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熱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4:46:03
2023年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熱門17篇)
時間:2023-11-29 14:46:03     小編:筆塵

教案的編寫過程應注重反思和調(diào)整,不斷提升教學設(shè)計和組織能力。教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興趣,創(chuàng)設(shè)積極的學習氛圍。下面是一些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分享的優(yōu)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運用”摘、爬、馱“等動詞大膽講述小動物們摘蘋果的過程。

2.運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造地解決問題,并大膽清楚地表述。

3.感受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樂趣。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課件,背景圖及操作卡片。

2.積累一定的講述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ス麍@里,果園里有什么?誰會用好聽的詞語來說?

(二)仔細觀察畫面,運用一些基本詞匯大膽講述小動物摘蘋果的過程。

1.播放(畫面一)。

教師:小烏龜是怎么過來的?(運用詞匯”爬“)教師:小烏龜能摘到蘋果嗎?為什么?

2.播放(畫面二)。

教師:小兔子是怎么過來的?(運用詞匯”跳“。)小兔子怎樣幫助小烏龜呢?

4。播放(畫面四)教師:小熊來了,它們又會想什么辦法?

5。討論: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幫助小動物摘到蘋果。

(三)與同伴合作,擺擺講講摘蘋果的多種方法。

1.幼兒與同伴合作擺擺講講。

3.播放(畫面五)(四)完整欣賞故事。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把摘蘋果的辦法編到故事里去。

小朋友幫它們想想該怎么辦?

4,播放(畫面四)教師:小熊來了,它們又會想什么辦法?

5,討論: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幫助小動物摘到蘋果。

教師小結(jié):你們的辦法真不錯,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這樣會有更多的好辦法摘到蘋果。請你們?nèi)[一擺,講一講。

(三)與同伴合作,擺擺講講摘蘋果的多種方法。

1.幼兒與同伴合作擺擺講講。

3.播放(畫面五)(四)完整欣賞故事。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把摘蘋果的辦法編到故事里去。

本次活動題材選擇恰當。該樂曲旋律歡快活潑,節(jié)奏鮮明,動作感較強,符合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顒拥恼w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整個活動我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情境”,讓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還發(fā)展了音樂的智慧和素養(yǎng)。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傮w來說目標清晰,層次分明,孩子們能在游戲中感受歌曲輕松、活潑的情緒,并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在活動中,我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情景游戲中進行活動,活動開展的較順利,大部分幼兒還是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的。

不足之處:

音樂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何讓音樂游戲開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學之路。一個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樂素材可以成為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提升一個教學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nèi)的手口一致點數(shù),并能按數(shù)取物。

2、了解小雞會捉蟲的本領(lǐng),體驗模仿小雞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小蟲若干、盤子人手一個(寫有2-5數(shù)字)、小鈴。

重點:學習5以內(nèi)的數(shù)量。

難點:嘗試按數(shù)取物。

活動過程:

一、觀察情景圖。

1、看看,草地上誰來了呀?(雞媽媽和小雞寶寶)。

2、數(shù)數(shù)雞媽媽有幾只,小雞有幾只。(引導幼兒一起來數(shù))。

3、和雞媽媽及它的寶貝打招呼(有:小黑、小黃、小白、小花)。

4、雞媽媽請小雞去捉蟲,看看小雞們在哪里捉蟲?

5、數(shù)一數(shù)每只小雞捉了幾條蟲?(幼兒數(shù)一數(shù),點擊圖片出示數(shù)字)。

1、現(xiàn)在雞媽媽請我們這里的小雞寶寶再去捉更多的小蟲子來送給雞媽媽。(出示小鈴,聽小鈴聲音數(shù)一數(shù))。

2、雞媽媽敲小鈴雞寶寶去捉蟲子。

3、雞媽媽帶領(lǐng)捉好蟲的`小雞一起來到桌子邊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三、小雞裝盤。

1、觀察盤子,請小雞幫雞媽媽裝盤。(根據(jù)盤中數(shù)字取小蟲)。

2、小雞按數(shù)取物。媽媽給每個小雞準備了一個盤子,請你看看盤子里是數(shù)字幾,就裝幾條小蟲。

四、小雞回家。

1、拿著盤子,雞媽媽和小雞寶寶高高興興的回家。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三

單位:梁才實驗幼兒園。

執(zhí)教教師: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小雞,知道小雞會捉蟲的本領(lǐng)。

2.樂于動手操作,會將橡皮泥搓條。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小雞,知道小雞會捉蟲的本領(lǐng)。難點:會將橡皮泥搓條。

三、活動準備。

1.課件及活動所需音樂。

2.彩泥、盤子。

四、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農(nóng)場情境,帶領(lǐng)幼兒到農(nóng)場參觀。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マr(nóng)場玩,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fā)吧?

農(nóng)場到了,猜猜農(nóng)場里會有什么小動物,依次介紹綿羊、小鴨子、引出小雞。

2.觀看小雞圖片,認識小雞。

師:仔細看一看,小雞長什么樣子?眼睛呢?嘴巴呢?

小結(jié):小雞的身上長著軟軟的毛,一雙黑黑的圓圓的眼睛,一個尖尖的嘴巴,兩個細細的長長的爪子。

3.觀看視頻資料中小雞捉蟲片段,了解它會捉蟲的本領(lǐng)。

(1)小雞是怎么樣捉蟲子的?請幼兒模仿小雞捉蟲的樣子。

4.引導幼兒喜歡玩橡皮泥,會用橡皮泥為小雞做“蟲子”。

(1)出示小雞,以游戲的口吻請幼兒幫忙找“蟲子”吃。

(2)出示橡皮泥,為幼兒示范將橡皮泥搓圓,搓成小長條并放在盤子里。

(3)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分別指導。

(4)教師以小雞口吻請求吃蟲,看看誰做的蟲子多。

5.和農(nóng)場里的小動物一起來做操。

五、活動延伸。

我們一起到外面的菜地里找一找還有哪些蟲子?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四

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的技能。

2。探索在快跑中不與他人碰撞的策略。

3。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活動準備:

小雞﹑雞媽媽和老鷹頭飾,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雞媽媽真能干,看我生下了哪個蛋寶寶?。ㄉ昂?,幼兒蹲下)。

2。雞媽媽:我的寶寶快出殼吧。你們長多大了?快快讓媽媽看一看。

幼兒做伸頭。肩。臂。腰和腿的動作。

3。聽音樂做小雞操。(放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

二、基本部分:

1。雞媽媽要帶小雞去捉蟲,捉到蟲子送到媽媽這兒來。

(提醒幼兒一次捉一條。)。

2。雞媽媽:雞寶寶再去捉一條蟲子,送給小鳥吃。

3。雞媽媽:我們再捉一條蟲子送給小鴨吃。

4。如果遇到老鷹,趕快跑到媽媽這兒來。

(提醒幼兒快跑時前后擺臂。)。

5。鼓勵幼兒探索在快跑中不碰撞的好辦法。

6。和大家一起分享小蟲子。

(鼓勵幼兒將捉到的蟲子送給客人吃。)。

三、結(jié)束部分:

放松整理。(放“大公雞”音樂,雞寶寶洗澡)。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shè)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五

活動目標:

1、繼續(xù)感知一個物體和許多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

2、讓幼兒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

3、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布置小熊家,小兔頭飾一個,小雞、小狗、小猴、小鴨的.袋偶各1個,蘿卜、餅干、蘋果的替代品。

活動過程:

1、出示兔子頭飾引入活動:(看看這是誰呀?今天我來當兔媽媽,你們來當兔寶寶。寶寶,叫媽媽。)。

2、幼兒感知一個物體和許多物體,知道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

(2)小熊家一共請了幾個客人?小動物還送了禮物給小熊,是什么呢?(餅干)看看有多少?感知許多物體。

3、讓幼兒親身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寶寶,媽媽都忘記帶禮物給小熊了,送什么好呢?哦,想起來了,我們家的蘿卜長大了,我們?nèi)サ乩锇涡┨}卜送給小熊吧。)。

(1)引導幼兒觀察地里有多少蘿卜。

(2)請每位幼兒拔一條蘿卜。引導幼兒看看地里還有沒有蘿卜,讓幼兒感知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寶寶,地里的許多蘿卜哪里去了,被寶寶拔走了,寶寶手上有幾條蘿卜,一條。小結(jié);許多蘿卜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3)引導幼兒把蘿卜放到籃子里,感知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成了許多。(寶寶真棒,會幫媽媽拔蘿卜了,寶寶拔了幾條蘿卜,一條,現(xiàn)在把你們的蘿卜放籃子里,寶寶的手里還有沒有,看看籃子里有多少蘿卜?小結(jié):一條一條蘿卜合起來就成了許多蘿卜。)。

(4)律動:洗手(哎呀,小手都很臟了,我們把它洗干凈吧。)。

4、送禮物給小熊,小熊請寶寶吃東西。再次感受1和許多。(寶寶,把許多蘿卜送給小熊吧,走走走,小熊家到了,小熊,這是我們送給你的禮物,小熊說:“謝謝你們,我也請你們吃東西?!毙⌒苷埼覀兂蕴O果。謝謝小熊。看看這里有幾個蘋果?許多。現(xiàn)在媽媽把許多蘋果分給寶寶吃,許多蘋果哪里去了,寶寶手里有幾個蘋果?小結(jié):許多蘋果分成了一個一個。)。

5、與小熊再見,以寶寶回家結(jié)束活動。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六

活動目標:

1、學習口手一致地點數(shù),嘗試用一一對應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了解小雞會捉蟲的本領(lǐng),喜歡模仿。

活動準備:課件、點子卡片若干、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雞媽媽帶小雞捉蟲——學習點數(shù),說出總數(shù)。

1、數(shù)一數(shù),雞媽媽有幾只?雞寶寶有幾只?

2、小小雞長大了,早早的起床去學捉蟲。今天,小朋友也來和小小雞,一起來學捉蟲!

二、幫小雞捉蟲——在老師的引導下口手一致地點數(shù),并嘗試用一一對應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1、手口一致點數(shù)。

1.雞媽媽帶著小雞去捉蟲,看看小雞要捉幾條蟲子?(出示點子卡片)。

2.請幼兒按點卡上的點數(shù),給小雞送蟲子。

2、一一對應。

1.小小雞還有許多好朋友!教師播放課件【一一對應】。

2.請你們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只小雞?。ㄕ堄變涸俅问挚谝恢曼c數(shù))可請幼兒給這些小雞起名字。(如:小黃、小紅、小黑、小花)。

3.每只小雞都要吃一條小蟲子!小朋友,請你們來幫忙吧!請幼兒一一對應給小雞分蟲子。

4.比一比:小雞的數(shù)量多還是小蟲子的數(shù)量多。

三、捉蟲送給小雞——嘗試5以內(nèi)的點數(shù),正確理解5以內(nèi)數(shù)量。

1、幼兒學做小雞為它捉蟲。

要求:

1)按點卡的提示,為小雞捉相應數(shù)量的小蟲子。

2)老師巡視,用以雞媽媽的身份幫助幼兒捉到正確的數(shù)量的蟲子。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七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摘蘋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動作要領(lǐng),能跟音樂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動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現(xiàn)秋收的愉快心情。

3、能大膽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情感。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摘果子》的音樂。

2、前期經(jīng)驗準備:熟悉歌曲《摘蘋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聽音樂排座、練聲。

2、聽音樂《摘蘋果》,體驗歌曲旋律,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導入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拍一拍。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歡快)。

二、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1、幼兒交流。(幼兒邊說邊做摘果子的動作,師幼一起學一學動作)。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教師哼唱。

a、提示:手指張開并稍稍彎曲作握蘋果狀,手臂向上手腕轉(zhuǎn)動一次“大果子,摘下來。”

b、引導幼兒不同方位摘一摘。

c、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還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學習踵趾步的動作。

“可以跑過去摘,怎么跑呢?”教師示范。

提問:老師是怎樣去的?讓幼兒說出腳的動作。

(腳跟,腳尖,跑跑跑。)。

教師小結(jié):像這種腳跟、腳尖、跑跑跑的動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動作里的舞步的一種。

4、分步練習踵趾步。

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腳跟、腳尖、跑跑跑。

5、幼兒聽音樂手腳配合練習摘蘋果動作。

1、教師邊唱邊示范跳一遍。

2、幼兒邊唱邊學。

3、師生共同跳《摘蘋果》。

a、創(chuàng)設(shè)情境:現(xiàn)在背起我們的小竹簍,去摘果子吧!

b、教師:讓我們聽著歡快的音樂去摘蘋果好嗎?

放松活動:竹簍里的果子摘得滿滿的,心里覺得怎么樣?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倉庫里吧。

本次活動題材選擇恰當。該樂曲旋律歡快活潑,節(jié)奏鮮明,動作感較強,符合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顒拥恼w感覺是自然流暢、輕松活潑的。整個活動我營造了一個有情、有趣的音樂“情境”,讓孩子們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在感受音樂快樂的同時還發(fā)展了音樂的智慧和素養(yǎng)。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傮w來說目標清晰,層次分明,孩子們能在游戲中感受歌曲輕松、活潑的情緒,并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在活動中,我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情景游戲中進行活動,活動開展的較順利,大部分幼兒還是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的。

不足之處:

音樂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何讓音樂游戲開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學之路。一個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樂素材可以成為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提升一個教學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小百科:蘋果,是水果中的一種,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其樹為落葉喬木。蘋果的果實富含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是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八

認識圖形(計算)。

1、初步認識和區(qū)別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2、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小白兔告訴老師她的房子破了,請老師給她蓋一間漂亮的新房子,你們看老師蓋的新房子漂亮嗎?小白兔對老師說謝謝。

2、出示圖片,提問:

師:真漂亮的房子??!你們看,老師把房子的大門蓋成什么形狀的???

師:真聰明!那這間房子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p>

師:又猜對了,那我還想問問你們這間房子的屋頂是什么形狀的???

在認識圖形中,三角形、圓形,孩子能知道,正方形對孩子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都叫它方方寶寶。游戲中,由于準備了一份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孩子操作時顯得比較擁擠。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九

一、設(shè)計意圖:

三至四歲的孩子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越來越感興趣。我在設(shè)計這活動時,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結(ji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題不宜太難,以情景表演引入課題,請來動物過生日,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朋友,比較出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機會,有利于幼兒的認知活動向更深、更廣的層次邁進。

二、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三、活動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fā)現(xiàn)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四、活動準備:

1、兔媽媽、兔寶寶、禮物盒子、背包和帽子的圖片若干。

2、供幼兒操作的材料,貓、狗、小雞的圖片、及魚、骨頭、蟲子若干。

3、輕松歡快的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故事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呀?(出示兔媽媽)兔媽媽生了幾只兔寶寶呀?(出示4只兔寶寶)。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吧,原來今天是兔寶寶們的生日,兔媽媽給她們買了一些禮物,你們看?。ǔ鍪径Y物裝有帽子的禮物盒)。

——你們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嗎?(教師拆開禮物盒出示帽子)幼兒回答(帽子)。

——可是兔媽媽不知這帽子夠不夠分給每一只兔寶寶呢?(幼兒討論)。

——請幼兒示范、操作。(幼兒觀察他是怎樣分的?)。

——然后提問幼兒:多了什么?少了什么?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教師小結(jié)用一一對應的方面記錄結(jié)束)。

(2)出示另一盒禮物(里面裝背包)。

教師:“兔媽媽還買了一份禮物!我們再拆拆看是什么呢!”請一位幼兒拆,并進行分禮物??纯从惺裁窗l(fā)現(xiàn)!

(二)幼兒操作操作,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1、兔媽媽高興極了,為兔寶寶們開了一個生日舞臺,你們看她請來了哪些客人?(一一出示貓、狗、小雞、兔子的圖片)。

——你們知道它們都喜歡吃什么嗎?(貓喜歡吃魚、狗喜歡吃骨頭、小雞喜歡吃蟲、兔子喜歡吃紅蘿卜)。

——兔媽媽說小朋友們這么聰明還想我們幫她個忙呢?(事情是這樣的:兔媽媽請的客人太多了,不知道食物準備夠了沒有。想請大家來給她幫幫忙,行嗎?)。

——小朋友你們想想辦法,比一比看什么食物多了什么食物少?(告訴小朋友,每個袋子里食物的數(shù)量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比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要動腦筋)。

2、分組幼兒操作,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一組幼兒:食物4動物5,顏色相同。

第二組幼兒:食物5動物4,顏色相同。

第三組幼兒:食物4動物5,顏色不同。

第四組幼兒:食物5動物6,顏色不同。

六、教后反思:

1、利用故事引入法導入活動,以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為主線,主要運用游戲的方法,使幼兒在活動中逐漸感知比較4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和一樣多。游戲法的運用是小班集體教育活動中獨具特色的并能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

2、活動中其他教法的恰當運用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輔助作用。

3、在時間的調(diào)配上,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規(guī)定上課的時間為15——20分鐘,但是在操行強的計算活動中,這時間對于我來說,明顯是不夠用。該如何把控好這有限的時間,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急需解決和改善的一個問題。

4、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合作意識欠缺,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搶圖片、漫無目的進行粘貼的幼兒大有人在,這在今后的活動中也需不斷地落實和改進。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

目標:

1、初步學會按顏色、大小特征分類。

2、復習3以內(nèi)手口一致點數(shù)。

3、樂意參與集體活動,體驗游戲活動的樂趣。

準備:

1、老爺爺手偶一個。盤子人手一個。

2、大的紅蘋果28個,小的紅蘋果28個,大的綠蘋果28個,小的綠蘋果28個。

3、蘋果樹三顆。

過程:

一、引題:

教師:今天我們來到了老爺爺?shù)墓麍@,看果園里有什么呀?

二、觀察比較,感知蘋果的顏色大小特征。

1、點數(shù)果園里的果樹: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棵果樹?

2、教師:樹上有什么?這些蘋果長得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請說出蘋果特征的幼兒上來摘一個相應特征的蘋果。

3、教師小結(jié):樹上的蘋果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聽指令摘蘋果,教師要求逐步遞進。

1、區(qū)分顏色特征。

(1)教師:老爺爺很開心我們來到他的果園做客,他要請我們吃蘋果哦,不過要我們自己去摘,老爺爺請我們摘一個紅蘋果和一個綠蘋果。

(2)幼兒操作(要求要有秩序,不推不擠,找好了馬上回到座位)

(3)師幼共同驗證

教師:你摘的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4)按顏色分類:教師出示紅綠顏色的籃子,引導幼兒按顏色特征分類。

2、區(qū)分大小

(1)教師:你們剛才表現(xiàn)的真棒!現(xiàn)在老爺爺自己要去摘蘋果了,我們一起去幫助老爺爺好不好?這一次老爺爺要摘1個大蘋果、2個小蘋果。

(2)幼兒操作:幼兒人手一個盤子,請幼兒把摘過來的蘋果一個一個擺在盤子里。

(3)師幼共同驗證

教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我們摘了幾個蘋果?(請個別幼兒:你摘了幾個蘋果,有幾個大的,幾個小的)

(4)按大小特征分類:教師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籃子,引導幼兒按大小特征分類。

三、結(jié)束活動:把蘋果送回去。

2、幼兒再次摘蘋果,摘過來的蘋果擺放在盤子里。(要求摘3個蘋果)

3、教師出示4個籃子(大的紅綠籃子和小的紅綠籃子。)

教師:老爺爺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籃子,數(shù)數(shù)有幾個?看看這些籃子有什么不一樣?

要求:大的紅蘋果要放在大的紅顏色的籃子里,小的.紅蘋果要放在哪里?

3、分類送蘋果。

4、師幼一起檢查。

活動反思:

本活動為小班數(shù)學研討活動的第二次活動課,經(jīng)過黃建雙老師的第一次活動后的探討、分析,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案。整個活動下來,我是以情景“參觀老爺爺?shù)墓麍@”,貫穿始終,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環(huán)節(jié)過度自然,層次分明。活動中我在幼兒操作之前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講得比較清楚,因此幼兒在操作的時候秩序較好,幼兒也能很好的完成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活動后大家的建議及活動不足之處:

1、活動時間過長(35分鐘),建議在講解操作要求的時候語言簡練,不必反復強調(diào)。

2、目標二復習3以內(nèi)手口一致點數(shù),可以不去掉。

3、幼兒表述蘋果的不同時,教師應及時小結(jié),幫助幼兒提升經(jīng)驗。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一

一.活動名稱:復習大小、長短、前后、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養(yǎng)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活動準備:大、小球(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shù)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shù)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shù)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qū)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里,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里。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qū)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qū)別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游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后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復習鞏固區(qū)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么?樹下有什么?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jié)束部分:

游戲結(jié)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后邊。

教師講評,表揚活動認真的幼兒。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二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愿意參加“送禮物”的游戲,在游戲中體驗當小主人的快樂。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大小不同甜餅、汽車、蛋糕模型、禮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圖片。

1、活動重點: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2、活動難點:能用簡單的語言“大的”、“小的”來表述物體的大小。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區(qū)分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初步感知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情境講述,引發(fā)興趣。

教師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誰大誰小?

反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調(diào)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孩子喜歡的玩具:大熊與小熊,讓孩子通過觀察比較,初步有了:“大”與“小”的概念,為下一步奠定了基礎(chǔ)。

(2)游戲活動:分甜餅。

出示大小兩種甜餅,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大小。

教師:看一看,甜餅有什么不一樣?好吃的甜餅怎么分?

引導幼兒將大甜餅和小甜餅分給客人吃,并用“大的。給大。吃”的語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戲,增加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釋放興趣。因有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奠定了基礎(chǔ),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為大熊與小熊分甜餅,而且很樂意參加游戲。

2、進一步觀察、比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兩個相同種類物體的大小。

(1)探索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觀察并比較各式禮物的.大小。

請幼兒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引導幼兒學習用“大的、小的”語言來進行表述。

(2)互動游戲:送禮物。請幼兒隨音樂自行挑選禮物,要求把大的禮物送給熊爸爸,小的禮物送給熊寶寶,引導幼兒用“大的……送給大的……”。并且在送禮物時提醒幼兒使用禮貌用語。

反思: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我們在幼兒教學實踐中,堅持對幼兒實行有效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幼兒一定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游戲難度雖然增加了,但幼兒的興趣依然不減,個個都爭著要給大熊與小熊送禮物。但個別孩子還是不愿意開口對熊寶寶說話,還有待于加強口語。

3、評價總結(jié),形成初步大、小概念。

(1)師生共同評價大家送的禮物是否合適,并小結(jié):熊爸爸大,吃大甜餅,有大蛋糕和大汽車;熊寶寶小,吃小甜餅,有小蛋糕和小汽車。

(2)教師以熊爸爸和熊寶寶的口吻說:“謝謝你們的禮物,我們非常高興,你們都是好客的小主人?!?/p>

反思:

老師的小結(jié)能給孩子們增加印象,進一步形成初步的大、小概念。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三

本活動以孩子喜歡的故事為主體,把抽象的點數(shù)巧妙的融入故事情節(jié)。故事吸引孩子動手動腦,吸引孩子求知的欲望。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shù),并說出總數(shù),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完成教育目標。

由于孩子年齡小,不喜歡久坐,為此,我把兒歌《我會骨碌碌》整合到故事里,即滿足了孩子好動。又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來感知點數(shù)的樂趣。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盡量引導孩子擴散思維動手表示數(shù)字,為以后學習數(shù)的組成做好鋪墊。我感覺本活動最明顯的特點是溫故而知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首先利用小車引導幼兒復習3以內(nèi)的數(shù)量,在此我覺得這是這節(jié)課的第個亮點,我的復習不是單純的復習點數(shù),而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車子來進行復習。過后我利用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故事向幼兒傳述新的知識點,使幼兒在愉快的故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后我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數(shù)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么,它們分別有幾只,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nèi)的數(shù)量,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最后運用游戲,鞏固復習新授知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這個中我利用小豬獎糖的方式來鞏固4以內(nèi)的數(shù)量的點數(shù)。我開始提出要求,小豬只請喲而點數(shù)4顆糖,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求幼兒在拿時必須是邊拿邊數(shù),做到手口一致地數(shù),在檢查過程中,只有一個幼兒沒有拿對,其余幼兒全對了,我覺得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亮點。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四

小班計算活動:《小兔過生日》(學習5的形成)?教學目標:1、通過情境教學,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增強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通過學習教幼兒掌握5的形成,知道4添1是5。

4、通過觀察,幼兒可以說出5里有5個1,5工人合起來是。

數(shù)字5。

教學準備:小兔的家圖片、小兔、小猴、小豬、小狗、小貓的圖片、

生日蛋糕、蠟燭卡片、點子卡片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5棵。

不同的蘿卜、磁帶、錄音機。

教學重點:幼兒知道4添1是5。

教學難點:在玩中通過觀察掌握5里有5個1,5個1合起來是數(shù)字5。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好,今天小兔子過生日,讓我們一起去為小兔子慶祝生日好嗎?好,讓我們一起唱著歌出發(fā)吧。(《看朋友》的歌曲)引入課題。

二、基本部分。

好了小朋友們,今天小兔過生日,你們?yōu)樾⊥脺蕚淞耸裁炊Y物???《大蘿卜》你想送給小兔你個大蘿卜呢?(幼兒動手操作)。

三、結(jié)束部分。

今天老師也為小兔的生日準備了許多點字卡片,請小朋友們幫我送給小兔子好嗎?這些卡片就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小朋友們拿出來看看,并仔細數(shù)一數(shù),有的小朋友手里的卡片點數(shù)是5,有的不是5,所以要數(shù)清楚。因為小兔子說:“今天是它5歲的生日,它只喜歡點數(shù)是5的卡片,不是5的卡片它不要。好小朋友們數(shù)清楚了嗎?下面就請女孩來把點數(shù)是5的卡片放在小兔子旁邊的紅筐里,不是5的卡片放在藍筐里。接下來請男孩來送卡片。同樣把點數(shù)是5的放在紅筐里,不是5的卡片放在藍筐里。(教師巡回指導,送完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

小兔子今天真開心啊,它說謝謝小一班的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怎么說:《不用謝》。好了,我們的禮物都送完了,我們也該回去了,小朋友和小兔子說再見吧。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五

1、以游戲的形式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確說出圖形名稱,學習按不同圖形的形狀、大小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準確性,以及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1、小兔、小豬、小貓圖片各二張。

2、各種圖形餅干若干。

1、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寫有數(shù)字的車票若干。

2、磁帶一盤。

(一)以游戲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了?

師:噢,是兔媽媽帶著小兔寶寶,豬媽媽帶著小豬寶寶,還有貓媽媽帶著小貓。

寶寶來了,你們高興嗎?那好吧,我們向小動物們問聲好,小動物你們好!)。

2、師:小動物來做客,你們喜歡送什么禮物給它們呢?(幼兒回答)。

(二)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師:你們看,老師準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

2、師:咦,盤子里的餅干是怎么樣的?它們都有哪些不同?

(師:噢,我準備的有大的、小的.圓形餅干;有大的、小的正方形餅干;還有大的、小的三角形餅干)。

3、師:小動物們見了這些餅干很高興,都說自己喜歡吃其中的一種圖形餅干,它們到底喜歡吃哪一種呢?那就要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已經(jīng)為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盤餅干,現(xiàn)在請你們看看盤子里都有哪些圖形的餅干,想一想該送給哪只小動物?好,小朋友我們一起給小動物送餅干吧,送到小動物的盤子里。

(錄音:小朋友好!謝謝你們給我們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餅干,不過有些小朋友送的餅干還不是我們最喜歡吃的。那么,你們想知道我們最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嗎?哈哈!問題可簡單啦,只要看看我們的嘴巴就明白啦。)。

那么兔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圓形餅干)。

兔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圓形餅干)。

豬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正方形餅干)。

豬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正方形餅干)。

貓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三角形餅干)。

貓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三角形餅干)。

6、師:剛才我們有沒有送錯餅干呢?那好吧,我們趕緊把些送錯的換過來,給小動物送上他最喜歡吃的餅干吧。

(師:噢,我們看看送對了嗎?都送對了,你們真能干,一起來夸夸自己吧!)。

(三)游戲《到森林公園》。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上火車吧!(幼兒持票上不同的車廂),列車員要檢票了,請把火車票舉起來吧!(教師檢查幼兒的對、錯)。

3、師:小朋友!我們的火車出發(fā)啦!(放音樂幼兒走出教室)。

(該活動設(shè)計于赴洞頭縣作“送教下鄉(xiāng)”教學觀摩展示。)。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六

1、初步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

2、通過操作玩具卡、練習《我的數(shù)學》第p16、17,正確地辨認整點。

3、體驗時間的變化。

1、《我的數(shù)學》第16、17頁。

2、玩具卡:《時鐘》。

3、掛圖《現(xiàn)在幾點鐘》。

4、真實壁鐘一個、圖畫紙一人一張。

一、認識時鐘,正確地辨認整點。來園后請幼兒取下玩具卡《時鐘》。

1、引導幼兒觀察時鐘的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短針和長針)。

2、幼兒用玩具卡《時鐘》將長短針撥成與墻上真實壁鐘相同的時刻,如9:00,讓幼兒看到紙鐘和壁鐘確實一樣,并將紙鐘固定在壁鐘旁。在以后的幾點中,陸續(xù)用紙鐘與壁鐘比較,標示出其他作息時間讓幼兒觀察,例如:點心時間、午睡時間、故事時間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紙鐘時針與分針的位置與壁鐘的不同。

二、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翻到《我的數(shù)學》第16頁。

師:看看圖中是幾點小朋友在干什么?請用連線的`方式把它和旁邊的鐘相應的時間連接起來。

2、請幼兒翻到《我的數(shù)學》第17頁。

1)小朋友在做蛋糕,你知道他們在幾點鐘做什么事嗎?

2)請用玩具卡的時鐘,撥到正確的時間,再把時間寫出來。

三、分享與評價。

1、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

2、出示掛圖《現(xiàn)在幾點鐘》,請幼兒仔細觀察短針位置的變化。

(1)和幼兒討論各個時刻所做的事,讓幼兒注意到時間的推移和所做的事之間的關(guān)系。

小班計算活動教案篇十七

1、發(fā)展幼兒快速跑的能力,且不與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戲中感受到快樂。

3、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4、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zhàn)與快樂。

一、開始部分(準備活動)。

1、雞媽媽帶幼兒在“老母雞”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活動場地,音樂停止,雞媽媽說:“雞媽媽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個蛋寶寶!”幼兒隨即蹲下做蛋寶寶,老師巡視。

2、雞媽媽邊巡視邊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腦袋!”(帶幼兒活動頭部)。

3、雞媽媽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伸出小翅膀!”(帶幼兒活動肩、臂部)。

4、雞媽媽又問:“寶寶、寶寶長多大了?”

幼兒答:“我們跳出蛋殼了!”(帶幼兒活動腰、腿部)。

5、雞媽媽問:“誰知道我們出去玩時應該怎樣走?”(引導幼兒說出要一個跟著一個走并進行隊列練習)。

二、中間部分(跑的動作練習)。

1、雞媽媽:“寶寶們越來越棒,現(xiàn)在媽媽要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lǐng):小雞捉蟲(模仿捉蟲的動作),如果在找蟲時遇見了大狐貍,我們可要趕快跑回家里?!?/p>

2、練習快速跑的動作,提示幼兒要快速前后擺臂。

3、帶雞寶寶到樹林里找蟲吃,遇到狐貍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沒有丟失的小雞,并同寶寶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帶寶寶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輕輕跑出去躲到大樹后面,等媽媽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雞媽媽再次帶寶寶捉小蟲,捉到后把它快速帶回家,可別讓狐貍給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結(jié)束部分:

帶雞寶寶做整理活動,帶回活動室休息。

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同伴分享交流快樂了,這時的孩子們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興奮之中了,毫無憂慮、擔心??鞓返暮屯橐黄鸾涣?。游戲中,孩子們不僅敢于表達,還可以說是樂于表達了。把表達教育提升到了新的層面。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41317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