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優(yōu)秀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06:31:03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優(yōu)秀14篇)
時間:2023-11-28 06:31:03     小編:字海

總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時間和資源,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切忌抄襲他人的總結,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培養(yǎng)積極的心態(tài)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困難和挑戰(zhàn)。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一

1、知識目標:學會理解文章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

2、能力目標: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點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生說出風霜雨雪四種自然現象中最喜歡的現象及喜歡的原因,導入新課。

二、自學預習,感知本課學習任務。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這場雪有什么特點?

四、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如何抓特點表達思想感情。

1、看錄相找出與課文相對應的部分,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出原因。

2、生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談出自己的感受,做好匯報準備。

4、學生匯報。

5、學生講述自己所見過的最大的雪,談談當時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課中作者的聯想。

五、激發(fā)情感,結束全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二

一、教學要求:

1、理解“粉妝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閱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三、教具準備:投影、圖片、cd。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生齊讀課題)。

課文按什么順序來描寫這場雪的?(指名回答)板書: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時間短、變化快,突出了天氣驟冷。

板書:驟冷。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

(引讀:師讀時間,生讀天氣變化。)。

3、小結:一天之內,天氣變化如此之快,預示著這是一場大雪。

(二)感受雪大,體會景美、人歡:

1、這場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說)。

板書: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樣從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請大家細讀3——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圈點點,有什么感受隨時用簡潔的語句記下來。老師相信你的感覺是最準的。(生細讀體會)。

3、下面,把你最感興趣的語句讀給同桌聽,讀完后互相說說感受。(同桌讀、說)。

4、交流:先讀句子,再說說自己的感受。師生議議、讀讀。(以下內容按學生思路安排教學)。

a、第3自然段。

抓住“鵝毛般的”“地上一會兒就白了”(視覺)。

“簌簌地”“不斷”“咯吱”“壓斷了”(聽覺)體會夜靜、雪大。

(指名說、讀)。

你們看他,讀得輕輕地、緩緩地,多安靜??!把“夜靜雪大”的意境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學著他再去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出這樣的感受。(齊讀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說明下雪時間長,雪下得大。)。

指導朗讀:語速慢、語氣稍重。

(2)“嗬!好大的雪?。 保▋蓚€感嘆號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驚嘆。)。

指導朗讀:突出“好大”,驚嘆的語氣。

(3)從“罩”“厚厚的”“粉妝玉砌”整體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

說說你對“粉妝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親眼看看粉妝玉砌的世界?先閉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畫面,——睜開眼睛。(出示畫面:田野中、樹林里、屋頂上、公園里的雪景圖)。

雪景美嗎?(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

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練讀、指名讀、齊讀)。

說得好,讀得也好。老師送你們幾個描寫雪景的詞語。

(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冰凝雪積)。

你還能說出其他的詞嗎?

(4)從(部分描寫)樹上積雪的靜態(tài)描寫、動態(tài)描寫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說)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樹、松樹積雪圖)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掛滿、堆滿”

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圖試背:生練說、指名說,評議)。

小結:觀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玉樹瓊枝,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指導朗讀:親切、喜愛之情。

“簌簌地”“玉屑”“隨風飄揚”“五光十色”(動態(tài)的雪景也很美。)。

指導朗讀:歡快、活潑。

小結;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靜態(tài)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動態(tài)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一動一靜使景物特征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歡”

(出示圖)下雪后,孩子們在干什么?(指名說)。

他們可高興啦!誰能讀出高興的語氣?(指名讀)。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來嗎?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指名說)。

板書:人歡。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點,給我們描繪出一個童話般的雪的世界。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再到粉妝玉砌的世界中去盡情地遨游一番吧!(配樂朗讀:生自練、指名讀)。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現在老師的眼前。

(三)體會聯想,加深認識:

1、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了什么?

(生自讀6、7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

2、交流:

(1)“瑞雪兆豐年”的意思。(指名說)。

這句話包含著怎樣的科學道理?

3、此時此刻,作者看著眼前晶瑩剔透的世界,聽著耳畔孩子的歡聲笑語,聯想到明年的豐收,他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興奮)。

4、簡介背景:

一場大雪使得作者如此興奮和激動,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嗎?

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業(yè)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瞧,農民們都高興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圖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親眼目睹了這一場雪,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模擬記者采訪,學生說感受)。

總結:作者不僅寫了事物:第一場雪,還寫了聯想:瑞雪兆豐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點明了喜悅的原因,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也深化了課文的主題。讓我們帶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朗讀一次全文。(配樂)。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搜集雪景資料,寫一篇短文。

板書:19、第一場雪。

雪前驟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歡喜悅。

聯想瑞雪兆豐年。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三

《詠華山》是蘇教版小語第二冊教材的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由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閱讀能力、識字能力,所以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努力體現以下四點設想:

1、處理識字教學時,以閱讀為主線,寓識字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把識字的要求分步實現,逐步加深: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檢測時,側重糾正生字的讀音。

細讀課文――側重在字詞的意思的理解上,主要引導學生把字詞的意思帶入課文語境中,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讀自悟。

復習階段――重點在字形的記憶上,主要采用學生自己教自己的方法。

以上三步對識字的分步處理,目的是想保證閱讀教學的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2、閱讀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入境悟情,借文學詩,抓重點詞句的理解,領悟文和詩中對華山“高”的描述。

(1)、揭題階段――鼓勵學生對課題質疑。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華山在哪里”、“華山怎么樣”、“誰詠華山”等問題。課伊始,疑已生,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情感被點燃,所以教師順生疑、順生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

(2)、初讀階段――為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讀了課文,你覺得華山怎么樣?目的是為了獲得輪廓式的鳥瞰效果。

(3)、細讀階段――我沒有順文章的.寫路去教,而是順生疑:你覺得華山高,從課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華山的“高”呢?抓住學生找出來的句子,進行重點點撥、理解。如“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币痪洌龑W生聯系生活實際:平時你們怎么看太陽和云?什么感覺?現在在華山頂上怎么看?什么感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簡筆畫既創(chuàng)設了語言情境,又幫助了學生更好地領悟語言文字,同時還能讓學生有個性地進行朗讀、體會。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出現古詩,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讀,學生很快能聯系前文自己解釋詩句的意思了。又例“情不自禁”一詞很難說清,教師先把工夫放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山頂景觀”上,當學生獲得這種體驗后,對該詞的理解、領悟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最后再安排學生整體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領悟文章的寫路。

3、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主體,在閱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為學而教”的主導作用。

在研究性的閱讀過程中,學生從研究點的選擇、確定,有關句子的收集、分析,整個過程都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體驗得到了尊重,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營造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好氛圍,扮演的角色是指導者、協助者、參與者,如:整節(jié)課上都在營造“入境悟情”的語言環(huán)境,適當引導、點撥學生借文學詩,以情促情,實現“為學而教”。

4、實現多媒體的效用性。

如:.課件中的“華山遠景圖”,為創(chuàng)設情境服務;寫字指導階段的“筆順圖”,可讓學生對照,應證自己的識記方法,同時鞏固記憶字形;第二段課文學完后讓學生看“華山風光片”,其目的之一是讓學生讀語言文字時產生的想象畫面與真實畫面進行疊加、驗證、篩選;第二個目的是引起學生搜集信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四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一、二段內容。

重點: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難點:理解一、二段內容。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雪景圖。(單擊課題)。

二.審題引入。

1.“一場雪”和“第一場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場雪”應抓哪些特點寫?

三.范讀課文,初知內容。

1.邊聽邊想。

作者寫“第一場雪”抓住哪些特點寫的?

2.生討論后,師總結。(單擊答案)。

四.自學生字詞,理清層次。

1.查字典自學字詞。

2.按“下雪”“雪后”“聯想”給課文分段。

五.檢查自學情況。

1.拼寫詞語。(單擊鞏固練習拼寫詞語)。

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2.討論分段。

讀課文,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討論分段依據。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找出表示時間和天氣變化的語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

前天--氣象臺預報寒流即將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布滿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凜冽寒風。(寒流到來)。

昨天黃昏--下起雪來。

這是按時間順序把寒流來時每一個階段的特點表現出來,語言簡明,特點突出。

七.講讀第二段。

1.朗讀第二段。

2.下雪時,作者怎樣按先后記敘了下雪的過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詞,再找出相應的下雪情景。

這段也是按時間發(fā)展順序寫的,用看到的和聽到的把下雪的情況寫出來了,有形、有聲、有色。

八.布置作業(yè)。

1.寫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1.深入體會文章中心。

2.學習寫作方法。

重點:體會文章中心思想。

難點:學習文章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第二段。

二.講讀第三段。

1.朗讀第三段。

2.議論。

(1)這一段的兩個小節(jié),寫了哪三個方面的內容?(雪大、雪美、人歡)。

(2)“嗬!”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怎樣寫雪大?進一步理解詞語“罩”“粉妝玉砌”。

(3)為什么柳樹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松樹和柏樹上的雪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這里寫的是靜景。

(4)一陣風吹來,樹上的精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齊讀“樹枝輕輕地搖晃”到“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這里寫的是動景。

(5)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

(6)“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边@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歡”)。

(7)概括段意。

三.講讀第四段。

2.“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是什么?

3.作者對第一場雪懷著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

4.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結。

“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叫諺語。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勞動經驗的總結,是客觀規(guī)律的總結,含有科學道理。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預見到來年小麥將會豐收,表達了作者對這場大雪充滿了喜悅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總結談話。

1.復述全文內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過第一場雪雪景的描寫和聯想,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和預見到小麥豐收的喜悅之情。

3.學習寫作方法。

(1)文章敘述順序: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順序寫,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后兩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寒流來時各個階段的特點非常清楚,雪后落葉的柳樹和不落葉的松柏不同的特點表現的非常準確。

(3)景中含情:作者對第一場雪的喜悅之情通過具體語言表現出來,把“嚴寒”寫得很美,透過美顯示愛,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課堂練習。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二.三.四三個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前:冷--云--風。

第一場雪中:大片大片一會兒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歡。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五

教材分析:

這篇閱讀課文選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賦》,原題為《瑞雪圖》。文章描述了膠東半島的第一場大雪,講述了“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表達了作者的喜悅心情。

教學目標:

學會10個生字和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粉妝玉砌、瑞雪兆豐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通過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在描述瑞雪的過程中透露出來的喜悅之情。初步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第一場雪的,寫出了這一場雪的哪些特點。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教學構想:

先布置預習,再在課堂上交流預習的結果,解決問題,最后欣賞平時積累的有關于描寫雪景的段落。學生可充當小導游,介紹雪后美景。

教學準備。

積累有關于描寫雪景的詞句段、雪景錄象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背景,感受雪景的美,并能感情朗讀。

學生學習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雪嗎?誰來說說為什么喜歡雪,它美在哪里?今天,我們來學習峻青寫的《第一場雪》。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生詞小黑板,點名匯報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共同糾正讀音。記住字形。

2、開火車按自然段初讀課文。

3、讀后請大家結合預習課文的情況,說說課文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根據以往教學情況和學生心理,一般說,學生對課文中“雪中”和“雪后”這兩部分最感興趣。因勢利導先學習這兩部分內容。)。

三、學習新課。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這場雪下得怎么樣,給你什么感覺。

2、在書上找一找,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這一場雪下得很大?

(1)注意指導學生突出理解“鵝毛般”、“一會兒”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朗讀這一句。(注意“鵝毛般”讀成重音;“一會兒”可讀快些。)。

3、同學們,下雪與下雨不同,沒有聲響??墒钦n文中為什么又寫“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的聲音呢?(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雪下得大,并指導學生在討論后朗讀這兩句。)。

4、按照剛才的學習要求,請大家把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輕聲讀一讀。誰能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請1—2人有感情地朗讀。)。

5、這場雪下得真大啊!剛才我們一起學的是下雪時的情況。讓我們再來看一看,下雪以后又是怎樣的情景?指名讀第四、五自然段。讀后引導學生說說又從哪里看出這場雪下得真大、真美。(注意指導學生理解“好大”、“全都罩上”、“掛滿”、“堆滿”等詞語。)。

6、我們來看看這一句:“推開門一看,嗬!好大的雪??!”這里作者連用了兩個感嘆號。想一想,作者當時看到這雪景是什么感覺?(作者內心充滿了驚嘆、贊美,脫口而出。)指導學生朗讀這一句。(要讀出重音,要表達出驚嘆、贊美、欣喜之情。)。

7、再想想,作者在贊美、驚嘆什么?(讓學生在輕聲朗讀中學習體會。)。

8、誰能把第四、五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讀一下?(請幾個學生起來朗讀。)。

四、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抄寫本課生字詞。難寫的可多寫幾遍。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六

更無山與齊。的山都在華山腳下。

舉頭紅日近,太陽顯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間飄著朵朵白云。

五、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正音、質疑。

2、給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邊是“”,不是“幾”

近:先寫“斤”,再寫“辶”,第二筆是豎撇。

與:熟字去偏旁記憶,“寫”去掉“冖”

齊:撇捺要伸展。

4、描紅、臨寫。

六、課外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

《詠華山》是“文藏詩”的一篇課文,也就是把一首詩包含在一個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對“詩”的意境的啟發(fā)。

1、圍繞詩展開討論.學習。

古詩是全文內容所在,先出示古詩設疑,圍繞古詩學習課文,展開討論。

2、借助文來解詩。

詩句蘊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過閱讀課文繪制簡筆畫,簡明.形象化古詩。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進行語言積累和表達方法的領悟。

2.體會作者借描寫雪景所表達的預見到來年小麥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

(1)俗語說,瑞雪兆豐年。這并不是迷信,有著充分的科學根據。

(2)有經驗的老農把雪比作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樣在描述瑞雪的過程中透露自己內心的喜悅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按照要求預習課文。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見過雪嗎?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說說自己的經歷。

2.播放下雪視頻和雪景視頻,談談感受。

3.談話:一場大雪后,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我們今天學習課文《第一場雪》,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的,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4.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

2.認真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3.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多讀讀,可以在旁邊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質疑。

三、檢查預習完成情況。

1.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小結:因為是,所以作者抓天氣驟然變冷這個特點來寫;又寫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對進行了聯想議論。

2.讀通課文,理清脈絡。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聯想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氣變化。

第二段(3)下雪時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聯想。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2.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分段朗讀課文。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大家思考:這一段的兩個小節(jié),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分小組議論。(雪大、雪景美、人歡樂)。

(1)雪后的景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出示課文插圖,結合課文內容想像后的壯麗景象,學生可邊看圖邊說。

4.朗讀課文,讀出喜愛之情。

過渡:其它幾段又寫的是什么呢?學習其余幾個段落。

三、學習第一段。

1.朗讀第一段,找出表示時間和天氣變化的語句,并在書中勾畫出來。

2.全班交流。

3.朗讀第一段。

四、學習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下雪時作者怎樣按先后順序記敘了下雪的過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詞,再找出相應的下雪情景。

2.用對讀的形式進行交流。

3.小結: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寫得很細致,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籟籟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所以這段寫得有序、有色、有形、有聲。

五、學習第四段。

1.齊讀這一段,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樣理解瑞雪兆豐年的?它的科學根據是什么?

3.作者由聯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總結。

1.朗讀全文。

2.你認為這篇課文哪部分寫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2.抄寫你覺得寫得好的語句。

3.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說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八

教學。

目標知識引導學生通過《書憤》明確律詩的基本知識。

能力使學生能夠對詩歌進行,并且能夠通過文字體會作者的愛國情感以及壯志難酬的憤慨。

態(tài)度情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方法講授法。

重點分析陸游渴望收復失地、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理想不能實現,壯志難酬的忠憤之情。

難點陸游的愛國情緣何如此深厚?

媒體使用多媒體。

教學用具教科書備課本。

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入。

二.授課。

三.總結。

復習引入。

另一類題材的作品則是以愛國情為主要內容的作品。

教師讀課文。

公元12年底85歲的詩人臨終前所作。

把關于作者生平的資料明確給學生。

解題。

概括文意。

進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幾十年生活經歷的生動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顧了青年時的凌云壯志和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并由此府仰千載,抒發(fā)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

寫作特點:

這首詩虛實相生,變化多姿。

首聯上句寫實,回憶年輕時的天真單純;下句以實寫虛,“北望中原氣如山”,用有形的“山”來形容無形的“氣”,突出“氣”的堅毅、豪邁、軒昂;頸聯上句“塞上長城”寫理想,氣勢雄偉,意境高遠,從大遠處落筆,是虛寫;下句“鏡中衰鬢”寫現實,感情沉郁,格調凝重,從細處近處用墨,是實寫。在虛實的映襯中,加重了詩歌雄壯悲憤的基調。

詩歌還通過場面寫人,通過場面寫情。

例如,頷聯對仗工整,描畫白雪皚皚,秋風蕭蕭,萬馬奔騰戰(zhàn)船橫空的征戰(zhàn)場面,從而贊美當年氣吞殘?zhí)?,揮戈衛(wèi)邊的愛國將士,是對“氣如山”這種豪情具體形象的說明,從中可以看到作者戰(zhàn)斗的熱情。此聯表面寫宏大的場面,實際歌頌英勇的戰(zhàn)士,表面寫戰(zhàn)爭,實際抒發(fā)感情。

一、背誦(出示幻燈片)。

1詞:《釵頭鳳》(陸游、唐琬)。

2詩:《沈園二首》(《登禹寄寺望沈園》)。

二、另一類題材的作品則是以愛國情為主要內容的作品。

初中曾經學過的一首詩《示兒》學生進行背誦。讓學生對這首詩的情感作簡要地闡述。

三、簡單了解陸游的生平。(幻燈片)。

初步感受陸游的愛國情感。

四、《書憤》的創(chuàng)作背景狀況。(幻燈片)。

五、分析鑒賞詩歌:

1、生讀詩歌并思考:

(1)你怎樣破題?

(2)由標題所體現的情感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如何通過詩句來加以表現,請你分析。(在這個地方不用回答,要求結合下面的分析來理解這個問題)。

回答1、書:書寫憤:憤怒。

思考:請分別概括詩歌中四聯的意思。

首聯:早年年輕單純,豪氣如山。

頷聯:壯年時候所向往和參與的斗爭,表明渴望北伐恢復中原,而今依舊向往這種生活。

頸聯:主要表現作者的落寞,悲傷憤慨之情。

尾聯:表明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況。

思考:作者的的憤慨情感是從詩歌上反映出來的,請你對詩歌進行鑒賞。

(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

你最喜歡那句詩?請你進行賞析。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里利用幻燈片的形式做鏈接對具體的詞語或者是句子進行賞析)。

讓學生對整首詩歌進行賞析。

回答:陸游在書憤一詩中所表現的根源是什么?

拓展:陸游的其它反映同題材的詩歌。

(《金錯刀行》。

他的抗金報國之志的詞,更是激情洋溢,如《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拓展二同時代其它著名的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詩歌。

文天祥和岳飛。

最后讓學生齊聲朗誦《書憤》。

出示幻燈片。

愛情悲劇的根源對封建家長制度的批判。

通過不同類別的作品全面把握陸游其人。

臨終不忘憂國可見陸游血脈中的愛國情。

作者郵箱:hanqiuyueying@。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啟發(fā)式、討論式、自學式、以讀代講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丑小鴨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行為,即:面對別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棄;別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2、從丑小鴨出生后的不幸遭遇,理解為什么丑小鴨會變成一只美麗的白天鵝。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精彩兩分鐘:(講成語故事)。

二、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丑小鴨這一感人的童話故事,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11個生字,并且知道了這是一個關于一只()變成()的故事。

2、這節(jié)課,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鴨會遇到什么樣的遭遇?它的心情會怎樣?它的'命運又將如何?)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將在這節(jié)課共同學習。

三、新授。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們覺得丑小鴨真的丑嗎?(丑、引讀:他的毛嘴巴身子美:引讀:竟是的羽毛,脖子,張開的翅膀。)你從哪些詞語、句子看出來的,哦?資料提供者: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月球之謎》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涵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趣味性強。學生通過對本課的探究,進一步了解有關月球的知識,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2、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養(yǎng)根據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4、激發(fā)探索月球、宇宙奧秘的興趣和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三、教學難點:

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以及積極探索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未知的神秘世界。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進神秘的月球,去探索它的奧秘。(課件出示美麗的月空圖)板書課題。

出示宇宙飛船圖,老師:這是我們將要乘坐的宇宙飛船,下面請。

第一小組的同學考大家詞語,通過考驗的同學就可以順利乘坐飛船了,開始檢驗。(第一小組同學事先準備好詞語卡片,用磁力扣提前擺在黑板上,去提問的指著相應的詞語,選出重點詞語造句,如:努力,曾經)。

2、出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先默讀,在讓班長讀)。

1、朗讀課文,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2、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培養(yǎng)根據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3、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4、激發(fā)探索月球、宇宙奧秘的興趣和愛科學的情感。

(二)朗讀第一自然段,激發(fā)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1、指讀第一自然段。

2、指導讀第一句,讀出優(yōu)美的語氣;第二句稍慢,給人以思考的空間。

3、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遐想。(課件出示多幅美麗的夜空圖))過渡:千萬年來,月球用它特有的魅力折服著人類,人們夢想著能登上月球,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終于在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了這個神秘的星球,他們第一眼看到的.將是怎樣的世界呢?(課件出示宇航員登月球圖片)。

(三)朗讀第二自然段,了解月球是怎樣的世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度段,思考:宇航員第一眼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

下面請第三小組為大家朗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理解“荒漠”、“奇異”。

我知道了月球上是什么樣的,我知道荒漠的意思是荒涼廣闊的土地。我知道奇異的意思是奇怪。

3、現在我們已經乘坐飛船來到了月球,把你看到的景色,用高科技電話告訴人類吧?。ㄊ謩葑龃螂娫挊幼?,師生接讀第二自然段)4課文用哪個詞概括月球景色特點(板書“奇異”)。

5、月球上景色你覺得最奇最異的是什么?

學法指導:

如果我們能向剛才那孩子,抓住文中重點詞,帶著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仔細讀第二自然段,讀書時,可以在詞下面作記號,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

6、指導朗讀:

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同時能感受到陽光,還能感受到沒有一點生機,月球上一切真是十分“奇異”你能把這種感受用聲音表達出來嗎?讀一讀,練一練。

7、播放月球景色課件。

你們想親眼看看月球上奇異景色嗎?請看看宇航員從月球拍回來的照片吧!(課件出示月球地貌圖片)。

過渡:

下面默讀課文的3—6自然段。

人們做了那些實驗?月球奧秘發(fā)布會開始。

下面請第四小組匯報第三自然段。(先齊讀,然后說出第一個不解之謎)。

下面請第五小組匯報第四自然段。(人們做了哪些實驗,相機板書:細菌、植物)。

這些迷科學家解決了嗎?是?。∵@一串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說出多么“令人費解”啊!板書:“費解”)在書上找到這句話齊讀。

指導讀好感嘆句,認識一句話獨立成段起強調作用。

人們有做了哪些研究呢?下面請第六小組匯報第六自然段。(通過估計可以看出這只是推測的結果,有可能的意思。)。

第七自然段用一個省略號,你能領略其中的道理嗎?全文采用列舉法,這里表示什么?(還有好多的謎)誰在課前收集月球之謎的資料了?來讓我們聽聽還有那些謎吧?(生匯報)。

過渡:人類探索發(fā)現月球的奧秘的同時,又發(fā)現了許多未解之謎,此時你有何感受?

五、齊讀最后一段。

現在我們已經乘坐飛船回到了地球,遙望那遠遠的明月,你想說些什么呢?請第七小組說說。(我想起了一句古詩、請同學看95頁的資料袋,我們給大家讀一讀。

教師小結:

讓我們從小學好科學知識,將來繼續(xù)探索月球的奧秘吧!

六、板書:

景色奇異。

月球之迷細菌令人費解繼續(xù)探索。

科學實驗植物。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十一

1、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先…再…然后…”寫一段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了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和現代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激發(fā)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中國,繼美國、蘇聯之后第三個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的國家!

1969年7月16日,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載著3名宇航員飛出地球、飛上了月球,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人類為之夢想了數千年的月球,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激動人心的大場面。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生聽錄音領會文章大意。

3、學生根據“飛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開發(fā)價值”理清課文脈絡。

三、讀中感悟、回顧經典。

一學習第五自然段。

2.交流你在讀到什么地方有了自己的想法?誰來說一說?

抓住“小心翼翼”、“心馳神往”

師:怎樣理解“流下了深深的腳印”?

3、師: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個偉大的時刻,記住這個偉大的時刻。

(課件演示:1969年7月20日22時56分20秒,月面上終于踏出人類第一個腳印)。

師:面對沉睡已久的月球,你覺得此時此刻宇航員最想說什么呢?

(千百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我們終于登上了心馳神往的月球)。

師:看看阿姆斯特朗是怎么說的?

(課件演示:對于一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這卻是巨大的一步!--阿姆斯特朗)。

師: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阿姆斯特朗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讀。

師:多么意味深長的一句話?。τ谝粋€人來說從懸梯到月球是一小步,但對科學來說這一登月計劃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許多科學家為此奉獻了多少個日夜。這一小步跨過了五千年的時光)。

師:多么激動人心的一刻?。∥覀円黄饋碜x一讀!

齊讀。

(二)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師:地球距離月球有38萬公里,這么長的距離人類是怎樣從地球飛到月球上去的呢?同學們讀了1-4自然段就知道這一過程了。下面我們分小組學習這幾自然段,討論這個問題。

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這次登月要做許許多多的準備工作,花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否能夠成功就看這時候了。一旦失敗,那么將船毀人亡,如果成功,全球會為之振奮。人們心情十分緊張,覺得時間特別漫長)。

(抓住“工作”、“睡覺”、“吃飯”

4.過渡:雖然我們現在沒有機會去親臨月球,目睹月球的風光,但我們可以看一看宇航員眼中的月球。請同學們讀讀第6自然段。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齊讀第6自然段。

師:我們來看看真實的月球是什么樣的?

(課件演示月球畫面)。

師:多么神秘多么荒涼??!請男生讀描寫月球景色的句子。

2、師:宇航員第一次登上月球,激動而又慎重,探索著這夢幻般的未知世界,同樣也在月球上遙遙地觀望著人類的家園--地球。地球是什么樣的?我們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地球畫面)。

師:你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的?指名回答。

師:多美的地球??!請女生讀描寫地球的一段話。

(四)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

2、“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月球一定會成為我們人類的另一個家園?!边@句話如何理解?

(人類發(fā)現月球有開發(fā)價值,會在此基礎上研究、開發(fā)、利用月球的資源。讓月球跟地球一樣為人類造福)。

4、齊讀第7自然段。

四、總結激趣。

同學們,無窮無盡的宇宙里藏著數不清的奧秘,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將來乘著我們國家的神州八號、九號飛船去研究它們,去開發(fā)它們,讓更多的天體,更多的資源為人類造福!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丑小鴨與不幸生活頑強抗爭的意志,感受他變成白天鵝后內心豐富的情感。

2、感情朗讀課文,讀中悟情。

3、讀中明理,能把自己讀懂的內容表達出來。

二、教學準備:

cia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引讀第一自然段,奠定基調。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丑小鴨》,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只怪模怪樣的鴨子,你看,(課件出示圖、文)它的嘴――大大的,腿細細的',身子瘦瘦的的,樣子真難看。

(二)、學習2―4自然段,體會可憐、不幸、頑強。

1、第一層次:

(1)是呀,丑小鴨那么丑,沒有一個人喜歡它,老師想把課文讀一讀,你們愿意聽嗎?

(2)教師配樂范讀2―4自然段。

(3)聽到這,你們想說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感受)。

你們聽的很認真,說的也很好,現在誰想讀讀這部分內容?

(4)以不同形式讀2―4自然段。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邀請一位同伴讀第三自然段;推薦一名學生讀第四自然段;未叫到還想讀的同學齊讀2―4自然段。

2、第二層次:

就因為他丑,

大家都()他。

在家里,

哥哥、姐姐()他,

小伙伴們()他,

連媽媽也()他。

在外面,

野鴨子()他,

小鳥()他,

獵狗()他。

(2)自由練習填空,反饋并指導讀好此詩。

(3)詩歌中所填的詞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丑小鴨的可憐,讓我們再讀一讀2―4自然段。

3、第三層次:

在詩歌第二自然段后補充:

為了(),

他悄悄地離開了家。

在詩歌第三自然段后補充:

為了(),

他只好白天躲起來,

晚上才出來找吃的。

(3)是呀,丑小鴨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他卻是那么努力的追求新生活,那么執(zhí)著地熱愛著生命。這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鴨,讓我們再來讀一讀2―4自然段。

(三)、學習5、6自然段,感受變成白天鵝后的復雜心情。

小朋友們,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丑小鴨都默默忍受著,堅強生活著,他終于挨過了寒冷而又饑餓的冬天。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十三

一、復習,抓重點句子導入。

(1)討厭、蛋殼、欺負、翅膀暖烘烘臥在剩下裂開孤單蘆葦籬笆凍僵幸虧譏笑。

(2)毛灰灰的漂亮的影子。

嘴巴大大的雪白的羽毛。

身子瘦瘦的長長的脖子。

(丑小鴨)(白天鵝)。

2、這兩組詞語分別描寫誰的?

二、品讀想象,感受苦難。

1.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可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經歷了千辛萬苦,有許多不幸的遭遇。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想想丑小鴨在家里遭遇了什么磨難?請用鉛筆畫出幾個重點詞來。

(2)(出示插圖)他們是怎樣欺負丑小鴨呢?誰來用自已的話說一說。

(3)課文是怎樣寫的?我們來合作讀一讀。老師把紅色送給你們,把黑色留給自己。(出示句子)。

(4)你被人欺負過嗎?被人欺負的心情怎樣?誰能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段話。

(5)丑小鴨沒有朋友,沒有快樂,就連兄弟姐妹都欺負它,它感到非常___(孤單)。

2、孤單的丑小鴨為了尋找快樂與幸福,他選擇了離開家。臨走時,它還給鴨媽媽寫了一封信:誰能幫助他在橫線上加上合適的話,把信寫完整。(同桌說、指名說3個以上)。

親愛的媽媽:

您好!我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到非常__________________。我要離開家,去尋找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丑小鴨。

4.離開了家,丑小鴨就不再孤單,不再受欺負了嗎?

請默讀課文4至6自然段:思考:丑小鴨離開了家,又經歷了哪些磨難?用___劃出有關的句子,并用劃出重點詞語。

(1)學生讀:“丑小鴨….找吃的?!蹦阏业降年P鍵詞是……。

(2)引讀:(出示第四自然段)丑小鴨來到樹林里,小鳥……(生:譏笑它),獵狗……(追趕它)。他白天只好……(出示重點詞)。

(3)請大家來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下列句子哪一句用得好,為什么?(自由讀)。

丑小鴨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

丑小鴨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

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只好寫出了什么?

5、丑小鴨惟有躲起來才能避開動物們的欺負,它是多么凄涼啊。

6、丑小鴨還經歷了哪些不幸的遭遇?

“丑小鴨……凍僵了。”理解“凍僵”。

8、面對著種種磨難,丑小鴨勇敢頑強地生活著,他始終沒有放棄追求幸福的夢想。

9、我們來讀讀這個句子。

(出示句子:一天傍晚,……又驚奇又……)。

10、誰能把丑小鴨的驚奇和羨慕讀出來。

三、感性導讀,升華情感。

1.經歷了重重磨難的丑小鴨終于實現了夢想,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它的心情是怎樣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七自然段。

2、同學們,你感受到了嗎?丑小鴨的心情怎樣呢?

3、丑小鴨變成天鵝后,又給鴨媽媽寫了一封信,請同學們看屏幕。

親愛的媽媽:

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春天來了,我變成了。為了這一天,我。今天,我想對______(哥哥、姐姐、小鳥、農夫、全世界的人……)說:。

您的兒子丑小鴨。

()月()日。

(我們要學習書中主人公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但對它的行為不能盲目跟從。小學生離家出走是絕對不行的。)。

四、交流感受,悟生命意義。

1、同學們,這篇童話的作者安徒生爺爺是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你還讀過了他哪些作品?

2、其實,安徒生爺爺的童年也像丑小鴨一樣,他的成長也遭受了很多欺負、嘲笑、挫折,但他卻從不氣餒,不停地奮斗,最后成為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請打開書129頁,讀讀“我知道”中的內容。

3、老師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像丑小鴨,像安徒生爺爺那樣永不放棄,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二網友來稿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能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先.....再......然后......”寫一段話.

2.能根據課后提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過,懂得現代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同學們每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就要到了,哪個同學能背一首有關月亮的詩句?(背古詩)。

古人對月亮有著許多疑問,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們現在科學技術的發(fā)達總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飛向月球》(板書)這篇課文。

二、初讀指導。

1、初讀要求:。

(1)生字詞讀準確,課文讀通順。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a.糊袤嶙峋。

捏成糊廣袤巨石嶙峋。

b.奔赴檢查捕捉心馳神往。

特別聯絡加速訓練有素。

(2)理解詞語意思。

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

聯絡:彼此交往,接上關系.

廣袤:廣闊無垠.

(3)指導書寫。

難寫、易錯字。

廣袤巨石嶙峋心馳神往聯絡。

(4)、描紅。

(5)、交流問題,分段。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相應提示總結:。

()月球月球。

學生根據提示練習說話。

(宇航員第一次飛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經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應補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員飛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7月球很有開發(fā)價值。

(6)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應指導。

三.質疑:。

課文為什么以飛向月球為題,而不是其他的?

課文敘述的主要內容作為課文的題目,也有上節(jié)課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業(yè)。

練習與測試。

作者郵箱:gaotian111981@.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9268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