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9:08:14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通用16篇)
時間:2023-11-29 19:08:14     小編:文鋒

教案是教師為了教授一節(jié)課或一段教學內(nèi)容,在備課過程中編寫的計劃性文件,它是教學活動設(shè)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時間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每個教案中都包含了教學內(nèi)容、教具準備、教學步驟等要素,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考慮如何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下是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的一些教案編寫案例。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一

1.結(jié)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zhì)量觀念。

2.通過實踐活動,了解用秤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提高估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體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雞婆婆的生日,公雞兄弟倆給外婆準備了兩盒禮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著小盒的禮物,弟弟拎著大盒的禮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輕松,而哥哥卻越走越吃力。

提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你能猜一猜兩盒禮物哪一盒重嗎?

談話:今天老師把這兩盒禮物帶來了,我們也來掂一掂。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兩盒禮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稱)。

二、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認識秤。

提問: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秤吧?誰來說一說你見過哪些秤?(學生自由說)。

多媒體出示各種秤的圖片。

談話: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盤秤(多媒體演示),上面的盤子叫做托盤,把要稱的物體都放在托盤里,下面的圓盤叫做刻度盤,上面的刻度用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是多少。仔細觀察刻度盤,你看到了什么?(有10個數(shù),一根指針,字母kg)。

講解:稱物品的.質(zhì)量,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書:千克kg)稱物品的時候,指針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體演示),指到幾就是幾千克。

多媒體出示用盤秤稱西瓜、白菜的圖片,要求學生分別說出它們的質(zhì)量。

2.掂一掂。

談話:剛才我們用秤稱出了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一樣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覺呢?在小組里試一試。

小組輪流掂一掂兩袋鹽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別掂三個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稱一稱。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給外婆過生日,小白兔也想給外婆過生日,它想準備蘋果、黃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幫助小白兔稱出這些物品嗎?(把課前準備好的蘋果、土豆、黃瓜分發(fā)給各個小組)。

反饋時,各小組匯報,師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個數(shù)。

10。

8

7

6

1千克黃瓜的個數(shù)。

3

3

3

3

啟發(fā):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各小組稱得的結(jié)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1千克的同一種物品,由于它們大小不一樣,數(shù)量也可能不一樣。

4.估一估。

提問:(拿出雞蛋)能估一估多少個這么大的雞蛋大約重1千克嗎?

驗證:1千克雞蛋到底有多少個呢?怎么辦?(稱一稱、數(shù)一數(shù))。

談話:(拿出1個鵪鶉蛋)掂一掂,比較一下1個鵪鶉蛋和1個雞蛋哪個重。

提問:1千克鵪鶉蛋的個數(shù)和1千克雞蛋的個數(shù)哪一個多?1千克鵪鶉蛋大約有多少個?

三、綜合練習,發(fā)展思維。

1.估體重。

談話:誰愿意來稱稱自己的體重?(稱兩個學生的體重并告訴學生)。

提問:(指一個體重約在前兩個學生之間的學生)你能根據(jù)前兩個學生的體重,估一估這位同學的體重嗎?(利用“輕一些”“重一些”等語言來引導(dǎo)學生估計,并稱出第三個學生的體重進行驗證)。

提問:你能根據(jù)剛才幾個同學的體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體重嗎?

請一個學生來驗證同桌的估計。

要求:知道自己體重的同學,直接告訴你的同桌他估對了沒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重,課后可以用秤稱一稱。

2.找體重。

多媒體播放情境:公雞兄弟倆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動物,他們來到一座小橋邊,發(fā)現(xiàn)一個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橋的小松鼠攔住了他們:“要想過橋,你們必須去稱體重!”于是他們一起去稱體重了。

提問: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雞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學生對數(shù)據(jù)和信息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四、總結(jié)評價,拓展延伸。

提問:你能和大家說說你的收獲嗎?(完成板書:認識千克)。

談話:我們要想真正結(jié)識“千克”這個朋友,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

多媒體播放“生活中的千克”錄像片斷。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二

教學內(nèi)容: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說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qū)。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么圖呢?(動物園導(dǎo)游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fā)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說說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說得準!

5、小結(jié):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說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jù)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shù)奈恢蒙?。講評。

四、總結(jié)。

收獲?指導(dǎo)學生對學習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運用已學的方向和路線的知識,介紹路線圖的活動情境,使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jīng)過的地方。

2、能給合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3、發(fā)展學習有關(guān)方向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jīng)過的地方。

難點:根據(jù)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jīng)過的地方。

策略與方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設(shè)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jīng)過的地點,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材中創(chuàng)設(shè)了1路車站臺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了1路車的路線圖,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起點說出1路車所經(jīng)過的地點,使學生看懂簡單的`路線圖。以教材中的路線圖為例,將往返路線、回家路線這一系列的認識路線和方向的教學活動融于“春游”這一大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這樣一個大情境中學會知識、認識路線,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22頁~第23頁例題、試一試、練一練。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能力目標:通過借助認識路線的活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根據(jù)路線圖說出從出發(fā)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jīng)過的地方。

教學準備:掛圖、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教師告訴學生班級所面向的方向,開展師生互動活動,教師說一個方向,學生馬上伸手指向相應(yīng)的方向,要求學生指得又對又快。

如教師說:“東南方向?!睂W生馬上伸手指向東南方向。

進行方向練習后,教師讓同桌一名學生用學過的方向詞描述擺的位置,另一名學生用學具擺。

同桌活動后,教師讓學生上臺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辨認了方向,同學們認識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來認識路線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路線吧!

學生回答后,教師學生打開書讀一讀淘氣和笑笑都說了些什么呢?學生讀懂后,教師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淘氣從廣場出發(fā)到動物園的行車路線,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dǎo)。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請學生上臺邊講邊指路線圖,重點強調(diào)行車路線的方向。

學生回答后.教師請學生在課本第22頁填一填,填后再讓學讀一讀。

再看圖,4人一組說一說笑笑從動物園出發(fā)到廣場的行車路線。

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指導(dǎo)。

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當小小解說員,說出行車方向和路線。

教師讓學生想一想這兩條路線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

4人一組討論,每個同學輪流說,其他同學幫忙將行車路線寫下來。再請學生上臺指圖說自己是怎么坐車的。

3、試一試。

學生小組交流第(1)題和第(2)題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回答第(1)題。教師指導(dǎo)學生一起數(shù)4站,找出在哪站下車。

第(2)題,教師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學生向前數(shù)3站,認為是從光明街上車的,有的學生向后數(shù)3站,認為是在育才路上車的。

三、練一練。

1、做第1題。

教師指導(dǎo)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教師讓學生觀察路線圖,說一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還可以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小紅行走的路線方向。

教師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小紅是如何上學、放學的?可以說說小故事。比一比,看誰說得好。

學生小組討論后,教師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小紅上學、放學的路線,書在說時,教師應(yīng)注意學生所說的行走路線是否正確,還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沿途景物說故事。

學生說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上學、放學兩條路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名回答。

2、做第2題。

教師指導(dǎo)學生讀題,理解題意。教師出示掛圖。

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這張圖,并且讓學生說一說在圖中都看到什么?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圖后,教師指名讓學生上臺說一說。

第(1)小題,教師讓學生讀題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園”觀察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qū)、果樹林。觀察它們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教師先讓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dǎo)。

學生交流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好,教師應(yīng)該給予鼓勵。

第(2)小題,居民區(qū)的居民怎樣走可以到達海底世界?教師讓利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每個同學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圖中標出路當方向,也可以將路線方向?qū)懺诩埳?。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dǎo)。

學生活動后,教師讓學生當回島上的居民,說一說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該怎么走。

3、做第3題。

讓學生畫出自己回家的路線圖。

四、小結(jié)。

說一說今天你學習到哪些數(shù)學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四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認識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guān)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fā)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認識路線》。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jīng)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jié):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jù)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xiàn)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三.鞏固應(yīng)用,內(nèi)化提高。

2、這一段旅途還算順利,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動物園,不過我們可不能沒有計劃的'去玩,那樣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出現(xiàn)走冤枉路的情況,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shù)廣場的哪一面嗎?

(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nèi)ゲ煌奈恢迷趺醋?,全班交流?/p>

小結(jié):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

(3)試一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五

《噸的認識》是義務(wù)教育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節(jié)的內(nèi)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克、千克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學習質(zhì)量單位噸,通過學習對質(zhì)量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包括通過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結(jié)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明確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與千克間的換算。

二、學情分析。

通過課前調(diào)查了解到,20%的學生對于噸的概念比較模糊,不知道噸是質(zhì)量單位,有65%的同學聽說過噸這個單位,但并不知道一噸到底有多重,有15%的同學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zhì)量單位,在貨車的車門上、電梯上看到過噸這個單位。

三、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jīng)歷中初步建立一噸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zhì)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應(yīng)用價值。

四、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jié)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情況,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定為,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觀念。

五、教法學法。

為了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質(zhì)量單位噸,通過讓學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shù)學。

六、教學流程。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充分挖掘、利用學生及周圍環(huán)境中豐富的課程資源,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是有用的、有趣的,數(shù)學學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環(huán)節(jié)就充分利用這一理念,完成對噸的發(fā)現(xiàn)學習。

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shè)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dǎo)入。

首先猜老師的體重,復(fù)習質(zhì)量單位千克,然后提問,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圖片及有關(guān)資料介紹,藍鯨的質(zhì)量要用“噸”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認識這個新的質(zhì)量單位。(板書)。

(二)親身體驗,探究新知。

1噸到底有多重,為了幫學生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我設(shè)計了如下幾個活動:

1、搬一搬,直觀感受1噸大米的重量。

我首先拿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qū)W生介紹。然后,每組發(fā)給1袋10千克的大米,每人搬一次,并說說感受。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

學生站在前面,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并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xiàn)。搬后請“大力士”說說感受。再讓學生想象推算。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一直更多感覺如何?引導(dǎo)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么感覺?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這時,有同學可能會提出,那我們?nèi)嗤瑢W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dǎo)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英語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讓學生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組織學生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

一頭牛重500千克,兩頭重1000千克,就是1噸豬一頭100千克,10頭1噸。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1噸。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zhì)量要用”噸"作單位?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匯報時學生可能會說出。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40個同學等)。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如大象的體重,鯨的體重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猜一猜,什么叫載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很危險。在此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5、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全班交流后小結(jié)換算的方法。從而完成對目標2的教學。

(三)鞏固拓展,學以致用。

1、基礎(chǔ)練習。

能進行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正確填寫質(zhì)量單位。

2、綜合練習。

解決是否超載的問題。

3、拓展練習,結(jié)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明白合理使用單位的重要性,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四)課堂小結(jié),暢談收獲。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wù)勛约旱氖斋@,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jié),有助于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六

教學內(nèi)容:第77頁噸的認識、“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質(zhì)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概念,直到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1.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那些呢?

二、教學新課。

(2)你很聰明創(chuàng)造出的這個質(zhì)量單位和科學家創(chuàng)造出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來學習這個新的質(zhì)量單位“噸”,它和克、千克一樣是常用的質(zhì)量單位。

(板書:噸)。

(3)你能說一說,在你平常生活中,聽說過哪些東西的質(zhì)量是用“噸”作單位的?

(4)建立1噸的概念。

出示袋子圖。

逐一出示袋子圖,說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個就讓學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地數(shù),滿10張。

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告訴學生: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標出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5)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填空。

(6)教學“試一試”

出示: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引導(dǎo):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等于3000千克。

提問:根據(jù)前面我們學過的單位間的換算方法,這道題目應(yīng)該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題先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說出怎么想的。

三、組織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先分別看每個框里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再連起來說一說。(2頭牛重1噸,20袋水泥重1噸............)。

2、練習十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噸,知道計量較重的或者較大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噸作單位。1噸=1000千克,根據(jù)噸與千克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我們可以把噸和千克進行換算,換算時只要想幾噸是幾個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幾個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結(jié)果。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3、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操作,實踐,感悟周長的含義,了解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周長。

2,通過圍,量,算等操作活動,引導(dǎo)學生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多種方法。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體會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周長。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尺子,樹葉,卡片等。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周長。

【描一描】。

1,同學們,天是越來越冷了,到處樹葉飄落。老師來的時候搜集到了一些樹葉,想欣賞一下嗎你收集了哪些(舉起來)這些樹葉真漂亮,你能在紙上描下它們的形狀來嗎請你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一筆描出它的輪廓來。開始吧!

【說一說】看我們畫的圖形,這畫的其實就是樹葉的什么啊樹葉的邊線就是(樹葉一周的長度)。

【摸一摸】那我們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樹葉一周的邊線嗎邊摸邊說說什么是它一周的邊線。(一名展示說)。

(在豐富的生活背景上學習數(shù)學,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師展示了許多漂亮的樹葉,給了學生美的享受以后,學生有了得到樹葉的欲望;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shè)了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又讓學生用描的方式把圖形保留下來描樹葉的輪廓,短短幾分鐘描的過程,學生的體會在不斷地加深,這種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師用再多的語言都無法替代的。這樣教師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態(tài),使課堂氣氛驟然升溫。教師又讓學生通過說一說,摸一摸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加深了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指一指,說一說】我們通過樹葉的邊線,認識了樹葉的周長,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邊線嗎先指給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臺指。池口邊線是什么顏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邊線。那么這游泳池池口一周邊線的長我們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長)。

【看一看】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周長還有很多,看。(課件出示其他圖片)。

【描一描】。

剛才我們認識了物體上的邊線,那這些平面圖形有邊線嗎如果選擇你喜歡描的一幅你選擇誰能一筆描出它的邊線嗎其他人都能嗎(課件練習2)打開書翻到62頁,拿出水彩筆,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一筆描出來。

描完后展示。我們同學沿著圖形的邊線描了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誰來說說它們的周長(長方形先開始)。

總結(jié):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物體或圖形一周的長我們都可以叫做邊線,而這一周邊線的長就是他們的周長。

【練一練】看我們同學學的這么認真,兩只小甲蟲也來湊熱鬧拉,它們把樹葉當成了運動場,我們來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樹葉的周長(課件)。

(教師進一步來揭示周長的含義,通過實際物體的邊線周長抽象到平面圖形的周長,再到數(shù)葉的小甲蟲圍周長的富有童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完善周長的概念,同時為周長的測量引入到實際物體埋下伏筆。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這樣的設(shè)計不但能賦予枯燥的學習內(nèi)容以純真的兒童氣息和快樂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實幫助學生建構(gòu)了對周長的理解,加深對周長的認識。)。

三,引導(dǎo)探究,測量周長。

【測量周長】1,那么小甲蟲到底爬了多遠我們有辦法測量嗎誰來說說(集體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測量樹葉的周長。

2,試一試:是不是所有的周長都要圍一圍呢請看,誰先說說它的周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周長,同桌各選一個量一量,算一算。

小結(jié):我們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出了樹葉和平面圖形周長,說明我們一定是要根據(jù)物體的形狀特點和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直線圖形選擇直尺比較合適,曲線圖形選擇圍的方法比較好。

3,老師這還有一個圖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呢。

有不同的方法嗎。

(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讓學生從數(shù)葉的周長的測量過度到平面圖形的周長測量,這樣符合兒童的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進而總結(jié)出周長的測量的一般方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探索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內(nèi)化:曲線圖形采用化曲為直的轉(zhuǎn)化方法,象這樣一些直線圖形的周長,要先測量出邊長,再計算所有邊長的總和,能根據(jù)周長的含義來計算簡單的平面圖形。)。

【練一練】。

你怎么算的(結(jié)合學生的算法板書)。

同學們真聰明,不僅會用各種方法計算周長,還能感借助方格圖,求出各種圖形的周長。

(在方格紙上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重點是解決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可以結(jié)合平面圖形的特征,在計算時采用簡便方法,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鋪墊。特別是對于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計算,學生想出了許多可行的方法,滲透了轉(zhuǎn)化,割補等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

四,拓展延伸,運用周長。

【總結(jié)評價】。

【拓展】。

今天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yīng)用可廣泛了,(課件)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yīng)用隨處可見。

做樹葉書簽。今天你們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希望大家一起記住這個時間,我們可以把我們喜歡的樹葉制成書簽。在背面寫上上課時間。展示(成品)。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八

一、復(fù)習教師: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讓學生用手勢具體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情景導(dǎo)入新知。

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小明問媽媽:340km是什么意思?

教師:有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我知道,340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學生:我知道340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學生:它表示重慶到成都的距離是340千米。

教師:同學們知道得真多,你們還想知道與千米有關(guān)的知識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和小明一起具體地認識千米。

(板書課題:認識千米)。

三、探究新知識。

1、認識用"千米"作單位的必要性。

教師:這節(jié)課前,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什么?

學生:我們學過的最大長度單位是"米"。

教師講述:如果重慶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單位就是340000米,(板書:340000米)這個數(shù)多大呀,不大方便我們記憶。因此,人們又采用了一種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2、活動體驗1千米有多長。

(1)教師說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個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長呢?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體驗一下。

(2)活動1:學習例1,感知1千米的長度。

學生:我猜80個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學生:估計一下,8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長100米。

學生:我推測,如果是800個人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左右。

學生:哇,800個人好多喲!1000米好長?。?/p>

教師小結(jié)指出:如果8歲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米長;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米長;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是1000米長。學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長。

(3)活動2:學習例2,體驗1千米有多長。

組織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提供活動方案,要求學生作好記載。

方案1:先用卷尺測量教室長()米,同學們沿著長走,數(shù)出共走()步,走()個教室長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測量教學樓長()米,()幢教學樓長1000米,沿著教學樓長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著學校操場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兩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測量學校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長()米,如果按同樣的距離,1000米可以種()棵樹。

學生自由選擇方案,活動時間8分,然后學生回到教室匯報。

學生1:我們測量教室長10米,我走了15步,100個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約要走1500步。

學生2:我們組量得教學樓長100米,10個教學樓長是1000米,大約要走1750步,應(yīng)該走20分。

學生3:我們組的張浩同學沿著跑道跑1圈大約用了3分,跑兩圈半應(yīng)該是1000米,估計要跑8分左右。

學生4:我們測得林蔭道上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5米,200個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樣的距離種樹,可以種200棵。

學生匯報時,鼓勵學生評判、爭論。

(4)教師小結(jié):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書。

3、認識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師: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書:米分米厘米mdmcm。

教師:你們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從哪里知道的?學生:(略)。

教師:對。"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km=1000m。

板書:1km=1000m。

1千米=1000米……。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九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等數(shù)學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識,探索辨認方向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的觀念。

3.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能夠積極參與辨認、描述、交流物體所在方向的數(shù)學活動,并在活動中體會方位知識的作用和價值,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根據(jù)自身方位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難點: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具學具:寫有東、南、西、北的標牌各一張,校園平面示意圖記錄紙每人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造情景,導(dǎo)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zhuǎn)”。復(fù)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全班學生分四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給各組取組名)。

第二組。

第四組第一組。

第三組。

3.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描述這四個組的位置與方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東、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

1、通過練習活動,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guān)實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分數(shù)含義的理解和分數(shù)大小比較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引入新課。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幾分之幾?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媽媽吃了六分之一。

(1)他們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2)還剩下幾分之幾?

4、分數(shù)計算。

5、一個月餅平均分成8塊,兩個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6、有三個蘋果四個梨。

蘋果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梨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蘋果占的分數(shù)比梨少幾分之幾?

7、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8、(1)參加跳繩活動的共有幾人?

(2)男同學占總?cè)藬?shù)幾分之幾,女同學占總?cè)藬?shù)的幾分之幾?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9、數(shù)學故事。

10、實踐活動:制作七巧板。

這是個具有實踐性和挑戰(zhàn)性的活動?!跋胍幌搿敝幸玫椒謹?shù)的知識。七巧板又變成了研究分數(shù)加減法的學具了。

一定要鼓勵學生親手制作七巧板,這不僅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更能使他們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問題。

11、做一做。

(1)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來。

(2)用剪下的正方形紙,按下面的順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顏色。

11、想一想。

(1)1號圖形是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2號呢?它們共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3號、4號、5號、6號、7號圖形分別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三、小結(jié)。

課后反思: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guān)實際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一

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一千米的長度,建立一千米的長度概念。并通過觀察、推究等方法明確1000米=1千米,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并且通過教學內(nèi)容能夠喜歡體育,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積極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身體驗1000米長度,建立1千米的空間概念。

一、復(fù)習舊知,建立聯(lián)系。

1、在之前的學習中,咱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能從小到大背出來嗎?并且用手表示每個小單位。

教師板書: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們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

二、聯(lián)系實際,導(dǎo)入新課。

1、同學們,觀看過體育盛事——奧運會嗎,在奧運會中有些什么比賽?學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賽中有一些什么項目呢?學生列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賽中都是在規(guī)定的跑道內(nèi)完成,你們試跑過這些長度的鍛煉嗎?在跑步比賽中最長的運動是什么項目?——馬拉松(ppt展示)。

5、學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為1000g=1kg)通過孩子們已知的知識構(gòu)架能夠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體驗,感受長度。

2、估想:1000米是多少個100米,那么在操場上會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學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計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總結(jié)出正確的圈數(shù):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時我們在操場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實長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繼續(xù)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讓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然后教師組織班上交流。

2、那么我們再次來從小到大把咱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整理一遍。

教師板書: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總結(jié):在計量比較遠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千米(公里)作為單位。

3、想一想:如果我們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們的操場上跑多少圈?學生思考后得出結(jié)論: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個1000米呢?教師引導(dǎo)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3個。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結(jié):

整理板書: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書質(zhì)疑,鞏固練習。

1、看一看書,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問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2、我們一起把今天學過的知識再鞏固一下,看看今天我們班上誰最勤勞,回答的問題又多又正確,我們將給予獎勵哦!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二

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yīng)用題。

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一、復(fù)習舊知。

1、復(fù)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jié)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lǐng)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jié):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dǎo))。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dǎo)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jié)果填在括號內(nèi)。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jié)。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三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km)。

2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體驗1km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知道1km=1000m,知道1公里=1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調(diào)查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里程標志,并作記錄;課前測一段距離,觀察長度,并記錄是多少米。

(多媒體出示訓練場景的錄像)。

教師:這星期我們學校就要舉行第16屆運動會了,瞧,這些同學正在加緊訓練,我們來看看他們在訓練什么項目。

(多媒體顯示100m賽跑錄像)。

教師:他們在訓練100m賽跑,一組有10個運動員,請你算一算,他們一共跑了多少米?請把它寫在作業(yè)本上,抽學生到黑板上寫。學生可能有兩種寫法:

學生1:1000米。

學生2:1千米。

多媒體課件顯示重慶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圖,指導(dǎo)學生想象重慶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長。

提問: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為什么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恰當?

學生:如果用米作長度單位來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就是340000米,這個數(shù)字比較大,我們讀和寫都很不方便,因此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長,理解1000米=1千米。

學生:10個這樣的跑道連起來是1000米。教師:對,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憶自己課前測的一段距離是多少米。

小組內(nèi)交流: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000米?學生匯報:

學生1:我們測量學校小操場長40米,25個小操場那么長是1000米。

學生2:學校的環(huán)形跑道長250米,4圈的長度是1000米。

學生3:我們測得跑道長50米,20個跑道的長是1000米。

(3)教師小結(jié):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動感知,體驗想象1千米的長度。

(1)活動1:組織全班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或教室里),任選8位同學排成一橫排。

教師指出: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來大約有10米長。

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長,使學生感受到1千米好長?。≡诖嘶A(chǔ)上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動2: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師先將學生分組,每組確定一組長做記錄,分工合作,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分組體驗1千米的.長度。

估計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計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計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計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學生匯報。先組內(nèi)交流,再抽代表匯報。

學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學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計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學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計走1千米大約用20分左右。

學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計跑了1千米大約用8分。

學生5:我繞操場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學生6:我繞操場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長呀!

3?教師小結(jié)。

剛才同學們親自體驗了1千米的長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長,所以我們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1000米。

教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第70頁“毫米的認識”,練一練,練習十五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實際長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能用毫米作單位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以及用毫米作單位畫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綜合法思路分析應(yīng)用題。

教學具準備:每人準備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舊知。

1、復(fù)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提問: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讓學生口答。

2、提問: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請同學們用尺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學生動手得出結(jié)論(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課。

我們要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一個新的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毫米。

二、教學新課。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線,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長度。

2.認識毫米。

(1)提問:在這1厘米中間還有沒有刻度線?它們之間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長度是多少呢?

學生回答(1毫米)。

(2)請同學們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長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劃一下,1毫米有多長。

3.認識1厘米=10毫米。

我們借助直尺來看一看。

1厘米是幾毫米?我們只要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幾毫米。

請同學們拿著鉛筆,用鉛筆尖指著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看看1厘米等于幾毫米。

(學生數(shù),然后回答)。

(教師領(lǐng)讀一遍)。

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總結(jié):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學例1。

(1)教學例1。

a.請同學們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平放在課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這根筆芯的長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訴老師。

(要求把0刻度線對準筆芯左端,看右端對準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師巡視輔導(dǎo))。

請同學們看一看課本第70頁的例1,你的量法和書上的一樣嗎?

數(shù)一數(shù)課本上筆芯的長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書上。

5.畫線段。

(指導(dǎo)畫線段的方法:先畫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對準這一點?要畫多長就畫到多少毫米為止,最后還要注意什么?)教師示范。

請同學在練習本上畫一條42毫米的長的線段。

讓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畫的是不是42毫米長的線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拿出一枚1分硬幣,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請同學們看看圖上的花邊和回形針各是多長,把結(jié)果填在括號內(nèi)。

3.做“練習十五”第1題。

請同學們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

4.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

讓學生先量然后提問回答。

5.做“練習十五”第3題。

分2人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jié)。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五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其次是通過觀察、體驗等教學活動,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而且還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二、教學過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圖,讓學生描述并說一說自己經(jīng)歷的比1分鐘短的事情;接下來讓學生觀察鐘面,認識1秒;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鐘表感受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通過課件計時,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體驗一分鐘與一秒鐘,強化1秒鐘和一分鐘的時間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有趣地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節(jié)課,學生的主動性很強。

三、存在問題。

1、只注重對秒的認識,沒有與學生的已有知識(時與分)相聯(lián)系;

2、在學生動手播時間的時候,課堂紀律較差;

3、課上對于感受1秒鐘的體驗有些少,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1秒鐘。

四、改進措施。

3、適當增加學生對具體時間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認識路線篇十六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shù)字走到下一個數(shù)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shù),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個數(shù),有()根針,比較短的針叫()針,比較長的針叫()針,又細又長的針叫()針。

(2)鐘面上有()個大格,有()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分。

(3)60分=()時60秒=()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jié)。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chǔ)上進行歸納、總結(jié)。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guān)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4857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