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與靜科學教案(實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4:34:26
動與靜科學教案(實用14篇)
時間:2023-11-30 04:34:26     小編:紫衣夢

一份好的教案能夠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課堂教學活動。編寫教案需要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教案案例,對于大家編寫教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一

1、認識各種各樣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隊。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會愛護蛋寶寶。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1、圖片:雞、鴨、鵝、鵪鶉。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一)開始部分:情境導入

1、師:“雞媽媽要來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給大家?guī)Я耸裁炊Y物?”發(fā)揮幼兒想象力,鼓勵幼兒說出不一樣的答案!

2、師:“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對了嗎?”教師讓幼兒伸手到籃子里摸摸,然后再讓幼兒說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師:“雞媽媽不僅帶了自己生的蛋,為了讓小朋友們獲得更加豐富的營養(yǎng),看看她還帶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寶寶:鴨蛋、鵝蛋、鵪鶉蛋。師:“請大家猜一猜,這些都是什么蛋寶寶,瞧一瞧,你見過他們嗎?”

2、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的大小。

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顏色、份量來比較蛋、

教師小結:“有的蛋寶寶大(鵝蛋最大)有的蛋寶寶小(鵪鶉蛋最?。械念伾t(如雞蛋),有的蛋是淺綠色(如鴨蛋)?!?/p>

3、幼兒將蛋寶寶排隊。提醒幼兒在拿蛋過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師:“最大的蛋寶寶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p>

4、猜猜它們是誰的蛋。

師:“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誰呢?”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小朋友把蛋寶寶送到自己媽媽的身邊。出示圖片:雞、鴨、鵝、鵪鶉,請幼兒將圖片與實物一一對應。

(三)結束部分

師:“這些蛋有大有小,顏色也不一樣,但是在蛋殼里面它們一樣嗎?”

引導幼兒產生想要打開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在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清、蛋黃。

2、讓幼兒知道蛋有外殼,蛋殼很薄、容易碎,蛋殼里面有蛋清、蛋黃。

通過這節(jié)課,我了解到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科學課,在保證孩子們探索興趣和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她們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二

1.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yǎng)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yǎng)分,莖把水和養(yǎng)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yǎng)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xiàn)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fā)?

(3)設計實驗證明根部吸收的水和養(yǎng)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證明?給實驗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說說植物的根和莖除了吸收水和養(yǎng)分、輸送水和養(yǎng)分以外,還有什么作用?(還有支撐植物,使它們能更充分地接受陽光照射。)

1、利用課外時間注意觀察。

2、收集和閱讀各種植物的資料,帶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三

1、認識油菜花,了解它的主要特征。

2、知道菜籽油的由來。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油菜花照片、油菜花實物、油菜籽種子圖片、放大鏡

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油菜花圖片,讓幼兒感受到油菜花的美,由此引起幼兒對油菜花的興趣。

2、拿出油菜花的實物,

每人發(fā)一朵油菜花,讓幼兒觀看油菜花的外形,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個花瓣?

花瓣是什么形狀的?長得像什么?味道聞起來怎么樣?

你們喜不喜歡它的顏色?

你們還有沒有見過其他的花,它們與油菜花長得一樣嗎?

3、給幼兒每人發(fā)一個放大鏡,用放大鏡觀察油菜花里面是什么樣子的,

拿實物與放大鏡看到的比一比有什么區(qū)別?

4、給幼兒觀看油菜籽種子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油菜花的作用,可以長成成熟的油菜籽種子。

知道油菜籽種子可以加工成菜籽油,激發(fā)幼兒對怎樣生產菜籽油而產生好奇心。

5、引導幼兒知道菜籽油的作用與價值,可以用菜籽油做成什么?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四

1、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fā)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yè)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通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yè)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chuàng)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級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并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傊藗兘洺0阉_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

三、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xiàn)和實質。

5、凈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感恩東方文明,并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xiàn)人類的使命。

五、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六、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jié)“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系。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yè)。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五

1、對樹樁上的年輪感興趣,簡單了解年輪與樹木生長的關系。

2、喜歡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和同伴通過探討交流尋找問題的答案。

1、有年輪的大樹樁圖片。

2、彩筆、毛線、紙張:(畫有樹樁圖案)。

1、談話形式導入。

2、組織幼兒讓幼兒討論。

3、教師解釋:樹樁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樹的年齡,這些圈圈就叫做年輪,他每長一年就多一個圈,代表一歲,圈圈越多就證明這棵樹越老。

4、引導幼兒探討樹的年齡,簡單了解年輪的含義。

5、請幼兒觀看課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

6、操作游戲。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六

有一天,戶外活動是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自發(fā)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戲。有幾個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問:“老師,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沒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兒已經認識了影子,同時他們對影子的形成很感興趣。我決定以此開展活動,讓幼兒在影子的游戲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知道光與影子的關系。

1、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感知光與影子的關系。

2、體驗影子游戲的樂趣。

1、圖畫、手電筒、玩具、幻燈機。

2、將活動安排在有陽光的時間進行。

兩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運用猜謎,引發(fā)興趣。

師:中班小朋友可聰明了,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謎語,考考大家,仔細聽聽,看誰最聰明,最先猜出來: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陽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開口。

咱們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這是什么呀?誰最先告訴老師。

幼:影子。

師:對,這是影子。中班小朋友果然名不虛傳,特別特別地棒,來每人一朵小紅花。

咦,誰在哭呀?教師出示毛絨玩具小貓佯裝小貓在哭。講述故事《膽小的咪咪》。

師:小朋友想一想黑東西到底是什么呀?

幼:影子。

師:對,是影子。小朋友們真聰明。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動畫演示,探索新知。

1、做實驗,初步了解。

師:咱們小朋友認識了影子,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的呢?

(1)打開幻燈機,將光投到墻上。

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

幼:沒有影子。

(2)教師用玩具狗擋住光線。

師:現(xiàn)在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

幼:有。

師:剛才沒有影子,現(xiàn)在有了,為什么呢?

幼:開始沒有小狗,現(xiàn)在有小狗了。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嗎?

(3)教師關掉幻燈機。

師:現(xiàn)在看一看,墻上有影子嗎?為什么?

幼1:沒有。

幼2:沒有小狗了。

教師總結:沒有光,有物體,也不會產生影子。

2、看動畫——深層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課件:小貓咪咪是怎么擋住光線寶寶,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師: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讓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看動畫,教師形象表述。

師:太陽公公發(fā)出許多光線寶寶,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體擋住了光線,光線“闖”不過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參與游戲,鞏固知識。

1、看一看。

師:好了,咱們小朋友知道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你們想不想到前面來看看自己的影子呀?教師打開幻燈機,請幾名幼兒在幻燈機前看影子。幼兒自由動作(或伸手、或彎腰、或跳舞、或踢腿……)。

師: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誰來說一說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師:有光就有影子嗎?

幼2:身子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師: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看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一只小鳥飛來了,飛呀飛。一只小羊走來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來了,啊嗚啊嗚,我要吃了你們。呯,獵人來了,大灰狼嚇跑了,小羊跑了,小鳥也飛走了。(來時邊說邊做手影)。

發(fā)給幼兒手電筒,讓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凑l做得更像。

四、室外游戲,加強記憶。

師:影子多有趣呀,咱們到外面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好不好?

全體幼兒隨老師邊唱邊做小鳥動作“飛”到室外,找自己的影子。

(1)找一找。

幼兒在陽光下找自己的影子,然后再讓幼兒仔細觀察陽光下除了自己的影子,誰還能發(fā)現(xiàn)其他物體的影子。

(2)說一說。

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動一動。

師:小朋友們,怎樣能讓自己的影子動起來?

(幼兒或走或停、或跑或跳、或跳舞或做操……)。

(3)變一變。

師:小朋友們真能干,那誰來把自己的影子變一變?

幼兒自由做各種小動物形象。游戲《給小動物畫像》。

小鳥醒來了,嘰嘰喳喳叫,飛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貓醒來了,喵喵喵喵叫,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大象醒來了,鼻子搖呀搖,走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小兔醒來了,蹦蹦又跳跳,跳到草地上,做呀做早操。

(4)藏一藏。

(5)畫一畫。

幼兒自由結組,每兩人一組用粉筆在地上互相記錄對方的影子,等兩小時后會帶同一地點。

看看影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探索影子與太陽位置的關系。

五、前后呼應,進行總結。

出示課件:咦,咪咪還在哭呀,讓我們一起來告訴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擋住了太陽光,光透不過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師:咪咪明白了,它說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謝謝你們幫助了我。我要走了,咱們再見吧!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七

活動要點:

1.能夠對夏令物品正確命名。

2.通過畫面幫助嬰幼兒簡單的表述夏令生活經驗。

觀察:

1.嬰幼兒表述簡單句的主動性。

2.嬰幼兒已有相關經驗的再現(xiàn)水平。

支持:

嬰幼兒對夏令用品正確命名。

活動準備:

點點豆豆游戲板,有關洗澡,出汗,蚊蟲咬的相關物品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展開:

(二)了解玩法 這邊有這么多寶寶,洗澡的寶寶,出汗的寶寶,給蚊子叮的寶寶,你們瞧寶寶的身邊有紅豆豆,也有綠豆豆, 今天老師要和洗澡的寶寶做點點豆豆的游戲,伸出二拇哥,從紅豆豆開始"點點豆豆,開花石榴,小狗搬磚,一搬 一大摞"點到紅豆豆,可以打開,看看下面是什么好東西,讓我輕輕打開看看,是什么?沐浴露給小寶寶洗一洗, 小寶寶身上香噴噴。 豆豆下面還有許多好東西,你們想看嗎?點到了才能打開看。我們一起來點。伸出二拇哥點綠豆豆,念歌謠。 點到了打開看看,你想看嗎?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洗澡的寶寶,這是出汗的寶寶,這是給蚊子叮的寶寶,點 到了才能打開看,沒點到了不能打開看,記住了嗎?你們也找個寶寶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點豆豆。

(四)結束 把小寶寶送到墊子上,和小寶寶說再見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八

1。在撿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現(xiàn)根能吸收營養(yǎng),幫助植物生長。

1韭菜。大蒜。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一。談話

你們在家吃過韭菜。大蒜。嗎?那認識它們嗎?

二。揀菜

1。出示一筐菜。

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廚師請我們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2。幼兒一邊揀菜一邊把菜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們來幫廚師把菜分分開,把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好,我們把菜分好了,那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呢?這樣擺放有什么好處?

4。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5。師小結。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寬又扁;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三。種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蔥(有根的)。

1。剛才我們了解了這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現(xiàn)在我們要來種植這三種蔬菜,那該怎么種呢

2。取部分韭菜。大蒜。蔥,切下其下半段。

每個小朋友先選其中一樣蔬菜,然后把你選的這樣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還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3。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的高。

我們把三種蔬菜的下半段種在花盆里,看看它們誰長的又快又高。

4。幼兒種植蔬菜

5。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九

1、能用耳朵仔細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2、知道要保護自己的耳朵。

教具:寶寶熟悉的各種聲音的錄音。

1、放錄音。

師:什么聲音?

(1)讓寶寶逐一聽汽車、火車的喇叭聲和小貓、小狗等動物的叫聲。

(2)師:剛才,你們聽到了汽車、火車的聲音,小動物的叫聲,你們是用什么聽到的?

2、教師引導寶寶認識耳朵。

師:寶寶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靈,小朋友用它聽聲音。

3、讓寶寶自由地說一說、學一學。

師:大家還聽過什么聲音?

4、請寶寶用雙手捂住耳朵,試一試能否聽到聲音。

告訴寶寶:耳朵的用處很大,我們要保護它。不沖它大聲叫喊,不挖耳朵。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十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fā)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闹亟M,把這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3、課堂小結;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xiàn)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yè)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xiàn)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p>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對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xiàn)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xiàn)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十一

學生質疑。

從生活經驗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為后面的探究奠定基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提出感興趣的話題。

你想通過哪些方法來探索有關月球的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將搜集的資料分小組交流一下。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

(1)月球是個球體,是地球的衛(wèi)星,距離地球約384000千米。

(2)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個月球才有一個地球大。

(3)月球不會發(fā)光,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陽的光。

(4)月面高低不平,表面像鋪上了一層細細的粉末。

(5)月球上沒有大氣,沒有風、雨,是一個寂靜、干旱、黑暗的世界。

(6)晝夜溫差大,白天最高120℃,晚上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7)月球引力小,只相當于地球的六分之一,人在上面輕飄飄的。

(8)沒有植物、動物,沒有生命。

4、在進行了一番探索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5、我們雖然已經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知識,但人類并沒有停止對月球的探測,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類對月球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已經設想在月球上建立人類生活基地(出示圖片),如果讓你設計,你看需要哪些設施(要適應月球上的自然環(huán)境)。

6、如果那一天實現(xiàn)了,請你想一想,未來的月球將會是什么樣的?

生:……。

小組交流。

生:……。

生:……。

讓學生經歷表達、傾聽、交流的科學學習過程。

培養(yǎng)學生根據有關資料、聯(lián)系事實,通過推理,初步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索方法。

熟記。

2、科學的探索是無窮無盡的,一個個未能解開的難解之謎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們要好好學習,認真探索,一步一步開啟科學知識的大門。

知識梳理。

讓學生體會科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科學常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十二

回顧4年來科學探究學習的經歷,明確、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并初步理解科學探究中各步驟之間及各步驟與科學探究主題的關系和作用。將4年來所經歷的科學探究實踐,上升為初步淺顯的理性認識,為今后中學的學習作好準備。

積極反思,樂于與他人交流,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意見。

小紙條(各組必備)

1.組織學生對本學期科學學習進行簡單的回顧,有哪些感受?

2.那么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探究學習呢?靜心回顧寫寫各自的探究經驗和教訓。

1.說說你最感興趣或最難忘的科學課堂學習,在那些有趣的活動中,我們分別嘗試了哪些方法和步驟?請分別寫在一張小紙條上。

2. 拼接“探究之龍”

3.交流排序結果,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問——猜想——設計研究方案——實驗調查搜集數(shù)據——整理分析數(shù)據,作出判斷——做出科學結論。

4.教師講述以上便是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具體的研究活動,有時也需要對這些過程作適當調整。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十三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1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

課件。

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是什么葉,學生能說出最好,說不出時可直接告訴學生。

2.提問“這些葉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學生會發(fā)現(xiàn)葉都有葉片、葉脈和葉柄。(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3.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葉是這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見過這些部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葉具有相同的結構,為后面的“畫一片葉”打基礎。

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知道它們的名稱。

2.接著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么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后,讓學生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4.觀察之后,全班交流,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么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進行。

5.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的大小。通過比較、描述,學生發(fā)現(xiàn)葉的顏色大多數(shù)是綠色的,但也有其他顏色。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感受到葉的多樣性。葉的形狀只要求學生能用“像什么”來表述即可。

6.教師組織“猜葉子”的游戲。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葉。比如描述“這個葉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這是什么葉呢?”游戲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葉。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后”的葉,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

1.先讓學生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些部分。

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再畫葉柄,最后畫葉片上的葉脈。教師在示范時,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邊畫,學生跟隨模仿。學生畫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哪一片葉。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動與靜科學教案篇十四

科學概念: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wěn)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fā)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滴漏實驗。

】滴漏實驗。

】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用水測量時間古代的水鐘: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實驗: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測: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教學后記: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5669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