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周記500字篇一
訂正錯題時,解決問題一般不用抄題目,計算類錯題,務必完整抄題訂正。填空、判斷、選擇類錯題,必須完整抄題訂正。有些圖形題可在原題上訂正。
如果錯題不多,原本卷面整潔,練習冊上有空白地方,可以在空白地方訂正錯題。但要寫清”訂正“標記,便于老師迅速批改。請不要在狹窄的錯題縫隙中訂正錯題。
如果錯題太多,卷面已比較擁擠、凌亂,請把錯題訂正在小于練習冊的優(yōu)質紙張上,正面訂正左頁上的錯題,反面可以訂正右頁上的錯題。請標清楚頁碼和題號,從上往下、從左往右書寫,排列整齊有序。注意左右適當留白邊,便于粘貼。
在紙張的左側細細地抹一溜膠水,粘于練習冊當頁縫隙中,擦去多余膠水,檢查有無粘住字跡。左右翻閱,就像練習冊中原本的一頁。
訂錯時為避免重復出錯,要求用鉛筆訂正錯題。
作圖題無論考試還是平時練習一律用鉛筆,畫直線必須用直尺或三角板,線條不直的按0分。
這是今后訂正練習冊的常規(guī)要求。
數學周記500字篇二
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fā)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離不開數學。既然如此,那么,數學教師能否布置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之類的“數學生活”手記呢?
讓學生把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事例、感受或自己的獨特想法記錄下來,讓他們體驗到生活須臾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其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興趣,并且養(yǎng)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chuàng)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否則,那樣的教學必然是呆板而膚淺的。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這些數學題材哪里來呢?通過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記錄下來,教師則對這些素材加以梳理、提煉,就可以成為通俗易懂而又鮮活的例題,學生通過親自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享受創(chuàng)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數學思想家”。
通常我感到語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寫日記、作文,和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比較多的,那么數學老師如何實現和學生的溝通呢?我覺得除了找學生談心,找家長了解情況之外,通過文字溝通也許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哪個同學有難題?哪個同學跟不上?哪個同學最近有心事?抑或老師哪里講得不清楚?……都可以從日記中反饋得到并及時處理解決。
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因人而異,這是對的,但是我覺得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因人而異是很難的,講快了,學習底子差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思維快的同學“吃不飽”。怎么辦?通過讓學生寫數學生活日記,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每次搜索一道趣味題、思考題做做,給老師批改,我想對他們也是有好處的。
數學生活日記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還可以鼓勵學生讀一些數學家的故事,然后寫下讀后感等等都可以。
數學周記500字篇三
剛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環(huán)境時,開始有點不太適應,我深深的感到了我肩膀上的責任和自己應盡的義務。下面我就總結一下這兩個月來的感受。
俗話說,一面知底,確實是這樣。當我第一次走上講臺時就犯了個大錯。對于學生而言,親切和藹可愛的老師讓他們更容易接受,而這并不該表現在首次見面上,現在的學生都會研究老師,研究你的長相,研究你的穿著,研究你的表情等等等等,總之,孩子們對新老師總是那么神秘。我是一個剛踏上教壇的老師,而我的學生更是剛進入小學的新生,我們這樣的組合簡直是“遇齊了”!當我走進教室,六十多雙眼睛齊刷刷的盯著我,然后就是孩子的小動作,我并沒在意,開始上課了,剛開始教師里很安靜,我覺得他們應該是因不熟悉而有點害怕吧,隨著我講課的進行,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分散了,小部分孩子跟著我的思路走,其余的孩子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停的強調紀律,很快一節(jié)課結束了,哎,一聲嘆息,感覺很累,很失敗。因為根據自己讀書時的經驗,我深刻知道第一節(jié)課失敗會給以后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困難?。ǚ此迹菏状紊险n必須嚴厲,向學生提出學習這門課的要求和上課規(guī)矩,情愿讓學生認為你很兇,也要極力維護第一堂課的教師威嚴,以便日后能更好的管理學生和班級。) 一個班上總有幾個讓老師特別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對于這種現象我
沒有過多的在意,對于他們的嚴重違紀行為我也只是說幾句,總感覺自己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恰當,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有時候把我氣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懲罰他們幾下就算罷了,還怕處理重了影響學生情緒。對于非正式群體就更沒辦法了,感覺他們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無拘無束似乎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而我只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批評他們幾句,教育幾句,希望他們從此改正,但效果卻是因人而異,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詞語:因材施教。(反思:制定嚴格的課堂規(guī)章,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共同執(zhí)行。可通過召開班會,對學生進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
小學教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更多的是照顧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一年級的孩子,具體的形象思維占據主體,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準備實物,也就是教育學上所講的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多用這些實物去刺激他們的大腦,擴展他們的思維,用具體的實物去幫助孩子們思維的延伸,這有助于他們抽象思維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俗話說,手腦并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向社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手上動的多,見的多,腦袋里才裝的多,到時可供提取的才會多。教學上的多動手做,多動腦思考,這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孩子們的想象思維,為其創(chuàng)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學掛圖,教學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機會可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制作教學器具,讓學生更好的觀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識。)
目前為止,我和孩子們的關系處的不錯,上課我很嚴格的要求他們,會用正強化和負強化的方式來進行課堂紀律的組織,還有就是采用表演、演示、合作、討論等方式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大部分孩子能跟著我的思路走。下課我和孩子們互相聊天,了解他們,和他們做好朋友,解答他們的疑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能夠信任我,希望我能多給他們講課,傳授本領,這是讓我自豪的一點。
我明白,孩子能夠喜歡我是我的一大優(yōu)勢,接下來就是我自身的努力了,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更好的組織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學到本領,每一節(jié)課都能讓所有孩子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和諧的完成每一節(jié)課,讓孩子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這是我的努力目標。我相信有同事的幫助、有自己的努力、有領導的支持、有孩子的信任,我一定可以達到目標。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1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