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的教案(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5:04:06
母雞的教案(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29 15:04:06     小編:薇兒

良好的教案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案的編寫應注意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合理控制教學活動的長度這是一些成功的教案案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示。

母雞的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__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yōu)樽鹁?。__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質疑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讓學生體會課文內涵,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對母雞情感經歷的原因,感受偉大的母愛。

3、比較《貓》和《母雞》在寫法上的異同。

[教學重、難點]。

了解作者對母雞情感經歷的原因,感受偉大的母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喜歡什么小動物?為什么喜歡?

2、學生自由表述。引出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

1、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一: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只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劃出作者對母雞情感態(tài)度的`兩句話。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問題1:這只母雞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問題2:作者對母雞開始是什么態(tài)度?后來又變成了什么態(tài)度?

4、從兩種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提出疑問。

1、出示自學提示二。

自學提示二。

默讀課文,想一想:(1)為什么作者開始一向討厭母雞?(2)而為什么后來又不敢討厭母雞了呢?在文中劃出原因。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1)交流討厭的原因。

(2)交流不討厭的原因。

1、同桌討論課文與《貓》的異同。

2、交流異同。

寫寫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偉。

聲音討厭勇敢大。

欺軟怕硬負責的。

喜歡炫耀慈愛母。

辛苦愛。

母雞的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小朋友。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俺們繼續(xù)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1師生一起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身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俺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俺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1考慮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身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fā)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身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同學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課后小節(jié):

當俺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祥、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俺并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后俺還優(yōu)秀了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母雞的教案篇三

課前準備:

引導學生到老師博客專欄“新課初探”進行小課題預習。

1、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資料介紹;

2、初讀《母雞》,母雞留給你哪些印象?

一、激趣導入(2分鐘)。

二、整體感知文本,初識母雞特點。(5分鐘)。

生:……。

師:下面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老舍的家,一起去認識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雞》(展示課件)。

師:這篇課文老師昨天已經通過短信平臺讓同學們朗讀課文進行預習了,一部分同學還成功地登陸了老師的博客平臺與老師進行了新課預習的話題交流,現在讓我們來共同分享一下大家的成果。(展課件,點擊博客鏈接,主要探討第2個小話題。)。

師:尚未能在博客上和大家交流的同學有沒有要補充的呢?

生:……。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老師昨晚也細細的讀了每個同學的回復,把同學們的意見分成了以下的兩組,下面我們先看第一組句子。(展課件第一組句子)。

三、體驗情感,提升主旨。(20分鐘)。

生:討厭!

師:大家都同意這個詞嗎?

生:同意!

師:嗯,很好!討厭,老師也很同意同學們的看法。不過“討厭”是什么意思呢?(惹人厭煩,令人厭惡。)作者為什么那么討厭它呢?我們來看一下句子(結合課件分析,作板書。)。

師:好,那同學們理解作者在這組句子中所表達的對母雞的討厭之情了嗎?

生:能。

生:……(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師:很不錯,咱們來齊讀一遍。

師:非常棒!那接下來我們看第二組句子。(展示第二組句子)。

生: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師:好,“不敢再討厭!”作者為什么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呢?你能從這些句子中找到一點原因嗎?(結合課件分析)。

師:通過這組句子的分析,你能理解“不敢再討厭”這句話蘊含著作者對母雞怎樣的一種感情了嗎?(喜歡、敬佩、贊賞……)。

生:第4自然段,“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雞雛的母雞?!?/p>

生:……。

(引導學生引出“母愛”主題)。

師:是呀,母愛!多么神圣而高尚的字眼,似乎只有人類才配擁有的情感,今天卻在老舍先生的筆下的一只令人討厭的母雞身上演繹得如此的淋漓盡致!因為母愛,母雞可以由原來的無病呻吟變得認真負責;因為母愛,媚俗、欺軟怕硬的母雞可以變得勇敢,不辭辛苦;因為母愛,無比炫耀的母雞可以變得慈愛,甘于奉獻;也因為母愛,作者不僅不再討厭母雞,除了喜歡,甚至還對它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這一切都源于母愛的力量!正如作者在文中結尾說到,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而老師還要補充說,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偉大的英雄,不管她是動物的母親還是人類的母親,不管她是平凡還是非凡!

師:孩子們,學到這里,你會想起日夜圍繞在你身邊操勞的偉大的英雄——母親嗎?你還會討厭她整天對你生活上學習上的羅哩羅嗦嗎?你還會討厭她不立刻給你買玩具不天天帶你上麥當勞嗎?你還會討厭她在菜市場上與人討價還價而丟你的臉嗎?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再到老師的博客來看一段有關母愛的視頻。(鏈接博客)。

師:孩子們,看完這段視頻,你最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么?請同學們放學回家后利用15分鐘上網進入老師的博客“親子互動”欄目(點擊博客),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發(fā)表在“媽媽,我想對您說”的話題中,同時也邀請你們的媽媽進入該欄目中“孩子,我也想對你說”的話題中對你們進行回帖,咱們一起來聽聽媽媽的心里話,好嗎?(家里還沒具備電腦上網的同學不用擔心,你可以把你想說的話寫在作業(yè)本上,親手交給媽媽收閱簽名。)。

師:好了,通過這節(jié)課,老師希望也相信同學們以后能做得更好,用實際行動,用優(yōu)越的成績來回報我們偉大母親那份那沉甸甸的母愛!下面讓我們再一起來齊讀一遍這篇課文,請同學們要有感情地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后互動:

小結:師:好了,同學們,這篇課文咱們就學到這里,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其實我們生活中,時刻都在演繹著感人的母愛故事,課后同學們可以繼續(xù)留意我們的生活,留意報紙雜志,留意網絡資源,把有關母愛的感人故事,有關母愛的古詩、名句進行收集,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資料發(fā)到老師博客中“課后互動”專欄“有關母愛”話題中進行共享和交流。

師:同時,回顧《貓》的這篇課文,它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母雞》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仔細地對比一下兩篇文章,它們在寫法上有哪些相同點和那些不同點呢?(側重在文章結構和情感表達上。)把你的看法發(fā)表在老師博客中“課后互動”專欄“對比《貓》和《母雞》的異同”話題中進行交流。

(提示: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敦垺穼懥素埖男愿窆殴趾吞詺饪蓯?,由兩部分構成,并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后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五、布置作業(yè)(3分鐘)。

母雞的教案篇四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懂得白米飯是通過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分課時(第一課時)目標

1、認識生字9個、會寫1個生字

2、正確的朗讀課文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認識生字9個會寫生字7個

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精神。

小母雞、小鴨、小豬、小貓的圖片和頭飾

生字卡片

詞語卡片

一、導入

1、(出示圖片:小母雞)這是咱們的新朋友,一只勤勞的小母雞,誰和他打個招呼?

2、來,小眼睛認真看老師寫課題:“小母雞種稻子”。(母字邊寫邊教)誰來讀讀課題(指名)

3、“種”這個字你讀準了,真不錯。

4、咱們全班一起讀讀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這只小母雞是怎么愛勞動的,咱們一起去看看書吧,把書打開到80頁,自己讀讀課文,借助拼音這個老朋友來認識生字。

2、讀詞、愿意、種稻子、辛苦、只好、自己、白米飯、明年、我們(指名、開大車、全班)

3、看,這些字大家都會讀了嗎?、種、鴨、愿、意、怕、貓、豬、飯、年(指名老師全班)

4、詞寶寶和字寶寶我們都認識了,看看課文一共有幾段,用你們的手勢告訴我。

5、老師請四名同學讀一讀,其他的同學聽,他們的字音準嗎?句子通順嗎?

三、講解課文

1、誰說說,小母雞請誰了?幫了什么忙?(貼圖、板書)

2、來,咱們一起去看看小母雞是怎么邀請小鴨子的?趕快讀讀第一段。

3、讀了第一段,你們知道了什么?

4、誰來當當小母雞,邀請小鴨來一起種稻子?(讀小母雞的話,“你愿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

5、小母雞是一個熱情的、有禮貌的小動物,你能象小母雞一樣用“愿意”說句話嗎?

6、小鴨子愿不愿意?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母雞這么熱情而且又有禮貌可還是不愿意。

7、這只小鴨子不是特別愛勞動,是一個怕辛苦的小鴨。誰來讀讀小鴨的話?

8、咱們現在請同學讀讀小雞,再讀讀小鴨。(分角色)

9、請同學扮演小母雞和小鴨。

10、那小豬、小貓后來答應了嗎?咱們下一節(jié)課學習。

四、生字

1、讀生字。母、和、自、己、米、明、們

2、觀察。“母”

3、范寫?!澳浮?/p>

4、書空描紅“母”

母雞的教案篇五

3、讀讀《鋤禾》這首古詩的含義;

4、閱讀練習,使學生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并通過家校聯系,具體落實勞動的細則;

5、復習鞏固前幾個單元所學的內容,做好自我評價。

:三課時

一、 學寫字。 1、 指導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2、 出示他和她字,比較字形,練習書空。 3、 觀察他和她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學生練習寫他和她字。

二、 看一看。 1、指導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2、出示米和立,讀一讀,想想它們和起來組成什么字? 3、抽學生口頭組詞。 4、學生分小組自己學習其他幾組。 5、學生在全班交流。

三、 讀多音字,組成詞語。 1、 指導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2、 出示種字,想想讀什么音?分別用兩個讀音組詞。 3、 再學習著,讀讀不同的音,再用不同的音組詞。 4、 做在書上,學生互相訂正。

四、老師小結。

一、 照樣子,說一說。 1、 指導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2、 讀例句,說說誰在干什么? 3、 指導完成補充句子,再讀一讀句子。 4、 分小組將自己補充的句子讀給同學聽聽。

三、 復習課文《小母雞種稻子》,分角色表演課文內容。

四、 分小組說說自己是怎么愛勞動的?選代表在全班發(fā)言。

一、 跟著老師讀一讀,唱一唱。 1、指導學生讀題,弄清要求。 2、老師范讀兒歌,想想兒歌有幾個小節(jié),講的是什么? 3、學生自己讀讀短文,讀準字音。 4、 全班齊讀兒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 老師小結。

二、 和爸爸、媽媽訂一個《家庭勞動公約》。 1、 出示丁丁家的《勞動公約》; 2、 你準備訂一個什么樣的公約?(小組討論) 3、 老師小結。

三、 丁丁送給你的金鑰匙:寫字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要先把這個字每筆都看清楚,再完整地寫出來。

四、 復習第13、14、15單元的字,背背課文。如果你已經全部會了,就獎勵自己幾個大蘑菇。

五、 老師總結,布置作業(yè)。

母雞的教案篇六

1.積累詞語若干,理解“顫顫巍巍、如泣如訴、警戒、欺侮”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思,了解作者從討厭母雞到不敢討厭母雞的原因。

3.通過閱讀,能發(fā)揮想像,知道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

4.學習作者不斷深入觀察事物,善于發(fā)現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敬佩的情感經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對老舍先生有些什么了解?

2、今天我們來欣賞老舍先生一部作品——母雞。板書課題?母雞。

說明:五年級的學生對老舍并不陌生,對于名家名篇教師要讓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去閱讀。

二、學習字詞,感知內容。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確、標小節(jié)記號。

2、全班交流。

1)讀詞語:顫顫巍巍?如泣如訴?警戒?欺侮?掘地?雞雛。

2)理解詞語。

3出示第4小節(jié):可是,現在我改變了看法,因為我認識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4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什么?作者改變了看法,那他以前的看法是怎樣的?(討厭)。

說明:字詞教學中“侮”和“雛”的讀音易讀錯,要指出。引讀文中的第四小節(jié),讓學生從“筆鋒一轉”中體會作者對待母雞有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三、深入學習,體會感情。

(一)學習1——3小節(jié)。

1、默讀1-3段,思考:為什么討厭母雞?

2、全班交流,歸納。

預設:?無病呻吟。

喜歡炫耀。

欺軟怕硬。

暗箭傷人。

(二)學習5——9小節(jié)。

1、作者對有了一群雞雛的母雞的看法又是怎樣的?讀一讀課文的4—9自然段,找句子,用~~~~劃出來。

(出示句子)。

2、默讀5-8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3、反饋學習:根據學生回答隨時出示句子。

4、指生讀-------“咕咕地警告”,在警告什么?

6、想象一下這兩處叫聲所表達的含義,說一說。出示。

7、母雞的叫聲使我們體會出了不同的意義,當然它也有安靜的時候,大家來找一找,讀一讀。

8、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使你感觸很深?

9、小結。

說明:讓學生體會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細致的描寫,把母雞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第二部分(5——9小節(jié)),從母雞的“叫聲”“沉默”“動作”等方面引導學生去感悟和實踐。

四、復習鞏固,說話練習。

1、出示說話練習。

2、學生準備,交流。

3、總結:作者由開始對母雞的討厭發(fā)展到敬佩尊敬,是因為對母雞有了不斷深入的觀察,不停留在原有的印象上。

母雞,多么平常的一種動物?。】蓞s在老舍的筆下,讓我們感受到平凡背后的偉大。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都是在發(fā)展變化著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和捕捉,讓我們一起努力!

說明:從說話練習中引導學生感悟老舍通過不斷深入的全面觀察,發(fā)現了母雞身上凝聚著許多的優(yōu)點。從而讓學生明白世間萬物都是在發(fā)展變化著的,我們看待事物不能總停留于已有的印象,需要不斷地去捕捉,去發(fā)現閃光點,觀察是無止境的。

板書設計:

無病呻吟。

24?母雞?喜歡炫耀負責 慈愛。

暗箭傷人勇敢 辛苦。

欺軟怕硬???。

母雞的教案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歡的情感變化。

2、了解雞的生活習性和母愛的偉大。

3、學習作者寫作方法。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借助字典把課文讀通順。

2、理清脈絡,簡單說說課文講述的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3、比較本課和《貓》在寫法上的不同。

(主要從作者情感上去分析:一直喜愛;由討厭到不敢討厭。)

三、再讀課文,感悟作者情感變化

1、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默讀課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重點分析一下“一向、不敢”。

“我一向討厭母雞?!?/p>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p>

2、作者通過哪些事例具體來寫對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大家自由說一說。

(最好用上書中那些概括性的詞語:隨處亂叫、欺軟怕硬、炫耀、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等。)

四、比較本課和《貓》在寫法上的異同

1、主要從作者情感上去分析:

一直喜愛;由討厭到不敢討厭。

2、抓住動物一些特點習性,在生活中把握細節(jié)。

六、課后讀一讀有關寫動物母愛的文章

母雞的教案篇八

1、能夠大膽的用好聽的歌聲來表揚母ji媽媽。

2、能準確區(qū)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并將其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準確區(qū)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1、導入。

2、母ji生蛋。

老師:和寶寶們在一起真開心,可是媽媽怎么發(fā)現有點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寶寶們,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出示積木)。

老師:哇!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寶寶們媽媽本領大嗎?快來夸夸我呀?。ā独夏竕i》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師:剛才,我生了那么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種形狀的蛋蛋,你們喜歡嗎?(請幼兒說一說有些什么形狀)。

現在,媽媽請來了我的好朋友,“肯德ji”,這個杯子里裝著各種形狀的蛋蛋,請每只小雞寶寶拿一個杯子,把里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樣形狀的籃子里,好嗎?(幼兒操作)。

母雞的教案篇九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能夠正確發(fā)出“g、j、h”的音,正確說出公雞、母雞、黃豆等詞,并會用禮貌用語打招呼。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要求幼兒能夠聽懂理解簡單的游戲規(guī)則。

3、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共同參與猜測和判斷的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1、手指玩偶公雞和母雞。

2、黃豆、紅豆、積木等小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

1、出示手偶玩具,設置游戲情境。

*教師分別出示手指玩偶。通過自我介紹和相互問好的形式帶領幼兒練習發(fā)準“公雞和母雞”的字音。

*教師以玩偶的口吻與幼兒問好,如:我是公雞頭,小朋友好!公雞頭和母雞頭分別與個別幼兒問好。教師及時糾正幼兒的發(fā)音。告訴幼兒下面做個游戲,猜猜黃豆在哪頭。

2、教師出示黃豆,表演游戲。

*教師邊念游戲兒歌,邊表演動作,最后伸出兩個拳頭,請幼兒猜猜黃豆在哪頭。游戲進行2——3次。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游戲兒歌,啟發(fā)幼兒一起和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動作。

*教師重點帶領幼兒練習:公雞、母雞、黃豆等詞的發(fā)音,先集體練習,后請個別幼兒念一念,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

3、教師引導幼兒游戲

教師請2位幼兒表演“公雞頭,母雞頭”的游戲活動,讓幼兒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掌握游戲的玩法。提醒幼兒注意規(guī)則:猜錯了就繼續(xù)游戲,猜對了就將黃豆交給對方,交換角色,重新開始游戲。

4、幼兒自主游戲

*幼兒與同伴兩兩結伴游戲,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的能力。

*教師出示紅豆、積木,用紅豆怎么來玩這個游戲呢?

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創(chuàng)編的兒歌。

*幼兒與客人老師玩游戲。

母雞的教案篇十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 而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缎‰u小雞在哪里》是一首 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幼兒情感的共鳴,好 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活動過程中我扮演母雞,請幼兒以小雞的身 份做游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唱游戲活動,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在游戲的情景中快樂的學唱歌曲。

2、激發(fā)幼兒想象力,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曲錄音磁帶以及老狼的音樂磁帶。

2、小雞胸飾,母雞頭飾。

3、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花園”

活動過程:

一、對唱游戲

1、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花園里的花好漂亮啊請小朋友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師:“今天天氣真好,雞媽媽帶雞寶寶到花園里去玩,好嗎?”

2、(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p>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p>

(2)學唱新歌。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會用好聽的聲音來回答嗎?”

彈琴一起學唱。

二、游戲《小雞與大灰狼》

1、講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叢里,每次小雞出來玩的時候,他就來抓小雞,小雞可聰明了,他們變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雞媽媽來找她的寶寶,她輕輕地唱:“小雞小雞在哪里?”,小雞就又回到媽媽身邊唱歌了。

2、幼兒游戲,聽到大灰狼音樂,馬上變成“小花”不動,等到雞媽媽來唱:“小雞小雞在哪里?”小雞們一起站起來回答媽媽:“嘰嘰嘰嘰,在這里?!?/p>

3、幼兒游戲2——3遍。

三、結束活動

1、師:“天黑了,小雞要回家了?!?/p>

2、聽音樂《晚安曲》回家。

母雞的教案篇十一

1、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現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的聲音特點。

2、感受第二段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能夠在小結末拍用打嗝表現節(jié)奏中的休止符。

3、體會聲音和情緒的關系,在歌唱中感受自信、滑稽、和害羞的多種情緒。

音樂,四種不同形象的小雞圖片、筆、鈴鼓、絲巾

一、開始部分:《母雞孵蛋》音樂律動,熟悉音樂旋律。

1、"今天我們到母雞家去做客。母雞媽媽要孵蛋了。"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邊進場。

2、 教師用彩蛋示范歌曲,幼兒學唱歌曲,并動作表現教師邊唱歌,邊逐一出示三個彩蛋。"母雞媽媽今天孵了幾個蛋?(3個)我們看看母雞媽媽孵的蛋有什么不一樣的?"(大中小)"蛋里面會藏著什么呢?(小雞)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現不同的小雞。

"母雞媽媽生了三個不一樣的蛋,里面有小雞,我們請小雞出來吧。"

1、棒棒的小雞—— 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首先出來的是第一小雞,我們看看它長的怎么樣?"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它長的橢圓形有點棒棒的,它叫棒棒雞)"我們跟它打個招呼(棒棒雞你好)""我們聽聽看它的聲音是什么樣的?"教師跟音樂唱第一段再提問(很響亮)教師領幼兒跟音樂邊唱第一段邊畫示意圖。"你們看到棒棒雞的聲音了嗎?它是什么樣子的?(大圓圈:聲音粗粗的,大大的)教師邊指示意圖邊教幼兒唱棒棒雞"嘰嘰嘰嘰"的聲音。幼兒模仿棒棒的動作,并跟音樂學習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雞——能夠在小結末拍用打嗝表現節(jié)奏中的休止符。

"棒棒雞真能干,吃了那么多東西。這只小雞我們也請它出來吧。"教師模仿第二只雞"嘰嘰嘰呃,嘰嘰嘰呃。它怎么啦?它發(fā)出了什么不一樣的聲音?"出示打嗝雞圖,"這只小雞看棒棒雞這么棒,它說我也想多吃點東西,結果它吃的太飽,呃打嗝了。你吃飽了會打嗝嗎?教師示范,教幼兒發(fā)出呃的音。

"我們聽聽看打嗝雞的聲音。"教師跟音樂示范第二段,邊唱邊畫示意圖,"你們看到打嗝雞啦?它是嘰嘰嘰叫了幾聲打嗝的?"教師邊指示意圖邊唱,教幼兒學唱嘰嘰嘰呃,叫三聲第四聲打嗝。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打嗝雞真好玩,我們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么唱歌的呢?"出示害羞雞圖,"這只小雞的小臉怎么啦?"(它的眼睛閉上了,小臉紅紅的,它說我害羞我害羞,它是一只害羞雞。)教師跟音樂范唱第三段。"你們聽到害羞雞的聲音跟前面兩個小雞有什么不一樣?"(輕輕的)教師邊跟音樂范唱邊畫示意圖,"你們看到害羞雞的聲音跟前面兩小雞有什么不一樣啦嗎?(圓圈后面有條線:它是輕輕的慢慢的,可害羞可難為情了。)教師提醒幼兒用輕輕的慢慢的聲音來跟音樂唱第三段。

4、集體歌唱,要求用不同的音色和速度表現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的聲音。

"雞媽媽生了三顆蛋,三顆蛋都不一樣,我們把小雞都唱唱好不好。"教師帶幼兒跟琴聲完整唱。

5、 師生跟著音樂借助道具完整的邊唱邊表現《母雞孵蛋》

三、結束部分:引出第四只小雞,邊唱歌邊離開教師。

"母雞媽媽生了三顆蛋,它還會生出什么蛋呢?我們待會來看看。"教師完整唱四段歌曲,唱到第四段時出示雙胞胎小雞。"原來母雞媽媽還生了雙胞胎小雞。" 請幼兒和好朋友抱一抱,"等會我們回到班上再來唱唱看好不好。" 幼兒聽音樂離開教室。

本次歌唱活動來源與奧爾夫音樂活動《母雞孵蛋》。原活動的重點在于讓幼兒在撿雞蛋的游戲過程中感知雞蛋的數量。而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tǒng)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jié)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出發(fā),運用原歌曲的旋律,為三個雞蛋設定了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產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雞、害羞雞、打嗝雞。讓幼兒在趣味的游戲中學習歌曲,親身感受體驗有趣的小雞形象。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以下亮點:

整個活動選材活潑、熱情。樂曲節(jié)奏活潑、輕快、旋律優(yōu)美,整個課堂表現了一種活潑、輕快的氣氛。本次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我用音樂《小小蛋兒把門開》音樂律動進場,為幼兒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音樂游戲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幼兒音樂學習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機興趣,充分體驗到音樂游戲所表達的快樂,讓幼兒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我給三個雞蛋設定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棒棒雞、害羞雞和打嗝雞,讓幼兒在趣味的游戲中學習歌曲,利用打嗝幫助幼兒學習小節(jié)末的休止,降低了幼兒學習的難度,幼兒容易接受,降低難度,讓幼兒親身感受體驗有趣的小雞形象。

創(chuàng)設表演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分的表現時間和機會,滿足幼兒樂于表現的愿望。并且利用表演形式進一步復習歌曲,達成目標。

老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要及時地關注每個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的回答要有針對性的引導,開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母雞的教案篇十二

1.自主積累詞語若干個。理解“顫顫巍巍、如泣如訴”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全文,邊讀邊思,了解作者從討厭母雞到不敢再討厭的原因。

3.通過閱讀,能發(fā)揮想象,知道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

4.從課文中母雞動作的描寫,體會母雞愛護小雞雛的那種偉大的母愛。

1.多媒體演示。

2.課前材料收集。

一.通過談話,揭示課題:

1.師述:生活中,你們對母雞的印象如何?

2.揭題:34.母雞

(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出示)讀文思考:作者對母雞是怎樣的態(tài)度?分別在文中的哪幾小節(jié)進行了描寫?

2.交流。

(板書)討厭不討厭

(1-----3)(4-----7)

三.學習課文,深入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1.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呢?請同學們默讀1----3節(jié),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說說。

2.(出示)理解詞語:

顫顫巍巍,如泣如訴。

師述:能照著“如泣如訴”的樣子再寫兩個詞語嗎?(如火如荼,如癡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雞想用聲音告訴人們什么呢?

(出示)母雞受了一點驚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了呢?

1.四人小組學習,找出有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體會。

2.重點指導第五節(jié)。

(1)(出示)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

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

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2)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

(出示)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雞聽到什么東西響了一聲,立刻警戒起來,咕咕地警告雞雛,好像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板書)愛

4.選一節(jié)你最喜歡的小節(jié)讀讀,再次體會偉大的母愛。

四.領悟中心,情感升華:

1.引讀課文。

(出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3.在動物世界中,人類世界中,這樣的母親還為數不少呢!

(多媒體展示,情感共鳴)

4.小組內故事交流,體會母愛。

(音樂)

(附全文板書)

34

母雞

討厭

不討厭

母雞的教案篇十三

1、學唱歌曲,能用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2、理解、感受不同節(jié)奏的小雞叫聲,在游戲中感應小節(jié)末拍的休止。

3、能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一)《母雞孵蛋》音樂律動進場。

(二)學習歌曲,認識3個不同特征的小雞寶寶,并能模仿各個小雞的叫聲。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雞?為什么?

(2)傾聽棒棒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的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并演唱。

2、害羞的小雞——用輕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1)發(fā)現與棒棒雞的圖示區(qū)別。

(2)用圖示表示害羞雞的輕。

(3)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聲音是怎么樣的?

3、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jié)末拍節(jié)奏。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jié)末拍打嗝的規(guī)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聽,他在干什么?誰來給他取個名字?

(3)幼兒學習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4、集體學唱3只小雞的叫聲。

5、分角色進行演唱。

6、創(chuàng)編歌詞引導幼兒進行演唱。

7、聽伴奏離開活動室。

母雞的教案篇十四

現在的小朋友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寵愛,父母把最好的都給予它們,但是有些小朋友還是耍小孩子脾氣,有時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有時還不愛惜糧食,不知道父母掙錢的辛苦,所以,通過這節(jié)課我想讓他們熱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懂得現在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1.、知道父母的辛苦,教育幼兒愛爸爸媽媽。

2、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

3、學習公雞走,母雞走,小雞走的動作,并進入角色扮演。

看照片來引趣,讓幼兒們來熟悉歌曲學雞叫的聲音和動作,最后說明和引導活動的目標。

一名幼兒扮演公雞,一名幼兒扮演母雞,其余幼兒當小雞,前奏加第一段歌詞,公雞從家里出來,叫醒母雞,前奏加第二段歌詞,母雞從家里出來,叫小雞快快來吃東西,前奏加第三段歌詞小雞們從家里出來,圍著公雞和母雞捉蟲吃,第四遍前奏起,公雞和母雞帶著小雞回家了。

師:1、這里有張照片,小朋友們看一看,這是誰的一家?

2、照片上面都有誰???

師:1、公雞怎么叫?(喔喔喔)母雞怎么叫?(咯咯咯)小雞怎么叫?(嘰嘰嘰)2、小朋友們一起學一學。

師:我們都會學它們的叫聲,那它們是怎么走路的呢?

公雞怎么走?公雞叉腰,右手伸出手掌,拇指放在下巴下,隨叫聲上下移動,腳按樂曲節(jié)奏一拍走一下。

母雞怎么樣走?雙手分別放在身體兩側,隨著叫聲作拍打翅膀動作,腳步同公雞。

1、師:老師把它們的叫聲用好聽的聲音唱出來,小朋友們聽。

2、幼兒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詞大意,并用動作表現出不同的角色。

師:我們來扮公雞小雞和母雞來做游戲好不好?

母雞的教案篇十五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母雞的見聞。

2、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1、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注。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系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1、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fā)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1、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后,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后互相交流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4184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