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08:31:09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范文(16篇)
時間:2023-11-29 08:31:09     小編:翰墨

教案的編寫要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在編寫教案時,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和啟發(fā)。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一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積累7個詞語。

2、能正確抄寫一句句子,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課文4、8節(jié)。

4、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

1、體會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2、讀懂課文,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

1、出示照片,認識高爾基,學習生字“基”。

(出示:照片)——高爾基(板書)。

師:“基”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仔細看(媒體)“基”的上半部分像“其實的其”,但是點要變成捺,撇和捺的下面是個“土”。

2、反饋預習,揭示課題,初步了解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1)交流出示: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

(2)師簡單介紹高爾基。

師:是??!高爾基是俄國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海燕》、《母親》等,都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示,所以說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生)。

而且他也很愛——自己的兒子(生)。

(3)指導讀句。

(4)揭示課題。

(5)誰能來介紹一下高爾基的兒子呢?

(6)交流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個兒還沒有镢頭高。

(7)拼讀:镢頭(出示圖,師邊手勢邊說:镢頭大概這么高)。

正音:個兒(兒話音)。

(8)指導讀句。

1、輕聲自讀課文,思考: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1)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

(2)師隨機板書:

種花。

賞花寫信。

(3)師生串說板書:

高爾基的兒子來到小島上看望高爾基的時候,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種花(生)。

春天到了,花全開了,高爾基坐在院子里------賞花(生)。

他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就提筆給兒子------寫信(生)。

2、快速讀讀課文,找到描寫信的內容的相關小節(jié)。

(1)交流出示7、8小節(jié)。

(2)自讀7、8節(jié)。

(3)師生配合讀。

1、學習第4節(jié),感受鮮花的“美”。

過渡:高爾基在信中提到的美好的東西是什么?-------鮮花(生)來,自己讀讀描寫鮮花的小節(jié)。

(1)出示節(jié)4,學生自讀。(生字變紅)。

師:句子中的生字老師用紅色字體表示,而且都加了拼音,借助拼音,把它。

讀準!

(2)出示詞卡,拼讀正音。

師:老師剛剛聽到有幾個小朋友把生詞讀得特別準,你們來拼拼看?

(3)看圖說話,理解“姹紫嫣紅”。

師:姹紫嫣紅的花兒究竟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圖(媒體出示百花圖)。

能使用老師給你們的句式,說說話嗎?

出示句式(自己說說指名):

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有(有的),有(有的),還有(還有的)。(顏色、品種、姿態(tài)……)。

師:是?。「鞣N各樣的花朵美麗極了,文中有一個詞概括,就是------姹紫嫣紅(媒體出示)。

(4)媒體范寫:嫣。

師;嫣這個字很難寫,看仔細了!(左右結構,左邊是女字旁,右上方是個“正”字,仔細看,下面可不是“與”哦!“與”的一橫變成了---四點)。

(5)積累詞語。

師:和姹紫嫣紅意思相近的詞,你還能說嗎?

萬紫千紅、五彩繽紛……(齊讀---自己再讀一讀、記一記)。

師:姹紫嫣紅是形容各種好看的花,不僅顏色美、姿態(tài),外形也美。你們剛剛說的這些詞和姹紫嫣紅的意思很相近,但用起來略有些細微的差異。

(6)再讀節(jié)4,品悟詞句。

師:春天的花兒不僅形態(tài)美,顏色美,還有什么深深吸引高爾基呢?

同桌讀讀節(jié)4并交流。

指名交流:味香、搖晃(師:這是動態(tài)美)、小蜜蜂……(關鍵詞隨機變色)。

(7)指導朗讀。

(8)嘗試背誦。

2、借助相關句式,聯(lián)系4、8節(jié)內容聯(lián)系說話,進一步感受“美好”。

師:看到這么美好的東西,高爾基怎么樣?

出示:高爾基看著,聞著,他。

(2)交流反饋。

(3)理解詞語“欣賞”。

師:這花兒多美好??!高爾基是帶著喜悅的心情來看花,這就是----欣賞(出示)。

(4)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師:高爾基看著滿院的花朵,心里想的還是自己親愛的兒子,來,帶著喜悅的心情讀好節(jié)5。

3、小結:高爾基先生急不可待地想寫信告訴親愛的兒子,讓兒子也能一同感受這美麗的花朵,體會他此時愉悅的心情,分享到他的快樂。

4、再讀7、8節(jié),加深感悟。

(1)引讀。

(節(jié)7):親愛的兒子,雖然你回去了,可是……望著它們,我心里想……。

(節(jié)8):我希望你能明白……。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課文中美好的東西是指---鮮花(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

(3)出示齊讀: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4)布置作業(yè):今天回家請將這句話抄寫在2號本上。

1、讀詞語:休養(yǎng)探望姹紫嫣紅彩霞紅撲撲臉龐欣賞、假期、搖晃。

2、指導書寫:妻、霞。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二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本課生字7個“基、妻、姹、嫣、晃、陣、霞”;積累詞語若干個;能正確地在田字格內書寫“基、妻、晃、陣、霞”5個漢字,并能在寫的過程中有意記憶這些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4、5兩節(jié)。

3、熟讀課文,了解內容;聯(lián)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課文最后一句話,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難點:理解高爾基信中兩段話的含義。

教學媒體高爾基的畫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備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課題:

1、名言交流:在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現(xiàn)在讓我們來交流一下吧。(指名幾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師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輕聲念念。

(出示)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

4、總結:

(1)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2)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教學生字:基。(變形的其加土)。

二、整體感知,讀文識字:

1、那么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并把課文讀正確。

2、逐段檢查,尤其注意指導學生讀好:矍頭、栽花等詞語。

3、學習生字:妻、晃、陣、霞(妻:正確書寫上半部分。霞:正確書寫下半部分,并組詞。)。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高爾基為什么要寫這句話?

5、師小結:兒子種花,將美好的鮮花留給高爾基。高爾基寫信,將深刻的道理告訴兒子,讓他知道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會使自己感到快樂。

三、走進課文,解讀“給予”:

(一)兒子的“給予”

1、仔細讀讀課文,想想兒子是怎樣留下這美好的鮮花的?(指名讀相關內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個兒還沒有矍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自由讀)。

2、從這段話里我們讀出兒子留下這美好的鮮花容易嗎?(不容易)從哪兒看出呢?

顧不上:千里迢迢來到父親這兒,卻沒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沒有閑著。

各種各樣:栽種了許許多多的花草。

只有……還:這些事對于一個10歲的小孩來說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說話: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他絲毫不覺得,因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結:從這段話里,我們體會到高爾基的兒子對爸爸深深的愛,一心想把美好的東西留給他,我們稱這種行為為給予。(板:兒子、種花、給予)。

(二)父親的“得到”

1、過渡:我們說有給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們再來讀讀文中的“得到”。2、學生自由讀課文4、5自然段。

3、高爾基得到了什么?(鮮花)美嗎?從哪兒看出?

(姹紫嫣紅、陣陣芳香、引來蜜蜂)。

理解:“姹紫嫣紅”一詞。教學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義上都有美麗嬌艷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紅”就是指各種各樣美麗的花。)。

4、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關的圖片)。(指名說)學生讀課文。(引背)。

5、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都會有哪些高興呢?我們幫他說出來。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

6、師小結:(板書:高爾基、賞花、得到)。

四、學習書信,領悟“給予”:

1、過渡: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兒,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信中,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封信。

【投影出示】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用書信的格式)。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3、讀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嗎?(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多么愉快呀!”這句話你們都理解了嗎?“給予”了之后,兒子的生活會獲得哪些快樂呢?(學生自由回答)(板:、寫信、明理)。

五、體驗習作,實踐“給予”:

1、小練筆,兩個話題,自選一個:

(1)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許多的快樂,讓我們幫他寫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樂傳達給遠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給予過別人美好的東西,當時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給予是一種快樂”為題,寫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導寫字:基、妻、晃、陣、霞。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意思。

4、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兩課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句的意思。

投影、錄音、音樂磁帶。

一、指導看圖,導入新課。

1、出示畫像(高爾基像)。

同學們,你們知道畫中的這位老人是誰嗎?告訴你們,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爾基。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2、知識擴展。

高爾基簡介——高爾基是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文學的偉大代表,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歲就開始獨立謀生,做過各種各樣的苦活兒,工余渴求知識的他勤奮讀書,終成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間》、《母親》、《海燕之歌》等。

3、揭示課題。

(1)我們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小主人公,他是誰?

(明確: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兒子”,“他”指“高爾基”)。

(板書:他的兒子)。

(2)老師還沒有將文題寫完整呢,同學們看還差一個什么字?(明確:差一個“和”字。提示學生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高爾基與他的兒子這對父子間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

要求:

1、學生出聲試讀課文。

2、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3、標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讀音指導。

教師示范,學生跟讀,要求學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結合課后習題3,進行“讀一讀”的訓練。

3、生再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相機指導。

4、學生輕聲齊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確筆順,這兩個字筆畫繁多,書寫時要學生注意字的形體須勻稱?!胺肌币⒁獍阎虚g一“橫”寫長一些。“欣”是左右結構,且左右相等。

2、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進行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五、作業(yè):練讀課文。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學生齊讀出正確讀音。

2、填空:

xiuxinfangchayan。

養(yǎng)賞香紫紅。

二、精讀課文,感悟整體。

1、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誰?(明確:高爾基、他的兒子)。

2、課文中講述了關于偉大作家高爾基與他的10歲兒子之間幾件生活小事。(明確是兩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賞花”,二是“寫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一件小事?(明確: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二件小事?(明確:第6~9自然段)。

三、學習第2~5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同學們具體談談。(有一年、意大利的一個小島)。

(3)學生試背誦。(這一自然段進行了背景交代,簡潔明了)。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還沒有)镢頭有多高?師比畫一下。

(3)到島上后,他的兒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確:種花。用文中原句表達)(板書: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4)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小年齡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明確:“只有10歲”的兒子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5)同學們與文中“兒子”年歲相仿,你們有沒有向愛你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說話訓練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6)試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用文中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大意。(明確: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

(3)這一自然段寫得很美,同學們一定和老師有同感,美在哪兒呢?)(色:姹紫嫣紅;味:陣陣芳香、引來一只只蜜蜂)。

(4)寫作指導及訓練,學會課文的寫法。(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5)試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明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說不出”極言高興,不僅僅是高興,還有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由此可見)。

(3)試背誦。

四、評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關于標點符號使用的說明。(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問引讀:“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币痪渲小懊篮玫臇|西”指什么?(指鮮花,破折號起解釋說明的作用)。

討論:聯(lián)系第7、8自然段,理解“給”、“拿”的內涵。(明確:“給”是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即是向人們索取。付出永遠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親在信中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這更是一種博大深沉的愛)(板書:愛)。

5、說話訓練:結合實際或聯(lián)系課題,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試背誦6—9自然段。

五、播放音樂,指導背誦。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指導背誦。

板書:

高爾基。

賞寫只有還沒有。

花愛信顧不上一直。

栽收各式各樣。

兒子。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高爾基和他的《童年》的基本內容,明確學習要求。

2、培養(yǎng)閱讀名著的興趣,擴大語文學習的范圍,拓展知識面。

3、學會思考、賞析、談體會,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二、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

名著導讀是語文版教科書的一個教學項目,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閱讀名著的興趣,擴大語文學習的范圍,拓展知識面。可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有的同學家里雖然藏書不少,但閱讀興趣不濃,或閱讀能力差;而有的同學雖然求知欲望很強,但由于家庭條件的制約,想閱讀卻沒有足夠的藏書;也可能由于時間限制,無法按要求閱讀完規(guī)定的名著。《童年》是外國名著,學生們自覺閱讀的興趣更不濃。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設計了該教學方案,先指導、促使學生課外自主閱讀;再利用課堂讓他們互相補充,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再利用練習卷來鞏固課堂所學,擴大知識面,激發(fā)其學習名著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步驟地閱讀名著。

四、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對文學作品作出正確的評價。

五、教時: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抽查學生對高爾基和《童年》這部名著的閱讀情況。(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部作品的了解,知道一點就說一點。)。

(二)、向學生推薦《童年》這部名著。

(三)、提出閱讀的具體要求:

1、初讀名著:了解名著的作者、時代背景、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

2、精讀名著:詳讀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點,談談讀后獲得的啟示。

3、按這些具體要求做好讀書筆記。

(說明:教師可利用課堂時間5分鐘左右,向學生簡介這部作品的內容或藝術價值,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提出具體要求。且這個教學課時宜放在開學初進行,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正式上第二課時的時間可放在期中考前或下半學期進行,側重檢查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利用課余時間具體閱讀這部作品。

第二課時。

(側重檢查學生課外閱讀效果)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名著如同與名家大師們攜手共游,增長見識,啟迪智慧,博古通今,大大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今天我們大家再次來共讀《童年》這部名著。

(二)、指名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

要求:簡要復述其故事情節(jié),其他同學可作適當?shù)难a充并點評。

(三)、主題探究。

要求:說說你對其主題的理解(即本部作品的主題是什么?),其他同學可作適當?shù)难a充。

(四)、精彩片斷賞析。

要求:選取該部作品中你認為最精彩的片斷復述給同學們聽,并作簡要評析。

(五)、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求:選取你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來分析其性格特征。(教師示范)。

文章以極其細膩而又飽含神情的筆觸描繪了“外祖母”這充滿人性光輝的人物形象。

悟,一個充滿魅力的“外祖母”便會站在你的面前,對著你微笑……。

當我(高爾基)醒來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了外祖母正在梳理那一頭濃密的頭發(fā)時,一場對話便開始了。

在外祖母沒有聽的我的聲音時,她的樣子很兇,“嘴唇歪扭著,黑眼珠兒閃著氣憤的光芒”。當我問到頭發(fā)為什么這么長的時候,外祖母即刻改換了模樣,“還是用昨天那樣的溫暖而柔和的腔調說”。外祖母總是用這樣溫暖柔和的腔調對我說話。

把自己的頭發(fā)長說成是上帝給自己的懲罰,自嘲中滿含著幽默,一個多么開朗的人啊?!澳闼?,還早著,——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多像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中,一個慈祥老人所說的話呀,可以想象出她臉上洋溢的微笑,可以感受到她輕松和諧的語調。

“我不想睡!”感嘆號昭示著我態(tài)度的堅決,顯現(xiàn)出我在外祖母面前的無拘無束乃至略微的放肆。對于我這樣的言語,外祖母馬上表示同意“不想睡就不睡好了?!蓖庾婺妇褪沁@樣尊重我——一個兒童的意愿!她的這樣的平常的話,如同那窗外的陽光溫暖著我幼小的心靈。

她微笑時,“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快活地露出雪白的牙齒”有皺紋的面孔“年輕、明朗”,我的外祖母是樂觀的、充滿朝氣的;全黑的衣服遮不住她眼睛里射出發(fā)自內心的“永不熄滅、快樂的、溫暖的光芒?!蓖庾婺赣质穷B強剛毅的;她“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卻又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我的外祖母是又是可愛的。

這便是透過高爾基文字的河流,我們所能感知到的溫馨的畫面。

(六)、思維發(fā)散,談讀后感受。

《童年》讀后感。

初中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jù)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jīng)常痛打外祖母及孩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wǎng)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丑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wǎng)的種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wǎng),種此文來源于文秘資源網(wǎng)發(fā)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成功地再現(xiàn)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xiàn)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童年》讀后感。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伙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后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锻辍肥歉郀柣壳牡谝徊浚v述的是高爾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跟隨脾氣暴躁的、日漸衰弱的小工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時光。此書通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描繪了許許多多社會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風貌以及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風民俗。高爾基的這些回憶,有助于我們了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了解一代文學大師高爾基童年時的社會環(huán)境。同時,也可領略文學巨匠的寫作風范。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于相信,竟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fā)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么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xù)。.。.。.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xiàn)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七)、課堂練習:名著導讀題填空(如果課堂個人書面做答,并分發(fā)答案,讓學生更正)。

時間足夠,本題可采用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回答的方式;也可采用搶答的方式;如果課堂時間不夠,本題可當成作業(yè),讓學生課后完成。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3.激發(fā)誦讀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從課文學習中受到教育,知道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師準備:(1)查找有關高爾基的資料,了解他的主要作品。(2)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1)預習、自學課文。(2)搜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了解他的主要作品。

1課時。

一、回顧交流,整體感知。

(板書: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父子之間的情感關系。(板書:愛)。

2.播放手機精彩的導學作業(yè)。

3.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栽花賞花這件事的?我們先來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同時,提出新的問題,引領學生學習。

二、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1.自由讀文,畫出具體寫兒子栽花,父親賞花的詞句。

2.學習第2、3自然段,感受“子愛父”。

(1)交流兒子栽花的詞句。

師:兒子是怎樣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詞句?

(學生讀出句子,師出示畫線句子。生齊讀。)。

師:在讀這些句子時,你會特別注意哪些詞?

學生匯報,找出“只有”“還”“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等詞語。

(2)體會“子愛父”的感情。理解“顧不上”,插入“年紀小”“路途遠”的內容。

小結:高爾基的兒子不遠萬里來探望父親,顧不上休息就為父親栽花,可見兒子深深地愛著父親。(板書:子愛父)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2、3自然。

3.學習第4、5自然段,感受“父愛子”。

(學生交流找到的父親賞花的語句。)。

師:兒子回家了,但兒子種的花開了,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他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1)指名朗讀第4自然段,其他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師引讀)多美的畫面啊!——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學生齊聲朗讀。

(3)課件出示填空。

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春風吹來,()的花兒(),。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3、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講讀課文。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二段。說說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指名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描寫兒子種花草的句子。

3、交流這些句子。

4、練說:高爾基的兒子就要告別爸爸媽媽,回蘇聯(lián)去了,他望著滿院親手栽種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開了。齊讀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圖。練說:看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會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爾基坐在花園中的情景。體會高爾基當時的感受、心情。

8、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誦這兩個自然段。

過渡:欣賞著兒子種的花,高爾基的心里非常興奮、激動,同時又感慨萬分,他欣然提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

(二)、講讀課文第三段。

1、出示高爾基的信,指名朗讀。

2、自由讀一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小小組組織討論。

3、交流討論。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東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給永遠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三、小練筆。

1、假如你就是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爾基的兒子給父親寫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內容。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第四第五自然段。

栽花賞花。

子愛父。

寫信教子。

父愛子。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七

1、同學們,靜靜地看……。

板書:高爾基。

知道他嗎?你對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兩句話簡單地介紹一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位文壇巨匠與兒子之間發(fā)生的一段美麗的故事。

3、誰來讀讀課題?

4、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yǎng),他的妻子帶著兒子前來探望他。

父與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請打開書,自身讀讀課文。

二、品讀“栽花賞花”,感悟父子情深。

1、兒子是怎樣種花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只有一句話,看似簡簡單單,其實字里行間蘊藏著動人的小故事。仔細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整個假期沒有停止過,很辛苦。

(2)各種各樣,品種繁多,千姿百態(tài)。

讓我們了解一下:兒子有多大?

對兒子來說,種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種著玩的嗎?

3、閉上眼睛(學生),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到這塊芳草地。

師范讀第四自然段。(配樂)。

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看到:花兒爭奇斗艷,爭著比美,五顏六色的花兒在風中跳舞,擺動著美麗的衣裙,扭動著腰肢。

聽到:風兒和花在做游戲,小蜜蜂邊飛邊歌唱。

聞到:陣陣芳香,沁人心脾。

師敘:這兒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xiàn)在卻開滿了各色的鮮花,到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了小生靈。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八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意思。

4、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兩課時。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句的意思。

投影、錄音、音樂磁帶。

1、出示畫像(高爾基像)

同學們,你們知道畫中的這位老人是誰嗎?告訴你們,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爾基。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2、知識擴展

高爾基簡介——高爾基是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文學的偉大代表,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歲就開始獨立謀生,做過各種各樣的苦活兒,工余渴求知識的他勤奮讀書,終成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間》、《母親》、《海燕之歌》等。

3、揭示課題。

(1) 我們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小主人公,他是誰?

(明確: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兒子”,“他”指“高爾基”)

(板書:他的兒子)

(2) 老師還沒有將文題寫完整呢,同學們看還差一個什么字?(明確:差一個“和”字。提示學生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高爾基與他的兒子這對父子間的幾件事)

要求:

1、學生出聲試讀課文。

2、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3、標自然段序號。

1、生字讀音指導。

教師示范,學生跟讀,要求學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結合課后習題3,進行“讀一讀”的訓練。

3、生再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相機指導。

4、學生輕聲齊讀課文。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確筆順,這兩個字筆畫繁多,書寫時要學生注意字的形體須勻稱。“芳”要注意把中間一“橫”寫長一些?!靶馈笔亲笥医Y構,且左右相等。

2、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進行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學生齊讀出正確讀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養(yǎng)賞香紫紅

1、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誰?(明確:高爾基、他的兒子)

2、課文中講述了關于偉大作家高爾基與他的10歲兒子之間幾件生活小事。(明確是兩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賞花”,二是“寫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一件小事?(明確: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二件小事?(明確:第6~9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讀。

(2) 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同學們具體談談。(有一年、意大利的一個小島)

(3) 學生試背誦。(這一自然段進行了背景交代,簡潔明了)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還沒有)镢頭有多高?師比畫一下。

(3)到島上后,他的兒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確:種花。用文中原句表達)(板書: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4) 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小年齡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明確:“只有10歲”的兒子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5) 同學們與文中“兒子”年歲相仿,你們有沒有向愛你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說話訓練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6) 試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讀。

(2) 用文中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大意。(明確: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

(3) 這一自然段寫得很美,同學們一定和老師有同感,美在哪兒呢?)(色:姹紫嫣紅;味:陣陣芳香、引來一只只蜜蜂)

(4) 寫作指導及訓練,學會課文的寫法。(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5) 試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讀。

(2) 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明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說不出”極言高興,不僅僅是高興,還有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由此可見)

(3) 試背誦。

1、指名朗讀。

2、關于標點符號使用的說明。(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問引讀:“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币痪渲小懊篮玫臇|西”指什么?(指鮮花,破折號起解釋說明的作用)

討論:聯(lián)系第7、8自然段,理解“給”、“拿”的內涵。(明確:“給”是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即是向人們索取。付出永遠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親在信中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這更是一種博大深沉的愛)(板書:愛)

5、說話訓練:結合實際或聯(lián)系課題,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試背誦6—9自然段。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指導背誦。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

高爾基

賞寫只有還沒有

花愛信顧不上一直

栽收各式各樣

兒子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九

一、復習檢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習這篇課文。

齊讀課題。

學生回答(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二、精讀課文,感悟整體。

1、學習第1--3自然段。

(1)高爾基的兒子千里迢迢來到島上做了一件什么事?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3自然段,找出具體寫兒子栽花的句子,并作記號。

指名回答。

(3)師小結:高爾基的兒子不遠萬里來探望父親,顧不上休息為父親栽花,可見兒子深深地愛著父親。他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2、學習第4--5自然段。

過渡:兒子愛父親,希望父親看到花會高興。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開了,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他看見了怎樣的情景?(出示:春天到了……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3、鮮花美嗎?美在哪兒?看到“姹紫嫣紅”你會想到哪那些詞?“姹紫嫣紅”寫出了花兒的顏色美,“輕輕搖晃”寫出了花兒的姿態(tài)美,“陣陣芳香”寫出了花兒的氣味美。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4、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

學生看著美麗的景色,想想老師是怎樣讀的,自由練讀,來將這份濃濃的愛送給兒子深愛的父親。指名朗讀。(配樂)。

大家想一起來送祝福嗎?齊讀。

5、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課件出示: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啊!

6、為什么而高興呢?我們幫他說出來。(鮮花美,這是兒子種的花,兒子小小年紀就這樣懂事、孝順,看到花兒就如同看到了兒子)。

7、朗讀體會高爾基陶醉于花中,思念著兒子,充滿著自豪,享受著幸福。

三、細讀感悟,品味道理。

1、過渡:高爾基欣賞著兒子栽種的美麗的花兒,如癡如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他有千言萬語要對兒子說。可是兒子不在他身邊,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表達心中的話語。投影出示:高爾基給兒子的信。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1)這里美好的東西指什么?破折號在這里起什么作用。(說明作用)。

(2)這里,美好的東西還指鮮花嗎?那指什么?(啟發(fā):你給過別人幫助、鼓勵、安慰、快樂、祝?!嬲\的關心、熱情的幫助、美好的環(huán)境……)。

從這句話中,你明白了什么?

(3)信里哪一句話讓你讀后感覺有深刻的含義?

講解標點的用法。(單引號、雙引號)。

相機出示: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比較兩句話的不同。

老師說明:加了逗號強調了這里“給”字的重要性,更強調了“給”比“拿”愉快。讓我們一起再來讀好這句話。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給,就是給予,即“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

拿,就是拿取,即向人們索取。

(4)生活中,你“給”了同學什么?“給”了班級什么?(同學遇到困難,主動幫助;在各種比賽中為班級爭光……)你“給”了同學、班級美好的東西后,心情如何?(快樂、自豪、幸福)。

(5)“拿”在課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爾基欣賞兒子栽種的鮮花)聯(lián)系自身實際,說說自己的“拿”?!澳谩笨梢杂媚男┰~語來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6)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得到人家的關心和幫助,如是正當?shù)牡玫?,拿也是愉快的;要是不正當?shù)玫降?,那不僅不愉快,而且是可恥的。)要讓學生明白:“給”永遠比“拿”愉快!

(7)高爾基寫這封信想告訴兒子什么?(學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導)。

高爾基并不滿足于兒子只給予他一個人,也不只是希望兒子栽種鮮花。他希望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讓“所有的人都需要”。

(7)試背其中的一段話。

(8)分角色朗讀課文。女1男2齊3。

小結:通過學習高爾基寫信教子的事情,我們懂得了:奉獻比索取好;有所奉獻,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個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體驗習作,實踐“給予”。

課件出示: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許多的想法,讓我們幫他寫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傳達給遠方的爸爸。注意書信的格式。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意思。

4、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課文,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

投影、錄音、音樂磁帶。

第一課時。

一、指導看圖,導新課。

1、出示畫像(高爾基像)。

同學們,你們知道畫中的這位老人是誰嗎?告訴你們,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爾基。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2、知識擴展。

高爾基簡介——高爾基是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文學的偉大代表,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歲就開始獨立謀生,做過各種各樣的苦活兒,工余渴求知識的他勤奮讀書,終成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的有《在人間》、《母親》、《海燕之歌》等。

3、揭示課題。

(1)我們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小主人公,他是誰?

(明確: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兒子”,“他”指“高爾基”)。

(板書:他的兒子)。

(2)老師還沒有將文題寫完整呢,同學們看還差一個什么字?(明確:差一個“和”字。提示學生這篇課文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高爾基與他的兒子這對父子間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

要求:

1、學生出聲試讀課文。

2、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3、標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讀音指導。

教師示范,學生跟讀,要求學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結合課后習題3,進行“讀一讀”的訓練。

3、生再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相機指導。

4、學生輕聲齊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確筆順,這兩個字筆畫繁多,書寫時要學生注意字的形體須勻稱?!胺肌币⒁獍阎虚g一“橫”寫長一些。“欣”是左右結構,且左右相等。

2、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進行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五、作業(yè):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理解高爾基給兒子信中話。

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學生齊讀出正確讀音。

2、填空:

xiuxinfangchayan。

養(yǎng)賞香紫紅。

二、精讀課文,感悟整體。

1、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誰?(明確:高爾基、他的'兒子)。

2、課文中講述了關于偉大作家高爾基與他的10歲兒子之間幾件生活小事。(明確是兩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賞花”,二是“寫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一件小事?(明確: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二件小事?(明確:第6~9自然段)。

三、學習第2~5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同學們具體談談。(有一年、意大利的一個小島)。

(3)學生試背誦。(這一自然段進行了背景交代,簡潔明了)。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引讀:高爾基的兒子幾歲了?能不能將“只有”去掉換成“高爾基的兒子10歲”?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體現(xiàn)強調年齡小的意思了。而且,這里的“只有”與下一句“還沒有镢頭那么高”語意緊密相聯(lián),去掉了語意就不連貫了)(板書:只有……還沒有)镢頭有多高?師比畫一下。

(3)到島上后,他的兒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確:種花。用文中原句表達)(板書: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4)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小年齡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明確:“只有10歲”的兒子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同學們與文中“兒子”年歲相仿,你們有沒有向愛你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說話訓練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6)試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用文中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大意。(明確: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

(3)這一自然段寫得很美,同學們一定和老師有同感,美在哪兒呢?)(色:姹紫嫣紅;味:陣陣芳香、引來一只只蜜蜂)。

(4)寫作指導及訓練,學會課文的寫法。(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5)試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明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說不出”極言高興,不僅僅是高興,還有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由此可見)。

(3)試背誦。

四、評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關于標點符號使用的說明。(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問引讀:“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一句中“美好的東西”指什么?(指鮮花,破折號起解釋說明的作用)。

討論:聯(lián)系第7、8自然段,理解“給”、“拿”的內涵。(明確:“給”是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即是向人們索取。付出永遠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親在信中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這更是一種博大深沉的愛)(板書:愛)。

5、說話訓練:結合實際或聯(lián)系課題,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試背誦6—9自然段。

五、播放音樂,指導背誦。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指導背誦。

板書設計:

高爾基兒子“給”比“拿”好。

教育。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一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理解高爾基給兒子信中話。

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學生齊讀出正確讀音。

2、填空:

xiuxinfangchayan。

養(yǎng)賞香紫紅。

二、精讀課文,感悟整體。

1、文中的兩位主人公分別是誰?(明確:高爾基、他的兒子)。

2、課文中講述了關于偉大作家高爾基與他的10歲兒子之間幾件生活小事。(明確是兩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賞花”,二是“寫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一件小事?(明確: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講述第二件小事?(明確:第6~9自然段)。

三、學習第2~5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同學們具體談談。(有一年、意大利的一個小島)。

(3)學生試背誦。(這一自然段進行了背景交代,簡潔明了)。

2、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引讀:高爾基的兒子幾歲了?能不能將“只有”去掉換成“高爾基的兒子10歲”?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體現(xiàn)強調年齡小的意思了。而且,這里的“只有”與下一句“還沒有镢頭那么高”語意緊密相聯(lián),去掉了語意就不連貫了)(板書:只有……還沒有)镢頭有多高?師比畫一下。

(3)到島上后,他的兒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確:種花。用文中原句表達)(板書:顧不上一直各種各樣)。

(4)你們猜一猜,這個小小年齡的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明確:“只有10歲”的兒子這樣做,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父親表達愛)(板書:愛)。

(同學們與文中“兒子”年歲相仿,你們有沒有向愛你的家人表達自己的愛?(學生自由發(fā)言,進行說話訓練和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

(6)試背誦。

3、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用文中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大意。(明確: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

(3)這一自然段寫得很美,同學們一定和老師有同感,美在哪兒呢?)(色:姹紫嫣紅;味:陣陣芳香、引來一只只蜜蜂)。

(4)寫作指導及訓練,學會課文的寫法。(同學們平時作文時應學會觀察,從不同角度去描寫事物,這樣就會使文章增色。)。

(5)試背誦。

4、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明確:“心里說不出的高興”,“說不出”極言高興,不僅僅是高興,還有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由此可見)。

(3)試背誦。

四、評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關于標點符號使用的說明。(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問引讀:“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币痪渲小懊篮玫臇|西”指什么?(指鮮花,破折號起解釋說明的作用)。

討論:聯(lián)系第7、8自然段,理解“給”、“拿”的內涵。(明確:“給”是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拿”即是向人們索取。付出永遠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親在信中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這更是一種博大深沉的愛)(板書:愛)。

5、說話訓練:結合實際或聯(lián)系課題,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試背誦6—9自然段。

五、播放音樂,指導背誦。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指導背誦。

板書設計:

高爾基兒子“給”比“拿”好。

教育。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創(chuàng)設“愛”的情境,切入語言品讀,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3.激發(fā)誦讀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親情。

教學難點:“‘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四、課前準備:

前置性學習:1、查閱有關高爾基的資料。2、生字組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生活入手,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主談一談,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間發(fā)生過哪些有趣的故事?(讓學生自主談)。

當學生談及到父愛或母愛時,相機引出課題,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2、板書課題:《14、高爾基和兒子》(師有意留出空白,將“他的”二字不寫,讓學生補充),同時讓學生體會《我和媽媽》與《我和我的媽媽》兩個題目的不同之處,然后再談談上述兩個題目的不同之處。

3、讓學生談一談和高爾基有關的話題。諸如:高爾基的名言等。

4、出示課件(名言、畫像等),讓學生思考問題:

讀了課題之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他的兒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過渡:下面我們只有通過讀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來。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故事梗概。

1、初讀課文,

(1)出示要求:

a、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

c、讀順句子。對于比較難讀的長句子要反復讀幾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讀通為止。

d、讀通全文。把課文多讀幾遍,想想每一個自然段說了什么事。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a、指名逐段試讀課文。

學生讀,教師作如下引導:

提醒學生注意字生字詞的讀音(輕聲、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讀課文,總體領略高爾基與兒子之間的“愛”

1、請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做評委。

2、學生讀,大家評論。

指導讀好長句子。

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3、讓學生說說本文講了什么事。(預設:可以把兒子栽花、爸爸賞花放在一塊,也可把其分開。)。

學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總啟,寫高爾基很愛自己的兒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寫第一件事——兒子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寫第二件事----高爾基賞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寫第三件事——高爾基寫信勉勵兒子。

四、精讀第一自然段,感知高爾基父子親情的“愛”

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很愛自己的兒子。(這里的“愛”字,與題目中的“他的兒子”是相互照應的)。

五、指導寫字和生字詞。

做到“身直、肩平、頭正、臂開、足安”和“三個一”(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眼離紙一尺)。將課后3個生字認真描一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給予”的內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2.齊讀課題,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回憶: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生活小事?

(板書:栽花賞花寫信教子)。

3.師述:高爾基很愛他的兒子,他教育兒子的方式也很特別,他是通過——寫信來教育兒子的,你認為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中哪一句話含義最深刻?(板書:“給”永遠比“拿”愉快……)。

4、今天,就讓我們圍繞這一中心來學習課文。(齊讀中心句)。

二、走進課文,解讀“給予”。

(一)兒子的“給予”。

1、好好讀讀課文,文中的“給”指的是什么?(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3、兒子是怎樣給予的?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自由讀)。

(1)從這段話里你們覺得兒子給予得容易嗎?(不容易)從哪兒看出來呢?

(顧不上:兒子不遠萬里從蘇聯(lián)趕到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yǎng)的父親這兒,卻沒有休息。一直忙著:一直都沒有閑著。

各種各樣:栽種了許許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許許多多的勞動。只有……還沒有:年齡小、個兒小、力氣小,這些事對于一個10歲的小孩來說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說話:

投影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但他絲毫不覺得(),也不覺得(),因為,他心里一直想著:()。(生:我不在的時候就讓這些花兒代替我陪伴爸爸;生:聞到花香爸爸的身體會好的快些的)。

假期很快過去了,他告別爸爸,跟媽媽回蘇聯(lián)去了。他望著滿院自己新手栽種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

師小結過渡:是啊,兒子要告別爸爸了,他留下了鮮花,也留下對爸爸一份濃濃的愛意,一份深深的祝福。

(3)小結:從這段話里,我們體會到了高爾基的兒子對爸爸深深的——(期待學生回答:愛,板書“愛”),這真是父子情深。讓我們抓住關鍵詞語用朗讀把高爾基的兒子對爸爸的孝順讀出來。

(二)父親的“得到”。

1、過渡:有人給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爾基得到了什么?

2、高爾基得到了鮮花,從哪兒看出來?(出示: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春風吹來,姹紫嫣紅的花兒輕輕搖晃著,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引來了一只只蜜蜂。)。

3、鮮花美嗎?美在哪兒?“姹紫嫣紅”寫出了花兒的顏色美,“輕輕搖晃”寫出了花兒的姿態(tài)美,“陣陣芳香”寫出了花兒的氣味美。

4、教師范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齊讀。

師范讀第四自然段。(配樂)。

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師敘:這兒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里的一塊普普通通的地,現(xiàn)在卻開滿了各色的鮮花,到處充溢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引來了小生靈——蜜蜂、蝴蝶……它們嗡嗡的飛著,似乎在哼著一首春天的歌。

想親自去嗎?美美地讀讀吧。多美的花兒呀,就讓我們通過背誦記在我們的腦海中吧!

這些盛開的花兒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親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這是個打比方的句子,這樣的比方恰當嗎?

你能讀出感受來嗎?試一試。

5、高爾基欣賞著這些美麗的花兒,心里有——(期待學生回答:說不出的高興)。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瞧,那些盛開的花朵多像兒子紅撲撲的臉龐?。?/p>

6、為什么而高興呢?我們幫他說出來。(鮮花美,這是兒子種的花,兒子小小年紀就這樣懂事、孝順,看到花兒就如同看到了兒子)。

7、朗讀體會高爾基陶醉于花中,思念著兒子,充滿著自豪,享受著幸福。

三、學習書信,領悟“給予”。

1、過渡:高爾基欣賞著兒子栽種的美麗的花兒,如癡如醉,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他有千言萬語要對兒子說??墒莾鹤硬辉谒磉?,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表達心中的話語。投影出示:高爾基給兒子的信。(用書信的格式)。

2、學生自由讀書信,指名讀。

3、高爾基寫這封信想告訴兒子什么?(學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導)。

第一自然段,告訴兒子:你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

第二自然段,告訴兒子: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

第三自然段,告訴兒子:“給”,永遠比“拿”愉快……。

4、高爾基寫這封信主要想告訴兒子什么?投影出示:“給”,永遠比“拿”愉快……。

(1)“給”在本文指高爾基的兒子“給”了高爾基鮮花,鮮花——代表美好的東西。在文中兩次說到“美好的東西”他們的意思相同嗎?(第一個“美好的東西”指的是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指的是鮮花這些物質方面的東西,還包括對別人的關心、幫助,哪怕是一個真誠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

(2)高爾基兒子的“給”,指的是在島上栽種各種各樣的鮮花,你們的“給”可以指什么?(打掃衛(wèi)生,讓教室里干干凈凈;……)。

(3)“給”,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表示?(給予、奉獻、付出、作出貢獻)你“給”了同學什么?“給”了班級什么?(同學遇到困難,主動幫助;在各種比賽中為班級爭光……)你“給”了同學、班級美好的東西后,心情如何?(快樂、自豪、幸福)。

(4)“拿”在課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爾基欣賞兒子栽種的鮮花)聯(lián)系自身實際,說說自己的“拿”?!澳谩笨梢杂媚男┰~語來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爾基并不滿足于兒子只給予他一個人,也不只是希望兒子栽種鮮花。他希望兒子——“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讓“所有的人都需要”。

投影出示:要是你無論在什么時候,不僅僅在(),還可以在();無論在什么地方,不僅僅在(),還可以在();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是(),還有(),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學生根據(jù)內容,合理填空。

(6)說說自己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獻比索取好;有所奉獻,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個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就會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5、齊讀整封信,體會高爾基的語重心長、育人育心。

6、如果你是高爾基的兒子,收到父親的來信,這時你有什么想對父親說的話。拿起筆寫在書上空白處。

四、總結延伸。

1.總結:(結合板書)。

從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故事中,你覺得高爾基對兒子的愛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教兒子學會做人,塑造兒子美好的心靈。)。

2.說話訓練: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過“‘給’,永遠比‘拿’愉快……的經(jīng)歷嗎?(贈人玫瑰,手留遺香。)。

3.“‘給’”永遠比‘拿’愉快,這是高爾基對兒子的教誨,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4.(課件)高爾基留下了這樣的教子名言。這里老師也贈送幾則名言給大家:

給予是快樂的。

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比親情更崇高、偉大的是有益于社會。

五、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高爾基的兒子讀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許多的想法,讓我們幫他寫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傳達給遠方的爸爸。注意書信的格式。

板書設計: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三

句子長廊。(按要求改寫句子。)。

1.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

改成“把”字句:答案。

改成“被”字句:答案。

2.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十分高興。

改成反問句:答案。

課文田園。(閱讀課文片斷,完成練習。)。

要是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1.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lián)詞語。答案。

2.第二自然段加上標點。答案。

3.兒子留給高爾基的是答案,那是他答案。

4.你對劃線的句子是怎么理解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積累7個詞語。

2、能正確抄寫一句句子,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課文48節(jié)。

4、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

教學重點難點:

2、讀懂課文,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反饋預習。

1、出示照片,認識高爾基,學習生字“基”。

(出示:照片)-----高爾基(板書)。

師:“基”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仔細看(媒體)“基”的上半部分像“其實的其”,但是點要變成捺,撇和捺的下面是個“土”。

(2)師簡單介紹高爾基。

師:是??!高爾基是俄國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海燕》、《母親》等,都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示,所以說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生)。

而且他也很愛-----自己的兒子(生)。

(3)指導讀句。

(4)揭示課題。

(6)交流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個兒還沒有镢頭高。

(7)拼讀:镢頭(出示圖,師邊手勢邊說:镢頭大概這么高)。

正音:個兒(兒話音)。

(8)指導讀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思考:高爾基和兒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1)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

(2)師隨機板書:

種花。

賞花寫信。

(3)師生串說板書:

高爾基的兒子來到小島上看望高爾基的時候,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忙著-----種花(生)。

春天到了,花全開了,高爾基坐在院子里------賞花(生)。

他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就提筆給兒子------寫信(生)。

2、快速讀讀課文,找到描寫信的內容的相關小節(jié)。

(1)交流出示7、8小節(jié)。

(2)自讀7、8節(jié)。

(3)師生配合讀。

三、深入學習課文48節(jié),理解詞句。

1、學習第4節(jié),感受鮮花的“美”。

過渡:高爾基在信中提到的美好的東西是什么?-------鮮花(生)來,自己讀讀描寫鮮花的'小節(jié)。

(1)出示節(jié)4,學生自讀。(生字變紅)。

師:句子中的生字老師用紅色字體表示,而且都加了拼音,借助拼音,把它。

讀準!

(2)出示詞卡,拼讀正音。

師:老師剛剛聽到有幾個小朋友把生詞讀得特別準,你們來拼拼看?

(3)看圖說話,理解“姹紫嫣紅”。

師:姹紫嫣紅的花兒究竟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圖(媒體出示百花圖)。

能使用老師給你們的句式,說說話嗎?

出示句式(自己說說指名):

春天到了,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有(有的),有(有的),還有(還有的)。(顏色、品種、姿態(tài)……)。

師:是??!各種各樣的花朵美麗極了,文中有一個詞概括,就是------姹紫嫣紅(媒體出示)。

(4)媒體范寫:嫣。

師;嫣這個字很難寫,看仔細了?。ㄗ笥医Y構,左邊是女字旁,右上方是個“正”字,仔細看,下面可不是“與”哦!“與”的一橫變成了---四點)。

(5)積累詞語。

師:和姹紫嫣紅意思相近的詞,你還能說嗎?

萬紫千紅、五彩繽紛……(齊讀---自己再讀一讀、記一記)。

師:姹紫嫣紅是形容各種好看的花,不僅顏色美、姿態(tài),外形也美。你們剛剛說的這些詞和姹紫嫣紅的意思很相近,但用起來略有些細微的差異。

(6)再讀節(jié)4,品悟詞句。

師:春天的花兒不僅形態(tài)美,顏色美,還有什么深深吸引高爾基呢?

同桌讀讀節(jié)4并交流。

指名交流:味香、搖晃(師:這是動態(tài)美)、小蜜蜂……(關鍵詞隨機變色)。

(7)指導朗讀。

(8)嘗試背誦。

2、借助相關句式,聯(lián)系48節(jié)內容聯(lián)系說話,進一步感受“美好”。

師:看到這么美好的東西,高爾基怎么樣?

出示:高爾基看著,聞著,他。

(2)交流反饋。

(3)理解詞語“欣賞”。

師:這花兒多美好啊!高爾基是帶著喜悅的心情來看花,這就是----欣賞(出示)。

(4)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jié)。

師:高爾基看著滿院的花朵,心里想的還是自己親愛的兒子,來,帶著喜悅的心情讀好節(jié)5。

3、小結:高爾基先生急不可待地想寫信告訴親愛的兒子,讓兒子也能一同感受這美麗的花朵,體會他此時愉悅的心情,分享到他的快樂。

4、再讀7、8節(jié),加深感悟。

(1)引讀。

(節(jié)7):親愛的兒子,雖然你回去了,可是……。望著它們,我心里想……。

(節(jié)8):我希望你能明白……。

(2)聯(lián)系生活,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課文中美好的東西是指---鮮花(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

(3)出示齊讀:要是你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該會多么愉快呀!

(4)布置作業(yè):今天回家請將這句話抄寫在2號本上。

四、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1、讀詞語:休養(yǎng)探望姹紫嫣紅彩霞紅撲撲臉龐欣賞、假期、搖晃。

2、指導書寫:妻、霞。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五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4、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高爾基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事。

教學難點:高爾基信中最后兩段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高爾基圖片、自制文字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基礎性診斷。

(一)看圖揭示課文。

(出示高爾基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老人嗎?(板書:高爾基)對,他就是今天課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還有一個小主人公是誰?(補充完整課題)高爾基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教育兒子也很特別,課文講述的就是發(fā)生在高爾基與他的兒子間的幾件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看拼音課文試讀課文;標自然段序號;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2、檢查生字讀音。

3、讀一讀。

妻子探望芳香染。

休養(yǎng)欣賞盛開。

4、師范讀課文;學生體會后再讀課文;齊讀課文。

5、指導寫字。

(1)提示“妻、瞧”的筆順。

(2)描紅后臨寫。

二、診斷練習。

1、填空。

xiuxinfangchayan。

___養(yǎng)___賞___香___紫___紅。

2、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高爾基父子間的哪幾件事?分別用哪幾個自然段來寫的?

3、交流。

4、那么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哪個字突出了高爾基和兒子的關系?練習背誦這一段。

三、發(fā)展性診斷。

1、下面我們看“栽花賞花”這件事。來到島上,兒子做了些什么?當時他才多大?(隨機出示:高爾基的兒子只有10歲,還沒有镢頭那么高。來到爸爸身邊以后,他顧不上休息,一直在忙著栽種各種各樣的花草。)。

2、兒子為什么這么做?(隨機板書:愛)哪些詞特別能說明兒子對父親的感情?

3、有感情地讀,體會;練習背誦。

4、兒子如此愛自己的父親,所以他跟媽媽回蘇聯(lián)的時候,望者滿院自己親手栽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見……(學生進行情境說話。)。

5、(出示花草圖片)這就是兒子種出來的花,邊看圖邊讀第四段,看看有什么感受。

6、交流;練讀;背誦。

7、高爾基欣賞兒子種的花時心情如何?輕聲讀第五段,找出重點詞語體會高爾基對兒子的情感。

8、練習背誦。

四、借助課文6——9段,自主性學習診斷。

1、指名讀。

2、說明標點符號的用法:兩處半引號表示引用了信中的兩個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單引號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學生自讀高爾基的三段信文,把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細讀體會。

4、交流,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對“‘給’,永遠比拿愉快”的想法。

5、練習背誦。

五、共同小結并根據(jù)“有一年”、“春天對了”、“傍晚”、“不久”、“你回去了”、“那時候”等詞語熟背課文。

板書設計:

賞花栽。

寫信收。

小學二年級語文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教案篇十六

說教材: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敘事性的記敘文,通過高爾基和他10歲的兒子之間發(fā)生的“栽花賞花”以及“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作者圍繞一個“愛”字組織材料,用清新的文筆,表達深刻的主題。

課文通過對栽花賞花的描述,體現(xiàn)了父愛子、子愛父這種人間美好的親情,這種親情雖然是真情,卻也是人之常情;而通過寫信教子反映的卻是父對子的一種嚴愛,它是一種帶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愛,是一種高層次的愛。高爾基希望他的兒子明白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獲取,希望他的兒子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一個讓“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課文先寫了父子間的親情,接著由稱贊兒子留下的鮮花,生發(fā)到教誨兒子要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東西,最后揭示出:“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一生活哲理。寫作由淺入深,寓理于事。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聯(lián)系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

3、情感目標:通過誦讀領悟,初步懂得人生快樂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高爾基在院子中賞花和高爾基寫信教子兩個部分,體會父子間濃濃的親子之愛;難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高爾基信中的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說教學法: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點,挖掘空白點,引導學生基于文章語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說話能了,對文章的難點部分讓反復朗讀,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突破對“給”,永遠的'“拿”愉快的理解。

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呢?

2、其實,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就請你好好讀讀課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內容讓你感受到了這份愛。(生自瀆課文)。

二、教學“栽花賞花”

1、指名讀2、3小節(jié),交流: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高爾基的兒子也深深地愛著高爾基。

重點抓住“顧不上”、“一直”等詞語重點體會高爾基兒子的懂事,相機引出填空:

這樣的句式訓練來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來體現(xiàn)“給”為自己所帶來的快樂不亞于“拿”。

過渡:轉眼間,春天來了,兒子種的花全都開了。(出示圖片)你們瞧,多美啊!你會。

怎么形容它呢?讓學生看著圖描述,相機引導,還仿佛聞到了些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交流,師小結:這原本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地,一個普普通通的院子,現(xiàn)在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到處充溢著芳香,引來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親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節(jié))指導朗讀。

是兒子對自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通過“傍晚,彩霞染紅了天空,高爾基坐在院子里,欣賞著兒子種的花,心里想到,因為。”來幫助學生體會高爾基享受著兒子的愛,心里充滿了感激和快樂,兒子在院子里種下的不僅僅是鮮花,還有對爸爸濃濃的愛。

指導朗讀。

三、教學“寫信教子”

自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理解“美好的東西”。

師:高爾基看到這些美麗的花除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許多感想,于是他把這些感想寫在給遠方兒子的信里,自己讀讀這封信。(生自讀信)。

高爾基的信兒子能讀懂嗎?你們能讀懂嗎?真能讀懂嗎?(生再讀信,同桌討論)。

生交流,重點體會兩個“美好的東西”(第一個指鮮花,第二個美好的東西不僅僅是像鮮花這些物質的東西,還是一種情感:如對別人的一些關愛,付出等)。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生舉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給學生以充分讀、思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給學生突破文章的難點找到了借力點,讓學生有感而發(fā)。

朗讀記憶。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封信,把父親的諄諄教導印在自己的腦海里。

四、拓展延伸。

2、生交流,師引導,讓學生的思維更為廣闊些。

五、總結。

從高爾基和他兒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和他兒子間這份濃濃的父子親情,明白了“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個道理。(相機板書)。

贈送名言,再次點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樂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說作業(yè)設計:

1、背誦課文。

2、繼續(xù)完成練筆:代高爾基的兒子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

語文課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圍繞課文設計延伸作業(yè),不僅能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其語文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3098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