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一
雖然我是一個文科生,但是高考之后歷史知識就忘的差不多了。大學后開設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開始以為會跟高中歷史一樣枯燥無味,只是死記硬背一些時間、事件。但是后來發(fā)現,大學課堂展示方式多了,其中穿插著歷史故事和視頻,其實中國近現代史這門課挺有趣的?!耙怨艦殓R,可以知興替?!睂W習歷史不僅可以知前事,也可以鑒今,所以說,學習歷史是很重要的。通過大一上學期的學習,我不僅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國近現代的興衰、中國被壓迫被奴隸的時代一些事,還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人民在外敵面前展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被他們的愛國情懷感染,也學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一個政策要符合這個國家的國情等,還更加體會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其實是來之不易的??傊?,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管是知識上還是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收獲,當然,僅僅上學期的學習,我還不能很好的深入了解歷史,我會更加努力的學好今后的課的。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除了動畫片之外我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就是百家講壇。那些名師大家憑借淵博的歷史知識,深刻的歷史見解,總是能夠生動有趣地將歷史的精華展現在我的面前。但當我上初高中時,我發(fā)現學校中歷史的學習只是記憶一些歷史知識來應對考試,毫無趣味可言,由于不想如此無味的學習,我成為了一名理科生。到了大學之后,我看到課程表上有近代史這門課,便頓感無趣,從小到大近代史學了這么多遍,竟還要重復。但當我真正坐到教室中后,趙教授的講授勾起了我兒時的記憶,喚回了我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大學的歷史學習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積累,更多的是切身的感受歷史、全面的認識歷史、深入的思考歷史。通過描述歷史中的細節(jié)小事、分析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播放有關于歷史事件的視頻來讓我們理解歷史。這學期的學習讓我更加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懂得了近代中國的盲目自大導致了自己被西方列強的超越、懂得了政府的腐敗有多么嚴重的后果;也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積極求索的精神、體會到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與優(yōu)越性。我相信歷史的智慧是無窮的,雖然短短一學期的學習不能使我透徹的了解歷史,但我今后也一定會繼續(xù)在歷史的長河中探尋歷史的真諦。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二
近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歷史課程改革也成為了學界和社會熱議的話題。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也參與了這次改革,并深感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在這次改革中,我體會到了歷史課程的更新和優(yōu)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以及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通過這次改革,我將不僅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更深刻地理解歷史對我們的影響。
首先,經歷了歷史課程改革,我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舊版歷史課本多以教導史實為主,很少關注學生的思考能力。而新改革中,歷史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和獨立研究,讓他們學會去思考問題,并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改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
其次,歷史課程改革也為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和方法。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是對過去的總結和回憶,是了解人類文明進程的橋梁。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通過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文化的淵源,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在新版歷史課本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推廣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傳承自己的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心,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助于形成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此外,歷史課程改革還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歷史是一個國家和社會的記憶,它記錄了國家的起伏和社會的變遷。通過學習歷史,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的前進方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在歷史課程改革中,學習班級的歷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的前進歷程,增進對社會的認同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共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最后,在歷史課程改革中,我也感受到了個人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通過歷史課程改革,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學科能力和教學技巧,也更好地理解了學生的需求和表達方式。在新版歷史課本中,教材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教學方法也更加多樣化和靈活。這樣的改革讓我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更好地開發(fā)出學生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改革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以及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這次改革,我深感自己作為歷史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將切實把握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注重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做貢獻。相信在歷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學生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歷史,更好地面對未來。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三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后面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yè)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松。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皩W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guī)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類型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于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3.展示的重點內容不突出。展示時應該采用“要題入手展示法”,將最重要的題最先展示處理,以確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師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順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時間,有可能導致次要題化時太多,而重要題沒有足夠的展示時間。
4.展示的方式單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多媒體屏幕展示、學習小組內容交換習題展示、學習小組以討論方式口頭展示,師生之間以問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展示層次的膚淺,即使有了其它學生的幫助,恐怕也達不到揭示錯誤原因并總結解題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須依靠老師啟發(fā)、引導、解析。假如教師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又沒有認真?zhèn)湔n,學生的解題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豈能得到保證.
(五)歸納中的問題
一是缺乏“歸納”的意識
二是使用“演繹法”。
第三是教師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總之,教無定法,任何理論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踐行。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四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xx年新修訂版)》對核心素養(yǎng)需要學習到什么地步做出了明確要求,這使得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歷史課程正是要通過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如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就是接下來教學中重點解決的問題。在認真研讀新課標后,我有如下體會。
一、在課程目標方面,以前重點強調的是三維目標,現在提出了要圍繞歷史的核心素養(yǎng),確立課程目標。歷史核心素養(yǎng)近些年來提得越來越多,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其實一直以來也是中考歷史著重考察的內容,現在將這部分內容明確體現在了課程標準當中。
二、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方面,將歷史課程內容分成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
新增了一個板塊:跨學科主題學習。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其實也有提到一些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而今年的.新課標直接明確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鐚W科主題學習,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跨學科,另一個是主題學習。跨學科可以使學生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題學習其實這些年也有所涉及,圍繞著學習主題,讓學生開展相關探討等等,這兩者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教學生之前,首先自己要先學習。
二、在教學方面,加強了教法和學法的指導。前六個板塊是歷史學習的基礎,每個板塊都包括了內容描述、內容要求、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四方面的內容。增加了學業(yè)要求和教學提示,這無疑增強了新課標的指導性,解決教師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加強了教法和學法指導。而板塊后的教學提示強調了項目學習,項目學習其實就是以前經常所說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規(guī)劃方案、解決問題、評價反思。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可以加強學生的搜集資料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的意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作為
新教師的我不僅需要盡快更新觀念,還需要迅速提高專業(yè)水平。通過在教學中持續(xù)不斷地滲透核心素養(yǎng),在日常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五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參與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通過仔細研讀標準文本,我收獲頗豐,對如何更好地教授歷史課程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以下是我對歷史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首先,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積極的一步。歷史作為一門學科,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功能。一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對于其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認同感至關重要。而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可以把握歷史教育的方向,明確歷史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在社會發(fā)展迅猛的當今時代,歷史課程標準為歷史教育提供了指導和支撐,使歷史教育更加符合時代需要。
其次,歷史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歷史課程標準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標準中強調學生需要具備的歷史素養(yǎng),即歷史思維能力、歷史研究能力、歷史價值觀等。這種轉變意味著歷史不再是教師傳授的知識堆積,而是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調研和實踐來構建自己的歷史認識。此舉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精神,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愛。
第三,歷史課程標準強調歷史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不僅僅是學生的歷史知識的補充,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歷史修養(yǎng)和歷史素養(yǎng)。歷史作為一門文科學科,其價值在于對人文精神、道德倫理以及社會責任的培養(yǎng)。歷史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正確認識,對于歷史經驗的理解和運用,以及對于歷史的社會價值的評估。這樣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歷史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并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四,歷史課程標準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lián)系。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更是與當下和未來密切相關的一門學問。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歷史知識與現實問題相結合,注重歷史對于當代社會和個體的啟示。通過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并且能夠運用歷史的方法和知識來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這樣的歷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增強歷史責任感,并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最后,歷史課程標準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一項基于理論、實踐和研究的工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教學安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差異,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使歷史課程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思考性和實踐性。只有將歷史課程標準與實際教學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
綜上所述,歷史課程標準的研讀讓我對于歷史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歷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歷史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歷史修養(yǎng),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lián)系,需要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作為歷史教師,我將以此為指導,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給予學生更好的歷史教育,培養(yǎng)具有歷史素養(yǎng)的時代新人。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六
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其思想內涵廣泛滲透到其他各門課程中。在新課改的精神要求下,歷史教學越來越要求歷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將課改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去。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初中歷史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參考閱讀!
通過近幾年的新目標教學改革,我覺得新的課程改革,為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學行為,而新的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方式。歷史教師的觀念、角色、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等都要發(fā)生轉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遞者,歷史教學也不再是過去那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簡單相加,它開始向師生互教互學、共同發(fā)展的新型格局邁進。只有形成這種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消除畏懼、釋放個性、發(fā)展?jié)撃?,真正做到“我愛我?guī)煟腋鼝壅胬怼?。同時營造出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此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整堂課的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于一個歷史教師而言,有效的協(xié)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創(chuàng)新思維在歷史教學中也開始嶄露頭角。
歷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要激活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這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教師的提問;二是學生的發(fā)問。教師 1 的提問,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同時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精心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聯(lián)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而發(fā)現歷史的本質,明白歷史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不斷深化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結論。這樣,學生從中得到的是思維的啟迪,視野的開闊。其次,鼓勵、引導、啟發(fā)學生發(fā)問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卮饐栴}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那么善于提出問題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因為發(fā)問是一個人探索未知領域的外在表現,只有善于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沖動。教學中,應非常注重激勵學生突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一般人對某問題沒有任何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創(chuàng)新;反之,興趣越大,問題越多,創(chuàng)新能力就越能發(fā)揮出來。因而,歷史教學能否得到學生的認可,歸結到最后還是在于一個“興趣”問題。
2 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教材的“繁、難、多、舊”,而新教材對準上述四種病癥,改變了這種格局,化“繁、難、多、舊”為“簡、易、少、新”為新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學增添盎然生機,尋回本應該屬于歷史課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感觸頗多,其中最大的體會是: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活動得多了;師生單向交流少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過去的從屬地位一躍而成為主體地位。新教材中設置了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意在以靈活多樣的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師生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當然,作為一個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今后還需要多吸取些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教學經驗,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使之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現象的發(fā)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1、自主學習是學生的學習行為,但這種學習是在師生雙方統(tǒng)一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生的。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味著教師的教學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學習理解為拋開教師的作用、完全由學生自己學習的形式。自主學習既涉及學習內容,也涉及學習方法。
3、需要掌握的原則:鼓勵——但不能庸俗化(適度);自主——但不能不幫助(引導);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實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偽矯情(自然);創(chuàng)新——但不能浮躁化。
初中歷史教學年度工作心得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二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yōu)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fā)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二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zhèn)湔n,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jié)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一學期努力,能制定好復習計劃,并能認真?zhèn)浜脧土曊n,培養(yǎng)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于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復習內容較多,復習比較倉促,同時發(fā)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上本人對教材生疏,同時要到廣州進修本科,無暇顧及六個班面積較廣的差生,致使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初中歷史教學年度工作總結心得體會
根據學校工作的需要,本學期我擔任畢業(yè)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
二、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三、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歷史學科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歷史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四、狠抓學風。我所教的3個班,學生比較喜愛歷史學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yè)。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怕班主任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yè)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yè)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6 們的興趣;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六、抓好課后輔導。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復習,及時查缺補漏。并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
在我的努力下,歷史學科成績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畢業(yè)班第一、二次質量預測中效果明顯,但離學校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已成為寶貴的財富,將引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和進步。
個人教學工作總結心得體會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歷史教學工作,繼續(xù)擔任歷史教研組組長一職,在這一年里,我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主動與班主任團結合作,結合本班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為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出勤出力,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以下總結:
一、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指導思想。
7 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歷史的價值,增強理解歷史和運用歷史的信心;初步學會應用歷史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歷史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二、認真?zhèn)浜谜n,突出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
三、注重課堂教學藝術,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增強上課
---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七
歷史課程思政培訓是蘇州大學為全校歷史教師舉辦的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培訓項目。在參加了這個培訓后,我深深地認識到,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yè)的責任,教育更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思想、人格和文化的傳承和培養(yǎng)。
第二段:研討感悟
在歷史課程思政培訓中,我們分享了許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和思考。我們一起研究了如何才能將歷史教育的價值轉化為現實的學習成果,并在教學實踐中分享了許多成功的案例。我們也深入討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體現在歷史教育中,以及如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
第三段:重視教育的人文化
歷史課程思政培訓還強調了教師在成為更好的人方面的重要性。教師不僅要承擔知識傳授和學生教育的任務,還要擁有更廣闊的眼界,對社會、文化和人類文明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們還探討了如何在課堂中融入人文關懷,以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心和社會責任感。只有成為更好的人,才能夠成為更優(yōu)秀、更成功的教育者。
第四段:注重教育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
歷史課程思政培訓鼓勵教師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和實踐,尋找同時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佳教學方式。我們討論了如何使用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技術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以及如何設計有深度和挑戰(zhàn)性的課堂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考能力。
第五段:結論
歷史課程思政培訓不僅教育了我如何更好地教授歷史和思想政治課程,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我的自身價值和意識。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成為更好的教學者,以更好地啟發(fā)、鼓勵和拓展我所有的學生。
歷史課程的心得體會篇八
學習新修訂版《歷史課程標準》后,我對歷史學科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新課標給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提出來具體的要求,通過認真研讀新版歷史課程標準我有以下體會:
由“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復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后,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范和協(xié)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于教學過程之中。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并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盡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fā)現和探究知識。
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了。
由“專業(yè)課”向“綜合課”轉變?,F代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yè)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注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置上,更加強調情感、態(tài)度
和價值觀。要求“培養(yǎng)對祖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于反思并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在注重課程內容改革的同時,本套教材在課文的呈現方式上,注重圖表的有效運用,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適宜初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幅度增加了歷史知識表述中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對遙遠的歷史有一種切實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學性、思想性和可讀性于一體。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節(jié)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某些內容的分角色搶演,某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資料搜集,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評價等,都可以鍛煉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資料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新思路、新點子不斷被開發(fā)出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要確立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全面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分依賴教師和教科書,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克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端。特別要重視讓學生學會學習,倡導學生自覺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現實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35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