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滿井游記原文(十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6 08:49:27
2023年滿井游記原文(十五篇)
時間:2023-03-16 08:49:27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滿井游記原文篇一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節(jié)選自《滿井游記》)

【乙】上問魏征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①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月,達四聰,故共、鯀、歡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臺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鄙显唬骸吧??!?(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

【注釋】①有苗:古代少數民族部落,在今長江中下游一帶。②共、鯀、歡兜:指上古傳說中的共工、姒鯀、歡兜,都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與例句中的“而”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b.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d.濯清漣而不妖(《愛蓮說》) 11.解釋下列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善: 12.請給文中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聽 廣 納 則 貴 臣 不 得 擁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 譯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譯文: 1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開張圣聽,察納雅言”等治國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議?這個觀點對你有什么啟示?(4分) 答:

10.2分,d

11.2分(每題1分) (1)美好的樣子 (2)好(答成“很好”也對)

12.1分(有錯不得分) 是故人君兼聽廣納,由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13.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作為一個君主,自私做才能明辨是非,自私做會昏庸糊涂? (2)好像美麗的少女洗衣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

14.4分(意思對即可)魏征提出的建議是:人君要兼聽廣納。(2分) 啟示: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斷完善自我。(2分)

滿井游記原文篇二

(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繞白,外與天際,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土婁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乙)滿井游記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陰歷二月十二日)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拘束)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冰面)始解,波色乍①明,鱗(如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美好的樣子)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③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⑤者,罍⑥而歌者,紅裝而蹇⑦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pǜ)沙之鳥,呷⑧浪之鱗(指魚),悠然自得,毛羽鱗鬣⑨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注釋:①乍:開始。②靧:huì,洗臉。③掠:梳掠。④鬣:liè,獸頸上的長毛。⑤茗:茶,這里指喝茶。⑥罍:léi, 酒杯,這里指拿著酒杯。⑦蹇:jiǎn,驢,這里指騎著驢。⑧呷:吸而飲。⑨鱗鬣:魚鱗魚鰭。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語。

(1)外與天際( )

(2)始指異之( )

(3)未百步輒返( )

(4)麥田淺鬣寸許( )

2、下列各組劃線的詞語用法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到則披草而坐 柔梢披風

b、山巒為晴雪所洗 故為之文以志

c、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游于是乎始

d、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選出與“不知日之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b、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凡曝沙之鳥

d、始指異之

4、翻譯下列句子。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婁為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都是游記,柳宗元寫西山,主要是用群山襯托西山,將西山人格化,借此表現(xiàn)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懷。乙文的作者通過描寫滿井早春的美麗景色,抒發(fā)自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1)接

(2)認為奇異;以……為異

(3)就

(4)左右;上下

2、b

3、a

4、(1)這樣以后才知道這座山是如此的特別,不和小土丘是一類。

(2)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重點詞語翻譯正確,意思對即可)

5、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熱愛自然、親近自然。(意對即可)

滿井游記原文篇三

閱讀《滿井游記》一文(節(jié)選),完成14~18題。(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條將舒未舒()

④呷浪之鱗()

15.從文段中找出與下列句子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個句子。(2分)

①若脫籠之鵠

②娟然如拭

16.將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譯文:

17.文中“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點是(2分)(用自己的話概括)。

18.選文最后一段作者說自己“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間”?!盀t”意為“瀟灑無牽掛”,你覺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作者的“瀟然”呢?試作分析。(3分)

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魚(每小題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之間”;“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間”(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晶晶然如鏡”;“悠然自得”;“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罷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譯正確2分,整體表達流暢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凍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應內容(1分),分析如何體現(xiàn)(2分)。(共3分)

示例:“若脫籠之鵠”可以體現(xiàn)“瀟然”,因為這一句表現(xiàn)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舉止如鳥兒脫籠一般無拘無束與“瀟然”一詞很吻合。

體現(xiàn)“瀟然”的內容有:游人活動、動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滿井游記原文篇四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風力雖尚勁(2)呷浪之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3分)

20.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17.(1)猛,強有力(2)代魚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寄情山水”即可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欲出不 /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返/造飲盡,期在必醉

c、于冰皮始解 /學而習之 d、麥田淺鬣寸 /遂先帝之驅馳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1段寫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通過對水光山色、柳條麥高的描寫,以及對游人的歡欣、魚鳥的悠然自得等情態(tài)的描繪。勾勒出一幅滿井春色圖。

b、作者寫初春景象,抓住了萬物復蘇的特點,如“將舒未舒,柔梢披風”一句,寫出了春回大地時柳枝初展的神韻。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等畫面何為一組鏡頭。寫出了游人絡繹不絕的盛況。

d、這篇游記,采用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最后一段則以議論作結,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滿井游記原文篇五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上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子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_____________________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將文中_______處填上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加粗的字詞。

(1)局促一室之內____________

(2)娟然如拭____________

(3)知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____________

(4)徒步則汗出浹背____________

(5)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____________

3.翻譯。

(1)娟然如拭,鮮妍明媚。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梢披風。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中“余寒猶厲”的“余”和“猶”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2.(1)拘束(2)美好的樣子(3)洗臉,梳掠(4)濕透(5)曬,吸。

3.(1)純凈新鮮,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

(2)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

4.“余”與“猶”兩相映襯,表現(xiàn)了寒流不肯罷去的樣子。

5.水光山色,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滿井游記原文篇六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liè)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紅裝而蹇(jiǎn)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于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⑴ 凍風時作( )⑵高柳夾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 作則飛沙走礫。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 若脫籠之鵠。 與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紅裝而蹇者。 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墮事。故臨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一段寫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內”寫出內心的懊喪和郁悶,下文的“若脫籠之鵠”與此照應,形象貼切地寫出作者從局促困居的情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之情。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攝影師,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地描寫滿井的風物,有全景,有特寫,近景遠景相結合,而且著力描寫景物的動態(tài),為我們描摹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風光圖。

c.作者用詞巧妙,許多語句具有表里相關的雙重意蘊,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寫天氣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凍;“ 而此地適于余近”的“近”不僅指空間距離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來源:學,科,網z,x,x,k]

d.文章卒章顯志,“未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币痪渫嘎冻鲎髡擢毺氐膫€性與性情,“瀟然”表達他對自己能夠縱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滿足之感,“惟”字則表明他對自己官小職閑的嫌棄。

14.文章第二段從三個層面描寫滿井的春景,請簡要概括。

答:

15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譯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夾:在兩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個1分)

12.a(2分。a項 “則”:連詞,“就”。b項“之”:①結構助詞,“的”;②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而”:①連詞,表并列;②連詞,表轉折。d項“以”:①介詞,“因為”;②介詞,“把”。)

13.d(2分?!八麑ψ约汗傩÷氶e的嫌棄”錯誤,應該是:他慶幸自己的官職是個閑職,不怕耽誤公事,因而有時間縱情遨游,表達了作者厭棄喧囂塵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瀟灑情懷。)

14.第一層面寫山水樹木等自然風光之美,第二層面寫情態(tài)各異的游人之樂,第三層面寫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點1分,意近即可。)

15.(1)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2分)(2)(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3分)

滿井游記

袁宏道

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冬天余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毛羽鱗鬣當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

不會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能瀟灑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xiàn)在開始出游,怎能沒有記錄?萬歷二十七年二月。

滿井游記原文篇七

(二)滿井游記(節(jié)選)(9分)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風力雖尚勁

(2)呷浪之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 (3分)

20.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17.(1)猛,強有力

(2)代魚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寄情山水”即可)滿井游記 閱讀答案

滿井游記原文篇八

湖心亭看雪《滿井游記》

【甲】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滿井游記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倚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8.下列各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2分)

a.湖中人/鳥聲俱絕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如倩女之賾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9.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2分)

a.山巒為晴雪所洗釀泉為酒

b.凍風時作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10.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1.甲文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特點;從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讀出作者和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tài)度。《愛蓮說》中也有含獨字且意蘊相同的句子:。(4分)

12.乙文抓住了初春景象、的特點,在生動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的情懷;用詞上處處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寫柳條用將舒未舒,寫麥田用淺,文中類似的詞還有、、。(5分)

參考答案:

8.a

9.d

10.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11.凝靜清絕(或開闊遼遠、純潔靜謐、清新淡雅);特立獨行和高潔傲岸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晉陶淵明獨愛菊)

滿井游記原文篇九

【甲】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試,鮮妍明媚,如倩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來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節(jié)選(袁宏道《滿井游記》)

【乙】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節(jié)選(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棹(zhào),櫓,這里指劃船。②東阿王,即三國時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寫《洛神賦》中人物。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2分)

(1)徒步則汗出浹背 (2)從武林門而西

2.跟例句中的于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魚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如倩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4.從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第②段從哪些方面寫滿井春色?(3分)

5.【甲】【乙】兩文,在描寫景物時中都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請舉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1.(2分)(1)濕透(2)向西。(每小題1分,意思對即可)

2.(2分)c.從,在。(a.被 b.比 d 向)

3.(4分)(1)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2)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寫(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4.(2分)欲揚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們。(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5.(3分)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示例一:【甲】中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寫出了西湖的嫵媚與迷人。(修辭1分,例句1分,分析1分,意思對即可)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

[甲]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予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乙]滿井游記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_

(3)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____________

(4)而此地適與余近:____________

2.選出下列各句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兩篇寫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無雕琢之感。

[甲]文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點;

[乙]文則表現(xiàn)了滿井早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5.[甲][乙]兩文在寫景的同時,都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感受。說說你從這兩篇文章中分別讀出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客居(2)這(3)起,興起(4)剛好,恰巧

2.a

3.(1)別說相公您癡,還有比您更癡的人?。?/p>

(2)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變化啊。

4.靜謐清絕(開闊遼遠、純潔靜謐、清新淡雅等)生機勃勃(春意盎然、萬物復蘇、乍暖還寒等)

5.[甲]文:(1)表達了作者閑適恬靜、遠離世俗的雅趣。(2)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3)表達了作者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4)寄托了作者對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嘆。

[乙]文:(1)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懷。(2)表現(xiàn)作者淡泊名利,注重親近大自然的愉悅心情。(3)表現(xiàn)了作者對都市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4)表現(xiàn)了作者不因官小職閑而懊喪,反而慶幸自己有游樂時間的達觀個性。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提,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試,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選自袁宏道《滿井游記》)

1.解釋下列句中斜體字的意思。

(1)波色乍明()

(2)山巒為晴雪所洗()

(3)娟然如試()

(4)泉而茗者()

2.選出斜體字意思相同的一項。()

a.凍風時作于時冰皮始解

b.呷浪之鱗鱗浪層層

c.于時冰皮始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d.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2)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

4.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這樣寫魚鳥,有什么好處?

5.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句話的含義的?

答案:

1.(1)初、始;

(2)被;

(3)……的樣子;

(4)煮茶喝。

2.d。

3.略。

4.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

5.是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表達了他追求自由的天性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二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風力雖尚勁( )

(2)呷浪之鱗( )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猛,強有力;(2)代指“魚”

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

3、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意思對即可)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三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表現(xiàn)作者春游滿井輕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寫波光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寫山巒為晴雪所洗后的鮮艷明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句子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文中表現(xiàn)閑適滿意的一個詞語是:_____________。

4.游人雖未盛……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幾句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從哪兩個方面寫出了春的信息?

5.“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這樣寫魚鳥,有什么好處?

6.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句話的含義的?

1.①若脫寵之鵠;②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c。注意原文中語言點:將舒未舒意為將要舒展開還尚未完全舒展開;披風意為在風中散開。

3.悠然自得

4.修辭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鱗,鱗代指魚);從人的活動和動物的活動兩方面寫出了春的信息。

5.這樣寫增加了景物的動感(靈氣),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是本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回應首段。表達了他對春回大地的喜悅與贊美,并對城居者困做京城而不知大好春光的惋惜之情。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四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徙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生動地表達了一個“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內”,而今返回自然“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閱讀本文,要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細致地觀察生活,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凍風時作__________

②未百步輒返________

③娟然如拭__________

④面________________

⑤茗者______________

⑥罍而歌者__________

2.翻譯下列語句:

①高柳夾堤,土膏微潤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3.請你把本文寫景的語句和抒情語句在原文上標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1.①起②就③擦④洗臉⑤煮茶⑥端著酒杯

2.①高高的柳樹夾住堤的兩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濕潤。

②用泉水燒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麗的衣服騎著驢子的。

③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嘗沒有春天。

4.寫景的:“高柳夾堤,土膏微潤”,“冰皮始解……清澈見底”,“柳條……柔梢披風”等。

抒情的:“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凡曝沙之鳥……皆有喜氣”。

5.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娟然如拭”,“如倩女之 面,若脫籠之鵠”等。

滿井游記原文篇十五

比較閱讀下列兩則文言文,完成8~12題。(15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p>

【乙】滿井游記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砂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倚女之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湖中人/鳥聲俱絕 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如倩女之賾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2.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2分)

a.山巒為晴雪所洗 釀泉為酒

b.凍風時作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c.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甲文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點;從“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可以讀出作者 和 的思想情懷和生活態(tài)度?!稅凵徴f》中也有含“獨”字且意蘊相同的句子: 。(4分)

5.乙文抓住了初春景象 、 的特點,在生動的描寫中,表達了作者 的情懷;用詞上處處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征,如寫柳條用“將舒未舒”,寫麥田用“淺”,文中類似的詞還有 、 、 。(5分)

1.a

2.d

3.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嘗沒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這樣的 變化啊。,

4.凝靜清絕(或開闊遼遠、純潔靜謐、清新淡雅);特立獨行和高潔傲岸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或晉陶淵明獨愛菊)

5.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熱愛美好自然,厭倦都市官場生活 始、乍、新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3170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