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物的生活讀后感(匯總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4:56:03
最新動物的生活讀后感(匯總14篇)
時間:2023-11-28 14:56:03     小編:文鋒

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的尊重和傾聽,它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作者的文化價值。而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需要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保持主動思考,理解書中的主旨和深層含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思想價值和人生智慧,并將自己的感受與觀點融入其中。希望大家通過閱讀以下這些讀后感范文,能夠對文學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驗。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一

大家知道棉尾兔嗎?棉尾兔是兔子的一種,在北美洲的中西部數(shù)量眾多。為什么叫棉尾兔呢,那是由于它的尾巴短而且蓬松,環(huán)繞起來像一個棉花球。這種兔子的耳朵很長,眼睛很大,而且眼睛是棕色的。我想,這樣的大眼睛是用來更好地觀察敵情的吧。鷹、狐貍、狼甚至人類都是棉尾兔的天敵。因為棉尾兔的皮毛可以做衣料,肉可以食用,這就導致了每年有85%的成兔和幼兔被獵殺,大多數(shù)的棉尾兔在自然條件下的存活期一般不會超過一年。

豁豁耳,是棉尾兔中的一只乖巧聰明的公兔。說起它名字的來歷,那可是相當驚險的一幕——一只大蟒蛇咬住了它的耳朵,要不是媽媽毛麗與大蟒蛇斗智斗勇,豁豁耳也許就不可能化險為夷了。但是耳朵上的傷口卻成了它的名字——豁豁耳。媽媽毛麗與豁豁耳這對母子倆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

經(jīng)歷了大蟒蛇的事件后,豁豁耳不再像以前那么頑皮了。它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了媽媽教給它的所有生存技巧,理解了大自然對弱小動物的無情。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的豁豁耳已經(jīng)變得成熟了,不但學會了保護自己,還在危急的時刻能夠智斗兔子大塊頭,挺身而出保護媽媽。但是不幸的事情終于還是發(fā)生了——在狐貍的一次追趕中,媽媽毛麗為了保護豁豁耳,跳進了冰冷的湖水中,再也沒能游上來。

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深深地震撼,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毫無保留地傳授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深怕孩子在現(xiàn)實中吃虧,這是做母親的本性;在一次次面對生命威脅的時候,母親總會選擇把危險留給自己,把生存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孩子,這是做母親的本能。這是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選擇,這是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這是每個做母親的必然選擇!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人類如此,動物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母愛,如同溫暖的陽光灑到孩子身上,擁有母愛就會擁有堅強,擁有幸福;擁有母愛便會沒有黑暗,沒有恐懼!母愛至高無上!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惫艜r候的人類沒有熟食吃,更別說是飯了??箲?zhàn)時期的人類有了一些飯吃,但也沒有魚、肉這些菜了,而現(xiàn)在的人類整天是魚、肉、雞……如果把這些年代對比一下,你一定會認為我們處于的年代是最美好的,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完全是一個錯誤!

2004年,人類發(fā)生了一場巨大的疫情“非典”,就是因為有人吃了帶有病毒的野生動物,然后病毒才傳播開來的。在此,我提醒所有喜歡吃野生動物的人類,不要再瘋狂地吃下去了!

作為高級動物的我們應該反思,吸取教訓,可憐、可憐這些動物們吧!放過它們吧!讓動物們“解放”吧!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的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為了我們共同的地球,讓動物們解放每一天吧!

無意中讀到了《動物解放》這本書,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就針對《動物解放》這本書的內容,同時結合動物生命倫理來談談個人的想法。

《動物解放》這本書的作者是歐美著名倫理學家彼得·辛格(以下所引述本書內容皆簡稱作者),1946年出生于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曾任國際倫理學學會主席,是世界動物保護運動的倡導者。其代表作《動物解放》一書從1975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幾十個國家出版,英文版的重版多達26次,被人們認為是“動物解放運動的圣經(jīng)”。他還有一本著作叫《實踐倫理學》,該書不僅在世界的倫理思想界發(fā)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也對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實用倫理產(chǎn)生了明顯的影響。但他的一些觀點大部份是值得贊揚的,但有些觀點如果以佛法的角度看待是不合理的,比如有關墮胎的觀點,這里就暫不討論有關人類生命倫理的問題,主要還是談談動物生命倫理。

作者提出動物與人類也應當受到同等的看待,提出動物也會感受到痛苦的能力。這種觀點對西方傳統(tǒng)文明是一種打擊,就如1792年,主張男女平等的先驅瑪·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為婦女權力辯護》出版之后,一位劍橋大學杰出哲學家托馬斯·泰勒就寫了一本書叫《為畜生權力辯護》,以一種諷刺的態(tài)度反駁沃斯通克拉夫特提出的男女平等。同樣的,辛格提出的動物解放運動,還是阻礙重重。不過從近三十多年的努力,作者的動物解放運動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至少不會有人再給辛格吃火腿三明治)。

二、對動物的判定標準——理性、神性、感知能力。

動物倫理研究者常將動物歸于“環(huán)境倫理學”,對待動物大都只是著眼于“生態(tài)平衡”的考慮,明顯的只是將人視作“生命倫理學”的物種。我們在討論動物倫理的問題,首先必須要確定動物到底是屬于“生命倫理學”還是“環(huán)境倫理學”的范疇。

將動物倫理歸于“環(huán)境倫理學”,這種分科來自于西方倫理學,因此,我們首先要了解西方傳統(tǒng)思想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偟膩碚f,西方有兩大主流文明,一是希羅文明,一是希伯來文明。

首先是希羅文明,就古希臘來說,思想并不統(tǒng)一,也有許多學派,“其中一位偉大的人物畢達哥拉斯是素食者,他鼓勵信徒尊重動物,因為他相信人死后靈魂會變成動物”?!暗?,古希臘最重要的學派是柏拉圖及其弟子亞里士多德學派”。亞里士多德對待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是否有理性,他也不否認人也是一種動物,只是他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而那些非理性的動物是為了理性的人類而存在的,這種等級結構非常清楚,如亞里士多德說:“植物為動物而存在,非理性的動物為人而存在,其中家畜供人役使和食用,野獸為了供人食用和作為其他生活用品,例如衣著和各種工具。由于大自然不會毫無目的,或徒然無益,她創(chuàng)造的全部動物都是為了人類,這是千真萬確的”,亞里士多德的這種理性與非理性的判定觀點后來成為西方傳統(tǒng)的一部份,也影響了人類的思維。

至于希伯來文明,可以從《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界的故事中表現(xiàn)出希伯來人對人與動物的關系,如《創(chuàng)世紀》說:“神說:讓大地生長出活物,各從其類;生長出牲畜、爬行動物和野獸,各從其類。一切就那樣。于是,神造出各種野獸、各種牲畜和各種地上爬行的動物。神看了很滿意。神說:我們要照我們的肖像,造我們這樣形象的人,讓他們統(tǒng)治海里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大地一切和地上行走的各種動物。于是,神創(chuàng)造出像他自己形象的人,按照神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創(chuàng)造了男人和女人。神賜福他們,并對他們說:“要生育繁衍,布滿大地,征服大地;統(tǒng)治海里的魚、天空的鳥和地上行走的各種動物?!笔ソ?jīng)接著說:“凡有生命的動物都將是你們的肉食,就像我以前賜給你們的各種東西,如同綠色蔬菜?!憋@然可以看出希伯來的基督文化將人與動物定義成是一個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的關系,而且將動物當做人類的食物。還有希伯來的基督文化將人看作是有神性的生命,動物固然有生命,但沒有神性,沒有神性的動物可以為有神性的人類而犧牲并做貢獻的。

本書作者辛格極力批判以理性或神性作為判定動物的標準,作者引邊沁的效益主義理論,而將“感知苦痛的能力”作為判定標準,作者認為動物能感知苦痛,作為人類應當尊重它們,這是人類應有的道德,無須從理性或神性去討論哲學問題。

三、以“平等”原則,來考量動物權利的道德觀念。

1、“平等”是一種道德觀念。

作者在論證“平等”原則時,引述了效益主義哲學家杰里米·邊沁和亨利·西季威克的觀點,來證實他的觀點,可以看出作者的道德觀念是基于效益主義的立場立論。

“平等”作為一種道德觀念,而不是以能力、優(yōu)越來判斷動物是否具有“平等”的對待。所謂“平等”原則,作者在第一章中說:“我們對他者的關懷和利益考慮,不應當取決于他們是什么人,或者他們可能具有什么能力。確切地說,我們的關懷或者考慮要求我們去做的事情,可以根據(jù)受我們的行為所影響的對象的特征而有所不同?!苯又髡吲e個例子來說明:“對美國成長中的兒童的福利關懷要求我們教他們閱讀,而對豬的福利關懷可能只是要求讓它們與同伴在一個有充足的食物和自由走動的空間里生活。但是,在考慮生命個體的利益時,不管這些利益是些什么,按平等原則必須把基本要素擴大到所有的生命個體,無論是黑人或白人,男人或女人,還是人或非人類動物。”

佛教的平等觀也基本相似,雖然在“佛性”角度而言,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但從社會現(xiàn)象的角度還是有千差萬別,因眾生的業(yè)不同,而有種種的果報不同。在面對不同果報的眾生,不一定要給以相同的待遇和權力,同時必須要考慮到對象所需的利益來考量,不可能用布施給人的錢財拿去同樣的給于動物,這是不合理的。

2、從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到物種歧視。

人權的普及化,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跨越,縱觀西方近代史,這樣的過程卻是用血跡換來的成果。“即使是到了十九世紀,‘天賦人權’的思想,早已為良心人士之所倡議,但是歐美兩洲對非裔奴隸的買賣,卻依然如火如荼地進行,歐美各國有關奴隸的法律或案例也顯示:奴隸終究只是主人的一樁‘貨品’而已。為了廢除奴隸制度,在美國甚至是付出了‘南北戰(zhàn)爭’以及總統(tǒng)被刺的沉重代價。”(摘自昭慧著《環(huán)境權與動物權》)。

作者在書中特別從人們反對種族歧視與反對性別歧視的觀點,以同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動物權力,因此,可以說作者是從提倡人權的觀點的一種延展,希望人類以對待自己同類的態(tài)度來對待動物。另一方面,作者在第一章也一直反對人們用能力、優(yōu)越等來看待動物與人的區(qū)別,以此來判定動物是否應受到“平等”權力。如書中第一章引述了托馬斯·杰斐遜的話:“對于他們與生俱來的智力,雖然我自己也曾持有并且表示過懷疑,但請你確信,沒有人比我更衷心地希望見到這些懷疑被徹底駁倒,而且證明他們和我們是同等的;……然而,不論他們的才能高低如何,都不是衡量他們有無權力的標準。盡管牛頓爵士的智力超群,但他決不會因此成為他人財產(chǎn)或人身的主人。”同時也引述了19世紀50年代,當美國發(fā)出了要求婦女權利的呼聲時,爭取女權運動的索杰納·特魯斯在一次發(fā)表的講話:“他們談論頭腦里的這個東西,他們叫它什么來著?(旁邊有人輕聲說:“智力?!保Γ悄莻€東西。可是那東西和女人的權力或者黑人的權力有什么相干呢?如果我的杯子只能裝五兩,你的杯子能裝一斤,你還不讓我把只有你一半大小的杯子裝滿,豈不是太吝嗇了么?”(第6頁)。

作者在反對種族歧視和反對性別歧視二者的理由基礎上,又提出了“物種歧視”的態(tài)度同樣也應當受到譴責。作者認為“杰斐遜和特魯斯提出的反對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基本理由,顯然同樣適用于物種歧視。”依據(jù)以上兩人的觀點,“如果具有較高的智力并不能使一個人獲得為一己之私而奴役他人的權利,那么人類怎么能有資格為了同樣目的剝奪非人類動物呢?”(第7頁)這是作者提出了質疑,如果我們不認為應犧牲智力較低者的權益,以成就智力較高者,那在生物世界中,我們又豈能賦予人類為了同樣目的而利用非人類(動物)的權益?假如我們追求黑人、婦女以及其他受壓迫人類群體的平等,卻拒絕對非人類的動物給予平等的考慮,則我們的立場會站不住腳。

作者在第一章結論說:“反對物種歧視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生命具有同等的價值”,這跟佛教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佛教雖然講眾生平等,但對于不同物種的眾生并沒有認同他們具有同等價值。

3、考量動物平等的至要特征——它們也會感受痛苦的能力。

作者在第一章(第7頁)引述了當時法國人解放黑奴時邊沁寫下了一段預見性的文字:“這一天或許就要到來,那時其他動物可以獲得它們被暴虐勢力所剝奪的那些權力。法國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黑皮膚不是一個人應當遭受遣棄,而不糾正暴虐者濫施折磨的理由。或許有一天人們終于認識到,腿的數(shù)目、體毛的疏密或者有無尾巴,同樣不能成為拋棄一個動物使其陷于同樣命運的理由。還有別的什么理由來劃分這條不可逾越的界限呢?是理性能力,或許還是話語能力呢?可是,一匹成年的馬或狗的理性和溝通能力,是一個出生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大的嬰兒所無法相比的。不過,即使不是這樣,那又怎樣呢?問題不在于‘它們有理性嗎?’也不是‘它們會說話嗎?’而是‘它們會感受痛苦嗎?’”

顯然作者也是贊同邊沁的觀點,以感受痛苦和享受快樂的能力作為動物應受到遵重與平等對待的至要特征,與“那些根據(jù)擁有智力或語言能力劃界的人不同”?!案惺芡纯嗷蛳硎芸鞓返哪芰κ蔷哂腥魏卫娴南葲Q條件,必須滿足這個條件,我們談論利益才可能有意義”。如果去“侈談被小學生沿路腳踢的一塊石頭的利益,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石頭不可能感受痛苦,所以沒有利益可言,無論我們怎么做都不可能對其福利產(chǎn)生什么影響?!薄袄?,老鼠的一項利益就是不被一路腳踢,因為這樣做會使它感到痛苦?!?/p>

四、實踐上的兩種物種歧視——動物實驗室和養(yǎng)殖場。

物種歧視的現(xiàn)象非常的普遍,同時也體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實踐中,但作者在書中只討論兩種物種歧視,在第二章“研究的工具”討述動物實驗和第三章“在工廠化的飼養(yǎng)場里”論述動物養(yǎng)殖場。理由是這兩種做法不管是造成痛苦的數(shù)量和程度都超過人類物種歧視的其他做法。

(一)、動物實驗——研究的工具。

動物實驗主要是軍事性的動物實驗、心理學實驗室的動物實驗、開發(fā)醫(yī)藥產(chǎn)品的動物實驗等等。作者將這些機構所進行的動物實驗作了很詳細的說明,更重要的是這些大多的實驗一方面給動物造成極的痛苦,而且這些劇烈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替代方法也正在迅速發(fā)展,比如一些化妝品的開發(fā);另一方面的動物實驗研究了幾十年,結果證明這些實驗毫無意義。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動物實驗值得一提,現(xiàn)代西方的心理學很受歡迎,但我們卻不知道心理學背后的“變態(tài)”行為,成千上萬的心理學實驗給動物造成極大的痛苦,比如最普遍的一種作法就是電擊實驗。更有趣的是作者引一本《新科學家》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自述中說:“15年前,當我申請攻讀一個心理學的學位課程時,面試者是一位目光冷峻的心理學家。他詳細地詢問我的動機,問我心目中的心理學是什么,它的主要對象是什么。那時我十分幼稚,便回答說心理學研究心智,人是研究對象。那位面試者大聲佯笑起來,頓時使我像泄氣皮球似的。他說,心理學家對心智不感興趣,大鼠才是最有價值的研究重點,而不是人。接著,他極力勸我還是到隔壁那個哲學系去看看?!?/p>

(二)、養(yǎng)殖場。

現(xiàn)代的工廠化飼養(yǎng),將動物加以監(jiān)禁約束,不讓它們表現(xiàn)正常的行為模式,用各種激素讓它們快束成長,不管是傳統(tǒng)的飼養(yǎng)法還是現(xiàn)代的飼養(yǎng)法,人類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對物制造極大的痛苦。

作者在書的初版序文中提到“動物解放”在實行上存在三點困難,一、被迫害者不能組織起來以對抗迫害。此為最明顯而又最重要的困難,故吾人必須組織起來,為這些不能言說、行動的動物爭取其生存權益。二、所有壓迫階級的成員,皆因壓迫動物而受益——如攫取動物毛皮血肉,與利用動物從事各種殘忍的實驗等。要說服他們,要求其放棄從動物身上所獲取的利益,顯然非常困難。三、人類侵凌動物的習慣很難打破——這不僅是飲食的習慣,還包括思想及語言的習慣。

作者在修訂版序中也提到,“當遇到我們要吃什么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保守起來。其次,靠剝削動物獲得經(jīng)濟利益的人,會極力保衛(wèi)他們剝削動物的權力,來賺取最大的經(jīng)濟收益。還有沉重的歷史和傳統(tǒng)支撐著我們的態(tài)度,使這種剝削變得理所當然。”特別在西方國家,他們受古希臘、羅馬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的影響,認為犧牲動物來成就我們這些有理性的或有神性的人類是理所當理的事。所以要實行動物解放運動,還是有很多的障礙。

作者強調,唯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科學體制的力量、利益集團的支持以及改變政府的政策,才能停止實驗動物與養(yǎng)殖動物所遭受到的苦難。

六、總結。

看了《讀者》2010年第16期李漢榮的《動物解放》,有點感觸。

他說:“去一家現(xiàn)代化養(yǎng)雞場參觀,是一場痛苦的經(jīng)歷。當時心里難受,過后心里仍然難受。所謂的參觀,只是在袖手旁觀生靈的痛苦,它們生不如死的慘狀。為使成本降至最低、利潤最大化,每只雞僅只有一頁小32開作業(yè)紙那么大的一點地方。它們不能走動,不能轉身,就那么呆滯的站著,被迫做那痛苦的“作業(yè)”。站著,站著,這一站,就是一生。它們的一生,在過去放養(yǎng),至少2年左右,而得享天年,可達10年左右,但在雞的“集中營”里,肉雞只能活50天。它們的食譜,體現(xiàn)了人用智力篡改自然之道,剝削弱小生命已經(jīng)無所不用其極。飼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鎮(zhèn)靜劑(為防止它們因擁擠、肥胖、亢奮、煩躁、壓抑而瘋掉)”。

看到這里,我為作者的用詞感到震撼,也感到汗顏。我從沒想過也同樣會有這些感受,也同樣會因此而瘋掉。原以為只有人類才有。這也是我要該檢討的吧。自認為對待動植物,對待一切都是懷著悲憫之心,但我還是沒有做到平等對待它們。

“為加害它們的人類生產(chǎn)源源不斷的蛋白質和脂肪,完成一種“肉體機器”的指令性宿命。它們在短促的生命里,沒見過一縷陽光,沒見過一片綠葉,沒見過一個異性,沒有舒展地伸過一次懶腰,沒有自由地奔跑過片刻,沒有舒暢地鳴叫過一聲,它們活著,不曾有過丁點兒快樂。作為與人類相守數(shù)千年的溫順可愛的動物,雞淪入如此悲苦、可憐的境地。我一邊看一邊暗自嘆息??粗@樣的現(xiàn)代化的雞的“集中營”,若是你以前不相信世上有地獄,現(xiàn)在你只能說你不僅相信,而且看見了地獄?!?/p>

這給我心靈的震撼。我沒有參觀過,只是偶爾在電視里瞧見過養(yǎng)雞場或是在某些文字里看到過,但從沒有這樣的描述過,所以也不清楚它們到底是怎樣的生活。通過他的描述,我真的是感到害怕與恐懼。先不說這樣的肉吃了會怎樣,但是這樣對待動物的態(tài)度,我已不堪忍受。我雖不是素食主義者并且正嚴重的缺乏蛋白質,但是,看了這些之后,我對這些為人類提供蛋白質的生靈感到內疚,今后或許將要更少地吃這些了(我本來就已經(jīng)吃的少了,而且只吃平常的幾種,其它很多都不吃,跟談不上各種稀奇古怪的吃法了,所以要吃的更少了。)。

同時,也想,還是家里喂養(yǎng)的雞、鴨等比較幸福,雖然命運一樣,但是過程卻是截然不同。它們可以到處玩耍,到處亂竄,自由奔跑,舒暢鳴叫,一切都隨它們自愿。

后文大部分寫的是該怎樣對待一切的生靈。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

又看到《電腦愛好者》2010年第15期最后的c語言欄目,本期題目是《最偉大的應用創(chuàng)新:老總也下井》。文章由一條無關it的新聞引入,讀來讓人深感佩服。新聞是:國務院近日召開常務會議,全民加強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工作。其中要求:企業(yè)領導要輪流現(xiàn)場帶班,煤礦作業(yè)要有領導帶班并與個人同時下井、升井。這招最妙的一點就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這就讓我想到,要是換做人類自己被這樣步驟化、集中化、指令化生活,會是什么樣的感受。也許自愿這樣,人來才能仁慈地對待生靈吧。

我讀了《動物解放》這本書,知道了在20世紀時,人類不斷的開采自然資源,讓許多動物無家可歸,在中國中國許多世紀的佛教傳統(tǒng)的一個中心理念是眾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殺生,在外國西方把人與動物截然分開,強調只有人才是上帝的刻意創(chuàng)作,因而天賦統(tǒng)治其他動物之權的觀點大異其趣。然而,對于動物目前在中國的處境來說,這種高尚的佛家倫理的影響已很微弱,動物仍屬“異類”,常常被非常殘忍地當成“物品”來對待。這本書說了人類對于動物們的暴行,我們必須為反對這種暴行而戰(zhàn),正如我們這些年為反對任何道德上和社會上的不平而戰(zhàn)一樣。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讓它們再次受到傷害,因為,人類現(xiàn)在向動物和自然施以暴行,將來,自然和動物也將反過來向人類施加更嚴厲的刑責。許多人都對動物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對動物的關懷的是防止動物所遭受的痛苦與不幸,但有些動物受到人類無情而殘忍的剝削,我們要改變此種情況。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富裕國家的強調肉食浪費了數(shù)倍其所供應的食物。只要不再為吃肉而喂養(yǎng)與屠殺動物,則多出的食糧如果分配得宜,足以使全球人口獲得充分的食物與營養(yǎng),使饑荒不再。凡是知道動物如何受苦的人都不會批評這種不耐煩。在這種集體暴行日益猖獗的情況下,只是坐在桌邊寫信是不夠的。必須立即救援動物!但怎么做?一般合法的政治抗議緩不濟急,而且效果可疑。那么,應該破門而入,釋放動物嗎?這是犯法的,但遵守法律卻也不是絕對的義務。只舉一個例子:以前在美國南方,有人為了救助逃亡的黑奴便曾觸法。要把實驗室和農(nóng)場中的動物釋放,其真正的難題在于那只能是一個姿勢,因為研究人員馬上可以再訂購另外一批動物,而誰又有地方收容1000只豬或10萬只雞?某幾個國家的“動物解放陣線”成員獲取虐待動物證據(jù)的方式卻是極為有效的。這些證據(jù)如果不是用這種方式攫取,便無法曝光。

自古以來,人類對于非人類動物的暴行,如同持續(xù)若干個世紀的白人對黑人的暴行一樣,這種暴行已經(jīng)而且正在給今天的動物造成巨大的痛苦和劫難。為反對這種暴行而進行的斗爭,與近些年來在道德和社會問題上所進行的任何一種斗爭同樣重要。

與其他解放運動相比,動物解放障礙重重。首先而且是最明顯的障礙,在于被迫害的動物不能組織起來反抗所遭受的虐待。雖然他們能夠而且一直在個別地方盡其所能進行反抗。我們必須為這些不能為自己申辯的動物說話。設想要是黑人還不能站起來為自己爭取平等權利,他們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獲得平等的權利呢?從這個設想可以看出動物解放是何等的艱辛!一個群體越是不能站起來、組織起來反抗壓迫,就越容易遭受壓迫。

動物解放運動道路上更大的障礙是,在壓迫群體中幾乎所有的成員都參與壓迫,并且因壓迫動物而受益。每天都吃著宰殺了的動物的肉的人們很難相信,他們這樣做是錯誤的,而且更難想象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吃什么。從這一點來說,凡是吃肉的人都是受益者。他們因不顧動物的權利而受益,至少自以為受益,這使說服工作更困難。

其實,所有的動物一律平等,我們必須考慮具有感受痛苦能力的所有生命個體的利益。我們應該把感受痛苦的能力作為平等考慮一個生命個體的權利的至要特征,因為感受痛苦或快樂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決條件,必須滿足這個條件,談論利益才可能有意義。如果一個生命感受到痛苦,道德上便沒有理由拒絕考慮這個痛苦。不論這個生命的天性如何,只要大致可以作比較,平等的原則要求把他的痛苦與其他任何生命的相似的痛苦平等地加以考慮。就是說,唯有感受性的界限才是關懷他者利益的合理正當?shù)膭澖纭?/p>

然而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物種歧視者,認為動物所感受的痛苦沒有人的重要。所以平常人(不是少數(shù)特別殘酷無情的人,而是人類絕大多數(shù))都積極參與、默許和容忍用他們的賦稅去做不惜犧牲其他物種成員的重大利益,來增進我們人類自己的瑣細利益。其實,這種觀點在倫理上沒有正當?shù)睦碛?。任何種族、性別或物種遭受痛苦都應該防止或減少。

如果這樣的話,則無數(shù)動物可以免遭巨大的苦難,而且,千百萬的人類也將因此受益。現(xiàn)時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有很多人正在餓死,還有更多的人面臨饑荒的威脅。但富國所強調的飼養(yǎng)禽獸作為食物,要浪費好幾倍的糧食來生產(chǎn)肉類。因此,只要不再為吃肉而養(yǎng)殖和屠殺動物,就可以把多出來的糧食滿足人類的需要。如果分配合理,這些糧食足以使這個星球消除饑餓和營養(yǎng)不良。動物解放其實也是人類的解放。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三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套書,名為《西頓動物記》。其中,我最喜歡《超越生死的友誼》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狼威尼和男孩吉姆之間的深厚友誼。小狼威尼的媽媽和哥哥姐姐都喪生于獵人的槍口之下,它則被獵人賣給了酒館的老板,在酒館里過著地獄般的生活。在這里,客人們常常拿它取樂,鎮(zhèn)上的狗也經(jīng)常欺負它,只有酒館老板的兒子吉姆可憐它,照顧它。

吉姆是個不幸的孩子,他和威尼一樣孤單。兩顆孤獨的心很快就靠在了一起,他們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

然而好景不長,就在他們沉浸在這份友誼帶來的快樂時,死神悄悄地降臨,吉姆因病離開了人世。威尼懷著對吉姆無盡的思念,一直守候在吉姆的墓前。為了生存,它不得不晚上去鎮(zhèn)上尋找食物。小時候噩夢般的經(jīng)歷給威尼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傷痛,它痛恨醉漢的狗,總是忍不住攻擊他們,這最終給它帶來了殺生之禍。

這個故事令我十分感動,當我看到小男孩死后,小狼經(jīng)常去墓前看他時,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小狼很感恩,男孩很善良,我希望世界沒有獵人這個職業(yè)!

精選小學動物作文評語。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四

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世界,讓我們保護動物,崇尚自然,尊重科學,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探尋更奇妙的世界。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一本書,名叫《動物世界大百科》,我挺喜歡這本書的,這本書講的全是動物,我看的這集講的是“鳥·哺乳動物”,這本書一共有287頁,現(xiàn)在我差不多快看完了。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有一種鳥叫軍艦鳥它還叫強盜鳥,是因為它們本可以憑自己的飛行能力來養(yǎng)活自己,但它卻喜歡不勞而獲,攔路搶劫,它常去搶別的鳥的食物,它是一個壞鳥。

有一種旅鼠會跳海,是因為他們繁殖得特別快,數(shù)量龐大時它們開始變色,變色不久,就集體跳海自殺,但也不是都自殺,它們會留下一部份傳宗接代,這樣就不會絕種了。

倉鼠是種可愛的小動物,但它長得小,很伶俐,十分可愛,所以人們把它當寵物養(yǎng),游泳時倉鼠會鼓起頬囊。

有一種動物叫臭鼬,它散發(fā)的臭味可以到達1000米,而且有毒,當它遇到敵人時,就會豎起尾巴,射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如果噴到敵人的眼睛上,眼睛會瞎,如果沾到人的衣服上,臭味幾個月不掉。

狼是群居的動物,狼群有首領(它們是有智慧的動物),在狼群中最有力量的是狼王但在狼王體力下降時,會由一些強壯的狼來代替狼王的位置。在夜晚,狼的眼睛會發(fā)光,是因為眼睛上有一層薄膜,薄膜能透過外面的光線能發(fā)光。在夜晚,狼還會嚎叫,這不是為嚇唬人,是在彼此交流,還有就是同胞死了,它們在哀悼。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好多動物的特點,長了好多知識,我還想看這類的書。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五

暑假里,我和爸爸去逛新華書店。

我們走到了兒童讀物區(qū),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套《西頓動物記》,便讓爸爸給我買下它。爸爸走過去拿起來看了看簡介,又看了看價格,便同意了。

回到家,我立刻拆開包裝,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西頓動物記》一共有10本,爸的送了我其中的5本,分別是:《孤熊華普的一生》、《春田狐的愛》、《永遠的領袖銀斑》、《田野主人豁豁耳》和《紅頸環(huán)的林中悲歌》。

這些書除了《永遠的領袖銀斑》之外,都是講媽媽、爸爸對自己的孩子的保護、關心、愛和生存本能的事的。而《永遠的領袖銀斑》是講烏鴉群的領導者銀斑對自己的烏鴉群的關心和非常照顧這個烏鴉群當中的弱小者,并且教給它們一些飛行的技巧,以致于它們不會合理地使用飛行這一技巧當中的某些本領。后來它(銀斑)在和貓頭鷹的爭斗和對抗中失去了生命,其它烏鴉很懷念它。在這本書中也詳細描寫了銀斑的兩位助手——“藍眼睛”和“棕眼睛”。

其它的書不管是《田野主人豁豁耳》還是《紅頸環(huán)的林中悲歌》或者是《春田狐的愛》,它們的結局都會令人熱淚盈眶,很讓人感動。它們的結局都是妻離子散的,讓人不禁潸然淚下,不忍在往下看下去了。

《西頓動物記》這套書就匯聚了大量的愛,并讓我們懂得關愛,理解父母對我們的那份愛。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六

最近我看了一套書,名字叫《西頓動物記》。和我以前看過的書不同,這套書里的故事都是悲劇,看得我很傷心,忍不住一次次流下同情的淚水。

《西頓動物記》分為五本書,講了五個悲傷而感人的童話故事?!豆滦苋A普的一生》為我們展現(xiàn)了從小失去媽媽和弟兄的孤熊華普艱辛和奮斗的一生;《春田狐的愛》讓人感嘆動物一樣擁有偉大的愛,狐貍媽媽極力營救被捕的小狐貍卻無法成功,不得不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讓小狐貍獲得永恒的自由和尊嚴;《永遠的領袖銀斑》贊揚了為保護鴉群安全,與兇惡的貓頭鷹機智周旋,不惜英勇犧牲自己的烏鴉首領銀斑;《田野主人豁豁耳》講述了小兔豁豁耳在媽媽毛麗無微不至的養(yǎng)育和教導下,成長為田野的主人,但媽媽為掩護豁豁耳脫險,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紅頸環(huán)的林中悲歌》描寫了松雞紅頸環(huán)在與天敵和獵人的斗爭中失去了一個個親人,自己也不幸中了圈套,結束了短暫而凄涼的一生。

讀完故事,抹去淚水,我陷入了沉思?!段黝D動物記》里的動物們勇敢、頑強、聰明、可愛,卻時常遭到人類貪婪的捕獵和無情的傷害,結果原本并不主動與人為敵的動物也開始報復人類。我在科普書上讀到,自然界是個龐大而復雜的生態(tài)鏈,人類并非大自然的主人,而和其他動物一樣,是生態(tài)鏈中的一環(huán)。假如動物們在人類的捕殺下紛紛滅絕,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嚴重破壞,最終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安全。

動物是人類的伙伴和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我們要遵從大自然的法則,愛護動物,與它們和睦相處,讓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永遠生機勃勃,這就是我讀了《西頓動物記》后最深的感受。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七

《動物解放》這本書論述了人類對動物的殘忍暴行。書中所提到的各類殘殺動物的方式讓人心寒,這樣的情況不容忽視。人類是否應該像黑人解放一樣解放動物,萬物蒼生均是平等的。這樣的人類能夠凌駕于其他動物之上嗎?答案是不能!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傷害動物并快樂著,實在可悲!

這不免讓人想起日本捕殺海豚的罪惡行跡。海豚是有靈性的動物,是自閉癥兒童能夠敞開心扉的伙伴,是人類的朋友。但就是這樣一個與人類友好相處的海洋朋友,日本人仍不能手下留情,無情的解剖刀揮舞著,一個個善良的生命就終結了。與此相同的還有可怕的黑熊取膽,熊雖兇猛,但如果人類不侵犯它們的領地,它們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應該說與人類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它們被人類抓進鐵籠,肚子上插進了管子,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及數(shù)萬只雞被關押、囚禁在狹窄的空間里,每只雞僅占有一頁小32開作業(yè)紙那么大的一點地方。這些雞是痛苦的,原本一只肉雞的壽命可達兩年,若能得享天年,一只雞的壽命可達10年左右。而現(xiàn)在,一只肉雞只能活50天左右,之后,就被宰殺。人類的那種慘殺動物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有了好幾十年了,也就是好幾十年的雞等動物都只活了沒多少時間就被慘殺。

鯊魚被人類割去魚鰭后扔進水里,這樣的殺戮,使得鯊魚的數(shù)量下降了90%,而處于海洋生物鏈頂端的鯊魚一旦滅絕,將是人類的滅頂之災,因為我們生存所需的氧氣的70%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提供的,鯊魚一旦滅絕,沒有了天敵的控制的其它海洋生物就會大量吞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起到調節(jié)氣候和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的作用,因此拯救鯊魚其實就是在拯救人類自己。

人類在手術開刀時,也懂得痛苦,懂得先麻醉,但是在同樣對待我們的動物朋友時,卻可以在他們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拿刀將他們的喉管直接切開;或者拿熱得發(fā)紅的刀具,直接插進他們的身體,這又是怎樣的一種人類社會的文明!

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建設,難道就不包括對待動物朋友的和諧嗎?我相信,如何正確地善待動物,必將成為日后講述社會道德和倫理道德的一項專門學問。我們必須考慮到動物也是有其生命尊嚴的!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八

寶貝很喜歡動物們,尤其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海豚呀。海豚活潑可愛,是一種聰明到會用惡作劇來戲耍其它海洋生物,并以此取樂的海中精靈。海豚廣泛生活在大陸架附近的淺海中,偶見于淡水水域,主要以軟體動物、小型魚類為食。所有海豚皆為水生哺乳動物,加之外形可愛、性格友善,它們在人類文化中一直很受歡迎。

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水族館里造型逗趣的海豚們,在水族館的表演大廳里,機巧敏捷、充滿活力的海豚常常為我們帶來不可勝數(shù)的歡聲笑語,直逗得小家伙四仰八叉,樂不可支。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中,海豚就像上小學時班上怎么也少不了的淘氣包,雖心地善良卻又愛玩愛鬧,但凡新奇有趣的事情,它們都想摻上一腳。

上次我?guī)氊惾游飯@的時候,看到海豚出現(xiàn)就手舞足蹈呢,滿足了他跟海豚合照的心愿,還贈送了一個海豚造型的項鏈,按一下會發(fā)出海豚音呢!

其實它們遠不止如此——除了好奇和歡樂,聚群而居的它們對同伴溫情脈脈,彼此之間保持良好的友誼,甚至會竭盡全力,對陷入困境的同伴提供無私的幫助。而在狩獵時,它們又搖身一變成了智慧、狡猾、老道、兇猛合而為一的非凡獵手,在海洋大獵場中馳騁。

然后,它們還是人類士兵的好幫手,時至今日世界上依然有海豚部隊的存在。海豚作為我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為與人類最相似的海洋動物,作為人類的朋友,希望大家可以好好保護他們。最后,也希望可以成為小幸運,讓寶貝對動物們可以更加了解。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九

最近,我看完了一本很好看的科普書,書名是《動物的智慧》。現(xiàn)在,我就要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分為幾個篇,如“生存篇”、“謀食篇”等,分別介紹了動物的生存方法、動物怎么獵取食物、動物的.通信等地方。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篇章是智慧篇,它寫出了動物的智慧。

動物具有數(shù)數(shù)的能力。有一位動物學家,用鴿子做實驗對象,教會了鴿子數(shù)數(shù)。他先在桌子上放兩個盒子。一個盒子是空的,上面涂了一黑點;另一個盒子里有幾粒玉米,上面涂了兩個黑點。之后,他把一只饑腸轆轆的鴿子放進屋子中。鴿子東啄西啄,努力尋找食物。半個小時后,它終于吃到了盒子里的玉米。不久后,它就明白了:在有兩個黑點的盒子里有食物。幾個月后,它又會分辨三和四個黑點了。而鸚鵡、寒鴉和馬數(shù)到了五和六個黑點,而烏鴉、喜鵲和松鼠竟數(shù)到了七個黑點。這些長毛的“數(shù)學家”還挺了不起的嘛!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也很想看看這本書呢?快來看看呢,這本書決不會讓你們失望的。而且,通過這本書,你們將會對動物有一層新的認識!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十

在寒假里我讀了《海洋動物園》這本書,書里有很多海洋動物。我最喜歡的動物是海洋中的巨人——鯨,它的身體很大但它脾氣溫和,是人類的'好朋友。

它的頭上有一個出氣孔,噴出來的氣體像一個噴泉,很好看。

看了這本書我還知道鯨不是魚,是大型的哺乳動物,我很喜歡它。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三,我懷著興高采烈的心情和伙伴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動物園里參觀。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只五顏六色的牡丹鸚鵡,它的頭頂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身披“綠鎧甲”,可真美!然后我聽到了鳥兒悅耳的鳴叫聲,真是令我心曠神怡。接著,我看到一只只活蹦亂跳的袋鼠在小房子里盡情的玩耍,最后讓我刮目相看的是阿拉伯大狒狒,五年級的大哥哥們給它丟食物,哥哥把沒剝殼的花生扔進去,狒狒用手掰不開,便把花生在地上搓呀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花生剝開了,狒狒細細地品嘗可口的花生,多好吃呀!

最令我情有獨鐘的就要數(shù)孔雀開屏了,公孔雀頭帶藍皇冠,穿著五光十色的“小褂子”,尾巴一翹一翹的,像一把“大掃帚”,真是令我驚嘆不已,太美了,哇!我興奮地叫道:“快看,孔雀開屏了?!?,孔雀的尾巴徐徐張開,一扇一扇,像一位小仙女在翩翩起舞,羽毛上的斑點像一個個小眼睛,在陽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孔雀緩緩轉動起來,在展現(xiàn)它的風姿,并且發(fā)出吱吱的叫聲,“真像仙女下凡??!”我情不自盡地贊嘆道。

時間匆匆地過去了,該回學校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動物園,這里的一切都是這么美好,真讓我們留連忘返。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十一

了。泡泡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它的行為使作為人類農(nóng)場主都對它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意。在《勇敢的爸爸》這本書里,展現(xiàn)了人類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農(nóng)場主的女兒麗迪給小野豬泡泡上藥治傷口,還給它用奶瓶喂牛奶,像對待自己的小寵物一樣給它背上撓癢癢。而泡泡呢,在麗迪遇到響尾蛇時,不顧自己的危險救了小主人。泡泡長大后成家了,又做了爸爸,看它多么的勇敢呀,它面對敵人兇猛無比,讓他們嘗到了野豬尖利的獠牙的威力?!段黝D動物記》里的動物們勇敢、頑強、聰明、可愛,卻時常遭到人類貪婪的捕獵和無情的傷害,人和動物應該永遠都是好朋友!動物是人類的伙伴和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十二

《動物記》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呼喚人類保護動物的書,讀完這本書后,你就會為這些被人類殺死或是當錢來賺的動物而感到惋惜。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最有印象的一篇文章是“被人類將恩仇報的義犬小花”,那就讓我來講一下這篇文吧:,一場5.2級地震襲擊了四川,不過那次地震并沒有造成眾多人員傷亡,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村子里的小花(狗),救了大家。在一次中午,大家吃完飯準備午睡,突然,小花開始像發(fā)了狂似得亂叫,鄰居們也被它吵著了,開始到小花的主人家里對小花說、罵,小花見人們不懂它的意思,便哭了起來,見到狗哭了,人們開始心慌了,怕有災難來。便開始挨家挨戶地通知鄉(xiāng)親們,叫他們趕快收拾好東西,放在行李箱里,把它帶到一片離村子較遠的一片空地上集合。猜對了,過了20分鐘,地震來了,幸好鄉(xiāng)親們都來的及時,沒有受傷。最后在小花的幫助下,一些被埋在廢墟里的人,一一被救出,而且只是受了點輕傷!可是,抗震指揮部決定,為了預防病毒傳染,把狗狗一起集中在一個地方殺掉!小花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讀完這篇故事,誰不傷心呢?我想,抗震指揮部為什么不把狗狗統(tǒng)一帶到一個地方進行消毒和打疫苗呢?為什么非要做這樣如此殘酷的舉動呢?我想不好。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十三

今天,我讀完了西頓動物記2(春田狐的愛)這本書。這本書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這本書非常感人。

這本書講的是:有一個幸福的春田狐家庭生下了4個春田狐小寶寶。這些小寶寶愛吃雞,所以他們媽媽經(jīng)常冒著生命危險去農(nóng)場偷雞??墒撬陌职謪s經(jīng)常反對:“你不能去,要是你不在了,你想想后果到底有多嚴重!”可是他么的媽媽卻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會的,我一定會好好保護自己的,你就照看孩孩子們吧,我會沒事的。再說了,也不能讓孩子而肚子吧?你看看她們的可憐樣,你忍心嗎?”春田狐爸爸被她的這一句話說得啞口無言。有一天,農(nóng)夫悄悄地用槍打死了他們的父親,母親獨自帶他的孩子們。有一次,他們又打死了三只寶寶,帶走了最后一只。他的媽媽想方設法的救寶寶,可是都不成功。最后,他的媽媽意識到,他的寶寶在這里也是活不了的,就找到了農(nóng)場主給的毒餌――毒雞頭,她狠下了心,給他的寶寶喂,寶寶被毒死了。從此,他開始自己的獨立生活。

動物的生活讀后感篇十四

《膽小的動物》,是一本大人小孩看了后都有所思有所想的圖畫書,它充滿懸念、充滿驚喜、充滿哲理。

看完整本書,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你看,布景、道具如此優(yōu)美,主角、配角如此可人,戲劇元素如此飽滿,戲劇沖突如此跌宕,結局又是那么的出人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出劇中,道具的使用是恰當?shù)轿坏?,作用不可小覷。從圍巾到玩具、從沙發(fā)墊到雞毛撣,這些家庭中常見的日常用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與大黃貓的身體局部存在相似之處,這就為吱吱一路上的疑神疑鬼提供了可信的理由,尤其是那根貫徹始終的繩子,它的出現(xiàn)只是為了引導吱吱找尋到回家的路,而最后,我們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它有著獨特的用處??梢哉f,這根繩子,不僅牽引著劇情的發(fā)展,而且你猛然回眸,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心也始終被它牽扯著:

從兩只小老鼠計劃去偷吃,再到一路上的疑神疑鬼,把讀者的心緊緊地抓住,跟隨著一個又一個謎團的揭開,讀者從擔心到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終于兩只小老鼠到達了廚房,看到了也吃到了它們期望中的“像車輪一樣大的'巧克力蛋糕”。

一般地,樂極則生悲。在它們飽餐一頓,計劃搬點回家慢慢享用的時候,它們的天敵——大黃貓出現(xiàn)在它們的面前。原本興高采烈的小老鼠們,突然之間丟掉它們的戰(zhàn)利品四處逃竄。因為如果被大黃貓抓住,它們就會成為貓咪的午餐。然而,這兩只小老鼠的瘋狂逃竄,鬼使神差地編織起了一條“捆貓索”,把大黃貓綁得結結實實,動彈不得。至此,這兩只小老鼠才徹底地放心,才徹底地放肆。它們居然召集其他老鼠在貓咪的身上開起了party。更有甚者,一聲“呸”則是對貓格的極大侮辱。

這則故事,無疑地,是一則勵志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的心不倒,就算再大的困難和麻煩,我們都能克服。老鼠怕貓,天經(jīng)地義。但是只要有信心,小小的老鼠照樣能把大黃貓捆地嚴嚴實實,在它的身上開party。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06595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