
5結語。
情境教學法多種多樣,地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情境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2]陳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7,(5):58.
[3]江文濤.淺談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18):63.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二十一
作為一門專門研究人類社會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科學,地理承擔著向學生進行正確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發(fā)展觀教育的責任,在地理教學中樹立、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和意識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之一。
多年的地理教學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向學生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教學應通過下列途徑:
一、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新舊課程標準無不把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當代社會和地理學研究主題作為貫穿全教材的主題思想,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這一主題開展教學,揭示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資源、人口、經濟、生產生活方式的緊密關系,認識到離開環(huán)境、資源、人口、經濟、生產生活方式等談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毫無根據和意義的空談,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環(huán)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生產生活觀,在此基礎上連點成線,逐步建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和意識。
如我在教學西雙版納的旅游與經濟時與學生談到以下問題:
西雙版納蓬勃發(fā)展的旅游業(yè)是憑借什么而發(fā)展起來的?
(位置優(yōu)勢和動植物資源優(yōu)勢。)。
因此在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什么問題?
(保護動植物資源。)。
如果在產業(yè)發(fā)展中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任意砍伐,其結果會怎樣?
(山變光、水土流失、動物遷徒或死亡,無景可觀、游客銳減、旅游業(yè)成無米之炊。)。
旅游業(yè)的衰退,會影響到當地人的就業(yè)機會和人均收入嗎?
(那是肯定的。)。
就業(yè)機會和人均收入的減少會在當地產生什么后果?
(生活水平降低、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
通過上述簡短談話,學生就逐漸建立了環(huán)境保護與當地人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二、在研討活動中鞏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毋庸置疑,新課程中的活動內容給課堂教學之余增加了生生互動的平臺和話題,這將有利于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首先應該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研討交流;其次,鑒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視野,教師應根據學生研討的內容主題,選擇學生熟悉的本地具體事例進行展開。這樣能保證學生有話可說,且指向性明確,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我在教學《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課,組織學生研討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融帶來的好處時,組織學生討論的題目是:“臨淄區(qū)全區(qū)有23個民族。其中,漢族有594597人,占全區(qū)總人口的98.2%;回族9114人,占全區(qū)總人口的1.5%;蒙古族1164人,占全區(qū)總人口的0.19%;滿族987人,占全區(qū)總人口的0.16%。不同的村組都有一個主體民族,你認為這樣的分布對各民族有什么好處?”經過小組研討后,進行全班交流,在研討活動的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心領神會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真正含義。
三、在實踐中增強和發(fā)展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學,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既容易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強烈愿望,同時也能在實踐中增強和發(fā)展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增強和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由此可見,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與地理教育關系十分密切,有著積極的互動性。這就要求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把素質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熔為一體,使學生認識到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是著眼于未來的發(fā)展,是要求控制人口規(guī)模、使人類經濟活力和社會發(fā)展保持在資源和環(huán)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發(fā)展;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結合實際,讓學生充分了解國情、理解人類發(fā)展與環(huán)境的關系,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和環(huán)境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口觀、環(huán)境觀、發(fā)展觀。
地理實驗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論文篇二十二
《大學物理實驗》是本科教學理工科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該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物理實驗很抽象,直觀性不夠,難于理解,而且學生常滿足于課堂上學會的基本儀器操作,不利于學生的系統(tǒng)學習和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我們需對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計算機仿真技術運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不失為改進傳統(tǒng)實驗教學的一種新途徑與新方法。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為學生根據統(tǒng)一排課的實驗課表輪流到規(guī)定的實驗室上課,采用“講解—實驗—報告”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形式單一,方法落后,不能緊跟發(fā)展需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不到開發(fā),不能體現創(chuàng)新教育和個性化教育的要求。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使得學生只是機械地忙于應付實驗,實驗報告與結果千篇一律,大同小異,這一結果嚴重違背了大學物理實驗課程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初衷。面對這些現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革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大學物理實驗,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輔助實驗教學已是當今時代的要求。
二、仿真技術應用于大學物理實驗的優(yōu)勢。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仿真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目前,國際上用于仿真模擬的大型通用軟件包含有ansys,abaqus,nastran,adina,sap等等,這些軟件的優(yōu)點在于通用性強,易于操作,計算精度高等。不僅能夠解決結構分析問題,還能夠應用于電學,熱學,電磁學,聲學等眾多領域。將仿真技術引入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為:
1.經濟性。
由于實驗經費的匱乏,大學中實驗設備更新緩慢。仿真技術的引入為我們提供了簡潔、便利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平臺下的仿真實驗模擬真實實驗,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校由于經費不足帶來的設備更新難題。與此同時,大學物理仿真實驗為物理實驗教學拓展了新的教學手段,促進了實驗教學改革,符合現代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方向。
2.直觀性。
借助仿真軟件模擬大學物理實驗,可以得到色彩豐富的物理場分布云圖。以靜態(tài)圖形和動態(tài)視頻形式展現模擬結果,得到二維或三微的圖形以及視頻圖像,大大提高了物理實驗的可視化程度,能夠將抽象的物理現象得以充分展現。使得學生能夠直觀,準確的理解實驗現象與物理結果。對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提升自身科學素質具有獨特優(yōu)勢。
3.高效性。
借助仿真軟件模擬大學物理實驗,仿真操作均可在計算機上完成,可縮短材料、儀器等的準備過程,同時也節(jié)省了材料、設備等的回收時間。在仿真操作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輕松的對錯誤操作進行初始化,對尚未完成的操作選擇節(jié)點存貯,對已得到的實驗結果進行調入回顧,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效率。
三、結束語。
計算機仿真實驗能夠逼真地模擬真實實驗,引入仿真模擬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適當的減輕授課難度。此外,運用仿真教學手段也是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計算機平臺下的仿真技術優(yōu)勢,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驗課題的選取上注意立足基礎、著眼現代,加強學生實驗技術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手段的信息化、網絡化將是大勢所趨,數值模擬仿真技術的綜合應用是未來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優(yōu)勢,加大仿真模擬輔助教學在現代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力度,從而更好地迎接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54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