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在實踐中通過思考和總結而得出的寶貴經(jīng)驗。怎樣寫出富有感染力和開展性的心得體會?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案例,希望能為大家的寫作提供一些參考。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一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幫忙下創(chuàng)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chǎn)物。它以"創(chuàng)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進取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nóng)運動,進行統(tǒng)一廣東革命根據(jù)地斗爭和北伐戰(zhàn)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lián)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jīng)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名將輩出,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軍校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奮戰(zhàn)、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構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wèi)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毛澤東同志在抗戰(zhàn)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p>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tǒng)一與富強,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8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今日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強民主禮貌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向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xù)發(fā)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20__年6月7日午時,廣州華南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去位于黃浦區(qū)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進取分子參加活動。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本?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能夠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今日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進取支持和幫忙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那里辦公。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jīng)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支持下,決定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yǎng)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lián)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qū)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之后,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fā)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團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睅讉€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chǎn)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夢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jīng)證明,僅有把個人的夢想和信仰與為多數(shù)人謀福址的事業(y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經(jīng)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fā)展。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方針和政策。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二
8月14日,工業(yè)城黨委組織工業(yè)城全體黨員參觀了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共有60多名黨員參加了這次活動。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領悟。
在軍校門口前我們群眾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睅讉€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發(fā)奮”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chǎn)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領悟、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jīng)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shù)人謀福址的事業(y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啊,讓我們銘記。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三
黃埔軍校舊址位于廣州黃埔長洲島,是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幫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軍事學校。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1965年,做了一次較大修繕,基本恢復原貌。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F(xiàn)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筑。此外還有中山公園、仲愷公園、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濟深公園;張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臺、白鶴崗炮臺;中國海軍的黃埔軍港等景點。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共和蘇聯(lián)幫助下,為培養(yǎng)軍事干部于1920___年6月創(chuàng)辦。
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黃埔軍校舊址大門軍校大門坐南向北,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闿的手筆。門前有兩個哨崗,后面的兩間房子是衛(wèi)兵室。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墻,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
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20___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后,改建為“紀念室”;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陳列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的照片。在萬松嶺北麓,有東征陣亡將士墓。此墓1920___年動工,次年落成。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zhàn)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
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為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筑,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紀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群,東邊是一座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校園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紀念碑高7米多,為紀念1920___年北伐中陣亡的將士而建。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四
參觀黃埔軍校有感20xx年×月×號,我有幸參加了我系黨支部為優(yōu)秀入黨積極分子舉辦的參觀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的活動。我認為系黨支部組織這次活動的目的是繼黨課以后進一步加強我們入黨積極分子,尤其是優(yōu)秀入黨積極分子的黨性,同時,也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更多的關于黨的歷史,激起大家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和熱情。
我們早上九點就從學校出發(fā),雖然外面下著雨,但是大家在校車上還是熱情高漲地唱起了紅色革命歌曲和校歌,××同學的領唱更是將此次拉歌推向一個高潮,掌聲經(jīng)久不息。
經(jīng)過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來到廣州黃埔軍校舊址。此時,雨也已經(jīng)停了,我們下車后就開始往黃埔軍校校本部前進。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黃埔軍校大門的一些歷史。大門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闿所書。校門于20xx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逝世后改為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之后,我們整個系的優(yōu)秀入黨積極分子在黃埔軍校舊址的大門前合影留念。
導游帶領著我們參觀了校本部的會議室,校長辦公室,主任辦公室,學生宿舍等地點,讓我們在近距離中感受當時的革命前輩的生活環(huán)境和愛國主義情操。之后,導游帶領著大家到展室里邊參觀,我仔細參觀了設在館內的《黃埔軍校史跡展》、《黃埔群英》等多個展室。我通過參觀,緬懷了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讓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之后是自主參觀時間。我們服裝支部一整個支部八個人一起參觀,我們在參觀完了校本部之后,就去了孫中山故居。在那里,我們仔細地參觀著,了解了一段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的歷史,是關于中日的友好情誼,關于孫中山先生與梅屋莊吉先生的跨越國界、跨越生死的友誼。我們大家都感觸良多,在對待中日關系的問題上,又有了新的想法,不會像之前那樣子武斷。
隨后,我們參觀了紀念碑。在那里,我們看到了雄偉壯觀的紀念碑,那紀念著無數(shù)革命先烈愛國主義情操的紀念碑。我們對紀念碑并不陌生,但是,在特定的場合里看到,又是另一種感觸。心中是從未那么強烈過的波濤洶涌。
參觀完畢之后,我們服裝支部還去買了一些紀念品,作為以后激勵我們要學習了革命先輩們的奮斗事跡的動力。
在回學校的車上,我總結了一下,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的黨性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加強了我對黨的認識,也使我對黨更加的忠誠。與此同時也給我上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課。我知道,我要好好學習,要有一顆愛國的心,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五
黃埔軍校舊址位于廣州市東南20公里的黃埔長洲島。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為培養(yǎng)軍事干部,曾在廣州東郊的黃埔長洲島上建立一座軍校,史稱“黃埔軍?!?。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chuàng)辦到1949年底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計有41386人。名將輩出,戰(zhàn)功顯赫。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址現(xiàn)存校門、孫中山紀念碑和他住過的房子、俱樂部、游泳池等遺址。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六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課室里洋溢著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今天同學們的心情都很興奮,因為今天我們要進行外出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地點是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的黃埔軍校和黃埔軍事主題園。
過了許久,我們乘車來到了第一個目的地——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chǎn)黨幫助下協(xié)辦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一走到軍校的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塊寫著“陸軍軍官學?!钡臋M匾,旁邊是兩棵參天大樹,使人感到威武而嚴肅。跨進大門,我們來到了校本部。進入校本部,就像是走進了一棟古色古香的走馬樓一般。校本部是當年軍校辦公及部分學生住宿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我們先去參觀一樓的展館。一樓里開設了[黃埔群英館]、[黃埔軍校史跡展]等展館。我先去了掛滿油畫的黃埔群英館參觀。群英館里掛著的油畫都畫得十分逼真,有的軍官威風凜凜,雄姿英發(fā);有的士兵鎖緊眉頭,手舉利箭,像是準備沖入戰(zhàn)場似的,有的指揮官風姿綽約,精神抖擻,眼神里放射出想贏的迫望。走出展廳,我們順著漆木扶梯上了二樓。校本部二樓是復原了孫中山,蔣介石的辦公室,政治部,教授部,教練部,軍需處,軍醫(yī)處等教室。不管的學生宿舍還是老師辦公室,擺設都無一不樸素簡單。校長辦公室只有十來平方,除了兩張桌子一個柜子就別無其他。今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學生宿舍,一張張硬木板床拼在一起,床上只有一張薄薄的毛毯和一個硬枕頭。不管嚴寒還是酷暑,他們都只蓋一張小毛毯,可見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你們試想一下,冰冷的硬板床,只蓋著一張薄薄的毛毯是怎樣的感覺。參觀完黃埔軍校,我們就乘車去下一個地點——黃埔軍事園。
游黃埔軍校,令我們了解到更多關于國防方面的知識,使我受益匪淺。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七
2011年8月14日,工業(yè)城黨委組織工業(yè)城全體黨員參觀了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共有60多名黨員參加了這次活動。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在軍校門口前我們群眾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睅讉€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chǎn)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jīng)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shù)人謀福址的事業(y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啊,讓我們銘記。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八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qū)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實驗結束后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余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校門兩側的圍墻上分別刷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發(fā)奮”的大字。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tǒng)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簾。房屋很高大,因騎著戰(zhàn)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門之內,前后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云涌,視“教育為神圣事業(yè),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chuàng)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這天的中山大學。而黃埔軍校,以“創(chuàng)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lián)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走出展廳,順著漆木扶梯走上二樓。那里重現(xiàn)的是軍校師生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不管是老師的辦公室、會議室還是餐廳、學生宿舍,擺設都十分樸素簡潔。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學生宿舍,宿舍中滿是大通鋪硬板床,每間容納五六十名學生,基本上最大的兩間,一間就是一個學生的連隊。當時,學生進校的時候雖然不用繳納學費,但是由于軍校的經(jīng)費十分的緊張,每一位學生只能發(fā)兩床薄薄的毛毯、一套軍服和一雙草鞋,不能換洗。
走過蔣介石的校長會客室,對面墻上的一副對聯(lián)十分醒目,上書“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這是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贈給蔣介石的。遙想當年,蔣介石或許曾透過山墻眺望校門前波濤奔流的黃埔水面,不忘戎馬軍機,力求問鼎中原,一統(tǒng)天下,最終卻是黃梁一夢。
即將走出軍校大門的時候,注意到門兩邊的內壁上高掛著的八個木質條幅,上方用黃色的燙金字書寫著四副對聯(lián),左右各兩幅,從右向左依次是“炎黃大帝開天地,國父中華創(chuàng)共和”、“軍政行伍文韜莫測,官兵運籌武略堪夸”、“軍政諏誠為祖國,校園訓詁報精忠”和“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這是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時海內外的“黃埔人”捐贈的。最后這一聯(lián)抒寫的是黃埔軍校不為外界熟知的文武兼?zhèn)?。其實從黃埔走出來的不僅僅有風云戰(zhàn)將,也不乏文壇巨子,如教官中的沈雁冰、郭沫若,學員中的臧克家,均屬一代風騷墨客。
回到的路上,腦中浮現(xiàn)出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分械臄?shù)段場景,隨之浮想,不管是之后的文匠還是武將,也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chǎn)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jīng)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shù)人謀福址的事業(y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九
2013年6月7日下午,x華南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qū)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本瘢Ox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可以看出孫x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今天也爬上了孫x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x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zhàn)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x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chuàng)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chǎn)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yǎng)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x分校學習。
當年,孫x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孫x先生革命屢經(jīng)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x先生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支持下,決定創(chuàng)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x陸軍學校和x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yǎng)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孫x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lián)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qū)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此刻,才對范仲淹《x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fā)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睅讉€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chǎn)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jīng)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shù)人謀福址的事業(yè)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fā)展。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方針和政策。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十
1
黃埔軍校后山頂有一座紀念碑,碑頂便是孫中山先生的銅像?!皩O中山紀念碑”四字用以隸書,古樸且硬朗,碑上孫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視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飛揚,仿佛能讓人見到他當年揮軍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決心。登在山巔遠眺,面對滾滾珠江,心中便覺豪氣頓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卻覺得心中激蕩之時,無處不是泰山。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而才從何來,便當努力向學。為此,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與蘇聯(lián)的積極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長洲島內一舉創(chuàng)辦了聞名天下的黃埔軍校,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的篇章。“親愛精誠”四字成為了黃埔軍校的校訓,孫中山先生希望通過此舉,創(chuàng)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在郭隊的帶領下,走在校舍的走廊當中,感受當年在戰(zhàn)亂時期年輕的未來將領們?yōu)閲业呐d亡而發(fā)奮苦讀的精神。不禁有種淚蒙雙眼的沖動。整個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盡顯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軸線向兩側鋪開的便是樣式一致的校舍。據(jù)資料記載,這套校舍當年曾是一座清陸軍的小學堂的校舍,孫中山將之進行了修繕擴建,便成了孕育近代無數(shù)將領的一個搖籃,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節(jié)約了人力與資金。歷史的在這里留下了滄桑的痕跡,八十年前,中國的無數(shù)熱血青年棄筆從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隊當中。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懷著相同的目的,盡自己之才為祖國的存亡獻上自己的全部。扶著校舍的門框,便能似握著革命的種子一樣,細細地品味著在心中翻騰的那股熱血。
軍校的大門大大出乎想象。樸素到了極致的漆白門柱,上書“陸軍軍官學?!?,讓人實在難以聯(lián)想到近一個世紀之前這里竟是無數(shù)英烈的騰飛源頭?!案锩形闯晒Γ救孕枧Α边@副對聯(lián),便是軍校學員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華麗的裝飾,而是一顆對革命堅信不疑的信心和興復祖國的決心??粗T內硬朗挺立的古樹,在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說了。中華民族,正會如這顆古樟一樣,傲然立于國際舞臺之中。
歲月不居,時光飛逝,人非但物是,歷史不可以被人所拋棄,而應該為人銘記。于校內輾轉參觀,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說,待得出了大門,又覺得心中有些悵然。當國家被戰(zhàn)爭的車輪劃過,才會讓她的人民懂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化的當今社會,便更該銘記這一道理。時刻準備著,為了人民,為了黨而不斷充實自我,保持憂患意識,提升能力,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回首上個周末的黃埔軍校之游,還真讓人回味無窮。
事情可記得從頭說起......吃完午飯,便踏上預定好的路線,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終于到了軍校的對岸---魚珠碼頭,隨后登上客輪,哈哈哈,好久沒體驗乘風破浪的感覺了,江面上的吹來一股涼爽的風,真是不亦悅乎。恍惚間,船已經(jīng)到了軍校碼頭了,船一靠岸,我一個箭步踏上碼頭,朝軍校方向飛一般奔去。根據(jù)路上的路標我一步一步朝著軍校方向前進,前進,前進進。不多時,就看見路上三三兩兩的人群,看來大家和我的目標一樣。隨后到了軍校的客服中心,從漂亮的客服mm手中拿了一張免費的門票,時間正在倒計時,我馬上就會到達傳說中的黃埔軍校,這座曾經(jīng)與美國的西點,蘇聯(lián)的伏龍芝,英國的桑赫爾特齊名的軍校曾經(jīng)是如此的輝煌,隨著國民黨的土崩瓦解,如今卻淪為旅游圣地,真是感嘆世事莫測呀。
不多時,穿過一座拱門,大概走了十幾步的樣子,終于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軍校,正門赫然寫著“陸軍軍官學?!睅讉€大字,在大門口端詳了好一會兒,然后開始進去里面逐步參觀,先是軍校的校史記錄室,里面主要介紹黃埔軍校的發(fā)展史,把孫文,蔣中正,廖仲愷等人隆重細說了一番。再往前一點就是黃埔軍校群英譜,里面紀實了黃埔的精英的事跡,里面擺設了很多黃埔學生用過的物品,比如什么陳明仁的筆硯,戴安瀾的佩劍等等,里面的墻壁上細說了黃埔學生在抗日戰(zhàn)爭的赫赫顯功,想想這座昔日英雄輩出的軍校,為國共雙方培養(yǎng)了大批的軍事將領,比如,林彪,胡宗南,張靈甫,陳明仁等等,結果卻在內戰(zhàn)中弄得同門師兄弟互相殘殺,真是可悲。但是黃埔軍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注定會在歷史增添隆重的一筆。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幫助下創(chuàng)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chǎn)物。它以"創(chuàng)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nóng)運動,進行統(tǒng)一廣東革命根據(jù)地斗爭和北伐戰(zhàn)爭,成為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lián)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jīng)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名將輩出,戰(zhàn)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軍校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總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奮戰(zhàn)、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wèi)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毛同志在抗戰(zhàn)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p>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tǒng)一與富強,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8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六大以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今天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直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xù)發(fā)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迎接黨的九十歲生日,20xx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節(jié)這一天,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廣州聯(lián)合項目黨支部組織廣州片區(qū)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參觀了譽滿全球的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黃浦區(qū)長洲島上,它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蘇聯(lián)的幫助下創(chuàng)辦的一所新型的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歷史見證。它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孫中山先生以"創(chuàng)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辦校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學習蘇聯(lián)的建軍經(jīng)驗,培養(yǎng)革命的軍事人才,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毛主席在抗戰(zhàn)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稱贊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p>
活動按照既定安排,首先參觀了黃埔軍校展覽館。了解到我黨諸多重要領導都曾在此鍛煉成長,如聶榮臻、葉劍英等,不禁讓我肅然起敬,因為正是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奮戰(zhàn),不怕犧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立了不朽勛功;正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意志,鋼的脊梁,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wèi)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一個個展館展示的是黃埔軍校的歷史,一幅幅照片見證的是黃埔軍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黃埔軍校的精華。接著,我們參觀了孫中山紀念碑,看著碑上的訓詞:“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還有“先生之道,天下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國……”—對一生的寫照。我沉思良久,仿佛回到那個烽火交加的年代,看到了孫,為了革命的勝利,不辭勞苦,舍身忘我的情景。想想如今的美好生活,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忘卻那段心酸的歷史和崢嶸歲月,又有什么借口來抱怨今天的抑郁與不公。參觀結束后,大家都表示深受鼓舞,并在橫幅上簽字,勵志學習黃埔精神。
本次參觀學習,讓我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歷史教育課,不僅開闊了眼見,愛國主義之情也油然劇增。我們慶幸沒有生活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年代,因為正是那些革命先烈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誠然,身處幸福的時代,我們更要發(fā)奮圖強,銘記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囑咐,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為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0xx年3月26日,我們全班一同前往黃埔軍校參觀,目的是在豐富我們大學生活的同時也是進一步加強我們的愛國熱情,學習革命精神,增強自身責任感。
簡單的書桌,再現(xiàn)了他們當年的艱苦歲月;
空曠的訓練場,透露出了軍校嚴明的紀律;
一本本發(fā)黃的書是當年激發(fā)年青一代不斷學習和追求探索真理的印記;
小小的魚池表現(xiàn)出他們的生活情趣;
一個個小小的地球儀,一幅幅地圖,展現(xiàn)了他們那寬闊的革命情懷。在展廳里,我們看到各個年輕的臉孔,他們多半是為革命而奉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崇敬之余,留下的是更多的惋惜和哀傷。革命是需要流血沒錯,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輕的生命,有才華的,有理想的,在他們風華正茂之年,青春之時,失去寶貴的生命。的確,戰(zhàn)爭是多么的可怕啊!看到一張張年輕的面孔,看到一顆顆赤誠的革命之心,真恨不得自己可以化身為他們中的一員,也堅持信念,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甚至獻身其中。
在參觀黃埔軍校的過程中,一想到革命要流那么多血才取得了勝利!所以,有照片在紀念館里的學員們真的很幸運,因為他們受到后人的悼念、緬懷,他們的英雄事跡還被后人所知曉的證據(jù)依然留存。同時也對千千萬萬的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而獻身的而無所記載的中國人民,包括為革命獻身而未留下絲毫記載的黃埔軍校學員的崇敬,他們被遺忘在了歷史的長河中,被埋沒在了歲月的沙漠里,被吹化在莫名的風里。他們雖然未被歷史具體的記錄,但他們的精神卻時刻縈繞在人們的心間,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世上最可愛的人。
時光匆匆流逝,過去已靜止在時空里,我們無法改變它;
而未來將主宰手中。作為當代青年,我們代表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希望。
目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的建設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認認真真地讀書,踏踏實實地工作,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十一
今天參觀了黃埔軍校,結果出乎意料之外,我在這次參觀中感觸良多。
現(xiàn)在的黃埔軍校大多是后來修建的,但是在展館的一幅幅油畫,一張張照片,一件件衣服都有著自己的故事,有著那個烽火歲月的印記,有著那個時代的氣息。很難形容自己的感覺,起碼在我積累的詞語中是沒有一個可以確切的形容我的現(xiàn)在的感情。孫中山等一大批先烈們已經(jīng)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就是那些模糊的黑白照片,我也仿佛感到了他們的呼吸,內心吶喊,還有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疤煜聻楣?,說得不但豪氣,更是那個時代先進的人們的追求。他們或是還很年輕,或是還沒有享受人生,或是還有很多的牽掛,可是當國家到了危難的時候,他們沒有猶豫的拋開了自己的一切沖上了戰(zhàn)場,不怕流血,不怕犧牲。這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中華民族屹立東方五千年不倒的原因,是因為我中華兒女在危難的時刻敢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充當整個民族的基石。只要還有我中華的熱血兒女在,中華民族就可以一直前進,不可阻擋!
哪怕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先輩們用汗和血照樣建立了不世的功勛,而今天我們生活在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的年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躲避時代交給我們的責任?在挨肚子的情況下,黃埔軍校的學生們可以去為國家,為大義而戰(zhàn)斗,那么我們就沒有一點退縮的理由,我們應該昂著頭,挺著胸去建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功勛!
參觀黃埔軍校舊址心得體會篇十二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創(chuàng)建于1924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長洲島,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chǎn)物。其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F(xiàn)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筑。
我們要參觀了解一座歷史遺跡,首先要清楚它創(chuàng)建的歷史背景。黃埔軍校的建立存在國內外因素。于內,建校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陳炯明的叛變使孫中山認識到依靠一派軍閥去打倒另一派軍閥是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成果的,一系列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在革命斗爭中,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隊伍及其重要。于外,蘇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孫中山的到極大的啟示,他決心效仿蘇俄紅軍建軍經(jīng)驗創(chuàng)辦軍校。此外,蘇聯(lián)、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和國共兩黨的努力也是軍校創(chuàng)建的動力和支柱。
走進軍校大門,可以看到歐式風格的門上"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大門兩邊各有一個士兵崗亭,平添幾分莊嚴與肅穆。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lián):"升官發(fā)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那是軍校師生不為名利,家國至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孫中山逝世后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在軍校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做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說"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fā)財?shù)腵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yè)。"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深刻認識。
校本部的建筑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它是兩層磚木結構,有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整齊的房舍且以走廊連通,棕色的墻壁給人古樸雅致的美感。大門西側有一幢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后,改建為總理紀念室。東征烈士墓園坐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
黃埔軍校曾是中國革命軍隊的搖籃,其中名將輩出,人才濟濟。如國民黨將士杜聿明,關麟征及黃維等,共產(chǎn)黨將領左權、林彪、羅榮臻等,周興指出:"黃埔?guī)熒錾淼膰矁牲h將士在東征、北伐和抗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共同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起建樹了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yè)的歷史豐碑。"在參觀黃埔軍校后,聯(lián)想到兩次國共合作中的精誠合作,可以說,在這期間,體現(xiàn)的是一種"黃埔精神"不論你是何種黨派,在民族處于危難之時,精誠團結,親密合作,臨危受命,為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共同抵御外侮。雖然在時代風云變幻,但黃埔軍校永在,黃埔精神永存。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26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