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專業(y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7:31:13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專業(yè)21篇)
時間:2023-11-27 17:31:13     小編:夢幻泡

教案的編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參與和積極學習。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考慮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特點,以提高教學的適應性。對于第一次編寫教案的教師來說,這些范文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資料。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感知角,會判斷角,并會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放多媒體,生猜圖形,揭示課題。

師貼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lián)系實際感知角。

1.第38頁主題圖。

生觀看主題圖從圖中說出物體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從自帶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從生活中找角。

生舉手匯報。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從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頂點和邊。

2.電腦抽象出折紙的角,生認識角的組成部分。

3.出示活動角讓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1)師變魔術引出活動角。

(2)生動手操作活動角。

(3)生說發(fā)現(xiàn)。

四、畫角。

1.生探索畫角的過程。

2.生說畫角過程。

3.觀看多媒體畫角過程。

4.生再次畫角。

五、鞏固練習。

1.判斷。

2.數(shù)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戲。

用角畫自己喜歡的圖形。

七、課后小結。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nèi)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nèi)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xiàn)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總結畫角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chuàng)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chuàng)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chuàng)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三

現(xiàn)在的奧數(shù),其難度和深度遠遠超過了同級的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而相對于這門課程,一般學校的數(shù)學課應該稱為“普通基礎數(shù)學”。特此為大家準備了二年級奧數(shù)試題---剪角。

1、一張長方形紙片,用剪刀沿直線剪下一個角,想一下還剩幾個角?

點撥:按常規(guī)很容易想到4-1=3(個),還剩3個角。如果只這樣想,就不全面了。題中只要求剪去一個角,并沒有限制怎樣剪,由于剪法不同,結果也會不同??梢杂H手操作一下,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

解:有三種可能,可能剩下3個角、4個角,也可能剩下5個角。

說明:像這樣的題,可以按照題中要求實際做一做,動手剪一剪。因為沒有限制怎樣剪,就要把剪得可能考慮周全,不要以為找一種答案就完了,要把各種情況都想到。另外,要嚴格遵守題中規(guī)定,只許剪去一個角,剪去多個角不行。規(guī)定沿直線剪,剪成曲線或折線也不行。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初步學會做角,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4.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5.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準備:三角尺、小棒、紙、釘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看:。

藍貓: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多媒體演示:帶著紅領巾的藍貓,一只手拿數(shù)學課。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著吸管的杯子)。

師:藍貓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新本領:認識角。(出示課題)。

(評析: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物藍貓引入課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情緒,使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和期盼。)。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讓學生邊觀察自己的數(shù)學課本邊找出藍貓手中數(shù)學課本封面上的角。

指導學生用手勢正確地比劃出角。(首先由教師用手勢演示第一個角,接著讓舉出數(shù)學課本,與教師一起用手勢表示出第二個角,然后讓一名學生演示第三個角,最后讓全體學生一起書空比劃出多媒體上的第四個角。)。

生:有三個角。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紅領巾上的角。(多媒體邊演示)。

師:我們剛才在數(shù)學課本的封面上、紅領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們看看還有角嗎?(多媒體演示吸管。請學生上臺用手勢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藍貓: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對,這些都是角。(多媒體演示:隱去三件物品顯出三個角。)。

請學生拿出三角板。

師:那么你們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嗎?找出角,并用手勢表示給你的同桌看,好嗎?

(評析: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因勢利導,精心安排了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以及手勢演示初步體會角的含義,加強感性認識。同時,在抽象角的圖形時,應用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由實物的角變化為圖形的角的過程,促使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

2、摸一摸。

師:(讓學生摸一摸角的頂點處)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第一個角的頂點)對,尖尖的地方我們叫它“頂點”。

師:(再讓學生摸一摸角的兩條邊)有什么感覺?

生:直直的。

師:(在多媒體里出示第一個角的邊)直直的,我們叫它“邊”。

那么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呢?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讓學生分別指出第二、第三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3、辨一辨。

師:藍貓的好朋友都來了,他們都畫了一個角,你們看看它們畫的對嗎?

(評析:讓學生通過觸摸感受角的頂點和邊,突出了角的本質特征,再通過判斷所畫角的正誤,自然地引入“畫角”的教學)。

4、畫一畫。

首先請學生自己動手畫角,同時讓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讓多媒體演示藍貓畫角過程,接著讓學生按藍貓畫角的方法再畫一個角,并將自己所畫角的頂點和兩條邊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先鼓勵學生嘗試畫角,其間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可以自己畫,也可以討論,還可以看書,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針對畫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尋找畫角的正確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媒體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

5、數(shù)一數(shù)。

藍貓:你們真棒!我想邀請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嗎?(多媒體演示出藍貓家的外景)。

師:藍貓又遇到難題了,開門的密碼忘了,門打不開,怎么辦?你們愿意幫它找密碼嗎?(多媒體出示藍貓家窗戶、屋頂和門的邊框圖形)。

師:只要你們能正確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就能知道密碼了。

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每個圖形中角的個數(shù)。

(評析:溝通了“角”與“多邊形”之間的聯(lián)系,滲透聯(lián)系的觀點,加深對角的認識。)。

6、做一做。

師:哈哈,門打開了,咦,桌子上放了一個信封,里面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

(展示信紙內(nèi)容:小朋友,你們好!剛才你們認識了角,現(xiàn)在我為大家準備了吸管、小棒、彩色紙等材料,請你任選一個你喜歡的材料做一個角。加油吧!)。

讓學生各自選用吸管、小棒、活動角、彩色紙等物品做一個角。

學生上臺演示自己的作品。

(評析: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現(xiàn)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7、玩一玩。

學生活動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開的大小有關的概念。

8、比一比。

師:你們做一個比周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師:你們能做出一個和它一樣大的角嗎?

教師取一名學生做的角來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評析:由學生自己操作活動角的模型,既訓練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角的認識,蘊含了邊的*開程度決定角的大小的道理,還為將來從運動(旋轉)的觀點理解掌握角的定義埋下伏筆,完全是一舉多得!)。

師:剛才我們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們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我們就要用重疊法來比較了。

師:(多媒體演示藍貓的墻上掛著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轉動就形成了角,這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其余兩個呢?怎么判別這兩個角的大小呢?看看哪個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多。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多媒體演示兩種比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藍貓: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學本領可真開心啊,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謝謝大家。

師:藍貓很開心,你們開心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讓學生在小組和班內(nèi)談收獲)。

師:對,我們今天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來認識了角。在我們周圍其實也藏著很多角,你們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勢比劃出來,并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小組集體找角。

師: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周圍找到了很多角,,課后我們還可以利用書本、網(wǎng)絡繼續(xù)探索角的奧秘。

(評析:通過從生活引入學習,在學習后回到生活,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學生對數(shù)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師:今天小朋友學得太棒了,我送給大家一份禮物--五角星。你們知道它的面上也藏著角,有幾個角呢?請大家課后可以一起討論研究。

總評:

這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卡通情境,讓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边@是國標本實驗教科書的一個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周老師以學生喜愛的卡通動物“藍貓”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在新課的導入時,讓學生在活潑可愛的藍貓身上“找角”并揭示課題;然后通過判斷藍貓的好朋友畫的角的正誤,讓學生學會“畫角”的正確方法;接著在到藍貓家做客的過程中一步步展開教學:在幫藍貓找密碼的過程中,溝通“角”與“多邊形”之間的聯(lián)系,滲透聯(lián)系的觀點,加深對角的認識;從藍貓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確要求;通過觀察藍貓家墻上的四個鐘面,讓學生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整個數(shù)學活動充滿童趣,學生在趣中悟、在樂中學。

2.安排自主活動,讓學生在動中悟、做中學。

這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性、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xiàn)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周老師把原有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參與下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同時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認識。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3.妙運用媒體,變抽象為直觀,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初步認識角時,周老師巧妙地運用媒體,先在實物上閃動角,再除去實物中非本質的屬性,抽取出角的本質屬性,變抽象的知識為直觀的畫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實物中的角與幾何圖形中的角聯(lián)系起來,既幫助學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強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識。在學習畫角時,周老師又運用媒體的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畫法,從運動的觀點來加強對角的認識。在比較角的大小時,運用媒體演示比較過程,直觀形象地介紹了重疊法和數(shù)格子法。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時間1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本課內(nèi)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并開始接觸到了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畫、測量、制作學具等,來幫助學生學習幾何知識。

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生活中處處都滲透著數(shù)學知識。

2.積極參與、探索角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過程與方法。

1.本課從學生比較熟悉的鐘面、剪刀、折扇等實物圖形引入,通過觀察,對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2.整堂課由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交流的學習活動串起來,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在大腦中形成角的表象。

三、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初步比較角的大?。粚W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重點、難點1.認識角。

2.從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和正確的畫角。

教學資源課件三角板制作活動角的材料圓形的紙。

教學活動1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位我們的老朋友,一起來看大屏幕,如果你認出了它們,就大聲地喊出它們的名字好嗎?(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其實在這些圖形中還藏著我們的一位新朋友,它也是一種圖形,它叫“角”,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

教學活動2。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善于觀察,你就能發(fā)現(xiàn)更多數(shù)學知識。(多媒體演示:剪刀上的角、鐘面上的角、紅領巾上的角)。

3、畫角: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

之后要求學生畫角,展覽評議。

4、折角:用課前準備的圓形的紙折出角。之后,同桌互相指指哪是頂點,哪是邊。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5、想角:閉上眼睛再來想想角,角是怎樣的?角的形狀,動口說一說。之后,課件演示。

教學活動3三、拓展練習。

設計了一組闖關練習:

第一關:判斷哪些圖形是角,為什么?

第二關:用兩張紙條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

討論:1、活動角有什么特點?

2、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匯報得出: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兩邊張口越小,角越小。

課件出示結論。

第三關:比較下面兩個三角形中三個角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學生拿他的小三角板和老師的大三角板比。

得出結論: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活動4四、課堂小結。

我這里也有一個角在作自我介紹呢,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一首角的小詩)。

2、最后,請大家欣賞一組圖片,(課件展示)這些都是人們發(fā)揮聰明才智建造出來的,在這些圖片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角,這些優(yōu)美的角,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愿我們大家也能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于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我將觀察、操作、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通過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學中,我還充分應用了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的眼,腦,手,口協(xié)調(diào)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廣闊天地。

但是,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傾聽意識不夠,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其他很多學生往往不認真聽講,沉浸在自己的活動當中,在學生的學習中要培養(yǎng)學生聽取伙伴的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p38~4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活動,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看大屏幕?!?/p>

點擊鼠標,課件演示生活中含有角的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學生回答:略。

師:“如果請你們再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這些物體,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回答:這些物體中都含有角。

師:“是嗎?讓我們來看一看。”

點擊,課件演示角的閃爍。

師:“果然如此!你觀察得真仔細。獎給你一顆智慧星?!?/p>

“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通過以往的學習,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關角的知識?同桌互相說一說?!?/p>

貼上課題“角”,學生交流后回答:略。

師:“僅僅知道這些,你們就滿足了嗎?”

“那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呢?“。

學生回答:略。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虛心好學,老師真的是非常高興。好吧,那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有關角的知識?!?/p>

二、新課教學。

師:“請大家拿出四張卡片,用水彩筆和尺出畫四個不同大小的角。每張卡片畫一個。比一比誰畫的又好又快!”

學生在卡片上畫角。

師:“請組長將大家畫的角收集起來,平鋪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組長工作。

師:“下面我們要給這些角分分類。在分類之前,老師要說幾點要求:1.每人先要認真的觀察這些角。2.為了提高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效度,分類前組長一定要帶領大家展開充分的討論,確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組選一名發(fā)言人,準備向大家匯報分類的情況?!?/p>

小組合作學習,給角分類。教師巡視,做好記錄。

師:“哪一組愿意匯報?”

小組匯報,匯報時請其用三角尺驗證。貼出直角。

師:“你們認為他們分的怎么樣?”

學生評價并補充。

師:“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名字嗎?”

學生起名。

師:“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p>

貼上“銳角”。(鈍角同上。)。

師:“對于這些,你們還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

學生提問。

師:“通過對角的分類,我們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幾種?!?/p>

貼上“的分類”。

三、鞏固練習。

師:“請組長將這些角分還給大家。同學們可以在角的旁邊寫上角的名稱。”

學生寫角的名稱。

師:“寫好的人互相說一說你剛才都畫了哪些角?!?/p>

學生互說,教師指名說。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種角嗎?請大家拿出練習紙,按要求填空?!?/p>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寫。集體訂正。

師:“讓我們回到生活中的物體?!?/p>

點擊,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師:“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說一說這些角都是什么角嗎?”

學生回答:略。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角?”

學生回答:略。

四、游戲。

師:“請看大屏幕?!?/p>

點擊,出現(xiàn)長江大橋。

師:“這是什么?對,這是我們蕪湖長江大橋??戳酥螅阌惺裁聪胝f的嗎?”

學生回答:略。

師:“大橋中也蘊含著一些角,你能很快的說出這些角的名稱嗎?好,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快速搶答的游戲,準備好了嗎?”

學生搶答。

師:“真棒!想去數(shù)學王國走一走嗎?”

點擊,出現(xiàn)數(shù)學王國。

師:“要想打開數(shù)學王國的大門,必須要得到開啟大門的鑰匙。只有完成數(shù)學王國的五環(huán)任務,才能得到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

點擊,依次出現(xiàn)任務。

師:“第五個任務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湊在一起試著拼一拼?!?/p>

學生合作拼。

師:“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來拼一拼嗎?”

學生在黑板上用學具拼。

師:“這個角是由幾個什么角拼成的?還有其他的拼法嗎?”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七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43~4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過程。

教室里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臺。

第一組第四組第六組。

第二組第五組第七組。

第三組第八組。

一、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在教室的四個墻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xiàn)。要求學生說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后要求說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提問: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匯報。

(2)指出: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提問:這里有一個公園,這里是體育場,這里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匯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么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說說你想怎樣記。

學生匯報記憶方法。

三、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后匯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談話: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后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說的話,并在圖中呈現(xiàn)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jù)要求在書上連線。

(3)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說明:青山鄉(xiāng)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xiāng),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許多游客來游覽水果之鄉(xiāng)。你愿意為來游覽的游客制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后把圖片貼上去。

說明: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制作平面圖。完成后進行展示。

四、應用。

1.游戲。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學生討論匯報。

啟發(fā)思考: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么每個組說的都不一樣呢?

自由活動: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說對了沒有。

2.制作方向板。

談話: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對著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里?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說,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布置課外活動:現(xiàn)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臺和朝南的窗戶?;丶以谀愕姆块g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明天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游戲。

說明: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后,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里、報紙上經(jīng)??吹健⒙牭介_發(fā)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八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圓形紙片長方形紙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二引導發(fā)現(xiàn)活動探究。

(一)找角:(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在紅領巾上你能找到角嗎?試試看。

師: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的許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嗎?試試看。

生:分小組找角。說一說、指一指。

師:(打開一把折扇,指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這是不是角呢?(多數(shù)學生會回答是角)。

師:這不是角。為什么呢?待我們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識后,大家就會明白了。(教師補充完整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到板書)。

(二)折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實物中找到許許多多的角,看一看,你們桌子上的圓形紙片上有角嗎?你能想法折出一個角嗎?請同桌間相互幫忙完成。

生:折角活動。

師:巡視指導。

師:(手拿銳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另手拿直角)為這樣的嗎?舉起來。

師:(教師將兩個角重疊)你們知道哪個大哪個小嗎?將“銳角”貼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師:(拿一個鈍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將“直角”和“鈍角”重疊)這兩個誰更大些?(把“直角”和“鈍角”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描畫出角的邊和頂點并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釋疑:扇子的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不是角的原因.

判斷角的練習。

(三)做活動角。

跟老師做角變大變小的游戲,你們知道角的大小和誰有關嗎?

學生實踐比較歸納出角的大小和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畫角。

電腦小博士教我們畫角,觀察一下:先畫什么?然后又畫什么?

你自己能畫一個角嗎?說一說怎樣畫角?出示兒歌: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生:愿意。

師:你們認為可能剩下幾個角呢?我們分小組剪剪看。

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匯報。

四總結評價引發(fā)反思。

說的可真精彩,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快和機器貓說再見吧!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通過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動加深學生對直角的認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斷直角。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

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角。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直角。

1.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這是一個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們會在直角上標上一個這樣的符號“”,這就是直角符號。

請大家在找到的這個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2.出示紙工袋。

紙工袋是什么形狀的?上面有幾個角?

請你找到這個角?將這個角與正方形紙上的這個直角重疊,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兩個角一樣大,說明紙工袋上的這個角是什么角?請你也標上直角符號。

3.請你拿出這樣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嗎?

誰能上臺指一指。

這三個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這三個直角的大小會怎樣?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6.我這兒有一個大的三角尺,你們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樣大嗎?點名上臺比一比。

7.剛才我們比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發(fā)現(xiàn)?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說說。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

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小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斷是否是直角。

請各組組長將自己的數(shù)學書放在小組中間。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數(shù)學書封面上的直角?你準備借助怎樣的工具呢?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先說方法,再動手試試。)。

比一比哪組想的方法多?匯報,展示。

2.剛上課時,我們在正方形紙上找到一個直角,那其他三個角是怎樣的呢?

請組長將你的正方形紙放在中間,每個人比比*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結果告訴組長。

誰來說說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怎樣的?

那長方形呢?紙工袋放中間,再進行比較,組員把結果告訴組長。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嗎?學生活動,匯報。

(四)做直角。

1.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拼,看看哪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驗證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3.同桌撥完,互相驗證,匯報。

(五)畫直角。

1.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點子圖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2.請組長拿出點子圖,大家動手畫。展示各組圖。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三、認識銳角、鈍角。

指出:第2個角比直角小,叫銳角。第3個比直角大,叫鈍角。

2.出示活動角,轉一個直角,這是什么角?請你用活動角也轉一個直角。

用活動角轉一個銳角,銳角比直角怎樣?

回到直角,轉一個鈍角,鈍角比直角怎樣?

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怎樣的角是鈍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來,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圖中哪個是直角嗎?標上直角符號,你能照樣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嗎?

你能看出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哪些是鈍角嗎?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給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圖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幾個鈍角?

各組1號找直角,2號找銳角,3號找鈍角,4號當裁判。全班匯報。

五、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38--39頁例1、例2、練習八1、2、7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學會畫角、做角,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習慣。并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畫角和能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學具。

課件、手工紙、活動角。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找找角。

(一)、師出示一個信封,里面裝著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圖形?(先猜圓形,再猜長方形等)。

追問:你知道剛才從信封里露出的這部分圖形叫什么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lián)系實際,整體感知角。

1、師:角無處不在,在我們的校園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試著找找吧?。ǘ嗝襟w演示:美麗校園的主題圖。突出:門窗上的角、鐘面上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2、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找到了這么多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物品上也有角,我們一起來看看。(多媒體出示圖:剪刀、飲料吸管和水管實物圖片,指出在物品上顯出角)。

3、師:在我們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試著把它找出來嗎。

(三)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生:不是,這是個點。

4、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得嗎?(師示范指角)。

5、師:請同學們從身邊選取一個角,像老師這樣來指一指。

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角。

1、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一個角。

2、學生用不規(guī)則的紙折角。

3、集體交流自己創(chuàng)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個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覺和發(fā)現(xiàn)?

5、學生匯報。

6、師: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是角的邊。

三、動手操作,畫畫角。

2、教師示范畫角,邊畫邊講解怎么畫角。(課件演示)。

3、學生嘗試畫角,指幾名同學板畫。(學生看書,勾畫出畫角的方法,邊畫邊讀。)。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四、游戲活動,比比角。

師:想玩游戲嗎?我們就來玩一個超級變變變的游戲。

1、師:變變變,把角變大,變更大。變變變,把角變小,變更小。

2、小組內(nèi)玩這個游戲,并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指名匯報: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兩人把角張開同樣的角度,看看會發(fā)現(xiàn)什么?

5、生匯報: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6、師總結。

五、鞏固練習。

課件演示;練習八中第7題。

六、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角,動手做了角,畫了角,還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實,只要你善于觀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一

2、培養(yǎng)目測與估計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索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直尺、米尺、課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并讓學生比畫單位的長度。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2、你知道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填空:

1米=()分米。

1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每個學生準備一根紙條:長7厘米或2分米)。

學生用直尺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并匯報,教師板書:

7厘米70毫米。

20厘米2分米。

7厘米2分米。

(1)7厘米與70毫米的紙條,哪個長,為什么?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重點講解方法之一:因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個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2)20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小結:因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個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3)7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辦?

引導學生討論,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并小結:兩個數(shù)量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時,通常把他們統(tǒng)一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2、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單位間的換算。(出示課題)。

3、鞏固練習,完成p30兩個例題。

問題出示后,學生直接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單位測量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并用毫米作單位,說出圖形中各邊的長度。匯報時,引導學生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2、填空:

50毫米=()厘米。

9分米=()厘米。

()分米=3米。

40分米=()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學生匯報時,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并小結:當單位不同時,我們通常怎樣比較兩個數(shù)量的大???(單位不同時,通??梢园阉鼈兓梢恢碌膯挝?,再進行比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再讓學生合作測量自己的手掌寬度以及步長,匯報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單位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手掌的寬度、步長都是我們的身體尺,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尺,有利于我們進行估計和測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練習。

6、綜合運用。

(每個合作小組課前準備了一只盒子、一份表格)。

能裝得下嗎?第小組。

能裝下裝不下。

目測。

通過測量。

進行判斷。

實際裝一裝。

教師出示一只乒乓球: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估計你們這組的盒子能裝得下老師手中的乒乓球嗎?小組討論,將目測的結果填寫在表格中。

教師給出數(shù)據(jù):這只乒乓球的直徑是37毫米。讓學生合作通過測量進行判斷。

每組發(fā)一個乒乓球,實際裝一裝,對前兩次的判斷進行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后延伸。

從同一個蒜頭中,選兩個差不多大的蒜瓣,分別放在兩個盤子里,放同樣多的水,放在不同個兩個地方,你認定一盤,每天都去關心它,而另一盤則不去管它。每天記錄它們發(fā)芽的情況:

蒜葉生長情況對比記錄。

天數(shù)a蒜葉長度b蒜葉長度。

4

5

6

7

8

9

10。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2.智能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l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

3.情感目標: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diào)查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用l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學具準備:動物卡片、統(tǒng)計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見見它?

(演示)小朋友們好!我是小西。咦!劉老師,您不是還請來了四位雜技高手嗎?聽說他們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學們都快等不及了!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你們瞧,他們不是來了嗎?(演示)。

小動物們的表演精彩嗎?請同學們從自己手中的四張動物卡片中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個高高的舉起來。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四種動物中的哪一個?(學生匯報,教師板貼卡片。)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那么,你覺得喜歡哪個小動物的人數(shù)最多?(學生匯報。)有的說喜歡小猴的最多,有的說喜歡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歡哪種小動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書:統(tǒng)計)。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數(shù)據(jù)。

統(tǒng)計時,你準備用什么符號來記錄?(學生匯報。)。

請同學們先把你最喜歡的動物卡片交到小組長手里,小組長再把你們組的動物卡片交到老師的手里。(學生活動。)。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數(shù)據(jù)。

2.制作統(tǒng)計圖表。

填寫統(tǒng)計表(注意統(tǒng)計人數(shù)是否和實有人數(shù)一致)。

(小西)除了統(tǒng)計表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統(tǒng)計方法能讓我一眼就看明白?(學生匯報。)。

請同學們把喜歡各種小動物的人數(shù)在統(tǒng)計圖上畫出來。(學生用“l(fā)格表示1個人”的方法畫圖。)。

一格表示一個人,格子確實不夠用。還是這么多格子,請每組的幾個同學研究研究,怎樣表示就能畫下來。(小組討論匯報。)。

我們用“一格表示兩個人”的方法再來畫一畫。(學生活動。)。

展示學生作品。(注意單數(shù)的畫法。)。

(小西)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過統(tǒng)計圖,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學生匯報。)。

根據(jù)這幅統(tǒng)計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匯報。)。

三、鞏固深化。

1.統(tǒng)計喜歡各種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

2.統(tǒng)計喜歡各個旅游景點的人數(shù)。

四、課后延伸。

全班同學旅游時,我們還需要統(tǒng)計什么?(天氣、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數(shù)、喜歡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們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請你們在課下把我們班男女生的人數(shù)情況,還有喜歡交通工具的情況統(tǒng)計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給我,劉老師在河南焦作歡迎你們的到來!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三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個內(nèi)容??赡軐τ诙昙墝W生來說較抽象,學生不太好理解。對此我將教學過程大體分四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想辦法將一根毛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就是一條線段。引入線段,使學生感知“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進而呈現(xiàn)線段的圖形,使學生初步建立線段的直觀表象。第二個層次,結合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明白直尺、黑板、課本的邊以及紙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線段,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折出不同長短的'折痕,引導學生體會“線段是有長短的”,從而既使學生豐富了對線段的感知,又使學生進一步完善了對線段的認識。第三個層次,教學用直尺或其它合適的工具畫線段。第四個層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完成課后“想想做做”,進一步鞏固對線段的認識。

這節(jié)課講完,我感覺比較成功,學生掌握的較好,并且每個在課堂上表現(xiàn)非常踴躍,思維不止一次達到升華。

我認為本節(jié)課有三個亮點,(1)想辦法拉直毛線,體現(xiàn)線段的“直”和“有兩個端點”的特征,(2)畫線段,用合適的工具畫線段,比比誰畫得對、畫得多。體現(xiàn)線段的特征,還告訴學生線段可以橫著畫、豎著畫、斜著畫;(3)數(shù)線段,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由課堂中的一個“小錯誤”引出的,在比賽完畫線段以后,進行反饋。我發(fā)現(xiàn)×××在一條線段中間點了一個點,我就和同學一起數(shù)他畫的線段,并且了解該同學是不是真的這樣想的,當他說出是自己出錯了,我在表揚他誠實的基礎上,也感謝他給了我們一次探討數(shù)線段的機會。即在一條線段上點兩個點、三個點……一共有幾條線段?接著繼續(xù)探討平面上的三點、四點、五點,每兩個點連起來,一共有幾條線段?這時學生興趣積極性高漲,很輕易地得出數(shù)線段的規(guī)律——一個奧數(shù)中問題。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2、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角與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稱。

(1)、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請你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學生小組交流。

(3)、匯報發(fā)現(xiàn)的角。

2、直角。

(1)、在角當中有一種角叫直角,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呢?

學生匯報并演示判斷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稱你還記得嗎?

學生回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

(3)、請你畫一個角。

學生用三角板畫直角。

(4)、出示第6題梯形圖。

這個圖中有幾個角?其中有幾個是直角?

你能在圖里面畫一條線段使這個圖增加3個直角嗎?

學生觀察思考回答。

獨立探究,在書上嘗試畫線段并上臺演示自己的畫法。

(5)、組織全班交流訂正。

[設計意圖]: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對角的認識。

二、綜合練習。

1、組織完成106頁第7、8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guī)范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小組合作完成第9題。

3、隨堂練習。

四、課堂總結。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jīng)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3、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產(chǎn)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愿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shù)拈L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常規(guī):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生:喜歡。

師:孫悟空有一件特別厲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課件演示金箍棒)。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甜甜的夢里,來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數(shù)學問題。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并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二、新授。

(一)復習舊知。

師:(課件出示金箍棒變短)請大家看大屏幕,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拿著金箍棒的孫悟空。

師:老師手里也有這樣的一根金箍棒,讓我們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長?

生;大約1米。

師:找兩個聽講最認真的同學上來量一量到底有多長?(師板書:1米)。

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單位來表示1米呢?(師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復習長度單位厘米、米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二)講授新知。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xù)觀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變短了。

師:現(xiàn)在在學具中找到這根金箍棒,先估計一下到底有多長?

生:大約1厘米。

師:動手量一量是多長?

生:不到1厘米。

師:這根金箍棒變得特別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準確地測量他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位新朋友。(師板書: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誰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生演示。

師:1毫米到底有多長呢?(課件演示)。

師:我們以前學過,尺子上有好多的線,這些線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線。兩條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兩條短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說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樣這樣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師:你現(xiàn)在會指了嗎?下面在小組內(nèi)指一下。誰愿意上來指一下。

師:現(xiàn)在每人從學具盒中拿出1分錢的硬幣,然后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一分硬幣,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約是1毫米。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覺?

生談體會。

師:現(xiàn)在你打開練習本,請你在練習本上畫出5毫米的線段,再畫出一條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請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課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師: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準確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長度?試一試。

生演示測量的方法(生上講臺測量: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7個小格就是7毫米)。

師:像這樣比較短的物體我們來測量時就用毫米來表示,老師這里還有一根,誰來測量一下。

師:仔細觀察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多少?

生1:2厘米3毫米。

生2:23毫米。

師:看來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既可以用2厘米3毫米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我們接下來看一看孫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變化?(課件演示)。

師:你看到了什么?(又要變成1分米長了)。

師:這會是哪一根?請你在學具中找出來。老師告訴大家這根金箍棒的長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這節(jié)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dm)。

師: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動手量一量。

生:10厘米。

師:1分米就是10厘米(師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借助這根小金箍棒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分米(生說,師補充一次性紙杯、直板手機等)。

總結長度單位:。

師:請看黑板我們在研究金箍棒的長短時,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邊說,其余同學用手勢表示)。

是引導簡單分析它們之間的進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師:我們以后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

生:在測量非常短的物體時用毫米,比較短的用厘米,比較長的用分米,長一些的用米。

認識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

請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實物展臺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學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師: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并記住它們的關系。

1米=10分米。

10分米=1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看孫悟空給大家出的題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體。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錢的硬幣的厚度。

()毫米。

()毫米。

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

()分米。

()分米()厘米。

2、八戒聽說我們學習了這么多長度單位,他也來湊熱鬧了,瞧,這是八戒學完長度單位之后寫的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

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穿上22mm的鞋。吃過早飯,我走了6米來到學校,進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數(shù)學書準備上課。課堂上老師用大約長76dm的粉筆在長30厘米的黑板上寫字。

你感覺八戒的日記寫的怎么樣?我們一起幫他改一改。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還有哪些收獲?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師小結:今天,我們進入到甜甜的夢中,通過研究孫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實,孫悟空的金箍棒不僅能變得很短,還能變得很長很長(出示課件),這時候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呢?同學們可以研究一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下課。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85~87.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1.、在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單位的基礎上,能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品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品的質量。

3、使學生知道簡單的用秤稱物品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估量物品的質量。

設計特色:注重突出學生的活動過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讓學生去體驗、感知,在生活中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含義。教學立足于現(xiàn)實自己動手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同時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還可以運用于生活。

教具準備:天平、盤秤、鹽每組2袋用黑袋包裝、每組1袋重1千克的沙子、每生自準備1個蘋果、1個2分硬幣。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做手指操。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活動活動小手,老師教你們做做手指操好嗎?真不錯一下就學會了,相信你們呆會兒會把最棒的一面展示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開始上課。

一、生活引入,感知輕重。

1、談話:

師: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的手特靈巧,現(xiàn)在再來考考大家的反應,一起來判斷老師說的話是對還是錯。注意了:

教鞭長,粉筆短;

男同學多,同學少;

老師高,這位同學矮;

老師輕,這位同學重;

師:果然聰明!看來生活中的物體有長有短,有多有少,有高有矮,還有輕有重。

2、匯報老師課前收集的資料。

師:課前老師在超市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輕重(出示掛圖)。

師:仔細觀察這些物品輕重的數(shù)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些物品的單位是克,有些是千克。

師:真能干!生活中說物品的輕重就是物品的質量。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克與千克就是質量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克與千克。(揭示課題)克和千克是全世界統(tǒng)一使用的質量單位??丝梢杂⑽淖帜竒來表示,千克用kg來表示。

師:有關克與千克你還知道些什么?大多數(shù)小朋友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對克和千克比較陌生是嗎?不過我相信通過呆會兒的學習,你會與克和千克交上好朋友的。

二、感知經(jīng)歷,加深認識。

1、掂一掂。

小結:通過掂一掂質量是1千克和1克的物品,我們都覺得1克很輕,1千克比較重。

2、找一找。

師:好,把1克和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里,下面我們就用感覺來找一找大約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請聽要求:在你們的桌上找出重大約1克的物品放一堆,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也放一堆。比一比那個小組最快。

師:(指一小組)告訴大家,大約重1克的物品有哪些?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有哪些?這些物品你們是怎樣找的?(通過掂一掂,憑感覺找出來的)其他小組同意嗎?究竟它們的重是不是1克和1千克呢?我們可以怎樣驗證?(用秤來稱)。

3、稱一稱。

(2)師:現(xiàn)在我們就用秤來稱一稱找出的這些物品。這是一?;ㄉ?,應選用什么秤來稱?(天平)這是一架調(diào)好的天平,在使用天平時,把物品放在天平的左盤,右盤放入砝碼,當天平平衡時,物品的質量和砝碼的質量相等。花生米太輕了,我們不需要使用砝碼,只要移動標尺就行了,(師演示)看,平衡了,說明花生米的質量就就1克。

(3)師:我們再來驗證這袋物品(黑色包裹的兩包鹽),放在天平上合適嗎?為什么?那選用什么秤?(盤秤)(出示盤秤并介紹如何認秤)。

師:來,看看這包物品到底有多重?演示(板書:1千克)。

師:一包鹽500克,那兩包同樣的鹽合在一起是多少克?(板書:1000克)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看來1千克和1000都是這袋鹽的重量,它們中間可以用什么符合表示?(=)1千克=1000克(范讀)。

4、估一估。

師:孩子們,你們見過“一刀砍”的本領嗎?(沒有)就是有一個賣肉的屠夫,他賣肉時不需使用秤。如果你需要1斤肉,他眼瞅一下,一刀砍下去就是一斤;需要2斤,一刀砍下去就是2斤,不多也不少。厲害吧?你想不想練就這樣的本領?那我們也來練練吧。

1)、請拿出你們準備的蘋果,請估一估它有多重?你是怎樣估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估)。

2)估一估你的鉛筆有多重?(生估匯報)怎樣估的?其實在課前老師稱了一下這樣的一支沒卷的鉛筆,它的質量大約是10克,請你再次估一估你的鉛筆有多重,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估的?(通過對比長短)。

3)估一估書包有多重?(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各選一名代表競賽,最后驗證。)。

小結:生活中這么多的物品,輕的我們可以用什么做單位?較重的可以用什么做單位?

6、猜一猜。

小結:看起來大的物品不一定重,有時不能光用眼估,還需用手掂一掂或稱一稱。

三、應用提高。

師:孩子們,你與克和千克交上好朋友了嗎?老師要考驗考驗你們。請看第一題。

(一)填空我最棒。(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只公雞重2()一瓶牛奶重250()一個西瓜重4()一個梨重200()。

(二)搶答我最快。

2千克=()克5千克=()克。

3000克=()千克70000克=()千克。

(三)、認秤我最準。(課本88頁第1、2題)。

四、全課總結。

看來你們與克和千克成了鐵桿好朋友了,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聽說過斤和兩、公斤,它們也是質量單位,只不過在我們國家使用,1斤就是500克,1公斤就是1千克。當我們稱非常重的物體,還可以使用更大的質量單位,我們以后會學習,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

附: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質量單位)。

gkg。

(輕)(比較重)。

1000克=1千克。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七

(一)使學生掌握不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計算萬以內(nèi)數(shù)不連續(xù)退位的減法。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遇到困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學不連續(xù)退位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理解計算法則第三條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2.同時口答。

(1)10個一是多少?(2)10個十是多少?

(3)10個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幾個十?

3.口算。

(1)20以內(nèi)的退位減。

14-7=11-3=13-5=15-6=12-4=。

18-9=10-4=16-8=12-5=11-7=。

13-8=14-5=16-9=17-8=10-5=。

(2)4-1-2=7-1-6=8-1-6=5-1-2=。

2+10-4=3+10-7=5+10-6=1+10-9=。

3.訂正板演。

師說:怎樣筆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學生說過程,教師貼出筆算法則)。

(1)相同數(shù)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師說: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學習更大的數(shù)的筆算減法,你們有信心學會嗎?(板書課題:不連續(xù)退位減)。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1。

(1)出示皮筋圖。

師問:圖131畫了幾捆100根的皮筋?幾捆10根的?幾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板書:

師問:用虛線圈起幾個100根?幾個10根?幾個1根?一共用虛線圈起多少根?(132根)虛線圈起表示什么?(減去)132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繼續(xù)板書: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計算法則前兩條上用紅線畫出。

師說:不退位的筆算減法前兩條法則和以前我們學的百以內(nèi)筆算減法是一樣的。

(2)練一練。

2.學習例2。

(1)出示方塊圖。

師問:圖上畫了幾個100的方塊?幾個10個的方塊?幾個1個的方塊?一共有多少個方塊?老師要從319個方塊里面拿走176個方塊,怎么拿?板書:

學生動手操作,敘述拿的過程:先從9個一中拿出6個一;從1個十里拿7個十沒法拿從百位退1個百作10個十,把10個十加上1個10是11個十,再從11個十中拿走7個十;3個百退1個百剩2個百,從2個百中拿走1個百還剩1個百。學生邊說,教師邊在圖上演示。

(2)看豎式學法則。

師說:誰能看著豎式說說計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師在復習準備過程中貼出的第三條法則上用紅筆修改。((3)。

(3)練一練。

3.學習例3。

出示例3:求1230與425的差。

讓學生在本上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生說說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紅筆在第三條法則上繼續(xù)修改。

師問:千位、十位上相減都得0,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而千位上就不必寫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寫了沒意義)。

4.小結。

師說: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萬以內(nèi)數(shù)的筆算減法,計算方法前二條與百以內(nèi)數(shù)的筆算減法法則一樣,大家看第三條,比較亂,老師改一改大家看著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

讓學生一起讀一遍法則。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筆算下面各題。

247-181=740-570=3472-3380=。

3.被減數(shù)是1368,減數(shù)是295,差是多少?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jié)課是在一年級已經(jīng)學過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基礎上,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不退位及不連續(xù)退位的筆算減法。

在復習準備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內(nèi)筆算減法,以復習百以內(nèi)筆算減法法則,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復習數(shù)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最后是口算練習。

在學習新課中,例1是通過皮筋圖引出的,由于沒有退位,比較簡單。例2是有退位的減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減法法則第三條,在此基礎上,學習例3學生就不會感到太困難了。

在鞏固反饋中,安排了大量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了解學生哪些地方還不清楚,及時給予幫助。

板書設計。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八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課程標準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三位數(shù)的減法”中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筆算退位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計算法則上沒有更多的新知識,只是被減數(shù)連續(xù)兩位不夠減,要連續(xù)兩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數(shù),還要減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減,計算上思維過程較為復雜,是學生學習筆算減法的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本課把教學目標定位于下:

1.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下,繼續(xù)學習連續(xù)退位減法。

2.聯(lián)系生活情景進行減法估算,培養(yǎng)估算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結局問題的多樣性。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用豎式計算以及對“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的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注意以學生已有知識為起點,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在學習中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決不能包辦代替,同時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與交流在練習中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用口算卡片出示)。

80-7=35-8=63-4=26-7=。

42-5=43-6=32-9=65-9=。

豎式計算。(學生板演)。

54-21=79-37=65-24=。

計算后提問: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學例題1。

師:放假同學們都喜歡去旅游,在我國云南有三個美麗的地方,分別是麗江、大理和昆明。請同學們看課本,這就是我們的行車路線,我們做飛機到昆明,然后從昆明出發(fā)。

師:我們可以用總的路程減去第一站所走的路程,就可以知道大理到麗江的距離了。

師:請你們觀察22頁的圖與23頁的圖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通常我們可以用線段圖的方法來解決路程或者工程等問題,圖中昆明到麗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條直線,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更加明了了。

師:請你估算一下大理到麗江有多遠?你覺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嗎?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獨立完成豎式填空,指明學生到黑板演示。

集體討論,依照法則進行評講。

問:連續(xù)退位減法中你覺得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么?

2、教學例題2。

師:現(xiàn)在我們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計算上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發(fā)言。

哪一想說說你們的方法?指學生到黑板前來,邊講邊板書。把講解權交給學生,并握手祝他成功。(若一名學生沒講清楚,可再找兩名學生說明計算方法,或有共它意見的學生發(fā)言)。

問:改了數(shù)字之后我們所用的三條法則還用遵守嗎?

師:任何減法的筆算都要按照法則來計算。中間有零也可以借。

3、獨立完成25頁第1、4題。

4、判斷對錯:

3216283241582。

-93()-473()-538()-847()。

238145786675。

三、課堂小結:

用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不夠減,要向前一位退1,退位點點清楚,哪一位頭上有一點要減1后再計算。(要注意:認真書寫,仔細計算)。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十九

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課型任課教師黃傳鋼。

教學內(nèi)容課本p44~46頁,例1。

教學目標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shù)、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

教具學具及多媒體應用小棒、練習本、題卡課時1第幾課時第1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教學設計學生活動備注。

一、激趣引入。

二、認識乘法建立概念。

三、嘗試練習。

1、出示插圖數(shù)一數(shù):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shù)?怎樣算?

3、請分組匯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20個1相加。

3)2+2+2+2+2+2+2+2+2+2=20。

10個2相加。

4)6+6+6+6+6+6=36。

6個6相加。

4、師小結:像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板書:“乘法”

5、同學來觀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1)1+1+……+1+1=20×1或1×20。

2)4+4+4+4+4+4=5×4或4×5。

3)2+2+2+2+2+2+2+2+2+2=2×10或10×2。

4)6+6+6+6+6+6=6×6。

即:幾個幾相加寫作:幾×幾。

讀作:幾乘幾。

6、小組活動,集體評價乘法算式和乘號的寫、讀。

剛才學習了寫、讀乘法算式,學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

1、看游樂園過山車上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小火車上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蕩秋千共有幾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個()相加。

乘法算式:或。

學生板演:

剛才拼圖游戲中的4號同學擺的房子和樹用了幾根小棒?14+6這與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這樣只有出現(xiàn)相同數(shù)連加的時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簡寫成乘法算式,但加數(shù)不相同時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3、歸納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具體學了些什么?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數(shù)求和的事例,從而感受乘法意義。

利用正、反例子增強對概念的辨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對每個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的小結,加深了對乘法的認識。

作業(yè)布置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圓形紙片長方形紙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二引導發(fā)現(xiàn)活動探究。

(一)找角:(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紅領巾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在紅領巾上你能找到角嗎?試試看。

師: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我們要愛護國旗,愛護紅領巾。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的許多身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嗎?試試看。

生:分小組找角。說一說、指一指。

師:(打開一把折扇,指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這是不是角呢?(多數(shù)學生會回答是角)。

師:這不是角。為什么呢?待我們知道了角的基本知識后,大家就會明白了。(教師補充完整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到板書)。

(二)折角:

師:剛才,同學們從實物中找到許許多多的角,看一看,你們桌子上的圓形紙片上有角嗎?你能想法折出一個角嗎?請同桌間相互幫忙完成。

生:折角活動。

師:巡視指導。

師:(手拿銳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讓同學們看看。(另手拿直角)為這樣的嗎?舉起來。

師:(教師將兩個角重疊)你們知道哪個大哪個小嗎?將“銳角”貼在黑板上,手中留下“直角”。

師:(拿一個鈍角)有這樣的嗎?舉起來。(將“直角”和“鈍角”重疊)這兩個誰更大些?(把“直角”和“鈍角”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描畫出角的邊和頂點并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

釋疑:扇子的扇柄與紙扇上沿的連接處不是角的原因.

判斷角的練習。

(三)做活動角。

跟老師做角變大變小的游戲,你們知道角的大小和誰有關嗎?

學生實踐比較歸納出角的大小和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畫角。

電腦小博士教我們畫角,觀察一下:先畫什么?然后又畫什么?

你自己能畫一個角嗎?說一說怎樣畫角?出示兒歌:小小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三.闖關游戲鞏固新知。

生:愿意。

師:你們認為可能剩下幾個角呢?我們分小組剪剪看。

生:小組分工合作完成。展示作品、匯報。

四總結評價引發(fā)反思。

說的可真精彩,下課時間到了,我們快和機器貓說再見吧!

剪角和數(shù)角人教新課標二年級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贊賞、捶背、僵硬、許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嚴。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義,做有尊嚴的人。

2.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時刻維護自己的尊嚴。

三、課程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尊嚴、逃難、善良、樸實、款待、例外、喉結、贊賞、捶背、僵硬、許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憊不堪、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一)導入:

故事導入,復述課文(聽到這里,你有什么想說的或想問的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哈默年輕時候的一個小故事,從中我們就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體會深刻的道理!(板書課題《尊嚴》)。

(二)初讀課文。

(2)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表現(xiàn)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過什么寫作方法來表現(xiàn)哈默的尊嚴的?)。

(三)自學反饋。

(1)解答疑難,提示生字詞學習的難點。

(2)理清事情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并復述。

(四)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朗讀。

找出年輕人與杰克遜大叔的三次對話,并用筆在書中標注出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

(一)分析第三次對話。

1.探究問題一:通過三次對話這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探究問題二:杰克遜大叔怎么知道年輕人將會是百萬富翁?

(二)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演一演這三次對話。

(三)師生互評。

(四)總結課文:

是?。∧贻p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哪怕從一件小事中葉要保持做人的尊嚴,堅持做人的原則,最后受到人們的賞識與尊敬,成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識延伸: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級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買東西。突然,他們被一陣鑼鼓聲吸引了。林林拉著朋友的的手來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還沒等他們擠進人群,卻被一位商人模樣鬧心耆死順隼礎?;小朋友,你想有許多錢嗎?“中年商人低聲問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說:”當然了!“那我給你一個賺錢的機會,看你長的文文靜靜,是一名學習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臺說,吃了我們廠出產(chǎn)的'健腦靈'片學習才好的,我就給你一百元錢?”可是我沒吃過這種藥??!我該怎么辦?",林林為難地問旁邊的朋友。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來幫助一下林林該怎么選擇,并說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討論)。

師總結:同學們的辯論很精彩,其實老師只想告訴你們: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應處處維護自己的尊嚴!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板書設計:

7、尊嚴。

(自立+講原則+自強+自尊)×努力==成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7271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