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00字篇一
這本書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還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一本。這本書的構思很精妙,條理簡潔明了,文章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安娜卡列尼娜,記敘的是戰(zhàn)爭年代發(fā)生的故事。戰(zhàn)爭年代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這本書也很好的反映了戰(zhàn)爭年代的不和平與殘酷。
我體會最深的人物是安娜卡列尼娜這位夫人。她是一個家境富裕,身世非同小可的人物。但是她從來都不開心,從來對自己不是很關心。她總是在關心別人,就算是一個陌生人出了什么事情,她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她很少需要別人的施舍,她憑借自己的頑強毅力,不斷進步,事業(yè)最終蒸蒸日上。這也是我非常佩服她的地方。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人也是這樣,她也有缺點,但是她的優(yōu)點是常人無所能及的。她的親姐妹有很多,當她墮落的時候,她們只是一味的嘲笑她,看不起她,但是她從來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她也很少對別人品頭論足。她的這個優(yōu)點在她之后的事業(yè)上使她事半功倍。我們也要做到不對別人品頭論足,爭取把自己做到最好!
這個年代是一個戰(zhàn)火彌漫,混亂的年代,是一個法西斯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上一頓飯吃飽了,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在哪里。我們現(xiàn)在吃穿住行根本不用愁。這本書和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有著明顯的對比,我們不能揮霍自己的人生,不能隨意糟蹋金錢,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正當的地方。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00字篇二
巨大的車輪碾壓過你的身體,那一刻你是否會后悔。眼看著你拋卻幸福,變得自私、無理取鬧,一步步墜入痛苦的深淵,穿著黑天鵝絨長裙臥軌的那一刻,像被惡魔啃噬過的軀體,遍體鱗傷。
而我始終是心疼你的,對你以及你的兒女,依然心有不甘,不甘你如此放任自流。但仍然對愛情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也許你還存有絲毫的理性,不然當謝廖沙說“再也沒有比你更好的人了"你不會選擇留下。
穿著黑色天鵝絨長裙,光鮮亮麗的你遇見了他——渥倫斯基,心花怒放,熱情而不知所措。面對丈夫的無情和憎惡,你決定跟渥倫斯基離開。“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你想要的生活吧!無奈“人到情多情轉薄”,逐漸對你冷淡,而你也慢慢變得無理取鬧?!叭崆樗扑哑谌鐗簟?。你和渥倫斯基“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終你放棄了他,也放棄了生活。當你穿著黑色天鵝絨長裙臥軌的那一刻,你的心早已千瘡百孔、了無生機。
我相信你是解脫的。安娜,你從不曾失去過什么。我相信你一切的美好,勇敢追尋愛情,哪怕代價是生命也無悔。列文和凱蒂的生活平淡、安寧,卻一家人幸福安和。與你而言,這樣平淡的生活也許不是你想要的吧!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那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而你,一直在這里。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想這大概是安娜最想要活成的樣子!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00字篇三
這本小說有幾條不同的故事線,正如它的開頭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故事發(fā)生于十九世紀的圣彼得堡。
主人公安娜的生活在別人眼中是近乎完美的,有著美麗又充滿朝氣的容貌,善于社交,在各種社交場合與人交流游刃有余,嫁給了一個地位很高的高級官員卡列寧,有著一個可愛的兒子,過著幸福美滿的貴婦生活。
這大抵是許多人眼中艷羨的生活。
假如沒有遇到伏倫斯基,安娜或許也會安寧的生活一輩子吧。
正是這個生命中突然出現(xiàn)的愛情,讓安娜越發(fā)覺得自己的丈夫不順眼,以致于她離開丈夫,與最心愛的兒子分別。追求個性解放,卻始終掙脫不了貴族社會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鎖,當她為了伏倫斯基與全世界為敵時,伏倫斯基卻沒有把她當成全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變得患得患失,最終落得臥軌自殺的結局。
朵莉在發(fā)現(xiàn)奧布隆斯基出軌家庭教師后十分的氣氛,在奧布隆斯基請來妹妹安娜當說客,安娜勸朵莉原諒她丈夫的出軌,朵莉的一再忍讓,卻始終沒有等來丈夫的改過自新。
這似乎是隱喻著安娜日后的`選擇。
朵莉的妹妹吉蒂曾與伏倫斯基交往密切,在漸漸傾心伏倫斯基時,拒絕了前來求婚的列文,但伏倫斯基自從見到安娜后便不再與吉蒂交往,吉蒂傷心不已,卻錯過了列文。
最終發(fā)覺列文還愛著她,便嫁給列文,婚后,列文雖對她百般寵愛,但不知最終嫁給了合適的她是否是真的幸福。
正如開篇所說,不幸的家庭確實各有各的不幸。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一定也演繹著許許多多安娜卡列尼娜式的悲劇,在看過故事后,望能規(guī)避些許。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00字篇四
從道德觀念出發(fā),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這就是懲罰,以至于她的慘死也成了宗教懲罰的象征,對這種違背道德做法的懲罰。即便安娜對大她20歲的丈夫沒有一點感情,而對伏倫斯基是真正的愛戀,也為世俗和上流社會所不容。安娜處在夾縫中,后來安娜懷孕生女兒時險些送命,之后兩人去了國外,幾年后回到莫斯科,在伏倫斯基一再要求下,安娜給丈夫寫信要求離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兒子看不起,被上流社會摒棄。在這種狀況下,她不斷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亂,懷疑伏倫斯基對她的愛,于是她毀掉了自己……
而吉蒂最后與列文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伏倫斯基則傷心欲絕,為了處理掉沒有意義的生命參加了塞爾維亞戰(zhàn)爭。亞歷山德羅維奇的不忠,使得陶麗差點與他離婚,而最后陶麗變賣自己的家產還幫他還了貸款,于是和好如初……
合上書本,印象最深刻的是列文??墒橇蟹蛲袪査固槭裁催x擇安娜作為主人公,他到底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對自由戀愛的提倡,還是上流社會的諷刺批判,抑或是對女性不忠的宗教審判?但為什么描寫安娜的時候又著重描述了列文的生活、思想。我總覺得列文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列文的成長是作者自己思想的成長的縮影吧。
安娜和伏倫斯基因為愛情,彼此放棄了上流社會的地位,放棄了好名聲,好前程;因為愛情,陷入了一種萬人不容的狀態(tài),以至于最后各自走向毀滅……
這樣,值得嗎?究竟愛是什么?
我欣賞為愛,義無反顧;但不贊同。一切以愛的名義的自私、背叛,都是不負責。愛是責任!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00字篇五
感情固然完美,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快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感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zhàn)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感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齊。
但是,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理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將粉碎,經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zhí)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堅信在此刻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xiàn)實給不了。
感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齊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fā)現(xiàn)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正因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生的結局,悲慘是這個女生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好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2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