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杜甫教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22:34:06
望岳杜甫教案范文(18篇)
時間:2023-11-27 22:34:06     小編:筆硯

教案能夠幫助教師理清教學(xué)思路,明確教學(xué)目標(biāo)。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xué)資源的選擇和利用,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優(yōu)秀教案的特點包括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操作性強等。

望岳杜甫教案篇一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

欻吸領(lǐng)地靈,鴻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

洎吾隘世網(wǎng),行邁越瀟湘。

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

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

有時五峰氣,散風(fēng)如飛霜。

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更多。

望岳杜甫教案篇二

杜甫的《望岳》全詩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學(xué)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能結(jié)合當(dāng)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xué)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dá)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心靈共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xué)準(zhǔn)備:關(guān)于杜甫及《望岳》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xué)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1、我們學(xué)習(xí)了杜甫的《望岳》,能說說板塊的題目嗎?

這一冊板塊項目與12冊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12冊把泰山做為中華文明,泰山是一種文化)。

2、敘述板塊題目。

(體會泰山是一處名勝,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種)。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三、師生共同賞析研讀古詩。

1、(1)配樂朗誦《望岳》。

(2)全體學(xué)生配樂齊讀。

(3)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

(4)教師范讀。

2、指導(dǎo)學(xué)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dǎo)。

(2)引導(dǎo)學(xué)生質(zhì)疑,學(xué)習(xí)釋疑。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品悟詩句,賞析。

設(shè)問:

(1)詩題為《望岳》,但全詩卻不風(fēng)一個“望”字?

(2)全詩視望,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遠(yuǎn)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頂所見)。

4、引導(dǎo)學(xué)生思考:

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一不是為了傳情達(dá)意,這首詩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作業(yè))。

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進(jìn)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六、板書。

遠(yuǎn)望。

近望。

望岳凝望驚嘆、贊美、陶醉、豪邁。

愿望。

七、課后小結(jié):

望岳杜甫教案篇三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保怀鎏┥降母呗柾Π?,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笆幮厣鷮釉啤泵鑼懮窖旗F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會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耙挥[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四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出示幻燈)。

(二)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岳》(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xué)生聽讀,要求聽準(zhǔn)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xué)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xué)生推薦朗讀,其他學(xué)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xué)生輕吟。

(三)了解詩的內(nèi)容。

1、學(xué)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學(xué)習(xí)小組交流,有否疑難及互答)。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xué)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加幻燈圖片),要求學(xué)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dāng)時望岳的情景,出示問題,小組研討。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研討后,師生共同賞析:

“岱宗”兩句:“遠(yuǎn)望”(補充背景常識:此句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200公里。)。

問(1):“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朗,也更強烈。)。

問(2):此句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詩人是如何寫的?對你有何啟發(fā)?(沒有抽象地說,而是別出心裁的寫出自己的體會,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兩句:“近望”問:能否通過對這兩句品度,各用一個字分別概括詩人眼中泰山的特點?(“神”或“秀”,“高”。這兩句詩突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蕩胸”兩句:“細(xì)望”問:展開合理的聯(lián)系和想象,用你的'語言再現(xiàn)當(dāng)時的畫面。

“會當(dāng)”兩句:由“望岳”想到了將來的“登岳”。

(五)進(jìn)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jì)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lián)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jìn)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配樂)。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提高學(xué)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wù)勥@首詩什么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齊背)。

望岳杜甫教案篇五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yuǎn)而近,時間是從朝到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與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摩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手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的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yuǎn)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它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耍}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rèn)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扮姟弊謱⒋笞匀粚懙糜星椤I角跋蛉盏囊幻鏋椤瓣枴?,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兩面,所以說“割昏曉”。“割”本是個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fēng),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眱删洌褪菍懠?xì)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隱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边@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皶?dāng)”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詩賦》:“會當(dāng)一舉絕風(fēng)塵,翠蓋朱軒臨上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yán)公入朝》)如果把“會當(dāng)”解著“應(yīng)當(dāng)”便欠準(zhǔn)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rèn)為杜詩“當(dāng)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讀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杜甫在這兩句詩中所表現(xiàn)的力爭上游的精神,和他在政治上“竊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杜甫教案篇六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這首詩大約寫公元736—740年間,杜甫漫游齊趙之時。雖然此前考進(jìn)士落榜,詩里卻依然豪情萬丈,表現(xiàn)了希望登上事業(yè)頂峰的雄心壯志以及對前程萬里的樂觀和自信。

泰山是傳說自堯舜以來就受到歷代帝王祭祀的名山。杜甫之前詠泰山的名作寥寥無幾。晉宋詩人謝靈運的《泰山吟》本是樂府題,但全詩用大量雙聲疊韻詞著力形容泰山的高峻奇險,強調(diào)封禪的肅穆神圣,風(fēng)格典重生奧,完全失去了樂府的原味?;蛟S正是因為泰山的宗廟色彩過于濃厚,詩人題詠便不得不考慮它的神圣意義。所以連善寫山水詩的大謝一旦涉筆。也只能寫成板滯的頌體。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詩的形式抒寫了他在泰山頂上與仙人同游、精神飛揚于天地之間的自由與快樂。倒也符合泰山在漢代被視為“神仙道”的形象。杜甫這首詩則選擇了一個“望”的角度,將泰山壯美的自然景象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義融為了一個整體印象。開頭以散文句式自問自答。發(fā)端直稱“岱宗”,本身已包含了帝王封禪之地的意蘊,接著說從齊到魯都望不盡它的青青山色,又以景色,描寫烘托出它的高大。同樣,下面兩句說大自然把神奇和靈秀都集中與泰山,山南山北的沒明暗由高高的山峰分割,既是贊美泰山景色的壯麗和雄奇,也隱含著“岱宗”一詞的本義:萬物代謝、昏曉變化正是陰陽造化之功,既然集中與泰山,那么此山當(dāng)然不愧為五岳之首了。這就超越視野的局限,化為泰山傳統(tǒng)的人文含義概括了泰山的'主要特征:一個象征造化偉力和代謝變化的自然奇觀。

后半首寫詩人遙望山中云層起伏,心胸豁然開朗;目送飛鳥歸山,眼眶幾乎為之睜裂。以“蕩胸”二字置于“生層云”之泰山時精神的激蕩,以及將大自然的浩氣都納入胸懷的豪情。有此力度,下句說目送歸鳥以至要“決眥”的夸張,才更顯出詩人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登上的極頂。于是結(jié)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就極其現(xiàn)成,極其巧妙。既自述懷抱,又回到了泰山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中。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恚?dāng)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全詩寄托雖然深遠(yuǎn),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望岳杜甫教案篇七

《望岳》,作者杜甫,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東岳泰山。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杜甫《望岳》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內(nèi)容講解】: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樣呢?(乍一見泰山高興的不知如何形容的驚嘆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齊魯兩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蒼翠的青色。(以距離之遠(yuǎn)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寫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我一定要登臨泰山極頂,俯瞰群山,它們都將變得那么渺小。

【賞析評價】: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扒唷弊质菍懬啻涞纳缴澳┝恕笔潜憩F(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笆幮厣鷮釉啤泵鑼懮窖旗F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八

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

翻譯。

西岳高聳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圍則像他的兒孫。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著它登上華山去玉女祠呢?

可進(jìn)了車箱谷就難以回歸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門,難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氣轉(zhuǎn)涼后,登上山頂去,看山本貌。

注釋。

崚嶒:高聳突兀。

九節(jié)杖:《劉根外傳》:“漢武登少室,見一女子以九節(jié)杖仰指日,閉左目,東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誥》:“楊羲夢蓬萊仙翁,拄赤九節(jié)杖而視白龍。”

玉女洗頭盆:《集仙錄》:“明星玉女,居華山,服玉漿,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號玉女洗頭盆。其水碧綠澄徹,雨不加溢,旱不減耗。祠有玉女馬一匹?!?/p>

車箱入谷:《太平寰宇記》:“車箱谷,一名車水渦,在華陰縣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測。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鳥飛出,應(yīng)時獲雨?!?/p>

箭栝:箭的末端。

白帝: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賞析。

詠華山一首,作者所寫的華山亦同樣雄偉。不過,與年輕時代一首相比,這無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寶亂來,作者飽歷憂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敗績喪師于陳濤斜被罰,抗疏救之而獲罪被貶。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遺一年境遇較佳,一直極備艱辛。因此,詩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

作者發(fā)端“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即寫華山崇高。作者雖然極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節(jié)杖”一句“安得”二字詰問,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難以實現(xiàn)。這好比作者欲要報國,卻總是報國無門,無可奈何的心情。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兩句寫作者仰望之余,預(yù)計攀登之路。不過這始終并未實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時的盤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況一如作者縱有一腔抱負(fù)理想,卻只能空自盤算,無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詩以“稍待西風(fēng)涼冷后,高尋白帝問真源。”作結(jié),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見。

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不順,使得作者產(chǎn)生了厭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熱鬧中尋得涼冷以自療創(chuàng)痛。以華山之頂比白帝之居,更表現(xiàn)了作者自感理想無可實現(xiàn)的失意徬徨。

望岳杜甫教案篇九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這首《望岳》詩。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樣呢?(乍一見泰山高興的不知如何形容的驚嘆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齊魯兩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蒼翠的青色。(以距離之遠(yuǎn)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寫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我一定要登臨泰山極頂,俯瞰群山,它們都將變得那么渺小。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登臨的愿望?!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耙挥[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鐘:賦予、集中。

3、決:裂開。

4、凌:躍上。

翻譯: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偉壯麗?

你既挺拔蒼翠,又橫跨齊魯兩地。

造物者給你,集中了瑰麗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

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總要登上你的絕頂,

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岳泰山的。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

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

這首詩大約寫公元736—740年間,杜甫漫游齊趙之時。雖然此前考進(jìn)士落榜,詩里卻依然豪情萬丈,表現(xiàn)了希望登上事業(yè)頂峰的雄心壯志以及對前程萬里的樂觀和自信。

泰山是傳說自堯舜以來就受到歷代帝王祭祀的名山。杜甫之前詠泰山的名作寥寥無幾。晉宋詩人謝靈運的《泰山吟》本是樂府題,但全詩用大量雙聲疊韻詞著力形容泰山的高峻奇險,強調(diào)封禪的肅穆神圣,風(fēng)格典重生奧,完全失去了樂府的原味。或許正是因為泰山的宗廟色彩過于濃厚,詩人題詠便不得不考慮它的神圣意義。所以連善寫山水詩的大謝一旦涉筆。也只能寫成板滯的頌體。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詩的形式抒寫了他在泰山頂上與仙人同游、精神飛揚于天地之間的自由與快樂。倒也符合泰山在漢代被視為“神仙道”的形象。杜甫這首詩則選擇了一個“望”的角度,將泰山壯美的自然景象和象征崇高的人文意義融為了一個整體印象。開頭以散文句式自問自答。發(fā)端直稱“岱宗”,本身已包含了帝王封禪之地的意蘊,接著說從齊到魯都望不盡它的青青山色,又以景色,描寫烘托出它的高大。同樣,下面兩句說大自然把神奇和靈秀都集中與泰山,山南山北的沒明暗由高高的山峰分割,既是贊美泰山景色的壯麗和雄奇,也隱含著“岱宗”一詞的本義:萬物代謝、昏曉變化正是陰陽造化之功,既然集中與泰山,那么此山當(dāng)然不愧為五岳之首了。這就超越視野的局限,化為泰山傳統(tǒng)的人文含義概括了泰山的'主要特征:一個象征造化偉力和代謝變化的自然奇觀。

后半首寫詩人遙望山中云層起伏,心胸豁然開朗;目送飛鳥歸山,眼眶幾乎為之睜裂。以“蕩胸”二字置于“生層云”之泰山時精神的激蕩,以及將大自然的浩氣都納入胸懷的豪情。有此力度,下句說目送歸鳥以至要“決眥”的夸張,才更顯出詩人相信自己終有一天會登上的極頂。于是結(jié)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就極其現(xiàn)成,極其巧妙。既自述懷抱,又回到了泰山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中。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dāng)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全詩寄托雖然深遠(yuǎn),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一

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yuǎn)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南瑤灣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其遠(yuǎn)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一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xué)者、名將杜預(yù)之后。不過兩支派甚遠(yuǎn),杜甫出自杜預(yù)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yù)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xué),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

杜甫開元十九年十九歲時,杜甫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jìn)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杜甫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一職,杜甫于是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jì)南)。過了4年,秋天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yīng)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dǎo)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婆e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xiàn)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jìn)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yù)獻(xiàn)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fù)責(zé)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xué)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jìn)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六月,潼關(guān)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yán)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jìn)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jìn)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xiàn)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fù)擔(dān)。當(dāng)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dá)了愛國的熱情。

至德二年(757)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寶雞)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fù)責(zé)祭祀、禮樂、學(xué)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jìn)讒的感嘆和憤懣。疏救房琯這件事,杜甫經(jīng)宰相張鎬力救而得釋放。但“帝自是不甚省錄”,從此之后,肅宗對杜甫不再重用。這一年九月,長安收復(fù)。十一月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雖忠于職守,但終因受房琯案牽連,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zāi)難和人民忍辱負(fù)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皾M目悲生事,因人作遠(yuǎn)游?!?/p>

乾元二年(759)夏天,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wù),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yán)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yán)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廣德二年(760)春,嚴(yán)武再鎮(zhèn)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將近兩年。嚴(yán)武表薦杜甫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做了嚴(yán)武的參謀,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辭了職。這五、六年間,杜甫寄人籬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說:“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狂夫》)“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鋿|門?!彼靡恍┥罴?xì)節(jié)來表現(xiàn)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說他的孩子那種還沒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對父親很尊重,不知夫子禮,餓了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飯吃,在東門外號哭,到了秋風(fēng)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敗,饑兒老妻,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廣德年四月嚴(yán)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經(jīng)嘉州、戎州(宜賓)、渝州(重慶)、忠州(忠縣)、云安(云陽),于大歷元年到達(dá)夔州(奉節(jié))。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杜甫得以在此暫住,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了四十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參加了一些勞動。這一時期,詩人創(chuàng)作達(dá)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占現(xiàn)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倍兜歉摺分械模骸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大歷三年,杜甫思鄉(xiāng)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zhuǎn)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fù)折回潭州。唐代宗大歷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歷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二

望岳(東岳泰山)。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畫了這座名山雄壯壯觀的氣概,抒發(fā)。

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被人們傳頌不絕。

通過這篇望岳賞析,同學(xué)們是否對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三

【導(dǎo)語】本站的會員自由的淚水為你整理了“杜甫《望岳》賞析-杜甫”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內(nèi)容講解】: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樣呢?(乍一見泰山高興的不知如何形容的驚嘆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齊魯兩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蒼翠的青色。(以距離之遠(yuǎn)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寫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我一定要登臨泰山極頂,俯瞰群山,它們都將變得那么渺小。

【賞析評價】: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

四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鐘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會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三首_杜甫_原文及賞析。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四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內(nèi)容講解】: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樣呢?(乍一見泰山高興的不知如何形容的驚嘆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齊魯兩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yuǎn)遠(yuǎn)橫亙在那里的泰山蒼翠的青色。(以距離之遠(yuǎn)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寫出泰山的神奇秀麗),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寫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zhuǎn)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我一定要登臨泰山極頂,俯瞰群山,它們都將變得那么渺小。

【賞析評價】: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杜甫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扒唷弊质菍懬啻涞纳缴?,“末了”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笆幮厣鷮釉啤泵鑼懮窖旗F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杜甫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杜甫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五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dāng)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賞析評價】: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fā)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扒唷弊质菍懬啻涞纳缴?,“末了”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霸旎娚裥恪笔钦f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笆幮厣鷮釉啤泵鑼懮窖旗F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xiàn)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了登臨的'愿望?!皶?dāng)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xiàn)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耙挥[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六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評價】: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xì)愿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fā)自己抱負(fù)。

全詩以詩題中“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yuǎn),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詩中以飽滿熱情形象地描繪這座名山雄偉壯觀氣勢,抒發(fā)作者青年時期豪情和遠(yuǎn)大抱負(fù)。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shè)問統(tǒng)領(lǐng)下文。二句“齊魯青未”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綿延、高大?!扒唷弊质菍懬啻渖缴?,“末”是表現(xiàn)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yuǎn)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鐘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一個“鐘”字生動有力?!瓣庩柛罨钑浴?,突出泰山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兩個天地?!案睢弊中蜗筚N切,給參天矗立山姿賦予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zhuǎn)動。“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皼Q眥入歸鳥”,是瞪大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小鳥,表現(xiàn)出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yuǎn)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yuǎn)。

最后兩句想象中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chǎn)生登臨愿望?!皶?dāng)凌絕頂”中“凌”字,表現(xiàn)作者登臨決心和豪邁壯志?!耙挥[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景象,其他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高大。

這首詩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萬千景色、高大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xiàn),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七

杜甫的名篇《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dá)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jì)天下的豪情壯志。

【原文】。

望岳杜甫教案篇十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jié)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看峰巒層云迭起,胸中一陣陣蕩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么渺小。

講解:

題解。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歲的詩人赴長安參加貢舉考試,結(jié)果落榜,于是就在齊趙一帶(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四處漫游,《望岳》大約就寫于這一年。岳:山高謂之岳,這里特指東岳泰山,在今山東泰安市北。青年詩人以這首詩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雄偉氣象,同時表現(xiàn)了自己的凌云壯志。

泰山名氣很大,文化內(nèi)涵很深,歷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臨游覽,留下了眾多賦詩題詞。但自從詩人《望岳》詩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這篇名作。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詩石刻共有四處,摘其詩句者更有多處,此詩的知名度可見一斑。

詩人一生寫過三首《望岳》。雖然題目一樣,但是描寫對象、背景、旨趣、體裁、風(fēng)格均各有不同。三首詩分別寫于詩人二十五歲、四十七歲和五十八歲,把它們并讀比較,可從中略窺詩人青年、中年、暮年不同的際遇和胸懷。詠泰山的《望岳》正代表詩人青年時期光芒四射,積極進(jìn)取的人生;詠華山的《望岳》正代表詩人中年時期失意彷徨,動極思靜的人生;詠衡山的《望岳》可代表詩人晚年時期內(nèi)斂安命,與人為善的人生。

句解。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齊魯大地,只見一片青綠蒼翠,一望無際?!搬贰?,泰山別名,舊謂泰山居五岳之首,為諸山所宗,故稱岱宗?!褒R魯”,原是春秋時兩個國名,在今山東省境內(nèi);齊國在泰山之北,魯國在泰山之南,后以“齊魯”作為這一地區(qū)的代稱。因為是遠(yuǎn)望,詩人看不到太多的細(xì)節(jié),只見到一片青綠蒼翠,望不到邊,故說“未了”。它生動地展現(xiàn)了泰山山脈連綿不斷的形象,同時也有看不盡、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兩句以設(shè)問提起,既包含著醞釀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寫出遠(yuǎn)泰山雄拔于齊魯大地的英姿,可謂意出高遠(yuǎn)。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論這后五個字時說“已盡泰山”,施補華《峴傭說詩》說,這五個字“囊括數(shù)千里,可謂雄闊”。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自然似乎對泰山情有獨鐘,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邊亮,一邊暗,就好像一邊是黃昏,一邊是晨曉。“鐘”,聚集或集中之意?!瓣庩枴?,山北背日為陰,山南向日為陽?!案睢弊钟迷谶@里,恰當(dāng)?shù)孛枥L了泰山的高峻奇險。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說:“岱宗如何,意中遙想之詞,自齊至魯,其青未了,言岳之高遠(yuǎn),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鐘,矗天而峙,昏曉于此判割,二語奇峭?!边@兩句詩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詩人造語煉字精雕細(xì)刻、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特點。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細(xì)望泰山,山間云氣生發(fā),層層疊疊,令人心胸激蕩起伏。詩人睜大了眼睛,極盡舒展目力,追羨那飛入山間的.歸鳥。劉勰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詩人目睹泰山的壯美而情懷滿腔。前一句顯出詩人襟懷的浩蕩,后一句顯出眼界的空闊?!皼Q眥”,裂開眼角,形容極目遠(yuǎn)望的樣子。詩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鳥小,遠(yuǎn)望所致?還是詩人的神思隨那鳥兒一起飛翔?這兩句在寫景之中,有詩人的不盡之意及神往之情。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由望山而聯(lián)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遠(yuǎn)望近觀,再到?jīng)Q意登山,全詩雖無一個“望”字,但詩人分明不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總有一天,一定會登上泰山絕頂,放眼四望,腳下群山是那樣的渺??!《孟子·盡心上》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詩人大概此時也是這樣的心境吧。結(jié)句不但令全詩有含蓄不盡之味,更可看成是詩人的自我期許,展示了一個青年詩人的雄心和氣概。

評解。

這是一首酷似五律的五言古體詩,盡管全詩為五言八句四十字,且中間兩聯(lián)對仗,但句中平仄聲調(diào)未按規(guī)定順序演排,各句之間也不粘綴,所以歷代選本都?xì)w入“五言古詩”。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分析得極好:“詩用四層寫意。首聯(lián)遠(yuǎn)望之色,次聯(lián)近望之勢,三聯(lián)細(xì)望之景,末聯(lián)極望之情。上六實敘,下二虛摹?!?/p>

本詩所寫的雖是泰山,卻也是作者借歌頌泰山之雄偉,兼寫自己的胸懷,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用世的思想,眼下雖然未得志,但作者自信終能有所成就,攀越頂峰,全詩風(fēng)格遒勁峻潔,氣魄雄放,不愧是懷有大志者的詩作,所以《唐宋詩醇》卷九說:“四十字氣勢,欲與岱岳爭雄?!泵鞔缰摇兜菛|郡望岳樓》詩則感嘆:“齊魯?shù)浇袂辔戳?,題詩誰繼杜陵人?”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8093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