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賞析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2:53:03
春江花月夜賞析大全(19篇)
時間:2023-11-29 12:53:03     小編:靈魂曲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我們應該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的總結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反思和總結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會和感悟。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寫一份總結,不妨參考以下這些總結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fā)。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一

《春江花月夜》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xiàn)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詩篇起筆便用景語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圖畫,然后以江月為中心,用濃淡相宜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畫卷,詩人即景生情,從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離愁的情懷,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襯出離愁之苦,而離愁又將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樓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體。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樓上鏡臺前的思婦,月光中飛去的鴻雁,江流里躍水的魚龍,是景?是情?難以區(qū)分。全詩成功地融情于景,攝情入詩,相偕相融,構成了完美的藝術境界。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鋪寫。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后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遙相呼應。題目五字,環(huán)轉交錯,各自生趣,但以“江 ”、“月”二字為中心?!按骸弊殖霈F(xiàn)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詩人循著江月交融的藝術構思,極力瀉染春江浩闊,反復詠唱春月皎潔。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魚龍、瀟湘、碣石等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樓、妝臺、簾、砧、鴻雁、霧等作襯,增強了形象的豐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圖。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遍_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于長江下游,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里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一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涌,光耀千萬里。這里明為寫景,其實是寓情于景的。因為潮水漲落有定時,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中海潮往往與信誓相連。這首詩中所寫的“ 明月共潮生”,應該在望日前后。潮生,使離人想起離別時的信約誓言;月圓,更使離人渴望親人團聚?!昂翁幋航瓱o月明”以設問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親人今夜飄零何處的相思之情,同時也使我們聯(lián)想到客人面對潮信明月,倍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敖魍疝D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边@四句的著眼點由江海交匯處轉到岸汀之上,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fā)著幽香的花林,仿佛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飛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象鋪上了一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這里既描繪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潔靜,寧謐的景致,同時也襯托出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達到了主、客觀之美的和諧統(tǒng)一。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發(fā)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凈如洗,沒有絲毫纖塵,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顯得分外皎潔。在江邊是誰最早見到了這明月?而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開始照耀人間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執(zhí)著地等待著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也只有長江一浪推一浪地送著流水。這八句通過景物描寫,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締。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詩情,是思婦感情波濤澎湃激蕩到極點的升華,而決不是概念化的邏輯思維的產物。詩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輪”的一個“孤 ”字與思婦的心靈撞擊所產生的。一個“孤”使讀者很容易透過明月的孤寂聯(lián)想到思婦的孤單,體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給下文作了鋪墊。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四句是寫一片白云隨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游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這里,“不勝”二字突出了思婦的相思斷腸之愁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樓”又把“兩地相思一樣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盡致,情濃欲滴。

拂去了卻又回來?!熬聿蝗ァ薄ⅰ胺鬟€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

《春江花月夜賞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二

誰又去把冬天的回憶仔細珍藏。

我喜歡冬季的純凈,

卻因為翠鳥的啼唱,

讓我不得不把春天愛上。

堂檐下的燕子,

從遠方銜來了花香,

又毫不吝嗇的把它留在了紙上。

我寫下一箋小詩當作回報,

它卻頑皮的向我揮了揮幼小的翅膀。

人們都說,

莊里的春天不長,

似乎永遠看不到真正的模樣;

我說,

莊里的春天很長,

只因我的愛已隨著它到了遠方……。

二、江。

一蓑煙雨,

任山河老去,

獨釣寒江,

采落霞為衣。

遠方的稚鳥,

銜來了納蘭的小令,

一陣清風,

吹動了衣角的桃紅。

在江岸,

輕吟一首唐韻,

將時光送回遠古,

在船頭,

慢唱一闕宋詞,

將山水留在夢中……。

三、花。

你在廢墟中開了一朵小花,

不顯眼,

卻孕育著生命的偉大。

陽光下,

你笑得燦爛,

卻沒人知道,

你的營養(yǎng)都來自那爛掉的根芽。

九年來,

每次看到,

都會和你打個招呼,

寂靜的夜晚,

你也會和我說一些,

埋藏在你心底的悄悄話。

我想把你放在盆里養(yǎng)起,

你搖搖頭,告訴我,

兜兜轉轉,

又是一個冬夏……。

推開窗,

一束白光打在了紙上,

我將凌亂的文字慢慢拾起,

只想拼出家人的模樣。

我用橫豎,

做了一個堅固的支架,

用來支撐父親漸漸彎曲的`脊梁;

我用撇捺,

織了一條柔軟的圍巾,

在早晚,

讓母親將溫暖放在身上。

皎潔的月??!

請把思念帶到我的故鄉(xiāng),

你不用走的太遠,

因為牽掛孩子的父母就在不遠處張望……。

閉上眼,

一股熱流涌入了眼眶,

一個人的夜晚,

又嗅到了久違的飯香……。

五、夜。

走了太久,

卻沒有停下的念頭,

原來為自己布好的路,

如今也忘記該怎樣去走。

黑夜不愿把我吞噬,

未免覺得我太過削瘦,

路燈下拉長的身影,

成了我最為衷心的朋友。

落筆無心,

寫下一紙荒謬,

誰說閑時聊賴只需一壺清酒。

倦意猶深,

不愿筆落鋒收,

誰說時光易老難敵一場邂逅。

斑駁的樹影,

搖曳著幾分哀愁,

在寂靜的跑道上,

把自己的心事訴透。

星影如波,

我還了所有,

卻欠自己一句溫柔……。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三

傳統(tǒng)意義的《春江花月夜》,指的是陳隋樂府《清商曲·吳聲歌》舊題,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創(chuàng),世間擬作甚多,但張若虛的最負盛名,堪稱絕調。張若虛是初唐晚期的重要詩人,以文詞俊秀馳名京都,與賀知章、張旭、鮑融并稱“吳中四士”。在《全唐詩》中,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但一篇《春江花月夜》使詩人贏得了“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其聲望直追《登幽州臺歌》的作者陳子昂,并與陳子昂一起引領著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透露出盛唐詩歌行將到來的氣息。

《春江花月夜》的藝術價值是多方面的:生活氣息濃郁,跨越了宮體詩題材狹窄的小圈子;語言清新,音調婉轉,韻味無窮,洗凈了六朝宮體詩的濃脂膩粉……但在構成詩的藝術美的諸多要件中,至關重要的是這首詩的意境。

詩貴意境。一首詩具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韻律是不夠的,如果意象枯澀,意境平庸,那么那些美的東西不過是破碎的殘片?!洞航ㄔ乱埂返囊饩?,是張若虛慘淡經營的藝術結晶,是詩人受大自然之惠、精神世界得到洗禮而傳達出來的內心感受?!按航彼B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詩人一開篇,就在一個開闊的背景上勾勒出春江月夜的總貌和氣勢。緊接著,詩人極力狀寫春江花月夜的靜謐美:滟滟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夢的沙汀……這幅迷人的“春江月夜圖”,展示了大自然明麗純美的景色。但詩人沒有不加節(jié)制地盡興鋪陳,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輪”為寫景作結。句中著一“孤”字,滲透進淡淡的惆悵,將“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二句推出。這兩個問句是全詩的關眼,打開了由景入情、入理的通道,凝聚著沉重的滄桑之感,是詩人的歷史性慨嘆,為下文點化出一片哀怨無邊的詩境。在絕妙的轉換之后,詩人切入“春江花月夜”的傳統(tǒng)內容——抒離愁、訴閨怨,用疏朗的筆致、豐腴的辭采、醇厚的情味,將自然之景,思婦之怨、詩人之情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牽引讀者的思緒疏離世俗的空間,進入一個空靈美妙的清純世界。更可貴的是,詩人在情感婉轉回蕩的詠嘆中交織著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和對人生的感慨。透過許多富有哲理、蘊含著美的遐思的詩句,讀者仿佛洞穿了厚重的歷史云煙,看到了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

詩人就是這樣,把內心感受和外在世界熔為一爐,把客觀真實化為主觀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互感應、空靈之美與殷實之美交相輝映的藝術境界。詩人筆下澄澈空明的“春江花月夜”,不是子虛烏有的世外桃源,不是空穴來風的化外之邦,而是現(xiàn)實世界中一道凄美的風景,是詩人為典型的生活尋找一個更為典型的藝術環(huán)境而進行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正因為這樣,當年,張若虛憑著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正因為這樣,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歷經大浪的淘洗而積淀在歷史的長河里,成為了中華文明永恒的經典。(載《考試報》)。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四

《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yōu)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后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極佳之句。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聞名。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眰€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鞍自啤薄ⅰ扒鄺髌帧蓖形镌⑶?。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扒鄺髌帧睘榈孛?,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罢l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霸隆笔窃娭星榫凹嫒谥?,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五

體裁:樂府。

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津一帶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著對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揚州的景色以文字表達出來.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笔翘撝?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六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鋪寫。開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將五字逐字吐出;結尾后八句用消歸法,又將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遙相呼應。題目五字,環(huán)轉交錯,各自生趣,但以“江”、“月”二字為中心?!按骸弊殖霈F(xiàn)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詩人循著江月交融的藝術構思,極力瀉染春江浩闊,反復詠唱春月皎潔。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魚龍、瀟湘、碣石等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樓、妝臺、簾、砧、鴻雁、霧等作襯,增強了形象的豐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圖。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遍_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于長江下游,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里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一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涌,光耀千萬里。這里明為寫景,其實是寓情于景的。因為潮水漲落有定時,所以在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中海潮往往與信誓相連。這首詩中所寫的“明月共潮生”,應該在望日前后。潮生,使離人想起離別時的信約誓言;月圓,更使離人渴望親人團聚。“何處春江無月明”以設問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親人今夜飄零何處的相思之情,同時也使我們聯(lián)想到客人面對潮信明月,倍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边@四句的著眼點由江海交匯處轉到岸汀之上,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fā)著幽香的花林,仿佛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飛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象鋪上了一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這里既描繪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潔靜,寧謐的景致,同時也襯托出人物心靈的純潔無瑕,達到了主、客觀之美的和諧統(tǒng)一。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發(fā)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凈如洗,沒有絲毫纖塵,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顯得分外皎潔。在江邊是誰最早見到了這明月?而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開始照耀人間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執(zhí)著地等待著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也只有長江一浪推一浪地送著流水。這八句通過景物描寫,把人們的思緒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締。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詩情,是思婦感情波濤澎湃激蕩到極點的升華,而決不是概念化的邏輯思維的產物。詩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輪”的一個“孤”字與思婦的心靈撞擊所產生的。一個“孤”使讀者很容易透過明月的孤寂聯(lián)想到思婦的孤單,體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給下文作了鋪墊。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彼木涫菍懸黄自齐S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游子乘著一葉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這里,“不勝”二字突出了思婦的相思斷腸之愁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樓”又把“兩地相思一樣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盡致,情濃欲滴。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边@四句是全詩感情沖動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臺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臺。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卷不去”、“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jié)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兩句是寫一輪明月同照兩地,我們夫婦只能遙遙相望卻不能互通音訊。我是多么希望隨著月光照在你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廣袤,連善于長飛的.大雁都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世界,連善游的魚龍也只能掀起一層層波紋卻游不到你的身邊,我又怎么能和你相會呢?這里以鴻雁、魚龍與自己渴望夫妻團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顯出了思婦的離愁之深。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边@四句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一起,虛實相間,從而把月夜將盡、夢境難以實現(xiàn)的愁悵之情烘托得纏綿悱惻。

最后一段,天已將曉:“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四句是寫離愁夜曲結束,新的一天的思戀情歌開始。“搖情”二字描摹出了思婦那搖人心旌的如夢似幻的真摯相思之情,使無形的感情真實可感。

總之,這首詩運用多角度寫景的手法,從月生、月照、月輪、月徘徊、月華、月斜,直寫到月落,輔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樹等特定場景襯托,由九個形象畫面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游子離婦的離愁。詩人緊扣這一離愁至重、意境濃郁的中心來謀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隨情移,從而使詩的意境既見層次又渾然一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的聲韻之美,對《春江花月夜》詩情也同樣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韻腳平仄交錯,音節(jié)和諧,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畫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頂針句的運用,使詩歌錯落有致。其中對春江明月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jié)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聲韻來透露思婦情緒變化的升級,顯示出自然美景無人共賞青春虛度的凄楚,使思婦的離愁與景自然和諧,表現(xiàn)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功力。這首詩雖然帶有許多感傷和凄涼的韻味,但由于詩人善于嚴格把握聲韻,因此給人總的印象卻是凄婉而不頹廢,纏綿而不消沉。

此外,《春江花月夜》的許多詩句還富于哲理?!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钡仍娋淝槔斫Y合,抒發(fā)了個人生命短暫,宇宙永無窮盡的哲理性感嘆。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七

這是一首著名的離情詩,描寫了春天江邊月夜下的美景,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展現(xiàn)出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與人生哲理的畫卷。抒發(fā)了思婦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發(fā)出了對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靜穆的月,引發(fā)了詩人一連串詩意的哲理性問題,從“江畔何人初見月”到“但見長江送流水”,正是詩人對月的苦苦思索,年年歲歲,月是終古不變,而對月之人卻代代更替,上演了無窮無盡的一幕又一幕。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由無數個有限人生組成的延續(xù)不斷的人類,如長江水一般長流不逝,而個體的人生卻是如流水匆匆而逝,這明月就始終永恒地注視著一切,靜默不語,它在期待何人呢?……想到這里,詩人的視線追隨著一片白云,飄于青楓浦上,他又起了一種感慨:生命短暫,應該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婦游子,在重復著千百年來的兩地悲愁呢!于是,很自然地,從“白云一片去悠悠”開始,詩歌轉入到了抒寫離情。這其中,前半部分寫思婦,她在樓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隨而形影不離,照著她的妝鏡臺,照著卷簾,照著搗衣砧……讓她想隨月光飛去離人身邊,然而鴻雁不可傳書,魚龍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遙遠,它們幫不上忙。

后半部,則寫了游子的悲愁,他在夢中見春花凋零,悲傷青春過半,歸期未卜,夢醒時,落月西斜,徒然映照著似流逝青春的東去長江水。春江花月夜將盡了,斜月藏入海霧中,天南海北,無限路途,游子的心墜入了人生的迷霧中,他愴惘不知,這樣的月夜中,有幾人能幸運歸去?而他只有看著落月,將滿懷愁情借落月余輝灑在江邊的樹上……詩在繪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嘆幽憂別情中收尾,抒發(fā)了對人生有限的無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織著對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別有一種清麗雅致的神韻。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

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八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這首七言古詩雖沿用樂府舊題,寫男女離別相思之事,但卻能脫出前人窠臼,寫出了新意.詩中展現(xiàn)了春江花月之夜浩瀚幽邃、恬靜優(yōu)美的畫卷,抒發(fā)了詩人對宇宙奧秘的遐想、探求和對人生的無限沉思慨嘆,并著力抒寫了春宵月夜游子思婦的離愁別恨,尤其是表現(xiàn)了思婦望月懷人的深情以及對美滿生活的憧憬.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九

詩人: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春江花月夜》一詩在立意和選材上總結前人的經驗,借樂府舊題譜寫出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同時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后世傳誦不已,千百年來有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它是由齊梁綺麗浮靡文風轉向盛唐的清麗的一面旗幟,同時又是我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內容和形式多為后世詩人所借用。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更不是一首單單抒發(fā)兒女離情別緒的愛情詩,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兒女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詩的空白。不論從主題的提煉還是題材的加工上,此詩對唐朝繁榮的詩歌局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后代詩歌創(chuàng)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詩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引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在意境和結構方面,江天一線,皎月一輪,白云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綽約的人影,孤獨的明月樓,又以其形的對比,構成線條的旋律,賦予此詩以繪畫美。詩人又以夜的寂靜為背景,把人們臆想中的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凄涼的雁叫聲與游子思婦的嘆息聲,巧妙地編織成聲音的旋律,賦予此詩以音樂美。此詩的這些美感對現(xiàn)代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提出詩歌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有著重要的直接影響。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

作者: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論唐詩諸家源流》)的張若虛,千百年來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若隱若現(xiàn)的在唐詩的星河中閃爍著別具一格的光芒,他僅存的兩首詩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摯的離情、睿智的哲理、優(yōu)美的語言、幽雅的韻律、神韻的境界使讀者折腰,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技壓群芳,豐富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流傳千古?!洞航ㄔ乱埂肥菢犯肚迳糖o*吳聲歌曲》舊題。詩篇題目的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它們之間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有機地構成了一個魅力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歌以月為線索,以春、江、花、月、夜為明珠的鏈式結構,是很明顯的。更何況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說唐詩》中早已闡述:“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用歸消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詩如連環(huán)鎖子骨,節(jié)節(jié)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處尋其端緒?!贝航ㄔ乱埂拔鍌€字,各各照顧有情?!庇纱丝梢?,月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月在一夜之間:升起--高懸--西斜--落下。這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了九韻。庚韻--霰韻--真韻--紙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遇韻。前呼后應地切合詩情的起伏讓五種詩歌的意象絲絲入扣,和諧地構建詩歌的意境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實就是一首回環(huán)往復的《愛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美麗的畫卷一打開: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意象闊朗明麗、清新出塵、神秘朦朧、氣勢宏偉。一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讓人遐想聯(lián)翩,一個“生”字賦予明月與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的丹青妙手輕輕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題面。月光精致地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般的銀輝色,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幽美恬靜境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恒--短暫,時空無限,生命有限,詩人的心靈與自然有了一種神性的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別開生面的翻陳出新,輕巧的把詩歌的基調定在“哀而不傷”的境界。宇宙永恒,江月常在,人代代相傳。自然地由景到人,蘊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白云、青楓浦等托物寓情,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哀傷,可謂是一種相思兩地離愁,回環(huán)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詩人以飄泊無定的愁心來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蘊探廣,情韻悠揚。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幾句詩很巧,詩人沒寫自己的思念而寫想象中的愛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對思婦的憐愛和歉疚溢于言表,這種深情是多么感人,多么投入,多么執(zhí)著,既肯定了生存價值也體現(xiàn)了生命意志。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搖曳的向往與歸宿,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的實境中蘊含著夢境,這樣的時空疊合、虛實相間、婉轉悱惻的寫法真的是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詩人羨慕月夜回家的游子,想象中溫暖的家園,詩歌以寫景結束,景中含情?!奥湓?lián)u情滿江樹”一句作結筆,可以說既是寫月落亦是說同情。讓詩情、畫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個空靈邈遠的魅力意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詩,畫中畫的上品之作,有機地將詩情、畫意、哲理融會于一爐,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tài)連為一體。詩人依次有序地描繪月光籠罩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楓、閨樓、鏡臺、江樹等富有詩意的景象,宛如一幅淡雅淋漓的水墨長軸畫卷,月亮是軸心,是神魂。并且,按照時間先后來布局謀篇、安排詩歌的結構的: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輪)--月亮西移(可憐樓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霧)。

我國傳統(tǒng)美學中,對情的強調是一貫的。如《毛詩序》中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對于詩歌而言,情感是詩歌的本質,張若虛的深情也是《春》詩的魅力之所在。他筆下的月是情愛的意象,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愿,是對人類精神的不懈追求。月亮本是古代詩詞中司空見慣的主題,但作者寫來卻別有風味,體現(xiàn)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切身感悟和對“天人合一”這一哲學思想的深刻認識??梢?,這首詩歌在思想與藝術上是超然的,它把“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有機地融入了詩情畫意之中,圍繞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逐層鋪展,清麗而幽美,柔婉而酣暢,寬泛而輕淡,真切而纏綿,就好似三月的雨絲緩緩地沁人心扉,彌漫著“潤物細無聲”的藝術魅力,把大自然之景與詩人感悟之情渾然于一體,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哲思睿智、恬淡豁達、寥廓悠遠、虛靜深邃的藝術境界。

后記:

我以此問題瀏覽了很多資料,大多是:(一)開頭八句: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二)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關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三)余下二十句: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結構上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fā)感喟、抒寫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當古曲《春江花月夜》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就將心靈帶入了江南春江月夜那旖旎的風光之中。隨著樂曲在耳畔翩躚,眼前不覺浮現(xiàn)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春,柔曼清麗;江,流連婉轉;花,艷麗迷朦;月,空明高遠;夜,靜謐憂郁。

夕陽西下,春風吹拂的一江春水,漁舟清蕩。晚霞未退,已是皓月當空。

仿佛等了千年,這如水的音樂飄然而至,浸漫著唐詩風韻。

有江、有月,花枝顫動,衣袂飄搖。流淌的姿態(tài),漫過歲月,漫過心海。一段紫竹,幾聲琵琶,手指輕靈,音韻裊娜而出,激起層層漣漪。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江樓鐘鼓催人回。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一個是盼歸的人兒在明月樓上凝眸遠眺,一個是搖櫓的人兒在茫茫煙波中欸乃歸舟。

江畔柳絲在夜風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風的撫摸下含笑點頭,木漿攪碎了江中漁船的'倒影,水波托著那蕩漾的輕舟。

水深云際,小船在搖曳著,音樂在搖曳著,江水在流淌著,樂韻在流淌著。洞簫嗚咽,琵琶錚錚,胡琴咿呀,木魚的篤,好一番浪花飛濺、洄瀾拍岸的景象。

聽你,需闔雙目,凝心神,于是,有云、有雨、有風、有月,有殘星在天,有雁鳴聲聲,有漁火點點,有花影綽綽。燈影槳聲中,蕩漾著,是水,是舟,是隨風飄來的一曲漁歌唱晚。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后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樹后庭花》、《堂堂》,并陳后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于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p>

后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稑犯娂肪硭氖呤铡洞航ㄔ乱埂菲咂渲杏兴鍩鄣膬善?。

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chuàng)作背景已不可考。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三

玉樹歌闌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

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

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fā)。

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

漏轉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

鸞弦代雁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裹。

后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

此詩諷隋煬帝效法陳后主驕奢淫逸以至亡國。先寫陳后主曾經繁華一時的故宮如今已成荒草廢墟。再寫隋煬帝步陳后主后塵,極盡奢侈之能事,尤以此之驕奢對比彼之荒墟,這種極大的反差頗具諷刺意味。就如老子所言,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當隋煬帝和他的國家走到盛極之時,也就是到了“四方傾動煙塵起”之時。果然,隋朝距離滅亡已經很近很近了,僅僅渡過區(qū)區(qū)一條西江水隋煬帝就可以去地下找陳后主聊聊亡國之事了。

據《隋遺錄》記載,隋煬帝一日游樂江都時,恍恍惚惚中感覺似與陳后主相遇,二人先以彼此的愛妃相比,然后陳后主又問隋煬帝道:“你的龍舟之游歡樂么?我原來以為你是堯舜那樣圣明的君王,今天一看,原來也是個貪圖享樂之人。既然你我同是這類人,當年你們父子又憑什么以昏庸無道之罪滅掉我的國家呢?”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四

百年:指人壽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陳澔集說: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漢徐干《中論·夭壽》:顏淵時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人生壽促,天地長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壽?宋陳亮《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終此大數!《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宣贊隨了叔叔,與母親在俗出家,百年而終。

強半:大半;過半。隋煬帝《憶韓俊娥》詩之一:須知潘岳鬢,強半為多情。宋范成大《玉麟堂會諸司觀牡丹酴醿三絕》之三:浮生滿百今強半,歲歲看花得幾回?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詞: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髩鬭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須:必得,應當。

催:使事物的產生、發(fā)展變化加快。

無:沒有,與有相對;不。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五

全詩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結情。其中“春”“江”“花”“月”“夜”運用了“發(fā)生法”使其出現(xiàn),又用“消歸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條貫穿性的線索,有它將哲理性思索,將思婦,游子緊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了一個情,景,理有機統(tǒng)一的完整境界。在這個境界中,情是升華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開篇詩人用神來之筆給人描繪了一幅奇麗的圖畫后,(全詩以月、水為經緯,以春為質地,以花為圖案,以夜為底色,織就了一幅光彩斑斕的春江月照圖。)轉入了對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詩人在空靈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問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識,表現(xiàn)了對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這些奧秘的興趣。同時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說中,又表現(xiàn)了對人生的執(zhí)著和贊美。詩人在有限,無限,頃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2、詩人把對人生意義的滿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戀的情愛上。詩中“白云”“清風浦”分別象征行蹤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別的所在。詩文以深情的筆觸贊頌了純潔的經過升華的男女情愛,創(chuàng)造了神秘,美妙,動人的情,景,理的有機融合境界。

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長篇抒情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結構精妙嚴謹而又自然天成,韻律圓美流轉而又富于變化,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盡管作者留詩只有二首,但僅憑這首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朦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纖紗,籠住靜靜的春江、春花、春夜。還有在月樓上盼君歸來的多情思婦。迷蒙的情懷,隱約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渾然一體不可拆分。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飄于流水之間。含蓄婉轉而不拘泥;輕潤細膩如思婦之心,心欲靜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雋永和諧的意境。

全詩以月光為神魂。月色賦予春夜靈氣,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tài)連為一體。成為詩中詩,畫中畫,頂峰上的頂峰,流傳至今的千古絕唱。

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邊閨樓中思婦憑闌瘦。鴛鴦成紋已作枕,淚濕燭邊春衫袖。月光入簾,卷不開,拂不去。濃濃相思難以排遣,揮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春光隨水漸東去。君之歸途呀!茫茫千萬里。盼眼望斷流云,君,胡不歸?“不知乘月幾人回”,君呀!乘月歸來吧!婦已望盡天涯路。殘月、冷輝滿江樹;江風移,枝依依,堤上影離離。銀河浩瀚,牛郎織女能相望,可我與你相隔千里,飛鴻難連。看此情,此境怎能不教人流淚。

本詩沒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統(tǒng)領幽思。纏綿蘊藉,一意縈紆,調法多變,可謂神來之筆。

月下流著憧憬與悲傷,一種少年初識愁滋味的憧憬與悲傷,“獨上高樓,樓上有人愁”而非為賦新詞強愁。

盡管憂思通篇,但全詩仍舊輕盈如山澗之流水;雖有嘆息,但總淡淡如江邊之月色。意境漠漠如花林薄靄,隱現(xiàn)輪廓盡是朦朧之美。哀而不傷,更有無聲勝有聲之功效。半遮半掩,輕云蔽日,蘊味無窮,給人想象的空間,給讀者心靈馳騁的天地。然后方知,飾嬌容,看影碎,酒如愁腸化作相思淚。

江月澹無情,落落不想人,花意亦孤行,水光為之吸。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fā),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lián)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云”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扒鄺髌帧睘榈孛皸鳌薄捌帧痹谠娭杏殖S脼楦袆e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游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仿佛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游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xiàn)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jié)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后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六

這首詩運用多角度寫景的手法,從月生、月照、月輪、月徘徊、月華、月斜,直寫到月落,輔以江潮、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浦、江潭、江樹等特定場景襯托,由九個形象畫面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藝術境界,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游子離婦的離愁.詩人緊扣這一離愁至重、意境濃郁的中心來謀篇布局,做到情景交融,景隨情移,從而使詩的意境既見層次又渾然一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的聲韻之美,對《春江花月夜》詩情也同樣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韻腳平仄交錯,音節(jié)和諧,每韻都構成了一幅富有鮮明的感情色彩的形象畫面.有些句子用了律句的平仄加上不少偶句,排比句,頂針句的運用,使詩歌錯落有致.其中對春江明月詩人能把詩歌聲韻節(jié)奏的外在律與詩人感情的內在律有機融合,以聲韻來透露思婦情緒變化的升級,顯示出自然美景無人共賞青春虛度的凄楚,使思婦的離愁與景自然和諧,表現(xiàn)出巧奪天工的藝術功力.這首詩雖然帶有許多感傷和凄涼的韻味,但由于詩人善于嚴格把握聲韻,因此給人總的印象卻是凄婉而不頹廢,纏綿而不消沉.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七

這首詩從月生寫到月落,把客觀的實境與詩中人的夢境結合在一起,寫得迷離惝恍,氣氛很朦朧。也可以說整首詩的感情就像一場夢幻,隨著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漸地展開著。亦虛亦實,忽此忽彼,跳動的,斷續(xù)的,有時簡直讓人把握不住寫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覺得有深邃的、豐富的東西蘊涵在里面,等待我們去挖掘、體味。

全詩三十六句,四句一轉韻,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

接下來:“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边@四句由江寫到花,由花又回到月,用其他景物來襯托月光的皎潔?!胺嫉椤保褪巧鷿M鮮花的郊野。“霰”,是雪珠?!敖魍疝D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說江水繞著生滿鮮花的郊野曲折流過,明月隨江水而來,把她的光輝投到花林上,仿佛給花林撒上了一層雪珠兒?!翱绽锪魉挥X飛”,因為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飛反而不能察覺了。古人以為霜是從天上落下來的,好像雪一樣,所以說“飛霜”。“汀上白沙看不見”,是說在潔白的月光之下,江灘的白沙也不易分辨了。一句寫天上,一句寫地上,整個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凈化了似的。從這樣的境界,很自然地會想到深邃的人生哲理,所以第三段接著說:“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天一色,連一粒微塵也看不見,只有一輪孤月高懸在空中,顯得更加明亮。在江邊是誰第一個見到這輪明月呢?這江月又是哪一年開始把她的光輝投向人間呢?這是一個天真而稚氣的.問,是一個永無答案的謎。自從張若虛提出這個問題以后,李白、蘇軾也發(fā)出過類似的疑問。李白說:“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保ā栋丫茊栐隆罚┨K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保ā端{歌頭》)這已不僅僅是寫景,而幾乎是在探索宇宙的開始,追溯人生的開端了。

第四段由疑問轉為感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比松桌希淮淮鸁o窮無盡地遞變著,而江月卻是年復一年沒有什么變化,她總是生于海上,懸于空中,好像在等待著什么人,可是總沒等到。長江的水不停地流著,什么時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來呢?詩人這番想象是從“孤月輪”的“孤”字生發(fā)出來的,由月的孤單聯(lián)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思婦的期待上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也就是江行分手的地方。白云一片悠悠飄去,本來就足以牽動人的離愁,何況是在浦口,青綠的楓葉點綴其間,更增添了許多愁緒?!罢l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月光之下,是誰家的游子乘著一葉扁舟在外飄蕩呢?那家中的思婦又是在哪座樓上想念著他呢?一句寫游子,一句寫思婦,同一種離愁別緒,從兩方面落筆,頗有一唱三嘆的韻味。

從第六段以下專就思婦方面來寫。曹植的《七哀》詩說:“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張若虛化用這幾句的意思,對月光作了更細致的描寫:“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婦作伴,總在她的閨樓上徘徊著不肯離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妝臺了。月光照在門簾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卻又來。她是那樣的依人,卻又那樣的惱人,使思婦無法忘記在這同一輪明月之下的遠方的親人:“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币惠喢髟峦諆傻兀秃臀蚁肽钅阋粯?,你一定也在望著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鏡子似地懸在中間,我們互相望著,但彼此的呼喚是聽不到的。我愿隨著月光投入你的懷抱,但我們相距太遠了。上有廣袤的天空,善于長途飛翔的鴻雁尚且不能隨月光飛度到你的身邊;下有悠長的流水,潛躍的魚龍也只能泛起一層層波紋而難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夠和你相見呢?“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彼紜D回想昨夜的夢境:閑潭落花,春過已半,可惜丈夫還不回來。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邊,想借明月來寄托相思也幾乎是不可能了。這四句把夢境與實境結合在一起寫,是夢是醒,思婦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斜月沉沉,漸漸淹沒在海霧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漸漸隱去了,好像一幕戲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樣。這整夜的相思,這如夢的相思,怎樣排遣呢?游子思婦,地北天南,不知道今夜有幾人趁著月華歸來!看那落月的余輝搖動著照滿江樹,仿佛懷著無限的同情呢!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八

最近有很多人問我什么時候講講《春江花月夜》,所說的問題和想法都有差別,但當我問到有關這首曲子的作者,來龍去脈,由什么改編的等等一些細小的問題回答不上來,作為一個演奏者,彈一首自己喜歡的曲目,一定要了解一首曲目的來龍去脈,什么段落應該要有什么樣的情感,而每一個人所經歷的不一樣,所彈出的味道也會不一樣,全面了解一首曲子,對演奏有極大的好處,我們只需要多多的彈奏和揣摩,一首曲子所帶來的意義也會隨著了解加深而更加豐富。接下來我將帶大家進入一個全面的《春江花月夜》的場景中,分享我的經驗和不一樣的味道。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民族器樂曲,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云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皆可宣之于樂,以傳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樂詩畫,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廣闊胸襟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對其欣賞方法作如下介紹:

(一)樂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見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潯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fā)展為十段,由李芳園分段標以“夕陽簫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干尋、簫聲紅樹里、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里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標題。以后又有人將曲名改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lián)系而成曲的。雖然標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脫“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別,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并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三)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fā)展。在繼承發(fā)揚古箏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著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箏的托、擘、抹、挑、連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fā)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xiàn)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jié)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繁”,我簡你繁”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繁,簡中盡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fā)展,聽起來慢得情聯(lián)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干凈利落,絕無客聲,對比流暢而多變,節(jié)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音質響如金石,輕而不浮,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yōu)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確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著意高潔雄美。

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千練習得其趣妙,萬練則忘其為古箏之聲。

end。

春江花月夜》早在120多年前就已流傳民間,建國后,我國的`音樂工作者羅忠熔、昊祖強、黎海英、劉莊等在此基礎上又進行加工整理,并伴隨著現(xiàn)代民族管弦樂隊編制的不斷擴大而幾經改編、配器,使得這首樂曲更加完善,深受國內外聽眾的熱烈歡迎。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它以水墨畫般的筆觸,淡遠而蒼勁地為我們勾勒出了色彩柔和、淡雅清麗的山水畫卷,向我們展示了在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洞航ㄔ乱埂啡Y構由10段標題小曲組成。它以優(yōu)美抒情的主題樂段為基礎,根據每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意境加以“換頭合尾”、“遞升遞降”等形式的變奏、重復、衍生來推進音樂情趣的發(fā)展和深化。用這種手法來描寫意境,塑造音樂形象,不僅僅細膩精致,而且對主體的表達也更集中有利。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乏新鮮之感。

下面這段合奏視頻是小編感覺最貼近《春江花月夜》的畫面和情感。

江樓鐘鼓——夕陽照江舟蕭鼓動心弦。

樂曲開始由清脆的琵琶用彈挑、輪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擬了陣陣低沉的鼓聲。而洞簫、古箏波音的奏出,則猶如遠處鐘聲的回響,把月未升起前江面的優(yōu)雅恬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然后,樂隊合奏出了那流暢、委婉的主題樂段。

這一江南風格的主題旋律以“魚咬尾”的方式展開,使音樂在進行中不時地作一迂回反復,從而增強了樂曲的圓轉與彈性,加強了樂曲的韻味和律動。所以,當這一主題樂段的速度、力度多次重復和變化重復時,使人就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此后,大鼓輕聲擊奏,反復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江上、簫鼓齊鳴的動人情景。

月上東山——明月升長空江水泛漣漪。

舒展的旋律線如波浪般進行。樂曲的一頭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貫穿連接的,使得音調輕盈、平穩(wěn),冉加上琵琶、二胡、洞簫那協(xié)調一致又賦予典雅色彩的齊奏配合,使得音樂格外柔美與和諧,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輪明月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美麗景色。最后,有洞簫吹奏出婉轉嗚咽的旋律,導人了深遠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風回曲水——晚風輕吹拂江水起蕩漾。

此段旋律與第二段相似,但是旋律上半句有了一些小小變化—節(jié)奏在此得到拉寬。隨著音樂的不斷發(fā)展,節(jié)奏似乎又慢慢變得密集起來,從而使樂曲的情緒與“月上東山”的那種在寧靜淡遠中感受到的廣闊深沉有了一種對比。似乎“風回曲水”那較為熱情的曲調則更多的是表現(xiàn)江風拂水的情景。

花影層疊——熏風弄花影層要映水中。

一開始就由琵琶奏出了四個急促的華彩句,情緒陡然起伏,頗有氣勢。與前面恬靜的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的感覺。

此時,水中倒映、兩岸花木和空中明月變得層疊恍惚,形成五光十色的斑斕水波,大有水中花影紛亂之貌。之后,樂曲在“合尾”中結束,江面又歸于平靜。

水深云際——皎空孤月輪水天云弄影。

音樂此時進人了萬籟俱寂的意境,旋律首先在中音區(qū)不斷遷回變化,接著以合奏形式突出琵琶和大胡等低音樂器那飽滿結實、醇厚深沉的音響,以濃墨重筆描繪了江中水霧的深沉闊大。

忽而,音樂中悠然飄出琵琶輕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箏的長顫音以及曲笛輕巧明亮的波音,給人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感受。

漁舟唱晚——歌聲劃寂靜漁人唱晚歸。

此時蕭在琵琶和木魚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旋律,接著,琵琶進行領奏,就仿佛漁夫一邊搖槽一邊歌唱,而其他樂器在每句最后長音的齊奏,又猶如船上眾人的應聲和唱,在這一段音樂中采用了同一音型不斷的下行模進,營造出越來越沉靜、越來越悠遠的氣氛。然后,音樂情緒頓轉,速度加快,力度加強,就好像游人在凝神靜聽那漸漸遠去的歌聲之后,突然又回過神來,重新回到熱烈、歡快的情境之中。

回瀾拍岸——漁舟竟相歸回瀾拍江岸。

一開始,由琵琶以掃和輪奏出一連串由慢至快、頓挫有力、富有生氣的模擬音型短句。爾后,蕭、二胡及打擊樂器等合奏出氣勢磅礴的旋律,猶如群舟競歸、破瀾拍岸的動態(tài)。最后,由琵琶奏出尾句,音樂輕弱而收。此段音樂流利酣暢、一氣呵成,充滿了律動。使整個畫面靜中寓動、動靜相濟,具有極佳的藝術效果。

撓鳴遠籟(這一部分在演奏中常略去)。

唉乃歸舟——歸舟濺浪花格聲唱唉乃。

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古箏琶音襯托下,樂隊合奏出復線式的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不斷起伏模進,緊促而有力。表現(xiàn)了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槽聲唉乃的意境,從而將音樂推向了高潮。

尾聲——歸舟萬籟寂春江更出靜。

琵琶與二胡、簫先后奏出了悠揚的旋律。此后,洞簫又吹奏出了更加柔和、抒情的主題音調與前面首尾呼應。那清麗淡雅的旋律再次渲染出寧靜悠遠的月夜美景:夜深了,大地一片寂靜,在那星斗滿天、薄云掩映下一輪皓月漸漸向西移去……樂曲在詩晴畫意和幽靜深遠的意境之中結束了全曲。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yōu)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于悠揚秀美中見氣勢,于優(yōu)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春江花月夜賞析篇十九

《春江花月夜》初為琵琶曲《夕陽簫鼓》,后來有人感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詩句改名為《潯陽琵琶》或《潯陽夜月》,最終又借用《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的主題句定名為《春江花月夜》。

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將它改編為絲竹樂曲,又經解放后的多次整理,更臻完善,尤其中央民族樂團彭修文改編的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之詩情畫意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經常在國際樂壇上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平穩(wěn)舒展的節(jié)奏、巧妙細膩的配器,以及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了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儀態(tài)。

全曲分為十段,宛如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xiàn)在眼前。樂曲在發(fā)展中運用了變奏(均以第一段素材為基礎)、展衍(在原主題素材自由發(fā)揮)、合尾等結構方式,因此各段間既有多次對比又有多次統(tǒng)一;盡管每段旋律新的因素層出不窮、變化多端,從不同角度展示音樂的意境,但結尾處又多殊途同歸于同一樂句,聽起來自然和諧,有“一生萬物”而“萬物歸一”之象,十段樂曲都配有富于詩意的小標題來引發(fā)人們產生聯(lián)想。

1、江樓鐘鼓。夕陽西下,耳畔響起源自江頭盡處的陣陣蕭鼓。接著優(yōu)美如歌的主題旋律把一幅斜陽余輝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江上秀麗迷人景色呈現(xiàn)在眼前。

2、月上東山。主題移高四度自由模進,有徐徐飄來的上升之感,將夜色朦朧,江清月白之意境表現(xiàn)出來。

3、風回曲水。它基本上是第二段的變奏,曲調層層下旋又回升,增加了音樂的張力,描寫了江風吹拂、流水回蕩時泛舟游客的歡快心情。

4、花影層疊。音樂在流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四個快疾的樂句,與前面悠揚的樂句呈較大的對比,好似江風習習,水中花影紛亂層疊,美不勝收。

5、水深云際。琵琶、二胡和中胡先在低音區(qū)奏出醇厚深沉的音調,忽而八度跳越,琵琶悠然飄出輕柔透明的泛音,描寫出”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之天水共長的壯闊景色。

6、漁歌唱晚。琵琶領奏似歌唱般優(yōu)美;柔美、悠揚的簫聲如遠處的漁歌,又似天上之音;速度加快的合奏聲勢浩大,象由遠而近的漁船興致勃勃地歸來;每句第三小節(jié)均先停頓半拍后開始,使音調風趣、生動,把人們盡興游玩的歡樂情緒烘托出來。

7、洄瀾拍岸。琵琶用掃輪彈奏出一連串由慢而快、頓挫有力的模進音型,如群舟破水競歸,掀起波瀾拍岸的情景。

8橈嗚遠瀨、9欸乃歸舟。這兩段描繪出搖櫓劃槳之聲態(tài)與動態(tài)。第九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在古箏琶音襯托下的樂器合奏,其樂器逐一加入、由少而多;旋律由慢而快、由弱漸強,描繪出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激動人心、響徹江面的歡樂聲浪。

9、尾聲。第九段后部在快速的演奏中徒然而止,轉入到輕柔、平靜的意境之中;飄渺、悠長的樂調似歸舟遠去,春江更顯優(yōu)美、寧靜,為這首動與靜,遠與近,情與景相繼、相應而充滿詩情畫意的樂曲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yōu)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于悠揚秀美中見氣勢,于優(yōu)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jié)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姿異態(tài)。

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此曲擴展為10段,分別為:一、夕陽簫鼓;二、花蕊散回風;三、關山臨卻月;四、臨水斜陽;五、楓荻秋聲;六、巫峽千尋;七、簫聲紅樹里;八、臨江晚眺;九、漁舟唱晚;十、夕陽影里一歸舟。各分段標題是:回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優(yōu)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jié)奏比較平穩(wěn)、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xiàn)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xiàn).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漢族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xiàn)的內容?!洞航ㄔ乱埂窐嬎挤浅G擅睿S著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實現(xiàn)了大自然景色的變幻無窮。

這首琵琶曲的曲譜最早見于鞠士林(約1736年—1820年)所傳《閑敘幽音》琵琶譜(現(xiàn)今所見者,是其弟-子1860年的傳抄本),以及1819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zhèn)鳌?,還有1842年江蘇松江張兼山的手抄本《檀槽集》琵琶譜、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1898年《陳子敬琵琶譜抄本》、1929年《養(yǎng)正軒琵琶譜》等。

該曲先后被黎英海改編為鋼琴曲,劉莊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改編為交響音畫。全曲為民族器樂中最常見的多段體結構。

中國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將此曲改為吉它獨奏曲《潯陽夜月》,在1988年廣東、香港、澳門舉辦的吉它大賽中獲古典吉它冠軍。而黎海英則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劉莊將此曲改編為森管五重奏,陳培勛則改編其為交響音畫。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3821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