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7:28:08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通用19篇)
時間:2023-11-27 07:28:08     小編:JQ文豪

教案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工具。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到學科知識在學生思維發(fā)展和認知能力上的要求,適度難易。下面是一些教案的參考資料,供大家查閱。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查字典學會文中生字,結合課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讀順課文,查字典學會文中生字,結合課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1、講故事:“漏籃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藥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籃子”發(fā)給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據(jù):藥物書上明明寫著——:漏籃子又名虎掌。問題關鍵:舊的藥物書害人不淺。

2、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本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4、釋題。

1、講清自讀課文要求。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田園指什么?它有哪些詩情畫意?理清課文大意。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師正音。

(2)說說自己理解哪些字詞的意思,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將以那種方式理解。

(3)指名說說課文大意,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生練習描紅仿影。

1、學習第一階段(1-4節(jié))。

(1)學生讀課文,說一說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學生交流:“一心趕路,錯過了夜店”。引導學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時珍為什么這樣“一心”趕路?

(3)徒弟發(fā)現(xiàn)了房屋輪廓。“隱隱約約”是什么意思?“走進一看”怎么樣?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樣描寫“破敗”的?到處是“灰塵”;長滿了“青苔”;連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這說明了什么?(古寺沒有人來,十分荒涼)。

(5)李時珍就在古寺“夜宿”,這表現(xiàn)了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2、學習第二階段(5-7節(jié))。

(1)李時珍是怎樣在古寺里過夜的,學生讀第二段。

(2)交流:生火、燒水、啃干糧。

(3)分角色朗讀師徒對話。

(4)組織朗讀,體驗人物感情。

(5)指導互評讀對話的得失?!靶Α钡奶骄浚糊嫅棇煾档木磁?。李時珍的崇高精神。

3、學習第三階段(8-13節(jié))。

(1)學生朗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寫了些什么?(李時珍趁著大好月色記下尋訪所得。)。

(2)引導學生理解“端詳”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兩個省略號各有什么作用?

(4)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5)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夜宿”中的時間推移的?

“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將要入夜)。

“夜幕漸漸降臨”。(天色漸黑)。

“皎潔的月光透過露天的屋頂,照進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動到了當空”。(夜已深了)。

(6)這與李時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關聯(lián)?(李時珍抓緊時間,夜以繼日,多么難能可貴的敬業(yè)精神?。?/p>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從李時珍身上學到了什么?

1、提默生字詞。

2、說說李時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引導學生理出復述綱領。

投宿荒涼的古寺——啃食干糧—借月光記載草藥—冒險品嘗草藥。

2、學生練習復述。

3、指名復述。

1、抄寫詞語。

2、完成課后練習4。

板書設計:

投宿荒涼的古寺——啃干糧—借月光記載草藥—冒險品嘗草藥。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二

1、通順流利朗讀課文,理解“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涎滑”等詞語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脈絡,為有條理地復述課文做準備。

3、初步體會通過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李時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通順流利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為有條理地復述課文做準備。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通過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李時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微課《本草綱目》、smart電子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今天剛剛認識。初次見面,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微課播放《一個人和一部書》。

一、微課導課:

1、導課:見到這份禮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說的?

2、揭題: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17課《李時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這樣的鴻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書課題,教學“宿”。

引讀過渡:

二、初讀課文:

自讀要求:

1、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標自然段序號。

檢查初讀情況: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長年累月。

皎潔月光、斷垣殘壁、筆墨硯臺。

師徒倆、舀來泉水、壘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雞腸草、鵝腸草。

(1)請同學讀,一個同學讀一組詞語,相機正音。

(2)找最后一組詞語特點,指導有節(jié)奏地讀詞串。

(3)讀本草綱目里記載的難讀的句子。相機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薄暗抖棺訜稍映韵氯?,能治呃逆”“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3)理解不理解的.詞語。(相機總結方法:拆分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上下文、抓關鍵詞……)。

(4)理清文脈:小組討論自讀要求第二項。全班交流。(相機板書小標題:投宿古寺、月下談苦、記載嘗藥)。

對應總結:隨著時間的變化,事情也在不斷地發(fā)展。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談苦、記載嘗藥三件事來記敘課文的。將小標題與時間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精讀課文“古寺”部分,體會住的“苦”:

1、我們跟著李時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樣的?在文章的第幾自然段?

2、請同學自由讀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這座古寺給你怎樣的感受?(荒涼、破敗不堪、蕭條、簡陋……)。

3、你從哪看出來的呢?(教師圈:到處、長滿、厚厚……)。

4、那你能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么?(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了這些關鍵詞,會讀書)。

5、我們讀的時候還要注意入情入境。來,讓我們跟隨李時珍去看一看這破敗的古寺。(出示圖片)。

6、練習說話:

李時珍和龐憲住在這里,陪伴他們的是,是,是,是。在這里,沒有,沒有,沒有。

7、如果你就是李時珍,李時珍輕輕推開門,讀……(配樂朗讀)。

四、仿寫一個地方:

1、回顧課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過哪幾個景物,來描寫古寺的破敗的?

2、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通過幾個景物的描寫展現(xiàn)一個地方的特點。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課體會了李時珍和龐憲住的苦,學會了寫一個地方。那李時珍就僅僅是住的苦么?面對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說。

六、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第四題。

2、回憶自己看過的、學過的課文里的人物,積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誰積累的多。

七:板書設計。

記載嘗藥。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三

【引言】《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毕胂罅κ菢嫵蓪W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因素,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對學生學習語文,乃至終生的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案例描述】。

【片段一】。

1、師:上節(jié)課我們講到了李時珍察訪藥材的原因,現(xiàn)在誰來回憶一下?

生:李時珍說道:“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p>

2、師:(齊讀)那李時珍為了修訂好《本草》到底吃了多少苦呢?

生: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破敗的古寺。

師:從哪里看出它的破?。?/p>

生: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網(wǎng)。

師:這真是一座破敗的古寺,如果讓你住在這樣的古寺,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這兒太臟了,到處是灰塵,連個可以坐的地方都沒有。

生:而且這里多危險呀,萬一古寺塌陷,就會把李時珍埋進去的!

生:這和我家里的席夢思床沒得比,這兒實在太臟了,他們該怎樣睡呀?

生: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李時珍說:“嗯,長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p>

4、師:李時珍僅僅是“吃點苦“嗎?課文第一自然段寫道:他們在安徽等地查訪藥材,走了多長時間?僅僅是幾個月嗎?李時珍從一個健壯的少年走到白發(fā)蒼蒼,期間經(jīng)歷了多少千難萬險,在長年累月的奔波中他們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呢?你能想象一下嗎?寫一段小練筆,讀出來,全班分享。

出示: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李時珍……。

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熬,李時珍……。

生: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熬,李時珍頂著烈日尋訪藥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煙,很想停下來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點讓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艱難,但他沒有退縮。

……。

【片段二】。

生:他們在趁著月色記錄今天的尋訪所得,并且親自品嘗藥草。

生:李時珍你不顧自身安危,冒險試藥,心中只想著百姓,我真敬佩你?。?/p>

生:你真是一個稱職的醫(yī)生每一種藥草你都要仔細辨別它的藥性,你修訂的《本草》讓萬民得福,你給人類做出了貢獻。

3、師:此時,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

夜已經(jīng)很深了,李時珍還在干什么?

生:他們還在把今天的尋訪記錄一一寫下來,他寫得那么認真,

出示:他忘記了……忘記了……忘記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記了饑餓,忘記了寒冷,忘記了休息。

生:他忘記了父母,忘記了孩子,忘記了兄弟姐妹。

……。

生齊說:心中只有修好《本草》,萬民得福。

【案例分析】。

《新課標》指出,學習語言,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痹谙胂笾?,學生更能進入文字的意境、體悟作者的情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葉瀾教授曾這樣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那么,想象便是這“生命的涌動”過程中最強大的推動力。

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注意抓住學生最可貴的思維品質(zhì):愛想象、愛幻想,而且善于想象、善于幻想。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動態(tài)的,是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心愿變化的。在他們的心目中,想象中的仿佛就是真實的,幻想也是可以變成現(xiàn)實的。因此激發(fā)想象是誘發(fā)小學生潛在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辦法。而抓住契機,達成想象練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

《新課標》指出,作文要“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要“寫想象中的事物”,要寫“想象作文”。《新大綱》明確提出在習作中,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而使學生有所見聞、有所感受,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擴大兒童視野,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精神世界。

我在教學中,結合閱讀、結合生活,讓學生寫想象習作,讓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通過教材的內(nèi)容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教育學生在習作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堅決杜絕以往習作中的胡編亂造、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

“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痹谡Z文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讓我們牢記,并努力踐行!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四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查字典學會文中生字,結合課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 讀順課文,查字典學會文中生字,結合課文理解新詞的意思。

2、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1、 講故事:“漏籃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藥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籃子”發(fā)給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據(jù):藥物書上明明寫著——:漏籃子又名虎掌。問題關鍵:舊的藥物書害人不淺。

2、 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本比較完善的藥物書。

3、 由此揭示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板書課題,讀題。

4、 釋題。

1、 講清自讀課文要求

(1) 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2) 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園指什么?它有哪些詩情畫意?理清課文大意。

2、 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

3、 檢查自讀效果

(1) 指名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師正音。

(2) 說說自己理解哪些字詞的意思,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將以那種方式理解。

(3) 指名說說課文大意,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2、 學生練習描紅仿影。

1、 學習第一階段(1-4節(jié))

(1) 學生讀課文,說一說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學生交流:“一心趕路,錯過了夜店”。引導學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時珍為什么這樣“一心”趕路?

(3)徒弟發(fā)現(xiàn)了房屋輪廓?!半[隱約約”是什么意思?“走進一看”怎么樣?

(4)李時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樣的?這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捌茢 ?/p>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樣描寫“破敗”的?到處是“灰塵”;長滿了“青苔”;連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這說明了什么?(古寺沒有人來,十分荒涼)

(5)李時珍就在古寺“夜宿”,這表現(xiàn)了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2、學習第二階段(5-7節(jié))

(1)李時珍是怎樣在古寺里過夜的,學生讀第二段。

(2)交流:生火、燒水、啃干糧。

(3)分角色朗讀師徒對話。

(4)組織朗讀,體驗人物感情。

(5)指導互評讀對話的得失?!靶Α钡奶骄浚糊嫅棇煾档木磁?。李時珍的崇高精神。

3、學習第三階段(8-13節(jié))

(1)學生朗讀課文,說說這一段寫了些什么?(李時珍趁著大好月色記下尋訪所得。)

(2)引導學生理解“端詳”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兩個省略號各有什么作用?

(4)從中可以看出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5)討論交流: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夜宿”中的時間推移的?

“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將要入夜)

“夜幕漸漸降臨”。(天色漸黑)

“皎潔的月光透過露天的屋頂,照進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動到了當空”。(夜已深了)

(6)這與李時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關聯(lián)?(李時珍抓緊時間,夜以繼日,多么難能可貴的敬業(yè)精神?。?/p>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從李時珍身上學到了什么?

1、提默生字詞

2、說說李時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1、引導學生理出復述綱領

投宿荒涼的古寺——啃食干糧—借月光記載草藥—冒險品嘗草藥

2、 學生練習復述。

3、 指名復述。

1、 抄寫詞語

2、 完成課后練習4。

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涼的古寺——啃干糧—借月光記載草藥—冒險品嘗草藥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五

課時目標: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根據(jù)時間脈絡再現(xiàn)情景式復述課文。

一、引入。

在前一課《說勤奮》學習中,我們認識兩位可敬的人(生答)。從他們身上,我們認識到: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學生接應背:他們用汗水與心血澆灌出來的)。今天,我們學習16課,又將認識一個人,他是——板書:李時珍。課前預習,對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同樣是一個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手中的鮮花是——板書:《本草綱目》。這是一部怎樣的醫(yī)學巨著?在《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一文中,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

投示:《本草綱目》全書共計190萬字,分為五十二卷,共收錄了1892種藥物,收集醫(y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讓學生談談感受。

二、朗讀課文。

1、自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對照生字表注音讀準,遇到讀不順的句子想想意思練習讀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問號,看看文章讀完后這樣的問題能否明白,如果還不明白就問同學問老師。學生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藥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圖片介紹。

2、考驗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

(1)把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課文中組詞。例:憲,龐憲;徽,安徽。(意圖:既檢查生字的正確認讀,又檢查對課文的熟悉情況。一個個生字詞在課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詞會學得更牢,讀著詞語還會勾起課文內(nèi)容的回憶。)。

(2)出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a、上面的四字詞語讀課文時注意了嗎?讀一讀。

b、在課文中將這六個詞語圈出來,讀一讀句子,試著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3)指名學生朗讀,根據(jù)學生現(xiàn)場表現(xiàn)用適當?shù)脑捳Z去激發(fā)、引導。下面的話語供參考:

a同學,你剛才自由朗讀十分投入,表情生動,所以第一節(jié)老師想請你讀,你一定能給大家?guī)€好頭。

a同學讀書時,b同學聽得多專注。b同學,第2節(jié)你來讀。

對,讀書時,身子站正,書本捧好,吸氣、定神、再開口,這是會讀書的表現(xiàn)。第3節(jié)c同學來試試。

11小節(jié)這么難的段落d同學不打結地讀了下來,不簡單。當然朗讀時頭腦中有畫面,并通過恰當?shù)囊舾呗曊{(diào)將畫面再現(xiàn)出來,這是需要技術,更需要勇氣。誰來應戰(zhàn)。

最后一小節(jié)我們把機會讓給離老師較遠的e同學朗讀。

一定還有同學沒讀,來,我們一起來讀課文最重要的最后兩小節(jié)。注意:坐姿,書本,情緒,好,開始。

三、初步復述課文。

1、聽同學朗讀,真是一種享受。下面再請同學讀課文,不過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許出聲,也就是默讀;二,在默讀過程中畫出反映時間變化的句子來。默讀是有速度的,給同學們?nèi)昼姇r間。(學生默讀,畫句)。

4、怎么樣,頭腦中有畫面嗎?是的,一定有的??粗诎迳系臅r間提示,把腦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話清楚說出來。同桌合作練說。

5、推薦三名同學分別復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師生評點補充。

6、和學生一起總結復述的方法:讀課文,理出時間線——根據(jù)時間,腦中“放電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中的畫面。(強調(diào)復述不是背誦,復述時想的應當是情節(jié)畫面,說出的是自己的話,不要總是想著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即使說得沒有文本語言精練,這有什么要緊呢,復述本來應當用的就是口語,很自然的生活話語。多說一點:每當看到電視里講話念稿的鏡頭,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這種語言不自信的表現(xiàn),是不是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從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開始培養(yǎng)。)。

四、作業(yè)(前兩條課堂完成,第3條課后完成)。

1、選字填空:[詳祥]。

端()吉()慈()安()()細。

2、寫一段話,描寫月色,用上下面的詞語:

飛鳥歸林夜幕降臨隱隱約約皎潔輪廓。

3、把“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求按時間順序講清過程。

課時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根據(jù)課文中一些精彩詞句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

一、帶著思考讀進去。

1、上一課時我們通過朗讀、復述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信息,課文主要講——(生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這叫將課文讀薄。今天我們要反過來,通過邊讀邊思,走進課文,體驗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將課文讀厚。同學們一定感興趣。讀第1小節(jié)試試,哪些詞語能夠讓你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學生練習)。

2、交流,示范。

順著學生來,如果學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轉為對學生的附和肯定。括號中楷體字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思考:

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饑餐渴飲”,那是什么樣的情景?餓了就啃一點干糧,渴了就喝兩口水繼續(xù)趕路。生活苦?!皶孕幸顾蕖蹦??早晨天剛亮,他們師徒已經(jīng)背起行囊趕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霸诎不?、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三個省,這是多大的范圍。他們不是觀光,不是只趕路,他們要到荒山野嶺尋察藥材,他們要走村竄戶訪詢問藥效;一天兩天“饑餐渴飲”、“曉行夜宿”也許平常人能夠堅持,可李時珍他們幾個月了,天天如此,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讀,學生的聲音里此時一定增加了幾分崇敬。在學習下面“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時,再回應這小節(jié)。抓住“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兩個詞語,八個字,包含了多少內(nèi)容?在學生發(fā)言后接著學生的理解發(fā)揮:辛勞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芍^意蘊豐富、凝練集中,妙!再將詞語分拆(a、饑餐渴飲/曉行夜宿b、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分男女生對應讀,體會詞語的對仗,音律的疊回。

3、繼續(xù)讀下去,看看下面的課文中會有哪些語句扣動你的心弦,讓你流連、回味。(學生自由讀思畫注)。

4、課堂交流。

這是一個開放的交流時空。估計學生會注意下面的一些語句,下面寫下自己的體會與教學設想,以備上課時與學生有效對話,指導學習:

——飛鳥歸林,師徒倆不免焦急起來。

“飛鳥夜晚回家了,師徒倆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們今晚宿于何地呢。他們能不焦急嗎?”估計學生大都會如此理解,也允許個別學生有所發(fā)揮的'“篡解”:對于他們,難道沒有露宿野外過?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們又為何如此焦急呢?聯(lián)系下面,我想他們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夠當晚將所察訪到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

——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網(wǎng)。

設想學生應當在這樣三方面突破:一是聯(lián)系下面的細節(jié)想象“破敗”,二是感受這樣具象寫的精彩,三是體會寫“破敗”實際為寫人的意義。如果學生在某點上有忽略,要引導其關注思考。特別是第三點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充分展開,比如可以這樣點撥:“破敗”不僅在這里體現(xiàn),下面還有地方得到印證,能找到嗎?(如“搬來幾塊磚壘成桌子”等)從這你想到了什么?由學生言說李時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順勢進入下面師徒倆關于“苦”的對話學習。

——李時珍笑著問徒弟……“但我們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p>

這段話中有兩個點必須抓?。阂皇抢顣r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說的兩個詞“吃點苦”和“值得”。點撥:他們是只吃了一點點苦嗎?回應第一小節(jié),品賞“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再讀古寺“破敗”段,討論力量的源泉:緣自理想,一個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練習填空:

a、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過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干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經(jīng)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填空后小結:沒有修好《本草》,讓萬民得福這崇高的理想,沒有為萬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這不屈的信念,李時珍何以能夠如此風餐露宿,如此別家離子,在荒山野嶺間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惫沤裰型?,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更是他們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來的。討論填上“理想和信念”,讀這句話。分角色讀課文對話。

——怎樣區(qū)分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

讀,角色表演。與扮演者交流:“李時珍”,你為何要將那兩片葉子上下左右反復看?你分辨出來了嗎?嚼?你怎么敢嚼,不惡心?過去嚼過嗎?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結:這一“端詳”,我們端詳出了李時珍工作的嚴謹,這一“嚼”,我們嚼出了他“為民得福,吃苦、甚至獻出生命也值”的偉大情懷。深情引背:看來,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更是他們……”

二、表現(xiàn)理解再創(chuàng)造。

1、投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焦急笑值得端詳嚼嚼。

讀一讀,還記得剛才我們的討論嗎?你能不能根據(jù)這些詞語,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李時珍師徒夜宿古寺的情景進一步說詳細呢?比如關于“嚼”,他們師徒間肯定有一番對話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兩組詞語,注意情節(jié)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學生個人準備,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會對學生有啟發(fā))。

2、和同桌共同來創(chuàng)造。(相互提醒、補充)。

3、推薦同學上講臺創(chuàng)造性講述故事。師生評議。(評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注意對于存在問題不要去簡單否定,關鍵是講清理由,提出自己具體的修改意見。)。

4、教師小結:抓住關鍵情節(jié),聯(lián)前想后,以細節(jié)去表現(xiàn),這就是復述的創(chuàng)造。

三、課后作業(yè)。

收集資料,并選擇其中的一個講一講,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張衡與地動儀。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fā)現(xiàn)。

愛迪生與電燈。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通過重要段落,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齊讀課題。

2.先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詞語。

出示: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長年累月。

本草綱目萬民得福。

你能選用上面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講了什么嗎?

3.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近李時珍。

1.出示“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p>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有什么感覺?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

預設:從山風呼嘯、貓頭鷹尖叫感覺陰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師:再讀一讀,讀出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

同學們的朗讀確實制造出了陰森恐怖的氣氛。是的,如果我們一個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由山風呼嘯和貓頭鷹尖叫所帶來的恐怖氣氛。但是,彼時,卻有一個人的心似“一輪明月”,他是誰?這時他在哪呢?在古寺。

出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

2.交流。

古寺破敗到什么樣子?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到處是灰塵--很臟;積了厚厚的一層;斷垣殘壁--年代久遠,墻壁破損了;

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濕;可能還有蛇蟲鼠蟻;

厚厚的蜘蛛網(wǎng)--很久沒有人住了、很久都沒人來過了;

3.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愿意嗎?為什么?(室內(nèi)很臟;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還可引導與家對比,沒有溫暖的床鋪、可口的飯菜、完好的桌椅……)(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把體現(xiàn)"臟"的地方都讀出來。你再試試)。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殘破;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灰蒙蒙的蜘蛛網(wǎng))。

(請你讀。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這樣的地方,不要說"住",就是看一眼,都覺得——把你的感受送進文字,讀。)。

同學們理解這么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我們一起讀。

品析察訪過程的艱辛。

1.李時珍師徒倆是在什么情況下住進這座破敗的古寺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1到3自然段。

2.交流。

(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們是偶爾遇到這樣的情況呢,還是經(jīng)常?(經(jīng)常)你從哪看出來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七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進行艱苦的調(diào)查訪問的過程,感受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堅持不懈,一心為病人著想的精神。

2、學習生字詞,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

3、學習課文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法。

第一教時。

一、揭題導入:

4、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題是——《》(齊讀課題)。

5、從課題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人物:李時珍。

(1)請學生介紹李時珍。

(2)教師拓展:當時醫(yī)生診斷病情、救治病人并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用錯藥、診錯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時間:夜。

地點:古寺。

哪位同學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拓展: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寫的對象為題,如《九寨溝》;有些文章的題目概括了文章的內(nèi)容,如《》;有的文章則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中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們讀文章的時候就要善于從課題中捕捉有效信息,幫助更好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

1、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你從課文中了解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2、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

3、出示詞語: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1)請一位同學準確讀一遍。

(2)能不能結合課文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從并列式結構的詞語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此語意思)。

(3)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并列式詞語)。

(4)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能再說幾個嗎?

(開天辟地、桃紅柳綠等)。

(5)這些詞語簡潔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抓住這樣的詞語仔細領會。

(6)齊讀詞語。

1、誰來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檢持不懈,一心為老百姓著想。

3、那么,大家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這點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找到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

4、學生自由朗讀、圈畫。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統(tǒng)一意見,梳理交流順序。

1、能不能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來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決第一小節(jié),讓一名學生讀一讀,在扣住關鍵詞談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長:好幾個月。

條件差: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工作細: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實地調(diào)查。

訪:走訪許許多多的人。

3、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

1、完成習字冊。

2、閱讀配套閱讀。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八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yī)藥學家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訂好《本草綱目》住破寺,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跡,表現(xiàn)了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朱老師圍繞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來展開教學,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較長,內(nèi)容較分散的課文有了向心力,達到了長文短上的目的。

課的一開始朱老師出示一組詞語,引導學生重溫李時珍修訂《本草》的艱辛,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接著引讀課題緊扣課題中的“古寺”質(zhì)疑“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直奔文章重點段落。

對文章重點段的理解,朱老師從環(huán)境描寫,人物言語及動作這三方面著手展開,條理清晰,而且這三個方面也是寫人的基本方法,把學到的寫作方法及時地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語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得到知識的積累,技能的發(fā)展。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很有特色,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抓住重點詞,從詞到句子,從句子到段落,逐步讀懂,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感受李時珍的可貴精神。還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有細膩的地方。

先是閱讀環(huán)境的句段,感悟李時珍察訪藥材中生活的“苦”,在這里重點指導朗讀描寫古寺的詞和句,如“破敗”“到處都是”等詞語,體會環(huán)境的惡劣,朱老師以讀為主,讓學生得到朗讀訓練。

然后是閱讀文中的人物對話描寫,感受李時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體會他的“苦中作樂”。這段教學中朱老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種扮演角色可以幫助學生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使學生能感悟出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讀12自然段,結合動作描寫,感悟李時珍親身品嘗草藥的嚴謹作風。抓住“端詳”“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詞語體會李時珍作事的嚴謹。通過朱老師的補充資料,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力是真的為民造福。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朱老師指導學生由關注文中細微的動作描寫,進一步要求他們關注細節(jié),哪怕是一個標點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師對教材把握上也很嚴謹。

朱老師上課時的舉止從容,語言準確清楚,生動形象有啟發(fā)性,語調(diào)抑揚頓挫,富于變化。能夠熟練地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同時也能隨著課文的理解即時板書。

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了李時珍的可貴精神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進行艱苦的調(diào)查訪問的過程,感受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堅持不懈,一心為病人著想的精神。

2、學習課文19個生字,其中9個只識不寫詞,理解生詞的意思,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

教學設計:

復習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6課。首先來復習幾個詞語。

出示: 饑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長年累月 修好《本草》萬民得福。

2、指名讀。你能選用其中的幾個詞語說說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

二、尋“苦”、體味“不辭辛苦”

(一)尋“苦”和“不苦”

《李時珍夜宿古寺》貫穿一個“苦”字,體現(xiàn)“不辭吃苦”四個字,放聲朗讀課文,分別用“――”和“ ”畫出表現(xiàn)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語句。畫出來后,用心讀讀,在文章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體味:

1、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李時珍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里住一夜吧!”)。

a這段話中的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讀表現(xiàn)了出來嗎?

b品味語句,看圖,想象這樣一座破敗的古寺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危險?再讀體會。

c李時珍的話應該是什么語氣?(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聯(lián)系第2節(jié),領會雖是破敗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讀第3節(jié),讀出龐憲話的“喜悅”。

d再次走進這座破敗的古寺,這座可以給李時珍師徒倆帶來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漸漸降臨了,師徒倆找來些枯枝雜草,生起火來。龐憲用陶碗舀來泉水,煮沸后,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李時珍笑著問徒弟:“龐憲,覺得苦嗎?”)。

a細細地讀讀這段話,你想說些什么?

b聯(lián)系生活:你啃過干糧嗎?啃過冷饅頭嗎?這樣的飲食是一天嗎?引讀第一節(jié)。他們累了一天只能喝點山泉水,靠啃點干糧來充饑。他們?yōu)榱诵抻啽静莶晦o一切辛苦。

請選擇其中一個情景展開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李時珍……。

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熬,李時珍……。

一天,李時珍在懸崖絕壁上發(fā)現(xiàn)一種珍奇的藥草,他……。

c再讀本節(jié),應該怎樣讀才能再現(xiàn)這樣的“苦”呢? 讀慢些。

d品味“笑”這笑里有什么?透過“笑”感受到什么?

e引讀對話:同學們的描述仿佛讓我們也親身體驗到了其中的千辛萬苦。讓我們再來回味回味師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敗的古寺中的這番談話吧。

“先生是快50歲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嗎?”

f:為了修訂《本草》,讓萬民得福,李時珍覺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讀李的話。

4、在8-12節(jié)中,哪一幕最讓你感動?是藥三分毒,有的藥甚至還有生命危險,李時珍作為一代名醫(yī),他難道不知道嗎?這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啊。還有一次,李時珍為了試一試曼佗羅的藥性,因為麻醉性太強,幾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萬分。他為了什么,你能夠看出什么?(引 嚴謹認真)。

三、總結。

讓我們永遠記著這位為了人民,行程一萬余里,傾注畢生心血和精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完成醫(yī)學著作《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齊讀)。

翻開歷史教科書。

必定會嗅到草藥的芳香。

那是您耗費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標本。

您攀懸崖、走河畔、耐嚴寒、受酷暑。

遍訪名儒、混藉、漁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藥圃。

您用一千九百種藥物一萬余藥方。

鍛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劍。

以本草綱目之名傳世。

它寒光四射削鐵如泥。

足以斬斷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y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p>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進行艱苦的調(diào)查訪問的過程,感受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堅持不懈,一心為病人著想的精神。

2、學習生字詞,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

3、學習課文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法。

第一教時

一、揭題導入:

4、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題是——《李時珍夜宿古寺》(齊讀課題)。

5、從課題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人物:李時珍

(1)請學生介紹李時珍。

(2)教師拓展:當時醫(yī)生診斷病情、救治病人并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用錯藥、診錯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時間:夜

地點:古寺

哪位同學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拓展: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寫的對象為題,如《九寨溝》;有些文章的題目概括了文章的內(nèi)容,如《李時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則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中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們讀文章的時候就要善于從課題中捕捉有效信息,幫助更好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你從課文中了解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2、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

3、出示詞語:

饑餐渴飲 曉行夜宿 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 長年累月 解暑消熱

(1)請一位同學準確讀一遍。

(2)能不能結合課文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從并列式結構的詞語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此語意思)

(3)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并列式詞語)

(4)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能再說幾個嗎?

(開天辟地、桃紅柳綠等)

(5)這些詞語簡潔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抓住這樣的詞語仔細領會。

(6)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

1、誰來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檢持不懈,一心為老百姓著想。

3、那么,大家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這點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找到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

4、學生自由朗讀、圈畫。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統(tǒng)一意見,梳理交流順序。

四、研讀課文:

1、能不能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來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決第一小節(jié),讓一名學生讀一讀,在扣住關鍵詞談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長:好幾個月

條件差: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工作細: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實地調(diào)查

訪:走訪許許多多的人

3、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閱讀配套閱讀。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用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投影、錄音。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同學們,在我國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你知道他是誰嗎?

2、(投影出示李時珍的畫像)簡介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板書課題)讀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請大家?guī)е鴨栴}讀課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播放課文錄音。

3、指導讀課文。

4、指導學習生字詞語。

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綱。

教師巡視指導。

3、鼓勵質(zhì)疑。

教師對問題進行分類梳理,能引導學生自行解決的當堂解決。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激發(fā)興趣,集中注意。

聽老師介紹,增加對李時珍的了解。

設問: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樣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聽課文錄音,畫出生字詞語,并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交流匯報課文主要內(nèi)容。

(課文主要講了李時珍不顧年紀大,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提的事跡。)。

同桌互讀課文,重在正音,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記住生字,并練習描紅,抄寫。

(2)對文中不懂得的詞語,可以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組內(nèi)交流。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先后寫了哪些內(nèi)容?

(投宿古寺--師徒對話--記載草藥)。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4)因趕路錯過客店,李時珍和弟子龐憲決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師徒二人啃干糧、住古寺,但為修好《本草》都不覺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時珍借著月光認真記載白天的尋訪收獲。

生對自己在讀課文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質(zhì)疑。

李時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受家庭影響,自幼愛好醫(yī)學,曾隨父學醫(yī),醫(yī)術精湛。在長期行醫(yī)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以往的本草書有不少錯誤,而且有些用藥經(jīng)驗不切實際,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為了編寫《本草綱目》,他研讀過800多本中醫(yī)藥書籍和有關資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江西等省考察訪問,采集藥物標本,行程一萬余里。他傾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并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綱目》這部巨著。

第五元第十課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復述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品質(zhì)。

投影。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反饋。

二、問題導入。

3、(投影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蜘蛛網(wǎng)?!?/p>

4、過渡:夜幕降臨了,師徒倆一邊喝水、啃干糧,一邊交談。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并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些什么。

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投影出示:“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生嚼無涎……”這句話,引導合作探究。

教師邊巡視邊指導學生討論,讓學生明白李時珍這樣做仍然為的是“萬民”,進而體會他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6、小結:為了萬民得福,李時珍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險品嘗藥物,嚴謹認真地修訂本草。功夫不負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終于完成了《本草綱目》這部近二百萬字的經(jīng)典醫(yī)藥著作。

三、總結談話。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李時珍說些什么?

四、積累內(nèi)化。

練習復述課文1、默寫本課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2、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關鍵句子。讀一讀。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說說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如何體會到的。

(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古寺的荒涼與簡陋。)。

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可抓住關鍵語句,進行對比,如“破廟”和“家里”的對比,“萬民得?!焙蛡€人吃苦的對比,體會李時珍以苦為樂、甘于奉獻的精神。)。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交流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自主交流感受。

(破?。?。

喝水、啃干糧。

邊憶邊寫。

端詳、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踏實。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二

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李時珍嚴謹?shù)目茖W作風。

一、復習導入??:

1、朗讀生字新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

2、思考討論: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時珍為了什么事“一心”趕路?

錯過了客店,就沒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嗎?

正當師徒倆感到焦急時,事情出現(xiàn)了怎樣的轉機?

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斷垣殘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這是一座破敗的古寺,那灰塵、蜘蛛網(wǎng)還表示什么?

這樣的破寺,李時珍能住嗎?“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讀這一部分,想想還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學習第二部分。

1、李時珍師徒倆就在古寺里是怎樣過夜的呢?四人小組一起讀第二部分,討論。

2、討論,交流。

3、理解:“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p>

4、練習分角色朗讀5-7自然段。自由組合讀,指名讀。

5、說說這部分的意思。

四、學習第三部分。

1、自由默讀第三部分。

2、師徒倆累了一天了,也該休息了吧?(沒有,他們還要記下尋訪所得)。

3、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

4、12段中有兩個“……”,它們的意思相同嗎?分別表示什么?

5、李時珍是怎么分辨出雞腸草和鵝腸草的不同藥性的?這表明李時珍的什么精神?(嚴肅認真,非常負責)。

6、分角色讀這一部分,注意語氣。

7、小結。

五、作業(yè)?。

查找李時珍的資料、故事;一些中藥及其藥效。

(破?。?/p>

喝水、啃干糧。

邊憶邊寫。

端詳、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踏實。

《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記敘了,李時珍不顧年歲大,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糧,以及在月光下認真記載尋訪所得的事跡,表現(xiàn)他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教學時,讓學生先搞清寺廟如何“破敗”,邊講邊讀;在體會李時珍和弟子龐憲的對話,明白“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的含義;最后理解他們雖累了一天,但還要記下當天的尋訪所得,以及李時珍在分辨不出雞腸草和鵝腸草的不同藥性時,是親自品嘗,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學習本課,通過讓學生說,分角色朗讀等來體會李時珍的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教育學生要向李時珍一樣,做事嚴謹認真,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三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進行艱苦的調(diào)查訪問的過程,感受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堅持不懈,一心為病人著想的精神。

2、學習生字詞,重點掌握并列式詞語的結構特點。

3、學習課文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法。

二、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揭題導入??:

4、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課題是——(齊讀課題)。

5、從課題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課題了解文章內(nèi)容)。

(1)請學生介紹李時珍。

(2)教師拓展:當時醫(yī)生診斷病情、救治病人并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用錯藥、診錯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時間:夜。

哪位同學連起來說說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內(nèi)容?

拓展: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寫的對象為題,如《九寨溝》;有些文章的題目概括了文章的內(nèi)容,如;有的文章則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中心,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們讀文章的時候就要善于從課題中捕捉有效信息,幫助更好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你從課文中了解到李時珍是個怎樣的人。

2、學生分小節(jié)讀課文。

3、出示詞語: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

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1)請一位同學準確讀一遍。

(2)能不能結合課文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從并列式結構的詞語角度幫助學生理解此語意思)。

(3)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并列式詞語)。

(4)像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能再說幾個嗎?

(開天辟地、桃紅柳綠等)。

(5)這些詞語簡潔凝練,富有表現(xiàn)力,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們要抓住這樣的詞語仔細領會。

(6)齊讀詞語。

三、再讀課文:

1、誰來說說,讀了這篇課文后,你覺得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整理、歸納:李時珍不畏艱險、克服困難、檢持不懈,一心為老百姓著想。

3、那么,大家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到這點的呢?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找到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

4、學生自由朗讀、圈畫。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統(tǒng)一意見,梳理交流順序。

四、研讀課文:

1、能不能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來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決第一小節(jié),讓一名學生讀一讀,在扣住關鍵詞談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長:好幾個月。

條件差:饑餐渴飲、曉行夜宿。

工作細:查: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實地調(diào)查。

訪:走訪許許多多的人。

3、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閱讀配套閱讀。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四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根據(jù)時間脈絡再現(xiàn)情景式復述課文

在前一課《說勤奮》學習中,我們認識兩位可敬的人(生答)。從他們身上,我們認識到: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學生接應背:他們用汗水與心血澆灌出來的)。今天,我們學習16課,又將認識一個人,他是——板書:李時珍。課前預習,對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簡潔的語言來介紹。

從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同樣是一個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手中的鮮花是——板書:《本草綱目》。這是一部怎樣的醫(yī)學巨著?在《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一文中,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

投示:《本草綱目》全書共計190萬字,分為五十二卷,共收錄了1892種藥物,收集醫(y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讓學生談談感受。

1、自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對照生字表注音讀準,遇到讀不順的句子想想意思練習讀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問號,看看文章讀完后這樣的問題能否明白,如果還不明白就問同學問老師。學生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藥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圖片介紹。

2、考驗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

(1)把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課文中組詞。例:憲,龐憲;徽,安徽。(意圖:既檢查生字的正確認讀,又檢查對課文的熟悉情況。一個個生字詞在課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詞會學得更牢,讀著詞語還會勾起課文內(nèi)容的回憶。)

(2)出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a、上面的四字詞語讀課文時注意了嗎?讀一讀。

b、在課文中將這六個詞語圈出來,讀一讀句子,試著想一想詞語的意思。

(3)指名學生朗讀,根據(jù)學生現(xiàn)場表現(xiàn)用適當?shù)脑捳Z去激發(fā)、引導。下面的話語供參考:

a同學,你剛才自由朗讀十分投入,表情生動,所以第一節(jié)老師想請你讀,你一定能給大家?guī)€好頭。

a同學讀書時,b同學聽得多專注。b同學,第2節(jié)你來讀。

對,讀書時,身子站正,書本捧好,吸氣、定神、再開口,這是會讀書的表現(xiàn)。第3節(jié)c同學來試試。

11小節(jié)這么難的段落d同學不打結地讀了下來,不簡單。當然朗讀時頭腦中有畫面,并通過恰當?shù)囊舾呗曊{(diào)將畫面再現(xiàn)出來,這是需要技術,更需要勇氣。誰來應戰(zhàn)。

最后一小節(jié)我們把機會讓給離老師較遠的e同學朗讀。

一定還有同學沒讀,來,咱們一起來讀課文最重要的最后兩小節(jié)。注意:坐姿,書本,情緒,好,開始。

1、聽同學朗讀,真是一種享受。下面再請同學讀課文,不過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許出聲,也就是默讀;二,在默讀過程中畫出反映時間變化的句子來。默讀是有速度的,給同學們?nèi)昼姇r間。(學生默讀,畫句)

4、怎么樣,頭腦中有畫面嗎?是的,一定有的??粗诎迳系臅r間提示,把腦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話清楚說出來。同桌合作練說。

5、推薦三名同學分別復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師生評點補充。

6、和學生一起總結復述的方法:讀課文,理出時間線——根據(jù)時間,腦中“放電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中的畫面。(強調(diào)復述不是背誦,復述時想的應當是情節(jié)畫面,說出的是自己的話,不要總是想著課文里是怎么說的。即使說得沒有文本語言精練,這有什么要緊呢,復述本來應當用的'就是口語,很自然的生活話語。多說一點:每當看到電視里講話念稿的鏡頭,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這種語言不自信的表現(xiàn),是不是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從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開始培養(yǎng)。)

1、選字填空:[詳祥]

端( )吉( )慈( )安( ) ( )細

2、寫一段話,描寫月色,用上下面的詞語:

飛鳥歸林夜幕降臨隱隱約約皎潔輪廓

3、把“李時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要求按時間順序講清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nèi)容,體會情感;根據(jù)課文中一些精彩詞句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復述課文。

1、上一課時我們通過朗讀、復述課文抓住了課文的主要信息,課文主要講——(生述: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這叫將課文讀薄。今天我們要反過來,通過邊讀邊思,走進課文,體驗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將課文讀厚。同學們一定感興趣。讀第1小節(jié)試試,哪些詞語能夠讓你浮想聯(lián)翩,感慨萬千?(學生練習)

2、交流,示范。

順著學生來,如果學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轉為對學生的附和肯定。括號中楷體字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思考:

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饑餐渴飲”,那是什么樣的情景?餓了就啃一點干糧,渴了就喝兩口水繼續(xù)趕路。生活苦?!皶孕幸顾蕖蹦?早晨天剛亮,他們師徒已經(jīng)背起行囊趕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訪藥材已經(jīng)走了好幾個月了”,三個省,這是多大的范圍。他們不是觀光,不是只趕路,他們要到荒山野嶺尋察藥材,他們要走村竄戶訪詢問藥效;一天兩天“饑餐渴飲”、“曉行夜宿”也許平常人能夠堅持,可李時珍他們幾個月了,天天如此,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讀,學生的聲音里此時一定增加了幾分崇敬。在學習下面“吃點苦也是值得的”時,再回應這小節(jié)。抓住“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兩個詞語,八個字,包含了多少內(nèi)容?在學生發(fā)言后接著學生的理解發(fā)揮:辛勞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芍^意蘊豐富、凝練集中,妙!再將詞語分拆(a、饑餐渴飲/曉行夜宿b、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分男女生對應讀,體會詞語的對仗,音律的疊回。

3、繼續(xù)讀下去,看看下面的課文中會有哪些語句扣動你的心弦,讓你流連、回味。(學生自由讀思畫注)

4、課堂交流。

這是一個開放的交流時空。估計學生會注意下面的一些語句,下面寫下自己的體會與教學設想,以備上課時與學生有效對話,指導學習:

——飛鳥歸林,師徒倆不免焦急起來。

“飛鳥夜晚回家了,師徒倆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們今晚宿于何地呢。他們能不焦急嗎?”估計學生大都會如此理解,也允許個別學生有所發(fā)揮的“篡解”:對于他們,難道沒有露宿野外過?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們又為何如此焦急呢?聯(lián)系下面,我想他們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夠當晚將所察訪到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

——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破敗的古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網(wǎng)。

設想學生應當在這樣三方面突破:一是聯(lián)系下面的細節(jié)想象“破敗”,二是感受這樣具象寫的精彩,三是體會寫“破敗”實際為寫人的意義。如果學生在某點上有忽略,要引導其關注思考。特別是第三點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充分展開,比如可以這樣點撥:“破敗”不僅在這里體現(xiàn),下面還有地方得到印證,能找到嗎?(如“搬來幾塊磚壘成桌子”等)從這你想到了什么?由學生言說李時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順勢進入下面師徒倆關于“苦”的對話學習。

——李時珍笑著問徒弟……“但我們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p>

這段話中有兩個點必須抓住:一是李時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說的兩個詞“吃點苦”和“值得”。點撥:他們是只吃了一點點苦嗎?回應第一小節(jié),品賞“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再讀古寺“破敗”段,討論力量的源泉:緣自理想,一個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練習填空:

a、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的客店,他們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過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歲月不饒人,50歲了,天天和水啃干糧,李時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經(jīng)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填空后小結:沒有修好《本草》,讓萬民得福這崇高的理想,沒有為萬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這不屈的信念,李時珍何以能夠如此風餐露宿,如此別家離子,在荒山野嶺間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惫沤裰型猓恳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更是他們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來的。討論填上“理想和信念”,讀這句話。分角色讀課文對話。

——怎樣區(qū)分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

讀,角色表演。與扮演者交流:“李時珍”,你為何要將那兩片葉子上下左右反復看?你分辨出來了嗎?嚼?你怎么敢嚼,不惡心?過去嚼過嗎?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結:這一“端詳”,我們端詳出了李時珍工作的嚴謹,這一“嚼”,我們嚼出了他“為民得福,吃苦、甚至獻出生命也值”的偉大情懷。深情引背:看來,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更是他們……”

1、投示: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枯枝雜草長年累月解暑消熱

焦急笑值得端詳嚼嚼

讀一讀,還記得剛才我們的討論嗎?你能不能根據(jù)這些詞語,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李時珍師徒夜宿古寺的情景進一步說詳細呢?比如關于“嚼”,他們師徒間肯定有一番對話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兩組詞語,注意情節(jié)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學生個人準備,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會對學生有啟發(fā))

2、和同桌共同來創(chuàng)造。(相互提醒、補充)

3、推薦同學上講臺創(chuàng)造性講述故事。師生評議。(評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注意對于存在問題不要去簡單否定,關鍵是講清理由,提出自己具體的修改意見。)

4、教師小結:抓住關鍵情節(jié),聯(lián)前想后,以細節(jié)去表現(xiàn),這就是復述的創(chuàng)造。

收集資料,并選擇其中的一個講一講,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張衡與地動儀

居里夫人與鐳的發(fā)現(xiàn)

愛迪生與電燈

_______與______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五

教案內(nèi)容:

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中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2、“李時珍夜宿古寺”,讀了課題,你有收獲嗎?知道了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呀?

關于李時珍,你能試著用一句話來介紹介紹嗎?

(師根據(jù)學生說的情況,簡介相關內(nèi)容:《本草綱目》是一部藥學寶典,在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前,醫(yī)生診斷病情、救治病人并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用錯藥、診錯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別是對一些藥物的正確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艱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尋百草,甚至親自試驗。)。

3、課文寫的就是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中的事情。讀了課題,你還有什么收獲呢?(學生理解課題)。

4、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

2、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課文,隨機正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想一想,李時珍的哪些行動讓你感動?指名簡要說說。

理解詞語:

1、你在讀書時遇到哪些不理解的詞語?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2、重點理解:出示詞語:

a-察訪行囊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長年累月。

請你讀一讀(學生個別讀)。

預習時,你已經(jīng)理解了哪些詞語?說說你理解的方法。

從這幾個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李時珍的辛苦)。

b-破敗斷垣殘壁。

這兩個詞語在課文哪一小節(jié)?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朗讀第四小節(jié),談體會)反復讀,抓住相關詞句體會條件差和不怕苦。

c-金銀花胭脂草刀豆子雞腸草鵝腸草。

自由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草藥有什么作用?找到相關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交流出示:呃逆涎滑無涎讀一讀詞語,并結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們常要接觸一些重要,你能說出幾味來嗎?(學生自由交流)。

中藥是我國寶貴的遺產(chǎn),課后我們還可以去了解!李時珍為了弄清這些草藥的功效,編寫《本草綱目》,27年間,日日夜夜奔波著!

四、指導學生寫字:

1、認真觀察課后生字表,看看哪些字比較難記?該怎么樣來記住這些生字?

2、教師重點強調(diào),學生動筆描紅。

五、課外作業(yè):

課后搜集有關李時珍的故事,搜集幾種中草藥的名稱與用途。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huán)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而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對由衷地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李時珍的吃住行的苦,從而體會李時珍不怕苦的精神。

2.抓住記載尋訪收獲的典型事例,感悟李時珍的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

a激情導課:

導入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李時珍夜宿古寺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了哪三件事?

生:夜宿古寺 師徒談苦 記載收獲

效果預期:相信每位同學都是最棒的,都能學有所獲。

民主導學:

出示任務: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品質(zhì)。

1.默讀5-11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描寫李時珍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標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體會。

2.小組討論學習所得

3.展示交流:(預設)

生:我找到的描寫人物動作的句子“兩人便坐在火邊,一邊喝水一邊啃干糧?!币粋€啃字我體會到干糧很硬,放了很長時間,很不好吃,這說明師徒二人吃的也很苦。關于這點誰有不同看法。

生:我找到的描寫李時珍神態(tài)的詞是“笑”,說明他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

師:大家很會抓關鍵的字詞,那么,在師徒的對話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詞呢?

生:“先生是快50歲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歲的人還能叫苦嗎?”一個“挺”字可以看出李時珍很苦。

師: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撐

想想,是怎樣的苦需要李時珍 “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訪的苦等等。一個挺字,上面壓著的是許多的苦,如果給這些苦再加一個時間,是多長?(一夜、好幾個月、長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長的時間,加負在一個近50歲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來。(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時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齊讀: “嗯,長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生:抓住“家里”和“破廟”,“吃苦”和“造福”兩處對比,突出李時珍的樂于奉獻,不怕吃苦的品質(zhì)。

生:對于萬民得福,你怎么看?使億萬老百姓受到益處。我們來看一段資料:

《本草綱目》十七世紀末即傳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種文字的譯本,對世界自然科學也有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其有關資料曾被達爾文所引。用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藥物學的總結。這本藥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藥物的數(shù)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yī)學方面影響最大。是我國醫(y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辛苦一個人,造福全人類”的崇高品質(zhì)。

師(小結本段):畫面二,主要是李時珍與弟子的語言描寫,如何品味人物語言,同學們通過勾畫,準確地抓住“啃、笑、挺、值”這些重點詞句,來理解體會,讓我們看到一個甘于吃苦、卻造福億萬人的偉大的李時珍形象。

過渡:第二件事大家勾畫準確,體會也很深刻,第三件事大家按照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相信大家會做得更好。

展示交流:(預設)

生:“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后變成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

“胭脂草搗爛了,可以治蟲咬傷。”

“刀豆子燒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p>

從李時珍記錄的內(nèi)容來看,他記得非常詳細,不同的草藥,形態(tài)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樣,這都需要費很大精力來仔細記錄,對于一個近50歲的人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生:“雞腸草……龐憲,你把藥包拿來?!崩顣r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我勾畫住一系列動詞:端詳、扯下一點、嚼

端詳是仔細地看;扯下一點說明扯的很少,這兩個動詞連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時珍在嘗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這兩種草藥的藥性,但他知道這樣做是很危險的。他明知危險,卻依然嚼,可以看出他為科學不惜冒險,這就是一種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生: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風呼嘯,李時珍寫本草的環(huán)境很惡劣;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說明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通過寺外環(huán)境描寫,反襯出李時珍不怕吃苦,潛心研究的精神。

生:(小結)通過第三個畫面的學習,我們又體會到李時珍嚴謹、認真、為科學不惜冒險的品質(zhì)。

總結全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了李時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運用不同的描寫方法,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不怕吃苦、為民造福、嚴謹認真的可親可敬的李時珍。大家在今后的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寫法,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

檢測導結:

根據(jù)你的理解來補充句子。

1.這天忙著趕路,又一次錯過了客店,師徒兩人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過夜了。李時珍想 為了能造福萬民,住的差一點沒關系 。

2.滿眼寒霜,冷月還在天上。李時珍這時候又起早趕路了。李時珍想

我還是早些趕路吧!那樣就能多尋訪一些草藥 。

3.已經(jīng)在外好幾個月了,中秋月明,李時珍不禁思念起深愛的母親、妻子和兒女來。

李時珍想 我還是忍耐一下吧!等我修訂好《本草綱目》,好好陪陪我的親人 。

李時珍夜宿古寺

夜宿古寺——行的苦 住的苦

師徒談苦——吃的苦

記載收獲——嚴謹踏實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精讀感悟,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以苦為樂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幻燈《本草綱目》和醫(yī)學成績,請同學們讀一讀,再談談感受。

2、《本草》醫(yī)學成績之高,讓人張口結舌。就來看看李時珍寫《本草》的經(jīng)歷。

二、學習第一局部(簡)。

1、揭題并考慮討論:

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時珍為了什么事“一心”趕路?

這是一座怎樣的古寺?斷垣殘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這是一座破敗的古寺,那灰塵、蜘蛛網(wǎng)還表示什么?

這樣的破寺,李時珍能住嗎?“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讀感悟這一局部。

三、學習第二局部(詳)。

1、師徒倆就在這樣破敗的古寺里過夜的,的確很苦。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艱苦?

3、出示師徒對話,初讀感悟,讀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說一說。

重點突出“笑”字,表示他們以苦為樂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廟里過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們修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保ǔ鍪举Y料,為什么待遇豐厚的御醫(yī)不做,在外勞苦奔走?)

練習分角色朗讀對話。自由組合讀,指名讀。

再讀再悟,體會人物以苦為樂,為國為民的精神。

四、學習第三局部。

1、借著月光,我們走近寺廟看看他們在干些什么。師徒倆累了一天了,也該休息了吧?(沒有,他們還要記下尋訪所得。)

2、他們?yōu)槭裁匆@么做?是怎么做的。讀一讀,說一說(通過記載藥物和藥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們工作的認真嚴謹。)

3、當記錄到雞腸草時,有個“……”,表示什么意思?李時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時珍一時無法分辨兩種草藥了,他扯下一點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嗎?(出示資料,李時珍曾經(jīng)嘗藥險些中毒喪命)。

5、李時珍這樣做值得嗎?各抒己見。標明李時珍的什么精神?(嚴肅認真,非常負責,愿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五、課堂小結

1、這時,你想對李時珍說些什么?也可以對龐憲說。寫一寫,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時珍,我們再次飽含激情的讀一讀課文,看誰讀的最棒。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八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2、“李時珍夜宿古寺”,讀了課題,你有收獲嗎?知道了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呀?

關于李時珍,你能試著用一句話來介紹介紹嗎?

《本草綱目》是一部藥學寶典,在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前,醫(yī)生診斷病情、救治病人并沒有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用錯藥、診錯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別是對一些藥物的正確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問題。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艱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尋百草,甚至親自試驗。

3、課文寫的就是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中的事情。讀了課題,你還有什么收獲呢?(學生理解課題)。

4、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學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

真是不錯,課文讀得很流利了!文中有一些詞語,你能讀正確了嗎?理解這些詞語,有利于我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出示詞語:

a-察訪行囊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長年累月。

請你讀一讀(學生個別讀)。

預習時,你已經(jīng)理解了哪些詞語?說說你理解的方法。

從這幾個詞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李時珍的辛苦)。

對,他的辛苦全是為了——《本草綱目》。

b-破敗斷垣殘壁。

這兩個詞語在課文哪一小節(jié)?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朗讀第四小節(jié),談體會)反復讀,抓住相關詞句體會條件差和不怕苦。

我們一讀課文,就把剛才的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古寺解決了!真好!他們?yōu)槭裁匆≡谶@么一個破敗的古寺中呢?我們能馬上找到答案嗎?(回到課文,讀第2、3、4小節(jié))。

c-金銀花胭脂草刀豆子雞腸草鵝腸草。

自由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些草藥有什么作用?找到相關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交流出示:呃逆涎滑無涎)讀一讀詞語,并結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們常要接觸一些重要,你能說出幾味來嗎?(學生自由交流)。

中藥是我國寶貴的遺產(chǎn),課后我們還可以去了解!李時珍為了弄清這些草藥的功效,編寫《本草綱目》,27年間,日日夜夜奔波著!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走近這位偉大的醫(yī)藥學家,走進他住在破敗古寺的那個夜晚!

三、再讀課文:

1、請大家再次朗讀課文,看看李時珍的哪些行為讓你感動,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圈畫。

四、研讀課文:

a-第一小節(jié)。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結合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實際比較認識,體會條件的艱苦)。

好幾個月、幾個省份(時間常、路途遠、不畏艱辛、堅持不懈)。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jié)。

b-第五、六、七小節(jié)。

煮沸了泉水,啃干糧(體會條件差)。

苦多了,萬民得福,吃苦也值得(體會李時珍一心為民)。

交流朗讀對話,和對話的提示語,進一步體會(分角色朗讀體會)。

c-第八-十三小節(jié)。

用石塊壘桌子、從行囊中那出筆墨硯臺(體會條件差、一心撲在工作上)。

親自嘗草藥(體會嚴謹認真、一心為民)。

朗讀課文。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其他的中草藥~引導同學繼續(xù)去了解。

五、作業(yè):

原來,在《本草綱目》的背后,隱藏著這么多的艱辛!今天我們了解的只是李時珍27年編寫過程中的一個夜晚,27年的艱辛,遠不止這些!在這里,老師要推薦大家閱讀另外一個發(fā)生在《本草綱目》編寫過程中的故事——《偷“仙果”》??梢詭椭覀冞M一步了解李時珍。

李時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九

1、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字只識不寫。能夠讀準字音:“宿、塵、煮、扯、囊、脂、逆等字的字音”。理解“饑餐渴飲、曉行夜宿、斷垣殘壁”等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相應介紹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理清課文脈絡,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并以此給課文分段。

學習字詞,通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一、談話導入:

把大家預習的內(nèi)容,加上老師準備的資料,合起來是這樣的:

總結出示:李時珍(1518-1593)是湖北蘄春人,是我國明朝的一位偉大的醫(yī)學家和藥物學家。

下面請看一組數(shù)據(jù):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參考了800多種著作,三易其稿,歷時27年?!侗静菥V目》共52卷,190萬字,共立藥物1892種,各種藥方11096篇,插圖1160幅。為中華中醫(yī)中藥的繁榮光大,作出了名垂青史的貢獻。

師:這篇課文就選取了李時珍編寫《本草》27年中的某一天中發(fā)生的事情來寫的。板書課題:李時珍夜宿古寺,齊讀課題。理解“宿”,宿:住宿,過夜。夜宿古寺。27年的光陰漫長,一天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滴水見大海,從夜宿古寺這件事情上看出李時珍傾注了一生的心血,李時珍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對于文中的長句子多讀幾遍體會停頓是否合適。

2、(1)學生開火車分節(jié)讀課文。有讀錯讀音的'立刻停,有錯誤嗎?正音(或者板書正音)讀讀。

(2)指讀剛才指出來的錯字。個別有意思的字可以拿出來說說。

(3)難讀的段落可以一起讀讀。

3、出示生字:

(1)讀準字音:

宿、材、徒、塵、煮、廟、訂、磚、詳、扯。

(2)把課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課文中組詞。例:憲,龐憲;徽,安徽。

4、除了能讀通課文以外,還有些詞語含義深刻,很有意思,很重要,誰來讀讀。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長年累月。

灰塵、斷垣殘壁、破敗、端詳。

呃逆、察訪、生嚼涎滑、生嚼無涎。

(1)認讀生字詞。

(2)打亂順序重新排列。

長年累月、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察訪。

破敗、灰塵、斷垣殘壁、青苔。

端詳、呃逆、生嚼涎滑、生嚼無涎。

(3)學生讀讀,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分行讀讀。(重新組合過的詞語,每一行可以組成一句話。)。

(4)找找哪些詞語不理解。

a.李時珍有個弟子叫——龐憲,他們就成為“師徒倆”

出示:龐憲用陶碗……看出什么?(吃不好,睡不好)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使我們對于詞語的意思的理解。

c.曉行夜宿:曉:天亮的時候。天亮的時候趕路,夜晚的時候住宿。在文中找相應的句子,體會內(nèi)容。

出示: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讀讀,這段話寫出了哪一部分的意思。這么晚,他們才找地方投宿,試想,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又會干什么?……這就叫“曉行夜宿”。這樣的情況時常在這對師徒身上發(fā)生。讀句子。

d.察”是什么意思?“訪”呢?仔細地搜尋,拜訪。

e.斷垣殘壁,重點是哪個字?垣,墻,矮墻。墻壁破舊,圍墻倒塌,一片破敗的景象。指名讀讀有關語句。

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表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wǎng)。

讀了這段話,我們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它?(破敗的廟)。

青苔:陰濕的地方生長的綠色的苔蘚植物。

f.呃逆:打嗝。涎:口水。

出示:

李時珍拿過藥包,從里面翻出兩種草。它們的葉子十分相似,但是藥性不同。怎樣區(qū)別它們呢?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著往下寫:“雞腸草,生嚼涎滑;鵝腸草,生嚼無涎……。

4、再讀課文,組織交流,理清脈絡:圍繞“夜宿古寺”給課文段:

(1)屏幕出現(xiàn):發(fā)展順序的才有兩種形式:

a.用表示順序的關聯(lián)詞語作為標識。如:首先……接著……最后……。

c.快速瀏覽課文,說說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并說出理由。

出示:時間順序:眼看太陽漸漸下山,飛鳥歸林;夜幕漸漸降臨了;皎潔的月光透過露天的屋頂,照進房子里;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

談體會:寫文章抓住課題“夜”,寫好這些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不僅對品讀人物有用,而且對學生今后如何在寫人寫事的文章中穿插環(huán)境描寫,習作更加優(yōu)美更好的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出示一幅圖,加上哪一句襯托?

6、認讀生字,提醒學生注意字形,書寫要求。

宿、材、徒、塵、煮、廟、訂、磚、詳、扯。

7、描紅。

三、布置作業(yè):

繼續(xù)描紅。

板書設計:

錯過夜宿。

寺中談苦。

連夜記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5634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