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06:23:11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范文(16篇)
時間:2023-11-28 06:23:11     小編:紫衣夢

教案的編寫應嚴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進行。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知識背景,確保教學的適度難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秀教案范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一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活動開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初步掌握長方體的概念,建立和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都有哪些圖形呢?

二、新授。

1.導入。

教師出示教具,導入新課。

(1)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3)認識長方體的立體圖形。

3.教學例2。

三、鞏固練習。

1.下列圖中哪些是長方體,哪些不是長方體,是長方體的指出它的長、寬、高。

2.判斷題。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2)長方體有可能相鄰的兩個面的面積相等。()。

(3)長方體的每一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3.說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yè):第23頁第1、2、3題。

教學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長方體有()個面,()條棱,()個頂點。長方體的6個面一般都是()形,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面積相等;()長度相等。

2.有一個長方體,長5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它所有棱的棱長之和是()。

二、新授。

1.展示動畫圖像:

(1)將長方體的較長邊縮短,使長、寬、高都相等。

(2)將長方體的較短邊延長,使長、寬、高都相等。

2.觀察學具正方體。

3.繼續(xù)展示動畫圖像,進一步明確:

(1)正方體的六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相等;

(3)有8個頂點。

5.填表。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2)相交于一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2.一個正方體每條棱長3分米,它的棱長之和是多少分米?

3.用一條長48厘米的鐵絲折成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四、家庭作業(yè):第23頁4――10題。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三

2、能熟練地運算7以內的加減法。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7以內加減式題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yè)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1、出示7以內的加、減法式題,集體、分組、個別的進行運算練習。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shù)數(shù)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3、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yè)圖。數(shù)數(shù)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shù)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四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五

3.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4塊,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1塊.。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六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shù)量、形狀、大小、數(shù)量、長度、數(shù)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jù)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七

2、能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形體。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各種正方體、長方體積木及玩具。(積木四散放在幼兒座位后面。請配班老師在幼兒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將玩具放在幼兒的椅子下面)。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一)認識搭房子的材料。

1、師:我們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這些積木都一樣嗎?

2、請每個幼兒拿一塊積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積木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先讓幼兒自由講講,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引導幼兒數(shù)一數(shù)手里的積木一共有幾個圖形組成。

1、師: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正方形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積木是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你能告訴我,你的積木上一共有幾個圖形嗎?(幼兒數(shù),老師觀察)。

2、請用不同方法數(shù)的幼兒倒前面來示范數(shù)。

3、全體幼兒用與剛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數(shù)數(shù)。

(三)引導幼兒觀察每個面的形狀。

2、小結:由六個長方形或四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長方體,由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是正方體。

1、師: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用這些材料來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堅固又漂亮。(幼兒建構房子)。

2、參觀房子,說一說搭房子的積木是什么形體的?

2、分別請拿正方體禮物的幼兒和拿長方體禮物的幼兒到前面來,其它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八

(二)學習新課。

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對學生的面),說明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個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再用手摸一下左邊的面,說它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6個面。

教師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摸一遍,說明這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請學生拿著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盒子也摸一摸,同時兩人一組相互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再請同學拿著正方體盒子,兩人一組邊摸邊說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討論。(把六個面展開放在一個平面上。)。

教師演示:把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展開,剪去接頭粘接處,貼在黑板上。也請每位同學把自己準備的長、正方體盒子的表面展開鋪在課桌上。

教師:請再說一說什么是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口答。)。

2.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四人一組邊操作邊討論后歸納:

請同學用自己的展開圖練習找各面的長寬。然后再請一兩位同學上講臺,指出黑板上展開圖中相等的面和對應的長和寬。

3.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看看自己的正方體表面展開圖,能說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求嗎?

(2)試解下面的題。

例2(投影片)一個正方體紙盒,棱長3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請同學們填在書上,一位同學板書: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積是54厘米2。

教師:如果這個盒子沒有蓋子,做這個盒子要用多少紙板該如何列式?

學生:少一個面。列式:32×5。

教師:說表面積是指六個面,實際問題中有的不是求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審題時要分清求的是哪幾個面的和。

(3)練習:課本p26做一做。(請兩位同學寫投影片,其余同學做本上。)。

用學生投影片集體訂正。

(三)鞏固反饋。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新課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三部分教學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九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有關圖形問題的學習經(jīng)驗,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長方體模型、框架,長方體形狀的紙盒等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與教材中例4和“試一試”同樣大小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可分為哪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

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嗎?

在交流中明確: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樣列式的,并相機板書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要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面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紙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體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出示‘‘試一試’’)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談話:剛才我們在求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四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同學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題中的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果來解答第(2)題,并要求學生說說用這樣的方法求表面積的根據(jù)。

4.做練習四第5題。

讓學生根據(jù)表中列出的各組數(shù)據(jù)對每一個物體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作出判斷,并說明判斷的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將結果填人表中。最后引導學生比較求長方體的表面積與求正方體表面積的過程和方法,說說求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積時各要注意什么。

四、全課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做練習四第3、4題。補充習題相關內容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問題: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

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嗎?

在交流中明確: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

(3)指名回答是怎樣列式的,并相機板書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

(4)比較小結: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要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面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修改之處: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

授課時間:

20__年3月24日。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意義,初步學會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觀察思考等解決問題的方法,去探求、經(jīng)歷、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掌握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長和寬。

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舊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有什么特征?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精美的包裝盒,工人師傅在制作這些紙盒時至少要用多少紙板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主要內容。

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當你看了課題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表面積。

2.初步認識正方體的表面積。

請你拿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也用同樣的方法剪開,再展開,看看展開后的形狀,然后在展開后的圖形中,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

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怎樣計算表面積呢?

四、自主探究。

深化主題。

1、探索活動:長方體的表面積。

2、集體研討:學生歸納,

老師板書:長方體表面積:長×寬×2+長×高×2+高×寬×2或:(長×寬+長×高+高×寬)×22。出示例1做一個微波爐的包裝箱,長0.7米,寬0.5米,高0.4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選擇兩種算法,指定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書,并口述列式計算的依據(jù)。

3、小結: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要正確找出3組面中每個面的長和寬。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我們計算時可以選擇最簡便的算法。

4、遷移:把高0.4米改為0.5米,怎樣計算?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這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四個完全一樣的長方形(只列算式不計算結果)。

五、優(yōu)化訓練。

勇闖第二關:智力沖浪園。

六、歸納知識,課堂總結。

七、布置作業(yè)。

教后反思: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一

1. 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是六年制五年級小學教學第十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是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體積計算問題的開始,是學生的空間觀念從二維向三維的一次飛躍,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和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也為今后學習圓柱體體積計算作了鋪墊。

2. 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以及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擬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通過實踐、觀察、比析、綜合、概括去獲得知識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 教學重難點: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fā)展。學生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不易理解,為此,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那么,怎么找到計算長方體喝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這節(jié)課我首先運用設疑導入法引入新課;其次,運用實驗探究法、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學知----在練習中用知,從直觀教學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讓學生自始至終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之中,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明確任務

理想的新課導入,能喚起學生的記憶思維,激發(fā)他們求知欲望,能誘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上課一開始,我就拿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木塊,問大家:“你們能算出這兩個物體的體積嗎?想不想找到一個計算體積的方法?這節(jié)課請大家自己動手、動腦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辈⒂纱私沂菊n題,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興趣盎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二)操作感知,探究規(guī)律,鞏固深化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點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jù)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教具和學具,師生一起進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把學生的具體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新知識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做-----操作感知

先讓學生用學具(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方木塊)擺一擺,坐下面3個實驗并作實驗記錄:

實驗1:每排擺4個方木塊,擺3排,方木塊的總數(shù)是( )個。

實驗2:擺這樣的2層,公用方木塊( )個。

實驗3:要擺成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格,應怎樣擺?共要方塊( )個。

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并填入表中: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2、理解掌握并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3、在探究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正方體(多個)ppt。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填空。

(1)()叫做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2、下面各圖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物體體積的大小取決于這個物體里所含單位體積的多少。

二、導入,確定學習目標。

1、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請學生猜猜它的體積大約是多少?那么怎么能準確地知道這個物體的體積是多少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2)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三、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顧“以舊學新”的幾何問題研究方法。

以前我們在研究推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時,都用過哪些方法:數(shù)方格、割補法。看看這兩種方法,哪種適合研究長方體體積。簡單討論后,確定用“數(shù)方塊”的方法。

2、教師ppt演示切割物體數(shù)方塊,讓學生明白: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但是操作起來麻煩,有些物體是不容易切割,不能切割,而且,物體的長、寬、高必須是整厘米的。

3、質疑思考: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量出長方體長、寬、高的長度,用計算的方法呢?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長方體的體積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呢?下面,我們就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來研究這個問題。

4、出示小組研究提示。

(1)用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長方體(至少擺兩種)。

(2)把不同的長方體的相關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29頁表格)。

(3)觀察上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嗎?

6、即使練習:(例1)出示例1,指名口答,指導用字母公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7、根據(jù)例1右邊的正方體圖形,讓學生總結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用字母表示:v=a×a×a=a3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四、練習。

1、建筑工地要挖一個長50米、寬30米、深50厘米的長方體土坑,一個要挖出多少方的土?(33頁第8題)。

2、一塊棱長30厘米的正方體冰塊,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33頁第9題)。

3、一塊長方體肥皂的尺寸如下圖,它的體積是多少?要用硬紙板給它做個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31頁做一做第一題增加一個問題)。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v=abh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三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理解底面積。

投影儀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1.觀察。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2.思考。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v=sh

1.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2.做第35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把這根木料豎起來實際上就是什么?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七的第9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

做練習七的第10、11、12題。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四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課件。

一、復習導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怎樣求?

二、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涂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后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fā)生變化。

小結: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五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重點

理解底面積。

儀器

教具

投影儀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1.做第20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三的第9、10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

做練習三的第11、12、13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統(tǒng)一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長(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數(shù)學長方體正方體教案篇十六

1、能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理解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

2.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學生學會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理清知識網(wǎng)絡、進行分析歸納、邏輯推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科學運用,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橡皮

一、回顧昨天整理的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有關的知識點,可以喚起學生對所學過知識的再現(xiàn),為本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理解應用,走進生活樂鄉(xiāng)學苑

通過上節(jié)課的整理,我們已經(jīng)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和認識,大家的表現(xiàn)都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運用這些知識,幫助工人叔叔去解決他們在生產(chǎn)橡皮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提醒:量出的數(shù)據(jù)保留整厘米數(shù)。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橡皮入手,動手量橡皮的長寬高再計算其體積,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習興趣。

2、如果把這塊橡皮平放在桌面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學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樣擺放占桌面的面積最大,怎樣擺放占桌面的面積最小。

師:以后在擺放物品時,就可以利用這個知識合理利用空間。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擺一擺,讓學生加深對“底面積”的理解。知道,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

3、如果要給這塊橡皮做一個盒子最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紙片,該怎樣算呢?(不計算接頭處與損耗材料)

設計意圖:練習求6個面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4、給這塊橡皮四周貼上商標紙(貼滿),商標紙的面積最少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類似這樣只算4個面面積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長方體立柱的油漆面積、火柴盒外殼等)

設計意圖:練習求4個面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師:你還能舉出類似這樣只計算5個面面積的例子嗎?(粉刷教室的墻壁和頂棚、給游泳池四壁和底面貼瓷片等)

設計意圖:練習求5個面的正方體的表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拼拼說說算算,讓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現(xiàn),從簡單的“體積不變,表面積變了”到每一種拼法具體減少了哪兩個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運用知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思維。

8、這個外包裝箱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三、學生展示自己出的關于長方體、正方體知識的數(shù)學問題,讓全班同學解答、交流。

設計意圖:平時學生習慣了老師出題,學生答題,現(xiàn)在讓學生自己出題更能激發(fā)練習的興趣。

四、課堂小結

像橡皮這樣的一系列問題,在生活中有很多,這就說明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后要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物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五、課外延伸(作業(yè))

夏天到了,哪些同學喜歡游戲呢?你們想在今后我們的校園內建個游戲池,今天請你們幫我們學校校園內設計一個游戲池吧!

本節(jié)課從學生平時接觸較多的“橡皮”入手,給學生一種親切與熟悉的感覺,能更好地使學生從心理上拉近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實踐練習學生自己測量出數(sh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這自然需要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種練習設計體現(xiàn)了課標所倡導的“基礎性”、“層次性”、“應用性”的特點。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9245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