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9:29:15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范文(18篇)
時間:2023-11-27 09:29:15     小編:夢幻泡

教育是指教育目的明確,以過程性和系統(tǒng)化方式實現的一種社會活動??偨Y前先梳理思緒,確保全面而有條理;接下來是一些寫作總結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答下面問題:

14.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2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參考答案:

14.心遠地自偏(1分)。

15.“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6.不能?!耙姟北憩F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文章任選一詞,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意思對即可。2分)。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這首詩大約作于詩人歸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東晉滅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飲酒來抒情寫志。這是其組詩《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

朗誦者手記。

野獸一般地回歸自然。

因為性格的不爭與自由生活狀態(tài)的緣故,我有時候會被朋友們稱之為散仙兒——散漫的生活快活似神仙。其實這只是口頭戲謔而已,現實是:我不僅每天要為稻粱謀,而且也會有為四斗米折腰的時候。畢竟有家人、孩子,畢竟不是只為自己活著,忍辱負重是常態(tài),狂放不羈屬偶爾。因此,快活似神仙只能如共產主義理想那樣,只是一個奮斗目標而已,至于能否達成,那就要看各種因緣和造化了。

還沒有退休,很多人就開始謀劃退休后的生活。未雨綢繆中多了幾分期待和對未來的希望??删拖窈芏嚯u湯文說的那樣,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會說等以后怎么怎么,等我有時間了怎么怎么,等我有錢了怎么怎么,殊不知,這一個“等”字,如同一鍋溫水,慢慢地就把我們理想的青蛙給煮熟了。面對父母往往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對于孩子往往是“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等ta長大了那個陪伴ta成長的時間段你再也回不去了。因此,行動派才是所有理想最好的伙伴,唯有行動,才得“始終”,就像陶淵明那樣,種豆南山下,如同野獸一般的回歸自然。

我有一個朋友,賣掉了深圳的公司去到黃山腳下的.山村過起了地道的農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里,少了塵世間的利益紛擾,多了田園里的許多野趣,他在那個叫坑上的村落里任自然描摹著自己凡俗的心,把平常生活過成了一幅幅畫卷,讓仍在紅塵中煎熬著的我等艷羨不已,在煙熏火燎的城市里像看畫展一樣,看著他遙遠的青山綠水的生活。

每個人都可以是陶淵明,只是看你是否有決心與既有的一切“斷舍離”,能否在進退之間找到無須言辨的真意,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我想,我暫時還是不能的,所以,只能繼續(xù)歌頌陶潛!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導言。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合起來描述農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陶淵明的詩,可以分為述懷、哲理和田園詩三部分,共約六十首左右,而田園詩三十首左右,約占一半。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中國詩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田園詩的奠基之作。他繼承了古代農事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擴大了詩歌題材,并在思想藝術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詩彌漫的東晉詩壇上,獨樹一幟,為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園詩創(chuàng)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陸續(xù)涌現,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東晉末年產生,與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緊密相關。然后魏晉時期,地主莊園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永嘉之亂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東晉政權的庇護下,廣置田園,掠奪土地,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崇自然、尚清談的玄學風氣極盛,加上佛教的廣泛傳播,儒家經學暫時沒落。當時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爛,意志頹廢,精神上紛紛向“玄之又玄”的老莊道學尋求寄托,有的縱情山水,以隱居逃避現實,然后所以文學領域玄言詩、山水詩盛行一時。與此相反,一部分不滿現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tǒng)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于廣大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淵明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還有其獨特的個人生活經歷和思想基礎。他出身于一個沒落士族地主家庭,少年生活在農村環(huán)境,家鄉(xiāng)故園的風光,這些都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料。仕宦歸來,他“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游觀而已”(《晉書·隱逸傳》)。他的后半生更是長期活動在百里之內的農村,接觸的多是田野村夫,議論的多是稻麥桑麻,過著粗衣淡食的貧士生活。長期的農村生活實踐,為他的田園詩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活源泉。

另外,個人的人生志向對他的田園詩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影響。“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道出了他從小就喜愛“丘山”的志向?!巴茲u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曲阿作》)表達了他渴慕自由的性格。雖然我們不能單純強調作家個人氣質對生活道路的選擇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但我們也沒有理由忽視這一點。

2陶淵明田園詩所反映的生活內容。

陶淵明三十歲左右進入仕途,或出或入,終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然后解綬去職,歸隱田園,息交絕游,開始了真正的隱士生活,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這些田園詩反映的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初歸田園后,陶淵明用他的筆描繪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悅。這在他的《歸去來兮辭》中已有充分表現,而在《歸園田居》詩第一首中更表達得淋漓盡致: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然后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首詩充滿了逃離樊籠、獲得自由的欣喜之情。他終于從“塵網”中解脫,就象鳥歸山林,魚回深池一樣快活地長噓了一口氣。在他眼中,故園附近的景物都倍感親切,然后就象闊別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脫口而出地一一數其名字,以發(fā)泄無法遏制的激情。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張開雙臂歡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雞鳴都充滿了詩意。這與官場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陶淵明歸隱田園后,親自參加了農業(yè)勞動,他認識到人生于世必須勞動,否則會受饑寒。他寫下了《勸農》詩:

氣節(jié)易過,和澤難久。翼缺攜麗,沮溺結耦。相彼賢達,猶勤隴畝,矧茲眾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宴安自逸,歲暮奚翼!儋石不儲,饑寒交至,顧爾儔列,能不懷愧!

在更多地接觸到勞動人民,參加農業(yè)勞動以后,陶淵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農民耕田的艱辛: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開春理常業(yè),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來還。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

勞動,對一個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然后但詩人已認識到勞動是必要的,他對躬耕生活有了感情,對農民的苦難有了同情,并和農民之間有了經常性的交往: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移居》之二)。

由“相思”到“言笑”,和農民之間建立起了相通的思想感情。再看《歸園田居》之二: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

可以看到,長期的田居生活和參加生產勞動,陶淵明已經與農民有了共通的語言,這對一個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農事歌詠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占據了極大的篇幅。然后作為一個農業(yè)勞動的參與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農村生活如實地大量寫入詩中,這是陶淵明在我國詩歌史上的創(chuàng)舉。除了反映農作的詩篇外,他還以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農村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如前所引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現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總之,陶淵明的田園詩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田園生活經歷,然后更廣闊地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生活狀況,既是詩,又是史。

3田園詩反映的思想矛盾。

作品不僅是作家真實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鏡子。陶淵明早年寄身仕途,親嘗了宦海浮沉之苦,中年以后躬耕壟畝,飽經風霜雨露,漸進晚年,更目睹了王朝換代的巨變。不容否認,他的田園詩有“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的反映封建士大夫閑適自得的個人情趣的“超然靜穆”的一面,但是由于他早年政治上極度苦悶,晚年生活上極度貧困,感發(fā)出來的詩篇就不僅是超然世外、飄飄欲仙式的。從他的田園詩,我們還可以看出他的心靈深處的痛苦與矛盾。

首先是儒家的“用世”思想與道家的“避世”思想的矛盾。他在《飲酒》詩中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六經,指儒家的六部經典。這極鮮明地反映了陶淵明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自然懂得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更明白儒家標榜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我們看他的詩: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之五)。

顯然,陶淵明年輕時也有過遠大報負,夢想建功立業(yè),展翅高飛。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為現實?!叭赵聰S人去,有志不獲聘,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雜詩》之二),表現他曾經也有過功業(yè)未競的焦慮。盡管他后來極力遮掩這一點,聲稱出仕只是為了糊口養(yǎng)家,但我們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經歷了仕途挫折后,他才歸隱田園,并不是真的忘懷了現實,生來就要作隱士。

歸隱田園,是對黑暗現實的另一種抗議。儒家主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主張“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隱士出現的本身,然后就已證明了當時的現實是“天下無道”。

然后陶淵明的田園詩,既體現了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識,然后又表現了心理上閑適自得的一面,特別是莊子順應自然的宇宙觀,對他有深刻的影響,但他并沒有忘卻世事,精神深處常常進行著“獨善”與“兼濟”、“出仕”與“歸隱”的激烈斗爭。他的詩句“不言春作苦,??重撍鶓选保瑸槭裁从羞@種焦慮呢?正表明“仕”與“隱”的思想互相在斗爭,然后他怕某一天改變心意出去作官,而辜負了現在的志向。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四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陶淵明的《飲酒》,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說一下我對這堂課的設計:

《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xù)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一首是寫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

八年級在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淺層次的理解詩歌方面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應在這一時期引導學生會鑒賞古詩詞,指導他們鑒賞的方法,并立足課本,拓寬視野,在讀懂本詩中陶淵明心情后,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把握陶淵明詩歌的風格進而理解陶淵明的性格特征。

1、知識與能力:能流暢地有感情地誦讀,能準確地背誦,理解陶淵明追求平靜自由生活的志趣,學習詩人的高雅志趣,高尚節(jié)操。感受詩歌語言的美、節(jié)奏的美,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人的人格美。

2、重難點:

(1)重點: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對詩人的整體評價。

3、過程與方法:以讀—議—賞—研—練的方法學習鑒賞詩歌,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語言的感悟。

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古代詩人對時代和生活的認識,領會詩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歌豐富的內涵。

(一)導入新課古往今來,官場上多少人為了仕途而爭名奪利,為了升遷而不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殘害親人,但是卻有少數文人墨客鄙棄世俗,厭惡官場,辭官回鄉(xiāng),隱田園,過著“世與我相違,復駕言兮求,人生行樂耳,何須富貴時”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飲酒》。

(二)作者簡介學生學過他的《歸園田居》,可以讓學生回憶、搜集相關內容,然后進行課堂展示,有必要的話老師再做適當補充。

(三)賞析詩歌。

1、讀首先是老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奏,然后學生自由誦讀,進行誦讀比賽,要抓住節(jié)奏,讀出韻律。

2、議小組討論,理解詩歌內容。各小組分別派出代表,梳理詩歌內容,師生給予評價,學生對詩歌也會擇優(yōu)理解。

3、賞賞析每句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從字面去感悟內涵。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樂;三四句恬靜而閑適;五六句滿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長而感慨。

4、研問題探究。

(1)、詩歌前四句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遠”那么為什么“心遠”?遠離什么?詩人身居人世,但無俗事紛擾,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榮祿所累,擁有平和的生活。遠離官場,遠離塵俗?!靶倪h”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

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陶淵明不朽的精神堡壘。

(2)、理解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句刻畫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又刻畫一個采菊的形象,人與自然詩情畫意,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什么?有何深意?

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伴,知倦還巢,景物描寫。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詩人《歸園田居》中寫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此二句雖寫景,實則抒懷悟理,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人應知“反璞歸真”。

(4)、最后兩句的理解。

本詩的主旨句,抒懷。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形容出來,只可意會,妙不可言。萬物運轉,各得其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辭官歸隱及人生的真諦。

5、背背出情感、背出內涵。

6、練。

(1)、詩中表明遠離官場,不慕榮華,只求反璞歸真超脫自然的詩句是:

(2)、詩中寫歸隱之樂的詩句是:

(3)、詩中表明作者結廬人境,悠然自得的詩句是:

陶淵明棄官歸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與黑暗的官場決裂,選擇適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但也要辯證地看待他的歸隱,要潔身自好,并不一定要歸隱田園,與世俗決裂,而應該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學會生存。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五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衰榮:這里是用植物的衰敗與繁榮來比喻人生的衰與盛、禍與福。無定在:無定數,變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時為東陵侯,秦亡后為平民,因家貧而種瓜于長安城東,前后處境截然不同。

代謝:更替變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規(guī)律。每:每每,即常常。茲:此。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達觀的人。會:指理之所在。逝:離去,指隱居獨處。

忽:盡快。筋:指酒杯。持:拿著。

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陶淵明的《飲酒》,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說一下我對這堂課的設計:

一、分析教材《飲酒》是陶淵明棄官歸隱后陸續(xù)寫成的一組五言古詩,為酒后即興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揮灑真情,實際上是借“飲酒”的題目,寫對世事人生的感慨。這一首是寫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

二、學情分析八年級在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淺層次的理解詩歌方面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應在這一時期引導學生會鑒賞古詩詞,指導他們鑒賞的方法,并立足課本,拓寬視野,在讀懂本詩中陶淵明心情后,通過綜合知識積累,把握陶淵明詩歌的風格進而理解陶淵明的性格特征。

三、教學目標。

2、重難點:(1)、重點: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對詩人的整體評價。

3、過程與方法:以讀—議—賞—研—練的方法學習鑒賞詩歌,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語言的感悟。

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古代詩人對時代和生活的認識,領會詩人的情感和理想,

能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詩歌豐富的內涵。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古往今來,官場上多少人為了仕途而爭名奪利,為了升遷而不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殘害親人,但是卻有少數文人墨客鄙棄世俗,厭惡官場,辭官回鄉(xiāng),隱田園,過著“世與我相違,復駕言兮求,人生行樂耳,何須富貴時”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一首田園詩《飲酒》。

(二)作者簡介學生學過他的《歸園田居》,可以讓學生回憶、搜集相關內容,然后進行課堂展示,有必要的話老師再做適當補充。

(三)賞析詩歌。

1、讀首先是老師范讀要求學生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奏,然后學生自由誦讀,進行誦讀比賽,要抓住節(jié)奏,讀出韻律。

2、議小組討論,理解詩歌內容。各小組分別派出代表,梳理詩歌內容,師生給予評價,學生對詩歌也會擇優(yōu)理解。

3、賞賞析每句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從字面去感悟內涵。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樂;三四句恬靜而閑適;五六句滿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長而感慨。

4、研問題探究(1)、詩歌前四句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遠”那么為什么“心遠”?遠離什么?詩人身居人世,但無俗事紛擾,不為名利所惑,不為榮祿所累,擁有平和的生活。遠離官場,遠離塵俗?!靶倪h”包含:心志高遠,淡泊名利,寧靜處世。

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酌貪泉以覺爽,處涸澤而猶歡)這就是陶淵明不朽的精神堡壘。

(2)、理解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句刻畫了一個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又刻畫一個采菊的形象,人與自然詩情畫意,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3)、“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兩句描寫什么?有何深意?

夕陽西下,山色迷人,飛鳥結伴,知倦還巢,景物描寫。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場,追名逐利,樂不思返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懷抱。詩人《歸園田居》中寫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此二句雖寫景,實則抒懷悟理,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人應知“反璞歸真”。

(4)、最后兩句的理解。

本詩的主旨句,抒懷。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形容出來,只可意會,妙不可言。萬物運轉,各得其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辭官歸隱及人生的真諦。

5、背背出情感、背出內涵。

6、練。

五、小結拓展。

陶淵明棄官歸隱,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獨善其身,與黑暗的官場決裂,選擇適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我們要學習他這種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但也要辯證地看待他的歸隱,要潔身自好,并不一定要歸隱田園,與世俗決裂,而應該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學會生存。

板書設計:

飲酒。

心遠地偏---------遠離塵世、超凡脫俗。

采菊見山---------熱愛自然、心境恬淡。

山氣飛鳥---------自然之景、歸隱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義、反璞歸真。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七

《飲酒》組詩是陶淵明詩歌的代表作,而今天我所教學的這一首《飲酒》又是20首《飲酒》詩中的佼佼之作。這首《飲酒》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詩詞九首》之第一首。本單元的主題是“天人對話”,就是在自然中感悟人生。

這首詩所表現的是陶淵明忘懷得失、親近自然、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陶淵明這個詩人比較特別,他寫詩一般不激動,似乎沒什么激情。這首詩也不例外,語言樸素,貌似平淡,其實意味深長、意在言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又因為這是九首詩詞中的第一首,教學這首詩實際上也是為后面的教學鋪平道路。因此,我計劃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教學這首詩。

(一)知識和能力。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陶淵明,陳述出字、號等重要信息;識記、積累“廬、爾”等文言詞語;正確地翻譯詩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悟詩歌意境,反復吟讀,直至成誦,增強語感。

(二)過程和方法。

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過程;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過程;思維活動與情感體驗相結合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傳授翻譯詩歌的方法、抓詩眼解古詩的方法;運用質疑、討論、解疑的方法組織教學。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質疑精神、愛詩情趣;正確理解陶淵明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志趣,批判地繼承,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譯詩歌、解詩旨。翻譯是理解的基礎,把握關鍵字詞又是翻譯的基礎。

理解陶淵明不慕名利、超凡脫俗的志趣。感悟詩歌意境。陶詩大多貌似平淡,其實意味深長、意在言外。如不細究,往往失之膚淺。又因為它是詩歌,其中妙處難以盡言,只有反復讀、展開想象以領會之。

主要采用“鼓勵質疑、問題引路、合作解疑、啟發(fā)誘導”的教法。以分組探究的方式使所有學生都獲得鍛煉自己、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利用巡視機會,進行個別輔導,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點;設計誦詩、譯詩、辯論和對對聯四項活動,引入競賽、對抗機制,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熟讀、質疑、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討論),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一)、導入新課。

以講“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的方式導入,目的一是激發(fā)興趣,為展開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目的二是揭示寫作背景,為理解這首詩打基礎。

(二)、簡介作者。

像陶淵明這樣的文化名人,學生必須有所了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做的是梳理出重要信息,讓學生目標明確地去把握。

(三)、初讀體會。

熟讀是詩歌教學的不二法門,因此我采取了范讀、齊讀、自由讀等。

多種形勢,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朗讀指導。

(四)、合作譯詩。

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質疑問難,考慮到師生之間比較陌生,可能有許多學生不敢質疑、不愿質疑,于是加上了教師質疑的環(huán)節(jié),以求身先士卒地為學生作出榜樣,借以培養(yǎng)質疑精神,同時也使詩中一些比較重要的字詞得以重視。

至于學生譯詩之所以采取合作的形式,不是因為這首詩很難,而是因為我想讓學生獲得更多說話和展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取長補短。

(五)、思考、探究、總結。

“心遠地自偏”一句是這首詩的詩眼,理解了“心遠”,也就懂得了這首詩歌的“真意”。因此,我設計了為什么“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和“心遠地自偏”怎么理解的提問,滲透傳授抓詩眼解古詩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活動:辯論會。

語文課堂要給學生一個方向、一雙翅膀和一片天空,要培養(yǎng)人文精神,思辨精神,提出陶淵明該不該棄官歸隱?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就是為了搭建這樣一個平臺。

(七)、語言訓練活動:緬懷先哲對對聯。

沒有語言訓練的語文課堂是有缺憾的。對對聯是古老文化傳統(tǒng),也是久經考驗的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的極佳方式。學古詩、對對聯順理成章。設計此活動,一可以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二可以怡情。

(八)、唱詩活動、背誦、品意境。

通過唱、背誦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愛詩情趣,既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需要,也是陶冶情操、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需要。

布置小作文:歸去?留下?則既是培養(yǎng)思辨精神、人文精神,又是為了架通閱讀和寫作的橋梁,提高寫作能力。

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初衷是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載體,以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全體學生進步為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但因為才疏學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衷心希望各位專家不吝賜教。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八

1.引導學生感悟詩歌意境,體會詩人悠然灑脫的心境,讀出詩歌的情感。

2.將誦讀與傳統(tǒng)吟誦相結合,通過品讀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

3.體悟陶淵明擺脫世俗名利的羈絆,回歸自然田園,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

重點:以品帶讀,引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

難點:理解陶淵明遠離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

誦讀法、吟誦法、品析法、小組合作法。

1.激趣導入:

以酒引入本詩。

2.初讀感知,“酒”意微醺。

(1)學生自由誦讀。

(2)全班齊讀。

3.品析感悟,“酒”后心聲。

(1)【小組合作交流】品析詩意,思考如何讀出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朗讀技巧:語氣、語調、重音、語速。)。

預設:悠然_____南山(換字品析)。

描繪寫景句的畫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請結合理解,為本詩再擬一個題目。

(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擬標題的方法。教師簡單講解“飲酒”為題目的妙處,落腳朗讀要讀出酒后的逍遙自在,無拘無束,語速舒緩,語氣輕松愉悅。)。

4.吟誦品味,“酒”韻悠長。

【小組合作讀】設計一個誦讀或吟誦展示。(個人及小組形式均可)。

(幾位同學展示其他詩歌的吟誦。)。

教師指導吟誦本詩方法:依字行腔,依義行調,入短韻長。

(小組合作展示誦讀或吟誦。)。

全班一起吟誦。

唐令西。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九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據說積善有善報,

夷叔餓死在西山。

善惡如果不報應,

為何還要立空言?

榮公九十繩為帶,

饑寒更甚于壯年。

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

聲名百世怎流傳?

(1)這首詩通過對善惡報應之說的否定,揭示了善惡不分的社會現實,并決心固窮守節(jié),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詩意之中,透露著詩人憤激不平的情緒。

(2)云有報:說是有報應。指善報。夷叔:伯夷、叔齊,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繼位為君而一起出逃。周滅商后,二人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餓死。(見《史記?伯夷列傳》)西山:即首陽山。

(3)茍:如果。何事:為什么。立言:樹立格言?!妒酚?伯夷列傳》:“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舨氖妪R,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絮行如此而餓死。”

(4)九十行帶索:《列子?天瑞)說隱士榮啟期家貧,行年九十,以繩索為衣帶,鼓琴而歌,能安貧自樂。況:甚,更加。當年:指壯年。

(5)固窮節(jié):固守窮困的節(jié)操?!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

陶潛,也許你這一生的名聲也便是你一生的銘記,一生的宿命:你埋沒于世間滾滾風塵中,潛進那自樂的心靈家園里。俗世尋不見你的神采,九泉卻掩不盡你的魂風。

千百年后,你浮現于我面前,你,陶淵明,那南山下的采菊老人,卻似無意地攜走了我心間的一瓣菊香。??初識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后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與世無爭的靜謐的土地上,在阡陌交通的雞犬相聞間。我嘆你如何尋得這一方凈土,山也清麗,水也清麗;人皆安詳,心皆安詳。

你欣然地右手執(zhí)卷,左手牽壺,來往于這片山水田園間,微醉的身形挪移著,映在那些池竹稻麥上。壺中的可是那忘憂醒神的酒,讓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無人懂的丹青妙卷,讓你不求甚解地會意去了其中的快樂?人世間沒有你陶淵明,可你到底身處天地間,身處那一片桃花源。

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諸葛孔明也堅守不住那一畝三分凈土。卻唯有你,為那一壺一卷與世俗決裂,自己把自己“關”了起來,著實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限恢宏的新世界。隱,使你守住心而不動。世間紛擾,誘惑卻也不可避免。你當年無心而出山時,定不曾多想鳥倦飛而知還之日。

可這日子來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時至今日,我依然仰視著你釋懷的神話,堅信著包容萬物而無染的心胸的存在。

還有你的文章,消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之味的氣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個壺卷于手、坦然于胸、土灰掩面卻神采非常的你―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有心云常在,倦飛鳥無從。?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一

原文。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譯文。

其一。

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創(chuàng)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終于在義熙元年(4),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余日的.彭澤令后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zhí)耒耜,躬自勞作。由于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再加上統(tǒng)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于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政治,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tǒng)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黑暗現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后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組詩《飲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這是研究陶淵明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料?!伴e居寡歡”、“顧影獨盡”,可見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寫《飲酒》詩的。“紙墨遂多,辭無讓次”,可見這中間有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時所作,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個最恰當的時機抒發(fā)出來的。

關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說、元興三年甲辰(4)說、義熙十年甲寅(4)說、義熙二年丙午(4)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說。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二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問題】。

6.請用非常通俗地語言,把“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準確意思和作者情感表達出來。(2分)。

7.詩的末句“欲辯已忘言”一直被人稱道。你能說一說作者所以“忘言”的妙處何在嗎?(3分)。

【參考答案】。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三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名淵明,一名潛。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后改名潛。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先生(陶征士誄)。潯陽柴桑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于世。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及《桃花源詩》。

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

陶淵明因當時政治黑暗,一心歸隱,要脫離塵網,寄情于田園生活,作品以諷詠大自然景物稱著,開創(chuàng)“田園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

陶淵明辭彭澤令前,詩作慷慨激昂,后期作品則趨向逍遙自適,一心歸隱,寄情田園,大自然、酒與詩文成為他靈魂的寄托。

陶淵明詩歌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樸,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道各家思想。除了傳統(tǒng)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

陶淵明詩歌“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于錘煉,寫來天真自然,是浪漫的自然主義之最高表現。

陶淵明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遺世獨立的氣節(jié),樸實自然的詩風,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影響大而深遠。

鍾嶸《詩品》雖列之為中品,卻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后世對陶詩評價甚高,唐宋以后對陶詩更推崇備至。

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只字未提。鍾嶸《詩品》列陶詩為中品,稱陶淵明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認為其詩“其源出于應璩”。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余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舐什鸥咭膺h,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又云:“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五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和陶酬劉柴?!贰ⅰ逗吞展鞑尽返?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田園日荒穢,舍此欲何之。

亦思效涓埃,雨露澤當時。

處世有利鈍,天命不在茲。

惡犬守要路,將進忽復疑。

哀哉歲云暮,百年誰能持。

力耕不知疲,稼穡在南山。

歲晚有所獲,尤勝坐空言。

稻菽留余盈,賴以救兇年。

醉吟歸來辭,謠歌倩誰傳。

我有無弦琴,拂拭用娛情。

路遇賞心人,班荊不道名。

材與不材間,優(yōu)游可全生。

萬事鳥過目,鬢絲怵自驚。

卻憶少年志,蹉跎竟何成。

東園桃李月,紅白花亂飛。

高枝囀黃鸝,間關音聲悲。

門前五柳樹,柔條何依依。

陌上雙紫燕,還認舊巢歸。

四時如循環(huán),獨人一向衰。

強扶病體出,怕與春輕違。

杖策爐峰頂,四顧絕塵喧。

陰崖夏冰滴,晴暉巨壑偏。

風煙一簸蕩,縱橫失眾山。

撥云入古寺,采藥僧未還。

東林叢竹好,但看何須言。

豐年好大雪,俗諺未全是。

草堂壓欲墮,松竹折半毀。

南寒北地暖,顛倒竟乃爾。

問天寂無言,唯現霞如綺。

仗劍遠行游,鐘陵見云英。

勸爾一杯酒,訴我不偶情。

為彈琵琶曲,曲盡河漢傾。

激越聲裂帛,余音繞梁鳴。

挾此傲人技,寂寞近半生。

黃綺隱商山,蒼顏麋鹿姿。

晨漱花澗水,暮宿假一枝。

餐芝腹可飽,煮石未之奇。

放眼青云間,長嘯復何為。

思得鸞鳳群,終然謝塵羈。

涼飔動綠水,芙蓉花正開。

愛此朱華鮮,涉江寄所懷。

江漢深且廣,風濤令志乖。

連理會雙死,鴛鴦不孤棲。

誰憐垂翅鳳,未比出井泥。

顧我無周行,塵世實難諧。

雕龍心已切,獻玉意獨迷。

恨無魯陽戈,難挽白日回。

有美在何所,乃在大海隅。

奮身往從之,榛莽塞道途。

君子緣義動,小人為利驅。

顏回處陋巷,簞瓢樂有余。

偃臥北窗下,琴書其耐居。

十一。

醉中悟真訣,難與醒者道。

冰炭摧五內,焉得不衰老。

菊為忘憂物,泛之怯枯槁。

所以李太白,矜夸杜康好。

敏捷千首詩,正恐賴此寶。

死后便埋爾,何用碑碣表。

十二。

東鄰窈窕女,驚艷二八時。

工織回文錦,猶善白雪辭。

吾欲通殷勤,良媒不在茲。

燕石徒自珍,持贈恐見疑。

扣關閽者怒,愈垣烏龍欺。

唯愿讬夢寐,離魂從所之。

十三。

夢中不識路,忽來太虛境。

萬艷盡一杯,不辨醉與醒。

面命授天機,奧妙難俱領。

笑他俗世人,爭做處囊穎。

磽磽者易折,此言君須秉。

十四。

朔風驅鴻雁,繽紛霜霰至。

北斗挹天漿,舉酌千峰醉。

東籬有佳色,采采開依次。

君欲制頹齡,泛菊最為貴。

騷言餐落英,恐非深知味。

十五。

伊洛天下中,舊是帝王宅。

雉堞無遺堵,石窟留勝跡。

地脈牡丹宜,艷壓群芳百。

函關牛去青,天竺馬來白。

鑒茲北邙士,不飲老可惜。

十六。

少小學書劍,及壯欲窮經。

清羸同衛(wèi)玠,憔悴過蘭成。

中年未豹變,宮羽思弦更。

藝菊滿東籬,樹李羅北庭。

豈知崦嵫近,恐先鵜鴂鳴。

提壺將焉如,撫柯寄余情。

十七。

隱幾習黃庭,徐徐滿座風。

神游清漢外,興寄綠樽中。

塞兌陰陽合,致虛任督通。

唯余松桂影,靜掛月如弓。

十八。

上網尋心契,娛樂頗自得。

詩吧有同好,妙論解吾惑。

獨憂下載慢,視頻有時塞。

愛逛百媚樓,才女貌傾國。

雖乏題柱思,不忍久沉默。

十九。

不因五斗?,誰肯三入仕。

公門有程期,萬事難由己。

折腰宵小輩,平生深為恥。

愿乘下澤車,茫?;内槔?。

瓜菊多奇色,歲月何須紀。

飲酒雖過差,庶幾死乃止。

所幸有余儲,邀約足可恃。

二十。

最嘉陶靖節(jié),亂世葆其真。

好詩復好酒,詩淳賴酒淳。

吾生千載后,開卷賞清新。

一篇荊軻詠,直欲刃暴秦。

雜詩與擬古,胸中絕芥塵。

停云思親友,歸田勸農勤。

榮木惜居諸,責子見慈親。

焉有桃花源,后來徒問津。

彈琴何必弦,濾酒率用巾。

醉即北窗臥,自謂羲皇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四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但卻沒有世俗交往的喧擾。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只要心志高遠,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

這里面蘊藏著人生的真義,想要辨明,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

【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作者簡介】。

陶淵明。

(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他還是田園派的創(chuàng)始人。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五

陶淵明是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作飲酒詩的,他的飲酒詩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廣泛地反映了他的人生經歷及其感悟,是文學園地里很寶貴的珍品。

陶淵明的經歷并不復雜,但隱而仕,仕而隱,幾經曲折,終于他明白了自身的人生定位,在飲酒與作詩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樂趣。先生的`飲酒詩飽含了他對人生的深刻感悟,體現了他豁達大度的人生態(tài)度,亦可領略到詩人純真而又質樸的個中樂趣。

一.隱居縱情之樂。

陶淵明一生都在追求“真實、淳樸、自然”。盡管出于生計考慮他常常不得不出仕為官,但是他并不能縱情盡興。他給自己的評價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認為自己的為官生涯是“誤落塵網中”,可見詩人對于“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的輕松自在是多么向往。陶淵明每一首飲酒詩都從自然之景或者閑適生活中得出自己的領悟,表明自己的心志?!讹嬀啤菲湟槐砻魉呀泤⑼噶颂斓篮腿说?,所以并不將一己的窮達放在心上,而能安平守拙,躬耕自樂,盡情追求內心的平靜歡樂。他以故秦東陵侯邵平入漢成為瓜農的史實為例,來說明榮衰不定之意。認為人道每如天道,寒暑既有代謝,人事亦有榮衰,賢明的人明察時機,誓將不再疑惑。又比如“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以幽蘭自喻,希望有清風吹來。重復以往的的道路或許可以通達,然終非良計,鳥盡而良弓藏,歸隱才是唯一出路。其實,清風難至,任道難通,幽蘭終處幽谷,賢人終當隱居。當陶淵明明白了這人生至理后,他就捧起酒杯,在飲酒中忘卻了世俗的利害,拋棄了名韁利鎖,即使所謂人之常禮對他來說也是多余的,隱居就不需要卑躬屈膝,飲酒就能釋放心中的郁結。陶淵明放縱不羈的性格受阮籍影響很大,但是較之阮籍,他的思想平靜得多,顯得更超脫,也更真純。

二.農忙稼穡之樂。

陶淵明沒有采取傳統(tǒng)的隱居山林的方式。隱居之后沒有避世不出,他不像中朝名士那樣或身居高位而不務實務,或者占有山水莊園徜徉其間,也不像江左名士那樣有距離地欣賞自然,而是將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在山水田園里體會稼穡之樂?!俺筷乩砘姆x,帶月荷鋤歸”,“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淵明的農耕主要目的應該不是為了生計,他想要的是那種寄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他整日介于沉醉清醒之間,開荒南山,稼穡扶鋤,像一般農民那樣在田間忙碌,勞作之后“斗酒聚比鄰”。盡管此時生計難以維持,但詩人的心境眼界卻是開闊的,他依然說“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酒酣之時,感慨韶華易逝,人生苦短,于是眾人通宵達旦,把酒共飲。正如孫人龍緝《陶公詩評注初學讀本》卷一所言:“田家真景,令人悠然”。此時的他不是一個居廟堂之高的高官,而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務農老漢,與酒為伴,體會著四季交替的簡樸的快樂。在《飲酒》詩中:“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父老雜言亂,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醉酒后物我兩忘是詩人畢生追求的人生境地,所以可謂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勞作之中或之余,與鄰居村民在田間地頭飲酒歡樂,彼此之間沒有上下級的關系,也不需繁文縟節(jié)。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想怎么稱呼就怎么稱呼,毫無講究,不存在“不敬”之罪。這種勞動中建立起來的感情與樂趣,純而又純,沒有互相利用之虞,沒有心機巧詐之慮,但是這恰恰是人世間最純真的感情與樂趣,也包含著人生至理。在《陶淵明集序》中,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第一次說出:“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意焉”,以其獨特的視角道出了陶淵明詩中的深意。

三.三教并存之樂。

宗教一般是“不二法門”,信奉了某一宗教就不得再染指其他類別的宗教。古代中國也有儒教中人詆毀釋道的,自然也有釋道互相批評的現象,但是對于陶淵明來說似乎“來者不拒”。陶淵明生活在玄學、佛學盛行的時代,其思想以儒家為本,同時也接受了老莊與佛教的影響。其詩文中所體現出來的儒家的浩然正氣與安貧樂道、道家的避世隱遁與生寄死歸,歷來為眾人所津津樂道。道家思想對陶淵明的影響學術界公認。陶淵明歸隱后也潛心自然,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他也會不自覺地用一些詞語來表達自己的信仰,“采菊”、“東籬”、“悠然”、“南山”、“自然”等詞就表明了他接受了崇尚自然天籟的道家思想的影響。詩人對自然的追求是對形體和精神雙重自由的渴求。生活在東晉的廬山腳下的陶淵明,和當時的佛界領袖慧遠關系甚密,濃郁的佛教氛圍對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陶淵明詩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空”,這與佛學中的四大皆空具有相似性。陶淵明最終回歸自然、走向田園,固然有其道家因素,當然也離不開佛教的影響。陶淵明平靜看待生死,這種人生參悟也極具佛教意味。佛的四大皆空、看破生死,可以化解人生各種煩惱,使人以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面對生死?!半m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各養(yǎng)千金區(qū),臨化消其寶”。陶淵明一生坎坷,三仕三隱,面對世事、禍福、得失,能以一種豁達的胸襟泰然處之。特別是對于生死問題,他能淡然處之,不以生死為累。他認為人有生必有死,這純屬自然規(guī)律,人應該正確看待生死。而陶淵明雖然隱居,卻并不推崇老子“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思想,他沒有一味地追求超凡脫俗,反而樂于與人溝通,追求自然之樂。他于人世之間出而入,入而出,這種介于出入之間的狀態(tài)正是儒道釋三教并存無礙的境界。也正是這個原因,陶淵明的飲酒詩體現了思想無界,胸懷無限的無限闊大之樂。

陶淵明的飲酒詩詩風獨特,沖淡平和,將自己與自然融為一體,把一生的感情都寄托在酒里。靖節(jié)先生人格之高潔,襟懷之超曠為后代樹立了典范,也為我們構筑了一個至真至善的理想王國。他詩中之樂幾乎囊括了人生的所有方面,蘊含著深邃的思想。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六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后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败囻R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鉆營的各種丑態(tài)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后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huán)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靶倪h”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采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薄耙姟弊忠灿玫脴O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按酥杏姓嬉猓嬉淹??!痹娙藦倪@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向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于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饒有理趣。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于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七

《飲酒二十首》是晉末宋初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詩。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飲酒》這首詩通過描寫陶淵明歸隱田園后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表達了作者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和悠閑自得的心境,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同時,通過描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陶淵明飲酒·其五說課稿篇十八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里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賞析。

陶淵明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只是到了他這一代,這個家族已經衰落了。他也斷斷續(xù)續(xù)做了一陣官,無奈靠山不硬,脾氣卻分外高傲,玩不來官一場中鉆營取巧的一套,終于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讹嬀啤吩娨唤M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一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的。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tài),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fā)出,融合成一支輕一盈的樂曲。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的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實際的意思,是說人與自然的和諧,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邏輯的語言不足以表現它的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的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像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復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閱讀練習。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記結廬之事,寫田園之景,抒隱居之情,以純樸自然的藝術風格表現了詩人閑適的.生活和對自然風光的喜愛。

“心遠”,是思想遠離官場的意思。

“而無車馬喧”,寫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靜,沒有什么人前來打擾。

詩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卻沒有什么有地位的人來拜訪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遠離塵囂,那么處于眾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凈之地了。詩人歸隱后,停止了和舊日仕途友人的來往,天長日久,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詩人在自家的菊園里采菊以佐酒,悠閑地抬起頭來欣賞南山美麗的景色,表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致。

“見”是無意間看見,如好友相見,表現了詩人把心和大自然融為一體,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賞,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

5.說說“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景物描寫的含義。

山間的云氣到傍晚的時候顯得很美,這時飛鳥也結伴歸巢了。詩人從自然景色中領略到無限的樂趣。而飛鳥歸巢自然會勾起詩人辭官歸隱的聯想。

6.詩的最后兩句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認為留給讀者一個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認為是一種避禍的遁詞,陶淵明迫于當時嚴酷的政治,不能明說自己的感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59570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