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應包含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重要要素。教案的編寫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以下是一些編寫教案的步驟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一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兩課時。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一、導入新課。
第一課時。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1)。
1、小聲讀一讀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變革舊的法規(guī),推行新法,爭取國家富強)。
2、推行新法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從一方面…….另一方面……)。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2)。
1、自由讀4~12自然段,回答。
先說持什么態(tài)度?(懷疑、不相信)。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回答時可結合課后第三題的前兩個小題進行分析)。
步驟三:解決第3題。
(1)生讀: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賞給小伙子五十兩黃金)。
(2)當小伙子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下城樓,小伙子僅僅是為了得到賞金嗎?(此題是課后第三題的第3小題)。
過渡:商鞅這時知道,南門立木的目的已達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時說的一段話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態(tài)度)(突破了難點)。
步驟四:解決第4問題。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為……而且為……)。
總結:課文講述了商鞅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進行南門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順應民心,順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訴了我們誠信是為人之本,是立國之基。(師生看板書進行總結)。
板書:
冥思苦想。
順應民心,推行改革。
誠信是為人之本、立國之基。
言而有信。
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鞏固復習本課生字、詞。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樣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南門立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課,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嗎?
二、新課。
(二)在復習的基礎上回答:
1、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說話算話、非常好)。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四人小組練讀,師巡回輔導。
3、全班交流,評議讀。
4、分角色讀。
5、齊讀。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寫字。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二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2、動畫《南門立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
(2)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三
《商鞅南門立木》是語文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是:
人間天平。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
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用心體會人物的情感與認識,從而領悟作者要表達的思想。
課文主要講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這次學習回來,覺得和學生的習慣又要磨合,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突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1、強調課前資料搜集。課文講的事情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一定的困難。課前我布置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墒钦n堂上交流時,學生竟然在等我的答案,呆呆的看著我,我一調查,全班只有羅明陽和張彪兩個同學查了資料,強壓怒火,調整情緒,我在教育學生搜集資料之后,就當時的社會背景,由商鞅變法說開去,結合社會學現實,倒是激起學生興趣,但是今后必須強調課前搜集,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當商鞅南門立木的消息傳出去之后,人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并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把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寫下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其實也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因為有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能積極感悟,大膽發(fā)表自獨特的見解,同時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3、精心設計板書。雖然在課前有板書,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學生的啟發(fā),我又臨時修正了板書設計,我認為更能體現文章中心。
當然,課堂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是很充分,沒有照顧到個別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還有教師的引導沒有把握好時機等,這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避免,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四
前不久,我讀了一篇關于誠信的小故事,使我感悟頗深。
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商鞅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而在4前,卻發(fā)生了”烽火戲諸侯”的鬧?。褐苡耐鯙椴坼恍?,點燃烽火臺戲弄諸侯,而在真正有別國來攻打的時候,卻無人支援,周幽王也被迫自刎。
一個是言而有信,樹立威嚴;一個是戲弄諸侯,巧玩“狼來了”的把戲。最后秦國日漸強盛統(tǒng)一中國,而周幽王卻至國家滅亡??梢姡徽撛诠糯€是現代,誠信都至關重要。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誠信,誠信是體現一個人道德的`關鍵,如果你沒有誠信,你將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沒有任何一個公司會錄用一個沒有誠信,滿口謊話的人,沒有一個人愿意跟沒有誠信的人交朋友,可見誠信的重量。
結合現實中,你有沒有不守諾言或者別人不遵守諾言的經歷呢?我就有一次沒遵守約定的經歷:星期六,我和一個好朋友約定一起去玩,可到了那個時間,我卻忘記了,也沒有及時告訴她,讓她在那里等了很久。后來,她不怎么和我玩了,我很傷心,我下定決心,今后一定要誠實守信。如果沒有誠信,害的是自己,也傷害到了別人。
誠信是最重要的,也最容易被人忽視。一個國家守信,鄰國愿意與他交好,這個國家就會日益強大,人亦是如此,你若有誠信,大家都愿意與你交朋友。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毕M蠹叶寄苡涀“蜖栐苏f的這一句話,希望在今后,大家都能做到誠實守信!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五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商鞅南門立木讀后感。
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為順利變法,首先解決百姓的信任問題,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門立木的辦法。這就是有名的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
今天我讀了《商鞅南門立木》,講的是秦國時,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門立了一根木頭,上面有一張告示寫著“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能得到五十兩金子”落款是左庶長商鞅。大家都有點不相信誰也沒去扛木頭,后來有一個莊稼漢把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真的'得到了商鞅給的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大家才相信商鞅真的是說話算數的人。后來商鞅推行了很多新的法令,讓秦國強大了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取得別人的信任,就要做一個說話算數的人。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六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認識“鞅”字,學會“孝、葫、礎”三個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義,并積累詞語。
2、讀通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條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把握主要內容,理清條理。
1、生字詞語卡片。
2、商鞅的個人資料。
一、談話揭題,認識人物。
1、導語:先人孟子曾經說過“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睆闹懈嬲]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guī)矩、規(guī)則和做法,否則無法成功。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為了爭取國家富強,主張變革不適合國家發(fā)展的舊的法規(guī),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認識商鞅(教師補充)。
商鞅: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商鞅從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規(guī)模地推行過兩次變法,變法內容主要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zhàn)斗,實行連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國果然越來越富強。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貴族誣害,車裂而死。
4、教師小結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商鞅變法前,為取信于民而發(fā)生的一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七
1、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生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難點: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兩課時。
到圖書室或上網查閱課文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識人物。
同學們都知道戰(zhàn)國七雄的秦國,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原來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為了國家的富強,主張變革的秦國國群招納賢士,這時衛(wèi)國的貴州商鞅出現了,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全班評議,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4、提出有疑問的詞、句,集體交流解疑,達到讀通課文的要求。
5、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6、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次默讀課文。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文章分段,試著概括段意。
4、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三部分(15):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引入文本。
1、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商鞅南門立木是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二、細讀品析,深入理解。
1、話題一:當時,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面臨哪些困難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師適時簡介貴族及百姓各自為什么有這樣的態(tài)度)。
師:秦孝公雖是一國之君,權力無邊,但是,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難以實現。
2、話題二: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畫出,簡單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可以從事故中人們及小伙子的語言、動作以及神態(tài)上分析體會。
3、話題三:同學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發(fā)表觀點。
師:大家可以從“立木取信”這件事的作用及意義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邊讀邊體會。
三、課堂小結。
1、再來說一說你對商鞅的認識。
2、教師小結:作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著過人的膽識與魄力,他的南門立木之舉看似無足輕重,但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它不但為朝遷廷樹立了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而且為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實,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任何一個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何其重要?。?/p>
3、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對怎樣理解的,請結合實際寫一小段話。
作業(yè)設計: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誠信故事,進行課外閱讀。
2、小練筆。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八
過程與方法:抓住關鍵詞句,感悟商鞅的精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誠信”的含義,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重點:抓住文章的有關情節(jié)和重點詞句,體會商鞅的品質。
難點:感悟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誠信是耀眼璀璨的陽光,它的光芒普照大地;誠信是廣袤無垠的大地,它的胸懷承載山川;誠信是秀麗神奇的山川,它的壯麗凈化心靈。曾子殺豬、孟信賣?!粋€個真實的故事無不打動著我們的心,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誠信”的故事。(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2、解析課題。
師: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主人公是“商鞅”,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板書:商鞅)。
生2:課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南門立木”。(板書:南門立木)。
生3:從課題中我知道課文主要寫了商鞅在南門立木取信的事。
師:你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你從課題中了解到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直奔重點,體會品質。
(過渡)作者到底想通過“南門立木”這件典型事例來反映商鞅怎樣的品質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自主學習。
思考:商鞅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學法提示】。
1、畫一畫畫出描寫商鞅的語句及句中的關鍵詞。
2、讀一讀讀出所畫的句子及詞語。
3、想一想商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批注在旁邊簡單批注你的感受或對人物的評價。
(二)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三)展示交流,匯報點撥。
(點撥)同學們學得真認真,匯報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溫馨提示:從句子或詞,我體會到商鞅是個__的人】。
1、面對重重困難,商鞅心想:要在秦國進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頒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了一個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辦法。
生:從這段話中,我體會到商鞅推行新法困難重重,但是他毫不退卻,迎難而上。(板書:毫不退卻,迎難而上)。
師:你是從哪幾個詞體會到的?
生:“冥思苦想”“終于”
師:是啊,面對重重的困難,商鞅沒有退縮,經過冥思苦想,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取信于民的好辦法,他的這種精神怎能不令我們敬佩呢?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這份敬佩之情嗎?(生齊讀)。
2、當扛大木柱的人到達北門之后,商鞅立即大聲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說的做了,請上來領賞吧!”(幻燈)。
生:我從“大聲宣布”這個詞,體會到商鞅是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人。
師:假如你就是商鞅,你能大聲地宣布一下嗎?(生讀)。
師:讀得真好!從你的朗讀中,老師感悟到了商鞅可真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F在老師邀請你們都來當商鞅,大聲地宣布一下,好嗎?(生齊讀)。
師:商鞅到底說了什么?你能快速從文中找出來嗎?(生讀)。
(幻燈)告示一: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朝廷就賞給他十兩黃金。
告示二: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就賞給他五十兩黃金。
(小結)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可真是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板書: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3、這時,商鞅鄭重地對大家說:“為了使咱們的國家強大起來,我受大王的委任,負責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辦事的,都有重賞,就像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樣??墒牵钦l膽敢違抗法令,我定斬不饒!”說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條文掛了出來。
生1:我從“鄭重”一詞,體會到商鞅變法的堅定決心。
生2:我從“定斬不饒”體會到商鞅是個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人。(板書: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
(引讀)凡是按新法辦事的——都有重賞,要是誰膽敢違抗法令——定斬不饒。
4、小結:通過重點部分的研讀,我們體會到了商鞅毫不退卻,迎難而上;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好品質。
三、突破難點,感悟寫法。
1、作者采用哪些方法突出人物品質的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難點。(板書:寫作方法)。
2、同桌交流: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刻畫商鞅這一人物形象的呢?老師為大家配備了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
(1)瀏覽:描寫商鞅的句子。
(2)想想:作者抓住了商鞅的哪些細節(jié)描寫來寫的?
(小結)作者在描寫商鞅時,抓住了商鞅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我們把這種描寫方法叫做正面描寫。
四、圍繞疑點,深入學習。
2、小組學習。
【學習方法】。
(1)找一找:文中描寫圍觀群眾的句子。
(2)讀一讀:畫出的句子。
(3)悟一悟: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描寫用意何在?
3、全班交流,品析語言,感悟寫法。
4、(出示句子)“天底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怕是耍人玩兒的吧?”
師:人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想法?
生:人們這樣的想法,表示對商鞅做法的懷疑。
(出示句子)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一個小伙子,只見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來就走,一邊走,一邊還嘟囔著:“我倒要看看,這位左庶長大人說話算不算數?!?/p>
師:小伙子為什么會這樣說呢?
生:他認為事情不會是那樣的,有反說的語氣。左庶長說話算不算數,試試看吧。表明他對商鞅下的命令持懷疑態(tài)度。
(出示句子)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樓,不一會兒,手捧著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了下來。
師:小伙子僅僅是因為得到了賞金而高興嗎?、
生:小伙子“喜笑顏開”不僅僅是因為他得到了黃澄澄的賞金,還因為他親眼看到了這位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說話算數、有效。
(小結)同學們積極動腦,大膽表達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描寫實際上是側面描寫,是為了反襯商鞅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美好品質。所以對圍觀群眾的刻畫并不多余,不能刪掉。
是呀,作者在刻畫商鞅這一人物形象時,獨具匠心,不僅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正面描寫,還加入了對其他人物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商鞅這一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過渡)課文學到這兒,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心潮澎湃,有許多話想說吧!老師為大家提供了展示的平臺。
生1:我想對商鞅說:“商鞅,在困難面前你能迎難而上,在誠信面前你能一諾千金,在執(zhí)法面前你能賞罰分明,真讓我佩服!”
生2:我想對自己說:“人無信而不立!從今以后,我時時刻刻都要做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好孩子?!?/p>
生3:我還想對同學說:“我們應該從小以誠實的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支持改革,維護改革開放的成果?!?/p>
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樣理解的?結合生活實際,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生1:“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意思是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誠信。商鞅用“立木取信”的方法樹立了國家誠信的形象,這說明了“信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說話算話,言而有信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在生活中,我要以誠待人,以信取人!
生2:生活中,答應同學的事及時完成,是誠信;不說謊話,是誠信;做生意不騙人,是誠信。做人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自己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
(小結)宋朝改革家王安石曾用一首小詩道盡了他對商鞅“誠信”品質的無限敬佩,讓我們也懷著這種心情來讀讀這首小詩吧!(生讀)。
(幻燈出示)商鞅宋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六、總結全文,學以致用。
(過渡)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及深情的朗讀,老師的心靈也受到了震撼,想不到短短的一節(jié)課,同學們就對“誠信”有了這么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明白了“誠信乃為人之本,立國之基?!?/p>
1、學完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
生1:在內容上,我知道“戰(zhàn)國時期改革家商鞅,為了變革舊的法規(guī),爭取國家富強,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并取得成功?!?/p>
生2:在寫法上,我知道“在寫人文章中,要通過典型事例來突出人物優(yōu)秀品質;要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來刻畫人物形象?!?/p>
生3:在思想上,我知道“在社會大家庭中,我們要做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好公民,將‘誠信’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p>
師:是啊,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寫人文章必須要有明確的“主人公”,要抓住“典型事例”,運用“寫作方法”,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2、小練筆:我熟悉的一個人。
【提示】運用課上學到的寫人文章的方法,課下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
(總結)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七、推薦閱讀,課外延展。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結束了,但我們學習語文的腳步卻并沒有就此停息,課下老師推薦同學們自主閱讀《王安石懲罰皇親》這篇文章,閱讀時要運用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抓住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品質。
(出示)。
1、作品簡介:文中選取了王安石幫助貧苦百姓,秉法辦事懲罰皇親等故事。
2、閱讀方法:閱讀時要運用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抓住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品質。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九
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為順利變法,首先解決百姓的信任問題,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門立木的辦法。這就是有名的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
今天我讀了《商鞅南門立木》,講的是秦國時,有一天早晨,商鞅在都城雍城的南門立了一根木頭,上面有一張告示寫著“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能得到五十兩金子”落款是左庶長商鞅。大家都有點不相信誰也沒去扛木頭,后來有一個莊稼漢把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真的得到了商鞅給的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大家才相信商鞅真的是說話算數的人。后來商鞅推行了很多新的法令,讓秦國強大了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取得別人的信任,就要做一個說話算數的人。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
1、自主合作學習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在進行這一實驗之前,在課堂上不管我問什么問題,學生都閉口不言,默不作聲。我再三啟發(fā)學生也不為所動;可在現在的課堂上,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jié)課,學生熱情高漲,每個問題,學生都能大膽發(fā)言,而且口齒伶俐,理解到位。同樣是一節(jié)課,為什么差別這么大?我想,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利用一系列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考核方法,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另外,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是理解課文的前提。當時間倉促,來不及讓學生預習的情況下,學習效果極差,對課文的理解還是只停留在表面,這樣的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一知半解,老師的心情也極為糟糕。在不斷的試驗中,我發(fā)現要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必須給他們充足的預習時間。這一節(jié)課,我是指導學生按照導學稿的安排一步步進行預習。在巡視中間我發(fā)現,許多學生對課文理解到位,答案準確,這比原來的`教學方式取得的效果好多了。
3、教師的思想還需轉變。在自主學習的課堂,老師不可避免地犯了共性問題,總想多說多講,結果占用了不少時間,在我的課堂也是如此,因為講的過多,結果占用了學生時間,整節(jié)課總感覺慌慌張張的,進行字詞檢測時,占用了學生三分鐘的課間時間。如果,我能把握好教材,少講而讓學生多練,那么這一節(jié)課的時間安排應該是恰到好處的。
4、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我們強調學生自學交流,更應該注意課堂上的讀書聲。這節(jié)課,我本來安排學生在學習字詞后再次以小組為單位分段讀課文,可還是因為時間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進行。因為課文讀得的少了,也導致后面的“再讀課文,理清思路”、“細讀課文,理解內容”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進展緩慢,因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這樣的效果當然不夠理想。
改進意見。
1、接受各位老師建議,我們的語文精讀課的兩個課時進行大膽改進,第一課時只完成“初讀課文,解決字詞”、“再讀課文,理清層次”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所有內容,即先預習然后馬上進行交流展示。第二課時則集中精力完成“細讀課文,理解內容”、“品讀感悟,感情升華”、“質疑解疑”這些環(huán)節(jié),這樣讓每一節(jié)課更有針對性,同時也把學習任務分解開,更有利于節(jié)省時間。
2、小組考核機制需再完善。
3、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注意走下講臺,少講甚至不講。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一
上星期,我們學習了《商鞅南門立木》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這篇文章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改革家商鞅通過“南門立木,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的故事。表現了他聰明,有膽識,有氣魄,言而有信的高尚品質。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
公元前356年,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當時實行變法是很困難的,不但舊貴族持反對意見,而且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會真心實意地進行改革。面對重重困難,商鞅沒有放棄,而是苦思冥想。他已經決定要進行變法,就不會輕易放棄!
這天清晨,商鞅在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下令道:“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朝廷就賞給他十兩黃金?!泵鎸@道令,百姓們議論紛紛,半信半疑。告示掛出后一天都沒人來搬動這根大木柱。第二天,商鞅再次掛出告示:“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就賞給他五十兩黃金。”面對金錢的誘惑,終于有人搬動了這根大木柱。
當扛木柱的人到達北門后,商鞅便立即宣布:“小伙子,請上來領賞吧!”因此,商鞅獲得了百姓的信任。商鞅“南門立木,立木取信”一事為朝廷樹立了一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而且為新法的順利實行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商鞅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實際行動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從根本上保證了變法的成功。
讀完了這篇文章,讓我認識到了一個聰明,言而有信的商鞅。他面對困難時沒有退縮,而是苦思冥想。他為了國家富強而變法,為了建立起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而變法。我們要學習商鞅的品質,做一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好學生。用誠信去感化更多的人,讓國家變得更富強。因為少年強,則國家強!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二
一、談話導入,初識人物。
同學們都知道戰(zhàn)國七雄的秦國,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原來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后。為了國家的富強,主張變革的秦國國群招納賢士,這時衛(wèi)國的貴州商鞅出現了,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歷史故事《商鞅南門立木》(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認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從文中找出生字新詞,讀讀認認,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全班評議,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4、提出有疑問的詞、句,集體交流解疑,達到讀通課文的要求。
5、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6、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次默讀課文。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文章分段,試著概括段意。
4、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2~14):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三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于是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泵魅眨厝私在吜?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wèi)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于邊。其后民莫敢議令。
立木取信翻譯。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經完備,還沒有公布,商鞅擔心人民不相信自己,于是就在首都的集市南門樹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門的人,做到的人就給他十金。百姓們認為奇怪,沒有一個人敢去搬動木頭。商鞅又說:“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庇幸粋€人搬動了那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用這個方法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于商鞅公布了法令。
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公孫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于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钡诙欤貒寺犝f此事,都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為國作戰(zhàn),不敢再行私斗,鄉(xiāng)野城鎮(zhèn)都得到了治理。這時,那些當初說新法不便的人中,有些又來說新法好,公孫鞅說:“這些人都是亂法的刁民!”把他們全部驅逐到邊疆去住。此后老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四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本課認識生字一個,會寫生字三個,掌握詞語八個。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商法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三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1、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播放動畫《南門立木》的故事。同學們這就是(板書課題: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沒有類似這樣的小故事呢?今天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不懂的問題。
2、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組織交流:簡要說說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先讓學生細讀課文,進行合作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匯報。
步驟一:解決自學提示(1)。
1、小聲讀一讀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變革舊的法規(guī),推行新法,爭取國家富強)。
2、推行新法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從一方面……另一方面……)。
步驟二:解決自學提示(2)。
1、自由讀4~12自然段,回答。
先說持什么態(tài)度?(懷疑、不相信)。
2、你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回答時可結合課后第三題的前兩個小題進行分析)。
步驟三:解決第3題。
(1)生讀: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賞給小伙子五十兩黃金)。
(2)當小伙子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下城樓,小伙子僅僅是為了得到賞金嗎?(此題是課后第三題的第3小題)。
過渡:商鞅這時知道,南門立木的目的已達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時說的一段話說明了什么?
(說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態(tài)度)(突破了難點)。
步驟四:解決第4問題。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為……而且為……)。
總結:課文講述了商鞅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進行南門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順應民心,順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訴了我們誠信是為人之本,是立國之基。(師生看板書進行總結)。
板書:
冥思苦想。
順應民心,推行改革。
誠信是為人之本、立國之基。
言而有信。
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鞏固復習本課生字、詞。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樣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南門立木》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課,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嗎?
二、新課。
(二)在復習的基礎上回答:
1、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說話算話、非常好)。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四人小組練讀,師巡回輔導。
3、全班交流,評議讀。
4、分角色讀。
5、齊讀。
(四)鞏固練習:
1、指導寫字。
2、讀寫詞語,除了讀寫課后要求的2個詞語,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寫一寫。
3、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五
設計思路:
圍繞課文的重難點,抓住“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兩個詞,引導學生讀書并品味兩個詞,以感悟兩個詞語引領全文的學習,讓學生自行探究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fā)現、質疑,從而了解商鞅南門立木之舉,不僅是為朝廷樹立了一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更是為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讀懂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
2、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
商鞅變法的相關資料。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歸納主要內容。
(一)1、指名在前后黑板上聽寫生字。(前后各7名學生,其中各一名同學讀詞語。)。
2、學生修改,找共性問題集中解決。如:“惹是生非”,學生容易寫成“惹事生非”,師引導學生:“惹是生非”就是“惹是非、惹麻煩”,學生很容易就記住“惹是生非”。
3、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讀課文,深入理解,品味兩個詞語。
(二)默讀課文,你對哪些問題感興趣?議一議,說一說。
生:
1、商鞅“言”的內容是什么?
2、他是怎樣“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
3、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這樣做產生什么影響與作用?
(三)請同學們再次深入地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批注,然后小組解決這些問題?
(抓住“言而有信,說到做到”這條線索,理清故事脈絡。)。
學生自由默讀課文,圈點批畫,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相機處理閱讀中的問題,使學生真正讀懂課文。)。
(四)學生交流。
(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形象。)。
2、師:小伙子“喜笑顏開”的原因是什么?只是為這50兩黃金嗎?(學生討論)。
(一)歸納“南門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養(yǎng)學生歸納課文重要內容的能力,并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文本。
突出教學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二)談談對商鞅這一人物的認識。
1、從故事中體會商鞅什么樣的人?
2、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商鞅什么樣的人。
四、拓展延伸,體會誠信美德。
(二)請大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學生自由交流。)。
五、作業(yè)設計。
(一)讀一讀有關誠信的名言。
(二)談談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并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板書設計: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嚴格執(zhí)法。
國家富強。
本課依據新課程改革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師生的雙主體性,教學方法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而是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熱情。在課堂設計時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發(fā)表意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商鞅南門立木的教案篇十六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2)指導學生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3)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zhí)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jié),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結合,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受到誠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體會其膽識與魄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體會商鞅的膽識與魄力。
【重難點】。
1、重點: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使學生受到誠信教育。
2、難點:通過文章對人物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
【授課時數】。
2課時。
【課前預習】。
學生在課前搜集商鞅的個人資料。
【教與學】。
一、誘導,定向。
1、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匯報自己收集的商鞅個人資料(對不正確的部分學生和教師要隨后糾正。)。
3、引導喜學生根據題目質疑,學生和教師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指導自學。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默讀課文,自學生詞:劃出生字新詞,利用查工具書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1)商鞅為什么要南門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4)自己對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記下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詞: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對重點生字的書寫和重點詞語的理解加以關注。
2、課文朗讀: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及時指導,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3、交流問題答案,整體感知。
四、深入領會,探究歸納。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寶貴。
1、默讀第二、三小節(jié),思考:商鞅為什么要“立木”?實行變法的困難在哪里?
指導學生理解關鍵詞“重重困難”、“苦思冥想”和“終于”等詞語。
2、相機補充背景資料,幫助認識秦國變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板書:
自古驅民在信誠。
(二)識方法之巧,曉取信之難。
1、出師不利。
(1)開始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態(tài)度?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為學生提供當時黃金的購買力資料,引導學生認識賞金與扛木頭的不成比例(也為學生認識商鞅的品質埋下伏筆)。
板書:
一言為重百金輕。
指導學生通過“言”(變疑問句為陳述句)和“行”(猜想原因)兩方面來體會老百姓對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導分角色朗讀圍觀人的對話,加深理解。
2、再度出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場扛木頭了。讀一讀扛木頭的這位小伙子的話,先想一想,再議一議:他為什么這樣說?(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揣摩小伙子的真實想法)。
為什么小伙子“后邊跟隨的人群匯成了一條長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2、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實際。
附板書設計:
板書一:
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為重百金輕。
嚴格執(zhí)法論罰賞,
千古流傳影響深。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誠信乃成功之本。
板書二:
通過人物言行揣摩內心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31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