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瞬間,常常會給我們帶來最深刻的感動和啟示。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經驗。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選的總結范文,希望可以激發(fā)大家寫作的靈感。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一
近年來,用人單位所招職工幾乎都為大學畢業(yè)生。在這個大學生多如牛毛的社會,大學生已經不能領時代潮流,將大學生視為天之驕子的時代早已過去。許多大學生正為找工作而煩惱。這就是說,大學生難找到工作,而大學以下學歷的便難上加難。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大學生要有憂患意識。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社會“精英崗位”依然存在,但大學生選擇它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數精英人才外,大部分畢業(yè)生將會“大眾化就業(yè)”,接受“大眾化崗位”的選擇。伴隨著我國高校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以及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制度由國家統(tǒng)包分配向畢業(yè)生自主擇業(yè)轉變,大學生就業(yè)難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而且,自20xx年美國次貸引發(fā)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地的經濟都出現了一定的衰退現象,各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方面都有所減少。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就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調查目的.: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就業(yè)模式從“國家包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的轉變以及就業(yè)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就業(yè)價值取向也不斷發(fā)生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調查研究新時期大學生的就業(yè)價值取向,把握其變化趨勢,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可以為大學生就業(yè)與就業(yè)政策的實施及教育實踐提供重要的參數,對解決大學生就業(yè)中的實際問題、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工作、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和就業(yè)觀的教育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解我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yè)指導,對就業(yè)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yè)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yè)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jié)用人單位與畢業(yè)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發(fā)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yè)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yè)。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yè)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
各校本、??茟獙卯厴I(yè)生。
三、調查時間:
20xx年1月8號至20xx年2月7號。
四、調查內容:
方法:績、男女生比例、專業(yè)人數、綜合素質狀況等,調查的覆蓋面較廣,有效問卷回收率較高,各類學生所占的比例接近現實的比例,取樣合理,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調查的結果可信度較高。
調查問卷設計。
性別a、男b、女。
2.你對自己今后的就業(yè)狀況持怎樣的的態(tài)度?
a很樂觀b有難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觀,不知如何是好d其他____。
3在求職中最困擾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選擇3項)。
4.請問擇業(yè)前您考慮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單選)。
a經濟收入b個人發(fā)展機會c.專業(yè)知識的應用d生活環(huán)境e工作的穩(wěn)定性f.其他_。
5.請問您的擇業(yè)觀念是什么?(單選)。
a.先就業(yè),后擇業(yè)b先擇業(yè)后就業(yè)。
c不就業(yè),繼續(xù)深造d自主創(chuàng)業(yè)。
6.您就業(yè)會優(yōu)先選擇的是(單選)。
a出生本地b東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c西部經濟發(fā)展地區(qū)d其他____。
7.你對試用期內的工資要求是每月:(單選)。
a1000元以下b1000元—元c2000元—3000元。
d3000元—4000元e4000元以上。
8.你已有較明確的就業(yè)方向與目標嗎?(單選)。
a有b沒有。
9.你確定工作單位時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視哪三項?(按照重視程度依次排列)。
e薪金福利f行業(yè)發(fā)展空間g個人發(fā)展空間h專業(yè)對口。
i符合個人性格、興趣愛好g利于解決大城市戶口k其他____。
10.當你選擇工作時,你最想進入的行業(yè)是(最多選三項)。
11.您青睞選擇哪些性質就業(yè)單位(可選一項或兩項)。
12.找工作時你怎樣看待專業(yè)和工作性質的問題?(單選)。
a一定要找與專業(yè)對口的工作。
b可以與專業(yè)有關聯性的工作,不一定對口。
c專業(yè)與工作性質無關,先找一份工作再說。
d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行業(yè)。
五、調查分析。
基本情況。
調查數據表明,20xx年畢業(yè)生是就業(yè)壓力加大的一年。近三年來,我校有83%以上的畢業(yè)生把“兼顧國家需要和個人發(fā)展”和“有利于個人的發(fā)展”以及“千方百計實現自我,自我選擇”作為自己的擇業(yè)標準,反映了大學生在擇業(yè)標準的評價上,仍然十分看重個人的發(fā)展,特別是“以自我中心”作為擇業(yè)標準的畢業(yè)生由20xx年的3.9%上升到的7.6%。但同時,也發(fā)現了另外一個值得肯定的現象,即以“服從國家和社會需要”為擇業(yè)標準的畢業(yè)生人數呈上升趨勢,20xx年的人數比例為13.6%,分別比20xx和20上升了4.8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fā)展,相當比例的大學生接受了收費教育和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擇業(yè)觀念,以“個人發(fā)展觀”作為自己的擇業(yè)標準,這既反映了大學生在擇業(yè)中的務實心態(tài),也表明大學生擇業(yè)觀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個人價值取向仍有回升的趨勢,因而加強對大學生的擇業(yè)觀教育,引導畢業(yè)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是社會、高校和家庭面臨的重要問題。
存在問題。
1.調查渠道不暢(據調查,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對就業(yè)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他們呼吁學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門對聯系企業(yè)和用人單位,多提供就業(yè)信息。另外,信息網站缺乏全面、具體的信息,很多就業(yè)信息遲緩,影響畢業(yè)生就業(yè)。)。
2.實踐與理論缺乏緊密聯系(大學生畢業(yè)生反應,現在很多企業(yè)單位都要求大學畢業(yè)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有動手的能力。但是,現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實際工作技能的鍛煉和提高。)。
3.就業(yè)觀有待改變(在被調查的大學畢業(yè)生中,仍有部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不是先就業(yè),后擇業(yè),再創(chuàng)業(yè),而是憑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講條件,從而出現就業(yè)難。)。
六、調查結果。
近年來,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yè)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大學畢業(yè)生連年增加。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二
摘要:
建筑設計行業(yè)結合時代的發(fā)展改變原有的設計方式,將數字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結合,目前建筑設計者最常用的虛擬技術的方式就是虛擬現實。
關鍵詞:虛擬現實;多媒體技術;結合;建筑景觀設計。
21世紀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在各個領域均有應用。計算機技術越來越先進,帶來更多的視覺感官體驗[1—2]。計算機的三大網絡通信分別是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而現代虛擬現實的運用,可給人們帶來豐富的體驗,各行業(yè)內的發(fā)展可能都與該技術相關,現代多媒體技術與虛擬現實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虛擬現實技術對建筑景觀設計起了促進的作用。
一、虛擬現實的發(fā)展與現狀。
1、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興起于20世紀,結合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數字圖像處理等多個信息分支的成果,是一門較為綜合的科學計算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存在與計算機之中,虛擬的空間,但這個虛擬的空間利用了計算機技術創(chuàng)造了一個集視聽、觸覺于一體的空間虛擬環(huán)境,即虛擬的現實空間。該技術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某種聯系,使人與該種虛擬的環(huán)境中游歷,通過機器與人的聯系,實現人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達到最真實的感受[3],與該虛擬環(huán)境進行交流。虛擬現實技術是通過計算機設計生成仿真三維空間以及視、聽、嗅等感官,用戶借助機器,實現在真實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體驗。當使用者移動時,計算機會進行復雜的運算,準確的傳回3d世界影像,從而產生臨場感。該技術旨在使人體驗設想的環(huán)境,廣泛應用于各大設計以及娛樂行業(yè)。
以往的景觀設計通過手繪圖紙實現預覽,但在施工完成后,建筑物還是會存在用戶不滿意的地方。因此將景觀設計與虛擬現實結合起來是非常有必要的。虛擬現實與景觀設計的結合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技術研發(fā)人員從最初的圖形處理技術到設計專業(yè)建筑行業(yè)軟件,類似于3dmax等軟件的開發(fā)和完善,使得三維的空間立體圖像越來越真實,效果可以與真實的物體相比較。通過計算機的計算,給人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真實的體驗,可以在施工前根據用戶的需求修改,對于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十分有益。
3、虛擬現實的發(fā)展情況。
虛擬技術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時候,各個國家均致力于它的研發(fā)與完善,并且認識到該技術的廣闊發(fā)展空間,可以應用到各個領域。在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的起步較晚,直到90年代產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之后,數字媒體技術才在藝術領域展開應用,隨后普及。建筑效果圖、動畫、電影、游戲等均開始使用數字媒體技術,后期更是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起來,給用戶最佳的體驗。
二、vr技術的優(yōu)勢。
1、沉浸式—創(chuàng)造全新視野。
沉浸是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用戶從以往的觀測者轉變?yōu)閰⑴c者,通過與儀器的聯系,置身于虛擬現實的環(huán)境之中,體驗計算機提供的虛擬現實空間,用戶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并且有感官的體驗,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4]。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能夠給用戶帶來真實的體驗,也改變了設計師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增加了設計師的空間維度。設計師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二維平面,而是利用軟件設計真實的三維場景。設計師可以從任意的角度來觀測自己設計的作品,這使得原來的設計師的工作難度降低。并且通過全方位的視覺體驗,設計師可以輕易地發(fā)現自己的設計錯誤并改正。虛擬現實可以增加團隊的合作,同步的完成設計,通過共同工作塑造一個建筑空間,避免團隊工作的重復性,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設計者與用戶的互動,使得設計更加的完整。
2、交互性—形成動態(tài)體驗。
交互是指參與者可以操作虛擬環(huán)境中的物體,還可以從環(huán)境中獲得反饋的信息,使得機器能夠滿足人類的.要求,實現更高潛能的發(fā)展。虛擬現實可以幫助設計師在虛擬環(huán)境整改和完善其作品,建筑景觀設計師,可以借助sketchup或autocad等軟件就能使用虛擬現實系統(tǒng)。在虛擬現實的環(huán)境中得到最真實的體驗,使得設計者能夠在設計的過程中及時改正錯誤的部分和設計的瑕疵。目前虛擬現實的發(fā)展較好,從三維到現在的結合感官,建筑師可通過該技術與其作品“對話”,還可有效的保證設計師思維的連續(xù)性,有效地提高了設計的整體效率。
在建筑行業(yè)中,三維繪圖早已應用在建筑行業(yè)中,然而三維繪圖僅能給人靜態(tài)的視覺體驗,不能實現動態(tài)的交互體驗[5]。虛擬現實有效的改變了這一點,不僅實現三維畫面,還有感官體驗,借助儀器數字化的人機接口。通過計算機復雜的計算,將自己置身于設計的景觀之中,到達最真實的體驗。在建筑智能景觀的設計規(guī)劃中,利用虛擬現實的技術建立一個虛擬的真實環(huán)境,可以確保該設計的全方位的規(guī)范性。
虛擬現實技術在未來必將大范圍的應用于建筑景觀設計的行業(yè)。目前世界的整體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和發(fā)展,建筑經景觀設計師摒棄傳統(tǒng)的設計方式,轉而使用虛擬技術的方法。建立一個更新的思維方式和設計方法,培養(yǎng)更好的設計習慣,讓設計師發(fā)揮更大的想象力,擺脫掉原有的設計障礙,以更開闊的視野設計更優(yōu)秀的作品,利用虛擬現實的技術,使的建筑景觀設計更全面。在建筑景觀設計規(guī)劃的過程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采用科學的預測和分析的手段,以及參與社會大眾參與評選的手段,可以全面的確保整個設計的合理性、規(guī)范性、大眾喜愛度等,具有較高的意義。
四、結束語。
虛擬現實的優(yōu)勢在于實現沉浸交互的設計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幫助設計師完成更好的設計作品,使得設計變得有趣、生動、簡單,對復雜的建筑物更是起了巨大的幫助作用。在進行建筑景觀設計時,虛擬現實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解決傳統(tǒng)設計不能解決的問題。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已經蔓延到各行各業(yè)中,建筑師可以借助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建筑的設計。未來這項技術還會不斷發(fā)展,研發(fā)出更優(yōu)秀的軟件,應用到建筑景觀設計中。
參考文獻:
[1]錢婧。虛擬現實技術對建筑景觀設計的時空重構[d]。浙江師范大學,2012。
[2]黃智冠。多媒體介入當代景觀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3]劉藝。虛擬現實技術對于建筑景觀設計應用[j]。藝術科技,2015,(3):178。
[4]趙守慧,陳劍飛。vr技術在高層辦公建筑交往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a]。全國高校建筑學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全國高校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信息模型創(chuàng)作——2016年全國建筑院系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全國高校建筑學學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全國高校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2016:5。
[5]季景濤?;谔摂M現實觀的景觀創(chuàng)作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三
(一)實現安全預警的信息化。
要想保障煤礦工作者的安全,就要建立起良好的安全預警體系。做好對煤礦開發(fā)地的勘探工作,借助精密的儀器設備,利用計算機,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功用,實現各個網點的緊密聯系,對勘測點周圍進行大規(guī)模的勘探,以針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防御,確確實實的做好安全預警工作,才能盡可能的減少災害的發(fā)生。
(二)安全信息的收集。
利用信息化管理來促進對安全信息的收集。使用信息化管理,擴大了言路,使得安全信息的收集更為方便。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發(fā)言,以及對工作的反饋,這樣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工作人員的想法。然后由專門的工作者將有用的信息錄入到計算機中,以便更方便的查詢資料。同時也起到了廣開言路的作用,使得思想更加鮮活充滿活力。
(三)對事故的分析。
信息化的本身就使工作變得更加條理便捷。將各地的安全事故一一記錄下來,將發(fā)生地、原因以及災害程度等錄入到計算機中,使之成為一個安全事故網絡,在這張網中,各個時間點上所發(fā)生的安全事故都一目了然,為工作者提供了一手方便明了的資料,并且可以使工作者更好的進行分析處理,保證住應有的鎮(zhèn)定。對以往的災害有所了解,便能更好的防患于未然了。
(四)對人員的分派。
對每個人員的分派任務要進行詳細地記錄,將每個信息掛到計算機上。要對每一位管理者的工作任務,工作崗位進行詳細的介紹,以及明確每個管理者的職責,分管的'各個部門,要對其嚴格把關。工作人員的交接班的時間,由誰進行交接都要明確的列出,以便在每個時間段內都有值班人員,更加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任務。當工作人員下井工作時,必須對其進行定位,這包括了工作人員的姓名、下井的時間地點等,以便在發(fā)生危險的時候能夠對工作者進行很好的追蹤,才不致情況惡化。
二、實現信息化管理的優(yōu)勢。
(一)實現信息化管理使工作條理化。
信息化不僅使安全信息清晰明了的呈現在工作者的眼前,還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實現煤礦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方便了工作者的工作,獲得信息更為便捷,能夠更好的針對問題來制定出解決問題的計劃,使繁瑣的工作變得更加條理化,并且能夠進一步的監(jiān)督規(guī)范工作者的行為,能夠使他們完成好自己的任務,降低了違規(guī)事件的發(fā)生。
(二)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危害。
實現信息化管理,能夠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對人身安全的危害。一方面,工作人員可以很好的分析勘探所得數據,對礦井的開采有個大致的了解,并能做好預警來應對各種問題的發(fā)生。另一方面,對下井人員的定位也大大保障其人身安全,簡單的一查便能知曉礦難地的受困人員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可對工作人員的救援活動大有裨益。
(三)加強了交流。
拓寬了言路,使每個人都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建議,管理者也能獲得更加有用的信息,針對這些信息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信息化管理不僅加強了基層工作者與領導之間的交流,使得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基層工作者的需要,并為其需要提供幫助,使工作更順利更加高效的完成以及更好、有針對性的做出決策。
三、結語。
信息化管理在煤礦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對我國煤礦管理有著重大的意義。它不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工作方便快捷的完成,還降低了災害對工作人員生命安全的侵害,大大保障了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能夠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是我國煤礦事業(yè)中一個重大的進步,促進了我國煤礦產業(yè)的迅速穩(wěn)步發(fā)展,不斷完善煤礦產業(yè)的安全保障體系,使其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石強單位:陜西南梁礦業(yè)有限公司。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四
摘要:杰出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現實日子中,不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呈現一系列的心思疑問,嚴峻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日子和作業(yè)。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輔導,協(xié)助他們優(yōu)化人際關系,調適其心思疑問,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字: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對策。
一、人際交往及其效果。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系,是指人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進程。杰出的人際關系不光可以穩(wěn)定情緒,給人以安全感,還有助于個別自我意識的深化發(fā)展。關于大學生而言,維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只是大學日子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它的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的全面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際交往適應才干是大學生社會化適應才干的歸納體現。
二、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特點。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估。自卑的淺層感觸是他人瞧不起自個,而深層的體會是自個瞧不起自個。自卑的人失望、郁悶、孤僻,簡單消沉地評估自個,總覺得自個在容貌、身材、常識、才干、談鋒乃至穿著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負重。為了到達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進入新的交往,將社交圈子束縛在狹小的范圍以內,形成了人際交往隔閡的局勢。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變現為傲氣輕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視他人為下級、被教學者。在與他人處事中,過于信賴自個,而不信賴他人,只關懷自個的需要,很少思考對方的需要,有時常常成心使對方墮入出丑、為難、為難地步。自傲的人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傲視一切,然后禁錮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思現象,年輕人面臨新環(huán)境的交往活動,常常體現出害臊、膽怯、拘束不自然。當他們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說話時感到嚴重,語無倫次,言不盡意,然后他們的舉動見人臉紅,手足無措。因為害臊者在人際交往中過多束縛自個的言行,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個的情感,常形成交往兩邊的不了解或誤解,且無法與人交流,繼而阻礙杰出人際關系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為片面推測而發(fā)生的對他人不信賴的復雜情感體會,體現為對他人的言行敏感,總以為他人在談論自個,瞧不起自個,而對他人老是持不信賴的.情緒,不愿講真話,戴著假面具與人交往。猜忌是大學生展開交往的大敵,它不只會使大學生之間關系松懈,也會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發(fā)生裂縫,使人際交往墮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現自個的才干、學習、聲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發(fā)生的一種不悅、自慚、仇恨乃至帶有破壞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種消沉的心思品質,變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果心懷不滿,抱以嫉恨,總期望他人落后于自個,乃至采納不合法的做法給他人形成損傷。妒忌會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開端,以害己告終。
1.規(guī)矩人際關系的知道。首要,要準確知道自我。經過與社會上和自個位置、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知道自個,在對比中認清自個的優(yōu)勢和下風,長處和矮處,到達揚長避短,完善自個的目的。其次,要承認特性。大學生應當知道到,不一樣的人的特性是千差萬別的,互相相處中發(fā)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咱們不能盼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與每一個人都成為好兄弟,但要尊敬這種不一樣,以一種寬恕的情緒對待他人。準確的社會認知觀的形成,有利于增強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從人際交往的準則。首要,對等準則。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沒有凹凸貴賤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進行交往,切忌因經驗缺乏、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個年輕優(yōu)異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摯準則。真摯是一種對人腳踏實地的情緒,是待人誠心誠意的友善表明,真摯的心能使交往兩邊志同道合,互相肝膽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虛偽是交往的大敵,大話、詐騙、玩弄、自私是就義友誼的惡魔,有必要堅決拋棄。最終,寬恕準則,體現對非準則性疑問不錙銖必較,可以以德報怨、寬恕大度。
3.培育人際交往的品質。一是自傲,在人際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談吐沉著;自傲者決非顧影自憐,盲目狷介,而是對自個的缺乏有所知道,并長于聽他人的勸告與協(xié)助,勇于改正自個的過錯。二是信賴,信賴即是信賴他人的真摯,從活躍的視點去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熱心,熱心能給人以溫暖與安全,促進人的彼此了解,融化冷酷的心靈,交流人們的情感。
4.把握人際交往的技術。一是學會協(xié)助他人。以彼此協(xié)助為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只使杰出的人際關系簡單建立,并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思間隔。當人遇到困難波折時,哪怕是他人一個真摯的笑臉,一個別貼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言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二是學會適度贊揚。贊許他人要講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夸張夸大其詞,要長于調查和發(fā)現他人的長處,說出對方的可贊之處。三是學會詼諧。詼諧是美德和才智的結晶,是常識和才干的展示,大學生要學會詼諧,注意培育自個敏銳的調查力、豐厚的想象力、靈敏的應變力。
參考文獻:
[1]崔艷俠.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及才干培育[j].遼寧教學行政學院學報,(3).
[2]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探究,(2).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五
本研究旨在通過實驗干預提升本科生的主觀幸福感。本文的兩個實驗都以牛津幸福感量表為測量主觀幸福感的工具。實驗一采用實驗組對照組重復測量設計的方法。實驗一的結果顯示:運用寫“幸福日志”的方法,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本科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實驗二采用多組實驗組控制組重復測量的設計方法。實驗二的結果表明:上積極心理學課程和寫感謝信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被試的主觀幸福感。從實驗一和實驗二的結果得出結論: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運用寫“幸福日志”和寫“感謝信“的方法,的確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本科生的主觀幸福感。
1.文獻綜述。
國內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從理論建構和人口統(tǒng)計學上的比較以及影響因素三個方面來進行的。而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主觀幸福感主要是對國外研究的一些綜述,很少有對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進行實證研究。截止到本文開題時,只檢索到了一篇關于對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進行實驗干預的.研究。
國外近10多年來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逐漸從社會學,倫理學和經濟學轉向心理學。而心理學主要是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對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的實驗研究。并且其研究范圍越來越廣,時間跨度越來越長,研究方法層出不窮。尤其是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由前美國心理協(xié)會(apa)主席和心理學家塞里格曼(seligman)所倡導的,并且由他領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大量的關于提高人們幸福感的實證研究(例如:心理學家塞里格曼等人(seligman,)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去訪問積極心理學網站。他們分別用網站上積極的練習(練習一周內每天用新的方式運用自己的優(yōu)勢特征)和一般的中性練習對志愿者進行實驗干預。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被提供積極練習的志愿者的主觀幸福感在接下來的6個月都有所提高。另外,研究(emmons,&mccullough,)發(fā)現:主動地鼓勵人們去增強情感狀態(tài)中積極的方面可以使他們變得更加健康和擁有更加愉快的心情。那些被指派思考并寫下他們最深刻積極體驗的大學生比那些只要求寫中性話題的大學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更少去學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求助。那些參與感激實驗干預的被試,在多次寫下他們感激的事件之后,報告說感到生活更加美好并且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1]。
2.問題提出和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義。
2.1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和相關研究固然重要。但是,著力研究得到幸福的各種途徑及其具體操作方法,從而真正地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迫在眉睫并且具有非?,F實的意義。然而,縱觀國內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對國外研究的綜述,或者只是對不同人群的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進行描述,或者是對主觀幸福感進行一些理論方面的建構。很少有對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進行縱向的干預實驗研究。而國外,尤其是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由前美國心理協(xié)會(apa)主席和心理學家塞里格曼(seligman)所倡導的,并且由他領導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大量的關于提高人們幸福感的實證研究。基于以上現狀,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了以下三個關于如何提高人們主觀幸福感的實驗研究。
2.2本研究的目的。
2)驗證深圳大學開設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3)為提高國民幸福指數(gnh,grossnationalhappiness)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支持。
2.3研究意義。
2)現實意義——通過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從而預防和減少心理障礙的發(fā)生,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健康發(fā)展。
3.研究方法。
3.1實驗一:通過寫幸福日志提升本科生的主觀幸福感。
3.1.1實驗一設計:采用實驗組對照組重復測量設計方法。
3.1.2實驗一被試。
以深圳大學選修“積極心理學”課程的兩個班所有學生為被試。他們是不同年級(大一至大四)和不同專業(yè)的本科生,且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一個班的人數為25人,上課時間為每周二晚上,將該班作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的人數也為25人,上課時間為每周三晚上,作為對照班。
3.1.3實驗一材料。
1)牛津幸福感量表(theoxfordhappinessinventory,ohi)。
2)幸福日志本(thehappinessjournalorhaojournal)。
給每位學生準備一個50頁左右的本子。要求實驗組的學生每天(每周至少五次)在一頁上記錄下當天發(fā)生的三件快樂的事情(h-happiness)和三件值得感激別人的事情(a-appreciation)以及三件樂觀的事情(o-optimism).而讓控制組的被試寫一般的日志。
3.1.4實驗一步驟。
在開學后第二周的上課期間,用修訂過的牛津幸福感量表分別對兩個班的同學進行實測,作為前測成績。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收回有效問卷25份和23份。在周二晚的課堂上示范實驗班的學生寫幸福日志,每周至少寫五天。在周三晚的課堂上讓對照組的學生寫普通日記,同樣每周至少寫五天。三個星期后,即第五周,分別對兩個班用牛津幸福感量表進行實測,作為后測成績。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收回有效問卷23份和22份。五個星期后,即第七周,再次分別對兩個班進行施測,作為后測成績。分別收回有效問卷22份和21份。
另外,本研究中兩個實驗的結果也可以從腦科學的生理基礎方面進行解釋。通過寫“幸福日志”和“感謝信”,使被試記住和回憶一些開心的事件以及感激的需要得到了實現,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類啡肽激素[9]。這些生理激素具有促進大腦的愉快中樞興奮的功能,從而增加個體對積極情緒的體驗,最終提高人們的主觀幸福感。
本研究的結論。
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運用寫“幸福日志”和“感謝信”的方法,的確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的主觀幸福感。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六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涉及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問題。文章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蹤調查出發(fā),認為當代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擴大和上升的趨勢,表現形式日趨多樣,產生原因也越來越復雜。據此,文章進一步歸納了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存在的常見癥狀及其特點,并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分析了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基本因素,以期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癥狀,影響因素。
當代大學生是我們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是21世紀中華民族的主力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其自身未來的發(fā)展,也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而且還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功建設。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蹤調查情況看,雖然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較高的智力水平,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較高;有較穩(wěn)定的情緒,樂觀自信,充滿朝氣和活力,對生活有滿足感,對美好的未來有向往;有較健全的意志,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自我調節(jié)。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擴大和上升的趨勢,表現形式日趨多樣,產生原因也越來越復雜。近年來一系列調查數據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形勢比較嚴峻。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主要有三個特點。
1、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較大。近年以來,學術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統(tǒng)計數據無一不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一項針對浙江四所高校的統(tǒng)計分析認為,大學生中“對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學生占到總人數的45、13%,而47、51%的大學生只是對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80、38%的學生認為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基本健康,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學生達到60、24%?!倍硪豁楆P于湖北某高校學生的研究發(fā)現,統(tǒng)計樣本1300余人中“陽性癥狀檢出率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0、94%,排在前3位的是強迫、人際敏感和抑郁。”
2、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僅較高,還有逐年增長的趨勢。資料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體育衛(wèi)生驗收資料統(tǒng)計,在全市5萬大學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即8000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主要是恐怖癥、焦慮癥、疑病癥、強迫癥、神經性抑郁癥和情感危機等。同時期國家教委對12、6萬大學生調查發(fā)現心理疾病發(fā)病率高達20、23%。進入1990年以后,這一比例在大學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課題組”對西南地區(qū)八所院校4萬名大學生抽樣調查表明,有較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生高達31、13%;1994年成都地區(qū)高等學校調查發(fā)現大學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34、4%。此外,由于戀愛、學業(yè)、人際關系原因自殺的學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日趨多元化發(fā)展,大學校園已經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靜之地,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由此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3、大學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形式多樣,產生原因也較復雜。宏觀地講,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習、就業(yè)、戀愛、社交等幾個方面。事實上,這種影響機制要比我們想象的復雜許多。研究表明,“在敵對性、恐怖與偏執(zhí)上,女性比男性更為突出”,“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優(yōu)于非獨生子女”,“非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優(yōu)于經濟困難學生。”根據北京大學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的統(tǒng)計,求詢者的大學生中以神經癥性障礙占大多數,高達69、4%,人際關系和環(huán)境適應問題占14、5%,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礙占12、1%。
根據統(tǒng)計資料分析及調查訪談可知,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神經癥、人格障礙和精神病。
1、神經癥。神經癥也叫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適應能力的中等嚴重程度的心理障礙。大學生常見的神經癥有五種。
(1)焦慮癥。焦慮癥是人體持續(xù)性精神緊張或發(fā)作性驚恐狀態(tài)。具體來說,個體因擔心達不到預期目標,有可能丟失有價值的東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脅而緊張不安,由此產生的一種十分復雜的消極情緒狀態(tài)。大學生在學習、擇業(yè)、交友、戀愛、成才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大多有強烈的焦慮反應,長此下去,極有可能形成焦慮性格。學生的焦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來源并非現實的威脅,而是來自內心,通常沒有明確的客觀對象和具體內容。主要表現在自我焦慮與考試焦慮兩個方面:自我焦慮――青年時期比任何年齡更關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學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荚嚱箲]――進入大學的大部分同學在中學時期學習成績都較為突出,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huán)境,以及面對暫時的成績排名落后的現象,部分同學無法適應,無端擔心考試失敗,進而產生考試焦慮情緒,不能自我調節(jié)。
(2)抑郁癥。抑郁癥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tài)為特征的神經癥。個體因過度憂愁和傷感引起的情緒體驗,它表現為情緒低落、對事物缺乏興趣、表現麻木或冷漠。這是個體對挫折的一種自我保護或防御性反應。當個體對戰(zhàn)勝挫折自感無能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氣時,對未來充滿悲觀的期望,就對追求目標失去興趣,而表現出冷漠、麻木狀態(tài)。
(3)強迫癥。強迫癥是青年期極為常見的一種癥狀,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的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認識到,強行進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糾纏不清的觀念或行為都是毫無意義的,明知沒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
(4)恐怖癥??植腊Y是指個體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與引起恐懼的情境通常極不相稱,難以理解?;颊呙髦约旱暮ε虏磺袑嶋H,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癥有以下幾種表現:社交恐怖;曠野恐怖;動物恐怖;疾病恐怖等。
(5)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多發(fā)心理性疾病,多是由于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腦機能活動過度緊張而產生神經精神活動能力減弱。
2、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人格,并與他人和社會相悖的一種持久和牢固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方式。人格障礙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且矯治困難。大學生中常見的人格障礙及特征如下:
(1)偏執(zhí)型人格。偏執(zhí)型人格的人表現為容易產生偏執(zhí)觀念,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有極強的自尊心,同時又很自卑,好嫉妒,看問題主觀片面。常常言過其實,怪癖古怪,失敗時常遷怒或歸咎他人。
(2)強迫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的人表現為常有個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慮、緊張,過分地自我克制,過分自我關注,事事追求完美,同時,又墨守成規(guī),處事拘謹,缺乏應變能力。
(3)沖動型人格。沖動型人格的人表現為情緒不穩(wěn),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fā)非常強烈的憤怒情緒和沖動行為,而且自己不能克制。
3、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種重度心理疾病,它是指人腦機能活動失調,喪失自知力,不能應付正常生活和現實保持恰當接觸的'嚴重的心理障礙。大學生中常見的精神病主要有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癥以及反應性精神病。對于患有精神病的學生,要格外予以關照和治療,以期控制病情的發(fā)展。
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一個是內部因素,一個是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大學生在特定時空狀態(tài)下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外部因素是指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1、內部因素。
(1)自我同一性危機。在大學階段青年學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確定“自我同一性”,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情緒起伏大,容易誘發(fā)心理障礙。
(2)個性的缺陷。同樣的環(huán)境、同樣的挫折,不同的個體會有不同的反應。這與人的個性有直接關系。性格過于內向的人、過于斤斤計較的人、孤僻封閉的人、自卑憂郁的人、急躁沖動的人、固執(zhí)多疑的人、愛慕虛榮的人,以及嬌生慣養(yǎng)而感情脆弱的人,都比個性開朗大度、樂觀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
(3)心理素質的不完備。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他們的成長發(fā)展,也影響他們的健康。從現實看,隨著整個社會緊張性刺激增多而帶來的應激和壓力增加,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已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不少大學生自制能力差,對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懼怕失敗。一遇到矛盾就自責自怨或一味埋怨社會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惡性循環(huán),而陷入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4)情緒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性。大學生的情緒處在最富動蕩和最復雜的時期,鮮明的特征是情緒的兩極性。情緒起伏過大,左右不定,而缺乏對事物的客觀判斷;強烈的情感需求與內心的閉鎖,情緒激蕩而缺乏冷靜的思考,極易走向極端,使他們常常體驗著人生各種苦惱。由此產生內心矛盾沖突而誘發(fā)各種心理障礙。
(5)性的生物性與社會性的沖突。大學階段,人的生理發(fā)育基本成熟,性機能的發(fā)育產生了性的欲望與沖動,但由于社會道德習俗、法律和理智的約束,這種欲望常被限制和壓抑。一般情況下,大學生通過學習、娛樂、社交等途徑使生理能量得到正當釋放、升華或補償。但若不能通過妥善的途徑、手段處理好性壓抑問題,它就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的發(fā)生。這種疾病常常是潛藏在心靈深處,很難引起人們的覺察。性的生物性一旦沖破各種約束或壓抑沒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和轉移,就可能會做出越軌行為。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緒經常過分激動、消耗精力,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注意力分散,智力活動不能正常進行,以致影響學業(yè)和生活。
2、外部因素。
(1)學習負擔過重。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長期學習負擔過重使大腦過度疲勞,大腦皮層活動機能減弱,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受到限制而影響學習效率。學習負擔過重與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生學習貪多求全,自我期望過高,家長及外界壓力過大等,均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
(2)戀愛失敗。大學生戀愛失敗會使當事人深深地受到自尊和情感的傷害。此時,有人可能會對生活、對人生感到絕望,也可能將自我與他人隔離開來,以保護自己免受更多的傷害和自尊心的損毀。失戀心理障礙表現為自卑、悲觀、空虛、悔恨、厭世以及夜不安寢、食不甘味,還有的表現為頹廢、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等,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殺意念或自殺行為。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對大學生戀愛觀的教育。
(3)社會環(huán)境。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市場的空前繁榮、生活質量的極大改善、社會的巨大進步,同時也伴隨著躁動起伏、動蕩不安,諸如產業(yè)結構調整的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大學管理體制改革、大學生培養(yǎng)費用分擔、就業(yè)雙向選擇、就業(yè)難度加大,等等。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充滿了矛盾與沖突,必然導致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矛盾與沖突加劇,諸如取義心理與取利心理的沖突、平均心理與先富心理的沖突、保守心理與競爭心理的沖突、為社會服務心理和滿足個體需要的心理沖突,等等。長時間的心理失調必然帶來心理適應不良的種種反應。
(4)家庭環(huán)境方面的影響。作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家庭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同尋常的影響力。家庭被認為是“制造人類性格的加工廠”,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以及挫折是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及障礙,甚至產生自殺意念或行為的客觀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由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著上述諸多問題,產生原因也多種多樣。因此,極其有必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并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七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擴招,每年大學生畢業(yè)人數不斷升高,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yè)壓力也越來越大,就業(yè)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本論文主要對大學生求職心理進行分析,客觀地分析了大學生的求職心理,并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yè)擇業(yè)心理問題的對策,幫助大學生正視求職過程中的種種心理問題,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就業(yè)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必修課,也是他們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選擇之一。由于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原因,我國每年畢業(yè)人數急劇增加,從而導致了就業(yè)市場供大于求的嚴峻局面,以致于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的問題日益突出,面對的就業(yè)壓力也越來越大,求職心理也逐漸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所以,如何幫助大學生調整好就業(yè)心態(tài)、做好求職前的準備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問題。
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八個城市中對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調查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壓力主要來自于社會就業(yè),50%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就業(yè)前景感到迷茫,沒有目標,41.7%的大學生表示目前沒考慮太多;只有8.3%的人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目標,充滿信心。2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就業(yè)工作座談會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yè)促進司副巡視員尹建提出:高校畢業(yè)生大部分可在離校后半年至一年內實現就業(yè),但就業(yè)質量還有待提高。大學生就業(yè)觀念趨于理性,但與現實仍有一定差距。
這一切表明,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yè)生人數的日益增加,就業(yè)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導致當代大學生出現抑郁、焦慮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就業(yè)心理壓力對大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盡快著手研究和解決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
2.1從眾心理普遍存在。
調查表明,當今大學生在求職擇業(yè)過程中總是很難做出理性的選擇,容易產生從眾的心理和行為。如今,在畢業(yè)生就業(yè)日益趨于市場化的今天,許多大學生在擇業(yè)過程中,對社會缺乏理性認識,容易受到家庭、社會、同學的影響,缺乏個人主見,隨波逐流,從眾心理較為嚴重。他們在求職現場尋找熱門職業(yè),報考人數越多,他們對那些職業(yè)的渴求就越大,從而忽視了對自身情況和特長的分析,受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使他們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2.2心理準備不充分。
大部分大學生非常重視就業(yè)問題,但對就業(yè)的自我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很不充分。由于大學生在畢業(yè)之前社會閱歷主要來自于學校,缺乏對社會的理解和實踐經驗,對就業(yè)的理解比較片面,從而導致了在擇業(yè)過程中缺乏自我認知能力和求職技巧,將求職過于理想化。就業(yè)心理準備上的問題使他們在遇到實際的就業(yè)問題,接觸到用人單位,感受到求職競爭的激烈時會產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
2.3就業(yè)心理出現多種矛盾。
目前,大部分畢業(yè)生有著一種比較矛盾的心理:一時追求高薪,一時又希望能學以致用,一時希望自主創(chuàng)業(yè),一時又希望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環(huán)境等等諸如此類的矛盾心態(tài)與擇業(yè)心理的不穩(wěn)定性在學生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每個畢業(yè)生都希望畢業(yè)后能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yè),但是由于各地的經濟發(fā)展也不平衡,地區(qū)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在生活方式、工作環(huán)境、勞動報酬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畢業(yè)生的個人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滿足。
3.1發(fā)揮長處,做足就業(yè)準備。
就業(yè)其實就是勞動力商品,價格也同其他商品一樣,由自身價值和市場需要共同決定。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保持積極向上的求職心態(tài),同時還應該從個人的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揚長避短,明鑒自身價值,把握機遇,積極主動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在擇業(yè)前期準備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考慮所學的專業(yè),以做到專業(yè)特長與職業(yè)要求相匹配,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同時也要考慮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能一味地強調專業(yè)對口,與此同時還應該多傾聽家長、老師的意見等,但不能過于從眾,做到有目標性地選擇用人單位;在面試過程中畢業(yè)生應調整好心態(tài),對應聘單位有詳細了解,做到語言清晰,思維清楚,有的放矢。
3.2學校配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在校期間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在學科規(guī)劃、專業(yè)和課程設計上要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同時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構建科學培養(yǎng)方案,通過夯實專業(yè)基礎、拓展自身素質訓練、組織職業(yè)培訓等途徑,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其就業(yè)競爭力。其次,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就業(yè)指導機構,通過專題講座、心理輔導、信息咨詢等多種形式對大學生擇業(yè)能力進行專門的科學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認清現實,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及早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適時地調整個人的職業(yè)定位,增強求職信心。
3.3政府干預,營造良好的就業(yè)機會。
政府應加強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宏觀調控和指導,明確相關法律,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就業(yè),建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就業(yè)市場,保障大學生有公平參加就業(yè)的機會,保障大學生平等就業(yè)的權益,加強對勞動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與管理方法,適時地為大學生平等就業(yè)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同時,政府、社會應該為大學生努力拓寬就業(yè)空間,完善用人機制,緩解就業(yè)壓力。此外,要建立健全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和干預機制,及時為有壓力過大等心理疾患的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
4結語。
當代大學生在面對一變再變的就業(yè)形勢,應該調整好自身的就業(yè)心態(tài),綜合分析自身的能力,心理素質及所學專業(yè),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yè)。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迎接新的職業(yè)。
參考文獻:
[1]吳繼霞,黃辛隱.大學生心理健康學[j].學林出版社,.5.
[2]丁歆,王華敏.大學生擇業(yè)心理問題及其調適探析[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八
教育界都比較認可這樣一種觀點“教育是科學,更是藝術?!倍韲逃覟跎晁够凇度耸墙逃膶ο蟆分刑岢觯骸安徽摻逃咴鯓拥匮芯苛私逃龑W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就不能成為一個優(yōu)良的教育實踐者。”可見,教育機智對于一位教師成功開展教學活動是多么的重要。
要想擁有教育機智,了解教育對象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求是基礎,囊括能夠起到教育效果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巧是重點。有學者認為,青春期的中學生,思維敏捷,抽象邏輯思維占優(yōu)勢,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積極探索、懷疑、爭論,但由于社會經驗尚淺,認識事物、對待事情難免片面、偏激;情感強烈易激動、自控力較差,追求自由、平等和尊重。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后,教師們就要“對癥下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心理需求,給予不同的教育方法,以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本文側重從心理學視角去探討課堂管理中一些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
(一)定好課堂約定,保證課堂紀律。
團體康樂活動(簡稱團康)通常將參加活動的幾十或幾百人召集在一起,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以營的形式進行活動,參與對象被稱為營員。在開營之初,為保證參與活動的營員們有紀律意識、有規(guī)則地參與活動,一般主持整個活動的導師都會出示一份營規(guī),要求每位營員遵守,給他們幾分鐘時間閱讀并思考留或去,經過慎重考慮后,如果確定要留下來,每位營員都要進行契約宣誓,宣誓結束后,這個營規(guī)將全程對全體營員產生監(jiān)督約束作用,一旦違規(guī),立即懲罰。
參照團康活動的契約宣誓環(huán)節(jié),本人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采用了這一技術,在每學期第一節(jié)課上,就用課件向全班學生呈現我們的課堂約定,逐條細看解讀,如有異議,提出一條更人性化的約定來代替;確定約定,對全班學生起到監(jiān)督約束作用,以后一旦違反,立即按照約定處罰。經過實踐,發(fā)現學生們基本遵守,即使有學生沒做到,我對他們進行懲罰時,均能欣然接受、毫無異議。這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大學教師的教誨:“心理學從來就不反對懲罰,但一定要避免讓學生覺得教師的處罰是人為產生的,務必讓他們覺得這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那么他們將心甘情愿接受。”
我與學生的“課堂約定”如下:
預備鈴響快速就座誦讀心理美文,手勢“焦點”,即安靜;。
人說我傾聽,我說我舉手;。
友善真誠;。
保密原則;。
課堂上隨意講話罰站10分鐘,并扣一個蓋章;。
課堂挪桌椅和走動需輕柔。
(二)小組合作,組間競爭激發(fā)學生活動熱情。
我們正處在競爭十分激烈又講究廣泛合作的時代。該怎樣培養(yǎng)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團康活動很多時候都是采用小組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進行體驗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是相當有氣場和能量的,而且能保證熱情與紀律并存。我相當認同這一活動模式,于是嘗試將這一模式應用于心理課堂中。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重要他人,中學生的重要他人是朋友,中學生看重朋友對自己的評價與認可。因此,要想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并有效管理課堂紀律,不妨嘗試團康中的小組合作、組間競爭的方式。筆者通過一學期的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是可行且有效的。
第二學期,我教學的重點內容是:鼓勵同學們根據自身經歷或他人故事進行校園心理劇本的創(chuàng)編活動。講授完校園心理劇的相關知識后,確定創(chuàng)編小組,比賽是以小組為單位。用三周時間討論交流和共同撰寫劇本,第四周各小組代言人上臺匯報本組校園心理劇的主題、大致內容和遇到的困惑,由其他小組和教師提供幫助,再用一周進行修改完善,待到創(chuàng)編活動后的第七周統(tǒng)一上交到校園心理劇評比委員會同學手中。經過心理教師和評比委員會同學的公平、公正的審閱、比較、篩選后,確定學校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名單。
當時學生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每個小組都憋足了勁,希望可以超越其他小組,他們的成績相當喜人,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令人驚嘆??紤]到現在的孩子物質都很豐富,不缺少什么,榮譽對他們來說反而更珍貴,因此我選定了頒發(fā)獲獎小組的每一位成員一張獎狀作為獎勵和留念,并且將這些獎狀發(fā)放到班主任手中,由班主任統(tǒng)一在全班面前頒發(fā),更能增加學生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這樣也就更利于以后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大大改善了課堂管理的效果,他們更加懂得尊重同學、傾聽他人心聲、為小組榮譽爭光等,課堂顯得有秩序多了。
二、改良行為療法中的代幣療法,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行為療法注重通過一些強化方法塑造人的行為,最終形成穩(wěn)定模式。代幣法是其中一種較為有效、值得推廣的方法。代幣法是一種利用強化原理促進更多適應性行為出現的方法,是使用有形的、可以得到實物獎勵的正強化的方式之一。代幣的'種類多樣,但要注意方便攜帶、管理,并且是學生不能輕易從他處獲得的。
給當事人某種強化時,還需考慮這種強化物對對方的影響。眾所周知,學生是相當重視成績的,雖然心理課不參與期末考試,但一樣可以給他們的課堂表現和參與度做個成績評定以調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因而我選用了這以下方法來評定學生們的心理課表現成績。
我到文具用品店購買了一個外形獨特、刻制著特別字體的小印章作為代幣,每節(jié)心理課,只要踴躍回答問題,不管好壞對錯,都會獲得一個章,不過由于有些學生回答問題就只是沖著蓋章而來,后來做了調整,一節(jié)心理課上只可獲得3個蓋章。自評遵守課堂紀律不錯則畫一個笑臉作為表揚;如期上交了心理作業(yè),也會獲得一個蓋章的獎勵。獎罰相當,當學生違反了我們的課堂約定,就會當場被扣掉相應蓋章數。學生一學期獲得的蓋章數將是期末評定的指標之一。期末時,每位同學上交專為心理課堂準備的心理健康記錄本到心理委員手中,由心理委員統(tǒng)計全班每一個同學在該學期獲得的蓋章數目,15個以上為優(yōu)秀,10~14個為良好,3~9個為合格,3個以下為不合格。運用代幣療法后,學生的課堂表現有了顯著改變,很多學生都比較大膽積極地發(fā)言,而且也能夠遵守我們學期初的約定,課堂秩序井然。因為他們知道,哪些行為是教師欣賞和支持的,哪些行為則是教師不太認可的,他們自然就能往約定方向靠近,同時這又不是強迫他們,畢竟約定是我們共同制定的,為自己的期末成績做努力,也滿足了他們被尊重和被肯定的心理需求。
三、利用行為療法中的行為契約處理課堂突發(fā)事件。
學校教育不僅教授學生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致力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學期我們學校課堂上吃零食的風氣很盛,經常要為此耽擱課堂時間。在我任教的8個班中這個現象特別嚴重。一次在心理課上我看見有4位同學吃零食,我強調“在課堂上吃零食既是對自己形象的不尊重,也是對教師和同學的不尊重。另外,在擔心、害怕的情緒下吃東西會消化不良,對身體健康也無益。老師不太喜歡學生在課堂上吃零食,現在正在吃東西的同學趕緊停下,如果誰還想吃零食,可拿出47份來(班上46人加教師),大家一起吃,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聽清楚了,從我說完這些話后開始生效。”
待我說完,全班學生都集中精力聽課,沒有人再吃東西。但是,不到20分鐘,就有同學報告,一名男生a在吃東西,我立即叫a站起來,問清楚他吃什么,然后讓他拿出47份來,可惜他拿不出,有其他同學開始計數,算出了價格總共是23.5元,他有些不情愿地伸手到書包掏錢,但掏來掏去只掏出了3元,然后重重地放在我的手心,說:“我就這些錢?!笨墒菙殿~不夠,我問他怎么辦,他很兇很生氣地說:“我哪知道怎么辦啊!”當時,我有些惱怒,但立即調整了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狀態(tài),細聲耐心地跟他說:“那你總得給我們大家一個交代啊,剛剛大家都聽到老師的要求了喔。”他反復說明真沒錢了,也真不知怎么辦,但氣勢弱了很多。我把錢放在他桌面上,但沒離開,繼續(xù)站在那。接著他小聲嘀咕:“還有另一個同學吃東西呢?!彼赋隽四俏煌瑢W,剛好是心理委員b,b很有擔當地站了起來,承認了剛剛在吃即食面。
與a一樣,我也讓b拿出47份,他坦言沒有,學生就說給錢,70.5元,然而他沒有。我問他如何解決,他爽快地說,公開道歉并寫保證書。班上同學表示允許,但要求道歉有誠意,他走上講臺,大聲地說了事情經過并真誠請求同學們原諒,表明改正的決心。道完歉他立即回座位寫保證書,闡述事情經過,明確以后行動方向以及再犯時的懲罰措施,最后署名和日期,我加了三點:心理教師作為與你訂立契約的約定人,也要簽名;另外,找班主任簽名監(jiān)督;此外,還得找6個班里的監(jiān)督人。聽完教師的建議后,他主動將他的保證書拿到講臺讓我簽名,并且逐個走到同學面前請求簽名監(jiān)督,至于班主任的簽名,他保證下課后就去找班主任,一簽好名字,就交到心理室。
接下來輪到a,他看到b大膽坦誠了自己的過錯,他也走上了講臺,可是這是個比較調皮的孩子,道歉音量小又不清晰,同學們都認為他誠意不夠,要求他再道歉一次,他也聽從同學的要求照做,可是同學們還是不滿意,這時候他火了。我及時出面化解了沖突,首先跟同學們說明了他小聲的心理原因:意識到自己錯了,不太好意思道歉所以聲音才變小;接著從教師的角度告訴他音量的確小了點,可否再大聲一點,讓全班同學都感受到你的誠意?他同意了,這次我提議同學們用掌聲表揚他敢于承擔。回座位后他趕緊寫了保證書,與b一樣,也請求我簽名并找同學簽名監(jiān)督,答應下課后找老師簽名。最后我明確了監(jiān)督人的責任和權利。
雖然這節(jié)心理課大半時間在處理這起突發(fā)事件,以致沒順利完成教學內容,但我認為這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與心理課教學意圖不沖突。這次處理我運用了行為矯正中的定契約方法,自己對自己和他人作出一個公開承諾,并非常正式地找監(jiān)督人簽名,這樣一來讓犯規(guī)的同學感覺到此事非同小可,那么以后會比較注意自己的行為,增強執(zhí)行力;二來也是為其他同學做個示范,知道吃零食是要受罰的,是學校所不允許的;三來可以令這次的事情有延續(xù)性,不會隨下課而中止;四來讓全班同學感覺阻止吃零食這一行為人人有責。
這節(jié)課后的第二次心理課前,有同學跟我報告a又在課堂上吃東西了。而a早已在辦公室門口等候我,主動跟我講述事情經過并道歉,我向a說明,重點是要班上同學原諒你。待上心理課,我首先讓a上講臺解釋,他剛張口解釋,臺下同學就有反對意見,堅持要他履行承諾,向班上交235元作為班費,a非常難過地請求可不可以不罰錢,自己做100個起蹲,雙方僵持不下。我做了一番協(xié)調和澄清,同時跟全班同學分享了一個寬容的故事,這時班上有同學提議:那就做100個起蹲吧。當即,我讓a對同學們道謝,在講臺上做100個起蹲,最后終于a做了100個,同學們鼓起了掌。我將他之前寫的承諾書交給他,要他重新再做修改,并變更日期,叮囑他要一諾千金,這次他非常堅決地跟我說:“老師,以后我就是再餓也決不在課堂上吃東西了。我會早點起床,保證吃完早餐再回學校?!蔽冶頁P了他,鼓勵他要說話算話。
讓人欣喜的是,現在已過去大半個學期,再也沒學生向我報告他在課堂上吃東西了,雖然我耗費了兩節(jié)心理課的時間來處理這次零食事件,但見到學生有所成長和改變,真的是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經過這次事件后,我發(fā)現學生們上我的課特別專注和認真。
課堂管理需要教師的智慧,更需要教師的愛心、耐心、理解和寬容,只有教師將學生當作合作伙伴,將學生視為一種寶貴資源,遵守學生成長的心理規(guī)律,才可能將讓人頭疼的課堂紀律和教學管理好。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九
摘要: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正在讀書中的中小學生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他們會經常需要與不同的、優(yōu)秀的孩子相比較。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他們得不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幫助的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影響個人發(fā)展。本論文通過分析孩子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出發(fā),通過舉例子,作比較等方法從成長經歷、家庭環(huán)境因素和社會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原因。其中家庭因素中的經濟因素是很多中小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再結合自身實際與書本理論分析自卑心理的表現,全面細致地羅列了其表現。提出相應的對策。其中,我們可以從四種有效的方法克服自卑心理。在論文的最后,論文再次重申家庭、學校和社會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學生自卑心理的克服同樣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和教師的育人責任。
關鍵詞:自卑家庭環(huán)境社會因素教師教育個人。
2011年,一篇名為《別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響應說“別人家的孩子”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夙敵。小時候常常被自己的父母拿自己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有的中小學生難以接受這種不科學的、“激勵”式教育,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自卑心理,影響終生自信。
自卑,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復雜情感。主要表現為對自己否定,對自己沒有信心,不認同自己的一種心理表現。其中,青少年自卑心理的產生與他的成長經歷、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和個人性格有著莫大的關系。
一、中小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一):成長經歷。
(二):家庭環(huán)境因素。
1:每位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都能作別的比人厲害,比別人好。如果激勵孩子的方法不當,就會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這里有一個案例,張同學是一位剛上四年級的小學生,父母對他要求特別高。一次,因為張同學的數學考得不好,比鄰居李姓同班同學低好十幾分。過后,張同學的家長特地為他報了補習班,還經常在他耳邊提起李同學比他厲害這件事。不想讓父母失望,李同學只能默默地努力學習。在這樣一種長期壓抑的環(huán)境中成長,張同學的學習成績慢慢下降了,尤其是數學,也害怕每天回到家里面對父母的過分關心。
很明顯,在這個案例中張同學由于考試失利而引起了一連串的問題,父母和他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使他形成了自卑心理。在學習中開始出現恐懼學習,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此外,父母給他過分的壓力也會使得張同學對家庭產生一種恐懼感,與父母關系疏遠。
:2: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和過分的壓力會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同時,家庭經濟的好壞與否也是中小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一大方面。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不一樣。當孩子在學校時,家境較貧困的孩子在平時與同學的交往中會受到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的影響。貧困家庭的孩子不能擁有一樣的好生活條件,一樣好的衣服鞋襪。久而久之,這些顯而易見的差距容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產生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
(三):社會因素。
這里的社會因素主要指的是我們的社會傳統(tǒng)因素和學校因素。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有著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在很多事情上面,我們都傾向于“男主外,女主內”、男子學好本領闖天下,女孩只需找戶好人家等,這類的思想。因此,在很多工作企業(yè)單位中,給女人和男人的待遇是有差別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觀念。特別是對女生,在一些重男輕女特別嚴重的地區(qū),他們必須承受與男孩不相對等的壓力,形成自我否定自己,對自己缺乏正確認識的心理。
此外,學校老師對優(yōu)等生和差等生不一樣的待遇,教師的期望,教師的個性,教師的管理方式,學校的風氣等,也會容易誘發(fā)孩子的自卑心理。除父母外,老師就是中小學生日常生活里最常接近也是最為親近的人,如果他們對孩子的待遇不相一致,甚至做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情,將會給孩子的成長發(fā)展留下莫大的陰影。
二、中小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
自卑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態(tài)。就拿我自己來說,也曾有過自卑之心。就我自己的生活實踐及課堂所得,我認為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現是自我否定自己,沒有自信,過分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嘗試。往往不愿意接受別人給自己的高評價,凡事總是看到自己的缺點,而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較。在學習上,可能會對學習產生一種焦慮感,尤其是考試焦慮,失去考試信心,學習效率下降,并不斷陷入死循環(huán),不斷否認自我能力。在生活中,自卑的學生通常會比較敏感,不敢在人前展示自己,孤獨,抑郁,嚴重的還會有可能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使心理活動走向片面。
三、中小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對策。
輕度的自卑心理可以通過積極地自我暗示和自我肯定來調節(jié),但是,對于正在發(fā)育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或許還未能具備可以科學對待自卑心態(tài)的能力。如果放任自流,會難以排解他們的心理障礙,讓自卑心理越來越嚴重。消除自卑心理,有以下幾種方法;(一)、全面認識自己。萬物都具有兩面性,在我們看到自己的缺點的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自卑心理的產生就是因為我們把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自己的缺點身上卻只處處看到別人的長處。因此,我們需要全面客觀,科學辯證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尊與自信。
(二)、訓練自己坦然面對挫折的能力。我們的自卑的產生,在很多情況下往往是因為在挫折中受到打擊無法站起來。因此,我們可以給自己制定一些較小的,容易完成的任務。例如,在做作業(yè)的時候讓自己的字寫得更好看,考試的時候多增加1—3分,鼓勵自己每天上課至少回答一個問題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并且容易完成的任務。我們可以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小任務慢慢樹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心,從而克服自卑心理。
(三)、注意力轉移法。我們可以嘗試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將自己優(yōu)勢的一面發(fā)揮出來,找出自己的閃光點,建立自信。1997年5月8日,釣魚臺國賓館。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對前來專訪它的中央電視臺的記者講述了他少年時期的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天他的老師在黑板上掛了一張紙,白紙的右下方有著明顯的小黑點,當他的老師問他們看到什么時,學生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說只看到黑色的小點。如果把我們的不足比作黑色的小點,把我們的優(yōu)勢比作白紙的話。我們?yōu)楹畏且⒅约旱暮邳c不放,而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在剩下的白紙空間里描繪更豐富的色彩呢?在我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勢,只要我們把自己好的一面充分發(fā)揮出來,讓別人在你身上看到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自卑的心理當然也就不復存在。
(四)、其它。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心事,而有時候內心的郁結則需要通過傾訴的方法解決。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成長階段,他們對待成人和同齡人有著不同的心態(tài)。例如,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可能會第一時間找同齡人傾訴而非成年人。因此,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我們在心理上遇到覺得自己無法處理的困難時,要勇于向成年人求助。咨詢班主任或心理咨詢師,通過深層的分析,會有利于我們克服自卑心理。
四、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個人等方面的努力。1:家庭方面。
家是一個人溫暖的港灣,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身上寄托著期望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夠操之過急。狼爸鷹爸之類的棍棒教育只能讓孩子成為一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非心智健全的人,對于正在求學期的中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耙粋€孩子如果長期生活在批評了,那他就收獲了自卑。”給與他們足夠的愛與鼓勵,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況,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2:學校方面。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老師使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給自己的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關愛每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當發(fā)現學生的言行出現偏差時,我們要給予他們的絕對不是批評,而是鼓勵和幫助。因此,當發(fā)現學生存在自卑心理時,我們要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在學習上給與他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而不是放任自流,把好學生和壞學生區(qū)別對待。在他們克服自卑心理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幾點:學生主體、平等尊重、啟發(fā)自覺、積極適應、“教為不教”和注重藝術性。
3:社會方面。
社會要為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主流價值,在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給孩子們樹立積極正面的典型,他們才會有更健康的心理。
4:個人方面。
中小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克服更需要他們自身的努力。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與自我調整,在感到抑郁和苦悶的心情難以排解時,要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或運用注意力轉移法,培養(yǎng)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性格,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色彩。
青少年出現自卑的心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排解,影響日后的發(fā)展。在教育的過程中,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增強生活勇氣,早日走出自卑泥潭。
參考文獻:阿弗雷德?阿德勒。
《自卑與超越》。
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
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幼兒的成長是很重要的,0至6歲這一階段的兒童,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都處在從不成熟向初步成熟的發(fā)展階段中,其動作、身體機能剛剛發(fā)展,知識經驗缺乏,言語和思維能力也只是初步發(fā)展。該年齡兒童容易激動,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獨立能力較弱。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家長對孩子幼兒時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備受矚目。對于每個人來說,幼兒時期是整個人生成長階段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將會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等。幼兒時期不僅是孩子學習的好時期,還是對孩子心理發(fā)展進行教育的關鍵時期,并且對于這一時期來說,可以促進未來孩子的健康人格更好的形成。所以在幼兒時期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勢在必行的。進行教育是一方面,但是有效的方法和便利的途徑才是成功教育的關鍵所在。
幼兒常見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情緒方面,過度焦慮引起神經式的敏感,多慮,害怕,煩躁,過分依賴父母和老師或者玩伴,甚至和同齡的孩子關系不和諧。再次,性格方面,有的孩子顯著偏執(zhí),愛發(fā)脾氣,粗暴,性情反復無常,過分膽怯,有的因為智力水平和家庭經濟水平和壓力巨大兒厭學,棄學,逃學。生活習慣上出現厭食,遺尿,吮吸手指,失眠,抑郁,自閉,自卑,多動,緊張,坐立不安,冷淡而活執(zhí)拗。以上的問題在生活中大多很常見。這并不是每位家長及教師和健康正常的孩子希望看到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孩子們的心愿。
3.1重視幼兒學習的個別差異。
教育心理學一直非常關注兒童學習的差異。每位幼兒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存在差異。作為個性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個幼兒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樣。仔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心理狀況不佳的幼兒:有的過于好動、自控能力差;有的過分內向,整天不說話;有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等等,雖然這些還算不上什么心理問題,但如果不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和引導,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問題和困擾,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記得我班有位幼兒叫何禹默,特別不愛說話,上課叫他回答問題從來都不說,但每次有表現的機會我都會叫上他,鼓勵他,即使沒有回答出問題我也會叫他下次加油,鼓勵他一定可以做到,而且我會叫他幫我收玩具,任他為一日小班長,漸漸的他和我說的話越來越多,記得當他用特別小的聲音回答我上課提的問題時我很激動,就這樣他回答問題的聲音越來越大,和其他小朋友們也真正融合在一起了,下課小朋友們一起唱歌他也會很開心的唱,沒有了那份羞澀和膽怯。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善于發(fā)現,使每一個幼兒都得到發(fā)展。
3.2注重幼兒一些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心理健康外在的表現。正確的行為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心理發(fā)展。第一老師,我家長需要合作配合。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應該作為榜樣,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行為引導。除了引導之外,老師和家長還需要對于孩子所做的一些好人好事進行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所做的行為是正確的,是值得鼓勵和發(fā)揚的。最后,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在家里,老師和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近距離的去接觸大自然,接觸小動物,在自然美好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孩子樂觀豁達,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的行為。
3.3“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兩個重要場所,只有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作用,努力營造愉悅、和諧的精神氛圍,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一方面,幼兒教師要積極構建自由、平等、公平、尊重、健康的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通過幼兒入園和離園的接待工作、家長會、開放日等多種渠道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宣傳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主動介紹幼兒的進步情況,并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特點提出合理建議,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緊密配合促進幼兒成長。與此同時,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觀念和行動上尊重幼兒,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偟膩碚f,幼兒教師的努力需要家長的配合,將幼兒教師理性的愛和家長感性的愛相結合,為幼兒塑造一個和諧美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幼兒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3.4發(fā)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
雖然幼兒的人際關系簡單,但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影響重大。在幼兒園里,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首先,教師之間、師幼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合作、融洽地相處,給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同時,教師要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情愉快,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孩子。其次,幼兒的同伴之間要互愛互助。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教師要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
結束語: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再是單方面的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也開始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工作中,需要科學了解幼兒學習的特點與規(guī)律,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有更為清醒、透徹的認識。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的學科,它運用相關學科的多種理論,揭示幼兒學習與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它對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導提供理論依據。因此我們要關注幼兒教育心理學,正確的對幼兒進行指導。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幼兒的行為,從而對幼兒做出正確的判斷。在21世紀這個科技文化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造成幼兒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很多中,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入手,要及時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就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論述。
參考文獻:
[3]劉艷婷。結合陶行知理論探討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茖W大眾(科學教育),2018(04):83.
[4]潘玉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07):32.
[5]劉丹。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05):26.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一
病因病理學分類標準:這種標準最客觀,是將心理問題當作軀體疾病一樣看待的醫(yī)學標準。如果一個人身上表現的某種心理現象或行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的依據,則認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現則被視為疾病的癥狀,其產生原因則歸結為腦功能失調。
摘要: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開展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導當代青年健康成長,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校應根據精細化管理的三原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及時總結、建章建制,深入、系統(tǒng)、制度化地開展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養(yǎng)工作。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唯有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是未來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棟梁之才。
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配備足夠數量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議題日益重要和復雜,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本文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針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將精細化管理概念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身心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知識的普及,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但是心理障礙仍是近年來大學生休學、退學的第一位原因[1],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越來越不容樂觀。
四川省“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治療”課題組對西南地區(qū)八所院校4萬名大學生抽樣調查表明,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人數比例達31.13%,其中偏嚴重的人數占12.24%,嚴重者占0.81%[2]。
從統(tǒng)計結果看,女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高于男大學生,貧困生與單親家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概率較高,且心理問題較嚴重[3];家庭所在地是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鎮(zhèn)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4]。
綜合來看,有20%-30%的大學生存在心理癥狀,輕則影響學習效率,重則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在成為衡量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標準,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重要性也為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僅憑經驗顯然無法適應當代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質量,引入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是必由之路。
精細化管理作為現代企業(yè)管理方法,是社會分工精細化和服務質量精細化的反映,具體內容是運用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制定合理、可操作的目標和工作制度,并對工作結果進行量化考核。
它是建立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并將常規(guī)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種思想和管理模式,以“精確、細致、深入、規(guī)范”為特征,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目標。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這一管理理念,既可以從理論上形成組織管理的一種“精細”境界,又可以從實踐上為高校提供一種提高組織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心理健康涵蓋兩個指標:一個是適應性指標,另一個是發(fā)展性指標[5],既能積極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順應環(huán)境,又能有效地、富有建設性地發(fā)展和完善個人生活。
作為一種高效、集約的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幫助大學生達到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提供優(yōu)質、貼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因此,高校必須從精細化管理的角度,實現重點突破與循序漸進相結合。
三、心理健康教育精細化管理的實現。
要想通過精細化管理模式來構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態(tài)勢,必須把握好三項原則:首先是精確原則,高校應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階段性目標,并定期量化考核;其次是細致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既包括分院系、分年級、分階段的縱向細化,又包括在具體的培養(yǎng)過程中對學生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未來發(fā)展的橫向細化;最后是可操作原則,心理健康教育應在高?,F有人員配置下得到有效的開展。
在精細化管理三原則的指導下,高校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養(yǎng)工作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統(tǒng)化,加強心理咨詢中心與學生社團、輔導員等心理教育環(huán)節(jié)的統(tǒng)籌聯動作用。
高校心理咨詢中心作為校內專業(yè)機構,擁有專業(yè)背景以及在校內的穩(wěn)定地位,但是資源有限,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咨詢需求。
因此,高校心理咨詢中心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tǒng)化,發(fā)揮聯系、調動、組織安排的功能,指導、吸引相關的學生社團、心理學專業(yè)及相關院系、社會組織與個人的資源為本校提供心理服務,實現漣漪效應。
高校的輔導員隊伍是與學生一線交流的重要力量,能夠從學生那里得到及時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的動態(tài)了解最清楚。
心理咨詢中心應與輔導員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有助于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宣傳心理健康知識。
第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度化,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關機制。
首先,積極開展入學心理普查工作。
大學生新生入學時的心理健康普查能更加高效地識別那些最需要心理輔導、進行心理干預的學生。
此時學生剛進入大學,面臨適應大學的挑戰(zhàn)、同學競爭的壓力,心理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盡早識別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個體,及時干預,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其次,要建立危機干預工作的預案,設置定期排查的工作體系。
針對個體的輕生舉動或想法、校園內重大事故、地區(qū)受災等不同的危機事件,高校要建立相關應急預案,包括危機的識別與應對,危機發(fā)生時、發(fā)生后的處理與干預,目擊者的干預等多方面內容。
個體的危機事件往往有一些早期表現,應設置定期排查的工作體系,防患于未然。
同時,還要考慮到季節(jié)對人的心理影響,在春、秋兩季對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加以排查和輔導。
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化,高校心理服務需針對性和層次性對應。
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需要高校廣開源,提供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心理服務。
然而,當代大學生逐漸增多的需求和校方提供的有限的心理資源方面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教育者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提供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心理服務。
高校心理服務的層次可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講座的覆蓋面最廣,內容可以淺顯易懂,以興趣介紹為主;課程的規(guī)模可大可小,涉及的課程內容也可深入淺出;心理團體服務、心理咨詢服務則面向少部分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服務,這其中也包括危機干預。
同時,爭取對大學本科新生開設必修的心理健康課程。
在大學低年級學生中普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打預防針”的作用,這樣學生在高年級面對感情、學業(yè)、就業(yè)等的壓力時能夠選擇接受心理咨詢的服務。
如師資力量不足、現有條件有限無法開設這樣的課程,則建議動員學校學生社團、相關院系、社會團體的力量,多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當代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各種媒體、網絡信息的影響,價值觀、人生觀的選擇與實踐呈現更加豐富的態(tài)勢,當代社會的潮流趨勢也會令他們對心理健康的評價標準發(fā)生變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在精細化管理的視域下更加精準地開展多樣化、多層次、多維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生態(tài)文明等全面發(fā)展的當代社會,心理健康標準也應有更大的寬容度,能夠包容更多的大學生群體,對社會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堅持對主流價值觀念的引導,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項目名稱:鹽城師范學院校級人文社科項目(14yckf010)。
參考文獻: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二
(寧琳(_)于2003-1-1015:53:01發(fā)布)。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長期以來,貧困大學生的經濟求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其實一些大學生的“精神求助”同樣不容忽視。據北京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研究課題組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級學生差于高年級學生,農村學生差于城市學生,來自邊遠山區(qū)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最高,為19%。
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從何而來?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
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影響。
1、不適當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方法和教養(yǎng)方式。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而沒有將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同時,在教養(yǎng)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tǒng)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zhí)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觀念、家庭教養(yǎng)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系。
2、大學生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忽視。相當多的家長在子女考入大學后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提供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的心理成長問題則關注不夠。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是以往各階段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延續(xù),但又有其特殊性,這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其內容是配合學校、社會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這就要求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觀念,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壓力的調節(jié)和疏導工作。
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里疾患。
[1][2]。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三
摘要:杰出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現實日子中,不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呈現一系列的心思疑問,嚴峻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日子和作業(yè)。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輔導,協(xié)助他們優(yōu)化人際關系,調適其心思疑問,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字: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對策。
一、人際交往及其效果。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系,是指人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進程。杰出的人際關系不光可以穩(wěn)定情緒,給人以安全感,還有助于個別自我意識的深化發(fā)展。關于大學生而言,維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只是大學日子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它的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的全面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際交往適應才干是大學生社會化適應才干的歸納體現。
二、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特點。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估。自卑的淺層感觸是他人瞧不起自個,而深層的體會是自個瞧不起自個。自卑的人失望、郁悶、孤僻,簡單消沉地評估自個,總覺得自個在容貌、身材、常識、才干、談鋒乃至穿著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負重。為了到達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進入新的交往,將社交圈子束縛在狹小的范圍以內,形成了人際交往隔閡的局勢。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變現為傲氣輕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視他人為下級、被教學者。在與他人處事中,過于信賴自個,而不信賴他人,只關懷自個的需要,很少思考對方的需要,有時常常成心使對方墮入出丑、為難、為難地步。自傲的人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傲視一切,然后禁錮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思現象,年輕人面臨新環(huán)境的交往活動,常常體現出害臊、膽怯、拘束不自然。當他們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說話時感到嚴重,語無倫次,言不盡意,然后他們的舉動見人臉紅,手足無措。因為害臊者在人際交往中過多束縛自個的言行,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個的情感,常形成交往兩邊的不了解或誤解,且無法與人交流,繼而阻礙杰出人際關系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為片面推測而發(fā)生的對他人不信賴的復雜情感體會,體現為對他人的言行敏感,總以為他人在談論自個,瞧不起自個,而對他人老是持不信賴的.情緒,不愿講真話,戴著假面具與人交往。猜忌是大學生展開交往的大敵,它不只會使大學生之間關系松懈,也會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發(fā)生裂縫,使人際交往墮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現自個的才干、學習、聲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發(fā)生的一種不悅、自慚、仇恨乃至帶有破壞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種消沉的心思品質,變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果心懷不滿,抱以嫉恨,總期望他人落后于自個,乃至采納不合法的做法給他人形成損傷。妒忌會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開端,以害己告終。
1.規(guī)矩人際關系的知道。首要,要準確知道自我。經過與社會上和自個位置、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知道自個,在對比中認清自個的優(yōu)勢和下風,長處和矮處,到達揚長避短,完善自個的目的。其次,要承認特性。大學生應當知道到,不一樣的人的特性是千差萬別的,互相相處中發(fā)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咱們不能盼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與每一個人都成為好兄弟,但要尊敬這種不一樣,以一種寬恕的情緒對待他人。準確的社會認知觀的形成,有利于增強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從人際交往的準則。首要,對等準則。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沒有凹凸貴賤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進行交往,切忌因經驗缺乏、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個年輕優(yōu)異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摯準則。真摯是一種對人腳踏實地的情緒,是待人誠心誠意的友善表明,真摯的心能使交往兩邊志同道合,互相肝膽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虛偽是交往的大敵,大話、詐騙、玩弄、自私是就義友誼的惡魔,有必要堅決拋棄。最終,寬恕準則,體現對非準則性疑問不錙銖必較,可以以德報怨、寬恕大度。
3.培育人際交往的品質。一是自傲,在人際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談吐沉著;自傲者決非顧影自憐,盲目狷介,而是對自個的缺乏有所知道,并長于聽他人的勸告與協(xié)助,勇于改正自個的過錯。二是信賴,信賴即是信賴他人的真摯,從活躍的視點去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熱心,熱心能給人以溫暖與安全,促進人的彼此了解,融化冷酷的心靈,交流人們的情感。
4.把握人際交往的技術。一是學會協(xié)助他人。以彼此協(xié)助為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只使杰出的人際關系簡單建立,并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思間隔。當人遇到困難波折時,哪怕是他人一個真摯的笑臉,一個別貼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言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二是學會適度贊揚。贊許他人要講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夸張夸大其詞,要長于調查和發(fā)現他人的長處,說出對方的可贊之處。三是學會詼諧。詼諧是美德和才智的結晶,是常識和才干的展示,大學生要學會詼諧,注意培育自個敏銳的調查力、豐厚的想象力、靈敏的應變力。
參考文獻:
[1]崔艷俠.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及才干培育[j].遼寧教學行政學院學報,2011(3).
[2]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探究,2008(2).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四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之內,教師需要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基礎作為依據,探索心理學在幼兒日?;顒迎h(huán)境中所具有的意義,并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對幼兒的一日生活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設,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與學習發(fā)展,提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對于幼兒的作用和價值,讓幼兒得到最為優(yōu)良的成長環(huán)境。
心理學;幼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區(qū)域之中,環(huán)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幼兒的成長特點和心理規(guī)律,依據幼兒的興趣,因地制宜,為幼兒創(chuàng)設“有準備的環(huán)境”“有意義的環(huán)境”,它不是一種狹隘的物質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理解認知,還包涵環(huán)境氛圍的創(chuàng)設、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材料投放的合理布設、空間合理布局等方面,教師要以心理學為依據,使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的活動成為幼兒集體活動的補充,進一步豐富幼兒的在園課程教育,更好地促進幼兒的人格健全和情感的發(fā)展。
心理學領域中的環(huán)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重點研究和探索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共處關系和作用,揭示人與環(huán)境共處之下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在環(huán)境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角度,認為環(huán)境是變化的,而人可以主觀地對環(huán)境加以影響和改善,在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中,重點研究人的行為、人的心理、環(huán)境三個要素,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多維的、交互的狀態(tài)。這個理論可以用于對幼兒在幼兒園環(huán)境中的創(chuàng)設指導,主要在于關注教師在創(chuàng)設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時,幼兒的行為、心理變化與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更好地觀察幼兒的行為變化特征和心理變化狀態(tài),關注幼兒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下的視覺、嗅覺、聽覺等感知覺,以適時地為幼兒提供指導和幫助。
這一心理學理論重點探索私密性與公共性、個人空間與交往距離等方面的內容,涉及個人在環(huán)境中的情感豐富、在個人或群體區(qū)域內的人格化防衛(wèi)行為模式等,充分揭示出空間密度對于幼兒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中的重要關聯性。為此,我們需要以此理論為依據,更好地創(chuàng)設幼兒區(qū)域環(huán)境:
1、空間形狀創(chuàng)設。園方在進行對幼兒的教導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角色性的區(qū)域空間,在教室中預留一塊公共區(qū)域,可以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更好地讓幼兒發(fā)揮主動性。在擁擠的時候,幼兒可以在中心區(qū)域等待,以緩解環(huán)境擁擠的壓力,更好地突破區(qū)域環(huán)境之間的界限,并在不同的區(qū)域環(huán)境之中,促進幼兒更好地相互交流。
2、空間私密性創(chuàng)設。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存在自我的秘密,會主動遠離他人的視線,通過自我對話的方式,進一步獲得對自己情感和行為的感知和認同。老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導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設“悄悄話”、“情感小屋”等環(huán)境緩沖帶,創(chuàng)設出一個圍合的空間,以提升幼兒的自我安全感,更加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3、空間變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適當的變化和調整,更好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例如:可以運用墻面裝飾作為創(chuàng)意空間,讓幼兒展開想象,豐富空間的審美性,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并注意保持一定的透光度,使空間更為流動和豐富。
1、聽覺的良好控制。聽覺對于幼兒的成長也是不可缺少的內容,環(huán)境中的聲音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噪音持續(xù)的現象會導致人體的血壓升高,產生心理上的壓迫感和倦怠感。而舒適的聲音則會使人產生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師需要對環(huán)境中的聲音進行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幼兒個體化學習的環(huán)境之中或者是在閱讀環(huán)境之中,要偏離角色區(qū)域,并可以適當投放一些舒緩、流暢的音樂,可以使幼兒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并產生舒適的心理狀態(tài),情緒容易安撫。
2、視覺的搭配。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對于空間知覺和顏色知覺較為敏感,依據心理學的理論,色彩的變化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適宜的色彩搭配和選擇可以愉悅人們的心情,產生舒適和安定的情緒。而搭配不適宜的色彩,則會產生“色彩污染”,對于幼兒的心理成長不利。
3、觸覺的感知。在幼兒區(qū)域活動環(huán)境之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提供一些柔性的材料,使幼兒產生一種舒適的柔和感覺,對幼兒園的環(huán)境更加的喜歡,更好地在環(huán)境中享受游戲和生活。如:毛絨玩具、毛絨枕頭等。
依據環(huán)境超負荷理論,在幼兒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內投放的材料要適宜,給幼兒造成合適的、有效的刺激,才能更好地使幼兒獲得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因而,教師在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投入的材料要保持數量充足,以免幼兒由于環(huán)境投放材料不足而出現爭奪和攻擊的不良行為,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幼兒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區(qū)域環(huán)境內投放材料的新穎性,可以將材料進行適當的重組和再造,給幼兒產生一種新奇的體驗,更好地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和興趣,進入到積極的區(qū)域環(huán)境內材料的使用過程之中,產生積極的心理情緒和良好的行為。
綜上所述,幼兒園要成為健康、豐富的幼兒成長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之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心理學知識和理論為指導,運用心理學相關理論優(yōu)化創(chuàng)設幼兒一日活動區(qū)域內的環(huán)境,更好地實現幼兒行為、心理和環(huán)境之間的有機融合,生成溫暖的、富有激勵性和價值性意義的環(huán)境,使幼兒在適宜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條件下,更好地實現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主動、愉悅地融入幼兒一日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之中,獲得快樂的成長體驗。
[1]王璐瑜軒,王計平。幼兒心理在幼兒園室內環(huán)境設計中的運用研究--以浙江省寶陽幼兒園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8)。
[2]包智博。淺析環(huán)境心理學理論在幼兒園室外環(huán)境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2010(04)。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五
何文錦。
淺談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現象。
何文錦。
湛江基礎教育學院英語系。
【正文】自卑感,是指學生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做出過低評價,或對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懷疑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又稱自我否定意識,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梢姡员靶睦硎侨藗冏约嚎床黄鹱约?,對自己的能力及心理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的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通常這種評價并不符合本人的實際情況。我們常會發(fā)現這樣的學生,他們對自己的智力、能力、長相、氣質等評價偏低,在同他人比較時,總感覺自己比別人矮半截,自己某方面有不足之處,就全面否定自己,甚至對自己的學習和前途悲觀失望,還有些學生把學習成績不好歸結為能力低、笨、命不好等等。這類學生的表現是典型的自卑。自卑感嚴重影響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此,我就中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危害、成因及對策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中學生自卑心理的表現中學階段是自卑的多發(fā)期。幾乎大部分中學生都有程度不同、類型各異的自卑感受。中學生由于缺乏對人、對人生、對人性等的深刻了解,往往容易拿自己的缺點和別的同學的優(yōu)點進行比較,極容易掉進自卑的陷阱,從而瞧不起自己,這樣就失去了進取的決心和動力,極大的影響了學生身心與學業(yè)的發(fā)展。自卑心態(tài)的表現形式和行為模式:
1.孤僻怯懦型。深感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謹小慎微”成了這類人的座右銘。他們像蝸牛一樣潛藏在“貝殼”里,不參與任何競爭,不肯冒半點風險。即便是遭到侵犯也聽之任之、逆來順受、隨遇而安,或在絕望中過著離群眾索居的生活。
2.咄咄逼人型。當一個人的自卑感在最強的時候,采用屈從怯懦的方式不能減輕其自卑之苦,則轉為好爭好斗方式,脾氣暴躁、動輒發(fā)怒,即便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尋求各種借口挑釁鬧事。
3.滑稽幽默型。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聲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自卑,這也是常見的一種自卑的表現形式。美國著名的演員費麗絲-蒂勒相貌丑陋,她為此羞怯、孤獨、自卑,于是她運用笑聲,尤其是開懷大笑,以掩飾內心的自卑。
4.否認現實型。這種行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愿意思考自卑興趣產生的根源,而采取否認現實的行為來擺脫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蠶食解脫等方法。
5.隨波逐流型。由于自卑而喪失信心,因此竭盡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為空有雨眾不同之處。害怕表明自己的觀點,放棄自己的簡介和信念,努力尋求他人的認可,始終表現出一種隨大流的狀態(tài)。
二、中學生自卑心理的危害。
1、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在自卑者中,一些不良的情緒(如悲傷、恐懼等)很常見,長此以往,就會使其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產生心理障礙。
2.影響人的身體健康。長期的自卑會使人產生生理方面的變化,造成某些器官受損,導致各種身心疾病,如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等。3.影響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因為認知能力欠缺使人不能正確地對待問題,所以,自卑的人很難與人相處,也很難取得成功。
三、中學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花季,可為什么有些同學會生活在自卑的陰影中呢?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常見的最基本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生理缺陷。一些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身體有殘疾的學生,他們常常體驗著不能與常人相比的失望與痛苦,往往產生自輕自賤的情緒,并由此陷入孤獨、沉默、神經過敏的自卑境地。
2、家庭條件差。父母社會地位低微、沒有文化或有生理缺陷,家庭經濟收入不高等等,經常受人嘲笑,造成部分學生產生心理自卑。
3、能力不強。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對弱者(如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氣質、風度等)。在能力強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加上強者鍛煉機會明顯多于弱者,一些弱者因為自卑心理的影響即使有鍛煉機會也不敢抓住,或者有機會卻因一次失敗而永遠望而生畏,惡性循環(huán),強者更強,弱者還弱,差距越來越大,自卑心理也愈來愈烈。
4、從小沒在體驗到足夠的父愛、母愛,在學校又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5、缺少成功體驗,平時做事成功率不高,受過多挫折的影響。
6、自我認識不足。過低地估計自己,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越比越泄氣;或者過高地評價自己,當所處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擁有的光環(huán)在群星閃爍中不再那么耀眼時便產生一種失落感,隨之而來的則是潛伏在內心深處的自卑感的萌發(fā)。
7、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8、社會消極文化的影響、輿論的壓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怕人笑話,就怕自己夸”的消極因素為自卑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合適的土壤;社會對學生中的個別差異品頭論足,說長道短,使得一些中學生心理壓力加大,誘發(fā)自卑心理。
四、中學生自卑心理的克服對策。
1、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正確地認識、評價自己。不僅要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
2、學會正確地歸因。不能因一次失敗,就認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這次失敗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提高自信心。當你在干一件事之前,首先應有勇氣,堅信自己能干好。但在具體施行時,應考慮可能遇到的困難。這樣即使你失敗了,也會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準備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導致心理失調。
4、體驗成功。經?;貞浺蜃约号Χ晒α说氖?,或合理想象將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發(fā)自信心。
5、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遇到某些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不妨運用語言暗示:“別人行,我也能行?!薄皠e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睆亩鰪娮约焊淖儸F狀的信心。
6、建立新的興奮點。當你處于劣勢或面對自己的弱項時,可以通過有意轉移話題或改做別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可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也是最能體現自己才能的活動中去,以淡化和縮小弱項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陰影,緩解壓力和緊張。
7、正確地補償自己。為了克服自卑心理,我們可以進行兩方面的補償: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二是揚長避短。例如蘇格拉底其貌不揚,于是在思想上痛下功夫,最后在哲學領域大放異彩。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自我調節(ji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揚長避短,克服自卑。
8、注意自我激勵。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較敏感脆弱,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因此應當注意,要善于自我滿足,知足常樂。在學習上,目標不要定得太高。適宜的目標,可以使你獲得成功,這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激勵,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適當調整目標,爭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斷成功的激勵中,不斷增強自信心。
9、選準參照系。在與別人比較時,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產生,我們應該選擇與自己各方面相類似的人、事比較。否則與自己懸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點與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總免不了自卑感。與人比較時要講究“可比性”,選擇適當的參照系,否則只有“人比人,氣死人”。所以應該看到,自卑是要求自強的表現,往往有比平常同學更強的自尊心和更強的表現自我的欲望。當你一旦在學習上或其它方面獲得成功,那種喜悅的心情不僅能激發(fā)你的自強信念,還能使你擺脫自卑的陰影,增強自信心,獲得走向自強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鄭雪:《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林建華:《中小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劉學蘭、何先友:《中小學生學習輔導》,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六
幼兒心理學論文幼兒的發(fā)育成長是世界關注的重點,如何從小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提高日后的社會競爭力是幼兒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主要闡述了學習幼兒心理學的意義,探討了觀察法在幼兒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價值。
幼兒心理學;意義;觀察法。
曾經有個幼兒教師,她非常愛小孩,而且很有親和力,她所在的班級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她,能夠比較好地聽從她的命令。但有次組織活動,她讓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個圈做游戲,小朋友都將手伸向了老師,而沒有人愿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在他們看來,拉老師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經歷讓她深深明白,幼兒的心理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不能將幼兒的心理琢磨透,就無法真正地與他們的心連在一起。
幼兒處于對世界認知的萌芽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觸的人對其影響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其性格、價值觀念的形成,而走進幼兒的心理,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思維、行為等是對其教育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強對其心理的研究。
1、學習幼兒心理能夠準確地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能否科學有效地指導幼兒活動,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幼兒時期的兒童獨特又有趣,在他們看來,一切都是新鮮的、好奇的,往往提出的問題出其不意,回答問話也千差萬別。而且在他們世界里對好壞、善惡無確切的認識,愛人云亦云。而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可以了解其想法,從而形成正確的兒童觀。
2、學習幼兒心理有助于促進幼兒教育工作。
幼兒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基礎上的,開展課堂的內容、組織的活動等均應以幼兒心理為指導。對于3歲左右的幼兒不能過多地要求其進行合作性活動,可通過活動進行引導和培養(yǎng),使他們建立起互助合作關系。
3、學習幼兒心理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與周圍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從多年的工作中可以發(fā)現,生活在和諧、愉悅、鼓勵性環(huán)境中的兒童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心理素質比較好,而生活在吵鬧、沉悶、打擊性環(huán)境中的兒童性格比較孤僻,而且不合群,自信度低。因此,學習幼兒心理,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并能通過相關游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幼兒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種,而觀察法是最基礎的研究方法,也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觀察以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信息、進行研究,進而了解差異,得出結論。觀察法的實施有多種方式,每種方法都能夠針對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
1、日記法。
縱觀歷史,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礎都是通過記錄日記而形成的,比如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就是通過日記記錄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后的身心發(fā)展和各種刺激反應,最后完成了《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書。作為研究工作者的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日記的方式,以某一位兒童為研究對象,記錄其每日的情況,比如做游戲時的反應、課堂和課后的情緒變化、對每個問題的回答等。但由于此種方法只針對某一位兒童,因此缺乏普遍性,筆者認為可對研究中選取的幾名典型對象進行同步研究,后聯合所有收集的資料進行歸攏、分析、總結,進而得出適合廣大兒童的結論。
2、現場記錄法。
此種方式是現場記錄兒童在相關試驗活動中的反應和相應行為,收集資料后進行分類,并加以分析,可通過現場描述、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比如有的學者通過錄音,對兒童的語言、詞語進行分類,最后得出兒童語言發(fā)展模式。本文以3個小朋友課余表現為例,a走到圖書角,看到b、c已在,a未說話,而b對a說:“來和我們一起看吧?!盿點點頭,看a坐下,c湊過去,a挪了挪,最后起身走了。從這段記錄中可以看出,a比較膽怯,不善于與人交往,害怕別人接近,存在排斥的心理,但不存在敵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多給予關心,鼓勵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抽樣法。
通過多年的研究發(fā)現,兒童的行為表現復雜多樣,并且總是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全面、系統(tǒng)、全天候地進行觀察,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往往是難以做到的,而抽樣法能夠在多時段、多地點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帕頓就是利用在規(guī)定的游戲時間里,異常觀察每個兒童一分鐘,再根據兒童參與程度和游戲類型進行分類,通過日積月累的觀察后,得出年齡較小的兒童往往喜歡單獨游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fā)展到平行游戲,再發(fā)展到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聯合游戲和合作游戲。我們可設計如下表格進行記錄:
4、典型事件記錄法。
此種觀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種事件為研究點,記錄不同兒童的表現,它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出現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記錄,主要關注點是兒童對事件的反應、處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學者通過觀察兒童在爭執(zhí)事件中的表現,分別記錄爭執(zhí)者姓名、性別、年齡、爭執(zhí)事件、爭執(zhí)背景、爭執(zhí)內容、爭執(zhí)行為、爭執(zhí)結果等,發(fā)現兒童爭執(zhí)時間維持短,男性多于女性,爭執(zhí)年齡在3歲以下,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爭執(zhí)逐漸減少,爭執(zhí)的原因往往是對物品的占有,而在爭執(zhí)過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從或年長的自動退出。我們在研究中可以通過以下表格進行記錄:
5、行為記錄法。
此種方法主要是記錄被試者的行為頻率,并做出相應的檢核,一般在記錄前規(guī)定好相應的行為然后再進行記錄,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計算其發(fā)生的頻率或檢查其是否具有某種行為的能力。比如記錄兒童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的發(fā)言、提問、竊竊私語、坐立不安、愛動、視線漂泊不定等行為,從這些行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課認真,學習效率比較高,哪些小朋友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同時還可從其視線變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過要求兒童完成某種行為,檢查其行為能力,筆者的一次經驗是要求學生制作不同的圖像卡片,包括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讓被試者描述,并讓其列舉出生活實例,由此可判斷兒童對形狀的理解程度。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七
概括來說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學生是個承載社會、家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低,其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適應能力較差。正是這欲與不能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家庭教育的影響。
1、不適當的教育方法和教養(yǎng)方式。
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同時,在教養(yǎng)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tǒng)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zhí)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yǎng)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系。
2、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忽視。
相當多的家長在子女考入大學后將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提供經濟支持上,而對子女的心理成長問題則關注不夠。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階段家庭教育的延續(xù),但又有其特殊性,這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內容是配合學校、社會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這就要求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壓力的調節(jié)和疏導工作。
二、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里疾患。
人的心理素質是伴隨著人的成長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由于我們過去忽視了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訓練,因此,加強高等教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尤顯重要,只有心理素質提高了,大學生才能正視社會不良現象,才能變壓力為動力,更好地爭取和把握社會機遇。
三、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欠缺。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yī)院心理咨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后;北京xx%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咨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咨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針對當前的現狀,高校應逐步完善兩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專業(yè)化隊伍,強化心理咨詢功能。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沒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人容易在引導方法上產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詢隊伍時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課程化、多渠道開展。在大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碰到的只是些尋常心理問題,對尋常的心理問題走預防之路遠勝過“亡羊補牢”。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的課程,同時,通過??⑿V播站、校園網等載體,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八
兒童的成長是身體與心理的共同成長,既需要基本物質基礎又需要家長心靈的陪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由于父母的缺位使得親子之間很少有良好的交流,兒童與家長之間的感情逐漸變淡,沒有正常的親情關愛就很容易讓兒童產生心理上的問題,影響兒童健康成長。大量實踐證明,缺乏親情的環(huán)境很容易導致兒童不良人格的形成,常見的有對人冷淡、與人不和、情緒波動較大、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心理自卑等。很多留守兒童都是在親屬的照顧下成長,具有保障生活的物質基礎。但是這些親屬大多不能發(fā)現兒童的心理變化,忽略兒童的情感需求。當兒童在學校遇到問題時候無法向父母求助,得不到幫助,這就很容易讓兒童產生心理障礙,出現極端行為。
1.2教育缺失。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其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道德品行都是最基本的做人標準,是處事的基本原則。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引導作用,是兒童的啟蒙教師,需要對兒童的品德予以重視,讓孩子能夠有正確的處事觀念。但是,農村留守兒童的家長都在外打工,沒有重視與孩子的交流,無法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兒童充分的教育,導致孩子的成長都處于放任狀態(tài)。現如今隔代親尤為嚴重,他們在帶孩子時候將關注點都放在了物質條件上,沒有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由于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沒有重視對孩子不良行為的矯正,很多孩子在行為上任性妄為,無視長輩的管教。在學校中常出現違規(guī)現象,對待他人自私自利,不會主動關心同學,也不會在課堂上尊重師長,沒有必要的集體榮譽感。如果兒童的這些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放任其發(fā)展,就很容易導致兒童成人后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1.3管理力度不足。
對于低齡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處于養(yǎng)成習慣的階段,需要家長幫助他們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自主性以及學習能力,家長需要充分發(fā)揮出管理和幫助作用。父母為了生計外出務工,無法長期給予孩子必要的陪伴,無法保證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如果是老年人就無法對兒童進行教育,為兒童提供必要的教育引導。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時間都沒有人對其進行教育,無法培養(yǎng)起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缺少監(jiān)護人的必要管理,學習成績大多較不理想。通過大量數據調查顯示,超過70%的教師表示在父母外出務工后孩子的成績有顯著下降。因此,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就很容易造成兒童的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兒童的未來發(fā)展。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父母外出務工對其進行保護的責任就需要由其中一人或者祖父母承擔。他們由于年齡限制常常出現對兒童安全保護不利的現象,很多安全問題發(fā)生概率大幅提升。其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安全。第一,食品安全問題。農村老人很多都沒有較高文化水平,缺少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對兒童的食品安全教育并沒有予以重視,有些留守兒童常會花錢買些不健康的小食品。第二,人身安全問題。中國青年報針對兒童的非正常死亡因素進行了調查,很多留守兒童由于安全教育缺少導致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有些留守兒童在校園中會受到學生欺凌,沒有父母的保護他們的安全更是無法得到保證。
2問題解決對策。
2.1強化家庭教育。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我們需要重視對其父母進行責任意識教育。對于兒童來說,家庭是他們教育的啟蒙場所,重視對家長的宣傳,讓廣大留守兒童家長能夠明白家庭教育對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對傳統(tǒng)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錯誤觀念進行矯正,讓家庭教育在每個兒童的成長中都不缺位。在具體實踐上要強化法制教育,讓家長能夠正視自己的監(jiān)護族人。產生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指責旅行不到位。在新頒發(fā)的《民法總則》中針對監(jiān)護人的義務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如果沒有履行相關責任可被撤銷監(jiān)護權,更嚴重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1]。留守兒童父母應當盡力讓子女隨行,如果做不到就要與孩子常聯系,盡到父母應盡的監(jiān)護、教育責任,在家長的陪伴下才能夠讓兒童保持健康成長。在此基礎上對代理監(jiān)護制度進行完善。如果父母要外出務工將子女委托他人照管,應當明確其權利義務,并標注監(jiān)護中的注意事項,從法律層面上保證兒童教育的完整性。
2.2完善學校管理。
學校需要重視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學校是兒童在受教育階段的主要引導機構,需要主動承擔留守兒童缺失的家庭教育,強化對兒童的管理以及教育,讓這些兒童能夠得到足夠的關懷,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為了讓教育和管理更加方便開展,學校要針對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對兒童的學習以及心理情況進行記錄,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并對問題解決情況進行記載[2]。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對留守兒童格外關注,給予他們更多鼓勵,讓這些孩子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溫暖。學校還可以借助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心靈上找到陪伴。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中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嚴重,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長期在外務工,無法給予孩子更多陪伴。這對兒童的成長非常不利,這就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出發(fā),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解決。
參考文獻。
作者:林暢司永秀單位:澳門品質管理協(xié)會寧夏殘疾人康復中心。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十九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要建設者,為使大學生能更好地承擔起這一重任,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康心理的大學生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挑戰(zhàn)。主要介紹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對其提出解決建議。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重要的建設者,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這便要求大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可以適應社會的壓力和在社會中遇到的挫折,但是當代大學生往往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現實情況與自我預期不相符造成消極心理。
現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處于學校及家長的保護下,對一些事情的認識不正確,往往不是過于積極便是過于消極,對事情沒有一個界定,處于兩極之間。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幻想,這些幻想往往是過于美好且不符合實際的。當大學生真正開始大學生活時,便察覺到大學的現實生活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想象和現實之間的差距,使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2.挫折產生抑郁,有自殺傾向,抗壓性差。
生活往往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處于家長的`寵愛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面對這些挫折時,大學生會產生焦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放棄,采取一些過激的行動。
3.互聯網的自由使大學生沉迷網絡。
當代大學生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對大學生來說充滿了誘惑,網絡環(huán)境是自由的,大學生可以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苦悶通過暴力游戲和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抒發(fā)出來,隨著這種習慣的逐漸形成,大學生會把生活和網絡環(huán)境相混淆,從而做出一些自毀前程的事情。
1.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大學生對社會認識不深,社會閱歷不豐富,心理承受能力較輕。為了改變大學生這種現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要聯合家長鼓勵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讓大學生走出學習和生活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中體會挫折,增加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識。如,鼓勵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內打工、勤工儉學,通過勤工儉學讓大學生拋開學生的身份,以一個社會人的身份體會社會中的酸甜苦辣。
2.豐富教師資源建立術業(yè)有專攻的教師團隊。
現今大學教師體系中,心理相關專業(yè)的教師較少,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后,教師并不能及時發(fā)現,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學校要豐富教師資源,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或定向培養(yǎng)等多種方式,在大學校園中引進具有心理學知識的教師,做到術業(yè)有專攻。同時,要對普通的授課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如,對教師開展心理知識講座或是開展關于心理健康的研討會。普通的授課教師同學生接觸的時間較長,為使教師能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便需要授課教師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在教師生涯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和挫折,有時也會產生心理問題。其次,學校要構建綜合性互補的教師體系,通過將專業(yè)性教師同普通教師的教學活動相重合,讓教師之間有話題可談,增加教師之間的熟悉感,當教師授課時察覺到某些學生的異樣時,可以與專業(yè)教師進行探討,及時獲得解決的意見、建議。
學校要通過各種手段向大學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首先,學??梢园汛髮W生心理衛(wèi)生健康以及心理學等課程引入學科體系中,通過把以上課程設置成大學生的必修課,使大學生了解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心理健康課程的授課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了解心理健康的具體操作方法。如,在針對大一新生的期望與現實不符的問題上,授課內容主要應包括人際交往、自我探索、情緒表達與控制、網絡運用、團結協(xié)作等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在課堂訓練及不同角色的扮演中體會到新的感受,并將感受到的貫徹到自己的大學生活中。其次,要重視大學中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社團組織,學校要積極支持這些社團的各項活動,因為這些社團組織中的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對這一群體是充分了解的,這些組織進行的活動往往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以規(guī)避大學生群體中的一些敏感問題。
總之,當代大學生中仍存在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定會使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衛(wèi)生習慣,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教育科學出版社,.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常州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淺析大學生求職心理的論文篇二十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連山民族中學李念。
首先,國家教委頒布的德育大綱明確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卑研睦斫】到逃鳛榈掠囊粋€重要組分。
其次,根據國內的大量調查,我國學生存在著類型各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并且人數占學生比例超過10﹪,這導致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愿看到的情景,像逃學,猶豫,強迫癥等,嚴重的甚至引起了學生的逃避社會和自殺行為。成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
再之,從身邊的人群去觀察,確實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人在心理上的障礙,對我們美好的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為了避免不好的結果,為了更好地維護我們心理的一個健康狀態(tài)。我覺得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很大重要性的一件事。
一、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還要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老師”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如果教師本身存在心理問題,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我們作為教師,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比學生的人生經驗豐富得多,我們可以冷靜地思考、反省,尋找自己的不足,有改善自我,調控自我的能力。所以作為教師,要積極調整自我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寬容、樂觀、和諧的“體內環(huán)境”,開辟一塊寬敞明亮的心靈綠地,用心去思索學生,竭力尋找他的優(yōu)點,采取正面的教育,將會從中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
二、認真分析學生受挫的原因。
造成學生受挫主要原因有生理、心理兩大因素,原因集中在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一是家庭出現變故。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離異或長期分居,家庭重新組合或家中有親人亡故。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個別家長缺乏教育常識,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對子女要求過高或放任自由,溺愛嬌慣或簡單粗暴。三是居住條件較差,環(huán)境惡劣,經濟情況拮據,或家庭條件過于優(yōu)越。當然社會大氣候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一些陳規(guī)陋俗,污泥濁水,以及不當的宣傳,網吧等起了反面的影響,和學校里的正面教育往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影響了辨別能力較差學生的上進心和責任感。
正確的認識和分析學生受挫的原因,目的在于幫助受挫學生從不變的情緒中迅速解脫,調整和防止受挫情緒進一步發(fā)展與惡化,同時也有助于類似的學生避免相同的受挫。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正常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保證。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學生個體開始從兒童進入青少年,其身心變化開始發(fā)生重大的變化。性成熟的開始,身體的發(fā)展,讓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出現獨立的需要。產生這種矛盾,學生特別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導。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做到應有盡有,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和保護,學習上過分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甚至不以為然。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了心理障礙。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一般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學生還是有時候會存在一些小困惑——在我們眼中的小事。如果困惑沒有及時解決,讓它越積越多,當它超過了自己的承受力,就會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從而形成孤僻、懦弱、粗暴等人格阻礙。有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
記得在我就讀師范的時期,班上有一位同學與大家很不一樣,具體表現在性格上的異常孤僻。平時幾乎沒見他與什么人交流,都是早早來到教室早早離開學校,幾年后分道揚鑣,班里連知道他家里是住在哪里的同學都難找一個,當時并不懂得很多心理上的問題,只認為他是孤僻不想與人交流,所以大家也就忽視他了。后來在同學聚會上才知道了一些關于他的事情:生活在一個復雜的家庭,父親整天打麻將,賭錢,母親是他唯一可以傾訴的親人,可是一個樸素的農村婦女在工作之余還要照顧著三個孩子,談不上對這個孩子更多的心理關注。這個同學后來走上工作崗位,由于孤僻的性格,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出現了很大的與人交往的障礙。
我們思索著,如果有老師給予他及時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教育,或者朋友間多多去接觸他,給及他心靈上的溫暖和心理苦悶釋放,相信他的生活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四、平等對待學生,誠心尊重學生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教師辦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人才觀;學習辯證唯物主義,一分為二地對待問題。對優(yōu)等生,多看缺點,對后進生多看優(yōu)點。不可感情用事,要認識到只有一視同仁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從情感深處,萌發(fā)對老師的尊敬和信任。我們可以在心里欣賞成績好、能干、聽話的學生,但我們絕不能把這種偏愛用行動展示在全班同學的面前,甚至說某某同學成績好、某某同學成績差、某某同學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決定。例如:每天我都有安排同學值日,同樣也有安排組長負責檢查,但有些組長會認為:我聰明能干,成績好,老師賞識,讓我當組長,我可以不用值日,只是負責檢查,要求同學做好就行了。對于這些學生,背后還得跟他談談心,讓他明白自己也是班中的一分子,班里的事務責任、有義務去完成。又如:有個同學突然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我會摸摸他的頭,彎下腰,低聲說:“你作業(yè)沒能按時做完,昨天應該好累吧?說說給我聽,是什么事?”讓他解釋完后,再說:“那現在你打算怎么做呢?”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只有轉變心態(tài),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往,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向上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尊重與理解學生,力求讓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現代教育,不能沒有心理健康教育,它時時、處處滲透到學校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69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